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教師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01:56: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在職教師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空間智能主要是指人對空間定位的正確的感官能力和體會能力,這部分人可以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的造型來較好的表達出自己的能力;人際交往職能指的就是人與人交往相處的一種能力,具體表現為能夠及時體察到別人的情感和意圖變化,并隨時做出相應的反應;自我認識的智能指的就是人對自身進行認識,理解和反省的能力,主要表現為人是否能夠以正確的心態來評價自身的情感變化,并進而以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來形成一定的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自然觀察智能指的就是人能夠正確的辨別和區分各種自然界中的形態,并能夠對自然和人造環境進行一定的觀察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
新的教學制度強調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創設有利于學生智能發展的教學環境,使得學生不僅很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學會各種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努力培養學生對于將來工作的正確態度和價值觀.因而,對于職業教育來說,主要是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職業的素養,不斷的開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引導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思考,促進學生利用理論去解決實際中的困難.那么,這里的關鍵性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就是指人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教師的教學活動要盡力為培養這種能力服務,而這種能力又必須有一定的情境作為前提條件,因而,教師就要努力創設出一種類似于實際情境的教學情境或者真正置身于實際情境中去.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具體的內容和要求來創設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知識基礎的教學情境和教學計劃來,這樣,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知識的動力,從而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知識的建構.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性英語教學模式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不同的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正是因為人的智能組合的不同,所以決定了不同人的天賦不同.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正確對待學生的基礎存在著差異的客觀事實,有的基礎好的學生進行學習非常的輕松,而基礎較差的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困難.因而,傳統的單一化教學模式顯然不能適應現代化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采取有差別性的分層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就是要教師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差異性來采用有區別的教學內容,設計出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比原有知識儲備和結構得到一定的提高和發展.教師也必須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智能特性以及知識基礎情況,以便能夠真正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教學.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按照一定的教學任務來使學生進行異質的分組合作,從而做到相互制衡和競爭關系,有利于學習的提高.根據智能結構的差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多元化智能理論是以個人的發展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理論強調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能們實現學生的多元化和個性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智能結構,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喚醒智能特點,繼而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比如,學生如果具備突出的人際交往的智能,這部分學生對人際交往非常的擅長,在某種程度上是交往流暢,所以愿意交往.那么,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學生的智能優勢對起培養的方式進行轉變,摒棄以往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挖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組織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組織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發揮自身的人際交往技能,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激情和動力,促進其學習動機的進一步引發,從而更好的實現教學目的.教師還應該積極倡導學生的自主性探究式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們能夠以積極參與的主人翁姿態來主動建構各種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而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或者問題式或者小組合作式的教學方法來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開展實際教學過程,從而轉變學生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地位,而是成為主動探究知識和自主建構知識的學習者,這樣,才真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促進他們的智能進一步發展.其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就是指教師能夠利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來調動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使得學生為了團體目標而努力學習,有利于整個學習氛圍的形成,從而更有利于達成共同的教學目標,因為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更容易形成互動的教學關系,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熱情.
篇2
關鍵詞:語文教學 素質教育 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開展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熱愛語文,學好語文。語文是教學領域的基礎學科,也是培養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的首要條件,掌握語文知識,加強語文能力是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我們不能將語文教學當成一種單純的教學任務,使用各種題海戰術,這不僅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會影響學生的綜合發展,其學習水平也無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證全體學生都能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并具備一定的語文素質,將語文教學和素質教育融為一體。
一、落實語文知識,為提高語文素質打好基礎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但能力的提高都必須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從語文教學來看,語文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本文化水平,而要完成素質教育,就必須保證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語文能力。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首先要落實各項語文知識的教學,為進行素質教學提供條件。實踐中,有的老師會采取分階段、分步驟、分類、分點的教學方式,初中語文教學比較注意復習小學已學過的語文知識,同時整合單元教學,講解語文內容中的常見知識點和重點知識;隨著年級的升高,老師就會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自己找出其中的重點,并總結歸納,讓學生在找尋知識點的過程中,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對各項語文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出一套學習系統。這樣,學生就能在理解語文知識的同時找出各知識點間存在的聯系。事實證明,及時掌握語文內容中的各項知識,對開展素質教育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二、應注重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功能
進行素質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該如何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道德思維能力也逐漸轉向成熟,這是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在這個階段加強素質教育,灌輸正確的價值觀,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在初中階段開展素質教育,是實現道德優化的重要轉折點。而強化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素質,是語文學科的重要責任,也是初中語文融合素質教學的新嘗試。素質教育內容廣泛,我就以從語文教學出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問題進行論述。愛國主義教育應貫穿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初中語文教學則要利用語文內容本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的語言文字教育是中學教學大綱中的規定,初中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開始了解愛國主義,培養愛國熱情,從一些語言文字出發,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例如,在一次教學中,我給學生講解到,能夠正確使用和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就是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尊嚴的表現。通過語文知識將這些理念滲透到學生心里,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操,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2.合理使用語文教材中的愛國主義內容,教育廣大學生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如果說語言是祖國的聲音,那祖國的形象就能以山河的形式出現,熱愛祖國就是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初中語文內容的作者將祖國河山刻畫得風景旖旎,美不勝收。例如,范仲淹筆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煙波浩淼,岸芷汀蘭,讓人心曠神怡。這一幅極具中國特色的風景畫卷已經深深刻在了學生的心里,影響他們,幫助他們成為熱愛祖國的人。
3.愛國主義教育在我國已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學習我國的英雄人物也已經有近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就記載了我國很多的古代文明:例如,《中國石拱橋》中,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石拱橋,他完美的體現出我國建筑家的藝術之美;《口技》中那精彩絕倫的口技表演以及在古典文學中出現的那些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都能讓人沉靜在古代文明的高尚意境之中,漸漸的也就接受了這種愛國情操的熏陶。
三、努力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素質,加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
從教育的層面看,初中語文老師自身的素質培養也是關鍵,并在素質教育環節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很明顯,語文教與學的矛盾,就是老師起著主導作用,而正是這種主導作用,已經開始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只有不斷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水平,才能提高整體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只有高素質的語文教師,同時采取高素質的教學行為,才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
人文教學是教會人怎樣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不斷協調自身與他人、家庭、集體、社會、甚至自然的關系,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能科學的理解責任,從更高的層次追求精神上的完美。語文,是人文科學教育的重要部分,我們有責任就學生開展人文教育。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人文教育的教材內容有:《論語》,它讓人正確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為學》讓學生領悟“天下無難事,只要肯為之”的哲理……語文老師應通過這些內容,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擁有較好的情操,成為一個具備道德素質的人,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四、開展課外活動,課內課外有機結合
課堂教學是學生吸收語文知識的主要場所,但要全面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為學生提供擴展訓練的機會,通過語文課外活動,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鞏固。課外活動是開展實踐的最好場所,可以讓學生更近距離的接觸到真實社會,把社會生活引進課堂。課外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主要目的是為讓學生擴展知識,融入社會,熟悉生活,認識更多的事物。通過對現實事物的觀察、接觸、理解,使課堂教學得到升華。例如,在一次課外活動中,我帶學生參觀、考察工廠、農村等,了解各種新產品、新信息,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熱愛祖國的熱情,讓他們明確學習目標,樹立遠大的理想,增強學習動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是完善素質教育的關鍵。語文是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情感因素、審美能力、道德人格的第一道門。為了學生能有更好的發展,具備更高的道德素質水平,我們應充分運用語文教學對素質教學的獨特促進作用,將素質教育融合到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中,以求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楊傳武.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考試周刊,2010,(25):42.
