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課件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10:00: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制課件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超載紅外檢測單片機報警鎖定
一、引言
針對我國國情,設計了一種客車載乘人員檢測系統,當超過規定人數時,便鎖定汽車執行機構,使之無法啟動。主要任務有:⑴能夠手動設置人數上限并對其進行顯示。⑵能夠實時顯示出車廂內乘客的實際人數。⑶光報警信號要實現閃爍功能。⑷聲音報警電路可由蜂鳴器完成。
二、系統原理
系統的前端檢測部分有兩個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安裝于車的前后兩個門上前門的傳感器用于檢測上車人員,后門的傳感器用于檢測下車人員,車門開時系統及時啟動,由于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可檢測到人體發射的紅外線且與穿衣多少無關,因此比較可靠。當有人上車時,紅外傳感器檢測上車人數,單片機累加計數并通過LED屏顯示;當有人下車時單片機減法計數。由于單片機內預設規定人數,當超過此人數時,單片機控制汽車鎖定執行機構使其無法啟動,并以LED屏顯示數字。
三、系統的硬件構成及功能設計
1.控制單元。控制單元主要完成檢測信號處理,并根據處理結果通過LED實時顯示人數,當人數超出規定時,產生汽車執行機構的鎖定控制信號和報警信號。利用51單片機作為控制單元。因為51是一個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單片機。
2.熱紅外檢測單元。紅外傳感器采用對紅外光線最敏感的光敏原件以非接觸形式檢測出人體輻射的紅外線,并將其轉變為電壓信號,經搜索資料確定可使用美國的傳感元件———熱釋電紅外傳感器KDS9。它能鑒別出運動的生物與其他非生物。下圖是其雙探測元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結構。
使用時,D端接電源正極,G端接電源負極,S端為信號輸出。該傳感器將兩個極性相反、特性一致的探測元串接在一起,目的是消除因環境和自身變化引起的干擾。它利用兩個極性相反、大小相等的干擾信號及內部相互抵消的原理來使傳感器得到補償。對于輻射至傳感器的紅外輻射,熱釋電傳感器通過安裝在傳感器前面的菲涅爾透鏡將其聚焦后加至兩個探測元上,從而使傳感器輸出電壓信號。制造熱釋電紅外探測元鍺二極管材料,它的探測波長最敏感范圍為1.5μm左右。為了對某一波長范圍的紅外輻射有較高的敏感度,該傳感器在窗口上加裝了一塊干涉濾波片。這種濾波片除了允許某些波長范圍的紅外輻射通過外,還能將燈光、陽光和其他紅外輻射拒之門外。
本系統中,當人體輻射的紅外線通過菲涅爾透鏡被聚焦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探測元上時,電路中的傳感器將輸出電壓信號,應對熱釋紅外傳感器輸出的電壓信號進行放大。可以運用集成運算放大器來進行兩級放大,以使其獲得足夠的增益。當傳感器探測到人體輻射的紅外線信號并經放大后送給窗口比較器時,若信號幅度超過窗口比較器的上下限,則系統將輸出高電平信號;無異常情況時則輸出低電平信號。比較器的上下限電壓即參考電壓分別設為3.8V和1.2V。將這個高低電平變化的信號上升沿信號作為單片機P3.0的輸入信號,設計中采用中斷方式來檢測。
3.報警部分。當單片機判斷出車上人員數量超出規定時,將通過P1.0口輸出1kHz的音頻信號驅動揚聲器,作報警信號,經查閱資料確定電路可使用音頻放大集成芯片LM386。
4.鎖定部分。鎖定部分通過在點火線路中加一繼電器控制開關來實現。當單片機判斷出車上人員數量超出規定時,將通過P1.5口輸出一高電平,繼電器工作,從而使點火線路斷開,無法啟動。
5.乘員數顯示部分。由于客車載人數目都在100人以內,所以用兩個7段LED已經足夠。本設計采用P2和P0口的輸出來驅動兩個LED。
四、系統軟件設計
人員檢測系統是一個智能化的系統,它的軟件所完成的功能主要包括:
(1)信息處理:即當單片機I/O口接收到脈沖時,單片機做加/減法計數。(2)顯示輸出:單片機將總人數輸出到LED進行顯示。(3)控制輸出:即當車載人數超出規定時,產生鎖定和報警控制信號。主程序、中斷子程序流程圖如下所示。
五、結束語
該系統在精度和靈敏度上都能滿足實際的需求,解決了通過加大檢測力度、行政干預等手段檢查客車超載問題帶來的不便,方便了交警,保障了行車安全。如果進一步擴充,可以增加語音提示,發出“歡迎光臨”、“車已超載”等提示;可以擴展日期和時鐘模塊,記錄每日的載客量和發車時間;還可加入鍵盤輸入模塊,隨時輸入要顯示的提示信息;甚至可以擴展和上位機的通信模塊,將載客及出發時間保存。但該系統要求乘客在乘車時必須從前門上后門下,當不滿足此要求時就會造成整個系統結果與實際不符,因此,在此問題上有待改進。
參考文獻:
[1]胡漢才.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第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篇2
第二條:教科研成果的界定:
1、各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結題。
2、經出版行政機關批準具有統一書號且有一定影響的教育教學專著。
3、在具有全國統一郵發代號或經上級出版行政機關批準出版的內部報刊上發表的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
4、在縣以上教育部門或有關科室組織的交流,研討會上進行的經驗交流、舉行的公開課。
5、在縣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優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以上的教師及輔導教師;在縣級以上組織的學生學科競賽、技能比賽中獲二等獎以上輔導教師、教師地本功比賽中獲二等獎以上的參賽教師。
6、在縣級以上組織的教學論文、優質教案、自制教具、課件制作評選中獲得二等獎以上的論文、教案、教具、課件。
第三條:教師必須主動將證書原件及復印件上交教科室,不及時上交者視為放棄教科研成果獎申請權,不再為其入檔、計獎。
獎勵標準:
第四條:課題研究成果在國家、省、市、區級推廣,分別獎勵課題組1000元、500元、300元、150元。
第五條:在國家、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論文評選中,獲一、二等獎,按120元、80元;80元、50元;50元、20元;20元、10元獎勵首位作者。一件作品多次獎勵,以最高獎次為準,不重復計獎。
第六條:在國家、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講說課比賽中獲一、二等獎的,按400元、200元;200元、100元;100元、50元;50
元、20元給予獎勵。
第七條:在國家、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經驗介紹及公開課按國家、省、市、區級分別獎勵400元、200元、100、50元。
