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科研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6:4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學科研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藥學科研型論文

篇1

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呢?下面,談一談我個人的體會。

一、正確的學習動機的形成,是促使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

事實證明,小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便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力。

針對一年級孩子的實際情況,首先,我講一些科學家小時候怎樣立志成才;工農子弟怎樣克服重重困難,刻苦學習,結果成為農藝技師,養豬、養雞專家等故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孩子心目中樹立一些榜樣,通過具體、形象而生動的語言,讓他們知道該怎么做,才是為祖國的四化建設而學習,為人民創造幸福生活而學習。激發他們“我要學,我想學,我一定要學好”的信心。但是,動機教育是長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對隨著年齡增長,卻沒有形成良好學習動機,情趣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個別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輔導,直至改正為止。其次,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還必須靠教師良好的教學過程來影響。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相對分散,觀察力不集中,情趣易變。針對這些特點,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時,要堅持持久性。通過生動的教學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意志品質,激發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知識的興趣。為此,我重視運用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語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導操作學具,由直觀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讓學生學得高興,學得樂意,不覺疲倦。

二、教給學習方法,是形成學習能力的關鍵

學生學習能力的構成,有四個要素。一是基礎知識,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觀察、思維、記憶、想象等心理內部活動的技能),四是學習方法。過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只重視前兩者,而忽視后兩者。因而出現高分低能的傾向。為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同時,又重視思維、記憶等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重視教給學生使用教材,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就是學生不會使用教材。一堂數學課往往是到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才打開書。教材不只是教師教學用的材料,也是學生學習使用的材料,因此,教會學生使用教材也是培養學生自主的獨立的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

在低年級培養學生會使用教材應重點放在指導觀察的方法上,新課本提供了大量的圖畫、圖形、直線、線段等形象直觀的內容。我根據兒童反映在觀察過程中的幾個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觀察事物時隨意性強;情緒易變,興趣橫生,觀察事物時具有易變性;浮于表面,粗略籠統,描述觀察現象時帶有主觀性等),在指導學生掌握觀察圖畫、圖形等時注意了以下幾點:(1)觀察圖,了解圖意和要求,按順序觀察;按方位觀察(指導學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詞語)。(2)按圖意要求,會操作學具,并能按圖意會組織語言表述操作過程。(3)按圖意要求會填數、填符號或計算。(4)能明確圖里標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在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注意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課本中提供的學習方法,來理解概念與規律。通過實際的操作,盡量引導學生依據課本去動手、動口、動腦,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體現知識的形成和指導過程。對課本中設置的有問無答或結語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視充分表露并訓練學生掌握學習的過程

應試教學造成講風過盛。數學課也照樣是以“講”代學生的“學”,實質上是以教師思維活動占有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數學課來說,學習過程主要是思維過程,因此,數學課上重視把思維過程充分地表露出來,并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內容。

3.重視訓練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掌握某種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種活動任務的一種技能。如測量、畫圖、制作等技能。受應試教育影響,過去嚴重忽視這種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因為考試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應重視這種技能的訓練。我在低年級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掌握量線段的長度、畫線段,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級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運用測量工具在地面上測定直線、測量較短的距離,會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畫角等;在高年級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畫圖,制作簡單的統計圖表等。在訓練中,我重視教師的示范,注意教給學生方法。通常情況下,我把這種訓練分為兩步。第一步,我邊做邊教方法,使學生清晰地獲得操作過程中每一個具體動作的準確無誤的視覺形象。第二步,在這個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操作實踐,強化和鞏固學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像測量這樣的操作,我重視讓學生到現場去練習,實地演練的效果更好。

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發展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間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或方式。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鞏固和發展學習能力,而且對將來工作和學習也有較大幫助。

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小養成,在一年級教學中,就應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在數學方面,學習習慣大致包括:(1)認真聽講,獨立思考;(2)仔細觀察,用心去記;(3)規范地寫,準確地算;(4)及時檢查,調節思路。到中高年級我還重視驗算習慣的培養。這些學習習慣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應該融會貫通地加以培養。

(1)認真聽講,獨立思考

兒童的思維具有不穩定性,在學習過程中,我教給學生認真思考,會想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如:看到應用題的問題,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條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樣想問題最簡單。這樣,學生思考得準確、深刻。這種習慣的養成有助于思維品質的形成。