[2]傅全勝.略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江西教育,2010,(12):25.
篇3
華德福教育的哲學基礎是人智學(Anthroposophy)。“研究人智學是探索通往精神領域的途徑,人智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智慧,人類及宇宙萬物之間的關系。研究人智學的目的是培養一個完全開放的胸襟,既不盲從也不隨意拒絕,當人的內心有所需求,這種知識和智慧就會涌現,并可以以內心世界的需求來調節,甚至獲得與精神世界的共鳴。”由此可見,華德福教育主要欲培養一個具有獨立精神的個體,倡導人的精神的自由和獨立。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施泰納根據人意識發展規律,以7年為一個周期,華德福的教育則配合人的意識發展規律,階段性針對意識來設置教學內容,讓教育成為一種藝術,讓人的身體、生命體、靈魂體和精神體都得到發展。因為在人發展的不同階段,這四者是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有這四者都得到了發展,并且具備深層次的教育意識,才能讓孩子覺醒,才能讓孩子成為自己,最終超越物欲,具有洞察力和判斷力,結合與生俱來的智慧和本質,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的方向。這是華德福教育培養的學生應具有的狀態,同樣,華德福體系里的教師也應該是這樣的人,是需要在智力、藝術和道德方面都平衡發展的人,只有這些都平衡發展,教師才能覺醒到,自己是否適合做教師,是否適合做華德福教師,是否適合做一名華德福幼兒教師,這是需要自己成為一個“全人”的旅程中更多地思考自我和人生的方向。施泰納認為:“由固定不變數學公式制造的玩具,會使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枯萎而死亡。”如何幫助幼兒找到適合的玩具,與孩子一起制作玩具,如何藝術性地教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的玩具,這都需要教師在智力、藝術方面的參與。華德福教育追求善、美、真的教育,這需要教師道德的高度參與。“基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職業道德比其它職業道德具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比其它職業道德有更強烈的典范性,比其它的職業道德有更深、更廣、更遠的特點。在華德福幼兒教師培訓中,應該體現對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的闡述與認識,讓學員隊教師職業道德有高度的認識,培訓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激發學員隊幼兒教育的熱情,感染學員,讓學員深愛幼兒教育事業,愿意為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所有的力量。所以,華德福幼兒教師培訓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在道德、智力和藝術方面平衡發展的人,讓教師覺醒到自己,認識到自我,從而在幼兒園里更好地幫助和支持幼兒的發展。
2.培訓內容:追求有生命力、藝術性的教學內容,融入更多自然元素。
我們都知道“生態的”涵義,對于整體而言,每一種生命的形式都是必須的、有用的。不用之用,是為大用。大用是生命力,她代表一切———智慧、靈性、愛、感知力、學習力、創造力、適應力……健康是生命力的自然流動,人成其為自己,個體融入大海。生命不僅限于肉體,一切的流動中,交流著色、聲、香、味、觸,那是美的交響樂,是善,是美,也是真,這就是生命力,也就是健康。前面所談到的,華德福教育在幼兒園階段追求善的教育,主要以發展幼兒的物質身體為主。所以在華德福幼兒園里,一日生活是幼兒教育的核心,華德福倡導幼兒的學習應該是在生活中學習。而生活本身就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生活是需要體驗的。這就需要華德福的幼兒教師培訓的內容同樣是具有生命力的,是真正地讓教師體驗到學習的內容,而不是單純的理論灌輸和認識了解。華德福教育一直崇尚藝術化地教學,他們把教育視為一種藝術。華德福教育認為藝術是生命的塑造,藝術教育的真正意義是滋養人的心靈和豐富人的心靈生活。黑格爾在《美育》中指出,音樂能在“心靈振奮起的那些量之外加一把助力”。孔子也提出用“禮”以節制人的行為,以“樂”以陶養人內部心靈的主張,故用“禮樂之邦”來區分文明的古中國和其他野蠻民族。“藝術教育承擔著開啟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使人的內心情感和諧發展的重任。”由此可以看出,藝術與社會的重要意義。教育藝術化,不僅是把藝術作品、藝術形式、藝術的方法技巧等引進教育,更重要的是應該把教育作為一種本體的藝術形式,把教育的過程視作藝術的創作過程。這就需要培訓教師的過程中貫徹和實踐這樣的理念,讓幼兒教師體驗到藝術的具體形式,從體驗中感受真實的藝術,這樣才能創作教育這門藝術。培訓的指導教師也應該在培訓的教學中更加藝術化地教學,潛移默化地把藝術這顆種子種在每一位華德福幼兒教師的心里,并滋養它,讓它得以生根發芽。在華德福的幼兒園里,有很多很多的玩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材料大多都是自然的。華德福幼兒園倡導用一切自然、溫和的東西滋養孩子,讓孩子體驗到自然的真實,在愛和溫暖的環境里成長。“這一時期的幼兒的生長體現出植物性的特征,自然界的一切都符合孩子的天性。松子、石頭、貝殼、樹枝、花草和動物都是孩子感興趣的對象,自然界的構型也是兒童想象力和概念形成的原始材料。”施泰納強調:“作為教師,你們必須讓學生理解自然,缺乏一定程度的自然知識,人無法再社會生活中找到他的定位,因此,我們應該投入我們的心理力量去熟悉事物,并觀察我們與之相連的經驗。”這就需要我們在華德福的幼兒教師培訓中盡量運用自然界的材料。
3.培訓組織:倡導完整、和諧、發展的理念組織協調三年制幼兒教師培訓。
華德福的培訓有很多種形式,有職前全日制培訓,也有職后的培訓(即在職培訓),目前國內幼兒教師培訓大多采用在職的形式,分做三年來完成。這樣就需要設計和統整幼兒教育的內容并將其合理地分配在這三年的培訓里,在華德福幼兒教師培訓的內容應該是完整的,分階段的有計劃的,各個階段有序進行,包含幼兒園實際運作中的各個方面。每一期的主題涉及的內容同樣應該具有完整性,不能是簡單的講解,而是針對這個主題,從各個方面很深入地讓學員們真正知道在幼兒園里如何帶給孩子。和諧共生是社會學中提得比較多的概念,社會學是一門試圖用科學的思維邏輯來討論人類社會和社會生活的學科。華德福教育的社會學基礎是施泰納的“三元社會秩序理論”,施泰納把社會分為三個領域:文化領域、政治或權力領域以及經濟領域,各個領域分別對應若自由、平等、博愛三大社會學理念。這種理念倡導人與周圍的一切和諧共生,在華德福幼兒教師培訓中,培訓的組織團隊與學員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和諧、自由、平等的。華德福幼兒教師培訓的組織者、教師應該提供高質量的培訓服務給學員們;而學員們應該積極參與培訓的全過程,而不是享受培訓組織者提供的一切,應參與培訓的準備和組織,在參與中體現華德福的和諧共生的精神理念,才能在幼兒園中同樣帶入這種理念,與孩子一起相處、工作和生活。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在追尋一種更為優質的狀態,教育是如此,幼兒教師培訓亦是如此,否則便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教育和社會,不能促進人的發展。正如197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國際教育大會所通過的宣言中指出的:“由于一般知識和教育以及教育活動的持續變革和發展,所以不太可能為師范生提供其終身職業生活必須的知識和技能。”華德福幼兒教師培訓所帶給學員的東西也不應只是幼兒園里需要的內容,而應更寬泛。教育回歸生活這一理念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幼兒教育可以在潛移默化的生活中進行,在生活中進行教育才是幼兒教育的最理想方式。華德福教育則認為教育是為生活而準備的教育,這需要幼兒教師能在一日幼兒園生活里發展幼兒的身體,發展幼兒對世界善的認識進而同樣發展自身。所以,華德福幼兒教師培訓的組織的形式、組織教學的內容都應該是發展的,目標上向著更優質的培訓邁進。
4.培訓實施:倡導有節奏、有規律,有參與、有互動地教學。
有規律、有節奏的生活在我國傳統文化直至今日的養生課堂里,在教師對家長的忠告里,都并不陌生。華德福教育也特別強調這一點,華德福教育認為萬物皆有時,幼兒園階段的教育應該順應自然的法則,每天有規律,有節奏地生活。在幼兒園里,有節奏、有規律的生活能帶給孩子以熟悉感和安全感,沒什么比讓幼兒知道將要發生什么事更重要了,通過熟悉感和安全感可以培養他們的信心,使他們從容地走向未來。在華德福幼兒教師培訓里同樣需要有節奏、有規律的培訓計劃,主課、實踐課、藝術和手工課都應該有具體的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教師、固定的翻譯、固定的服務團隊。只有學員們體驗到有節奏、有規律的學習經歷,才能明白幼兒教育階段帶給孩子的重要意義和現象背后的原因。夸美紐斯指出:“凡是應當做的都必須從實踐去學習,要靠榜樣,不要靠教誨。”實踐離不開一點就是積極參與和體驗,這包含兩層涵義:一是學員自己要積極主動參與和體驗培訓的準備、進行與實施中;二是培訓的組織者和教師應該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帶著學員參與和體驗到培訓的各個環節中。在華德福幼兒園里,倡導教師和幼兒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游戲,一起畫畫等等。這就需要幼兒教師有極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這些就需要在培訓中獲得與學習。就算是在人智學理論的學習時,都應該有大量的討論和案例的加入,讓每一個學員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體驗到真正參與式的學習。在實踐課、藝術課和手工課都應該準備有充分的材料、充足的時間,在培訓教師的正確引領下真正地實踐和體驗。在參與及體驗的基礎上,與單純地聽課的培訓相比,學員肯定會有很多額外的思想碰撞與疑問,這就需要學員與教師、學員與學員、學員與培訓組織協調者、學員與資深教師之間的互動,互相溝通,答疑解惑。在這樣的互動交流學習中,培訓學員學到的知識才是融會貫通的,而不是簡單的,表面的,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在工作中如何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與孩子一起生活。
