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22 18:16: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清明祭祖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清明祭祖詩句

篇1

2、清明節(jié)的由來

清明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主要活動以祭祖和掃墓為主,時間在陽歷4月5日前后,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法定節(jié)假日,時間三天。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因為清明節(jié)在春分后15天,是踏青的好時節(jié)。

3、清明節(jié)的詩句

(1)《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3、清明節(jié)的對聯(lián)

(1)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2)禁火今年逢節(jié)早;飛花鎮(zhèn)日為誰忙。

(3)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4)春風已解千層雪;后輩難忘先烈恩。

(5)有胸中韜略無窮;流水夕陽千古恨。

篇2

清明節(jié)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會趕回家鄉(xiāng)掃墓。下面是小編整合的2022年清明節(jié)放假最新時間出爐,共同閱讀吧,肯定對你有所幫助的。

2022年清明節(jié)放假最新時間出爐2022年4月3日至5日放假調(diào)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節(jié)的來歷故事春秋,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時,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fā)現(xiàn),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國君,就是歷晉文公。即位后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鄙視爭功討賞,他打好行裝同母親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又發(fā)現(xiàn)一血書,上寫: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第二年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fā)現(xiàn)老柳死而復活。便賜老柳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來歷正是感恩,我們清明節(jié)上墳祭祀先祖,就是沿襲這種感恩的精神。然而,中國的清明節(jié)對感恩,好像專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卻沒有對活著的,對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將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一個充滿感恩的社會,明了自己艱難的民族,明白恩惠的個人才能珍惜現(xiàn)實,珍視歷史,敬重別人,敬畏公德。感恩節(jié),在中國就是清明節(jié),我們在感恩逝去的歷史和人的同時,更應該感恩那些有益于我們生存和發(fā)展的人。真希望清明節(jié)對于中國人,不僅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清明節(jié)的融合寒食節(jié)習俗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jié)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與寒食節(jié)有關(guān)。寒食節(jié)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jié)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shè)立的。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跡。原始社會,先民們鉆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jié)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jié),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jié)為禁煙節(jié),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并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

寒食節(jié)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來成為清明節(jié)主要內(nèi)容的祭掃墳墓。

踏青

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墳丘標志,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后來在挖墓坑時還筑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zhì)上的依托。戰(zhàn)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

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據(jù)《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xiāng)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jié)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jié),由于清明距寒食節(jié)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鑒于民間寒食、清明并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guī)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jié)一起放假。這項規(guī)定距今已經(jīng)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jié)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清明節(jié)逐漸由附屬于寒食節(jié)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jié)的地位。這不僅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jié)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蕩秋千等,也都被清明節(jié)收歸所有了。

融合上巳節(jié)習俗

清明節(jié)后來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xiàn)的節(jié)日—上巳節(jié)的內(nèi)容。上巳節(jié)古時在農(nóng)歷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jīng)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調(diào)整的心理需要。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_游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jié)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

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游樂的活動。由于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騁足青青原野,也算是節(jié)哀自重轉(zhuǎn)換心情的一種調(diào)劑方式吧。因此,清明節(jié)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jié)。秉性貪玩的孩童,常常不滿足于踏青游樂僅僅在清明舉行一次,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后續(xù)發(fā)展

融匯了兩個古老節(jié)日精華的清明節(jié),終于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jié)仍然堅持并發(fā)展著其在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jié)的地位。

篇3

今天是清明節(jié),我和媽媽商量好一起到郊外去踏青。

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桃花開了,春姑娘把粉紅的花兒撒了桃樹一頭。迎春花吹著金黃色的小喇叭,向人們報告著春天的消息。柳樹姑娘垂下她那美麗的秀發(fā),在春風的吹撫下擺動。田里的油菜花也開了,遠遠望去,大片的油菜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像金色的綢緞閃閃發(fā)光。我們來到菜園里,發(fā)現(xiàn)一朵一朵的蠶豆花像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紫紅色的小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一朵朵、一叢叢,密密麻麻的開滿了菜地。

小鳥在枝頭歡樂的唱著歌,小蜜蜂在花叢中忙著采蜜,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清明不僅僅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節(jié)氣更是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氣。清明節(jié)在我國有很悠久的歷史,它的活動有許多,如:掃墓、踏青、放風箏……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踏青了。

就說掃墓吧。它是紀念去世親人的活動,寄托了我們對親人的哀思。4月4日那天,下著蒙蒙細雨。這讓我想起了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那天,我們一家人駕著車,拿著祭拜用的食物和鮮花,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掃墓地點。來到大廳里,就看見許多人在掃墓。爸爸去領(lǐng)取爺爺?shù)墓腔液校瑨吣归_始了,奶奶抽了幾支香,用打火機點上火,拿給爸爸、媽媽和我。然后我們一起祭拜爺爺。奶奶再把鮮花獻給爺爺……

