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11:02: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技術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技術教育論文

篇1

在全球高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可謂獨樹一幟。新加坡高校不但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科研硬件設施,而且擁有一流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高度融合,能夠為師生員工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務。信息技術的發展同樣給高校課堂教學帶來深刻變革,有些課程可以通過信息網絡平臺實現課堂教學,教師將授課內容全部掛在網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進行學習,而不必像以往一樣必須參加課堂學習。一方面,先進的信息技術在高校得到廣泛應用,另一方面,高校也積極致力于信息技術的教學研究,從而形成了信息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融入課程教學體系

新加坡高校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科研的有機融合。通過校園信息網絡和教室多媒體環境,結合電腦等信息化工具以及網絡設施,實現了在線教學、視頻教學、模擬教學等,營造了一個跨越時空、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觸知識。以虛擬教室教學系統為例,教師和學生通過虛擬教室進行教學和學習,教師通過網絡進行教學活動,包括內容演示、答疑解惑、布置作業、考試評分等,而且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平板電腦隨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通過電腦與學生開展互動。學生可以隨時學習課程內容,參加課程測試,提出有關問題,參與課程討論。學生的作業情況和任何疑問,可以隨時被轉發到其他學生的電腦上,課堂互動十分方便,與在教室面對面交流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在實驗室,教師也不用親臨現場指導,學生如果有疑問,可以啟動視頻會議系統,教師就出現在屏幕上,解答學生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在新加坡高校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師資力量強大

新加坡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視教師隊伍信息技術的培養,這也是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教育信息化規劃實施的同時,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計劃同步落實,所有在崗教師都要接受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政府對高校教師信息技能有嚴格要求,教師每年都要接受信息技術的相關培訓,合格才能開展相應的教學科研活動。高校也為教師和管理人員提供各種免費的信息技術培訓,教職工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學習信息技能,掌握最新的軟件操作方法。同時,信息技術企業、研究機構和信息專業技術人員也為高校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相關培訓。在新加坡,幾乎所有的高校教師都具有很高的信息技術水平,能夠熟練掌握最新的軟件功能,并將它們熟練地運用到教學、科研和管理活動中,推動了高校整體信息化發展水平。

四、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啟示

新加坡高校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的深入融合,成為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典范。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這對于我國高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進高校信息化建設進程,走適合我國實際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道路,具有積極意義。各級政府統籌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要深刻領會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特別是高校信息化的重大意義,以規劃為導向,結合地方實際,加強統籌協調,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落實工作責任,確保規劃落實。高校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將信息化建設納入高校改革發展總體布局,健全完善信息化領導管理體制,整合信息化資源,建立由學校統一領導、各級分工負責、共同參與的信息化工作機制。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快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教學環境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學、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加強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研究,緊盯信息技術發展前沿,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中廣泛應用。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和參與高校信息技術建設,共同推動高等教育信息化。

五、提升師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我國高校要學習新加坡高校做法,加大教師隊伍培訓力度,讓教師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要創新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各種培訓平臺,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技術培訓課程。要制定教師培訓計劃,每年定期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切實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要逐步將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納入教師評價考核體系,使教師隊伍信息素養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不斷提高,使教師能夠適應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要求。不斷改善教師隊伍專業結構,積極吸引既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理論基礎,又具備較強的信息化資源研發能力的專業人才加盟教師隊伍,逐步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運用信息網絡平臺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推進高校教學信息化。

篇2

關鍵詞: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實驗室;方案;特征;范圍

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從1997年起承擔了中德兩國政府簽署的職教師資培養的合作項目,項目合作期限共八年,分三個階段執行。現設有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與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四個職教師資本科專業,生源主要是職校和大專的優秀應屆畢業生。學院同時還是上海市和全國中、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重點培訓基地以及中德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

根據中德合作項目要求,學院按中德雙方共同開發、制定的培養模式、教學計劃與大綱,培養集專業知識和技能及師范教學能力于一身的復合型職業教育高級人才。在職教師資培養過程中,學院借鑒和引進德國職教師資培養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特別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大力加強專業實驗室的建設。

一、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引進

傳統的工程學科教學中,通常做法是各門課程單獨傳授,學生很少有機會了解各種技術在實際工程中是如何被綜合性應用的。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每門課程雖然都有相應的實驗,但這些實驗都是各自獨立進行的。在很多情況下,實驗中所使用的設備和器件很多都是實驗室專用的,與工業生產中所使用的實際設備和器件有著較大的差異。自動化技術是一門融機械、電氣、電子及計算機等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技術,在這種技術中,不同領域和層次的知識與能力融會在一起。與其他工程領域相比,在自動化生產中所使用的生產設備都是資金密集型的。因此,一方面,一般教學或培訓單位是沒有經濟實力專門為教學購置真實的、昂貴的自動化生產系統的;另一方面,擁有自動化生產系統的企業,因經濟原因而不愿將其作為實訓設備給學生使用。這樣,學校在傳授自動化技術時,只能用模型或采用計算機仿真作為一種彌補的手段,但采用模型或計算機仿真的手段,學生無法學到真實生產系統所需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半成品”,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面對實際的工業生產設備、器件仍然感到陌生,需要經過較長的工作崗位適應期。

同濟大學職教學院在職教師資培養過程中,充分地認識到了上述問題。為使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方向的職教師范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機會將所學到的各門專業課的知識綜合性地應用到接近于生產實際的過程中,為他們走上教學崗位后應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打下基礎,學院除了建立適合于現代教學法模式的幾個獨立的專業實驗室外,正在籌建一個開放式自動化綜合實驗室。在這個綜合實驗室中,將開發一套完全接近于生產實際的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由同濟大學和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共同投資。實驗室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系統組成具有開放性,系統中不同生產廠家的設備可相互兼容,便于以后擴展;二是實驗室資源具有開放性,實驗室可面向校內外各種層次的學生或培訓學員,做到資源共享,擴大受益面,使得高投資的設備取得盡可能大的社會效益。

二、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的配置

建成后的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應該能夠完成不同形狀和結構尺寸零件的加工。現計劃在該系統中加工制造東方明珠電視塔模型、國際象棋等,從毛坯進來直到成品制成的所有工序都要在該系統中完成。為了達到這些工藝要求,系統集成了下列主要功能模塊:

(一)切削加工工位

該工位由一臺數控車床和一臺數控銑床組成,能完成車、銑、鉆的切削加工任務。數控裝置采用的是具有開放性和兼容性的通用PC機,操作鍵盤為標準的PC機鍵盤,操作系統為WIN95/98/2000/ME/NT4.0/XP,采用圖形操作界面,具有人機對話編程功能。在這兩臺機床上可以選用手動、半自動、全自動數控加工方式,學生在工位上可以學習編制數控程序、操作和調整數控機床。

(二)上、下料工位

在該工位上配置一臺Eshed公司的五軸機器人,通過在線模塊,可以將PC機上編好的程序直接傳送到機器人控制器中。學生在該工位上可以學習機器人編程語言,并學習如何操作使用機器人。

(三)倉儲系統

倉儲系統采用的是一個四層28個庫位的立體高架倉庫,共分三個區域,分別用于存放毛坯、半成品和成品零件,同時配備一個物料搬運機械手。

(四)柔性物料輸送系統

在各個工位之間零件的傳輸,是由一個環形的可按需拼裝的傳送帶和有軌輸送小車完成的,該傳送系統具有零件的傳送、交換等功能。

(五)監控系統

每個自動工位都配備一個可編程控制器,各自動工位之間是通過工業局域網絡(如Profibus)相連接的,由一臺PC機實現系統的協調控制。為了實時監控系統中每個自動工位的工況,在這臺PC機上還可實時顯示各自動工位的工況信息。

三、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的特性

在綜合性的專業實驗室里,主要傳授與實踐有關的教學內容和實際的操作技能,在建立綜合性的專業實驗室時,必須考慮到使學習的內容與勞動過程緊密相關。因此,所要建立的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具備了下述重要特性:

(一)工業標準化特性

在系統中絕大部分的設備和器件都符合工業標準,盡可能不使用過分簡化了的教學設備與器件,使學生可以在一個能反映真實生產過程的系統中學到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

(二)模塊化特性

系統被設計成具有模塊化的特性,也就是系統中的每個功能部件都能獨立運行,重要的功能部件應該是分布式控制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對各個功能部件進行操作,而且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增減功能部件,功能部件的增減同時又不影響系統中其他功能部件的運行。

(三)結構的開放性和兼容性

由于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所建系統必須與變化了的技術要求相匹配。在設計該系統時,我們充分考慮了其硬件結構與軟件系統的開放性和兼容性,使得組成該系統的設備不僅能與當今其他設備相組合和匹配,而且還具有進一步開發的可能性,為將來技術更新留有余地。

(四)學習的實踐特性

學生在綜合性的專業實驗室中學習時應該具有創造性勞動的可能性,也就是允許學生對某些設備進行拆裝、更改,以使他們能夠真正學到生產實際所需的專業技能。在該系統中采用的元器件雖然是工業用的,但是,在設計這些元器件時已經充分考慮到了拆裝的方便性。所以,學生能較容易地把建好的系統重新拆開,然后再組裝起來,而且還可以通過增減器件來對系統的配置進行重構。

(五)現代教學特性

在現代職業勞動中,勞動組織形式是以小組勞動為特征的,在職業技術教育中,學生在學校就應該了解并習慣于這種勞動組織形式。模塊化柔性制造實驗系統為學生提供了這種可能性,這是因為每個功能部件都能獨立運行,各功能部件又通過局域網絡相連接,通過協調控制連成一個系統。當學生在該系統中學習時,可以將“構建系統”作為一個學習課題,先構思出整個系統的方案,然后各小組分別對各功能部件進行設計、安裝、編程和調試。在各功能部件調試通過之后,將組合系統進行整體調試。在整體調試通過之后,再對系統進行評價,最后,整個學習課題才算完成。

學習的任務是以課題的形式出現的,學生參與了從整體構思、設計直至安裝、編程、調試、評價的所有學習過程,這樣的學習過程符合行為導向和創造導向的教學思想。學生在這樣的系統中學習,除了能學到有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能培養包括獨立工作能力、決策和判斷能力在內的個人能力,以及包括協作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強烈的責任心在內的社會能力。

四、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的適用范圍

(一)學習內容

在該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中,可以進行下列單項或多項內容組合式的教學與培訓:

數控機床操作、編程和加工功能擴展重構以及數控機床精度檢查及調整

機器人的操作、調整、編程和保養

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的聯機

倉儲管理

傳送帶調整、重構和編程

傳送帶與倉庫以及各工位之間的聯機

工件檢驗和質量管理

計算機網絡

電子、電氣、氣動等的安裝

復雜系統的調試、維護、保養和故障查找

編制教學軟件并制作新的教學媒體

(二)適用對象

由于該系統與一般的實驗設備相比價格較昂貴,而且從技術的角度看系統比較復雜,所以如何充分、合理地使用好該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建成的綜合性的自動化專業實驗室將成為開放性實驗室,主要面對下列學習對象:

1.本學院的學生。主要是已經學過專業基礎課的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子與信息工程等專業不同竿級的學生。

2.同濟大學其他院系的學生。為了實現資源共事,可以讓本校其他院系需要做機電一體化實驗的學生共同使用該實驗室。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增進院系之間的合作交流。

篇3

研究生教育信息化水平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也成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1],因而開展專業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統以實現計算機網絡信息化管理在當前我國中醫藥院校勢在必行,理由如下:

1、形勢發展需要

2003年起我國碩士研究生開始大規模擴招,以調整研究生教育結構,順應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普及化的發展趨勢。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為例,近年來研究生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數超過4,000人),培養類型復雜多樣(全日制、兼讀制、七年制、非醫攻博、同等學歷、中醫師承、來華留學生多類型并存;學歷教育博士、博士專業學位、學歷教育碩士、碩士專業學位多層次兼容)。同時,近年來國家研究生教育整體趨勢逐步從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實行戰略性轉移,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環節更加細致、流程更加繁瑣、要求更加嚴格。不僅是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難度,管理稍不到位,就容易出現失誤。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學歷即時注冊、學位網上認證等),學生維權意識普遍增強的大環境下,對于學校和研究生管理相關部門而言,可謂任務越來越重,責任越來越大,風險越來越高。因而,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辦公手段已不能充分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需要。參考國內外院校的成功經驗,大膽地走“規范化、信息化、網絡化”之路,實行計算機化教育管理是中醫藥院校研究生教育科學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2、管理流程需要

