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法學范文
時間:2023-03-27 07:02: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比較法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古典詩詞;比較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76-01
讀初中時,在學《岳陽樓記》前老師給我們推薦了杜甫和孟浩然的《登岳陽樓》和《臨洞庭上張丞相》,并把這兩首詩和課文比較,通過比較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記住了這兩首詩。的確,用比較法學習古典詩歌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其法有:
一、同一詩人不同作品的比較
為了對詩歌作品了解得更加深入,我們可以聯系詩人的其他作品進行比較學習。如在學清照的《武陵春》時,就可以聯系她以前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來學習。
先看看《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小令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敘她一次泛舟流連忘返,酒醉后幾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洋溢著青春活力。
再看看《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與前相較,這首詞有明顯的不同:從時間上看,《如夢令》寫夏天之景,《武陵春》則寫暮春之景;景物特點是上次荷花開得正盛,以至“誤入”,這次花是開盡了,只留下“塵香”。這是傷心人的感覺。再看看行動,上次“爭渡,爭渡”,充滿活力,這次卻連頭都懶得梳了,一個女人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說明詩人已心灰意冷;上次是“興盡”而歸,這次最終沒有出游。上次的心情是愉快的,盡興“沉醉”才歸以至于“常記”,這次臉上寫滿了愁,“欲語淚先流”。我們將李清照兩首有關泛舟出游的詞進行比較學習,就會清楚地感受到詩人由少女成為,再成為老婦,其情感的變化歷程,對詩歌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刻。
二、同一題材不同作者的作品比較
古典詩歌有許多相同的題材,諸如相思、送別、友情、春景、報國等。學習時將同一題材的作品比較,可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如學習杜甫的《春望》時可以聯系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進行比較學習。
春 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乎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比景物。二者都是寫春景,都寫了花草,都寫了鳥兒的活動;但《春望》一詩中“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詩的憂傷之情已顯。而《錢塘湖春行》暖樹上追逐嬉鬧的是“早”鶯;西湖邊啄泥做窩的是“新”燕;參差凌亂的小花“漸欲”令人目眩心迷;地上的草剛剛長出綠葉,僅能覆蓋住馬蹄。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都是“新”的,“稚嫩”的,剛剛發韌著,顯露生機勃勃之態。
比人物。可以從人物神態、行動、心理、情感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加以比較。《春望》中詩人因戰遭亂思家和因傷時心事重重,頭發很快變白變稀了,一個“搔”更讓詩人焦急難耐之態立顯;《錢塘湖春行》里詩人時而騎馬一路穿行,時而漫步在湖東柳蔭里,也許他會以為,絢爛的時刻一會兒就到來了呢! “最愛”透露出了詩人抑制不住的喜悅依戀之情。
比意境。二詩同寫春天之境,但意境迥然:杜甫筆下春城衰敗,滿目凄然,怎不令人傷感;在白居易眼里春天萬物復蘇,氣象更新,燕舞鶯歌,百花吐馥,無不令人喜愛。
通過比較分析,我們很快就能把握住詩歌的感情基調,對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同一情緒不同意象的詩句之比較
詩歌語言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如艾青《詩論》所說,能“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使原來感覺不到的東西感覺到,看得見,聞得著,知道它的溫度和硬度”。比如“愁”是一種情感,看不見,摸不著,但是詩人有辦法將其物質化。學習時可以搜集寫“愁”的詩句,比較賞析:
李煜“剪不斷,理還亂”將離愁比喻成物—“亂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再將愁變為水。秦觀“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愁已經物質化,變為可以放在江中,隨水流盡的東西了。李清照又進一步把它搬上了船“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隨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來載。到了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上馱也馱不動。”則把愁從船上卸下,馱在馬背上。而王實甫雜劇《西廂記》說“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又把愁從馬背上卸下,裝在車子上。通過對寫愁的詩句的比較品味,豐富了知識,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自己的鑒賞能力。
四、同一詩句中換用不同詞語的比較
篇2
美國的法學院能夠提供的獎學金比較少,本地學生如果家庭不富裕的話,可以向政府申請學生貸款(studentloan),或者外出打工支付學費和生活費。但是由于法學院的學習強度大,學生并沒有太多空余時間做兼職工作,所以我認識的當地美國學生大部分申請學生貸款支付所有花費。近年來,法學院為了吸引更多的國外留學生,開始給予他們更多的獎學金。筆者所在學校目前為外國留學生提供學費的一半作為獎學金,優惠額度較大。國內大約90%的學生依靠家庭支付全部費用,學校一般會提供不同形式的助學金和貸款,但是數量較少;除了家境非常困難的學生外,靠自己打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的學生也很少。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也意識到選擇貸款和做兼職工作是解決學費和生活費的可行方案。
二、法學院選擇因素
有些人會按照法學院的知名度、特殊項目或者提供獎學金的數目選擇就讀的學校,根據美國法學院入學考試委員會(LAWSCHOOLADMISSIONCOUNCIL)提供的信息,申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學術水平和個人情況完成一個備選法學院的名單,然后再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注重你未來同學的學術水平美國法學院入學考試委員會建議學生選擇一所自己與其他學生的水平差別不大的法學院,在今后幾年的學習過程中,與有實力的同學進行良性競爭往往能激發自己的潛力,從而獲得優異的表現。中國的大學在招生考試簡章中除了介紹本校的法學專業的基本情況,同時也會列出歷年進入本校考生的最低和最高成績給考生和家長以供參考。高中生在進入大學前主要關注的是學校的錄取成績,而報考研究生院的學生更注重學校專業的國內排名及導師的研究方向。
(二)教師的學術水平從美國法學院聯合會最新公布的“法學教師名錄”,可以查到所圈定的法學院教師的學術背景,從而可以發現與你的研究興趣領域相同的教師,法學教師名錄在法學院的圖書館里都可以不費力地查找到。2005年,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國法學名家》一書中收錄了207位在全國有相當高的學術成就和重大貢獻的知名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已經在1995、1999、2002、2004和2006年開展評選“青年法學家”的活動,有50名青年法學家入選。但是這些活動并非為幫助學生選擇法學院特定舉辦,而且并未根據每年的變化而修訂目錄,所以與美國的“法學教師名錄”有一定的差別,但仍然不失為學生選擇未來就讀法學院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三)圖書館設施凡是由美國律師協會(AMERCIANBARASSO-CIATION)許可開設的法學院必須有一個能夠保證提供法學研究重要研究資料的圖書館,包括原始的與引用的。我所訪問的學校法學院規模不大,但是仍然設立獨立的法學院圖書館,因為美國律師協會(ABA)要求法學院的圖書館必須獨立設置。這樣的規定反映出了法學院辦學條件的高要求,也為法學院的學生度過極其辛苦的學習生涯提供良好的學習研究環境。同時學生可以向圖書館預定一個自用的學習房間,以免別人的打擾。國內法學院的圖書館并未單獨設立,但是有些辦學條件比較好的法學院會設立單獨的資料室或者小型圖書館,為師生的研究提供便利。