現(xiàn)在,我們還要提倡文明祭拜。文明祭拜,從我做起。

清明節(jié)到了,我們放假三天,媽媽給我講了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知識。

清明節(jié)是我們國家傳統(tǒng)的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要祭祖掃墓。還給我學了一首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古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要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jié),草長鶯飛,柳綠花紅,鶯歌燕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也是郊游踏青的季節(jié),所以清明節(jié)也叫踏青節(jié)。人們可以去春游,踏青,放風箏。

清明時節(jié),萬物復蘇,也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

爺爺說過今天要上墳,我和爸爸、媽媽要一起回老家祭祖。今天的天氣早晨的時候還是晴朗的,可到了我們走的時候,天已經(jīng)變得陰沉沉的了。看來要下雨了,真應了“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首詩句了。

趕到爺爺奶奶家的時候,已經(jīng)到了中午時分,剛到爺爺奶奶門口,卻發(fā)現(xiàn)門緊緊地被鎖子鎖住了了,看來是回來晚了,爸爸說:“一定是你大爺,爺爺上墳去了,咱們也去吧”。我“唰”的一下穿到了前面,說:“我知道路,我先走了”。

到了墓地,果然,大爺,爺爺都在,他們已經(jīng)把祭祀用品放好,把紙張,還有冥幣等打散放在了一起。他們抬走看到我說:“你們趕回來了,那好,快給你太爺爺磕頭”。我學著爸爸,爺爺?shù)臉幼樱诳念^。

爸爸在回家的路上對我說:“清明節(jié)就是對祖先的追憶。這才是清明節(jié)的內(nèi)涵吧。”

今天,我和爸爸去了太子灣,欣賞那里的美景。

太子灣里人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我穿梭在花的海洋、人的海洋里,覺得異常擁擠。

草叢里是成片成片的郁金香,郁金香美得不得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各種顏色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而在一些地方的郁金香花叢里,偶爾能看到零零碎碎地夾著幾朵風信子。那風信子只有紫色的,但一株風信子既開著幾十朵紫色的小花,而那幾十朵小花又組成了紫色的風信子。在一條干涸的河邊(那條河之所以現(xiàn)在是干涸的,就是因為今天太子灣沒開水閥。也因為這個,一個瀑布也一樣是干涸的),一朵朵櫻花被大雨無情地打落了,幾乎所有的櫻花都只剩下了枝干。被大雨打落下來的花瓣掉進了那條干涸的河床里,以至于把拍婚紗的人們都吸引來了,拍婚紗的人們在河前排起了長隊。

最后,我依依不舍地回家。

清明節(jié),我和我的媽媽去吼山風景區(qū)玩,到了以后,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車向前跑去。

走進里面,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四周都是盛開的桃花和各種五顏六色的花,真是美麗極了!

我們先去了“放生池”,它的形狀像大象的鼻子在吸水,我的媽媽說:“這叫“象鼻巖”。”

我們繼續(xù)往前走,我遠遠地看到了一塊又高又大的石頭,我的媽媽告訴我,這就是有名的“棋盤石”。傳說有兩個神仙在此下棋而得名。站在“棋盤石”旁邊往下看,房屋、田地都變得很小很小,好像一幅壯麗的圖畫。

吼山,真是一個美麗的風景區(qū)啊!

今天是清明節(ji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郊外去踏青。

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桃花開了,桃樹伸出許多小手,拉住春姑娘的衣袖,春姑娘一不小心,把粉紅的花兒,撒了桃樹一頭。前幾天的大風大雨,讓許多花瓣紛紛落地。

菜園里的油菜花也開了,遠遠望去,大片的"油菜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像金色的綢緞閃閃發(fā)光.我們來到菜園里,發(fā)現(xiàn)一朵一朵的油菜花像天上的金星在眨眼睛。

玉蘭樹上也開滿了花朵,有白的,有淡黃色的,還有紫色的,它們像一只只小酒杯,掛在了枝頭。

人們爭先恐后圍著這美麗的風景拍照留念,春天來了,大地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們迎著溫暖的春風,聞著沁人心脾的花香,一路走著,唱著,歡笑聲久久不曾離去……

今天是清明節(jié)。古人云:“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可是,今天卻是晴空萬里。我們一家子去田野踏青。

汽車在羊腸小道上奔跑著,我透過窗戶,看到那堅強的小草有憑著他頑強的毅力破土而出,對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換上了碧綠的綠衣裳,綠草中鮮花片片,有紅的,有綠的,有黃的……我們又跑了一段路,來到了一片田野里,眼前到處是一片傷心悅目的金黃,油菜花精神抖擻的肅立著,一顆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金燦燦的小花上滾來滾去……田野邊的小路的兩旁柳樹邊上還有綠葉和嫩芽裝飾,真是比任何頭飾還要好看。經(jīng)過了烈士陵園,看到了一個個烈士的墳墓,我起了一個念頭:向先烈學習。

這次清明節(jié)踏青給我了更多的感觸,還使我又一次了解了大自然柔美的一面,今天我的收獲好大呀!

