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語課程范文
時間:2023-03-17 09:35: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一英語課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英語 差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02-0037-03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外來民工涌入城市,面對大量的外來民工子弟參差不齊的英語教學起點,我校提出了“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進步,獲得有差異的成功”的差異教育理念。“差異教育”旨在研究學生入手,在認真考察和研究每個學生整體素質結構的“內差異”及其形成原因、性質和特點的基礎上承認差異,因材施教,盡可能地發掘學生的優勢和潛能。
一、初中英語新課程的特性
新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結合我國英語課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六條基本理念:①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②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多樣;③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④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和參與;⑤注重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發展;⑥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其中,第一個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旨在使每一個學生都得發展,同時,在保證課程面向每一位學生的前提下,積極地創造條件,以滿足那些有更多學習潛力的學生的需要。新課標的第三條基本理念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個體差異。新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英語課程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教師既不能機械地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每個學生,也不能強迫學生學習單一的學習材料。在英語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新課標還提倡過程性評價方式,強調評價指標的多元化,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初中英語教學現狀的問題分析
近幾年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身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還是發現了諸多問題:
首先,中小學英語教學缺乏合理銜接,導致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斷裂”現象。中小學英語教材、教法及評價方式方面都存在明顯的“跳躍”現象。其次,目前的考試內容、形式與教學目標之間的不相適應,造成學生在語言知識與言語能力之間的落差、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之間的落差、卷面成績與實際水平之間的落差。教師“為應試而教”,學生“為應試而學”,過分強調語法規則的學習和應用,忽略了掌握和運用語言本身。
在目前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班級教學的劃一性和學生的差異性之間的矛盾,已經越來越明顯地阻礙著學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無視學生差異的存在;不公平地對待學生的差異;受“課內統一要求,課外因材施教”觀念的誤導,在課堂教學范圍內教師不重視差異;把差異看作是英語教學的消極因素,一味主張消除差異。
三、初中英語差異教學的嘗試
英語差異教學主張根據學生的相似與相異性進行分班、分組、分層教學,其目的不是為了給學生貼標簽,而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差異性要求。由于城鄉差異,學生的文理科不均衡現象比較顯著,校方嘗試根據學生的文理水平相異性,綜合考慮學生及家長的意愿,將部分學生分成數科班(理科好文科弱)、英科班(文科好理科弱),針對學生的強項和弱項采取配套師資配套課時。英語教研組調出英語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擔任文科偏弱的數科班班主任,為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增設趣味口語課,采取多種激勵措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文科弱的數科班不僅理科強勢,文科的弱勢也幾乎不存在。
無論怎樣分班,同一個教學班里學生與學生之間還是存在著具體微小的差異,就英語的四項基本技能來看,有的學生側重聽說,有的學生擅長讀寫。如何讓學生之間能更好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是英語差異教學的又一重點。為了讓每個學生能發揮長項,學生之間能取長補短,我們在英語差異教學中采取異質分組。我校英語教師嘗試改變學生座位,將害羞、內向、沉默的學生安排在與教師最易交流的“活躍地帶”,以增加他們的參與率。同時,將每一小組的學生精心搭配,刻意使每組成員性格能力各異,內向的和外向的同桌,擅長說的和擅長寫的坐前后。每次英語課進行課堂活動,小組成員都有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務,無論是編排對話還是做英語海報,小組成員都能合作完成,而且往往很有亮點。小組成員因為各有所長,多多少少都能參與部分活動,最終的小組成果使每一個成員都有成就感,增強了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異質分組還可根據學生的階段性變化重新分組,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長項變化,有利于學生保持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2007年9月起我校英語教研組成立差異教學研究課題組,全程記錄并嘗試實施差異教學。為確保英語差異教學順利進行并能得預期效果,我們在學生調查、教師配置、過程評價及效果檢測等每一個環節都作了周密安排。
1.詳細了解全體學生
通過小學檔案的分析,對學生及家長的訪談等多種手段教師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一切有關或可能會對英語教學起作用的差異特點,根據調查結果將學生分成三類受教群體:雙語班(英語特長)、運河班(民工子弟)、平行班(一般類型)。
2.合理配置英語教師
學校精心組合,構建和諧的備課組。在考慮每個備課組的教師構成時,學校要充分考慮教師的個人能力、個性、工作方式,充分預測備課組可能發揮的最大合力,進行最佳組合。我校在考慮備課組教師人選時,首先是由教研組長在了解教師個人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本組實際情況提出方案,并提出備課組長的合適人選。備課組長不僅僅要求是英語學科的骨干教師,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能夠帶領全組教師發揮最大優勢。備課組的成員不必也不可能個個優秀,而事實上強強聯手有時并一定合適。我們堅信,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教師之間只要有合作意識,在經驗,氣質,教學風格上能夠互補,就利于確保差異教學實效性。
3.周密實施差異教學計劃
根據師生差異,學校要擬訂適當的差異教學計劃。但差異教學的成功實施,還有賴于其他一些相關因素。我校在實施英語差異教學時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首先,教師幫助家長和學生了解差異教學。學校首先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等形式向家長宣傳解釋英語差異教學,為什么要實施英語差異教學,消除家長對差異教學的某些誤解,從而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這對實施差異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教師讓學生清楚差異教學是讓“與眾不同”的自己接受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變抵觸為期待,這為我們差異教學取得成功奠定基礎。