5.培訓評價:力求學員自己認識自我,認識幼兒教育,發展自我,發展幼兒教育。
篇4
關鍵詞:初中語文 素質教育
語文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乃至學生各種素質上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探討學生素質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機制的滲透式很有必要的。雖然語文學科特質和參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獲得共識,但如何要素質教育中真正發揮語文學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語文學科教學的效果,關鍵是老師方法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一、何為初中語文素質教育
首先,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的初中語文課堂素質教學。從學生出發,發展學生的潛能,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具體地說,應提高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等。
其次,以課堂教學形式貫徹素質教育。要求初中語文課堂素質教學以課堂為陣地、以45分鐘為時間段落、以教師和學生為活動主體、以中學語文的教和學為活動形式,貫徹素質教育要求。初中語文課堂素質教學,要求學生應當是全面發展型的學生。應要求學生學會學習,有一定的獨立學習中學語文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具有創造性學習的品質和一定的初中語文基礎,成為能夠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個性充分發展的社會主體。
最后,初中語文課堂素質教學觀認為,傳道、授業、解惑,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只是單純地教給初中語文學生知識、使用初中語文的技能、解答中學語文題目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發學生內在的教育需求,喚醒學生主動、能動、創造的意識,開發學生的潛能。在初中語文課堂素質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用自己的整體人格去“類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意志行為和知識技能;用自己的教學風格,去直接影響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習風格的形成。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策略
1、落實語文知識,為提高語文素質打好基礎
我們知道,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的。具體到語文教學上來說,語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堅實的語文素質基礎,即學好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落實各項語文知識,以便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打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分階段、分步驟、分類、分點的方法進行。同時,注意復習小學已學過的語文知識,并結合單元教學,介紹和講解語文知識有哪些類別、哪些知識點;還要有意識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找出相關的語文知識,并分類歸納,讓學生在“找”的過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項語文知識;最后讓學生分類歸納,進行各項語文知識的梳理。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熟練地掌握語文知識,并且還能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事實證明,準確掌握語文課中所涉及的各項知識,有利于進一步實施語文素質教育。
2、強化語文課素質教育
應該肯定,我們在語文課的教育教學中,無論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語文的工具性質,加強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統一原則、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和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等各個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取得很大的成績。但受“應試教育”思維的束縛,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基礎教育仍陷入難以自拔的誤區。學校在升學率指揮棒左右下,全力以赴為升學考試組織安排教學、教師、資金和獎金。凡是與應試無關的其它活動則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其它不學,三年的課講二年。每天撂在學生面前的是各種各樣的復習資料,數也數不盡、做也做不完的模擬考試題,這些題不是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接著現成答案去死記硬背。即使有的學生背會滿腦子答案,暫時贏得了高分,考上了高一級學校,而實際上,他們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非但沒有提高,相反整體素質下降了。為了彌補這一根基的不足.在這些學生升人高校之后,高一級學校不得不用大量時間去采取補救措施。如果不這樣補救,勢必影響其它課程的學習質量和全面素質的提高。這些事實進一步告訴我們,在所有各門課程中,加強語文課素質教育顯得更為重要了,因為它是決定整體素質教育提高的基礎。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原則”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充分弘揚人的主體性,注重發展和發揮人的主動精神,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就不能把學生當作被動的產品,而應當視學生為能動的主體,要重視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學生的學習不僅承繼性的學習,更足創新性的學習。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一方面,置疑設難,但坡度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要讓學生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見到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不予回答的“冷場”現象,一些缺乏經驗的教師,此時只是埋怨學生太笨。自己現身說法,搞成自問自答。其實,這種“冷場”有時候就是教師問題設計不合理造成的。此時,就更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就更要注意講究鋪設藝術,教會學生尋求解答問題的途徑,特別是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教材。并從閱讀教材中尋求解答途徑,把讀書方法交給學生;另一方面,發揮小組作用,引進競爭機制。我們可以把學習目標,教給小組完成,使小組的每個成員積極參與幫助全組成功。素質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現在的一般發展,不僅要重視學生現在一般發展對未來的發展價值和遷移價值,而且更要重視直接培養學習終身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著眼一般發展,增強開發意識。
三、結語
人的素質是個有系統的整體,主要有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在語文教育中這些素質都要體現出自覺和不自覺的互相滲透、互相作用。教師應注意整體把握,互相協調,促進其和諧發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語文學科的知識和教學方法,還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科學的素質教育理論、方法與手段。要具備為人師表的風范,言傳身教,真正做到在學生面前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在教學過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實踐。那么,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成功之路是可以走出來的。
參考文獻:
[1]李書萍.素質教育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大江周刊(論壇),2010(12)
篇5
關鍵詞:模擬實踐教學法;特點;設計原則;具體應用;效果評價
