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作品范文
時間:2023-03-16 14:45: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冰心的作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無處不在的母愛
由于從小生長在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冰心切身感受更多的是祥和的親情之愛和深切的母性之愛。母愛是冰心生命深處最真切的體驗,是冰心畢生歌頌和追求的主題。同為“五四的女兒”,和廬隱筆下“新女兒”與“舊母親”之間劇烈的母女沖突不同,冰心與母親的關系永遠是和諧的、完美的。在《繁星?八十》中,冰心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親密無間、其樂融融的母女圖:
母親呵!
我的頭發,
披在你的膝上,
這就是你付與我的萬縷柔絲。
這樣的母女正是女性主義者在“母親的花園里”追尋的最理想化母女。在冰心的意識里,母親永遠是女兒的避難所,是最堅實的依靠,“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往事一》)③冰心筆下,母親不僅是風雨來臨鳥兒歸巢時的偎依,而且是憂傷時“靈魂的安頓”(《繁星?三三》),最后,要拋棄心外的湖山,歸依母親,與母親融為一體(《春水?九七》)。
在母愛的這種獨特經驗下,冰心感受到了自然的母性情懷: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頭來,
感謝春光的愛――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終于沉默。
母親呵!
你是那春光么?(《繁星?一零二》)
由此,“自然之愛”是“母愛”的表現形式,“自然”即“母親”的化身,“我”與“自然”融為一體,而“自然”又與“母親”融為一體,“我在母親的懷里”,“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一零五》)冰心試圖向我們傳達她形而上的人生感悟――回歸自然就是回歸母體,就是回歸生命,母親則是生命的起源。
而自然的本質是純真,純真的最好體現只有“嬰兒”,“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可愛的》)在孩子身上,冰心再一次印證“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冰心筆下的“童真”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作家直接謳歌兒童純樸、率真的天性,如《繁星?四三》:
真理,
在嬰兒的沉默中,
不在聰明人的辯論里。
另一方面,作家通過“孩子”這一形象寄寓自己的“母愛”理念,“孩子”只是“母愛”表現的客體。她的“孩子”形象以“童真”的形式,卻如母親般成熟地給予人們生存的理想和信心。譬如在《超人》中,十二歲的孩子祿兒的深夜,使“冷心腸”、信奉尼采“超人”哲學的青年何彬從沒有愛的孤獨生活中產生了對過去尤其對慈愛母親的追憶,從而震撼了未泯的善心。如果說何彬對祿兒的幫助“里面不含絲毫的愛和憐憫,不過是拒絕你的,拒絕我的母親,拒絕了宇宙和人生,拒絕了愛和憐憫”(《超人》),那么,他靈魂的真正復活、愛的最終實現則始于祿兒成人般理性的一封信:
“……然而我有一個母親,她因為愛我的緣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親么?她一定是愛先生的。這樣我的母親和先生的母親是好朋友了。
“所以先生必要收母親的朋友的兒子的東西。”(《超人》)
祿兒成為何彬母親的現實體現者,引導何彬完成了成長的道路。《最后的安息》中,城里小女孩惠姑對素昧平生的鄉下小姑娘翠兒的同情與關愛,也是建立在一種“母愛”式的情懷上。同樣,在《世上有的是快樂與光明》中兩個在海邊玩樂的孩子,之所以能讓一個在社會現實中絕望尋死的青年放棄走“那條黑暗悲慘的路”,源自他們身上對他人具有的母親特征的關愛和智慧。這類“小母親”形象直到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小桔燈》中,仍然依稀可辨,她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和感召著處在迷惘中的人們。
由此可以看出,所謂童真、自然,在冰心的愛心文學體系中,其實都是冰心“母愛”意象的延伸。④在這個三位一體中,冰心以“母愛”為核心探尋永恒的存在,在自然萬物、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的“母愛”中,“世界便是這樣構造起來的!”(《寄小讀者》)
“母愛”的文化資源
正如吳文藻所言,冰心是一個“新思想舊道德兼備的完人”⑤,她的“母愛”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思想中。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崇孝道、重秩序,“在這樣一個差序社會里,人們的社會關系是由內及外、由下及上、由母及父的。”⑥母親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和社會秩序的象征受到格外尊崇,如剜肉救母、沉香救母,以及佛教中目連劈山救母等即為古代尊母、孝母的極端體現。在這里,母親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個體的存在,而是源于儒家文化“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祭祖、拜祖意識,“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⑦所以,在“凱風”⑧般母愛情懷的沐浴下,孟郊《游子吟》唱出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母子深情。究中國儒家“尊母”文化的內在原因則在于,母親在“相夫教子”的功能上潛在地維護了封建等級秩序,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在一定意義上傳達了母親在國家人才培養和個人成長中所起的決定作用,從而建構了國家、社會的秩序。正是基于這一點,近代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人士提出了“強國保種”論,近代婦女先驅呂碧城、何香凝等提出了“國民之母”論。冰心作為一個女性,無論在溫儒敦厚的母親楊福慈身上還是在自己的切身生命體驗中,都感受到了中國母親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并將其推廣為民族的推動力量,尤其為個人得以拯救的源泉。
“母愛”的政治資源
如前所述,由于母親在文化建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近代以來的中國知識分子解放婦女的目的之一就是欲通過受教育的女性培養救國救民的下一代。在此背景下,解放婦女、歌頌母親,就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尤其是五四以來,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母親形象無論在男作家筆下還是女作家筆下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美國學者夏麗(Sally Taylor Lieberman)在《母親與現代中國的敘事政治》(The mother and Narrative Politics in Modern China,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1998)一書中指出,“母親”在20世紀早期的作品中“是中國現代性的重要形象代表,她代表的不僅僅是母親,而是現代知識分子想象的、在理想社會中心的人際關系”,“這個理想化的母親實際上是構想中的中國現代性的中心形象”。⑨
如夏麗所述,五四時代的知識分子普遍受到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對男女的“自然性”深信不疑,“母愛”被看成“最自然”的愛,是未來“自然而正常”的社會基礎,與中國傳統社會人為的、虛假的人倫關系格格不入。所以,“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母親的形象就這樣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她是種族進化和社會進步的化身,她的愛為創建有人格的人和現代人際關系奠定了基礎,她將正確地撫育未來中國民族的建設者”⑩。
在男作家筆下,“現代兒子”在同“傳統父親”反叛的同時是對“母親”的迷戀,對從壓迫的家族關系中解放婦女的強烈呼喚。夏麗認為,中國現代文學中產生了史無前例的“俄狄浦斯”故事,如陳白塵的《報仇》、廬隱的《父親》、茅盾的《動搖》、的《雷雨》等,基本情節都是兒子愛庶母。
在五四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冰心一方面響應著時代的號角,賦予“母親”新時代的特色,一方面從自己的生命體驗出發,書寫無所不在的大母精神。這個母親是“新母親”,“除了治家”外,她有“現代人的頭腦”,“對感興趣”,“對于政治也極為關心”。(《關于女人?我的母親》)“新女兒”見到了“新母親”,如同魚兒見到大海,是母女一體、神人合一的境界。
“母愛”的宗教資源
冰心對母親的歌頌從個人的生命體驗出發,最終上升到了。錢杏對冰心的母愛進行了經典性升華:具有為生命立基的唯一性、超越時空的永恒性、靈魂奔趨的神圣性、分擔苦弱的救世性。11據此進一步認為,“冰心話語中的母親,不是人間母親,而是神圣母親。她是上帝,是基督,是彌賽亞。到此,冰心愛的詩學中的愛是母親,母親是愛,就轉化為了:愛是上帝,上帝是愛。”12母親成了冰心心目中的神,成了冰心的上帝。“又試問鴻蒙初開時,又哪里有貧富貴賤,這些人造的制度階級?遂令當時人類在母親的愛光之下,個個自由,個個平等!”(《寄小讀者十二》)這里自由、平等的鴻蒙之初是《創世記》第一章上帝創造萬物之時的隱喻,母親就是上帝。她創造生命,“誰無父母,誰非人子?”她無所不在,和諧的自然、純真的嬰兒都是母親在場的體現。她就是“愛”,“上帝創造了她,就是叫她來愛,來維持這個世界。她是上帝的化工廠里,一架愛的機器。”(《〈關于女人〉后記》)而“愛”就是上帝,就是基督。在冰心的意識里,母親和上帝像亂絲一樣彼此無法解開,因為母親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母親:
太陽怎樣的愛門外的那棵小樹,母親也是怎樣的愛我――“母親”?這兩個字,好像不是這樣說法的,只是一團亂絲似的。這亂絲從太初就糾正了我的心;稍微一牽動的時候,我的心就痛了,我的眼睛就酸了,但我的靈魂那時候卻是甜的。這亂絲,世上沒有人解得開,上帝也解不開――其實上帝也是一團亂絲,母親也解不開。(《瘋人筆記》)
由此可見,冰心所贊美的母親與宗教的上帝之間所反映的是一個母系宗教的問題。13從女性主義神學的角度看,冰心之所以不遺余力地歌頌母親,乃是因為母親是上帝的一個維度、一個位格,換句話說,就是上帝是一個母性的上帝,歌頌母親即是歌頌無所不在的上帝、歌頌無所不包的愛。
小結
女性主義理論認為,母親既是父權制文化的犧牲者,又無意識地以自己的身份延續了父權制度。冰心則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立足于時代,并且遵照自己的生命體驗,深切歌頌母愛的偉大,既超越了時代,又體現了中國女性解放的特色。當經歷近百年的西方女性解放運動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反思進而提出“尋找我們母親的花園”時,我們不得不驚嘆冰心平凡的偉大!
