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的愛情范文
時間:2023-04-09 08:28: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納蘭容若的愛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納蘭容若,有人說光聽這個風光旖旎、叫人驚艷的名字,就能感覺到輾轉連綿的情意。天生的多情種子,自有一種完美情結,選妻的首要標準,當是美麗的容貌。作為滿清第一詞人,納蘭容若頗有艷福,他有二妻二妾,都是絕色美女。
納蘭容若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這一年盧氏剛滿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貞氣天情,恭容禮典”,可謂才貌雙全,性情溫雅,成婚后,夫妻恩愛情篤。納蘭容若十八歲寫過一首詞,內有“吹花嚼蕊弄冰弦”的句子,這是他心目中紅顏知己的嬌憨模樣,“吹花”,就是用樹葉吹出音調;“嚼蕊”是口嚼芬芳的花蕊,使口中帶有香氣;“冰弦”是冰蠶絲做的琴弦。這些頗具情調的女子的詩意動作,和李清照與夫君“讀書消得潑茶香”異曲同工。盧氏也是一位解風情、識雅趣的“知性女子”,“吹花嚼蕊弄冰弦”自然不在話下,可惜天不假年,偏在三年后摧花奪香,讓盧氏死于產后受寒。
不久,納蘭容若續娶官氏,這一位更比盧氏家世顯赫,為一等公之女,相貌也屬上乘,但在才情雅趣方面,可能就不及盧氏了。官氏嫁給納蘭容若后,沒有生子,有人推測兩人關系不好,并摘出納蘭容若的詩詞進一步佐證,比如納蘭容若的《點絳唇》里就有一句:“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想必官氏是受到了納蘭容若的冷落的。否則,納蘭容若不會再娶二妾。當時滿人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一妾”,納蘭容若在續娶官氏為妻后,又娶了一位美貌女子顏氏為妾。
然而官氏與顏氏,在情感與精神交流方面都不及盧氏,納蘭容若三十歲那年,由朋友顧貞觀牽線,終于娶了一位江南“美女作家”做妾,來了卻紅顏知己的心愿。這位“美女作家”名叫沈宛,著有《選夢詞》。可惜由于納蘭容若當時擔任皇帝侍衛,工作特殊,不能與漢族女子通婚,所以沈宛不能進入納蘭府。不久,納蘭容若去世,沈宛產下了遺腹子,被納蘭府“送回”了江南。那個叫富森的遺腹子,倒是得以堂而皇之地納入納蘭的族譜,在他七十歲的時候,還被邀請參加乾隆所設的“千叟宴”。
納蘭容若三十一歲時五月的一天,與朋友聚會后舊疾寒病復發,“七日不汗”,然后撒手人寰。
滿打滿算,納蘭容若與這位沈才女的愛情歷程不過幾月。
從世俗的角度、男性的角度來看,納蘭容若這一生夠完美的,家庭背景好得沒話說,父親是皇上的大紅人,他是銜著金鑰匙出生的幸運兒,嬌妻美妾,個個如花似玉,夠有艷福的,還相當有才,怎么偏偏只活了三十一歲呢?
于是想到他的早逝之因。 是否能歸結為“娶美女短壽”的邏輯和理論呢?
據科學研究,娶了美女做妻子的男人,平均壽命比娶了普通女人的男人短十二年。原因是漂亮女人的老公性損耗較大,通俗點說,就是“色多傷身”。但納蘭容若的主要興趣,怕不是在女色上。
如果說是“情深不壽”,倒是有點道理。幾個妻妾中,納蘭容若對盧氏感情最深,有一次他夢見盧氏淡妝素服而來,拉著他的手,哽咽著說了許多情話,臨行時寫下這樣的詩句:“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納蘭容若醒來之后無限悲傷,據統計,納蘭容若現存的三百多首詞里,愛情詞有一百多首。而有近五十首是悼念亡妻的。
結合納蘭容若的工作來看,長期的抑郁不得志,怕是他早死的最大原因。
納蘭容若二十二歲中進士,成為皇帝的三等侍衛,從三等侍衛到一等侍衛,他用了九年時間。納蘭容若鞍前馬后地服侍康熙,年紀輕輕卻城府頗深的康熙卻好像熟視無睹。
篇2
一、納蘭性德生平
納蘭性德,(1654一1685)字容若,是滿清正黃旗人,其父一度為當朝宰相,可謂榮華富貴。納蘭天資英絕,聰明穎悟,滿腹經綸,又善騎射,可謂文武全才。納蘭容若的一生是短暫的,只有31歲。但他的文學成就,尤其是他詞的創作成就確是十分輝煌的。時人和今人,對他都有很高評價。清人說他“尤工于詞,所作《飲水?側帽詞》當時傳寫,遍于村校郵壁”(《清史列傳》)。他的詞集數度被翻刻。可見在當時納蘭詞的影響是很大的。近世況周頤、王國維、唐圭璋等名家也都給納蘭詞以極高評價。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因此,研究納蘭容若的詞還是有一定的文學價值的。
二、情感的坎坷波折加深了其詩詞的“哀感頑艷”
從納蘭性德生平的詩詞中足可看出他情感的豐富,正是由于他情場的失意,才使得他的感情更加細膩,因為深受漢族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厭苦鞍馬扈從,鄙視宦海傾軋,轉而“甚慕魏公子之飲醇酒近婦人”的輕狂脫俗生涯。史載納蘭性德妻盧氏,妾顏氏,康熙十六年(1677年)盧氏病亡,復娶官氏。除原配夫人外,與納蘭性德有婚戀關系的還有一位撲朔迷離的早期戀人和一位婚外戀人沈宛。他們與納蘭性德的關系影影綽綽,若明若暗,但很明顯,他們對納蘭性德的創作的影響不可小覷。
關于納蘭性德那位青梅竹馬的戀人的傳說,始于無名氏的《賃廡筆記》,“納蘭容若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結,誓必一見,了此宿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宮,果得一見彼姝,而宮禁森嚴,竟如漢武帝見李夫人故事,始終無由通一詞,悵然而去。”講的便是所謂的納蘭性德混入宮里會見戀人之事,只是宮禁森嚴無法語言交流,只得以玉釵相叩來傳遞情意,在納蘭詞中隱約可以找到此事的痕跡,如《減字木蘭花》中寫道“相逢不語,一片暈紅疑著雨。小暈潮紅,斜溜鬟心只鳳翹。待將低喚,直為疑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廊叩玉釵。”等,似乎真如《賃廡筆記》中所記載相符。