研究生管理是研究生院的主要日常工作之一,涉及到校、院、系(所、中心、基地)、師、生等不同層級,因此,理想狀態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應該是一整套細致、嚴謹、銜接的規范流程。研究生從入學到畢業全過程中涉及招生辦、培養辦、學位辦、思政科、管理科、就業中心、二級單位、財務處、科技處、外事處(境外生)、后勤集團等各級管理部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用先進手段,借以保障各部門之間信息流通、數據共享、增進效率,是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必須解決的問題。

3、業務實際需要

研究生教務教學管理工作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是整個研究生管理的核心和基礎。面對紛繁復雜,種類繁多的數據和報表(如招生錄取數據,學籍注冊數據,學歷電子注冊、學位授予信息年報、就業去向登記、高基報表統計等等),手工處理方式已經很難跟上現代化管理的步伐,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學生權益蒙受損失,給學校聲譽帶來損害。這已不單是人手短缺、任務量大的問題,而是工作質量、辦公效率和事業安全的問題。隨著計算機及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各個方面都對研究生教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快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科學管理,已經成為擺在整個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二、中醫藥研究生教育實行信息化管理的優越性

調研結果表明,全國大部分中醫院校已采用計算機系統平臺實現信息化管理后在規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部門間共享數據、降低數據錯漏率、實現校院分層管理、研究生分類指導、緊跟國家變化、即時信息等諸多方面均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與原有管理模式和辦公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和特點,具體表現在:規范化管理,流程更加科學。研究生管理工作包括學生從入學開始到畢業全過程,包括招收錄取、學籍注冊、繳費登記、導師選擇、培養計劃制定、課程選擇和考試、成績錄入與、論文評閱與答辯申請、學位審核與評定、學位授予、就業去向登記、學歷電子注冊、學位授予信息年報等十多個管理流程和模塊。管理流程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對于學校研究生管理水平的提升將產生重大影響。多部門信息共享,數據上報準確度提高。管理系統依照國家、地方省市數據上報要求內置報表模板,根據需要選擇上報數據內容,采取學生自主填報,分級管理審批,定期維護升級等工作管理模式,實現信息部門間共享,提高上報數據準確度,降低人工失誤幾率。實現校院兩級化管理。校院兩級化管理是研究生培養的發展趨勢,隨著研究生招生人數的急劇增加,傳統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專業結構逐漸細化的要求,學校勢必需要將研究生培養的工作逐步下放給系部和導師。同時,系統平臺提供的導師(管理部門)與學生互動配合,對話操作的形式,有助于學生了解研究生教育流程,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緊跟國家變化,及時調整應對。近年來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發展迅速,改革積極、變化較多,如何更好地適應新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妥善應對,是各大高校均應思考并尋求解決的課題。開發軟件系統的專業公司,為保證自己產品獲得長期穩定的認可,會充分發揮其專業團隊和資源技術優勢,早于高校做出反應,設計研發與國家變化要求對接的新功能、新模塊(比如數據報表的格式更新和替換),以滿足新老客戶的需要(管理系統提供免費升級和更新服務)。不同類型研究生分類指導。目前我國研究生類型多種多樣,從入學模式來分,除國家統招外,還有委培生、代培生、進修生;從學位類型來分,有學術型學位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從層次來分,有碩士生和博士生;從考試形式來分,有統考生、單考生,還有免試生;從教學模式來分,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等。不同的研究生類型由于培養方式不同將給傳統的研究生教學模式提出新的挑戰。計算機系統可以根據不同類型構建個性化培養模塊,制定培養計劃,通過網絡終端在線對不同類型研究生進行分類指導。盯緊關鍵環節,嚴格管控過程。論文和答辯作為研究生培養中費時最長的一個環節,對于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科研能力也不容質疑。但是受限于從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數的限制,單純依靠人力監督,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流程管控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及時性。計算機系統的啟用可以實現全方位監控,針對關鍵環節實施跟蹤定位,從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質量。

三、關于加強中醫藥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1、領導加強重視,全員提高認識

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是涉及整個學校層面上的系統化工程,需要協調教務教學、科研管理、人才培養,招標審計、財務設備等方面力量,如果沒有學校高層的重視、支持以及各級部門的通力配合將是難以實現的。而且,高層做好頂層設計,有助于防止出現過度分散化開發傾向[2],多部門協同參與建設,有利于解決高校信息化建設不夠規范、共享程度低的問題[1]。因此,領導層面需加強信息化建設重要性和時代性的科學認識,各級部門要形成信息化服務、規范化管理的先進理念。只有學校上下加強重視、統一認識,才能保障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有序發展。

2、繼續教育培訓,提升業務素質

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一支素質高、懂得并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富有開拓精神的管理隊伍[3]。而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中醫藥院校中從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老師并不具備專門的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知識背景,因此為更好地操作網絡系統、應用信息平臺為我們的實際工作服務,最大限度利用電腦將人腦從機械性、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讓人腦有時間去思考和解決需要創造性的問題[4]。邀請專業人員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不同層次地培訓,使其全面了解和及時掌握管理系統的操作和維護是非常必要的。建設擁有先進管理意識和掌握信息化技術的管理人員隊伍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技術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實現信息化目標的重要保證[1]。

3、保障經費投入,科技帶動生產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5]。中醫藥院校領導和各級部門要明確在招生規模擴大、學科專業增加和改革積極深化的新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若要跟上形勢變化,并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有意識地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完善的信息化手段代替手工管理模式來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約工作成本。做好經費預算,落實資金投入,逐步建立信息化建設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從而確保建設工作優質長效。

4、選擇專業公司,注重維護售后

篇4

文化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信息文化產生于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驅使人們快速掌握大眾化的信息技術,由此強有力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加速發展.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首先是對信息文化的不斷發展的需求的滿足.隨著社會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信息文化正在推動著整個社會文化的重塑,正在廣泛而深刻地影響到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影響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回顧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和信息技術基礎教育的曲折發展軌跡,由計算機文化教育發展到單純的技術教育再到今天的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文化已超越它賴以產生和發展的信息技術成為更上位的概念,信息技術成為信息文化形成和存在的基本工具.信息技術教育的焦點轉到了關注對學生進行信息文化的濡染和熏陶,這是當前基礎教育所強調的(如圖1).從國內外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信息技術教育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信息文化的正確引領,信息文化的蓬勃發展和內涵的豐富需要信息技術教育來不斷推進.信息文化和信息技術教育之間構成了良性互動的關系,對這種良性互動的關系的認識,是經過信息技術教育在我國存在的二十多年的歷史所論證.只有文化引領的技術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技術,任何教育又是文化延續傳遞的橋梁.

