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建筑規劃范文
時間:2023-03-28 01:36: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業建筑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廢舊工業建筑景觀的現狀
自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劇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使城市的空間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首先是大量的工業企業及基礎設施從城市外遷,留下了許多工業建筑;其次,城市的迅速發展使原處城市近郊的老工業基地接近城市中心,同新興的城市建筑景觀風格格格不入,對城市空間影響很大,這就造成大量工業企業從市區遷出[1],許多被遺棄的廠房等工業建筑景觀就喪失了其物質功能,長時間的被閑置,日漸破敗,成為城市環境建設中的負擔,阻礙了城市文明建設的進程。但是,舊工業建筑曾是我國某一時期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的代表,是城市發展脈絡的重要一環,是城市完整形象和歷史改革的見證[2]。伴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后工業時代的到來,舊工業建筑景觀作為近代工業文明的產物,其自身的社會價值、歷史價值、物質功能價值和文化情感價值日益顯示出來,表現了其極強的生命力;同時,它們也是我國工業化發展進程的記憶載體,歷程的文化景觀。所以,如何對舊工業建筑的改造與再次利用,不僅具有重要的文化時代意義,而且也是舊工業建筑更新改造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2我國廢舊工業建筑景觀改造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舊工業建筑景觀改造基本上是從藝術角度、文化角度出發的,缺乏從整體環境和綠色生態角度的研究與實踐[3],存在著建筑局部粗糙,能耗較大,污染環境等眾多問題。從整體來看,由于我國舊工業建筑改造的研究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從而導致我國舊工業建筑改造存在以下問題:(1)改造范圍小,設計類型少;(2)對改造目的考慮不全,有些僅以單純的經濟、外觀、功能為考慮主體;(3)整體改造的項目對整個環境的可持續、后續發展考慮不周;(4)對舊工業建筑廠房的價值缺乏深刻的認識、保護不足,缺乏對歷史文脈和人文要素的呼應;(5)舊工業建筑改造中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較差,建筑設計中缺乏對節能、節水等方面的考慮;(6)在改造過程中,沒有注意采取適宜的技術,為將來的再次改造隔出空間,保證改造再利用的可持續性;(7)在拆除階段沒有合理規劃拆卸,更換下來的建材、設備的走向,不注意實現資源化利用;(8)在改造過程中,沒有控制噪音、粉、水和廢棄物的排放;(9)改造后沒有進行項目移交的必要評估和跟蹤管理。
3廢舊工業建筑景觀改造利用的意義
3.1具有資源利用的意義
對于工業建筑其結構比一般建筑要堅固,其內部空曠面積大,在使用方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改造適應多種功能的需求。所以,它省去了主要結構和基礎建設所花費的資金,可節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建造成本和節約大量的公共營造成本[4]。還緩解了城市發展的用地緊張,也符合當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大方向。
3.2具有環境保護意義
對廢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利用可以省去大量的建筑垃圾,減少二氧化碳、氧化硫、氧化氮等溫室氣體和毒化物的排放。同時,對原有破損的受污染的環境進行整治,又提升了環境質量,這樣既節約了能源,又保護了環境,符合社會發展的大潮流。
3.3對歷史文脈和文化價值有一定的意義
廢舊的工業建筑具有歷史文脈和文化價值,它不僅見證了城市建設的進程,也是城市工業化時代最好的歷史形態見證者,并具有很高的建筑史學與美學價值[5]。從歷史文脈的角度來說,工業建筑景觀本身就是歷史的遺留物,也是遺留下來的文化精髓和歷史淵源;它代表著一個時期的社會價值和城市發展的趨向,代表著人們的文化記憶以及時代精神,在城市文脈的延續和環境形態的完整上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改造過程中,不應該割裂記憶,而是應該通過一定的政策和設計手法延續這種記憶,讓人們回憶往昔,憧憬未來。
3.4具有一定的建筑藝術價值
廢舊工業建筑的主體結構,其設計構造、建筑情調帶給人們精神的感染。質量堅固,外觀粗獷質樸,代表著一種鋼筋混凝土構建起來的幾何美學,代表著一種復雜與簡潔的結合體的結晶,具有很大的審美價值。同時工業時代構筑物自身所展示的特殊的設計、風格、高水準的技藝以及結構的嚴謹與技術的合理運用也為后人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經過改造后具有很好的建筑美學和藝術價值。
4舊工業建筑景觀改造的設計及原則
在廢舊工業建筑景觀的改造設計過程中,我們必須對舊工業建筑景觀改造再利用具有特殊性的認識,必須尊重原有建筑的歷史和空間,新的使用功能與建筑舊有空間,以及新舊共性的原則,設計改造舊工業景觀。
(1)設計過程中要保護能夠體現工業建筑景觀形態的元素,努力維持和恢復其原有的風貌[6]。尊重原有建筑的歷史和空間邏輯關系,對于那些具備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的舊工業廠房的改造設計,尊重的原則體現在維持原有舊廠房的歷史文化氣息、空間秩序、形態和建筑風格。
(2)改造設計要尊重自然,與自然結合,保護自身特有的生態體系,而植物設計應盡量本土化,結合場地需要進行植物栽培,對于受污染嚴重的場地,則需要人為的干預,改良土壤,促進植物的自然再生。
(3)改造設計要建立完整的空間序列,通過對色彩的設計以及空間序列的調整達到整體與部分相互協調。
(4)改造設計在滿足新的功能需求下,要做到結構上合理,經濟上可行,維護上方便的原則,從而使新的使用功能與建筑舊有空間形式兩者之間相互匹配。
(5)改造設計應順應市場發展需求和地方經濟實際,盡量利用原結構和原材料,注重節能、節材,達到優良的性價比。
(6)改造設計應針對舊工業建筑存在的環境差及多污染等問題,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態環境,盡量保持現存的良好的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舊工業建筑的歷史人文景觀,實現環境整治,創造出更適宜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健康舒適的室內外環境。
(7)改造設計中,一些作品要大膽地運用色彩來強調工業建筑景觀,突出改造具有靈活多樣的特點,使建筑要有足夠的前瞻性和預測性,能夠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適應不斷變化的功能需要,使破敗的舊工業建筑變成絢麗多彩的世界。
(8)在改造設計中,場地上的部分廢料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可以就地再生利用;而有一些廢料對環境會造成污染的,可經過技術處理后再利用。在廢料和污染處理中,原則是就地取材,就地消化。在污染嚴重時,要對污染源進行清理或污染物外運進行銷毀。
5實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是原陜西省鋼廠,位于西安市幸福路南端,是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的陜西省重點工業項目之一,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但由于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停產后于2002年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斥資2.3億元競購。陜西省鋼廠的工業建筑具有跨度大、排列簡單、結構質樸等特點,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師生們利用這些特點,對原有的建筑廠房進行改造,并在室內設置夾層,改造后的教室、圖書館、辦公樓等,顯現出外觀藝術、美觀實用的特點。在學校,人們隨處可見原鋼筋混凝土柱改造為板報欄的標志物,原有的機器零件,被改造成景觀小品,置放在學校的綠地中央,處處暗示了這塊場地的歷史文脈,從而使師生們在游覽校園時能有所感悟。人們還可以看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師生對外墻面進行改造,形成一種新舊的交融,舊空間被延續,新空間被賦予特殊的意義。陜西鋼廠舊廠房的改造是將創意文化產業與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相結合的實例,整個校區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設計在保留了許多工業建筑的象征性構筑物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學校的教學要求和其他功能,不僅節約了建設成本,還吸納了部分陜西鋼廠的下崗職工再就業。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校區并非某位知名大師或機構設計完成的,它完全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師生對建筑的自我更新,是一種全新的設計方式;同時,也代表了日后舊建筑改造和景觀設計的一種趨勢,為城市創新教育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并延續帶來新的問題。
篇2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生涯規劃
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涌向城市的各行各業。而建筑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有大量就業崗位的需求。作為建筑施工企業,面對農民工逐漸流失的預期,應該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目標預期作一些思考和探索,引入人力資源的理念,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的規劃。
一、新生代農民工的基本狀況
農民工是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特有現象,在工業化、城市代的進程中,建筑業、制造業飛速發展,導致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失地農民向城市轉移謀生。相對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從農業和農村中流出的第一代農民工而言,"新生代農民工"是指年齡在25歲以下,于上世紀90年代及以后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村流動人口。新生代農民工選擇出來務工,在考慮賺錢的同時,更考慮把出來務工作為改變生活狀態和人生道路的一種途徑,其動機具有經濟型和生活型并存的特點。
1.新生代農民工的特征。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年齡大約在18-27歲之間。與父輩相比,他們的生存狀況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觀念也隨之變化。“新生代農民工”大多沒有務農的經歷,初高中畢業,期望值高,不愿干臟活、累活和收入低的活。打工不再是為了賺錢、回家蓋房子、娶妻生子,而是帶有“闖天下、尋發展”的目的。受城市文化的影響大,他們有很強烈的現代生活意識和消費觀念,對城市生活的依賴感和歸屬感強,希望獲得更多的認同感。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和進入正規就業市場的本領,新生代農民工無法實現真正的立足城市,卻又不愿意甚至沒有能力退回到農村務農,成為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兩棲人",他們還表現出以下特點: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值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2.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需求。新生代農民工對自己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的要求更高,他們也希望從事輕松待遇好的職業。研究表明,新生代農民工從事服務業的比例最大,從事建筑業、制造業的比率要低于第一代農民工。文化素質較高,對自己的職業取向有獨特的認識,更關注自己的長遠發展,不只停留在簡單勞動,對從事技術性工作欲望強烈,對崗位技能培訓有較高的需求。有一項調查顯示,17%的新生代農民工有一定的技術技能,75%的新生代農民工有要求進行技能培訓的欲望,僅有8%的新生代農民工沒有考慮過。但是新生代農民工在整體上沒有擺脫農民工的群體特征,制度性歧視帶來的發展困境,工資待遇低帶來的生存困境,農民的身份缺少認同感,勞資關系不平衡等等仍是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他們需要未來職業發展的長遠目標,以及謀求社會認同的精神滿足。
3.建筑施工企業新生代農民工的表現。建筑施工企業中,新生代農民工的行為還保留了長期農村生活環境的印跡,個體行為比較松散,表現為制度觀念淡薄、自我滿足度低、維權意識較差、職業紀律不強等狀況。這些人員從事建筑施工,最關心的是自己能否掙到錢,自己的利益是否有保障,很少把自己的行為與集體行為聯系在一起;缺乏安全常識,違反安全規程作業的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比較突出;合同法的意識比較差,有的不簽訂勞動用工合同,或簽訂的合同顯失公平;缺少職業道德教育,在施工現場違反操作規程作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建筑施工企業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知識水平、人才素質是決定其是否具有職業能力的關鍵,作為建筑施工企業,把新生代農民工看成人力資源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幫助他們有步驟、有計劃地實現職業生涯設計和職業發展,給他們一個能夠真正的發揮潛能的一個舞臺,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正在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1.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使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廣大農民工為建筑業快速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的保障,但在以農民工為主的建筑業,客觀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些"包工頭"隨意用工,管理混亂,違法轉嫁經營風險,工資水平低和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嚴重,嚴重侵害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二是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嚴重不足,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他們在違章作業時,并不清楚由此帶來的嚴重后果,給工程建設的安全和質量帶來隱患;三是工作環境惡劣,農民工權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農民工隊伍龐大松散,無序流動,給行業管理帶來困難。
2.加強建筑施工企業新生代農民工管理的對策。(1)規范用工制度。針對農民工的流動性,建筑施工企業與地方政府應加強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對建筑企業工資支付情況實施有效監控,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以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2)加強社會保障。建筑施工企業在以人為本地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完善的生活條件的同時,應加強與農民工的溝通與交流,關心其身心健康,注重對職業病的防治。開展就業指導和制度教育,加強勞動保護,提高安全素質、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3)提供就業指導。建筑施工企業應通過各種途徑,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術培訓、文化知識學習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指導,幫助農民工克服"小農意識",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學習法律法規知識,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創造自我實現的平臺。