第八條:在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競賽中,輔導的學生獲國家、省、市、區一、二等獎,按800元、500元;500元、300元;300元、200元;200元、100元獎勵輔導教師。
篇3
恰當的媒體選擇,其教學功能發揮與教學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語文教學如虎添翼,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應;不恰當的媒體選擇,其教學功能發揮與教學的需求不一致,猶如畫蛇添足,在語文教學中產生消極的教學效應。媒體的恰當選擇,使獲得媒體應用積極效應的重要前提條件。語文教學的電教媒體選擇應立足以下兩點:
1.掌握各類電教媒體的功能特點
電教媒體總體上來看具有形象、具體的特點,但各種媒體的教學功能存在明顯的差異,例如投影利于表現靜態的現象,而VCD則利于表現動態的過程。掌握這些差異,對于媒體的正確選擇是必要的。
2.明確教學內容的特點
語文教學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用電教媒體,不但不會獲得理想的應用效果,而且會影響對教學內容的表現。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我會根據課文不同的文體特征選用不同的電教媒體。我在實踐中發現,講授記敘文,散文,戲劇,詩歌單元適合運用錄像帶、VCD、圖片,創設一定的情境,將聲音和圖象結合,把抽象的文字變為形象可感的畫面,配合音樂朗誦,使學生多方位感受所要接觸的文字信息,從而享受到文學藝術的美,激發他們對美的追求。在講授議論文單元時,我將教學軟件中的資料展示給學生,讓他們了解課文的創作背景,議論思路,結構,以及引入課外精彩短文,使學生對議論文清晰把握。文言文教學就更適應于運用電教媒體,因為文言文的教學內容距現在的年代久遠,涉及的資料多而雜,知識點多信息量大,教師常為大量的板書所累。如果將現成的教學軟件與自制的教學課件組合應用,就會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且提高學生學習文言的積極性。
二、如何合理運用電教媒體
1.學會多媒體課件的綜合運用。實現CAI教學,必須借助課件。現在許多課件由計算機專業人士制作,他們缺乏一線的工作經驗,只會將教材教參或習題集整合,而成為一堆語文文獻光盤化的資料庫。因此要運用所購課件,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直觀實用為標準合理利用,不可硬搬進教室,或讓學生放任自流地去看資料庫。最好的方法是教師自己編制課件。可運用所購買課件的有用部分,再加進自己設計的內容,適時適當地調用以輔助教學。
2.語文教師做好對課堂的定位。多媒體教學需要教師們會制作課件,但無論怎么會制作課件,語文教師的定位還是語文教師,不是定位在我這堂課用沒用電腦,或是我是多么善于制作課件上。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把握好分寸,不可舍本逐末,忽視了精心構思教學設計、合理使用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激勵。要做到合理使用媒體,必須考慮其目的性、必要性、實效性。
3.使用多媒體課件應緊扣主題。語文老師在制作課件時應尊重學科特點 ,切忌濫用畫面來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深入細致的體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目的不在于給學生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關注學生接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方法,是否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解文章。我們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必須充分認識多媒體課件的特性,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出發,從優化教學過程出發,嚴格遵循實用性原則,恰當性原則,綜合性原則,輔原則和啟發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凸顯出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越性,使之逐步從幼稚走向成熟,實現多媒體課件與語文教學的最佳整合。
篇4
一、一日活動中利用鄉土玩具,引發幼兒主動探索
1、創設會說話的材料環境。材料是幼兒探索和學習的橋梁,在探索活動中,對幼兒而言,只是獲得能力的形成不只是從課題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更多的則是運用材料巧妙吸引幼兒的目光,引發幼兒的探索,使材料變成會說話的活材料。如大班幼兒在用蛋殼做不倒翁時,幼兒通過搜集材料,詢問雞蛋殼怎樣做成,動手畫、折,最后放在活動區把玩。作為教師更應該更多地觀察幼兒外顯動作和語言表達以及對材料的擺設情況,分析出幼兒的需求,適時地提供多種材料,就如同一位隨時出現在孩子身邊的教師,既可以支持幼兒的探索,使他們盡興,盡情的探索他們想要知道的東西,又能對幼兒的主動探索活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更能把個別幼兒的探索熱點引發為全班幼兒的探索熱點,使更多的幼兒得到發展。
2、創設有趣的戶外活動。為了使幼兒更加親近自然,充分發揮鄉土材料的特殊作用,我們在原有戶外玩具的基礎上,還發動家長工同增設一系列鄉土玩具。如小(1)班用廢舊報紙做成的小豬,飲料瓶做成的保齡球。廢布頭做成的尾巴,中班幼兒用易拉罐做成的高翹、竹子做成的跳竿、花布做成的花船。這些對于從小被電動玩具、動畫片等科技產品包圍著的孩子來說,無疑是開辟了一片自由探索、親近自然的新天地。戶外活動了,孩子們們拿著自己自制的玩具興致不減。
3、巧妙的運用鄉土玩具于教學活動中。科學性的玩具能培養幼兒的探索欲望,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各種鄉土資源將教育理念依據幼兒的興趣轉化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使幼兒樂于在活動操作中獲得經驗和樂趣。如:飛機、輪船、汽車、火箭、坦克、企鵝、高樓、大橋等它們都是由煙盒、藥盒、火柴盒、粉筆盒、鞋盒等廢舊品動手設計而成的。通過活動開展,增強了幼兒了解和喜愛我們的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情感。
二、教學上的收獲
1、營造濃郁的氛圍,科學合理利用鄉土玩具。首先將鄉土玩具運用到各齡段的早操、晨間活動、午間操等活動中。如區域活動中茶吧、美食中心、小銀行、小超市,美工區的種子粘粘、畫畫、學做布老虎、壇畫、瓶畫、泥工等。體育活動的滾鐵環、跳竹竿、踩高翹,表演區用紙、樹葉做成的服裝進行時裝表演、玉米做的話筒幼兒爭做主持人等,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享受到活動的快樂、增強民族自豪感。
