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范文

時間:2023-04-05 07:12: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母親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母親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

篇1

五年級關于母親節(jié)手抄報的圖片欣賞五年級關于母親節(jié)的手抄報的圖片1

五年級關于母親節(jié)的手抄報的圖片2

五年級關于母親節(jié)的手抄報的圖片3

五年級關于母親節(jié)的手抄報的資料:母親節(jié)來歷母親節(jié)起源于美國。1920xx年5月9日,美國費城的安娜·賈薇絲的母親不幸去世,她悲痛萬分。在次年母親逝世周年忌日,安娜小姐組織了追思母親的活動,并鼓勵他人也以類似方式來表達對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此后,她到處游說并向社會各界呼吁,號召設立母親節(jié)。她的呼吁獲得熱烈響應。1920xx年5月10 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tǒng)簽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jié)。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至1948年安娜謝世時,已有 43個國家設立了母親節(jié)。

母親節(jié)在我國最早是港澳臺地區(qū)有此節(jié)日。改革開放后,母親節(jié)也為內地所接受。廣東省于1988年開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開始,都由各級婦聯(lián)組織母親節(jié)的慶祝活動,并把評選"好母親"作為節(jié)日的內容之一。

在母親節(jié)許多人將康乃馨贈給母親,這是源于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fā)行母親節(jié)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jié)與康乃馨聯(lián)系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康乃馨與母親節(jié)便聯(lián)系在一起了。人們把思念母親、孝敬母親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為了贈送母親不可缺少的珍貴禮品。

五年級關于母親節(jié)的手抄報的資料:母親節(jié)故事古母親節(jié)起源于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jié)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jié)。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青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xiàn)代意義上的母親節(jié)起源于美國,由Amanm、Jarvis(1864-1948)發(fā)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親身邊,在母親于1920xx年世紀,Amanm 悲痛欲絕,兩年后(1920xx年),Amanm 和她的朋友開始寫信給有影響的部長、商人、議員來尋求支持,以便讓母親節(jié)成為一個法定的節(jié)日。Amanm 認為子女經常忽視了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jié)能夠讓人多想一想母親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篇2

20xx感恩母親節(jié)主題活動策劃書范文一一. 活動背景: 五月份得第二個星期天,作為一個向母親表達愛的節(jié)日,往往被快捷的生活節(jié)奏所代替,出于自身的不善表達,很多人也往往不知道以 什么的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愛。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這樣的一個節(jié)日, 我們希望人們能放慢生活的節(jié)奏,與我們一起,來共同表達對母親的愛以及祝福。

二. 活動主題:愛在心中,感恩更美。

三. 活動地點:成棟學院,中央廣場(待定)

四. 活動時間: 5 月 10 號到 14 號

六.活動流程:

一.校內部分:

(一).“感恩母親樹”

1. 5 月 10 號用彩燈彩帶裝飾好“母親樹”并在當晚點亮“母親樹” 。

3. “母親樹”5 月 10號到 14號從晚上六點持續(xù)點亮到 11 點半。

二.校外部分:

(一). “感恩母親樹”:活動內容大概與校內一樣。但是“母親樹” 有商家提供 。 (二). “美麗媽媽街頭留影” 5 月 13 號當天活動在中央大街設點,商家 : 準備好即影即出的照相機,為經過廣場的帶著小孩的媽媽在母親樹前免費拍照, 拍完后一張貼于我們之前準備好的墻板上,另一張則留個媽媽做紀念。

(三). 親情電話連線” 此環(huán)節(jié)旨在為在外務工人員和在外地讀書的學生們提供一個便捷的表達愛的 方式,活動當天將在中央大街兩個入口設點,由商家提供10 部手機,免費讓他們打電話聯(lián)系自己的母親送上祝福。

七. 活動前期準備:

1.4 月 14 號前將策劃書交給外聯(lián)部,聯(lián)系商家。聯(lián)系電影放映商家。

4.5 月 4 號前策劃部準備好相關道具材料,聯(lián)系好場地

5.4 月 25 號前聯(lián)系好特校方面。

八.資金預算:

2.母親樹祝福書簽:500 張 2. 500*0.5 元=250 元

3.宣傳費用(三條橫幅,兩條是用于校內,一條是校外活動現(xiàn)場.7 張宣傳海報: 四張校內三張校外):橫幅:3*60=180 元

4.親情小靈通由商家提供

5.貼相片的展板也由商家提供 海報:6*30=180 元 小計:360 元

6. 即影即出照相機:商家提供

7.流動資金:200 元 7. 共計:1010 元

20xx感恩母親節(jié)主題活動策劃書范文二一、活動背景

五月,陽光燦爛、暖風拂面,那是因為在這親情融融的季節(jié)里,我們有一次迎來了“母親節(jié)”。母親,多么神圣而純潔的字眼,叫一聲媽媽,是那最純真、最動人的原始蘊藏。那是我們對母親最深切的呼喊,很多人也往往不知道以什么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愛,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這樣的一個節(jié)日,我們希望人們能放慢生活的節(jié)奏,與我們一起,濃情五月,感恩媽媽。

