小型閘站管護與運行分析

時間:2022-09-28 08:54:29

導語:小型閘站管護與運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型閘站管護與運行分析

一、基本概況

謝橋鎮位于阜陽市潁上縣,距潁上縣城20km。全鎮土地面積106km2,耕地9.8萬畝,常住人口13萬人,轄9個社區,5個行政村,164個自然莊。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為主,主要采用小型泵站提取地表水灌溉。境內大中溝19條,節制閘37座,灌溉泵站131座,裝機4432kW/131臺套。通過多年的環境治理、園林綠化和生態農業,謝橋鎮成為安徽省首屆文明鎮和環境優美鄉鎮,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任務越來越繁重。

二、存在問題

(一)工程老化損害嚴重

通過多年治理管理,謝橋鎮初步構建了防洪除澇和灌溉工程體系,水利建設與管理也取得了很大發展,但謝橋鎮水利工程設施大多數建于20世紀90年代,受當時資金所限、技術落后等條件影響,導致設計標準不高、建設標準偏低、配套不完善、技術跟不上等問題。大部分水利工程設施設備常年得不到維修、養護,老化、陳舊損壞嚴重。特別是配電設施陳舊、老化非常嚴重,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全鎮小型電灌站超期服役、帶“病”運行現象普遍,電灌站效益減弱,灌溉效率低下、控制面積減少;農業生產還存在靠天收的問題。

(二)水資源開發不合理

謝橋鎮的基本水情仍然是水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全鎮農業生產仍然受到旱澇災害的影響。謝橋鎮的灌溉水源主要來自濟河,濟河水資源量相對較少,開發利用程度已超過90%。全鎮淺層地下水較豐富,但農用灌溉井相對較少,多數旱作物的灌溉大都使用地表水,旱地與水田在灌溉高峰時爭水的問題較為突出,旱作物和水稻作物爭水矛盾突出。

(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與農業的發展不相適應

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權主要屬于村(社區)集體所有,絕大多數水利工程設施處于共用狀態,農民不擁有水利工程產權,群眾參與工程管理積極性較低,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責任不明。加之管理制度不完善,管護人員工資少,管護人員素質偏低等原因,使得多數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流于形式。全鎮大多數泵站在農忙時,由村(社區)臨時雇用農村年紀較大人員負責管理,農閑時關門,設施、設備損壞丟失時有發生。

三、改進做法及成效分析

(一)加快中小水利工程建設

2017年汛后,謝橋鎮相繼實施了濟河閘移址重建工程,對紅旗河、中心溝、光輝河等大、中溝進行開挖疏浚治理,2018年在濟河上游先后建設并投入運行了紅旗河排灌站、新濟河閘翻水站兩座泵站,初步實現了鎮域灌溉用水,防洪排澇有效運行。

(二)進行多元化管理

一是創新思路,分級管護。成立了潁上謝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扎實有效地開展了“兩證一書”發放試點工作。二是與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齊抓共管、協作管理,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多管齊下,相得益彰。三是加強專業維修養護,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金和技術力量,參與工程維修養護,通過公開招標,吸引專業養護公司,對涵閘、泵站等面上農田水利工程進行專業維修養護。四是試行“用管合一”新機制,把在種糧大戶、瓜果種植大戶田間地頭的小型水利工程交給種糧大戶、瓜果種植大戶使用和管理,不斷探索管養分類模式,通過分類專業養護,提高了維修進度和質量,發揮了最大社會效益。

(三)改革與創新

1.明確工程產權鎮域內現有的小型水利工程按工程的屬性、規模、公用和建設資金來源確定其所有權和使用權。一是國家投入建設的小型水利工程即國有水利工程,根據受益范圍,跨鄉鎮的產權歸潁上縣級人民政府所有,跨行政村(居委會)的產權歸謝橋鎮人民政府所有,在一個行政村(居委會)范圍內的產權歸村(居委會)集體所有。二是不屬于國家出資建設的小型水利工程,按照“誰興建、誰所有、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歸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所有。三是國家與農戶通過“一事一議”等形式共同出資興建的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屬于國家和農戶共有,產權與使用權占有比例與出資比例一致。2.落實管護主體,明確管護責任謝橋鎮人民政府是小型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主體,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全權負責本區域內所有小型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各行政村(居委會)既是本轄區范圍小型水利工程的管護主體,也是管護第一責任人,對轄區內水利工程設施進行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3.創新“以水養水”機制充分開發利用小型水利工程的水土資源,對于具備經營條件的工程,鼓勵通過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搞活經營權,可按規定享受有關財政補助和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4.創新智能化管理在小型泵站灌溉技術管理中采用計算機技術,對農田作物的生長環境及生長情況進行監測與分析,以為農作物提供科學合理的生長環境,包括農作物需要的水分與溫度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小型泵站的灌溉效率。5.創新網絡化管理網絡化管理主要是利用網絡構建一體化的管理體系,在進行泵站灌溉管理工作前,利用預先編制的管理控制程序,設定相關農作物需要水分參數,利用計算機監測技術進行數據收集分析,利用自動啟閉水泵或者按照輪灌的順序進行農作物的灌溉,保證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同時還可以降低農作物灌溉的成本。

(四)成效分析

隨著這些管護措施的逐步落實,小型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澇、節水、灌溉成效均十分明顯。防洪保護了地方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大大減少洪澇造成的經濟損失,實現當地群眾安居樂業,有利于謝橋鎮的穩定與發展。除澇灌溉可實現農田“旱能灌、澇能排”,確保農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第三產業的興起。另外,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涵養了水環境,降低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

四、結語

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護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本性保障設施,要認真貫徹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加快實施謝橋鎮涵閘泵站的建設與管理,達到旱能有水灌,澇能排得出。加強實施謝橋鎮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的建設,使汛期工程運用和排澇調度規范化、信息化,保證涵閘、排澇泵站科學、經濟、安全運行,充分有效發揮水利工程效益。

作者:吳景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