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課堂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3-31 05:28: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天空課堂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天空課堂觀后感

篇1

  《冬奧課堂》觀后感范文通用2022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引冰心小詩以為題記

  我因為對籃球運動的癡迷,進而對其他所有的運動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喜歡和了解。當2022年逐步走近,我的心里對明年在北京舉辦的冬奧會也滿滿地期待。

  奧運是什么?我覺得那是一個舞臺,展現著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極限,贏得了數以億記觀眾的`青睞,人們為勝利所鼓舞,為失誤而遺憾,為參與而自豪。

  亦如我在籃球場上進攻、防守,為得分欣喜雀躍,為失敗懊惱悲傷。揮灑的汗水以及與隊友默契的配合,從來都是我快樂的源泉。每一次認真的運球、投籃,每一次在賽場上的來回奔跑,每一次大比分落后時的堅持,隊員之間相互的激勵,蹙緊的眉頭和堅毅的眼神……奧運的賽場上,人人不都是如此嗎?

  沒一個冠軍,是在舒適安逸中得到。當人們驚嘆于運動員的輝煌時,卻很少關注他們的日常。殘酷的訓練,枯燥無味的堅持……然而他們樂在其中,風雨無阻,勇往直前,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將淚水灑在了訓練場。他們在自己熱愛的項目上廢寢忘食不斷拼搏,從中得到運動的樂趣。他們懷著為國爭光的理想,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當國歌奏響,所有的苦和累,在這一刻,凝結成甜甜的淚。

  明年,在鳥巢,在張家口,這些沖破寒風,迎向冰雪,將汗水無數遍揮灑的健兒,將向世人明證:成功源于堅持。

  而我,一名普通的中學生,在遙遠的地方向著你們致敬。

  即使不在體育賽場上,我也要將奧林匹克精神傳揚。我在中考這沒有硝煙的戰場,如同你們在冰天雪地的賽場,滿懷激情,滿懷對勝利的渴望,不斷地揮灑汗水,有一分勞動就有一份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每一名冬奧運動健兒,就是一朵在冰雪中綻放的梅花,寒風與冰雪,不過是淬煉其品格罷了。

  在寒雪中,我將以“積睦步,行萬里”的姿態,好好學習,為自己加油,為你們加油,為中國加油,為2022年冬奧會加油!

  《冬奧課堂》觀后感范文通用2022

  “北京!”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發出不太標準的讀音時,神州大地翹首以待的億萬中國人再次沸騰了!如同14年前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承辦權時一樣,中國人民在這一刻都沉浸在忘我的興奮狀態之中。北京,成為世界上首次能主辦冬季和夏季奧運會的城市!會議結束后,北京市市長王安順面對央視記者采訪,道出五個關鍵詞——高興、感謝、承諾、敬意、歡迎。

  奧運會不是一個簡單的體育競技比賽,而是一種用永遠不變的信念。作為一名小學生,也許我們還不能像體育健將那樣為祖國拿金牌,也沒有機會親臨賽場,參與奧運會的服務與接待工作,但只要我們從現在做起,一樣可以為奧運出一份力!

  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的小使者。冬奧會來臨之時,我們用文明點綴城市的每個角落,伸出禮儀的雙手迎接八方來客,這樣才能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彰顯我們的民族文化。

  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向導。別的國家的人民光臨北京看奧運,是我們全國人民的驕傲!作為“小主人”的我們,應該說有禮貌有修養的話,應該用千百倍的熱情為客人們服務。比如:做個翻譯員,幫外國朋友指路等等,一定能讓外國朋友感受到我們中國人的熱情,讓國際友人回味舒緩的感覺,文明的味道。 我們要做一個個的環保小衛士。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實現“綠色的中國盼奧運”的夢想。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亂丟垃圾,隨手撿起垃圾,讓我們的城市天藍、地綠、水清氣爽,讓外國朋友在我們的'首都北京和張家口流連忘返。

  不再等待,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伸出雙臂,迎接我們的冬奧會!

  《冬奧課堂》觀后感范文通用2022

  我是一片雪,懷揣著激情與夢想降落。

  我來到了北京。

  我經過白雪裝飾的四方街,我聽見朝氣蓬勃的學生們議論著一個詞:冬奧會。聽天上的長輩們說,冬奧會是人類在冬天追逐夢想的一種形式。那時,黑色眼睛和藍色眼睛的人們會在冰上舞動身姿,黃色頭發和黑色頭發的人會在冰上俯身奔跑,白色皮膚和黑色皮膚的人會在銀白色的雪道上如飛鳥般掠過,還有許多人會在轉播的電視那頭歡笑哭泣。現在,我想親眼看看,于是,我來到了張家口崇禮。

  我從遠處眺望:崇禮下著雪,整個世界白茫茫一片,遠山在早春早晨的薄霧中依稀可見,纖細潔白盤旋的滑雪道仿佛出海的蛟龍,卻又寧靜安詳地相伏于大地。一陣風吹來,我被推到了更高的空中,低頭俯視,高大的人類變成了一個個在大地上做曲線運動的鮮艷的小圓點,我想親眼看看2022年的冬奧會。

