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范文
時間:2023-03-16 21:14: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吃透材料,整體把握。確定材料的主旨,要從總體上去把握,揣測命題者的態度是褒還是貶,弄清命題者的真正意圖。從總體上去把握,就是要研究材料中的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揣摩好對象,品味好詞句,把握作者隱含的思想傾向。對于那些寓意性的材料,就要找出與材料的類比點,這樣才能準確地立意。《毀樹容易種樹難》以樹喻人,《清源與活流》應明確“源”與“流”的關系,然后找類比點――國家的建設,治學,人際關系等,都有源與流的關系。同樣,《回聲的啟示》講的是自然現象,但暗寓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若以善待別人、善待社會、善待自然為中心,就能準確把握材料的寓意。在平時的作文訓練和考試中,我們要善于借助聯想,對生活、學習中的現象與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較分析,找出可類比的“點”,以此來確定中心。類比的過程是由具體到抽象、由事及理的過程,這里的推理過程仍然離不開對材料總體的把握和駕馭。材料作文,有時是一題多材。材料多,寓意廣,提煉中心時就必須顧及各則材料的“共性”,否則便會顧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離題旨。“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則材料蘊涵的道理,然后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提煉出各則材料共同的中心。
2.善于抓住關鍵詞語。關鍵詞語往往是“文眼”,它蘊涵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為把握材料審題立意的突破口。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項“指令”,這些“指令”往往以“關鍵詞”的面目出現,考生應當努力抓住這些“關鍵詞”。如一則材料中有這樣一段話:有人問球王貝利,你最滿意的進球是哪一個?貝利答道:“下一個。”“下一個”三字擲地有聲,既體現出貝利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涵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立意與命題便不成問題。那么,怎樣抓“關鍵詞”呢?南京師大何永康教授的建議是:(1)要一個詞一個詞地在心中默讀考題,強迫自己靜下心來,把試題中的每一個字看清楚;(2)找出“關鍵詞”后,先用鉛筆把它們圈出來,這樣可以有一個“物質依托”,防止在“心里盤算”時丟三落四,審題結束后,再用橡皮把鉛筆圈過的痕跡擦去。
3.透過現象看本質。當前我們所接觸到的材料有不少是寓意性的,這類材料的審題立意難度較大。針對這類材料,學生要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要把材料所揭示的寓意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深入準確地把握材料所隱含的深刻哲理:從動物看人類,從自然看社會,從平凡小事看人生大道理,并用全面的、發展的、聯系的觀點予以分析,使文章立意深刻,獨到。
篇2
一、描述類的材料
這類材料以敘述、描寫為主,在審讀時要注意材料中的形象、事件、語言(關鍵句),這些都可以表現為材料的角度。而在立意時則要抓主要形象,抓主要事件,抓主要形象或與主要形象有關的語言。
例: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屬于描述類的材料。題目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上緊扣材料的含意或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材料中有老鷹、烏鴉、牧羊人和牧羊人的孩子四個形象。其中主要的形象是“烏鴉”,因為它最能表現材料的主旨和命題意圖。材料中有老鷹抓走小羊和烏鴉學老鷹沒有成功,被牧羊人抓住兩個事件。其中主要事件“烏鴉學老鷹沒有成功,被牧羊人抓住”,因為它最能表現題旨和命題者的意圖。材料中的語言是牧羊人及其孩子所說的兩句話,雖然牧羊人及其孩子不是材料的主要形象,但是他們的話涉及到主要形象烏鴉的行為,是材料的關鍵句,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可以作為審題立意的角度。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這則材料的核心內容是烏鴉的行為,可以用“由果溯因法”、“抓關鍵句法”從下面幾個角度立意:①給自己準確定位;②反對盲目模仿別人;③保持自己的風采;④別忘了自己叫什么;⑤適合自己才最好;⑥敢于嘗試;⑦敢于挑戰自我;⑧敢于正視困難。
二、議論類的材料
這類材料在審讀時要注意材料中提供的觀點(看法)。這類作文不求結論的一致性,在審題立意時既可按照材料中提供的觀點發表自己的見解(即贊成或反對),也可以擬出自己對材料中話題的有關看法。
例:生活中,有人好問,有人不問;有人主張有疑就問,有人主張三思再問。問天問地,問古問今,“問”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這就是一則議論類的材料,材料中提供了關于話題“問”的幾種觀點(看法)。題目要求以“問”為話題作文。審題立意時既可選擇材料中提供的觀點作為自己文章的觀點,如,肯定材料中的第一種觀點為“好問”,也可反對第二種觀點“不問”而主張“要問”,也可主張第三種觀點“有疑就問”,還可贊成第四種觀點“三思再問”。也可擬出自己對“問”這一話題的有關的看法。
三、描述+議論類的材料
這類材料由描述和議論兩部分組成,在審題和立意時重點抓議論部分,從議論部分的語句中把握材料的主旨和命題意圖,或者扣住話題和標題定出作文的觀點。當然寫作時可以概括描述部分的主要內容用作自己文章的開頭。
例:一位專門從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學家在研究蝴蝶從蛹中掙脫出來的過程時,發現其艱難程度令人憐憫。他的妻子實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艱辛,于是就用手術刀在蛹上輕輕劃了幾道痕跡。當她看到蝴蝶輕松從蛹中出來時,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們就發現,經“幫助”的蝴蝶身體特別肥大,翅膀特別小,根本飛不起來。
其實,這個真實的故事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孩子的成長又何嘗不是這樣!父母的過度,反而剝奪了孩子的生存能力。
篇3
關鍵詞:作文;準確審題;快速立意
我覺得拿到材料,尤其是記敘性材料,應該做到以下兩方面。
首先,要關注有幾個對象。一般來說有幾個對象就可以有幾個寫作的角度,我們審題立意時最好能抓住主要對象,因為我想這也是出題者希望看到的立意方向。
其次,我們要逐個地研究對象在材料中的行為以及行為產生的原因甚至是影響。簡單地說,就是追問每個對象“做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做”,有的材料還可追問到對象這個行為“有什么影響”,當然“影響”就包括好的或者不好的方面。
在這樣的思索中,材料借助對象以及對象之間的關系想要傳達的含義一般會很清晰地顯露出來。
我希望通過這樣具體的邏輯問題設置,讓材料作文的審題變得更可操作,讓學生在平時的作文課上感覺思考更有方向,能很好地準確審題快速立意。
下面以2013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目為例。
幾位朋友說起這樣一段探險經歷,他們無意中來到一個人煙罕至的山洞。因對洞中環境不清楚,便點燃了幾支蠟燭靠在石壁上。在進入洞穴后不久,發現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地附在洞壁上棲息。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些美麗的精靈。但數日后再去,卻發現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遠遠地退到了山洞的深處。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環境也許更適宜吧,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這則材料中的對象有三個:探險者、蠟燭、蝴蝶,其中探險者和蝴蝶是主要對象。