3.建筑施工企業新生代農民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建筑施工企業以施工項目為建制單位,人力資源配置上主要分管理和工人兩大類,其中技術性工人的需求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建筑業初、中、高級技術工人的比例嚴重失調,高級技術工人占技術工人總數比例不足1%,與發達國家的40%以上相去甚遠,技師、高級技師更是奇缺。長久以來,建筑施工企業臨時性和分散性的特點,造成一線從業人員以農民工為主,流動性很大,由于農民工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的限制,多數從事的是木工、瓦工、鋼筋工、電工等一線操作工作,限制了建筑施工企業人力資源的發展。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值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他們有成為技術性工人的潛質和愿望,使培養其成為所需要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兩者相兼的技能型工人成為可能。做好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生涯管理,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民工從進入建筑施工企業就踏上了職業生涯之路,他們的基礎和起點并不重要,但是人生的目標卻很重要。職業生涯規劃的焦點是在個人目標與現實可行機會的配合上,農民工也可以在企業幫助下沿著一條既定的職業道路,獲得職業生涯的成就,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也是建筑施工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的必然。
三、建筑施工企業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規劃模式正處于不斷的探索之中,企業需要指導他們認真了解自我,仔細審視自我并做好自我評估。通過對自己以往經歷、經驗及知識結構的分析,找出自己的專業特長與興趣點,找到自己最適合做的專業技術工作,然后努力成為建筑行業的技術性人才。
1.自我評估。俗話說“志不定,天下無可成之事”。農民工要好好的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第一,確立人生志向。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最重要的一點。第二,正確評價自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預期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要素。要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長、氣質、興趣和價值觀,確定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然后再把人生目標進行細化,根據個人的經歷,結合所處企業提供的發展目標和計劃、相關政策及崗位,如職業評議制度、內部升遷制度等,制定相應的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第三,明確職業定位。農民工通過自我評價,結合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愿望,明確自己處于職業周期的哪個發展階段,明確自己的職業傾向,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
2.就業培訓。建筑施工企業可以依托正規教育、社會辦學、農民工業余學校等教育培訓渠道為農民工提供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一是打好文化基礎,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學習文化知識,提高學歷水平;二是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技術水平。根據企業施工人員配置的需要和新生代農民工特點設計課程體系,以“工學結合”形式,由項目部經理、專業技術管理人員、高級技術工人等人員擔任老師,現場指導農民工的操作技能。對主力工種管工、鉗工、焊工、起重工、電工、儀表工等進行強化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對施工員、質檢員、機械員、材料員、安全員等一線五大員進行經常性培訓。
3.執行反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需要有確實能夠執行的行動方案。農民工在確定了具體、可行的執行方案之后,采取行動變成了關鍵的環節。首先,主動溝通,爭取幫助,包括向所在建筑企業說明自己的職業傾向,提供所需要的技能、工作經驗和職業意愿等;其次,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訓練、教育、輪崗、晉升等方面的措施。例如,問一問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為達成目標,通過什么樣的通道來實現?在工作方面,計劃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在業務素質方面,計劃如何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在潛能開發方面,采取什么措施開發潛能等等,都要有具體的計劃與明確的措施。
職業生涯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會受到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必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反饋和修正,以適應環境的改變,作為下一輪職業生涯規劃的參考依據。建筑施工企業應建立一種科學評估的平臺,從農民工的自我評價、分析入手,通過對實際工作能力、效率、表現及個人發展的分析,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實施績效考核,為農民工形成一個階段性的職業生涯管理目標指明方向。職業生涯目標的動態管理,可以在不斷的評估和修正中,使個人職業目標與建設企業發展目標達成一致,讓它更符現實,這樣才能使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實際意義。詩人奧德?盧德指出:“我們的未來開始于我們的欲望。”欲望是人生創造的原始動力,欲望是使生活和職業生涯發生改變的前奏。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有利于員工明確人生的奮斗目標,也有利于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是企業和員工的雙贏所需。努力提供員工施展才能的舞臺,充分體現員工的自我價值,是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根本保證,也是企業長盛不衰的組織保證。
參考文獻
[1]姚裕群.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2]林澤炎.執行職業生涯管理[J].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
[3]李偉東.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院.2009(4)
篇3
資金是建筑施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第一要素,是企業發展的“血液”,企業缺乏資金必然面臨著嚴重的困境,甚至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而對企業進行規范化的財務管理能夠不斷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提高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防止企業的資金鏈斷裂,進而使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財務規范化管理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意義
建筑施工企業進行規范化的財務管理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提高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進而使企業獲得健康、快速、持續的發展。而且還有利于加快企業上市的步伐,使企業獲得更大的成功。上市是企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目標,企業通過上市可以擁有更多的發展資金,有利于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獲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三、建筑施工企業財務規范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偏低
財務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專業性也比較強,相應的就要求綜合素質高的財務管理人員。但實際情況卻是很多企業由于不重視財務管理而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難以保障,其積極效果也難以充分發揮。
(二)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
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或相關的機制可操作性較差是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管理機制已經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其中存在的問題也直接暴露出來,很多企業也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但由于各種原因,好沒有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機制,使企業的財務管理出現比較混亂的情況。
(三)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
由于企業對財務管理不夠重視,相應的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也比較少,致使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增加了財務管理工作的難度,使財務管理的效率低下。
(四)企業對資金的管理不夠科學
很多企業在資金的管理方面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建筑施工的周期較長、涉及的方面較多。企業對資金的管理不夠科學導致企業的資金利用率較低,給企業增加了經濟壓力,甚至有可能導致企業陷入破產的困境。
四、建筑施工企業加強財務規范化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
首先,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宣傳教育工作,使財務管理人員樹立起財務管理的意識。其次,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進行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的培訓工作,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同時對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出現監守自盜的情況。再次,要注意引進財務管理的專業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最后,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考核工作,考核合格才能上崗,進而在企業內部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上崗機制,迫使財務管理人員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
(二)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
首先,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組織機構,成立專門的管理小組,為財務管理打好組織基礎,保障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其次,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并嚴格實施到企業的每一項工作中,對每一項規定進行詳細而明確的說明,并保障其可行性,使財務管理工作有序進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完善各項有關的制度,如財務管理責任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獎懲制度等。總之,只有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才能使財務管理工作有序進行。
(三)加強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伴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企業在財務管理中需要核算的數據越來越多,給財務管理人員在數據核算上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如果還是依靠人力進行相關的計算,不僅效率低下,計算的精確度也難以保障。因此加強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摒棄只要增加幾臺計算機就實現財務管理想信息化的錯誤思想,正確認識財務管理信息化。其次,加強硬件建設,投入新的財務核算設備,并指導財務管理人員利用新的設備進行數據核算。最后,積極利用先進的軟件技術,提高財務管理智能化的水平,進而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
(四)合理規劃企業的資金
合理規劃企業的資金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財務管理發揮積極作用的關鍵手段。首先,企業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資金收支安排,對每一項資金的來源和去向都要做好詳細的記錄,保障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其次,派遣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認真做好資金的核算工作,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給企業的管理人員,以便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最后,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要及時清理拖欠的款項,避免出現呆賬的情況。
五、結語
篇4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資料;問題;對策
近些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國家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逐漸提高,我國制定了與基礎設施工程驗收有關的行為規范,對建筑工程質量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受基礎設施建設中隱蔽工程影響,工作人員只有使用真實完整的技術資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工程質量,虛假的項目數據可能會威脅工程安全。
一、技術資料應用在工業和民用建筑中的重要性
有一些企業的管理者,盲目的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了工程的社會效益。這類企業看不到技術資料在項目工程質量提高中的重要影響,導致建筑的質量和安全受到影響而被降低甚至還會給合同負責人帶來商業糾紛。
1、真實的施工技術資料是城市建設及管理的重要依據
要想保證施工工程的質量,相關負責人必須要提供真實有效的技術資料。施工資料可靠性與否無論是對城市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是對建筑物后期的修理和擴建都有著重要影響。要想增加已經投入使用的建筑的使用年限,企業需要定期的對建筑進行養護,發現有任何問題要及時處理。有的建筑竣工時間過于久遠,修理人員不了解建筑管線的走向,他們只有借助相關技術資料才能完成維修工作。這時,如果企業提供的技術資料不完整就會加大建筑維修難度,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如果技術資料是錯誤的,那么會給用戶的安全造成不可預計的影響。為此,施工單位必須提供真實完整的施工資料。
2、標準化、規范化的施工技術資料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客觀要求
如果一個建筑實現了它的使用價值,利用它的功能給用戶帶來了便利,那么這個建筑就是高質量的。而一個建筑物是否能實現自身的使用價值,主要取決于該建筑的實際施工是否與工程設計相符合,施工行為是否違背了相關技術規范。要想保證建筑的施工質量,我們必須要對施工資料進行標準化管理,提高資料記錄和整理工作的規范性。為此,相關負責人必須要提高責任意識,認真的對施工資料進行填寫,杜絕資料延遲歸檔現象的發生。施工資料是建筑工程質量的反映,對保證用戶安全有重要作用。
3、施工技術資料是施工企業管理水平的見證
施工資料并不是由某一個權威人士憑空捏造的,而是由記錄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全方位的對建筑的各項數據和建造過程進行記錄而得來的。所以,施工技術資料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筑單位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各個單位工作人員必須要增加責任意識,提高工作質量。
