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藥范文

時間:2023-04-02 03:38: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原料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原料藥

篇1

關鍵詞:原料藥 雜質 分類 限度

在新藥研究中,國內外對雜質的研究越來越被重視,ICH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都相繼了雜質研究的指導原則[1,2],國外藥典及中國藥典[3]也對雜質進行了相應專門的規定,對于企業來講,報批新藥中雜質研究也越來越被重視,雜質研究的越透徹,被審評通過的幾率就相對增加,因此雜質研究在藥品藥品研究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一、雜質概述

雜質指其化學結構與新原料藥不一樣的任何一種成分,也即對存在于某一新原料藥中的已知或未知雜質情況的描述任何影響藥品純度的物質均稱為雜質。

一般來講普通的原料藥 檢查項目通常應考慮安全性、有效性和純度三個方面的內容。

藥品按既定的工藝生產和正常貯藏過程中可能產生需要控制的雜質,包括工藝雜質、降解產物、異構體和殘留溶劑等,因此要進行質量研究,并結合實際制訂出能真實反映藥品質量的雜質控制項目,以保證藥品的安全有效。

二、雜質的分類

1.無機雜質[3]

無機雜質主要來源于生產過程,它們一般是已知的和確定的。包括:試劑、配位體、催化劑,重金屬或其他殘留金屬,無機鹽及其他物質(例如:過濾介質、活性炭等)。此項檢查一般為重金屬檢查,灼燒殘渣,陰離子檢查。

2.有機雜質(也稱有關物質):

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帶入的起始原料、中間體、聚合體、副反應產物,試劑、配位體、催化劑以及貯藏過程中的降解產物等。有關物質研究是藥品質量研究中關鍵性的項目之一,其含量是反映藥品純度的直接指標。

對藥品的純度要求,應基于安全性和生產實際情況兩方面的考慮,因此,允許含限定量無害的或低毒的共存物,但對有毒雜質則應嚴格控制。毒性雜質的確認主要依據安全性試驗資料或文獻資料,與已知毒性雜質結構相似的雜質,亦被認為是毒性雜質。

3.有機溶劑殘留,干燥失重和水分

此三項為原料藥常規的檢查項目。由于某些有機溶劑具有致癌、致突變、有害健康、以及危害環境等特性,而且有機溶劑殘留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制等后處理工藝的可行性,故應對生產工藝中使用的有機溶劑在藥品中的殘留量進行研究,進行方法學研究并控制限度。

含結晶水的藥物通常測定水分,再結合其他試驗研究確定所含結晶水的數目。質量研究中一般應同時進行干燥失重檢查和水分測定,并將二者的測定結果進行比較。

4.晶型

許多藥物具有多晶型現象。因物質的晶型不同,其物理性質會有不同,并可能對生物利用度和穩定性產生影響,故應對結晶性藥物的晶型進行考察研究,確定是否存在多晶型現象;尤其對難溶性藥物,其晶型如果有可能影響藥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穩定性時,則必須進行晶型的研究;對于具有多晶型現象的藥物,應確定其有效晶型,并對無效晶型進行控制。

5.異構體

異構體包括順反異構體和光學異構體等。由于不同的異構體可能具有不同的藥效或生物有效性,甚至產生相反的藥理活性,因此,必須作不同異構體的檢查。具有順、反異構現象的原料藥應檢查其異構體。單一光學活性的藥物應檢查其光學異構體,如對映體雜質檢查。

6.微生物限度

供注射用的原料藥(無菌粉末直接分裝),必要時檢查異常毒性、細菌內毒素或熱原、降壓物質、無菌等。

三、雜質控制的限度

雜質控制是化學藥品質量控制的一項重要內容,雜質控制是化學藥品質量控制的一項重要內容,研究的總體原則是在分析雜質譜的基礎上,建立有效控制方法并制定合理限度。雜質譜的分析主要是基于藥物的合成工藝及可能的降解途徑;分析方法的建立要重點關注方法的專屬性和定量的準確性;雜質限度的確定主要是基于安全性和生產可行性。

1.雜質限度

雜質限度的確定主要是基于安全性和生產可行性來考慮,單個的或某些已明確的雜質含量在這個限度水平下是可以確保生物安全性的。

企業應對所選定的雜質限度提供包括安全性研究在內的理由,對于一個通過充分的安全性研究和臨床研究的新原料藥,其中任何一個雜質的水平即被認為是已經通過界定了的。對于是動物和/或人體中的重要代謝物的那些雜質,也認為已通過界定。雜質的界定限量(水平)如果高于藥物實際所含的雜質量,則同樣可以根據對已完成的安全性研究中使用藥物中的實際雜質量來判斷其合理性。

建立認可標準不能高于經安全資料界定合理的水平,并且必須與生產工藝和分析能力所能達到的水平一致。如果沒有安全性方面的問題,雜質認可標準應根據擬上市生產的新原料藥批次測定的數據來建立,并應為常規生產和分析上的正常變異及藥物的穩定性特性留有足夠的余地。

如果可獲得的數據不能界定某一雜質擬定的認可標準,而且當該認可標準超過了ICH所列的界定限度時,則必須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臨床研究去獲得必要的數據。

2.雜質限度的說明

對于那些具有特殊功效或產生毒性或為預料到的藥理作用的雜質,其分析方法的定量限或檢測限度必須與該雜質應被控制的量相當,并力求鑒定他們。

對于未鑒定的雜質,所使用的檢測方法和確定雜質量時所采用的假設應予明確說明。特定的未鑒定的雜質應采用適當的方法描述標記

3.分析方法

可用各種技術測定有機雜質的含量,現在一般采用HPLC法。并且該方法是經過論證并適用于雜質的檢測和定量。如果只需經過驗證和論證,可以使用較低精度的技術(如薄層色譜法)。

4.對于某些藥物,可以根據科學原理并考慮藥物的類別和臨床經驗,對其雜質界定限度進行適當調整。例如,某些雜質在一些藥物中或治療類別中已證明與病人的不良反應有關,則該雜質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應制訂更低的界定限度;反之,對安全性的顧慮比通常情況小,那么這些藥物的界定限度可以高一些;如果雜質具有特殊毒性,可以采用較低的限度,對限度的改變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四、小結

雜質研究是藥品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貫穿于藥品研發的始終,伴隨著對藥品研發規律的認知、質量源于設計理念的不斷拓展及新技術、新方法的不斷涌現,雜質研究必將會有新的突破。在進行藥物研發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方法對雜質進行考察,在考察過程中,應考慮來源、生產工藝等因素對藥物安全性、有效性的影響,并有針對的進行控制。

參考文獻

[1]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藥物研究技術指導原則(2006年)[S]. 2006年版.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6:17- 28.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S]. 2010年版.二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0:204-206

篇2

關鍵詞:醫藥企業 原料藥 出口市場

原料藥作為我國唯一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醫藥制品,在我國的醫藥產業結構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我國從2008年開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原料藥生產大國,但是仍然處于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面對全球經濟危機以及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原料藥有沒有形成成熟的市場理論體系和管理機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原料藥企業和市場有面臨著新的一輪挑戰和調整,原料藥企業將面臨新一輪的優勝劣汰和市場梳理。

一、原料藥市場現狀

(一)原料藥國際市場現狀

原料藥國際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也是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全面發展和進一步分工細化的過程,國際醫藥市場為了滿足不斷增大的市場需求量,規模不斷擴大和完善,逐步成長并逐漸形成為國際醫藥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原料藥產地主要為西歐、日本、中國、印度和北美五大主要生產基地,修為最大生產基地,且為凈出口,日本基本自給自足,小部分進口,北美為主要進口國,中國和印度為主要出口國。因此,在與西歐市場競爭和搶占份額的過程中,中國和印度主要以生產低端通用名的原料藥為主要市場,西歐則以生產高端原料藥為主要形態。預計未來原料藥的市場空間廣大,其中仿制原料藥的市場份額將可能持續擴張,而創新原料藥的市場份額則會下降。

(二)我國原料藥出口市場現狀

我國原料藥出口占據世界原料藥市場四分之一的份額,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產地,原料藥出口所占我國總體醫藥市場份額的比重也是十分重要的。經過改革開放多年來的努力和發展,我國原料藥企業經過優勝劣汰逐漸形成較為成熟的市場,出口額也呈現長期穩定增長狀態,在醫藥監管部門的規范管理下,我國原料藥生產和出口能力進一步加強,面對經融危機和國際市場競爭的挑戰,我國醫藥產品的出口力度仍然呈現增長的良好發展趨勢。我國的原料藥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并向偏遠地區傾斜發展,有明顯的區域產業集群化現象存在。我國原料的出口主要集中于亞洲、歐洲和北美三大市場,并且新的市場正在逐漸成長起來,我國原料藥出口在國際原料要比重持續增長,在國際醫藥市場中的重要性得到越來越多的體現。

二、我國原料藥出口的市場優勢和面臨挑戰

(一)我國原料藥出口的市場優勢

由于原料藥的生產產業鏈發生國際市場的轉移,其中大宗原料藥的生產轉向我們制造業發達,勞動力及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成本和規模優勢是中國原料藥的主要出口優勢。