(2)仔細觀察,用心去記

低年級教材里直觀的東西較多,高年級教材中線段圖較多。從低年級開始注意教給學生學會比較、觀察,做出正確的判斷、推理。如:在教9加幾與8加幾時,我讓學生說一說9加幾與8加幾有什么相同與不同;9加幾與8加幾的計算方法相同,都用湊十法。不同點是9加幾想9加1等于10,把另一個加數拆成1和幾;而8加幾想8加2等于10,所以把另一個加數拆成2和幾。這樣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找區別,抓聯系,養成仔細觀察、善于比較、發現異同的好習慣。讓學生用心地記,指的是記數學中的常用數據(如3.14×1,3.14×2……),記數學中的公式、法則等,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同時,又能促進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3)規范地寫、準確地算

小學低中年級,數學課上的寫很重要,如一年級學寫等號不用格尺,既要規范又要快。再如規范地書寫數字、答題等。計算更為重要,強調規范書寫的同時,計算的準確性不容忽視。有的學生計算只圖快,不圖準,這樣是不行的。(4)及時檢查,調節思路

小學生多數樂于做題,而沒有檢查的好習慣,甚至不會檢查。我在數學課上訓練學生檢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錯題或數;二看運用公式是否準確,計算過程是否出錯;三看答題書寫是否完整。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一題多解則是體操中常用的動作了。尤其是中高年級的應用題教學中,更應教給學生一題多解的方法。如在教歸一應用題時,我教給學生24種解答方法,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但必須指出的是應該注意指導學生從中選出最優方法來解答。

篇2

1.中藥學專業研究生教育培養特點

中藥學是我國的國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明傳承,古有神農嘗百草,藥王孫思邈,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藥在我國已有五千多年歷史,伴隨著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今日世界各國知名藥學實驗室都有中藥學研究,中藥學的研究和應用有著越來越廣闊的前景。廣東省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高等教育較為發達的地區,在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育也處于領先地位。廣東藥學院作為全國三所獨立建制的藥科大學之一,從2011年開始了全日制應用型中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招生。作為國內知名藥科院校,廣東藥學院從2007年獲得中藥學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授權點,作為學校一級學科和品牌專業得到長足發展和深入研究。但應用型中藥學專業碩士校企合作在我校尚處于探索和研究階段。廣東藥學院中藥學專業碩士是經國家統一碩士研究生考試錄取,全日制三年制專業型碩士,第一年第一學期進行碩士階段中藥學理論的學習,各學科優秀帶頭人親自授課,系統學習中藥學理論,為以后兩年的實習打下堅實理論基礎。第一年下學期按照不同導師的具體安排學習,分為以下幾種形式:(1)在導師的安排下在實驗室開始實驗的學習,為開始自己的課題做好準備。(2)在導師的安排下,實驗室學習和企業、醫院實習相結合。(3)由各自的導師安排相應的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中創作畢業論文。研究生第二年和第三年幾乎全部派到實習單位實習,在企業聯系好第二導師,由雙導師指導,實現與科研工作相接軌,有一部分同學畢業后留在實習單位工作,實現實習與工作相接軌,實習為工作打好基礎,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符合專業型碩士的培養宗旨,實現專業型碩士的培養目標。

2.中藥學專業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要求

中藥學專業校企合作是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有效方法,為盡快適應社會發展和拓展學校科研應用與專業型碩士培養,校企合作是必經之路,與各知名藥企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是學院中藥學專業碩士培養的一個重要戰略決策,也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素質和增加學校影響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二、廣東藥學院中藥學專業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

1.學校與企業協商簽訂培養議。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為了更大程度地實現學校與企業合作,提高人才質量,我校領導積極與相關醫藥企業溝通協商,在企業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向企業提供科研指導,派遣中藥學專業型碩士去企業實習,完成畢業論文。通過一年的合作經驗,我校學生在各知名藥企的表現受到一致好評,為更深層次寬領域的校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導師個人與企業建立人才培養合作。

學院中藥學專業碩士導師絕大部分擁有博士學位,一部分導師有過企業工作經歷,絕大部分導師都有與醫藥企業合作的項目,與一些藥企領導有過一定層次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他們能夠按照學生的培養要求和企業的科研需要,派送專業型碩士去藥企實習,完成畢業論文。導師與企業之間合作也是校企合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能合格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素質又能加強學術交流,拓寬科研合作,還能促進企業發展,是一個可以長期發展的校企合作途徑。

3.企業校友聯系開展定向培養合作。

學校作為全國三所獨立建制的藥科大學之一,伴隨著學校領導和全體師生的數十年共同努力,學校在華南地區已頗具影響力,吸引了若干知名企業與學校建立合作機制,謀求長期共同發展。校企合作很好地把學校的人才培養、影響傳播與企業的科研進步、人才需求有機結合起來,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產學研相結合。學生在企業實習,企業按照企業需求定向培養學生,實現了中藥學專業碩士實習與就業相接軌,既符合企業利益,又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三、中藥學專業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對策