當前信息亞文化對主流信息文化的沖擊

結果顯示:近70%的兒童上網是為獲取信息,64%的兒童是玩游戲,50%的兒童是在聊天或用BBS,有48.2%的兒童在利用因特網做研究和實踐性活動,有46%的兒童在下載資源.我國的一項調查數據如下顯示:60%的網民在玩游戲,34%的網民在聊天,29%的網民在關注娛樂信息動態,24%的網民在收發郵件,18%的網民下載軟件.相比較,考慮到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的教育實踐及教育理念的差異,美國兒童通過網絡的娛樂、學習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的,網絡是他們生活的基本工具,不管是通過網絡學習還是娛樂,都與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及期望相對符合.在我國,疏于引導的中小學生,他們將網絡作為傳統游戲廳的升級產品,并不能感悟互聯網絡對社會發展產生的正面意義.該情況是我國學生對信息文化內化不夠完整,信息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甚至控制著青少年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第一,青少年在傳統道德觀念形成之前,信息亞文化更容易推動其價值觀的形成.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好奇心強,自我控制能力弱,多數沒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意識,不能全面自覺地應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3]在網絡環境中往往習慣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此外,由于互聯網上的言行不容易留下明顯個人信息,不容易被人知曉,所以他們認為無須承擔任何責任,也就縱容了他們放縱自我、無拘無束的心理需要,使他們的道德規范意識逐漸淡薄,頹廢的網絡亞文化將逐步占鋸他們的心靈,殊不知,該時期正是青少年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第二,青少年多渠道、靈活的信息傳播途徑,為信息亞文化提供了生長的土壤.大多數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時期,大多數喜歡群體性活動,信息傳播途徑既多又廣,解決問題群策群力.相反,不愿意接受父母親的的正面教育,甚至愿意與父母親的指導背道而馳,在加上青少年對網絡傳播負面影響免疫力弱的特點,使腐蝕青少年成長的信息亞文化在該群體中能夠生根發芽.第三,青少年對自由、民主的無限度追求,促使青少年成為網絡亞文化傳播的一個新的載體.網絡文化的自由開放、互動特性衍生出得天獨厚的一種平等性和無權威性.各種信息可以自由地相互滲透,正是這種開放、平等、交互及無政府性恰好迎合了青少年崇尚民主目由和平等的價值觀,現實世界中沒有得到的東西可以從虛擬世界中得到滿足.在網絡這個信息海量而展現個性相對寬松的環境里,青少年不知道什么是“創造”,不懂得還有“知識產權”,認為“拿來主義”天經地義,因此而滋生了青年一代“個人主義”價值觀.[4]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模糊了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的界限,消解了他們的意識品質,而造成社會責任感的淡薄和人格道德的缺失.他們往往會把現實生活社會中的一些壓抑及不滿通過互聯網絡發泄出來,有些負面情緒還可能一呼百應地引起社會網民的共鳴,一方面助長了在互聯網絡散布負面道德觀的風氣,另一方面也促使一些負面觀點形成輿論,進而被潛移默化地根植于青少年的道德觀中,反主流的信息亞文化的隱匿性還會給青少年帶來誠信危機從而再衍生信任危機.

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建構和發展主流信息文化

篇5

【關鍵詞】增權理論;老年群體;信息技術教育

一增權理論簡介

增權理論是從變通而來的一種社會工作理論,主張在宏觀的社會變革未發生之前,社會工作者應協助服務對象,為了他們的利益向現存社會結構爭取權力,促使現存的社會結構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務對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增權的視角強調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潛能,強調個人有能力、有機會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決定,并采取行動。同時,增權的核心就是通過資源的提供、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使個人能夠從生活的被動弱者,變成主動的強者,采取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改變自身的“弱權”地位,這樣他們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二老年群體在信息技術教育領域的“弱權”現狀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歷年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的數據可知,截至2006年6月我國網民總數為1.23億,其中60歲以上老年網民占0.8%,這意味著老年網民人數約有98萬。到2011年6月,我國網民總數達4.8億,其中60歲以上老年網民首次超過1000萬人。而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總數已經超過7.1億,其中60歲以上年齡段的網民占3.7%,約有2627萬人。雖然老年網民的數量在過去十年間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長,但與我國老年人口總數的增長量相比,這數字令人感到擔憂。1.老年群體生理機能衰退。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群體會出現新陳代謝緩慢、抵抗力下降、生理機能下降等衰老現象,這成為老年群體無法或較少參與信息技術教育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太原電大多年開展網絡教育和社區教育工作,積累了硬件設施、師資、社區聯系等多方面優勢,在老年群體教育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之下,校領導和工作人員多次走訪市老年大學和主城區成熟社區,在多方調研座談之后,老年學院決定于2016年3月正式開班,并開設初級電腦班和智能手機班。在上課過程中,學員時常反映“坐時間長了腰疼”“眼睛累”“看不清”“手指反應慢,跟不上老師的操作”等,這些原因不可避免地導致上課進度非常緩慢,影響了老年學員對以電腦、智能手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2.老年群體心理障礙不容忽視。老年人在離開工作崗位后,社會角色發生了轉變,家庭生活、社會活動、經濟狀況均隨之發生變化,造成老年人一時難以適應,加之部分老年人思想僵化,很容易出現自信心下降、焦慮情緒嚴重、溝通困難等心理障礙。雖然老年人不愿被社會淘汰,他們的學習動力和熱情很高,然而他們面臨的心理障礙又決定了他們不能學得太快、太多,這使得老年群體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處于更加復雜的情境。3.老年群體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匱乏。不少老年學員反映,自己想增長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但苦于找不到相應的資源。目前,市面上幾乎沒有針對老年群體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教材銷售。太原電大老年學院的代課教師上課時沒有指定的教材,依據的是結合老年學員的特點和自身教學經驗來設計的講義。另一方面,和老年群體信息技術教育相關的網上教學資源也比較缺乏。太原電大自創立以來始終致力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產品與服務。因此,太原電大老年學院成立之初,就創建了“太原老年開放學院”的網站,初設“學校新聞”“學校通知”“師生風采”“學習資源”等欄目,經過將近一年的試運行,“學校新聞”“學校通知”“師生風采”板塊有較高的點擊率,“學習資源”板塊依然空白。同時,由該校運營的“太原終身學習網”作為為市民開展終身學習提供在線資源的網站,涉及老年教育的內容也較少。

