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研究生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09:04: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在職研究生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致謝一:
華東理工大學MBA的學習即將過去,首先要感謝華東理工大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感謝學院和MBA中心的老師、同學們的指導和幫助。經過這兩年多來在華東理工大學MBA的學生生涯,讓我收獲頗多,無論是在知識的學習上,還是在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上。因此,在這里要感謝商學院的各位老師,在我兩年半的學習中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也提供了及時、周到、熱情的服務,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衷心感謝我們20XX級國際班的同學們,與他們的探討交流使我受益頗多,他們給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幫助,讓我學到不少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東西。
衷心感謝我的導師,本篇論文在他的的悉心指導下完成,從確定課題的研究方向,到選題到開題報告的修改,初稿二稿乃至最后的定稿,導師都是全心投入、一絲不茍。
尤其是在論文的結構布局、理論基礎、案例選取等方面,都給予了我全面的指導。在此,特向導師表達深深的謝意。
最后的最后,感謝各位老師愿意抽出時間來評閱本篇論文,你們辛苦了。
論文致謝二:
大學畢業五年后再考取華政的在職大學生就讀,再次體驗到學生生涯的喜樂。在繁重的審判工作之余兼顧學習,特別是上課要坐單程四小時的長途客車往返于杭州和象山之間,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在學校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各門課程,給了我一個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最好的機會,非常感謝導師吳一鳴老師的悉心指導,也非常感謝兩年多來為我傳道、授業、解惑的所有授課老師和杭州班的所有同學,創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師生溝通交流的平臺,使我獲益良多,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謝!
論文致謝三:
兩年多的研究生生涯即將要結束,畢業論文就等寫完這篇致謝就算擱筆了,這是多年求學之路的終點站,也是今后嶄新生活的起始點。從論文寫作的開始到現在,每一步的完成都離不開我的導師、同學、室友的幫助,特別是我的導師胡教授,更是傾注了很多自己的業余時間來指導我,在這里,謝謝胡教授。當然,也謝謝所有幫過我的人。
華理商學院提供的學習和交流平臺,使我的專業知識和個人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研究生學習的生涯中聆聽諸多專家的學術報告,并進行交流,給予我很多的鍛煉和成長機會。在此,對學院及所有老師表示由衷的感謝,他們的無私教誨和幫助是我不斷成長的源泉,也是完成本論文的基礎。
另外,要感謝所有在學習和生活上幫助過我的同學和朋友,他們給了我永遠無法忘記的研究生生活。要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給我生活上的關懷和精神上的鼓勵是我不斷的學習動力,此刻也希望他們能夠分享我的喜悅。
最后衷心感謝在百忙之中評閱本文和參加答辯的各位老師,感謝您們的悉心指導和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論文致謝四:
完成《我國國家安全行政處罰立法與實踐問題探究》的論文時,心中涌出了無限的感慨。不禁回想起20XX年的早春二月,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在華政交誼樓舉行的20XX級在職法律學士的開學典禮,帶著對“大學生”的憧憬,帶著對新知識的渴望,帶著重回校園的感動,帶著認識來自法律各界各行各業的同學們的欣喜,開始了將近四年辛苦又值得回味的大學生旅程。讀本科的時候,上課就相當于“工作”,而等工作之后再拿起書本,才能體會這其中的艱辛與不易。當原本早已習慣的“朝九晚五”變成要上課讀書至夜晚;當每個期末來臨,要煎熬數個夜晚完成好幾篇論文;當原來的“雙休”變成“單休”,而這一周唯一的一天又要被單位的值班或者加班占用時,那種焦急無奈又激動充實的感覺,唯有這一路走來的同伴,才能產生共鳴。
篇2
關鍵詞:在職研究生;發展情況;社會意義
1.在職研究生概念界定
1.1概念界定
在職研究生(又稱:非全日制研究生)通常指的是進入社會工作的人員,在不離開工作崗位的前提下,進行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在職研究生教育的目標就是,使在職人員提升其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它與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為補充。
1.2基本特性
雖然在職研究生教育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都是研究生教育范疇,但因為培養對象、培養模式存在不同,所以在職研究生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培養對象上,在職研究生培養的是在職人員,其目標是提升在職人員的文化素養、知識結構和工作技能。在教育形式上,在職研究生的上課和學習方式與全日制研究生有很大的區別,在職研究生的學習時間只能安排在周末,而學習方式采用集中授課。在學位獲取上,在職研究生只要修滿學分,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就可獲取學位,這與全日制研究生有所不同。