與入宮說不同的另一種說法源于劉鴻先生的《清初學人第一――納蘭性德研究》一書,“不贊成納蘭性德所戀女子入宮之說,但并不否認性德生前有過戀人,恰恰相反,從性德對異性情意綢繆、一往情深的性格特征和他所寫的愛情詩詞來看,他是個自由婚戀的熱烈追求者,可以肯定他生前有過甜蜜的初戀,并且這個戀人不是后來的發妻盧氏,而是納蘭家一個后來出家的侍女,使他飽嘗了失戀的痛苦”。不過,這種說法也是從納蘭詞中歸納而來。當然,由于關于納蘭性德的史料記載并不全面,所以我們要了解他的家世、他的感情就只有從他的詩詞中去管窺蠡測。
但不論哪種說法都無法否認初戀情人對納蘭性德的影響,以至于他在詩詞中才會時時有“十一年前夢一場”這樣的佳句,就是因為這一份牽掛化在了詞中才更顯得韻味十足。“深禁好春誰惜,薄暮瑤階佇立。別院管弦聲,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謝,繡被春寒今夜。寂寂鎖朱門,夢承恩。”即使戀人入宮,容若對其依舊念念不忘,雖終不得見但也期望戀人可以異于其他宮女,不求承歡。
在初戀情人入宮不久,容若娶了第一任妻子盧氏,盧氏才貌雙全,配與容若可謂是才子佳人。容若與盧氏婚后琴瑟和諧,夫妻恩愛。在與盧氏婚戀期間容若為康熙御前侍衛,不能與盧氏長時間相守,于是在離別的日子,容若由思念的感情牽引創作了大量的恨別詞,[相見歡]微云一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 紅燭淚,青綾被,水沉沉,卻與黃茅野店聽西風。 這首詞上闋變現了出征之人遙望山峰,那俊秀的山色好似妻子眉間的青黛,由此來表現征人對妻子的思念,下闋妻子晚間蓋著青綾被在紅燭的映襯下仿佛與丈夫一起聽西北的風聲,表達妻子對丈夫的無盡思念之情。若不是有這種相思的切身體會,也不會寫出這種情真意切、深受深知的相思詞。但好景不長,盧氏在結婚后三年便離開了容若,容若悲痛欲絕,寫下了一系列悼亡詞。“《青衫濕遍?悼亡》: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共銀。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詞的上闋字字含淚,回憶亡妻病中情形,傷心欲絕,又想起妻子膽小不敢守空房,如今只有梨花影伴,愿意為妻子的亡魂知名回家的路。而下闋最能感受到詞人對妻子的深情的則是“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這一句,想到妻子在九泉之下還在為自己傷神,悲泣之感頓生。
在清朝男子三妻四妾自然是常有之事,納蘭性德也不例外,在妻子盧氏去世后,他又娶了官氏為妻,似乎是因為經歷過與盧氏的生離死別,容若對官氏的感情并不入深。而讓容若再次陷入情感的則是江南的藝妓沈宛,容若曾納她為侍妾。但因種種原因兩人被迫分離,這使得容若倍感歉疚,直到生命垂危,他說 “近來怕說當年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依舊對沈宛念念不忘。
篇3
1、寂寞空庭春欲晚劇情簡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鰲拜被擒,聲勢浩大的余黨清剿隨之開始。忠臣阿布鼐受冤遭受滅門之災,年僅十歲的幼女良兒目睹全家被屠,僥幸逃脫。逃亡路上偶遇少年康熙,兩人在不知對方身份的情況下經歷生死之劫,彼此留下深刻印象,更許下再次見面的約定。而后良兒投奔表哥納蘭容若,卻意外失憶。容若為保護良兒為其改名衛琳瑯,留在府中照顧。時光荏苒,容若與琳瑯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感情篤深,但納蘭明珠忌憚琳瑯身份引來禍患,偷偷把她送入宮中為婢。琳瑯本以為此生就這樣在深宮中寂寂而終,康熙的出現擾亂了她的生活,而她與容若的重逢也讓她燃起了希望。康熙認出琳瑯就是當年自己魂牽夢縈的少女,千方百計要讓她記起昔日約定,而容若卻暗中費勁心思要帶她遠走高飛。一個是霸道帝王,一個是青梅竹馬,兩人交錯的進攻和示愛,讓琳瑯措手不及,左右為難。就在康熙對琳瑯情根深種之時,才發現琳瑯是好兄弟容若的心上人。欲忍痛割愛,成全二人,卻連番被命運捉弄,一錯再錯。經歷重重波折,琳瑯終看清自己心意,愛上康熙,以為可以開始享受愛情的甜蜜,卻在此時恢復了記憶。一邊是血海深仇,一邊是癡心愛人,琳瑯無法抉擇,一直潛伏在宮中的親哥哥長慶此時現身相認,逼迫琳瑯為家族報仇。康熙與琳瑯糾纏出一段悱惻虐心的曠世情緣。
2、《寂寞空庭春欲晚》由吳錦源擔任總導演,劉愷威、鄭爽、米雪、張彬彬、張曉晨、王若心、張芷溪、劉萌萌、程硯秋、曹艷領銜主演的古裝言情電視劇。該劇改編自匪我思存的同名小說。
3、該劇于2016年2月1日于播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關鍵詞:《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金縷曲·贈梁汾》 以真傳世
納蘭性德,字容若,明珠之子,滿州正黃旗,一等侍衛,被譽為“清初第一詞人”。他對待愛情,用情極專,真摯感人。一生有三位女人對他影響很大,一是表妹雪梅,因父母阻攔,愛情夭折;二是妻子盧氏,婚后三年難產而死,離他而去;三是才女沈宛,不滿孤寂,只身南下。三段感情,他用盡真情,卻難得圓滿,尤其是妻子盧氏的離去,使他念念不忘,寫了很多悼亡詞以寄哀思,《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納蘭性德雖為滿人,卻畢生喜與漢人交往,他與江南名士顧貞觀的交往被傳為千古佳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他的《金縷曲·贈梁汾》,可堪友情詞第一。
一、《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至情至性、感人肺腑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終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
