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詞范文

時間:2023-03-24 06:4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納蘭容若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納蘭性德詞作現(xiàn)存348首(一說342首),內(nèi)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guān)于水、荷尤多,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jīng)歷,他的詞作數(shù)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zhèn)魃瘢~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cè)帽集》、《飲水詞》等。

2、《納蘭容若詩詞》是 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文藝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毛曉雯、夏如意和蘇纓。該書收藏了納蘭容若的大部分詩詞,愛好文學的人值得一看。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2

關(guān)于他的家族出身:

出身葉赫那拉氏,其父為當朝大學士,其母為英親王之女愛新覺羅氏。這樣顯赫的身世,可謂是名門望族的翩翩公子,一生榮華享不盡,一世恩榮常伴隨。可他仍舊不走尋常路,從他的詞中可以大體窺見他的一生。有人說,人生如逆旅,我本惆悵客,是納蘭性德短暫一生的寫照。

關(guān)于他的愛情故事:

有的電視劇中展開想象,將康熙皇帝和納蘭容若的表妹作為主角,納蘭容若則充當配角,愛而不得,滿腹才情且傷情。可我看,納蘭容若完全可以作為主角的,他生命中也出現(xiàn)過四位女子,有的擦肩而過,有的錯失一生,有的平淡相守,有的深情相伴。

篇3

能稱得上人生和故事都“美一點”的,在我心中,大概只有兩個人了。一個是納蘭容若,另一個是倉央嘉措。

納蘭容若,第一眼看到這名字,我就深深愛上了這幾個字。然后循著這幾個字的軌跡,沿著他文字鋪成的路,慢慢走近了擁有這么一個美好名字的人的情感世界。

納蘭容若,清初第一詞人。

也許你沒聽過他的名字,也許你也沒看過他的故事,但凡有些詩詞知識的人一定聽過或看過這些經(jīng)典的詞句:“人生若之如初識,何事秋風悲畫扇……”“人道情多情轉(zhuǎn)薄……”“誰念西風獨自涼……當時只道是尋常……”

是的,這些經(jīng)典詞句就是出自他不凡之手。幾百年來,有多少人曾引用過他這些詞句來抒發(fā)自己對生活對情感的深深感受!

他的人生猶如他的文字一樣精美,精彩,婉轉(zhuǎn),哀愁。有什么樣的人生,就會書寫什么樣的心情,有什么樣的心情就會演繹怎樣的文字。能把文字運用得如呼吸一般的自然,那么生動,那么直指人心,那么撥弄心弦,非才華橫溢之人是不可的。

感覺他的文字是和他的心弦一起跳動的。如若不然,為何他的文字會如此充滿靈性?

正所謂“文如其人”從一個人的作品能看出一個人的才情,性情,品行。文字與一個人的生命基調(diào)是相合的,怎么都勉強不來。

世間最美,美不過人間詞話。最深的情,需要最真的詞來表達。詩寓志,詞是情。相對于詩來說,我更偏愛詞。之所以偏愛,是因為詞更能表達心聲。它沒有詩句那么直白,它猶如含苞待放的花蕾,羞怯之中散發(fā)淡淡的香氣。細細品味,入心入肺,回味綿長,從肌膚慢慢浸入肌骨。

而納蘭詞就具有這樣的魅力,它讓我欲罷不能。盡管有些詞句理解起來要費一番思量,但我心甘如飴。

納蘭容若,從一出世幾乎集萬般寵愛一身。他出身高貴,有最好的家世,最好的家教,最好的老師,還有最知心的朋友,還有在他心中最美最柔情的妻子……仿佛世間最好的東西他都擁有了,幾近完美。

但有誰的人生最終以完美收場?結(jié)婚不過三年,他的妻子就因難產(chǎn)而死了。也許是天妒英才吧!從小就體弱多病的他,在三十一歲那年也因病一縷幽魂散盡了。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留下的納蘭詞共有三百四十多首。其中被稱為不朽經(jīng)典之作的不乏其數(shù)。在這些經(jīng)典的詞句中,一定會有一闋詞,一句話深入你心的。不信?只要你愿意跌入納蘭詞的懷抱,一定會有我同樣的感受。

在感嘆遺憾的同時,不能不驚嘆他的蓋世才華。

他像一顆流星,在天際間劃過一道最耀眼最燦爛的光輝。雖短,卻光芒四色。

覺得,若世間還能有誰能與之堪稱媲美的,那就是倉央嘉措了。他們都是世間至情至性的的男子。雖然他們生在不同的年代,文風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是直白式的,一個是含蓄的內(nèi)斂的。但他們的文字都是用“血”心血揮毫而就的。