首先分析探險者:
探險者的行為——無意中來到山洞、點燃了幾支蠟燭、屏住呼吸、放輕腳步。
探險者行為的原因——探險、對洞中環境不清楚、唯恐驚擾了這些美麗的精靈。
探險者行為的影響——發現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大蝴蝶已不在原地、遠遠地退到了山洞的深處、大家若有所悟、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將行為、原因、影響一一解讀并對應來思考,不難看出,探險者們對蝴蝶的驚擾是無意的,也是懂得愛護自然的,但是客觀上又確實影響到了蝴蝶的生存環境。由此我們可以從人類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不經意的傷害也會給自然帶來傷痛,人類保護自然要更用心的角度入題。
然后分析蝴蝶:
蝴蝶的行為——一個人煙罕至的山洞、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地附在洞壁上棲息、遠遠地退到了山洞的深處。
蝴蝶行為的原因——(材料中沒有明說,但是從“唯恐驚擾了”中我們可以推測蝴蝶是受到了“驚擾”)。
蝴蝶行為的影響——(從“那里的環境也許更適宜吧”推測選擇了“適宜”的環境居住、讓探險者“若有所悟”。
蝴蝶受到人類的驚擾后選擇了它們認為適宜的地方棲居,這可以說是一種自我保護,那是不是還可以看成是蝴蝶不愿意受到打擾,守住了自己的寧靜,因為蝴蝶本來就生活在人煙罕至的山洞,我們是不是還能想到歸隱的古代名士、想到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堅守心靈凈土的真正的學者們。當然換個角度還可以寫敢于尋找新天地等等。
我們據此還分析過很多的記敘類材料,發現是個不錯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做分析時,有的材料、句子并不是它表面表達的意思,有可能含有較豐富的內涵,我們不能忽略對句子本身內涵的把握。
例如,下面是江蘇徐州市2013屆一模的一則材料:
有一天,主人問籠子里的畫眉鳥:“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嗎?”
畫眉說:“為什么呢?我住在籠子里,吃喝不愁,每天還可以唱唱歌,曬曬太陽。”
主人說:“可是森林里有美麗的花草、清新的空氣,還有廣闊的天地。”
于是主人打開了籠子,把畫眉鳥放回了森林。
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見了畫眉鳥。
主人問:“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樣?”
畫眉說:“好是挺好,就是這籠子太大了,怎么也飛不到邊兒。”
從畫眉鳥的角度:
行為——我住在籠子里,吃喝不愁,每天還可以唱唱歌,曬曬太陽(說明不想回森林),這籠子太大了,怎么也飛不到邊兒(說明它認為自己還在籠子里,只不過是個大的找不到邊的籠子)
原因——從“主人問籠子里的畫眉鳥”可以知道它本來就生活在籠子里。
影響——主人的話說“可是森林里有美麗的花草、清新的空氣,還有廣闊的天地。”畫眉鳥并沒有享受到主人期待它擁有的“廣闊的天地”。
由此可以從以下角度立意:個人生活環境(圈子)對思想有限制;內心的限制是最大的束縛,我們要敢于打破慣性思維;思想上了緊箍咒,永遠得不到自由等等。
關于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江蘇專用的《大一輪復習講義》上,給我們學生推薦了四種主要方法:
①從關鍵句入手;②從分析原因入手;③從作者的情感傾向入手;④從辨析關系入手。
篇4
那么,怎樣準確把握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呢?下面,我將自己的一點粗淺看法付諸筆端,權作為一塊引“玉”的“磚”。
1.找關鍵句、關鍵詞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兩年后,在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又獲得了冠軍。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這么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四十幾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四十幾公里處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當記者問他憑什么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這則材料的關鍵句是兩句,“四十幾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以及“憑智慧戰勝對手”。其實第二句中的“智慧”歸根結底還是將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是對第一句的總結,所以立意重點分析第一句即可。
這則材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立意。
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注意兩者應該是遞進關系而非并列關系,因為近期目標的終極目的是遠期目標的實現,近期目標是將遠期目標分步實施的一種手段,近期目標是實現遠期目標的基礎。千萬不可將立意定位為“樹立目標要切合實際”等方面,應該是“如何實現目標”這方面。
大困難與小困難:與上面的立意相似,只是將在實現目標的途中遇到的每一個階段視為小的困難,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跨過了每一個小困難,那大困難就迎刃而解了。
目標量化、化整為零:目標遠大可以激發力量,但如果目標太遠,就會使人氣餒甚至沮喪自卑。山田本一的方法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藝術。化整為零可以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加強人們做事的能力。
2.多選角度,“橫看成嶺側成峰”
還在念大學的時候。雅科布?格林與威廉?格林兄弟倆的腦子里一直縈繞著這樣一個假設:幾百年來,流傳在民間的故事或許與人類發展的歷史暗藏聯系。為此,兄弟倆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個傳說,但他們無論如何也找不出這些傳說和人類發展史的聯系。于是他們把厚厚的筆記往書架上一擱,又開始了其他工作。
后來,一個朋友偶然發現了這本筆記,立刻聯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這些故事結集出版。這本故事集至今已經再版兩萬多次,印刷量超過一個億,曾被四十多個國家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國兒童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
這則材料的立意角度很多,例如: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是講的《格林童話》的價值。
偶然中的必然:雖然是朋友偶然的發現,但正是因為它獨特的魅力,所以才必然成為經典。
持之以恒地探索終會有收獲:格林兄弟為這部作品付出極大的心血與努力,盡管他們的初衷并非如此,但執著的探索終究會帶來回報。
3.多則材料即可單獨立意,也可尋找共性
一棵在深山里長了好多年的大樹,被修剪了枝葉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園里。人們圍著它,議論著。
甲說:“沒有這次修剪,它不會被人賞識的。要被人賞識,就要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
乙說:“修枝剪葉,傷根破皮,到這里還要重新扎根生葉,還要適應環境,一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啊!”