【【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100字集錦8篇】相關(guān)文章:

1.【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100字集錦6篇

2.【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600字集錦5篇

3.【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100字集錦5篇

4.【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600字集錦9篇

5.【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400字集錦七篇

6.【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200字集合八篇

7.【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500字匯總9篇

篇4

你知道清明節(jié)的由來嗎?今天讓小編來告訴你把。

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節(jié)日起源

介子推的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fā)現(xiàn)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fā)現(xiàn)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fā)現(xiàn)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

節(jié)氣清明與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guān)。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jié)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志的清明節(jié)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眾在生活和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氣候規(guī)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nóng)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所以清明對于古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農(nóng)諺說 “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jié),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yǎng)蠶。其中的“清明節(jié)”還只是一個節(jié)氣,不是節(jié)日。

清明節(jié)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為清明節(jié)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jié)氣被看作清明節(jié)的源流之一。

念先人切切,無根便無家,先人便是你我感恩之源,不忘卻前人,才能擁有我們眼前這般的生活。風俗習慣,在清明節(jié)踏春掃墓之時,我們有哪些傳統(tǒng)風俗習慣呢?

關(guān)于清明的詩句之一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xiāng)》【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fā),持杯話故鄉(xiāng)。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日曲江懷友》-【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篇5

二、活動時間:4月7日

三、活動地點:教室

(一) 通過上網(wǎng)等查找資料,了解清明節(jié)的由來: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jié)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jié)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jié)和寒食節(jié)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jié)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jié)。

寒食節(jié)——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于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饑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并勤政愛民。十多年后,重耳終于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并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xié)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jīng)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lǐng)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后,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fā)現(xiàn)介之推背著母親的尸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規(guī)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fā)現(xiàn)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并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jié)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tǒng)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jié)日就是清明節(jié)了。清明節(jié)就是現(xiàn)在的民族掃墓節(jié)。本來,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是兩個不同的節(jié)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jié)。寒食節(jié)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了!

(二)了解清明節(jié)的習俗

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插柳植樹、放風箏、蕩秋千、拔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游。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jié)俗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游,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jié)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插柳。清明節(jié)是楊柳發(fā)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jù)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jié)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guān)。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放風箏。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古人還認為清明的風很適合放風箏。《清嘉錄》中說:“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在古人那里,放風箏不但是一種游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shù)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jié)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征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三)朗誦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詩句:

唐代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南宋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則寫出了當時作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樂之景:“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傾城而出尋春游樂,笙歌處處,楊柳依依,鶯啼聲脆,梨花風起。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聞鶯”一景,即是從這首詩中化出。

溫庭筠《清明日》:“清娥畫扇中,青樹玉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他寫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閉在后宮的宮女們,在清明節(jié)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會兒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會兒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畫圖中一樣。

宋代王禹稱的《清明》詩則寫出了一個窮書生的困苦生活:“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這就是貧窮的讀書人過的清明節(jié)。

(四)開展“清明節(jié)小報”展評活動:

1、每位學生拿出事先已完成的一份“清明節(jié)小報”。

2、各小隊在隊長的組織下推選1——2份優(yōu)秀小報參加展評活動。

篇6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節(jié)日;古代詩詞;結(jié)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筆者喜愛傳統(tǒng)節(jié)日,喜愛古代詩詞,更喜愛描寫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代詩詞。在筆者看來,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道道大餐,那古典詩詞便是盛放這大餐的精美的餐具。如果沒有這些精美的餐具,傳統(tǒng)節(jié)日就失去了華麗的載體,成為散落的珍珠,同時也會失去很多很多詩意。在我國,有節(jié)日就有詩詞陪伴,傳統(tǒng)節(jié)日與古代詩詞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春節(jié)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歷來以隆重熱烈著稱。正月初一是農(nóng)歷新年的第一天,這個美好的日子因為是歲首,因而是一個象征希望、充滿喜慶的佳節(jié)。北宋詩人王安石《元日》是一首最有名的春節(jié)詩。他對春節(jié)這樣描寫道:“爆竹聲中除舊歲,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歡樂喜慶之情溢于詩人言表,詩中“屠蘇”是一種藥酒,“桃符”即今天的對聯(lián)。不難發(fā)現(xiàn),貼春聯(lián)、放鞭炮是至今仍然保留著的兩大習俗。清代孔尚任寫有《甲午元旦》:“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詩的前四句說除夕,圍爐守歲,飲酒消夜;后四句轉(zhuǎn)入寫元旦,點爆竹,換桃符,聽樂曲,拜新年。字里行間,躍動著作者一顆赤誠的童心。從古到今,歷代文人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關(guān)于春節(jié)(古人或稱之為元日、元旦)的詩詞。