能力本位的教育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是否具有“能力”是職業人才的衡量標準。職業教育課堂效果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技能。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該把職業教育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放在首位,增強職業教育教學的實用性、可操作性.突出學生能力目標的培養。
模擬實踐教學法通過讓學生在教室里進行仿真實踐,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通過模擬實踐教給學生解決問題和作決定的各種較高級的技能,符合職業教育對職業教育人才的要求。
一、模擬實踐教學法的特點
(一)完成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高度結合
模擬實踐教學法是建立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在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側重于模擬實踐場景,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自覺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進而高效率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
模擬實踐教學法強調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自主地在模擬的情景下進行活動.教師只起組織、指導的作用.教學活動也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并提高能力。模擬教學實踐法的采用可以擺脫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處于中心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學生對所學知識接受效率低的狀況
(三)強調教學內容的應用性
模擬實踐教學法在應用中不是簡單地灌輸知識,而是引導或幫助學生應用有關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它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模擬實踐的設計,引導學生全面參與實踐操作過程,讓學生解決實踐操作中經常出現的各種典型問題,幫助學生完成對基本理論在實踐中的逐層運用。
(四加強教學的互動性
模擬實踐教學法通過教師對教學實踐內容的設計.使學生在高度參與教學整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很大的變化,教師必須應對實際問題與學生創造性提問這兩方面的挑戰,因而常常要與學生站在同一平臺上去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案。信息交流是雙向或多向的而不是單向的,有時需要相互討論甚至爭論,在引導學生參與實踐的操作過程中,不但增強了師生互動.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二、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法對高職課堂教學的設計原則
(一)以職業崗位活動為導向設計教學的內容
職業教育理念強調的是課程內容要保持職業活動的完整性,打破知識體系的邏輯性。在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法時應盡量壓縮理論課教學內容,增加實驗、實習指導,強化技能訓練。理論教學內容上要求實用性,深度上強調以夠用為度,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二)課堂教學要突出能力目標
職業教育課程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要求學生在掌握技術、知識的基礎上,去完成某種指定的工作活動。因此,在采用模擬教學法設計課堂教學時.應該突出學生能力目標的培養,使課程以理論講授為主,變成技能應用為主。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模擬實踐教學中,學生具有高度的參號勝,他們不再是被動地聽老師講授,而是主動、靈活地綜合運用各方面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教師的角色將由傳統的知識講授者變為學習的引導者或輔助者其作用從單純的系統傳授書本知識轉變為對知識的消化、運用與創新的引導上。教師雖然不參與學生的模擬與決策過程,但必須引導學生有正確的思路,解答學生的各種問題,對于學習中出現的具有共同性、典型性以及重要的問題,要及時組織討論并點評、總結。將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結合起來。
(四)教學手段的應用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原則
模擬實踐教學法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選取要根據教學課程的特點,教學的目標、教學的具體內容而定,如果教學手段選取不恰當,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這需要教師在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時做大量的前期設計準備工作。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的情景模擬實驗設計。
三、模擬實踐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法教學的具體方法
1.放映記錄真實崗位職業活動的錄像片
選擇這種方法進行模擬實踐教學,不能和看紀錄片混淆在一起,這需要教師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要結合理論知識,運用提出問題、小組討論等方法組成整個教學的過程.由淺入深地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
2.分派角色扮演的方法
這種方法使學生直接地參與到業務操作中來.是一種最直接的模擬實際操作的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在學校提供實習機會有限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加強實踐效果的方法。
3.利用實務操作軟件
隨著網絡技術的成熟,基于網絡平臺技術輔助教學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地被人們廣泛應用。利用實務操作軟件,可以使學生在計算機上借助網絡來完成模擬實踐操作的所有環節,利用網絡平臺技術的輔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
4.典型的操作業務的案例分析
在實際業務中。會出現很多復雜的情況,這種實際情況很難模擬仿真,教師可以通過收集、篩選、提煉、整理的方式,選擇典型性的實際業務問題.做成案例集.和學生起做案例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通過啟發、提問、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參與進來,使學生對操作業務有靈活多變的處理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法教學的組織實施步驟
1.確定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法教學的目標
教師首先要確定通過模擬實踐教學法要達到的最終目標是什么。比如讓學生增加對實踐的了解與認識.并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參與,達到會運用信用證結算的實踐技能。
2.確定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法教學的內容
模擬實踐教學法教學的內容要根據專業學科的內容而定,將專業學科的主干內容提煉處理后.與模擬實踐教學法相結合,形成模擬實踐教學法教學的內容。
3.確定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法運用的具體方法
在確定模擬實踐教學法教學的內容之后,應根據內容和目標選擇適當的模擬實踐教學的方法。
4.設計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法教學的環節
教師在確定使用模擬實踐教學法的具體方法后,針對教學內容應設計整個教學的環節。比如國際結算信用證結算業務,教師可以先放映信用證結算業務的錄像,隨后引導學生總結信用證的基本知識點。緊接著教師進行角色扮演分配。最后.設定一些問題,針對信用證結算業務的細節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做最后的總結。
5.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法教學的組織實施
組織實施階段是教師按照事先設計的教學環節.組織整個教學的實施過程。比如在設計好國際結算信用證結算業務教學環節后教師組織學生按照設計的環節做具體的實施過程,這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根據具體的實施情況做相應的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四、模擬實踐教學法應用的效果評價
(一)模擬實踐教學法的應用解決了教學內容與環節和實際工作相脫離的矛盾
受到學生和企業用人單位的認可通過對企業和職業學校的大量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用人單位在挑選所需人才時.非常重視學生對實踐環節知識的掌握,在考核應聘人員時。主要考核內容之一就是專業知識的實際運用。而在對就業率比較高的職業技術院校教學情況凋查時.我們發現這樣的院校普遍帶有共同的特點,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大多采用了模擬實踐教學法。