接下來,教師直面學生差異,采取輔差導異促優策略。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學前評估,人們發現大致存在三類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前提性知識,有些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材料感到很困難,如我校接收的大量民工子弟(即運河班學生);有些學生已超前學習了教師將要講授的新內容、新材料,如我校一些學生都已取得劍橋英語、吉的堡英語等方面的各類證書(即英語特長生);還有些學生則屬于按時按量完成小學英語的相應學習,新材料的學習相對他們的準備水平來講正合適(即平行班學生)。因此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1)為三類學生提供三種不同的教學。對第一類學生,教師需要采取補救性的教學。因為這些學生完全缺乏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預備知識,所以我們在初一開學階段就對這部分學生從字母到音標進行“補習強化”。對于第二類學生,他們顯然需要的是拓展性、提高性的教學,或者加速性的教學。我校為此專門給英語特長生配置外籍教師教授口語,講授異國文化,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接觸更多、知識面更廣。對于平行班的學生而言,由于絕大多數常規的課堂教學都是以這類學生為假想對象來設計的,因此遵循一般的常規教學都會比較有效。(2)面向所有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盡管差異教學強調要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但是,無論教師對不同準備水平的學生采取的教學策略有多么的不同,它們都必須遵循有效教學的基本準則與要求。為此,我校英語備課組在教學中非常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新舊知識經驗之間建立聯系;在課堂中運用有效提問、交談和討論等方式,探明學生的“前理解”狀態,在英語課堂上設法創設認知沖突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3)將個別學習、彈性分組和集體授課結合起來。在英語差異教學中,教師有時須面對全班學生進行集體教學(某些學習活動非常適合全班集體分享或參與),有時只對小組進行教學,有時甚至只輔導個別學生。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既可以使每名學生按照各自的起點與能力水平來進行學習,同時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增進個體間的相互理解。我校英語課堂中嘗試使用彈性分組進行教學,所謂“彈性分組”,就是依據學生興趣、能力、風格偏好等的不同,對學生進行靈活的、有變化的分組,教師有時候對學生進行同質分組,有時候實施異質分組,分組依據只有一個:分組能否給組員帶來最佳發展;分組的目的是讓全體學生有收獲,確保好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
最后,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差異性評價。教學中多用鼓勵性語言、引導性語言評價來對學生進行正強化;教師根據學生有差異的實際情況設置差異性作業,對于個別學困生而言,教師采取延時評價即允許他們在講評以后再交再評價;同時注重采用多形式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對學困生開設“補測希望通道”使學生獲取更多的評價機會,提高成功的概率。
四、英語差異教學效果對比檢測
我校自2006年秋季開始接收第一批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由于缺乏經驗,在組織教學上英語組仍然沿用常規教學策略,結果這一年級學生的英語成績在二個月后即出現明顯分化,運河班與平行班拉開了很大距離,盡管我們后來采取了諸多彌補措施,然而,收效甚微。有了前車之鑒,我們在2007屆初一新生入校前,我校就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不僅全面地了解學生差異情況,還特意為三個運河班配備了三名外語教師擔任班主任,初一英語備課組也提前準備了差異教學策略及備案。在開學的前二個月,備課組的每一位教師可以說是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小心謹慎應付著每一個“變量”,直到一學期結束,經歷了數次不同類型的評價,我們確認渡過了“危險期”。在第二學期中我們又經歷了數次歷險,認真研究每一次起伏,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以適應學生的差異性。直至這屆學生畢業,通過各級各類檢測,與同時期同類學校學生對比,應該說我們嘗試使用的英語差異教學取得了絕對性的成功。實施了英語差異教學的2010年運河班畢業生在英語成績上已經沒有了2009年畢業生那么明顯的“運河特色”,在年級里他們不但沒有落后,反而走在了平行班的前列。不僅如此,我們在對全體學生作英語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中,2010年運河班畢業生都表現得很自信,無論是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是主動性,都遠遠高于2009年的運河班畢業生。
五、結束語
“我們必須重視兒童個性的差異,并且要因勢利導來促進兒童個性的發展。不能強求一律,也不能強求學生平均發展。” 學生之間始終存在著差異性。教學的任務不是消除這種差異,而是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學,使他們富有個性地發展。“照顧差異、追求個性、寬容另類、接納發展”的差異教學理念體現了現代教育教學的價值追求。尊重差異是一種本質的回歸,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實施差異教學,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質和獨特特性的形成與發展,應當是我們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標。
參考文獻
[1] Carol Ann Tomlinson (2001). How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Ability Classrooms.
[2] 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譯(1990).外國教育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Diane Heacox 著,楊希潔譯(2004 ).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4] Carol Ann Tomlinson 著,劉頌譯(2003).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5] 陳琳,王薔,程曉堂主編(2002).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6] 華國棟(2007).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7]姜智,華國棟(2004).“差異教學”實質芻議[J].中國教育學刊,第4期
[8]史琴(2005).實施差異教學 實現差異平等 [J].當代教育論壇,第4期
篇2
【關鍵詞】語法;傳統教育;英語課程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的英語教學相較于傳統課堂已經有了很大進步。現如今的英語課堂主要的目標是朝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升進發,即使是在課堂中的口語也是十分注重學生的語法運用。在英語課堂中加入語法教學可以進一步確保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在學習中也在使用英語,以此為基礎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也會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不一,最終導致對語法的使用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因此如何進一步有效的進行英語語法教學是目前初中教師最關注的一點。
一、導致語法教學無法正常進行的主要原因
在初中時期的英語語法是最基礎的入門技巧,但是受到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雙重影響,學生對語法的接受效果不一樣。因此為了進一步發展語法教學,首先第一步需要了解影響語法學習的幾個原因。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學生自身內部條件的限制。雖然目前我們初中生對國語已經相當熟悉了,相較于英語這門語言已經是小巫見大巫了。對于母語的認知我們是從牙牙學語時就開始的,因此我們已經有了一套適合自己的語言學習方式。對于英語這門新語言,在接觸初期,如果英語與母語兩者之間有相同點時,我們往往比較容易接受。一旦出現差異較大現象時,學生可能會對英語語法產生抵觸心理。長此以往必定會影響到語法教學的正常進行。
其次一個原因則是在于教師。在我國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初中教學的課堂老師是導演,學生在老師的支配下進行學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較弱,而課堂時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效率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接受水平。作為初中的英語教師,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以及教學思想對語法教學的進行起著決定性因素。即使老師的學術知識涵養很高,但是在口語表達方面欠缺,此時如果該教師還保持著傳統教學思想,將一部分的英語教學視作語法傳授,此種狀況下必定會阻礙學生的英語語法學習。最后一個因素就是教學目標的建立。在初中階段對英語語法教學進行目標的確立至關重要。如果將教學的定位在語言知識層面,那么英語的學習只是一種語言技巧,此時的重點就是語法教學。而如果學習的定位只是在語言運用,那么語法的重要性就沒那么明顯了。除此之外在語言的準確程度以及流利層面,過度注重前者就會忽視語法教學,以文體教學為主。相反以后者為重點就會凸顯語法教學的存在意義。因此,教學目標的正確建立會直接影響到英語語法在整個英語學習中的地位。