最浪漫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以為要數(shù)元宵節(jié)。有兩句耳熟能詳?shù)脑姙樽C:“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出自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元宵節(jié)又稱燈節(jié),是日,人們早晨吃元宵,晚飯后舉家出動,逛街賞燈。屆時,“花市燈如晝”,“一夜魚龍舞”,男男女女,流連觀燈,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唐朝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正是這樣的放燈賞燈的開放時節(jié),男女青年能夠比較自由地相互接觸,從而為他們表達愛情提供了絕佳機會,創(chuàng)造了一個古代的浪漫時空。元宵節(jié)還有一項集娛樂與智力于一體的活動――猜燈謎。這游藝活動無論謎面、謎底還是猜謎方法,都顯示典雅的詩意,洋溢著強烈的人文氣息。如“傍晚”(打一字),可用會意法想到日落西山,得謎底“曬”字,都富有詩意呀。

清明節(jié)一般在公歷四月五日。此節(jié)應屬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這一風俗沿襲至今,并且人民群眾仍用這個節(jié)日來祭奠革命先烈和先輩們。正是這樣,清明節(jié)自有其特殊的氣氛。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曰:“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其詩將清明時節(jié)氛圍渲染殆盡。南宋詩人高翥《清明》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直擊墓地凄然情景,氣氛沉重,令人難忍。至于清明節(jié)的來源,一般都認為是出自春秋時代晉文公悼念介子推的故事。據(jù)記載,晉文公在燒山找到介子推尸體時,發(fā)現(xiàn)了寫有“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詩句的血書。可以這樣說,原始意義上的清明節(jié),既有祭祀之意,又有統(tǒng)治者執(zhí)政自省之功能。

傳承千百年的端午節(jié),有著深厚的文化氣息。目前,大部分人接受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著名愛國詞人屈原的說法:相傳屈原救國無望,于農(nóng)歷五月初五沉身汨羅江,當?shù)匕傩諡榱瞬蛔岕~蝦蛟龍傷害屈原遺體,紛紛把粽子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包粽子、吃粽子風俗的由來。唐詩人元稹《表夏十首》之十便很吻合這一說法:“靈均死波后,是節(jié)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但只是詩人很天真,他認為后人對屈原的紀念不夠莊重,殊不知以一種歡樂的方式紀念先賢其后一直流傳著。且看陸游《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中秋佳節(jié),舉家團圓,暢敘親情,人人向往。中秋首先是賞月玩月,此風俗由來已久,文人尤盛。李白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可謂婦孺皆知。“月到中秋分外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句,更把情感融入賞月之中,創(chuàng)造了天人合一意境,讓人產(chǎn)生深遠美妙的遐想。蘇軾把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寫得淡然、豁達,實際上月圓人不圓時,思念之情是讓人難以承受的。晏殊《中秋月》:“十輪霜影轉(zhuǎn)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便直率地道出了一般身處異鄉(xiāng)之人的落寞心曲。中秋的另一樂事吃月餅。月餅是中秋“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同樣是蘇軾,他曾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兩句詩,“小餅”當就指今天的月餅。至于“月餅”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就這樣我們與古人一樣體驗著,賞明月、吃月餅、享人倫的美滿樂事。

篇7

重陽節(jié)是為了紀念誰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xù)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突然發(fā)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酒一瓶,讓他家鄉(xiāng)父老登高避禍。于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xiāng),九月九那天,他領(lǐng)著妻子兒女、鄉(xiāng)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xiàn)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jié)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jié)的介紹

重陽節(jié),又稱重九節(jié)、曬秋節(jié)、“踏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慶祝重陽節(jié)一般會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酒等活動。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三節(jié)統(tǒng)稱中國傳統(tǒng)四大祭祖的節(jié)日。重陽節(jié),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jié)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提到重陽節(jié),廣為人知的或為王維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實際上,1988年我國就將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jié)”,九九重陽敬老,除了必須回家,當然還有孝敬爸媽;在國家的大力推動,重陽節(jié)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注,涌現(xiàn)出入一系列如桔豆盒子等專為老人設(shè)計的科技產(chǎn)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質(zhì)量。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jié)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jié)日。

篇8

小時候在后院里尋找花的芳蹤,看見了一種藍色的小花,不知道是什么名字,但我卻欣欣然摘下來裝滿了一杯。每天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杯子前嗅一嗅,才心滿意足地去洗手吃飯。一直等到它們枯萎了,還舍不得扔掉。閑暇時去菜園里“尋寶”,發(fā)現(xiàn)了一種白色的花朵,十分喜人,于是我興高采烈地全摘了準備種在花園里。誰知道剛跑到家門口,爸爸就怒氣沖沖地讓我跪在院子里。原來我摘的是豌豆花,那是媽媽前不久才種下的。我懊惱地跪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希望爸爸大發(fā)慈悲讓我跪一會兒以示懲戒后就讓我起來,可惜爸爸的身影一直沒有出現(xiàn),倒是隔壁的胖叔叔哭笑不得地望著我,搖搖頭進屋了,只剩美麗的豌豆花陪伴我在空曠的庭院里。