最真的文字,需要最真的心才能讀懂。讀罷他們的詞句,詩句,仿佛暢飲了人間極品雨露。滿口余香,心之搖曳,幻想若能成為他們筆下的她,一定是“雖九死其猶未悔”啊!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身世更為他的情詩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

他的的詩,不僅充滿睿智卻又不缺乏萬般柔情。念起來,看似淡淡的一片云,實則是很有分量的沉甸甸的一塊玉石。

只可惜,同樣是天妒英才,才二十五歲,就成為了政治爭斗的犧牲品。

很喜歡他的那首《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也喜歡他的《見與不見》還有很多,很多……

篇4

一局棋,一壺酒,一張琴,一老翁,萬卷書,這便是歐陽太守的生活。歐陽修為官清廉,與民同樂,醉倒于亭。生活亦是如此簡單,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這便是游玩之樂。“六一”就是歐陽修的全部生活,如此高風亮節(jié),難怪世人景仰,簡單生活,活出一個更加灑脫的人生。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唐伯虎的一畝田園便是他的生活,時而在田間鋤草栽苗,時而在山林間尋找奇石怪木,時而與三大才子飲酒作賦。簡單的生活讓他的詩風與畫風日益成熟;“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的書房便是他的生活,無絲竹之亂耳,無宴酣之勞心,納蘭容若對自己簡單的生活感到恬適,他脫俗的詞風讓人頓生愛意。簡單生活,活出一個更加充實的人生。

70%的無用功能占去手機大部分內(nèi)存,70%的閑置房間反而讓人感到孤獨,閑置得太多,配備得太高端,反而讓生活更加疲憊。

川端康成的《雪國》曾令多少人贊嘆,凌晨四點未眠的海棠花令多少人沉醉。然世殊事異,晚年的川端康成集各種榮譽于一身,萬千榮耀、功名令他疲憊不堪。不僅在晚年一無所出,最終也因不堪勞累而自殺,只留下無盡的遺憾供世人說。倘若他能棄一身榮譽,簡單生活,那么響起的不會是他自殺時的槍聲,而會是他的新作在蒼穹之下,大地之上唱響的盛世驪歌。

簡單生活,像先秦的子民那樣吧,擷掇一莖蒲荑,為心上人的發(fā)髻染上清新質(zhì)樸的心意;簡單生活,像林逋那樣,隱逸山水,梅妻鶴子,讓自然的盈盈眼波,曲折探進你的心底;簡單生活,像蘇子一樣,一葉扁舟,于冷遍千山的窈窕月色里,發(fā)一場物我不變的囈語。簡單低調(diào)生活,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簡單。

張繼楓橋夜泊,傾聽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鳴;辛棄疾于明月稻花香里,傾聽清平道上的半夜鳴蟬。生活遠不需那么復雜繁瑣,簡單低調(diào)生活就足以看見生活的本真,因為生活,貴在簡單低調(diào)!

教師點評:

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內(nèi)容充實,讀來富有文化氣息。標題“生活,貴在簡單低調(diào)”,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作者先正面舉例,以歐陽修和納蘭容若為典型例子,分別肯定了二人“簡單生活,活出一個更加灑脫的人生”和“簡單生活,活出一個更加充實的人生”的意義。接下來第五自然段用對比論證的方法,以川端康成為例,肯定了他早期的成就,批評了他晚年的迷失。然后文章采用概括例證的方法,列舉了“清新質(zhì)樸”的先秦子民、“梅妻鶴子”的林逋、“一葉扁舟”的蘇軾,進一步論證了“簡單低調(diào)生活,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簡單”的道理。結(jié)尾再以唐代詩人張繼和宋代詩人辛棄疾為例,回扣論點,總結(jié)全文。文章例證典型,內(nèi)容豐富,語言連貫,論證有力。

篇5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從1995到2009,有時的挫折也演變成了趣味盎然從的冒險比如:比賽,比如,考試。

期末考試完,真有一把火把書全燒了沖動。現(xiàn)在,唯一發(fā)泄的途徑就是買書,買書。瘋狂地買書。

坐在落地窗前,空氣中蕩漾著紙張的氣息。讀著容若的詞,覺得自己快被悲傷吞沒。“你也喜歡納蘭容若?”一個聲音響起。我仰頭,看見一個好不像是的女孩笑容滿面地站在我面前。“只不過隨意翻開一下罷了。談不上喜歡。”“納蘭容若,寫的多是悼亡詞,看著很辛苦的。”女孩無所謂地小道,“特別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更覺得沉痛。”我驚訝地張了張嘴,竟吐不出一個字來。