丙說“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何必要離開自己的故鄉呢?”……
這則材料可以從甲、乙、丙以及綜合四個方面來考慮,每個方面又有若干立意角度。
甲:改變環境可以帶來成功;努力表現最好的自己;酒香也怕巷子深;抓住機遇推銷自己。
乙: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生活不是完美的,總有些缺失;改變需要付出代價。
丙:酒香不怕巷子深;堅守自我,內心豐富;適應環境,打造自己。
綜合: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有各式各樣的想法;橫看成嶺側成峰。
多則材料如果能找到三者的共同點,當然最好寫共同的角度,綜合的角度,但如果三者沒有共同點,或者共同點很不好找,那么就在單則材料中選擇一個最恰當的立意來寫,不必拘泥于非要找一個共同特點來。
4.敢于反彈琵琶,推陳出新
過年時,有相關祝福字樣的蘋果的價格,可以是同樣品質蘋果價格的兩倍,并且更加暢銷。
本來普通的體恤衫,在上面印上了與流行文化相關的文字或者圖畫之后,不但價格可以更高,而且更加好賣。
很多旅游區和城市,努力發掘和自己有關的歷史名人、名句、名故事,為的是吸引更多的游客或投資。
這三則材料的共同點就是“文化”,所以立意為“文化帶來產業的發展”、“文化效應”、“文化與社會、經濟的關系”等等都可以,還有的同學將著眼點放在“創新精神”的角度上,闡述印字蘋果、流行文化體恤衫、將名人作為城市名片的行為是一種開掘創新意識,這樣做既提升了產品、城市的品味,也帶來了經濟效益,這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實際應用。當然,這種觀點也差強人意,也是可以的。上面的兩種觀點都是從正面看待這些現象的。
但有一部分同學目光就比較敏銳,看到了這些所謂文化繁榮背后的虛假與隱憂,他們將此立意為“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效用”“文化泛濫”“文化市場化的悲哀”“文化流俗”等反彈琵琶式的觀點。這些角度令人眼前一亮,批判式的論述更令人振聾發聵。難道蘋果上印字、體恤上印流行語、城市以名人為標志就真的實現文化提升、文化傳承了嗎?想必背后真實的意圖還是經濟利益的驅使,而來打著文化的幌子,這種現象不更令人痛心嗎?如果我們的文化傳播與傳承要靠這樣的方式,那將是文化的災難。所以,我覺得,反向批判式的立意更出彩。
5.聯系現實,聚焦時代
丹麥人去釣魚會隨身帶一把尺子,釣到魚,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將不夠尺寸的小魚放回河里。他們說:“讓小魚長大不更好嗎?”兩千多年前,我國孟子曾說過:“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細密的漁網在池塘里捕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
實際上,其中的道理也貫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這則材料很有現實意義,體現出了時代精神。材料的主旨是生態與發展的關系,其實也可以適當地延伸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方面。可以這樣立意:
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經濟,環境更要可持續發展。
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放小魚是為了捉到大魚,是為子孫后代造福。
舍與得:舍棄眼前小利,才可能有更大的收益。
篇5
一、新材料作文教學現狀
新材料作文這一新型的作文寫作題材符合了當前我國新課改的要求,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了學生作文的全方面發展。新材料作文與以往的其他作文形式有著很大的差異,要求學生根據對材料的理解找到文章的寫作主旨,自行進行命題,這一形式的作文寫作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當前新材料作文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第一是師生沒有做到協調統一,教師在進行材料作文講述的過程中只是一味的進行講解,沒有結合學生當前學習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產生課堂上的互動,使得學生對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意圖沒有真正的做到理解。第二教學方法落后,教師在進行新材料作文的講述時還沿用傳統的講課思路,主要講解寫作的理論性知識,沒有做到培養學生寫作的積累和內涵訓練,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三,沒有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新材料作文講解的過程中沒有抓住教學的重點,使學生不能夠正確地進行審題和立意,在審題時往往出現偏差。
二、提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根據材料確定寫作的思路
進行新材料作文寫作,最重要的就是作文的立意,只有對材料進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夠確定寫作的思路。因此,為了學生能夠有效地開展材料作文的寫作,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認真地閱讀材料,并且要充分掌握材料中表達的重點思想,從而真正地理解材料的含義。例如,教師在講解故事型材料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正確分析,并且要結合材料進行思路的擴展。例如,有這樣一個寓言類材料。在黑暗中,石頭對鉆石憤憤不平的說:“我不明白為什么人們都那么喜歡你,把你視作寶貝,在黑暗中你和我又有什么兩樣呢?”鉆石說:“是的,在黑暗中我們都一樣,不會發光,但是我懂得如何對待別人的光芒。”這時,天空中露出了一絲星光,鉆石立刻變得璨璨生輝,甚至比星光還要更加耀眼。這篇文章的立意是要正確認識自我,并且要善于借助外力來成就自己,吸收別人的長處并且為我所用,從而成就真正的自我,并且學會欣賞他人和正確對待他人。在寓言類材料的寫作過程中,只要能夠抓住材料的因果關系,就能夠正確的進行運用,并且快速的進行思路的構建。
(二)對命題角度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確定
