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習俗范文

時間:2023-03-27 05:4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德國人的習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德國人的習俗

篇1

關鍵詞:英國;風俗;習慣;尊重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首都是倫敦。倫敦以霧大聞名于世,經常是連續多日濃霧不退,距離兩三米以外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因此倫敦被稱為“霧都”。英國的地理位置處于歐洲的西部,面積約為二十五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六千萬,其中英格蘭人占絕大部分。英國在世界上是最早開始進行工業化發展的國家,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技術水平高,在世界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中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英國是世界第四貿易大國,它依靠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也是經濟發展較早的國家之一。

英國人重禮儀,知常理。懂得理解人、幫助人、體諒人。在處理事情和工作中,善于為他人著想,盡自己做大的努力把事情辦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給對方,頗具紳士風度。英國人事業心責任感極強。有鉆研的精神,只要認準了一個目標,確定了方向,就會不惜付出一切,把它做好,力求完美。在與人交往中,英國人很平易近人,容易接觸,與朋友初次見面行握手禮,不隨便擁抱接吻等,注重端莊得體。英國人與人相處懂得推己及人,反應機智靈敏,處理問題很靈活。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

如果你有幸被英國朋友邀請至家中做客,若僅是以愉快為目的的邀請,進行交往聚會,那么你若提前到主人家就是不禮貌的行為了,因為主人一旦沒有準備充分,你提前的到來會讓主人感到尷尬不快,會讓他很難堪,所以大約晚到十分鐘左右,不超過半小時是最好的。聚會結束后不要在主人家坐的太晚,晚餐結束以后稍作聊天,大約一小時之后,或者在晚上十點至十一點之間離開是最佳的,這樣不會影響主人的休息,又顯得有禮貌。

英國人的邀請招待客人的方式主要分為宴會和茶會兩種。茶會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在用餐過程中,英國人不會像中國人一樣熱情的勸客人喝酒盡興的,他們很尊重客人的選擇,隨興趣選擇就好。如果沒有喝酒的意愿在主人給你斟酒時你只需用手遮住杯口就好,絕不會勉強。當然,英國人大多數是對酒情有獨鐘的,畢竟英國也是個擁有著豐富酒文化的大國。

英國人習慣食用燒烤、煎炸類的食物,但是卻又喜歡清淡的口味。對肉類和海鮮以及蔬菜類食物都有獨到的烹飪方式。英國人對牛肉很是喜愛,特別是烤牛肉再加上新鮮的蔬菜,撒上少許的芥末醬或者奶油等精選的作料,香噴噴、油膩膩,咬上一口外酥里嫩,實屬英國人的最愛。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天之計在于晨”,早晨的心情狀態等影響著一天的精神狀態。同樣,英國人也很注重清晨的美好時光。特別是早餐的準備上更是細心周到,講究豐富的營養,他們的早餐多以熏肉、面包、果醬、果汁、雞蛋、燕麥粥、炸蘑菇、煎肉腸、咖啡、茶等為主。早餐美味豐盛,精神百倍地開始新一天的工作。英國人的午餐卻很簡單,大約在中午一點左右,一般都是在單位或外面簡單完成的。習慣早晨在家做好三明治帶到單位中午食用,十幾分鐘就解決,繼續投入工作。下午四五點鐘是下午茶時間,下午茶主要包括茶飲和各種小點心,例如蛋糕、餅干、三明治等,是多年來英國人一直保留下來的傳統習慣。英國人最重視晚餐,一般稱為正餐或者大餐。大餐選擇的時間較晚,食物較為豐盛,主要以肉類和菜品為主,持續的時間較長。

在與英國人用餐時還須注意的是英國人在進餐的過程中不喜歡戴帽子、不喜歡用手肘支在餐桌子上、嘴里邊吃東西邊說話、大聲的打嗝等都是極為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在英國生活了解餐桌禮儀還是很關鍵的。

英國人很注重外表舉止形象,社會交往方面禮貌端莊。英國人總會給人一種高雅、端莊、矜持的感覺。他們不習慣主動與人接近或接觸,不習慣激動的感情外露,即使心情很不好有傷心事,但是他們也不會表現出來。他們總是很謙虛謹慎,能夠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

社會交往中,英國人第一次見面行握手禮,言語客氣。不論身份、地位、職業、貧賤、都以禮相待;請求別人幫忙時,態度不強硬不蠻橫,講究委婉真誠,請求幫助;英國人尊重婦女,凡事女士為先,無論是在路上行走、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車、商場乘坐電梯等男人們都很紳士的請女士先來,漫于在街頭,男人也要走在外側女人則走在內側,做好隨時保護女人的準備,當然也很少有人在大街上散步時手拉手,因為他們很注重言談舉止;英國人習慣“以貌取人”,他們很講究服裝打扮,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選擇不同的服飾,佩戴不同的首飾。對于男子來說三件套的西裝,打上整齊的領帶,筆直的西褲是英國的傳統服飾風格。在英國,無論男女只要一外出,精心穿戴一番已經是一種習慣。

英國人在社會交往、談生意的過程中,態度嚴謹認真。在商討一件事的過程中他們不隨意的點頭或贊許,只有經過深思熟慮后,同意對方的觀點或者向對方表示祝賀時,才會宣布最終的決定或與對方握手。在談生意中,他們一般不邀請對方早餐談工作,午餐又很簡單顯得不雅,所以晚餐時間是職場人群談生意最好的選擇。因此重大的活動內容都集中在晚餐,也就是正餐時進行。赴宴時,隨手帶上一束鮮花作為禮物最好不過了。當然,和百合花在某種意義上講都有死亡的涵義,所以不宜隨便送人,其他花就都沒有問題了,一定會得到主人的喜愛。

英國人崇尚簡樸,摒棄鋪張浪費。無論是在飲食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以簡單樸素為主。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兩位朋友到家中做客,他們以茶相待,在泡茶煮水時,他們肯定只煮兩份水,不會多煮一點水,因為他們討厭浪費的行為。英國人熱衷于飲茶,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喝茶,每天清晨以茶開始,夜晚以茶結束,特別是濃郁的紅茶更是英國人的最愛,有時還在茶品中添加一些牛奶,味道香濃純正,醇香可口。英國是一個飲茶大國,英國人每天的飲茶次數絕不低于六次,令人嘆為觀止。

當然在與英國人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忌諱:

第一、不能插隊。英國人注重良好的生活習慣,講文明懂禮貌,先來后到,有序排隊是英國人的傳統習慣。無論是上公交車、還是乘坐火車、點餐吃飯、購物等等他們都井然有序的排隊進行。加塞是英國人極為厭惡的一種行為。

第二、不要講價。在英國買東西人們最討厭的就是討價還價,覺得砍價的行為很讓人難堪,沒有臉面。在選購的過程中如果這件商品你認為值就買下,不值也沒有必要多費言語。果斷干脆為好。

第三、詢問女士的年齡。每一個人都想永遠年輕漂亮,害怕老去。英國的女士更是如此,他們視自己的年齡為私人秘密。詢問女士的年齡是英國女士極為反感的問題,他會認為你很沒有涵養沒有禮貌,所以說,對于中年的婦女,如果你夸她一句:“你真年輕!”她是再開心不過的了!當然,在英國,男人的收入問題、婚喪問題、職業以及宗教問題都屬于個人的私事,日常交際中都不易隨便談論。

英國人還討厭“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一個不吉祥的數字,所以日常生活中都盡量避開它;英國的交通規則和中國也有所不同,它們是靠左行駛,經常多霧,交通行駛一定多加小心;英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很優越,一切病人都免除醫療費,即使是來英國的游客有醫療需要的話都可享受免費的待遇。

在英國每年的七月、八月、圣誕節和復活節,屬于長假期,商務活動明顯減少。大多數的商務人士都會休假。所以不方便開展商務活動,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士盡量不要在這兩個時間段來英國從商,容易徒勞無獲;英國人為了避免賄賂等敏感問題,在接收禮物時,拒絕較大較貴重的物品,從政清廉;英國人很守時,很有時間觀念。在商務活動中,要提前預約,不得遲到早退;工商界人,從商嚴謹認真,不易受感情左右,公事公辦,不輕易做出決定,看重沉著穩重的舉止言談。