二、活動名稱:愛撒滿人間,感恩母親節(jié)

三、主辦單位:藥學系團總支

承辦單位:藥學系團總支青年團

活動對象:藥學系團總支全體成員

四、活動時間:20xx年5月13日

五、活動地點:步行街、街道、人口密集的地方(雙匯廣場)

六、活動流程:

1、前期準備工作

A、聯(lián)系各商店做贊助商

B、做好宣傳

C、提前安排好各成員任務

D、打理好一切,校報記者對活動過程全面記錄,做新聞材料

2、活動當天

A、早上8:00在4號樓前集合

B、點名宣布活動紀律,出發(fā)

C、給帶著孩子的媽媽打招呼,送祝福,母親快快

D、把鮮花給孩子,讓孩子獻給媽媽

E、美麗媽媽街頭留影

3、后期活動

A、負責人對活動進行

B、把照片沖洗后公示

C、參與者寫活動心得

七、所需物品:

志愿者帽子20頂,鮮花20束;相機1部;團總支旗1面

八、經費計算:

鮮花由贊助商贊助,條幅100元(盡量爭取贊助)

九、細節(jié)及要求:

1、參與者者衣著整齊,舉止文明

2、聽從安排,注意安全

20xx感恩母親節(jié)主題活動策劃書范文三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5月13日是母親節(jié),為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讓學生了解母親為自己成長所付出的艱辛,理解母親對自己的期望,懂得如何去感恩,如何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開展“母親節(jié)——傾聽、傾情、傾訴”感恩活動。

一、指導思想

把學生中鮮活、感人的母愛事例,廣泛傳播,教育、引導學生珍愛母親,珍惜母親,明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尊敬師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發(fā)奮學習,真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

二、活動安排

1、各班通過班會活動廣泛發(fā)動學生搜集感動自己的有關母愛的真實故事,通過征文、講故事等形式,讓學生去感悟到母親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所付出的艱辛,感受到母親的偉大,體會母愛的真正內涵。

2、引導學生積極“感恩”實踐活動,讓母親感受到孩子們所帶來的那份舒心、稱心和開心。隊員們也感恩于母愛的春暉,體驗到弘揚孝敬美德的重要,從小樹立起那份應盡的責任。從而培養(yǎng)學生關愛家庭,敬愛母親,孝順母親的好品德。

三、具體活動方案方案

1、為母親捶一捶背。

2、為母親洗一洗腳。

3、為母親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

4、向母親道一聲溫馨的祝福。

5、送給母親一個深情的擁抱。

6、送給母親一份自制的小禮物。

7、給母親唱一首反映“母愛”歌曲。

8、給母親寫一封感謝的信。(全班交流后,2—5年級每班上交一封。)

9、搜集一句關于母愛的格言(每班上交2句)

篇3

關鍵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引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217-01

當前《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首先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標,并用具體條款要求“注意積累語言材料”,明確規(guī)定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那么,我們應如何引領孩子走進課外閱讀,去了解,去品味,去享受。

一、授之以魚,培養(yǎng)興趣

1、憑借教材,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來說,具有強大的內驅力。只有當學生有興趣時,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主動地參與學習,才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教師要認識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在實踐中努力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知識遷移,引發(fā)閱讀興趣

教師要整體把握好文本,善于溝通聯(lián)系,舉一反三。講讀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時,可向學生介紹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而后用文學藝術的魅力去感染他們,形成自動閱讀。如教學《只見兒童多處行》,就可讓孩子先認識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學課文。在有了對作家、作品的初步認同后,即可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冰心的相關作品,如《繁星》、《再寄小讀者》等。這樣的閱讀是孩子主動與作家的對話。

結合課堂教學,我針對教材實際,有時安排在課前,讓學生以收集資料為目的,開展課外自主閱讀;有時則安排在課后,推薦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課外書籍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從而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二、授之以漁,激活興趣

不少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不盡人意,影響了課外閱讀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閱讀方法不當。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教給他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和興趣。

1、在課外閱讀實踐中,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發(fā)揮唱游的作用,把古詩、兒歌、名言警句、繞口令、歌曲,情境對話等引進課堂,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學生課外閱讀應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思考方法,邊讀邊思,把讀的過程變成思維加工的過程。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過程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閱讀樂趣,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以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能力。

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培養(yǎng)學生自問、自讀、自答、質疑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挑戰(zhàn)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感受讀書快樂

我們要知道每一個實踐活動,都是一劑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可以建議學校在一學期中開展 “名人讀書故事會”、“母親節(jié)感恩”、“摘抄日記評選”、“成語接龍”、辦板報、手抄報、演話劇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通過多方面的活動教育學生懂得讀書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達到熱愛讀書的目的。并時常組織學生及時交流、評比讀書結果,如評比讀書筆記、讀書卡、讀書心得等,以評促讀。引導學生養(yǎng)成“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增強學生的讀書信心。及時展示學生的讀書成果,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快樂。這樣,學生才會更樂于讀書。

四、拓展領域,發(fā)展閱讀能力

篇4

語文作業(yè)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效的作業(yè)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思維。但當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熱烈進行著的時候,語文作業(yè)改革的力度卻遠遠沒有跟上。許多學校的語文作業(yè)呈無規(guī)范管理狀態(tài),大多數(shù)小學生提起語文作業(yè)就垂頭喪氣。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去改變這些現(xiàn)狀呢?