二、目前我國工、民用建筑施工的資料管理工作尚不完善
有的人認為施工資料管理工作是很簡單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工程完成后各建筑單位需成立專門的整理小組對資料進行分類歸檔,這項工作的復雜性很高,資料管理工作的質量經常會因此而被影響。
1、施工技術資料不真實
施工資料的基本特征是真實可靠,但是目前我國使用的施工資料的真實性并不高,導致施工質量受到影響而被降低。某些建筑單位的管理者工作不積極,下屬缺乏工作熱情,有的員工即使發現了資料的錯誤也不進行改正,還有一些工作人員根本沒有在工程進行時對各項數據進行記錄。雖然我國制定了監督取樣工作的技術規范,但仍舊有一些單位不按見證制度辦事。甚至還有一些監督單位責任心不強,工作不認真,導致施工資料的檢查工作進行得不透徹。以上這些都是導致施工資料真實性降低的原因。
2、施工技術資料不規范
要想提高施工資料的準確性必須要結合多個責任主體的力量,這項工作的難度很大,所以資料的質量經常會受到影響。設計人員明知其設計無法在現實中實現卻不修改施工設計。某些單一項目可以決定整個工程的質量,但是這些項目的交底工作卻缺乏針對性。另外,還有一些記錄人員沒有對隱蔽驗收進行記錄,填寫人員工作不認真遺漏了某頁的書寫。真實可靠的施工資料可以全面的對項目工程的質量進行反映,可是一旦出現了這些事情,技術資料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3、原材料取樣缺乏代表性
各建筑單位參與試驗工作的員工素質水平相差較大,有的員工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勝任工作。受經濟利益和工作便利的驅使,各單位選取了違反國家標準的取樣方法、取樣數量和取樣頻率。只有科學的取樣方法、準確的取樣數量和恰當的取樣頻率,才能夠保證試驗結果反映項目質量的真實性。如果建筑單位的取樣工作不規范,質量較差的材料就會進入施工現場進而威脅整個工程的質量。
4、施工資料和現場施工進度脫節
施工資料可以體現項目的實際施工過程,為此,記錄人員必須在施工進行中對資料進行填寫。但是大多數企業采用工程完成后通過回憶填寫施工資料的方法,降低了資料的參考價值。
三、強化施工資料管理力度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施工資料管理部門
對管理責任制度進行完善。首先,運送人員在將材料運輸進入施工現場前必須要通知化驗員,為取樣工作提供便利。其次,質檢員要加大工序的檢查力度,提高每一項工作的規范性,保證資料質量。最后,如果工程數據發生了變動,技術員要在資料員的陪同下對竣工圖進行必要的修改,方便后續工作的開展。
2、認真貫徹執行新規范新標準
近些年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越來越高,施工資料早已不能全面的對項目質量進行反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相關部門完善了工程資料記錄工作的行為標準,促使工程檔案全面性得到了提高。工作人員必須要相互配合,相互監督,增強自身責任意識,以高度的熱情開展資料的整理和歸檔工作,提高資料的真實性和全面性,保證工程的質量。
3、提高施工資料相關人員素質
單位要對即將參與資料管理工作的員工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沒有參加過企業培訓的或者培訓后考試沒有通過的人員不予錄用,這些員工不僅根本無法勝任管理工作甚至還有可能會破壞公司制度。另外,已經進入企業的員工也需要加強專業知識和國家規范以及操作軟件的學習,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保證工作的質量。
4、保證工程技術資料記錄與收集的及時性
要想提高施工資料的可信度,工作人員必須要以工程的實際進度為依據,適時地對技術資料進行收集,并分類歸檔。某些企業在監督結構檢查前突擊式的對各項數據和報告進行補充,這種情況下的施工資料是毫無意義的。為此,各建筑單位必須要設置專門的負責人員完成工程數據的收集工作,保證資料記錄與實際施工同步。
5、保證各種技術資料的真實性
虛假施工資料的危害很大,它不僅會破壞施工計劃而且還會降低工程質量。參與檢測工作的員工要認真工作,提高試驗結果的準確性。除此以外,監督機構必須要加大檢查力度,消除任何威脅項目質量的因素。為了提高施工資料的真實性,行政部門要隨時對資料進行檢查,對發現的造假行為做出嚴懲。
結束語:綜上所述,施工資料可以對工業和民用建筑工程的實際施工過程進行反映,通過技術資料我們不僅可以隨時對工程質量進行查驗,而且還能夠對項目質量的等級進行評定。為此,我們必須要提高責任意識,以高漲的熱情對待施工資料的管理工作,大家通力合作激發團隊意識,利用團隊的力量消除威脅工程質量的隱患,解決施工資料管理工作中層出不窮的障礙,保證工業和民用建筑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篇5
自從18世紀工業革命爆發至今,社會發展和城市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無時無刻不影響人們的生活。工業建筑是為滿足工業生產需求而建造的各種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和構筑物的總稱,包括進行各種工業生產活動的生產用房及所需的輔助用房。從傳統觀念上看,20世紀建造的一批工業建筑給人們以簡單實用、造價低廉,且有大、笨、粗等基本印象。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傳統廠房逐漸被現代的工業建筑所代替,現代工業建筑更加具有公共建筑的屬性。現代的工業建筑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建筑內部生產空間的技術要求更高,如荷載、潔凈、照度、溫度、濕度等的控制;建筑內部輔助空間更加人性化和公建化,盡可能的考慮人的舒適性;建筑的外觀要求和標準也更高,外立面材質更加和公共建筑接近,更加突出企業文化和形象。因此,建筑師應該把握現代工業建筑的特征和趨勢,重視現代工業建筑的設計。原來只注重經濟、功能、安全的工業建筑設計,現在開始關注社會、城市和群眾的精神生活;原來工業建筑更加關心的是如何滿足生產工藝需求,造型的生成也由主要工藝流程所決定,現在設計師應該有更多的參與度和主動性。
2工業建筑的公共屬性
隨著社會發展和物質水平的提高,在滿足工藝要求的基礎上,工業建筑的設計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目前,我國的工業建筑設計也在這樣的發展大潮下越來越淡化了與民用建筑之間的界線,工業建筑具有了更多的公共建筑的特性。
2.1平面布局人性化
工業建筑設計中通常強調的是經濟、適用、安全。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社會對工業建筑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為本,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工業企業形象。美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洛德•馬斯洛認為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多種動機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馬斯洛認為,當人的低層次需求被滿足之后,會轉而尋求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因此工業建筑的設計在主要關注工藝設備的同時,應該更多的關注人的需求,關注人的行為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工業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滿足工業生產的要求,人們通常在工業生產中面臨較為繁重的工作強度和長時間的工作壓力。因此在進行平面布置時,除了合理布置工藝生產流線,滿足工業生產要求的同時,更應該兼顧人流流線的布置。合理組織人流流線有利于順利開展工業生產和減少流線交叉。另外,根據工業生產的特殊性,合理設置必要的輔的空間,如會議室、協調室、休息室和衛生間等。根據需要設置休息中庭、餐廳、活動室、淋浴間等空間,這些輔助空間應該和生產區之間分隔和分區,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機會和放松身心,營造溫馨的工作氛圍。塑造良好的環境,人性化的工作空間可以讓人身心愉悅,提高工作效率。
2.2立面設計藝術化
工業建筑不僅應在平面布局中體現人性化,還應成為企業文化形象的實體標志。工業建筑設計越來越注重闡釋產品和品牌的內涵,特別是時尚產業對外部造型、空間、立面材料等元素更加重視,力圖表達出產業的特點和精髓。設計師必須充分發掘和塑造獨特的企業形象,豐富企業文化的內涵,實現工業建筑與文化環境的整體協調,創造出我們這個時代工業建筑的新形象、新趨勢。建筑造型設計中要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經濟的材料,推敲門、窗、墻的比例關系,讓建筑的每個構件都能有機地組合在整體造型中,形成統一的建筑藝術形象。
2.3生產工藝現代化
隨著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產業改造升級,工業建筑從內容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現代工業建筑中,生產工藝的自動化、信息化等進步,常常把生產操作環境與人的作業空間分開,這樣容易滿足生產工業和工作人員對環境的不同使用要求,使工人的工作環境得到大幅改善。內部空間更加簡潔明快、工藝流線走向清晰、標識明確。加大生產的自動化程度,既可節約生產面積,減少能量消耗,又可確保工作的環境質量。工藝生產分區更加明確,工藝要求更加精細化,對于潔凈度、溫濕度、噪聲等要求更加精細。同時,結構、設備和電氣等相關專業設計也更多借鑒民用建筑設計方法,使工業建筑方方面面均有了公共建筑的特性。
3堅持節能和綠色優先
在公共建筑中,節能、綠色的理念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是,節能、生態、綠色、環保等概念如何真正融入到現代工業建筑設計中,對于工業建筑而言,現階段建筑師不僅需要技術層面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加強自身對節能、生態、綠色、環保的認知與意識,同時積極將這些良好的意識向用戶、向社會宣傳與推廣,實踐到自己的設計中去。
3.1工業建筑的節能設計
一個工業廠區節能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前期的規劃設計階段就考慮建筑節能生態策略,注重節能、生態、綠色、環保等概念的引入。由于工業建筑的多樣性等問題,工業建筑一直沒有像公共建筑一樣,制定《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但是,工業建筑如果完全不去考慮建筑節能也是不現實的,目前工業建筑應該在考慮自身建筑特點的同時,參考《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設計。同時,節能技術和材料的選用與優化對保證節能目標的實現最為關鍵。在建筑節能領域,新材料、新技術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工業建筑常常走在公共建筑的前面,大膽嘗試新的建筑材料,但對于哪種更適合要經過分析對比和科學論證。
3.2綠色工業建筑設計
2013年8月8日了《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并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標準提出綠色工業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地、節能、節水、節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提供適用、健康、安全、高效使用空間的工業建筑。并且對建設項目的場地提出要求,因此新的工業建筑應該注重生態和綠色。我國的人均用地十分有限,土地資源寶貴,因此土地應該高效利用。工業用地在城市規劃中占有很大比重。工業廠區的規劃建設需要占用大面積的土地資源,在開發建設的過程中更容易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因此,對工業廠區的規劃、工業建筑的設計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先行的原則。盡量保護原有地形地貌,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即使規劃必須改變原有的地形地貌,也要盡量不去改變原有的地形走勢,最大限度的保護生態環境。有的工業廠區原有地貌較好,有著良好的植被和林木。眾所周知,成片的喬木與相同面積的草坪相比,它們的制氧能力相差20倍以上。所以在工業建筑的建設過程中,盡量保留原有的良好植被資源,特別是林木資源是十分必要的。
4注重細部設計
好的工業建筑設計應該考慮參觀者的動線和感受,應是關心社會、展現美、注重創意、愛護環境的綜合設計,這樣的工業建筑設計可以帶給更多人啟迪和教育。因此在細節設計上必須多加考慮和斟酌。
4.1建筑室外環境的細部設計
路易斯•康曾說過:“你不能將一棟建筑放在與其所處環境完全沒有呼應的場地中,永遠應該想辦法使它們互相產生聯系”。工業建筑要考慮與城市的關系,外部空間應該放置于周邊的大環境中去考慮,結合周邊的建筑、交通、文化等因素,美化并充分利用室外空間環境。工業建筑廠區的總圖布局在規劃設計上一般更加注重合理的分區,便捷的流線。工業建筑的進廠和離廠是一種有規律的活動。因此,工業建筑應該按照這種規律性的活動來對廠區進行規劃設計。一般在廠區內的廠前區更加注重企業形象的突出,在綠化和環境設計上已經和公共建筑一樣注重品質的要求。廠區主入口,是空間序列的起點,是外部空間設計的重點,按照人流活動規律突出企業文化和形象設計。在生產區注重方便和實用,注重人流和物流分開,道路交通合理方便。對于工業建筑單體的外部立面應該考慮與周邊建筑協調,有利于企業文化的突出和可識別性,從將建筑分為結構和表皮的角度,傳統視角我們僅僅滿足結構,而當前更加注重建筑的表皮。另外,廠區邊界如圍墻、大門等與城市街道直接相連,在設計中應力求協調、美觀。
4.2建筑室內空間的細部設計
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準,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設計原理,創造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既能夠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了建筑風格、環境氣氛和地域特征等因素。工業建筑的室內空間可以粗略的分為生產區室內設計和輔助區的室內設計。輔助區的室內設計已經和公共建筑十分類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更加注重人性關懷。因此很多企業給設計師提出同一問題,設計應該更多地關注在輔助區的室內設計中傳達企業文化和藝術價值。對這類建筑來講,空間處理主要集中在中央入口大廳和電梯廳等交通位置和內部辦公空間。入口大廳及中庭空間等交通位置人流量大,同時也為使用者提供洽談、交流的場所,所以是輔助空間建筑設計的重點。將辦公、會議和休息等空間在細節上精心設計,重點處理門廳、走廊等細部共享空間,減少人們長時間工作帶來的緊張感和壓抑感,讓工業生產的人們得到身心的放松和休息。在建筑內部插入內院、中庭、回廊、庭院等空間,可增加人們融入自然的感覺。這些空間的營造,既有建筑功能要求,又有建筑藝術要求。比如在建筑室內和室外空間上采用臺地、下沉廣場等微景觀處理手法,起到隔聲降噪的目的;在內部空間上,多引用建筑色彩學的方法,達到提升建筑品質和愉悅身心的目的。用舒適的環境提高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企業形象。這些都是現代工業建筑新的發展方向。生產區的室內設計常常受到工業建筑的性質影響,如空間大小、溫濕度、采光、隔音吸聲等影響。這些建筑的室內設計首先要滿足這些基本工藝要求。在滿足這些基本工藝要求的基礎上,工業建筑總體的室內設計更加注重簡潔、明快,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注重細節設計,體現人性關懷。從工藝設備的設計布置階段就要考慮工人的操作和休息等因素。總之,根據具體工業建筑的自身特點,滿足工藝要求,是室內空間設計的根本。另一方面,應該充分考慮人性化的特點,滿足人的使用要求。同時,建筑師應該和各專業密切配合,提高建筑室內空間的藝術品質。
4.3建筑色彩
建筑的色彩受到建筑功能、地域特點、傳統文化、和氣候特點等因素的影響。傳統工業建筑一般以灰、白等為主,注重保證安全的信息的傳達。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提高,工業建筑色彩多注重個性的表達,采用醒目顏色,直接用金屬表達,增強個性和標識性特點的建筑已經非常普遍。其色彩和公共建筑已經沒有明顯的界限。而當前更加注重反映高科技的特點,反映科學技術的發達,金屬、玻璃、復合材料等新材料層出不窮,材料和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建筑色彩的發展。工業建筑的色彩最根本的是尊重整體大的環境,融入其中,注意色彩協調搭配。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建筑師一方面應該在實際工程中采用創新技術,另一方面更應該關注安全、適用、綠色等因素,創作出更多具有人文精神和反映時代特點的建筑。
5結語
篇6
1.1項目策劃的內容
按時間階段的不同,項目策劃分為構思策劃及實施策劃。本文著眼于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項目構思策劃問題,是項目啟動的基本依據。其具體內容包括項目定義、項目定位、項目的系統構成等內容。
(1)項目定義:描述項目性質、用途和基本任務。
(2)項目定位:描述項目的建設規模,建設水平,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項目定位依據,必要的可行性分析。
(3)項目的系統構成:系統的總體功能,系統內部各單項工程和單位工程的構成、作用和相互聯系,內外系統的協調、協作、配套的策劃思路、方案的可能性分析和依據。
1.2工程項目策劃的方法
(1)工程項目目標規模的構想方法項目策劃第一步的任務是確定目標,構想或印證目標的規模大小。工程項目的目標規模構想研究通常分為靜態研究和動態研究,前者是確定項目目標空間大小、高低尺寸、面積容積等物理參數,后者則是確定項目的規模大小和運行方式。在項目規模確定的同時,要對項目的性質進行論證。項目的性質是決定項目策劃后繼各個環節的關鍵,其確定多是由投資者與規劃師共同制定的,項目策劃人員只是對既定項目的性質進行論證和修改。
