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詩詞范文

時間:2023-03-27 00:32: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納蘭容若詩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納蘭容若詩詞

篇1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游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2、《蝶戀花·今古河山無定據》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

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3、《長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4、《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明月多情應笑我,

笑我如今,

孤負春心,

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

結編蘭襟。

月淺燈深,

夢里云歸何處尋?

5、《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誰翻樂府凄涼曲?

風也蕭蕭,

雨也蕭蕭,

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

醒也無聊,

醉也無聊,

夢也何曾到謝橋。

6、《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篇2

一、納蘭性德生平

納蘭性德,(1654一1685)字容若,是滿清正黃旗人,其父一度為當朝宰相,可謂榮華富貴。納蘭天資英絕,聰明穎悟,滿腹經綸,又善騎射,可謂文武全才。納蘭容若的一生是短暫的,只有31歲。但他的文學成就,尤其是他詞的創作成就確是十分輝煌的。時人和今人,對他都有很高評價。清人說他“尤工于詞,所作《飲水?側帽詞》當時傳寫,遍于村校郵壁”(《清史列傳》)。他的詞集數度被翻刻。可見在當時納蘭詞的影響是很大的。近世況周頤、王國維、唐圭璋等名家也都給納蘭詞以極高評價。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因此,研究納蘭容若的詞還是有一定的文學價值的。

二、情感的坎坷波折加深了其詩詞的“哀感頑艷”

從納蘭性德生平的詩詞中足可看出他情感的豐富,正是由于他情場的失意,才使得他的感情更加細膩,因為深受漢族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厭苦鞍馬扈從,鄙視宦海傾軋,轉而“甚慕魏公子之飲醇酒近婦人”的輕狂脫俗生涯。史載納蘭性德妻盧氏,妾顏氏,康熙十六年(1677年)盧氏病亡,復娶官氏。除原配夫人外,與納蘭性德有婚戀關系的還有一位撲朔迷離的早期戀人和一位婚外戀人沈宛。他們與納蘭性德的關系影影綽綽,若明若暗,但很明顯,他們對納蘭性德的創作的影響不可小覷。

關于納蘭性德那位青梅竹馬的戀人的傳說,始于無名氏的《賃廡筆記》,“納蘭容若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結,誓必一見,了此宿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宮,果得一見彼姝,而宮禁森嚴,竟如漢武帝見李夫人故事,始終無由通一詞,悵然而去。”講的便是所謂的納蘭性德混入宮里會見戀人之事,只是宮禁森嚴無法語言交流,只得以玉釵相叩來傳遞情意,在納蘭詞中隱約可以找到此事的痕跡,如《減字木蘭花》中寫道“相逢不語,一片暈紅疑著雨。小暈潮紅,斜溜鬟心只鳳翹。待將低喚,直為疑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廊叩玉釵。”等,似乎真如《賃廡筆記》中所記載相符。

與入宮說不同的另一種說法源于劉鴻先生的《清初學人第一――納蘭性德研究》一書,“不贊成納蘭性德所戀女子入宮之說,但并不否認性德生前有過戀人,恰恰相反,從性德對異性情意綢繆、一往情深的性格特征和他所寫的愛情詩詞來看,他是個自由婚戀的熱烈追求者,可以肯定他生前有過甜蜜的初戀,并且這個戀人不是后來的發妻盧氏,而是納蘭家一個后來出家的侍女,使他飽嘗了失戀的痛苦”。不過,這種說法也是從納蘭詞中歸納而來。當然,由于關于納蘭性德的史料記載并不全面,所以我們要了解他的家世、他的感情就只有從他的詩詞中去管窺蠡測。

但不論哪種說法都無法否認初戀情人對納蘭性德的影響,以至于他在詩詞中才會時時有“十一年前夢一場”這樣的佳句,就是因為這一份牽掛化在了詞中才更顯得韻味十足。“深禁好春誰惜,薄暮瑤階佇立。別院管弦聲,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謝,繡被春寒今夜。寂寂鎖朱門,夢承恩。”即使戀人入宮,容若對其依舊念念不忘,雖終不得見但也期望戀人可以異于其他宮女,不求承歡。