納蘭二十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親,成親后兩人舉案齊眉,紅袖添香,恩愛有加。可是造化弄人,這種美滿幸福的生活只持續了三年,盧氏難產而亡,盧氏的去世對納蘭性德的打擊很大。在盧氏去世后,納蘭共寫了三四十首悼亡詞,每首都哀痛至骨,其中以《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最為精絕。
相思難忘的感情何時才能停止呀?夜深不眠,一直聽著愁雨滴落空階,直到寒夜雨歇之時,才從追憶的思緒中醒轉過來,想想愛妻離去已三年,這種夢,也該醒醒了。只是在這人世之間,也沒有什么意思,竟不及那墳塋之地,雖冷清,卻有愛妻在,可以寄托一片愁思。我們本有廝守一世的約定,你卻早早走了,把我一個人拋棄在人世間受這死別相思之苦。如果九泉之下可以通信,我就能知道,這些年你生活的痛苦與歡樂,就可以知道你與誰相伴了。我孤身一人,每個晚上都輾轉難眠,也不忍聽那凄涼的琴聲。等待機會,我們來世再做知己,下一輩子我們兩個還是薄命嗎? 我們兩個還是沒有很好的緣分嗎? 我們這一輩子風花雪月的日子只有三年,下一輩子會不會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剩月零風呢? 相思淚已盡,只能用紙灰來寄托哀思了。
納蘭性德對亡妻盧氏的這種至情至性的真實情感,沒有任何的雕琢與修飾,僅僅以樸素平淡的話語,就使詞作洋溢著無盡的深情,讓人讀之不禁深深感動。
二、《金縷曲·贈梁汾》情真意切,感天動地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然重諾,君須記。
康熙十六年,納蘭性德與顧貞觀相識。兩人年齡、身份、地位懸殊。納蘭二十二歲,顧貞觀四十歲;納蘭為明珠之子,官至一等侍衛,顧貞觀為一介布衣;納蘭為滿州正黃旗,顧貞觀為漢人。但兩人一見傾心,為表明結交誠意,納蘭開篇即言“我本也是個狂妄的小子,只不過因為我父親是宰相,因為我命好才混跡于京城罷了。我也像趙國的平原君一樣渴慕賢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們成了知己。今天,我們風華正茂,讓我們擦干淚水,對酒當歌吧。今天晚上,我們一定不醉不歸。隨它去吧,從古到今,有才能的人遭人誹謗是常有的事。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坎坷磨難,冷笑一聲,放在一邊就行了,如果整天掛在心頭,那么從一開始就錯了。今天我們一朝以心相許,成為知己,他日即使經歷千萬劫難,我們的友情也要依然長存。這后半生的緣分,恐怕要到來世也難以補足。這個諾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記在心里”。
詞中納蘭直抒胸臆,表達對友人顧貞觀的渴慕欣賞與深情厚意。納蘭性德與當時許多頗具名氣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傾心結交,如吳兆騫、姜宸英、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等皆與他成為忘年知音。他的朋友梁佩蘭評價他是“不尚貴游,而好蓬蓽”“黃金如土,惟義是赴。見才必憐,見賢必慕”。一個真誠交友、有情有義的納蘭,在他詞中閃爍發光。
參考文獻:
[1]董天策.試論納蘭詞的哀愁[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1).
[2]包艷紅.讀納蘭性德淺悟[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1).
篇5
醉罷,醉罷,心就這么輕易地被孟郊偷走。“春風得意馬蹄笑,一日看盡長安花”,便是《登科后》展現了千年之久的笑容。這笑沾染著詩人的豪邁與灑脫,我只是輕輕靠近,便醉得失了魂。
我隨著靈魂奔跑的足跡,邂逅了這位“千古傷心人”。他的“曲曲柔腸碎”,讓靈魂也為之落淚。我不相信納蘭容若之是淚揉捏而成的男子,他定然笑過,他的笑定然如蓮一般攝人心魄,我相信,并執著。為了尋到著蓮開剎那的美,我甘愿承受尋覓的寂寞。看,看呀,容若笑了,真的笑了,在《夢江南》的一個小令中,他毫無保留地將“忘記他鄉是故鄉”的喜悅傾注到文字中。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也已忘情的張籍,高唱“江南風土歡樂多,悠悠處處盡經過”。兩人同攜手,留下如花笑靨,這一笑,讓歷史都動容。
連歷史都動容了啊!我感受得到人性的光芒正不斷地填充心靈的罅隙,是你,是你,《西廂記》中的紅娘,人們心中永遠的愛情天使,你的笑容,賦予了生命以永恒。《西廂記》中的珠璣字字是愈久彌香的,因為你將這勇敢的笑容和美麗的靈魂,永遠地刻錄在文字之中。
忘不了紅娘的深情一往,更忘不了魯迅的蕩氣回腸。《題三義塔》中的“相逢一笑泯恩仇”是處世的良方。這一笑,笑出了寬容的氣魄,這一笑,更笑出了海納百川的英雄本色。
心靈的晴空愈發閃亮,作別魯迅后,我來到了梭羅的《瓦爾登湖》。我并未上前跟他打招呼,只是斂聲屏氣地觀望著他,觀望他“靜靜地微笑,笑自己幸福無涯”。有人說,“梭羅的文字,是干凈的雪,可以清涼干燥的靈魂。”我想說,“梭羅文字中的微笑,可以溫暖無數個冬天,并讓歷史永遠散發著青春的活力。”
遠方,是泰戈爾微笑著向我招手,我捧著他的《泰戈爾詩選》與他深情地凝望。他將心交付于我,“我的讀者,愿你感到一個春晨吟唱的歡樂”,這樣貼心的文字,這樣恬靜的微笑,讓我不再有仰視的距離。
篇6
李亞芳
讀你,如品一杯香茗,清新淡雅,回味無窮;
讀你,如賞一枝翠荷,香遠益清,沁人心脾;
讀你,如 聆 一曲天籟,清凌超脫,悠揚婉轉。
就是在那一剎那,我看到了你,了解到了你。你的每一個細節都令我留戀,你的每一個動作都讓我心動,你的每一句言辭都令我折服。我相識于你,相知于你。有時我為你和青梅竹馬的表妹在綠苑園中‘相逢不語’而難過,有時我為你倆‘雜芙蓉著秋雨’而高興,有時我會因聽到你和表妹無奈分離后“知道今生,知道今生哪見卿”的蒼白吶喊而凝噎。表妹身在深宮,心系于你,你身在相府,名聲遠播,卻無人相知。你,她,原本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卻不想都成了孤獨的一份子。那一刻,我恨不得立刻飛過去,穿著典雅的古裝,開導你,安慰你,也來一次轟轟烈烈,刻骨銘心的穿越!這樣,也許你就不會因失去表妹而傷的這樣深,以至于導致如正在騰飛的巨龍般的你而含恨離去吧……畢竟你有太多不舍!
