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花燈制作方法范文

時間:2023-03-22 01:38: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元宵花燈制作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元宵花燈制作方法

篇1

反思:

一、選材恰當生活化,參與活動興趣濃

泉州地區(qū)每年會舉辦形式多樣的“花燈展”,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家家戶戶都會帶孩子去游燈,興高采烈歡度佳節(jié)。幼兒非常喜歡花燈,充分投入到活動當中進行講述和探索制作花燈,幼兒在“看一看、講一講、想一想、做一做、玩一玩”中探索制作花燈的方法,感受到優(yōu)秀的閩南民間文化給人們帶來的樂趣,激發(fā)幼兒熱愛閩南文化、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活動引領(lǐng)主導化,凸顯支持有效性

1 問題的提出具有啟發(fā)性。在活動中,教師設(shè)計了一些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啟發(fā)性問題”。說說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什么節(jié)日?引導欣賞、觀看幼兒帶來的各種各樣的花燈,看一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燈?象什么形狀的?上面有什么圖案?用什么材料做的?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達。接著教師結(jié)合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討論:你還看過什么樣的花燈?你喜歡什么樣式的花燈?教師提出的問題具有啟發(fā)性和層次性,引發(fā)幼兒動腦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2 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方法。教師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你喜歡哪盞花燈,你認為它是怎么做出來的?”,讓幼兒帶著疑問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動手操作尋找探索制作花燈的方法,能啟迪幼兒的心智,激發(fā)幼兒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3 小組討論,提升經(jīng)驗。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示意圖上花燈的制作方法,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相互間的交流與協(xié)作的機會,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能促進幼兒的不斷思考,并完善自己的想法,幼兒充分地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最終在同伴和老師的鼓勵、幫助下,幼兒都能制作出自己喜歡的花燈。

篇2

元宵節(jié)傳統(tǒng)食物

湯圓

元宵節(jié),南方人吃湯圓,北方叫元宵,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做湯圓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補虛調(diào)血、健脾開胃、益氣止瀉,有暖中、生津和潤燥的功能。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jié)的應節(jié)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咸、甜、葷、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qū)別,則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生菜

廣東人過元宵節(jié)時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據(jù)說這種食品代表吉祥。廣東人的性格平和實在,對節(jié)慶也最圖一個好意頭,平時最常用于新店開業(yè)等節(jié)慶場合的生菜,也是元宵節(jié)必備的節(jié)慶用品。經(jīng)常成為南方飯桌上常見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財”諧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貴吉祥的喜慶之物。

油茶

元宵節(jié)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圓”,一天吃餃子,一天吃元宵;山區(qū)則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謂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攪著茶面下鍋做油茶也曰面茶。

油錘

元宵節(jié)的應節(jié)食品,在南北朝時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jié)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jié)食,上元油錘。”油錘的制法,據(jù)《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餃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餃子的習慣,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jié)習俗、傳統(tǒng),所以正月十五應該吃餃子。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棗糕

豫西一帶的人過元宵節(jié)喜歡吃棗糕,帶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棗糕原是清朝宮廷御用糕點,其味香遠,入口絲甜,含有維生素C、蛋白質(zhì)、鈣、鐵、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既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還有保護肝臟、增加肌力、養(yǎng)顏防衰之功效。

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節(jié)除元宵、面條外,還有吃粘糕的。唐代名醫(y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載牶“自梁米,昧甘、微寒、無毒、除熱、益氣。”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節(jié)食糕的記載。

面燈

有一種習俗是從漢朝就流傳下來的,那就是正月十五點豆面燈。元宵節(jié)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qū)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燈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闔家幸福,家業(yè)興旺。

豆面團

昆明人喜歡吃豆面團,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將豆炒熟后磨面,團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錯。

篇3

在我的記憶中,廣州的春節(jié)是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這段時間,大家都會準備好年貨。因此,大街上,商店里,都是一派人山人海的景象。同時,家家戶戶都會熬制臘八飯。在廣州,臘八飯也叫作糯米飯。糯米飯的制作方法是比較簡單的,先要準備好洗過的糯米。同時,將各種配料放入鍋中爆炒至香。糯米飯的配料也是五花八門的:有冬菇、雞蛋、魷魚、臘肉、蔥......之后把糯米放入瓦鍋。在飯差不多燜好時,將噴香的配料放在飯的表面。大概等半個小時,待飯色澤呈金黃色后便可以慢慢享用。光聞香味就忍不住吃一口。