等到長大之后,我才開始接觸更多的花兒: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艷麗桃花;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美人蕉;有“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清冷梅花;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還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芙蕖。一次,爸爸一個遠在洛陽的好友來訪,承諾要帶我去看牡丹。聽過許多詠嘆牡丹的詩句,什么“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期間更有王”“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不過我最愛的還是那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可惜,后來一直沒有那個叔叔的消息,所以這就成了我心底的一個愿望。

上高中以后,有了讓人驚喜的發(fā)現(xiàn)。校園里有許多花兒:鳶尾、紫薇、美人蕉……對了,操場上還有我喜歡的桃樹,可花期還沒到,只有光禿禿的樹枝寂寞地佇立在空曠的操場上。不過,幸好教學樓里還有迎春花開著撫慰我們這些愛花的人。每天清晨,朗朗的讀書聲響徹教學樓時,書香伴著花香,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那時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香味。

古人說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具備時會十分高興,我贊同這個說法,但我有自己定義的“四美”。我們現(xiàn)在正是青春年少,不正是“良辰”嗎?“美景”,迎春花還不夠美?看著花朵我當然會感覺“賞心”。最后一個“樂事”,我坐在教室里遙望迎春花在風中搖曳生姿就是樂事。我有一個愿望,等到長大之后,要去踏遍所有有花的地方,拜訪每一種最愛的花兒。我想去郊外看向日葵,去武大看櫻花,去清華園看荷花,還想要去普羅旺斯看大片的薰衣草。清明節(jié)快到了,我去家鄉(xiāng)祭祖時,還會看見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這對我來說是多么快樂的事呀,我一定要帶上相機拍上幾張美美的照片帶回來,這也會使自己沉郁的心情稍微輕松一些。

耳邊又響起那首熟悉的《蘭花草》:“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香,種在小園中,期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我的嘴角又露出了微笑,等待花開,用一朵花開的時間來放松心情,請給我一朵花開的時間。

學校:湖北襄陽市致遠中學

篇9

古官道上的最后天堂

洋縣古稱洋州,漢中通往長安三條官道中的捷徑“儻駱道”就穿過境內(nèi)。從漢唐至民國年間,其沿途的盛衰榮枯有史可載。當年杜甫、白居易、元稹等皆由此道或入朝為官,或退避入川,而唐朝中后期那兩個不成器的皇帝也從這里避亂入川。他們一路跋涉一路吟詠,伴隨絡(luò)繹不絕的商賈行隊,留下了處處文風、縈縈墨氣。

朱鷺上蘋藻,

徘徊流澗曲。

因風弄玉水,

映日上金堤。

這古詩中的朱鷺正是如今的“東方寶石”朱,那詩句中描述的曲澗金堤,說的正是昔日“儻駱道”上的勝好光景。自從川陜公路建成通車后,古官道就很快衰頹了,緊接著人退林進,野獸出沒,誰也沒想到如此一番滄海桑田之后,往夕繁忙喧嘩的官家大道,如今竟成了朱、熊貓、金絲猴、羚牛等野生動物最后的天堂。

它的美艷會讓你驚心動魄

當中科院劉蔭增研究員為尋找朱踏遍了秦嶺所有的山川溝壑而一無所獲,最后在洋縣準備收拾行囊、失望而歸的時候,卻意外地在姚家溝一棵數(shù)人合抱的大青岡樹上,發(fā)現(xiàn)了當時僅存的七只朱。就是這七只被稱為“秦嶺一號朱群體”的唯一種群,經(jīng)過近20年的悉心保護,如今已繁育了400多只,其游蕩區(qū)域也延展到與洋縣毗鄰的六個縣境內(nèi),只是每年繁殖季節(jié)仍要回到洋縣的巢區(qū)內(nèi)生兒育女。

我來到陜西秦嶺洋縣朱保護觀察站轄區(qū)內(nèi)的余家溝村民任萬枝家門口,第一次通過高倍的觀察儀,看到盛傳一時的稀有珍禽、被世人號稱為“東方寶石”的野生朱,心中卻不免有些失落――那是一對正輪番在巢內(nèi)孵卵的成年朱,它們略顯灰暗的羽毛和簡陋蓬扎的窩巢多少與它們的盛名有些不相符。

與我們同行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動物保護專家汪鐵軍碩士看透了我們的心思:“繁殖期是朱羽毛最灰暗的時期,它們會用分泌的油脂給自己的肩背涂上一層難看的保護色,等到小朱離巢后,它們才會換上一身白里透紅的艷冶羽毛,那時候它們的美艷就會讓你驚心動魄了!”