三、學位設置
(一)法律博士(JD,JurisDoctor)直到1971年美國耶魯大學還授予學士學位外,美國是僅有的不再提供法學學士學位的普通法國家。之后美國所有的學校開始授予專業博士頭銜———法律博士(JurisDoctor),該學位已經在絕大多數州成為參加州律師資格考試并開始執業前的必備標準學位。JD學制為3年,已經具有本科學歷的人才可以申請。美國的一些數學碩士、心理學博士也會報考JD的,可見這一學位的巨大誘惑力和良好的職業前景。
(二)法學碩士MasterofLaws(L.L.M)Pro-gramsL.L.M是非常普遍的一種學位,通常針對個體興趣而特別設置。有些學校提供某些特殊領域的法學碩士學位,比如稅法碩士和比較法碩士,一般學生們在獲得JD學位后可以申請L.L.M學位。這個學位主要是為那些已經在外國取得相當于JD學位后的學生提供的一種研究生學歷教育水平的學位,通常赴美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學生都會選擇這個項目,時間只有一年左右。該學位的招生錄取工作有以下要求:1.申請者必須通過本科階段的法律學習,取得法學學士學位;2.申請者需證明自己具備從事法學研究工作的能力,提交自己關于法學研究的主要出版物和學術作品;3.參加TOEFL考試并達到學校所要求的分數。
(三)法學博士S.J.D(DoctorofJuridicalSci-ence)S.J.D是一種研究型的博士學位,它普遍地被接受為等同于更常見的研究型博士———PHD。S.J.D被印第安納大學和哈佛法學院稱為“法學的最終學位”;喬治華盛頓大學、紐約大學、斯坦福大學、杜蘭大學稱其為“最高級的法學學位”;堪薩斯大學法學院和佩斯大學設有S.J.D課程。美國國家法律職業協會(TheNationalAssociationofLegalProfes-sionals)這樣表述S.J.D學位———繼取得法學碩士和法律博士學位后的最高法學學位。法學博士學位課程是為那些希望成為教師和法學學者的人而設置。這種高度選擇性的課程只開放給那些在早前的法律學習中有優秀的學習成績和顯示出擁有完成高質量要求的學術論文潛力的申請人。申請人必須持有法律博士學位或等同的外國學位和法學碩士學位。
四、教育方式———以課堂為例
(一)美國法學院1.案例教學法為特色的教學方式這種源于“蘇格拉底教學法”的教學方式,為哈佛大學法學院改進,現為美國大多數法學院所采用。這種方式為師生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學生上課前需閱讀老師布置的案例和補充材料,否則上課無法聽懂,更談不上回答問題。國內有些觀點認為:案例教學法就是對學生施加壓力,老師可以偷懶。筆者認為這實在是誤解,教師須對課堂講授內容非常熟悉,才能夠應對學生的提問,而且教學中不是老師一直占有主動地位,學生可隨時打斷老師的話,舉手表達自己的疑問,說主動權更多地由學生掌握是不夸張的。我曾聽過一門課程《合同起草》,教授經常會提問,同學們都挺緊張。一個女同學比他更喜歡提問,而且還喜歡評論。有一次,她對老師評改小測驗的方法不滿意,說老師不能老是強調負面的錯誤,應該多肯定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很多同學包括教師都沒有想到這點,直到老師說:“Youhitmyheart!”大家都笑了,我卻對提問的學生印象深刻。“教學相長”在這個方法中體現得很明顯,平等的概念貫穿始終。2.講座式授課形式依然存在我所在旁聽的法學院課程一般人數多的班級達到50~60人,高年級的選修課最少不到10人。雖然案例教學法會不時使用,但是授課的主線還是以教師的講課提綱為基礎的。我粗略地做了項統計,案例教學法和講座式方法交叉運用,比例幾乎是一比一,有時某種比例略高,但是不存在絕對優勢。有些教授偏愛這種方式,上課時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一陳述,講到精彩之處也令人動容,有時連學生的舉手提問都沒有看到,非常有趣。3.大量的專業講座我所在的法學院經常會安排法學專題講座,但因時間限制,只能安排在中午12點到下午1點的午休時間。邀請的發言人包括州高等法院和聯邦法院的法官、檢察機關的檢察官、知名的律師,杰出校友和各地法學院的教授常常是座上賓。學術講座的組織工作有條不紊而且極富特色,考慮到學生無法在講座時用午餐,幾乎所有在這個時段舉行的活動都提供免費午餐。雖然看著學生們一邊吃漢堡炸雞一邊聽講座有些奇怪,但這樣安排既節省時間又照顧到學生需求,有效率且富人性化。
(二)中國法學院在國內,我要求學生們預習課本上的內容,如果有課堂練習或者討論課,布置的預習內容較多,內容和強度都低于美國的法學院。美國學生課前須預習老師布置的作業,否則無法跟上授課的進度。我曾選修了一門課程,每次三個小時課程之前完成四個案例的研究,一次課程不亞于在國內的一門課程結業考試的強度。目前我也在課堂上逐漸借鑒美國法學院的預習模式和案例教學法模式,結合講座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多地領會美國學生的學習模式和心理狀態。
五、就業指導比較
篇3
(一)運用比較法強調地理知識之間的關聯與區別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比較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法區分不同的地理知識。學生在剛開始學習地理知識時,會感覺知識點比較混亂,如果使用比較法進行教學,學生就可以很好地區分不同的知識點。當然,單一地使用比較法進行教學會有教學上的缺陷,教師可以將比較法與其他教學法相結合,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地理知識,實現地理教學目標。
(二)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比較法的實施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比較法,教師需要準確把握比較法的實施,充分了解比較法不是單純地進行比較,而是分兩個方面進行比較,一個方面是概括比較,另一個方面是綜合比較,這樣可以對地理知識的不同點與相同點進行比較。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到更多知識[。例如,在教學《地球上的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水的分布進行簡單的概括,讓學生對干旱地區與雨水豐富地區進行比較,了解我國不同地方的水量是不同的。然后,要求學生進行綜合比較,比較世界各地水資源的情況,對地球上的水資源進行了解。最后,讓學生對這堂課學到的知識進行講述,進而提高地理學習效果。
(三)利用直觀性的特點進行比較
教學由于比較法具備使一些知識特點突出的優勢,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地理知識。教師可以利用比較法這一特點進行教學,促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真實性,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例如,在學習《城鄉人居環境》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城市環境與鄉村環境的圖片,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城市環境與鄉村環境的不同,了解城鄉人居住的環境,有效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對知識點進行思考,讓學生通過比較法學習到更多的地理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四)將比較法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用比較法進行教學。高中地理知識中會出現地理景觀和地區分布,這樣的知識點是需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授的。如果一味地使用比較法進行教學,恰會適得其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把握每一個知識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當然,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將比較法教學與其他教學方法相融合,共同應用在地理教學中。例如,在教學《旅游資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使用比較法與舉例說明的方法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對不同地區的旅游資源進行比較,了解不同地區旅游資源的不同。在學生進行比較后,教師再為學生舉一些地區開發旅游資源的例子,讓學生對旅游資源進行充分了解,這種集多種教學法為一體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避免由于教學方法的不合理導致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效果不佳。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掌握地理知識,并將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到教學中,最終促進學生學習上的進步。