自2011年學校開始招收中藥學專業碩士三年來,我校專業型碩士培養已取得一些較為矚目的成績。但由于開展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相對較晚,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在中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上仍存在一些問題。

1.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不夠完善。

部分中藥學專業型研究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一旦進入實習單位,發現所學理論與企業的具體實踐不相符,不能很好地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還有部分同學所在實習單位只存在簡單的科研工作,不能很好地進行科學研究,背離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宗旨。

2.雙導師負責制仍需改進。

中藥學專業碩士培養實行雙導師負責制,校方導師負責研究生的整體培養規劃,企業導師負責研究生的科研學習和課題研究,兩位導師共同負責研究生的論文制定和完成論文及答辯工作。目前,學校部分研究生存在導師對研究生負責混亂,校方導師和企業導師不能很好地協調,研究生培養方向不明確等問題。部分校方導師偏向科研進展,而企業導師則偏重企業效益等問題。

四、改進對策

1.增強校企合作的理念。

企業經營者需要轉變觀念,要有長遠的眼光,著眼未來,校企合作可以在企業的影響之下培養企業需要的、具有企業特色的專業人才,這本身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能夠加快企業的發展。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能夠研究科研的生產,積極主動地擔起實習、研究生產的重任。企業在管理生產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選拔企業中的優秀人才擔任導師的角色,培養學生的科技技術,向學生傳輸實踐經驗,使得學生在導師的幫助下能夠掌握企業中的管理生產流程,學習企業先進的科學技術。這樣通過實踐,才能提高學校人才培養的總體質量,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現課程對崗位的“零對接”。

2.深化合作共贏的切入點。

一是企業應該注重民生的培養,積極主動把握市場的總方向,能夠在政府的支持下把開展校企合作作為企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注重培養人才,提高技術力量,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有效地提高企業自身的戰斗力與競爭力。二是要契合雙方需求。校企合作辦學,雙方都應該加強自身建設,充分提升自身價值,使得雙方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地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得到雙方共贏的結果。只有全面通過合作進行互惠互利,共同謀求發展,才能在校企合作中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而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合作伙伴是否合適。我們的實踐表明:校企合作伙伴應遵循互補、雙贏和信譽良好的原則,針對校企雙方課題研究或生產技術革新需求點,使學校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和企業進行探討,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養方案,吸取企業給予的意見,最大程度地節約教育成本。充分調動校企中的人力資源,提高人才的總體質量水平。企業應該與學校站在統一的戰線上,積極主動地與學校共同培養人才,使得這些人才能夠適應于企業的發展,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三是要努力把科研成果應用于企業生產。學校是以培養人才為目標的社會機構,科研型學校是每一個高校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然而,不能盲目追求科學研究和,應該把科研成果更大可能地與生產應用相結合。為此,我校應該借助校企合作的良好平臺,拓寬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在企業開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提升企業員工的理論知識,促進企業發展,實現更高層次的校企合作。

3.完善校企合作的組織體系。

篇3

一、自由選題

為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性,我們請學生基于研究興趣,通過查閱文獻自由選題。事實表明,大部分學生對此顯示了較高的積極性,所選課題的內容也非常廣泛,涵蓋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分離、藥物的衍生物制備、化學反應的機理研究、經典實驗的工藝優化等很多領域,有些還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科研價值。例如,在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分離提取方面,在常規實驗課開展的生物堿類、蒽醌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分離提取的基礎上,有多個小組進行了課程以外的拓展,研究了“甘草中甘草酸和查爾酮的提取、分離及鑒定”、“山楂和枇杷葉中熊果酸的提取、分離及鑒定”、“厚樸中提取厚樸酚的工藝研究”等新課題。此外,常規化學實驗教學里雖安排了手性化合物合成的內容,但并沒有設置手性化合物拆分的實驗,有的小組則獨立設計并完成了“α-苯乙胺的合成與拆分”課題,并通過實驗掌握了手性異構體拆分的技術,并就異構體拆分納入實驗課教學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因此,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很好的調動,保證了自主設計性實驗的順利開展。

二、嚴密組織

自主設計性試驗歷時6周,共30個學時,涵蓋了“文獻調研立題實驗方案設計開題報告實驗實施數據分析總結匯報論文撰寫”等多個環節。因此,為保證自主設計性實驗達到預期效果,我們必須進行充分準備和嚴密組織。為此,我們從我院相關教研室抽選了多位科研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每位教師指導一個小組,對學生的整個實驗進行全程跟蹤,適時提供必要的指導,以保證實驗進行。指導老師近距離地傳授學生各種實驗技巧,教會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如何分析并解決問題,從而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同時,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自主選題,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認真實施,仔細觀察,獲取實驗數據,并結合他們已有的知識分析、歸納和總結,最終得出較為客觀的研究結論。最后,我們以論文報告會的形式進行實驗總結,每個小組分別匯報實驗成果,回答教師與學生的提問,成績優秀的小組還可以得到表彰和獎勵。