  或許,我會立足樹梢,在蒼勁的綠色松葉縫隙中瞭望:看來自不同國家的運動健兒們挺拔的身姿在雪道上馳騁飛翔,在沖天而出的滑雪板和觀眾們熱血沸騰的尖叫聲中,我或許會沖出樹梢,和他們共同爭奪金銀之杯。

  或許,我會落進窗邊,望著短道速滑的弓箭手們呼嘯岀鞘,在0.00001秒的瞬間,暗自期盼會有新的奇跡出現讓我驚嘆,我會和人類一起歡呼新的世界奇跡。

  或許,我會變成一滴水,攀附在明亮玻璃的身旁,觀賞中央令人嘆為觀止的舞蹈。在悅人的音樂中和他們一起翩翩起舞。我會將這些瞬間在腦海里劃為重點,在重歸天空后告訴我的子孫們,人類的冬奧會是這樣曼妙:

篇2

   觀看開學典禮的觀后感700字

  在熱烈的掌聲,歡快的歌聲,響亮的誓言中,我們迎來了XX中學春季開學典禮。

  新學期的開始也標志著我們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同時還迎來了一張張精神的新面孔,他們就是初1的新同學,我們活潑可愛的學弟學妹們。我們快樂而充實的新生活就將在這次隆重的開學典禮上展開序幕。

  當主持人響亮的報幕語結束后,第一個節目就開始了,這是由學校音樂老師帶來的校歌《成長》,老師們熱情澎湃的歌聲激勵著現場每一位同學,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著是相聲表演,表演的同學語言生動幽默惹得全校師生捧腹大笑,在這些幽默言語背后又是一位老師的辛勤努力,他就是我校的語文老師楊世洲,作為一位從未深入接觸過相聲的老師,他能在短短的幾天內寫出這么好的臺詞,可想他私底下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費了不少心思,老師這種敬業精神多么值得我們欽佩。接下來學校拉拉操隊的隊員表演了精彩的拉拉操,新老師們合唱了一首他們自己編寫的歌曲……,這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節目,贏得了同學們陣陣掌聲。

  表演結束后,一位穿著黑色短裙,紅色襯衫,扎著馬尾辮的女老師緩緩走上舞臺,她是我們學校新來的老師,代表所有新老師發言,她說了許多的感想,還請臺下的幾名新同學發表感想,這也體現了我校的教育理念,打破傳統的老師一個人講課,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這種師生互動的方式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同學們接受新的知識也更加容易。最后學校領導發表了講話,對于他們的鼓勵我們會心存感激,他們的諄諄教誨我們會永生難忘。

  本次開學典禮不但帶給我們歡樂的笑聲、美的享受,更多的是讓我們不斷努力的動力,我們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帶著父母老師的期望,帶著感恩之心積極進取,勇敢前進。

  觀看開學典禮的觀后感700字

  又是一個新的學期開始了。校園中兩個月的悶熱被一派熱鬧的景象所代替,每個人,都是嶄新的。

  8點整,開學典禮終于開始呢!瞧!主席臺上,校長、主任、學生代表正面帶微笑地向我們招手呢!

  不一會兒,只聽見廖主任振振有詞地報幕:“實驗小學開學典禮現在開始。第一項,升國旗。”王主任用宏亮地聲音宣布:“全體立正敬禮。”無數只右手高高地舉過頭頂,無數雙眼睛注視著國旗,我們的心緊緊地和國旗連在一起。操場上安靜極了,只聽見國歌在校園上空回蕩著,只聽見微風吹拂著國旗發出“沙沙”地聲音。我望著國旗,仿佛看到戰場上,一個個戰士英勇地與敵人搏斗,爭奪了一塊塊被敵人霸占的領土……國旗漸漸的升起來了!升起來了!在教學樓的襯托下顯得多么莊嚴,多么鮮艷!國旗升上了祖國的天空,也升在了我們的心里。

  接著,胡校長精神抖擻地把少總部旗幟授予少總部總大隊長謝曉晨同學。緊接著學生代表尹晗·夏露分別作了假期總結和新學期打算的發言。那甜美的語調真把大家的神思帶到了一個美妙的境界。最后,王主任熱情洋溢地作了新學期工作安排……

  開學典禮就這樣結束了。展望新學期,我一定不會辜負家長和老師的期望,讓自己的成績更上一層樓。

  這次的開學典禮,我明白“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會得到好成績,不驕傲,要努力,才能成為聚善超越,涵養人格,精彩優秀的一名好學生,在二零一零的學期里,我的計劃是:”要把我的英語學好,因為現在英語是國際交流語言。今天我非常高興,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回到了教室,我在走的路上,我感覺我長大了,希望在新學期里,我的收獲最多,因為我已經發起決心要我負責,我能行,我快樂,在這次開學典禮,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校長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這次開學典禮,真讓我難以忘懷呀!

