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14:22: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鍵技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介紹了脫毒甘薯栽培的關鍵技術,包括選好品種、選地深耕、培育壯苗、適時扦插、合理密植、田間管理、平衡施肥、防病除蟲等方面的內容,以期指導脫毒甘薯的推廣種植。
1選好品種
根據氣候、土壤條件以及用途等選擇相應的脫毒甘薯品種。對灌溉條件較好、肥力較高的土地,可選用徐薯18等品種;對肥力較差的旱薄地,選用魯薯7號等品種。高產淀粉型品種有徐薯18、皖薯1號、皖薯7號、魯薯7號、豫薯7號、蘇薯7號等;優質食用型品種有北京553、蘇薯8號、皖薯8號、徐薯43-14等。
2選地深耕
甘薯具有抗旱特性,應選擇疏松透氣、上層深厚、蓄水保肥、排灌良好、耕作層深30cm左右的沙質壤上,pH值以5.2~6.7為宜。深耕30cm左右,起壟規格為壟高20cm,壟寬50~60cm,壟距80~100cm,做壟要求土壤寧干勿濕。起壟目的是加大晝夜溫差,促進薯地膨大和養分積累,土層松軟,減少氣生根,一般可增產10%以上。
3培育壯苗
壯苗一般比弱苗增產10%以上,是高產的基礎。壯苗的標準是:莖粗壯節間短,葉片肥厚、大小適中,項葉平齊,苗高20~25cm,苗齡25~30d,組織充實、老嫩適度,苗重5g以上,無病蟲無白根,斷口白漿多,栽后緩苗快。
甘薯育苗方法有塑料薄膜育苗、火炕育苗、釀熱溫床育苗、電熱溫床育苗等。苗床管理主要是“以催為主、以煉為輔,先催后煉、催煉結合”來達到早出苗、多出苗、育壯苗。
苗床管理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排種到出苗階段,即前期高溫催芽期,排好種薯后澆透水,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多菌靈1000倍液噴灑種薯進行消毒,種苗上床3~4d內溫度保持35~38℃,而后降至29~31℃進行催芽;二是平溫長苗期,當苗高10cm后,將溫度穩定在25~28℃,苗出齊時澆1次透水;三是低溫煉苗期,當苗高15~18cm時可采苗移栽,采苗前3~4d溫度降低至18~20℃進行煉苗處理,采苗后第1天澆1次透水,再次轉入以催為主,追施適量的肥料。
4適時扦插
春甘薯在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每早栽ld,產量可提高1.0%~1.2%;夏薯每早栽1d,產量可提高2.5%~3.0%。扦插時應選用苗齡在30d左右,苗長20cm,莖粗節短的壯苗進行栽插。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采用留3葉方法進行水平扦較好,栽插深度以5cm為好;在干旱和丘陵地區則以留3葉方法進行斜插為好,深度為10cm左右。
5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以較好地發揮群體增產潛力。春薯4月下旬至5月中旬栽植密度為4.50~5.25萬株/hm2,丘陵地一般為7.50萬株/hm2。土層深厚,肥水條件較好,可適當稀植;耕作層淺,肥水條件較差,則適當密些,以協調個體和群體間結構,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間,有效提高甘薯產量。
6田間管理
6.1中耕培壟
春薯栽后30~35d開始封壟,應及時中耕松土培壟,用地膜覆蓋的只鋤壟溝。夏薯栽后20~25d培壟。
6.2及時化控
對莖葉徒長田塊,應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營養生長葉盛期)化控2~3次,噴施多效唑、膨大素或助壯素,也可提蔓1~2次,以控制莖葉徒長,促進塊根膨大,提高產量。
6.3澆水排澇
甘薯抗旱性較強,適宜土壤相對濕度為50%~70%,封壟前中耕除草2~3遍,栽后20~30d遇旱澆1次緩苗水。中后期遇旱順壟輕澆小水。甘薯怕澇,雨水大要排水。
7平衡施肥
甘薯是地下結果的塊根作物,對肥料的吸收以鉀素最多,其次是氮,而磷最少,吸鉀數量為氮的2~3倍。據測定,高產甘薯每生產1000kg鮮薯需吸收純氮4.9kg、純磷1.34kg、純鉀11.5kg,其比例為1∶0.3∶2.3。
根據甘薯的需肥特點,總的施肥原則就是控氮,穩磷,增施鉀,補施鋅硼肥。中等肥力地塊,施肥用量為純氮105~150kg/hm2、純磷75~120kg/hm2、純鉀225~300kg/hm2。在缺鋅硼的田塊,需施硫酸鋅和硼砂各15.0~22.5kg/hm2。
提倡深施、分層施。70%的有機肥結合深耕施入,化肥和30%的有機肥在做壟時集中施于壟下。栽后30d看長勢追施5~10kg/hm2尿素,9月中下旬可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75kg/hm2。
8防病除蟲
篇2
關鍵詞4G移動通信;OFDM;MUD;IPv6
1引言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是能夠滿足國際電聯提出的IMT-2000PFPLMTS系統標準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要求具有很好的網絡兼容性,能夠實現全球范圍內多個不同系統間的漫游,不僅要為移動用戶提供話音及低速率數據業務,而且要提供廣泛的多媒體業務。根據ITU的標準,世界各大電信公司聯盟均己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方案,主要有W-CDMA、CDMA2000、TD-CDMA以及我國提出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但3G也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局限性:
不能支持較高的通信速率。3G雖然標稱能達到2Mbit/s的速率,但平均速率只能達到384kbit/s。盡管目前3G增強型技術不斷發展,但其傳輸速率還有差距。
不能提供動態范圍多速率業務。由于3G空中接口主流的三種體制WCDMA、cdma2000、TD-SCDMA所支持的核心網不具有統一的標準,難以提供具有多種QoS及性能的多速率業務。
不能真正實現不同頻段的不同業務環境間的無縫漫游。由于采用不同頻段的不同業務環境,需要移動終端配置有相應不同的軟、硬件模塊,而3G移動終端目前尚不能實現多業務環境的不同配置。由于3G系統以上的局限性,目前,很多公司已經開始著手4G概念通信系統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紹4G概念通信的技術特點以及可能采用的關鍵技術。
24G概念通信技術特點
目前,業界專業人士對4G概念移動通信系統的共識主要有以下幾點:
a)用戶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以任何方式不受限地接入網絡中來;
b)移動終端可以是任何類型的;
c)用戶可以自由地選擇業務、應用和網絡;
d)可以實現非常先進的移動電子商務;
e)新的技術可以非常容易地被引入到系統和業務中來。
根據以上描述,未來的4G系統應具備以下的基本條件。
(1)具有很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對于大范圍高速移動用戶(250km/h),數據速率為2Mbit/s;對于中速移動用戶(60km/h),數據速率為20Mbbit/s;對于低速移動用戶(室內或步行者),數據速率為100Mbit/s。
(2)實現真正的無縫漫游。4G移動通信系統實現全球統一的標準,能使各類媒體、通信主機及網絡之間進行“無縫連接”,真正實現一部手機在全球的任何地點都能進行通信。
(3)高度智能化的網絡。采用智能技術的4G通信系統將是一個高度自治、自適應的網絡。采用智能信號處理技術對信道條件不同的各種復雜環境進行結合的正常發送與接收,有很強的智能性、適應性和靈活性。
(4)良好的覆蓋性能。4G通信系統應具有良好的覆蓋并能提供高速可變速率傳輸。對于室內環境,由于要提供高速傳輸,小區的半徑會更小。
(5)基于IP的網絡。4G通信系統將會采用IPv6,IPv6將能在IP網絡上實現話音和多媒體業務。
(6)實現不同QoS的業務。4G通信系統通過動態帶寬分配和調節發射功率來提供不同質量的業務。
34G概念通信關鍵技術探討
(1)正交頻分復用(OFDM)技術
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是以OFDM為核心技術。OFDM技術實際上是多載波調制的一種。其主要思想是:將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將高速數據信號轉換成并行的低速子數據流,調制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傳輸。正交信號可以通過在接收端采用相關技術來分開,這樣可以減少子信道之間的相互干擾。每個子信道上的信號帶寬小于信道的相關帶寬,因此每個子信道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從而可以消除符號間干擾。而且由于每個子信道的帶寬僅僅是原信道帶寬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變得相對容易。