(二)針對職業院校教師理想的教學方法調查.模擬實踐教學法是職業院校教師理想的教學方法之一
通過對全國職業院校教師的調查,我們發現許多教師利用學校的硬件設施。采取模擬教學法的模式進行教學。使用模擬教學法時.大多數被調查學校已經實現了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模擬實務操作。在教學課堂上,角色扮演法、對典型業務進行案例分析使用得更廣泛。
篇6
[關鍵詞]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問題;對策
素質教育既是教育的一種形式,更是教育的一種理念。職業教育的性質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學生是一個具有自身鮮明特點的社會群體,學生從一入學就開始面臨著社會選擇和如何適應社會選擇的問題。高職院校必須要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確定學生素質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術人才。
一、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高職院校大多數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上課不學習、下課抄作業、考試作弊等現象屢見不鮮。導致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高職教育的特色不明顯,缺乏吸引力,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輕視職業教育,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對就業前景缺乏信心。
(二)學生文化素質參差不齊
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生源質量的大幅度下滑。同一專業或同一班級內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等方面差異明顯,一些學生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科學,動機不明確,態度不端正,給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
(三)學生心理不夠成熟
高職院校學生中普遍存在自卑、焦慮、失望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進入職業院校后,學生對人生目標和學習目的感到困惑,個別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甚至會產生棄學厭世的想法。同時,就業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一些學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到生產一線從事收入較低、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而自身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又達不到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局面。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素質教育的理念不明確
在實踐中,學校往往只重視“高技能”教育,而忽視了“良好職業道德”的教育,片面地認為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理論知識和培養實踐能力,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只是單純構建職業人才所需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而沒有將素質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或者雖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但方案沒有可操作性,因此難以落實。
(二)教學方式方法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
高職院校在課程建設和教學過程中較普遍地存在重理論技能、輕素質培養的做法,認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不需要用太多的時間培養學生的素質。尤其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仍以閉卷筆試為主,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職業素質的考核缺少系統研究,沒有成型有效的經驗。
(三)對思想文化建設重視不夠
職業院校由于諸多的制約因素及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對校園文化建設普遍缺乏重視,只注重科技、文化、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而忽視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不能將校園文化建設與校風、學風建設結合起來。一些高職院校學生行為習慣不佳,自我約束力不強,有的學生紀律觀念淡薄,思想作風渙散,容易出現違紀現象。總的來說,高職學生一方面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另一方面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難以做到知行統一。
(四)完備的素質教育體系沒有完全形成
關于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職業教育領域還不夠深入,在學生素質綜合測評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缺陷,缺少理論指導和深入的研究,因而簡單地把素質教育看成是有組織地開展一些科技、文化、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而且教育活動流于形式,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強化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關系到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學校應制定出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人才培養規劃,增強育人意識,形成良好的氛圍,不斷優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將素質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進一步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二)加強高職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只有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才能更好地參與群體活動,正確處理生產活動中的各種關系,有效地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生產中去。我們可以通過入學教育、教師授課、各種講座、綜合實踐、頂崗實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專業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教學活動是高校落實素質教育的最基本途徑,而校園文化則是高校落實素質教育的另一條重要途徑。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學術、文娛、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受到優良校園文化的熏陶。
(四)完善考核與評價機制
完善的評價考核機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獲得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肯定的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有利于促進其特長和個性的發展。高校可以將對學生的素質評價用于學生評優、求職、就業等方面,以此調動學生參加各項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全吉,劉震.影響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原因及對策[J]. 中國建設教育,2006,10(10): 14-16.
[2]錢吉奎.再議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J].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教育文化社會科學版,97-100.
[3]陳娟.淺談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及管理方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 210.
[4]周沛江.淺談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環境建設[J].中國科技信息,2010,3: 251-252.
[5]臧甲友,朱海龍,于龍全.論新時期大學生職業化素質的現狀及解決策略[J].教育研究,2009,12: 221-222.