一、設計多元化作業(yè),讓學生多感官得到體驗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應該通過設計真實、復雜和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環(huán)境或問題情境,誘發(fā)、驅動并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這種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要尋求作業(yè)創(chuàng)新,要設計形式多樣、多元化的作業(yè)。讓學生在作業(yè)的時候以畫圖、剪報、查資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來完成:鼓勵學生以看、聽、摸和想象等多種感官感受知識的存在、進行學問的探討,完成生動活潑的、精彩紛呈的作業(yè)。

二、聯(lián)系學生生活,設計生活化作業(yè)

1、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參與式作業(yè)。新課標教材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注意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教材體系。教材的每一個部分都不是封閉的,而是用各種形式聯(lián)系到課外,聯(lián)系到別的學科,直接通向豐富多彩的社會、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設計了許多向學生生活擴展和延伸的練習。例如,五年級語文綜合化練習中了解中國姓氏特征,我讓學生課后搜集身邊人姓氏特點。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2、結合教材視域,設計專題性作業(yè)。語文教材內容上涉及到自然、社會、科技等知識領域的方方面面,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探究、體驗的機會。學生在形式多樣的綜合作業(yè)中主動探索、動手實踐提供了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語文課外作業(yè):查閱性的作業(yè),如在學《香港,美麗的明珠》以前,布置學生上網、上圖書館查閱有關香港的資料,為深刻理解課文作鋪墊,并培養(yǎng)其搜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專題性的作業(yè),即圍繞一個專題開展一系列活動,完成系列調查報告。如三月“學雷鋒,樹新風”活動中,組織學生查找雷鋒資料,調查周圍學習雷鋒的好人、好事,了解新世紀兒童勤儉節(jié)約狀況,最后寫日記,開班會,出小報,討論交流等。收聽收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jié)目,記錄自己最關注的新聞;觀看動畫片,學寫短小的童話、科幻故事;觀察大自然中的某種現(xiàn)象,寫觀察日記;了解某種產品的性能、用途,學寫產品說明書、廣告語;閱讀課外讀物,做讀書筆記,辦手抄報;背誦經典古詩文,在班上舉辦詩文朗誦會;練習書法,在班上舉辦書法展覽;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語、諺語、春聯(lián)、民間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頭,查找糾正街道兩旁的錯別字;搜集本地文化、資源,關注家鄉(xiāng)歷史及發(fā)展……另外,還有探究性、交流性、參觀性的生活化作業(yè)設計等,這些都可以引導學生去研究身邊的生活,關注社會動態(tài),做在生活中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外作業(yè),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又使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3、利用教材載體,設計運用性作業(yè)。教師依據(jù)學生實際水平精心設計形式新穎、靈活多樣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作業(yè)。使學生在情趣盎然中增長知識、運用知識、發(fā)展智能。如:創(chuàng)作性的作業(yè),學了課文《少年王冕》,讓學生學者王冕的樣子畫畫書中的荷花畫。

4、結合學生自身,設計自主性作業(y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自主選擇作業(yè)的內容設計。作業(yè)可以自己留,互相留,學生自己決定每次作業(yè)的題目、數(shù)量和時間,并允許學生超前學習教學進度以后的教材。并通過展示性的“暗示”評比,引導學生自我發(fā)展。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多分層次作業(yè)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是前蘇聯(lián)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來的,他認為兒童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個“最近發(fā)展區(qū)”既不是原地踏步,也不是 “高處不勝寒”的盲目拔高。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舉止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向全體,就要考慮到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yè)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教師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助餐”式作業(yè),這樣就能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

四、關注社會,通過作業(yè)創(chuàng)造學生實踐活動的機會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這充分說明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語文實踐提高學生理解語文和運用語文的能力。

篇5

在校本課程資源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包括的范圍是最廣泛的。正所謂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有語文,處處有語文。學校特色、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族風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那么,高中學校該怎樣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呢?