如果你去英國旅游,見到英國人不要輕易的問對方:“您吃飯了嗎?”“最近心情怎么樣?”“你要去哪里啊?”等問題,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生活習慣,這些問題也許在中國看來很普遍很熱情,但是在英國人眼中,這些問題卻是很隱私很不禮貌的。所以說,要尊重對方的習慣,談論一下天氣狀況“今天天氣很不錯啊!”是很友好和明朗的話題。

在英國旅游要時刻警惕,英國的交通規則是左側通行,一定要遵守紀律,嚴于律己,排隊有序,過馬路行車千萬不要粗心大意,安全第一。

英國人講究消費的禮節。在餐館用餐、賓館入住、外出打車等,一般都要按照正常付費的百分之十,給予服務生相應的小費,有時在主人家做客,根據情況而異,都要付給家中傭人一些相應的小費。當然,有時公共場所會把小費列入到賬單中,那樣就不必再另付小費了。

英國的風俗禮儀講究很是豐富多彩。通過以上我們對英國人的風俗習慣的了解來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深深地影響著英國人的生活軌跡,一代一代傳承至今。英國人的樸實簡單、彬彬有禮也充分的體現了英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不屈不撓的英格蘭人作為英國的主體民族,其民族性格對英國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英格蘭人性格具有務實、重視傳統、尊重個人自由的鮮明特點。這些獨具的特色,推動了英國創新精神的延續和發展。英國所以能夠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保持著自己的優勢不受侵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國人的創新精神。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簡單而高雅。其實我們在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在學習這種語言的本身,我們更是在學習這門語言的文化。也可以說要想學好一門語言,首先要從這門語言的文化學起。既要學習文化中的語言,也要掌握語言中的文化。

參考文獻:

[1]阿建.英國一瞥[J].初中生,2005,(7).

[2]陳平潤.英國見聞[J].八桂僑刊,1994,(2).

[3]路峻遠.在英國辦事要有耐心[J].神州學人,2004,(3).

篇2

關鍵詞: 集團訴訟; 代表人訴訟; 美國集團訴訟

中圖分類號: DF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8631(2010)07-0010-02

當前,我國的群體性訴訟日益增多,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突出表現在證券、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保護等方面。可以預見,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群體性訴訟還將會繼續增多。另一方面,我國訴訟法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充分保護作為弱勢群體一方的普通民眾的合法權益,應當對其進行完善。在這方面,美國的集團訴訟制度可資借鑒。

一、集團訴訟概述

集團訴訟是美國處理大量產生于同一事件的類似訴訟請求的一種獨特訴訟程序。集團訴訟是允許一人或幾人代表他們自己或那些聲稱受到同樣侵害或者是以同樣的方式被侵害的其他人或被訴的制度。美國集團訴訟以默示方式認可代表人,采取的是“申報退出”制度,法院公告后申報退出的,將來才不受判決拘束,如果沒有申報退出就視為當然的當事人,要受判決的拘束。集團訴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大眾侵權的制約,它最大的特點是代表人依據自己的判斷為全體被害者的利益進行訴訟活動,而不需要授予訴訟追行權。因此集團訴訟是處理小額面廣的消費者事件和公害事件必不可少的訴訟方式。也可能是惟一會使案件充分具有經濟上的利益,從而誘惑能干的律師提訟的情形,這也是美國的集團訴訟之所以能夠得到如此充分利用的原因之一。

二、我國代表人訴訟與美國集團訴訟的比較

(一)我國代表人訴訟具備的要件

我國代表人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多方人數眾多,由其中一人或數人為代表進行訴訟,并接受由此產生的訴訟結果的訴訟形式。我國1991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借鑒美國集團訴訟制度和日本的選定當事人制度,確立了我國群體性訴訟制度,即代表人訴訟制度。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對該制度做了進一步具體規范。我國代表人訴訟需具備的要件如下:

1. 當事人人數眾多。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分為兩類:一類是人數確定的代表人訴訟,一類是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這兩類代表人訴訟的人數下限,一般為10人以上。因為人數眾多,讓所有當事人參加訴訟極為不方便,才有必要適用代表人訴訟。

2. 眾多當事人一方訴訟標的相同或屬于同一種類,即多數當事人之間存在共同訴訟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人數確定的,當事人一方內部關系可能是必要共同訴訟人的關系,也可能是普通共同訴訟人的關系。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當事人一方多數人之間一般是普通共同訴訟關系,其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

3. 訴訟請求或抗辯的方法相同。多數人內部對訴訟請求或抗辯方法達不成一致意見的,依照司法解釋,可由部分當事人推選自己的代表人進行訴訟。人民法院也可以在多數人訴訟中,要求分組選定代表人。

4. 代表人合格。合格的訴訟代表人應具有下列條件:(1)必須是他所代表的一方當事人中的一員,與其他成員具有共同利害關系;(2)必須由依法定程序登記的權利人推選或由人民法院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3)具有相應的訴訟行為能力;(4)能夠正確履行代表義務,能善意地維護被代表的全體成員的合法利益。

(二)中美訴訟的差異

我國的代表人訴訟與美國的集團訴訟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屬于群體訴訟,即都是由有共同利益關系的人組成一個群體,而由其中的一人或幾人代表該群體提訟。這一方式的運用成功地解決了主體眾多與訴訟空間有限之間的矛盾,司法解決糾紛功能得到極大地發揮。與此同時,它們也存在如下區別:(l)代表人的產生方式不同。我國的代表人訴訟是由其他當事人明確授權產生或由人民法院與多數人一方商定認可訴訟代表人的代表地位;(2)我國代表人訴訟明確了不確定人數轉化為人數確定的程序,即權利登記程序,通過向法院登記,使群體成員人數確定下來、對于法院公告期未明示參加訴訟的,不作為群體成員。而集體訴訟則采用相反的做法,規定法院公告期間沒有明確由請排除于集團之外的,視為參加訴訟;(3)判決擴張的方法不同。美國的集團訴訟判決是直接擴張于未明示把自己排除于集團之外的成員。而我國代表人訴訟判決則是對未作登記的權利人間接有擴張力,即在權利人獨立提訟后,人民法院裁定適用對群體訴訟的判決和裁定;(4)適用范圍不同。集團訴訟適用于多數人一方與對方的糾紛是基于相同的事實或法律問題,而我國的代表人訴訟適用于訴訟標的是相同的或同一種類的。

三、我國代表人訴訟制度的完善

為了更好地發揮代表人訴訟制度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領域的作用,有必要吸收和借鑒美國集團訴訟的規定,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加以完善:

1. 放寬代表人訴訟的適用條件。我國代表人訴訟要求當事人具有同一或同種的權利義務關系,其實是嚴格限制了適用范圍,而那些因同一事實問題或法律問題而引起的多數人爭議就被排斥在外。筆者認為,可以借鑒集團訴訟的做法,允許具有共同法律問題或事實問題的眾多當事人提起代表人訴訟。

2. 修改權利登記的程序。權利申報登記制度盡管克服了人數不確定的弊端,但是同時也有其負面的作用。如果有關權利人不來登記,并且以后也不主張權利,違法者受判決確定的賠償額大大低于其違法所得利益,不但不能起到最大限度地救濟受害者的作用,反而放縱了違法行為人。這種程序妨礙了代表人訴訟功能的發揮,借鑒美國集團訴訟的“聲明”退出程序,即不適用權利登記程序,只要當事人不聲明退出訴訟,就視為當然的當事人,受裁判的拘束,聲明退出的人將來不受裁判拘束。

3. 賦予原告要求法院禁令的權利。在個別侵權案件中,當事人往往是僅僅要求損害賠償,而在近年的產品責任糾紛、環境污染、虛假廣告等案件中,當事人往往不僅要求金錢賠償,而且希望法院禁令,禁止侵害者繼續實施侵害行為,保護潛在的受害者,但法院一般不予支持。為改變這一狀況,發揮禁令對將來糾紛的預防作用,必須明確地賦予當事人提起不作為之訴,要求禁令的權利。