篇7
關鍵詞:孝文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意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 ?搖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8-0126-03
新儒學代表梁漱溟指出“說中國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沒錯”,“孝悌實在是孔教唯一的提倡”。[1]謝幼偉同樣認為“中國文化是以孝為主,以孝為根本的文化”。[2]可見,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狹義的孝是贍養父母,廣義的孝指奉獻社會,它既是一種敬本心理,又是一種管理手段,它將禮法的外在約束與仁義的內在自覺相統一,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服務[3]。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要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觀和職業觀,都離不開對中國傳統孝文化精髓的弘揚與運用。
一、孝文化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的貫徹與落實
中國傳統孝文化中,有很多是2008高考方案大學生理論課教材內容的來源,“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貫徹與落實孝文化,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標得以體現,并達到預期效果。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踐行孝文化,樹立高職大學生學以致用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僅要講授孝文化知識,如引用儒家經典來增強課堂的文化厚度;同時,也要突破理論層面踐行孝文化,抓住各類教育的契機。例如:在天氣突然變冷的情況下,教師對同學們說:“請掏出手機,給父母們發條短信,也許就短短的四個字‘天冷加衣’,就足以讓父母溫暖一個寒冬”。這樣,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在特定的情境下,讓學生感受到學做人的重要性,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意義。學生樹立這一正確的理念后,會運用在專業課的學習上,學會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通過學以致用、用以致學的循環,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培育道德素養。此外,還可以通過課后的活動與作業來促使學生踐行孝文化。如讓學生結合團、班會,舉辦公益活動,在活動體驗中使思想政治理論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引入孝文化,培養高職大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引入中國傳統孝文化,這些歷經歷史沉淀的魁寶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愛國專題時,講愛國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愛祖國的燦爛文化,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教師可以通過制作一個五分鐘的小視頻,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在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首先,了解了中國傳統孝文化,受“生則養”的思想熏陶,高職大學生敬養父母的意識會進一步增強,形成對父母的責任感,從而為家庭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學習。其次,責任感是道德行為的基礎和本質規定,高職大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會得以進一步的培養,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高職大學生在對責任的恪守中,履行自己的道德職責,會做到樂業、勤業與精業。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貫徹孝文化,培育高職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素養。近幾年的招聘會有個普遍現象:“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最受企業青睞,高職生吃苦耐勞“香”過本科生。可見,在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要貫徹孝文化,以培育學生吃苦耐勞的素養,才能提高職業競爭力。孝是中國傳統美德的根本,“剛健有為,自強不息”自是它的應有之意,是人們處理各種困難的總原則,是積極的人生態度的最集中的理論概括和價值提煉。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推行孝文化中的“立德、立功、立言”,樹立不過分挑剔的就業觀;注入“立身、承志”等孝文化思想,鼓舞高職大學生披荊斬棘,勇于開拓,促使他們縮短就業崗位的適應期;主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熏陶和鼓勵高職大學生奮發向上、愛崗敬業、自強不息地建立輝煌的職業功績。
4.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傳承孝文化,激勵高職大學生的愛國情、報國志。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傳承孝文化,使高職大學生踐行對家、對社會的孝道之后,自然地升華為對民族、國家行大孝,即愛國精神。首先,孝是愛國心的根源。唐代著名學者孔穎達疏《詩經·大雅·生民》序時說:“祖者,始也,己所以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稱焉。”[4]愛國思想是親親感情的連鎖效應,愛國主義是孝意識的演延結果。[5]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傳承孝文化,就是激勵高職大學生的愛國情、報國志。如在講《形勢與政策》專題“從抗震、奧運看中華民族精神和價值追求”時,就可以從文化的角度,例舉“七夕”在中國靜寂,在韓國熱鬧;韓國欲將“端午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韓國被西方學者稱為“儒教國家的活化石”,每年2月和8月,韓國人按照傳統到文廟祭祀孔子;韓國人的共同道德,仍是儒家文化所信奉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推動他們創造“漢江奇跡”,促使韓國民眾1997年發起獻金運動,使韓國最早度過金融危機等等,提出:誰來拯救我們的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感。其次,孝的擴展,將親親之愛延伸到非親親的領域,轉化為為社會盡責,是“大公”的原始動力。高職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就是要落實到實際學習、工作中去,練就一技之長,拓展綜合素質,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而貢獻。使學生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并非空洞說理,而是實在的課程,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孝文化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發揮作用應沿用情感教學法
發揮中國傳統孝文化的精髓,增強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要采用多形式的教學法,要深刻而生動地展示孝文化的吸引力,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課程理論內化為學生素質,情感教學法的運用非常關鍵。列寧曾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情感的體驗,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孝文化,增強他們內在的動力,轉化為相應的道德行為。
1.以情動情,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話里分辨出真正的熱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虛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調。”我們曾做過調查,學生最討厭的是看上去不相信理論卻在講臺上夸夸其談的人。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首先自己對傳統孝文化有較深刻的理解,并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激勵方法表露真情實感,以感染學生;同時,激發學生(尤其對孝文化比較了解與感興趣的學生)間積極情感的相互感染,擴大情感的受益面。如孟郊的《游子吟》與李密的《陳情表》都可以用來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通過師生情感的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緒氛圍,又反作用于學生的心理,產生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感。
2.以境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具有綜合的情境性,這種情境性就是在各種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種綜合情勢氛圍。所以,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為了喚起、培養和強化某種情感,就應盡力創設適合于教育教學內容需要的情境氛圍。我們可運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傳統孝文化構建成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畫面,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被遣臨行前的交待和《竇娥冤》中竇娥對婆婆的深情等變成小品或flas,給學生視覺、聽覺以全新的刺激。這一切連同教師的神態、語言、情感及教學內容、課堂氣氛形成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
3.以行促情,激發學生的行為自覺。行為實踐是情感形成和轉變的基礎,也是豐富情感的途徑和推動情感發展的動力。蘇霍姆林斯基說:“要知道,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去追求、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為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6]學生只有經過具體實踐,才能把理論認識轉化為個人的行為需要。我們可以結合學院的社團活動,開展弘揚中國傳統孝文化的集體活動,如推廣一耽學堂晨讀四書,使學生在活動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鳴,激發思想政治理論指引下的自覺行為。
總之,孝文化要發揮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作用,必須對學生有步驟地實施識恩、知恩、感恩、報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過程。孝文化的落實與教育的開展,要多注重內容、傳承孝精神,而不能流于形式。如某大學布置的寒假作業就是回家給父母下跪,媒體就此評論說,要求學生用一定的行動來體現對父母的孝,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諸如磕頭之類的禮節,難免有“形式主義”之嫌。長輩最缺少什么,就給他們什么,這才叫孝道。或許是家庭的保障,或許是情感的交流,或許是一聲問候,或許是一封家書。要引導大學生推行正確的孝行為,樹立他們正確的孝觀念,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人才,無論對父母、學校、社會來說,都是真正的、最好的孝的體現。
參考文獻:
[1]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307-308.