  觀看開學典禮的觀后感700字

  開學第一天,天氣陽光明媚,太陽照在我的臉上暖洋洋的。

  進到教室,聽見班長說:“開學典禮開始了!”我們聽到后都很高興,趕快拿起凳子整整齊齊的站到門外站隊,等待班長發命令。

  班長帶著我們下樓到操場上,同學們擠擠的站在一起,董老師和別的老師在五年級的地方忙前忙后的,累的滿頭大汗,最后把座位弄得非常整齊,像電影里面的座位一樣,一排排,一列列。

  幾位校長們走上講臺,他們有的身體胖胖的,個子矮矮的,有的高高的,身體壯壯的,他們臉上都露出慈祥的表情,說:“我宣布,開學典禮現在開始!”我們聽后,熱情的鼓掌。這時,臺上又上來兩位同學,他們是主持人,一男一女,說:“現在開始鳴炮奏樂”,剛說完,就聽見了操場食堂那邊放棄了響亮的鞭炮聲。

  接下來樂隊上場了,我一眼就看見里面有我們班的丁靜帆,里面有好幾種樂器,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吹著歡快、響亮的樂曲,走到了國旗臺下。護旗走出來開始升國旗,這是我們早已經站了起來,敬禮,眼睛齊刷刷的望著五星紅旗,那時,我感到非常自豪!

篇3

《開學第一課》作為一節小學生的必修課,無疑具有警世作用。“知識守護生命”開學第一課對小學生而言,開宗明義地詮釋了珍惜生命的意義所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600字左右,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幫助!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600字左右1期待許久的《開學第一課》終于開播了,我早早就坐在客廳上守著,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還是一如既往由央視boys來主持節目,現場中通過云課堂的方式實時連接各地中小學進行直播。邀請了抗疫一線的醫護代表以及收獲成長的少年兒童代表等作為這次的主講嘉賓。

這次的嘉賓有鐘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張文宏、吳尊友、毛青等等,讓我受益匪淺。第一個出場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爺爺,身穿著一身襯衣,打著領帶,雖然已經是84歲的爺爺,但是看上去一點都不老,還是特別帥氣。

鐘南山爺爺說,他的父母都是醫生,因此他也成為了一名醫生。鐘南山爺爺提到最多一個詞語就是“生命”,他說道:“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么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緊接著來自湖北的王督同學跟鐘南山爺爺表達了敬意,并立志要成為一名跟他一樣的有擔當的醫生,8月24日,王督同學終于收到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的錄取通知書,跟鐘南山爺爺成了校友。

這堂課我學會很多東西,雖然有些抗疫英雄我不是很記得,但是他們的面孔早就印在我的腦海里,一個一個抗擊疫情的身軀,默默貢獻的精神,是我永遠都忘不了的,回想起“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說過的一句話:“我們中華民族是個英雄的民族,它是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因此,我們更要在這個祖國繁榮昌盛的時代下,加倍努力學習才是我們該做的事情。

同時更讓我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的發展離不開祖國,祖國的未來離不開我們。鐘南山爺爺寫下“一個人也不能少”的寄語,更是鞭策著我要勇挑重擔,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那么少年強,中國就強,時代賦予我們重任,我們要與祖國“同成長”!不管在什么時候,身處何方,心一定是向著中國,中國才會越來越強大!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600字左右2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本期的主題是美在你身邊,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存在美,只是因為你還沒有發現。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人,他們抱怨在生活中找不到美,其實,美就存在于我們身邊。

黎明,當我們還在酣睡時,母親早已悄悄起身,在廚房為我們準備早餐,等我們起床,熱氣騰騰的早餐擺在桌上。

匆匆地走在去往學校的路上,腳下的路也在匆匆后退著,心里想著該如何渡過這漫長的一天。卻不曾留意到,這時的路已經變得十分干凈,遠處還有清潔工那忙碌的身影。

母親為了讓孩子的早餐有營養,便不惜昨日工作的辛苦,早早起床準備早餐。清潔工為了讓我市能在第一時間變得干凈,在人們都酣睡時,已經開始工作了,難道這不是重活動中的?

走進校園,看到同學們在校園里讀書的身影與老師往返于教學樓與辦公樓之間的身影,不覺的感受到這也是一種美。

在街上,你有時也許會發現,有人在把自己手中的食品袋扔手垃圾箱的同時,也會將桶外的垃圾隨手扔進去。

在公交車上,有人給老人讓座;走在校園里,有向老師問好的聲音,這也是美。身邊美好的事處處存在,只是我們缺乏對美的認識和理解。

當我們合家團聚,歡度佳節的時候,我們祖國最可愛的人,他們還在守邊疆,我們的監護人員也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著、忙碌著。他們總是這樣年復一日的繼續著,這不禁使我們贊嘆他們的美。

除夕之夜,當一家人聚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時候,春晚的工作人員們還在為帶給更多人歡笑而忙碌著,他們也應該是美的擁有者。

其實,生活中的美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去體會,就會發現,原來,美就在我們身邊。

美來源于生活,善于發現生活的美,善于從生活中得到啟示,你會感到生活中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邊,你會覺得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

就我們而言吧,考試及格了,成績提高了、作文進步了,這就是成功,應該感到高興,也應該把它歸于美。

只要你擁有善于發現的雙眼,生活就會給你其實,去讀它吧,用心的去讀吧,你會發現,“美”就在你的身邊!“美”就在我們身邊。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600字左右3又是新的學年,學校接到教育部向全國的中小學校發文通知,要求全國各地學校組織學生和家長收看將于9月1日央視經濟頻道(央視2套)播出的視頻《開學第一課》“知識守護生命”節目。《開學第一課》“知識守護生命”大型公益活動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舉辦的一次大型公益活動,以生命意識教育為主題,倡議全國的中小學學生每年每學期都進行應急避險教育,新聞視頻.