在初戀情人入宮不久,容若娶了第一任妻子盧氏,盧氏才貌雙全,配與容若可謂是才子佳人。容若與盧氏婚后琴瑟和諧,夫妻恩愛。在與盧氏婚戀期間容若為康熙御前侍衛,不能與盧氏長時間相守,于是在離別的日子,容若由思念的感情牽引創作了大量的恨別詞,[相見歡]微云一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 紅燭淚,青綾被,水沉沉,卻與黃茅野店聽西風。 這首詞上闋變現了出征之人遙望山峰,那俊秀的山色好似妻子眉間的青黛,由此來表現征人對妻子的思念,下闋妻子晚間蓋著青綾被在紅燭的映襯下仿佛與丈夫一起聽西北的風聲,表達妻子對丈夫的無盡思念之情。若不是有這種相思的切身體會,也不會寫出這種情真意切、深受深知的相思詞。但好景不長,盧氏在結婚后三年便離開了容若,容若悲痛欲絕,寫下了一系列悼亡詞。“《青衫濕遍?悼亡》: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共銀。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詞的上闋字字含淚,回憶亡妻病中情形,傷心欲絕,又想起妻子膽小不敢守空房,如今只有梨花影伴,愿意為妻子的亡魂知名回家的路。而下闋最能感受到詞人對妻子的深情的則是“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這一句,想到妻子在九泉之下還在為自己傷神,悲泣之感頓生。

在清朝男子三妻四妾自然是常有之事,納蘭性德也不例外,在妻子盧氏去世后,他又娶了官氏為妻,似乎是因為經歷過與盧氏的生離死別,容若對官氏的感情并不入深。而讓容若再次陷入情感的則是江南的藝妓沈宛,容若曾納她為侍妾。但因種種原因兩人被迫分離,這使得容若倍感歉疚,直到生命垂危,他說 “近來怕說當年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依舊對沈宛念念不忘。

篇3

高處的是學問家引經據典的著作。等按數字順序把各條注解都參考鉆研一遍,品詩的興致也淡了一半。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

低處的是“唐宋詩詞三百首”一類,家家都有,從小即讀,搖頭晃腦,滾瓜爛熟。但時間一長,幾乎能忘個干凈。

當然,這也是一種借口,掩飾和詩歌的無緣。

安意如算是詩詞歌賦的知音,那些古詩詞在她筆下有了字字珠璣的容顏。三本書,這個小女子幾乎橫跨整個詩歌史跡,從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到清代獨步一方的納蘭容若。她所擁有的洞穿能力是驚人的。

當然,寫出這些旖旎文字之前,是非得耗費大大的工夫埋頭鉆研那些高低學問的。但在她這樣的“小小”年紀,苦功之外,必有獨特性情才能出挑。

《人生若只如初見》里有一段隱約提到:翁美玲1984年自殺,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作遺言。感慨美人清嘉的同時,安意如順便說出那年自己還沒出生。算下來,今年她也不過二十出頭。而她所背靠的成長年代,正和古典文學漸行漸遠。所以,她也算是個異數,和那些古靈魂有那么點通靈的意思。

憑一顆詩心,喂養了一雙慧眼,能看到發生在那些古詩詞背后的故事,這才是安意如的本事。

這顆詩心,安意如自己已經做了注解:因為懂得可以循借著文字,慢慢找到內心需索的光亮,很多事情就可以從容不迫地理解。

安意如放下了鉆研的態度,松弛地平伏在詩詞的海面上,任它蕩漾,心向往之,而游弋之。

因為先有內心的定數和索求,她才沒有沉迷字詞本身,而總能保持靜觀的姿態,在用情傾吐之外客觀地評判。比如她評價納蘭容若情思雖美,卻是作繭自縛之人。可見她的冷冽平靜。

平靜的人,懂得平易所以動人的道理。平易動人,恰恰是安意如解讀古詩詞的最大法寶。那些只言片語的短句注解往往只告知一段形態干枯的歷史,仿若紙人。安意如對他們吹口氣,紙人就有了魂,成為溫潤的影像,動起來。

篇4

這一支《越人歌》是這么唱的:“山木有兮木有枝,心悅君心君不知。”相傳鄂君子??泛舟河中,打槳的越女愛慕他,便唱了這一首歌,這鄂君尋人翻譯出來,了解了越女的心,便將她帶了回去。

這離我遙遠的故事,令我心動不已。這越女表達情誼的方式,令我羨慕,嘆一聲:“心悅君心呵,君心不知,君不知……”可不是嗎?愛慕一個人,無法說出口,也只能嘆息了。而古人們連嘆息都如此纏綿。

沉醉在古典文學不為人知的往事里,自得其樂。

回味那蘇軾十年后寫下的悼妻之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回味那納蘭容若將凄涼之意深深蔓延的:“背燈和影就花陰,十年蹤跡十年心。”

他們那讓我驚艷,癡迷“即使別離,而我依舊愛你”的心情,的悲壯,怎叫人不為此哀嘆呢?