二、高中地理比較法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比較法,教師應該注意對地理知識點比較后的分析,明確比較并不只是對知識點進行比較還應該對知識點進行分析。如果教師過于注重比較知識點,沒有對知識點進行分析,將會無法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比較法教學時,教師需要對高中地理知識進行全面的整合,充分把握知識點的內容,在進行完地理知識的比較后,要求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分析,做到完全掌握知識的目的。當然,在讓學生進行分析時,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比較方法的理念,讓學生明白對地理知識進行分析時,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分析與比較。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充分展現出比較法應用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比較法教學時,必須對不同的地理知識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避免盲目使用比較法教學導致學生思維混亂的現象。正確地應用比較法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篇4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中生物》課本中的生物學概念很多,而生物學概念又是生物學科知識結構的基本單位,既是抽象思維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基礎。在生物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全面、系統、準確地認識掌握概念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近年來高考命題以文字、圖形、表格等形式出現的頻率增多,此類題不僅直觀形象,而且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對學生能力的考查要求高,能較好地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反映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對于此類試題,學生首先要正確識別圖表的含義,從中準確提取所需信息,然后進行圖文轉換,將所學知識與題中的背景材料相聯系,考試中開放性試題增多,如何用生物學的專業術語、簡潔的文字、圖表進行表達十分重要。這些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對學生來講學習的難度加大了,因此學習方法的引導和平時學生理解力的培養就顯得很重要。教師平時就要加強學生應用生物學專業術語簡明扼要地概括生物學知識能力的訓練,而且一直要堅持下去,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二、比較法
比較法對于學生理解復雜的生物問題,對把握所學知識的要點和知識的內在聯系很有好處。比較法有助于學生突破難點,明確其本質特征,弄清混淆不清的概念。通過比較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解透徹,掌握牢固,而且能使學生逐漸學會總結出比較的一般方法。例如從被比較對象可把比較法劃分為:縱向比較法、橫向比較法、同類比較法和相異比較;從比較的途徑可把比較法劃分為:列表法、圖示法、實物對照法和實地觀察法等等,這樣的方法學生一旦掌握,將有助于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比較法的基本含義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同一教學時間內向學生呈現兩種材料或引導學生觀察兩種事物,求同尋異,促進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意義記憶比機械記憶有更多的優越性,能識記得更快些,保持時間長久些。用比較法可以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把難得材料容易化,使學生懂得知識的區別和聯系,了解知識的本質特征,從而達到意義記憶,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如學生對染色體、DNA、基因這三個概念的認識比較模糊,通過比較,這三者在成分上是相互聯系: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每一個染色體含有DNA分子,每個DNA分子上會有很多基因。染色體、DNA和基因都是遺傳的物質基礎,其中染色體是遺傳物質――DNA(包括基因)的主要載體,DNA是主要遺傳物質,而基因又是染色體上遺傳效應的DN段。這三者在功能上也有聯系,基因是控制形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和結構單位,但它要通過DNA和染色體的自我復制和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才能實現,學生在比較中能較準確地理解染色體、DNA、基因這三者的聯系以及各自概念的含義。
三、思維導圖
利用思維導圖或記憶導圖的技巧是大腦理論運用效果最佳的方法,思維導圖結合與自由半腦都有關的功能,左半腦負責邏輯、語言和符號,右半腦負責形式、顏色、形狀。左右半腦相結合,需要學習的東西就會有效地以形象化的方式組織起來,便于存儲于長期記憶中。思維導圖能夠節省時間,重新組織組織學習的內容、提高回憶的程度和調動創造力,從而加快學習的速度。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可以試著把思維導圖的思想和方法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做到不盲目不教條,運用自然合理,特別在課堂中因為教育的對象和主體是學生,所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理念,親身體會到其價值存在,為此根據思維導圖的大腦功能讓學生做個有趣的游戲,看列表并且說出顏色而不是字:
黃(綠色)藍(紅色)橙(藍色)黑(黃色)紅(藍色)綠(黑色)紫(紅色)黃(藍色)紅(綠色)橙(黑色)綠(紅色)黑(黃色)
通過這個小游戲同學們感覺非常有意思,說顏色說快了不由自主地就不停使喚說出字的讀音了,然后再跟同學們解釋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半腦,你的右腦嘗試著說出顏色,但是你的左腦堅持要閱讀字,這樣就導致了左右腦的沖突,要想改善學習方法提高記憶就必須綜合利用好左右半腦,那么配合起來的一條有效途徑就是思維導圖的建立。
四、比較法和思維導圖的結合
比較教學是一種發散綜合思維,它可以把前后知識聯系串通起來,也可以把同一章節不同概念聯系起來。比較的結果可以用圖或表展示,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用文字、圖表、圖解等形式闡述生物學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的能力。而思維導圖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其中圖的運用也是主要形式,從形式上來看,比較教學與思維導圖存在著許多共性,都把概念的理解用圖表的形式形象直觀地表達出來,比較法的建立設計與思維導圖相比較單調,基本上不會脫離表格,把概念匯總到一起,一般情況下縱向和橫向分別代表不同的概念和概念間的比較項目,此形式的優點是信息量大、異同點清晰和設計方便,但是過于呆板缺乏新意,久而久之會產生抵觸厭煩的心理,學生總是處于被動記筆記滿堂灌的接受狀態,在課堂中看似理解掌握了,而課后容易遺忘并沒有真正轉變成自己的東西。