“容若英年早逝,知道為什么嗎?”她大方地坐到我對面,“積郁成疾。”我點了點頭,“他是性情中人,很容易感時傷懷。”“我倒不覺得。他太年輕了,試圖太過品順,所以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淚如絲’、‘淚縱橫’。若他能把心放開些,或許結(jié)局就不會這樣了。說回來,這仍是他自身的問題。”我啞然。隱隱覺得她的話中隱含著什么。

“他人的因素也是有點吧。畢竟,真正了解他的人并不多。”我忖道。“那你呢?”她突然將話題一轉(zhuǎn),將矛頭指向了我。“什么?我?”“我看你挺抑郁的。是沒人了解你呢,還是遇到挫折,無法面對了?”對于一位陌生人如此直白的、熱情的詢問,我無所適從。

“就連平凡的花兒開至荼靡都仍飽含希望,綻放蓬勃的熱情。即使將歸于塵土,它們也沒有憂傷,消沉,更何況人?”她頓了頓,“話的生命要比人的生命脆弱得多,既然它們都能挺過來,你也一定行的吧?”她笑著拿過我手中的書,翻到68頁。“葬花銘”三個大字刺痛了我的雙眼。

考場的競爭,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段插曲,奮斗海洋中的一掬浪花。它與渺遠的長路,浩瀚的大海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埋伏在深海底下的暗礁,還未出現(xiàn),我仍需時刻準備,去面對,戰(zhàn)勝它。若我現(xiàn)在就暗自消沉,那我又有什么資格說要戰(zhàn)勝它呢?

失敗了,固然悲傷,一天足矣!時光太淺,我浪費不起。

等我回過神來,再度尋她時,女孩早已堙沒在人海里。

篇6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是我國清代著名的滿族詞人 。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初名成德,字容若,為避太子允(初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號楞伽山人。他的先祖本為蒙古人,在部落的征伐戰(zhàn)爭中又以新領(lǐng)地命名自己的姓氏,稱為葉赫那拉(又譯作納蘭,納喇)。葉赫部與努爾哈赤統(tǒng)率的建州部有著既相互攻伐,又為姻親的恩仇交并的復雜歷史。納蘭曾祖父的妹妹就是努爾哈赤的孝慈高皇后,亦即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納蘭之父明珠官拜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師,權(quán)傾當朝。納蘭自幼聰慧好學,天資過人,童子時已句出驚人,而且文武兼擅。他十八歲中舉,二十二歲殿試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授三等侍衛(wèi),尋升一等。他雖生長于富貴之家,儀表堂堂,又為皇帝近侍,卻不媚世悅俗,恃強傲物。每每扶危濟困,尤喜結(jié)交落拓不遇的漢族文士。他的人品和學問在當時就傳為美談。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年僅三十一歲的納蘭因為寒疾“七日不汗”(徐乾學《通議大夫一等侍衛(wèi)進士納蘭君墓志銘》),如花生命隨風而逝。他的死使當時“識與不識,皆哀而出涕也”(同上),甚至有人愿意死一百次來換取納蘭的生。可見他的巨大社會影響。他的座師徐乾學將納蘭生前所著詩詞文賦編輯成二十卷的《通志堂集》。這些尚不包括他生前整理、考訂、注釋、編選的其他大量著作。不過,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在于詞。他的詞集初名《側(cè)帽詞》,后易名為《飲水詞》,納蘭在世時已廣為流傳。其詞以真純自然,情深意切著稱。雖師法后主詞,卻自成家數(shù)。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可見評價之高。難怪當時已有“井水吃處,無不爭唱”的轟動效應(yīng),連朝鮮詩人也曾說:“誰料曉風殘月后,而今重見柳屯田。”(徐《詞苑叢談》)

這首《長相思》寫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康熙帝因去年徹底掃平了延續(xù)八年之久的三藩(平西王吳三桂等三個藩王)之亂,而要謁永陵(地在今遼寧新賓,清皇室部分先祖之墳所在)、福陵(努爾哈赤墓,即今之沈陽東陵)、昭陵(皇太極墓,即今之沈陽北陵)告祭先祖。納蘭扈從皇帝出行,此詞當作于出山海關(guān)前后途中。