終于,你從失去表妹的心病中走出,人生中的另一段華麗隆重上演。仕途中你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通志堂經解》,再一次震動京師,令康熙折腰。情感中,你應父母之命娶了兩廣總督的千金盧氏。那是一個溫柔嬌美的新娘,你不禁被這位新娘的美色挑動的心旌蕩漾。讀到這里,心中的憤懣之情油然而生。或許是對同胞的表妹而不平。但那只是一時的。慢慢的,我不再氣憤。你是一個多情的人,但你不是一個忘情的人。我知道,你無奈的將表妹塵封在心中的暗匣,永遠的掩埋在記憶的深處,鐫刻在你的骨髓之中。畢竟,那是你的初戀。表妹也不會怨你因為在你們的愛情里,是沒有理由的。那不是背叛,畢竟你們身在紅塵,身不由己。
婚后的生活你幸福美滿。妻子溫文爾雅,善解人意。漸漸的撫平了你心靈的傷痕。你愛他,他愛你。你懂他,他更懂你。他知道你不為名利,向往自由,甚至知道你有一段難以割舍的回憶。她更愿意你倆白日在舟上放歌,看花開花落,聽蟬啼鳥鳴。晚上相依相伴,耳鬢廝磨。也使你的生活少了些許寂寞。然而,隨著名聲的遠揚,康熙,一代天皇,近乎無情的禁錮你在他的身邊。一個你最不喜歡的位置,就這樣輕易地折斷了你那雙渴望自由的翅膀。但,這不是最令你難過的。畢竟,你生活在這個城府很深的北國。你懂得,身處的位置和心靈的遠方相離很遠。誰讓,你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愛妻懷有身孕的消息令你欣喜,但,短短的一年時間,現實又將你打入心靈的地獄。愛妻難產逝去,那是你一生的遺憾吧!妻子臨盆,你卻仍在外從軍。那是你一生都難以撫平的一頁吧!畢竟,臨走時,你答應她,會在孩子降生前回來,但這一次,你卻遲到了,而且沒有任何彌補的辦法。
我知道,那是你的傷疤,一個永遠都難以愈合的傷疤。
有誰會愿意在妻子臨盆,孩子降生時,做丈夫,父親的不在身邊呢?
那份痛,恐怕也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吧!
于是,又一次你的寒疾復發,你被痛病折磨的生不如死。那一刻,你寧愿選擇永遠睡去。正如你認為的,一切皆有定數。人來到這世間是還債來的。你要還的是情債,畢竟你還欠一個人呢?而且,是永遠都還不完的債。
愛妻逝世后的四年,你在寂寞,思念的苦海中游蕩了四年。雖然時間漸漸的撫平了你受傷的傷口,你不再那么的形容憔悴。在人群中,你依舊是出類拔萃,英俊瀟灑,可你是這樣一個在繁華中可以獨自落淚,在寂寞時又獨享清歡的人。你被迫在人世間演一個你并不喜歡的角色。就像一個清麗的少女,抹上濃艷的脂粉,還穿上別人的嫁衣,嘴角揚起了笑意,假裝很幸福。偶然的機會,從好友口中得知江南有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叫沈宛。雖為藝妓卻情趣高雅,面容皎潔。更出你意料的是她久慕你的才名,手抄你的詞,日日吟唱,還譜成了曲,在江南傳唱。
你知道,她值得你去追尋·····
又一次,你隨康熙帝去南巡。這一次,你少了些許煩悶,多了一些期待。
正如你所愿,你與她一見鐘情。她鐘情于你的才華,你鐘情于她的水出芙蓉般的氣質,江南女子特有的溫柔賢淑。至此,似乎你又迎來了一個春天。然而,背后等待你的卻是地位,種族的天河。你無奈隨康熙回到了北京,甚至沒有對她有一個誓言。因為,你害怕自己會食言。雖然你是一個負責任的人。畢竟,那是一條尚未有人過去的天河。于是,你離開了她。回到京師,你只覺“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而她望著你離去的方向,“兩地看水盤,路漫漫,惱殺天邊歸雁”你始終覺得有負于她,覺得“明日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你決定反抗,決定追尋你自己的幸福。你不顧父母的反對,朝廷的壓力,他人的讒言。她聽到了你的呼喚,一卷詞,一把琴,滿腹心事,毅然走出了她誓死不離的江南。只為你一句:“你為我帶來了整個江南,你就是我的江南。”……
你們終于跨過了天河,無視世俗,喜結連理。這一次,沒有喧囂,沒有燈紅酒綠,只有兩心相許,惺惺相惜。
你們勝利了,盡管都受了傷。但那是值得的。你們以為從此以后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是,正如你所說的,你來這兒是為了還債的。債主到了,債也還清了。“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切,皆有因果定數。可是,你的債還清了嗎?