我國政府對于原料藥的生產和進出口給予了非常多的優惠和支持政策,積極支持和鼓勵我國原料藥進出口的發展,為醫藥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快了醫藥行業的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再加上出口商品退稅率增加等政治扶持政策的辦法,更是推動力醫藥行業的興盛。

國際原料藥市場還處于持續升溫和增長的狀態,這也給中國原料藥生產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并且我國也在不斷促進市場產品升級,高效原料藥良正慢慢興起。好的市場前景、產品轉型以及先進的市場競爭力都是我國原料藥出口的重要優勢。

(二)我國原料藥出口市場面臨的挑戰

目前,我國原料藥的各項成本均產生增長,導致原料藥的綜合成本增加,國際市場中的價格競爭優勢下降。其次,我國原料藥的生產主要都是技術含量較低的仿制型原料藥,并且我國原料藥的研發能力和研發規模也都有限,導致原料藥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同時,由于我國原料藥仍然存在明顯的數量取勝的境地,對于原料藥的質量,中國的藥典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都低于發達國家的標準和要求,原料藥長期因為雜質和殘留溶劑等超標物質導致出口受阻,影響了我國原料藥的出口。還有,我國原料藥生產企業還面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原料藥的各生產工序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環保治理成本高,節能減排,尋求新的發展模式迫在眉睫。

除了產品自身升級壓力之外,我國原料藥的出口還面臨著重要的管理和體系完善問題。原料藥生產過程的監管和質量保證都沒有標準完善的管理體系,導致我國原料藥生產在生產管理、人員配備、質量保證和流程監控上都存在不足,會影響到我國原料藥生產的整體質量和水平,阻礙原料藥行業出口市場的發展。同時,我國原料行業相關專業人才缺失,缺少了解各目標出口國藥物政策、技術標準和市場營銷體系的專業人才,給我國原料藥出口也造成一定的影響。

我國原料藥出口的另一重要問題就是出口頻頻受阻,給我過原料藥出口帶來了較大沖擊和挑戰,面對我國持續增長的原料藥出口數額,過過采取不同程度的反傾銷、反壟斷和貿易壁壘政策等,打壓我國的原料藥出口市場,導致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受到打壓和下降。

三、 我國原料藥出口市場的戰略對策

(一)行業方面

要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整體醫藥行業實力的加強是必須的。首先,我國醫藥行業要采取規模化的經營模式,告別舊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大規模的企業生產才能夠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利于企業的長期和深入發展。并且企業生產要形成行業的集群,要強大我國原料藥市場的競爭力,市場集群形成強大活躍的市場結構,是提升我國原料藥行業整體機場競爭力和國際市場地位的重要保證。并且我國的原料藥生產行業應當進行發展模式的轉型,生產方向更多的向特色原料藥、高端原料藥邁進,調整產業結構的升級,脫離“金字塔”地層的位置,實現行業新的轉型。

(二)企業方面

我國原料藥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不斷發展壯大自己。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要發展,要進步,光靠低端資源型的生產模式是不行的,企業要加大自身研發和創新的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其次,企業要加強自身人才素質的培養,培養專業型精通國家市場的營銷管理人才。并加強企業生產的質量管理能力,達到質量管理和標準是順利出口的重要保證。同時,還要積極面對和處理國際應訴,針對國際上的反傾銷和貿易壁壘等,應當采取積極的太對不斷完善自身存在問題,并加強自身國際會計和法律能力,增強自身產品質量的同時也增強國際應訴能力。還有就是原料藥企業可以開拓新的市場,除了傳統的歐美市場之外,可以更多的培養東歐、非洲、以及俄羅斯等低的市場。并加強外包事業,尋找重要合作伙伴,慢慢剝離出其中的低利潤產品,將市場轉移到更有優勢的國家和地區,節能減排的同時提高企業效益。

(三)政府方面

要穩固我國醫藥行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面對嚴重的反傾銷現象,政府方面的扶持和保護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政府的扶持和保護可以為我國醫藥行業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國內外市場環境,幫助我國醫藥行業穩定持續的發展。面對國外的歧視反傾銷,我國政府應對加強國際交涉力度,建立良好多變合作關系,樹立中國市場經濟形象。政府還應當出臺更多的有利于出口的政策和措施,幫助企業更好的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和發展。同時建立機敏的檢測和預警機制,加強原材料國際市場信息的搜集,幫助企業合理規避反傾銷,更好的拓展國際市場。

四、結束語

我國作為世界第一的原料藥生產基地,在原料藥出口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到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和金融危機的威脅,我國原料藥出口市場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對此,我國原料藥出口市場應當擴大行業規模,進行行業轉型,不斷增強原料藥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并加大政府的扶持和優惠政策和力度,幫助我國原料藥生產企業和市場成功應對挑戰,實現我國原料藥行業新的轉型和綜合實力的增強,穩固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經濟地位。

參考文獻:

[1]謝滿義.瑞陽頭孢曲松鈉原料藥歐洲市場分析及進入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0

[2]裘真.從第三方服務角度分析中國原料藥出口的主要問題和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8

篇3

目前我國可生產西藥原料藥近1500種,2002年產量達56.18萬噸,占世界西藥原料藥市場份額的22%,出口額達29.88億美元,增長速度保持在11%左右,同比增長28.07%。據海關統計,2003年1-5月,西藥原料藥出口額為15.18億美元,同比增長73.81%,我國成為世界西藥原料藥的第二大生產國和主要出口國。

歐、美是我國原料藥的主要出口地區。這不僅因為他們有近5個億的直接消費人口,更重要的是,出于對資源和環境的考慮,歐、美發達國家總是嚴格控制原料藥本地生產的品種和規模,加上高額的利潤和發達的制劑技術,歐美成為兩個最主要的藥品制劑的輸出地,這轉而成為對原料藥的巨大需求。特別是美國,近五年內將有2.5億美元的專利藥品過保護期,也就是說將有更多的制劑商有權力生產過去只能由一家生產的藥品,顯然這將會帶來新一輪的原料藥需求。

直面國際貿易間技術壁壘

入世以前,我國原料藥生產企業就已經積極的參與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加入WTO后,事實上已傳統意義上的“國內”與“國際”市場已不復存在,國內市場只不過是國際市場的一部分。因此,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已成為“入世”以后原料藥生產企業能否立足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國際貿易壁壘逐漸減弱,然而,隨著原料藥企業越來越多的接觸和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人們會發現,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會遇到很多、特別是由質量和技術要求所帶來的種種非關稅貿易障礙。如歐洲的質量證書(即歐洲藥典適用性證書COS或CEP)和美國的GMP符合性檢查。因此,了解、接受并遵循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對企業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也就是說,原料藥企業按照WTO的相關規則積極參與原料藥市場的國際化競爭,了解原料藥國際市場的競爭趨勢、了解主要原料藥市場的準入條件,是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前提。歐、美是兩大主要原料藥市場,因此,了解及完成美國FDA對原料藥的管制與認證、了解及完成歐洲藥品質量證書-歐洲藥典適用性證書(COS或CEP)的申請,使產品以合法身份進入這兩大市場,進而進入整個國際市場,對原料藥生產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FDA認證和COS證書成為國際綠色通行證

美國對原料藥的管制集中體現在“符合性檢查”上。即實際生產應符合特定的GMP并與提交的藥物檔案(DMF)相符合。任何進入美國的藥品(包含原料藥)都需要獲得FDA的批準,并且所有有關藥物的生產、包裝均要求嚴格符合FDA的要求。對于原料藥,通過FDA批準要通過兩個階段,一是DMF(Drug Mast File,藥物主文件)的登記,要求遞交的DMF文件詳盡描述所申請藥品的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全過程以及藥物本身的質量;二是當DMF文件登記完成后,并且美國的原料藥終端用戶提出申請后,FDA官員將對生產廠家進行GMP符合性現場檢查,在現場檢查的基礎上作出是否批準該藥在美國上市的決定。DMF涵蓋了藥品生產的全過程CMC(Chemistry,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

而歐洲藥典證書(COS)和EDMF則主要強調C(Chemistry),即集中在對原料藥質量的可控性上,必要時執行生產現場的符合性檢查。1995年阿姆斯特丹條約(Treaty of Amstedam)生效以后,歐盟成立了專門的藥物評價機構EMEA。EMEA將藥品上市核準(Marketing Authorisation)程序分成兩種,即“集中申請”和“互認申請”。這兩種申請都是為消除成員國之間的上市核準結果互不承認現象,以消除成員國之間的藥品貿易障礙。這兩種申請程序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藥品無論通過哪一個申請程序獲得批準,所有的成員國都必須承認這種核準結果,并允許該藥品在本國上市。這種互認程序于1998年1月強制生效。對于在歐盟成員國以外的國家生產的原料藥,要想獲得許可進入歐洲市場,原料藥生產商首先要向歐洲用戶提供上市申請所需要的支持性文件,即歐洲藥物檔案(EDMF),供歐洲用戶上市申請時使用。