在進行材料作文寫作時,寫作的角度在作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角度的選擇需要對材料進行深入的理解。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寫作的難度相對有了一定的增加,尤其重視考察學生的審題立意,要求學生根據材料中的內容,進行選題思路的確立。因此,教師在進行選題立意講解的過程中,應該把講述的重點放在立意上面。材料作文中多以文字性的材料和圖片為主要形式,這些引導性內容是作文寫作的關鍵,既涉及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又涉及了一些多余的信息進行迷惑學生,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狀況。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對材料進行審題立意的方法,并且學會篩選有用的信息,進行最佳角度的選取。有這樣一段材料:林肯小的時候,父親低價買了一處農場,但是由于山頭有很多石頭,母親建議搬走,父親說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小山頭和大山是連在一起的。有一年母親和我們一起干活,決定把石頭搬走,我們開始挖那塊石頭,不久我們就把那塊石頭搬走了。這則材料的命題角度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是父親的角度,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放大挫折或困難,把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另一方面可以從母親的角度進行分析,應該敢于去嘗試,并且要懷有必勝的信念和勇氣。
(三)審題立意應該結合當前的社會現實
語文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在進行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過程中,也應該與生活聯系起來,這能夠提高作文寫作內容的真實性,并且能夠防止言論的空洞。所以學生在進行材料作文寫作中應該對材料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并且審題應該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例如有這樣一則寫作材料。孔子有一個學生救了一個孩子,并且接受了孩子父親的感謝,孔子認為他的做法是正確的,認為只要冒著危險去救人,無論多大的獎賞都接下,這樣會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挖掘立意,認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在踐行道德的過程中和利益是不發生沖突的。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寫作手段,并且教會學生理清寫作的思路,鍛煉學生分析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篇6
一、品味語言,提煉觀點
一位商人發現并買下一塊晶瑩剔透的鉆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鉆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并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鉆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鉆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愿動手,說是風險太大。
后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徒弟一下子就把鉆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鉆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2013年高考新課標卷Ⅰ作文試題
單從材料語言方面看,商人和老切割師各說了一句話。商人的話語中揭示了鉆石切割的兩種可能:一是切割成功,鉆石增值;二是切割失敗,損失巨大。商人的話并不是本材料的重點,只是為后文情節發展作鋪墊,告訴我們:切割鉆石存在風險。在眾切割師不敢動手的情況下,老切割師與眾不同,他周密設計,親自指導,一舉成功,老切割師的一番話要仔細品味――“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傳達了這樣一些內涵:第一,面對風險,不能退縮;第二,成功需要具備諸多條件,如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第三,“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則是從做事的心態方面闡述的,只有不計得失,不慮成敗,才能游刃有余。學生要由老切割師的一句“切割心得”放大到人生萬事,談勇氣、寫心態都是好的立意。
二、分析行為,提煉觀點
幾位朋友說起這樣一段探險經歷:他們無意中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因對洞中環境不清楚,便點燃了幾支蠟燭靠在石壁上。在進入洞穴后不久,發現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地附在洞壁上棲息。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些美麗的精靈。但數日后再去,卻發現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遠遠地退到了山洞的深處。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環境也許更適宜吧,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2013年江蘇省高考作文試題
材料中主體對象有探險隊和蝴蝶,我們可以從兩者行為角度分析。第一,探險隊的行為。第二,蝴蝶的行為。
三、探究結果,提煉觀點
有一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為人慷慨,熱心于慈善事業。一天,他了解到有三個貧困家庭,生活難以為繼。他同情這幾個家庭的處境,決定向他們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幫助;一家猶豫著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舍,拒絕了。
――2013年廣東省高考作文試題
慈善是一種美德,富翁對三家的施善行為,卻有截然不同的三種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去分析原因;三個家庭不同的選擇,是怎樣一種心態,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等,都能提煉出新穎的立意。第一個家庭面對捐助是感激、高興,認為捐助是富人應該做的,是無償的,容易助長依賴、不自重心理;第二個家庭猶豫接受,聲明償還,體現較強經濟意識,能夠知恩圖報;第三個家庭謝謝好意,拒絕接受,注重尊嚴,有骨氣,有自強意識甚至對富人不信任。綜合起來看,同一行為,結果為何不一樣,我們可以試問:施善方式是否妥當,能不能既幫助到別人又考慮到受捐者的心理,施善是否應該僅僅停留在金錢、物質方面,有沒有一種精神關懷或能讓窮人學到技術走上富裕的方法,如何處好富人與窮人的關系,窮人不再有仇富心理而是與富人和諧相處等。
篇7
關鍵詞: 范例式教學法 新材料作文 審題立意