篇5
關鍵詞:比較法;中學地理;概念;區域地理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比較法,在教學活動中具有不錯的教學效果,因此受到地理教師的青睞。比較法是將具備一定條件的兩個地理對象進行對比,從中發現相同點與不同點的教學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之所以能獲得較好的效果,是由于其潛在之中使學生掌握了不同地理對象之間的內在聯系,當學生聽到某一對象時,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與之相聯系的另一事物,可以更加便捷的掌握地理知識,有助于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開發。本文主要探討地理比較法是如何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希望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與參考。
地理學科在高中教學中雖然屬于文科類的學科,但是其邏輯思維能力卻更加偏向于理工類,所以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習提不起興趣。地理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師通過地理比較法這一模式能夠突出地理學科的優勢與特點,因此具有較高的地位。地理比較法最大的特點就體現在其名稱上,那就是“比較”。通過對不同類型事物的比較得出結論,便于掌握知識點,將相互之間的聯系更加直觀的體現出來,但是這種比較是需要一定基礎的,不能隨意取兩個毫無基礎可言的事物進行對比,這種比較是毫無意義的。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幫助更多的學生熟悉地理這門學科。
一、比較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
地理學科在高中的教學活動中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它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加以重視。首先我們應該了解地理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它反映著地球上一切自然景觀與非自然景觀的所有特質,人們將這些特質分門別類的整理好,從中抽象化的提取出相關概念構成地理這門學科。比較法是近幾年來在高中地理課堂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方法。我們知道一切事物都是具有一定基礎的,沒有掌握有關地理概念就很難進一步的掌握地理規律與現象,但是其涉及的知識面有非常廣泛,經常讓人覺束手無策,所以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混淆,面對復雜的地理教學,便會產生厭倦心理。有了比較法就不同了,教師通過對具有一定基礎的事物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異同點,進而達到深化概念與教學內容的目的。
1.相似概念的比較
高中地理知識具有很多相似并且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些概念僅一字之差,所以造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弄混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運用比較法的學習方法,將異同點區分開來。例如,當教師在講解降雨與降水這兩個概念時,經常有學生認為降雨就是降水,但是雖然這二者都是大氣中的水汽經過凝結滴落到大地的自然現象,但是降雨是包含在降水之中的,說起降水時不一定代表的就是降雨,降雨指的是降落的雨水,而降水則可分為固態與液態兩種狀態的水。教師在講課時應將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此時比較法是最為顯著的。當我們說到某一氣候的特征時,通常會提到降水量這一概念,卻不是降雨量,二者之間是不能替換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極為相似的名詞,如水資源、水力資源以及水利資源,看上去僅一字之差,那么它們有什么異同之處呢?事實上,可以肯定這三者都與水息息相關,水資源強調的是人們生活中使用的淡水,水力資源突出的是在江河湖海之中人們能夠用來使用的能動資源,而水利資源主要是人們用來進行灌溉、發電的。只有弄清不同概念之間的區別,才能學好高中地理。
2.相對概念的比較
相對是與絕對相對應的概念。那么在高中地理中有哪些相對的概念呢?首先對于相對的概念,我們應該通過對比法選定出一個突出的“對比點”。再根據這個對比點逐一進行分析,從而突出鮮明的個性,便于學生的理解。教師在對關鍵環節進行講解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將異同點列出一個對比表,將其中的一個重點解釋清楚,在從這一點出發,通過對比的方式講解完其它知識點,以此類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能夠熟練的掌握相關內容的屬性與性質,不再需要教師的一一指c。例如,冷鋒與暖鋒這兩個概念在天氣系統中經常出現,是受冷暖氣流的影響而形成的鋒面。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先畫一個鋒面示意圖,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概念進行講解,但是對比法的運用就是將這兩個概念同時提出來,分別對比著講解,從而找到異同點。類似的例子在地理教學中還有很多,如氣旋與反氣旋,冬季風與夏季風等,都能夠通過不同的特點找到它們的共通之處,從而降低學生在理解上的難度。
二、比較區域地理的差異性
區域地理在高中地理中占據的比重較大,也是難以掌握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時,不僅容易造成混淆,在頭腦中還不具備條理清晰的知識體系,很多情況下,合上書本頭腦中就會一片混亂,沒有從根本上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師在對這一部分教學時也會經常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總覺得不知從哪一方面下手輔導學生。所以這一部分的學習應該選擇合適方法,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較法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較為常見,其能夠將某一區域的地理特征突出顯示出來,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在這之中,區域地理的比較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部分是綜合比較,另一部分是要素比較。綜合比較提煉出的比較點要比要素比較多,效果也更為顯著,但是我們還是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當需要要素比較是,運用綜合比較反而達不到滿意的效果。
三、比較同一事物的發展變化
高中地理知識中許多知識是要求學生掌握地理事物發展、演變的特點和規律。也就是對單一地理事物從時間上做前后對比,或從發展過程中作各階段的比較,具有從古到今、從上到下、從前到后的進行比較。例如,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東南亞的經濟,可以從經濟特點、產業結構特點、產品、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地位等幾方面,將過去和現在進行對比,有助于學生掌握東南亞經濟的發展與變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具有很多優勢,不但能夠節省教學時間,還有利于學生更為容易的掌握新知識,教師也可以從中得到專業技能上的提高。這一教學方法是新課標的創新與改革下發展出來的教學方法,能夠滿足學生與教師不同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將比較法廣泛應用在高中課堂上,從而起到提升課堂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白瑞敏,徐寶芳.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1):8.