從“汶川災難進教材”到《開學第一課》,我們仿佛看到中國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們不禁為中國的教育喝彩鼓掌。這才是與時俱進的教育,這才是孩子們成長成才的春雨,這才是學生們最需要掌握的東西,這才是教育要達到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開學第一課》教材是生動的一課,也是精彩的一課,也是中國青少年成長急需補上的一課。

對于中國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有汶川災難的洗禮,也有北京奧運的體育與文化盛宴。而2021年對于中國的青少年的成長來講,這一年里所發生的一切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有生命的敬畏、有文化的魅力、有美麗的情操、有團隊的力量、有民族的自豪……這些都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教育,也是走向社會必須的素質。知識來自于社會,最終還是要回歸于社會。采取這樣利用奧運精神和抗災精神相結合的“第一課”對青少年學生來說,意義深遠,影響深刻。這也必將成為孩子們人生中最難以忘記的一課,多媒體視頻教材更有說服力,更生動.

《開學第一課》教材讓孩子們學會了如何敬畏生命并珍惜生命。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可以讓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同時也可以感受到生命與生命,人與人之間的血肉親情。在學會避險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提高大家的生命意識,懂得了堅持就是勝利,不但可以培養保護自己生命的意識和能力,更能夠讓他們如何去尊重別人,尊重生命。開學第一課教材視頻生活紀錄地震時,我們可愛的同學是如何生存的.任何崇高的品質都是由懷著對生命的敬畏開始,這一課將影響著孩子們的一生,影響這一代人。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600字左右4傍晚時分,太陽收斂起了那刺眼的陽光,變成了一個金燦燦的光盤,紅光披灑在了湖面上,幾朵粉紅色的霞云在天空中飄逸,發著瑰麗的光。湖面上浮光躍金;綠樹們也顯得更加翠綠了。

伴著晚霞與微風,我從學校回到家,打開電視機,收看【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一共上了三節課,三個主持人(撒貝寧,王小丫,董卿)每人帶著一個小班長。

這次節目是以“幸福”為主題。

同學們問:“什么是幸福?”董卿打了一個比方:“幸福,就像是班上一位調皮的學生,你找他的時候卻找不到,但就在你不經意的情況下,他就會自己冒出來。”

于丹老師說:“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王小丫說:“如果大家一起合作,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奇跡。”

節目中有一個真人真事:一個5歲的孩子失去了雙親,成了孤兒,于是她的鄰居劉女士就收養了她,過著幸福的生活,可這份幸福只維持了3年。三年后,這位養母便癱瘓了,這時這個孩子才剛8歲,養父因養母癱瘓,便離開了她們,從此,娘倆相依為命,過上了更加艱苦的生活。一年過去了,女兒就編一個長命結給母親,如今養母的雙手,雙腳上都有長命結。

這個女孩現在已長大,已經二十歲了,她叫“劉佩杰”,她說:“媽媽幸福,我就幸福。”一次一位女記者采訪她,給她買了一整套肯德基,她卻一口不動,說拿回家慢慢吃,回家把肯德基給媽媽吃,說自己已經吃的夠多了,看都不想再看了。到了如今,女兒連肯德基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多么感人的故事啊,現在像他這么孝順的人還能有幾個呢?

夕陽獻出了她那最后的一絲余暉,微笑著逝去了。然而,明天的早晨,一輪紅日又將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新的學期開始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600字左右5今天,是9月1日,是開學的第一天,是同學、老師們重逢的一天。放學后老師布置了一項任務,那就是看《開學第一課》。

今天《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幸福是最重要的,比學習還重要,可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有各種和樣的解答,說也說不清。開始請成龍"老師"對他們和我們的童年互相比較了一番,覺得我們很幸福,所以要珍惜現在的幸福。之后看了一段短片,我了解到一個天生失明的小男孩,他非常喜歡彈鋼琴,從小他媽媽幫他寫盲譜,使他學會了鋼琴;長大后媽媽把他帶到北京音樂學校,可都不收他,他的媽媽也沒有放棄,終于幫孩子找回了幸福。

還有一個短片,是在貧困學校一群孩子和王老師的故事:在兒童節,新來的王老師為了給貧困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教孩子們跳舞王邁克爾.杰克遜的舞蹈,孩子們既為邁克爾的出色演出感到驚奇,又為老師帶來的驚喜而感到快樂。可是三年的時光一眨眼就過去了,到了分別時,他們還不忘記老師教予的舞蹈。還有一個短片,是一個貧困家庭里傳來的:一個女孩父母都不在了,

是繼母養活了她,可幸福只持續了三天——一天,繼母因病癱瘓在床,不能動彈,只有女孩可以照顧她。可開始做得很糟糕,她繼母當時都不想活了。可女孩對她日日夜夜的照顧卻讓繼母活了下來——每天做200次仰臥起坐,240次彈腿、300多次拉腿,還天天為繼母做菜、擦身、上廁所。這些看了后無不讓人感動,因為在這么困難的日子里,她讓繼母活了下來。

在這里我總結出了一句話:幸福比學習更重要,我要努力、要奮斗、要堅持、要感恩、要溝通,要通過這些得到更多的幸福。

這些,我終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因為我一直都不明白幸福是什么。以前我真可謂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為我沒遇到過什么大挫折,也沒體會到幸福是什么。更沒怎么幫助過別人,也體會不到幫助別人的幸福。就像一朵花,水澆多了,花就溺了,謝了。