OFDM技術之所以越來越受關注,是因為OFDM有很多獨特的優點:
a)頻譜利用率高,頻譜效率比串行系統高近一倍。OFDM
信號的相鄰子載波相互重疊,其頻譜利用率可以接近Nyquist
極限。
b)抗衰落能力強。OFDM把用戶信息通過多個子載波傳輸,這樣在每個子載波上的信號時間就相應地比同速率的單載波系統上的信號時間長很多倍,從而使OFDM對脈沖噪聲和信道快衰落的抵抗力更強。
c)適合高速數據傳輸。OFDM自適應調制機制使不同的子載波可以按照信道情況和噪聲背景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調制方式。當信道條件好的時候,應采用效率高的調制方式;而當信道條件差的時候,則應采用抗干擾能力強的調制方式。再有,OFDM加載算法的采用,使得系統可以把更多的數據集中放在條件好的信道上以高速率進行傳送。因此,OFDM技術非常適合高速數據傳輸。
d)抗碼間干擾(ISI)能力強。碼間干擾是數字通信系統中除噪聲干擾之外最主要的干擾,它與加性的噪聲干擾不同,是一種乘性干擾。造成碼間干擾的原因有很多,實際上,只要傳輸信道的頻帶是有限的,就會造成一定的碼間干擾。OFDM由于采用了循環前綴,故對抗碼間干擾的能力很強。
(2)智能天線技術
智能天線采用了空時多址(SDMA)的技術,利用信號在傳輸方向上的差別,將同頻率或同時隙、同碼道的信號進行區分,動態改變信號的覆蓋區域,將主波束對準用戶方向,旁瓣或零陷對準干擾信號方向,并能夠自動跟蹤用戶和監測環境變化,為每個用戶提供優質的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信號從而達到抑制干擾、準確提取有效信號的目的。這種技術具有抑制信號干擾、自動跟蹤及數字波束等功能,被認為是未來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
目前,智能天線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全自適應方式和基于預多波束的波束切換方式。全自適應智能天線雖然從理論上講可以達到最優,但相對而言各種算法均存在所需數據量、計算量大、信道模型簡單、收斂速度較慢,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出現錯誤收斂等缺點,實際信道條件下,當干擾較多、多徑嚴重,特別是信道快速時變時,很難對某一用戶進行實際跟蹤。在基于預多波束的切換波束工作方式下,全空域被一些預先計算好的波束分割覆蓋,各組
權值對應的波束有不同的主瓣指向,相鄰波束的主瓣間通常會有一些重疊,接收時的主要任務是挑選一個作為工作模式,與自適應方式相比它顯然更容易實現,是未來智能天線技術發展的方向。
(3)無線鏈路增強技術
可以提高容量和覆蓋的無線鏈路增強技術有:分集技術,如通過空間分集、時間分集(信道編碼)、頻率分集和極化分集等方法來獲得最好的分集性能;多天線技術,如采用2或4天線來實現發射分集,或采用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來實現發射和接收分集。MIMO技術是指利用多發射、多接收天線進行空間分集的技術,它采用的是分立式多天線,能夠有效的將通信鏈路分解成為許多并行的子信道,從而大大提高容量。信息論已經證明,當不同的接收天線和不同的發射天線之間互不相關時,MIMO系統能夠很好地提高系統的抗衰落和噪聲性能,從而獲得巨大的容量。在功率帶寬受限的無線信道中,MIMO技術是實現高數據速率、提高系統容量、提高傳輸質量的空間分集技術。
(4)軟件無線電(SDR)技術
在4G系統中,若要實現“任何人在任何地點以任何形式接入網絡”的理想通信方式,則至少需要保證移動終端能夠適合各種類型的空中接口,能夠在各類網絡環境間無縫漫游,并可以在不同類型的業務之間進行轉換。這就意味著在4G系統中,軟件將會變得非常復雜。為此,專家們提議引入軟件無線電技術,軟件無線電是近幾年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進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以現代通信理論為基礎,以數字信號處理為核心,以微電子技術為支持。軟件無線電概念一經提出,就受到各方的極大關注,這不僅是因為軟件無線電概念新技術先進、發展潛力大,更為重要的是它潛在的市場價值也是極具吸引力的。軟件無線電強調以開放性最簡硬件為通用平臺,盡可能地用可升級、可重配置的不同應用軟件來實現各種無線電功能的設計新思路。其中心思想是:構造一個具有開放性、標準化、模塊化的通用硬件平臺,將工作頻段、調制解調類型、數據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協議等各種功能用軟件來完成,并使寬帶A/D和D/A轉換器盡可能靠近天線,以研制出具有高度靈活性、開放性的新一代無線通信系統。在4G眾多關鍵技術中,軟件無線電技術是通向未來4G的橋梁。由于各種技術的交迭有利于減少開發風險,所以未來4G技術需要適應不同種類的產品要求,而軟件無線電技術則是適應產品多樣性的基礎,它不僅能減少開發風險,還更易于開發系列型產品。此外,它還減少了硅芯片的容量,從而降低了運算器件的價格,其開放的結構也會允許多方運營的介入。
(5)多用戶檢測技術
4G系統的終端和基站將用到多用戶檢測技術以提高系統的容量。多用戶檢測技術的基本思想是:把同時占用某個信道的所有用戶或部分用戶的信號都當作有用信號,而不是作為噪聲處理,利用多個用戶的碼元、時間、信號幅度以及相位等信息聯合檢測單個用戶的信號,即綜合利用各種信息及信號處理手段,對接收信號進行處理,從而達到對多用戶信號的最佳聯合檢測。它在傳統的檢測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擾的所有用戶的信號進行檢測,從而具有良好的抗干擾和抗遠近效應性能,降低了系統對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鏈路頻譜資源,顯著提高系統容量。
現有的多用戶檢測算法在計算復雜度與處理時延問題上存在不足,且算法中一些參數(頻率、幅度、定時、相位等)估計有誤時,會使得相關矩陣產生較大偏差,導致整個系統性能急劇下降。另一方面,當前的MUD算法只考慮了同小區內的干擾,而沒有考慮相鄰小區間的同頻率用戶干擾。一般的多用戶檢測研究都假設用戶數據是獨立等概率的,沒有考慮信道編碼的影響,現在組合信道編碼和多用戶檢測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另外,目前的研究方向還包括多速率多用戶檢測和多用戶檢測與空時二維信號處理、多載波調制、功率控制等技術的結合。
(6)IPv6技術
4G通信系統選擇了采用基于IP的全分組方式傳送數據流,因此IPv6技術將成為下一代網絡的核心協議。選擇IPv6協議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a)巨大的地址空間。在一段可預見的時期內,它能夠為所有可以想像出的網絡設備提供一個全球惟一的地址。
b)自動控制。IPv6還有另一個基本特性就是它支持無狀態和有狀態兩種地址自動配置方式。無狀態地址自動配置方式是獲得地址的關鍵。在這種方式下,需要配置地址的節點使用一種鄰居發現機制來獲得一個局部連接地址。一旦得到這個地址之后,它將用另一種即插即用的機制,在沒有任何人工干預的情況下,獲得一個全球惟一的路由地址。
c)服務質量。服務質量(QoS)包含幾個方面的內容。從協議的角度看,IPv6與目前的IPv4具有相同的QoS,但是IPv6能提供不同的服務。這些優點來自于IPv6報頭中新增的字段“流標志”。有了這個20位長的字段,在傳輸過程中,中國的各節點就可以識別和分開處理任何IP地址流。盡管對這個流標志的準確應用還沒有制定出有關標準,但將來它無疑將用于基于服務級別的新計費系統。
d)移動性。移動IPv6在新功能和新服務方面可提供更大的靈活性。每個移動設備設有一個固定的家鄉地址,這個地址與設備當前接入互聯網的位置無關。當設備在家鄉以外的地方使用時,通過一個轉交地址即可提供移動節點當前的位置信息。移動設備每次改變位置都要將它的轉交地址告訴給家鄉地址和它所對應的通信節點。
4結束語
4G移動通信系統目前還只是一個基本概念,4G網絡的定義仍然還不明確,IEEE等標準化組織仍處于制定標準和規范的過程中。但是融合現有的各種無線接入技術的4G系統將成為一個無縫連接的統一系統,實現跨系統的全球漫游及業務的可攜帶性,是滿足未來市場需求的新一代的移動通信系統,它將幫助我們實現充滿個性化的通信夢想。
參考文獻
[1]AjayR.Mishra著,中京郵電通信設計院,無線通信研究所譯.蜂窩網絡規劃與優化基礎.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何琳琳,楊大成.4G移動通信系統的主要特點和關鍵技術.移動通信,2004(2).