每家每戶都必須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大掃除,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呈現(xiàn)出一派萬象更新的場面。

廣州的花市無不體現(xiàn)出花城的美譽?;ㄊ袃?nèi)人頭攢動,每個人的臉上都透露出對春節(jié)的喜悅?;▋阂彩窃跔幤娑菲G。

年初一到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在過年期間,大家互相拜年,互相走訪,直到正月十五結(jié)束。

篇4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fā)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于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后果然脫險,于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現(xiàn)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愿,象征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大約于清朝道光年間,先民由大陸福建省惠安、安溪等縣傳入臺灣的臺北縣、平溪鄉(xiāng)、十分寮地區(qū),即基隆河的上游。據(jù)十分寮地區(qū)父老前輩的口述表示,早年于前清年間十分地區(qū)鬧過土匪,由于地處山區(qū),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過,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間施放天燈做為信號,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種方式向村民報平安。由于當日由山上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農(nóng)歷正月十五即是元宵節(jié),從此以后,每年的元宵節(jié),十分地區(qū)的村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且向鄰村的村民互報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區(qū)的村民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孔明燈結(jié)構(gòu)

孔明燈的結(jié)構(gòu)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

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nèi)的火燃燒一陣后產(chǎn)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后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后孔明燈會自動下降。

自制孔明燈 工具和材料:a.拷貝紙 b.裁紙刀 c.剪刀 d.尖嘴鉗 e.棉線 f.工業(yè)酒精 g.502膠 h.電線 i.棉花 j.竹條;

注意事項:孔明燈必須要在無風的天氣和空曠的場地上放飛,否則不但不能飛上天,而且可能會引起火災。放飛時,需要2-3人的共同協(xié)力,強烈要求有成年人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燈底部拴上線,這樣既可以重復放飛,又能控制起飛高度和范圍,避免引起火災。

步驟

a.用裁紙刀將竹條削到厚薄3毫米以內(nèi),然后,把竹條彎成一個圈,用棉線或502膠固定。竹子有彈性,竹圈可能會不圓,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圓形。

b.用尖嘴鉗把廢電線外面的絕緣層去掉就可以得到細銅絲。不過,銅絲不能太細,否則容易燒斷,可以用3根銅絲擰在一起避免這個問題。

c.用薄紙剪成如圖所示規(guī)格的紙片.將第一張紙片的一邊與第二張的一邊粘在一起,再將第三張,第四張......依次同樣粘上去,直到拼成一個兩端漏空,直徑約60厘米的球狀物.再剪一張圓形薄紙片,把上面圓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氣球吹脹,找一條薄而窄的竹條,彎成與下面洞口一樣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內(nèi)交叉兩根互相垂直的細鐵絲,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紙邊上,糊成的氣球不能漏氣

d.把銅絲綁在竹圈兩端,再把做好的燈罩粘在竹圈上。在銅絲上綁上棉花,浸上酒精,點燃后就可以放飛了??酌鳠舨荒芴?,否則很難升上天。

放飛

選擇晴朗無風的夜晚,一人拿住燈底的左右側(cè),另一人用酒精將脫脂棉浸透后點燃,直到雙手感到孔明燈有上升之勢,即慢慢放開雙手,孔明燈便徐徐飛起,上升高度可達1000m左右。

升空程序建議:

孔明燈之制作方法簡單,但升空時受到場地與天候之影響較狻大。風大時易將燈體吹斜而使燈體燒毀,下雨時易將燈體淋濕而無法放飛,因此最好走在無風的時候施放。

1.先將燈體撐開,并于四周與底部系上控制線。

2.填裝燃料。

3.點火后,將進氣口盡量壓低,以減少熱氣流失,但亦不可過低,以免氧氣不足而熄火。同時四周之控制線必須拉直。

4.加熱直至燈體內(nèi)之熱氣溫度足夠后,四周控制線慢慢松開,以維持燈體穩(wěn)定上升,而底部之控制線必須控制燈體上升之速度與高度。

5.球體升空后可以線控制其高度、方向,亦可任其自由飄浮,至此升空完成。

孔明燈起飛條件 孔明燈“會飛”原因是:燃料燃燒使周圍空氣溫度升高,密度減小上升,從而排出孔明燈中原有空氣,使自身重力變小,空氣對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來。