篇4

關鍵詞:美術;開放課堂;美術素養;拓展視野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4-0079-01

想象力是思維的翅膀,是一切知識的源泉。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張開思維的翅膀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對于美術課堂的開展十分有效。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應一改之前陳舊的教學模式,積極運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創設自由想象的空間,并在教學中開展多元評價,從各個方面升華他們的美術素養。

一、運用電教媒體,拓展視野

美術教學中,雖然學生的想象力十分可貴,但是由于家長的過分保護,學生很難接觸到外邊的事物,導致閱歷不足,想象力也不夠豐富,眼睛中的世界也比較單一,這對于他們學習美術十分不利。因此,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教學中的一些電教設備,如多媒體、錄音機等,為學生展示他們所接觸不到的事物,拓展他們的視野,為之后美術課堂的開展奠定基礎。比如,在講解“我的動物朋友”一課時,可以要求學生們想象自己的動物朋友,并將它們畫出來。在此之前,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們觀看熱映的《瘋狂動物城》,并讓他們注意觀察視頻中各種動物的表情與動作,注意揣度動物們的性格。觀看之后,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談論觀后感,有的學生說自己很喜歡小兔子朱迪頑強自立、不怕輸的性格,也有的學生表示自己十分喜歡小狐貍尼克,認為它有智有謀、很有擔當。緊接著學生們開始繪畫,他們畫的小兔子、小豬、小狐貍都活靈活現,別有一番趣味。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們看到了他們實際生活中接觸不到的小動物,能從多媒體中學到小動物們不同的性格,這不僅提升了他們對于美術教學的興趣,也有效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對于他們美術素養的升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創設自由空間,自主發展

教師在美術課堂中,應告別以往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邊聽的比較陳舊的教學模式,主動到學生中跟學生互動,并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問題。不僅讓學生成為傾聽者、模仿者,也要成為問題的解決者。比如,在講解蘇教版美術“走進大自然”一課時,不讓學生直接按照要求畫畫,而是先給學生聽一首《森林進行曲》,讓他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音樂,并去想象蔚藍的天空、飛過天空的小鳥以及迎風微笑的小花。聆聽完畢后,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說起了各自想象中的畫面。有的學生說看到了自己在春天里迎著風和同伴玩耍;也有的學生說自己看到了小鳥在樹枝上“喳喳”地叫著;更有的學生說想象著自己居住在森林里,每天都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十分美好。緊接著,學生們就將自己的所感所想展現到了圖紙上,并將各自的作品張貼到了小黑板上。在這樣的美術教學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出問題的解決,對于學生的美術課程的有效開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開展多元評價,正面記錄

學生對于美的感悟以及審美觀念的養成,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將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在日常的美術教學當中,教師應該主動走到學生中去,并讓學生組成小組,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以及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促進學生互相提問、互相評價,并進行相應的正面記錄,從而使每一名學生都變得更好。比如,在講解蘇教版五年級美術“船”這節課時,鼓勵學生繪畫出自己熟悉的小船。有的學生畫出了平靜的湖中纖細的一葉小船,有的學生畫的是大海中的豪華巨輪,也有的學生畫的是小河上停靠在岸邊的美麗畫舫。接著讓學生們互相展示,并由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推選自己心中最美的畫。學生七嘴八舌地開始了爭論,有的學生認為一葉小船靜悄悄地停在那里,很有意境;有的學生認為豪華巨輪高大巍峨,十分雄偉;也有的學生認為岸邊的畫舫精致非凡,很是應景。學生對于美的感悟不同,對于事物欣賞的方面也不同,教師不能簡單去評價哪個學生的作品好、哪個學生的作品不好,而是要主動去欣賞學生作品中的美好,并恰如其分地給出評價。由此可見,讓學生間互相正面評價,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美術,有效提升美術素養。

四、結束語

總之,教師只有構建開放性的美術課堂,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才會使美術課堂豐富多彩、充滿活力。而保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引導每一個學生以充滿愛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中的美好,進一步升華學生的美術素養,是當代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1]陳衛和.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許蓉.全球化語境下兒童美術教育新視域[J].武夷學院學報,2008(03).

[3]魏思東.構建開放式的小學美術和諧新課堂[J].教育教學論壇,2012(04).

篇5

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我帶三年級(5)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個班的學生全部來自邊遠山村,最令我傷腦筋的是作文教學。要知道,以前帶班我自以為最拿手的就是作文教學,總覺得在這一塊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如今,最輕松的活兒變成了最吃力的工作,心理上確實有落差。但是我愿意在這種反差中接受新的挑戰,因此,我對這個班的作文教學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究,希望通過實踐得出的經驗給更多的邊遠山村學校的作文教學尋求一個突破口,同時也實現自我超越。

二、分析原因

邊遠山村學生總的來說作文基礎比較差,主要是以下幾方面造成的:

1.受方言的影響,沒有說普通話的習慣,不會表達

農村小學生100%都說方言,從入學到現在讀三年級,都沒有說普通話的習慣,有60%的學生不會用普通話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甚至有的學生還不大會聽普通話。習作是“我手書我口”,試想,連用普通話進行口頭表達都不會,要寫出通順的話語又從何談起呢?