2.在職研究生進修教育發展情況分析
在職研究生的進修教育政策,國家已經執行多年,使得在職研究生教育發展十分迅速,但同時也遇到了一定的問題。
2.1在職研究生進修教育發展現狀
(1)學生人數迅速擴大。從表2.1可知,2009年開始起,在職研究生招生人數開始攀升,從2009年招生11.52萬人,增加到2013年有16.76萬在職研究生入學;這也使得在校學生數量也大幅度提升,2009年在校生僅有39.13萬人,到了2013年已經有55.87萬人,4年間增加了16.74萬人。相對于歷年增加的招生數和在校生人數,歷年被授予學位的學生數一直比較穩定,人數維持在10萬人左右;其中,女性學員人數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致維持在40%左右,可見女性的在職研究生教育市場需求也非常巨大。
表2.1近幾年在職碩士研究生數量變化(萬人)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3》統計數據計算而得。
(2)學科發展不均衡。由表2.2所示,2011年至2012年,在職研究生教育學科數量只有12個;到了2013年增加了一個“藝術學”學科,其招生情況還比較理想,第一年招生就擁有1674名學生入學。在職研究生教育領域,“工學”、“管理學”和“教育學”是顯學,擁有大量的學生就讀,2013年上述三個學科授予學位人數為8.2萬人;而“哲學”、“歷史學”,特別是“軍事學”擁有較少的學員,2013年上述三個學科授予學位人數緊為64名。
表2.2:近幾年在職研究生教育學科數量變化
數據來源:根據2011年至2013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統計數據計算而得。
2.2在職研究生進修教育發展問題
雖然,在職研究生進修教育近幾年得到了大力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
(1)上課出勤率低。在職研究生基本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并且處于事業發展階段,一方面有較強的學習欲望,另一方面對于上課又有些力不從心,經常由于工作而不能按時參加課程學習,使學習效果受到影響。一些學生由于出差等原因甚至錯過了正常的考試,學校不得不安排緩考。這種情況不僅增加了教學管理工作的難度,而且也影響了課程教學與考試的嚴肅性。當然,也有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較差,聽課效果不佳,或者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逐漸失去學習的積極性而不愛上課。
(2)教學觀念落后。雖然現代社會發展迅速,但是我國的高等教育還是偏向傳統的教學觀念,即重視傳授理論,而忽視培養能力。在職研究生教育內容與實際脫節,學習效果被嚴重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課程體系松散,結構失衡;課程設置不合理,落后于時代的發展,不能反映熱點領域的前沿問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方面過于簡單呆板,沒有激烈的討論互動,缺乏案例分析,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些都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3)師資力量薄弱。我國不斷擴大的研究生招生規模導致師生比例失調,有的導師要帶十幾個脫產以及在職研究生。研究生導師一方面要承擔本科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還得兼顧研究生的指導工作,難免顧此失彼,力不從心。繁重的工作可能使導師不能及時發現在職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妥善處理,這樣就不能對在職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在職研究生的培養效果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2.3在職研究生進修教育發展對策
根據上述發展中的問題,對于在職研究生進修教育發展,可落實以下對策:
(1)嚴格上課考勤。學生的到課率影響整體教學水平,所以嚴格學生考勤狀況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上課時間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安排在晚間或者雙休日,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其次,授課教師要有責任心,堅持課前點名,并將學生課堂表現納入成績考核的范圍。最后,維護課程考試的嚴肅性,任課老師在考核環節不送人情分,考前答疑不能劃范圍及做重點輔導。
(2)轉變觀念,強化服務。對于在職研究生教育,要具備很強的服務意識,采取常規化、系統化、特色化的服務措施。在日常服務工作方面,每個班級要設立專門的班主任,負責教學組織、學生管理、班級活動等;各班建立班委和小組負責制,方便事項的通知和課外活動;建立專門的在職研究生工作流程,培養工作制度化。除了課程教學,還應積極組織豐富多樣的交流活動,如開學典禮、學術講座、到企業參觀實習、學員沙龍、新年聯誼等,促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增強凝聚力。