(2)工程項目內、外部條件的把握方法
同時,還要把握項目策劃的外部及內部條件。項目策劃的內部條件,是指項目自身的條件,包括項目的功能要求、使用者的條件、使用方式、建設者的設計要求、管理條件、設備條件,以及地質、水電、氣、熱、排污、交通、綠化等條件,其中以項目的功能條件、使用者的要求條件以及使用者的使用方式等三項為最重要的因素。對項目內部條件的把握,是考慮項目具體設計和方法的關鍵。項目策劃的外部條件則包括為直接條件和間接條件,其中直接條件是屬于客觀資料型的條件,如地理條件、地域條件、總體規劃條件和有關設計規范資料集,項目策劃可直接引用;而間接條件則是屬于調查研究型的條件,如經濟條件、市場情況、文化構成、社會條件、配套設施、技術條件等,由于沒有直接或明確的資料來源,需要項目策劃人員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把握。對項目外部條件的把握是為了使項目遵循總統規劃思想,指定和修正項目的規模和性質,把握項目建設的宏觀方向。通過對項目內外部條件的調查、分析,進而把握項目功能組合、使用方式、結構選型、風格造型、設備系統、建設周期、建設費用,這是項目策劃得以進行并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1.3城區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前期策劃
對城區客觀存在的大量舊工業建筑,前期策劃的工作主要是解決項目是否值得再利用、再利用的方向等問題。
(1)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判定思路
舊工業建筑廣泛存在于城市之中。但并非所有的舊工業建筑均可以作為再利的對象,例如那些結構破損嚴重的舊工業建筑、在現有技術水準無法妥善保護并改造的舊工業建筑等,顯然都不適合進行再利用。根據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已有實踐來看,在確定舊工業建筑能否劃入再利用范圍時,應綜合考慮是否具有技術可能性、現實操作性、情感價值、情感價值、情感價值等因素。必須客觀地意識到,不是所有的舊工業建筑都可以再利用或是必須再利用;要堅決杜絕因盲目追捧而導致的非理性的、牽強的再利用構想及實施。
(2)舊工業建筑再利用判定的技術依據
對于舊工業建筑能否再利用,尚需建立其適宜的評判依據。
1)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對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是所有后續工作的開展前提。此項工作,正是基本建設程序中的可行性研究階段。事實上,作為建設活動中、隨時展而出現的新子類,舊工業建筑再利用仍然適用普遍的項目管理原理,只不過是要充分考慮其既有的約束條件。由舊工業建筑這一物質載體的特征出發,再利用應從其安全性、環境適應性及文化價值等方面來加以判定;各方面可繼續細分并設置指針,以達到操作層面的要求。
2)再利用的程度評價通過再利用可行性分析的舊工業建筑,尚需把握其再利用的程度強弱,以明確后續各項技術方案的背景條件。其再利用程度評價與再利用可行性分析緊密關聯,實際上是前一階段可行性分析的延伸和擴展。這里要考慮的是安全性分析、設計方案和經濟要素等;更細的二級指標也隨其而設置。
2城區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促成機制
失去原有生產功能的舊工業建筑,如何能夠在新的建設需求中,發現并適時把握其再利用的可能,是此類項目策劃的核心工作。舊工業建筑的客觀存在與發展的城市建設之間,除了其自發的、偶然性的適宜匹配之外,從社會系統角度來看,可以通過、也需要施加某種外部作用力來促成其二者的結合。相關建設制度的補充及完善、溝通渠道的建設等工作,對于此類項目的促成有著重要意義。
2.1再利用項目策劃的制度策略
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活動,涉及到社會多方的不同利益。欲開展并順利實施此項活動,首先要有執行制度的支持,以避免無法執行或執行不力的情況。現行建設程序及有關制度的設置,是針對新建項目的,并未考慮舊工業建筑再利用項目的實施。因此,應當明確已有制度對再利用策劃的適應性,以此為基礎,補充并完善現有制度。在現有相關建設制度中,與再利用項目前期策劃直接密切相關的,主要有建設用地制度、建設規劃制度等。
(1)建設用地制度分析及其建議
舊工業建筑所依存的土地在其建設之初,不論其獲取土地的方式是劃撥或是出讓,其建設用地屬性均為工業用地;當納入再利用范疇時,其建設用地性質多將發生變更。按我國目前有關要求,不論政府投資或企業投資,其獲取建設用地之前,其項目投資方向均須通過審批、核準或是備案。在國家現有土地政策的框架下,理順舊工業建筑建設用地的關系是解決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第一步關鍵工作。由我國工業建筑的發展進程看,目前大量進入再利用考慮范圍的,多是在改革開放前的工業企業及其廠房,其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基本上屬于行政劃撥用地;這種狀況,與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和城市土地使用權管制政策并不相融,因而成了制約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重要障礙。根據現行法規,劃撥土地使用權進行流轉前,必須先經過政府批準,并要向國家上繳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土地收益;由此導致了與之連帶的房屋所有權轉讓、使用權的流轉等也受到限制。這種規定從根本上制約了再利用項目的主動構想和醞釀,使得舊工業建筑的原業主將采取或將其部分房屋租賃而獲利、或聽之任之閑置等與可持續初衷相背離的短期行為。由此導致了本來潛在的再利用活動,連萌芽的機會都被扼殺,更無需提及深入策劃了!從系統的觀點來看,對于舊工業建筑再利用這一綜合活動,土地性質轉換問題的解決,必選要政府由上至下理順關系、確立相關制度。要從法規上承認劃撥土地使用權是一種使用者可以支配的財產權,以達到促進劃撥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盤活存量土地資產、調整建設用地結構的目標;如是,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才有了根植的肥沃土壤,才可能進入良性的主動發展,策劃也才有了依據。
(2)建設規劃制度的分析及建議
城市的建設和管理,依賴于科學合理的規劃。在我國投資項目建設管理的法規體系中,土地屬性決定了其附著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即在工業用地上的建筑物其使用功能必須是為工業生產服務的,而不能擅自改變用途。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中,在解決了工業用地的土地屬性變更后,土地上附著的原工業建筑也應轉換并具備的新的建筑功能或用途。通常舊工業建筑所在的城市區域,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根據城市發展的趨勢和需求,已規劃為商務區、居住區、高新技術產業區等性質。由于歷史的原因,加之該地塊的使用權尚在業主手中,其工業用地屬性并未能及時變更。可見,在完成舊工業用地變更和新項目按新規劃條件建設前,用地屬性與城市總體規劃間存在實際的矛盾。土地的用途與其附著建筑功能應當是保持一致的。與城市產業發展方向相適應的舊工業建筑改變功能以達到再利用目標的狀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與此關聯的規劃管理制度,則應以理順、疏通為指導方向,而不是限制、堵塞。城市規劃部門從大的方面進行方向性控制,而不是細化到具體方案,應按宏觀調控的思路來加以把握。
2.2再利用策劃的渠道策略
為了促成舊工業建筑與城市建設需求的結合,應當創造條件,以增強社會系統中這兩項事物的交集區域。參照發達國家在舊工業建筑再利用領域的經驗,為創建必要的聯系渠道,需要開展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建筑登錄制度
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首先要求應使其免遭被拆除的厄運,因此應建立必要的法規使舊工業建筑的存在合法化。國外的建筑登錄制度值得我們加以借鑒,即將有一定價值的舊建筑物廣泛地做成目錄,通過對目錄的公證促進對其保護及再利用的制度。建筑登錄制度將舊建筑與現代生活連結了起來,對于防止建設性破壞、開發性破壞、保護城市特色和個性的延續建設有著特別的意義。應該說,這屬于形成聯系渠道的建設制度創新,是對我國目前建設領域此項空白的彌補。針對目前我國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廣闊前景,應當建立舊工業建筑的登錄制度。通過登錄制度,一則可以把握舊工業建筑的有無、多少信息,二則為確定可能的再利用意向提供了最迅速、最全面的候選基礎,使得二者的匹配選擇有了良好的聯結。
(2)靈活多變的鼓勵措施
為了保存舊建筑的價值,減少再利用初期的建造成本,各國都相應出臺了一些基金鼓勵和減免稅收的制度。如英國對所有建筑的保存和修復,其所上繳的附加稅只是新建房屋索要上繳稅金的15%;而對于登錄舊建筑的改變用途或是重建,更是無需上繳附加稅。除了稅金上的減免之外,政府每年還掌握著大量專用基金,用于修復和保護舊建筑。比利時、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也有類似的稅收鼓勵機制。與歐洲一樣,美國聯邦政府也實行了減免稅收和資金獎勵的政策;還成功地利用公共資金吸引私人投資,較好實現了對舊建筑的再利用。以上種種做法,均對我國的舊工業建筑再利用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需要政府制定并出臺有關政策及文件,來刺激并鼓勵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深入開展。
(3)多層次的實施體制
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是一項浩大復雜的建設工程,無論是個人還是政府都很難獨立完成,因此必須建立廣泛的多層次合作實施體系。進入再利用范圍的利益相關方,主要有政府、原使用權所有者、再利用執行者、區域居民等等,必須給予妥善的利益協調機制,保證其實現多方共贏。
(4)多專業合作與公眾參與
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涉及到多門學科的內容,要建立一支多專業合作的隊伍共同完成。除了這些專業技術活動外,同時還注意充分尊重公眾的意見,即讓眾多的市民能夠參加到那些與他們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的保護政策和改造措施的制定和決策過程中去。對我國目前現階段而言,公眾參與還顯不足。這有待于進一步的建設和培育,以期積極發揮民眾在再利用活動中的積極、能動影響作用,并有助于順利實現建筑新功能的二次認可。
3基于棕色地塊治理視角的城區舊工業建筑再利用
棕地是相對于“綠地”的規劃術語,是指曾經用于開發建造、但是又被遺棄的荒地,無論受污染與否;城市中的舊工業區,正是棕地中的重要一類。舊工業建筑再利用項目的促成與實施,需要資金的投入及制度的支持。由棕地治理成功案例中獲取的有關資金、制度等方面的經驗,可為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具體實施提供參考。因此,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與棕地治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此類項目本身恰是城市棕地的治理途徑之一。
3.1舊工業建筑再利用與棕色地塊治理
隨著城市擴張,土地這一有限資源越來越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曾經用于工業和商業活動、只有清理后才可重新利用的土地,謂之棕色地塊。在我國的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城中村、棚戶區、舊工業區等各種形式的棕色地塊問題。若可以得到妥善解決,則不僅去除了城市建設中的惡疾,更為新城的誕生提供了條件。在審視舊工業建筑再利用這一活動時,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會系統中,與其密切相關的正是日漸受到社會關注的城市棕色地塊的治理問題。舊工業建筑這一對象,是與土地密不可分的,所謂房地不分家。因而,論及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實已隱含了其所附著土地的再利用。這對城市建設尤為重要:有限的建筑與土地資源同時獲得新生,正是一種最佳狀態!可見,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事實上是城市棕色地塊治理的一個子類。它在側重建筑功能置換的同時,也完成了棕色地塊的治理,堪稱事半功倍的綠色工程!
3.2棕色地塊治理的啟示
美國的棕色地塊存在歷史已超過半個多世紀,其治理工作也隨之跟進,至今已取得一定成績,目前已形成了由參與者、法律保障、資金保障等作為主體的管理體系。借鑒其成功經驗及取得的顯著成果,為更好地促成我國的舊工業建筑再利用項目,應認識到:
(1)意識層面的重視決定了實施的主動性意識形態是無形的,但其對事物的推動作用卻是巨大的。在逐漸主動、自愿地認可并接受了舊工業建筑再利用時,相關工作的開展就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當從上至下形成共識、主動探求舊工業建筑的各種再利用機會時,這項活動將會取得卓越的成就。目前我國建設行業內,對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已進入一個讓人欣慰的階段,各地不斷涌現成功案例。
(2)舊工業建筑再利用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參照美國棕色地塊治理的經驗,從聯邦政府到地方環保局,從政府部門到非政府組織,參與者廣泛,且各參與者能很好地協作成為一個整體,充分地利用了社會資源,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我國的舊工業建筑再利用,是在要解決地塊治理之外還附加了建筑功能置換的要求,更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間組織等多方的積極投入和參加。
(3)舊工業建筑再利用需要資金保障缺少資金是棕色地塊治理的最大障礙,美國棕色地塊的治理資金來源途徑多樣。借鑒其經驗,在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問題上除了政府的投入之外,應大力開發社會經濟團體的投資。廣義上看,再利用當屬一項社會性事業,所以調集并充分利用社會上的資金不僅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同時,更是對政府部門此類資金短缺的一個有力補充。
(4)舊工業建筑再利用需要強有力的制度體系作后盾責任明確是美國棕色地塊治理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有各方參與和資金保障的前提下,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必須要有明確的制度框架來劃定各方責任和義務,以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我國目前此項活動的正是缺乏這方面的相關制度,或是制度不適用,成了再利用的重要障礙。
4結語
篇7
關鍵詞:工業建筑;工程實例;現狀;改造
1 改造再利用舊工建的國外成功事例
舊工建得以改造、再利用的理由,無疑是因為其在改造之后能滿足某種社會及經濟的需求。國外很多成功的例子說明,成功改造的舊工建能夠讓人們在享受現代的文明都市生活的同時追憶往昔,別有一番韻味。著名的英國國立現代藝術博物一泰德現代館(如圖1),其前身其實是泰晤士河畔的岸邊發電廠。
圖1 泰德現代館內景
舊金山1967年完成的Ghirardelli廣場(改造前后如圖2、圖3),該工程將廢棄的巧克力廠、毛紡廠改建為商店及餐飲設施,改建獲得很大成功,各地紛紛效仿,一時間在美國掀起一股都市更新的熱潮 。
圖2 改造前的巧克力廠
圖3 改造后的Ghirardelli廣場
許多極富創意的成功事例,不僅啟發優秀規劃設計師和建筑設計師們在舊工建改造中尋找施展才華的新契機。更讓城市建設者們,在面對大片廢棄工業廠房、庫房的時候,看到了舊工建、工業園區的理想發展方向 。
2、 分析舊工建改造利用的國內現狀
2.1 國內對待舊工建態度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大量工業建筑一旦退出生產,常常處于閑置、自然衰退的消極狀態 。如不幸遇到新一輪規劃建設,則被大刀闊斧的夷為平地。然而近年來,由于受歐美國家對舊廠房、倉庫等閑置大型空間的保護與再利用的啟發,國內從事建筑工作人員也開始關注此方面課題,舊工建也逐漸改變其悲慘命運。
2.2 國內舊工建再利用的新動向
在經歷一段許多藝術家在某河畔創造性再利用工業廠房及倉庫為代表的“非規劃的野生風景”形式后,在國內已經掀起了一場大規模規劃、改造再利用舊工建的浪潮。最典型的當屬上海世博園對工業遺產的改造再利用。
在5.28 km 的上海世博會規劃區建設用地范圍內,將被改造保留的舊廠房建筑約有50萬m2,約70余幢房屋。值得關注的是,這里除了有中國最早的自來水廠、最早的外商紗廠、最早的煤氣供熱廠等許多歷史性工業遺產外,被圈入改造利用范圍的,還有大量的年輕工業廠房。不完全統計如表l所列。
表1 上海世博園內擬改造工業建筑一覽表
總結對舊工建的保護、改造及再利用的發展,最突出進步主要表現為:
⑴ 工業建筑保護及改造受重視程度極大提高,發展路線已經由民間自發式自下而上地實施改造,轉變為自上而下全面系統規劃、設計、運作。
⑵ 工業建筑保護及改造對象的擴大。保護改造范圍擴展到對存在期限在5~6O年以上(甚至以下)的建筑及環境。
3 舊工建的分類及轉型
舊工建的轉型方向是其改造再利用成功與否的關鍵。而決定舊工建的轉型方向則是舊工建的類型及特點。舊工建分為歷史性工業建筑和非歷史性工業建筑,其實兩者之間并沒有明顯界限。只能說具體到某舊工建或地段,其歷史性及文化性強一點,或者其物質價值是其主導特性。
3.1 歷史性工業建筑
3.1.1 歷史性工業建筑舉例
歷史性工業建筑及地段顯然突出的是“歷史”二字,即所保留的工業建筑或地段,作為歷史舞臺與歷史人物及事件關聯,或者作為歷史鏡像,反映出特定的歷史社會面貌及工程藝術成就。
如江南造船廠是中國第一家近代工業企業,被譽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中國產業工人的搖籃”。再如北京京西煤礦,是目前全國最完整的古代采礦的原生態環境。采煤是高危行業,在采煤區生命最受重視,由此衍生出很多與眾不同的民俗。而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工業文化。