注釋:
①阿英:《謝冰心》,載《冰心論集》(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年,第16頁。
②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開明書店,1951年,第75頁。
③本文所選冰心作品均出自卓如編《冰心全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年。
④丹婭、曉燕:《冰心“母愛形象”之探》,《中國文化研究》,2000年第3期。
⑤卓如:《冰心全傳》(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72頁。
⑥dongguozheng.省略/post/142/20292,2006年5月14日。
⑦出自《詩經?蓼莪》。
⑧出自《詩經?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凱風”、“寒泉”成為古典文化中“母愛”的象征。
⑨⑩參見沈睿:《她者的眼光――兩本女性主義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一世紀》,2002年2月號。
11黃英:《謝冰心》,轉引自唐小林:《看不見的簽名:現代漢語詩學與基督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華齡出版社,2006年,第234、248頁。
12唐小林:《看不見的簽名:現代漢語詩學與基督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華齡出版社,2006年,第249頁。
13王學富:《冰心與基督教――析冰心“愛的哲學”的建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年,第3期。
篇2
關鍵詞 新課程;多媒體;小學語文;電子圖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140-02
很多發達國家的國民閱讀素養很高,閱讀能力極強。發達國家在考核青少年綜合素質時,把閱讀素養作為評價的首要因素。由此可見,閱讀在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教育應十分重視閱讀教學,尤其是語文學科,更應該把閱讀教學放在重要位置,廣泛開展大閱讀活動,促進學生自主閱讀,提高閱讀效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積淀文化底蘊。
隨著經濟的不斷騰飛,教育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學校已經裝備了先進的媒體設備,電子白板、短焦投影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下面以“走進世紀老人——冰心”為例,談一下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 發揮多媒體大屏幕的展示功能,明確三維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指明方向,明確學習的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結合本課題的教材實際,筆者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用PPT課件展示給學生。
1.1 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生匯報自己的課外閱讀情況,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在課外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整理學習資料,充分利用圖書資源,促使學生更廣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點,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風格,有效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1.2 過程與方法
通過交流、展示、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鞏固和豐富學生的積累,指導學生感悟、欣賞冰心作品鮮活的神韻,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以冰心作品為代表的優秀兒童文學的興趣。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前要加以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的閱讀為有效閱讀。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對冰心作品的理解,使學生感受愛的教育。
2 發揮多媒體的人機交互性特點,優化閱讀教學環節
本節課課型屬于閱讀交流指導課,課前開展“冰心閱讀月”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教師為學生準備有關冰心的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學生準備彩筆、彩紙、課前搜集的關于冰心的資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感悟冰心作品,理解冰心作品的風格,體會愛這一主題。學生在“冰心閱讀月”活動中閱讀的冰心作品,通過誦讀、研討等形式來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2.1 巧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用多媒體播放一組圖片,圖片展示完之后,出現這樣的字樣:“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有一句話‘生命從八十歲開始’是她的名言。同學們知道她是誰嗎?”學生很容易說出是冰心奶奶。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對,她就是我們的冰心奶奶。我們在上個月的‘冰心閱讀月’活動中充分地了解了冰心,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樣自然引入新課教學,師生一起走近冰心。
2.2 整合網絡資源,拓展閱讀范圍,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課上,安排幾名學生簡單介紹冰心生平,學生展示冰心從大學時到老年時的幾組照片,感受冰心的慈愛形象。當學生介紹冰心作文獎時,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冰心作文獎頒獎盛況,讓全班學生感悟冰心作文獎蘊含的深刻含義。然后,師生交流閱讀心得。隨即教師提問:“通過冰心閱讀月活動,你都讀過了冰心的哪些作品?”學生紛紛介紹自己讀過的作品,有的學生還拿來一些書籍,筆者讓學生用實物展臺展示給其他學生,讓學生對這些書有個大概印象,以便于今后的借閱。教師也在小結之后,用多媒體出示一些冰心的代表作品,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2.3 巧用多媒體進行細節教學,感悟作品表達的情感
教師肯定學生通過“冰心閱讀月”活動,已經對冰心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冰心的作品始終圍繞一個主題,那是什么呢?學生齊答:“愛。”對的,就是“愛”。于是教師板書“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她的作品是如何展現“愛”這一主題的呢?學生此刻心情很是激動,很想了解冰心的愛體現在哪些細微之處。于是,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冰心的愛的細節描寫的視頻,使學生感悟冰心的作品無一不充滿了愛的意境。課下請學生將課前所搜集到的資料,再次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把收獲的知識整理在摘抄本上,便于今后閱讀。
在學生進行匯報展示時,教師要進行閱讀交流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進行有效閱讀。比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展示自己讀到的作品時,及時進行筆記或者批注;簡單談一下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把最想說的話說出來,把最想寫的句子寫出來,課上展示給全班同學,實現共同提高。當學生談到冰心作品中對兒童的愛(《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和對大自然的愛(《別踩了這朵花》)時,教師及時總結并板書“對兒童的愛”“對大自然的愛”。最后,教師總結學生的閱讀情況:看來同學們通過上網、看課外書、閱讀圖書等多種途徑已經對冰心的作品了解得很透徹,閱讀方法也有很大進步。
3 巧用多媒體課件表達作品意境,提高學生感悟能力
好的文學作品需要讀者去靜靜地欣賞、品味,用情去讀,用心去品味,用愛去呵護作者的心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了冰心的作品除了展現對兒童的愛和對大自然的愛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主題,那就是對母親的愛。于是,教師給學生推薦一首小詩,出示動畫課件《紙船——寄母親》配樂朗讀。這首詩寫于1923年8月,這是她在去往美國留學的輪船上寫的。學生欣賞后再讀這首小詩,小組間交流對這首小詩的理解。學生自讀,小組交流,小組派代表談體會。這首小詩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的愛和思念,詩人借紙船這一意象表達對母親的深切思念,這是什么寫作手法?學生在美妙的情境中很容易得出借物抒情的手法。