三、師生互動

自主設計性實驗需要建立“自主、開放”的教學新模式,因此良好的師生互動和及時反饋非常關鍵。在查閱文獻、確定課題的階段,教師應注意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提出新思路,如發現實驗方案設計有明顯錯誤,可用啟發式的方式給予必要指導;在修訂實驗方案階段,可通過集體討論等方式組織學生對實驗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估;在實驗進行階段,教師應將充分的自交給學生,讓他們按照既定的方案,在組長的帶領下,各司其職地完成自己承擔的實驗工作,對于結果不理想甚至失敗的小組,要引導他們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給他們以必要的幫助和鼓勵,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同時,自主設計性實驗給學生提供了接觸教師的在研課題、了解前沿進展的平臺。在本次實驗中,不少學生選取了教師的在研課題作為自己實驗內容,如有的小組開展的“喜樹堿衍生物的合成”就與我們正在進行的新型抗癌藥物研究課題密切相關。這不僅使得學生從中獲取了更多的專業前沿知識,而且激發了對科研工作的熱情,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藥學研究在人類健康事業中的重要意義。

四、教學效果評價

為了解自主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效果,我們還采用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學員的收獲體會。結果顯示,對自主設計性實驗很感興趣的占58%,感興趣的占42%,實驗教學方法改革贊同率為100%,說明學生對這種新型的實驗模式給予了充分認可。實踐證明,自主設計性實驗拓寬了學生的學術視野,激發了他們的科研興趣。經過這樣的鍛煉,學生的收獲要遠遠大于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例如,在自主設計性實驗中,大多數學生都遇到了一些困難。他們通過進一步查閱文獻,開展小組討論,優化實驗條件,最終使得大多數問題得以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提高了實驗動手能力,而且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及綜合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例如,一個研究小組開展了“維生素C催化合成肉桂酸正丁酯”研究,在實驗中他們發現產物的分離純化效果不如預期,與文獻報道出入較大。通過小組討論,他們繼而嘗試了活性炭吸附、減壓蒸餾、柱色譜等多種方法,最終得到了高純度的產品。

六、結語

眾所周知,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我們通過在藥學本科生中開設自主設計性化學實驗,讓學生經過文獻查詢、團隊合作、方案設計等多方面的實踐,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實驗動手能力,更培養了基本的科研素質,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npc.省略/wxzl/gongbao/2000-12/04/content_5003967.htm

篇4

論文摘要:中醫藥高等教育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受現代大學制度和西醫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幕露出了一些不足之處。如何使高等中醫教育傳承優秀的中醫藥學術傳統和思維方式,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探索出不斷進步的中醫藥教育規律和培養方式,是中醫教育學界長期以來的努力方向。本文通過時現行中醫藥教育進行思考,指出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措施。

    高等中醫藥教育50余年來進行了很多適應社會變革的改革,初步形成了系統的學科群體和課程體系。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全國中醫藥院校在校生人數為80,637人,至2005年達到303,075人(《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辦學規模翻了兩番;多數中醫藥院校的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由原來的6一7個增加到20個左右。但是受現代大學制度和西醫教育模式的影響,高等中醫藥教育僅僅依賴單一的院校教育模式,并且根據臨床實際要求,中醫院校學生中西醫兩套理論都要學。基于中醫和西醫各自獨立的理論和臨床教學內容,培養的中醫院校畢業生中醫思維和中醫實踐能力不盡如人意,在繼承和發揚中醫藥學術上也顯得不足,部分學生甚至面臨中醫不精、西醫不通的尷尬局面。

    1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還存在著一些比較明顯的不足之處。

    院校教育往往只注重單科的專業知識傳授。課程設置不完整、沒有依據完整的中醫學知識結構來完成教學任務,相關經典醫學文獻學習不夠,忽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等中醫藥理論形成的外部因素的了解和學習,使得學生出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

    高等中醫教育一直沿用基礎課程、臨床課程、畢業實習三段式培養模式。中醫學人才成長緩慢,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被割裂為相互獨立的兩個階段,使得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臨床中醫技能不足,更缺乏理解經典、運用經典的能力,從而社會適應能力下降。