一、立足本地實際,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是語文課程取之不盡的源泉。本地的自然風光、文化遺產、風俗民情等,都蘊含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對家鄉(xiāng)自然和人文的觀察了解活動充滿著情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使他們不僅體驗到生活的經驗,而且獲得美感經驗。所以,因地制宜,合理開發(fā)利用本地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來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大有可為的。

本文作者所在的林甸縣,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縣內有靜態(tài)儲量達1810億立方米的特大型地熱資源。林甸縣依托地熱作為發(fā)展經濟的支柱產業(yè),正在著力建設“國際溫泉名城”。在溫泉城建設的帶動下,林甸縣形成了以豐富的人文知識、高雅的人文精神為主體的一系列人文內容,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還可以為學生的語文學習積累豐富的表象。在實際教學中,作者按照學校的統(tǒng)一要求,在課程中有意地融入溫泉文化等本土教育資源,引導學生了解認識溫泉城內涵,使他們關注家鄉(xiāng)的變化,激發(fā)并日益增強熱愛家鄉(xiāng)的真摯情感,牢固樹立建設家鄉(xiāng)、報效祖國的堅定志向,進而養(yǎng)精神,從而有效地提升語文素養(yǎng)。比如,作者指導學生在認真閱讀本校參與編寫的縣域溫泉城教材《求索中的林甸》的基礎上,進入林甸縣人民政府官網,詳細了解林甸縣地熱溫泉的發(fā)現(xiàn)、開發(fā)、利用情況以及圍繞其所出現(xiàn)的一系列發(fā)展變化,讓他們充分領略家鄉(xiāng)的優(yōu)美景致,了解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理解建設溫泉之城的戰(zhàn)略意義和長遠目標,從內心深處激發(fā)起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懷。由此,作者借助縣域資源這一載體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對學生進行了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汲取到豐富的語文營養(yǎng),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依托本校優(yōu)勢,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

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都蘊含著極為豐富的語文營養(yǎng),都是一部活的課本。因此,巧用本校資源,讓學校歷史、學校文化、學校生活都成為課程資源。只要教師能合理地開發(fā)與利用本校的特色資源,就一定能豐富學生的視野,給語文課帶來豐富多彩的素材。

作者所在的林甸一中,建校歷史長達60余年,有著悠久的辦學傳統(tǒng),豐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林甸地域文化和林甸獨特精神的特殊載體。在教學中,作者巧妙利用本校的歷史現(xiàn)狀,實現(xiàn)了校本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作者指導學生到林甸一中圖書館、檔案室,查找林甸一中的歷史檔案資料,翻閱《母校,在霞光中飛翔》等資料圖書,搜集學校的歷史和現(xiàn)實照片,借鑒《晴空一鶴排云上》《飛翔,奮起鴻鵠九天的翅膀》《金秋盛典——慶祝林甸一中建校五十五周年紀實》等專題片,認真研讀本校開發(fā)的校本教材《高中生道德修養(yǎng)與心理健康》,使學生全面、真切、清晰、直觀地了解母校輝煌的歷史、可喜的現(xiàn)實和光輝的未來,準確把握母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路、特色優(yōu)勢和發(fā)展方向,受到一次深刻的校園教育,培養(yǎng)他們熱愛林甸一中的情愫,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養(yǎng)成了能力,從而實現(xiàn)了有效的語文教育。

三、結合各項活動,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陣地。學生不僅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最重要的資源。因此,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有效提高語文效率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導向,應將學生的課程資源角色納入到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視野中來,挖掘學生資源,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學習的主人。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的興趣愛好都是一種資源。

篇6

一、根據(jù)學生學習力的層次性,設計的作業(yè)也應具有層次性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作為教師就不能按統(tǒng)一標準去看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相應的難易不同的作業(yè),讓各層次的學生去練習。我嘗試的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成績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為鞏固層:他們學習基礎不牢,課堂上感覺吃力。作業(yè)的目的在于幫助查漏補缺,激發(fā)學習興趣,在鞏固舊知的基礎上,獲得新知。B層為提高層:作業(yè)的目的在于在保持原有的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努力加強聽說讀寫綜合能力,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較大的提高。C層為拔高層: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各種途徑攝入信息,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學習目標,在老師的幫助下,可以用英語完成難度較大的任務,達到熟練運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程度。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一冊每一單元的Let's learn和 Let's do時,針對學生的差異,將作業(yè)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三組,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A組聽懂會說Let's learn中的詞匯,聽懂Let's do指令并能做出相應動作。B組聽懂會說Let's learn中的詞匯,會Let's do指令并能做出相應的動作。C組聽懂會說Let's learn中的詞匯并收集3至5個相同種類的英文單詞,除會說Let's do指令外還能自己設計指令。又如在教學Let's talk時,也設計三組難易不同的課外作業(yè)。A組聽懂會說Let's talk中的對話。B組聽懂會說Let's talk中的對話并尋找合作伙伴表演課文對話。C組聽懂會說Let's talk中的對話并尋找合作伙伴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對話。對話表演要求學生之間有合作精神,通過合作性的集體活動,不僅可以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而且可以增進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而且在C組作業(yè)中,學生有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他們的交往動機也得到了強化。同時,增加了小學生的競爭意識,有不少學生都以能“更上一層樓”而自豪,在這種“比、學、趕、幫”的大環(huán)境下,基礎好的更有成就感,基礎差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看得到自己的進步,學習的勁頭就上來了,從而有了“興趣”,有了學習自信。