二、開展英語語法課程的意義
作為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初中的英語教學就是為了給學生夯實基礎,目的是使得學生可以全面把握英語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技巧。進一步培養學生無論是在書面表達方面還是口語交流層面都可以初步使用用于。語法作為英語知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其涉及到的學習意義較深遠。
首先將語言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表現就是與人交流。只有正確了解冰潔掌握了英語的語法技巧才可以在生活中正確并且流暢的運用。另一方面語言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就是語法。大部分的老師一致認為英語的主要運用能力直接體現為日常的英語口語交流層面,反而輕視了語法的存在意義。但是從多方面看來語言的能力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語言技巧其二是語言的使用。語法恰恰是語言知識的主要形成之一。正是如此語法教學在整個語言學習中必不可少。無論是學習哪一門語言,在初始階段語法教學這個環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三、如何進一步提升初中的英語課堂語法教學效率
第一點在英語學習初始階段教師需要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對這門學科有足夠的熱情。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接觸一門新語言時首先會把注意力放在該語言所處的意義層面,反而對語言的形式不會太過重視。正是如此在初中的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依照學生的興趣所在點進行趣味性組織課堂內容。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老師的趣味側重點也會隨著改變。例如對于初一的學生,她們是剛剛接觸到這門新語言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或者畫圖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玩樂中學到了知識,學生在感受到這門課帶來了樂趣的同時也會喜歡上這門課程。而隨著課程內容的不斷增多,初二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中就不能采用這種形式的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這種先進的教學設備,通過視覺和聽覺刺激使得學生感受到這門課程的有趣之處。通過多媒體的輔助,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生動的進入到學習狀態,課堂氛圍也會隨之被帶動開來。畫面與聲音共同的刺激之下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會大大得到提升。
之后的初三學習壓力也不同于前兩個階段,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自我提升方面。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鼓勵同時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實現相關語法的掌握。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也要做到以人為本的宗旨,學習的主動權應該在于學生方面,以往的課堂學習模式比較呆板,具有一定的模仿性質,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形成一種雙向互動的模式。最終導致老師講的內容學生不能完全吸收的結果,此種形勢下的英語學習無法實質性的進行運用。
新課改的目標與傳統教學模式之間是背道的。此時對老師的整體教學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傳統思想在新課改的形勢之下要進行轉變。在課堂上學生是主角,其主體地位不可動搖,以往的老師將學生聽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在人才培養需求。在英語語法的學習環節中學生的自主性被調動起來,愿意自我需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內部問題解決模式形成。舉例來說新課改的主要教學主線是自主學習,一旦課文中有語法知識點時,教師必須直接明確的將這個知識點提出來,以課文為主展開引申,設置與相關語法有聯系的口語環境最終領導學生進入角色。這是一種帶入的新教學模式,學生對某語法產生興趣之后就會主動向老師求知,在老師的引導下血紅色呢個對愈發的體驗感越來越強,最終就會自行進行英語語法總結歸納,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整體的課堂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上述提及的方法通常都是讓學生自己去深入探索,自己去了解語法、記憶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英語語法的理解能力,在其基礎上加以分析、總結。那么在實際應用語法的過程中就可熟能生巧,避免不必要的語法錯誤。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初中英語的實際經歷中,怎樣去調整改善語法是目前英語課改所面臨的的一大難題。每一位初中合格的英語教師,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匯總,從而選出最適合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案來提升學生對英語語法的應用、掌控能力,進一步在學懂語法的基礎上,學好英語。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英語專業;知識體系;課程設置
在新的全球化浪潮的形勢下英語專業學生的立業之本、何去何從都受到了極大的挑戰,隨著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的地位日益突顯,掌握英語的人數不斷增多,用人單位對純英語專業學生的興趣銳減。在英語專業與其他各個專業的復合成為潮流的同時,也產生了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復合專業缺乏根基等一系列的問題。現代社會要求大學生具有完善的現代知識結構。未來人才所需要的知識結構體現出這些基本特點:基礎厚、專業精、橫向知識廣博、各類知識呈現系統性和動態性;未來人才不需要僵化、靜止、封閉、教條的知識體系。而要建立流動的、開放、發展的知識體系,必須具備實現知識流動和發展的能力和方法。鑒于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新形勢下英語專業知識體系的構成及其適應性。通過對課程設置的調查與研究,筆者希望能了解目前中國高校英語專業學生的知識現狀,并試著發現問題,以便今后逐步解決。
一、知識體系的定義和構成
現存的文獻對知識體系的定義缺乏統一和精確,筆者認為知識體系有狹義和廣義的兩種理解。狹義的知識體系指知識點的構成形式、內容的多寡和選定。廣義的知識體系包含素質結構、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是指一個人全面的生存能力。本文探討的是廣義的知識體系,即探討英語專業學生就業、生存和發展的能力。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首先對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調查研究,課外學習和實踐磨練將另文論。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建立知識體系的主要場所,課堂學習是否能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適應市場的知識體系主要與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息息相關。由于近幾年對教材問題的研究較多,故本文只研究國內目前涉及較少的課程設置問題。
二、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概況
我國大學的課程設置是由國家教育行政機關制定的專業教學大綱限定的,從屬于培養目標,為實現培養目標服務;各種不同門類的課程,是按照課程設置中規定的開設年級和教學時間來制定各自的大綱或課程標準。所以,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是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不同的課程設置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知識和經驗的質量和力度。針對不斷發展的社會形勢,國家教委于2000年制定了新的英語專業大綱。新大綱強調21世紀的外語人才應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好的素質。新大綱還進一步指出了新形勢下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不適應,以及學生知識結構、能力和素質的不適應。新大綱頒布后的四年里,各大高校的英語專業都不同程度的對自己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作了相應的調整。