(3)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我國實行導師負責制,這就決定了導師承擔著在職研究生教育和培養的重要責任,其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造就高質量的專業人才。首先,研究生導師的遴選要嚴格按照審核程序;其次,制定研究生導師管理辦法,詳細規定導師的責任、義務和獎懲制度,打破終身制,形成動態競爭機制。
3.在職研究生進修教育社會意義分析
在職研究生教育近幾年在我國得到大力發展,使得在職研究生數量有大幅度提升。雖然,在這種擴張性發展形勢下,在職研究生發展遇到了很多問題,但在高校和國家層面產生積極的意義,對于推動整個社會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1學校層面積極意義分析
(1)加強“產學研”結合程度。“產學研”的結合是現代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高校今后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前文已述,“工學”、“管理學”和“教育學”是顯學,所以上述學科的畢業學生也非常多,特別是“工學”。2011年至2013年,“工學”合計畢業人數為15.02萬人,占了所有學科三年畢業人數(31.38萬人)的47.87%。而“工學”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處于工作崗位上的研究生無疑會將工作中的問題帶到學習中,能夠有效推動“產學研”的結合。
表3.1近幾年主要學科授予在職碩士生學位人數變化(萬人)
數據來源:根據2011年至2013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統計數據計算而得。
(2)緩解高校的資金投資壓力。除了在職研究生以外,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整體發展勢頭也非常好,2001研究生畢業人數只有6.8萬人,到了2014年已經達到53.6萬人,這14年間研究生畢業人數有423.4萬人。但是,在我國總體人口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數比例還是十分低的,我國勞動力中擁有研究生教育背景的人數還是很少。
表3.22001年至2014年研究生畢業人數變化(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5》統計數據計算而得。
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還是持續擴大,這就使得研究生教育的投資規模也會大規模增加,如果僅僅依靠國家財政撥款,有可能很難滿足投資需求。如表3.3所示,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雖然呈現上升趨勢,但比例仍然不高(不足5%)。并且,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了對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資,研究生教育領域能分配到的投資金額則會更少。
表3.3近幾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變化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5》統計數據整理而得。
在職研究生的教育是針對在職人員的研究生進修教育,其培養費用主要由個人或者是企業承擔,它的存在可以形成以社會資金為投資主體的多元教育投資體系,在減少政府財政負擔的情況下,擴大我國研究生規模。
3.2國家層面積極意義分析
(1)推動研究生教育體系發展。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與在職研究生教育之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如全日制研究生雖然管理規范,培養質量較好,但是重書本知識輕實踐經驗,且培養模式單一,不利于對在職人員的培養。而在職研究生教育具有辦學形式靈活,重視與社會緊密結合等優勢,尤其是專業學位為培養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貢獻。因此,在職研究生教育是對現有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補充和發展,是研究生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調整國家的人力資源結構。前文已述,我國研究生的人數占全國總人數比例還是十分低的,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和研究生培養條件的局限,研究生的培養效率低和培養對象受眾面窄。通過開展在職研究生教育,可以快速提升我國人力資源結構。如表3.4所示,2013年我國在職碩士生人數為55.87萬人,合計碩士生在校學生人數為149.57萬人,在職碩士生占總碩士生人數的37%,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職碩士生人數從數量和比例上,都有大幅度的增長。通過持續開展在職研究生教育,必定能提升我國人口中研究生教育人數,調整國家的人力資源結構。
表3.4近幾年在職碩士生在校學生數占全國總碩士生學生數比例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5》統計數據計算而得。
4.結束語
篇3
關鍵詞: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培養方案;工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0-0205-02
一、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的定位