[2]羅義俊.理性與生命——代新儒學文萃[M].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509.
[3]肖群忠.孝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詩經·大雅·生民,十三經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28.
[5]史康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國主義精神[J].廣西社會科學,2002,(4).
[6][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篇8
一、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和手段
目前,教育的方法還是原來的傳統教育方法,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把課堂上知識的講授和學習作為重點來教學,主要是教師講,學生主動思考的少,教師只是講解會計處理事項的結果,而并不對經濟或者相關的事項作出說明,對會計分錄和報表也只是簡單生硬地講述,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形成一種沉悶的課堂氣氛。
由于學校的教學條件和硬件設施的限制,教學手段仍然是以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為主,導致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和培養,整個的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近年來,會計學教材內容不斷地豐富與完善,信息量也在增大,但是傳統的教學手段并沒有得到改善,所使用的多媒體教學也只是播放視頻,不能達到很好地教學效果,使人才的培養也不能達到要求的層次。在信息化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信息的需求,如果使用多媒體來講授會計這門課,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尤其對于初學者來說,會計是一門很難學的學科,知識的專業性太強,很難理解,如果不用多媒體講解這種抽象的知識,學生很難產生興趣。
2.教材內容不合理
我國的會計教材種類多,內容繁雜,沒有得到統一。會計學教材應該及時進行改革和更新,課程內容要隨著相關法規、制度發生相應的改動。但是,傳統的教材由于編寫時間長,一些新案例、新方法和新內容很難及時編入教材中,這樣的教材并不能適應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要求。
3.實踐教學缺乏
高職專業教育主要注重培養技術性的應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學中要求理論講授和教學實踐相結合。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重要特征是實踐性,實踐性教學是經濟全球化的要求,而高職院校也逐漸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開設了高職會計的實踐課程,包括畢業實習和課程學習中的模擬實習,但是像模擬實習,并沒有完全實行,只是把它當成可有可無的,時間多就安排,時間少就棄之不顧,沒有得到重視。實踐教材不能滿足需求,目前的會計學教材內容混亂,種類繁多學校在選擇教材上也有一定的隨意性,沒有統一規定,使用的教材很難滿足教學的要求。高職會計學的教學課程設計缺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如管理學、信息學以及國際貿易等學科,都沒能很好地融合進去。教學中講解的案例少,使學生的認識膚淺,知識面狹窄。學校安排的校外實習,也只是安排快要畢業的學生,很多的學生認為,實習只是一種找工作前的緩沖,并不是真正的工作,很難引起重視,而且實習單位可能沒有安排專業的老師指導學生的實習,使實習變得很盲目。
二、解決會計專業教學存在問題的途徑
1.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教、學、做融為一體,形成以老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根據會計教學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首先,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啟發的方式指導學生思考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思路,最后解答出來。有時候,教師可以把問題設置為誘發式的,結合課堂上的講解和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把要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主要讓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和思路。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耐心與學生進行討論,對案例共同分析,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和答案,實現師生互動。還可以把內容隱藏于問題中,然后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經過思考和老師的點撥,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這種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意識,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會計專業教學的手段需要優化。會計學中涉及的內容如憑證、報表等很繁瑣,教學中需要使用多媒體和投影儀等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2.及時更換會計專業教材
學校使用的課程對會計專業教學的影響很大,學校要多與行業合作,開發與實際相聯系的教材,學校的相關教研人員應該多關注會計制度及處理的更新,提出新的建議,保證教材的質量和信息的先進性,這樣,學生就能了解和掌握到最新的會計知識,減少了教育資源的浪費。
3.加強實踐能力的鍛煉
高職院校應該多加強實習和實訓,提高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會計學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許多的技能要靠實踐來掌握,如果缺少實驗室和實踐的學習,學生很難掌握會計的原理和技能。因此,在教育的改革中,學校要不斷增大實訓和實習在課程中占的比例。完善實習資源,加快實驗室建設,完善信息資源,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
篇9
在我國的社會占到主體的是經濟,從而導致了對于學校培養的主要目標是學生畢業的就業率。所以更多學校只是將學生的大量的在校的時光用于專業素質和操作技能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的培養少之甚少。學校內的文化課程的比例只占到了不到十分之一的比重,傳統文化的教育更是幾乎沒有。比如在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傳播途徑的語文教學的課堂,老師只注重于對于閱讀題和作文題的固定模式的教學,嚴重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建立語文課的主旨也遭到了忽視,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統文化素質的培養受到了冷落。這嚴重打擊了學習傳統文化和發展自身對于語文的特殊的見解的積極性。使得學生不僅喪失了學習文化的積極性和興趣,而且對于不斷完善自我的素養的步伐嚴重滯留。所以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學生傳統文化的素質的培養,使得學生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充分發揮校園素質的教育的重要優勢。
二、中職學生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現狀
目前發生在中職學院校園里的有許多不文明不道德的情況,比如學生上課遲到、早退,課上不顧老師存在,大聲嬉笑打罵,有的更甚者會和老師直接頂嘴對罵、毆打老師。有的同學會多次無故曠課,去網吧打游戲,去酒吧酗酒聚會。部分學生會破壞公共設施,穿著奇裝異服,對同學老師言語挑釁,或者視而不見。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校園和諧道德的環境和氛圍,有違當代道德素質社會的標準。
探究發生這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現代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了長輩的寵愛甚至溺愛,不加管束,為所欲為,使他們的道德水平和價值觀念畸形,只有自己享樂不顧他人的觀念深入其心。還有的是因為自我意識缺乏,認為作為職業技能的操作者,只要加強技能的培養,技能過關,其他的可以不用顧忌。所以就淡化了對自身素質培養和人文精神的培養。還有的原因時,現代學生的抗壓能力太低,處理情感和生活之類的問題時有些局促,難以沉著應對,處理不好就會誤入歧途。
三、傳統文化在當代中職教育中的具體啟示
根據近些年的資料顯示,中職院校學生的道德素養嚴重缺失,校園打架、偷竊搶奪等行為發生較多。其中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學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只專注于專業技能的培訓,對于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則不太重視。使得一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道德水準降低,嚴重破壞了良好的校園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社會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的道德水平和價值觀念畸形,只有自己享樂不顧他人的觀念深入其心。還有的是因為自我意識缺乏,認為作為職業技能的操作者,只要加強技能的培養,技能過關,其他的可以不用顧忌。
經驗告訴我們,社會處于多么發達的經濟階段,傳統文化的傳承都是必須進行的。中華文化發展的數千年歷史中,前輩的經驗我們要取其精華,對于中職技術學院的教育模式,傳統文化對我國國民的教育和影響是深遠的。我們必須努力將傳統文化的教學與技能知識的學習結合到一起,使得學校的知識得到更深遠的學習。我們必須弘揚傳統文化,如果脫離了傳統文化的教育,知識和道德的教學就會失去了根基,沒有靈魂的依附。在以后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要總結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 結合當代社會對人才的客觀需要不斷完善自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才能使中職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學升高到新的程度,在德育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無數經驗證明,將傳統文化和知識技能教學結合,會在學生的之后發展起到巨大作用,傳統文化為德育教學提供了全面充實的資源、科學的傳授知識方法,明確教學大綱,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作好基礎準備,形成有道德有素質的人格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充實了中職院校學生的業余生活,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體會到中華民族歷史的偉大,進而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斷完善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篇10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問題