[3]NamgiKim;HymenChoir;HyunsooYoon.Seamlesshandoffschemefor4GmobilesystemsbasedonIPandOFDM.2004IEEE60thVolume5,26-29Sept.2004Page(s):3315-3318Vol.5
[4]Gazis,V.;Housos,N.;Alonistioti,A.;Merakos,L.Genericsystemarchitecturefor4Gmobilecommunications.The57thIEEESemiannualVolume3,22-25April2003Page(s):1512-1516vol.3
[5]Lu,municationsMagazine,IEEEVolume41,Issue3,March2003Page(s):104-106
[6]劉偉,丁志杰.4G移動通信系統研究進展與關鍵技術.中國數據通信,2004(2).
[7]袁曉超4G通信系統關鍵技術淺析.中國無線電,2005(12)
篇3
1.設置學術交流場所
圖書館不僅是保存以及借閱文獻的場地,更是兼有學術交流的功能。因此,在建筑設計中需要考慮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報告廳、交流廳等,并配以先進的設備,以促進學術交流研討。
2.圖書館現代化設備建設
應在每間館室進門處設置信息檢索站,其功能在于更加便利的為讀者查詢書籍。除此之外,圖書館還應配有網絡接口和計算機,方便讀者上網查詢。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圖書館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建筑設計時,還應考慮綜合布線,預埋照明、網絡、消防等接口,為以后的設備安裝預留可能性。2.4合理規劃館內交通流圖書館中最常見的三種交通流分別為:讀者流、圖書流以及工作人員流。館內布局交通組織合理通暢,做到讀者、工作人員與卸運書籍互不干涉,平面交通盡量避免臺階。
二、圖書館人性化建設的需要
圖書館是工作學習的場所,許多讀者和工作人員在這里度過半天或者一天的時間,因此,對于圖書館不僅是典藏書籍文獻的場所,更應該在設計時考慮人的需求,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1.書柜桌椅的布置選擇
圖書館中書柜以及桌椅的配置直接影響讀者的使用舒適性和便利性。如書架的最高排和最低排應考慮人體行為的特征。桌椅的布置類型有成排布置、單個布置等,在材質上也分木質、金屬、塑料、皮革等。許多讀者反映金屬座椅在移動時會有刺耳的聲音,冬天入座太冷,人體感覺不舒服。對于報刊休閑類書籍,讀者更傾向于倚靠沙發閱讀。所以,在布置時如果能夠注意這些細節將很大程度上提高讀者的滿意度。
2.閱覽室的隔音及采光
圖書館中閱覽室的隔音及采光也十分重要,適當的噪音值是必要的,否則,讀者容易在缺少刺激的環境中產生厭煩心理和睡意。另外,在采光方面,應著重考慮自然采光,平面布置中應爭取閱覽室有良好的朝向,為了防止陽光直射入室,需再設置窗簾,或采用可調式百頁光簾,兼作通風。
3.閱覽室顏色的選擇
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對人的生理影響效果是不同的。暖色調能賦予人活力、使人產生激情。冷色調使人安靜,減輕眼睛的疲勞。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狀態的人處于冷色環境中,能使人放松心情。普遍的圖書館都會采用白色墻壁為主基調,這樣的設計少了些許用心,在專業性較強的閱覽室可偏用暖色調,在較為輕松的休閑閱覽室可以偏用冷色調。
三、圖書館的建筑節能
隨著人們對節約能源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節能需求在設計中被考慮。對于圖書館而言,在設計時應避免過分追求超高層建筑,前期設計時減少采用玻璃幕墻,減少全空調設備以及全人工照明的布置。這些設計要素不僅會造成前期投資巨大,對于后續的運營成本也是負擔。所以,對于圖書館的建筑節能如果在設計時能夠從以下幾點考慮會對能耗下降大有益處。
1.建筑布局合理
在規劃選址時,應充分考慮氣候和地理條件的影響,考慮建筑南北朝向的同時,并需結合考慮日照、風向等因素,以便在設計時能運用好建筑的自然通風、采光。
2.建筑材料的運用
建筑保溫性能的良好主要取決于圍護結構的傳熱以及門窗縫隙的空氣滲透。首先,對于建筑外墻應該選擇保溫性能良好的材料;其次,選擇節能效果良好的窗框如斷熱型鋁合金、PVC等型材,玻璃選擇中空、熱反射等,都有助于保溫,減少熱量的損失。
3.設備能耗的有效控制
圖書館的供暖和制冷消耗圖書館近一半的能源,而不同空調機組的供暖和制冷功率相差懸殊,因此,空調系統的有效控制對于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科學的設計方案以及精心的運行管理對空調的系統節能十分重要。空調制冷時,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6℃以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依靠自然通風。合理布置照明,也是節能的有效途徑。圖書館應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基礎上,輔助以人工照明,照明燈具應采用高效節能燈具。
4.窗墻比的合理設計
自然采光依賴于窗戶,因此窗戶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考慮因素,大面積的采用玻璃幕墻雖然能提高圖書館建筑的美觀度和現代化程度,但是由于玻璃的傳熱系數大,不利于采暖和防熱。而且在閱覽空間,大面積的使用玻璃幕墻會使室內照度均勻度極差,易使讀者產生視覺疲勞。在滿足自然光的前提下,應可能減少玻璃幕墻的使用,通過控制窗戶面積能夠降低能耗。
5.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有效利用
太陽能具有清潔,安全可靠,取之不竭的優點。可以在圖書館頂層或者圖書館的停車場安裝光伏板,既可以作為停車場的遮陽棚,而且光伏板還能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并供給圖書館。我國南方夏季較長,因此在南方實用性較強,這一方案也能緩解資源消耗的壓力。
四、總結
篇4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
THEDEVELOPMENTOFCONSTRUCTINGTECHNOLOGY
OFSUPER-TALLBUILDINGS
自1968年日本外交部大廈(地上36層,高度147m)建成以來,日本的超高層建筑的發展已有30年的歷史了。隨著強震記錄的收集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動力設計方法的不斷完善以及建筑用鋼材的發展,日本正迎接鋼結構超高層建筑時代的到來。
1超高層建筑的現狀
高度超過60m的建筑物,需受到日本建筑高層評委的評審,并通過建設大臣的認定后,方可允許建造。從日本《建筑通訊》上刊載的這些建筑物的有關數據資料,可以看出,除塔狀構筑物及煙囪等以外,高度超過60m的建筑物,日本現在(1998年1月)有1000棟以上,其結構類型:純鋼結構(S結構)為60.6%;下部為鋼-鋼筋混凝土結構(SRC結構)、上部為S結構(S+SRC結構)為3.8%;SRC結構為21.3%(如圖1),以RC(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住宅為主的建筑數量不斷增加,且比率達13.9%。高度超過150m以上的建筑物,已有65棟,其中S結構占84.6%;下部為SRC結構、上部為S結構占6.2%;SRC結構占7.7%,從而可以看出超高層建筑以S結構為主的變化狀況(如圖2)。
圖1受高層評委評審的全部建筑物
(1072棟)的結構類型
圖2高度為150m以上的建筑
(65棟)的結構類型
把日本的超高層建筑按高度順序由大到小進行20位的排列(排列表略),第20位的建筑最高高度為200m。如果看一下這些建筑物的結構特性,其主要的結構材料,全部是S結構。并在S結構中,配置了支撐系統及鋼板抗震墻、帶縫墻等,以減小強震或強風時的側移變形。此外還增設了抗震裝置。
2新材料的利用
在抗震設計中,一直以保證骨架結構的強度為重點。通過分析強震記錄,發現強震時,僅是強度抵抗,并沒有給予建筑物以充分的塑性變形能力。而塑性變形卻可以吸收能量,減輕震害,這在抗震設計中,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對鋼材性能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研制和開發出了適用于超高層建筑的高性能鋼材,同時,還開發出了新的高層結構體系。