2、選擇適合的素材,激發幼兒探索鄉土玩具的興趣。鄉土玩具雖然來源于生活,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但不是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都適合。手是思想的鏡子,是智慧才能發展的刺激物,是意識的偉大培養者,是指揮的創造者。小班幼兒選擇一些直觀便于貼貼、粘粘、畫畫、說說,如樹葉貼畫,瓶蓋印畫、水果娃娃、泥巴搓搓、揉揉,中班幼兒以無意注意占優勢,如:跑、跳、攀爬、單走站立、拋接皮球、騎小車、熟練的穿脫衣服、扣紐扣、拉拉鏈、系鞋帶、會折紙、串珠、拼插、塑積等精細動作,能較長時間的堅持。大班幼兒能夠種植、養花、養小雨、收集種子,還可以使毛線變成千萬種造型。大班幼兒能夠利用鄉土玩具自主游戲,開超市、美食店、時裝表演等玩的秩序井然,有聲有色。
3、 滲透創新教育,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鼓勵幼兒大膽創新,積極的游戲。如在區角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新的影子,如在“精彩十分鐘“他們運用鐵絲、毛線等制作胡須,用碗面盒制作的帽子,用石頭、各種顏色的紙、油漆等制作生、旦、凈、丑的臉譜,在玩吧里用煙盒、火柴做成各種車輛,葫蘆做成的小提琴,竹筒做成的二胡,雪碧瓶做成的水井,各種布頭做成的布老虎……孩子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并大膽的表現自己。
4、教師素質的提高:從一開始鄉土玩具的篩選、活動的組織,到后來活動的觀察、評析、整理論文,老師們的專業能力一步步提升,每參加課題的老師都深有體會,她們說:“現在,讀專業書籍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多了,會制作的課件多了”。作為課題的負責人,我更有體會,老師們從不會提問題,到會提問題,到會研究討論解決問題,她們以經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這些都得益于總課題的引領,我們也確實在課題活動中學到很多。
三、取得成績
2007年5月夏際芳老師知道的《摘葡萄》獲區藝術一等獎,2008年崔莊莊、吳欣欣等小朋友在區折紙競賽中獲團體一等獎。2009年陳秀芳、袁淑勤、袁彩云、陳秀梅和幼兒自制的玩具:水井、翻斗車、游戲盤、毛毛蟲、小火車等多件作品獲區優秀獎,2011年10月《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系列活動》被淮陰區電視臺綜合頻道連續報道,2012年4月開展的第二屆跳蚤市場活動受家長好評,又被淮陰電視臺綜合頻道報道。2012年5月全國幼兒創意美術大賽,全園報送的45幅幼兒作品,鄭雨菲、胡鑫宇、李冰冰、張家宇、趙欣冉韓金宇等小朋友的16幅作品獲金獎,楊雨涵、鄭心怡、尹夢瑤、孫雨杰、韓蕊等小朋友的20幅作品獲銀獎。論文《利用鄉土玩具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農村自然資源在區域活動中的充分利用》分別獲市一等獎、二等獎。丁春玲、陳秀梅老師自制的課件也多次在市、區競賽中獲獎。
篇5
論文關鍵詞:校園網,網絡課堂,教學模式
一、網絡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網絡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建構學習,是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網絡技術下的新的學習理論。這種理論是將學生看成是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外界信息環境經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建構,轉變成為自身的知識。這種開放性、創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基于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網絡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支持互動式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時,可將教師機的屏幕(圖像、動畫、文字)語音(音樂等)實時廣播給任意指定的個別、部分或全體學生。也可對學生機實現個別、部分或全體的輪流監看、監聽。隨時與學生機共用鍵盤和鼠標,進行對話和可視化輔導,實現交互式教學需要時可指定學生機為教學實例。
(二)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多媒體技術,能夠促進教師改進教育方式,使有創造性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更為出色。把教師的教學與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上的難點。
(三)有利于大班教學。傳統的大班教學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課,這是很值得我們考慮的因素遠程教育論文,學校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學成了事實。多媒體網絡的教學平臺為教師上好大班的課提供了一個新的教學環境。隨著教學班規模的增大,了解學生個人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在多媒體網絡教室,由于可以實現互動的教學活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這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做到的在這里都可做得更好。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里,教師再也不需要擴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強手勢及臉部表情,或者如何書寫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學生看得清,因為大屏幕的投影機及網絡的廣播功能,教師再不需憂慮傳統的大班教學的煩腦,可專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學設計。
(四)充分整合教學資源。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水平,選擇或編制CAI 課件,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注意收集各種的多媒體素材。在提出某個課件的需求時,即注意課件的科學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藝術性。最后在計算機專家、教育心理學家,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課件精品cssci期刊目錄。這些MCAI的精品放在網絡上,供師生們共享。