EDMF程序決定了原料藥生產商必須向每一個用戶提供EDMF,而且歐盟藥管部門也不向生產商頒發任何的證明性文件。根據1999年12月22日生效的歐洲議會公共衛生委員會AP-CSP(99)4決議,由歐洲藥典委員會的27個成員國啟動了一個新的證書程序, 并規定,只要申請人獲得了證書,原料藥生產商只需向歐洲客戶出示并提供復印件,歐洲客戶即可憑此COS證書復印件向歐洲藥管當局申請上市,并可在27個成員國中的任一國上市。

截止到2003年7月底,歐洲藥品質量理事會EDQM共簽發COS 證書1398份,其中有關化學藥品的證書875份,占62.6%。中國只有18家制藥企業的30個產品獲得COS證書,全部集中在化學藥品,沒有生物制劑,僅占全球頒發證書總額的2.1%。而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印度共取得141份COS證書,占10.1%,約是中國的5倍。

目前,COS作為一個地區性的證書程序,其影響已遠遠越過歐洲地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已明確地或在事實上承認了COS在原料藥品質量評價方面的效力。因此,全球的原料藥生產商紛紛著手COS的申請。

從COS發放數據來看,顯然與我國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在與印度的競爭中已明顯處于下風。目前我國西藥原料藥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印度,我國在青霉素、維生素、撲熱息痛、地塞米松、糖精鈉、檸檬酸等產品上具有較大優勢。因此,作為原料藥的生產企業來說,應努力爭取在歐盟的注冊,取得原料藥合法進入歐盟市場的通行證。

值得強調的是,目前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生產現場的GMP符合性檢查所遵循的是國際協調會議(ICH)所制定的原料藥統一GMP(ICH Q7A)。特別是2003年7月以來,DMF和COS申請文件的寫作強制執行通用技術文件格式(CTD)。1997年9月瑞士日內瓦原料藥國際協調會議(ICH for API)以后,參會有關各方致力于在以后的國際醫藥貿易中達成統一的技術標準,最大限度地消除非關稅的技術貿易壁壘。這次會議的最大成果之一是1998年3月由美國FDA牽頭,起草了統一的“原料藥GMP”,即ICH Q7A。特別是1999年秋,歐盟和美國達成了原料藥的GMP互認協議(MRA),雙方同意協議生效后,在原料藥的貿易過程中,相互承認對方的GMP認證結果。

遵守游戲規則,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對中國廣大醫藥企業和企業家來說,由于長期的行政保護,中國醫藥企業普遍不具備與國際醫藥企業、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醫藥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能力。這主要表現在兩個主要的方面:一是技術和產品的水平較低,二是嚴重缺乏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相關醫藥法規和市場規則的了解和掌握。

篇4

頭孢噻肟鈉是廣譜抗生素,屬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需氧菌和某些厭氧菌均有很強的抗菌活性,特別是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殺滅作用更強,明顯優于第一,二代頭孢菌素。本品與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合用對綠膿桿菌有協同作用。它主要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使細菌分裂受阻,從而產生殺菌作用。

頭孢噻肟鈉無菌原料藥是珠海聯邦公司的另一拳頭產品,具有較長的生產歷史和較為成熟的生產工藝,加上高素質的人才、完善的管理制度、先進的設備、嚴格的操作規范及質量檢驗,其含量和等級在同類產品中均處于領先地位,受到同行和客戶的肯定和好評。

本品的主要特點是:廣譜、耐酶、高效,達峰迅速,療效可靠,毒性極小,價格合理,肌內注射的生物利用度高達91%,體內分布廣泛,可迅速分布至各組織體液中,分布容積高于其他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在炎癥組織中的藥物濃度較非炎癥時更高。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菌產生的B-內酰胺酶高度穩定,其耐受力超過一般的B-內酰胺酶抗生素,基本上不受此酶水解。可用于由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腸球菌除外)、肺炎鏈球菌、奈瑟氏菌屬(腦膜炎雙球菌、淋病雙球菌等)、流感嗜血桿菌、沙門桿菌、大腸桿菌、枸櫞酸桿菌、肺炎克雷白桿菌、產氣桿菌、沙雷氏桿菌等菌所致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敗血癥、腦膜炎尤其是嬰幼兒腦膜炎、細菌性心內膜炎、骨和關節感染、腹腔感染、生殖系統感染等。

頭孢噻肟鈉血漿蛋白結合率為30%~45%?熏半衰期為1~2小時。一個劑量的頭孢噻肟鈉中有74%~88%經腎排泄,其中原型排出的約為60%?熏在尿液中有很高的濃度,仍有殺菌作用。本品的24%在肝內去乙酰基,形成仍有較好抗菌作用的去乙酰頭孢噻肟鈉,與母體物呈協同作用。但其特殊的臨床藥代動力學也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如對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半衰期會延長,故應用本品時須適當減量;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每日0.5~2g,但在透析后應加藥一次;對于新生兒的半衰期會延長,故須適當減量。

篇5

關鍵詞:原料藥;出口;面臨障礙;對策建議

原料藥即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是藥物制劑中起治療作用的成分,即活性成分。原料藥是我國醫藥行業主要出口產品,同時也是唯一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作為全球原料藥最大的生產國與出口國,近年來,中國原料藥的出口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中國原料藥產能過剩,附加值低,且成本與貿易壁壘不斷增加,使得原料藥生產與出口企業面臨著很大的經營壓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中國原料藥出口面臨的障礙,并為出口的推動提供對策與建議。

一、中國API出口現狀

(一)出口呈現量增價減趨勢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原料藥出口總額基本呈增長趨勢,但有量增價減的態勢。由表1所示,中國原料藥的出口總額從2010年的203億美元逐步增長到2014年的258.57億美元,平均增速約6.24%,呈現較穩步增長的狀態。然而,在經濟復蘇減慢,中國貨物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8%和2%的2015與2016年,原料藥出口額也略有降低。與此同時,原料藥出口數量從2010年的498萬噸到2016年的827.24萬噸,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但是,對于出口均價來說,除2012與2014年有著非常小的漲幅之外,其他年度均呈現下降的態勢。特別是2016年,在原料藥出口數量增長率達到13.04%的情況下,出口均價11.59%的跌幅使得出口額出現小幅下跌。因此,整體來說,近年來中國原料藥出口呈現量增價減的趨勢。

(二)亞洲為我國原料藥最大出口市場

近些年來,中國原料藥的出口市場結構基本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且相對比較集中。亞洲一直是中國原料藥出口的最主要市場,出口額占總額的一半左右,其次是歐洲、北美洲與拉丁美洲市場。2015年,以上四大洲市場累計占據中國原料藥出口額的96.46%、出口數量的93.02%。從出口國別上看,我國原料藥出口國家與地區數量呈緩慢增長趨勢,從2013年的183個增加到2015年的196個。其中,印度為中國原料藥最大的出口目的國,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到印度的原料藥金額占據中國原料藥總出口額的15%以上。其次為美國、日本、韓國與德國。

(三)民營企業在原料藥出口中越來越重要

近三年來,中國原料藥出口企業的數量增加,從2013年的9260家到2015年的9805家,在2016年的前三個季度,已有9413家企業進行原料藥的出口。在2000年,從事原料藥出口的民營企業只有276家,占總企業數量不到20%,而在2015年,其數量飆升到7762家,占總企業數量的79.16%。同時,國有企業的占比從2000年的71%下降到如今的不到10%,企業結構發生了互換式的變化。不過近年來,民營企業出口原料藥金額占據總出口額的比重不到60%,而參與原料藥出口的三資企業與國有企業數量雖然只有20%左右,可是其出口金額卻超過40%,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我國原料藥出口品種多樣

近年來,中國原料藥的生產線越來越豐富,至2016年,我國已經可以生產24大類2000多個品種的原料藥中的1600多種。2015年,中國有265個海關編碼的原料藥出口,其中有9類產品出口額超過了5億美元,有19類產品出口額超過了3億美元,有78類產品出口額超過了1億美元。其中,中國大宗原料藥出口比重m有逐漸下滑的態勢,但其至今仍是中國出口的主要原料藥產品,其中更是以抗生素類、維生素類與激素類等原料藥為主。

二、中國原料藥出口面臨的障礙

(一)原料藥行業集中度低,產能過剩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而其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也越來越明顯,給中國原料藥出口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很多大宗原料藥都有著技術門檻低、生產易復制以及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特點,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于原料藥的生產與出口業務之中。中國獲得原料藥生產資格與批文的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從事原料藥出口業務的企業也在不斷增長,至2016年已超過萬家,呈現小而散的特點。日本從事原料藥生產的企業從2000年的1400多家下降到如今的300多家,且前10家集中度超過了51%。而2016年,我國原料藥出口20強企業累計出口額只占中國原料藥出口總額的12%,行業集中度低,競爭非常激烈。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多,中國現有企業也仍在不斷大規模建設生產基地,盲目擴張產能,導致整個行業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雖然我國已經采取一些措施來抑制低端原料藥產量的繼續擴大,可是隨著出口需求越來越飽和,我國現階段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非常嚴重。