你的債還清了嗎?一場寒疾,無情的帶走了你。對世界來說,是少了一個納蘭容若;對詞壇來說,是一顆巨星的隕落。可對懷著孩子的沈宛來說呢?以及在你死后,也毫無因由的死去了的表妹呢?
一切都歸于沉寂。
篇7
摘要:悼亡是中國古典文學殊的題材。悼亡詞作經歷了千年演進,成為古典文學中的一朵奇葩。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創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悼亡詞,以情真意切和充滿詩性的語言,展現了人性最美的精神世界。本文重點對納蘭性德的悼亡詞的藝術特點進行分析梳理。
關鍵詞:納蘭性德;悼亡詞;藝術特點
悼亡是中國古典文學殊的文學題材。悼亡本指生者對亡者的哀悼之意。在我國古代,悼亡特指悼念亡妻,歷代文人則約定俗成地將“夫妻間喪偶后,生者哀悼亡者的詩篇”1視為悼亡之作。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最受人推崇的是愛情詞,而愛情詞中又屬悼念其亡妻盧氏的悼亡詞最具文學價值,納蘭性德的悼亡詞以其獨特的感傷之美和凄婉之致,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一、真摯深切的情感是納蘭性德悼亡詞的靈魂和魅力所在
自古文人配得上“多情”二字的不乏其人,但納蘭悼亡之真情較之于其他人更深一層,是交織著夫妻之情與男女之愛的深厚情思。在中國古代,“夫妻”被列于傳統五倫之中,夫妻之間的愛往往在情愛之外,偏向一種互相依賴的親情。因而文人所作艷詩情詞的對象往往不是相伴左右的妻子,更多的是“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歐陽修《踏莎行》)的歌伎。他們的悼亡之作所流露出來的情感,與其說是男女之間的相悅相愛,不如說是一種感恩。如元稹《遣悲懷》中有表現夫婦共患難的詩句:“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納蘭性德對盧氏的感情去不同于傳統的“夫妻”之情,仔細品味納蘭性德的愛情詞不難發現,他對妻子的愛是一種熱烈的男女之愛。如:《于中好•別緒如絲睡不成》。這首塞上懷遠之作,寫出使邊城對閨中妻子的思念。邊塞將士面對漠漠風沙,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納蘭尤甚,傾聽帳外雨聲潺潺,心思飛回千里之外的家中,首先想到的是閨中的妻子。于是挑燈寫信,訴盡相思,抒發離愁。一種真誠的愛,觸發對妻子的思念,化成詞,結作“偏到鴛鴦兩字冰”,相思空無計,遂心如寒冰,一個小細節、小動作,體現出納蘭夫婦之間的濃情。正是從愛情出發的抒寫角度,構成了納蘭性德悼亡詞的獨特魅力。
二、納蘭性德悼亡詞不僅情感自切,而且自然清新,不事雕琢
納蘭性德詞清新自然,集中表現在口語、疊字與第一、二人稱的巧妙使用。“清水出芙蓉”的贊詞用在納蘭身上亦是貼切。王國維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又說:“古今之大文學,無不以自然勝。”2一部納蘭詞給人深刻印象的不是華麗的辭藻,不是純熟的技巧,而是一片自然真純,無繁復刻畫,不刻意雕琢,純任性靈,無論寫景抒情,皆由肺腑流出。如《南鄉子•為亡婦題照》,全詞語言平易,好似一位平凡人家的年輕男子向人娓娓訴說著喪妻之痛,聊聊數語,卻如山澗流淌而過的清澈小溪,所經之處沁人肺腑。疊字在納蘭詞中俯拾即是,如“判得最長宵,數盡厭厭語”(《生查子》),“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減字木蘭花》),“凄凄切切,慘淡黃花節”(《清平樂》)。疊字的使用不僅能更好地描畫環境事物的特點、人物的情感特征,并且造成音律的婉轉回環,加強了音樂性。納蘭性德喜用第一、二人稱直接敘述,從而拉進了讀者與作品的距離,使讀者有感同身受的效果。詞中巧妙運用“我”、“伊”、“卿”、“儂”等人稱代詞,使得自己與亡妻之間雖然天人相隔,但仍然仿佛近在咫尺,從而將對亡妻的哀悼表達得淋漓盡致。以《南鄉子•為亡婦題照》為例,詞中有“盈盈”、“更更”,前者形容舉止、儀態之美好曼妙,后者形容長夜之漫漫,兩者相對照,夜長無眠,睹物思妻,憶得生前姿態,心傷不止。
三、悼亡詞之凄美,悲涼的意象和虛渺的意境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意象是詩詞構成的基本元素,意象的組合能很好地展示詩詞的基調風格。納蘭性德的悼亡詞中的意象呈現出凄淡灰暗的特點,這種意象特點反照出詞人內心不可抑制的悲痛。青衫、寒雨、清淚、殘陽、落花、寒夜、西風、空階、秋墳等意象在詞中出現頻率甚高,這些意象也常常出現在其他詞人的作品中以表達作者悲涼之情緒。獨具納蘭特色的是“梨花”意象。納蘭性德似乎對梨花有著別樣的情懷,“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采桑子》),“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清平樂》),“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青衫濕遍•悼亡》),“滿地梨花似去年,卻多了、廉纖雨”(《秋千索》),“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虞美人》)。梨花一般是純白色,“洛陽梨花落如雪,河邊細草細如茵。”(蕭子顯《燕歌行》),“雪為天上之雪,此是人間之雪”。3“梨花”這一意象,既可見出納蘭與盧氏之間純潔的愛情,又有天人相隔的寓意。天上之雪人間之雪,一者冰涼無情,一者潔白氛香。逝者在天,再不能體會獨存者彌漫整個靈魂的思念,生者在世,也不得感受死者之悲戚,“天上人間俱悵望,經聲佛火兩凄迷”(《夢江南》),在納蘭悼亡詞眾多意象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當屬“月”與“夢”。“夢回酒醒三通鼓,斷腸啼花飛處”(《菩薩蠻》),“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成到謝橋”(《采桑子》),“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采桑子》)“新恨暗隨新月長,不辨眉間心上”(《清平樂》),“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蝶戀花》)。無論月或夢,都是虛無飄渺的意向,夢中所夢不可成真,月掛枝頭卻終不可觸。正是這種夢與月意象的觀照與折射,使納蘭詞具有了如夢般的意境,從而賦予詞夢一般的語言。在所構建的意境中,“隱約可見蒼涼曠遠深邃的宇宙情結和宏大開闊廣袤的情懷”4。