三提高老年群體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的必要性

1.國家政策支持。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在總則中明確提出:“國家和社會應當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各項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通過開展面向老年群體的信息技術教育,提高老年群體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對于實現“老有所學”的目標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意義。同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老年教育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重視老年教育發展。在此大背景下,太原電大成立老年學院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重要措施,也是為廣大老年朋友謀福利的得力之舉,必將利用信息技術為老年學員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產品和個性化的學習服務。2.老年群體自身需求。上文提到,雖然老年人面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但他們有著高漲的學習熱情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老年人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發生的變化,與兒童、青少年、中年人在對信息技術教育方面有著不同的需求。根據美國優待退休人員基金會(TheUsBasedSpry)的研究,老年群體的需求主要包括四個互相聯系的主題:財產安全、身體健康、精神愉悅和良好的社會氛圍以及參加智力活動。筆者通過對太原電大老年學院的學員進行訪談,發現老年群體在信息技術教育領域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一些老年學員希望通過接受信息技術教育來獲取各方面的信息以鍛煉思維,延緩腦力衰退;部分老年學員認為自己離開工作崗位之后交際圈子變小,來老年學院上學可以認識更多的人,同時學會上網還可以結交網上的朋友,并且不分年齡、性別、地域、職業、愛好,這樣可以擴大自己的交往范圍,消解老年人內心的孤獨、隔離感;還有一部分老年學員希望在參與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之后,可以學會網上購物、網上交水電煤氣費用甚至網上炒股、理財等。

四基于增權理論的對策建議

第一部分指出,增權的核心就是資源的提供、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與之對應,本部分的對策建議也分為提供資源、培養能力、增加知識三個方面。1.加強老年群體信息技術教育資源開發。從線上線下兩方面進行老年群體信息技術教育資源開發:在開發線上資源時,要考慮到老年人的學習需求,提供為老年群體“量身定制”的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在設計網站時,應結合老年人的操作習慣,使老年人參加線上學習時簡單操作、容易識別,同時,可以借鑒目前已經比較成熟的終身學習網站的做法,采用每天登陸、發表評論、參加考試等獲取積分的方法調動老年人學習的積極性。在線下資源方面主要是開發適合老年人的學習教材,打破編寫傳統教材的思維方式,注重實用性、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等。2.提升老年群體的學習能力。提升老年群體自身學習能力是提高老年群體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的核心,學習動機是推動人們參與學習活動的內驅力,借鑒傳統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措施,如創設問題情境、指導積極歸因、有效進行獎懲等方法,逐步激發老年學員的學習動機,進而提升其學習能力。3.加強服務,豐富老年人的知識。老年學員普遍存在知識基礎不均等、年齡跨度大、學習速度慢、操作不熟練等情況,即使有優質的教育資源,也無法保證取得優質的教學效果。因此,加強對老年學員的服務,幫助其吸收所學知識,是提高老年群體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的有效保障。目前,太原電大老年學院采用主講與助教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一名主講教師授課,兩名助教隨課輔導,及時回答學生的提問,使大班教學與小班輔導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同時保障了教學進度。

五結語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和老年群體自身需求旺盛的背景之下,提高老年群體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勢在必行,但由于老年群體生理機能衰退、心理障礙、資源匱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老年群體在信息技術教育領域的“弱權”現狀不容忽視。對此,筆者從“增權理論”的角度,提出一些提高老年群體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作者:岳君 單位:太原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顧鳳佳.國外老年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及啟示——基于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的經驗[J].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5(2)

[2]蘇春暉.信息技術在老年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15(7)

[3]陳文沛.老年大學課程設置與建設初探[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5(2)

篇6

目前信息技術教材版本雜亂,各地區使用的信息技術版本繁多,發達地區的教材與欠發達地區的教材在內容上有著很大差距,且多數沒有按照教學大綱編排,內容混亂,如:小學階段學習過的課程在初中階段會重復出現,初中階段學習過的課程在高中階段重復出現。當前小、初、高教材內容銜接這個問題,主要受信息技術發展速度的影響,因為不同地區的師資條件、設備環境的差異很大,信息技術的開課年級也不盡相同,所以在同一地區選擇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初、高銜接的問題,選擇同一版本的教材,以避免出現重復學習的現象發生。

二、教材內容與現實脫節嚴重

從信息技術這門學科進入到校園,就一直存在教材內容滯后這個問題,當WINDOWSXP成為人們辦公、生活主要應用的操作系統時,教材中講授的是WINDOWS98,目前WINDOWS7已經成為主流操作系統,教材中才開始講授WINDOWSXP系統。雖然在軟件方面我們不一定要一味的追趕新的版本,但是當一個系統或軟件的某個新版本已經成為主流,而我們卻還在學習它已經淘汰的版本還有什么意義呢?以目前為例,這次國家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對學校的計算機進行了升級配置,新的計算機預裝的都是WINDOWS7操作系統,但設備在學校安裝時卻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教材中使用的操作系統版本是WINDOWSXP,所以只能將原有的正版系統卸載,然后裝上微軟公司在今年4月份就已經停止提供更新服務的WINDOWSXP系統;學生在學習了這些落后的知識后,在生活中或是今后的工作中已經沒有用武之地,實際生活中使用的軟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從人機交互的界面到各項功能的操作都有很大的差異,學生在現實中使用這些軟件還要進行重新學習。所以在選擇教材或教材編寫時我們要全面地考慮軟硬件發展的趨勢,因為信息技術是一門不斷發展和更新的學科,它與傳統的語文、數學等學科不同,要盡量讓學生能夠學到新的技術,要做到“用中學”,不應該是“學而無用”。

三、軟硬件發展不均衡

在學校信息技術環境建設方面,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軟硬件建設不均衡,一貫的想法是重硬件、輕軟件,校長和老師說的大都是:我們學校的設備配置多么高、數量有多少之類,很少有談及我們今年購置了哪些軟件、資源庫的。在傳統的思維中硬件是有形的,軟件是無形的,所以很多人盲目地認為信息信息技術環境建設,只要買配置更高的電腦、更多的設備就夠了,殊不知這只是信息技術的一個方面而已。沒有軟件支持的硬件就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沒有子彈的手槍一樣,發揮不出半點作用。在信息技術的環境建設中要全面均衡的考慮,不僅要做到硬件設備適度超前,而且還要有與之配套的軟件資源,如數字化校園管理系統、教學資源庫系統、學生學習空間、題庫系統等等。只有軟硬件相互協調,才能更好的促進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