新材料作文,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多元文化”、“多元解讀”和“個性化學習”等新的學習理念,突破了“千人一面”的習慣性思考方式,在高考中被廣泛采用。“多元解讀”在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中,可以理解為“多角度立意”。因此,角度選擇的層級性及最佳角度的確立在審題立意中是至關重要的。針對這一論題,筆者使用了范例式教學法,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范例式教學法的基本原理
“范例”一詞來源于拉丁語的“exemplum”,意思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范例式教學是由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等人創立的。它是一種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能依靠特殊的(例子)掌握一般,并借助這種一般獨立地進行學習”①的教學模式。范例教學法要求老師在教學中選擇典型范例作為教學內容,通過精講“范例”,引導學生掌握出規律。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所習得的規律和知識自主學習,進而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目的。
二、范例式教學的實例
大部分新材料作文的要求都是這樣表述的,即“全面理解材料,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筆者認為這里所說的“全面”就是要求看到材料的多元性,就是要從多個角度看問題,不要一葉障目。而“一個側面、一個角度”就是要學生懂得抓住多元內涵中的核心立意。
福建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有“切合題意”和“符合題意”之分,所以對于一則可以多元立意的材料,首先要明確從哪幾個角度切入。其次要分清多元矛盾的主次,選擇材料中的核心內涵作為立意,達到“切合立意”的要求。當然,角度的選擇要遵循一定的邏輯思維規律。其中正向思維、逆向思維、整合思維是常用的思維模式,很適合作為多元材料的角度切入點,“多元整合”思維往往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深刻,是確定最佳立意的重要思維方法。接下來,筆者以下面這則材料為例,談談范例式教學法在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之角度的選擇和確立中的運用。
范例式教學首先要找到合適的“范例”。筆者以2015年福州市質檢的作文題目為范例(天寒地凍的夜晚,兩只小雞凍醒后望著皎潔的月光,天真地說:“要是我們能到月亮上溜冰那該有多好啊……”一旁的雞媽媽聽了,教訓小雞道:“以我嘗遍的人生滋味告訴你們――你們以后的路會走得很苦的。”),其一,這則材料切合學生實際,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對于這則材料的內涵,學生能夠把握和領悟。其二,這是一則可以多元立意的材料,可以以此訓練審題立意中角度的選擇和確立。
選擇了“范例”之后,老師要精講“范例”,認真落實“舉一”的工作,為“反三”奠定基礎。教師要先闡釋清楚正向思維、逆向思維、整合思維的概念,然后結合材料進行示范。例如:第一,從正向思維的角度分析,可以肯定小雞“天真”,贊賞其面對困境,存天真的念想,用美麗的夢想化解困苦的積極心態;也可以肯定母雞“教訓”的意義和面對現實之苦,勇于嘗遍“人生滋味”的態度。從正向思維的角度可以有如下立意:莫要丟了天真;坎坷生活,詩意情懷;教訓讓人少走彎路;正視現實,品嘗滋味。第二,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分析,可以否定小雞“天真”,沒有正視現實的危害。也可以否定母雞的“教訓”。因此,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可以有如下的立意:1.我們莫被“天真”模糊了雙眼。2.大人要保護孩子的“童真”。3.大人不能用自己的“教訓”,誤導孩子未來的人生。4.他人經驗不足為訓。第三,從整合思維的角度分析。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小雞的“天真”與母雞的“教訓”,它們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有可取之處,也有不足。評判二者,不可“非此即彼”,不要“厚此薄彼”,應該“相容互補”。據此,可以有如下立意:人生需要天真,但不要一味天真;人生要他人“教訓”,但不能只聽從他人,“人生滋味”還得各自去嘗;“天真”與“教訓”一樣珍貴,二者不可偏廢;夢想與現實并不對立,應該互補,要用夢想之光照亮現實。
經過老師的講解和分析,大部分學生明白了一則多元材料可從正向思維、逆向思維、整合思維的角度分析,從而得出多個立意。而且在講解和分析的過程中不難體會,從整合思維的角度出發,能抓住材料的矛盾性,整合角度往往是文章寫作的最佳切入角度。
在充分的講解過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歸“類”,鼓勵他們尋找貴。克拉夫基認為:范例式教學涉及的內容始終包含一種內在的邏輯和一種內在的概念。這個內在邏輯和概念的獲得,是通過“回逆再構”過程實現的。教師要故意讓學生回到知識產生的最初階段,讓學生重演其形成過程,以一個發現者的姿態擁有它們。此時,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思考和重溫,并且表達出來。經過認真思考,學生總結出如下規律,即一則多元性材料可以從正向思維、逆向思維、整合思維為角度進行審題立意;所謂正向思維,就是抓住多元材料中的正面價值或是肯定之處,即肯定、贊成、相信材料中對、好、合理、積極的一面。所謂逆向思維,是指多元材料所蘊含的道理不是十全十美,往往有漏洞或缺陷。我們可以從逆向的角度,對材料的觀點或說法提出質疑,揭示其矛盾之處,提取出反面或否定的看法,即否定、反對、懷疑材料中不對、壞、不合理、消極的一面。整合思維就是全面地、辯證地看待事物、分析問題,既要看到正確、合理、積極的一面,又要注意不合理消極的一面,從而把握事物的本質。
學生尋找出規律之后,教師要再提供一個“范例”,讓學生運用規律和知識進行自主學習,進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于是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筆者選擇了尼采的一首詩歌“處世之道”(別爬上山頂去/也別站在山腳/打從半高處看/這世界最美好。)作為范例,這首詩歌較之上一個范例難度有一些增加。
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小組合作討論。學生按照剛才得出的規律,從三個角度立意。結果如下:第一,從順向思維的角度立意,即相信、贊成、肯定材料中尼采的說法、觀點、態度,贊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頂有高處不勝寒的弱點,山腳有目光短淺的短處,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這個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最美。第二,從逆向思維的角度立意,即質疑、反對、否定材料中尼采的說法、觀點、態度。角度一:贊同站在山頂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學識,事業的高峰,達到“一覽眾山小”的人生高度,這樣最美。角度二:贊同站在山腳看世界:保持一種謙遜的態度站在山腳下,腳踏實地看世界,這樣最美。第三,從整合思維思維的角度立意,即綜合順逆雙方的合理與不合理的因素,提出更包容圓融的看法、觀點、態度。立意一:多角度,多層次(站在山頂、山腳、山腰)打量這個世界,橫看成嶺側成峰,善于變換不同的角度,世界便異彩紛呈。立意二:關鍵在于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所以站在哪里看風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景的人”(處世的人)“心”要更美。立意三:“中道”與“極端”的人生哲理。從訓練的結果看,學生能較好地運用規律進行審題立意。