《長相思》為詞中小令(58字以下者),分上下兩片。其正格為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一疊韻。上片寫詞人“身”之所歷。首二句“山一程,水一程”,由于“一程”的反復和“程”字的疊韻,不僅形成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音樂性,而且也造成一種步步緊逼,層層推進的藝術(shù)效果。似乎這山,這水,永遠也走不完,趟不盡似的。雖不明寫詞人感受,而厭倦之感已不言自明矣。第三句一“身”字下得好,可為上片詞眼。“榆關(guān)”,明代以前對山海關(guān)的稱呼。“那畔”,那邊。這句明寫此行的目的地,實則一“身”字已透露出詞人身不由己之意。上片“夜深千帳燈”寫夜晚宿營所見。在排排扈從皇帝的營帳中,燈火閃爍,熱鬧非凡。王國維先生激賞此句,他說:“‘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人間詞話》)詞人這句頗為壯觀的環(huán)境描寫到底何意,我們要到下片才能理解。下片寫“心”之所感,與上片“身”之所歷形成鮮明對照。“更”,古時將一夜分為五個更次,每更大約兩小時。首二句“風一更,雪一更”與上片首二句相同,都是上下互文見義。并非說刮一更風,再下一更雪,而是風雪交加,連綿不斷。“一更”的反復和“更”字的疊韻,不僅寫明時間的推進,更造成一種繁弦急鼓似的藝術(shù)效果。這風雪聲敲打著詞人落寞的心。在此基礎(chǔ)上推出第三句:“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聒,聲音嘈雜。“心”為下片詞眼。“聒碎鄉(xiāng)心” ,造語是何等的新奇,又將抽象的思想感情形象化。嘈雜的風雪聲讓詞人輾轉(zhuǎn)難眠,因此想在夢中回鄉(xiāng)與親人團聚來慰藉自己的愿望轉(zhuǎn)瞬成空,鄉(xiāng)夢破滅,鄉(xiāng)心碎了,難怪他要責備這塞外嘈雜的風雪聲:“故園無此聲”。詞人生長在北京,京城并非沒有風雪,只是“月是故鄉(xiāng)明”,在思鄉(xiāng)心切的詞人看來,故鄉(xiāng)的一切都要比塞外好多了。看到這里,我們才明白上片作者為何寫下一“身”字。原來,身在前行,而他的心“好像迎風展開的一面旌旗,老是向后飄著”。(印度迦梨陀婆著《沙恭達羅》第一幕)這身與心的矛盾,讓詞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我們也明白了上片“夜深千帳燈”的含義,詞人是在用熱鬧反襯凄冷,用繁盛反襯蕭疏。皇帝巡行盛大壯觀之景正反襯出詞人孤獨寂寞的情懷。再加上風雪之景的渲染烘托,這種感情變得更加濃烈。

篇7

誰翻樂府凄涼曲?

風也蕭蕭,雨也蕭蕭,

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

醒也無聊,醉也無聊,

夢也何曾到謝橋。——(清)納蘭性德《采桑子》

第一次在詩詞中見到“蕭蕭”便是在納蘭容若的這首《采桑子》中,注解中給“蕭蕭”加的注是“凄涼的風聲和雨聲”。中年的容若懷才不遇,更兼伊人已逝,抑郁苦悶的心靈在小小的風雨中倍感孤獨,夜不能寐的身影在封建社會晚期那沒落暗淡,缺乏生氣的混濁氣氛中苦苦掙扎著“納蘭心事幾人知”的痛苦,劃過世紀的交疊,燙傷了后世善感的雙唇。

或許是太愛《采桑子》,太愛納蘭,于是當敏感的心在詞的華美中尋到“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時,便特地留意了蔣捷在這《一剪梅》里熔化了情思與羈愁得“蕭蕭”。“一片春愁待酒澆”載上吳江春水里“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時光飛逝的溫柔,牽動了游子歸鄉(xiāng)心切的惆悵,觸動滿腹的愁思:“何日歸家洗客袍?”

“蕭蕭”與重復交疊著的“蕭蕭”從喉間劃過,流出凄冷悵惘的卷卷氣流,和著“流光容易把人拋”的清淚,從吳江的初春兩岸滴落江心,激起一漩又一漩清澈卻酸楚的波光。

于是我在這蕭蕭的風雨,蕭蕭的文字,蕭蕭的華美中,感悟到了:風聲“蕭蕭”所牽動的,是敏銳的情感在凄涼中勾勒出的壓抑的詩意;雨聲“蕭蕭”所呈現(xiàn)的,是純潔的心靈在思念里描繪出的傷痛的美。

“蕭蕭華屋下,白發(fā)老諸生。”蕭蕭中那殘缺的美麗撞到心中的淚水與酒水,往往蕩起傷感與悲涼的破碎的漣漪。風雨的蕭蕭聲從窗欞與門戶的縫隙中疾疾穿過,打透了人的心靈,帶來不合季令的寒意,凍傷了人的意志,借這詩詞為載體,將風流人物在不公與磨難中的心境與心情傳達給后人。