(二)成本持續上升,企業利潤空間降低

近年來,我國人力、財務、環境等成本都在逐漸上升。一是人力成本上升,2014-2016年國內多次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隨著中國平均工資的增長,傳統的勞動力優勢已經越來越小,企業承受的人力成本越來越大。二是財務成本上升,由于我國原料藥主要出口市場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地均陷入經濟衰退,并有很多國家面臨貨幣的貶值,違約風險增加,也增加了中國原料藥出口企業的財務成本。三是環境成本上升,原料藥行業屬于高污染高耗能的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廢氣與廢物,與此同時,中國的環保力度越來越大,強制高污染行業進行整頓,原料藥生產企業不管是被迫停產還是投入治理設施,都使得其環境成本越來越大。在原料藥企業面臨各方面成本逐漸升高的同時,原料藥出口均價卻不斷降低,導致中國原料藥出口利潤不斷被壓縮,企業經營壓力巨大。據統計,2015年中國的化學原料藥行業虧損面達14.3%,居整個醫藥工業虧損首位。

(三)國際標準提高,貿易壁壘增加

中國原料藥進入各個國家市場,都需要滿足其各項規定條件。比如,原料藥想要進入美國市場需要有DMF文件,進入歐洲市場需要COS證書,同時產品質量需要滿足國際GMP規范,而申報的時候也要提交符合藥事法規要求的文件。同時,這些要求正在不斷嚴格化。2011年6月,歐盟了針對原料藥的62號令,要求從2013年7月起所有出口到歐盟的原料藥都需要出具出口國監管部門的書面材料;2014年3月,歐盟又頒布了GMP附錄15修訂草案,對藥品生產工藝和場所做了更為嚴格的規定;2014年9月美國頒布了《藥物供應鏈安全法案》,制定了更嚴格的雜質檢測方法。隨著各國原料藥出口標準的嚴格化,其監管強度與飛行檢查頻率也在提高,2015年1月,歐盟現場檢查中發現中國某原料藥企業有17條缺陷與造假行為,收回其GMP證書;2015年6月,因認為另一原料藥企業的生產條件未達到標準,歐盟EMA對其生產的一系列無菌阿莫西林產品了禁令;2015年9月,美國FDA禁止中國某企業15個原料藥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隨著各國原料藥標準的提升與貿易壁壘的增加,中國原料藥出口面臨巨大挑戰。

(四)出口原料藥產品大多在價值鏈低端,轉化能力弱

世界原料藥主要進出口參與市場為中國、印度、歐洲與美國,其中印度原料藥的出口利潤率大約為17%,美國約為15%,而中國卻不到10%。近些年來,由于成本與環境壓力,歐美國家已經逐漸轉型,放棄了自行生產大劑量低利潤的化學原料藥從中印兩個國家進口,轉而投入到小劑量的特色與高效原料藥的研發與生產之中,且占領了高端原料藥的市場。而對于我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印度,也會從我國低價進口處于上游的中間體原料,在本國進行加工之后成為高附加值的原料藥,再進一步出口到中國或者其他國家,其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也遠遠高于中國。因此,中國出口的原料藥大都是處于價值鏈底端的低價值產品,而且中國現階段原料藥生產技術水平與其他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其轉型過程仍然很艱難。

三、中國原料藥出口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生產工藝,促進綠色創新

我國原料藥行業的原料及環境成本的不斷上升,嚴重制約了原料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原料藥生產企業需要優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一些發達國家在人工成本與原料成本均遠遠高于中國的情況下,卻能夠生產出更為便宜的原料藥。比如青霉素類原料藥,我國使用的是發酵法來生產,而發達國家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改變了其生產途徑,使成本降低了40%以上;再如維生素C,我國使用兩步酶法生產,而發達國家使用一步酶法,同樣降低了較多的成本。因此,我國政府與企業應該設計或引入原料藥生產的新設備與新工藝,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過程中資源的浪費,從根本上降低原料藥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此外,企業應該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促進綠色創新,使用清潔生產方法生產原料藥,減少因環保法規的嚴格化帶來的停產整頓風險,參與我國工業行業綠色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采取各種措施克服技術壁壘

隨著各個國家原料藥輸入標準的日趨嚴格,我國原料藥出口遭遇了很多壁壘。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我國政府與企業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緩解:第一,增加技術投入,提高原料藥產品的質量,生產出超越“標準”的原料藥產品,以應對突如其來的標準嚴格化;第二,嚴格立法,提高原料藥GMP標剩既能積極靠攏國外GMP認證,也能淘汰部分落后產能;第三,重視人才利用,不僅僅是重視原料藥生產技術方面的人才,也要充分利用具有豐富經驗,熟悉各個國家原料藥認證標準與認證、出口流程的人才,避免因不符合出口目的國流程與標準而造成的損失;第四,提高政府監管強度,增大對出口原料藥GMP現場檢查的力度與頻率,以確保其在出口之前便能達到出口目的國的各項要求。

(三)加快結構升級,提高競爭優勢

現階段我國的原料藥出口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低價值與低利潤的上游大宗原料藥上,即使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原料藥最大的生產國與出口國,可是在世界原料藥市場上仍然沒有多少話語權。原料藥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且是醫藥工業“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原料藥行業與企業的升級基本會沿著“大宗原料藥”到“特色原料藥”到“制劑”的路徑演進。然而每個國家、每個企業的發展與狀態都是不同的,因此我國的原料藥企業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提升技術水平,在提高原料藥產品附加值的前提下,專注某些有潛力的原料藥產品,發揮工匠精神,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推動原料藥產業向特、精、優的方向發展。

篇6

【摘要】

目的在臨床前研究中,考察棉酚原料藥的理化性質和穩定性。方法采用紅外光譜圖、薄層色譜法(IR、TLC)等方法進行理化鑒別,以相關評價指標為依據考察棉酚的穩定性。結果研究方法操作簡便、靈敏度和準確度高、重復性好。結論棉酚對高熱、光照、高濕均不穩定。

【關鍵詞】 棉酚 理化性質 穩定性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and stability of Gossypol.MethodsIR and TLC method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zation,and the st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on the base of correlated evaluation index.ResultsThe method was convenient,sensitive,accurate and repeatable.ConclusionThe stability test showed that Gossypol is unstable under the high fever,light and humidity.

Key words:Gossypo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Stability

棉酚(Gossypol)又稱棉籽醇,是一種天然存在于錦葵科的黃色酚類化合物,化學名為2,2′聯二萘-8,8′二醛基-1,1′6,6′7,7′六羥基-5,5′二異丙基-3,3′二甲基,結構見圖1。可溶于多種有機溶劑,如丙酮、氯仿、乙醇及乙醚等,但不溶于水及低沸點的石油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棉酚具有抗生育作用、抗腫瘤作用、抗病毒和抗菌作用等[1~3]。

目前,在臨床前研究中尚無棉酚原料藥理化性質及其穩定性研究的文獻報道。本實驗對采用新工藝自制的高純度棉酚進行了理化性質和穩定性研究。

1 器材

日本島津UV-2401PC紫外分光光度計;Nicolet-380型智能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德國SartoriusBP211D電子天平;北京泰克X-5型顯微熔點測定儀;寧波東南RXZ-300C型智能人工氣候箱;中國上海科學院2X-91旋轉蒸發儀;成都唐氏AKRY-1860艾柯超純水機。

棉酚對照品(美國SIGMA公司,Lot20k4057);棉酚樣品(自制,批號:071016、071228、080313);聚酰胺薄層層析板(安徽皖西硅源材料廠,批號:071126);氯仿、正己烷、冰醋酸均為分析純;水為超純水;其余試液均按《中國藥典》(2005版)Ⅱ部附錄XVB配制。

2 方法與結果

2.1 理化性質

2.1.1 熔點與溶解度取60℃減壓干燥至恒重的棉酚樣品適量,以X-5顯微熔點測定儀(使用前已校正)測定,每份樣品重復測定3次。按照溶解度測定的方法,考察樣品的溶解情況。棉酚的熔點為180.0~182.0℃,在丙酮、氯仿、甲醇、乙醇及乙醚中易溶;在環己烷、高沸點石油醚中微溶;在水、低沸點石油醚中不溶。

2.1.2 薄層色譜以重蒸氯仿為溶劑,配制質量濃度為0.2 mg·ml-1的棉酚對照品及樣品溶液,分別以自動定量點樣器點樣20 μl于聚酰胺板。于20℃條件,以正己烷-氯仿-冰醋酸(80∶20∶7)為展開劑上行展開1 h,自然光下目視觀察,棉酚樣品斑點與對照品一樣,呈現亮黃色,比移值Rf為0.60。

2.1.3 紅外吸收光譜按《中國藥典》2005年版Ⅱ部附錄Ⅳ C紅外分光光度法,采用溴化鉀壓片法測定。見圖2。紅外吸收光譜特征與棉酚結構相符。

2.2 穩定性實驗

2.2.1 對照品儲備液的制備

稱取棉酚對照品約2 mg,精密稱定,重蒸氯仿溶解并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即得。