二、設計的作業(yè)要具有趣味性

小學生不同于成人,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喜歡表演與游戲,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想象。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愿望等特性,以生動和有趣的作業(yè)形式取代重復和呆板的作業(yè)形式。現(xiàn)在的作業(yè)要突破傳統(tǒng)作業(yè)單一、固定的形式,將課外作業(yè)與唱、畫、玩、演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聯(lián)系起來,變以往的單調、枯燥、乏味為生動、活潑、有趣。同時,將語言知識的訓練與多元智能的開發(fā)有效地結合起來,發(fā)展語言的技能,培養(yǎng)語言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他們都喜歡作業(yè)從內容、形式和結論表述上都應體現(xiàn)一個“趣”字,他們就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既增長了知識,又發(fā)展了智能。“趣”從學生中來,要貼近生活,豐富多彩,語言兒童化。除書上的內容,還可選擇課外的內容;可教師選擇,也可學生設計或選擇。“趣”從形式中來,作業(yè)可設計求同練習與求異練習,順向練習與逆向練習;還可以設計猜謎語、講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戲、各類小競賽等。“趣”從結論中來,針對以往只求一解的模式,設計的作業(yè)要考慮學生個性,盡量允許有多元答案,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不盲目求同。“趣”從樂中來,在布置作業(yè)時試著把一些單詞配上樂曲,以唱歌的形式來練習,能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畫”促學,嘗試讓學生根據(jù)所學單詞自行設計圖畫,如在教學table、fridge、clock等比較難記憶的單詞時,布置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設計制作圖文并茂的單詞卡,使繪畫真正為教學服務,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也很好地開發(fā)了視覺空間智能,同時更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以“玩”促學,為了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把“玩”滲透到作業(yè)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感受學和玩同時進行,如,在教學“tall,short,fat,thin”時,布置學生回去和家長比比高矮、胖瘦;以“演”促學,讓學生編課本劇,扮演各種角色,學生就會樂此不彼。

三、設計的作業(yè)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英語作業(yè),即讓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通過電視、廣播和互聯(lián)網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輸入量,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平時可經常布置學生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學習英語知識,做一個學習的有心人。如讓學生找到的食品名稱有:hot dog(熱狗),hamburger(漢堡包),pizza(比薩餅)等;飲料名稱有:Robust(樂百氏),Coca Cola(可口可樂),Sprite(雪碧)等;商品名稱有:Jeans West(真維斯),Nike(耐克),Sportsman(斯波茲曼)等;還有各種卡通人物如:Mickey Mouse(米老鼠),Donald Duck(唐老鴨),Snow White(白雪公主)等。通過平時看電視,他們認識了“CCTV”是中央電視臺的意思,有的還發(fā)現(xiàn)了電視機上有“Panasonic” “Peacock”“National”等英文字樣;他們從自己平時玩耍的玩具上知道了“Made in China”是中國制造;他們從父母的手機上找到了“Motorola, Nokia, Siemens”;他們發(fā)現(xiàn)公園里有“Keep off the grass!”的警示牌;他們在大街上找到了“Bank of China”“supermarket”等等。還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收集學習有關知識資料。如在教“Holidays”一課時,學生在課外利用網絡還學到了有關愚人節(jié)、母親節(jié)、萬圣節(jié)、感恩節(jié)和圣誕節(jié)等節(jié)日的傳說和有關知識,從中領悟了英美文化,感受到了異域風情。

這些具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的任務型作業(yè),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和整理所學的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自覺有效主動地完成課外作業(yè)。

四、設計的作業(yè)要“花樣翻新”

“喜新厭舊”是人的天性,人們都具有向往新奇、新鮮、新異的心理,小學生也不例外。小學生有“喜新厭舊”的天性,同一類型的作業(yè)做的次數(shù)一多,他們便會漸漸失去興趣,而作業(yè)類型的多樣化,會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其完成作業(yè)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自覺性。

1.布置有聲作業(yè)。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聽說能力的要求很高,而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需要相關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在有聲作業(yè)中可以體會語境,增強語感,了解英語詞句的特點,為今后的“說”和“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2.探究性作業(yè)。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fā)現(xiàn)”的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所給的材料,主動進行學習,強調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去“接受”知識。教師應根據(jù)進度,適時地布置一些以問題為中心的、能充分激勵學生聰明才智的、需要經一番艱苦努力才能完成的、探究性的專題作業(yè)。例如,給學生一幅迷宮圖,讓學生從中找出救人的最短路線,并寫下經過了什么地方,如何走的,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篇7

【關 鍵 詞】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綜述

德育是五育之首,而感恩教育又是德育的重要內容,懂得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目前我國小學生的一些行為讓人擔憂。情感冷漠、以自我為中心在中國孩子身上表現(xiàn)突出:不懂得父母家人的辛苦,想要什么馬上就要得到;浪費食物、亂扔垃圾,缺乏規(guī)范意識。思考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有學校方面的,也有家庭和社會方面的。對小學生實施感恩教育,不僅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而且有助于促進學生感恩意識的形成和感恩行為的發(fā)展,最終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孩子。