篇6
關鍵詞:初中生物;比較法;教學探索
一、生物比較法教學的作用
初中生物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講述了各種生命現象和規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能舉一反三、全面系統準確地認識掌握概念,并從各個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動的規律,將知識融會貫通,這是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題。采用比較法教學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說,大致有如下幾方面。
1.可使學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礎上,迅速而準確地由此及彼,去認識未知概念,獲得新的知識;擴大原有知識的范圍,加深原有知識的程度。如講細菌的營養方式——異養型,先用綠藻的自養方式作對比,引出異養的含義。
2.可使學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識的內部聯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之系統化。
生物學知識,本來有它固有的聯系,但在教材編寫時,不得已將它們分割開來,編入不同章節中。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將分散了的系統的知識適時相應地集中起來,闡明復雜多樣的生命現象和規律間的關系。如講動物的進化規律時,把各門動物的神經進行比較,就能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動物之間有著一定的親緣關系,是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規律進化的。
3.可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中學生認識事物時,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對那些相近的概念、成雙成對、成列成排、前后聯系的名詞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較才能鑒別,一切事物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在教學中采用比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們的異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張冠李戴。如講穗狀花序時,用總狀花序作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就可使學生清楚地掌握這一對概念。
4.比較法能起到或加強直觀作用。
比較法能使抽象微細的生命現象和規律具體形象化,我們也稱之為“對比直觀”。如借用學生們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現象或規律,如說草履蟲象草鞋,大草履蟲有一個透明略呈腎形的大核,等等。這樣,使學生對微細抽象的生命現象,有一個直觀形象。比較法還能加強直觀作用。如將蜥蜴的肺結構圖同青蛙的肺結構圖比較,能使學生具體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數目增多,深切地認識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夠滿足整個身體對氧氣的需要,因此適于陸地上的生活。而青蛙還需要皮膚輔助呼吸,仍然離不開潮濕的環境。
5.比較法是培養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
比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石,即比較是一切邏輯思維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點必須在相互比較中才能充分地顯示出來。因此,采用比較法,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學生必須用比較法,從邏輯上找出對比之項:作用場所、作用條件、反應物、生成物、能量轉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對立面和統一面,得出答案。并從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
二、比較法的類型及其運用
中學生物學主要是講述生命現象的共性和個性,都是科學家們經過反復比較,從理論上概括總結出來的。生命現象之間有著本質的內在聯系,縱橫交錯,網絡復雜。生命現象的多樣性決定了比較法的多樣性。一般的比較法有類比、列比、歷比、寡眾比和綜合比。
1.類比。就是根據生命現象和規律的系統性,進行類型或類別比較的方法。根據被對比各點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類比法又分為類型比較法和類別比較法。前者是把同類的各個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比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進行歸納教學的方法。如學生已學過了地上莖的知識,在講授地下莖時,將其特點分別與地上莖特點作相應比較,或者讓學生把兩個實物對比分析,這樣可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學似地獲得新的知識,建立起同類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類的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比較,找出特殊性和差異性,進行分類的教學方法。如綠藻和蘭藻的比較,鯨和魚的比較,可使學生在原有一類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另一類新的知識,擴大原有知識的范圍。
類型比較法和類別比較法關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時運用。求大同,歸一類;找出特點,分門別類。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對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類,又是具有不同特點的二類或多類(小類)。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對獨立的互為并列的幾個生命現象進行比較的方法。如:綠色開花植物的各種根(或莖、或葉、或花、或果實)的比較;昆蟲綱各目動物口器的比較;等等。可使學生從中清楚地認識到繁多的生物器官與其功能和環境條件相適應。
3.歷比。歷比就是從時間上和空間上,將某一生命現象發生發展歷程分階段進行比較的方法。如將高等植物各類的根(或莖、葉),按進化程序比較,可幫助學生具體生動地認識到:植物的進化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歷程。又如把魚綱、兩棲綱、爬行綱和哺乳鋼的心臟(用掛圖或模型更佳)比較,這樣,學生就不難看出脊椎動物心臟的分隔變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證明了動物也是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歷程。
4.寡眾比。寡眾比就是將同類中的一事物同眾事物比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為圓心,與眾事物分別比較,而眾事物之間不進行比較。如把茄科與錦葵科、薔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別進行比較,強化對茄科主要特征的認識和記憶。在分章節復習時,也可把其中的一種器官(或組織、或系統)同多種器官(或組織、或系統)分別比較。強化其一,鞏固其他。
5.綜合比。綜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個生命現象的諸方面進行比較的方法。一般用在總復習末期,將一本教材(或一編)的內容,分縱類和橫行,綜合整理,分析精煉,列出一覽圖表,讓學生靈活運用上述各種比較法,掌握個別和整體知識的網絡關系,積零為整,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如六大類植物類群的主要特征比較等。
三、運用比較法需注意的問題
1.選準比較因子。比較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雖然很廣泛,但不是任何兩個事物都可以用來作比較的。只有具有比較意義和條件的雙方,才能確立為比較對象。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較的基本條件:
(1)同類不同種的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比較。如:一種植物體與另一種植物體;一種動物體與另一種動物體;一種植物群落與另一種植物群落;一個動物類群與另一個動物類群。它們分別隸屬于同一大類中的不同小類。比較的目的:求其異同,尋其特點。
(2)非同類事物的比較。非同類事物的比較,屬于借比。如:雙子葉植物葉脈呈網狀,柵欄組織象柵欄,海綿組織似海綿等。比較的目的:本文來自畢業論文下載網借以說明某些難于想象的事物,使學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質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比較。如:動物進化原因與植物進化原因;呼吸作用實質與光合作用實質等相比。