2.2.2 檢測波長的確定

以對照品儲備液在紫外全波段掃描,其在364.5,288.5,211.5 nm處均有較強吸收。而364.5 nm處吸收峰無干擾,且正態分布,故選定364.5 nm為檢測波長。

2.2.3 標準曲線的制備分別精密量取對照品儲備液1.0,2.0,3.0,4.0,5.0 ml至10 ml容量瓶,定容至刻度,搖勻,得系列濃度的棉酚對照品溶液。以重蒸氯仿為空白對照,在364.5 nm處測吸光度,以吸光度(A)為橫坐標,質量濃度(C)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標準曲線方程C=17.27A-0.066 7,(r=0.999 8,n=5),在2.0~10.0μg·ml-1范圍內C與A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2.4 精密度實驗

稱取棉酚對照品約1mg,精密稱定,重蒸氯仿溶解并轉移至50 ml容量瓶中,按“2.2.3”項下同法處理,分別于0,15,30,45,60,120 min測定棉酚含量,計算日內精密度;1次/d,一共6次,計算日間精密度。結果日內RSD為0.9%;日間RSD為1.5%,表明棉酚比較穩定,重復性較好。

2.2.5 重復性實驗稱取6份棉酚樣品約1 mg,精密稱定,重蒸氯仿溶解并轉移至5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按“2.2.3”項下同法處理,測得含量的RSD為0.8%。

2.2.6 回收率實驗以樣品處理原液(33.37μg·ml-1)為對象,分別精密量取3份2.0 ml至3支10 ml容量瓶中,各加入棉酚對照品溶液(23.20μg·ml-1)1.0,2.0,3.0 ml,定容至刻度,按“2.2.3”項下方法處理。每個濃度平行處理3份,測定總含量。平均回收率為101.18%,RSD為1.4%。表明UV法測定棉酚含量的方法回收率較高,能夠滿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2.2.7 溫度影響實驗

取樣品適量,均勻平攤于表面皿內,厚度小于5mm,置人工氣候箱內,于40℃恒溫條件下放置10 d,分別在5,10 d取樣。評價指標包括:外觀性狀、樣品含量(%)、TLC、熔距(℃)。經過10 d高溫的變化,表明棉酚對高溫不穩定。結果見表1。表1 棉酚高溫穩定性實驗(略)

2.2.8 濕度影響實驗取樣品適量,均勻平攤于表面皿內,厚度小于5mm,置人工氣候箱內,于相對濕度75%、溫度25℃條件下放置10d,分別在5、l0d取樣。按“2.2.7”項下方法操作。經過10 d高濕的變化,表明棉酚對高濕不穩定。結果見表2。表2 棉酚高濕穩定性實驗(略)

2.2.9 光照影響實驗取樣品適量,均勻平攤于表面皿內,厚度小于5mm,置人工氣候箱內,于照度4500Lx±500Lx條件下放置10d,分別在5,10 d取樣。按“2.2.7”項下同法操作。經過10 d高濕的變化,表明棉酚對光照不穩定。結果見表3。表3 棉酚光照穩定性實驗(略)

3 討論

3.1 定性鑒別

在薄層鑒別方法中,分別就其分離效能、檢測靈敏度、比移值Rf等參數進行了考察。棉酚以正己烷-氯仿-冰醋酸(80∶20∶7)為展開劑展開效果最好,斑點圓整,Rf值適中。一般定性鑒別時,點樣量以20μl為最佳;相關物質檢查時,以30μl為最佳。在該薄層色譜條件下,最低檢出限為1.0μg。

3.2 含量測定

棉酚及其類似物的含量測定,主要有手性高效液相色譜法[4]、電化學檢測高效液相色譜法[5]和紅外法[6]。這些方法普遍存在著樣品前處理復雜、昂貴、耗時費力等缺點,遠不能適應棉酚的快速準確地測定。而我們采用的紫外法具有分析儀器普及率高、簡便、價廉、快速、靈敏度高等優點。但注意在分析過程中應盡量避光操作。

3.3 穩定性實驗

棉酚在高溫、高濕、強光條件下均不穩定,含量明顯下降,尤以光照影響最為明顯。因此,棉酚原料藥及其制劑產品應在避光、陰涼、干燥處保存。

參考文獻

[1]Ko CH,Shen SC,Yang LY,et al.Gossypol reduction of tumor growth through ROS-dependent mitochondria pathway in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s[J].Int J Cancer,2007,121(8):1670.

[2]Xu L,Yang D,Wang S,et al.Gossypol enhances response to radiation therapy and results in tumor regression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J].Mol Cancer Ther,2005,4(2):197.

[3]Baram NI,Ismailov AI,Ziyaev KL,et al.Biological activity of gossypol and its derivatives[J].Chem Nat Compd,2004,40(3):199.

[4]Cass QB,Oliveira RV,Pietro AC.Determination of gossypol enantiomer ratio in cotton plants by chiral higher-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J Agr Food Chem,2004,52(19):5822.

篇7

1 清洗方案準備階段

(1)對車間生產所涉及到的生產設備或者生產區域進行仔細、全面的考察,以難以清洗的、具有代表性的部位作為取樣點。

(2)選擇生產中最難溶解或清洗的物質作為待檢測物,以清洗結束后允許的最大殘留量最為合格標準,通過相應的檢驗得出含量,用來確定設備清洗的程度,必要時可以考察清洗劑的殘留量。限度標準有以下三個原則。

①分析方法客觀上能達到的程度。如濃度限度在百萬分之十,適用于生產液態的產品。此限度只適用于殘留物能溶解到下批產品中且能均勻分布到整個批次的產品中去。

②生物活性限度。指下一批產品每日最大的使用劑量中,允許上一批產品的殘留量不得超過最小日劑量的千分之一,此限度適合于高致敏性和高生物活性的藥品。

③以目測檢驗為依據的限度。如不得有目視可見的殘留物質。此項為半定量標準,為限度標準的補充項。

某些情況下,假如需要清洗的某活性成分的化學穩定性較弱,或在清洗和之后的存儲條件下不穩定,反應生成其他物質,若該物質對人有相對較大的毒性,則必須限制其在該產品中的含量。此種情況下,制定相應殘留物的限度時必須考慮此類物質對下一批產品帶來的影響。

若設備或區域清洗后立即投入下批次的生產,應保證在清洗的過程中設備或區域不被污染,按相應的規定控制微生物的級別。

(3)準備待檢測物質的標準品,并繪制標準曲線。

(4)清洗劑的選擇。

清洗劑的要求有:易溶解殘留物、不對設備產生損壞、清洗劑自身易被清洗。若在清洗過程中用到有機溶劑,則參考ICH中“殘留溶劑指南”的規定:一、二級溶劑不能作為清洗劑,三級溶劑可以作為清洗劑,且在下一批次的生產中,溶劑的殘留濃度不得超過初始溶劑濃度的0.5%。

(5)清洗方法的選擇。

清洗方法的制定應綜合考慮產品、設備、工藝的特點,保證清洗的重現性和驗證結果的準確性。清洗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確定清洗人的工作職責和清洗工作中應注意的關鍵點。

②確定清洗的主體及詳細的要求。

③使用的清洗劑的名稱、配制方法、數量。

④使用的清洗工具及其清潔和存放的要求。

⑤清洗方式和相應的要求。

⑥清洗頻率。

⑦清洗有效期及超過清洗有效期的辦法。

(6)取樣方式的確定。

目前較為認可的取樣方式主要有最終淋洗水取樣和擦拭取樣。

①最終淋洗水取樣。此方法適用于設備內表面較為光滑,管道較多且長度較長,或擦拭取樣不易接觸到的情況。具體方法:按照流洗水的流經路線,選擇最下游一個或幾個排水處作為取樣口,按照微生物和化學檢驗樣品的取樣規則,收集清洗最后一次淋洗的水樣。或淋洗結束后,加入一定量的工藝用水,在設備內循環后在規定位置取樣。

淋洗水樣需要檢驗殘留物的濃度和微生物污染水平。殘留物的檢測必須根據檢出的靈敏度規定清洗量。無菌藥品生產涉及到的淋洗水的可見異物和不溶性微粒應符合無菌藥品的標準。

②擦拭取樣。此法適用于設備和設施表面殘留物的測定。用潔凈的或含有乙醇的棉棒擦拭相應的位置,對最為難清潔的部位取樣,考察最難清潔的部位的殘留物水平,以此來評價整個生產設備的清洗狀況。

具體操作方法:

①擦拭面積的確定。擦拭面積應以獲取的殘留物的量在監測方法的線性范圍內。一般可取25 cm2或100 cm2。

②用適量的溶劑沾濕藥簽,擠壓除去多余的溶劑。

③平穩而緩慢的擦拭取樣點的表面,擦拭的過程應覆蓋整個表面,然后用藥簽的另一面進行擦拭,但路線與之前的方向垂直。

④擦拭結束,將藥簽放在試管內,將蓋旋緊。

⑤按步驟“②”浸濕藥簽,直接放至試管內并旋緊,最為對照品。

⑥所有使用的試管應注明產品名稱、號碼、取樣位置、取樣日期、取樣目的等。

擦拭取樣用于微生物取樣時,應使用無菌的擦拭棒,取樣步驟同上。

(7)檢測方法的確定

所選檢測方法應對被檢測物質有足夠的專屬性和靈敏度。若無法定的檢測方法,則需對新開發的檢驗方法做科學的驗證。

(8)驗證方案的起草和培訓

驗證方案的內容有:驗證目的、驗證人員、待檢測物質、限度標準、清洗方式、檢驗方法及取樣方式。為保證清洗規程的可靠性,驗證至少重復3次,并且所有的數據均應符合限度標準。

2 清洗實施階段

2.1 清洗實施前期

驗證方案批準后,所有的工作必須按照該方案進行,包括清洗、取樣、檢驗。獲取數據后,進行結果評價,得出結論。若得出的結論無法保證清洗達到預定的目標,則需詳細查找原因,針對查找出的原因,進行相應的改進,然后進行再次的驗證,直至結果達到預期的目標。

當試驗結束且達到預期的目的后,即可起草驗證報告。報告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清洗方案執行情況的具體描述,并附清洗記錄。

(2)檢驗結果及其結論,并附檢驗報告和檢驗記錄。

(3)若有偏差,應有說明,并附偏差記錄和調查。

(4)此次驗證的最終結論。

2.2 清洗實施后期

(1)清洗方法經過驗證,判定合格,應將其納入清洗規程,進行日常監控并確定再驗證的周期。

(2)當發生某些變化時,應重新進行清洗方法的再驗證,驗證完成后,對相應的清洗規程進行修改。

變化舉例:

(1)清洗用的清洗劑改變,或者清洗程序有調整時。

(2)生產新產品且相對更難清洗時。

(3)清洗涉及到的設備或廠房有重大變更時。

篇8

【關鍵詞】: 達沙替尼 殘留溶劑 色譜法 毛細管氣相 

【分類號】:R927;O657.7

【正文快照】: 

達沙替尼是一種新型ABL和Scr家族酪氨酸激酶抑制藥[1],為對伊馬替尼耐藥的BCR/ABL陽性白血病患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治療選擇[2]。本品在合成過程中溶劑有二氯甲烷和甲醇,結晶過程中溶劑有二甲亞砜和乙醇,起始原料還可能含有甲醇、吡啶、二甲基甲酰胺等殘留溶劑[3-6]。其中吡啶

【共引文獻】

1 周麗;肖軍海;;抗伊馬替尼耐藥的Bcr-Abl抑制劑的設計、合成與評價[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3年04期 

2 劉曉宇;陳旭冰;陳光勇;;達沙替尼合成圖解[J];化工時刊;2011年06期 

3 安康;關建寧;楊浩;侯雯;萬嶸;;達沙替尼合成工藝改進[J];精細化工中間體;2011年02期 

4 王福東;楊名宇;李龍;李云耀;盧茂芳;方渡;李榮東;彭東明;;克卓替尼中間體4-(4-碘-1H-吡唑-1-基)哌啶的合成[J];精細化工中間體;2012年05期 

5 黃玉;呂華;陳建秋;嚴拯宇;;HPLC法測定達沙替尼含量及有關物質[J];海峽藥學;2013年07期 

6 黃睿;何小兵;陳中豪;熊遠珍;;達沙替尼的合成研究[J];化學與生物工程;2013年10期 

7 侯巍;戚厚磊;周愛新;朱小慶;;抗腫瘤藥物達沙替尼的合成工藝研究[J];精細化工中間體;2014年06期 

8 石嶺;王運律;;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引起男性乳房女性化1例報道[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年01期 

篇9

原料藥市場發展趨勢

2005年,印度API的銷售額為2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而國際預計,2006-2010年,印度的銷售額將以年均19%的超高速遞增。2010年,印度的API全球銷售預計將達48億美元。

與印度和中國相比,意大利就要倒霉得多。由于多年的快速增長,政府和API行業在政策和硬件升級換代上都未能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現在的API行業完全不能為其今后潛在的增長提供相關的硬件支持。例如,勞動力成本昂貴、行業內官僚作風盛行和企業間缺乏競爭意識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預示著意大利API產業正在逐漸失去昔日的威風。2005年,意大利API全球銷售額為32億美元。意大利仿制化工醫藥協會預測,到2010年,此銷售額將只能增加1億美元,達到33億美元。

2005年,中國API全球銷售額為44億美元。這表明,在短期內中國將不會受到印度和意大利的挑戰,將完全控制世界第一的地位。預計,中國API銷售將以17%的年增長率遞增,到2010年全球銷售額將達100億美元。雖然這個數字是印度的兩倍還多,但印度在更長一段時期后將有實力問鼎全球API生產第一大國地位。這么說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在三國中,印度現在有最高的年銷售增長率;第二、印度生產企業的主要客戶都位于世界規范市場(如歐洲和美國),而中國的銷售卻主要是國內市場和世界非規范市場(如東南亞、非洲、南美洲)。對生產企業而言,規范市場與非規范市場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利潤存在天壤之別。

針對現實差距,中國企業當然也是頭腦清醒的,他們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點,變劣勢為優勢。現已集中化學合成的資源,瞄準低技術含量的API生產,從而暫時避開了創新藥的生產和對規范市場的大規模出口。因為,與印度同行相比,中國的API生產商在向規范市場客戶提供DMF(DrugMasterFile)文件和國際GMP達標的能力上具有明顯的弱勢,他們清楚地知道,現在還不是與印度同行較勁的時候。雖然這是客觀歷史原因形成的,但中國API生產商不能以此為借口而放棄對世界規范市場進行長期的規劃,因為現在機會已經悄悄降臨到中國,如Alpharma公司原料藥生產總監KennethStokholm先生說他們為了擴大其萬古霉素的全球生產能力,今年6月他們剛剛與浙江海正藥業簽訂了在中國獨資生產其萬古霉素原料藥的協議。這一合作將進一步穩固Alpharma公司作為世界萬古霉素第一大供應商的地位,同時也是對Alpharma公司在丹麥和匈牙利已有的生產能力的一個補充。類似這樣的機會在未來5年內將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的醫藥行業里。

另外,不如印度同行注重API的國際市場營銷和產品的系列培養,也是導致中國API生產商缺乏競爭力的主要原因。在政府層面,雖然中印兩國對創新藥的知識產權問題都含含糊糊,但現在印度政府已快于中國政府在規范這方面的法規。這一舉措大大增加了國外投資者對印度API生產商的投資信心。

現在,中國和印度盡管仍有不足,可兩國均是向好的方面在發展。相比而言,歐洲的未來就悲觀多了。由于API的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50%以上,因此誰能降低API的成本,誰就能最終占領市場。在歐洲,API生產企業的人工成本是中印兩國的10倍。在中國和印度,廠房和設備的成本只有歐洲的25%-30%。歐洲企業現在惟一感到欣慰的是,他們對API生產各環節的研發和技術革新使他們現暫能與中印對手保持一定的距離優勢。

在今后的5年中,全球API的銷售預計將以每年8.2%的速度遞增,到2010年全球API市場將達到460億美元。除非全球其他API生產商能很快地整合到一起,否則,這個市場到時將由中國和印度統領天下。

四大原料藥優勢產品

我國早已是世界上第二大化學原料藥生產國和主要出口國,年產量達43萬噸,其中90%主要供應國際市場,年平均出口約39萬噸,2002年出口額達22億美元,化學原料制造業成為我國醫藥行業的一個主要支柱。在原料藥物中,我國在抗感染藥物、維生素、解熱鎮痛類、糖皮質激素、蒿甲醚等品種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我國抗感染類藥物品種齊全,主要優勢品種有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和氯霉素等。

青霉素

我國抗生素產品種類齊全,2002年我國抗生素出口額達7.13億美元。在抗生素/抗菌素領域,我國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的是青霉素、四環素、氯霉素、土霉素、鏈霉素、螺旋霉素以及磺胺類產品,其中青霉素規模最大,年產量超過2.2萬噸,約占全球市場的70%,2002年出口額達1.59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0%。我國青霉素生產基本上集中于華藥、哈藥、石藥和魯抗四家,四家產量占國內青霉素總產量的75%。四環素、氯霉素、土霉素、鏈霉素等產品,由于歐洲主要生產商已經停止生產,因此國際上主要產區集中在我國,但由于這些產品在西方發達國家基本上不應用于人群,而且由于毒副作用在畜牧市場也受到限制,所以市場需求并不大。

我國青霉素項目多數集中在青霉素原料藥、青霉素粉針等初級產品,而下游深加工產品――半合成青霉素發展一直比較落后,低技術含量、低加工青霉素品種占大部分。目前,世界上生產的青霉素深加工品種約有50種,而國內可以生產的僅有9種,形成一定產量的只有6種。由于企業的擴產、復產、新建投產等低水平競爭,導致市場出現供大于求的失衡態勢,價格一跌再跌。2003年上半年青霉素的價格為每十億單位90元以上,到2003年底只有60元上下。我國青霉素行業的平均成本為45~50元,市場價格已接近廠商成本。這次價格跳水對行業內企業打擊很大,被業內稱為“第六次青霉素大戰”。2003年全年青霉素工業鹽產量比2002年增加1萬噸以上,達3.4萬噸左右,而市場需求量僅為2.2萬噸。在供求嚴重失衡的局面下,終于導致了第三季度的價格暴跌。