一、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相關概念界定

感恩一詞來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得到恩惠、使人愉快的。《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將感恩解釋為:感激別人對自己的恩德。《牛津字典》對感恩的解釋為: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xiàn)出來并且回饋于他人。有學者認為,“感恩”是個體感知到外界給予自身的恩惠,在內心產生認可,并意欲回饋的一種情緒體驗。

關于感恩教育的概念,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同的是學者陶志瓊的觀點: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與感恩、報恩和施恩有關的人文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以德報德的教育。

小學生感恩教育是指在小學階段,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對小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的感恩人文教育。王律言認為,小學生感恩教育是指在小學階段,通過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開展合適的活動,讓小學生與父母、教師、同伴、集體、社會以及大自然等充分接觸,引導學生體驗、感悟來自父母、教師、同伴、集體、社會的恩情和來自大自然的恩澤,并自覺將內在體驗轉化為感恩行為,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逐步幫助學生養(yǎng)成感恩的心態(tài)和習慣,使感恩成為學生自覺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的一個教育過程。

綜上所述,感恩是個體感知到周圍的人和事物給自己帶來的方便和恩惠,并且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意欲回饋的一種心理活動。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做人的基本修養(yǎng),是每個人都應堅守的基本道德準則。

在本研究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是指在小學階段,以學校為主,家庭、社會互相配合,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意識、感恩能力、感恩行為的教育,培養(yǎng)小學生對父母、老師、同學、集體、社會以及自然的感恩情懷,并將感恩付諸實踐的教育活動過程。

二、當前小學生感恩教育現(xiàn)狀及問題

研讀相關文獻之后發(fā)現(xiàn),目前小學生感恩教育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學校感恩教育低效,小學生感恩意識與感恩行為之間存在差距。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不斷向縱深發(fā)展,重智輕德的現(xiàn)狀有所改變,但學校感恩教育的現(xiàn)狀仍然不容樂觀,小學生感恩意識不強,感恩能力不高。

(一)學校感恩教育低效

有學者將小學生感恩教育的低效性總結為以下幾方面: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德育團隊,班主任承擔了較多的責任,其他任課老師尤其是德育老師承擔的責任較少,并且教師在平時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感恩品質的意識不強;小學進行感恩教育的形式多為“念課本”,其次是講故事和由學生查資料發(fā)言,學校的感恩實踐活動少,形式單一。

感恩教育的常規(guī)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寫感想、表決心、立壯志,每逢節(jié)假日會組織學生進行孝敬父母、感恩老師的相關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價值觀念付諸實踐。但是一些感恩行動有些變味,教師節(jié)成了“教師劫”,家長認為不給教師送禮,教師可能會對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對待。因此,有些家長盡管心里有意見,但不敢表達出來,敢怒而不敢言。學校組織的“感恩”活動雖然不在少數(shù),但一些活動流于形式,熱起來的時候很熱,一旦冷下去了就很難再熱起來,感恩教育的實效性值得思考。

(二)小學生感恩行為與感恩意識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從付榮、王律言、杜叢穎、萬娟等人的研究可以看出:小學生的感恩意識總體是積極向上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感恩意識,對父母的付出、老師的關照、同伴的幫助從內心是認同的,但在感恩國家、感恩社會、感恩自然父母表現(xiàn)還不盡如人意。小學生感恩父母、教師的行為有:父母心情不好時會安慰父母,幫父母干家務活;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送禮物給教師表達祝福;同學之間互相交換小禮物表示友好。小學生對自己得到的恩惠也有一定認知和體驗,也有回報的愿望。但在實際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與感恩行為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往往在學校設定的活動中會表現(xiàn)出感恩行為,但感恩的自覺性不夠,不能把感恩舉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還缺乏責任感。

(三)小學生感恩教育學校層面的問題梳理

學校是小學生感恩教育的主陣地,但目前學校的感恩教育在實踐層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教育體制的頑疾和應試教育的片面性導致一些教育者片面理解學校教育的使命,致使學校重智輕德,忽視了對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

其次,不少教師的感恩教育意識不強,在平時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承擔的責任較多,其他任課教師承擔責任較少。

第三,道德教育教材邏輯體系不完整,感恩教育內容不系統(tǒng),感恩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開發(fā)。

第四,小學生的感恩意識和品德培養(yǎng)更多通過課程來實現(xiàn),只要學生記住了相關知識,考試得了高分,似乎就認為達到了教育目標,對感恩教育的實效沒有更多的關注。

第五,感恩教育所輻射的層面過于單一,只是在學校有所體現(xiàn),但學校的感恩教育很多時候又流于形式,不少人認為感恩教育就是搞各種各樣的活動,沒有將感恩教育活動落實到實際生活中;作為青少年德育啟蒙之初的家庭,沒有把感恩教育落實到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中。