同情,感傷,悲愴。

原來,這人心里觸景生情的“蕭蕭”,才是蕭蕭里的“蕭蕭”,是心的原野上折磨與感傷的悲歌,是情感在人性的地獄中發(fā)出的無聲卻最為凄厲的。尤其是那些并未出現(xiàn)“蕭蕭”的詞句里隱著的蕭蕭。

當后主倚著雕欄,輕吻滔滔東逝的一江春水;當小山捧著銀?,照亮魂縈夢牽的面容;當七郎執(zhí)著淚水,作別曉風岸上的楊柳;當易安拈著西風,負起舴艋不堪的憂愁,我想他們的心底,都會或多或少地泛上一絲痛著的甜蜜,那微笑著的淚水被冷風吹灑在骨髓上的蕭蕭吧。在眾多的“蕭蕭”中,我最留戀的,仍是納蘭的一首詞: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浣溪沙》

獨自懷念早已陰陽相隔的另一半,蕭蕭的西風卷起滿地如飄零的花瓣一樣的枯葉,如蝶的曼舞,纏繞在追憶與無奈的痛苦中,這樣的蕭蕭,恐怕只有容若能懂吧。“當時只道是尋常”。

“蕭蕭”也許不是一個令人感到愉快舒心的意象,但沒有了蕭蕭,不知有多少文字會變得蒼白無力。

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好了,過得越來越舒服了,許多人卻與心中的那輪月亮和那壺酒越來越遠了。多想一個人到外面住一晚,看一晚上的月亮聽一晚上的“蕭蕭”。

被禁錮在城市的紙醉金迷與流光溢彩中,到哪里去尋找那令人劇痛卻又美麗無比的蕭蕭呢?只能作一首《浣溪沙》,來緬懷并期待那一縷在當今這世上難得的凄美與無瑕。

浪蕩香塵滿客袍,

灞陵折柳踏楊橋,

人間兒女恨難消。

玉兕金樽盈酒綠,

篇8

關(guān)鍵詞:《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金縷曲·贈梁汾》 以真?zhèn)魇?/p>

納蘭性德,字容若,明珠之子,滿州正黃旗,一等侍衛(wèi),被譽為“清初第一詞人”。他對待愛情,用情極專,真摯感人。一生有三位女人對他影響很大,一是表妹雪梅,因父母阻攔,愛情夭折;二是妻子盧氏,婚后三年難產(chǎn)而死,離他而去;三是才女沈宛,不滿孤寂,只身南下。三段感情,他用盡真情,卻難得圓滿,尤其是妻子盧氏的離去,使他念念不忘,寫了很多悼亡詞以寄哀思,《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納蘭性德雖為滿人,卻畢生喜與漢人交往,他與江南名士顧貞觀的交往被傳為千古佳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他的《金縷曲·贈梁汾》,可堪友情詞第一。

一、《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至情至性、感人肺腑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yīng)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終宵成轉(zhuǎn)側(cè),忍聽湘弦重理?待結(jié)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

納蘭二十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親,成親后兩人舉案齊眉,紅袖添香,恩愛有加。可是造化弄人,這種美滿幸福的生活只持續(xù)了三年,盧氏難產(chǎn)而亡,盧氏的去世對納蘭性德的打擊很大。在盧氏去世后,納蘭共寫了三四十首悼亡詞,每首都哀痛至骨,其中以《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最為精絕。

相思難忘的感情何時才能停止呀?夜深不眠,一直聽著愁雨滴落空階,直到寒夜雨歇之時,才從追憶的思緒中醒轉(zhuǎn)過來,想想愛妻離去已三年,這種夢,也該醒醒了。只是在這人世之間,也沒有什么意思,竟不及那墳塋之地,雖冷清,卻有愛妻在,可以寄托一片愁思。我們本有廝守一世的約定,你卻早早走了,把我一個人拋棄在人世間受這死別相思之苦。如果九泉之下可以通信,我就能知道,這些年你生活的痛苦與歡樂,就可以知道你與誰相伴了。我孤身一人,每個晚上都輾轉(zhuǎn)難眠,也不忍聽那凄涼的琴聲。等待機會,我們來世再做知己,下一輩子我們兩個還是薄命嗎? 我們兩個還是沒有很好的緣分嗎? 我們這一輩子風花雪月的日子只有三年,下一輩子會不會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剩月零風呢? 相思淚已盡,只能用紙灰來寄托哀思了。

納蘭性德對亡妻盧氏的這種至情至性的真實情感,沒有任何的雕琢與修飾,僅僅以樸素平淡的話語,就使詞作洋溢著無盡的深情,讓人讀之不禁深深感動。

二、《金縷曲·贈梁汾》情真意切,感天動地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jié)他生里。然重諾,君須記。