目前青霉素工業鹽市場上爭戰的,既有原“四大龍”――華藥、哈藥、石藥、魯抗,又有河南華星、山西同領等“四小龍”,還有眾多起死回生的中小企業。那些對青霉素等原料藥領域抱有幻想的公司,在價格暴跌之中深受傷害。第三季度,全興股份全資子公司四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虧損了1300萬元。更嚴重的影響是,這種狀況打亂了全興股份通過醫藥產業改善公司業績的重大重組計劃。

受影響最大的則是具備年產量7000~8000噸(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青霉素原料藥生產能力的華北制藥。在青霉素價格暴跌之前,華北制藥已經加大了技術攻關的力度,以期提高產品的發酵單位和收率等技術指標,降低生產成本,并利用產品鏈較完整的優勢,將青霉素原料藥向技術提升空間較大的中間體和半合成抗生素轉移。但所有的措施都無法抵抗價格暴跌的襲擊。在第三季度,華北制藥青霉素類的銷量只有1.24億元,還不到2003年上半年的20%,青霉素原料藥毛利率由前一報告期的38.41%降為20.41%。2002年第三季度,華北制藥實現凈利潤為3403.4萬元,而2003年第三季度僅實現凈利潤628.1萬元,同比下降了81.54%。

2003年國內青霉素的擴產是全方位的,既有“四大家”擴產,又有后起之秀加入,還有黃石等地的中小企業“起死回生”。通過價格跳水,可以將規模小和技術水平低、又無成本優勢的企業淘汰出局。山西同領和河南華星屬合資或民營性質,經營靈活、所在地環保水平要求低、勞動力成本也相對低廉,具有成本上的相對優勢,估計可以在青霉素大戰中存活下來。這樣包括華藥在內的“四大家”就多了兩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市場版圖可能要重新劃分。

維生素C

除了青霉素,我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維生素類產品的生產與出口國,其中優勢最大的是維生素C,1975年我國兩步發酵法生產維生素C技術獲得成功,80年代該技術在國內其他藥廠普遍得到應用,由于該技術的先進性,使得維生素C的成本大幅下降,巨大的利潤也使得國內維生素C生產企業迅速增加。在維生素領域,具有一定優勢的還有維生素B6、B12,但維生素B6在與國外巨頭的合資過程中已經失去控制地位,因此優勢已不再。

維生素C是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料藥,產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也是目前中國原料藥行業惟一可以主導國際市場價格的產品。在抗非典時期價格扶搖直上,持續8個月的高價位曾讓維C廠商笑得合不攏嘴。維生素C的價格每漲1角錢,就將為中國維生素企業帶來400萬元的收益。

但好日子僅持續幾個月,2003年9月以來價格已下挫30%~40%。目前國際市場價格每公斤4美元左右,只是最高峰的1/3。根據重慶部分醫藥生產廠家的信息,西南藥業的阿莫西林膠囊(50粒/瓶)出廠價由原來的7.8元直降至5元左右,維生素C片(100片)出廠價由1.5元降至0.9元,跌幅達40%。重慶生產維C的制藥廠數量不少,短短兩三個月內,損失慘重。相較于石家莊制藥集團(簡稱石藥)、華北制藥(簡稱華藥)、東北制藥(簡稱東藥)、江蘇江山(簡稱江山)這四大維C巨頭來說,重慶的制藥企業的損失算小的。

禍不單行,此時,日本、歐美等國已透露出對維C反傾銷的意思。日本制藥企業在歲末更是指責“中國維C占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可能操縱國際市場價格”。說起這一點,總是一件令國人樂而開笑的事情。全球維C的生產命脈掌握在所謂的“維C六巨頭”手中:中國的石藥、華藥、東藥和江山,另外的兩大巨頭是國際制藥“恐龍”羅氏公司和巴斯夫公司。很讓國內企業“長志氣”的是:連羅氏公司這樣的巨無霸,在維C生產的競爭中也因遭受重創而撒手。全球市場維C的需求量一般保持在8萬噸左右。而“維C六巨頭”中的“中國四巨”的總產量則超過4萬噸。而這4萬噸的80%以上都指向國際市場。也就是說,國際維C市場50%以上的話語權掌握在“中國四巨”手里。

撲熱息痛

我國在解熱鎮痛藥生產領域具有較大的優勢,主要產品為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安乃近。阿司匹林雖然是一個非常老的品種,但由于其療效確切,而且適應癥不斷擴大,所以一直有比較穩定的市場,全球阿司匹林年消耗量為五萬噸,用藥量為1000多億片,其中美國占總用藥量的四成。我國阿司匹林年生產能力為2.5萬噸,2001年產量為1.02萬噸,三分之二用于出口。安乃近也是解熱鎮痛類三大支柱產品之一,年生產規模達2萬噸。

在全球范圍內,撲熱息痛年產量為7.5萬~8萬噸。我國年產撲熱息痛約3萬噸,占全球總量的35%,2002年全國的總產量為31503噸,出口額達6000萬美元,同比增長約26%。從全球范圍來看,這個產品市場一直為幾大企業所占。我國從1959年就開始生產撲熱息痛原料藥,到目前已經有50多家企業生產該原料,就目前來看,這個產品在原有適應癥基礎上進入市場成熟期,總量增長不太明顯,價格也比較平穩。2003年1~7月份,撲熱息痛出口量有所下降,出口數量為1.51萬噸,同比下降10.66%,從未來看,該產品利潤已經相對較低,不會有更多的投資者涉入,如果沒有大規模擴產的話,目前的市場局面將得以維持。

檸檬酸

我國的檸檬酸產業,較早地進入了國際市場,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奮斗已成為世界第一的生產和出口大國。檸檬酸也是目前我國出口額最大的單項化工產品之一。2002年我國檸檬酸出口比1997年翻了一番,實際產量增長超過了150%,而生產能力幾乎增長了200%。但由于國內人們飲食的習慣,以及市場開發不夠等原因,國內需求增長緩慢,年需求量增長僅1%左右。隨著快速增加的產量和緩慢增長的國內需求差距的加大,造成檸檬酸產量嚴重供大于求,必須依賴出口解決這一矛盾。受此因素影響,近年我國檸檬酸對歐美等主銷市場出口量急劇增加。

1999年和2000年,我國對美國出口檸檬酸大幅度增加,1999年對美出口達到了35575噸。數量的快速增加和價格的大幅度下降,引發了1999年底美國對我國檸檬酸進行反傾銷。由于我國企業積極應訴,最終獲勝得以繼續對美出口。據統計,我國檸檬酸產品從1997年開始規模進入美國市場后,經過1999年、2000年的快速發展期,目前已經占據了一定的份額,并基本保持平穩。近年來,我國對歐盟檸檬酸出口也增加很快,2001年已達到78603噸,比1997年翻了一番。

隨著我國檸檬酸生產企業生產能力的急劇擴大,產量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也越來越先進,產品成本不斷降低,導致檸檬酸出口價格急劇下降,總平均價格已從1997年的1062美元/噸下降到2002年的788美元/噸,2003年6月,平均價格實際已下降到600美元/噸。價格的大幅度下降并沒有使我國產品搶到更多的市場份額,相反,卻形成了很多不公平的競爭行為。

我國檸檬酸遭受國外反傾銷事件屢屢發生:早在2000年,美國就對中國產檸檬酸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勝訴;2003年3月,泰國對從中國進口的檸檬酸開始反傾銷調查,泰國方指控中國檸檬酸傾銷幅度達45%;2003年5月14日,烏克蘭對中國生產的檸檬酸進行反傾銷調查,并從10月15日起,對中國產檸檬酸征收1305的臨時反傾銷稅,為期4個月。中國不僅是檸檬酸生產大國,也是出口大國,目前出口量已占總產量的70%~80%。中國檸檬酸屢遭國外反傾銷,導致出口受阻。

篇10

[關鍵詞]紅霉素原料藥;市場現狀;發展趨勢;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R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10-0109-02

1 紅霉素原料藥的市場現狀

1.1 我國化學原料藥市場現狀

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及出口國,近幾年更是日益壯大,尤其是2004年前后,應該說是發展迅速的一個時期,當時中國的原料藥成本低、價格低是一大特色。因此,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原料藥產業逐漸轉移到中國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至今,在國外已停產的高耗能或高污染的部分原料藥產品,在中國卻大規模生產,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我國原料藥產業正是從這樣的時期過渡發展到現在。但是2007年開始,中國原料藥的發展有了歷史性的轉變,原料藥價格幾乎全線漲價,從而進入較長時間的景氣周期,一直到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開始,行情大幅下滑,到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恢復。2009年至今總體需求走勢略回暖,但是價格整體走低。總體來看,2011年我國化學原料藥總產量220萬噸左右,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每年均有穩步增長,在國際市場地位已逐步確立,但原料藥市場整體產能過剩、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也影響和制約著原料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1.2 紅霉素原料藥的市場現狀