4. 實行懲罰性賠償或兩、三倍賠償的政策。強烈的法律意識雖然能驅使人們去從事這些活動,但同時也要人為地刺激他們,以促進訴訟活動的開展。如果對大量受害的救濟給予大幅度的經濟“獎勵”,不但能促進訴訟活動,而且也會產生一批從事大量被害救濟工作的專家。

5. 加強公益保護團體組織建設,引進團體訴訟制度。公益訴訟的目的旨在保護公共利益不受非法侵害。實踐也證明,克服個人力量的不足,發揮一個組織在經濟、法律等方面的優勢對公益訴訟制度的建設是大有裨益的。加強公益保護團體的組織建設,筆者認為加強公益保護團體的組織建設,設立團體訴訟,賦予某些團體直接提起侵權之訴或不作為之訴的權利,必將開辟公益維護的新途徑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祁英香.公益訴訟制度研究――關于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之構想[D].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篇3

關鍵字:代表人訴訟制度;缺陷;完善;美國集團訴訟

中圖分類號:D925.1 文獻標識碼:A

作為共同訴訟的延伸,我國代表人訴訟制度的立法目的是為保證高效解決當事人人數眾多參與的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4條和55條,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可以分為人數確定的代表人訴訟和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特別是人數不確定的案件,它主要是用來解決當事人人數眾多,使得案件的全部當事人無法全部參與庭審,而由代表人來參與案件訴訟的。當下我國群體訴訟案件頻發,諸如環境污染案件、食品安全案件、反壟斷侵權案件等等,往往面臨同一行為導致的受害人人數眾多、分布廣泛,單獨受害主體可能遭受的損失不大,但如果提訟,卻要面對高昂的訴訟費用和實力強大的對方當事人。群體訴訟的設計使這些小額損害的當事人能夠抱團參加訴訟,克服了以上缺點,但是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在設計上還是有一些缺陷,使該項制度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代表人訴訟制度的缺陷

1、訴訟請求要求同一,降低了該程序的吸納能力。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要求具有同一法律關系的才能進行權利登記,甚至是訴訟請求也必須統一。例如,在產品質量瑕疵中,消費者與生產商之間的關系是買賣關系,但消費者一旦遭受人身損害,有的消費者要求按照侵權,有的消費者要求按照合同關系,這就造成了訴訟請求不統一,這樣的就不能進行合并審理。因而法院就不能對案件進行統一處理。

2、權利登記程序設置復雜。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要求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在后進行公告,與案件相關的當事人可以到法院申請權利登記,但是我國的公告一般在人民法院報,這些公告的范圍有限,使得很多當事人無法參與到案件當中來,降低了代表人訴訟的參與度。

3、對代表人的授權有限。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要求代表人在做出確認、變更、放棄訴訟,達成和解、調解協議時,必須要有被代表人的特別授權。代表人本身作為當事人參與到訴訟當中,并由被代表人推選而出,如果代表人再要做出影響被代表人實際權益的時候還要進行再次授權,會繼續耗費代表人的精力財力。特別是在和解或調解的過程中,一定會涉及權益的部分放棄或妥協,如果需要讓所有被代表人達成協議,難度可想而知。這也決定了代表人在做這部分工作的難度,結果可想而知,代表人會因為工作的難度程序選擇放棄,導致代表人訴訟的整體瓦解。

二、代表人訴訟制度的完善

1、對于代表人訴訟制度的適用前提應當進行適當修正。美國集團訴訟的標準是面臨同樣的事實或法律問題,這樣的標準也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后修改的,之前也是要求必須有同一法律關系。同一法律關系這樣的限制使得參與在群體訴訟的當事人盡管是同樣的事實,也不能參與到訴訟中,難以發揮這種制度廣泛解決問題的作用。因而,放開訴訟請求的限制,將標準定位為面臨同樣的事實或法律問題可以做到一次性的解決群體問題。

2、拓寬權利登記的程序要件。一方面人民法院應當拓寬公示的途徑,使得大量的當事人能夠通過主流的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方式,得到權利公示的內容。第二方面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加強自身的網絡平臺建設,在網絡上直接進行權利登記,通過后臺的操作,審查甄別權利當事人的信息是否符合此次訴訟的登記要求。這樣做不僅能降低當事人權利登記的成本,還從更廣泛的途徑維護了權利人的權益,同時使得法院在更廣的方面維護了判決的統一。

3、對代表人授予更多的權利。之所以要被代表人的特殊授權還是為了保護被代表人的權益,卻增加了代表人的成本。美國的集團訴訟制度是通過加強法院對代表人的管理,對代表人與對方當事人所簽和解協議、分配方案進行審查,來實現對案件的管理,對被代表人的保護。

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在實踐當中,應用很少,一方面是有制度的缺陷,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在實踐中,法院對此故意回避使用。確實在當下穩定壓倒一切的態勢下,防止鬧訪、上訪成為法院工作不得不考慮的大局。對此,美國的集團訴訟是這樣做的,即代表人參加訴訟,其他被代表人并不參加案件的審理。這樣也防止了大規模當事人的參與和可能出現的。在這樣的案件當事人可以選擇單獨,但如果要選擇代表人訴訟制度,就必須放棄參加案件庭審的權利。被代表人的利益保護一方面交由推選當事人這個程序來保障,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法院加強案件管理,加強司法能動性,發揮職權主義的功能,主動去保護被代表人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章武生,楊嚴炎.我國群體訴訟的立法與司法實踐.法學研究,2007(2):112-120.

[2]詹昊.中國反壟斷民事訴訟熱點詳解[M] .第1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3]陳銳.反壟斷民事訴訟中代表人訴訟制度的適用與完善[J].法律適用,2010(Z1):103-107.

[4]范愉.集團訴訟問題研究[M] .第1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篇4

本文運用計量經濟學原理,探討我國研究生人數變化與其主要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首先,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建立以研究生人數與人均GDP、總人口數、失業人口數和高等院校數回歸模型。最后,發現考研人數的增長存在不合理的驅動因素,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研究生人數;高等院校數;人均GDP;線性回歸;因素分析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日漸提高,更多的學生有了上大學的機會,但是同時,各方面原因都導致我國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系統地研究考研人數與其影響因素,對于更加清晰地認識考研的現狀,思考其變動趨勢的原因,幫助考生、家長、學校、社會從中發現規律及存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幫助。

二、變量因素的選擇

鑒于數據的可獲性以及影響的重要性,選取影響研究生總人數(Y)變動的四個主要因素如下:人均GDP(X1)—代表對研究生人數變化的“牽引力”;總人口數(X2)——代表研究生人數的“基數”;失業人口數(X3)——代表對研究生人數變化的“推動力”;高等院校個數(X4)——代表對研究生人數變化的“承受力”。

三、模型的建立

本文選取1986年-2012年的數據,運用STATA軟件進行分析。(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庫)

建立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為:

(一)模型的參數估計

首先,為分析被解釋變量在校研究生總人數Y和解釋變量人均國內生產

(X1)、總人口數(X2)、失業人口數(X3),高等院校數(X4)的關系,分別作出散點圖和線性擬合圖。然后,利用STATA軟件,用OLS方法估計得:

(二)經濟意義檢驗

由(2)式可見,X1,X2,X3,X4 的t值是顯著的,這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總人口數、失業人口數、 高等院校數都是影響在校研究生總數的主要因素。另外,模型的R2為0.996048,Adjusted R2為0.994994,都相對較大,說明模型高程度擬合,同時F值為945.1415,表明整個模型是顯著的。

此外,X1和X4的系數是符合經濟意義,但X2和 X3的系數不符合經濟意義。因為從經濟意義上看,隨著總人口數(X2)和失業人數(X3)的增加,研究生總數(Y)應該是呈現增長趨勢,即總人口數因變量與失業人數和總人口數這兩個自變量應該呈現正相關關系,但是模型方程中X2和X3的系數都為負,與實際經濟意義相違背。