3.1.2 歷史性工業建筑的特點
從上海江南造船廠、北京京西煤礦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歷史性工業建筑及地段有以下共同特點:
⑴ 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及文化價值
歷史性建筑及地段是一部大型而直觀的史書。它們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同時也是工業工藝技術的記載。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民俗傳統的傳承,它們具有紀念、教益、認同等情感作用 。
⑵ 歷史價值高于建筑價值
人類對于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總是有天然的眷戀感的。歷史性工業建筑,作為人類工業文化的不可再生載體,其歷史價值是要高于其作為建筑而存在的物質價值 。
3.1.3 歷史性工業建筑的轉型手段
對于歷史性工業建筑,國內外均采用文物古跡式保護、保留的方式再利用。主要手段有:
⑴ 保留原貌,功能更新
保持或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觀特征和主要結構,內部改造后按功能使用。雖然對這種做法,國內學者有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是對文物建筑價值的片面理解,因此有待商榷。
⑵ 原貌恢復,原址重建
由于歷史性工業建筑及地段都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程,一些原有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跡的建筑已經遭到了破壞。這類歷史建筑可以采取部分恢復,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加深這一歷史地段的文化內涵。
3.1.4 歷史性工業建筑轉型方向
歷史性自身將作為一種展示品,顯然其轉型方向也因此受到一定的約束,國內外歷史性工業建筑轉型方向主要有以下幾種:
⑴ 主題博物館方向
這種轉型主要是以博物館的形式,展示一些生產工藝過程。如國外某歷史悠久的洗衣坊被改造成一個專門展示衣服盥洗方式發展歷程的展覽館。當然也可以作為藝術創作基地,開展一些作品展覽活動。
⑵ 公共休憩空間方向
是指在工業舊址上建造一些公眾可以參與的游樂設施,作為休閑娛樂場所,或者建成景觀公園 ]。著名的德國“魯爾”鋼鐵城公園改造后擁有5座大型公園,風景優美。舊工廠成了展覽館,被淘汰的設備變成了攀巖訓練場和潛水訓練基地,工業旅游得到發展 。
⑶ 工業博覽與商務旅游開發方向
建設工業博覽館或工業博物館,舉辦有主題的工業博覽會,并與招商活動、商務活動交流與交易、旅游等融合。如江南造船廠,將改造為上海世博園“企業館”和相應的配套設施,會后可改造為大型系列工業博覽展示場館、文化娛樂設施等。
3.2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
3.2.1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舉例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并非沒有歷史,存在既有歷史。只不過,其歷史短暫,沉淀不夠,相對其作為建筑的物質價值來講,歷史價值甚小。見表1所列,均為此類舊工建。
3.2.2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特點
⑴ 以建筑屬性為主要特點
物質性及一定的美學價值,是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建筑屬性具體表現。
一般工業建筑都是體積龐大,結構堅固,即從量到質,這些廢棄的工業建筑,都是一批數量巨大的高質量物質資源。
另從審美方面考慮,在推崇機械美學的時代里,工業建筑曾經是工業時代最完美的象征。這種機械美學的審美觀仍然流行在當今的一些建筑領域
⑵ 空間結構獨特
廠房、倉庫等工業建筑體量巨大,內部空間空曠。一般廠房大多為柱距6―9 m排架結構,層高一般較高,結構堅固,具備二次分隔空間的可能性。工業建筑的外觀簡潔大氣,雖然空曠但應生產需要,有許多與機械設備配套的特殊結構構件。
3.2.3 非歷史性舊工建的轉型手段
靜止的、“博物館凍結式”的保護方法,對非歷史性工業建筑是不可行的。根據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特點,其轉型手段有以下兩種:
⑴ 利用結構,全面改造
外觀的改造符合時代的要求,完全統一的建筑風格,加強所在地段的時代感。在結構工程師的幫助下對室內進行加層處理,重新規劃室內空間,使改造后的建筑更加符合以后的使用功能。
⑵ 局部拆除,重新開發
需要的地方,對于那些不在界定范圍內的許多產業類地段和建筑,則完全可以采取重新開發的建設方式,這樣使其滿足新的地段功能,才能使整個地段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
3.2.4 非歷史性舊工建的轉型方向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因為尺度巨大,給設計者一個可以天馬行空、盡情發揮的大空間。決定了非歷史性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其轉型方向也更多樣。
⑴ 創意產業園區方向
巴黎塞納河左岸及紐約SOHO區均堪稱為工業建筑轉型為L0FT的經典。在北京剛剛完成一期工程的D•Park,就是由751工廠改造的一部分。它被視為中國設計師真正的第一個專屬空間,載著中國時尚創意中心的希望。
⑵ 與購物旅游相結合的綜合開發方向
它是指在工業建筑開發的景區中心建立購物中心,配有酒吧、咖啡館、健身及娛樂場所等,集購物、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綜合開發方向。如維也納煤氣廠,四個碩大儲氣罐分別改造成了300問的總統套房、5A級智能商務樓、大賣場、娛樂中心,成了當地的旅游名勝。
⑶ 展示空間方向
作為大空間的舊工業廠房改造成展示空間是最佳方案,在闡述歷史性工業建筑轉型方向有所論述,在此不再重復。
⑷ 休閑娛樂空間方向
美國巴爾的摩內港的港口廣場在荒廢了的水際地區展開了以商業設施為主的濱水地區開發,在完成后的l0年內共接待了約2億來賓,被認為勝過迪斯尼樂園一籌 。
⑸ 商用辦公空間開發方向
被業內譽為“世博第一樓”的世博建設大廈工程成功改造完畢,改造前為上海第三印染廠。改造后其主要功能為上海2010年世博會指揮中心兼具展示、辦公、會議等功能。
4 結束語
⑴ 舊工建應該被資源化改造再利用已經得到認同。這是令人欣慰的一面,但由于該方面起步晚,研究淺,有望今后得到發展。
⑵ 目前對舊工建定位仍然是個問題。雖然本文將其分為歷史性與非歷史性工業建筑,但這只是為了便于闡述觀點而作的一個感性分類方法。正如許多關注舊工建的業內人士所呼吁,應該制定工業遺產分類標準,對現有遺產進行分類分級。
⑶ 工業建筑的風格是另類的,與城市生活是格格不入的。只有極富激情及創造力的設計才能很好地駕馭這種另類和格格不入,才能創作出不俗的作品。舊工建能否告別沉默,重獲生機,其關鍵在于規劃設計及建筑設計人員的構思是否巧妙。
⑷ 改造舊工建過程中,受到技術的約束遠大于新建建筑。既有的工業建筑改造存在著許許多多潛在的和顯在的結構安全、材料、設備安裝等方面的技術問題。舊工建改造應該與各大檢測及施工技術成套使用。摘要:本文筆者結合工程實例和工作經驗,簡單介紹了目前舊工建的改造再利用現狀。并提出把舊工建進行分類,按照各類工業建筑的價值屬性對其進行保護或改造的建議。希望可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工業建筑;工程實例;現狀;改造
1 改造再利用舊工建的國外成功事例
舊工建得以改造、再利用的理由,無疑是因為其在改造之后能滿足某種社會及經濟的需求。國外很多成功的例子說明,成功改造的舊工建能夠讓人們在享受現代的文明都市生活的同時追憶往昔,別有一番韻味。著名的英國國立現代藝術博物一泰德現代館(如圖1),其前身其實是泰晤士河畔的岸邊發電廠。
圖1 泰德現代館內景
舊金山1967年完成的Ghirardelli廣場(改造前后如圖2、圖3),該工程將廢棄的巧克力廠、毛紡廠改建為商店及餐飲設施,改建獲得很大成功,各地紛紛效仿,一時間在美國掀起一股都市更新的熱潮 。
圖2 改造前的巧克力廠
圖3 改造后的Ghirardelli廣場
許多極富創意的成功事例,不僅啟發優秀規劃設計師和建筑設計師們在舊工建改造中尋找施展才華的新契機。更讓城市建設者們,在面對大片廢棄工業廠房、庫房的時候,看到了舊工建、工業園區的理想發展方向 。
2、 分析舊工建改造利用的國內現狀
2.1 國內對待舊工建態度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大量工業建筑一旦退出生產,常常處于閑置、自然衰退的消極狀態 。如不幸遇到新一輪規劃建設,則被大刀闊斧的夷為平地。然而近年來,由于受歐美國家對舊廠房、倉庫等閑置大型空間的保護與再利用的啟發,國內從事建筑工作人員也開始關注此方面課題,舊工建也逐漸改變其悲慘命運。
2.2 國內舊工建再利用的新動向
在經歷一段許多藝術家在某河畔創造性再利用工業廠房及倉庫為代表的“非規劃的野生風景”形式后,在國內已經掀起了一場大規模規劃、改造再利用舊工建的浪潮。最典型的當屬上海世博園對工業遺產的改造再利用。
在5.28 km 的上海世博會規劃區建設用地范圍內,將被改造保留的舊廠房建筑約有50萬m2,約70余幢房屋。值得關注的是,這里除了有中國最早的自來水廠、最早的外商紗廠、最早的煤氣供熱廠等許多歷史性工業遺產外,被圈入改造利用范圍的,還有大量的年輕工業廠房。不完全統計如表l所列。
表1 上海世博園內擬改造工業建筑一覽表
總結對舊工建的保護、改造及再利用的發展,最突出進步主要表現為:
⑴ 工業建筑保護及改造受重視程度極大提高,發展路線已經由民間自發式自下而上地實施改造,轉變為自上而下全面系統規劃、設計、運作。
⑵ 工業建筑保護及改造對象的擴大。保護改造范圍擴展到對存在期限在5~6O年以上(甚至以下)的建筑及環境。
3 舊工建的分類及轉型
舊工建的轉型方向是其改造再利用成功與否的關鍵。而決定舊工建的轉型方向則是舊工建的類型及特點。舊工建分為歷史性工業建筑和非歷史性工業建筑,其實兩者之間并沒有明顯界限。只能說具體到某舊工建或地段,其歷史性及文化性強一點,或者其物質價值是其主導特性。
3.1 歷史性工業建筑
3.1.1 歷史性工業建筑舉例
歷史性工業建筑及地段顯然突出的是“歷史”二字,即所保留的工業建筑或地段,作為歷史舞臺與歷史人物及事件關聯,或者作為歷史鏡像,反映出特定的歷史社會面貌及工程藝術成就。
如江南造船廠是中國第一家近代工業企業,被譽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中國產業工人的搖籃”。再如北京京西煤礦,是目前全國最完整的古代采礦的原生態環境。采煤是高危行業,在采煤區生命最受重視,由此衍生出很多與眾不同的民俗。而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工業文化。
3.1.2 歷史性工業建筑的特點
從上海江南造船廠、北京京西煤礦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歷史性工業建筑及地段有以下共同特點:
⑴ 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及文化價值
歷史性建筑及地段是一部大型而直觀的史書。它們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同時也是工業工藝技術的記載。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民俗傳統的傳承,它們具有紀念、教益、認同等情感作用 。
⑵ 歷史價值高于建筑價值
人類對于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總是有天然的眷戀感的。歷史性工業建筑,作為人類工業文化的不可再生載體,其歷史價值是要高于其作為建筑而存在的物質價值 。
3.1.3 歷史性工業建筑的轉型手段
對于歷史性工業建筑,國內外均采用文物古跡式保護、保留的方式再利用。主要手段有:
⑴ 保留原貌,功能更新
保持或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觀特征和主要結構,內部改造后按功能使用。雖然對這種做法,國內學者有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是對文物建筑價值的片面理解,因此有待商榷。
⑵ 原貌恢復,原址重建
由于歷史性工業建筑及地段都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程,一些原有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跡的建筑已經遭到了破壞。這類歷史建筑可以采取部分恢復,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加深這一歷史地段的文化內涵。
3.1.4 歷史性工業建筑轉型方向
歷史性自身將作為一種展示品,顯然其轉型方向也因此受到一定的約束,國內外歷史性工業建筑轉型方向主要有以下幾種:
⑴ 主題博物館方向
這種轉型主要是以博物館的形式,展示一些生產工藝過程。如國外某歷史悠久的洗衣坊被改造成一個專門展示衣服盥洗方式發展歷程的展覽館。當然也可以作為藝術創作基地,開展一些作品展覽活動。
⑵ 公共休憩空間方向
是指在工業舊址上建造一些公眾可以參與的游樂設施,作為休閑娛樂場所,或者建成景觀公園 ]。著名的德國“魯爾”鋼鐵城公園改造后擁有5座大型公園,風景優美。舊工廠成了展覽館,被淘汰的設備變成了攀巖訓練場和潛水訓練基地,工業旅游得到發展 。
⑶ 工業博覽與商務旅游開發方向
建設工業博覽館或工業博物館,舉辦有主題的工業博覽會,并與招商活動、商務活動交流與交易、旅游等融合。如江南造船廠,將改造為上海世博園“企業館”和相應的配套設施,會后可改造為大型系列工業博覽展示場館、文化娛樂設施等。
3.2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
3.2.1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舉例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并非沒有歷史,存在既有歷史。只不過,其歷史短暫,沉淀不夠,相對其作為建筑的物質價值來講,歷史價值甚小。見表1所列,均為此類舊工建。
3.2.2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特點
⑴ 以建筑屬性為主要特點
物質性及一定的美學價值,是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建筑屬性具體表現。
一般工業建筑都是體積龐大,結構堅固,即從量到質,這些廢棄的工業建筑,都是一批數量巨大的高質量物質資源。
另從審美方面考慮,在推崇機械美學的時代里,工業建筑曾經是工業時代最完美的象征。這種機械美學的審美觀仍然流行在當今的一些建筑領域
⑵ 空間結構獨特
廠房、倉庫等工業建筑體量巨大,內部空間空曠。一般廠房大多為柱距6―9 m排架結構,層高一般較高,結構堅固,具備二次分隔空間的可能性。工業建筑的外觀簡潔大氣,雖然空曠但應生產需要,有許多與機械設備配套的特殊結構構件。
3.2.3 非歷史性舊工建的轉型手段
靜止的、“博物館凍結式”的保護方法,對非歷史性工業建筑是不可行的。根據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特點,其轉型手段有以下兩種:
⑴ 利用結構,全面改造
外觀的改造符合時代的要求,完全統一的建筑風格,加強所在地段的時代感。在結構工程師的幫助下對室內進行加層處理,重新規劃室內空間,使改造后的建筑更加符合以后的使用功能。
⑵ 局部拆除,重新開發
需要的地方,對于那些不在界定范圍內的許多產業類地段和建筑,則完全可以采取重新開發的建設方式,這樣使其滿足新的地段功能,才能使整個地段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
3.2.4 非歷史性舊工建的轉型方向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因為尺度巨大,給設計者一個可以天馬行空、盡情發揮的大空間。決定了非歷史性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其轉型方向也更多樣。
⑴ 創意產業園區方向
巴黎塞納河左岸及紐約SOHO區均堪稱為工業建筑轉型為L0FT的經典。在北京剛剛完成一期工程的D•Park,就是由751工廠改造的一部分。它被視為中國設計師真正的第一個專屬空間,載著中國時尚創意中心的希望。
⑵ 與購物旅游相結合的綜合開發方向
它是指在工業建筑開發的景區中心建立購物中心,配有酒吧、咖啡館、健身及娛樂場所等,集購物、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綜合開發方向。如維也納煤氣廠,四個碩大儲氣罐分別改造成了300問的總統套房、5A級智能商務樓、大賣場、娛樂中心,成了當地的旅游名勝。
⑶ 展示空間方向
作為大空間的舊工業廠房改造成展示空間是最佳方案,在闡述歷史性工業建筑轉型方向有所論述,在此不再重復。
⑷ 休閑娛樂空間方向
美國巴爾的摩內港的港口廣場在荒廢了的水際地區展開了以商業設施為主的濱水地區開發,在完成后的l0年內共接待了約2億來賓,被認為勝過迪斯尼樂園一籌 。
⑸ 商用辦公空間開發方向
被業內譽為“世博第一樓”的世博建設大廈工程成功改造完畢,改造前為上海第三印染廠。改造后其主要功能為上海2010年世博會指揮中心兼具展示、辦公、會議等功能。
4 結束語
⑴ 舊工建應該被資源化改造再利用已經得到認同。這是令人欣慰的一面,但由于該方面起步晚,研究淺,有望今后得到發展。
⑵ 目前對舊工建定位仍然是個問題。雖然本文將其分為歷史性與非歷史性工業建筑,但這只是為了便于闡述觀點而作的一個感性分類方法。正如許多關注舊工建的業內人士所呼吁,應該制定工業遺產分類標準,對現有遺產進行分類分級。
⑶ 工業建筑的風格是另類的,與城市生活是格格不入的。只有極富激情及創造力的設計才能很好地駕馭這種另類和格格不入,才能創作出不俗的作品。舊工建能否告別沉默,重獲生機,其關鍵在于規劃設計及建筑設計人員的構思是否巧妙。
⑷ 改造舊工建過程中,受到技術的約束遠大于新建建筑。既有的工業建筑改造存在著許許多多潛在的和顯在的結構安全、材料、設備安裝等方面的技術問題。舊工建改造應該與各大檢測及施工技術成套使用。摘要:本文筆者結合工程實例和工作經驗,簡單介紹了目前舊工建的改造再利用現狀。并提出把舊工建進行分類,按照各類工業建筑的價值屬性對其進行保護或改造的建議。希望可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工業建筑;工程實例;現狀;改造
1 改造再利用舊工建的國外成功事例
舊工建得以改造、再利用的理由,無疑是因為其在改造之后能滿足某種社會及經濟的需求。國外很多成功的例子說明,成功改造的舊工建能夠讓人們在享受現代的文明都市生活的同時追憶往昔,別有一番韻味。著名的英國國立現代藝術博物一泰德現代館(如圖1),其前身其實是泰晤士河畔的岸邊發電廠。
圖1 泰德現代館內景