康熙十六年,納蘭性德與顧貞觀相識。兩人年齡、身份、地位懸殊。納蘭二十二歲,顧貞觀四十歲;納蘭為明珠之子,官至一等侍衛(wèi),顧貞觀為一介布衣;納蘭為滿州正黃旗,顧貞觀為漢人。但兩人一見傾心,為表明結(jié)交誠意,納蘭開篇即言“我本也是個狂妄的小子,只不過因為我父親是宰相,因為我命好才混跡于京城罷了。我也像趙國的平原君一樣渴慕賢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們成了知己。今天,我們風華正茂,讓我們擦干淚水,對酒當歌吧。今天晚上,我們一定不醉不歸。隨它去吧,從古到今,有才能的人遭人誹謗是常有的事。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jīng)歷坎坷磨難,冷笑一聲,放在一邊就行了,如果整天掛在心頭,那么從一開始就錯了。今天我們一朝以心相許,成為知己,他日即使經(jīng)歷千萬劫難,我們的友情也要依然長存。這后半生的緣分,恐怕要到來世也難以補足。這個諾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記在心里”。

詞中納蘭直抒胸臆,表達對友人顧貞觀的渴慕欣賞與深情厚意。納蘭性德與當時許多頗具名氣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傾心結(jié)交,如吳兆騫、姜宸英、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等皆與他成為忘年知音。他的朋友梁佩蘭評價他是“不尚貴游,而好蓬蓽”“黃金如土,惟義是赴。見才必憐,見賢必慕”。一個真誠交友、有情有義的納蘭,在他詞中閃爍發(fā)光。

參考文獻:

[1]董天策.試論納蘭詞的哀愁[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1).

[2]包艷紅.讀納蘭性德淺悟[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1).

篇9

關(guān)鍵詞:安意如 當代女性作家 情感抒寫

一、《人生若只如初見》:書名之美

書名來自清代納蘭容若《木蘭花令.擬古決絕》:“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這里天然帶有種清新雋永的氣息。這是一種淡淡的哀怨,淡淡的期許,淡淡的苦,淡淡的甜,一直淡到心里,令人回味。何況它的作者也有一個清淡卻典雅的名字――安意如。

女性寫詩詞、文卷和小說不乏其人,但似乎都淹沒在男人味極濃的歷史長卷中,只有幾顆閃亮的星星劃過。直到現(xiàn)代才有“女性作家群”。女性作家表達出來的故事,轟轟烈烈也好,普普通通也好,千姿百態(tài)的人生,都讓文學回歸到生活,它們承載了人與文學走向開放的心靈軌跡。

相比男性作家作品,女性作家作品更多的是委婉和細膩,女性作家是在蕓蕓眾生中真誠而善意地表達這個充滿創(chuàng)傷世界的最有人情味的功臣之一。《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個優(yōu)雅的書名和一個雅致的女性作家的名字有天然的親近,在某些閱讀者的感受中,一連串的“最”又刺激人們的閱讀期待,期待她帶來一個新奇的古典詩詞的世界。

二、談詩談詞談女子:情濃之美

古典詩詞的花園是如此大且美,“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當時只道是尋常”、“斷腸人在天涯”人的愛和情,各種各樣的心結(jié),都濃縮在古人的詩和詞中,這些作家多是男性作家,他們表達的情感由當代的女性去解讀,又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本書起篇就以“人生若只如初見”為題,說納蘭容若的這句“人生若只如初見”看似平淡,但像張僧繇的畫龍之點,像西門吹雪的劍,準確優(yōu)雅,概括了人生情之真昧。接著,以”“怨歌行”為分題,以史書上著名的幽雅賢德的漢成帝妃班婕妤的《怨歌行》、王昌齡的《長信秋詞五首》,還有劉禹錫的《竹枝詞》“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和納蘭的“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改”,為閱讀主體,以痛惜的心態(tài)解析了班婕妤終被冷落,凄涼終老的悲情結(jié)局。

當代女性作家的感情感受敏感而深沉,更可貴的是在感知、感受和感嘆之后的思索。一針見血,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有冷峻的目光和透徹的領(lǐng)悟。女性如何立身立足,如何平靜而幸福地生活,是千百年來常常困擾女性的人生主題。安意如通過描述典型歷史人物的故事和描繪其內(nèi)心世界的掙扎,去挖掘人物性格內(nèi)涵,并揭示個人的分析和結(jié)論:女性需要獨立的境界和個性魅力。這比起古代女性詩人純粹的悲傷和哀怨要深刻和清醒。時代進步和思想發(fā)展在女性作家人生思考中的投影得以鮮活展示。