其實,冰心的很多作品都用到了借物抒情這種寫作手法,還有哪篇作品用到了這種寫作手法?有的學生說讀過《小桔燈》。教師出示《小桔燈》的視頻課件,向學生介紹當時她的寫作背景:詩人身在異國他鄉,她除了思念自己的母親,還會思念自己的祖國。紙船就象征著詩人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著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這樣教學,很容易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實現情景交融,讀者與作者產生思想的共鳴,收到很好的閱讀效果,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4 巧用多媒體展臺升華學生情感,訴說情懷
篇3
本刊訊 8月1日,由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和冰心獎評委會聯合主辦、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承辦的“繁星春水?冰心獎大獎書系”新書暨冰心獎創辦25周年研討會在貴陽全國圖書交易會上舉行。
25年前,著名學者雷潔瓊女士、著名作家韓素音女士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葛翠琳共同創辦了冰心獎。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冰心獎”為培養兒童文學新人,發掘兒童文學新品力作,推動我國兒童文學和藝術的發展、繁榮,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冰心獎已逐漸發展成為涵蓋冰心兒童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冰心藝術獎和冰心作文獎在內的重要綜合性獎項,匯聚了包括金波、沈石溪、曹文軒、高洪波、周銳等諸多兒童文學名家,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據介紹,自冰心獎創辦之初,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與評委會一直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并承擔起“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和“冰心作文獎”的賽事組織、基礎評審、圖書出版、品牌維護等相關工作。除了每年集結出版當年的《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獲獎作品集》《冰心作文獎獲獎作品集》之外,浙少社還先后通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獲獎作者叢書》《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典藏作品》《冰心獎小作家書系》等品牌系列圖書的出版,為培育發掘文壇新人、鼓勵發揚冰心獎的創新精神,提供了創作實踐的平臺和窗口。本次書博會期間推出的“繁星春水?冰心獎大獎書系”正是“冰心獎”二十五年發展成果之一。該書系甄選了喬傳藻、王左泓、韋伶、彭學軍、李東華、韓青辰、肖定麗、張影音、唐池子、蔣蓓等10位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界實力作家和新銳作家的精品佳作,較為全面地呈現了中國原創兒童文學作家的梯隊結構和整體面貌。
作為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的金字招牌,浙少社持續推動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發展,不僅成就了一系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學精品圖書,引領了少兒閱讀潮流,同時也匯聚了任溶溶、孫幼軍、金波、高洪波、秦文君、張之路、周銳、沈石溪、楊紅櫻、湯素蘭、董宏猷等大批兒童文學作家。本次研討會正是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扶持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發展的重點文化項目。研討會期間,浙少社還與北師大貴陽附中簽署了冰心作文獎貴州賽區合作協議。 (葉 薇)
篇4
關鍵詞:自然 愛的哲學 平等 冰心早期創作 生態女性主義
引言
“生態女性主義是當代西方由環境運動和女權運動匯流而成的主動適應社會變革需求的文化思潮。”這一文化思潮批判了傳統父權制價值觀,“把關懷、愛、友誼、誠實和互惠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女性原則”和“生態原則”成為衡量文學價值的新標準,都體現了對整體的、相互關聯的和穩定世界的追求,洋溢著關懷、同情和“慈育意識”的文學作品會受到極力頌揚;相反,彌散著男性支配、控制欲望的作品,充盈擴張、功利性的破碎話語,則被毫不容情地批判。作為女性角色的冰心有意識地用改良的方法構建和諧溫馨的小家庭,她的作品中充溢著現代的生態女性主義意識,充滿了對父權制的不滿和對大自然母親的熱愛。作者早期詩歌創作中的生態女性主義自然觀是一首首自然的頌歌,早期散文創作中的生態女性主義倫理觀充分體現出愛的哲學,而差異中求平等則進一步彰顯了冰心早期小說創作中的生態女性主義整體觀。
一.自然的頌歌――冰心早期詩歌創作中的生態女性主義自然觀
冰心早期詩歌創作中的生態女性主義自然觀是一首首自然的頌歌,在詩歌中所表現的對于女性與自然關系的理解令人驚嘆,她所描繪的自然萬物和諧共處的美好情景,對當今日漸脆弱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的警示意義,也喚起了人們對人與自然、女性與自然關系的重新思考。《繁星?一四》寫到:“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臥在宇宙的搖籃里。”作者的詩歌主題離不開對自然的贊美與崇尚,她認為自然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自然中的萬物都是平等與和諧的,這一觀點與生態女性主義自然觀是一致的,生態女性主義認為自然是一個活的有機體,自然不是人們剝奪的對象,而是與人平等并和諧相處的自然。自然與人類是緊密相聯系的。然而,自工業革命以來,社會所建構的機械的自然觀念則認為自然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冰心一生熱愛自然,寫下了幾百首描寫自然萬物的詩歌。小詩《繁星》《春水》贊頌母愛,贊頌人類之愛,贊頌童心,贊頌大自然,尤其是贊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繁星?二八》寫到:“故鄉的海波呵!你那飛濺的浪花,從前怎樣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磐石,現在也怎樣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冰心從小生活在海邊。她對自然的感受體現在她的詩作中。她把自然比喻成女性,而且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可見她已領悟到自然與女性之間的深刻聯系。在冰心更多的自然詩作里,她常用獨特的方式感知自然,歌頌它的偉大,贊嘆它的和諧,描繪大自然的優美圖景。冰心《繁星?六五》寫到:“造物者呵!誰能追蹤你的筆意呢?百千萬幅圖畫,每晚窗外的落日。”自然的美是人無法企及的,詩人對自然的頌贊表現了對自然的崇愛。在這些詩歌中冰心充分地表達了她對自然母親的感激之情,以及滲透其中的生態女性主義意識。冰心把大自然比喻成母親,一位充滿著溫柔、慈愛等明顯女性特點的人物形象。在西方的傳統文化中,自然一直被比作仁愛善良的女神,作為大地養育者的母親。著名生態女性主義學者麥西特就曾在《自然之死》中敘述了女性和自然在歷史和文化的視角下的關聯性。麥西特認為,女性作為一種性別存在,原本具有多種特征,但溫柔、慈祥、善良這些特征卻被文化與歷史強化出來,而這些特征又被用來比喻自然,這一切并非偶然。當女性的養育特征高于其他特征的時候,自然,作為一種有機的主體存在也就成為可能了。
正如《繁星?一五八》寫到:“我的朋友,雪花飛了,我要寫你心里的詩,”作者要寫讀者心里的詩然后奉獻給讀者。冰心真正了解讀者在整個創作中的意義,所以她有意識地想讀者所想進而用詩來表現讀者所想。雪花飛了,讀者的心隨雪花一起飛揚,這是大自然的詩意,詩人要表現這種美的詩意,她和讀者一同感受自然的美、心靈的美。
二.愛的哲學――冰心早期散文創作中的生態女性主義倫理觀
生態女性主義倫理觀立足于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宏大背景,通過對生態女性主義倫理的學理背景、現實緣由、哲學基礎、邏輯框架等進行系統考察,揭示生態女性主義產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及其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己之間表現出來的和諧倫理思想,“生態女權主義把道德觀建立在關心、愛護和信任上,把人(包括男人和女人)在私人、家庭和政治上的關系視為平等,也把人類與非人類的自然視為平等伙伴,而不是控制和統治的關系。”在這樣一種新的倫理觀照下,人們將重新思考倫理道德標準,闡析和評價作品時,也會加重其道德內容的分析。用“愛的哲學”追求真善美,是冰心散文的藝術特點,這一特點充分體現了冰心散文中的生態女性主義倫理觀。
如在《山中雜記?九機器與人類幸福》一文中,反思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造成精神的痛苦與困擾。在《山中雜記?十鳥獸不可與同群》中,作者寫到了人類與動物界的友好相處:
“第一樂事,就是拔草喂馬。看著這龐然大物,溫順的磨動它的松軟的大口,和齊整的大牙,在你手中吃嚼青草的時候,你覺得它有說不盡的嫵媚。”還有跳蕩可愛的小狗,狡猾的小貓,特別是毛羽鮮麗的小鳥,“我們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鳥最相親愛。玫瑰和丁香叢中更有青鳥和知更雀的巢……我常常去探望小鳥的家庭,而我卻從不做偷卵捉雛等等破壞它們家庭幸福的事……我愛自己,也愛雛鳥,我愛我的雙親,我也愛雛鳥的雙親!”