他告訴我們,朱在日本被叫作“JapanJapan”,意為“日本中的日本”。它之所以受到如此崇拜,一方面是它的羽毛曾作為最神圣的象征而被天皇供奉于伊力神宮中,日本武士的最高榮譽則是被天皇授予鑲嵌有朱羽毛的寶刀,朱翎羽制造成箭,懸掛于廳堂可以鎮(zhèn)壓邪魔,而日本茶道最上乘的用器――“羽”,選用的也是朱的羽毛。“如果是秋天,有幸看見它們在澤畔林間翩翩起舞,你會自然聯(lián)想到一群和服盛裝、豐腴華艷的伊豆……”

朱的“監(jiān)護人”為它改變老風俗

村民任萬枝今年已滿57歲。在他的精心看護下,已經(jīng)有15只朱飛出這個并不起眼的小山溝。六年前,當那對朱夫婦第一次在他家對面的馬尾松林里筑巢后,這位篤信基督的憨實農(nóng)民簡直是受寵若驚。在朱保護站的授權(quán)之下,他家擔任了全天候的監(jiān)護之責。他在那片松林里搭起了窩棚,每天全家不分晝夜,輪換值守,既不讓陌生的人畜靠近,也隨時警惕著蛇、鼬等朱的天敵,一旦出現(xiàn)惡劣的天氣,他們還要防止成鳥棄巢或小鳥從巢里掉下來。就這樣悉心經(jīng)管幾十天之后,直到小朱翅膀長硬,飛離巢窩,他才會松一口氣,重新回到自己正常的農(nóng)事生產(chǎn)和生活中去。“時間長了,對鳥鳥的一舉一動都了解透了,就像自己家里的人一樣。它們每天早上五點來鐘就起來叫,好聽得很,叫完就去尋食。白天它們膽子也大得很,有時候我在前面犁田,它們就跟在人后頭撿吃的。”老任說起他的“鳥鳥”,臉上每一條皺紋里都充滿了感情。已經(jīng)年過80的任奶奶也在一旁搭腔,她說每年春天全家都這樣看護鳥鳥,等小鳥長大了,飛走了,全家人便又是高興又是難過,跟自己家的娃長大離家一樣。

目前,洋縣境內(nèi)的朱在野外營巢共188個,每個鳥巢附近都有像任萬枝一家這樣的當?shù)卮迕癯邪巳瘫O(jiān)護的工作。這是近年來在朱保護管理中實踐出來的新模式,既節(jié)約了保護區(qū)管理局日漸緊張的經(jīng)費與人力,也協(xié)調(diào)了保護區(qū)與當?shù)卮迕竦年P(guān)系,調(diào)動了普通老百姓參與朱保護的積極性。現(xiàn)在只要有朱營巢的地方,都實行全年禁獵,不準砍樹砍柴,不準開荒放牧,有的村子為了保證朱巢區(qū)的安靜和安全,甚至不惜改變祖先輩輩相傳的老規(guī)矩、老風俗。在朱核心巢區(qū)的草壩村和西嶺村,清明時節(jié)燒紙放炮祭祖是村民們一年一度雷打不動的傳統(tǒng)習俗,但為了保護朱不受驚擾,同時又兼顧村民們的傳統(tǒng)感情,現(xiàn)在每到清明,人們只在祖先的墳墓上靜靜地懸掛紙錢寄托對先人的哀思。

對于朱保護站每年給予的幾百元到一千元不等的補貼,任萬枝一家并不看重。他說:“朱是國家的寶,若看不好我家在村里就抬不起頭,是一個名譽問題。何況鳥鳥住在自家跟前,叫得又好聽,長得又好看,頭上戴著紅帽帽,身上長著紅翅膀,一叫起來整條溝里都吉祥得很吶!”

哪里才是朱最放心的家

朱是一種喜歡與人類親近的鳥,目前僅分布在秦嶺南坡海拔500~1200米的中低山區(qū)和丘陵平川地區(qū),巢區(qū)一般搭建在與農(nóng)戶相鄰的大面積冬水田附近的高大樹木上,主要食物是水田里的泥鰍、小魚、小青蛙等,因此,朱保護區(qū)里農(nóng)民的田間生產(chǎn)活動直接影響著朱的生息繁衍。

篇10

春天到了,那萬紫千紅的花開了,那些在冬眠的動物們也蘇醒了,使大地又回到了那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季節(jié)。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春天里作文高一6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春天里作文高一600字1我好像,一直都在春天里。

模糊了夏日驕盛的炎陽暴雨,淡忘了秋日纏綿的愁緒情思,送別了冬日寒冷的風霜雨雪,春,用一身的溫暖,攜一縷綠意,灑一路歡樂,一點點融進了我的生活,充斥著我的生命。

冬日,凜冽的寒風不知疲倦地刮著,可我生命中的春,好似一位堅強屹立的舞者,她從不畏懼冬日的冰封,舞出了絢麗的生機,帶我領(lǐng)略冬日的春:小草毅然冒出了嬌嫩的身軀,頑強地頂著風雨;冬日的寒風讓大樹一無所有,但它依舊執(zhí)著地迎著陽光成長;嬌艷的臘梅在白雪映照下更顯奪目,高傲地昭示著春的存在。我在,春天里。