2.貼近學生思維要求。運用比較法時需“駕輕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學生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對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體還要復雜,令人費解的對象。如:比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區別。引導學生分別從三種蜂的身體大孝卵的受精情況、蜂房大孝幼蟲期食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職能等加以比較。
3.靈活綜合應用。
篇7
關鍵詞:本土 比較 探究
在西方主導的全球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的教育者惟西方馬首是瞻,試圖斬斷所謂的“民族文化劣根”而去和西方“優越”的文化對接,自身具有一種“他者優越”的意識。喪失了和西方世界平等對話的信心和勇氣,因而在比較教育的話語實踐中處于一種失語狀態。因此,肩負教育和文化交流橋梁任務的比較教育學應注重本土探究,并走自主發展的道路。
一、比較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比較教育之父”法國教育家朱利安(Mare-AntoineJullien)是最早提出比較教育概念的人,他認為比較教育探究的范圍是摘要:“一部對此項探究能提供更直接和更重要的應用效果的著作,其內容應成為歐洲各國現有主要教育機構和制度的比較,首先探究各國興辦教育和公共教育所采取的各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學校教育全學程所包括的各種課程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以及每一目標所包括的公費小學、古典中學、高等技術學校和非凡學校的各銜接年級;然后探究教師給青少年學生進行講授所采用的各種教學方法。他們對這些方法所逐步提出的各項改進意見以及或多或少地所取得的成就。”
目前,對比較教育學概念比較公認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摘要:
第一,強調比較教育學的目的和實用價值。認為比較教育學探究的主要目的旨在吸取外國的成功經驗。改進本國教育。其功能在于向人們提供廣泛的教育情況和信息。對各國教育新問題和趨向進行探究和分析,加深人們對本國教育現象的熟悉,改善本國的教育狀況。
第二,突出比較教育學的探究對象和范圍。其中又分校外和校內兩個派別。校外派強調比較教育學必須透過教育現象,透過對其相似性和差異性的分析,揭示控制各國教育制度的基本因素。認為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內的事情更為重要,校外的事情可以支配校內的事情;校內派則認為比較教育學是探究教育本身的一門學科,它有其本身的特征和規律。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學校,主要實踐活動也均在學校內進行。
第三,注重對科學方法論的探究,并試圖從方法的角度對比較教育學確立定義或界說。贊成這種觀點的比較教育學家認為方法就是比較教育學本身。
第四,非凡關注比較教育學的功能和性質。其探究對象是比較當代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分析其和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相互關系,找出它們之間的同一性或差異性,揭示教育發展的趨向以及一般原理和規律。
綜上所述,比較教育的概念可概括為摘要:它是以比較法為主要方法,探究當代世界各國教育的一般規律和非凡規律,揭示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探索未來教育發展趨向的一門教育科學。因此比較教育學既是一門應用科學,又是一門理論科學。其理論當然應結合實踐并服務于實踐。由于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歷史傳統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本文主張比較教育學的本土探究和自主發展。
二、比較教育學的本土探究和自主發展
本土探究和自主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正是比較教育學的發展方向。通過比較教育學的本土探究。使我國的比較教育學能正確地描述和解釋我國的教育現實,猜測我國教育發展的前景,從而提出對我國學校教育的發展確實有價值的建議和策略。下面從兩方面來具體談談比較教育學的本土探究和自主發展。下面談一談比較教育學本土探究和自主發展的可行性
我們主張的本土探究是要拓寬交流的渠道,使單行線變成雙行線,并不拒絕外來的概念、方法、理論,但強調要批判地、有選擇地借鑒。做到心中想的是中國的事,為的是解決中國的新問題,但眼界和思路必須是超越中國的,是全球的。本土探究在批判地吸收外來理論的同時,要以自信的姿態積極和各國比較教育學者對話。具體說來,比較教育學本土探究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摘要:
第一,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比較教育學進行本土探究,并非關門進行探究,而是要有開闊的理論視野,了解最新的國際探究動態,和國內外的探究者保持對話和交流。目前國內的比較教育探究普遍重“思辨”輕實證。進行本土探究就迫切地需要引進多種探究方法。建構“有中國特色的比較教育學”就要在中國的教育現實下進行本土探究和自主發展。
第二,對西方教育理論持批判吸收的態度。對西方理論假設,要思索、質疑,保持對其警惕。對其適用性和有效邊界給予充分的反省。假如做不到,我們就會稀里糊涂地把建筑在這些預設之上的理論框架奉為神明。那些西方教育理論要在中國的本土語境里完成相應的“意義轉換”才能切入中國教育現實。
篇8
一、形聲字比較法
小學階段的生字中有很多是形聲字,于是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去掌握“形聲字”的特點,因為形聲字最容易從字形與字義上去學習和掌握。于是,在平時的形近字教學中,我常用這種方法辨析形近字。
如“燒”“繞”,我讓學生明白,“燒”必須用到火,所以部首是“火”字旁;而“繞”是一個動作,通常指絲線,所以部首是“纟”旁。
二、同音字比較法
在學習同音字“元”“園”“員”“圓”時,我也是利用形聲字,讓學生明白“元”是“園”的聲旁,是兩個不同的字;“員”是“圓”的聲旁,也是兩個不同的字。又通過用“園”與“圓”進行組詞,讓學生在詞語中明白,“園”是指某個特定的地方,而“圓”則指的是形狀像圓圈或球的。從學生津津有味的討論里,我知道學生能準確地理解并區別這四個同音字了!
三、換部件比較法
在本學期的教材中,像“栽”“裁”“載”等這樣外形相似的生字不占少數。于是,換部件比較便成了最好的識字方法。學生在學習“栽”時,就會想到“栽的是樹木”,所以下面是“木”的這個字就是“栽樹的zāi”;衣服需要“裁剪”,所以下面是“衣”的就是“裁剪的cái”;“貨車上裝載的是貨物,所以下面是“車”的就是“裝載的zǎi”。這樣通過對不同部件表示的意思進行比較,讓學生找出生字間的異同,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四、關鍵筆畫比較法
如學習“末”時,利用“未”“末”的不同之處,讓學生明白“一”這個筆畫寫法不同,就成了不同的字,再利用編兒歌來識字。如“未”字,學生通過自編兒歌“老二上山砍木頭”記住了這個字。除此之外,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自己觀察這些關鍵筆畫,明白只要有一個筆畫稍有不同,字也就截然不同了。像這樣的生字,教師一定要多加指導,千萬不能走過場。
五、兒歌比較法
如“渴”與“喝”,我編兒歌“口渴需要‘水’,喝水要用‘口’”,由于兒歌朗朗上口,學生馬上就記住了這些字的特點。這種方法對于低年級學生特別適用。
篇9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傳統教學法;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14-0102-02
高職教育同普通的高等教育相比,在于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還要掌握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學改革成為必然,特別是對高職的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而基于工作目的的項目教學法給高職院校教學方法的改革及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改革范式。
一、高職院校運用項目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現狀
據統計,在河北省40多所高職院校當中,實行項目教學法的僅部分院校的個別專業,大多數高職院校仍采用傳統的教學培養模式,即“理論學習――見習或實習――考試”的三段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與普通專科生雷同,沒有做到人才的錯位培養和差異培養,丟掉了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
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對職業教育教學本質的不同理解決定教育教學方法的選擇。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人才時強調學校的因素,沒有足夠重視企業、行業、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也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弊端日益顯現,即培養的人才不能適應崗位需求、高分低能、學校培養和企業需求脫節、學生能力培養和企業對員工的技能要求不符、教學內容與企業行業標準不同等問題。
二、項目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對比