根據筆者對國內主要高校的英語專業的調查,目前大多數上世紀90年代以后開設英語專業的理工科高校都依照國家教委頒發的新大綱的精神把課程分為三大模塊,即專業技能課、專業知識課和相關專業知識課。專業技能課是指主要在低年級開設的聽說讀寫譯等課程,這些課關注的是語言形式的掌握。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基本功;專業知識課是指幫助學生使用語言形式的英美文學、語言學以及文化課程;相關專業知識課就是所謂的復合專業的成分。各個院校根據市場的需求或根據自身的特點開設不同方向的課程。從調查看,大多數院校選擇金融或貿易課程。特色院校則將自己的特色專業融入進英語專業的課程。如西南石油學院設立了石油科技專業模塊供學生選擇;華東政法大學在教學中強調英語專業教學、法律專業教學、計算機應用三方面的有機結合。由于所依據的課程理論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同,背景相似的院校可以產生不同的課程設置。
如此看來,英語專業似乎有三條路可走(師范類除外),一是走英語語言文學研究的道路;二是力求拓寬基本學科教育,提供文理兼顧的成才思路;三是與熱門專業進行復合,符合某些用人單位的需求。在中國加入到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中國高校呈現出多層次、多方位的英語專業教學目標和模式的確是可喜的現象。但在這可喜的表面又隱藏著憂慮:不同理念下的課程設置是否傷及了英語專業的看家本領———聽說讀寫譯的基本功。
新加坡國立大學英語專業的四個方向非常明確,課程是圍繞方向而定的。東京大學突出研討,把研究生教育的精華注入了本科生的教育模式中。這些鮮明的實例都告訴我們,英語專業要生存仍可以在自身學科或人文學科內做文章。把英語專業提升到英語研究的高度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但是面對中國的國情———英語專業學生人數眾多,國家又急需多面手的英語人才,似乎所有院校的英語專業都只培養英語研究的人才又不符合社會要求。michael apple在他的知名著作《意識形態和課程》中選擇用社會控制的歷史來闡釋課程領域,因而從某種程度來說,課程的設置體現社會的發展與現狀。伴隨著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中國加入其中的穩健步伐,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將進一步成為教育界、英語界和學術界的討論熱點。
三、有關課程設置具體內容的一點解決建議
漢語水平的忽視嚴重影響了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能力。有一位已經被保送的研究生感嘆道:我們現在是英譯漢時,漢語不行,漢譯英時,英語不行。現在的專家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中文水平和學習自覺性。而英語專業學生的中文遠不及高中時的水平,如果沒有中文課程,學生是不會花時間在這方面努力的。
座談中,學生認為西方哲學思想應加強,而用英語講授的西方哲學史很少能在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課程中看到,只有外交學院和南京大學等為數不多的名牌院校開設。在這方面,筆者認為各大院校步子邁大些,與世界接軌的程度就會更高一些。武漢大學數理金融專業開設的西方哲學課程,使用的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原版教材。我們英語專業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擁有這樣的課程。近些年“語言與文化”、“跨文化交際”等課程相繼出現在英語專業課程中,但學生的反應是“文化課過于膚淺,吃穿、習俗、簡單禮儀,現在是人人皆知。我們需要更為深入的文化分析和對比”。在這點上值得一提的是廣外商務英語學院英語系,他們開設了應用詞匯學、應用文體學和應用翻譯(商務翻譯、法律翻譯),使得英語課程更務實,更加貼近時代和社會。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中國高校的英語專業既面臨著重重危機,又迎接著全面提升的機遇。課程設置中中外文化的教育,實踐課程的注重,系科設置的科學化和專門化都是我們今后應該關注的問題。
參考書目
1.王迎,陳麗.網絡化課堂教學及其教學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02
2.孫力廣.多媒體網絡教學評價初探仁[j],中國電化教育,2002
3.蔡基剛.為什么要對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徹底改革.「j〕中國大學英語教學,200311,
篇4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銜接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本著“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實用為特點”的培養目標,高職英語教育應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學生的就業服務,但現實中高職公共英語還存在很多問題,前與高中英語脫節,后難以銜接專業英語,教學費時多,效率低,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一、存在問題
1.教學內容缺乏連貫性
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各成體系,中學教材相比較而言更統一整齊,而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則靈活多樣,專業英語也往往有多種教材選擇。對比三種教材,我們不難發現,三者內容幾乎毫無關聯,難度也不是循序漸進。中學英語教材多以語法為主線,用對話或課文來操練語法;而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多以話題為單元劃分,輔之以課文來詳解話題內容,相對弱化語法;專業英語又是把專業領域劃分為幾大模塊,用圖表文章來闡釋說明。中學英語要求掌握詞匯量較少,約2千左右,而高職應用能力考試的詞匯要求約在3500左右,英語在中學是“主課”,在高職多為“公共課”,詞匯量的陡然增加,同時課時量又驟然減少,也使學生難以適應公共英語學習。
2.教學方法缺乏一致性
中學英語教學在中考和高考指揮棒的引領下,多數是應試教育。學校一味片面地追求升學率,考什么就教什么、練什么,教師多是采用簡單直接有效的提分方法,即劃重點、講語法、做習題。學生也習慣了在教師監督下背單詞和做習題。這種教學方法培養的學生普遍是閱讀能力和做題技巧較強,但口語和聽力很弱,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難以提高。而高職院校又強調培養“應用型和實用型人才”,英語教學除了為應用能力考試和各種英語等級考試過關做準備,最主要的是為用人單位提供即時能用的高技能人才,如為單位翻譯引進外文資料,或與外商談判簽單等等。這就要求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多采用情景式教學或案例教學,培養鼓勵學生發揮英語的應用交際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習策略缺乏協調性
學生在中學英語填鴨式教學的引導下,學習方法單一,多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又使學生有“題感”而無“語感”,即便在所謂的強項選擇題中,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選什么而不知為何選。進入大學,沒有了老師劃重點,沒有了老師家長的監督和數不清的練習考試,代之以大學老師天馬行空的講授內容,隨性而為的教授方法,學生很容易失去重心,茫然不知所措。
二、現象分析
1、教學機械分段
中學英語教師和大學英語教師分屬不同體系,多是各自為政,缺乏溝通交流,這就容易造成教學目的、大綱制定,教材編寫,教學模式、方法、手段選擇等方面兩套獨立的體系。同時很多教材又人為把英語分為語音、詞匯、語法、句型等部分進行講解練習,把學習英語應掌握的技能分為聽、說、讀、寫進行單獨操練。其實,英語作為語言是一個獨特的整體,具有不可分割性,內容的劃分使語言失去了整體性和真實性,技能的分離又使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功能難以發揮。
2、教學目的不同
中學英語教學大多是應試教育,就是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讓更多的學生上更好的大學。所以,教師往往分析高考英語考點,圍繞考點強調語言知識,很容易把英語作為一種理論性知識去教授,缺乏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忽視了英語的交際功能。與之相反,高職英語強調應用性和實用性,學生不僅要過應用能力考試,更要滿足用人單位的筆譯和口譯要求。這就迫使高職英語教學不僅要擴大學生詞匯量,更要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既能英文會話交流,準確表達自己觀點,又能讀懂專業英文資料,引而所用。
三、解決策略
1、教師
作為教學主導者的高校英語教師,首先應轉變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語言學習連貫性和一致性的重要作用,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修養,既要精通所教授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又要適當了解中學英語教學內容和高職專業英語的教學需求,以便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又防止在教育教中的脫節.