在冰心早期的散文作品里,直接描繪時代政治風云變幻的篇章是比較少的。她更多的是敘寫自己的家庭。冰心認為,一個人能在父母親的膝下懷前,姊妹弟兄的行間隊里,過著快樂甜柔的時光,是一種“濃福”(《通訊一》)冰心生活在一個受到民主思潮洗禮的家庭里,它保留了從這樣一個家庭的活動和變化,人們也可以感受到社會脈搏的跳動。家庭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有著異常重要的位置,這已經成為我們民族倫理觀念中的一個顯著特色。因此,冰心傾注全力來描寫自己的家庭,寫家庭中父慈子孝、妻賢母良、兄弟怡怡、舉案齊眉等我國傳統的美德,寫這個家庭和一些親戚間牢固的以血緣和婚姻為紐帶所形成的家族觀念。這些都充分體現出了作者生態女性主義倫理觀。
冰心在自己的散文里還用充滿詩意的筆致來描繪傳統節日,彌漫著民族氣息的風俗畫。在《寄小讀者》里,我們看到她在異國是以一種怎樣親切的感情在回憶和敘寫自己在國內一年中所經過的各種民間佳節。“從新年說起罷,新年之后,有元宵,這千千萬萬的繁燈,作樹下廊前的點綴,何等燦爛?”元宵節以后,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節,是絕好的野餐的日子,流觴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韻,而且有趣。清明掃墓植樹,既是對先人的敬禮,又可造蔥蔚的山林。五月初五端午節,有花花綠綠的芬芳的香囊,有轟轟烈烈的競渡的龍舟。七月初七是女兒節,“涼夜風靜,秋星燦然,庭中陳設著小幾瓜果,遍延女伴,輕悄談笑,仰看雙星緩緩渡橋。小孩子滿握著煮熟的蠶豆,大家互贈,小手相握,謂之‘結緣’。八月十五中秋節,在滿月的銀光下,說著蟾蜍玉兔的故事。九月九重陽節,古人登高的日子,人們正好遠足旅行,游覽名勝。(《通訊?二十三》)這些民間的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在悠久的歷史中長期流傳下來的,它往往聯系著一些優美的民間傳說和故事,體現著人民群眾的某些美好的愿望和驚人的智慧,集中而強烈地反映了我們民族的風俗習慣、世態人情。冰心選取這些題材,無疑會加深她的散文作品的生態女性主義倫理觀。
三.差異中求平等――冰心早期小說創作中生態女性主義整體觀
冰心在女性主義創作中極力謳歌母愛,贊賞知識女性,弘揚兩性平等。她在作品中塑造的各類女性形象盡管差異明顯,但都具有強烈的女性意識,“由于生活在男性世界的邊緣,她不是根據其一般形式,而是根據她的特殊觀點來觀察這一世界”。
如同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絲?沃克在《尋找我們母親的花園》中對母親的頌揚,冰心視母性為宇宙的本質屬性,認為母親兼具真善美的高貴氣質,而母是女性特有的自然特征和偉大品格。“把照耀歷史的神圣光輝奉獻給只有女性才具有的母愛上。是對男權中心主義的大膽反撥。是對女性生命價值的熱忱肯定”。冰心筆下的母親形象,打破了傳統母親的形象,由“道德圣母”轉向“人性圣母”,她們不再只是繁衍后代的工具和兒女的壓迫者。轉而成為丈夫和兒女們精神和生活上的知音,母親的價值和作用得以超越和升華。“有奇跡般轉形和再生的地方,地下世界那里的萬物,都由母親統轄”。冰心從母性的自然定位出發,重塑了母親形象,彰顯出了更多女性所共具的人性之愛,賦予了“五四”時期女性文學中的母親形象特有的文化內涵和敘述視角。
冰心作為20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女性主義作家,她以女性的姿態,在其文學作品中深度挖掘了女性存在于男權社會下所面臨的各種境遇問題。冰心“相信自己對女人的看法,很穩靜,很健全。女人‘既不是詩人筆下的天仙,也不是失戀人心中的魔鬼’,她只是和我們一樣,有感情有理性的動物”。
冰心的早期小說《兩個家庭》是冰心試圖在現代民族國家建設過程中將女性主體置于“家庭”這一想象空間的女性主義觀點產物,超前地提出了女子受教育這一重要問題。《關于女人》是一組紀實散文,以男性視角記述了十四個女人的故事,既是20世紀40年代中國知識女性的一組群像,也表達了作者所堅持的女人“比男人多些顏色,也多些聲音”的平淡、穩靜的婦女觀。書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性格各異,命運不同,但她們都有著一種女性特有的質樸與溫柔、熱情與真誠一她們出色地維持了這個世界,也溫柔了這個世界。《我的鄰居》里的M太太是一位溫婉賢淑的女性,具有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了丈夫和孩子毅然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專心持家。《我的朋友的太太》中的L太太比《我的鄰居》中的M太太更加盡善盡美,不僅在內是賢妻良母,在精神上和事業上更是丈夫的知音。在《我的同學》中的S因救助一位同事的太太大量輸血而染疾早逝,更是道德自我完善的典范,擁有更為崇高的女性品格,她的愛已經超越了賢妻良母之愛,伸展到了社會之中,是大愛,她是冰心筆下冰清玉潔的知識女性形象的皈依和升華。正是這些完美融合古今女性特征的新思潮知識女性,在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同時,促進了中國廣大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使女性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并推動了“五四”婦女解放,深化了性別意識在女性主義批評中的特殊意義。在《關于女人》中冰心以男性身份講述故事,更能透徹地揭示出社會和婚姻生活中存在于男女兩性身上的多方面、多層次的差異和問題,從而表現出差異中求平等的生態女性主義整體觀。
參考文獻:
[1]美春玲.西方生態女權主義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1996,(2):25~30.
[2]Carolyn Merchant The Deathof Nature:Women.Ecology,and the-Scientific Revolution[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0.
[3]袁玲紅《生態女性主義倫理形態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6
[4]Mary A.McCay:Rachel Car-son.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3:25.轉引自王諾歐美生態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5.
[5]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文版)M沖國書籍出版社,1998.797.
[6]李玲.中國現代文學的性別意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155.