    師徒傳承的傳統培養模式弱化,純正中醫后繼乏人。作為中醫院校,臨床實踐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關系到學生的培養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但是由于擴招、培養目標不明,帶教老師水平參差不齊以及臨床實習基地西醫化等因素,臨床實踐中中醫比例過少,缺乏純正的中醫治療,教師和學生都偏于西醫知識的深化學習,或者西醫診療操作的鍛煉,忽視中醫知識的講解和運用,忽視鍛煉學生的中醫診療思維,長此以往,學生的中醫基礎知識漸漸弱化,中醫臨床基本功逐漸減弱,中醫思維慢慢被西醫的思維模式所取代,不能處理好中西醫的關系,使中醫實習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臨床中醫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中醫科研創新能力的不足。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校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從目前高校的學生培養過程來看,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比較注重,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度卻顯得不足。

    中醫離不開創新,而創新離不開科研。目前的中醫教育既要有中醫的創新性,又要凸現出中醫的理論與思維,從科研中領會中醫理論的奧妙。然而,部分高等中醫院校不注重鍛煉中醫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與科研技能,許多中醫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與實驗室技能十分差,中醫畢業生缺乏基本的科研思維和方法,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不具備科研優勢。

    2對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思考

    如何使身處21世紀的高等中醫教育和中醫人才培養與中醫藥學術傳承發展相得益彰,既傳承中醫藥的思維方式,又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要求,探索出不斷進步的中醫藥教育規律和培養方式,中醫院校必須進行辦學目標、發展戰略等宏觀層面的思考,還必須在培養模式,尤其是在臨床教學中保持和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克服套用西醫辦學模式的負面影響,從中西醫學發展規律的差異進行反思。

    2.1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定位

    高等中醫藥教育是中醫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遵照中醫藥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去辦學。中醫藥不同于西醫學的學科體系和思維方法,決定了中醫院校應該努力探索辦學道路,開展試點,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道路。當務之急是要深刻思索中醫教育的主要任務,繼承中醫藥傳統思維和方式,以培養具有中醫傳統文化基礎和具有在中醫領域進一步深造和有發展潛力的學生為目標,跳出固有的中醫教育體制,順應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拓展思路,敢于開展并確立新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方式。

    2.2對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幾點思考

    (1)系統學習中醫課程,早期建立中醫知識架構

    多年來,各界對于中醫院校課程設置的爭論一直未有定論,普遍認同的是要遵從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準確地體現中醫藥學的知識結構體系,中醫學的知識結構包括:學習中國傳統文史哲和自然知識以形成文化觀念和思維方式;學習中醫藥的經典醫著以確立中醫藥學的概念和體系;學習中醫藥治療方法,包括中藥、針灸、推拿、按摩、導引、食療等療法。

    對于西醫知識的學習,各界也持有不同觀點,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賈謙教授的《中醫藥戰略地位研究總報告概要》中提出:“能否不要讓中醫藥院校學生學習西醫和外語課程,將來工作需要西醫知識和外語時,可以再脫產學習。起碼應允許一半中醫藥院校以純中醫藥院校方式存在,同時,應允許師徒傳承方式的存在,并給師帶徒出身的人以一定的學術地位。培養兼具中西醫知識的人才應該由西醫院校承擔此項工作”。筆者認為,在目前中醫院校普遍學習西醫基礎課程的現狀下,培養中醫藥學生最重要的莫過于建立中醫藥知識結構,加強中醫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考核,加大中醫經典的學習深化,擴大中醫傳統文化必修課程的比例。當學生在學習初期接受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熏陶,牢固地掌握了中醫藥理論基礎的辨證論治體系后,再學習必要的西醫知識。中西思維的碰撞建立在基本理解中醫內涵和確立中醫整體觀的基礎上,那么,中醫藥學生也會更加客觀深人地看待中西醫診斷思維和治療方法的區別。

    (2)重視中醫臨床技能的早期培養

    中醫經典是中醫藥學獨特理論和臨床診療體系的基石,但其內容比較抽象,主要依賴于人的理性思維去學習和體會。因此中醫專業思想的根植,是一個臨床實踐與理論學習不斷反復的過程。中醫的院校教育應以中醫知識結構的方法論內容為重點,使學生能透徹地理解中醫最基本的原理,在此基礎上加強中醫的臨床技能的學習運用能力。

    因此,應該在學生學習中醫經典的同時,進行臨床跟診、見習,也就是在貫徹“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學習中醫經典和臨床見習的同步性。可采取多種形式,如通過臨床典型病例中醫討論、臨床見習、中醫門診跟診,或者經典與臨床的講座等多種形式,在學生學習中醫經典理論課程的同時,接觸實際病例,在臨床上培養中醫經典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經典并及時深化理解經典、運用經典的能力。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在本科教育和七年制教育中,以醫學知識基礎為根基,加強醫學生醫學基礎知識訓練。為了鞏固中醫學生的基礎知識,從學生人學的第二個學期起,每學期組織學生參加《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中藥學》、《診斷學基礎》五門課為主的“中醫基礎知識競賽”,歷年的考試成績將作為進人臨床實習的先決條件,極大地強化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并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提高實踐課的比例,規定實踐教學應占整門課程的30 %。實踐學習時間的增加能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抽象深奧的基礎理論知識。70%的理論學習時間基本保證了理論教學的學時數,也為提煉實踐知識留下了足夠時間。