其次,教師要脫離傳統的教學方法,僅靠照本宣科,傳授簡單的書本知識。教師不能僅僅強調語法要點,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而應有機統一言語訓練和語言練習,依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創設具體的語言運用情景,如根據旅游專業學生的特點設置飯店或景點等模擬情景。教師也可聯系實際創設某種具體問題,如對營銷專業的同學提出開展怎樣用英語成功推銷商品等活動,通過這種情景教學或案例教學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形成全方位的語言交際技能,提升其英語綜合運用素質。
2、學生
首先,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應及時轉變觀念,理清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的差異,明確根據專業特點未來就業對英語的要求,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培養較強的學習自主性和自律性。
其次,調整學習策略,充分意識到高校英語不能簡單的再依靠死記硬背,也不是簡單的做幾套大同小異的題就過關了。教師要全面輔導聽說讀寫譯的學習策略,尤其是聽力策略和演講策略,使學生明確英語教學的宗旨是交流。學生在教師有效引導下,知道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依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制定適當的學習和練習方式方法。
再次,學生應充分認識到高職英語學習不應只局限于課堂學習,僅以課本知識點作為全部學習內容,除了英語角及各式英語活動比賽考試等,還要聯系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就業方向,走進圖書館和書店,或利用網絡資源有的方式地選取擴充學習內容,有機地擴充自己的學習內容和認知能力。
3、教材
高職公共英語教材雖然靈活多樣,可供教師選擇的余地較大,但良莠不齊,大多教材缺乏良好的銜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依據本院校和學生具體情況,選擇或編寫適宜的教材。除了要遵循教材選擇編寫的基本共同點,高職公共英語教材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注意詞匯量的循序漸進,在充分掌握中學英語大綱對詞匯要求內容的基礎上,確定適當難度、適當數量的詞匯;二是教材起始單元要有相應介紹,便于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中學英語和高職公共英語的不同,并思考明確進入高職院校的目的,制定適當的學習策略;三是教材必須要有相當比例各專業領域或專業特色的介紹,最好是新穎有趣又創新實用的,使學生對專業英語有大體的了解,激發學習興趣。
總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是語言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保障,它的有效銜接對英語學習的連貫性和一致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公共英語改革對推動英語高效有機發展不可或缺,也是每位高校英語教師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作者單位:山東服裝職業學院)
課題項目: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銜接開發與應用研究》(編號:2011ZCJG232)。
參考文獻:
[1]王建軍,淺析中高職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海外英語》2012年04期
篇5
關鍵詞: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進措施
如何開展好英語教學,是多少年來教育界一直沒有降溫的討論內容,特別是新課改以來,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將英語課程教好,教出效率,在廣大英語教師心里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眾多英語教師及教育專家將更多的目光集中在英語的課堂研究中,都希望能通過對英語教學進行理論建設和實踐反思,找到一條英語教學的高效之路。
下面,我談談自己對抓好初中英語教學的一些想法。
一、優化英語教學思路
新的課程改革對英語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的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學目標從單純的知識教育轉向了素質教育,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從教師為中心轉向了以學生為主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求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對學生自主、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和建立上,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和創新學習的能力建設上。所以,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師首先要優化自身的教學思路,完成在教學活動中主體到客體的轉化,以新的教材為教學基點,調整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
二、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
英語是一門應用學科,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得高分,而是為了能在社會生活及將來的工作中使用英語正常交流和工作。因而,沒有良好語感的學生,不是學成了“優秀的”啞巴英語,就是說出來的英語自己明白但別人聽不懂。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英語教師應特別注重對學生英語語感及口語、聽力的
訓練。
在教學中,我每周都安排學生看一部英語電影、學唱一首英語歌曲,還在每天的晨讀時給學生專門的時間一起大聲朗讀我安排好的“周閱讀”內容。如,本周的教學內容是新目標英語九年
級Unit 3,我就將“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這段聽力內容利用零碎時間反復地向學生播放,我還將閱讀材料“Should I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用軟件制作成音頻聽力材料讓學生邊讀邊聽,強化語感。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讓學生多背誦比較典型的英Z文章,不求大量但求精要,有時只是一兩句話的背誦,有時則是整段的背誦,突出背誦材料的語感、語法訓練,而不強調語言文學方向。學生背的內容多了,自然能脫口而出。
三、抓好語法教學
英語學習的難點其實不在詞匯而在語法,特別是學生長期在漢語語境下生活,對語言使用的句式方法很難轉過彎來,英語的語法規矩多而雜,學生很難掌握,就算在課堂上掌握了,也可能很快就被漢語語境給沖淡了。而學習英語就必須過語法這一關,這是學習語言的基礎,要想在生活學習中能正確而標準地使用英語交流,就必須學好語法。我們大多見過這樣的場景,一名外國人說中國話,將“你吃了嗎”說成“吃了你嗎”,試想,一個沒有學好英語語法的學生,其實在人家眼中也是如此“幽默”的。
在教學中,英語教師應特別提醒學生,在課本上見到grammar focus時要特別用心,對這塊內容要像學古文的“之乎者也”一樣一字一句地琢磨細節。此外,還要組織學生多做些語法方面的訓練,注意在訓練時將語法練習生活實用化,不要與學生生活離得
太遠。
四、盡量使用英語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常用情境教學法來調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的情感進入英語情境中。而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多地使用英語教學,正是構建英語情境的一個重要方法,但這一方法卻被不少英語教師忽略了。一是不清楚這是一個情境構建的方法,二是擔心學生聽不懂,不能接受。其實,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用英語教學時注意語速、表情及肢體動作的配合,加上個別詞語的即時翻譯,學生在英語語境下學習是沒有什么太大困難的。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及語感、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強化。
教師在使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時可以循序漸進,在開始階段英語少漢語多,等學生逐漸適應之后再英語多漢語少,不能強制推進英語教學,打擊學生積極性,造成學習困難,也不能害怕困難因噎廢食。
總之,在新的課程標準下,英語教師應積極認真地對教學理念與模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優化,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去設計教學,真正將教學的思路統一到新課程教學目標上來,根據英語學科特點及學習需求,注重語感培養、抓好語法教學,給學生構建科學的學習情境,相信初中英語教學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英語;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對教育制度改革力度的加深,進行課程改革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的變革要求漸漸凸顯出來且受到越來越多教育界人士的關注與重視。目前,我國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亟待解決,故而,加快對高中英語教學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在教學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具體表現如下:新課改要求高中英語的教學課堂應該多采取一些探索式的新的教學方法,但是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往往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一知半解,對于新方法的應用也僅僅是流于形式或者是應付檢查,教師在教學中根本不考慮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只是單純地完成講解即可。這種片面追求所謂新方法的教學不但不能提升教學效率,反而會讓學生對新課改產生抵觸情緒,認為新課改就是對應試教育的一種“換湯不換藥”的形式而已。