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力度不夠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源于80年代中后期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師通過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展示出在常規教學中無法用傳統教具講述的知識點,一般常用的是教學課件等。通過幾年的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從原來的“課件”逐漸向“組件、積件”的方向發展,發展的方向是將資源素材化、工具化、平臺化,之前是以知識的展示和教師為中心,現在是以學生為中心、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通過課程整合把各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地進行結合,把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以此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而目前很多教師仍停留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初級階段,班級所配備的電子白板等設備都發揮不發應有的作用,很多都在充當傳統投影屏幕的角色。要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尤其是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意識培訓。

五、對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

篇7

現在大多數高校都設有英語專業,根據培養計劃,英語等外語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學習本專業的知識,還要選修一門外語作為自己的第二外語。由于主客觀條件限制,大多數英語專業的學生會選擇日語作為自己的第二外語,筆者供職的學校亦是如此。本稿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談現代教育技術在二外日語教學中發揮何種作用,以及如何把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應用于二外日語教學中。

(一)激發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關心理學研究也發現,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對所學知識就樂于接受。諸多實踐證明,集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等于一體的現代教學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使教學過程呈現出聲情并茂、栩栩如生的場景,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能夠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二)為學生提供形象逼真的語言學習環境

對于學習外語的學生來說,語言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語言學習環境的好壞決定了語言習得是否地道、自然。當然,學習外語最理想的語言環境就是目標語言的母語環境,但是,受主客觀因素的限制,我們不可能都有機會去國外學習外語。迅猛發展的現代教育技術為創造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提供了可能。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能夠對文字、文本、聲音和圖像等進行綜合處理和整合,使學生可以聽到純正的外語發音,感受接近真實的異域風情,不僅使學生學習掌握了外語知識,而且知道了應該如何利用所學外語知識進行人際交流,從而實現學以致用。

(三)豐富教師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正逐步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向轉變。具體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大多以老師為中心,教師單方面地向學生講解和灌輸詞匯、語法和句型,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結果導致學生只會應試做題而不敢開口說外語。與之相對,新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國際交流中心日語教育基金會提出的《日語教育標準》則提出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要著重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機會,多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如開展分組討論、團隊合作完成相關任務、小組辯論等各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在討論、發表觀點的過程中,不僅應用和鞏固了所學知識,同時鍛煉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其自身綜合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技術的進步,外語教學的手段、方法和場所等變得越來越豐富和靈活。教師在掌握好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更要緊跟時代,積極探索利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圖片、影像等數字資源,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精講多練”,多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團隊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等多種方式的自主學習,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及時了解和掌控學生的課外學習狀況,提高他們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二外日語教學中的應用———試驗案例及分析

(一)試驗概述

筆者在教授英語專業學生二外日語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把兩個班級作為被試對象,進行對比研究。試驗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試驗班級:菏澤學院外國語系2013級英語教育四班(35人)和五班(35人)。試驗課程:五十音圖平假名的講授。試驗目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日語語音教學中的作用。試驗步驟:

①制作兩套不同的教案。教案一是傳統的教案,以黑板、粉筆為教具,主要進行教材講解;教案二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內容包括五十音圖平假名的發音、聯想記憶圖片、筆順記憶圖片等。

②使用教案一和教案二分別對四班和五班進行授課。

(二)教學效果比較

課堂氣氛方面,在使用傳統教案一對四班學生進行日語五十音圖平假名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帶領學生進行發音練習,然后讓學生邊看課本邊跟著老師書寫假名。在授課過程中,筆者發現剛開始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但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部分學生開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小聲抱怨假名書寫復雜等問題。可見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夠長時間地吸引學生,維持學生興趣。利用教案二對五班進行相同內容的授課,一開始通過圖片給學生展示了平假名和漢字的關系,使其感覺非常新鮮和有趣;接著邊聽發音邊通過假名聯想記憶圖解向學生介紹了每個假名的特點及其書寫筆順。在這過程中,同學們認真地跟著錄音練習發音,跟著假名筆順多媒體課件書寫假名,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始終非常高,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三)教學效果監測

進行完日語五十音圖平假名的授課后,筆者對兩個班的學習效果進行了一個小測試。測試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按行背誦五十音圖,第二部分為限時十分鐘默寫五十音圖平假名。然后根據發音是否標準,背誦是否流暢,書寫是否規范作為評判標準,對學生進行優秀、良好、合格的評判。為了確保客觀、公正,特邀請我校日語外教對學生進行測試評判。測試結果如下:在第一部分背誦五十音圖的測試中,四班和五班的優秀人數分別是20人和25人,良好人數都是7人,及格人數分別是8人和3人;在第二部分默寫五十音圖平假名的測試中,四班和五班的優秀人數分別是21人和25人,良好人數分別是8人和6人,及格人數分別是6人和4人。

(四)試驗結果分析

篇8

閱讀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個中心環節。兒童的閱讀要通過內部的語言把閱讀材料變化成自己理解的內容。通過閱讀,不僅對兒童的字詞學習起到鞏固記憶、擴大聯想和加深理解的作用。而且,為兒童的寫作提供范例和心理準備,不僅對識字、作文有促進作用,而且有利于培養兒童的多種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不斷提高,二十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的最偉大的成果之一--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被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學生的閱讀對象不僅有文字和圖片,而且有大量的有聲讀物、大量的動畫、大量的視頻資料。它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資源,形象生動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成為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技術基礎。

現以九年義務制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為例,淺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些體會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轉化教師的角色,變"演員"為"導演"。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遞式"教學方法,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習的基本過程是學生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教師在講臺上講述、示范、演示,學生相應地吸收、記憶、存儲,課堂上圈劃重點,課后反復抄寫、背誦。事實證明,這種以應試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殺了兒童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環境下,不再以教師是否能夠把教材講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徹,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前臺的"演"轉為后臺的"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備課上,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設最佳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組織學生深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

如《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通過分析,明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了解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為了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幫助學生學習,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查找資料,把教學要求、教材說明、學習方法、播音員的朗讀錄音、生字的音形義、重點詞句和段落的分析、課后練習以及楊梅樹和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楊梅的產地及生長情況、楊梅的營養價值、楊梅的食用和藥用方法、當地圍繞楊梅而形成的產業情況、果農收獲楊梅時的歡快情景、楊梅產業為當地人創造的價值等有關資料以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課件。