(五)提供科學的教學測量手段。在多媒體網絡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系統提供課堂教學信息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科學的測試和評定,以提供確切的學生學習數據供教師教學決策作為依據。例如,學習過程的測試,包括課堂上實時反饋的學生信息,學生對問題的態度、反應和回答問題的用時等。以及使用網上標準題庫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對學生建構性、創造性學習的測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網絡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網絡教學不同的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這就要了解網上教學的教學模式、特點、問題以及應對辦法,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實踐與創新。調研發現,在現有的網絡發展水平之上遠程教育論文,已經實現且初具規模的網絡教學模式有以下幾種:
(一)講授式教學模式。講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系統授課。這種教學模式是傳統的班級授課教學在網絡教學中的新發展。由于它沿襲了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方式,因而實際上是傳統授課方式的新發展。目前,常見的基于網絡的講授式教學廣域網的講授式教學和基于局域網的講授式教學,在大學網絡教學模式中,主要研究建立在大學校園網基礎上的網絡教學模式。這種基因據欲望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是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的視頻和音頻廣播、電子舉手等功能實現的一種非常類似于傳統班級授課制教學的形式。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的優勢,教師可以很輕松地進行教學。這種模式可以實現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緊密結合。除傳統的教學活動外,用網絡還能完成作業的批改、模擬練習、小組討論、合作解答問題等任務。該種學習模式充分利用了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網絡教學的特點,使二者有機結合,它可以作為向完全網絡化教學過渡的一種模式。
(二)個別化教學模式
個別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學生為中心,自學加輔導。個別化教學模式主要是運用編制的基于網絡的CAI課件或者利用嵌有VBScript、JavaScript、Java等編程語言的網頁進行的個別化教學方式。主要通過設計出支持網絡多用戶使用的CAI課件,學生通過運行CAI課件完成個別化教學過程,利用軟件進行自定步調的學習,同時課件根據學生不同的反饋和要求提供針對性的教學,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常用的CAI課件編輯軟件有Macromedia的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課件,這些課件基于一種叫做shockwave的技術,該技術不僅可以解決網絡速度的限制,而且還可以實現CAI軟件的流式傳輸,減少了網絡占有量的問題。例如,Disney網站上眾多使用Director和Flash等制作的CAI軟件,學生可以運行這些軟件或瀏覽嵌有這些軟件的網頁,同軟件交互,學習有知識。另一類是使用嵌入web頁面的編程語言如Vbscript、JavaScript和Java等,通過編寫一些具有交互作用的教學頁面實現個別化教學,大大增強教學材料的交互性和實時性。
(三)協作學習模式。協作學習模式的特點是:互教互學,合作教育。經驗告訴我們,教育需要一個必要的教學環境,對于學生而言,同學共處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學之間互相不服氣的好勝性和互可以促進學習,競爭性環境則有益于學習和獲取知識。協作學習模式是一種在講授式學習模式和個別化學習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培養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質有重要的價值。同個別化教學模式相比較遠程教育論文,由于協作學習更能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質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是目前教育界比較看重的一種網絡教學模式。在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過程中,基本的協作模式有三種方式:競賽、協同與互教互學。在競賽方式下,教師通過網絡組織學生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展開競賽。在求勝心理的驅動下,學生通過利用網絡學習教師提供的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可以使得學習效率變得更高,更有利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設定特定的評價方法,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引入競爭機制,能夠很容易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為完成任務,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全神貫注,使學習效果比較顯著。在協同方式下,學生為完成某個共同的學習任務而組成特定的小組,通過利用E-mail或者BBS的方式下不斷進行針對學習任務的討論,相互指點或者對學習任務進行分工合作,不斷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協作學習模式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建立學習小組,以小組協商、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當人們在一個真實的活動中協作工作時,他們將共享各自的觀點和認知結構。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觀點中發現問題,能夠與他人磋商,并產生新觀點和想法。學生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cssci期刊目錄。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網絡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集中式教學的不足,使教學材料得以靈活、形象、生動地展示,成為支持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式學習方式的有力工具。網絡教學應用的好壞,教育觀念與教學組織策略是非常關鍵的。 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教學組織策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許多弊病。比如學生自制力差、在學習方法上比較迷茫等。這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