    (3)繼承師承教育,發展院校教育

    現今的中醫藥教育主要采用院校教育的形式,具有傳播知識的信息量大,傳授的知識標準、統一、規范,受教育的普及率高等特點。相對于院校教育,師承教育注重傳統文化學習,中醫基礎知識較扎實,有利于繼承教師獨特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因此將中醫藥教育的師承教育和現代的中醫藥院校教育更加有效地結合將更加有利于中醫藥人才的培養。

    在現有的中醫教育體制中適當的方式是在學生的臨床課和臨床實習中實行導師制。這樣,可以使醫有專長的教師培養學有專長的學生。同時可采用多種形式的師承教育,如普及性的師帶徒和高層次的師承教育,既有利于繼承老一輩中醫名家的個人經驗,又有利于從業個體在潛移默化中領悟中醫學豐富的理論內涵,把握中醫學的思維方式和獨特的臨床經驗,增強人才隊伍對中醫的信心。

    針對近年來中醫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師承教育的模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面對這種情況,可以采取“一代帶二代”、“跨學院、跨醫院、跨地區”的模式進行師承,甚至可以試行優秀的中醫藥博、碩士研究生輔導本、專科中醫藥學生的方式,在實踐中檢驗成果,不斷的修正培養方法。

    根據鄧鐵濤等巧位全國名老中醫的倡議,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專業為試點,創新傳統“師帶徒”模式,發揮“集體帶集體”的優勢,全國名老中醫帶徒中青年骨干,由中青年骨干帶徒學生,師生定時見面,進行生動的授業解惑,并且實行定期的不同的名老中醫跟診制度。該舉措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畢業后均受到了就業單位的一致好評,不僅掌握了扎實的中醫藥知識,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而且擁有開闊的思維,在掌握自己導師的基本思想的基礎上,還不同程度地吸納了其他老中醫的醫學思想。

    (4)中醫院校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中醫藥的基礎是繼承,但是創新才能促進中醫藥的進一步發展。中醫院校也應擔負起培養中醫藥科研人才的重任。中醫藥學生也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了解統計學、系統論等理論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學,以便于能夠完善中醫學理論體系,發展中醫,同時要避免一律以西醫的思維方式和設計方法進行中醫藥的研究。

篇5

關鍵詞:高職 生物制藥技術 核心技能 課程體系

我國生物制藥產業處于初級階段,一方面,隨著“十一五”規劃等政策出臺,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迅速,高素質產業工人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場缺口大,人才匱乏制約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與國外相比,我國現代生物制藥業起步較晚,發展不完善,給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高職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后對口就業機會小[1][2],國家勞動部頒布的工種目錄中有關生物制藥的工種設置也不完善,甚至可以說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現代生物制藥工種。解決這一矛盾,就要求高職教育既要有“超前意識”,滿足市場需求趨勢,培養面向第一線的高素質現代生物制藥產業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藥技術的“內涵”,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與行業內轉崗能力;既要服務企業,又要對畢業生的出路負責。

高教部16號文件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這與本科教育是不同的,高職教育的立足點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技能是高職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本文擬結合浙江生物制藥產業與高職教育的實際情況,從生物制藥技術核心技能的提煉入手,探討高職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建設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而引出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

1. 核心技能

1.1 核心技能的提法

所謂技能,是指“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具體到本專業就是掌握和運用各項生物制藥及相關技術的能力。核心技能最近提得比較多,但還沒有形成一個專門的概念,這里可以理解為在各項專業技能中處于核心地位,對畢業生的職業能力養成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一項或幾項技能。

1.2 核心技能的特點

生物制藥技術涉及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藥學及相關工程學的原理與方法,專業技能多且雜,從中提煉出能作為核心技能的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 代表性,要能夠體現生物制藥技術的特點,代表特定的生物制藥工藝,核心技能的總和要能反映生物制藥各項技術與工藝的總和。