篇5
冰心是現代作家中最具童心的一位,她以女性特有的審美氣質和母性情懷創作了大量豐姿卓絕的文學作品,為饑渴的小讀者輸送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這些清新自然、美麗恬淡、新奇幽遠,飽蘸著作者豐富情感的佳作,如絲絲春雨滋潤著一代又一代兒童干涸的心靈,像甘美的乳汁一般哺育他們健康成長。因此,冰心也就成了兒童摯愛的作家,成了他們知心的朋友和啟蒙老師。
從先生創造出大量的文學作品這一角度來說先生是一個文學家,而從先生影響和引導了一代又一代的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這個角度來講先生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家。先生一生對兒童的關注從未間斷,其兒童文學作品的創作主要集中在前期和后期,其中期作品主要關注的是青年報效祖國和國家建設的問題,但兒童教育思想也滲透其中。先生的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比如:熱愛兒童、贊美兒童的態度;對家庭教育的重視,這些對于我們目前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啟示,能夠使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在充分認識兒童天性的基礎上搞好、搞活兒童教育工作,使我們的孩子在更合理的環境下健康、快樂成長。
對冰心先生文學作品中教育思想的了解一方面可以豐富對冰心先生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針砭時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文學而言,這是對文學的一個充實和拓展,與教育而言,這是對教育思想的完善也是對教育實踐的促進。
一、冰心先生文學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1對兒童的熱愛和贊美
冰心先生對兒童始終是一種尊重的態度,她尊重孩子的天性,認為孩子是純真的、是美好的。她青睞孩子的坦蕩、真誠、淘氣天性,她塑造了許多善良純潔、活潑天真的兒童形象,比如《陶奇的日記》中聰明、勤勉的小主人公陶奇,《雨后本文由收集整理
》中活潑天真、憨態可掬的小哥哥和小妹妹,《小橘燈》.中鎮定、勇敢、樂觀的小姑娘。這些被冰心寫活了的小孩子形象隨著她的作品一起住進了我們的心中,給我們的內心帶來一股澄澈的甘泉,一方明快的天地,讓我們的心靈得以凈化和輕松。孩子是可愛的,童年是美好的,感謝冰心先生用她獨到的筆觸為我們留下了孩子的天真爛漫,留駐了似水飄逝的如夢似幻的童年。
“兒童就是美”這一主題在先生的創作當中一以貫之,先生以優美的語言、真情的傾訴為表現形態,用“大孩子”對“小孩子”說真心話的方式,化為教育的力量------去陶冶兒童的情操-----去開啟兒童的心智。
2 重視家庭教育
在冰心先生的著作中對家庭教育的作用給于了極大關注。首先先生自己就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了一個活版教材。先生出身于一個充滿愛的溫馨之家,童年幸福,沐浴在母愛中。幼年的她得到了母親的啟蒙,尤其是聆聽舅舅講的故事,伴隨她聽過了《三國演義》……她的古典文學造詣也逐步提高。父親是一名軍官,幼時的耳濡目染讓她對大海產生了濃郁的感情,以至于先生早期的文學創作多以海為題材,對海的熱愛也是終生不渝。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培養出了一個充滿愛的冰心,她又把愛之鏈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70余年的創作生涯中,冰心老人為我們留下了散文、詩歌、小說以及翻譯作品700余萬字。
二、愛的教育
閆曉麗老師在她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永恒主題──冰心作品中的自然母愛》一文中說:“冰心像泰戈爾一樣,也是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家。這不在于她作品的多少,而是因為她能真正懂得兒童的所思所感,所以她彈響了歌詠自然,禮贊母愛這兩根主弦。”
1 熱愛母親、學會感恩的教育
對于母愛冰心給與了最崇高的禮贊,她直白地、炙熱地抒發自己內心對母親的感恩和眷戀,《往事》(一)之七中先生寫到:“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幼時母親對他的關愛像一股生命深處的甘泉始終滋潤著她,給她勇氣,給她力量,給她一個避風的港灣、遮雨的檐廊。所以先生對母親的感恩和眷戀也從沒變過。《寄小讀者.通訊十》中作者更是直抒胸臆,將自己對母親的思念、感恩和依戀盡情傾吐。先生在盡數了和母親有關的點點滴滴以后說道:“造物者將我交付給我母親的時候,竟賦予了我以記憶的心才;現在又從忙碌的課程中替我勻出七日夜來,回想母親的愛。我病中光陰,因著這回想,寸寸都是甜蜜。”
先生對于母愛的謳歌和贊美讓孩子們對“母親”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讓孩子們明白母親的偉大,母愛的偉大,讓孩子們學會感恩,這個方面的教育意義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時代性。
2熱愛自然的教育
教育孩子熱愛自然就要帶他們走進自然,讓孩子們看一看自然的美好和博大,因此先生登山、現水、觀月、賞花,在大自然當中盤桓流連,去擁抱自然,以飽滿的感情去觀察、去體驗,用心去感受,把真覺寫出來,創造出意境美妙的令小讀者流連忘返的美麗篇章。比如兒童詩《別踩了這朵花》詩篇的第一節開宗明義,直抒胸臆“小朋友,你看,你的腳邊,一朵小小的黃花。我
們大家繞著它走,別踩了這朵花。”小詩直白、簡約,語氣率直、懇切,這是希望、是提醒、是叮嚀乃至是要求。
三、冰心先生的教育思想對于針砭時弊,推動教育實踐的發展具有十分現實的作用。
1直擊應試教育弊端,倡導個性發展
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前些年的應試教育用高考做模子“培養”出來一批整齊劃一的“人才”,其結果就是:一大批的青年喪失了個性,他們學的是同樣的知識,唱的是同樣的歌,說的是同樣的話,有著同樣的想法。然后他們懷揣著那些師長和社會期望的而他們自己卻不想達到的理想將自己拋向茫然無措的天地,他們找不到目標,沒有方向,整天混混噩噩地生活,他們找不到人生的意義,生活中就只剩下了苦悶和煩惱。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們目前的教育體系,是以高考為指揮棒的教育目的。為了高考能考好,學生們每天做的事情就只剩下了吃飯、睡覺和學習,他們沒有時間去發現他們的喜好,沒有空閑去培養他們的特長,沒有時間去注重自己的個性發展。在他們生活的前十幾年他們生活在同樣的學校生活中,念同樣的書,有同樣的目標,甚至穿同樣的校服,女生扎同樣的馬尾辮男生留同樣的小平頭。然后在上了大學的那一天,突然給他們一塊天地,并扎上一條標語說:“你們要張揚個性。”那種個性是多么偏頗啊,那種張揚是多么稚拙啊。很多年前當我們還年少,我們的個性被否定,被壓迫扭曲,很多年后,我們失而復得了那個叫做“個性”的名詞,卻怎么都找不到他原來的模樣。于是,個性被曲解了,大街上到處逛蕩著奇裝異服,頭發今天是黃煙花明天是綠錫紙,掛完了耳環掛鼻環掛完了鼻環掛臍環,浮躁和膚淺讓年輕的心在所謂的個性里一點點淪喪、走失。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那么怎么樣才能夠讓孩子擁有真正的個性呢?其實很簡單,其實我們需要的只有發現和保護。有人將“保護”稱之為現代教育、素質教育的又一主題,有人呼吁我們做孩子生命成長的守護神。我們只需順著兒童的天性,給他的個性發展提供一快自由的空間,我們只需在他們需要時給他們些提示和點撥,我們聰穎可愛的孩子們自會成長為理想的模樣。
2針對感恩缺失,強化感恩教育
在傳統的教育結構中感恩教育一直是缺失的一個部分,正是因為如此,孩子們才會漸漸遺忘感恩,八零后才會被人稱為“啃老一族”,所以說: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們學會感恩,是我們教育應該做的十分重大的一部分。感恩教育的內容可以是多樣化的,學會感恩可以有多種方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們懂得愛。