(四)發現式教學模式。發現式教學模式是根據杜威的“從做中學”的理論,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易獲取性,通過利用教師或其他機構提供的有關資料,學生用一段時間收集資料、分析與總結遠程教育論文,得出一定的結論。這種教學模式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歸納、總結與概括能力。通過利用發現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能夠極大地加深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研究與探索能力。在校園網較小的范圍內,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供基于網絡的交互性CAI課件,學生通過使用課件,發現某些原理或抽象思想。這種模式徹底改變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而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在發現式教學模式中,影響教學效果的四個基本要素:即問題、資料、提示和反饋。將這四個要素組織與銜接好,便能夠在簡單的技術背景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有比較敏感的反饋系統,以便及時給予學生幫助。
三、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
在網絡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變化,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幫助者、促進者、啟發者。采用傳統模式培養的教師以及沿用舊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都不再適應網絡教學,而一切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都離不開教師。離開了教師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都不會真正發揮作用。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新技術發揮應有作用的前提條件。但是面對以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廣大的教師還缺乏準備。任課教師缺乏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技能,對計算機技術對教育深刻影響的認識和技術應用還很薄弱。實施網絡教學,教師應該掌握多媒體、網絡教學應該具有的基本知識和教學技能,主要包括:教學設計知識和技能、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多媒體課件應用及軟件制作技能、網絡教學的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金升燦,韓英:《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
2010年1月10日第1期
篇6
信息技術教研組工作計劃我校東校區今年正式啟動,20xx年是我校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在學校發展的關鍵階段,信息技術工作要走在各項工作的前面,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帶動各項工作穩定、協調、有序的發展。在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學校制定的三年發展目標,信息技術組制定本學期具體工作任務及目標如下:
一、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開好信息技術課,要讓每位學生順利通過信息技術課會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讓每位學生都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利用計算機網絡開展研究性學習。
二、做好多媒體設備的日常維護與管理工作。隨著我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教育教學的需要,電教設備的數量還會增加,電教設備的日常維護的工作量非常大。我們將通過培訓、講座等形式,逐步提高全校教師的操作能力,降低設備的故障率。對于出現故障的設備,要及時維修,盡量不耽誤教學使用。
三、因信息技術工作發展的需要,我校近幾年購進里大量的電教設備,我們將加強設備的管理工作,嚴把進貨質量關,購貨嚴格按照學校制度規定進行。保管室要做好進貨記錄,做好借用記錄,做到帳物相符。
四、做好校資源庫建設工作。硬件要想發揮作用,就必須有軟件支持。為了提高設備利用率,豐富校資源庫,最大限度的提高資源共享,我們將通過自制、下載和購置相結合的多種渠道,為各科教師提供教學資源。待到時機成熟時,我們將對兄弟學校開放我校的資源庫,并收取一定的費用。
五、做好試題庫建設工作。結合新課程改革,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我校需要的試題庫,運用自動組卷功能,為我校的考試工作提供完善的服務。
六、逐步完善校長辦公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等辦公自動化軟件。逐步為各科、處、室、年級組、教研組配齊硬件設施,將我校的辦公自動化工作落到實處,運用現代技術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七、加強校園網建設。鞏固和加強校園網的安全性,不斷豐富校園網站的內容,增強校園網站主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擴大我校網站在社會上的知名度。
八、確保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學展示周、筆談會等工作順利進行,為我校教師的評估工作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