秋日,微涼的天氣送走了鮮艷的色彩,有種凄涼的色調(diào),但我生命中的春,從來不會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頹廢。壯實的大樹承載著生命的碩果,帶給農(nóng)民豐收之樂;火紅的楓葉緊緊抓著枝干不肯飄落,透著一股倔強的生氣;燦爛的金菊不厭其煩地舒展著片片花瓣,擁有春特有的柔和氣息。我在,春天里。

夏日,赤日炎炎,炙烤著大地,而我生命中的春,卻從來不怕酷暑的挑戰(zhàn),邁著堅定的步伐,陪我看盡夏日的春:知了永不停歇地唱著屬于自己的歌,唱出生命的價值;清涼的河灘奮力抵御著火球的威脅,引來大批旅客游玩;荷花肆意地盛開,盡情揮灑生命之美。我在,春天里。

春日,樹葉似裙擺,花朵似彩飾,水似嬌軀,陽光似秀發(fā),我生命中的春,姍姍而來:鳥兒唱著歌,音符在春之譜上躍動;草木微低著頭,害羞地在陽光下成長;柳枝隨水漂動,嬌嫩柳葉輕彎,似彎眉,如俏月。我在,春天里。

撫一縷清風,讓寧靜滋潤心田;掬一捧清泉,讓清涼輕撫臉龐;踏一路春光,把足跡珍藏……

我在,春天里。

我在,希望中。

春天里作文高一600字2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霏霏,但是雨也擋不住春天的腳步。

春暖花開,繁花遍地,趁著回鄉(xiāng)下祭祖,便好好看看這時節(jié)的春意。

“油菜花開滿地黃,叢間蝶舞蜜蜂忙,清風吹拂金波涌,飄逸醉人旅郁香。”吟誦著余邵的《油菜花》,看著眼前的油菜花田,一簇簇,一畦畦,一片片,滿眼全都是油菜田。和風一起油菜花便宛然像是潮水一般涌了出來。這些油菜花互相依偎,蝶圍蝶舞,爭妍斗艷。一個個小精靈在花海里飛竄,仔細觀察,油菜花的花瓣也只不過薄薄四片,花片如宣紙一般,嫩黃微薄。花瓣十分精致,有細細的紋路,那是技藝多么高超的雕琢出來的。中間的花蕊彎曲著湊一塊,仿佛在說著悄悄話。它有堅韌的根莖,茂密的葉,有著像栽種它們的農(nóng)民們一樣的淳樸與粗獷。

雖然小雨在青天飄著,但是也有人來賞花了。他們在花海間用相機記錄著這清新壯觀的風景,在這如此美妙的地方,如果聽著手機的純音樂,執(zhí)一本書或品一茗茶,那么我想這就是最自然,很多人都渴望的生活。

置身于花海中,陶醉在黃色的芬芳中,遠處看見有人在花海中奔跑,是那么的自由。在這美妙的仙境中,或在工作間嬉戲,或在花徑漫步,或在山野奔跑,或干脆在觸手可及的藍天白云下,枕著花香,靜靜一眠,把自己放逐在這仙境中。清新的空氣,寂靜的田野,一切都是那么凈,那么靜,這種奇妙的感覺,很好!

在這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里,多看看大自然,多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去更美好的世界去看看,千萬另讓這來之不易的美好從腳下溜走,抓住時機,別讓美好只成一瞬。有時候,最簡單的就是最好的,生活亦是如此,繁花虛浮的生活往往不能成為永恒,是的,越簡單的就是越好的。

春天里作文高一600字3喜歡綠,春天的綠。

花間,有草綠,山間,有翠綠,池塘間,有墨綠。草綠淡雅廣闊,沁人心脾,翠綠像條綠絲帶,令人遐想,墨綠清新高雅,暖人心田。而我卻獨愛萬里晴空中那一抹藍綠,那是我童年的回憶。

春天來了,似乎到處都能聞到一種熟悉的味道,哦,那是兒時的風箏。

記憶中,每年春天都會求奶奶做風箏,然后我們用心索引著在廣場上奔跑。“又是一年芳草綠”,奶奶會深情的念著詩來給我們做風箏。

最深的回憶,是八歲那年的藍綠色風箏。我們圍著一個火爐,邊暖和手邊看著奶奶仔細的做著風箏。簡單的找來幾塊木條拼搭起來,再在一張大白紙上點上幾筆綠,染上幾絲藍,均勻地粘在骨架上,接上風箏線,用衛(wèi)生紙筒做成一個風輪,這就是八歲的風箏,難忘的回憶。