篇6
從先生創造出大量的文學作品這一角度來說先生是一個文學家,而從先生影響和引導了一代又一代的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這個角度來講先生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家。先生一生對兒童的關注從未間斷,其兒童文學作品的創作主要集中在前期和后期,其中期作品主要關注的是青年報效祖國和國家建設的問題,但兒童教育思想也滲透其中。先生的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比如:熱愛兒童、贊美兒童的態度;對家庭教育的重視,這些對于我們目前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啟示,能夠使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在充分認識兒童天性的基礎上搞好、搞活兒童教育工作,使我們的孩子在更合理的環境下健康、快樂成長。
對冰心先生文學作品中教育思想的了解一方面可以豐富對冰心先生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針砭時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文學而言,這是對文學的一個充實和拓展,與教育而言,這是對教育思想的完善也是對教育實踐的促進。
一、冰心先生文學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1對兒童的熱愛和贊美
冰心先生對兒童始終是一種尊重的態度,她尊重孩子的天性,認為孩子是純真的、是美好的。她青睞孩子的坦蕩、真誠、淘氣天性,她塑造了許多善良純潔、活潑天真的兒童形象,比如《陶奇的日記》中聰明、勤勉的小主人公陶奇,《雨后
》中活潑天真、憨態可掬的小哥哥和小妹妹,《小橘燈》.中鎮定、勇敢、樂觀的小姑娘。這些被冰心寫活了的小孩子形象隨著她的作品一起住進了我們的心中,給我們的內心帶來一股澄澈的甘泉,一方明快的天地,讓我們的心靈得以凈化和輕松。孩子是可愛的,童年是美好的,感謝冰心先生用她獨到的筆觸為我們留下了孩子的天真爛漫,留駐了似水飄逝的如夢似幻的童年。
“兒童就是美”這一主題在先生的創作當中一以貫之,先生以優美的語言、真情的傾訴為表現形態,用“大孩子”對“小孩子”說真心話的方式,化為教育的力量------去陶冶兒童的情操-----去開啟兒童的心智。
2 重視家庭教育
在冰心先生的著作中對家庭教育的作用給于了極大關注。首先先生自己就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了一個活版教材。先生出身于一個充滿愛的溫馨之家,童年幸福,沐浴在母愛中。幼年的她得到了母親的啟蒙,尤其是聆聽舅舅講的故事,伴隨她聽過了《三國演義》……她的古典文學造詣也逐步提高。父親是一名軍官,幼時的耳濡目染讓她對大海產生了濃郁的感情,以至于先生早期的文學創作多以海為題材,對海的熱愛也是終生不渝。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培養出了一個充滿愛的冰心,她又把愛之鏈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70余年的創作生涯中,冰心老人為我們留下了散文、詩歌、小說以及翻譯作品700余萬字。
二、愛的教育
閆曉麗老師在她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永恒主題──冰心作品中的自然母愛》一文中說:“冰心像泰戈爾一樣,也是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家。這不在于她作品的多少,而是因為她能真正懂得兒童的所思所感,所以她彈響了歌詠自然,禮贊母愛這兩根主弦。”
1 熱愛母親、學會感恩的教育
對于母愛冰心給與了最崇高的禮贊,她直白地、炙熱地抒發自己內心對母親的感恩和眷戀,《往事》(一)之七中先生寫到:“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幼時母親對他的關愛像一股生命深處的甘泉始終滋潤著她,給她勇氣,給她力量,給她一個避風的港灣、遮雨的檐廊。所以先生對母親的感恩和眷戀也從沒變過。《寄小讀者.通訊十》中作者更是直抒胸臆,將自己對母親的思念、感恩和依戀盡情傾吐。先生在盡數了和母親有關的點點滴滴以后說道:“造物者將我交付給我母親的時候,竟賦予了我以記憶的心才;現在又從忙碌的課程中替我勻出七日夜來,回想母親的愛。我病中光陰,因著這回想,寸寸都是甜蜜。”
先生對于母愛的謳歌和贊美讓孩子們對“母親”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讓孩子們明白母親的偉大,母愛的偉大,讓孩子們學會感恩,這個方面的教育意義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時代性。
2熱愛自然的教育
教育孩子熱愛自然就要帶他們走進自然,讓孩子們看一看自然的美好和博大,因此先生登山、現水、觀月、賞花,在大自然當中盤桓流連,去擁抱自然,以飽滿的感情去觀察、去體驗,用心去感受,把真覺寫出來,創造出意境美妙的令小讀者流連忘返的美麗篇章。比如兒童詩《別踩了這朵花》詩篇的第一節開宗明義,直抒胸臆“小朋友,你看,你的腳邊,一朵小小的黃花。我們大家繞著它走,別踩了這朵花。”小詩直白、簡約,語氣率直、懇切,這是希望、是提醒、是叮嚀乃至是要求。
三、冰心先生的教育思想對于針砭時弊,推動教育實踐的發展具有十分現實的作用。
1直擊應試教育弊端,倡導個性發展
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前些年的應試教育用高考做模子“培養”出來一批整齊劃一的“人才”,其結果就是:一大批的青年喪失了個性,他們學的是同樣的知識,唱的是同樣的歌,說的是同樣的話,有著同樣的想法。然后他們懷揣著那些師長和社會期望的而他們自己卻不想達到的理想將自己拋向茫然無措的天地,他們找不到目標,沒有方向,整天混混噩噩地生活,他們找不到人生的意義,生活中就只剩下了苦悶和煩惱。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們目前的教育體系,是以高考為指揮棒的教育目的。為了高考能考好,學生們每天做的事情就只剩下了吃飯、睡覺和學習,他們沒有時間去發現他們的喜好,沒有空閑去培養他們的特長,沒有時間去注重自己的個性發展。在他們生活的前十幾年他們生活在同樣的學校生活中,念同樣的書,有同樣的目標,甚至穿同樣的校服,女生扎同樣的馬尾辮男生留同樣的小平頭。然后在上了大學的那一天,突然給他們一塊天地,并扎上一條標語說:“你們要張揚個性。”那種個性是多么偏頗啊,那種張揚是多么稚拙啊。很多年前當我們還年少,我們的個性被否定,被壓迫扭曲,很多年后,我們失而復得了那個叫做“個性”的名詞,卻怎么都找不到他原來的模樣。于是,個性被曲解了,大街上到處逛蕩著奇裝異服,頭發今天是黃煙花明天是綠錫紙,掛完了耳環掛鼻環掛完了鼻環掛臍環,浮躁和膚淺讓年輕的心在所謂的個性里一點點淪喪、走失。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那么怎么樣才能夠讓孩子擁有真正的個性呢?其實很簡單,其實我們需要的只有發現和保護。有人將“保護”稱之為現代教育、素質教育的又一主題,有人呼吁我們做孩子生命成長的守護神。我們只需順著兒童的天性,給他的個性發展提供一快自由的空間,我們只需在他們需要時給他們些提示和點撥,我們聰穎可愛的孩子們自會成長為理想的模樣。
2針對感恩缺失,強化感恩教育
在傳統的教育結構中感恩教育一直是缺失的一個部分,正是因為如此,孩子們才會漸漸遺忘感恩,八零后才會被人稱為“啃老一族”,所以說: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們學會感恩,是我們教育應該做的十分重大的一部分。感恩教育的內容可以是多樣化的,學會感恩可以有多種方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們懂得愛。
篇7