(三)解決多重共線性問題

運用STATA,可以得出自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可以得知變量X1和X2、X3以及X2和X3之間都存在高度正相關性,而高度正相關性顯示有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對原始模型進行修正逐步回歸,得研究生總人數(Y)和高等院校數(X4)之間的線性擬合優度最高。所以,保留變量X4,再順次加入X1,X2,X3逐步回歸,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X1)的修正R2=0.986606,有了最大的改善,并且t檢驗值顯著。所以選擇保留X1,然后將其他新變量添加進來進行以下的修正逐步回歸,添加新的變量X2進行回歸,得到X2的系數為-12.18901747,這表明Y和X2之間呈負相關。但實際的經濟意義為研究生總人數Y隨著總人口數X2增加而呈現增長趨勢,即兩者呈正相關關系。模型結果和實際的經濟意義相違背。所以,X2應被剔除。同樣,添加新變量X3,其參數估計仍為負。但是從經濟意義出發,失業人數的增長將會導致更的本科畢業生選擇考研,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所以,實際中這兩個變量應該是呈正相關的。所以,應該剔除X3。最后,通過一系列的檢驗和校正,結果如下:

其中,Adjusted R-squared=0.921287F=106.3395DW=1.627477

上述分析說明,之前我們認為的考研人數受總人口數和失業人口數影響的想法有失偏頗,數據表明,去掉這兩個變量后,模型的估計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

四、模型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

首先,研究生人數變動只與高等院校總數和人均GDP這兩個因素顯著相關。

其次,研究生人數變動與總人口數和失業人口數這兩個因素無明顯相關關系。

最后,人均GDP和高等院校數兩個變量符合經濟意義的檢驗的。從經濟意義上講,隨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高等院校總數的增加,研究生總人數呈現遞增趨勢。而且,高等院校的總數是影響研究生總人數的最重要因素。

篇5

關鍵詞:語文教育 古典詩詞教學 人格塑造 人文關懷

一、激昂的邊塞詩歌與剛毅的人格塑造

邊塞詩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通過對邊塞生活的描述來表達對民族戰爭的批判,以及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邊塞詩又從另一方面突出戰士奮勇殺敵、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這類詩歌所展現出來的民族氣概與責任意識正是當代學生所缺失的,通過師生間對邊塞詩的共同解讀,對培養他們剛毅的人格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王昌齡《從軍歌》寫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展現了戰士戍邊的氣概和壯志殉國的豪情。王維《使至塞上》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如此遼闊的美景是多么讓人震撼,浪漫中夾雜著些許惆悵,激昂點綴著崇敬。大漠的壯麗美景反襯出戰爭的無情,面對美景,企想和平,抒發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在詩人展現英雄氣概和剛毅性格的同時,又對戰爭充滿控訴和無奈,運用戰爭表現的豪情與悲壯之間的矛盾沖突,對和平表達無限向往。

邊塞詩獨具的矛盾沖突給學生帶來心靈的震撼,激發其勇往直前的剛毅性格,又引導其熱愛祖國、崇尚和平。邊塞詩是具有靈魂的,它承載了詩人的人格,其悲壯與震撼力在學生稚嫩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學生人格的塑造上起到引導與扶正的作用。熱血沸騰的讀后感,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心態和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樂觀精神,從人格魅力的展現這一方面來講,或許正是邊塞詩更深一層次的鑒賞價值了。

二、懷古、詠史詩雙向性與靈活的人格塑造

單從詩歌藝術的角度講,懷古、詠史詩是站在高處,俯瞰歷史,借古以喻今,感慨古人或歷史事件來引發自己身世的共鳴,亦或借古以諷今。看到歷史便感極而悲,欣然命筆,各抒其懷。唐太宗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詩人之懷古感今,也大抵如此吧。懷古、詠史詩是詩人站在歷史面前各抒己見,不存在孰是孰非,因此懷古、詠史詩的教學可從多層次、多方位進行,取其精華對學生的人格塑造發揮推動作用。

所處情境不同,身世不同,其所感所發亦不相同。面對烏江,遙望項羽的烏江自刎,杜牧《烏江亭》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立意進取,敗不餒,作為七尺男兒要經得起失敗的打磨方可成大器。從詩人感性的意氣風發這一角度,教育學生不要輕言失敗,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心態和敢于面對困境的良好心態。面對此景,詩人是感性的,是從精神的層面來感懷古人和歷史。王安石詩曰:“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政治家王安石以政治的眼光,理性的分析當時形勢,指出霸王項羽失民心,已無機會重來。從感悟來講,杜牧與王安石不存在孰是孰非,但從歷史及社會發展規律來說,王安石所表達的內容更具有史實性。王安石的詩給學生帶來另一方面的感悟,引導學生的善良、誠實守信之心,從另一個角度塑造了學生的善良人格。

三、負載人生的哲理詩與復雜的人格塑造

中國古典詩歌之所以能夠在文化歷史的長河中始終占據一席之地,并具有不可替代的頑強生命力,是因為在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詩人借助歷史和事物發展規律,凝練審美意象和豐富的感情體驗,借助詩歌來表達豐富的人生哲理,這是詩歌的靈魂,這些人生哲理使其具備了生命,在文化藝術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諸如此類,朗朗上口的同時又表達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哲理詩對于學生人格塑造最大的推動就是認知,不同的哲理詩指導學生不同的認知,通過詩歌的藝術美感沖擊學生的心靈,培養其辯證思維、認知能力等,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質。

王勃有詩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以送別詩的內容展現朋友、知己的情感哲理,在為學生樹立朋友觀、人際觀方面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深層次的沖擊力,能夠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往觀。諸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每每讀到這類詩句,總能觸動學生的心懷,激起朋友間“清水之交”的感觸,引起“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鳴。

哲理詩以其豐富的方向與多層次的哲理角度,從不同的方面給學生的人格塑造帶來推動力,其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學生認知能力方面,具有獨到的作用。

四、詠物詩與人格教育

世間萬物雖有別,其情在人心中卻有相似之處。詩人將自己的情懷與人格品質融入到詠物詩,讀之沁人心腑,令人擊節嘆賞。風花雪月、梅蘭竹菊皆為世間之物,其本身并無情感,詠其旨在抒發作者情感。詠物詩是詩人人格品性的投影,是詩人人生理想和抱負的寫照。這類詩以具體化的實物為載體,所表達的情感最易為學生所接受,能夠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事物觸景生情,有感而發。詩人在詠物詩中所融入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顯著的。這些詠物詩所展現的詩人崇高的人格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

詠物詩的精品多見詠梅。陸游《卜算子·詠梅》云:“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展現出詩人堅貞不屈的人格魅力,借助梅花御寒而放的特性,傳達知難而上的進取精神,表達了詩人不畏強權與世俗,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給學生帶來強憾的心靈沖擊,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格品性。

參考文獻:

[1]魏建忠.論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4).

[2]王宏波.中學古典詩詞教學與中學生人文意識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08.

篇6

【關鍵詞】非處方藥;自主用藥;社區;國家

生病吃藥本來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在現代社會,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現代社會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可選擇性,人們在自主選擇藥物的時候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非處方藥可以不通過醫生的處方而直接獲得,這一方面給病人提供了方便,給予了患者的自主權;但是另一方面也給非處方藥的使用帶來了混亂。由于醫藥知識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藥品又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患者在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用藥就不可能完全獲得所需要的信息,而只能憑借一些其他的因素對所購買的藥物進行選擇,難免出現不準確的理解。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合理用藥的定義是:病人依照臨床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其劑量與療程滿足病人的需要,對社會和個人都是最經濟的。所以要有效改變非處方藥市場的秩序,提高非處方藥使用的合理性,就有必要對影響病人進行選擇的因素進行分析,在分析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尋求以上問題的解決之道。

一、對影響因素的分析

一般而言,對擇藥過程產生影響的因素包括患者自己、患者的親朋好友、媒體、藥店以及國家等。

第一,藥是患者自己服用的,所以患者自身就是影響因素之一。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物質基礎,而不同的物質基礎會讓患者關注不同的藥物,由于關注點的不同,一些藥物就會被排除在選擇范圍之外。目前,在應用藥物方面存在幾種錯誤傾向:(1)用藥圖新、圖貴、圖洋、圖多,用量圖大;(2)盲目進補;(3)“包剿”和“撒大網”治療。而且,不同的患者對待藥物的態度也不同,重視者有之,忽視者也有之。重視者在購買之前會有詳細的咨詢,對所選擇的藥品有一定的了解;忽視者則可能隨便買一種差不多的藥就算了事,往往對所購之藥缺乏認識。