2) 通用性,通用性有兩方面涵義,一是要在生物制藥生產中有一定的通用性,二是能作為單元操作技術,輻射相類似的其它行業工種。

3) 獨立性,核心技能應相對獨立、完整,平行設立,不能包含或包含于其它核心技能。

4) 對應性,核心技能應與相關的生產崗位或職業一一對應。

5) 有機性,核心技能之間應能構成一個有機的體系。

1.3 核心技能確立的意義

核心技能的確立必須建立在廣泛的行業調研與專業分析的基礎上,對專業定位和專業建設的開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關系到高職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的問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剛剛起步,以“崗位―核心技能”為著眼點來規劃專業建設不失為一條“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之路[3]。核心技能的“通用性”,有利于我們立足生物制藥產業,拓展相關行業就業崗位,部分解決人才培養的超前性與產業發展的滯后性之間的矛盾,即畢業生出路問題;核心技能的“獨立性”與“對應性”,有利于人才培養的組織實施,在有限的學制中有目的地“分方向、有專攻”,進行特長培養,滿足企業人才“多樣性”與“專一性”的需求;核心技能的“代表性”與“有機性”,有利于打破原有專業學科格局,以技能教學為基本單元構建課程體系,以實訓為核心,走“工學結合”之路。

2. 生物制藥技能分析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向有[4]:中草藥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發酵生產;改造抗生素工藝技術;大力開發疫苗與酶診斷試劑;開發活性蛋白與多肽類藥物;開發靶向藥物,以開發腫瘤藥物為重點;發展氨基酸工業和開發甾體激素;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的研究開發;血液替代品的研究與開發;人體基因組的研究。而生物藥物的生產工藝技術可分為天然產物分離提取制藥、發酵工程制藥、基因工程制藥、細胞工程制藥、酶工程制藥、蛋白質工程制藥等6個部分[5]。

我們對浙江及周邊地區第一線人才需求進行市場調研并作了崗位分析后發現,生物制藥及相關企業中發酵車間、分離純化相關工序車間、制劑車間、品控、化驗、檢驗等科室部門的操作工、技術員、檢驗員、實驗員、化驗員、質量評價和質量控制(QA、QC)等崗位,以及市場與售后服務部門的銷售工程師、醫藥購銷員等崗位,部分生物醫藥科研型企業的實驗員等崗位,有大量高職層次的人才需求。

通過與企業進一步的交流,我們發現企業對上述崗位的員工素質有明確的、務實的要求,即具有一定的生物醫藥行業綜合素養,且熟練掌握一項技能特長與上崗崗位相適應。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畢業生在具備一定職業素質的前提下,只要熟練掌握一項技能特長,就可以找到相應的工作崗位。這一技能特長,就是我們要從崗位職業技能中提煉出來的核心技能。

生物藥物的制造過程比較復雜,跨學科、綜合性強,涉及到的技能也較多,但類似于化學工程,可將各項生產工序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單元操作,從而提煉出相應的崗位職業技能。同時還要考慮到,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面向的是生產、建設、銷售第一線的人才需求,我們在提煉崗位職業技能時則要針對第一線的實際需求,剔除不適合高職學生掌握的,在生產第一線中極少涉及的生物制藥專業技能,如基因操作等上游技能,重點整合在各生產工藝中具有共性的技能。

2.1 專業基本技能

包括基本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微生物操作技能(滅菌技術、純培養技術)、簡單生化分析技能等。該部分技能是掌握生物制藥其它技能的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一些實驗員崗位上,亦可成為主要的崗位職業技能。

2.2 生物制藥生產技能

1) 發酵生產技能

包括菌種的選育與培養技術、培養基的配制與滅菌技術、空氣與管路設備滅菌技術、發酵設備與工藝控制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6],是勞動部頒布工種發酵工程制藥工的主要崗位職業技能。

2) 生化分離生產技能

生化分離技術較多較雜,主要包括固液分離技術、細胞破碎技術、萃取和浸取技術、沉淀技術、吸附及離子交換技術、膜分離技術、層析技術、電泳技術、結晶技術、蒸發與干燥技術等[7],是勞動部頒布工種生化藥品提取工的主要崗位職業技能。

3) 細胞培養技能

隨著細胞工程的快速發展,生物疫苗與人源單克隆抗體企業的興起,細胞培養技術人員的缺口越來越大,因此,細胞培養技能可以成為高職人才培養的一個崗位職業技能方向。

2.3 分析檢驗技能

包括制藥及相關過程中的藥物分析、生物醫藥分析、藥物檢驗、微生物學檢驗、藥品包裝檢驗等,主要技能可歸納為滴定分析技術、光譜分析技術(紅外、紫外)、色譜分析技術(高效液相、氣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等,是勞動部頒布工種藥物檢驗工的主要崗位職業技能。