2.1高性能鋼
80年代后期,超高層建筑,大跨結構迅速發展,對鋼材性能的要求也越多。主要包括有高強度,低屈強比,窄屈服幅等的耐震性能;可焊性,形狀尺寸加工精度的施工方面的性能以及耐久性等。
2.1.1高張力鋼
建筑用鋼材的應力-應變曲線如圖3所示。其屈服點在100~780N/mm2的范圍,其中屈服點為400N/mm2的鋼材,占一半以上。
圖3鋼材應力-應變曲線
1-780N鋼;2-建筑結構用780N鋼;
3-建筑結構用高性能590N鋼;4-SN490;
5-SS400;6-極低屈服點鋼
鋼材屈服點的提高,在設計方面就需要保證結構的剛度要求,防止局部屈曲;在施工方面就要保證結構的可焊性。另一方面,在多震國,地震時確保結構建筑物的安全性是一個最大的課題。因此,高張力鋼不僅要有很高的屈服點及抗拉強度,還要具備充分的塑性變形能力。從這些觀點出發,1988~1992年間,日本開發研制了屈服點為590N/mm2的高張力鋼,廣泛用于超高層建筑中。近些年來,又開發研制了屈服點為780N/mm2的高張力鋼,已開始部分應用于超高層建筑中。
2.1.2低屈服點鋼
另一方面,還開發研制了利用鋼材的低屈服點和屈服特性的技術,耐震設計中的隔震和抗震構造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地震對建筑物輸入的能量,通過建筑物特殊的部位吸收,從而確保整個結構的安全,防止結構構件(梁,柱)的破壞和損傷,低屈服點鋼主要用于這些特殊部位,作為吸收地震能的材料。低屈服點鋼,其化學成分主要是純鐵。如屈服點為100N/mm2的鋼材(為普通鋼材屈服點的一半左右),具有很大的塑性變形能力。
2.1.3TMCP鋼
建筑物的高層化、大跨化等,要求使用的鋼材高強度化,大斷面化,極厚化。以往的冶煉方法,若保證鋼材的高強度,就需加入相應的碳元素,鋼材含碳量的增加會導致可焊性的降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研制了490N/mm2級的建筑結構用TMCP鋼。建筑結構用TMCP鋼,是通過TMCP(熱處理)處理后得到的。已廣泛用于超高層建筑中,如東京都新(廳)舍大廈(地上48層,檐口高241.9m)中的柱子全部采用此種鋼。TMCP鋼的特點是:①改善了可焊性,②保證了極厚部位的強度,③降低了屈強比。
2.1.4SN鋼
根據超高層建筑的抗震要求,鋼材應具有足夠的彈塑性性能和較好的機械性能,可焊性能,具有吸收地震能的能力,日本JIS制定了“建筑結構用鋼材”(SN鋼)標準。廣泛用于超高層建筑。SN鋼要求:①保證可焊性,②保證塑性變形能力,③保證板厚方向的性能,④保證經濟性和加工方便,⑤保證與國際規格接軌。SN鋼的規格有A、B、C三種,其板厚都是在6~100mm,分400N/mm2和490N/mm2兩個等級。
2.2新RC結構(鋼筋混凝土)
在鋼結構鋼材的強度不斷提高的同時,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和混凝土強度也在迅速地提高。1988年以來,進行了強度為58.8~117.6MPa的混凝土及強度為686~1176.7MPa的鋼筋的開發,并已用于超高層住宅中,如禮新城北高層住宅(地上45層,高度160m),所用混凝土強度為58.8MPa,主筋強度為686MPa,斷面加強筋強度為784MPa,是以前高層RC結構所用材料強度的兩倍。現在超高層建筑已開始使用78.4MPa,98MPa的混凝土。
2.3CFT結構(鋼管混凝土)
由于高強度鋼的使用,可以使構件截面做得小而薄,然而這必帶來局部屈曲和剛度降低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采用CFT柱。
繼S結構、SRC結構、RC結構之后,它形成了第四種結構體系。CFT結構體系,就是用圓形或多邊形鋼管內填充混凝土的柱子和S結構,鋼-混凝土結構的梁連接起來而形成的結構體系,具有剛度大,耐久力大,變形能力強,防火性好等方面的優良結構性能。因此,超高層建筑,大跨結構等開始廣泛采用此種結構體系。
CFT柱的優點是,混凝土填充在鋼管中,在受壓和受彎共同作用下(如圖4所示),混凝土向橫向擴散,然而卻受到鋼管的橫向約束(稱為鋼箍效應)。所以,混凝土的強度和變形能力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的填充,鋼管的局部屈曲受到了有效的抑制,如圖5。這樣,CFT柱可以最充分利用高張力鋼的強度。隨著高強混凝土及其組合的研究不斷發展,將來高度為1000m級的超高層建筑的構想實現,期待著CFT柱將起主要作用。
3隔震,抗震結構構造
1995年1月的阪神大地震以來,隔震結構急劇增加。從地震加速度反應譜曲線上可知,為了減小建筑物上的地震力,需要延長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使其獲得大的衰減。隔震結構是指,在建筑物基礎上,安裝夾層橡膠等水平方向柔軟的減震支承,使水平變形集中在減震層上,把整體結構的固有周期延長2~3S的同時,再利用某種衰減裝置(阻尼器),使作用在建筑物上部的反應加速度、位移得到大幅度衰減的結構體系。有許多種實用的減震支承和衰減裝置,現將有代表性的列于表1中。
表1減震裝置的性能和種類
裝置
分類
性能種類
支承*支承荷載
*延長固有周期
*降低反應加速度
*降低上下水平振動夾層橡膠
高衰減夾層橡膠
鉛芯夾層橡膠
滾動支承
水平
衰減
裝置*限制水平地震反應位移
*降低水平地震加速度
*限制共振反應彈塑性阻尼器,高粘
性阻尼器,油性阻尼
器,摩擦阻尼器,高
衰減夾層橡膠,鉛
芯夾層橡膠,滑動支
承
這種隔震結構的上部結構常是較剛性的。超高層建筑的固有周期都比較長,所以它自身已包含了減震效應。但是如果把衰減裝置安裝其上,則對于抗震更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圖6蜂窩式阻尼器的循環過程
用于超高層建筑(高層建筑)上的衰減裝置,有對應于建筑物上下層的水平位移差(層間位移)而運動的鋼制彈塑性阻尼器;高衰減的油性阻尼器;粘性抗震墻;粘彈性阻尼器等。其中,鋼制彈塑性阻尼器,是利用鋼材塑性荷載-變形關系曲線描述大的循環過程,并把振動能用循環面積消耗掉的一種裝置。蜂窩式阻尼器就是一例。它是利用200N/mm2級的低屈服鋼,利用它有限的塑性變形特性,提高吸收地震能的能力的裝置。圖6表示蜂窩式阻尼器的循環過程。
把這些衰減裝置設置在超高層建筑上,多數情況下,可使設計地震力減小約30%左右。
4結論
超高層建筑不僅在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較為普遍,就是在發展中的中國,它仍然是今后我國建筑事業發展的方向。為此,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不斷借鑒外國先進的建筑技術,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必將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超高層建筑之路。
參考文獻
篇5
加快數字化進程,實現學生學籍檔案管理目標
針對現代學生學籍檔案管理數字化需求,學校應加快數字化學生學籍檔案管理的改革。通過臨時招聘、嚴格符合等方式使現有紙質文檔學生學籍盡快實現數字化學籍檔案。同時針對數字化檔案管理需求對軟硬件系統進行完善。目前,我國普遍應用的學生學籍檔案管理軟件較多,不同學校、不同地域教委的規定也存在差異。其造成了數字化軟件系統以及信息存在不同。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國教育機構還應加快數字化檔案管理軟件的評測。以統一的軟件使數字化信息檔案更加便于管理與利用,促進學生學籍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
注重學生學籍檔案管理組織架構的改革,促進管理目標的實現
針對現代數字化學生學籍檔案管理需求,學生學籍檔案管理應加快管理組織架構的改革。針對數字化檔案管理特點實現管理架構的優化,以此為基礎促進學生學籍檔案數字化管理工作的開展。首先,學校應對學生生源情況、檔案管理情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讀學生檔案管理數字化需求進行探討。確定學籍檔案工作內容及目標后,分析數字化學生學籍檔案管理的組織架構需求以及人員配置需求。通過完善的基礎分析與評測,確定學生學籍檔案管理要求,以此為基礎進行組織架構的建設以及人員的配備優化。
針對數字化學生學籍檔案管理需求進行管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