當然,也有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學生為了追求觀點的新穎獨到,走上片面、偏激的道路。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學會用辨證、發展的眼光看待分析事物。
三、范例式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課前準備、課堂操作、課后反饋要三位一體。
范例式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工作中選好范例。理想的范例應該有代表性、典型性、開導性,使學生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符合學情,充分體現能力培養目標;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培養目標之間有適當的跨度。同時,選擇范例時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注重實效。在課堂操作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和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教與學的共鳴。課后的反饋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要了解學生的動態,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以期精選更適當的范例作為課后鞏固練習。
(二)遵循漸進性原則,注重由淺入深。
在范例式教學中,每一個范例都是個別,但它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范例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活動規律,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順序,螺旋式上升。如:設計獨立型材料審題立意范例時,可以按照由簡單的敘事類(寓言、故事、對話類)到(社會現象類)再到比喻類接著詩歌類最后漫畫類材料的順序。
四、結語
在課程結束前,筆者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了檢查和評估。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對于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之角度的選擇和確立的方法掌握得較好,無形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范例式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辯證思維能力、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范例式教學是一個序列課程,每個范例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關聯的。如果教師將“范例鏈”有機地連貫起來,進而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鏈”,并通過問題的情境創設,啟發學生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那么范例式教學將會發揮更大的效用。
注釋:
①楊成章,謝賢揚,李麗.語文創造教育學[M].重慶出版社,1999:91.
參考文獻:
[1]王科.范例教學模式與教師角色定位思考[J].語文學刊,2007(9):162-163.
[2]陳基偉.西德“范例教學”評價[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85(1).
篇8
【關鍵詞】材料作文 審題立意 準確
近幾年,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審題難度越來越大,因此,練就“百步穿楊”“一箭中的”的本領,是廣大考生必須具備的。
就全國卷來看,從2006年到2009年都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比話題作文增加了限制性,可以很好的防止學生套作和宿構文章。同時審題難度增加,每年高考中寫跑題或偏離題意的作文也不在少數,筆者歸納了幾種審題立意的方法,以幫助廣大考生能“一招制敵”。
要準確地把握材料概念的內涵,避免脫離命題范圍。總的來說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要注意:①抓對象――材料中有哪幾個對象?②分主次――幾個對象孰輕孰重,材料重點寫哪個對象。③抓關鍵――關于這一重點對象,材料中有哪些關鍵語句?④辨是非――這些關鍵語句是對是錯、是善是惡、是肯定還是否定。⑤查原因――造成材料中的這種現象的原因。審題切忌:(1)任意擴大材料和話題概念的外延,脫離材料的含意。(2)話題,然后取其局部,以偏概全。(3)僅朦朧地理解相關材料和話題的概念,沒有明確地表達出來。(4)拋開材料,另起爐灶。
審題立意,關鍵就是審材料。我總結出四種方法,即:(1)從材料的關鍵句入手來審題。(2)從分析中心人、物或事件的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入手審題。(3)從材料里出現的人或動物對中心事件的看法入手審題。(4)從“主物公”自身入手審題。
方法一:從材料的關鍵句入手
先看2006年全國卷(烏鴉抓羊),此材料的關鍵句實際上是最后的一段,牧羊人和他的孩子對烏鴉的評價。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父子二人觀點截然不同,顯然有兩種審題角度,即從父親的角度或從兒子的角度就有兩種不同的立意。從父親來看,說它忘記了自己叫什么,可立意為:盲目模仿,自不量力,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從兒子的角度來看,說它可愛,可愛在哪里?應是它有勇氣,敢于挑戰,敢于超越“前鴨”的精神。可立意為:“勇于嘗試”“勇于挑戰自我”“勇于拼搏”“勇于超越”等。
方法二:從分析中心人、物或事件的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系,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材料的中心動物,我稱之為“主物公”(化用小說里的主人公),是烏鴉,中心事件是“抓羊”,事件結果是“失敗”,我們就來分析:烏鴉為什么抓山羊會失敗?