第六,校園文化建設中,缺少感恩教育的氛圍營造和潛移默化的熏陶。

第七,感恩評價機制缺乏。在學校教育中,沒有建立一個恰當?shù)脑u價體系來評價學生的感恩意識與行為,而且本身這種評價機制的建立也是目前一個很大的難題,很難確定一個具體的參照標準。

三、小學生感恩教育現(xiàn)狀和問題的原因分析

小學生感恩行動與感恩意識之間有差距,學校所進行的感恩教育工作低效的原因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小學生自身。

(一)社會層面的原因

在當今社會多元文化背景下,尚未形成完整、系統(tǒng)、科學的道德價值規(guī)范體系,個人私欲、動機、本能肆意膨脹,社會極端個人主義與自私自利行為無形中影響到了感恩教育的實施;同時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報道也起到了負面效應:善良、同情他人會讓自己惹上麻煩,幫助別人有可能換來無盡的麻煩和誤解,這些現(xiàn)象對人們的道德價值取向造成了極大沖擊。李曉平認為,不良社會風氣導致小學生感恩品質缺失。萬娟認為,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網絡時代,我們原有的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道德觀念正在經受著與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碰撞的考驗,這對外界刺激缺乏足夠辨別經驗的孩子來說,足以讓他們形成另類的道德判斷標準;家庭經濟條件的差距,也日益成為顯著的不良社會因素;感恩教育缺乏榜樣的樹立與宣傳。

(二)學校層面的原因

杜叢穎認為,導致學校感恩教育低效的原因有:學校層面對德育工作不夠重視,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團隊,班主任對德育工作理解有偏差,教師缺乏感恩教育的有關知識;學校中感恩實踐活動較少,對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重視不足;缺乏系統(tǒng)的感恩教育體系。萬娟認為,傳統(tǒng)應試教育已經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付榮認為,小學對感恩教育的忽視,教師感恩教育的目標不明確,孝文化下的感恩教育資源缺乏開發(fā)和整合,感恩教育的方法不重實效等。

(三)家庭層面的原因

有學者提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過分呵護與溺愛,錯誤的人才培養(yǎng)觀念,即過分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忽視感恩品質的培養(yǎng);家校合作不足。王律言分析到:首先,家長偏重孩子智育的發(fā)展;其次,現(xiàn)代家庭中“4+2+1”的結構已成為普遍模式,這種家庭結構導致家庭成為一個沒有“兒童世界”的家庭。再次,由于生活條件日益優(yōu)越,以及家庭結構簡單導致孩子受到的關愛比較集中,從而使孩子只知道享受,不懂得奉獻和付出。付榮認為,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結構消解了孩子的感恩情懷,家長偏重學習成績的期望誤導了孩子的感恩方式。李曉平認為,很多父母缺乏對家庭教育的正確理解。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許多父母的教育理念還停留在分數(shù)至上的層面,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視。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小學生的感恩教育不僅需要學校高度重視,同時也需要家庭與學校的密切配合,目標統(tǒng)一,做好榜樣示范作用,才能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小學生自身道德發(fā)展水平的局限

小學生對感恩知識的理解從比較膚淺、表面發(fā)展到比較全面、深入的理解。對感恩品質的評價,從只注意行為的結果發(fā)展到能綜合考慮動機和結果的統(tǒng)一。對感恩原則的掌握從受外部情境因素的制約逐步發(fā)展到受內部道德原則和信念的制約。皮亞杰的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的道德發(fā)展水平從他律向自律發(fā)展,這個過程發(fā)生在八九歲以后,發(fā)展到自律階段的兒童已不再無條件服從權威,而開始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其主體性日趨顯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以成功父母為攀比的參照體系,導致小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由于道德是由他律向自律發(fā)展的一個過程,小學生由于自身道德發(fā)展的局限性,缺少對事物全面深刻的判斷,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做出錯誤的決定。

四、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策略

將付榮、王養(yǎng)娟、汪依桃、李少平、程娟等人關于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策略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學校層面、家庭層面、社會環(huán)境層面。

(一)學校應重視感恩教育

李曉平提出,學校教育應正確定位:重視人格培養(yǎng)和習慣養(yǎng)成,將感恩教育活動常態(tài)化,并體現(xiàn)在學校教育的各個層面。學校應開發(fā)系統(tǒng)的感恩教育校本課程,分年齡、分學段,定期給學生開設感恩教育課程。利用感恩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三八婦女節(jié)、重陽節(jié)等相關節(jié)日,組織學生開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動,以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提升其感恩行為和感恩能力。

(二)教師應提高感恩教育意識,做好榜樣示范

李小平說:“教師應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以身作則。”付榮提出:“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內化為自己的教育信念:為學生樹立感恩的道德榜樣;有效開發(fā)并整合孝文化中的感恩教育資源,挖掘課程中的感恩教育資源;開展豐富的以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國家、感恩地球、感恩生命等為主題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價值觀。”

(三)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滲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的滲透模式主要表現(xiàn)在通過學科教學、班級管理活動、集體活動和學校生活進行感恩意識的滲透;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是實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