四、納蘭性德悼亡詞中的使事用典十分特殊
納蘭性德善用典故表現夫妻情深譴綣,如“不辭冰雪為卿熱”(《蝶戀花》),這是《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典故。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極篤,一次妻子患病,身體發熱,當時正是十冬臘月,荀奉倩情急之下脫掉衣服,赤身跑到庭院,讓風雪冷凍自己的身體,再回來貼到妻子的身上給她降溫。這個故事在《世說新語•惑溺》里被當做反面教材,但納蘭卻喜歡這個故事,只因他也是這么一個深情之人。悼亡詞中還多處引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典故,以喻“天上人間一樣愁”(《減字木蘭花》),獨特而貼切。如《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全篇以李楊二人之事為線,滲入詞人自身情感,表達詞人對亡妻的深切懷念。又如《鵲橋仙•七夕》:“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納蘭性德悼亡詞中的典故都有著相戀雙方一生一死或生死相隨的特點。韓憑的典故在納蘭詞中常常出現,如《減字木蘭花》:“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干寶《搜神記》卷十一載,戰國時韓憑娶妻何氏,因何氏的美貌,引來康王搶奪。韓憑隨后自殺。于是妻子陰腐其衣,一日與康王登臺,自投臺下。遺書中希望尸骨與韓憑合葬。康王怒,反使兩冢相望相隔。然而,一夜之間,有大樹生于兩冢之端,第二天兩樹相抱,根交于下枝錯于下,又有鴛鴦,恒棲樹上,晨夕不去。后人常以此典故喻男女相愛、生死不渝,納蘭性德以此典寄寓對妻子生死相依的深情。
五、善設色點染是納蘭詞的又一藝術特點
納蘭性德喜用表達色彩的詞匯。描寫女子外貌特征和閨房物件時,多用暖色,使詞作呈現出溫暖平和的氣質。如“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浣溪沙》)納蘭詞中從來不乏色彩,哪怕是感人至深的悼亡詞也不盡是一片素色。色彩的點染使人讀詞如賞畫,于濃淡中味出真意。其實并非在字里行里明確嵌入表示顏色的詞才可見出色彩,納蘭詞中更多的是在景物事物的設計中,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那般絢爛。以《蝶戀花》為例。“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全詞以素淡之色為主,月光清淡,月輪皎潔,只見青白月色。再見簾前雙燕依然,春天的燕子,帶著過去春天的艷麗展現在讀者面前,已是十分美好的景色,最后又讓我們看見春叢雙蝶的想象中色彩絢爛的特寫,相襯之下,更顯得分外美麗,而納蘭性德就是在這份美麗中注入了對亡妻的深深悼念,美麗中透著憂傷。
六、納蘭性德善于化用前人佳句入詞
古之大家有不少化用他人成句而造就千古名言之人,納蘭性德大量化用他人詩句,但絕非濫引亂征,而是恰如其分,契合詞境,緊扣題旨,從而達到了增強詞作的說服力和意境美的效果。納蘭詞中多化用李商隱、晏幾道、元稹等人成句,且多是以情見長的詩句,李商隱、元稹也寫有數首纏綿凄婉的悼亡之作。納蘭詞多化用,如“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采桑子》)化用晏幾道《清平樂》:“夢云歸處難尋,微涼暗露香襟。”又如“幾時相見,西窗剪燭,細把而今說。”(《青玉案》)化用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蝶戀花》)化用李商隱《偶題二首》:“春叢定是雙棲夜,飲罷莫持紅燭行。”三百余首納蘭詞中“化用前人詩詞文語句的有131處,數量之多,比例之高,實屬罕見。”5
通觀整個清代詞壇,納蘭性德可謂獨樹一幟,這個生于富貴之家、有權有勢的馬背名族的后代,卻顯露出許多漢族文人所不及的婉轉愁腸,萬千惆悵化為一聲長嘆,動人心魄。納蘭詞以其真摯的感情和自然脫俗的表現力廣受后人青睞,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成為清初詞壇甚至中國詞史上的美錦奇葩。(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西;南昌;330022)
參考文獻:
[1] 納蘭性德.納蘭詞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
[3] 王國維.人間詞話[M].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1.
[6] 嚴迪昌.清詞史[M].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7.
[14] 李曉明,王喜伶.論納蘭詞的化用之美[J].中國韻文學刊,2008,22,(2):84-90.
[4] 葉嘉瑩.清詞叢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4.