觀照王安憶“三戀”系列(《小城之戀》、《荒山之戀》、《錦繡谷之戀》和《崗上的世紀》),這位女性作家早就坦白而大膽地描寫男人與女人的故事,直率地從性別角度來思考兩性之間的聯(lián)系,同樣具有強烈的個人情感和思想體驗。王安憶為此曾受到質(zhì)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人意識到這是在追尋理想生活中現(xiàn)代人必須經(jīng)歷和感受的。正視女性的獨立意識和生理本能及心理渴望,并通過合理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得到應(yīng)有的尊重和欣賞,此為這些女性作家代表社會女性做出的答案。

安意如沒有通過創(chuàng)造故事來透露這種思想和情操。她談詩談詞,回顧古人的情懷,說出個人的思考和判斷。她的語言滿懷同情,滿懷愛憐,淡雅而清澈,引人深思,啟迪人心智。

三、談悲談喜談愛情:思深之美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緊接著的,以“長恨歌”為分題的內(nèi)容,從班婕妤談到了楊貴妃。女性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習俗和文化約束,使女性對于愛情和婚姻問題更為敏感。事實上,愛情婚姻問題也是當代女性作家的主要表達內(nèi)容,多抒發(fā)對愛情的理解及對婚姻實質(zhì)的認識。在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同時,又多了一份冷靜的思考和理性的透視,她們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真正從刻骨的生命體驗入手,用力開掘。

安意如在《人生若只如初見》中專門寫了李冶(李季蘭)的人和詩歌。她最先提到《八至》,并用“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作為這個章節(jié)的題目。她評價這首詩歌是“語言淡致,平中見奇絕”,“至親至疏夫妻”“可算是情愛中的至理名言”。安意如對李冶的風流放浪給予客觀的評價和默許,這種態(tài)度和結(jié)論也是和歷史公論不太一致的。當代女性作家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也許就是這樣,借用池莉一部小說的名字――“不談愛情”。她們想傾訴的是愛情走入現(xiàn)實生活后,女性的真實情感和生命體驗。所以,安意如理解了楊玉環(huán),歌頌了李隆基,鄙視了白居易,認可了李冶。

如果一個作家講的故事在讀者細想之后,給讀者這樣的一種感覺:她在說我的故事,拉著我一道行走,一起思考,作品中的一句話,一句詩,是我想說的。那么讀者被感動了,她就成功了。最終成功的作家,就是能打動一代又一代的人,每一代人都能在她的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看似丑也好,美也好;窮也好,富也好的人群中,掩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生命渴望,再也不需要美麗的外衣和窗簾,它在作家細致的描述和真誠的書寫中已展露無遺。也許外表看不出,但讀者的眼睛,眼睛里的濕潤泄露了讀者的心。

四、談文談思談人生:表達之美

作家創(chuàng)作是有緣起的,換句話說,是有一些感悟和體驗促使他或她拿起筆書寫。表達什么,怎樣表達,也許對于作家來說并不是具有明確目的性的行為取向,但是肯定有心理背景和文化背景做支撐。當代社會文化多元,社會中各種意識及行為的對立和矛盾突出,和諧成為社會文化進步的必然追求和選擇。和諧的一個重要途徑和表現(xiàn)方式或許就是“愛”。在社會架構(gòu)中,最小的,最原始的單元無疑是男性和女性。男女性別人群的愛與分離,可能是社會穩(wěn)定與否的最直接的誘因。早在“五四”時期,周作人就從理論上探討了“文學即人學”,主張研究文學對人生的各種問題。其實,作為一種不用言說的動機,任何文學作品都直接或者間接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安意如是一位年輕的女性作家,她人生開始的時候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男女之情愛。在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某種價值觀認為任何東西都可以用來交換和有償使用,包括感情。怎樣看待和守衛(wèi)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經(jīng)歷,成為剛開始個人生活的80后代表者――安意如要表達的思考內(nèi)容。安意如沒有去構(gòu)思一個完整的故事,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故事中尋求男女權(quán)利結(jié)構(gòu)和權(quán)利關(guān)系,在新故事中用書寫的文學話語實踐展示了自己的思想觸角和審美體驗。她閱讀了古典詩詞。中國漫長的古典詩詞的歷史,積聚了人類豐富的感情故事和平衡男女兩性的相處規(guī)則。這是個挖掘不盡的資源寶庫,用于承載現(xiàn)代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和對于男權(quán)主體社會法則的反叛。安意如從“常恐秋節(jié)至”的班婕妤談起,談到“惆悵廟前多少柳”的薛濤,說到女子的妖嬈和淡定;談到“從此無心愛良夜”的李益愛霍小玉,說到男子的負心與女子的決絕;談到“從別后,憶相逢,幾回相逢是夢中”的晏幾道,說到男子的深情和執(zhí)著;談到“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的納蘭容若“一片傷心畫不成”對于門第的認知和愛情的得失感懷。一系列的詩詞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一個個故事回蕩讀者心里,愛與恨,悲與喜,生與死,情感的波瀾和思索的沉重,起伏跌宕糾結(jié)著讀者的意志和情懷。優(yōu)雅的語言與敘述,緩急交錯的情感宣泄,古雅的線條和古樸的色彩繪制的圖畫,立體交織出“美麗與哀愁”和“溫暖與細膩”,讓人恍惚間改變了身份證明,成為了曾經(jīng)的文學標本。