舊金山1967年完成的Ghirardelli廣場(改造前后如圖2、圖3),該工程將廢棄的巧克力廠、毛紡廠改建為商店及餐飲設施,改建獲得很大成功,各地紛紛效仿,一時間在美國掀起一股都市更新的熱潮 。
圖2 改造前的巧克力廠
圖3 改造后的Ghirardelli廣場
許多極富創意的成功事例,不僅啟發優秀規劃設計師和建筑設計師們在舊工建改造中尋找施展才華的新契機。更讓城市建設者們,在面對大片廢棄工業廠房、庫房的時候,看到了舊工建、工業園區的理想發展方向 。
2、 分析舊工建改造利用的國內現狀
2.1 國內對待舊工建態度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大量工業建筑一旦退出生產,常常處于閑置、自然衰退的消極狀態 。如不幸遇到新一輪規劃建設,則被大刀闊斧的夷為平地。然而近年來,由于受歐美國家對舊廠房、倉庫等閑置大型空間的保護與再利用的啟發,國內從事建筑工作人員也開始關注此方面課題,舊工建也逐漸改變其悲慘命運。
2.2 國內舊工建再利用的新動向
在經歷一段許多藝術家在某河畔創造性再利用工業廠房及倉庫為代表的“非規劃的野生風景”形式后,在國內已經掀起了一場大規模規劃、改造再利用舊工建的浪潮。最典型的當屬上海世博園對工業遺產的改造再利用。
在5.28 km 的上海世博會規劃區建設用地范圍內,將被改造保留的舊廠房建筑約有50萬m2,約70余幢房屋。值得關注的是,這里除了有中國最早的自來水廠、最早的外商紗廠、最早的煤氣供熱廠等許多歷史性工業遺產外,被圈入改造利用范圍的,還有大量的年輕工業廠房。不完全統計如表l所列。
表1 上海世博園內擬改造工業建筑一覽表
總結對舊工建的保護、改造及再利用的發展,最突出進步主要表現為:
⑴ 工業建筑保護及改造受重視程度極大提高,發展路線已經由民間自發式自下而上地實施改造,轉變為自上而下全面系統規劃、設計、運作。
⑵ 工業建筑保護及改造對象的擴大。保護改造范圍擴展到對存在期限在5~6O年以上(甚至以下)的建筑及環境。
3 舊工建的分類及轉型
舊工建的轉型方向是其改造再利用成功與否的關鍵。而決定舊工建的轉型方向則是舊工建的類型及特點。舊工建分為歷史性工業建筑和非歷史性工業建筑,其實兩者之間并沒有明顯界限。只能說具體到某舊工建或地段,其歷史性及文化性強一點,或者其物質價值是其主導特性。
3.1 歷史性工業建筑
3.1.1 歷史性工業建筑舉例
歷史性工業建筑及地段顯然突出的是“歷史”二字,即所保留的工業建筑或地段,作為歷史舞臺與歷史人物及事件關聯,或者作為歷史鏡像,反映出特定的歷史社會面貌及工程藝術成就。
如江南造船廠是中國第一家近代工業企業,被譽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中國產業工人的搖籃”。再如北京京西煤礦,是目前全國最完整的古代采礦的原生態環境。采煤是高危行業,在采煤區生命最受重視,由此衍生出很多與眾不同的民俗。而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工業文化。
3.1.2 歷史性工業建筑的特點
從上海江南造船廠、北京京西煤礦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歷史性工業建筑及地段有以下共同特點:
⑴ 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及文化價值
歷史性建筑及地段是一部大型而直觀的史書。它們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同時也是工業工藝技術的記載。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民俗傳統的傳承,它們具有紀念、教益、認同等情感作用 。
⑵ 歷史價值高于建筑價值
人類對于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總是有天然的眷戀感的。歷史性工業建筑,作為人類工業文化的不可再生載體,其歷史價值是要高于其作為建筑而存在的物質價值 。
3.1.3 歷史性工業建筑的轉型手段
對于歷史性工業建筑,國內外均采用文物古跡式保護、保留的方式再利用。主要手段有:
⑴ 保留原貌,功能更新
保持或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觀特征和主要結構,內部改造后按功能使用。雖然對這種做法,國內學者有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是對文物建筑價值的片面理解,因此有待商榷。
⑵ 原貌恢復,原址重建
由于歷史性工業建筑及地段都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程,一些原有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跡的建筑已經遭到了破壞。這類歷史建筑可以采取部分恢復,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加深這一歷史地段的文化內涵。
3.1.4 歷史性工業建筑轉型方向
歷史性自身將作為一種展示品,顯然其轉型方向也因此受到一定的約束,國內外歷史性工業建筑轉型方向主要有以下幾種:
⑴ 主題博物館方向
這種轉型主要是以博物館的形式,展示一些生產工藝過程。如國外某歷史悠久的洗衣坊被改造成一個專門展示衣服盥洗方式發展歷程的展覽館。當然也可以作為藝術創作基地,開展一些作品展覽活動。
⑵ 公共休憩空間方向
是指在工業舊址上建造一些公眾可以參與的游樂設施,作為休閑娛樂場所,或者建成景觀公園 ]。著名的德國“魯爾”鋼鐵城公園改造后擁有5座大型公園,風景優美。舊工廠成了展覽館,被淘汰的設備變成了攀巖訓練場和潛水訓練基地,工業旅游得到發展 。
⑶ 工業博覽與商務旅游開發方向
建設工業博覽館或工業博物館,舉辦有主題的工業博覽會,并與招商活動、商務活動交流與交易、旅游等融合。如江南造船廠,將改造為上海世博園“企業館”和相應的配套設施,會后可改造為大型系列工業博覽展示場館、文化娛樂設施等。
3.2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
3.2.1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舉例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并非沒有歷史,存在既有歷史。只不過,其歷史短暫,沉淀不夠,相對其作為建筑的物質價值來講,歷史價值甚小。見表1所列,均為此類舊工建。
3.2.2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特點
⑴ 以建筑屬性為主要特點
物質性及一定的美學價值,是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建筑屬性具體表現。
一般工業建筑都是體積龐大,結構堅固,即從量到質,這些廢棄的工業建筑,都是一批數量巨大的高質量物質資源。
另從審美方面考慮,在推崇機械美學的時代里,工業建筑曾經是工業時代最完美的象征。這種機械美學的審美觀仍然流行在當今的一些建筑領域
⑵ 空間結構獨特
廠房、倉庫等工業建筑體量巨大,內部空間空曠。一般廠房大多為柱距6―9 m排架結構,層高一般較高,結構堅固,具備二次分隔空間的可能性。工業建筑的外觀簡潔大氣,雖然空曠但應生產需要,有許多與機械設備配套的特殊結構構件。
3.2.3 非歷史性舊工建的轉型手段
靜止的、“博物館凍結式”的保護方法,對非歷史性工業建筑是不可行的。根據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特點,其轉型手段有以下兩種:
⑴ 利用結構,全面改造
外觀的改造符合時代的要求,完全統一的建筑風格,加強所在地段的時代感。在結構工程師的幫助下對室內進行加層處理,重新規劃室內空間,使改造后的建筑更加符合以后的使用功能。
⑵ 局部拆除,重新開發
需要的地方,對于那些不在界定范圍內的許多產業類地段和建筑,則完全可以采取重新開發的建設方式,這樣使其滿足新的地段功能,才能使整個地段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
3.2.4 非歷史性舊工建的轉型方向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因為尺度巨大,給設計者一個可以天馬行空、盡情發揮的大空間。決定了非歷史性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其轉型方向也更多樣。
⑴ 創意產業園區方向
巴黎塞納河左岸及紐約SOHO區均堪稱為工業建筑轉型為L0FT的經典。在北京剛剛完成一期工程的D•Park,就是由751工廠改造的一部分。它被視為中國設計師真正的第一個專屬空間,載著中國時尚創意中心的希望。
⑵ 與購物旅游相結合的綜合開發方向
它是指在工業建筑開發的景區中心建立購物中心,配有酒吧、咖啡館、健身及娛樂場所等,集購物、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綜合開發方向。如維也納煤氣廠,四個碩大儲氣罐分別改造成了300問的總統套房、5A級智能商務樓、大賣場、娛樂中心,成了當地的旅游名勝。
⑶ 展示空間方向
作為大空間的舊工業廠房改造成展示空間是最佳方案,在闡述歷史性工業建筑轉型方向有所論述,在此不再重復。
⑷ 休閑娛樂空間方向
美國巴爾的摩內港的港口廣場在荒廢了的水際地區展開了以商業設施為主的濱水地區開發,在完成后的l0年內共接待了約2億來賓,被認為勝過迪斯尼樂園一籌 。
⑸ 商用辦公空間開發方向
被業內譽為“世博第一樓”的世博建設大廈工程成功改造完畢,改造前為上海第三印染廠。改造后其主要功能為上海2010年世博會指揮中心兼具展示、辦公、會議等功能。
4 結束語
⑴ 舊工建應該被資源化改造再利用已經得到認同。這是令人欣慰的一面,但由于該方面起步晚,研究淺,有望今后得到發展。
⑵ 目前對舊工建定位仍然是個問題。雖然本文將其分為歷史性與非歷史性工業建筑,但這只是為了便于闡述觀點而作的一個感性分類方法。正如許多關注舊工建的業內人士所呼吁,應該制定工業遺產分類標準,對現有遺產進行分類分級。
篇8
關鍵詞:工業建筑;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工業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工業建筑是建筑創作的一個重要類型,是企業生產運作的基本設施。綠色建筑設計可以優化企業生產環境,提高工業生產效率。綠色設計理念的核心是環保和節能,這是建筑理念時展的需要,也是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l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主要內容
(1)環保:全方位考慮建筑設計要素,尋求建設設計和投入最佳平衡點,降低污染,保護環境,這是綠色設計理念的核心。工業建筑設計人員要樹立生態環保、節能減耗的理念,做好前期勘測、調研工作,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減少建筑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從材料、結構、外觀因素入手,降低建筑生命周期內的資源消耗對環境帶來的沖擊,實現建筑、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
(2)節能:在建筑能耗逐年上升,能源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的社會環境下,減少建筑能耗勢在必行。建筑節能不是一個單獨的環節,它是一個系統的技術集成。提高地域自然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節能材料利用和推廣工作,綜合考慮能暖、水電因素,合理規劃建筑結構、能源系統,采用多方位技術手段,是提高建筑節能的有效途徑。
(3)無害:綠色建筑強調建筑與周邊環境的融合與協調。綠色建筑設計要求建筑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材料,保證室內空氣流暢、清新,溫度、濕度適當,為居住著提供健康的居住環境。因此,綠色建筑應盡量采用天然材料,嚴禁使用有害的裝修和粉刷材料,那些有害的木材、石灰、油漆材料都要經過專門處理,確保對人體無害后再投入使用。綠色建筑還要積極利用可再生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來設計取暖、供熱裝置,減少因資源利用和廢棄物排放給周邊環境帶來的危害。
2綠色工業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
(1)設計工藝及環境優化要求。建筑是一個系統的、開放的有機整體,工業建筑設計要求除了要滿足特定的生產工藝對建筑環境的要求,還要追求最佳環境效益,提高建筑環境舒適度和人員使用滿意度數。因此,工業建筑綠色設計理念要保證建筑的工藝、結構、性能都滿足國家規定要求。建筑設計人員要尊重自然資源和社會生態環境發展現狀,積極利用已有條件保護自然和人文景觀,因地制宣,加強現有材料的運用,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用獨特的美學眼光和發展理念來進行建筑設計。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各部門的次序、相互聯系和生產特點,將氣體排放量大、噪音大的部門安排到合理的位置。
(2)高效發展要求。綠色建筑要重視能源的節省,也要滿足工業生產對建筑的需求。綠色建筑設計應進了能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智能化設計水平,廣泛利用電子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來進行遠景規劃和近期規劃,為企業發展、建筑擴建和改建留下空間。為了滿足企業生產需要,綠色設計要合理選用建筑工藝材料,選擇施工方便、耐火耐蝕、抗震能力強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在進行特種作業生產建筑設計時,應采取相應的防火、防潮、防腐措施。
(3)生產化境安全可靠需求。工業建筑是工業企業進行生產運營的重要場所。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一定要滿足工業生產對建筑的基本要求,建筑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如紡織車間采光條件不好,會降低生產效率。自然通風可以保證室內的溫度、濕度處在一個相對平衡的位置,能提高建筑的健康活力和舒適度,有益人們身心健康。
(4)各類用房布置合理。工業建筑的主要用途是工業生產,但是工業建筑內部也有生活用房、行政管理用房和生產管理用房之分。如廁所、淋浴室、餐廳、操場、存衣間都屬于生活用房的范疇。綠色建筑設計要充分考慮不同種類的用房需求,結合企業發展需要合理規劃各類用房布局。
3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工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1)構建開放的空間形象和建筑布局:線性空間布局方案是形成動態、開放園區的常用手法,如帶狀綠化帶、道路景觀設計、生產區發展軸形排列等,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為動力供應、廢水處理提供了集中處理保障。綠色建筑空間和使用功能要適應企業工業發展的要求,建筑空間要有極強的包容性,功能使用上要有一定的綜合性,為建筑靈活、適用擴展提供保障。
(2)綠色建筑理論的引入和運用:工業建筑設計應與當地自然和社會環境相結合,在設計和建設環節,有目的、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已有條件。建筑設計人員加快工藝改造和新型材料利用力度,運用先進的節能、排污材料,優化建筑結構。在綠色理念的引導喜愛,設計單位要積極探索工藝改造新道路,精簡原始工藝,采用節能降耗的建筑工藝,利用綠色材料,為建筑節能創造條件。
(3)工業建筑單位的設計:合理的工業建筑的體型系數。合理的工業建筑的體型系數即工業建筑表面積與工業建筑體積比,盡量縮小這一比值,可以減少建筑熱耗,減少體型凸凹變化,為綠色設計的理念得到展現和實施提供可靠保障。
(4)工業建筑外墻設計。工業建筑外墻不但要滿足自然采光、通風要求,還要努力提高室內環境的熱穩定性。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工業建筑首先要采用良好的外墻材料,如使用隔熱性能好的隔熱磚和保溫性能好的稻草板,起到良好的保溫、隔熱、隔溫效果。選用導熱系數較小的鍍膜窗戶,可加強門窗的氣密性,減少熱交換。
(5)智能、排污設計:工業建筑設計既要節約不可再生能源,做到建材無污染、無輻射,還要重視新型材料和自動化技術的運用,真正實現經濟方便的目的。如電子通訊技術的運用,可以使工業建筑根據濕度、溫度和風力情況自行進行空調調節和開關。而針對工業企業生產繁忙、排污壓力大等特點設計的自動化除污系統,可以提高有害氣體的輸送能力和污水排放處理能力,既有效避免了污水匯聚產生的污染,還提高了生產企業的智能化生產能力和腦力勞動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企業沿著高標準、低能耗、低污染的道路持續發展。
4綠色設計方案的管理
工業建筑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工程的完成需離不開各單位的有效合作。①設計單位接收建筑方案之后,應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方案實施優化管理,確保建筑滿足企業生產需求。工程設計人員要樹立綠色設計的理念,運用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工程設計;②設計單位要按照工業建筑設計要求對生產區域的自然環境進行實地勘察,通過勘測收集數據,完善輔助設計,并利用計算機建立自動化數據管理模式,為工程實施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保障。監理單位要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全面審核,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提醒設計單位進行修改。各單位只有明確自己在這一復雜系統中的職責和作用,努力完善決策思維、設計規劃、建設實施各個環節,才能實現綠色設計的目標。’
5結束語
工業生產是拉動經濟增長、解決就業問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綠色設計理念彌補了工業建筑在節能環保方面的缺陷,使工業建筑變得更加美觀、實用。綠色設計理念的推廣和應用為現代建筑設計指明了發展的新方向,建筑設計師要正視綠色設計理念對工業建筑發展的影響,通過實際行動推動這一理念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博偉.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工業建筑設計中的體現[J].建材技術與應用,2012,03.