2.視野狹窄,思維不發散,缺乏寫作素材

生長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里,按理來說他們的童年也應當有許多趣事,也應當豐富多彩。可事實并非如此,現在的孩子的課余生活沒有我們以前的孩提生活豐富,加上農村家庭孩子少了,做父母的大多比較寵自己的孩子,這不給做,那不讓干,這樣一來,孩子們動手實踐的機會就少了。沒有親身體會,怎么會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呢?現在安全問題被放在首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或者只有一個兄弟姐妹,因此,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寶。正因為是寶,家長們從安全的角度出發,總是限制孩子們,這不能做,那不能碰,這不能去,那不能近。這樣,孩子們自由活動的空間小了,親身經歷的事情少了,寫作的素材也少了。

3.閱讀量極少,積累的詞匯少,語言不豐富

我們知道,語文離不開閱讀,寫作更離不開閱讀,離不開積累。但是我們調查的結果表明:這里的學生閱讀量極少。一個班52名學生,手頭上有一本課外書(包括作文選)的人數竟然不到20!主動去借課外書來看的學生就更少了。他們當中大多數人不懂得跟別人借書看,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悲哀的事情!沒有閱讀,哪來的詞匯?沒有詞匯,又該拿什么來表達?

4.校園生活不夠豐富,難以找到合適的題材

農村學生90%都是住校生,從周一至周五,他們都是在學校里過著全封閉的校園生活。除去上課的時間,每天大約有4個鐘頭由學生自己支配,但是減去打飯、吃飯、洗澡、洗衣服等時間之后,最多只有2個鐘頭讓學生自由活動。在這些活動時間,大多數學生不是看電視(其實都是看電視劇比較多),就是在操場上互相追逐、打逗,活動非常單一。這樣一來,學生習作時可選的素材就很少,他們比較難從中選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想表達的素材。

三、對策初探

既然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那么我們在教學時就應該對癥下藥。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藥”:

1.鼓勵學生講普通話,學會表達

在校園里,老師要帶頭講普通話,要求學生人人講普通話。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余時間;無論是與老師交談,還是與同學交流,都必須講普通話,讓普通話成為校園里交流的習慣語言。讓學生從不會講到會講,從不敢講到主動講,從表達意思不完整到表達完整,從說不連貫到說得連貫,從說不清楚到說得清楚,從不習慣說到說得自然、流暢,從說得干巴巴到說得有感彩等,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分階段進行訓練,這樣就為習作做好了第一步準備工作。

2.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學會積累

眾所周知,語文離不開閱讀,要想寫好作文,更需要大量閱讀。2006年3月在桂林舉行的“漓江之春”語文名師觀摩活動中,有一位專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達到200本的話,無論他怎么學,都能學好語文。”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那么在閱讀方面,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呢?

首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教師要與家長溝通,讓他們為自己的子女購買一兩本課外書。每個學生手上都有課外書,他們就可以與其他同學交換,實現資源共享。

其次,鼓勵他們去學校圖書室借書。現在的農村學校基本上都配有圖書室,雖然藏書還不是很多,但是也夠學生讀了。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要要求他們做讀書筆記,并定時間檢查、指導,鼓勵他們將積累的詞句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這樣點點滴滴地積累、運用,久而久之,學生一定會有令人驚喜的進步。

3.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學會記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告訴我們: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那么如何落實這個要求呢?如何引導孩子們從生活中提取精華寫出個性,使作文之花開得更艷麗呢?我在實踐中發現:讓孩子們走進生活采集素材無疑是最為有效的辦法。因為,五彩斑斕的生活就是寫作的不竭之泉,是孩子們作文的資源庫。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寫作的素材多半來自作者的現實生活,來自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因此,我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內外的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更多的生活體驗。我還經常對他們說:“生活中無處不語文,只要你用心去發現,你隨時隨地都有題材可以寫。”要他們平日多留意身邊的人和事,多聽聽別人的看法和見解,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是一種比較實用有效的辦法。如指導學生有選擇地看電視并寫觀后感,讀一本書后用摘抄的形式記下來,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親歷的事情用日記記錄下來等。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營造作文氛圍,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

篇6

一、作為研究視角的法律與電影

(一)法律與電影研究的現實基礎

在表象上,法律是一個科學的世界,電影則是一個人文的世界;思維上,電影重形象、感性思維,而法律重抽象、邏輯思維;語言上,前者力求修辭,模糊性、藝術化強,而后者務求簡潔,確定性、嚴謹性強;美學上,前者個性、奔放、灑脫、自由,而后者莊重、嚴肅、冷峻、沉悶。所以,“在通常的情況下,人們很少會把法律和電影聯系在一起。法律似乎是社會生活里一切教條、刻板、無情以及理性思維的象征,而電影則代表了人們多姿多彩、浪漫感性的生活態度。”[1]然而,在內容與功能上,法律和電影又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重疊與耦合。相對于經濟基礎,法律和電影皆屬于上層建筑范疇,作為一種制度觀念、文化現象,法律和電影必然分享著一些共通的實質因素。從實質內容上講,所有經典的電影作品都以揭示人性為最基本的任務,而現代法治型法律同樣以人為邏輯起點,以人為本、張揚人性。現實生活中的人是法律與電影聯結的媒介,人是法律與電影研究最基本的支點,對人的關注構成了法律與電影研究的內容基礎。從功能上講,法律以社會生活與文化為基礎,反映著社會文化,以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對人的行為發揮指引、預測、評價、強制作用,同時,法律還以其內在固有的價值觀念熏陶人,教育人。電影來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來自于生活意味著電影反映著生活及其文化,而高于生活則意味著電影對生活及文化有所敲打、有所清理、有所提升,這就決定了電影之于觀眾必然會起到思想示范、行為引導作用。法律和電影都能夠從各自的角度對人的生活、思想與行為產生影響,成為法律與電影研究的現實基礎之一。要言之,盡管“嚴肅者,法術,輕快者,藝術”[2],但是“法律可以利用藝術,藝術也可以利用法律”[3],法律與電影研究的現實可行性與必要性即在此中。