校企聯合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是以具有碩士和(或)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為主體,聯合各類優勢企業集團,建立以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高校或企業中具有潛在或實際應用前景的科研項目為依托,以促使研究生教育積極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需要為目的的研究生培養新平臺[1]。
二、我國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主要模式
1.以項目為依托聯合培養研究生。這種模式,一般是企業有項目,請高校參與研發,企業支付給高校研發費用,研發成果歸企業所有。高校將智力轉換為生產力的同時,培養和鍛煉了人才隊伍,企業得到經濟利益。
2.聯合設立人才培養基地。研究生培養基地為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等提供了重要平臺。學校對基地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注重發揮校企雙方導師在理論研究、生產實踐方面的優勢。
3.引進企業高端人才擔任研究生導師。高校的導師隊伍中,已經有相當多的企業高技術人才。這種方式可以實現跨學科、跨單位研究生培養資源的共享,擴展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增強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2]。
4.共建合作研究中心培養研究生。合作研究中心是以大學和企業為主體,政府給予支持和指導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中心一般建立在企業,也有建在學校的。例如,2014年10月,江西省交通運輸廳與華東交通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在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該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是在省交通運輸廳與華東交通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以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和華東交大土建學院為合作主體設立的。
5.大學受企業委托定制培養研究生。這種模式在我國主要是開設工程碩士培訓班。為某些大型企業,有針對性地培養在職研究生。培養模式一般根據校企雙方協商確定,是國家培養企業高級人才的有效途徑。
三、培養基地在制定培養方案中的作用
1.基于培養基地的“雙導師”制度。目前,絕大部分研究生都只有一個導師。而我國高校中的大多數教師都是高學歷、高職稱的“雙高”人員,特別一些剛進大學工作的年輕博士,基本上從學習到工作都在高校里,缺乏企業生產實踐能力。
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基地這個平臺,高校可以聘請合作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導師,參與研究生培養工作,包括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制定、課程內容更新等工作。
另外,針對聯合培養基地,還可以采用“雙導師”培養方式。這種“雙導師”制與現在高校中的“一導二導”制有著本質差別。部分學生有兩名導師――主導師和副導師,但實際上,往往只是副導師在實際指導研究工作,第一導師只是掛名而已,因此本質上仍然只有一名指導教師。校企聯合培養的“雙導師”制,則是在研究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都會有兩名導師參與指導工作,一名高校導師和一名企業導師。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和課程選修由兩名導師共同參與決定。前半部分在學校里學習,主要由高校導師負責指導學習,后半部分在企業進行課題研究,則由兩名導師共同指導,但是分工不同,高校導師負責理論指導和論文修繕工作,企業導師負責指導工程實踐、傳授工作經驗,幫助研究生將所學理論用于實際工作,學以致用。
通過這種方式,讓研究生在實踐環境中明了各門學科的存在價值與意義。既提高研究生的學習主動性,克服了“閉門造車”,同時促進專業知識的活學活用,幫助他們夯實了基礎,提高了專業水平[3]。
2.基于培養基地的人才培養目標。現在高校各個學科的培養方案,一般都是根據學校自身的師資力量和試驗設備制定的,在實踐過程中進行不斷修訂和調整,完全跳不出學校這個狹小的圈子。而依托于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則可以突破傳統的固定思維模式,無論采取哪種模式,在進行聯合培養的過程中,思路就不局限于學校,而是有更多的渠道選擇。
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由高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比如,針對行業的發展,采用“訂單式”培養計劃,針對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隨著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等快速發展,每個行業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社會對各類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市場的引領下,企業無疑是創新的主體,而且企業對市場的反應是最積極和強烈的。因此,要使人才培養符合市場需求,必須與企業進行緊密合作,根據行業特點采取不同的合作培養模式。