[2]谷巖,閩曉玲.現代建筑設計理念在工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工業建筑,2007,08.
篇9
關鍵詞:舊工業建筑; loft空間;改建策略;原真性;城市更新
由工業時代向后工業時代的過渡引發了社會發展的新一次浪潮,城市復興、產業結構調整,新藝術形式的出現等都為LOFT的產生及發展帶來了很好的契機。LOFT反映了西方后現代思想為主體的舊工業建筑改造的思潮,也正是后現代主義的影響,給予了LOFT更廣闊的傳播空間,及更迅捷的傳播途徑。由于當今LOFT在建筑領域處于發展的初期,且處于非主流的邊緣狀態,目前國內對于LOFT的理論研究較少。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及工業發展歷史進程,舊工業建筑改造在我國尚處于初期階段。
1我國舊工業建筑改造活動中所面臨的問題
在我國當前的舊工業建筑改造活動中, 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即舊工業建筑原真性的流失,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上。 一方面是對具有代表性的工業建筑構筑物和設施的破壞, 另一方面是對工業建筑空間特征的破壞。
舊工業建筑遺產中的特殊工業建筑構筑物和設施通常指在工業生產的活動中起到輔助生產的作用, 具備了一定的生產功能但是并非是生產空間主體的構筑物, 這些構筑物往往是工業建筑的標志。 比如廠區內高聳的煙囪、形體特異的水塔等構筑物。
另外, 對于工業建筑建筑空間特征的破壞是我國工業建筑改造實踐活動中更加需要解決的問題。 工業建筑的建筑空間大都高大開敞, 這樣的空間特征的形成是為了滿足工業生產的需求,但是往往在改為民用建筑時空間顯得浪費。 為了達到空間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佳的經濟效益, 開發者往往會破壞原有空間特征, 使改造后的建筑空間和原有空間之間失去聯系。
2 loft空間為舊工業建筑有機更新提供思路
2.1 loft空間和舊工業建筑原真性的關聯
Loft文化發源于紐約的舊工業建筑區―――蘇荷 (soho)區 ,從其文化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loft空間成立之初就是源自于一種妥協和無奈。 高昂的租金使生活潦倒的先鋒藝術家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創作空間。 而由于舊工業建筑廉價的租金,藝術家紛至沓來,將其改造為集居住、創作甚至是銷售一體的空間形式。 受制于有限的資金,藝術家對于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力度相當有限, 這種無奈恰恰完好地保存了一些代表性的工業建筑構件和工業建筑空間特征, 使得工業建筑的原真性得到了較為完善的保留。
2.2 loft空間特征
2.2.1 高大開敞
空間,是建筑之靈魂。 而loft空間區別于其他空間形式的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其空間高大開敞的特征。 這一空間特征的由來主要是因為loft多為舊工業建筑改造而成, 而對舊工業建筑這一空間特征的保護轉化成了loft空間的主要特征。
2.2.2 自然而真實、保留工業美學
工業建筑空間的布局和形態非常真實的反映著工藝生產的流程,是一種完全真實和理性的空間。 內部空間不加藻飾,簡潔真實,空間內梁、柱等結構構件清晰可見,非常理性地表達出建筑的營建邏輯。 Loft空間繼承了工業建筑的這種美學。
2.2.3 模糊性
舊工業建筑空間的改造大多是在單一空間內布置生活起居、工作、藝術品展示等諸多功能的空間。 因此臥室、廚房、工作室等功能板塊就不可能像傳統民用建筑那樣有明確的界定和隔斷,傳統的套型模式被打亂,loft空間展現出模糊性。
2.2.4 靈活性、可變性
loft的經營方式大都是租賃 , 因此使用者對其內部空間的改造大都是臨時的, 這些非固定的空間隔斷隨著租客的變更而不斷地發生變化,這就是loft空間靈活可變的原因。
2.2.5 浪漫化、個性化
傳統的居住空間或是辦公空間中, 不同的功能空間通過劃分并作為商品銷售給其使用者, 建筑空間是一種既定的形態。 而由舊工業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間,使用者可以通過自主的空間劃分和裝修來盡情地發揮,創造浪漫的、個性十足的空間。
3 LOFT舊工業建筑改造的設計原則
不同的建筑設計師對舊工業建筑改造有不同的改造理念,不同的理念直接影響到改造以后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如果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單純自發的進行,難免無序化,不便于城市整體面貌的更新與復蘇。因此需要對舊工業建筑的改造進行整體把控,如城市規劃建設主管部門要從宏觀上把握改造的方向,確定城市規劃級別的改造或更新思路;開發商需具有更加成熟理性的頭腦積極參與城市更新與復蘇的活動;建筑師要積極的發揮建筑設計的藝術創造力。由于這種統一實施改造模式具有綜合性,必須確立一種能夠對舊工業建筑改造的過程進行控制的方法和策略。
3.1整體性原則
由于舊工業建筑的風格、結構等錯綜復雜,對其改造所采用的設計手法也就多樣化。如果LOFT式舊工業建筑改造沒有確立一個基本統一的原則,那么改造可能陷入盲目與隨意化,可能導致資源得不到最大化利用,無法發揮規模效益。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改造原則,把這種建筑的改造活動納入理性化、規范化的軌道上。
3.1.1可持續發展的改造原則
可持續發展原則一方面加快舊工業建筑改造的理論發展,另一方面舊工業建筑的改造活動應當建立在對該建筑本身及環境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由于舊工業建筑的工業性質,其不可避免殘留有污染物,另外舊工業建筑大多被荒棄,本身留存了很多廢棄物,加之在對舊工業建筑進行改造和再利用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對舊工業建筑進行改造和再利用必須把生態原則放在重要的地位。
3.1.2保護和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舊工業建筑具有歷史價值,需要用一種歷史的、發展的眼光來對待。發展就是對舊工業建筑壽命的有機延續,要做到既對建筑進行保護,同時又對舊建筑進行更新,保護與發展要同時兼顧。保護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制約機制,改變大拆大建的做法,在改造風格的選擇中,需針對舊工業建筑的文化、歷史及藝術價值仔細加以分析和利用,并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對于具有歷史價值的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在保護與發展的選擇中,應當以保護為主。
3.1.3促進區域復興的原則
在現實情況下,一次性改造大片舊工業區需要資金的大量投入,開發商的投資風險極大。因此開發商往往采用非一次性設計和開發的模式,即采用置換與填充的規劃思路。先對舊工業建筑部分可利用結構進行整理并改造成與LOFT類似的藝術空間,同時在其間可利用的空間中添加一些具有展新功能的地塊或者建筑,提升整個地區的檔次并賦予其新的活力。而當土地價值在運作過程中被提升到一定程度,先前未改造部分的地塊或廠房建筑就置換出來再依前述方式填充進新的地塊或建筑,最終全部被改造,形成一個完整的社區。通過這種分次性設計和開發的模式,不僅保留了社區的底蘊,提升了其商業價值,同時大大減輕了投資者的決策難度和投資困難及風險。
4基于loft空間的舊工業建筑改建策略研究
4.1 內部空間改造策略
4.1.1 通高空間的融入
工業建筑相對于傳統的民用建筑往往具備更加高大的空間, 而最早對舊工業建筑進行改造的藝術家們由于受制于有限的資金, 往往會對舊工業建筑空間進行較為簡單和局部的處理,雖然在空間內做了簡單的隔斷和劃分,但是室內空間中往往都會保留一部分原有工業建筑空間的樣貌。 并形成了上下貫通的空間, 而這些空間的融入也是由舊工業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間和普通舊建筑改造空間的標志性差別,Loft中的通高空間可以充當展示空間 、 商業空間等 , 適用于大型廠房改造項目;而在藝術家工作室、個人畫廊等小型廠房改造中, 高大開敞的通高空間則通常作為起居室和創作展示合一的功能空間。
4.1.2 loft空間分隔
依據loft空間內不同功能空間對私密性的需求, 可將分隔的類型劃分為:彈性分隔、意向分隔、局部分隔和封閉分隔。loft空間分隔的方式主要為閣樓和屋中屋這兩種形式。 這兩種形式是loft空間區別于普通民用建筑內部分隔的重要因素, 因為在時間上,閣樓和屋中屋的建造時間都晚于建筑主體,是附屬于舊工業建筑的建筑構件。 其次,作為loft空間區別于其他舊建筑改造的手段,閣樓和屋中屋通常都是非完全的劃分,會預留出通高空間,這種局部的分隔也是loft空間的顯著特征。
(1) 閣樓
閣樓本意指房屋中的上部空間或工、 商業建筑內無隔斷的較大空間。 閣樓在結構上大都依附于原有的舊工業建筑,這也是它和屋中屋這種分隔形式的主要區別。 閣樓在營造之時通常在內側設柱子加以支撐, 靠近建筑外墻的一側通常搭接在舊工業建筑的吊車軌道或是牛腿柱之上, 節省了建造的材料,實現了較為經濟的改造。
(2) 屋中屋
屋中屋與閣樓利用舊工業建筑本體的結構體系有所不同,其與原有舊工業建筑聯系不強,改建后的屋中屋擁有一套獨立結構體系,因此屋中屋具備了以下優勢。 首先,屋中屋的營造對原有的舊工業建筑未造成任何的改動, 舊工業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得到了完美的保留;其次,當需要對內部分隔進行重建時,只需拆除屋中屋的部分即可,不會對舊工業建筑帶來二次破壞;再次,屋中屋的形式相當于建筑擁有了雙層皮,而屋中屋內部通常是較多人員停留和使用的功能空間, 需要空調和暖氣等溫度調節措施, 屋中屋和舊工業建筑之間的空間就成了過渡空間, 這層空間能夠有效地減少室內溫度的變化,降低了能耗。
4.1.3 loft空間銜接
和loft分隔相對立的是, 有了不同的分隔手法所產生的若干功能板塊,就必然存在著各種空間之間的銜接。
(1) 豎向銜接
豎向銜接多見于loft空間的水平分割, 在高大開敞的舊工業建筑空間內通過水平分割的手法創造出夾層空間, 就必然需要豎向交通來聯系。 豎向銜接通常表現為樓梯,坡道等。 這些新增的樓梯和坡道大都采用鋼材和玻璃等輕盈的材質,使樓梯看起來輕巧簡潔,大氣時尚。 這些通透的樓梯還可以作為室內空間的彈性分隔手段,劃分出不同的空間層次,豐富和裝點了loft室內空間。
(2) 橫向銜接
Loft空間的橫向銜接多見于垂直分隔 ,其主要表現為空中連廊。 特別是在功能上存在聯系的兩個空間分別處于非首層的位置上時,就需要二者之間施以空中連廊。 上海八號橋在設計時就成功的運用了連廊這一建筑元素,將8棟舊工業建筑有機地聯系起來,這也是八號橋這一名稱的由來。 空中連廊不僅僅局限于建筑室外的相連,廊道在不同的建筑內外都有穿插,人們通過這些連廊就可以順暢地漫步于舊工業建筑區之間。連廊起到了室內外空間的串聯,模糊了室內外空間的界限。
4.2 外立面改造策略
基于loft文化的舊工業建筑往往采用新舊沖突的手法來引入新元素, 這種新舊沖突的設計手法來源于loft文化中的拼貼理念,20世紀中葉的拼貼藝術深遠地影響著loft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在其影響下,loft空間及其外立面逐漸呈現出一種動態的、不斷發展和編輯的狀態,各個時期的材質都會拼貼在外立面上,顯示著舊工業建筑的歷史和改造進程。
新材料的引入不但沒有可以的和舊材料相仿, 反而刻意的制造沖突。 通過這種新舊材料沖突制造出強烈的對比效果。新材料體現出建筑空間的新穎和時尚, 而舊工業建筑表皮則體現著懷舊氣息,從而形成了商業建筑空間的亮點。
5結語
