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梅花的古詩全首范文

時間:2023-04-05 09:22: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梅花的古詩全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梅花的古詩全首

篇1

一、注意抓詩眼

詩眼是體現全詩主旨的精妙的字或精彩句,而這一字、句往往在全詩的節骨眼處,使全詩或全句游龍飛動、令人刮目相看,是全詩的傳神之筆。對詩歌鑒賞來說,抓住了詩眼就可以說抓住了全詩的靈魂和精髓,因此應當重視對詩眼的尋找和鑒賞。

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點明了全文的主旨,表現出作者對權貴的高度蔑視和決不妥協的反抗精神,增加了全文的思想含量,堪稱全文的詩眼。再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張先的“云破月來花弄影”,一“鬧”字、“弄”字,不但生動準確地表現出了當時的情境,而且使全詩顯得情趣盎然,具有了勃勃生機,兩句詩也因之得以“卓絕千古”。

二、注意抓意象

意象,就是詩歌中傾注了詩人的思想與詩人主觀情感的生動鮮明的形象,是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懷言志的憑借與依據。因此,領會詩歌意境必須從把握詩歌的意象入手,展開聯想,進而理解作品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抒愁寫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達思念的常用“雁” “紅豆”等,表現志節的常用“竹”“梅”“菊”等。

在古詩鑒賞中,如能知曉那些慣用意象的寓意,就可據此推斷詩意,從而找到解題鑰匙。

三、注意抓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讀詩作的重要切入點。古人云:“題者,額也;目者,眼也。”題目猶窗戶,認真審視可以了解作品的內容主旨,猜測到其思想感情,為進一步鑒賞打下基礎。

例如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實寫的是明麗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云影。要問這池塘怎么這樣清澈?原來有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啊!似乎就是寫景,沒什么特別之處。但我們再看看題目,才會明白詩的寓意實際上很深,以源頭活水比喻學習,啟示人們要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

讀題目,可以幫助讀者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所抒情感的把握,所以關注題目,能助我們快速準確地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四、注意注釋

古詩鑒賞題后,往往會有一些注釋,命題人給出的“注釋”,常常提供了解題的相關信息,是人們鑒賞古詩詞的一把鑰匙。例如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閨意獻張水部

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酬朱慶余

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注:朱慶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張籍的賞識,臨考試前寫下此詩,征求張籍的意見,而張籍則以酬詩的方式作了回答。

從兩詩的內容上看,(1)朱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2)張詩對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不看注釋,表面上第一首詩就是寫的一個新媳婦洞房花燭夜后,早晨要拜見公婆,精心梳妝,羞問夫婿,眉毛畫得深淺合不合時宜?第二首詩寫的是一位越女打扮好了來到鏡湖湖心,她明知道自己天生麗質但是求好心切反而暗自思量起來。其實,雖然許多其他姑娘穿著貴重的絲綢,可是那并不值得看重,這位采菱姑娘的美妙嗓音,才抵得上萬金呢!兩首詩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再看注釋后,我們的理解會有一百八十度大轉折。原來第一首詩是應試舉子借新婚之后的脈脈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將拜見公婆的新媳婦,把張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聽虛實。第二首詩是回詩,仍以比喻作答,把朱慶余比作“越女”,把他的詩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敵萬金”表明對其才華的賞識。因此,第一首詩表達的應是應試舉子在考試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第二首詩則是張籍肯定應試舉子的才能,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五、注意分析詩的表達技巧

古詩常用一些表現手法和修辭方法來表達情感、體現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等表現手法,比喻、夸張、擬人、對偶、借代、襯托、反襯等修辭方法,因此鑒賞古詩要從分析詩中所用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著手。例如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欣賞這首詩最忌先扣某些字眼,如“苦”“愁”“寂寞”等字眼以為是慨嘆梅之不幸,生憐惜之情。應當先整體把握作者用先抑后揚手法,贊美梅花高格勁節美好品質意境。

六、注意作者

歷年高考古詩鑒賞題,都會附上作者的姓名,從這些詩人的姓名,我們能獲得很多有價值的信息。詩人所選擇的題材,所要表現的思想,所要抒發的情感,都是由他生活的時代背景、他的修養、他的學識、他的遭遇、他的思想,甚至是他的詩風所決定的。我們在鑒賞作品時,可以調動我們已有的知識積累,把詩歌作者所孕育的暗示功效充分地挖掘出來。因此,鑒賞時不妨從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及其生活經歷來突破。例如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一生堅持抗金復國,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終。他的詞作多抒寫其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這首詞就抒發了他的壯志難酬仍憂國憂民的宏大襟懷。

七、注意運用聯想、想象

詩歌鑒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象。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墻去”這一實景。如果我們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能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致,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這樣一聯想,我們對詩就很容易理解了。

八、注意抓尾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