此外,還有部分高中英語教師開始嘗試使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往往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使新型教學模式的開展不徹底,不完善,不能體現新型教學模式的先進性。
2.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在面對減負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提倡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就是減輕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不必要的負擔。由于高考壓力不可避免地存在,所以,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學業上的壓力。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為高中生相應地減輕一部分課業負擔,是一個全新的教育趨勢。也是現如今高中英語教師必須為之努力的改革方向之一。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對于減負的理解不透徹,有的甚至對于減負抱有一種錯誤的認識。這種教師認識的局限性勢必會影響新課改的執行力,進而讓新課改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生的學習負擔不減反增。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的具體方法
1.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本就是一門需要進行實踐和使用的實用性學科。但是我國的學生大都缺乏英語學習的語境,因此,很多學生認為學好英語是一件難于登天的事情。同時,又由于每個學生所具有的個性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教師進行英語教學的效果也是大不一樣。
故而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利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這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首先,使用多媒體課件,讓教學的內容直觀地呈現給學生,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減少學習中出現的難點,讓學生對于英語學習重燃信心。
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英語教學的課堂變得生氣勃勃,在這種開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得到調動,學習的注意力自然就會聚焦,這對于提升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為學生構建一個真實的英語學習語境,語境一旦構建成功,英語學習就變得更加的游刃有余了。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英語電影或者是英文歌曲等,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構建合理的問題情境,采取分組教學等方式進行英語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進行教學可以積極地為學生構建一個合理的問題情境。這種教學方式是比較適用的新型教學方法,在具體操作中,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設置一個討論話題,讓大家進行分組討論。
例如,教師在教授各國文化差異的內容的時候,可以讓每個小組扮演不同國家的人,然后表演他們見面寒暄的場景。通過這種情境式的討論話題,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又讓學生對于各國的文化風俗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3.改革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原先的教學評價機制,設置一些適合新課改實施的新的評價體系。這些體系的設置要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不要流于形式。此外,高中英語教師應該設置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體系。讓教師的評價覆蓋所有的學生,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受到教師的鼓勵,這才是新課改背景下適用的新型評價方式。
通過上文分分析可以看出,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機遇。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在這個改革的大方向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調整自己的傳統思維,讓學生積極適應并接受全新教育背景下的英語學習的新型模式。只有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才能使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水平得到整體性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才能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篇7
一、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類認知世界、探索未知的強大動力,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所在。學生對英語學習是否感興趣,直接決定著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行為,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自然會產生高漲飽滿的學習熱情,刺激大腦皮層不斷產生興奮點,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故而在新課程下,我們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加強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如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以圖文聲像全新的視角來向我們詮釋著英語與教學的魅力,這比起傳統教學中一張嘴加一塊黑板加一本教材的教學模式,更具形象性、動態性與藝術性,大大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使學生一節課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與積極的學習心態。如在學習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時,我利用多媒體強大的視聽效果與動態效果,將靜止的文字教材轉換成一段段精彩的視頻,帶給學生一場豐富的視覺盛宴,這樣的教學更加富有藝術魅力與強大的趣味性,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主體性
現代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提出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這是對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根本性變革,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由傳統教學中單純的教者轉變成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主體參與與主動思考提供時間與空間,讓學生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享受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
三、交際性
篇8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廣,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引起一線教師的極大關注。教育部新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總會語言運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像資料……各種形式的網絡資源、報刊雜志等等。”由此,初中英語課程資源對于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方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擬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探討英語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原則、方法及途徑。