第二,患者的親朋好友也會參與到患者的擇藥過程中。患者在選擇藥物時可能會向親友征詢意見,親友也會主動為患者出謀劃策,從而患者的親朋好友也會參與其中。

第三,現代社會中,媒體無孔不入,在患者選擇藥品的時候,媒體也對患者有一定的影響,其中最突出的是廣告。患者在面對大量的信息時會難以分辨其真偽,更有甚者部分患者盲目相信媒體的宣傳,對所宣傳的內容深信不疑,這會嚴重影響患者對藥物的選擇。由此,患者在選擇藥品時如果依賴媒體,也是不可靠的。

第四,藥店是人們獲得非處方藥的主要場所,也是個人選擇藥品的最后場所,藥店會自然的參與到患者擇藥的過程中。

第五,國家這一實體也與患者對藥品的選擇息息相關,因為國家的政策會直接影響藥品的生產和流通,只有國家允許的藥品,才會在藥店上柜,患者也才有可能購得。國家的影響還體現在對非處方藥與處方藥的劃分上,因為患者對藥品的選擇只局限在非處方藥的范圍中。從宏觀上看,國家在幫助患者合理選擇藥品方面的作用也是很明顯的。

從以上論述中可以看出,患者在進行藥物選擇的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這些因素的影響作用是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為了提高患者擇藥的合理性,就有必要對這些因素進行區分并將其負面作用向正面作用進行轉化,而且這種區分和轉化是有可能的同時也是可行的。

二、負面影響因素的轉化

在個人選擇藥品的過程中,負面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的態度、非專業人員的建議以及大量的媒體廣告等。對于這些因素的轉化,可以從各自的特點出發,各個突破。

首先可以從患者自身出發。這是一種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和外力的介入。個人意識的養成是社會作用的結果,所以改變患者的用藥意識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的力量包括社會輿論、醫務工作者等。社會輿論是指一個社會對一個問題的看法。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雖然本文討論的是非處方藥,與醫生處方和其他有醫務工作者沒有直接關系,但是,醫務工作者們是許多患者就醫意識的直接來源。

其次是患者的親朋好友。親朋好友在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完全地否定他們的建議是不可取的。

三、正面因素的維持

除了對負面因素的轉化之外,還有對正面因素的維持。有的時候,維持比改造還要困難,因為改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而維持只是時間上的繼續。要做到長久的維持,需要有一個創新的過程。

首先要維持專業人士對相關親友的熱情。這在中國不是一件難事,“我們的大部分的行動是由文化來決定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決定了親友之間會有經常性的互相幫助。同時社會本身還會對知識提供者以一定的回報,即社會交換。通過交換,這些專業人士用知識換得了親友的身體健康和信任,也換得了人際交往的資源。

第二可以繼續加強輿論的正確引導力量。輿論是大多數人的觀點,是社會的主流意識。中國人一向有從(下轉第179頁)(上接第174頁)眾的心理狀態,當大多數人都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小部分人也會隨著做同樣的事情。宣傳工作還是很重要的,不能流于形式,讓人覺得不誠懇,否則事倍功半,還會造成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

最后,所有的一切都回歸到國家機器這個宏觀調控者身上。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與個人用藥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國家對個人用藥領域的關注也是讓人們持續保持安全用藥的動力所在。國家的關注說明問題的嚴重,而人們對嚴重的問題總是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從而達到國家和個人雙贏的結果。

四、討論

據統計,70%以上的患者有過自我診斷、自行購藥治病的經歷。由于大量自我用藥的現象存在,所以合理用藥問題尤顯嚴重。從上文論述中可以發現社會的教化在這一問題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只是社會的教化需要有一個實體來執行。在社區建設蓬勃發展的今天,社區就可以承擔起這一重任,社區作為基層組織具有便于開展活動的條件,所需要的場所、人力和物力都容易調配,通過社區進行人們意識的培養是有效的。

建立并完善中國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是保證人民用藥安全有效和提高藥品管理水平,發展中國醫藥衛生事業及醫療衛生體制與藥品監督管理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目前我國在努力建設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模式,所以社區才會有今天的發展。

社區和國家不是截然分開的,社區是在國家范圍內發展的,而國家也需要社區的不斷進步。當社區力量和國家力量結合起來的時候,社會將在中觀和宏觀層次上都達到和諧,作為社會微觀層次上的個人也將獲得更多的利益。 【參考文獻】

[1]趙晶,金進主編.社會藥學[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2]徐松青,白儉瑛.科學用藥知識[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

[3]弗蘭茨·波亞士著,楊成志譯述.人類學與現代生活[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篇7

【關鍵詞】優先認股權計劃 稅率 協調發展

兩權分離的背景下,怎樣讓經理人員對股東負責,是一個長久困擾公司法的問題。優先認股權計劃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的美國。之后,它作為一種能夠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公司業績和整合公司人力資源的薪酬激勵工具,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迅速推廣開來,并獲得很大成功。[1]稅收是公司、股東和高管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它深深地影響了公司和管理人員的稅收支出安排,并體現在不同種類的優先認股計劃中。

一、稅收:優先認股權計劃的導向

在公司稅制方面,美國是古典制模式的典型代表,即對公司所得在公司層面課征公司所得稅,對其獲得股利分配所得的自然人股東再課征一道個人所得稅。[2]經理人員的薪金和獎金當然納入了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范圍。在優先認股權計劃計劃中,因為主要涉及公司盈利的分配,所以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公司所得稅、經理人員的個人所得稅和資本收益稅。

(一)公司涉稅的三大稅率

1.公司的邊際收入稅率。公司邊際收入稅率是指公司的所得稅稅率。在美國,公司所得稅實行的是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相結合。目前美國采用的稅率如下:年所得額在5萬美元以下的,稅率為15%;年所得額在5萬美元至7.5萬美元的,稅率為25%;年所得額在7.5萬美元以上的,稅率為34%。另外,對年所得額在10萬美元至33.5萬美元之間的部分,再征收5%的附加稅,以使實際比率接近34%。而對超過33.5萬美元的,全額適用34%的公司所得稅稅率。[3]

2.經理人員個人贏利或日常收入的邊際稅率。這里所說的經理人員個人贏利或日常收入的邊際稅率即經理人員的個人所得稅。薪酬和獎金是經理人員管理服務的對價。而經理人員的這些收入正好構成了美國《國內稅收法典》個人所得稅的稅基。

美國個人所得稅采用超額累進稅率,基本稅率分為5檔,即:15%、18%、31%、36%和39.6%,根據2001年的減稅法案和2003年的減稅計劃,現行稅率實際上按10%、15%、25%、28%、35%和36%6檔執行。[4]

3.經理人員的長期資本收益稅率。證券交易利得稅是以證券交易所取得的價差收入為課稅時象的一種稅收,有的國家稱之為證券利得稅、資本利得稅。[5]在這里我們稱之為資本收益稅。證券所得主要包括持有證券的所得和轉讓證券的所得,因而證券個人所得稅稅種具體有對持有證券的所得課征的證券投資所得稅和對轉讓證券的所得課征的證券交易所得稅。[6]

在優先認股權計劃中,公司賦予經理人員一種股票期權,也稱認股權證,事實上是一種看漲期權。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行權期內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行權價)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7]由于行權價和股票的市場價之間存在差額,差額便構成了資本收益稅的稅基。對于證券個人所得的征稅,美國為15%、28%的二檔累進稅率。[8]

(二)稅率組合對優先認股權計劃的影響

1.優先認股權計劃的本質。經理人員通過優先認股權得到的收益不同于其工資和獎金。工資和獎金在公司納稅層面作為“資金流出”被扣除,并未作為公司所得予以課稅,而是作為經理人員的個人所得稅稅基。因此,它只是在一個層面上的征收。而經理人員行使優先認股權所得到的資本收益則來源于公司盈利。