由此教師較好地完成從"前臺"到"后臺"的活動空間轉變,完成從"演員"到"導演"的角色轉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養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習興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見趣,必不樂學。"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則說"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的接受環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

研究表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語文學習能力密切聯系。學生對語文越感興趣,語文能力也就越好。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極其重要的。

情境教學是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創設教學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學校校園網的建立,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教學創造了優異條件。

教授《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時,教師首先通過計算機向學生展示楊梅樹、楊梅果的誘人圖片及視頻資料并配以播音員朗讀課文的動人聲音,為學生創設一個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起了學生的興趣,產生了要了解、探究楊梅樹、楊梅果的欲望。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適時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靈活地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渲染氣氛,制造氛圍,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他們更加興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愈加強烈。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喜聞樂見,處于愉快的教學情境之中,產生積極的情緒與愉悅的心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立在科學人性觀基礎上的主體教育思想要求確立和提高人的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和發揮人的巨大能動作用,讓他們意識到并主動地追求和實現個人在教育過程、自我發展中的價值,充分調動積極性,能動地進行學習、工作與社會生活。舊式教育只是把學生當作教育對象看待,沒有看到人是主體,具有能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因此,在舊式教育下,只強調社會制約的一面,抹煞相對獨立的一面;強調受動的一面,否認能動的一面;強調外因的一面,忽視內因的一面;把學生的發展看成是教育注入的結果。因此,在課堂上,一味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灌;在教育活動中,則是老師說了算,學生跟著轉,嚴重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培養了一批唯唯諾諾、平庸馴服的"書呆子"。主體教育是對舊式教育辨證的否定,它要求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把學生當成有自主意識的主體,讓學生掌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成為自身發展的主人,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動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塑造或代替他的發展。教師更多地是一名向導和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而不是建立在學生被動與無知基礎上的專斷的權威。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計算機網絡創設的智能化學習環境,是實現主體教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理想環境,是兒童智力、能力、心理發展的一種理想環境。在計算機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獲得知識是在教師、同學的幫助下,通過獨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協作交流,在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下進行的。

在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第二段時,如何把雨中楊梅樹的可愛講清楚呢?教師首先出示動畫片:一幅細雨如絲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自主"觀看",來理解春雨的特征,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緊接著,在教師的指導下,計算機顯示楊梅在細雨如絲的背景上不斷長大,讓學生觀賞楊梅樹貪婪吮吸春雨的誘人畫面,在那身臨其境的境界中去體會"貪婪"、"吮吸"的含義。再接下來,教師把楊梅樹吮吸甘露,不斷旺盛生長的樣子通過視頻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此時面對那翠滴的楊梅樹不由產生了喜愛之情,覺得它是那么可愛。最后,教師提出問題:"這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寫的?"學生在計算機上讀有聲讀物,看提示加以思考,并調出描寫楊梅樹生長的動畫片進行學習,動畫片中配合教材組織的畫面,配以播音員有感情的朗讀,能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寫作方法,體會出雨中楊梅樹充滿旺盛生命力的樣子。

在講楊梅果時,教師也同樣運用了現代教育技術,成功地完成了第三段的教學任務。學習時,學生特別對楊梅果那鮮紅的果肉和那甜津津的味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面對畫面中的兒童吃楊梅果的樣子,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讒得口水直流,使學生們產生了對楊梅的喜愛,從而更加增加體會到作者對故鄉的熱愛。

語言文字是學習的工具,思維的工具,認識的工具。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是小學生學習其它各門學科的基礎,對獲取新的知識,實現教育目標,全面促進學生素質發展,乃至于提高中華民族素質,都有重要意義。

篇9

(一)中學體育教育技術的應用基礎

現代中學體育對體育科學技術有繼承、積累、傳遞、和保存的基本功能,這種功能以新興的科學技術為基礎,并對其不斷進行強化與發展,使其與中學體育教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現在中學體育教育中,體育本身就是一項技術,它需要教師在教學、訓練與管理過程中,能夠將其廣泛引用,并且不斷進行改善與發揚光大。此外,很多中學并沒有相應的物質基礎,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并沒有引入創新的科學技術,即便是引入了科學技術,也沒有相應的教學隊伍。因此,能夠將科學技術引入到中學體育教育中,使其與之相結合,并且在實踐中融會貫通,定能夠不斷改善體育教學的效果。

(二)中學體育教育技術應用的影響

當今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對體育教學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教育觀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都在發生和即將發生一系列變革。認志科學技術在中學體育教學的影響,依靠科技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完成體育的各項工作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體育教育事業中主要因素是人,是從事體育工作的老師和教練員,提高體育工作者的文化科學素質水平,培養科技意志,運用科技能力的手段。對從事的教學、訓練工作能得到創造性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效益。在現代,體育工作者掌握體育科技知志與方法是充分發揮其職能必須具備的條件。隨著社會邁向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和社會經濟基礎的不斷增長,促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健康觀念意志開始的轉變,學校體育也相應面臨各種問題,如何在學校體育中通過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和提高提高全民族素質,這將給予我們體育工作者提出更大的挑戰空間和發展機遇。

二、中學體育教育技術的應用形式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課堂創造能力

中學生有很好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教師可以對此加以鼓勵和制造機會,進而開展科技小制作的活動。教師可以搜集資料向學生描述高科技體育用品。比如向學生介紹自行車運動員騎用的由六家公司花三年時間研制的超級自行車;最新式的密織合成泳衣:各種各樣幫助訓練的網球機器人、柔道機器人,來鼓勵學生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培養創造興趣,和為未來奮斗的理想。開動腦筋,反復設計,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出收集乒乓球的器具。這種器具結構簡單,設計卻很巧妙,一根木柄,一個箱子,幾根結實的尼龍繩,構成了一個不用彎腰便能收集一百幾十個乒乓球的工具。這起中學生體育科技的成功實踐活動,是和教師對學生的科技教育分不開的。