因為它不顧自身條件(身子太輕,爪子不如老鷹鋒利),盲目模仿老鷹,哪有不失敗之理?從原因入手分析,材料的涵義是:盲目模仿別人,就如東施效顰,難免遭致失敗。可立意為:“盲目模仿必敗”“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切從實際出發”“理想和現實”“既要勇于嘗試,又要講究實際”“自我認知”“認識自己與他人”“聰明的代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我們再看2009年全國卷(兔子學游泳),首先來確定本材料的中心動物,“主物公”顯然就是兔子。其次,我們看在兔子身上發生了什么事情,即學游泳。最后,我們來看看這個事件的結果怎樣,以失敗而告終。那么,針對兔子學游泳有哪些看法都是立意的角度,或者你本人的看法也是立意的角度。
方法三:從材料里出現的人或動物對中心事件的看法入手
1.從教練野鴨來說
顯然,不可否認,野鴨教練是一位相當稱職的教練。他能把學習班的動物諸如小狗小龜都教會,而且他在兔子失敗之后不乏鞭策和激勵之語。他說:“我兩條腿都能游泳,你們四條腿還不能游,成功的99%來自汗水。加油!呷呷!”野鴨教練雖然認識到了成功需要汗水,卻不考慮兔子(受教育者)的自身條件,盲目模仿是不可能成功的。從這一角度可立意“因材施教”“發現特長”“從實際出發”“要區別個性差異,抓住特長進行訓練”。題目可以用《因材施教綻放精彩》《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如果認定野鴨的話是對的,寫成“汗水鑄就成功”,“付出就有收獲”則就是跑題。
2.從評論家青蛙來談
青蛙說:“兔子擅長的是奔跑!為什么只是針對弱點進行訓練,而不發展特長?”顯然這話是對的。青蛙強調揚長避短,針對特長訓練。他看到了受教育者自身的特點,是兔子就讓他奔跑是,是鴨子就讓他游泳。可立意為: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優勢;張揚個性。可寫的題目有《讓兔子自由奔跑吧》《讓特長綻放光彩》《揚長避短》《揚“長”而去》等。如寫成“正視自己的不足”“揚長補短”,就有點偏離題意。
3.從思想家仙鶴來審
仙鶴說:“生存的本領不止一種呀!兔子學不了游泳就學打洞,松鼠學不了游泳就學爬樹嗎?”仙鶴到底是思想家,看問題深刻而全面。他能看到兔子(受教育者)既有自身的長處善于奔跑,又受先天的制約不善游泳這一特性,強調不要盲目模仿。但仙鶴并沒有回避主觀努力,重在強調多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生存本領。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此路不通,繞道而行改走他道,同樣可以登上成功之巔。不要“一條道走到黑”,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以此可立意為:既要看到長處,也要看到不足,關鍵在于找準自己的位置;適合自己,才能成功,別人的成功不可復制。可寫的題目:《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適合的就是最好的》《讓汗水灑對地方》《生存的技能不止一種》等。如寫“全面發展”就偏離了題意。
4.從動物管理局(的做法)來立意
首先明確,動物管理局此做法雖然出于好心,但不符合實際。打著為了“全面發展”的旗號,卻在扼殺動物的天性,不從動物實際出發,違背動物自身規律,違背人才培養規律。可引申到現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出的人才“樣樣通,樣樣不精”,不符合社會對專才的需要。目前社會分工更細,更需以培養專才為主。從此,可立意為:全面發展真好嗎?不要求“全”責“備”,“門門通不如一門精”“一招鮮,吃遍天”。如寫成“關愛與成長”則偏離題意。
方法四:從“主物公”自身入手審題,即從兔子自身的角度或你對兔子學游泳失敗怎么看的角度來立意
從此角度來引申,你認為兔子應該怎么做?或者假定你就是兔子,你應該怎么做?可立意為:認識自己的長處,認清自我,勇敢做自己。可寫的題目有《請給我一雙自由飛翔的翅膀》,可談在自己的一片天空里翱翔;可寫《穿合腳的鞋子上路》,巧用比喻,顯得語言優美,表達上可以加分。但此類題目一定要把其比喻內容揭示出來,自由飛翔的翅膀就是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是雄鷹就要翱翔蒼穹,是蛟龍就要遨游大海。“合腳的鞋子”就是適合自己,只有發揮專長才能成功。如寫成“讓我做一只奔跑的兔子吧”,既形象生動又緊扣材料,這就是好的命題。也有同學寫成書信體,以兔子的名義給教練野鴨寫信,寫成“給野鴨教練的一封信”,信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倒出自己的苦惱,亮出自己的特長,表達出自己的意愿:只愿做一只奔跑的兔子。這種寫法也是不錯的選擇。如寫成“相信自己,永不言棄”就是跑題了。
篇9
[關鍵詞]分層次 序列化 考場寫作 審題立意 語言形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60017
在高三語文備考中,我們在作文備考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別的專題無法企及的。可是,作文備考始終是高三語文教師最頭疼的一件事。學生缺乏寫作興趣甚至非常懼怕寫作,寫作文成了“憋”作文,并且“難產”出來的習作往往存在偏離題意、立意平庸、材料枯舊、結構老套甚至混亂、語言干癟死板等弊病。正如馬正平在《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中所說,我們的學生寫作既存在動力性困難又存在能力性困難。
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兩方面的困難,為考場作文有效增分?筆者的探索是:在高三開學伊始,將學生按語文綜合素質大致分為中上層次和后進層次,針對他們的特點,采取序列化訓練指導的方式,重點突破考場寫作審題立意和語言形式兩大難關,進而提高學生的考場寫作能力。
一、基于學情的分層次序列化訓練