在歷史的游園中,各類奇珍異寶,不得不讓我為此拍案叫好。

篇5

關鍵詞:《長相思》;教學內容;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長相思》是納蘭性德的代表之作,其人其詞評價極高。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這樣評價:“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沈軼劉、富壽蓀在《清詞菁華》這樣評價:“(性德)小令為清一代冠冕,奇情壯采,一無往前。”《長相思》上片描寫的是詞人白天在跋山涉水,目的是是山海關。下片承接上片的“夜深千帳燈”,描寫的是夜晚風雪交加,嘈雜難耐,惡劣聒噪的環境勾起了詞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長相思》在小學思鄉的作品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表達方式,它是通過“聒”來刻畫外面惡劣聒噪的環境,外面的環境不給詞人想家的機會,所以詞人內心對家鄉思念的深度更加深刻、對家鄉思念的時間更加長久。在教學這篇詞時,應該緊扣這個特點來展開教學。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就詞而言,這是繼四年級《憶江南》學的第二首詞,對于詞的特點有一點點的了解,所以在教學時應該提及一二。就思鄉的題材來說,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是陌生的,再加上前面學了《泊船瓜洲》和《秋思》,學生對于思鄉的感情基調的把握以及詞的節奏和韻律是沒有問題的,學生比較難懂的就是,如何理解“不給詞人機會想反而讓思念更長久”這樣的表達方式,正是這樣的表達方式才讓納蘭性德的思鄉作品在眾多思鄉題材中與眾不同。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并且能夠熟讀成誦

2.理解詞人思鄉之苦、思鄉之深、思鄉之久的感情

3.理解詞人表達感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詞人思鄉之苦、思鄉之深、思鄉之久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詞人表達感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王安石借吹綠了岸邊的江南景色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家鄉的感情,張籍借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家鄉的感情,那么在納蘭性德眼里,他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感情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二)介紹詞人和詞的特點

1.介紹詞人

納蘭性德,納蘭氏,字容若,號飲水。清朝宰相之子,是滿洲貴族子弟,也是皇帝的貼身侍衛。跟貴族子弟不同的是,他性情細膩、多愁善感,他的詞也大多抒發凄涼哀愁的感情。 他被稱為“清詞第一人”,不過天妒才華,31歲英年早逝,代表作有《飲水詞》《納蘭詞》。

2.詞的特點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詞牌)。一般來說,詞調并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

(2)詞牌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3)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

(三)誦讀全詞,整體感知

1.按照要求,自由讀詞(第一遍:讀準字音,注意字正腔圓 ;第二遍:讀準節奏,注意內如停頓 ;第三遍:讀出韻味,注意輕重緩急 。)

2.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

(明確:“更”和“聒”的讀音,“身向榆關”和“聒碎鄉心”的后面停頓,“夜深”和“故園”的后面停頓)

3.播放名家配樂朗讀,深化感受

(四)結合注釋和插圖,讀懂詞意

1.思考:詞人白天在做什么? 晚上在想什么?

2.詞人白天在做什么?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明確:跋山涉水)

(2)體味“山一程,水一程”

(明確:跋山涉水的艱難漫長)

(3)指導朗讀上片

(明確:兩個“一”字要讀得長一點緩一點,“夜深”讀得輕一點緩一點。)

3.師:白天的跋山涉水,如此得艱難漫長,本該搭起帳篷好好睡一覺,可是夜深了,詞人卻……?(夜深不寐)?那么他在想什么呢?(思念家鄉)

(五)品味關鍵字詞, 了解表達方式

1.過渡:師:是啊,夜深了,詞人的內心本該可以安安靜靜的享受他自己的小世界,本該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思念自己的家鄉,可是外面的環境給詞人提供了一個安安靜靜想家的機會嗎?(沒有)外面的環境又是怎么樣的呢?