數字化檔案管理方法有別于傳統紙質文件檔案管理,因此,其管理體系以及管理內容也有著很大的區別。針對數字化學生學籍檔案管理需求,在學生學籍檔案數字化進程中還應加快管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以數字化檔案管理方法、需求為基礎,以學生學籍管理特點進行檔案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改變傳統紙質檔案管理方法以及管理重點,以數字化檔案管理需求開展檔案管理工作,促進學生學籍檔案數字化管理目標的實現。另外,針對數字化學生學籍檔案管理特點,數字化學生學籍檔案管理中還應注重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完善。以數字化檔案管理需求為基礎,以學生學籍檔案管理特點為重點,針對原有管理制度中的不適用內容進行改革。從學生學籍檔案信息安全管理入手,實現科學的數字化學生學籍檔案管理。
針對現代學生學籍檔案管理需求強化人員素質
針對現代學生學籍檔案管理額需求,學校領導應重視學籍檔案管理工作,并加強教職工檔案意識的強化。將學生學籍檔案建設與管理作為一項基礎性的工作開展持續的管理。落實人員、經費及設備,優化人員架構。針對數字化學生學籍檔案管理需求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以及計算機運用能力。根據學校所采用的數字化檔案管理軟件開展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同時,建立內部檔案信息網絡、強化數字化學籍檔案的信息備份,以數字化學籍檔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人員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籍檔案管理工作目標的實現。
強化學生畢業后的轉檔管理,保障學生學籍檔案的安全
學生學籍檔案管理中,學生畢業后的轉檔工作是檔案管理中的重點與難點。學生畢業的轉檔時間集中、工作量大的特點。以往這個時期的檔案管理工作多采用多人員參與的方式進行康,但是這樣的方法極易造成檔案的丟失或錯亂。為了保障學生學籍檔案管理質量,應積極利用數字化檔案管理方法開展畢業后的轉檔管理。并利用不同學校間開學時間的差異進行檔案轉檔,以此促進檔案管理目標的實現。針對現代學籍檔案內容需求,各院校還應加快學生學籍檔案內容的豐富,針對學籍轉檔需求以及內容需求進行學籍檔案管理。
篇6
1.1安全技術資金不足
煤炭的持續開采會受到地質條件的直接影響,過去國家投入眾多的設施,使用至今均已出現老化,并且維修量非常大。隨著礦井的不斷延深,礦壓極度強化,巷道的維修任務更是不斷的增加,礦井的供電以及通風、提升與排水等都不能適應生產的需要。
1.2安全管理模式傳統
與西方發達產煤國家相比較,我國的煤礦使用技術研究起步很晚。并且人力、財力非常缺乏,某些重大的安全技術問題,比如沖擊地壓以及煤和瓦斯的突出、地熱以及突水等災害不能進行有效的預測和控制。且受到以往傳統運營思想的直接作用與影響以及各個企業的經濟實力的約束,我國的煤礦生產裝備和安全監控設施相對落后。井巷的斷面設計以及支護強度的確定、支護材料的型號選擇較小。生產設施功率以及礦井的供風量等富余參數非常低,極易出現事故。絕大多數的煤炭企業還是利用以往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各種報表計算仍是靠人工勞動并且精確度很低。信息傳送的時間較長,且速度較慢,管理者的工作重復性很大,資料查詢十分困難,并且工作效率很低。安全檢查以及等級鑒定等總是憑借主觀意念以及相關的經驗。
1.3安全信息管理體制不健全
安全信息可以說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它主要包括事故和職業傷害的有效記錄與分析統計,職業的安全衛生設施的相關研究與設計、生產以及檢驗技術,法律法規以及相應技術標準和其變化的動態,教育培訓以及宣傳和社會活動,國內的新型技術動態以及隱患評估與技術經濟類分析和咨詢、決策的體系。信息體制的健全是安全體制工程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有效結合,可促使安全工作轉型為定性和定量的超前預測,不過大多數礦井還是處于起步與摸索階段,并未呈現出健全的體制,真正的使用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
2空間數據挖掘技術
數據挖掘研究行業的持續進展,開始由起初的關系數據以及事務數據挖掘,發展至對空間數據庫的不斷挖掘。空間的信息還在逐漸地呈現各類信息體制的主體與基礎。空間數據挖掘技術是一項非常關鍵的數據,具有比普通關系數據庫和事務數據庫更豐富、復雜的相關語義信息,且蘊含了更豐富的知識。所以,雖說數據的挖掘最初是出現在關系數據挖掘以及事務的數據庫,不過因為空間數據庫中的發掘知識,這就很快引起了各個研究者的關注與重視。很多的數據挖掘類研究工作都是從關系型以及事務型數據庫拓展至空間數據庫的。在地學領域中,隨著衛星以及遙感技術的不斷使用,逐漸豐富的空間以及非空間的數據采集與儲存在較大空間數據庫中,大量的地理數據已經算是超過了人們的處理能力,并且傳統的地學分析很難在這些數據中萃取并發現地學知識,這也就給現階段的GIS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急切的需要強化GIS相應的分析功能,提升GIS處理地學實際狀況的能力。數據挖掘以及知識發現的產生能滿足地球空間的數據處理要求,并推進了傳統地學空間分析的不斷發展。依據地學空間數據挖掘技術的特性,把數據挖掘的方式融進GIS技術中,呈現地學空間數據挖掘技術和知識發展的新地學數據分析理念與依據。
3煤礦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3.1建設評價指標體制庫
評價指標體制庫是礦井的自然災害危害存在的具體參數式的知識庫。模型的組建務必要根據礦井的瓦斯以及水害等自然災害危害呈現的不同指標體制和其臨界值構建一定的指標體制庫,危害的警報識別參數關鍵是采掘工程的平面圖動態開采面以及相應的巷道。各種瓦斯的危害以及水害隱患和通風隱患均呈現一定的評價指標庫。
3.2構建專業的分析模型庫
依據瓦斯以及水害等諸多不同的礦井自然災害類別構建相關的專業性模型庫,比如瓦斯的災害預測,應根據礦井的地質條件以及煤層所賦存的狀況構建瓦斯的地質區分圖,再根據采掘工程的平面圖動態呈現的采掘信息以及相應的瓦斯分區構建關聯并實行相應的比較分析,確定可以采集區域未來的可采區域是不是高瓦斯區域。
3.3構建以GIS空間分析為基礎的方法庫
GIS空間分析可以說是礦井自然災害的隱患高度識別的關鍵性方式,并且還是安全故障警報的主要路徑。比如斷層的防水層的有效劃分,關鍵是根據斷層的保安煤柱來實行可靠的確定。斷層的保安煤柱確定可以利用GIS緩沖區域的分析得到。空間的統計分析以及多源信息有效擬合和數據挖掘亦是瓦斯和水害等安全隱患監測經常使用GIS空間分析方式,如物探水文的異常區域確定以及瓦斯突出相應的危險區域確定。
3.4決策支持體制與煤礦管理水平評價指標
體制庫以及模型庫、方式庫與圖形庫均是礦井的自然災害隱患識別和決策的最基礎。利用礦井的自然災害隱患識別決策來支持體系具體的功能呈現礦井的自然災害隱患識別以及決策分析,在根源處提高煤礦的安全管理水平。分類構建礦井的自然災害實時監控體系,進行動態跟蹤相應的災害實時數據,并事實呈現礦井的自然災害數據或是信息和自然災害的指標體系庫以及模型庫與知識庫、空間數據庫的合理化比較,并運用圖形庫的數據再通過GIS空間分析方式來確定安全隱患的,礦井自然災害的隱患實時警報并進行決策分析,以提交空間數據的自然災害隱患識別以及分析處理的決策性報告。
4結語
篇7
1工程造價管理模塊中的計算機軟件技術
1.1計算機軟件技術能實現工程造價的信息化管理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體系的不斷完善,計算機軟件系統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越來廣泛,尤其是在工程造價管理中,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在工程造價管理中,其需要經歷的時間比較長,所需要的信息量比較大。而對工程造價方法的有效控制,能有效提高工程建設的應用效益。通過將計算機技術和工程造價管理進行有機的結合,以轉變傳統的工程造價操作模式與方法,從而實現對現代工程造價的規范化、現代化及科學化的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造價的管理質量及效益。在工程項目建設中,計算機軟件技術的應用,所要面臨的調整力度比較大。由于目前的社會主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轉換經營方式,以提高工程造價管理的應變能力。因此,這就要求對工程項目建筑中的導向模塊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并對投資估算、設計概算及施工圖預算等版塊進行科學、合理、協調控制,通過確定合同價,以確保對當前竣工結算模塊的更新與優化,以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體系,從而確保管理環節的科學開展。通過實行計算機軟件技術,能有效實現工程造價的信息化管理,使造價管理更加規范化及高效化。工程造價信息系統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