九、協助教導處、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會開展工作。繼續辦好信息技術培訓工作,指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案,讓每一位認真學習的老師都學有所用,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十、計算機競賽是我校的薄弱項目,這學期信息技術組將制定可行的計算機競賽輔導方案,由孔潔老師負責具體工作,排除一切困難,把此項工作扎扎實實的開展下去,以期在2005年的競賽中,確保拿到省級獎項,沖擊國家級獎項。
篇7
關鍵詞:電子備課;案例;整合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備課已經不能僅限于對書本教參的簡單遷移,更多的要參考豐富的教案、多媒體素材、優秀的教學課件。為滿足這種需要,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我們獨立開發了一套地理電子備課系統。
該系統是專為地理教師開發的電子教案創作工具。它可以讓教師不用借助其他軟件或書籍,完成備課的全部過程。
本系統由借鑒、資源、備課、管理四個模塊構成:
借鑒:提供精品教案,并可對教案進行瀏覽、輸出、打包、上傳及下載。
資源:提供學科博覽、多媒體資料、教學論文、參考試卷、各類地圖資料和課件等與教學過程聯系極其緊密的教學內容,可進行分類查找,檢索方法簡單、快捷。
備課:提供標準編輯功能,輔助教師制作圖文并茂的電子教案。
管理:提供素材庫的維護、系統日志管理等功能。
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簡要介紹一下怎樣使用該系統備課和上課。
一、備課是開展多媒體網絡教學的腳本
備課充分與否,關系到能否正常開展教學,以及教學效果的優劣。備課時,我充分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對創設教學環境,選擇教學網絡功能,調控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提供了分配教學時間和確定教學策略的途徑。
2.教學資源諸要素的搜集、整合
課件制作需要的教學資源往往比較零散,不成系統,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對包括文本、視圖、音像等教學媒體資源進行合理的組合設計,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課堂網絡教學系統,儲存到資源庫中,以備教學時調用。對網絡教學資源的選擇,應基于教學實際,該多則多、該少則少,切不可心中無數,更不能本末倒置。
3.教學操作的設計
教學操作的設計,也就是教學流程的規劃,應從實際出發,遵循教學原則,合理分配時間,以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對各教學環節進行周密安排、精心設計。
教師可直接選取備課范例,完成備課工作。備課范例由經驗豐富的教師依照課程標準要求,通過精選課件,組織安排課件的播放順序來構建完成。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和自己的教學需要,
到資源庫中選取相應課件,組織、完成備課,也可選取用戶自制的課件,豐富授課內容。
二、通過電子備課進行教學容易使教學模式雷同
1.切忌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都在教師機位置,單純地操縱機器。應適當走動,盡量用身體語言來提示、交流教學信息,調動課堂氣氛。
2.利用心理學、現代教育學原理,在教學活動中,融合體現個性風格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使教學生動活潑,富有特色。防止教學思路被電子教案所左右,讓原有好的教學風格被流水線的程序湮沒,從而影響自己的教學風格及隨堂應變的能動性。
我們在使用電子備課系統進行教學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瀏覽、篩選網絡信息;其次要考慮網絡信息與講授內容如何組合,以什么方式呈現給學生最為恰當;第三,教師可以下載篩選后的網絡信息,然后剪輯編輯,組合成教案,也可以在網絡環境中用軟件平臺寫成教案;第四,教師在網絡上進行備課將不受地域的約束,無論在什么地方,只要能上網,就可以處理教案、教學資料和教育事物。如果我們都熟練地掌握了網絡上進行教學設計的技能,每堂課都會呈現給學生最新的科技知識、新聞動態、素材圖片等,這樣教學內容就會顯得更加生動活潑。
備課系統具有強大的多媒體功能,能夠支持絕大多數多媒體格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備課系統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料,同時又解決了復雜的技術問題。
教師不僅可以將網上教學資源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中,還可將視頻課件片段插入自己制作的課件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備課。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在校園網上的多媒體教室里,點播任一教學內容,可控制性強,更新方便。對學生來講,能有效地解決來不及記課堂筆記的問題,有助于學生集中精力聽課,課后及時預習、復習,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篇8
以省市教育現代化建設發展為契機,學習、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電教中心以振奮精神、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全心服務于教育的工作姿態,以“扎實研究,實用培訓,嚴格管理,優質服務”為載體,促進新課改的深入,促進教師信息素質的提高和專職骨干教師隊伍形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秦淮教育做出貢獻。
二、主要工作:
(一)課題引領,教科研并重,扎實推進教育技術工作
1、做好省級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十五”電教課題結題工作
根據省市、課題評估結題工作要求,“課題研究結題要總結一套經驗,帶出一支隊伍,推廣一批成果”的目的,本學期擬定對區電教中心(10月24日)、27中(10月26日),考棚小學(11月15日)進行結題工作。要求相關學校扎實研究,做好結題工作。
省級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示范學校要加強“窗口學校”的示范作用,加強研究成果的宣傳與推廣,并將有關教育技術活動上傳到市教育技術研究網上。必須謀劃“十一·五”課題的申報工作。
2、加強信息學科教學研究,強化學科管理
(1)積極參與學科教學視導,深入學校聽課調研、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狀況,教研組建設和管理等現狀,特別組織好高中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落實、計劃組織全區高中研究課兩次。