2.風一更,雪一更。 (聒)

(1)風雪交加的聲音非常嘈雜

(2)狂風暴雪讓詞人非常煩躁、厭惡

(3)指導朗讀下片

(明確:兩個“一”字要讀得長一點緩一點,“風”讀得急些,“雪”讀得輕些,“無此聲”讀得輕緩些。)

3.明確表達方式

(1)師:詞人內心是思念故鄉的,但是狂風暴雪讓詞人非常煩躁,以致于詞人想思念家鄉,可是卻不給他這樣的機會。

(2)問:不給詞人機會去想念家鄉,難道詞人就不思念家鄉了嗎?(不是)反而讓詞人思鄉的程度更加深刻、思鄉的時間更加長久,也增添了詞人思鄉的苦楚。

(六)課堂總結

1.結合板書自己說一說你對整首詞的理解

2.結合板書跟著老師一起總結整首詞

3.帶著詞人思想之深刻、思鄉之長久的感情誦讀全詞,并嘗試將全詞背誦。

(七)布置作業

收集納蘭性德的《飲水詞》或《納蘭詞》的部分詩詞來讀一讀,抄一抄。

板書設計:

長相思

白天:跋山涉水――艱難漫長

聒(不給機會想)

晚上:夜深不寐―

篇6

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喜悅的雨

《詩經?小雅?信南山》里說雨“生我百谷”,《釋名?釋天》謂“甘雨時降,萬物以嘉”,因此古代先民已經開始了億萬次的祈雨焦灼和欣喜,形成了一種特定的心理模式,即“喜雨”。我國最早的喜雨詩應該是甲骨卜辭里的那首“癸卯卜,今日雨。其自東來雨?其自西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從中可以看出生動盎然的喜悅和盼望之情。

雨應時而降,滋潤萬物,帶給人們一種生機煥發的心理。久旱逢甘霖,雨水滋潤土壤、沖洗世界,構成一種生機勃勃、清新美好的境界,給予人信心和希望。尤其是春雨,春雨貴如油,早春的雨尤為歷來詩人所喜愛。韋應物的“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蘇軾的“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每首詩都是對早春雨的極盡贊美,憐愛欣喜之情可掬可捧。寫喜雨的名作莫過于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此詩細膩幽微地描繪出一幅美好迷人的春夜雨圖,細雨密密麻麻、悄無聲息,滋潤大地。它適時,適度,知人意、體人心,隨風入夜,潤物無聲,作者的萬般喜悅J溢而出、鮮活微妙。諸如此類的還有“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和《鄉村四月》里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等。

二、“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愁苦的雨

雨可造福,也可為禍,原始先民的祈雨和止雨就說明了這一點。適時適度的雨水帶給人們的是生機和希望,是甘雨、甘霖,但如果雨水久下不止,那便成了災難噩夢,帶給我們的只有絕望和幻滅。因雨而生的愁苦,或是游子漂泊,鄉愁羈絆,或是命途坎坷,理想幻滅,或是憶懷舊人,嘆惋流光等,可謂雨絲綿密,愁情浸染。

雨的愁苦象征,是雨意象里最為詩家吟詠不盡的一種。從屈原的“雷填填兮雨冥冥,j啾啾兮夜鳴”到南朝何遜的“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雨意象的細膩意味開始被發掘,此后,作為自然現象的雨在詩詞中幾乎固定用于渲染凄清的氛圍,表現寂寞的情感,經常與“離別”、“漂泊”、“孤獨”之類的主題聯系在一起,傷懷無限,凄哀不已。以納蘭容若為例,他一生以雨寫盡了人生悲歡、愛恨聚散,或感嘆興亡,或追憶舊蹤殘夢,都是悲戚傷感、幽怨多苦。“更夜深,細聽空階雨,夢回無據”、“孤客單衾誰念我,曉來涼雨颼颼”,“行人莫問前朝事,風雨諸陵,寂寞魚燈。天壽山頭冷月橫”,“夜雨幾番消瘦了,繁華如夢總無憑”,在納蘭容若的詞中,與別家不同的是,他的雨意象最多關扯到他的愛情生活,愛妻早逝,獨自傷懷,“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這一句既悲傷妻子的風華早逝,又感嘆自己這一生的茫茫然飄零孤苦,悲怨渺傷,情味動人。