篇8
由此及彼
方法解說:由一則課本素材聯想到多則課本素材,作為論據同時使用。
高考佳段:是這傳人經典、授人美德的書教會我們孔子的謙虛為德――“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魯迅傲骨,給人熱血的書吶喊出樹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熱血沸騰的革命情結,激勵著多少熱血青年,鼓勵著多少澎湃的心;是這豪放與婉約的孿生姐妹,教我們吟唱出易安的種種凄迷:“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也教我們審度了東坡的傲岸不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的,這人類的精神食糧,母語的精髓渾厚,我們不能遺棄,他是我們沸騰的熱血,是我們不能丟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書店一角,默默地讀書,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丟,如果你丟了,請虔誠地撿拾起來。(《“小議”淺閱讀》)
名師點撥:文章在分析淺閱讀的狀態和作用時,由孔子的謙虛為德,聯想到魯迅的傲骨、易安的凄迷、蘇軾的偉岸不羈。引用如此多的課本素材,既豐富了文章的內涵,又詮釋了人物的品性,更點出了淺閱讀的無窮樂趣,可謂一石三鳥。
“轉彎”方法二
自然延伸
方法解說:由課本素材的內涵聯想到一個具體的“話題”并聯系非課本素材繼續拓展深度。
高考佳段:還記得隱藏在時間過往深處的劉蘭芝,那位令后人嘆息的美麗女子。在黑暗世界的漫漫長夜中,她用自身的美麗堅強與宿命抗爭。那清池中層層的漣漪,是一個女子對愛情的忠貞,是一個不屈的靈魂對封建禮教的控訴。“舉身赴清池”這種鳳凰涅般式的悲壯,在那一瞬間穿越生與死,綻放愛與恨!
時間在流逝,但她的忠貞不減,堅強不減。我對她的敬仰,為我的使命增添了一份高貴的堅強。
時間在流逝,但他的惆悵卻絲毫未減。我希望自己能夠替他保留那份孤傲,那份不羈,那份憂國憂民的傷感。我希望納蘭容若能夠陪伴我的成長,為我指引方向。
還記得當時的心痛,仿佛淚水仍在我臉上。我久久不能相信我所敬愛的史鐵生,那位坐在輪椅上卻異常高大的人,離我們遠去。“死亡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這是他對自己說的,也是對我們說的。這份淡然與豁達,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時間在流逝》)
名師點撥:由劉蘭芝的素材,引出“時間在流逝,忠貞不減,堅強不減”的話題。文章既選擇了納蘭容若等古代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又選用了2010年末去世的當代文學大師史鐵生的例子,古今結合的選材方法既具典型性,亦有時代感。
“轉變”方法三
反駁課本
方法解說:課本素材的觀點就是絕對正確的嗎?考生可以對此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聯系課外素材,進行佐證,讓文章立體起來。
高考佳段:中國歷來奉儒家為經典,而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也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知識分子的入世觀‘自古以來的隱士很多,他們真的從剛開始就安身立命于鄉樹野外嗎?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與其說是賢人自隱,不如說是社會欲望、貪婪的加劇,讓一些賢達的文人墨客感到這個世界正在墮落。因為努力想改變世界卻無能為力,只好以隱居的方式來對抗世界。難道陶淵明不想為人民辦事嗎?他想,可是他的確改變不了什么,失望大于希望,所以隱遁自然,陶然忘機;范蠡難道不想繼續為國家效力?只是周圍人的嫉妒心、猜忌心太重,因為整個世界都在沉淪,所以人人自危,范公只好攜西子逍遙游!(《談隱士之隱》)
名師點撥:本選段反彈琵琶,作者認為隱是消極逃避、明哲保身,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在對隱的內涵進行構思時,不僅引述陶淵明的課本素材,而且引述嵇康、張華、范盞等課外素材,再對原素材進行拷問,使文章的內涵更有意蘊。
“轉變”方法四
聯系熱點
方法解說:誰說課本素材不能和熱點聯系?現在很多熱點與課本素材上的經典有關,譬如魯迅文章退出教材,我們就可以聯系魯迅在教材中出現的文章,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高考佳段:他沒有李白的那份豪氣,但有著獨一無二的堅毅,在時間面前,他沒有低頭,他的那種堅毅讓時間記住他,讓后人記住他。他慘遭宮刑,痛不欲生,但卻完成了一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他站起來是一尊雕塑,倒下去是一座豐碑,讓我們銘記他的名字――司馬遷。
宋文驄,一個并不為人熟知的名字,他是我國殲10戰斗機的總設計師。當時,他名不見經傳,但他心存斗志,有一顆熱血沸騰的心。他不甘為時間掩沒,將自己幾個十年的心血融入戰機,五十載春華秋月,二十年丹心鑄劍,長劍出鞘,直指蒼天,震驚環宇。宋文驄將自己的心血與靈魂都熔于祖國的藍天衛士,在時間流逝中,他把握當下,戰勝困難,在時間長河中留下自己迎風搏擊的畫面。(《時間在流逝》)
名師點撥:文章以司馬遷素材為例,闡釋了這樣一個道理:時間在流逝,只有把握自己,方可把握人生,作者對事例的分析比較到位。接著又引述宋文驄的熱點素材,文章正正結合、古今相照,增強了說服力。
“轉彎”方法五
同類挖掘
方法解說:如果課本中出現了肖邦,那我們完全可以避開“課本中的肖邦”不談,而談“我們認識的肖邦”;也可以既談“課本肖邦”,也談“課外肖邦”,顯得知識面極廣,素材積累極豐富。
高考佳段:坡,豪氣沖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你可知,他也曾面臨過彎道,從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從皇帝、太后都欣賞的才子變成倒霉的被貶往黃州的遷客。但黃州這個彎道,這個眾人眼中的荒涼小鎮,給蘇軾帶來了人生的坦途。他勇敢面對,開始尋找人世間的大美――山水,開始尋找人世間的大哲――先賢。
篇9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憶。
挺喜歡《非誠勿擾2》里的這首片尾曲。片子介紹說,這本是根據倉央嘉措的原作改編的歌詞,演唱者一般人倒并不是很熟悉――李漠,圈內號稱是“搖滾女詩人”。
和尚雯婕在《非1》里給當時的影片增加了無數的念想一樣,在黑的夜里、在黑的銀幕里李漠極具穿透心靈之力的嗓音,也讓人久久不想忘懷。這樣的歌聲,也讓人想起北海道鄔桑在車里黯然淚下時的獨唱,此景不一,此情已易。
比起《非1》來,也許《非2》更值得我們去探討一下有關愛情、有關婚姻的話題。
影片開始秦奮給香山和芒果主持的離婚儀式倒是蠻新鮮。雙方交回結婚戒指,發誓無論對方今后怎么富有、健康或者漂亮、動人都不再愛對方,還有剪斷喜字,這些全部都是按照結婚儀式反著來的東西,讓我們看來,戲謔,卻又忍不住感嘆婚姻、感情的多變。當初結婚發誓要照料彼此一輩子的時候,誰人會想到今天的結局呢?結婚發誓,離婚也發誓,既然誓言已經廉價,為何每個人還要這么鄭重其事?