我們看到,在經理人員行權時,公司直接發行新的股票,這些多出來的股票參與到公司的紅利分配中去。由于此處的資本收益來源于公司的盈利,于是,資本收益稅是第二個層次上的稅收。因為其源泉——公司的盈利已經作為公司所得被課稅。

2.總稅收支出最小化的尋找。公司所得稅稅率、個人所得稅稅率以及資本收益稅率雖然都采用比例稅率,但都又兼采累進稅率。公司和經理人員負擔的這些稅率各不相同,而且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因時而異。[9]不同的分配方式面臨著不同的稅種,適用不同的比例稅率。美元金額的變動要適用不同的累進稅率,比例稅率的變動造成分配結果的差異。

在優先權計劃中,公司和經理人員都被課以稅收,一方面對于經理人員而言,個人所得稅稅率和資本收益稅率存在著重大差異。另一方面就對于公司來說,其稅收優惠在鼓勵性優先認股權和無保留的優先認股權之間存在差異,對于后者,公司可以獲得對給予經理報酬成分的扣除。尋求公司和經理人員總稅收支出最小化,不僅關乎著股權激勵措施的成效,更是一個稅法上頗具技術含量的難題。

二、四種優先認股權計劃的稅收安排

(一)有限優先認股權:資本收益稅率的優越性

美國《國內稅收法典》1950年修正案規定,如果某公司的優先認購權計劃滿足了某些必要條件,在以出售或其他方式處分通過行使其購買權得到的股份之前,獲得購買權的經理人不必核定任何收入,并且還可以將其全部贏利當作資本收益。[10]

實現優先認股權,需要兩步走。首先,行權,從公司買入股票。然后,出售,將行權得到的股票在證券市場上售出。其稅率遠低于薪金和直接現金獎金的稅率。可以認為其認購的是稅收優惠。優先認股權本身將經理的收入與公司的股票價值捆綁在一起,以激勵經理。

(二)有保留的優先認股權:非稅收目的的條件附加

有保留的有限認股權是享受稅收優惠的優先認股權,它依照《國內稅法法典》1964年修正案而得名。根據這些修正案,要想享有特殊稅收優惠,優先認股權計劃必須滿足更嚴格的條件。若有保留,一個計劃必須規定,計劃應經股東批準;在計劃被采納或被股東批準之日(以較早的一個為準)起的10年內必須授予優先認購權;優先認購權在被授予后可行使期限不得超過5年,優先認股價格不得低于授權時股票的應有市場價值;取得該權利的管理人除非死亡不得轉移優先認股權;授權后他不得擁有超過5%的公司股本;以及他至少保存有依據優先認股權購買的股票三年。[11]

但是,由于個人所得稅率和長期資本收益稅率的接近,使得優先權計劃逐漸喪失了魅力。并最終被1976年修正案廢止。

(三)無保留的優先認股權:兩種稅率的排列組合

所謂無保留的優先認股權,是指那些不受稅收一般規則制約的優先認股權。一般來說,管理人員在接受無保留優先認股權之時,不核定任何應稅收入。在管理人員行使優先認股權之時,他應把所購股票的應有市場價值和他為行使該股票權利支付的價格之間的差價總額核定為應稅收入,而這種收入按他的日常個人所得稅稅率納稅。[12]

我們看到,無保留的優先認股權與有限優先認股權及有保留的優先認股權不同,其對“行權”和“出售”兩個環節進行區分:行使優先認股權認購股票時的應稅收入,是買入股票時的收益,這種收益是按照個人所得稅征收。當其出售股票時,其收入是資本收益,適用長期資本收益稅率。

(四)鼓勵性優先認股權:恢復與寬容

美國《國內稅收法典》第442A條和《1981年經濟復蘇稅收法案》的補充創設了鼓勵性優先認股權。它不僅恢復了1976年廢除的有保留的優先認股權,而且對納稅人更加寬容。享受鼓勵性優先認股權的待遇所具備的條件:

1.依據優先認股權購得的股份在優先認股權被授予后兩年內不得出售;

2.這種股份在優先認股權被行使后一年內不得出售;

3.如果除了上述兩個條件之外,本表列中的其他條件都得到了滿足,那么,雇員在行使優先認股權時不必納稅,但在出售該股份時要納稅(在這個方面,它類似于稅收優惠優先認股權),但是收益被視為日常收入并且公司的相應稅負因此得以減免(在這些方面,它類似于無保留優先認股權);

4.從授權之日起直至權力行使之日前三個月,優先認股權的享有人必須一直被公司雇用;

5.優先認股權計劃必須明確說明依據優先認股權發行的股份數額以及哪些雇員有資格獲得優先認股權;

6.在采納優先認股權計劃之前或之后的12個月內,該計劃需經股東批準;

7.從計劃被采納之日或經股東批準之日(以較早的一個為準)其的10年內,公司必須授予優先認股權;

8.行使優先認股權的有效期限最多為該認股權授予之日起的10年內;

9.優先認股價格不得低于優先認股權被授予時股票的應由市場價值;

10.除非雇員死亡,優先認股權不可移轉;

11.在授予優先認股權時,雇員擁有的公司各類股份的表決權不得超過總表決權的10%(對此某些微妙區別和例外);

12.雇員必須按照授予的順序依次行使其所得的各個優先認股權;

13.如前所述,每個雇員每年優先認購的股份有100,000美元的上限。

我們看到,在鼓勵性優先認股權的情況下,其依然適用有保留優先認股權的優惠稅收待遇。雖然其在第13項中有股份價值100,000美元的上限規定,而這一項并不適用與有保留的優先認股權,但是,在第2、8、11項中對于有保留優先權股權的變更,確實給納稅人帶來了更多的實惠。

(五)優先認股權之間的博弈

上面我們討論了四種優先認股權,在本質上其主要是兩類:一類是無保留的優先認股權,將經理人員因優先認股權帶來的收益根據實施環節的不同分成行權收益和出售收益,并且適用不同的稅率;另一類是一脈相承的有限優先認股權、有保留的優先認股權和鼓勵性優先認股權,其稅收優惠都是不區分行權收益和出售收益,而是將所有收益都作為資本收益適用資本收益稅率。

立法發展到今天,擺在所有公開公司面前的是一個貌似簡答的難題:要采用股權激勵措施,是選擇鼓勵性優先認股權還是無保留的優先認股權?對于所有公開公司而言,采用鼓勵性優先認股權而非無保留的優先認股權似乎更加適當。但是,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說,有限制的、有保留的或激勵性的優先認股權計劃是否具有經營明智性,關鍵取決于三種不同稅率之間的關系:公司的邊際收入稅率、經理人員個人贏利或日常收入的邊際稅率以及經理人員的長期資本收益稅率。公司和經理人員負擔的這些稅率各不相同,而且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因時而異。[13]節稅是我們選擇優先認股權計劃時要考慮的第一要素,尋求公司和經理人員總稅務支出的最小化是最重要的工作。

一方面,鼓勵性優先認股權使經理人員行權時的收益免遭稅率更高的個人所得稅課征,為經理人員節省了一部分稅收。另一方面,它并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稅收利益。而無保留優先認股權,雖然將雇員行權時的收益列為個人所得稅的稅基,但是對于這部分費用可以為公司帶來可抵消的稅收利益,降低其稅后成本。[14]因此,優先認股權計劃孰劣孰優不能簡單地下定論,要根據公司的不同景況,比較三種稅率的差異以及組合關系,并通過精細的計算分析,才能得到較科學和合理的結論。

三、總結與反思:公司法與稅法的協調發展

兩權分離的背景下,股東與公司管理者之間的利益平衡必然成為公司法永恒的話題。我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公司已經成為市場上最重要的經濟主體,也必然會成為稅法上最重要的納稅主體。在如何構建合理的高管薪酬機制方面,美國公司法和稅法給我們提供了思路。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以公司法和稅法的協調發展來促進公司機制的正常運轉。