紅霉素原料藥主要產品包括:硫氰酸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羅紅霉素、紅霉素等,這幾大產品在金額上占有紅霉素市場90%以上的份額。在產量規模上硫氰酸紅霉素、阿奇霉素分別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硫氰酸紅霉素作為紅霉素下游原料藥的起始原料,是主要的中間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下游延伸的產業鏈比較長。

目前,世界上紅霉素生產國主要集中在中國和美國、印度、西班牙、克羅地亞等,在20世紀80年代,全球產量在800噸左右,占全球抗生素總量的3%,90年代以來,國際市場上紅霉素暢銷,促進了生產,產量有了較大幅度增長。1990年和2000年的產量分別達到1500噸、3500噸,目前為9000噸左右,成為世界抗生素市場上第三大類藥物。

我國于1958年開始生產紅霉素,起始產量很少,年產量僅為幾噸。其后20年間產量增長緩慢,年產量在20~30噸徘徊。改革開放以來,產量有了大幅增長。1982年達到90噸,1990年產量為220噸,2002年產量為1000噸,目前生產能力約為14000噸,實際產能的發揮不到3/5。我國有紅霉素原料藥生產批文的企業近40家,多年來的市場調整使產量向優勢企業集中。現在很多廠家已經停產或轉產,仍在生產的企業只有五六家,生產的增長由分散型向規模化轉變。現在紅霉素上游產品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啟元藥業、宜都東陽光、新疆科倫等;紅霉素衍生物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江浙沿海一帶,主要有國邦藥業、浙江震元、石家莊歐意藥業等。近年來,我國紅霉素原料藥生產出口雖然在量上不斷增加,但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出口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效益下滑,行業自律性較差、出口環境惡化等諸多因素都影響和制約著我國紅霉素類原料藥的進一步發展。

2 紅霉素原料藥的發展趨勢

據調查資料顯示,世界各地在抗感染藥市場中所占的比例大體是:美洲31%,亞洲31%,歐洲27%,非洲和大洋洲合占11%。但是近年來,新品種不斷上市,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國際市場抗生素競爭還是異常激烈的,如頭孢菌素類藥品雖然增長速度已經放緩,但仍為當今世界市場上銷售份額最大的抗生素,約占45%。過去幾年,由于各國醫院頻繁使用各種頭孢菌素類制劑,導致細菌耐藥現象出現,尤其一些兒科疾病對常用頭孢菌素的耐藥現象尤為嚴重。美國臨床醫學界發現: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羅紅霉素為代表的第二代紅霉素制劑對9種臨床常見兒科感染性疾病療效尤為顯著,所以近年來美國各醫院第二代紅霉素用量激增。據國外醫學媒體報道,美國目前每天約有100萬名患兒在使用第二代紅霉素。同時,第二代紅霉素制劑在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目前美國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常見肺部感染性疾病)時,療效也優于現有的其他抗生素制劑。

多年來,紅霉素及其衍生物也是我國醫藥市場上最暢銷的抗生素產品之一,它和青霉素類、頭孢類、喹諾酮類藥物成為我國抗感染藥的四大支柱產品,已占到抗生素市場近15%的市場份額。在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目錄中,紅霉素片劑、膠囊劑和注射劑被列為抗感染藥的甲類產品,其衍生物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被列為乙類產品。由于紅霉素及其衍生物療效可靠、價格低廉、副作用小等特點,占據了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市場份額的80%左右,正處于銷售成熟期。從紅霉素原料藥在我國醫院用藥數據表明,阿奇霉素、羅紅霉素、克拉霉素分列醫院用藥的前三位,三者在醫院用藥中,占領了紅霉素原料藥整體用藥近90%的市場份額,而且近幾年該份額基本沒有變化。其中阿奇霉素仍然保持遙遙領先的地位,在2004—2012年都在紅霉素原料藥家族中位于醫院用藥的第一位;羅紅霉素、克拉霉素排名稍有波動,但是用量與同類其他產品相比仍然有絕對優勢。從抗生素的需求角度分析,雖然抗生素有一定的替代性,并且國家嚴格控制抗生素濫用現象,但是每年的需求仍保持增長勢頭。

因此,無論是需求量上增長還是產品本身的特殊性,未來幾年仍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沒有新品種進入市場以前,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需求將繼續增長。但是隨著降價及處方管理、限抗令等政策因素的影響以及其他新型抗菌藥的上市競爭,大環內酯內類抗生素市場增長速度可能不會很快,該類藥品中二代紅霉素原料藥產品將替代部分一代產品。

3 促進我國紅霉素原料藥市場發展的建議

一是因應外部環境,構建可持續發展愿景。目前整個世界紅霉素原料藥產業仍在繼續成長,這些成果是由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紅霉素醫藥企業的努力而得來。然而,過去五年來,由于醫療保險環境及科技快速發展,整個世界紅霉素原料藥產業界也正在急速改變。此外,我國對發展紅霉素原料藥產業,需要考量適合的切入點,爭取時效,建立強有力的絕對競爭優勢:強產品競爭力、大生產規模、高市場占有率三位一體。另外,我國紅霉素原料藥生產出口企業需要培育可持續競爭優勢,而創新是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差異化創新是培育我國紅霉素原料藥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和必然選擇,中國要建立自己的創新模式,主要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差異化創新,開發、延伸系列產品或服務,即提品或服務差異化,在產業范圍內樹立獨特性,建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相對競爭優勢戰略。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突出政府宏觀調控職能,合理布局區域和產業結構。政府部門,應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協調紅霉素原料藥生產出口企業制定產品出口的中長期規劃,結合不同醫藥產品的特點,實施不同的發展戰略,將長遠規劃與近期發展相結合,鞏固現有出口市場,采取針對性舉措,力爭重點產品、重點市場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現階段,結合紅霉素原料藥出口企業產品和區域優勢,建設國家醫藥出口基地。鼓勵出口企業研究開發和生產適應國際市場的品種,優化布局,推動產業集聚,促進結構調整,培育地區性的規模競爭優勢,并發揮其窗口、輻射帶動作用。目前,中國紅霉素原料藥的生產出口分工出現多極化的趨勢:一方面,一批中國原料藥生產基地脫穎而出,靠成本和規模競爭的初級產品,逐步向寧夏、新疆等中西部地區轉移,而主要依托技術和工藝優勢的下游原料藥品種逐步向江浙沿海一帶集中;另一方面,部分上游優勢原料藥企業,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和長遠發展,都在積極主動地向下游原料產業鏈延伸,逐步打造上下游原料聯動、優勢傳導、自成體系的市場新格局。

三是整合各種資源,提升企業研發能力。第一,加強上游的研究。國內在培養人才、基礎設備及研發經費三方面應進一步加強。近年來,我國雖然在紅霉素菌種選育和生產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紅霉素生產技術特別是發酵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從而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和成本。生產企業應主動和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進行技術攻關,抓好菌種選育等工作,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在研究經費方面,歐美各國在醫學研發經費往往達總科技預算的40%以上,而國內卻只有6%左右;從長遠發展考慮,應逐步增加研究經費及設施的投入,才能為提升紅霉素原料藥產業的競爭力打好基礎。第二,建立適合國內的研發模式。絕大多數的歐美紅霉素原料藥生產的規模與投資都有限,其發展策略主要是把握有專利性的產品或技術,再利用合作或合約的方式將產品引入市場。這種重點式的研發方式,很適合國內現況,值得現有紅霉素優勢企業學習和借鑒。

四是進一步改善財政、金融、稅務等部門的工作職能,為出口企業創造寬松良好的國內市場環境。隨著紅霉素原料藥出口企業的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企業面臨能源原材料漲價、出口退稅率下調、環保成本加大等壓力不斷增加,從而使企業經營資金緊缺、庫存增加、退稅緩慢、效益下滑等現象日趨嚴重。政府相關部門應從生產到銷售、資金等環節,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為他們擴大出口,創造良好的國內市場環境。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政策扶持,強化部門協調,建立商務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參與的促進醫藥產品出口的部際協調機制,制定醫藥產品出口發展規劃與戰略舉措,協調解決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4 結 論

展望未來,為適應市場變局、貿易自由化及尊重知識財產權,國內紅霉素原料藥市場的發展,除應盡快擺脫粗放經營的狀態,扭轉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突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不同品種間的產業集約化分工生產,在互贏基礎上達到共同發展,為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作出貢獻,更需以國際市場為導向,進行業界整合,生產出口企業應不斷夯實基礎,加強企業自主研發能力,進一步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堅持走創新型和科技型的出口發展道路,再由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從市場競爭信息、市場認證準入服務等方面的配合,我國在該產品的國內和出口市場上就會從“質”和“量”兩個層面上有大的突破。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把我國紅霉素原料藥企業做強做大,是我國醫藥工業國際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