20世紀90年代興起了“身體敘事”小說,在當代女作家群體中代表有林白、陳染和海男等。她們曾經(jīng)用最激進的表達方式呈現(xiàn)現(xiàn)代女性的天然本能和生理欲求。從身體欲望坦然表達的角度傳達了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與女性軀體相聯(lián)系的“身體敘事”小說體現(xiàn)了當代女作家新的文學價值取向和表達形式的拓展選擇。與她們相比較,安意如們似乎又回歸了寧靜和祥和,似乎是女性作家代表現(xiàn)代女性們在激烈的抗爭過后,重新對自身和兩性群體去考量,用更加理性卻充滿感情的方式去反思兩性相處之道,這種表達方式因此具有了更加和諧之美。

五、結(jié)語

本書末章以納蘭的《浣溪沙》中的“當時只道是尋常”為題,字里行間掩飾不住對納蘭為人和詩詞的喜愛。從中透露出的對中國詩詞閱讀的見解,對人生的看法,都能使讀者產(chǎn)生心有靈犀的感動。

在當代女性作家作品中,不乏鏗鏘有力的,對社會歷史進行哲學性思考,對民族文化傳統(tǒng)及人性進行思索的作品;也有大量在遺世獨立中審視女性原欲覺醒之美及從認識自身開始對世界探索的獨有體驗的作品;也有散文作品,以清秀的文筆,深刻的認知和淡雅的意境感動讀者。總的來說,當代女性作家對情感世界的書寫更有獨特的細致與生動,并逐漸在傳承中發(fā)展出對個人情感和思想體驗的高超表達技巧以及對社會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參考文獻:

[1]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8).

[2]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

[3]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7).

[4]曹文軒.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現(xiàn)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1).

篇10

二月末桃花初上枝頭,我乘著向北的列車離開了那個讓我厭惡的地方。帶著簡單的行李,毫無留戀,不做告別的離開。

當越過年少的山頭,必然遠行,那為何不灑脫一點呢?因此就算我極愛納蘭容若的詞,但對他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的也毫無感覺。又如席慕容所說故鄉(xiāng)“仿佛霧里的揮手離別”也不過如此了。

然而當無論是微涼的綿綿春雨,還是肆虐的妖風,都無法散去我的一身風塵。雨中夾雜著春泥的味道,風里泛著陣陣桃花香。我本不知故鄉(xiāng),遍地的愁已湮沒了整座城市…

天盡頭,何處是故鄉(xiāng)?

三月初,故鄉(xiāng)的桃花正盛放吧?那時三兩朵粉紅花瓣鑲在枝頭,便是整個童年了。不僅是桃花,桃枝、桃葉同樣美麗,尤其是桃葉,幼時出門探親或是游玩時,母親總會摘幾片桃葉放在我口袋里,或是攥在手中,這樣便可得到神的庇佑,對于此,我深信不疑。我便這樣,一手攥著桃葉,一手牽著母親的手,走出了年少,那個不知愁的世界。

歷經(jīng)酷暑和寒冬,我愈發(fā)擺脫不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行走在流的時光里,故鄉(xiāng)是渡口,我成了那擺渡的一葉孤舟,不論我一生走多遠,也始終在那一江之寬中徘徊。故鄉(xiāng),自出生以來,便又愛又恨。愛它的清幽淳樸,恨它的糾纏不清。

余光中說“古老的中國沒有鄉(xiāng)愁,鄉(xiāng)愁給沒有家的人”。是的,我有鄉(xiāng)愁。我有家,我有牽掛。年少不說滄桑,我卻懷著沉重的心情,思念著她,千百年來永恒的圣地。沒有月華如水,沒有暗夜故曲,只有一顆思念的心,不需要任何修飾思念她。

心有所思,何處不是故鄉(xiāng)。

心若浮萍,何處是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