(二)注重培養使用高科技教學的習慣

教師應該是掌握科技、指導學生運用科技的帶動人。在當今電腦、錄像、電視媒體廣泛運用的今天。應把這些作為改進運動隊訓練的手段之一。我國48公斤級舉重選手張祥森的挺舉動作,從發力到舉起杠鈴,身體重心前后移動15厘米,從俯視角度看,重心左右移動也較大。根據這一診斷提出改進意見,使挺舉成績大大提高,取得了奧運銀牌。在學生的訓練中,教師要有意志用科技手段進行指導,診斷,提出改進意見。在中學生籃球隊觀看CBA聯賽的教學中,學生得出個人運球時間70%是在一個隊的組織后衛手,而接到球的第一反應是觀察本隊隊員是否有更好的進攻位置。從而減少了隊員的盲目運球,增加了隊員傳球的連續性和進攻的流暢性。這種由學生自己總結得到的寶貴經驗使學生掌握籃球技戰術的科學合理方法,并且印象更加深刻。

(三)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斷使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就是計算機實時綜合地處理文字、聲音、圖像等各種媒體信息的系統技術。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以其先進的技術、強大的功能,在體育教學中得到迅速開發和應用,代表了現代教學技術的發展方向。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人機交互、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且具有強大的數據量,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情引趣,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有利于優化體育教學過程,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在感知、想象、理解、應用整個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突出重點,降低難點,增大教學密度,節省教學時間;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育教學的一種手段,是體育教師手中的重要教學工具。

(一)引入其他學科教學觀念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的思想出現,體育觀已從生物觀發展為生物、社會和心理相結合的現代體育觀,這就大大增加了中學體育教育的潛在功能和長遠效益。中學體育目的就不僅應是只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身體鍛煉及其效果,應從教育、體育社會、生物、心理等多學科的技術出發,去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和效益,尤其應注重學校體育的長遠效益。使學生在離開學校教育以后仍能夠根據主客觀條件,從而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積極有效的體育鍛煉,從而使之終身受益。

(二)引入健康教育教學觀念

中學體育課應該在采用多種技術的基礎上,多采用各種趣味娛樂性強的活動游戲、教學競賽、教學評比等形式,讓學生直接對某項體育活動的自身價值(如趣味、娛樂、競技、健身、健美等)產生一種渴求趨勢,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滿足他們直接體育需要,激發和培養他們的體育興趣,形成愛好,養成鍛煉習慣。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體育興趣,通過體育活動娛樂身心的同時強身健體。盡可能使學生從促進大眾健康的角度考慮,在學習中引入技術的概念,多選擇那些難度不太大、易于開展、人人或少數人即可進行、能延續到社會適合于成年人的、對終身增強體質實用性大的終身運動項目,如,武術、太極拳、游泳、網球、乒乓球、舞蹈等,在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讓學生真正掌握一定的自己有興趣、有一技之長的體育項目。

(三)引入心理教育教學技巧

在體育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體育教學內容本身所蘊藏的創新特點和教育功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負責。除培養學生學習知志、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情感、動機、意志、性格、習慣和靈感等非智力因素。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采取人性化教育方式,當學生有不良情緒出現時,體育教師應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多采用目光暗示,走近提醒,沉默警示,側面教育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認志錯誤,淡化對立情緒,突出教學的情感功能。而這些在學習過程中動機的確定、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鍛煉、興趣的培養、性格的優化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正是消除各種心理障礙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對患有偏執、抑郁、自卑、敵對等不良心理癥狀的學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四)引入師生互動教學觀念

傳統教學中“我要學生練”的教師主宰代主導、“教師要我練”的學生主體成客體的被動體育教學傾向,扼殺了學生的鍛煉自覺性和主動性,削弱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認志。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排斥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導育”、“導學”、“導練”、“導規”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鍛煉的方向和目標,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真正把學生放到主置,充分發揮學生“我要練”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鍛煉的自覺積極性。通過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逐步使體育教學整體改革向著俱樂部制、按興趣分等級教學的授課方向發展。

中學體育教育是關系整個中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能夠將現代科技引入到其中,并且在教學中不斷注重各類技巧,中學體育教育的效果將會不斷改善。

篇10

1.1.第一,有些教師過于依賴現代教育信息技術。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不斷深化應用,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也逐步明顯和加深,盡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有著眾多的優勢,但是如果教師應用不當,如何過度的依賴,就會出現喧賓奪主的問題,把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變成音頻、視頻的播放場地。隨著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教師所講述的內容越來越少,這就導致課堂氣氛過于熱鬧,而小學生也只顧觀看多媒體材料,忽視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這就使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效果。

1.2.其次,小學數學教師不能精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當前,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是當前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操作,把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到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還有一定的難度。盡管每年都有關于信息技術的培訓,但是只是簡單的技術培訓并不能讓小學數學教師熟練地使用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的使用方面還需要多多練習。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完成和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成為當代教育專家和數學教師必須要探究的問題。下面本文將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現代教育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2.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方法的研究

2.1.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通過教師對信息設備的操作,在課堂上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演示所開發的教學多媒體課件,使抽象、復雜的教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為了突破“圓的周長是圓的直徑的3倍多一點兒”這一教學重點,設計計算機輔助課件,顯示大、中、小三個圓的周長分別展開,成為三條長短不同的線段,三條直徑分別去測量各自的周長后都剩余一小截并閃動。這個動態的教學情境的設置能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了新知識,學生注意力集中,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2.2.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無論是什么教學內容,只有學生對知識學習充滿興趣,才教師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而數學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事物的興趣比較簡單:好奇心強、多動、自制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新奇、不斷變化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興趣,保持他們的注意力。而結合數學教學的國過程,我們不能只把激發學生其興趣點放在教學開始之前的導語部分,把他們的注意力從課堂之外吸引到課堂之內,吸引到數學教學內容上。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學生的興趣,時不時地使用各種信息技術的手段,以便保持教學內容的新鮮,在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吸取學生的有意注意,讓他們持續保持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他們的思維特點,多用一些圖片和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同時,借助信息技術的幫助,把一些復雜的知識分解開來,通過直觀展示的方式來降低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理解。這樣,不但減輕了數學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2.3.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使用信息技術。

無論任何技術的使用都要符合接受者的年齡特點,符合他們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使用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需要充分研究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他們的思維特點,這在這些特點的基礎上完成它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呈現一定的階段性。在低年級階段,好奇、好動,沒有自制能力,思維形式都是直觀思維;針對這個階段的學生,數學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要充滿動感,具有童趣,直觀展示,同時還要和學生保持一定的互動性,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完成學習,這樣一方面消耗了學生多余的精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參與,讓他們對知識有了更深的印象,知識掌握更加牢固。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