《寄小讀者》1923年是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冰心,主要記述了海外的風光和奇聞異事,同時也抒發了她對祖國、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1923年,冰心于燕京大學畢業,準備前往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留學。此時《晨報》副刊開設了由她倡議的“兒童世界”專欄,于是她撰寫了《給兒童世界的小讀者》,刊登在7月29日的“兒童世界”上。此后至1926年留學回國,冰心共撰寫了29篇通訊以及《山中雜記》10則。1926年5月,這些通訊結集成《寄小讀者》由北新書局出版。冰心用通訊的形式,采取和小朋友談天的親切口氣,贊美自然、祖國、母愛,文筆清麗、優雅,童心、稚趣躍然紙上,是中國較早的現代兒童文學作品。冰心的“愛的哲學”,在《寄小讀者》中得到充分表現,影響了一代代少年兒童。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關鍵詞:冰心 張愛玲 惡婆婆
在中國文學史上,幾乎是從文學誕生的那一刻起,女性形象就得以形成了。在塑造的眾多女性形象中,大多數是年輕女性,作為女兒或妻子的身份出現。除此之外,還有少數老年女性,其中“婆婆”就作為一個特殊的形象出現。她們是現代作家塑造的一類獨特的舊式女性人物形象,作為生存在父權制社會中的舊式家長,她們秉承著父權意識的性別歧視,對兒媳進行嚴格的規范與管束,總體上呈現出愚昧守舊、矛盾焦慮與變態扭曲的性格。
在中國傳統家庭結構中,婆婆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古代作品中,作家塑造的婆婆形象,多是扁平人物,不外乎兩大類:一類是“善婆婆” ,還有一類則是“惡婆婆” ,如冰心的作品《最后的安息》中的翠兒婆婆;張愛玲的作品《金鎖記》中的曹七巧。
一、作品內容闡釋
就上述兩位人物而言,說她們是“惡婆婆”,并沒有絲毫夸大之詞,因為她們都曾用一種極其殘酷的手段對待自己的兒媳。
冰心的作品《最后的安息》描寫的是童養媳翠兒的悲慘遭遇和不幸的命運。作者飽含同情和憐憫之心,細膩而形象地描寫了翠兒的勤勞樸實和聰明可愛,當在婆婆那兒備受虐待時卻又忍氣吞聲不敢反抗,在接受外人的卻又羞澀膽怯,最后卻因婆婆的折磨而含冤而死。整篇文章中作者很少直接描寫翠兒婆婆是怎么虐待和毒打翠兒的,但我們卻不難從翠兒的語言行為中感受到翠兒婆婆的惡毒與殘忍。文中有這么一段:惠姑遲疑了一會,忽然想她一定是一個童養媳了,便道:“你媽待你好不好?”翠兒不言語,眼圈紅了。抬頭看了一看日影說:“天不早了,我要走了,要是回去的晚,我媽又要……”從中可見,翠兒是怎樣地生活在婆婆的陰影之下,婆婆對翠兒的威懾力是多么的大,使得翠兒絲毫沒有違背常規之舉。惠姑晚上回到家中,和家里的傭人何媽講起翠兒的遭遇時,何媽嘆口氣說:“我也聽見那村里的大嫂們說了,她婆婆真是厲害,待她極其不好……就百般的凌虐她,挨凍挨餓,是免不了的事情。”而且惠姑遇到翠兒,看到她臉上一縷一縷的爪痕,坐下來問道:“翠兒!還有那些衣服,等我替你洗了吧,你歇一歇好不好?”翠兒在這滿含著慈憐溫藹的言語中受到大大的感動,“可憐翠兒生在世上十四年了,從來有人用著憐憫的心腸,溫柔的言語來對待她。……只昏昏沉沉的度那凄苦黑暗的日子。”冰心以她“溫蘊著的溫柔,微帶著憂傷”的筆調提出了這樣一個社會問題――婆媳關系的問題。作者的描寫是溫婉而又凄楚動人的,但作者在文中認為,造成這出童養媳悲劇的原因是“我想鄉下人沒有受到過教育,自然就會生出翠兒她婆婆那種頑固殘忍的婦人,也就有像翠兒那樣可憐無告的女子。”從而把一個嚴峻的社會制度和家庭制度的問題,膚淺的歸結為簡單的女子教育問題,這不能不說是作者冰心思想上的局限之處。
張愛玲的《金鎖記》,文章圍繞姜公館二奶奶曹七巧被金錢的貪欲打造的金鎖圍困 30 年展開情節。主人公曹七巧是一個在人性的掙扎中帶著枷鎖而被擠扁最終失去人性的一個可憐又可恨的藝術形象。曹七巧以麻油店鋪老板女兒的身份高攀上了名門望族。但這高攀的代價是以她的青春健康之軀嫁給了身患骨癆的殘廢姜公館二少爺,陪著這位沒有生命的肉體消耗著她的韶華青春。她熬過了一個又一個寂寞而又孤獨的日夜,一步步走向心靈變態的邊緣,一步步泯滅了良知和人性,她對兒媳在精神上的折磨可謂史無前例。她想方設法的運用各種卑鄙的手段,剝奪兒媳作為一個正常女性的權利和尊嚴。她讓兒子長日徹夜為她燒鴉片,讓兒媳日夜獨守空房。她向兒子打聽媳婦的性秘密,然后在鄰居間四處傳播,把媳婦羞得無地自容。她還教兒子吸鴉片,慫恿兒子在外面包戲子。在她的百般折磨下,兒媳滿含憂憤而死。接著曹七巧又折磨兒子納的小妾,逼她吞生鴉片。曹七巧用自己的青春,用所受盡的大家庭的欺侮,最終換取了一副沉重的金鎖,這金鎖壓制了她的情愛,泯滅了她的人性。別人毀掉了她的一生,她又變本加厲地毀掉了兒女長白、長安的一生,最后在所有人的憤恨哀怨中孤單地死去。可見,曹七巧的所作所為,已經完全喪失了作為母親和婆婆的良知,完全是一種變態的心理。
翠兒婆婆擅長于肉體的折磨,而曹七巧卻擅長精神上的摧殘和迫害。她們的共同點都是對兒媳婦極其的兇殘,她們已成為男權社會馴化的一個工具,用比男性還殘酷而毒辣的手段迫害著與自己同樣身處不幸的同性。這樣的女性,已經失去了一個做女人和婆婆的資格。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她們由一個正常的女人變為“惡婆婆”形象,在不同作家筆下,卻得到了不同表現呢?
二、原因分析
1、家庭環境的差異
冰心,家境優越。父親謝葆璋一位舐犢情深的父親,母親楊福慈,是一位性情極溫柔、極安靜的女人。父母感情極好,使他們的小家庭總是充滿溫暖、和諧的氣氛。正因為這樣的父母及家庭使冰心一直沐浴在愛的家庭氛圍中。使冰心養成了一個個性溫和,晶瑩剔透的性格。她的文字清新、細膩,沒有強烈的叛逆色彩和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她用內心世界對人世的愛營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童話世界。在這個自己營造的童話世界中,她選擇了自然愛和母愛的主題。冰心自己說:“她的小說情節因素淡化,抒情性成分加濃”。在《最后的安息》中,整個故事情節相當簡單,就是寫惠姑鄉下避暑的所見所聞,整篇文章都籠罩在一種悲涼的氣氛中。作者一方面為翠兒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另一方面卻又苦于無助的無可奈何。即使在表現“惡婆婆”之“惡”這樣“暴力”的主題時,冰心也以她慣用的“溫婉”的筆調,在溫和平靜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但由于她入世未深,缺乏思考,她只是淺嘗輒止。結尾描寫的翠兒“她憔悴傷的面上,了微笑,的朝,穿黑暗的窗,正照在她的上,好像接她去到極樂世界,便是可的翠兒,初次的安息,也就是她最后的安息!”冰心筆下的翠兒在最后也是含笑歸天的,把她的死籠罩在基督教式愛的靈光之中,不能不說與她的家庭環境與對人生見而未透、對哲理思而不深有著密切的關系。
與冰心不同的張愛玲,父親是一個遺少式的人物,風雅能文,給了她一些古典文學的啟蒙,鼓勵了她的文學嗜好。而張愛玲的母親則是一個果敢的新式女性,敢于出洋留學,敢于離婚,她的生活情趣及藝術品味都是更為西方化的。父母對張愛玲帶來了中西兩種文化的影響。張愛玲的生活經歷決定了她是在優雅的人生品味中制造屬于她自己生命的悲涼意識。張愛玲的家庭出身,她的教育背景,以及由此養成的趣味,尤其是她的非凡的感受才能和與之匹配的表現力,都為她認識和表現她所身處的時代做出了充足的準備。敏感的張愛玲從小就在高門貴族中過著孤獨而凄涼的生活,從未享受過正常的家庭溫馨,沉重的心靈創傷使她逐漸形成了似乎對一切都抱有懷疑甚至敵視態度的人格心理。《金鎖記》的故事是這樣開頭的:“三十年前, 一個有月亮的晚上……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在小說的結尾,曹七巧在對往事蒼涼的回憶中死去,小說是以這樣的一段文字結束全篇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 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有完――完不了。”《金鎖記》中,張愛玲正是向讀者一點點不厭其煩地將人的理性不斷地剝落直至完全的泯滅,對曹七巧的變態心理進行細膩的刻畫,充分顯示了她對人生的深刻洞察。
2、寫作背景的差異