舊工業廠區以及廠區內的舊工業建筑是城市的寶貴遺產,他承載著人類對于工業時代的記憶,記錄了城市發展的軌跡。我國一些藝術家積極引入國外LOFT改造的理念,利用舊工業建筑進行LOFT改造,是對我國舊工業建筑改造的一種積極的啟蒙探索,他們吹響了舊工業建筑改造的第一響,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也提供了我們對于LOFT在國內改造的研究的范本。由于其很多在沒有經過社會系統規劃的情況下,其改造往往帶有很強的自發性,缺乏統一的理論和規劃,其經濟價值往往局限于其本身的場所,而沒有上升到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上來,對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是很明顯。其間我們也分析出許多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我們的城市發展遇到舊工業建筑這些地塊,我們采取什么態度?經過我們的論述,我們的主張是不要一味的都“大拆大建”,對于有舊工業建筑的地塊,我們要對其進行價值評估確定其改造和保留的程度,依據程度的輕重,劃分為大量保存舊工業建筑并進行改造利用或者保留局部舊工業建筑節點,其余舊工業建筑拆除的方式。對于保留局部舊工業建筑節點的方式,拆除騰讓出的用地可以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用地,保留的舊工業建筑節點可以作為該地塊的公共中心和標志或者社區廣場,并對保留舊工業建筑進行有效的LOFT改造利用。這樣的理論就不僅僅局限于單純的“保存”,而是根據其評估的價值,即保留了地塊的歷史痕跡又發展了該地區的經濟。具體到操作層面,需要建立學術機構提供理論技術支撐、政府主管部門監管、市場資本自由發揮的統籌機制,充分發揮學術機構的前瞻性,政府主管部門的督察性和推動性,市場的資源有效配置性,最終形成發展了城市經濟又保留了城市歷史文脈的城市發展格局。
參考文獻:
1. 陸地.建筑的生與死―歷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2. 王天兵.西方現代藝術批判[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 楊志疆.當代藝術視野中的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4. 王建國著.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5. 陸地著.建筑的生與死――歷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6. 韓妤齊,張松主編.東方的塞納左岸DD蘇州河沿岸的藝術倉庫[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2004
篇10
英國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有著眾多的工業建筑,它們是英國城市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這些區域在二戰后衰敗、甚至廢棄,成為英帝國衰敗最直接的象征。20世紀80年代開始,英國政府積極推進城市復興運動,對歷史建筑實行登錄制度,限制任意地拆遷行為,也加強了對19世紀工業建筑的保護。英國歷屆政府對其工業建筑的再利用都十分重視,1987年,政府頒布了為便于工業建筑再利用而采取的使用類別規則。規定在保護區內將建筑類型從一般工業級或者倉儲級轉變為商業級(ClassB1),不需要規劃許可。使用類別規則這一舉措為舊工業建筑尋找新的用途打開了方便之門。英國舊工業建筑的保護及再利用可根據其工業產生和發展的區域性特點,分為工業鎮保護及再利用、港口碼頭改造、鐵路沿線工業建筑改造等。薩爾泰爾鎮(Saltaire,WestYorkshire)是一個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工業鎮,是19世紀的慈善家提多斯•薩爾特(TitusSalt)為安置工人所建造的。現在這個小鎮已被整體改造成休閑娛樂區域。區內的原主廠房SaltMill被改造成大型購物場所(見建筑視窗)和藝術畫廊(見建筑視窗)。區內其他建筑則被改造成了零售、展覽和咖啡休閑空間(見建筑視窗),而一些小型輕質波狀屋頂的平房則被改造成區內設備用房。
18世紀隨著對美洲貿易的快速發展,英國中部以利物浦(Liverpool)為代表的城市濱水地段進入發展的最盛期。阿爾伯特碼頭(Albertdock)綿延七英里,20世紀初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但隨著工業調整,阿爾伯特碼頭于20世紀50年代就徹底廢棄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整個碼頭區域內的建筑被登錄為I類建筑,廢棄的碼頭逐步被改造成高標準的國家展覽區和生活氣息濃郁的城市文化核心(見建筑視窗),區內由倉庫改造的泰特美術館(TateGallery)(見建筑視窗)為碼頭復興亮點。1835—1892年建設的老大西主線(theOldGreatWesternMainLine)是當時歐洲最大的鐵路綜合工程,沿途留有眾多歷史建筑群、橋梁和隧道,被視為征服自然的象征,被盛贊為“上帝之精彩鐵路”。對于這樣一條具有特殊意義的鐵路線的保護,英國采取了節點式線性保護方式。而從斯威登鎮紛繁的鐵路線(見建筑視窗),可看出它無疑是大西線的重要節點。由于鐵路的興建,斯威登從默默無聞的小鎮一躍成為熱鬧的集鎮(見建筑視窗)。斯威登鎮鐵路沿線工業(SwindonRailwayWorks)建筑改造服務于普通百姓,對工人新村進行加建和修整美化,將原大西線鐵路工人宿舍改造成為鐵路博物館(見建筑視窗),將原市政廳改為舞劇院(見建筑視窗),將原火車發動機廠改造為購物中心(見建筑視窗),該購物中心將許多原鐵路工業繁榮時代的遺跡和文物保留了下來,并使其與新的購物環境有機結合。這些對原有鐵路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使得當地人的生活條件有了新的改善和提高,同時也賦予小鎮獨特的魅力。
我國舊工業建筑保護與再利用方面的不足
對比英國的舊工業建筑保護與再利用,我國現階段在該方面的工作仍存在問題。觀念的轉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前面提到的英國利物浦阿爾伯特碼頭改造的成功,就是將城市復興同其工業文明時代的城市文化相聯系,這種城市文化存在于其港口興衰的歷史中。工業革命時代“港口”的城市背景,賦予了碼頭從創立開始就具有的歷史價值,而碼頭的再度繁榮會讓人們重拾對城市文化的敬仰和追憶。反觀我國,一直以來社會觀念習慣把農業時代的文化遺存作為文化遺產來悉心保護,而將那些能夠反映城市發展道路的舊工業建筑,視為城市和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包袱。直到近些年,我國才開始意識到它們對于喚醒城市記憶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保護和利用觀念上的滯后,是造成我國舊工業建筑保護與再利用相對落后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原因。當前,處理舊工業建筑的方式雖不再是“一拆了之”,但還缺乏統一規劃、統籌考慮的過程。
英國在進行舊有工業建筑保護及再利用過程中最突出的方面之一,就是將舊工業建筑以集群形式加以保護和利用。從保護利用單體工業建筑,到保護整個工業區域,形成“點、線、面”的保護利用模式。很多單體舊工業建筑本身在歷史、社會和科研上的價值并不突出,但它們所構成的工業建筑群則有著很高的綜合價值。這就要求決策者在對舊工業建筑進行保護及更新時具有全局觀,在對其中的單體建筑進行保護及利用時,也要全面、整體的考慮,要保持和延續舊工業建筑群的協調和統一。保護并不是讓舊工業建筑成為孤立于世的一種紀念物,而應是讓舊工業建筑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積極地融合到現代生活當中,使它的生命得到延續。在對舊工業建筑進行保護與再利用的實踐中,不僅要系統、整體地看待舊工業建筑本身的建筑實體資源,還要積極重視其所在環境中的人文元素。在英國,對原有工業建筑生產氛圍的保留也是其成功的一方面。如英國阿爾伯特碼頭改造和斯威登小鎮的保護與利用中,大量與舊時工業活動相關的物品被保留了下來(見建筑視窗),使之成為喚起人們對歷史回憶的環境小品。在斯威登鎮上還有當地的老工人們為來訪者講述發生在那里的工業故事(見建筑視窗),延續著一代又一代人對那段工業歷史的回憶。我國當前在進行相關方面的保護與利用工作時,對建筑實體重視度較高,而對人文層面的內容則重視不夠。缺乏對人文元素的關注,忽視了人們對舊工業建筑的情感觸發和延續,不利于保護與利用的全民性參與氛圍的形成。
舊工業建筑保護及再利用模式
在各國工業遺產保護的實踐中,工業遺產保護性再利用的重點是應用于商業文化休閑設施建設。典型的保護及再利用模式主要有兩種:社會型綜合開發模式,主要是指從社會需求、社會公益出發對舊工業建筑進行保護和再利用,同時發掘和延續舊工業建筑的非經濟性價值。對舊工業建筑進行原址保護,或改造為博物館進行陳列展示,是在工業遺產保護中較為基本和常見的方式。原址保存或將其中的某些構件、遺存置于博物館中,是保護具有歷史價值舊工業建筑的最優選擇。主題公園模式是針對范圍較大,工業建筑遺存較為分散的情況下,對有較高社會和歷史價值的舊工業建筑進行保護和再利用的模式。有些工業建筑遺產的環境特征鮮明,可以利用場地環境本身的形狀、坡度、綠化、設備、機械構件等工業遺存,以及周圍鄰近區域的歷史人文因素等,整合成為工業遺址公園,以此對場地內的工業建筑物、構筑物遺存或某些工業設備遺存進行保護和再利用。如德國西部魯爾區的北杜伊斯堡工業主題公園(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p#分頁標題#e#
它是德國北杜伊斯堡的一個后工業景觀公園,由德國景觀設計師彼得•拉茨(PeterLatz)與合伙人于1991年設計,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紀念過去的工業。其原址是煉鋼廠和煤礦及鋼鐵工業所在地。原廠于1985年廢棄。公園設計與其原用途緊密結合,將工業遺產與生態綠地交織在一起(見建筑視窗)。如奧地利維也納GasometerCity。該商業綜合體由4個儲氣罐改造而成。這些儲氣罐于1899年興建,曾是維也納城市煤氣供應的主要來源,也是當時奧地利先進科技的象征(見建筑視窗),直到1986年才真正“退休”。現在這里成為維也納市政改造工程的成功典范,也代表了強調資源再利用的環保理念(見建筑視窗)。GasometerCity分別由讓•努維爾(JeanNouvel)、藍天組(CoopHimmelblau)、曼弗雷德•維德爾姆(ManfredWehdorn)和維爾汗姆•荷爾茲博爾(WilhelmHolzbauer)設計,在保存完好的4個高70m,直徑60m,內部體積90000m3的碩大儲氣罐內建造(見建筑視窗)。這種對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方式不僅在西歐國家十分普及,在中國的一些城市里,也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如上海1933老場坊、上海八號橋、天津長江道C92創意工業園、北京798等。當藝術家邂逅舊廠房、舊倉庫時,他們沒有隨意地破壞,而是著力于原有區域、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完成了對這些近代工業建筑的保護和再利用。
工業建筑自身價值及保護再利用的對策
基于歷史保護目的的再利用模式,主要指前面提到的博物館模式。這一模式通常應用于具有較高歷史價值或科技價值的舊工業建筑保護與再利用,用較為先進和專業化的保護改造手法對其進行再利用。在整治和改造建筑實體的同時,對建筑空間進行重新整合,并對其中的構件和構筑物進行有選擇的保留,從某種意義上講,使之成為一件訴說歷史的展品。通過這種模式,我們可以對這類建筑遺存做到最小干預,最大利用。基于精神紀念的再利用模式,為了留住對某些歷史事件的記憶、保留懷舊感或進行歷史教育,而對舊工業建筑進行再利用,除指前文所提到的博物館模式之外,還包括主題公園模式等。該模式主要應用于歷史社會價值及美學價值較高的舊工業建筑或構筑物,對原有舊建筑的現狀要求不高,利用較為靈活。這種模式使得許多功能性較差的工業建筑遺存煥發了青春。該模式主要應用于具有較好社會價值以及一定歷史價值,且所處城市地理位置較為重要的舊工業建筑。基于盈利為目的的再利用模式,大多表現為將舊工業建筑轉化為出租式辦公、創意工作室、娛樂中心、酒吧以及大型商業綜合體等。由于以盈利為目的的這種改造,大多會依據新功能和新需求對原有工業建筑作出較大調整,所以,大多在歷史保留要求較低的舊工業建筑中應用。該種模式在充分利用舊有工業建筑的同時,又節約了成本,且投資周期較短,由于舊工業建筑存在時間較長,周邊環境條件較為成熟,故區位優勢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