而且,雨經常與其他一些物象并置,如夜、燈、植物(梧桐、芭蕉、殘荷、丁香等),樓臺、江船等,形成一種更具凝聚意義的凄苦情境,如“夜雨孤燈”、“滴雨梧桐”、“雨打芭蕉”、“雨鎖樓臺”、“千江煙雨”等已經成為種種經典的意象組合。夜雨孤燈,夜和雨把人和外界形成雙重阻隔,已夠邈遠,偏偏又是可照范圍狹小的孤燈,更使得人無法遠觀,僅局限在一燈如豆的光影里,這是何等孤獨寂寞。“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再看王維的“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細微敏感的交相呼應,李商隱的“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迷離悵茫,意境悠遠,最驚人耳目的是那句“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夜雨的冷撲得滅孤燈的暖,黃葉和白頭是一樣的衰頹,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滴雨梧桐,古人愛梧桐,因為“梧桐一葉而知天下秋”,梧桐往往代表著秋,所以梧桐經常和秋雨相連,成為一種離情渲染,“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此句極富審美感味,歷來為人稱道。雨打芭蕉,如“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細窗好夢”,除此之外,雨打殘荷,雨落丁香等皆詩意醇厚,富有滋味,愁情彌漫。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芭蕉和梧桐葉子都十分寬大、舒展、柔軟,承接雨水多、重量足,聲響自然大,而且清脆無比,令人難以不入耳,更難以不入心,結果就會難以入眠,愁腸百結。由上可知,愁苦的雨往往與悲、怨聯系,季節以春、秋為多,時間則以黃昏、夜晚、凌晨為主,景情交匯,愁情彌散。白居易的“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蘇軾的“蕭蕭暮雨子規啼”,莫不如是,而雨象征著縹緲愁緒的“自在飛花輕若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已是經典。

三、“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虛靜的雨

所謂虛靜的雨則遠離功利性,要求詩人心境虛靜平和、言簡意遠地對雨進行審美觀照。詩人的主觀情感滲透程度應保持在適當的審美距離之內,要用拉遠些的心理視角,這樣就使雨獲了超脫于塵俗的愜意、閑遠與啟思。

篇7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導入】

必修四詩詞單元我們學習了蘇軾的這兩首詞。蘇軾身為豪放派代表,命運坎坷,一生不能展眉一笑。而最終他以豁達與灑脫,不僅贏得了朋友們的敬重,就連他的政敵,也對他由衷生出敬佩。今天,老師補充介紹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與同學們一起進一步了解蘇軾其人其文。

【一讀】生齊讀全詞

【二品】

(一)梳理全詞結構

1.詩詞一般賞析步驟:標題——作者——注釋——序言——詩詞主體(題材)——詩詞眼——意象——重點語句——意境。

2.“標題——作者——注釋——序言”提取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二)知人論世

1.問:蘇軾詩文名篇名句有哪些?

答:《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惠崇春江晚景》《赤壁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等。

插入板書:

蘇軾其文:豪放、豁達、豪邁、開闊、真摯、哲理、婉約

蘇軾其人:樂觀、曠達、積極、爽朗、達觀、堅韌、幽默、智慧、仁厚、儒雅、至情至性、癡情

2.介紹悼亡主題:

①始于《詩經》,《詩經·邶風·綠衣》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悼亡詩(《詩經唐風葛生》寫妻子思念丈夫)。

②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岳《悼亡詩》(潘岳,“才比宋玉,貌似潘安”古代美男子不僅有貌,而且有才。在歷史上,他是與陸機齊名的文豪。在感情上,他更是一生只愛楊氏。由此,悼亡詩詞專指丈夫悼念妻子);中唐的元稹《遣悲懷三首》(“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晚唐的李商隱(《正月崇讓宅》)(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③蘇軾首創將悼亡內容寫進詞中——《江城子》。

④清代納蘭容若的悼亡詞《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附《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三)品讀全詞

問:序言中寫“記夢”,真正寫夢的是那幾句?其余是寫什么?

板書:“思”“夢”“嘆”

問:詞眼是什么?