二、 課程資源的定義與分類
什么是課程資源?理論上尚沒有統一的認識。但根據新課標對課程資源的描述,我們可以將其定義為,“設計、實施和評價整個英語課程編制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從功能特點出發,課程資源可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按存在方式,可分為顯性課程資源和隱性課程資源;按空間分布,可分為學校資源、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對于英語學科來說,除了教材以外,歌曲、工具書、動畫卡通、電影、報刊、文學作品、電腦軟件、網絡資源、教師、學生、家長等等,都是有用的課程資源。
三、開發與利用英語課程資源的原則
1、優先性原則
學生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學習時間也有限,因而必須在可能的課程資源范圍內和在充分考慮課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點,精選那些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能力有用的課程資源,使之優先得以運用。
2、科學性原則
課程資源的開放與利用,必須有一個科學的態度。一方面,我們在選擇課程資源的時候,要注意它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我們又要注意打破對于包括教科書在內的課程資源的迷信,不能把教科書之類的課程資源當作“圣經”來對待,我們要寬容和培養學生對于課程資源的質疑精神。
3、適應性原則
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要考慮典型或普通學生的共性情況,也要考慮特定學生對象的具體特殊情況,不能搞“一刀切”,要考慮他們現有的知識、技能和素質以及我們所能提供的資源背景。對于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該使用適合其水平的資源,因人而異,循序漸進,使其能品嘗英語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滋味。
4、延伸性原則
英語教學要求我們要盡可能多地使學生從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盡可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和運用英語。目前使用的教材在語言的交際性,文化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們需要為教材內容的延伸找尋適合學生認知水平與能力發展需要并與《課程標準》相適應的多元化課程資源,拓寬學生視野,有利學生掌握語言。
四、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主要課程資源
1、英語教材相關要素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英語教材是最核心的英語課程資源。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材”內涵也有了新的發展。除了教師手中的教科書、指導用書、學習輔助讀物外,各種圖書資料、報刊雜志、錄像錄音、光盤、計算機軟件以及網絡信息化資源都可理解為教材。此外,現實生活、自然環境、社會發展等均可視為“活教材”。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教學應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局限于教材,應在師生互動的的課堂教學中及時開發有價值的英語課程資源,應為不同年級的學生精心設計并挑選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習需要的豐富多彩的圖書教材、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網絡教材等等,從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享這些資源,拓展視野,強化情感體驗,實現與生命的對話,以提高英語教學效益。
2、校內外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校內英語課程資源,如,教室、圖書館、閱覽室、校園環境、電教設備以及師生經驗等是最直接最顯眼的英語課程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提高英語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豐富性都具有極度大的便捷性。所以應充分開發挖掘,讓可以利用的校內資源“活”起來。例如,學校公共墻面和教室內部墻壁都可以布置各種與英語學科相關和各種“作品”。上面有學生的創作園地、作業展示、有學生辦的小報、收集的各種新的文字圖片資料信息等都可以成為英語課程資源。這樣讓教室成為書的世界、知識的海洋、學生的閱覽室、作品展示館,讓學生在有限的校內時間里通過視覺觀察豐富自己的英語信息,讓教師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最豐富的英語課程資源中心。
3、信息化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網絡資源的開發在相當程度上突破了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和時空的局限性。網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開闊,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可以提供實踐或實驗的模擬情境和操作平臺,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以增加和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1) 網上查閱資料
教師從網上下載學習資料,供學生學習。學生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網址,上網查閱資料。例如,我在教《go for it》2B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之前,提供了一些國內外著名的旅游網址,如wuyitravel.com,viewcn.com, tbc.gov.ca等,并設置了一個名為“環游世界”的任務,要求學生從網上收集各種旅游資料,介紹自己最喜愛的旅游地,然后列出班級TOP TEN 的旅游夢想并討論交通問題。學生的反應是熱烈的。在課堂上,學生不但以美麗的圖片和文字生動地展示了各著名的旅游勝地的特點,并介紹了其交通狀況,而且他們制作的各種資料也都按教師的要求配有簡單的英語說明。可以想見,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英語,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習效果也在實踐中得到檢驗。
(2) 使用英語學習網站
互聯網上提供了大量的英語學習網站,許多網站都考慮到了不同年齡段學習者的需要。我常用的網站有:21世紀報英語教學網(21stcentury.com.cn);英語在線(EnglishABC.com);汪汪英語(Englishww.com);世博英語(360abc.com);洪恩在線(hongen.com)等。網上還有許多著名的報刊雜志站點,提供大量的圖文并茂的材料,教師可引導學生去大量的閱讀,特別是英語國家的報刊雜志,如《今日美國》(usatoday.com);《時代周刊》
(3)免費下載英語學習軟件
如今網上有許多著名的論壇及交互學習的網站提供了很多外語學習的軟件,我們可以從中選擇適應初中學生學習的視聽材料。例如,在進行口語教學時,我就從網上下載了一套《著迷英語》和一套《色拉英語樂園》作為輔助教學材料,生動地展示了真實的語言交際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常用的網站有:分享互聯網(verycd.com);希網網絡(cn99.com)等。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電子郵箱免費訂閱某些電子郵件,在其中選擇有益教學的材料作為課外閱讀補充。
五、 結語
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也很難變成實際教育成果。對于大多數英語教師而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它需要我們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于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合理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注意開發多層次和多類型的英語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發展更強的分析處理能力,力求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引導教學過程,更好地實現初中英語課程改革的目標。
參考書目:
1、余文森 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 ,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2、教育部 《普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9
【關鍵詞】 初一英語教學 經驗總結
1. 初一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受小學的拼音教學及英語教學影響太深