由浮沉條件可知,只有滿足:

f浮>g總=g熱空氣+g燈

即:g燈<f浮-g熱空氣

時它才能上升,由此可知它的自重(包括外壺燃料的重力)要很輕才能起飛,輕到什么程度呢?

g燈<f浮-g熱空氣=ρ空氣gv排-ρ熱空氣gv,

g燈<(ρ空氣-ρ熱空氣)gv排,

m燈<(ρ空氣-ρ熱空氣)v排, (1)

空氣的密度可由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得出。

把(2)式代入(1)式可得

把(2)式代入(1)式可得

可見其能否起飛由燈質(zhì)量和氣溫、熱空氣溫度和孔明燈容積共同決定。

具體數(shù)據(jù)估算如下:

設(shè)當天氣溫:t空氣=300k(27℃);大氣壓強:1標準大氣壓,p=1.01325×105pa;孔明燈容積:v容=v排=0.2m×0.25m×0.4m=2×10-2m3;加熱后的空氣溫度:t熱空氣=500k(227℃);ρ空氣=0.029kg/mol.代入(3)式得:

在上述條件下孔明燈總質(zhì)量在9.44g時,當熱空氣溫度升到227℃時上升。

假設(shè)在上述條件下把孔明燈質(zhì)量減輕成m燈=4g=4×10-3kg,由(3)式變形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

即熱空氣溫度只要升高到88℃,孔明燈即可上升。

仍按上述條件,若孔明燈質(zhì)量

即m燈≥23.56g,則無論熱空氣溫度升到多高也飛不起來。

由上面分析可知孔明燈要起飛,它的質(zhì)量不能超過一定值,而且質(zhì)量越小所需熱空氣溫度越低,也就越容易起飛。

海南孔明燈 海南孔明燈又稱文燈、天燈,它是用白結(jié)方紙糊制而成的,是根據(jù)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膨脹產(chǎn)生的熱力升空的,它攜帶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約1小時,開始時像不明飛行體,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仿若星星。

相傳它是由大陸流傳到海南的,演變至今已成為當?shù)氐囊环N很有特色的民間風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jié)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愿。點燃文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愿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愿能實現(xiàn)。

在文昌、萬寧、儋州一帶的村莊里,至今民間有扎孔明燈,放天燈的習俗。由于文昌口音“天燈”與“添丁”諧音,男孩家拿著寫有吉祥詞語的公燈、人丁燈、首牌燈、花籃燈、鯉魚燈、珍古燈等各式花燈自發(fā)組成“送燈”隊伍,敲鑼打鼓,繞村行進到村中的廟宇前,表示送去“人丁興旺,家景興隆”之意。放天燈時,給碎布澆上油,桶口朝下,點燃油布后,整個紙桶就會被熱氣充滿,家家的天燈如同熱氣球一樣冉冉上升,帶上你的祝福與心愿,飄上夜空。

客家孔明燈 客家風俗中有在元宵節(jié)前后飄飛“孔明燈”祈福的習俗,祈求上天保佑來年的日子幸福美滿,生活蒸蒸日上。

孔明燈有大有小,大的直徑2米有余。它用竹篾扎架,裱糊上柔韌的竹麻紙,刷上桐油。燈籠底部的橫架上,用鐵絲捆扎了沾滿豆油的布團。飄飛孔明燈時,先點燃布團,燈籠內(nèi)空氣受熱膨脹變輕,一撒手,孔明燈便冉冉飄升,宛如一盞明燈閃爍于初春的夜空。

發(fā)明者簡介 諸葛亮生死年月為(181—234年),三國時杰出政治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臥龍。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wèi)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shù)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