(2)針對新學期小學、初中、高中信息學科教材重新變動,每兩周組織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動,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實效和有反饋,通過集體備課,專題講座,觀摩研討等活動,加強教師們之間的交流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安排全區小學研究課兩次,初中研究課一次。
(3)組織小學信息學教研片,將以東片和西片(含城外)設立片級教研網,確定東、西片召集人,并開展片級活動。
(4)組織好高二信息技術省級“會考”工作(10月15日~16日)
(5)組織小學、中學信息學科優質課評比,推薦優秀選手參加市比賽。
3、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信息化的一種模式,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重建和探究性學習等作用。各校要充分發揮網絡(機房)作用,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進行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本學期全區小學、幼兒園分別進行網絡下的學科“整合”研討活動。
(二)繼續開展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技能
1、舉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課件(網件)制作培訓班,要求,每校推薦一名教師,第三周報名,第四周開班,上課時間每周二下午2:00-5:00,培訓,資料費150元/人。
2、組織部分教師參加市、省級網絡管理培訓班,主要對象是專職計算機教師,并逐步實現網管教師“持證上崗”。
3、配合有關學校的校本培訓工作,包括提供技術指導及專題性講座等。
(三)加強管理,優質服務,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1、繼續及時維護、更新秦淮教育網站(含進修學校的網站),繼續推進網上“政務辦公”和資料、信息的網上傳遞。宣傳秦淮教育動態、信息、配合區教育局城域網站的籌建工作。
2、積極配合基層學校寬帶接入工作和學校網站(網頁)制作,進一步強化“教育一線通”的信息應用工作。
3、督促、檢查學校“文明網絡室”開放工作,提倡周六,周日讓學生“進機房,用機房”。指導各校抓好信息技術的課外活動。
4、加強資源建設,做好“信息資源費”的收費工作。充分用好“一費制”中的“信息資料建設費”政策,為各學校征訂有用、實用的電教教材軟件。各學校要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文字教材中配套磁帶(小學三年級-六年級,初中學生)的征訂工作,要嚴格執行資源建設費,(原電教代辦費中80%部分,即小學4.8元/人、中學(含高中)6.4元/人)的收繳工作,力求做到開學后一個月內上交區進修學校會計室。各學校的信息技術費,在帳目上要設獨立科目,做到專款專用,年底對信息技術費的使用進行抽檢,違規學校不予年審或取消收費資格。
(四)幾項重要工作
1、組織全區教育技術(電教)論文的評比工作(9月25日截止),推薦優秀論文參加市級評比。
2、市中小學網絡文明夏令營的活動總結表彰工作。
篇9
一、我對“整合”的理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認為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英語的工具,由教學輔助手段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方式。它不再是教師單純的演示工具,而是把外面的世界引進課堂,讓我們的教學充滿情趣,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充滿活力與創意的學習軟件。
二、常規教學中能實現整合嗎?能!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英語教師,深知“同行們”都擔負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如果每周15節課都要自制課件,能否保證課課是精品呢?就拿自己來說,我能熟練運用5大軟件制作課件(PowerPoint, Flash, FrontPage, Authorware和東方網頁王)。如果我每節課都自制課件,哪還有精力去改作業、輔導學生、寫論文、上教研課、聽課、大掃除、兩課兩操、送路隊、進行教研活動……?
因此,當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之后,我只要搜集、整理、充分利用因特網上的已有英語教學資源,或者從光盤、音像資料中尋找。只有在確實找不到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或者找到的資源不夠理想的情況下,才有必要由自己去開發。這樣,教師就有更多的精力去深鉆教材,站在學生的角度鉆研教法與學法。
三、整合讓學生接觸到活生生的英語
1. 英語短劇的教學
洪恩網站(hongen.com)給學生們提供了許多2分鐘之內讀完的小故事。我讓學生上網觀看英語短劇,4人一組選定一個故事進行跟讀模仿,不懂的字句直接查閱網站提供的電子字典,然后將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表演出來,形成新的英語小短劇。
Step1. 歌曲“If you are happy”營造氛圍 (媒體來源:光盤)
Step2. 兒歌“Running”調動情緒 (媒體來源:光盤)
Step3. 上英文網站hongen.com,教師任選一個短劇,播放給學生觀看,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媒體來源:洪恩網站)
Step4. 學生上網,自學短劇 (媒體來源:洪恩網站)
Step5. 小組合作,表演短劇 (媒體來源:洪恩網站)
Step6. 上網留言,互相交流 (媒體來源:留言板)
Step7. 結束本課
2. 英語單詞的教學
為了幫助學生高效地記憶單詞,我讓學生登陸劍橋少兒英語網站(xinzhitang.com.cn)。那里有三種不同風格的游戲,通過智能評分和正誤及時反饋,使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做哪一個游戲。
Game1. 摘蘋果
學生只要能輸入單詞中所缺的一個字母,即可摘到一個蘋果,
并獎勵10分。輸入錯誤可重試。看誰摘的蘋果又快又多,即可進入第二個游戲。
Game2. 找朋友
學生必須沖破8級阻礙,才能找到小伙伴玩。每級都有一只生詞攔路虎,學生只有輸入正確的英文單詞,才能晉升一級。輸入錯誤,就要倒退一級重試。誰能最快找到朋友,即可進入第三個游戲。
Game3. 游太空
學生看原形動詞,輸入正確的過去分詞才能上太空游玩。如果輸入錯誤,可繼續輸入下一個單詞,或返回課文再學。最后查看總得分,看看自己記憶單詞的實力如何。
3. 英語句型的教學