3.基于聯合培養基地的學制及學習年限修訂。以前針對學制為3年的研究生,規定最長在校學習不超過4年,碩士生課程學習時間不超過1.5年,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1年內完成。用于從事論文工作的時間累計不應少于1年。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環節不少于1年;全日制碩士生完成培養計劃、滿足相應條件并完成申請流程可以提前畢業,但入學注冊后在校時間不應少于2年。
基于聯合培養基地的研究生學習年限,需要做較大調整才能達到預期的培養效果。針對學制為3年的研究生,要求研究生課程學習時間不超過1年;用于從事論文工作的時間累積不應少于1年;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環節不少于1.5年;學生入學注冊后在校時間(包括在培養基地工作)不少于3年。
這樣規定,要求研究生一年級必須完成所有課程的學習,根據兩位導師制定的研究方向,二年級進合培養基地開始研究工作,在基地工作時間1年至1.5年時間;最后半年總結研究資料,撰寫畢業論文,準備答辯工作。
4.基于聯合培養基地的課程設置與選修。高校研究生培養方案中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是相對固定的,一般經過4年或更長時間才修訂一次,并且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不多,這樣導致一些學生上了一些課程僅僅是因為學分的要求,在將來的工作中幾乎用不到,這也是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客觀原因之一。
針對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的研究生課程設置,需要打破傳統的課程設置模式。除了個別基礎課不變,專業課程不再做明確規定。在大學科范圍內,根據企業實際需求或行業的最新發展狀況設置專業課程,甚至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跨學科課程,實行“訂單式”培養[4]。課程內容具有創新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學生知道了這門課程的用處,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對于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二級學科,可以開設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綠色能源等方面的新興課程。另外,針對一個城市的高校資源,研究生還可以跨校選課,提高選課的靈活性,同時也節約人力資源。
5.基于聯合培養基地的選題。由于研究生擴招、高校設備資源有限等原因,研究生的選題實際上已經陷入了一種尷尬境地,特別是一些地方高校,其實力遠不能與985、211院校相比,指導教師有想法,但迫于條件限制而無法實施。研究生做得比較多的仍然是仿真計算,沒有相應的試驗設備做支撐,水平很難上得去。
有了校企聯合培養基地這個平臺,研究生根據企業的研發項目選題,選題落到實處,研究生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有資金和設備的支持,好的想法可以得到理論和試驗驗證。另一方面,高校導師借助這一平臺,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高校和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聯系起來,優勢互補,互利雙贏。
6.基于培養基地的實踐環節。為了培養優秀工程師,我國向西方國家學習,將碩士分為學術性和專業學位型,工程領域為工程碩士培養。其目的就是為了加強研究生的工程素質的培養。但經過多年的實踐,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一些導師會派研究生到企業實習,有的是走一個過程完事。有些稍微好一點,會參加企業里的一部分工作,但大都屬于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沒有進入實質的研發工作。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高校和企業缺乏聯系的紐帶,沒有一個良好的合作機制。
有了校企聯合培養基地這個聯系的紐帶,研究生的實習實踐就不再是走過程,選題是結合企業研發項目開展的。學生在培養基地中開展工作,身份就從學生轉變為企業的職工,在基地工作1~1.5年時間,可以充分了解部門的運作模式、項目的開發流程,對自己的學習和研究任務也就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通過這種方式的鍛煉,研究生畢業后,很快就可以勝任企業的工作,達到工程實踐的培養目的。
四、結語
校企聯合培養基地是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一種有效模式,在研究生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是培養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平臺。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的建設,可以實現高校、企業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云,聶瑾芳,李建平,等.對校企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的若干思考[J].廣州化工,2011,(14).
[2]劉娟.國外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及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