因為看到了這樣奇怪的離婚儀式,梁笑笑便和秦奮商量試婚。梁笑笑自己認為對秦奮并沒有那種一見鐘情的心動,有的只是好感;但秦奮卻是一心愛著梁笑笑,至少他要比梁笑笑更愛對方。也許,最好的感情便是男女都深愛著對方,像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一樣,一見面便覺得對方似乎在哪里見過一樣,可是在剩男剩女大肆流行的今天,我們不但是已經很難再找到誰人都幻想過的那種前世相約的心動,就是明知對方就在前面不遠處,我們可能都已經沒時間去等待或者尋找對方的到來。能像是秦奮和梁笑笑一樣,一方深愛著,另一方有好感,這已經是上天空投給你的緣分。錯過,便是海角天涯,就像梁笑笑決定離開的時候偎依在秦奮的懷里說:“也許,再也不會有人像你這么對我好了。”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明知結果如此,卻還要猶猶豫豫去尋找自己心目中的心動。回首,真有那么多人有勇氣去像梁笑笑那樣吃那一把苦澀的回頭草嗎?
李香山對笑笑說:“婚姻怎么選都是錯的,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
秦奮對笑笑說:“一輩子很短,我愿意和你將錯就錯。”
香山臨終的時候對秦奮說:“我們這一幫哥們兒沒有一個人的婚姻能夠到頭的,我希望你們能給我們破個例。”可能也正是在生離死別面前,梁笑笑和秦奮明白了,能跟自己牽手一生的人到底是誰。
篇10
那么,應該怎么教才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拉近他們與古典詩詞的距離呢?
一、每日一詩,見多不陌生
古典詩詞的教學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才能對詩詞有那么一點點的感覺。
比如,我在課堂上堅持每節課介紹一首古詩詞,可從名句名篇開始,“寂寞沙洲冷”“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讓學生去找出這些篇章,自己去理解詩詞的意思,并制作成幻燈片,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也可以讓學生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或者一句詩,講清楚詩歌的意思即可,以此增加學生對詩詞的了解,讓學生對古典詩詞不再陌生,也讓學生覺得古典詩詞不一定都是那么晦澀難懂,并逐步產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比如,有學生制作了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一詞的PPT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配上背景音樂安文演唱的《月滿西樓》,古香古色,在講解完詩詞之后,學生又重點講解了對最喜歡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的理解。又比如,有學生制作了關于陸游的《釵頭鳳》一詞,并順便介紹了背景——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故事,還介紹了另一首唐婉的《釵頭鳳》,還有學生介紹唐寅的《桃花庵歌》,重點向大家介紹歷史上真實的唐寅,與大家通過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所認識的唐寅是完全不同的。還有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元好問的《雁丘詞》,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只有廣泛地涉獵,增加對古典詩詞的了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
第二學期,我增加了難度,學生幻燈片的內容只能顯示他要講解的詩歌,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為大家解讀這首詩,按照題目—作者—背景—詩歌大意—情感—表現手法的順序來為大家解讀。增加了對學生自我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的訓練。在學生解讀完之后,教師再適當點撥、提醒,或者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來思考、回答。
通過這樣的每課一首詩,學生見識了許多古典詩詞,并且也在古典詩詞的解讀過程中,慢慢了解了詩歌的許多特征,比如,理解詩歌大意時要注意語序的調整,詩歌中運用了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如借代、比喻、用典、借景抒情等等,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意象的含義等等,長期的耳濡目染之后,在高三的詩歌專題復習中學生或許就不會對古典詩詞的鑒賞感到陌生了。
二、增加積累,厚積才能薄發
除了廣泛地涉獵,增加了解之外,應該讓學生有適當的積累,這要通過背誦。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詩詞,課外的一些學生喜歡的、覺得好的詩詞,也應該背下來,或者單純背名句,意思不了解也沒關系,先背,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且詩歌本來就是情感性的東西,靠的更多的是心靈的意會,特別講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當然,積累得多了,接觸多了,學生就會經常運用到古典詩詞,并不自覺地運用到作文中去。
三、詩詞歌曲,交相輝映
可通過研究性學習或者選修課等活動讓學生自行探討中國古典詩詞在現代流行歌曲中的運用。在現代流行歌曲特別是中國風的歌曲中經常會出現許多古典詩詞,比如,周傳雄的《寂寞沙洲冷》一句,運用了蘇軾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比如,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許嵩的《如果當時》“與你若只如初見,何須感傷離別”化用了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四、學以致用,厚積才能薄發
現在,很多高考優秀作文中常有古典詩詞的影子,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一點,當然,前提是對詩歌本意的透徹了解,運用得恰到好處,而不是亂用、濫用。
作文中如果能運用上一兩句恰到好處的詩詞是可以加分不少的。比如,“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無私的情懷,是何等純潔的品質,有如此胸懷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滿的那一刻嗎?魯迅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何等分明的愛憎觀,是何等偉大崇高的人格?有如此胸懷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滿的那一刻嗎?生命之滿,在于你人格的偉大,在于你執著的追求,在于你艱苦的奮斗,在于你無私的奉獻。”能在文章中恰當運用一兩句詩詞,不僅增加了文章的詩意,也增加了文章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