1.2計算機軟件技術能提高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目前,在我國工程造價管理中對計算機軟件的廣泛應用,不僅是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也是時代的發展需求。通常情況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與工程控制量、競爭費用及放開價等模塊的工作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要進一步完善工程造價整體管理體系,以積極優化定價權,從而滿足施工企業的實際需求。因此,相關人員就要對各種材料的品種及價格等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獲取先進的信息,以確保加工與處理模塊等方面的協調,從而滿足造價管理工作的需求。由于工程造價管理工作量非常多,工作強度比較大,且其應用效益也非常低下,容易導致各種工作差錯的出現。通過應用計算機軟件技術,能有效實現對工程量的合理控制,并有效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從而有效降低造價管理工作中差錯問題的發生率。不僅能有效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還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效益與質量。
2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優化
2.1模式識別技術的應用,促進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優化
目前,現代軟件技術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在工程量計算軟件的應用,其是我國當前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最為常用的技術方法之一。在圖形法中,要求專業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識圖能力,在計算機軟件操作下必須要對圖紙的構件、尺寸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實現軟件系統的自動化設計,通過對工程量進行有效的計算,以更好地計算出工程量清單,從而滿足對工程圖紙進行合理掃描的作用與確保光柵文件的有效應用。因此,必須對我國當前建筑工程造價計算機軟件處理模塊的優化。通過應用模式識別技術,能更加有效分析其構件類型及其幾何參數,以更加準確地計算工程量。因此,設計單位應加強對CAD文件的應用,以實現在CAD環境模塊下的模式識別工作,確保CAD軟件的合理應用,從而配合建筑工程的各個施工造價環節。在建筑工程設計過程中所采用的CAD軟件可直接加入構件參數屬性,并對各種構件對象進行定義,在設計結構與建筑時,應使用對象設計建筑物,并非直接采用線條作圖。計算機軟件技術在工程造價的應用過程中,需要要加強對該軟件功能的重視。該軟件其實也是一個套價軟件,通過對建筑工程造價進行準確的計算,以促進其工程領域的有效開發。通過優化各種造價模塊,不僅能確保造價軟件的正常使用,還能有效滿足工程量清單的各項工作需求,有利于提升工程造價的綜合效益。另外,通過進行工程造價計算軟件的應用,以找出定額子目,并于造價軟件中輸入,選擇預設好的取費表模板,并進行計算匯總,能再短時間生成用戶所需要的報表。其中,計價、匯總、分析及顯示等幾個步驟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有效提高工程造價的效率,可以減輕造價人員的工作強度,使造價人員能將更多的時間及精力投入到更加關鍵的事務中去,從而大大提升概預算的效率及質量。
2.2企業內外信息網絡化模塊的優化
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造價管理模塊必須要基于網絡的基礎上進行生產,因此就需要完善的工程造價信息網絡建設體系為保障,以確保企業內外信息網絡化模塊的優化。如服務器、瀏覽器等模塊等協調,以確保數據庫的有效開展及利用,通過優化數據庫開發技術,能有效實現工程造價管理的軟件網絡化。基于網絡下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對工程造價的管理,從而實現對投資項目評價、設計概算、建筑輔助設計、施工圖預算等軟件、建筑業的價格信息網與企業內部信息資料庫之間建立無縫連接的通道,從而實現數據信息在項目評估、工程設計及造價管理等環節中的有效、低成本轉移與共享。因此,在現代工程造價工作模塊中,對信息處理集成化與智能化等模塊進行合理協調是非常關鍵的,能有效滿足當前信息處理的需求,如對定額編制、投標報價及施工管理等模塊的協調,通過完善數據收集體系,以保證造價指標系統及工程設計等模塊的有效協調,從而實現CAD和工程造價管理系統的有機結合,以更加有效地開展CAD系統繪圖模塊,其管理模塊活動圖如圖2所示。因此,可通過CAD軟件將工程量準確計算出來,再利用局域網將工程量傳遞至工程造價應用軟件中,再根據結構部位與尺寸,在價格信息資源庫中實現對數據的自動提取及計算。因此,不僅能有效保證設計數據的準確性與合理性,還能有效提升招標投標工作的自動化水平,從而實現集成化與系統性的計算機技術造價軟件,有利于提高工程造價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2.3產品專業化與接口標準化等模塊的優化
通過優化產品專業化與接口標準化等模塊,能有效提升工程造價的應用效益。這就要求要對當前我國的工程造價水平及功能等方面進行分析,然后利用先進的造價軟件,以確保公司自身軟件的有效設計。由于工程造價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無需強調對造價工程各方面的強大,只需在某個具體造價功能中做強做大即可。因此,通過實現各造價軟件之間的數據接口標準化,更能有效提升工程造價軟件的兼容性,以優化造價軟件體系,從而提升造價軟件的應用范圍,并進一步提升造價軟件的整體應用水平。另外,還需加強對相關人員對該模塊的重視,以做好計算機軟件技術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工作,從而提升其綜合效益。工程造價信息系統如圖3所示。作為建設領域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軟件技術在現代工程造價管理中的重要非常關鍵,是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支撐之一,同時也是未來工程造價管理活動的發展趨勢。
2.4基于Internet的造價綜合信息服務系統
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還可以在Internet網絡的基礎上進行工程建設造價信息服務的綜合網站。建筑工程內部可通過瀏覽信息網站以獲取最新的材料價格信息。通過建立造價信息綜合網站,能有效實現工程造價信息實現更新的目的。基于Internet網絡,建筑工程內部能更準確、全面及方便地收集來自全國各地供應商的報價,并為工程造價人員提供更多的數據參考與使用。
3結束語
篇8
計算機技術用于建筑設計已有多年,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主要是幫助設計者把設計、計算、畫圖、數據存儲和處理等繁重工作交給計算機完成,而設計者把主要精力用于創造性構思。計算機產生的設計結果,可通過圖形設備向設計者展示,并可模擬,允許設計者作出修改。虛擬現實(簡稱
VR)技術能創造身臨其境的感覺。