1.項目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含義。項目教學法是以項目為中心、以實現具體工作目標為目的的教學方式,屬于實踐性教學模式的一種。它的顯著特征是:教與學都圍繞具體的項目任務來進行,適合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教學法以教師講授基本理論為主,輔以簡單的見習、實習活動的教學模式。它的顯著特征是:理論教學時長遠遠大于實踐教學,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薄弱。
2.兩種教學方法的對比。
(1)教學目標不同。前者為實際項目運行而教學,目標明確、清晰;后者為培養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而教學,教學目標相對宏觀、難測。
(2)教學形式不同。前者側重在“做中學”,后者側重在“學中做”。先做后學,與先學后做,雖然是學、做先后順序的不同,但產生的效果卻有很大的差異。前者是主動學習,后者是被動接受。先在實際的項目操作中去認識,相比于先理解理論知識更為直觀,形象。另外,采用“做中學”的方式,也是針對高職生理論知識較薄弱的實際“學情”而言。與普通專科生相比,高職生的優勢應該是動手操作的能力。采用在做中學(或在項目中學習)的方式,可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實現人才的錯位培養和特色培養。
(3)教學理念不同。前者是通過實踐鍛煉掌握工作技能,在實踐中領悟工作理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服務意識,這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的過程。后者主要是先通過理論學習,而后在實踐鍛煉的方式培養人才,這是從“理性思考”反觀“感性認識”的過程。這樣的方式很難及時緊跟企業、行業在產業上的升級變化。培養的人才還需接受相應的崗位實訓鍛煉或培訓,增加企業的用人成本,校企合作沒能實現零距離對接。通俗地講,就是項目教學法讓學生直接“照老虎畫老虎”,活靈活現,實實在在;而傳統教學法是讓學生看著貓想老虎,即“照貓畫虎”,增加了難度。
(4)師生角色定位不同。前者教師定位在“師傅”的角色,學生定位在“徒弟”的角色。師徒著重解決工作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專業性。師徒關系的建立是學做結合教學的最佳途徑。后者教師在其中主要充當“講師”的角色,學生主要是“聽者”的角色。師生著重解決理論學習中的思維理解,忽略了實踐問題的指導研究。兩者在教學角色定位上的不同,因而培養出的人才適應崗位能力有差異。
(5)適應學生群體不同。前者適合于理論知識較薄弱,而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積極性高的學生群體。高職生的文化基礎、學習習慣等尚有欠缺,項目教學法正適合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也符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職教辦學理念;后者適合基本理論知識較扎實、思辨能力強的學生群體,是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長處。
三、項目教學法對高職院校傳統教學法和教學管理模式產生的沖擊
項目教學法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時空模式。從時間來看,項目的選擇與執行可能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一兩年。它的實施打破了常規教學管理模式,即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鍛煉+考試考核”三段式教學模式,還打破了完成教學任務的時間限制。但是,需要在項目教學實施中細化項目目標,細分階段任務,定量考核項目進展,定性分析項目成果等方面多下工夫;從空間來看,項目教學的實施使校園、企業、工廠、課堂、社會甚至學生宿舍等都變成師生進行項目教學與學習的資源,學生可以多角度、多渠道地進行相應研究。傳統課堂教學空間模式被整合后的“校企合作資源”教學模式所取代,學校與企業生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聯系,也能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實踐鍛煉、快速育人。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對高職院校各專業的教學活動是一個全新的定位,需要專業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對現有的教學各環節進行整合。這種整合必須以人才的自身需求和市場對人才的實際要求為依據。項目教學法的逐步推進需要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包括調查與分析問題能力、專業操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等等。獲得這些能力就需要學生通過項目的自我鍛煉和教師的不斷引導。
與傳統教學法相比,項目教學法雖然具有巨大的優勢,但其自身也需要結合不同的專業教學實際而進行,尚有完善的空間。例如,教學中如何設計恰當的教學“項目”,如何對項目進行分步操作,如何對項目教學進行科學的評估、考核、管理,等等,都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戰。
總之,項目教學法培養的人才能否迅速適應企業崗位要求是檢驗改革成敗的關鍵。而這一方法對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秩序的沖擊,將給高職教學帶來嶄新的變化,即顛覆固有的教學管理理念,迫使管理者走出校園、走向市場,關注行業、產業對人才的要求,將使人才培養緊跟行業、企業產業升級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徐朔.項目教學法的內涵、教育追求和教學特征[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28).
篇10
關鍵詞科學方法 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方法
1 研究意義
在科學教學中,將科學方法融入科學教學中,能夠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及科學方法。但科學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對象及適用范圍,這也就決定了其本身的局限性,比如歸納方法,由于人們一般是根據對事物現象的歸納來獲得結論,所以它缺乏內在的必然性,同時不能保證一定獲得真理;比如演繹方法,首先它只適合于已有理論的證明和推演,而不能導致新的科學發現,其次因為演繹方法的正確性取決于前提的正確性,所以它不能保證其結論的正確性;比如觀察,觀察只能直接發現對象的現象,而不能直接發現對象的本質,不能直接觀察到所研究的對象,某些現象能直接觀察到,某些現象不能直接觀察到而只能間接觀察到,觀察只能直接觀察到具體特殊事物的性質和特點,而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普遍的共性;再如實驗,誠然重要,但并非所有領域都可以進行,實驗不能代替理論研究,它總是特殊的,特殊的實驗結果與普遍的結論之間總是有距離。
小學科學課堂中,恰恰存在許多此類問題:一些科學教師不了解科學方法的局限性,某種程度上夸大或者淡化了科學方法的作用。①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自身對科學方法的內涵認識模糊,所以在使用科學方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向學生清晰介定科學方法使用的領域和對象,存在將科學方法的使用范圍擴大、僵化地刻意遵守等問題;另一方面,又存在一些在教學過程中淡化科學方法的問題,過度求新、過分注重細節而忽略了課程內容里所隱含的科學方法。
所以,厘清科學方法和科學教學方法的區別和聯系,正確理解兩者的關系,從而在科學課堂里融入科學方法進行教學,對于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和學習科學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感受科學的價值和精神,都具有較大的指導及促進意義。
2 科學方法與科學教學方法
2.1 科學方法及分類
人們通常把達到目的的途徑(手段)稱為方法。科學認識活動的目的是要探索客觀世界的普遍規律和因果性,對被觀察到的事實即形形的事物現象作出理論解釋,以此對客觀世界的復雜圖景做出精確地深刻的描繪。科學方法就是人們為實現達到認識客觀世界這一基本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途徑。科學研究的方法包括基本邏輯方法和一般技術方法。②
所謂基本邏輯方法,就是基本的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在科學技術研究中,人們會運用到各種各樣的思維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是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都要用到的,而另一些則只是在某些特殊的場合和時間才用到,前者就是基本邏輯方法,包括比較與分類、演繹和歸納、分析和綜合等。