一、引言實踐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建構以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和主動創造為基本特征,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實效性,真正的實現“三進”,我們應將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環節融入到其教學中。近些年來,我國的確也非常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05”方案就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圍繞教學目標,制定規劃,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的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這就要求相關的任課老師要認真的去思考,應怎樣圍繞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去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合理的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把實踐教學與參觀、訪問、調查、青年志愿者服務,將學科學習與校內外各種活動有機結合,有利于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了解區情、國情。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綜合應用在課堂所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去分析、判斷、解決社會和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現代公民的基本素質。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中明確指出:“全面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方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學生的頭腦,僅僅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引導遠遠未能達到《意見》中的要求。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質量變得非常重要。實踐教學讓學生有一個體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想由從接受―認可―內化的轉變。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時,就是達到了《意見》中所提出的“進頭腦”的目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主要包括校內外的實踐教學,具體形式有:課題研究、社會調查、參觀考察、志愿服務、社團活動、公益活動等。大學生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的,并在實踐中學會運用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觀去認識、辯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達到既獲得科學文化知識,又可以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鍛煉和提高。與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相比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更應突出它的趣味性、靈活性、探究性、開放性、方向性、創新性的特點。同時在開展實踐教學時,實踐教學的內容必須要有針對性、時效性,評價的方法要講求科學化、合理化。但是在現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我們發現其效果并不理想,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此問題?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造成。
二、存在問題分析1.教育者的理念高校本科教育長期以培養學術型、研究型人才為目標,通常都忽視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人才培養理念和模式上都照抄照搬一些名牌的老學校,沒有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創新精神,導致“重學術,輕技術,重知而輕行,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輕實踐能力的培養”的弊端。并且,這種不合時宜的傳統教育方式也很容易走進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死胡同,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導致了不少畢業生的實踐能力不強、工作適應能力較差、自身的發展潛能不大等現象,甚至部分員工認為這是教師的職責,我們的職責只是管理學生,教育與其無關,而教師則認為我們指教,育是行政人員的事,這就造成了教書育人這一理念的破碎,管理與服務的脫離,使得學校每一個教職工沒有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質量擔負起其該擔負的責任。2、好的教學方法還不多,教學方法的改革的力度還不大。教學方法呆板、手段單一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通病,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學過程顯得冷漠、權威,僵化死板,沒有任何的教學藝術可言。如何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智力水平和教學任務等情況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感召力,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研究課題。3、學習者的狀態新設置本科院校由于其學術地位、學校聲望在全國高校中都排位相對靠后,導致所招學生的素質都普遍低于老牌的綜合大學的學術,這些學生一般都是本科最后批次錄取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都普遍不強。對于本來基礎就不好的大多數學生來說,專業課都不愿意學或者學不好,那對于表面看起來枯燥無昧的政治理論課更不感興趣了。在大學學習階段,學生若偏重在理論學習、且提出高要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上課睡覺、玩手機、談戀愛等問題較為嚴重。加上由于理論學習不理想,實踐訓練又不到位,造成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從而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對他們的要求。4、教學實施情況(1)理論課內容陳舊 ,嚴重脫節于現實社會的發展。老師們多數是照本宣科。致使學生普遍感到學習知識過于陳舊、不實用,與現實相脫節。(2)實踐教學環節非常薄弱。主要體現在:一是實踐課程過于依附理論課程 ,實踐學時較少;二是老師擔心實踐教學過程學生有意外或實踐教學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工作量,故大多數的老師都只是簡單的布置一些課堂作業甚至連開展都不開展等,這與實踐教學的要求相差太遠;三是實踐內容要求單一,沒有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四是雖安排有統一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但絕大多數學生只能利用暑假時間,在家庭所在地,自行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基本都缺乏有效的指導,隨意性強,時效性差;五是各職能部門不配合也是實踐教學難以高質量完成的一大制約因素。(3)教齡較長的教師雖然實踐經驗比較豐富 ,但是對新生事物卻了解不多,有的甚至對新生事物帶有某種抗拒的態度。而青年教師對新生事物是樂于接受,對理論的掌握也相當豐富,但是他們卻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他們雖然大都數學歷高,具有碩士、博士學位,但是不少青年教師都是從學校一畢業就直接到高校從教,幾乎沒有什么基層及實踐經驗,故教學經驗缺乏,職業能力不高等問題尤為突出。
三、結束語高校大學生作為一個流動的知識群體,富有朝氣與活力,是未來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新時期大學生所具有的新特點,要求不斷創新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單純的政治觀念說教和思想意識灌輸,已經不能引起大學生對此類課程的興趣。面臨這種狀況,怎么樣去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可以嘗試通過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為研究基點,將TQM(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與實踐教學有機相結合,敦促學校各部門齊心合力共同整合各種實踐教學資源,并想方設法的進一步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質量的全面管理模式,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各種途徑,從而充實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容及其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文學,葉.武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調查報告
[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1).
[2]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賈巨才,孟悌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初探
[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8,(1).
[3]百度百科淺析教育理論課程開展性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