在新授“Where’s the _______? It’s in _______ Road.”時,我讓學生使用google.com去搜索長沙市地圖,將學過的單詞bookstore, restaurant, post office, bank, school, railway station, Changsha Underwater World, Yuelu Academy, Window of the World……替換到句型中。看著一些熟悉的地方展現在眼前,學生們都很激動,表達欲望被強烈的激發出來,句型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學會了用英語去做事情,提高了語言的實踐能力。
4. 英語寫作的教學
我讓學生上網,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卡片,整理自己搜集的資
料,充分發揮想象,在制作成英語電子賀卡發送給同學。
Step1. 溫故導新,引入網絡
播放學生喜愛的動物及動物歌曲,帶學生到網上動物世界去欣賞動物,玩游戲,猜動物。
Step2. 利用網絡,自主學習
讓學生登陸雅虎英文網站(yahoo.com),選擇賀卡(Greetings)各種場景(Any Occasion)動物(Animals)。學生根據喜好選擇動物賀卡,制作成一張電子賀卡,然后用英語寫上自己想對動物說的話,發送E-mail到老師的電子信箱(z761206@126.com)里。
Step3. 電子賀卡評價
學生發完郵件后,我對電子郵件進行瀏覽和評閱,并讓學生朗讀各自的郵件。
篇10
一、“整合點”理論的啟發
初中(理、化、生)實驗教學怎樣與信息技術“整合”,才能提高實驗效果和教學質量?信息技術怎樣使用才能真正成為促進高效課堂的工具?東北師范大學鐘紹春教授的“整合點”理論為我們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方向。
鐘紹春教授認為,教師應當抓住整合的關鍵之處,即“整合點”,不可濫用信息技術。解決有效整合問題的關鍵在于“整合點”的診斷和設計上。正如鐘教授在他的報告《關于信息技術有效支撐教學的思考》中指出:教學過程中是否該用信息技術、用多少比較合適、如何應用?在學生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能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如何發揮作用?什么樣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和軟件是好的?
基于鐘教授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我們在理化生等學科的實驗教學中開展了“整合點診斷及解決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具體研究內容包括:第一,選取一定數量的實驗教學案例,按“整合點”理論開展教學設計;第二,歸納總結整合點診斷方法和應用模式;第三,針對整合點開展課件制作。
二、實驗教學的探索
探索應用,理論先行。為了明確研究方向,做好課題研究的理論準備,學校首先對課題組全體成員進行了整合點理論培訓,集中學習了《“整合點”診斷方法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方法與實踐》等理論文章,加深了對整合點理論,特別是“理想教學法”的理解與把握,對課堂教學設計從內容設計逐步轉為教學環節的設計。
開展教學研討,探索研究經驗。在課題研究的初期嘗試中,我們先后選取了“維生素C的性質”和“粉塵爆炸實驗”兩節課進行研討。從教學的重點難點、考點、教學環節、是否適用信息技術手段、還有沒有更合適的方法等方面對課堂進行分析,采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反復打磨,對整合點、理想教學法等理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把握,為以后的課題研究積累了經驗。
之后,學校先后開展了多堂研究課,課題研究思路從迷惑走向明確。具體做法是:教學設計之初,首先拋開技術,只考慮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風格和學生的情況,想象理想狀態下一節課的各個環節,將各環節記錄下來,然后逐一分析各環節需要的環境和使用的技術手段,從而篩選出適合用信息技術輔助的“整合點”。經過這樣的設計與篩選過程,真正變“教學為技術”為“技術為教學”,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有效增強了課堂表現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以此為基礎,我們在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教學方面達成了共識,即三者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實驗教學環節有很多相似之處。傳統的實驗教學尤其是演示實驗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一是教師的演示過程只有前面的學生能看清,后面的學生看不到或看不清楚;二是部分實驗具有破壞性或毒性,不適合重復多次。這兩個問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卻是非常容易解決的。針對第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將實物展臺安裝攝像頭,連接投影機把實驗情景放大后投在大屏幕上,既真實又清晰;針對第二個問題,教師可以把實驗過程錄制成微視頻,把真實的實驗過程保存下來,通過觀看視頻達到演示實驗的效果。
因此,化學與生物學科的整合點應落實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利用實物展臺連接投影機,增強演示實驗效果;第二,利用微視頻降低實驗的破壞性與危害。
基于以上共識,課題組教師在實驗教學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化學中的“粉塵爆炸實驗”具有危險性,不宜讓學生獨自操作。教師可以事先把實驗錄制成微視頻,上課時播放,這樣,既達到了實驗的真實效果,又保證了教學的安全性。如“自制滅火器”教學、“魚類解剖”實驗教學,都充分利用了微視頻的優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維生素C的性質”一課中植物的切片實驗則發揮了實物展臺的作用,切片環節用傳統手段難以展示,于是教師利用實物展臺,將操作過程通過投影展示在大屏幕上,學生對操作過程看得一清二楚,實驗效果非常理想。總之,信息技術對實驗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應用與成果
在探索的基礎上,我們把研究方法向縱向和橫向加以推廣,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先后推出了“測定牛奶的密度”“杠桿原理”等優質課及課件,在中考實驗教學方面,利用微視頻大幅度提高了優秀率。在上級組織的課件、電教論文以及整合優質課評選中,我校先后有25件作品獲獎,中心獲獎22件,省級獲獎2件,國家級獲獎2件。其中,微課“粉塵爆炸實驗”獲山東省首屆微課程評選一等獎,“自制滅火器”獲第十三屆全國初中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