2.4 拓展技能

以管理學、營銷與談判、藥事管理學、藥學綜合知識為基礎,主要滿足生產管理、醫藥購銷等崗位需求,是由于就業面的拓展而衍生的崗位職業技能。

2.5 分析

以上各項技能(包括生物制藥各項生產技能)對應相關崗位群,通用性強,適用面廣,相對獨立而又有機關聯,幾乎囊括了適合高職生物制藥技術畢業生就業的所有崗位技能,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專業核心技能體系。在這個技能體系當中,最核心的莫過于分析檢測技能與生物制藥生產技能,前者通用性最強,后者專業性最強。從專業口徑與就業面的拓展分析[1][8],中藥制藥生產技能可以嫁接到生化提取制藥技能之中,而化學制藥中的分析檢驗崗位、食品生產中的發酵生產與檢驗崗位、生物化工領域則與生物制藥技術有著天然的親緣關系,生物藥物的制劑生產工藝相對單一,以凍干與無菌制劑技能為要。由此可見,設立核心技能大大“拓展”了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的“內涵”。

上述為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的核心技能體系,然而對于個體來說,在有限的學制中完全掌握以上所有核心技能是不現實也是不必要的,這就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就業意向以及個體的興趣愛好,選取一到兩項核心技能(生化分離生產技能仍需細分),進行特長培養,這也是核心技能培養模式的特色之一,即專業上的“寬口徑”與個體上的“窄口徑”相結合。

3. 課程體系設置

3.1 課程體系設置的思路

本科教學的課程設置是以理論課程為主導,輔以實驗課程;傳統的高職工科課程設置是理論與實驗合開一門課,教學思路還是學科式授課。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大力倡導“能力為本”,培養技能型人才,課程體系設置也必須進行調整[9]。新的課程體系要以技能養成為核心,以實訓課程為主線,建立核心技能培養模式。在實訓課程的開設中更要打破原有的學科界定,以核心技能為軸來組織教學的開展,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仍然要把握“適用、夠用”的原則。

3.2 分段目標制的“工學交替”課程體系設置

目前,我院生物制藥技術專業采取的是“2+1”的“工學交替”課程體系設置,每學期均以實訓(課程)為主導,培養目標明確,輔以理論課程與專業選修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1學期,開設基本實驗技能實訓課程,輔以基礎化學、微生物學等理論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化學實驗操作技能與微生物操作技能。

第2學期,開設生化分析實驗實訓課程,輔以基礎生物化學、儀器分析等理論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化物質定性、定量分析技能。

第3學期,前1個月,開設制藥分析與檢測技術實訓課程,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制藥過程中所涉及的分析與檢測技術;后3個月,學生進生產企業崗位實訓,最后1周返校完成課程設計,對崗位實訓進行總結。

第4學期,開設生物制藥技術實訓課程,輔以相關理論課程與專業選修課程,對崗位實訓中遇到的生物制藥工藝的生產原理與技術(可包括發酵、生化分離、中藥提取、合成制藥中的生化環節、疫苗制備、制劑等)進行展開教學與實訓,同時完成職業資格考證。

第5學期,前半學期以專業選修課強化學生專項專業知識,后半學期開設專項綜合實訓課程,實行小班授課、小組實訓,實現專業內分方向、“準訂單”培養、“特長培養”,同時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業后可持續發展能力與行業內轉崗能力,完成“人才的組裝”,即核心技能的分化養成。

第6學期,開設畢業(設計)實習課程,學生進企業完成頂崗生產實習,同時完成畢業論文。

3.3 存在問題及對策

1) 課時大幅減少下的理論課程如何開

以“倒推”的方式確立理論課程的授課內容,即從核心技能出發,確立必備的技術支撐,然后確立專業課程的授課內容,進而確立專業基礎課程的授課內容,將對核心技能養成不是那么重要,或者生產實踐中幾乎用不上的理論知識砍掉,還可以在實踐過程中遇到時現場加以講解,甚至可以結合實訓項目引導學生自學。

2) 重視技能培養的同時如何搞好素質教育

依據核心技能整合課程后課時總量大大減少,學生自主支配的課余時間增多,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此外,重點抓好專項綜合實訓課程,搞好畢業設計環節,培養學生的“在崗學習”能力,加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質。

參考文獻:

[1]羅合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生物制藥技術專業[J].文教資料,2006,(10):156-157.

[2]沈光濤,常灝,黃耀江.我國的生物產業狀況與前景[J].生物學通報,2006.41,(10):15-17.

[3]劉南槐.論按崗培養問題[J].職業,2007,(3):22-23.

[4]雷利芳.我國生物制藥業發展之我見[J].海峽藥學,2007.19,(1):104-106.

[5]滑靜,楊柳,張淑萍,王虹.生物工程制藥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2006.33,(10):25-29.

[6]熊宗貴.發酵工藝原理[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

[7]孫彥.生物分離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