(一)現實意義:公司治理機制合理與高效的必然要求

現代公司兩權分離下的集中管理,已經將股東排除在了公司的經理管理之外,經營權由管理層獨享。問題就在于如何既保持管理人員對股東的其他指令義務負責,而又仍然準許他們對適當的事項擁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這就是公司法要處理的主要問題。[15]為了使經理人員更好的履行其信托忠誠義務,公司法構建了許多激勵機制,本文中優先認股權就是股權激勵中的一種。

公司從事經濟活動必然要權衡自己的利益得失,其中稅收就是公司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16]筆者主張我國公司法在激勵機制的構建和操作中也應當進行稅收因素的考量,尋求公司和高管稅收支出的最小化。當然,這也需要稅法的立法完善與技術支持,為節稅和股權激勵多樣化提供可能性。

(二)理論研究:橫向協調與縱向深入

公司法和稅法研究的縱向深入,離不開橫向的聯系與分析。橫向的協調可以可以促進縱向研究的深入。我國國有公司經過放權讓利階段,兩權分離階段和公司化改造階段,現在已經基本具備了現代公司的核心特征。再加上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公司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主體。公司也不再是公司法學者研究的專屬領域,它正逐步地進入各個部門法的視野,更為稅法所關注。

公司法如何將公司制度細化并進行可行性構建,需要進行稅收因素的考量;稅法研究如何在公司領域大展拳腳,也必須遵循公司法的基本原理。學術研究、理論分析不是圈地運動,更不能閉門造車。以橫向聯系分析來促進縱向研究深入,保持公司法和稅法的協調發展,才能促進學科繁榮,保證科學立法。

參考文獻

[1]陳少英.公司涉稅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15,21.

[2]朱智躍.企業所得稅課稅理論的反思與重構[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6.

[3]陳少英.公司涉稅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37.

[4]徐麗.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基于中美比較分析[J].特區經濟,2006(1):133.

[5]楊光海,韓治.證券交易利得稅的國際比較及其借鑒[J].經濟學情報,2000(3):51.

[6]劉小兵.各國證券個人所得稅制度比較分析[J].涉外稅務,2000(3):47.

[7]王琳.現代企業股權激勵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08(8):63.

[8]劉小兵.各國證券個人所得稅制度比較分析[J].涉外稅務,2000(3):48.

[9][10][11][12][13][14][15][美]羅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則[M],等譯.北京:工商出版社,1999.171,166,167,167,171, 171-173,21.

篇8

onIts Determinants and Modes of Incorporation.International-Migration-Review,vol.23,no.3,fall,1989,pp.606-630.),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推拉理論”。本文試圖運用推拉理論模型對影響中國農民工流動的因素進行分析。本文的核心假設是,中國的推拉模型與國際上相比有巨大差異,其中最突出的差別是,由于戶籍制度的影響,推和拉都發生了變形。本文將分析在中國戶籍制度背景下產生的特殊的推拉模型。文章所使用的實證數據主要來源于筆者近年來所組織的一些問卷訪談(注:這些調查包括:(1)1999年8月,筆者對四川15個區縣農村地區移民和外出農民工家庭進行的調查,本調查采取入戶訪談方式,共完成農民家庭戶有效問卷451份,其中所記錄的外出農民工為278人;(2)2000年11-12月在北京市豐臺區進行的調查,共完成北京市居民有效問卷752份,流動人口有效問卷493份;(3)2001年5-12月在遼寧、黑龍江、河北、河南、山西、內蒙古、寧夏、山東農村等地對農民工流出地進行的調查,共完成農民家庭戶訪談有效問卷547份,其中所記錄的外出農民工為236人;(4)2002年3-4月在北京市朝陽區進行的調查,共完成北京市居民有效問卷504份,流動人口有效問卷307份。以上4次調查均采取調查員面對面訪談方式,訪談成功率均超過97%。此外,本文還采用了過去的一些個案調查材料,這些個案的調查地點均為北京地區。在此謹對協助筆者完成問卷調查和個案材料的學生深表謝意。)。

一、推拉理論與影響中國農民工流動的推拉因素

1.推拉理論

“推拉理論”(push and pull theory)是研究流動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論之一,它認為,在市場經濟和人口自由流動的情況下,人口遷移和移民搬遷的原因是人們可以通過搬遷改善生活條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條件改善的因素就成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會經濟條件就成為推力。人口遷移就是在這兩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當然,以往的研究也提出,流入地和流出地各自都有推和拉兩種因素,即流入地和流出地都同時具有吸引和排斥兩方面的作用力;此外,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間還有中間障礙因素,比如流入地與流出地之間的文化差異也會對流動產生影響。

2.農民工外出的經濟驅動力

近來的一些研究表明,農民工的外出有愈演愈烈之勢。2002年調查中詢問:“您是哪一年第一次外出的?”結果回答1999-2002年的占50.3%(153人),1995-1998年的占29.6%(90人),1990-1994年的占13.5%(41人),1979-1989年的占6.6%(20人),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被調查對象是新近幾年首次外出的。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農民工高比例流出的呢?2000年和2002年的調查均詳細詢問了農民工外出的原因,結果見表1和表2。

對比2002年與2000年的調查結果,雖然有差異,但如果將排在前五位的回答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前五位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即屬于農村推的因素有三個(農村收入水平太低、農村缺乏發展機會、農村太窮),屬于城市拉的因素有兩個(城市收入高、外出見世面)。2002年將“城市收入高”列為外出驅動的第一位因素,2000年將“農村收入水平太低”列為第一位驅動因素。其實,農村中推的力量與城市中拉的力量是影響農民工外出流動的兩個方面;再者,所謂農村收入低是與城市收入高對比而言的,所以,這里的驅動因素實際上是一回事。筆者試將表1和表2列在第一位的因素總結為“經濟收入的驅動力”,不管是農村收入低還是城市收入高,核心問題是經濟收入的驅動力驅使大量農民工外出。

對比我國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的人均消費水平,一個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相當于一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倍數,在改革開放以前,高的時候曾達到2.9倍;改革開放初期,由于農村改革充當了先鋒,低的時候曾為2.2倍到2.3倍。然而,隨著市場改革在城市的推進,到了90年代初期以后,城鄉消費差距比例不斷攀升,到90年代末期和新世紀初葉,已經超過3.6倍。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下,以經濟利益為核心的推力和拉力,兩者都是十分巨大的。

表1 哪些因素影響您外出?(2002年)(總人數307人)

影響外出的因素

推還是拉  排列位次  選擇的百分比(%)

城市收入高

1

54.8

外出見世面

2

52.1

農村收入水平低,沒有掙錢機會 推

3

48.5

農村太窮,生活太苦

4

43.9

農村缺乏更好的發展機會

5

38.7

別人都出來了,受別人影響

6

34.1

城市生活條件好

7

31.1

對在家鄉從事的職業不滿意

8

27.5

農村稅費過重

9

27.2

呆在家里沒事干

10

25.2

家鄉學習條件差、受教育機會少 推

11

24.6

不愿意干農業

12

23.3

家鄉封閉保守,思想不解放

13

18.4

村干部作風惡劣

14

14.8

想外出多生孩子

15

2.0

表2 哪些因素影響您外出?(2000年)(總人數493人)

影響外出的因素

推還是拉 排列位次 選擇的百分比(%)

農村收入水平太低,沒有掙錢機會 推

1

62.6

農村缺乏更好的發展機會

2

62.3

外出見世面

3

58.5

城市收入高

4

57.5

農村太窮,生活太苦

5

54.9

對在家鄉從事的職業不滿意

6

37.2

別人都出來了,受別人影響

7

35.4

家鄉封閉保守,思想不解放

8

34.3

農村稅費過重

9

26.6

城市生活條件好

10

25.2

家鄉學習條件差、受教育機會少

11

21.3

村干部作風惡劣

12

16.1

當地人際關系復雜、難處

13

5.9

和領導關系不好

14

2.0

想外出多生孩子

15

0.4

那么,農民工進城以后,可以獲得多大的經濟利益?本研究對比了農民工在城市中的收入與自己在家鄉時的收入(參見表3)。

筆者2002年的調查顯示,進城前與進城后的年收入比較,農民工平均比進城前多收入8738.3元。表3顯示,90.1%的農民工進城后,收入都比在家鄉時有了明顯上升。其中,約20%的人高出10000元及以上,而52.4%的人高出5000元及以上。巨大的經濟差異作為一種驅動力,促使越來越多的農民流入城市。