(二)法律與電影研究的學理背景

作為一種研究視角,法律與電影研究的學術淵源或背景在于當代方興未艾的法律與文學研究。濫觴于上世紀70年代美國法學院的法律與文學流派盡管還未、或許也不太可能會獲得主流的法律思潮地位,但作為一種交叉的思潮或視野,法律與文學的魅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引力是相當大的:在法學研究領域,法律與文學研究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已蔚然成風[4],在中國也已引起了學者們的濃厚興趣;在法學教育領域,法律與文學已經走進法學院的課堂[5]9,并可以預計會在法律課堂站穩腳跟。關于法律與文學的研究領域,一種經典的四分法認為,法律與文學可具體劃分為:文學中的法律、作為文學的法律、通過文學的法律、有關文學的法律[5]18。其中,學界較為集中的關注點在于文學中的法律與作為文學的法律[6],通俗地說,也就是文學中的法律與法律中的文學兩支。不管是“文學中的法律”還是“法律中的文學”,此中的“文學”的范圍并不局限于狹義理解的文學名著或文學作品,而是擴展到了更為廣泛的視聽藝術作品[7],這些視聽藝術作品包括了電影。盡管電影是繼文學、戲劇、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后的第七藝術,但是電影又是融合各種藝術的綜合藝術,其中就包含了不可或缺的文學因素,即電影中的文學[8]。正是因為廣義的文學包括了電影作品,而電影又包含著文學因素,所以,法律與文學研究必然包括法律與電影研究,法律與電影研究也就成為法律與文學研究的一個嶄新領域,同時也成為法律與人文、法律與大眾文化交叉研究的前沿地帶。

(三)法律與電影研究的領域與范圍

遵循法律與文學研究的學術邏輯,法律與電影研究可以從以下兩個主要方面展開:其一是電影中的法律,即關于法律的電影,就是研討電影作品中的法律問題。此一類研究的對象集中于法律電影,所謂法律電影乃是一種類型電影,即運用法律素材、講述法律故事、反映法律問題,法律電影中的素材或主題包括了法律案件與制度(諸如影響性訴訟、爭議性法案等)、法律實踐(諸如審判、辯護、公訴、執法等)、法律人(諸如法官、律師、獄警、檢察官、陪審團等)、法律命題(諸如正義、人權、自由、復仇、同性戀、安樂死、情理與法理、道德與法、政治與法等),它們既可能對法律制度與理念進行正面的張揚,也有可能對法律現實與困境進行激烈的批判。法律電影為法律的人文精神提供了獨特而細膩的描述,法律電影是揭示法律價值、意義的必要媒介之一,研究法律電影中的法律現象有助于發掘法理與人情、法意與人心的深刻關聯。其二是法律中的電影,即關于電影的法律,就是研討法律對電影的規制、與電影相關的版權等問題。應該說此一類研究已經包括在傳統法學研究之中,比如廣電文藝管理法、知識產權法等都涉及電影業、電影市場的監管,電影的制作、引進、發行,以及電影作品的形式、內容等相關問題。鑒于我國文藝法制發展的滯后,法律規制電影的研究領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比如我國電影業監管、電影審查制出現許多備受詬病的弊端,《電影促進法》、《電影法》等更為系統而規范的法律的出臺備受期待;電影分級制度則完全處于懸而未決狀態,而“電影分級制是解決我國電影業發展瓶頸最直接和核心的法律制度”[9]。此外,法律與電影研究甚至還可以從作為電影的法律著手,運用電影的表演、敘事手法來講述法律舞臺上的法律人或法律關系主體們的角色扮演問題;同時,還可以從作為法律的電影著手,根據法學理論與影視理論探討電影對人的思想行為、社會關系所發揮的類法律的教化與調整功用。