板書:“凄涼”

(四)合作探討

1.分析上片詞

①思:“十年生死兩茫茫”

②問:“不思量,自難忘”是否矛盾?

③品:“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④賞:“縱使相逢應不識”

⑤“塵滿面,鬢如霜”如何理解?(結合資料,談談怎樣的十年歲月風塵?)

⑥小結上片:寫夢前,幾經分合轉折,抒發了作者對亡妻思念不已的一片真情。

2.分析下片詞

①讀“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②感“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③味“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④小結上片:上篇寫盡了相思之苦,下篇即轉入寫夢。因“思”而成“夢”,先寫所“思”后寫所“夢”,自然成章。“思”是“夢”的基礎,“夢”是“思”的幻化。

(五)出示課件總結全詞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金庸先生共鳴:《神雕俠侶》第三十八回:《生死茫茫》

總結:詞中感情的表現,在夢前和夢中,前后一致;而隨著入夢和夢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別相思苦;相思不見,無處話凄涼苦;積思成夢,幽夢話凄涼亦苦;夢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岡,則更苦。全詞凄婉哀傷,出語悲苦,真可說是一字一淚!面對這樣的深情,解讀都似乎是一種傷害,無數的人毫不吝惜地把“絕唱”這個詞贈與了這首詞。

【三記】

背誦全詞——老師示范朗讀,學生當堂背誦。

【四寫】

蘇軾全詞如何“以情動人”?

1.直接抒情——作者用最平常的語言,作了最真實動人的描繪。

2.虛實映情——夜來幽夢忽還鄉,以虛映實,虛中見實,是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的顯著特色。

3.細節傳情——“小軒窗,正梳妝”寫出了一對年輕夫妻相親相愛的和美關系和幸福生活情景。

篇8

那么,應該怎么教才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拉近他們與古典詩詞的距離呢?

一、每日一詩,見多不陌生

古典詩詞的教學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才能對詩詞有那么一點點的感覺。

比如,我在課堂上堅持每節課介紹一首古詩詞,可從名句名篇開始,“寂寞沙洲冷”“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讓學生去找出這些篇章,自己去理解詩詞的意思,并制作成幻燈片,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也可以讓學生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或者一句詩,講清楚詩歌的意思即可,以此增加學生對詩詞的了解,讓學生對古典詩詞不再陌生,也讓學生覺得古典詩詞不一定都是那么晦澀難懂,并逐步產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比如,有學生制作了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一詞的PPT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配上背景音樂安文演唱的《月滿西樓》,古香古色,在講解完詩詞之后,學生又重點講解了對最喜歡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的理解。又比如,有學生制作了關于陸游的《釵頭鳳》一詞,并順便介紹了背景——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故事,還介紹了另一首唐婉的《釵頭鳳》,還有學生介紹唐寅的《桃花庵歌》,重點向大家介紹歷史上真實的唐寅,與大家通過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所認識的唐寅是完全不同的。還有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元好問的《雁丘詞》,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只有廣泛地涉獵,增加對古典詩詞的了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

第二學期,我增加了難度,學生幻燈片的內容只能顯示他要講解的詩歌,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為大家解讀這首詩,按照題目—作者—背景—詩歌大意—情感—表現手法的順序來為大家解讀。增加了對學生自我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的訓練。在學生解讀完之后,教師再適當點撥、提醒,或者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來思考、回答。

通過這樣的每課一首詩,學生見識了許多古典詩詞,并且也在古典詩詞的解讀過程中,慢慢了解了詩歌的許多特征,比如,理解詩歌大意時要注意語序的調整,詩歌中運用了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如借代、比喻、用典、借景抒情等等,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意象的含義等等,長期的耳濡目染之后,在高三的詩歌專題復習中學生或許就不會對古典詩詞的鑒賞感到陌生了。

二、增加積累,厚積才能薄發

除了廣泛地涉獵,增加了解之外,應該讓學生有適當的積累,這要通過背誦。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詩詞,課外的一些學生喜歡的、覺得好的詩詞,也應該背下來,或者單純背名句,意思不了解也沒關系,先背,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且詩歌本來就是情感性的東西,靠的更多的是心靈的意會,特別講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當然,積累得多了,接觸多了,學生就會經常運用到古典詩詞,并不自覺地運用到作文中去。