終于可以放風箏了。

我牽著奶奶的手,來到了廣場上。抬頭望去,五顏六色的風箏盡收眼底,有展翅翱翔的雄鷹,有可愛動人的小鳥,還有遨游太空的飛船,但形態(tài)各異、品種繁多的風箏都沒有吸引到我,我最在意的是手中的那片綠。

我望一望周邊那一排排整齊的綠柳和一片片平整的草地,心中想:也只有我的風箏才能和這么清新秀美的景色相媲美。我一手握風輪,一手牽線繩,在這連風被潑上綠水粉的春天里,迎著陽光奔跑著。“呼,呼……”風在我耳邊呼嘯而過。我仰望天空,看著那抹藍綠越來越高,越來越高,慢慢的,慢慢的越來越小,越來越小,甚至連最基本的形態(tài)都看不見了,那時唯一能看清的,也只有風兒知道——是的,那就是埋藏在心底的顏色。

“哈哈哈,快點快點”,我被孩子們的歡笑聲拉回到了現(xiàn)實,眼前開始變的模糊起來,綠色的盡頭,是一個小女孩牽著奶奶的手,她們共同牽著一抹看不盡的藍綠。

春天的記憶,飛走的藍綠,留戀的童年。

春天里作文高一600字4“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暮春三月,本該是孩提“忙趁東風放紙鳶”,游人踏青的好時節(jié),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而籠上了陰霾。因著人們閉門鎖窗、足不出戶,萬物復蘇的春季也變得十分乏味。

雖然悶在家中,我們卻沒有閑著。父親需要在家辦公,而我則需要上網(wǎng)課學習,見我們?nèi)绱嗣β担赣H便主動承擔起了為我們洗衣做飯的職責。在這樣物資緊缺的特殊時期,還能吃到色澤飽滿、五味俱全的佳肴,我與父親都倍感驚喜,心下感動,窗外的渾濁空氣和昏暗天空落在眼中也仿佛讓淅瀝的春雨沖去了些許沉寂。

然而春雨總是短暫的。陽光似一個小精靈,悄然爬上窗戶,落在沙發(fā)上,灑在我們的身上,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光和熱。我忙拖了藤椅去陽臺。雖是春季,可強烈的光線與熾熱的溫度卻讓人仿佛置身于炎炎夏日。陽光透過窗紗,打在墻上,展現(xiàn)它美麗的色澤,形成一個個有趣可愛的光斑。閉眼小憩,感受著宜人的溫度,心下滿足,感覺真好。

寫完作業(yè),已經(jīng)時臨黃昏。伸個懶腰,我正準備去看一會兒電視放松,卻聽見一陣略顯急促的敲門聲,我連忙帶上口罩同父親一道開了門。來者不是旁人,正是樓下的年近六十的李大叔,他從提得滿滿的手中取下一個食品袋遞給父親,笑著道:“這是你們買的菜吧?我給你們帶上來了。”父親連忙道謝。我正準備關(guān)門,卻瞥見李大叔并沒有下樓回家,而是繼續(xù)往樓上爬著,我想他大概是要將手中的菜送完吧!看著他蹣跚的步履和滿頭的大汗,我心頭暖洋洋的,簡直比吃了蜜糖還要甜。

春天啊,你像一捧花,裝點寒冬揮之不去的冷寂;春天啊,你似一股泉,滋養(yǎng)枯井旁干涸已久的草木。春天,你是一束光,照亮灰蒙的天空,穿過渾濁的空氣,灑在每個人的心里。你用你獨特的方式,靜靜訴說你那與眾不同的故事。

春天里作文高一600字5盼望著,春天來了。我走向田野,走向大自然,去尋找春天的足印。

嫩綠的小草兒脫下了舊衣裳,伸展嬌柔的身子,仰起頭盡情的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草色遙看近卻無”,一眼望去,綠絨絨的。草地軟軟的,坐著,滾著,舒服極了。春天,小草在風中搖晃著對我說:“春天已來到。”

花兒綻放美麗的容顏:紅的似火,白的似雪,爭相競放。蜜蜂圍著花兒嗡嗡鬧著,舞著;五彩斑斕的蝴蝶也來趕這春天的舞會,在花間翩翩起舞。它們用快樂的舞姿告訴我:“春天已來到。”

枯樹抽出嫩芽,漸漸地,這兒一簇,那兒一叢。繁花嫩葉中,南歸的新燕,忙著銜泥筑巢,唱著歡快清婉的曲兒,慶祝春天的到來。黃鶯兒擠在向陽的樹枝,和燕兒一唱一和起來。這一切,讓人想起香山居士的詩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春天,鳥兒用嘹亮的歌喉告訴我:“春天已來到。”

“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風輕輕地吹過面龐,愜意極了。風中還雜著泥土清香與花的芳香。春風拂過姑娘的長發(fā),長發(fā)便迎風揚起;春風掠過平靜的水面,水面便泛起漣漪;春風穿過花叢,花兒便翩然起舞。春風用她柔軟的語言對我說:“春天已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