除此之外,汪依桃還提出三種感恩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辨析式教育模式和實踐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中的感恩情境包括說明情境和體驗情境;辨析式教育模式主要是通過在學生的學習生活、日常交往中運用辯論、討論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反思意識,澄清錯誤的感恩認識,抵制消極的感恩現(xiàn)象,在自我否定和自我升華中形成正確、合理的感恩意識。實踐教育模式,是指應將感恩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為培養(yǎng)社會群體的感恩情懷創(chuàng)造機會,搭建平臺。苑玉華、祝瓊提出,捕捉時機,實施感恩教育:在情感朗讀中體驗,在思維訓練中深化,并付諸實際行動。

(四)創(chuàng)造校園感恩文化氛圍

常少玲提出,營造和諧的校園風氣,增強小學生的感恩情懷,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豐富感恩教育資源,完善感恩教育內容,搭建感恩教育平臺,多種形式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有效手段,課外活動是小學生接受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徑。王養(yǎng)娟提出,應創(chuàng)設感恩氛圍,喚起學生感恩之心,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學會感恩:開展感恩啟蒙教育活動,舉辦感恩互動慶典活動,開展感恩實踐活動,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資源。

感恩教育活動形式主要有:利用升旗儀式、廣播、櫥窗、黑板報、手抄報等形式大力宣傳感恩;在班級開展各種形式的具有感恩教育性質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寫感恩日記做起,教會學生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感恩。

因此,針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策略,學者以及一線教師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學校層面,提出許多具體可行的策略。比如,學校重視營造感恩氛圍,教師重視加強感恩教育意識,將感恩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創(chuàng)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發(fā)揮教育的整體效應。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將兒童比喻為大理石,他說要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這六位雕塑家就是:家庭、學校、兒童所在集體、兒童本人、書籍以及偶然因素。當然,對兒童的感恩教育,學校是主陣地,但這并不意味著學校是唯一的雕塑家。家長、社會同樣是很重要的塑造兒童的雕塑家。只有學校、家長、社會這些因素形成合力,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給學校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的同時,對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也應該集中更多的注意力。

(五)家庭是伴隨孩子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

首先,家長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文化環(huán)境,家庭成員之間要形成和諧友好、相互尊重體諒的關系;其次,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應是民主的,而不是過分寵愛或者暴力的,給孩子愛的同時也教會孩子去愛別人;再次,家長應抽時間陪孩子親近自然,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培養(yǎng)感恩自然的情感;最后,家長發(fā)揮榜樣的作用,言傳不如身教,應用自己的實際行為教會孩子如何去感恩。

(六)社會應形成對感恩行為的保護和支持系統(tǒng)

社會環(huán)境的各方面都會影響到小學生的成長。在相關報道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出于好心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而被其家人告上法庭的案例,這樣的報道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家長教育孩子不要輕易去幫助別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因此,社會應加強對感恩行為的保護和支持,使好的行為能得到好的結果。首先,應充分挖掘、開發(fā)我國的傳統(tǒng)道德教育資源,組織專家學者開發(fā)感恩教育資源,形成系統(tǒng)的感恩教育內(下轉52頁)(上接76頁)容體系。其次,充分發(fā)揮媒體網絡的傳播效應,加強對正面、積極的感恩事例的宣傳,讓小學生多看感恩故事,多聽感恩報道,把感恩作為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和謙卑的人生態(tài)度,當作幸福的情感體驗和一種能使自己努力上進的動力源泉。

總之,感恩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訴求,是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和良好自我意識的重要途徑。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應該齊心協(xié)力,做感恩教育的有心人,讓感恩教育走入校園,融入生活,走進社會,這樣感恩的氛圍才會更加濃厚,社會才會更加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加友好。

參考文獻:

[1]常少玲.淺談小學生感恩教育實施方法[J].新課程學習(下),2014,7.

[2]程娟.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感恩意識[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7.

[3]戴小媛,侯永新,梁媛.小學生感恩意識現(xiàn)狀調查及應對策略思考[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4,2.

[4]杜叢穎.小學生感恩教育現(xiàn)狀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5.

[5]付榮.學會感恩――孝文化影響下我國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問題之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6.

[6]李曉平.從小學生感恩行為現(xiàn)狀中投射出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9.

[7]李云喜.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感恩教育[J].學園,2014,6.

[8]毛燕.小學生感恩教育實施的實踐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6.

[9]彭麗君,王德興.淺析當代小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原因[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7.

[10]秦忠利.也談小學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1.

[11]熱依拉?依布拉音.小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青春歲月,2012,12.

[12]田瓊瑤.芻議小學生的感恩教育[J].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2010,7.

[13]萬娟.小學生感恩意識的特點、影響因素及培養(yǎng)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3.

[14]王連福.小學生道德課程校本教材內容體系構建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5.

[15]王律言.小學感恩教育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3.

[16]王養(yǎng)娟.小學生感恩教育初探[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