表3 農民工在城市中的收入比自己在家鄉收入高出的數額(2002年)

按高出數額分組(人民幣:元) 人數

各組的百分比

24000及以上

16

5.9

10000-23999

38

13.9

6500-9999

43

15.8

5000-6499

46

16.8

3000-4999

52

19.0

1000-2999

47

17.2

200-999

4

1.5

與在家鄉時收入相等

16

5.9

低于在家鄉時收入

11

4.0

合計

273

篇9

英國人很有幽默感,有時他們在調侃的時候,可能看起來很嚴肅。他們善于自嘲,但絕不會對別人的不幸幸災樂禍。

隱私對于英國人來說十分重要。個人問題,例如婚姻、戀愛關系、財政、健康等話題應當避免。

談正事時,喜歡直接切入主題,表達意見也不愿拐彎抹角。英國人說“no”的時候,他們要說的正是這個意思,并非要討價還價。英國不同地區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口音。某些口音可能很重,讓在家鄉聽慣了標準英語的中國學生難以聽懂。一些學生可能會覺得在電話上交流比當面交談更難。達到有效交流的辦法是:有疑問的時候,不要害怕打斷對方并提問。必要的時候詢問拼寫,尤其是人名和地名。

人們在日常對話中可能會用俗語。中國學生對這些俗語不熟悉,甚至不明白。例如,"Loo"指廁所(WC),"Tube"指地鐵(metro),"Tea"在某些情況下指正餐,"Pants"指內衣褲。人們說"flat"而不是"apartment"。"Tolet"的意思是"供出租"。在非正式的場合,常用"Cheers"代替"Thankyou"。當人們說"lovely"、"brilliant"、"magnificent"的時候,他們的意思是"yes"。

英國人很自覺地遵守公共秩序。需要等待時會自覺排隊。在自動提款機旁,人們會有意識地與正在使用機器的人保持合理的距離。在擁擠的地方,人們習慣盡量保持距離,避免碰撞。

在自動扶梯上會自覺靠右站好,以便急于通行的人從左側通過。

英國人彬彬有禮,提出請求時說“please”,接受了幫助或服務后說“thankyou”,無論事情多么微不足道。

拜訪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對方,不速之客會讓人討厭。避免在晚上10點后打電話到別人家。

盡量避免在室內吸煙。如果你確實想吸煙,應該先征得其他人的許可。

到英國人家中做客,應準時赴約,并應準備一些小禮物送給主人,早到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餐后應留下來進行社交談話,如果一吃完就告辭是非常不禮貌的。

安靜地吃東西并且吃完自己餐盤里的所有食物是禮貌的行為。把刀叉平行放在餐盤上表明你已經吃完了。如果你沒吃完,就把刀和叉分開呈“八”字形放在餐盤上。英國人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聊天。但要注意,吃東西的時候張大嘴,哪怕是說話,是不禮貌的行為。訣竅是:吃東西和說話交替進行;只往嘴里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須張大嘴,請用一只手遮擋它。

英國人不吃動物的頭、足和內臟器官,所以他們形象地稱,他們只吃動物的肉,而不吃動物。

在英國人的食物中馬鈴薯替代米飯作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不習慣用餐時吃馬鈴薯,不要不好意思要米飯。

酒吧是英國人喜歡與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國學生可能會被邀請出去“喝一品脫”(goouttohaveapint),作為與英國學生社交的開始。

篇10

【關鍵詞】未成年犯罪 家庭因素 對策

1.案例引入

2010年12月份,烏海市公安局成功抓獲一個由14名未成年人組成的入室盜竊團伙,破獲2009年4月以來發生在烏海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以及山西等地的75起入室盜竊案件,涉案金額40余萬元。

14名犯罪嫌疑人大部分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年齡最大的17歲,最小的15歲。據了解,一個孩子的父母在烏海市海南區一家企業打工,很少過問他的學習情況,他從小養成了小偷小摸的毛病,讀完初一就輟學當起了修理工,經常10天半月不回家;另一孩子的父母在海南區拉僧廟鎮某農場種菜,孩子初一輟學混跡社會,小偷小摸不斷;還有一個孩子的父親因販毒入獄,他由母親撫養;另有兩個孩子父母離異。

2.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現狀及特點

在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21世紀以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與以前相比呈上升趨勢。“十五”期間,全國法院判決的青少年罪犯5年間增長12.6%,未成年人犯罪數量增長情況更加突出,5年間上漲68%。 誠然,社會、學校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但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影響源,是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首要場所,它的影響更為直接、長遠和深刻。因此,從家庭教育角度探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預防對策,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探析

美國社會學家戈爾指出:“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關鍵的角色是在對越軌行為研究中最矚目和最經常重復的發現。”結合內蒙古烏海市未成年人犯罪團伙案例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家庭因素:

3.1家庭結構殘缺

烏海市未成年盜竊案中有的孩子父母離異,有的父親因販毒入獄,從小缺少母愛或父愛,甚至受到父母不良行為的影響。這很容易導致孩子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獨、自卑、憂慮、失望等,這些內心因素一旦遇到不良外因的引誘,便會產生犯罪意識,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3.2家庭教育內容缺陷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適應社會。當今家庭教育內容缺陷主要表現在:忽視道德培養,導致孩子有才無德;缺乏法紀教育,致使未成年人法盲犯罪,在犯罪少年中有70%~80%的人犯法而不知法;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孩子形成缺陷人格而犯罪。

3. 3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我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結果表明,父母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決定著青少年成長的命運。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家庭教育方法失當類型:“溺愛驕縱型,粗暴教育型,放任自流型,管教過嚴型,矛盾教育型,奢望教育型”等。案例中,在海南區企業打工和在拉僧廟鎮某農場種菜的父母就是典型的“放任自流型”教育,家長不管不顧,孩子從小染上壞毛病,放棄學業,為犯罪埋下隱患。

4.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預防對策

與未成年人犯罪有關的家庭因素有很多,而這些因素的本質都是家長沒有承擔起作為孩子監護者和培養者的責任。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我認為要想對未成年人犯罪進行有效的家庭預防,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4.1處理好家庭關系

家庭和睦、美滿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條件。維護家庭的穩定與完整,營造溫馨、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和力,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健全的人格與寬容、理解、友善的良好品格。

4.2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質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其言行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應加強自身修養,注重言傳身教,做一個光明磊落、誠實信用、遵紀守法、積極向上的榜樣,有意識地陶冶孩子的情操。

4.3強化家庭教育,完善教育內容

家庭教育內容的“完善”主要包括三方面:注重子女早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強子女的法制教育;以及加強心理疏導,重視生理教育。避免出現如烏海市幾名未成年罪犯家長不負責任的教育現象。

4.4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

很多家長坦言:“自己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但是缺少教育孩子的必要知識和技能。”針對這個問題,國家部門要組織一些教育工作者對家長進行教育技能的培訓,使他們掌握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

5.結語

英國教育學家尼爾曾說:“問題少年產生于問題家庭。”大量的司法實踐也印證了這一簡單而樸素的結論。既然選擇了為人父母,就應該勇于承擔一份對孩子、對社會,也是對自己的責任。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個復雜的社會體系工程,家長應該肩負起家庭教育這至關重要的一環,并主動地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協調一致,為子女創造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使子女遠離違法犯罪。

參考文獻:

[1]陳明華. 淺談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9, 02

[2]公安部辦公廳研究室.當代中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研究. 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

[3]關穎,鞠青. 全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分析報告. 北京:群眾出版社. 2005

[4]關穎. 城市未成年人犯罪與家庭. 北京:群眾出版社. 2004

[5]海劍.青春期的黑色記憶——中國都市少年犯罪深度調查. 北京:華藝出版社. 2010

[6]蔣小霓.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調查、分析及其教育策略.基礎教育研究. 2010,20

[7]劉邦慧. 試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預防. 青少年犯罪問題.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