比較與分類是認識和研究事物的兩種最基本的邏輯方法。比較就是在不同事物之間或在同類事物之間找出它們的差一點和共同點的邏輯方法。分類是在比較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各種事物進行類別劃分的邏輯方法,即根據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對象區分為不同種類的邏輯方法。歸納和演繹是在科學技術研究中最常用的一對邏輯思維方法。歸納方法是指從個別事物的現象的研究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結論的邏輯思維。這種方法主要由推理前提和結論兩部分組成。演繹方法是從一半到個別的推理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原理考察某一特殊的對象,推演出有關對這個對象的結論的方法。分析是把一個完整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方面和部分,把負責的對象分解為各個簡單的要素,并把這些部分或要素分別進行研究和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方法就是尋求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側面、因素的內在聯系,把對象的各個部分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的思維方法。此外,還有數學方法、控制論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等,有的學者認為想象、直覺、靈感也是理論思維方法的較特殊的形式。③
科學技術與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于它不僅要運用各種邏輯思維方法進行研究,而且它還常常使用各種技術方法進行研究。技術方法就是運用某種技術和設備手段進行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觀察和實驗兩種。
觀察就是通過感官接受外界各種刺激,再經過大腦處理,形成對外界的感受,科學觀察一般是指人們在科學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對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描述和記載的方法。廣義的觀察包括自然觀察和實驗觀察,狹義的觀察僅指自然觀察。自然觀察是在現象自然發生的條件下進行的,是人類運用的最早的一種觀察,根據不同的標準將觀察分類:(1)根據所用觀察工具不同將觀察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種類型。直接觀察是通過感官直接觀察對象,間接觀察則是借助于一定的一起對對象所進行的觀察;(2)根據觀察結果性質將觀察分為定性觀察和定量觀察兩種。定性觀察即確認研究對象是什么或什么性質的觀察,定量觀察則是確定該事物或現象的大小、速度、強度、時間長度等數量性質的觀察,又叫測量或觀測;(3)根據觀察的條件將觀察分為非受控觀察和受控觀察,非受控觀察是在不影響觀察對象的條件下所進行的觀察,受控觀察是在對觀察對象施加某種影響的條件下所進行的觀察。科學實驗師在某種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所進行的運用技術手段來展現某個對象,或推進研究對象的進程,或改變、控制其某些因素而使對象展現某些過程的活動。實驗的目的有二,其一是探索和發現新現象或新規律;其二是檢驗已有知識或理論的正確性。實驗由實驗者、實驗對象、實驗儀器三者組成。
2.2 科學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科學方法,這里首先對教學方法進行論述。
2.2.1 教學方法
在當今教育理論界以及各種教育學和教學論著作中,人們對教學方法的認識不盡統一,給教學方法所下定義也各不相同。我們認為,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以達到教學目的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④
2.2.2 教學方法的分類
教學方法根據分類依據的不同,可以有多種分類方式。有的學者將教學方法分為: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將教學作為一個活動過程來認識,⑤他們將活動區分出三個最重要成分:組織作用的,激發的和檢查評定的。由此,從整體和組織性的觀點看活動,就要求有三大組的教學方法:實施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由此而保證通過個性的中介而進行的教學信息的過程);激發學習認識活動和形成學習動機的方法(由此而保證調整學習活動的最重要職能。促進其認識的、意志的和情緒的積極化);檢查和自我檢查學習認識活動的效果的方法(由此,師生得以在教學進程中實現檢查和自我檢查的職能),其下還有相應的亞組:
第一組方法:組織和實施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
第一亞組:按傳遞和接受教學信息來源分類(感知的方法):口敘法(敘述、談話、演講);直觀法(圖示、演示);實際操作法(試驗、練習);教學生產勞動。
第二亞組:按傳遞和接受教學信息的邏輯分(邏輯的方法分):歸納法、演繹法、分析綜合等方法。
第三亞組:按學生在掌握知識時思維的獨立性程度(求知的方法):再現法、探索法(局部探索法、研究法)。
第四亞組:按控制學習活動的程度分(控制學習的方法):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活動,包括試驗教學機器在內;學生的獨立工作(讀書作業、書面作業、實驗室作業、完成勞動作業)。
第二組方法:激發學習和形成學習動機的方法。
第一亞組: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認識性游戲、教學討論、創設道德情緒體驗的情境、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創設統覺的情境(依靠生活經驗)、創設認識新奇的情境。
第二亞組:激發學習義務和責任感的方法:說明學習的意義、提出要求、完成要求的聯系、學習上的獎勵、對學習缺陷的責備。
第三組方法:教學中的檢查和自我檢查的方法。
第一亞組:口頭檢查的方法:個別提問、面向全班提問的口頭考試、學習上的獎勵、程序性提問。
第二亞組:書面檢查的方法:書面測驗、測試作業、書面考察、書面考試、程序性的書面作業。
第三亞組:實驗室-實際操作檢查的方法、實驗室測驗作業、機器測驗。
2.2.3 科學教學方法與科學方法的比較
科學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科學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科學教學任務,在科學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⑥以上所介紹的教學方法在科學教學中均可使用,由于科學課的特殊性,活動部分使用較多,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用到第一組方法,我們通過表1將科學教學方法與科學方法進行比較。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科學教學方法包括科學方法,雖然有同樣的方法,不過兩者略有區別。在使用歸納方法方面,科學研究中,將歸納法分為完全歸納和不完全歸納法,穆勒將歸納法分為求同法、求異法、同異聯合法、共變法和剩余法,在科學教學中,主要用到的歸納方法類型是不完全歸納法中的簡單枚舉法,以及穆勒五法之中的求同法、求異法、同異聯合法、共變法;在使用觀察方法方面,科學教學使用的觀察工具較科學研究所使用的要少和簡單,觀察的對象也有不同;在實驗法的使用上,實驗者、使用的儀器、對象都有不同,在使用目的上,科學教學上使用實驗法主要有第二種目的:檢驗已有知識或理論的正確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將科學教學方法定義為師生為了實現科學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科學教學任務,引用科學方法并與普遍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形成合理的科學教學策略,在科學教學過程中的程序化但不失靈活的方式或手段。
3 科學方法與科學教學方法的比較及啟示
3.1 科學方法與科學教學方法的比較
(1)從與科學教育的關系來看。科學教育的內容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價值,科學方法是科學教育的重要內容,⑦科學教學方法是達成科學教育的途徑。(2)從兩者的具體分類來看,科學教學方法包括科學方法。從科學方法和科學教學方法的具體分類來看,科學教學方法包括科學方法(如圖1)。幾乎所有科學方法都可以被引用到科學課堂中作為科學教學方法。
3.2 啟示
科學方法在科學課堂中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引用科學方法進行教學,獲得科學知識;二是對科學方法本身進行學習,可以促進學生進行遷移,作為更新科學知識的途徑,同時也可以為未來的科學研究打基礎,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嚴謹的思維方式,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教師有必要對科學方法有清晰的了解,清楚各種教學所用的科學方法的內涵及外延,如“穆勒五法”:求同法、求異法、同異聯合法、共變法和剩余法,如果教師詳細了解這五種方法,就會發現在科學課上,這“五法”中用的較多地主要有求同法、求異法、求同求異并用法、共變法,而剩余法則用的較少。如此,就能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把握好教學的度,既不會盲目強化也不會無意中淡化科學方法,使學生能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
注釋
①吳俊明.對科學方法和科學方法教育的再認識—祝賀《化學教育》30 周年刊慶[j].化學教育,2010(2).
②楊玉輝.現代科學技術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
③張巨青.科學研究的藝術—科學方法導論[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④河南省教師資格管理辦公室組織編寫.教學方法概論[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
⑤巴班斯基著.中學教學方法的選擇[m].張定璋,高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