虛擬現實也稱虛擬環境或虛擬真實環境,是迅速發展的一項綜合性計算機、圖形交互技術,它集成了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人工智能、多傳感器、網絡并行處理,利用計算機生成的三維空間形象實現的目標合成技術,通過視、聽、觸覺,以圖表及動畫方式呈現,讓觀看者“眼見為明”。它改變了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被動靜態的信息傳遞方式。它的特性包括:(1)交互性(interactive);(2)想像性(imagination);(3)沉浸性(immersion)。虛擬現實就建筑視覺模擬的可行性而言,應用領域可包括:建筑物模擬、室內設計模擬、城市景觀模擬、施工過程模擬、物理環境模擬、防災模擬、歷史性建筑模擬等。在建筑設計中既要進行空間形象思維,又要考慮到以用戶的感受為核心,是一連串的創新過程,包括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維護等。巨大的成本和不可逆的執行程序,不能出現過多的差錯,虛擬現實是一種可以創造和體現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虛擬世界是整體虛擬環境或給定仿真的對象的全體,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虛擬現實,可減輕設計人員的勞動強度,縮短設計周期,提高設計質量,節省投資。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中應用廣泛。
2展示建筑物的整個信息
現階段的二維、三維的表達方式,只能傳遞建筑物部分屬性的信息,并且只能提供單一尺度的建筑物信息,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可展示一棟活生生的虛擬建筑物,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設計不僅僅是設計者的事,住戶、管理部門都可起到輔助決策的作用。
3遠距離瀏覽
設計者設計的建筑物與工程單位可以相互溝通交流,通過萬維網達到遠距離瀏覽,也可以以計算機語言開發與虛擬現實造型語言整合,虛擬現實用于Internet網中提高其普遍性與實用性。
4實時多方案比較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一般都會對設計的建筑物提出不同的設計方案,對未來建筑物的形象做多種設想,在虛擬的建筑三維空間中,可以實時地切換不同的方案,在同一個觀察點或同一個觀察序列中感受不同的建筑外觀,這樣,有助于比較不同的建筑方案的特點與不足,以便進一步進行決策。事實上,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不但能夠對不同方案進行比較,而且可以對某個特定的局部作修改,并實時地與修改前的方案進行分析比較。
5專用的人機接互
人機接口是使用者與計算機溝通的橋梁,它是代表使用者意圖的轉換及計算機程序的執行,良好的人機接口的建立,可減少使用者對系統的學習時間和增強系統的使用效率。在虛擬現實技術建筑設計中,必須有特定的人機接口模式:(1)使用者模式。使用者直接進入虛擬現實中,進行觀測
與互動操作,以第一人稱的觀測方式,進行虛擬現實的沉浸觀察,隱藏的接口,只有在使用時才出現;(2)者模式。在虛擬現實中,常因沉浸環境與現實環境的感性差距,而造成空間迷失現象,以至于使用者無法掌握虛擬現實中的狀態,以空間者的虛擬環境信息的提供,以第一和第二人稱的觀察方式,進行虛擬環境中的觀測;(3)監控模式。使用者以第三人稱的方式,監控虛擬現實中所有的現實狀態,并進行虛擬物的監視與控制,而接口的產生與虛擬現實的種類并無絕對的關系;(4)浸入操作模式。將控制虛擬現實物的接口,置于虛擬現實中,以進行仿真式的操作模擬,使用者以
第一人稱的操作方式,對虛擬物進行控制。從系統整合的觀點來分析建筑設計,系統的接口連結不
當,影響設計質量和施工程序。
虛擬現實系統基本上有兩種:模型式和圖像式。以模型式虛擬現實,以虛擬現實造型語言(簡稱VRML)為主要描述語言,使得建筑設計可用計算機進行三維建模,利用效果圖和三維施工圖與資料庫,并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連結到資料庫作為實時模擬操作。虛擬現實造型語言,可用來在萬維網(3W)中定義與更多信息相關聯的三維世界的布局和內容,使之能夠在一個交互的三維空間中很容易地被表達出來。當虛擬現實造型語言瀏覽器啟動后,它會將虛擬現實造型語言中的信息解釋成虛擬現實造型語言空間中的建筑物的幾何形體的描述,一旦VRML空間被用戶的瀏覽器解釋,它將提供實時顯示,一秒鐘可以顯示多次,這樣,用戶的機器上將會有一個活動的場景。
6應用實例
荷蘭的虛擬現實技術起步較快,Eindoven大學的Calibre研究院已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設計和咨詢,他們開發的軟件包由一組類CAD的函數組成,稱為CAAD軟件,為建筑結構的創建、修改和可視化提供了工具包,它支持AutoCADDXF文件的輸入輸出,而且能夠用于虛擬環境中增加動畫和對象的動態行為。已用該系統模型化了一座小城市,具體目標是在河中小島上設計一棟博物館。這座城市由好幾百棟建筑物組成,坐落在河邊斜坡上,可以俯瞰小島。首先,數字化該城市的地圖,創建基本的AutoCAD模型;其次,按真實三維位置安排每棟建筑物,同時也考慮山坡的輪廓;再次,加上建筑細節,如門框和窗框設計,以便標準地表現該城市的美學特征。該應用實例讓人們領略了該領域和他們所取得的成果。
在美國洛杉磯和費城的虛擬建筑三維模擬系統被認為是全球最成功的虛擬建筑模擬系統之一。各國對虛擬現實技術都在研究和應用,我國也一樣,在虛擬世界建筑方面,都已制作和展示了復雜的虛擬世界模型。虛擬現實技術所涉領域十分廣泛,技術潛力巨大,在建筑設計中應用前景廣闊,但軟硬件投資巨大,可重復性低,如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數據庫/計算機輔助工程,多媒體/臺式視頻,圖形藝術,形象/動畫制作,科學可視化,實時模擬等的硬件價格很高。
篇9
身份證明主要包括居民身份證和暫住證,要求必須是有效證件,不能超出法定有效期。復印件必須清晰,不能模糊不清,如果原件復印不清楚,可放大一倍,但不允許畫描或涂改。3.身體條件證明。必須是縣級或者是部隊團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有關身體條件證明,查體表上個人信息欄目要填寫完整,并且有本人、醫師簽字,體檢專用章必須壓蓋照片。4.培訓記錄。駕駛培訓記錄上必須記載參加培訓的科目和學時,并且有學員和教練員簽名、培訓機構扣章。一般理論培訓不少于7天,術科培訓不少于20天。其他材料。主要包括:《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技能準考證明》、《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人考試成績表》、《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業務流程記錄單》。這些材料由規定的崗位按照業務流程遵循“誰辦理、誰簽章、誰承擔責任”的原則完成填寫、簽章(包括辦理日期)。(四)業務領導崗審核。各崗位收集填寫的材料最后匯集到領導崗,經業務領導審核簽章后轉到制證崗,核發農業機械駕駛證。領導崗審核的主要內容:1、駕駛證申請人提供的資料是否齊全、合法;2、辦理程序是否符合規定;3、填寫的格式、內容、簽章是否完整等。
檔案的整理
檔案管理崗應當將以下材料存入檔案:1《.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申請表》2.申請人身份證明復印件3.身體條件證明4.考試成績表5.準考證明6《.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業務流程記錄單》7.駕駛培訓記錄8.理論考試試卷編目裝訂。檔案管理崗將農業機械駕駛員檔案辦理接收手續后,逐檔填寫《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檔案材料目錄》,并進行裝訂成冊。裝訂時,按照以上所列順序排列裝訂,通常采取左側裝訂的方式進行裝訂。填寫檔案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牌證檔案、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檔案通常采用“一機一檔、一人一檔、分別保管”。因此每輛車、每個人都必須填寫檔案袋。檔案袋上必須填寫完全,不應該存有漏項。駕駛員檔案必須填寫:檔案編號、駕駛證號、駕駛員姓名及家庭住址。為了方便查找檔案,檔案封口處在同一方向應當標注檔案編號。(四)檔案上架。上架是檔案整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檔案室保管檔案一般按照分類進行整理和保管的,因此在檔案存放時,首先應按檔案分類來進行,即同類型檔案放在一起。當確定了檔案的排列順序后,就可以安排上架。上架的次序應根據檔案架(柜)的編號依次進行。檔案的存放方式一般有兩種:豎放或平放。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牌證檔案、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檔案通常采取橫著豎放,開口朝外,并且從左往右、從上往下排列。