二、作為教育手段的法律與電影

(一)作為法學的教學方法

1.法律與電影教學方法的意義

教學方法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和切入點[10]。提高法學教育的成效,促進并實現法學教育的轉型,法學教育方法可謂是一個重要突破口,法律與電影就是這樣一個突破口。作為教育手段的法律與電影,其要義在于看電影、悟法律,就是結合法學課程之內容,播放題材關聯的法律電影,讓法律知識和原理與法律電影互為關照,實現以理服人與以情動人的有機結合。以筆者多年所講授的法理學課程為例,法理學難教、更難學,這可能是法學專業師生共同的感受。在當代中國法學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這亦為法學教育界所著重關注。我以為法理學難教,既有開課時段的原因、教材的原因,亦有教法的問題;而對學生來講,法理學之所以難學,既有知識結構與理解能力上的原因,亦有學習方式的問題。突破法理學教與學之難,最關鍵的在于方式方法的問題。改革手段、創新方法不僅是最易突破的,也是最易生效的。將法律與電影引入法理學教學,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將法律電影引入法理學教學并不僅因其新鮮、娛樂、好玩,更為重要的是它所發揮的值得重視的教學作用。首先,該方法有助于增進學生的理論把握,拓寬他們的思維視野。法律與電影教學方法易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他們在電影的生動氛圍中開放理解力與想象力,更具象地把握法的知識與方法,增強他們對實踐問題的理論分析能力,從而避免講授式教學極可能出現的沉悶、乏味氛圍以及知識理解、運用上的障礙或困惑。同時,由于法律電影所折射的法律現象、所追問的法律問題可能會遠遠超越書本理論知識的范圍,這有助于培養學生更為獨立、發散、批判的法律思維方式,從而避免基于老師、課本而形成的依附、單調、保守的思維陋習。其次,該方法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現實認知,熏陶他們的人文品格。法學本科生絕大多數涉事較淺,社會經驗不足,缺乏對生活與人際復雜性的認識,而充分反映世事人心的經典電影正可以拓展學生對社會現實的了解。同時,法律不僅是規則的體系還是意義的體系,法學不僅是社會科學還是一種人學[11],法學教育也“不僅僅是職業教育,從最深層次的意義上講,它同時也是一種人文教育”[12]。這便意味著法律人應當具備人文素養,法科學生是未來法律人,尤其需要培養人文精神。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法律電影一般都展現著人文關懷,張揚著人的自由與人性的尊嚴,有助于熏陶學生的人文感知、人文品格,從而避免對法律的教條式、機械化的理解與運用。

2.法律與電影教學方法的運用

如何具體運用法律與電影教學方法呢?仍以法理學教學為例,作為法學本科專業的基礎性必修課程之一,法理學的講授課時一般占據總課時的大部分,這一硬性要求使得法律與電影教學法只能安排在實踐課時里面。由于實踐課時有限,加之同樣需要運用的諸如主題辯論、案例討論等其他實踐教學形式的限制,這便要求教師結合課程各章節內容之重要性、難易度等因素選擇性使用法律與電影教學法。該方法的具體運用:第一步:經典電影的遴選與剪輯。在教學預備階段,教師應該根據“緊扣生活邏輯、聚焦法理主題、貼近大學生口味”等標準精心遴選經典法律電影,并可以在遴選確定了的基礎上對影片進行適當剪輯,以確保特定課時內完成播放。第二步:影片播放前的教學組織與安排。如果是先觀看后講授的話,可以要求學生提前預習相關章節并提示學生注意與電影相關的知識重點,從而讓學生帶著理論去看電影;如果是先講授后觀看的話,可以在授課后、放映前提前設計需要學生關注、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電影。一般來講,先講授后觀看的套路更為可取一點。第三步:觀看影片。正式播放前提示學生注意記錄電影敘事中的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為何,播放完畢后布置觀后感或發言稿作業,并可征集發言的同學名單,為下一步教學活動做準備。第四步:影片觀摩后的教學研討與總結。這一步至關重要,影片教學的意義集中展現于這一環節。在學生完成觀感或發言稿的前提下,這一環節應該主要由學生圍繞事先布置的議題進行討論或辯論,讓他們充分發揮運用法理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討論或辯論過程中,還可以允許部分學生圍繞事先布置議題之外的問題進行探討,給學生發散性思考以訓練的機會。討論或辯論的具體形式可以多樣化:既可采取自由發言的形式,也可采取分小組討論與小組代表總結發言相結合的形式,還可采取主題辯論的形式;既可允許結合事先擬好的影評自說自話的形式,也可允許反駁、質疑他人觀點的發言形式。當然,教師應該在該環節中擔當好主持人的角色,防止偏題、跑題或無謂之爭吵,而且在討論或辯論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發言點評,并對相關理論進一步概括或升華。整個教學活動中應該避免對法律電影的過度依賴。法律電影畢竟不是法律,電影作品的虛構性、表演的戲劇性都有可能導致或出現法律上的夸張或錯誤,從而有可能讓學生對現實法治產生失望之感或在法律知識上誤導學生。因此,在研討電影之于法律的正面意義的同時,還應該對法律電影中的法律錯誤或夸張進行剖析。

(二)作為高校的選修課程

法律與電影,不僅可以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甚至還可以將其擴展為一門高校選修課程。這樣的做法已經有先行實踐的范例,例如,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為學生開設的“電影中的法律”、“經典法律影視賞析”、“法律與電影”、“影像中的司法”等課程,這些課程實踐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校與教師們所效法。同時,這種做法還得到了法學教育界的理論呼應與支持,例如,有法學教育機構舉辦過專門的座談會研討“法律影像在教學中的運用”問題[13],亦有法學教育界人士指出,法學教育模式應該將書寫法學(以口傳的意象以及書寫的論述所傳達的法律)與影視法學(以視覺的影像和影片的論述所傳達的法律)巧妙地結合起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