三、詩詞歌曲,交相輝映

可通過研究性學習或者選修課等活動讓學生自行探討中國古典詩詞在現代流行歌曲中的運用。在現代流行歌曲特別是中國風的歌曲中經常會出現許多古典詩詞,比如,周傳雄的《寂寞沙洲冷》一句,運用了蘇軾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比如,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許嵩的《如果當時》“與你若只如初見,何須感傷離別”化用了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四、學以致用,厚積才能薄發

現在,很多高考優秀作文中常有古典詩詞的影子,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一點,當然,前提是對詩歌本意的透徹了解,運用得恰到好處,而不是亂用、濫用。

作文中如果能運用上一兩句恰到好處的詩詞是可以加分不少的。比如,“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無私的情懷,是何等純潔的品質,有如此胸懷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滿的那一刻嗎?魯迅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何等分明的愛憎觀,是何等偉大崇高的人格?有如此胸懷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滿的那一刻嗎?生命之滿,在于你人格的偉大,在于你執著的追求,在于你艱苦的奮斗,在于你無私的奉獻。”能在文章中恰當運用一兩句詩詞,不僅增加了文章的詩意,也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篇9

第一次遇見是驚喜,第二次遇見是懷念,第三次遇見是感動。幸好我路過了你,幸好你感動了我,微妙的感受在這小慶幸帶來的柔軟中此起彼伏。

感動于你的寧靜。

立錐烏篷細搖著櫓,像黑衣急行的俠客,在晨光中搖曳。錐尾劃過水面,撞擊帶來的清靈水聲在這靜謐的時空中泠泠作響。河岸邊,楊枝垂落,杏紅滿枝。風過無痕,殘紅離梢,如美人絳唇上的一抹鮮紅落入水中,飄零無所去。縱使村頭那十里桃林開得絢爛奪目,也無礙于你婉約的氣質,如蓮般清澈寧靜地綻放。塵世外,只有你口中梵音般的喃喃細語。

感動于你的朦朧。

江南最美是雨天。有人說,江南是易碎的瓷器。在我看來,它卻是一汪無與倫比的綠水。瓷器易碎,只能小心呵護,小心寵溺,由著它的性子,因為它實在太容易受傷害。江南不是瓷器,她雖然柔弱,雖然多愁善感,雖然千百年來一直惆惆悵悵,但她不易落淚。縱然利劍劃過水面,劃出一道深沉的波痕,但轉瞬之間,一切又會歸于平靜,歸于安寧,清水還是清水,寧靜還是寧靜,惆悵依舊惆悵。看,雨氣的氤氳中升騰而起的朦朧,彌散著人世間最純凈的美好。

又是一場朦朧的雨落在這里。灰瓦、白墻、青石橋,哦,還有那一汪深情的江南水,都籠罩在這雨的世界中。搬一把藤椅,坐在廊前,品著清茶,嗅著空氣中泥土的芳香,聽雨滴落在石板橋上,如珠璣散落在高低不等的音階上,一陣一陣,清泠脆響。

感動于你的傳奇。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總歸詩格秀,笙簫恰稱語音圓。誰在木蘭船。”算得上皇親國戚的貴公子納蘭容若,不重權位,偏愛詩詞歌賦,偏向往塵世中的寧靜。他與江南才女沈宛的緣分,雖然僅歷一個春秋,卻仍然留下一段傳奇。沈宛痛失愛人,苦吟著“添段新愁和感舊,拚卻紅顏瘦”,一如江南般純凈美好,遺世獨立。

“妾本錢塘住……”歌喉一轉,琴臺輕撫,暗香盈袖,不知醉了多少人的魂。她是江南美女蘇小小,雖身處亂世,卻向往著自己的幸福。直到青驄馬路過錦蘭香車,那顆靜如止水的心卻抑制不住地跳動。月如水,空里流霜,苔門靜鎖。幽蘭眼望穿驛道,夢里一襲白衣如水的少年卻遲遲沒有出現。錢塘江邊,你紅衣獨立,嫣然回眸,縱身一躍便是千年的美麗。

不止一次地問自己,為何對江南如此執著?呵,大概是因為那份感動吧,舍不得忘記。

歷史在時光的長廊中不止一次地投下斑駁的影,可你依舊在那里,帶給我初見的驚喜,再見的懷念,三遇的感動。

(指導老師:劉朝成)