就以我今年所帶的班級為例,學生成績出現分化的時間大大提前,基本上就是從學完字母后就開始了。有20%的學生因為有較強的英語功底,學習習慣和態度都相當不錯。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一進校,就展露出了較強的學習勢頭。還有60%的學生雖然在小學學過英語,但是這部分學生有自滿情緒,學習吃老本。認為沒有必要從ABC開始學起,自以為教師講的知識都是他已經掌握了的。其實仔細觀察這類學生,他們上課多數不認真,隨著知識的加深,面對越來越多的單詞,短語,語法他們缺乏思想準備,一下子接受不了,成績自然也就不是很理想。當然這類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習慣也是存在問題的。剩下的20%可能就是農民工子女,小學階段就沒有接觸過英語。這類學生也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對英語充滿了期待,刻苦用功,笨鳥先飛,成績也不錯。另外一類就是對英語有害怕心理,畏難情緒控制了他們,對這門功課不喜歡。當然這些學生也有懶惰,厭學等壞習慣。
1.2小學的英語教學質量是參差不齊
現在家長都是望子成龍,很多小孩子在小學都上過形形的英語輔導班,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當然,愿望是好的,讓孩子提前接觸到英語,為初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結果卻是不盡如人意。
小學英語教師的資質有待考究。不少小學,尤其是西部偏遠山區,經濟不發達的縣市,大量缺乏專業的英語教師。據我了解,很多小學存在英語教師常常發音不標準,知識點講錯的情況。除此之外,小學英語教學沒有納入考核,教師沒有教學壓力,學生也沒有考試壓力,教學沒有嚴格的進度等等,完全處于一種無序狀態。上了初中,他們也就只會幾句簡單的口語,發音和拼寫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對于這類學生,更是增加了初中教師的教學負擔。要解決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就是小學配備合格的英語教師,加強中小學英語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
作為中學教師,我們認為,并不一定所有的小學都開英語課,無師資力量的學校完全可以不開課。我們同時也呼吁有關部分應對小學英語教師進行嚴格的專業培訓。在現行的小學英語課本中,主要是學習26個字母,48個音標,213個單詞,116個句子,這些內容跟初一的教學大體上是一樣的,所以學生進入中學后,即使是重復,我們也應該從頭開始教學。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我們可以去小學聽課,交流經驗,明確小學英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學生學習程度。這樣它能促使小學英語教學得以進一步完善。
1.3學生受母語影響很大
中國式英語,是讓很多英語教師頭疼的一個問題,具有普遍性。特別是初一年級的學生,母語的語感很強,沒有學習英語的環境,學習起來就是難上加難。
先來說說寫。很多學生寫的英文很不規范,受漢語拼音影響太深,有的學生“永遠”都給單詞加聲調,讓我們教師是哭笑不得。漢語沒有單復數的區別,英語卻有。英語的語序和漢語也不一樣,學生感到頭疼,學習起來很困難。
2. 改進初一英語教學的幾點對策
2.1集中教學音標和發音規則
音標教學與字母教學同時進行,但是要注意音標的書寫和字母的書寫容易混淆,然后再進入句子的學習。
2.2狠抓學生的書寫
這個問題是不能忽視的。初中英語要求字母應用勻筆斜體行書。而音標要求寫正體,放在方括號之內,教師對學生慢慢引導加以分析,找出彼此之間的異同點,避免混淆。
2.3掌握正確的單詞記憶方法
專門開展這方面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單詞記憶法。培養他們獨立地拼詞、讀詞、記詞能力。杜絕學生死記硬背,嚴懲在課本中用漢字標音的學生,讓背誦單詞不再變得枯燥無味。
2.4語法的教學以口語教學為引導,在情景中去教學
反復練習,從中發現規律,然后總結歸納。比如講There be 結構的時候,先從談論圖畫開始,讓學生反復把圖片上的山、樹、房子、小河等練習完了,There be 結構也朗朗上口了。借助多媒體是個不錯的選擇,逐步增加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初一英語教學是關鍵,實際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很多的問題,我就我自己的教學經驗寫出來,希望對存在這些困難的教師有所幫助。
篇10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教育課程觀;課程改革;啟示
一、后現代主義的基本特征
(1)反表象主義。表象主義認為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是對立的、二元的,哲學的任務是研究主體如何正確地認識客體,如何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從而獲得客觀真理。后現代主義則反對主客體的二元對立,反對所請的客觀真理,認為那種作為對科學、道德、宗教和藝術所提出的永恒性問題的仲裁者的哲學已經終結,否認人類生活的思想和藝術實踐中存在“第一原理”。(2)反基礎主義。基礎主義認為人類文化和知識存在一個可靠的基礎或“阿基米德點”,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這個基礎,以此來構建文化的等級秩序或思想體系的大廈。“后現代主義”反對從“第一原理”推出一切的思維方式。主張以差異、多元取代統一、普遍,以模糊性取代確定性。(3)反本質主義。本質主義認為不論本體論還是認識論都存在著本質與現象的區別,認為本質是事物內在的、固有的屬性,哲學的任務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后現代主義”反對這種現象與本質的邏輯的二元對立,消解哲學所追求的超驗的“本體。”
二、后現代主義教育課程觀的代表性觀念
(1)課程內容關注生態和教育的關系。這種課程觀主要是針對現代主義對自然所采取的對立態度而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和整個人類的生存危機的現狀提出來的。它關注各種因素的相互關系、深層的問題、整體性的互動關系,以及自然而然的發生過程,要求教育者將全球陛的相互依存關系和生態的調節、保護問題作為課程和教學的重點。(2)課程模式強調開放式和生成式。在后現代主義看來,課程實施是由實施課程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建構、參與的活動,這樣的課程模式是開放式的,是隨著師生的互動交往過程而不斷展開、調整,不斷發現、探索新的活動內容和形式的課程。因此,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新知的過程。(3)關注學習者的自我意識和創造性。自我意識是自己作為一個獨特存在的個體的認識,是作為主體的我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他人所面對問題的意識和理解,表現為獨特和豐富的內在世界。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更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
三、基礎改革課程理念與后現代主義教育課程觀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在大刀闊斧地進行課程改革,這其中一些后現代主義課程觀所具有的積極的、肯定的、建設性的內涵也是值得重視的。由于后現代主義教育的出現,從而引發了一系列嶄新的教育理論、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我國目前的課程改革當然也不能不受到影響。強調課程教材設計的整體性,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使它們有效地融合起來。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己經把后現代課程理論納入到其中,教育理論者已經開始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之運用于課程實踐當中。
四、后現代主義教育課程觀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
(1)過程性――教師和學生不斷的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省,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2)個性與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是一道風景。后現代課程觀認為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建構對世界的認識,允許并尊重每一學生的不同個性與不同理解。他們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景性,對學習和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3)整體性,綜合性與平衡性――培養健康和諧的人。后現代要求課程具有一定的平衡性,突出課程的一體化要求,用整體性取代孤立和支離破碎,促進學習者感情、體質、審美、精神、智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只偏向于其中的一點。我國目前的新課程重視了課程的綜合化問題,體現了綜合化的理念,設置了一部分綜合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一種簡單的相關綜合,綜合的范圍、層次都有待提高。那么,改革單一的課程模式和調整失衡的課程結構就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革新所必須解決的理論課題與實踐任務。
綜上所述,后現代主義對課程的基本理解為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視角、新的眼光,也促進和引發了我們對課程目標、實施及評價問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當然,作為一種理論思潮,后現代主義課程理論的觀點并不完全完美無缺,其本身也受到了許多理論學派的批判。當然,如何把它變成一種有效的批判工具,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催生出具有反思性的教師、自主性的學生和創造性的教學,還有待于現代教育者進一步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