篇10
摘要:實現“中國夢”,離不開科學理論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小康社會的建成,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圖書館作為文化的物理縮影,其建設成果,直接影響著文化水平的提升。文章指出了中國圖書館建設現狀并為中國特色圖書館的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文化 中國特色 圖書館建設
黨的十報告中,把文化建設作為一個獨立板塊,強調文化強國戰略。如何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進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圖書館,作為民眾提升文化水平的最基本的保障,它的建立需要結合中國特有的國情。只有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才能有效提升我國人民的整體文化水平,發揮文化強國的作用。
一、我國圖書館建設現狀與“文化強國”的矛盾分析
就我國現存圖書館的體制而言,大致可將圖書館分為兩類:
1、公共圖書館:主要由政府出資建設和統一管理,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其優勢在于受眾廣泛,但由于我國圖書館建設的不成熟,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沒有相應的法律規范,因此這類圖書館數量少,覆蓋面低,藏書少,藏書的更新速度也比較緩慢,無法滿足公眾的閱覽需求。以全國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北京市為例,依據相關的統計,北京市目前擁有大小圖書館7000多個,而其中公共圖書館僅有300多個,占總數的不到5%。
2、內部圖書館:一般由單位獨立出資建設或社會慈善捐助而來,其服務對象是本單位內部的人員,基本不對外開放。在我國,大多數的單位或企業一般只有小型的閱覽室,很少有獨立的、藏書豐富的圖書館。藏書量相對大的圖書館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而這些圖書館不僅僅擁有大量的藏書,還有數量可觀的報刊和電子讀物,此外,一般還配備有先進的現代化數據庫。但是,這些先進、藏書量大、圖書資源相對豐富的圖書館,其受眾卻是少數人,一般的公眾難以享受,其資源利用率很低。
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是“服務”,這種服務最重要的性質在于其公共性,為民眾提供公共的文化服務和公共的知識服務。“公共的”圖書館其最大的特點是共享,是面向全社會的資源共享。這就決定了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應該是屬于公共的,因此公眾有權在圖書館無償使用信息資源。既是公共的,就是基礎的,提供這種公共信息的主體就因該建立便捷的途徑,使公眾易于享用和接受。既是公共的,就應該是平等的,全社會的公眾都應該是讀者,是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服務對象,每個公民都擁有平等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機會。
顯然,我國目前的圖書館建設現狀沒有將圖書館的核心價值體現出來,更無法與“文化強國”的戰略相協調。文化的作用在于“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圖書館作為文化的物理縮影,其不健全的體制使其難以發揮其核心價值,也就很難在文化強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
我國地域面積遼闊,人口眾多,人民文化水平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要實現文化強國戰略,提升民眾的文化水平,應該“因地制宜”,“因差制宜”,依據不同地域的情況,不等文化水平層次,建立差異性的“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
1、公共圖書館和內部圖書館相互聯合
公共圖書館和內部圖書館,應該突破原有體制的限制,實現兩者之間的資源共享,共同向全社會公民開放。在兩種圖書館中推行“一卡通”制度,實現圖書資源的完全開放。也就是說,內部圖書館因該轉型,推行體制改革,實現圖書館的社會化,逐漸向公共圖書館轉型。
出于對單位組織管理的考慮,內部圖書館完全的對外開放需要各方條件的成熟,真正的開放很難實現。在轉型中,數字圖書館的建立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內部圖書館可以不斷地完善其數字圖書資源,使讀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入圖書館,從而實現圖書資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2、等級圖書館與社區圖書館相互補充
在省級和相對發達的市級城市,應該建立層次相對較高的、一定數量的大型綜合性圖書館,這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綜合性圖書館,首先要規模大,擁有足夠的藏書空間和閱讀空間,有專門的閱讀區域,并且為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設置兒童閱覽區和殘疾人專用閱覽區,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其次,要有數量龐大、種類齊全、學科分類詳細的圖書系統。不僅是紙質類圖書,也包括相應的電子圖書、電子讀物、光盤、錄像帶等等;不僅是中文圖書,還要有一定儲量的外文圖書,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職業讀者的需求。再次,要有健全的互聯網體系,可以實現不同地域圖書館之間的互通有無;要增設先進的科技儀器,幫助讀者閱讀外文書籍、記憶書籍內容等;實現讀者館內閱讀和館外閱讀的統一化,完善數字圖書館體系,使讀者可以隨時的“進入”圖書館閱覽。
在綜合性的圖書館之外,應該按照人口數量和人口的分布情況建立相當數量的社區圖書館。在城市的主要社區、街道,建立小型、特色、分散的社區圖書館,方便民眾在閑暇之余學習文化知識。社區圖書館的藏書數量和種類可以依據不同社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但社區圖書館可以為讀者提供特色服務,例如,為居民提供生活信息、就業信息、人才信息和醫療信息等。還可以依據社區的特點,建立特色社區圖書館。例如,在鋼鐵集團的社區內,設立以專門的鋼鐵技術信息讀物為主的圖書館;在醫院職工相對集中的社區,設立以醫療信息、醫療技術讀物為主的圖書館;在綜合性的社區,設立以養生、保健、美食等讀物為主的圖書館等。
3、推進農村圖書信息服務站的建設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農業大國,擁著著龐大數量的農民。農民,雖所占人口比重較大,但其文化水平層次卻普遍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農業科技化發展的步伐。“文化強國”的建立,不可忽視對農民文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建立健全覆蓋面積廣,涵蓋人口眾多的農村圖書信息服務站勢在必行。
我國應該推進縣級以上鄉鎮的圖書館建設,爭取達到“一縣一館”。此外,還應該建立相當數量的圖書信息服務站。這些服務站,可以和縣級以上的圖書館形成資源的互通和共享。圖書信息服務站建設,可以依據不同村鎮情況,提供特色的信息服務,在藏書的選擇上,在豐富種類的同時,盡量符合當地的情況。例如,在小麥種植區域的農村,建立與小麥種植等相關的專業的圖書服務站。
只有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才能為“文化夢”的實現提供堅實的基礎,進而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
參考文獻
[1]秦淑貞.英國社區圖書館見聞與中國的社區圖書館建設[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年
[2]高素芬.淺談社區圖書館的功能與服務[J].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