肖堯留言

非到不可得

篇10

我一路問小年課上講了些什么——遺忘與記憶同步,兩小時內學到的知識就忘掉70%,為了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必須立刻復習。我聽完一堆“八分音符”(其實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叮囑她:“要好好學鋼琴呀。”

她點頭:“嗯,我長大了要當鋼琴老師。”又說,“我也要好好學英語。要不然我去美國,大家聽不懂我講話怎么辦。”——很抱歉,她五歲,已經很自然地有了美國夢。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就這么直接地以兒童體現。

我老懷大慰,又加一句:“圍棋也要好好學哦。”我們學圍棋也快一年了。

她扭頭問我:“為什么?”

這應對出乎我意料,我一愣:“當然了,學就要學好嘛。”

她居然認真起來:“我又不想當圍棋老師,去美國要下圍棋嗎?為什么要學好圍棋?”

一次被問類似的問題,是在新東方附近的茶餐廳,熙來攘往,隔鄰多有洋人,外文單詞單句混在中文的洪流里,像甜點上嵌的杏仁。與我同桌的是個十五歲的女孩子,托福剛考了113。我問:“聽得懂?”她眉睫一拍像是微風下的檐雨,笑容里全是自負。

我一時多事,說了句:“其實你英文已經很好了,有時間可以看看古文,背背古詩詞什么的。”

女孩詫異地看我,滿臉都是那種“這人老糊涂了”的不解:“為什么呀?英語、數理化、游泳,都是工具,將來用得著,古文……”她撇撇嘴,“有什么用”四個字不曾出口,用身體語言體現。

如果她是成年人,我可以理解這是粗俗的挑釁,但女孩一臉的認真,我于是想了又想,說:“說一個你可能知道的詩人吧,納蘭容若——清朝宮斗片對普及中國傳統文化,還是有不可磨滅作用的。他有一句詩:“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你也許會在無意中聽到,因為它的淺顯,隨意記下來,然后很快的忘掉。你現在初三,馬上面臨分離,這么要好的、視為姐妹、以為是一輩子的好同學好朋友,會漸漸淡掉,總有一天,你會驚駭地發現他們都變了。而他們說:不,是你變了。也許你心里會五味雜陳,感覺孤單,仿佛一剎那被朋友和時間同時拋棄。你有那么多感受,卻不知從何說起,向誰,怎么說。你疑心只有你一個人,經歷過這一切。這時,你想起這句‘卻道故人心易變’。于是,你明白了……文學的意義就在這里,說出你的心聲,撫慰你的哀傷。我們脫離人猿已經數百萬年,我們所需的,不止是工具。

女孩應該是聽懂了,但,她聽進去了嗎?

如果技能與謀生無關,如果知識不用來生存,如果它不是通往美麗新世界的橋梁,那么,它有什么用?我盡量用小年能聽懂的語言說:“圍棋可以鍛煉頭腦,讓你有邏輯能力和推理能力,這是所有學問和智慧的基礎。”——這是一個先天不足的答案,因為她可以追問:學問和智慧,有什么用?

連上了年紀的人都會這樣抱怨:光電效應有什么用?三角函數有什么用?立定跳遠好干嘛?為什么要學這些沒用的東西。有時他們是焦灼的父母,在質疑教育制度,而我,只覺啼笑皆非。

天文有什么用?它讓我們知道,我們的一生像微塵一樣輕;美有什么用?刺繡或者音樂,帶給我們的美感與驚喜,是擦過皮膚的戰栗;那些你一生用不到的冷知識有什么用?你了解雪兔一冬一冬的變色,即使你不想當獵人(我估計雪兔也是保護動物吧),你是否會感到既輕微也巨大的悲哀:原來隨機應變不過是與生俱來的智慧……甚至,眼淚有什么用?除了滋潤眼部、讓眼睛不會太干澀之外,它還可以洗凈我們的靈魂。

所有無用的東西,都是有用的。

就像這一個美好的春夜,也許它真正的、唯一的用途,就是讓萬籟俱寂,它是寧靜的布幕板,讓小年有機會問出她的“大哉問”:有什么用。

她會用一生,慢慢地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而在我自己的人生譜系里:知識最高,智慧最寶貴。美,就是美。正如愛情就是愛情。我愛這所有的無用之物。

送你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