冰心走上文壇,用她自己的話說,是被“五四”運動的春雷“震”出來的。當時的社會大都直接痛徹地感受到封建傳統對女性的禁錮和人格尊嚴的踐踏,因此冰心作為最先覺醒的一批文人,她意識到自身存在的意義,她開始用理性、自覺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社會、對生命的感受和體驗。她開始真誠的關注女性命運,探索女性命運的內在原因和社會解放的有效途徑。冰心筆下的翠兒婆婆就是當時生活在農村中的一批婦女的典型,通過“她”冰心提出了一個深刻而又現實的社會問題――婆媳關系問題,同時使冰心的創作與時代緊密結合。
張愛玲作品中的文化背景,可以歸納為:衰落中的文化,亂世中的文明。
張愛玲小說極為鮮明的藝術獨創性,主要表現為“舊小說情調與現代趣味的統一”。在教材中我們說,張愛玲小說中的許多主題、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說和通俗小說所無法"局限"的,因為她的創作中增加了外來的小說技巧或現代派的手法,在中國現代小說和西方現代小說這對似乎“相克”的藝術形式中找到了最適合于自己的調子。但是,也可以說,張愛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她的“創新”與“襲舊”,而她自身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她的“創新”與“襲舊”。除此之外,限制張愛玲藝術上更大發展主要因素還有“題材的狹窄”等。
20 世紀中國文學史上, 張愛玲的女性書寫是主流文學之外的重要收獲。張愛玲的創作能夠在傳統風韻中凸現現代個性,從中國古老文化中滲透出現代氣息,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立足于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現代派作家。張愛玲小說的現代性特征在她的小說《金鎖記》中可見一斑。
在《金鎖記》中,曹七巧對兒媳的迫害源于社會對她不公平后的報復心理。曹七巧原本就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欲的正常女人,可悲的是這樣一個正常的女人嫁給了一個不正常的男人,形成的一段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剝奪了她作為一個正常女人對正常的男女之事的渴望和滿足,使她逐漸成為和金錢以及地位的犧牲品。她本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兒,確因哥嫂貪財把她嫁給了姜公館家的二少爺――一個身患骨癆的廢人,她的正常無法得到滿足,金錢與封建禮教又束縛著她的一舉一動。當屬于一個正常女人的一切被金錢、禮教束縛后,她的良知將沉沒于苦海,面對這一切使她墜入深淵無法自拔,她由愛生恨,變本加厲的去占有,用金錢的枷鎖抹殺她人性中殘存的,最后導致她的性格扭曲和心理變態。她瘋狂的折磨著兒媳,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兒子和女兒也難以幸免。她的兇殘、變態遠遠勝于翠兒的婆婆。這一形象的誕生,與作者的文化背景不無關聯。
三、差異背后的同一性
盡管在這兩部作品中,描述的“惡婆婆”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某些方面卻又存在某些同一性。
1、心態的同一性
翠兒婆婆、曹七巧她們都是受封建制度迫害的女性的化身。她們在自己年輕做兒媳時也同樣受到過婆婆的摧殘和迫害,當自身一點一點熬出頭后,不但對兒媳毫無半點惻隱之心,反而變本加厲的將自己曾受到過的苦痛返還在兒媳身上,讓自己在心里上得到極大的滿足。張愛玲、冰心她們身為女性,也必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婆婆”,那么她們在小說里,都對婆婆這一形象傾注了自己的關注,從側面則正好反映了她們對自己身為女性在將來成為婆婆的恐懼。
2、主題的一致性
“五四”運動在思想領域推陳出新,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一批“問題小說”和“問題小說家”的出現。冰心就是其中之一,她以問題小說起步,表現了她對人生意義的探索的熱情。被“五四”運動的春雷“震”出來的冰心,其探尋女性命運的主題從一開始就與人的解放、自由與尊嚴等一系列人文主義的時代命運聯系在一起。在翠兒婆婆身上,體現了冰心對婦女命運的思考,并且對造成這些女性自身的麻木和愚昧進行了剖析。盡管冰心將造成翠兒悲劇的原因簡單的歸結為“是由于鄉下女子沒有受到教育”,從一定程度上顯得有點膚淺,但實際上間接折射出冰心對“五四”運動的失望和不滿的情緒,仍然具有批判社會的正面價值。
篇9
在得知自己的成績后,我就制訂了“暑假計劃”,看著一個個休息時間差不多被學習占完,我開始懷疑這個計劃是否合理。想了很久,毅然地放棄重寫了一份。因為我認為學習需要勞逸結合,并不能一味的鉆在書堆里。
老師布置的語文作業,至少讀兩部名著。這一項我不知道我是否完成了的。本來我叫姐姐幫我從她們圖書館借書回來的,但她們圖書館已經關閉了,只給我帶回以前借的兩本書,一本是《2005年中國故事精選》,另一本是《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者新作精選》。呵呵,書名有點長,時間也有一點久,是2002年的。不過里面的文章風格都是我所喜歡的。尤其是郭敬明的文章,有一點像隨筆,進乎有種憂郁的感覺,亦真亦幻。
突然想起一件事,考試后在家。在網上上看到80后作家韓寒對巴金、冰心等人的作品表示很“低級”。而郭敬明自詡是“中國最優秀的作家”。對這兩個80后的作家,網絡上議論紛紛。
對前者,大多對其持有鄙夷態度,稱其不會評價,。而對于后者,支持與不支持形成兩派,也有人說“是他自封的吧!”
篇10
都說“讀書長學問”,真的是這樣嗎?我的回答是:當然。
小時候的我,最不愛做的事就是看課外書。每一次,媽媽叫我看書,我拿起書來,看見那黑字在白紙上“躺”在書上,我看著就頭暈,眼花繚亂,真是不想看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就11歲了,上了5年級,這下就變成了:“讀也得讀,不讀也得讀”每一次看課外書,都只有硬著頭皮往下讀。咦?真奇怪,居然越來越有意思了!你看,文中的小男孩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但卻堅強的活了下去。你聽,春天來了,聽聽那小鳥甜美動聽的“歌聲”,嘰嘰喳喳地叫著,真不愧鳥語花香呀!
恩……再讀讀《三國》吧!我的偶像是諸葛亮,他真是太聰明了!可是,我有一次讀到周瑜死了,我真是難為情,既佩服諸葛亮的智力,又可惜周瑜這樣一個英雄,因為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不是有一個故事——三氣周瑜嘛。
再來品品冰心的《寄小讀者》吧!這是冰心奶奶寫給小朋友們的信,嘿嘿,我最愛讀信了,真想看看冰心奶奶寫的什么信給我們,雖然冰心奶奶在1999年去世了,但是冰心奶奶的那顆“童心”永遠留在我心里。冰心奶奶說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我可贊同這句話了,這句話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地印記,讓我刻骨銘心!唉……“人類啊,相愛吧,我們都是長行的旅客,向著同一的歸宿。”從此,我愛讀冰心奶奶的書了,只要的誕生的20年的冰心獎。冰心獎,誕生了20年,耕耘了20年,綻放了20年,這20年,繁星永照,春水長流,一粒愛的種子長成了一片茂盛的樹林!真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能獲得這偉大的冰心獎!
漸漸地,沒想到,我變成一名稀喜愛讀書的小學生,覺得書籍可以把人從失敗帶向成功,把人從愚昧無味帶向聰明機智。
書,像風,吹拂著我們的臉龐;書,像燈,照亮我們的前途;書,像陽光,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現在的我喜歡看小說了,比如:《男孩的槍》、《夏天的喜劇》等,這些書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獲得冰心獎的書!
沒想到,以前最不愛做的事,現在變成了最愛做的事了!
品味每一個故事,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明天的希望就在于今天的努力!來吧!了解不知道的事,學習更多知識,充實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