筆者面對的學生雖然大多數語文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習慣也不好,在全市參照系中僅屬中下層次,但學生還是存有很大的差異。就以筆者今年高三接手的兩個班為例,在2015屆惠州市第一次調研考試中,這兩個班學生中語文總分最高分為110分,而最低分只有33分,及格率僅有20.8%,總分60分以下的學生就占到12%。由于100分以上人數不到10人,且最高分只有110分,所以其實并不存在所謂優秀生。基于此,筆者依據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把學生大致分為中上層次和學困層次。中上層次的提升目標是語文總分115分以上,達到優秀層次,是為優等提升層;學困層次的提升目標則是語文總分90分以上,將其稱為后進層。優等提升層學生的作文目標是48分以上,后進生的作文目標是43分以上。
分層以后,筆者開始通過序列化訓練指導這兩個層次的學生,對于占大多數的后進生群體,主要是通過自編學案等輔助材料依次對他們進行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方法指導,行文點題和扣題方法指導,記敘文、議論文文體規范,議論文分論點的確立方法指導,議論文的層遞式、并列式、對照式結構方法指導,議論文例證法的運用等訓練;對于中上層學生群體,則在后進生訓練的基礎上加上記敘文開頭與結尾技法、構思技巧及曲筆技巧等的指導與訓練。此不贅述。
二、分層次審題立意訓練
開展分層次審題立意訓練,后進層準確審題苦練扣題方法,優等提升層追求立意出新藝術扣題。
1.后進層學會準確審題,優等提升層追求新意深意
筆者首先從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作文題尤其是廣東高考作文題入手,讓學生初步了解近年來廣東高考作文“材料引……”型新材料作文特點,了解新材料作文題的審題要領。通過對2013年、2014年廣東及其他一些省市高考作文題的具體分析,讓學生真正了解新材料作文因材料的存在而形成的明確規定性和限制性;因其材料細節的復雜性、材料內涵的豐富性、材料思想的可辯性、材料傾向的模糊性等因素使作文立意角度具有多樣性等特征,讓學生明白準確審題的重要性。
當然,認識到了審題的重要性,要真正會做才不會恐慌。所以,筆者非常重視在訓練中讓學生一點一點地學會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一開始,在長達三周的時間里,筆者每天給學生提供一個精選的新材料作文題,對學生進行審題訓練,不一定要求寫成完整作文,只是要求學生思考材料主旨,寫出審題角度并在全班交流,統一講評,以打開學生思考材料的眼界與思路。在此過程中,力爭做到讓后進層次的學生能準確審題,找準自己的立意角度;引導優等提升層的學生在準確立意的基礎上,能深入思考材料,打破常規,追求新鮮深刻的立意。在對每一個作文題審題立意的分析講評中,筆者會在評語中或當眾口頭表揚那些能準確審題立意的后進學生,在評語或面批中指導那些優秀提升層的學生,對材料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進而獲得新鮮的作文立意。
2.后進層練熟扣題方法,優等提升層講究扣題藝術
在學生基本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之后,后進生基本能圍繞材料主題準確地審題立意,優等提升層學生在做到準確審題的基礎上還能力求有新鮮、較為深刻的立意。筆者通過學生自己習作中的實例引導他們分析寫作過程中扣題的重要性,繼而印發《讓你的作文亮起來系列學案之行文如何點題和扣題》,讓各層次的學生學會點題扣題的基本方法。緊接著推出高密度的點題扣題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些方法,并在隨后的作文教學中反復強化點題扣題的意識。
在此過程中,對后進生的要求是熟練掌握在作文的標題、開頭語段、論證段落的首句、尾段等處利用“字面重復點題”等方式高頻點題,推薦這類學生采用“明點”的方式點題;要求優等提升層在這些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力爭做到采用“字面重復點題”和“變奏點題”結合、“明點”和“暗點”結合的點題扣題方式,力求點題自然,講究扣題的藝術性。
三、分層次語言形式訓練
開展分層次語言形式訓練,后進層練出結構美,優等提升層練出語言美。
在語言形式方面,基于學情,后進生適度放棄語言美,側重追求結構形式美;而對于少數具有一定語文素養的優等學生,在語言形式上力求通過引導讀與寫的訓練,練出作文的語言美。
在追求后進生的作文結構美方面,筆者主要通過編訂印發并引導他們研習“讓你的作文亮起來”系列學案之《行文如何點題和扣題》《議論文分論點的確立》《議論文的橫列式結構》《層遞式與對照式結構》等學案,讓他們學會點題扣題、設置議論文分論點、掌握議論文的幾種結構方式,進而使文章思路清晰,具有結構美。其中,對于讀寫能力特別差的學生,筆者特別強調點題扣題、層遞式結構的訓練。這不僅能強化他們的文章結構,主要還能幫助他們打開思路,有效地解決“寫不完”“寫不下去”等問題。在語言方面,力求表述準確、流暢,適度放棄對優美的追求。
在日常的備考中,筆者非常注重打通高考其他考點與作文的關系,做到融會貫通。學生的審題能力反映的是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和語言運用的備考過程中,注重引導他們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文意,啟發他們進行深度思考。在與讀和寫都有關的一些題型題點(如壓縮語段、語句補寫、情景寫作等)的訓練與講評中,有意識地打通語文備考各考點的關系,讓復習效率最大化。
在優秀生的培養中,筆者結構美和語言美兩手都抓,力求兩手都要抓實。不過,除了強調點題扣題外,結構方面并不過多限制。在學有余力的基礎上,推薦這些學生閱讀一些優秀文學作品,主要是一些思辨性強、語言優美的散文,比如余秋雨、畢淑敏、劉亮程、刀爾登等人的散文集。另外,在開學之初筆者就倡議班上學生人手一份雜志,如《萌芽》《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月刊》等,鼓勵他們對文本深入思考,同學間交流討論,為寫作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在單獨或分組的指導中,筆者精選了一批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很有模仿價值的好文章讓優等提升層的學生進行仿寫,定期進行仿寫講評。一般采用面批和小組交流評價的方式,對他們的文章進行反復的修改、優化。筆者還鼓勵并指導這一層次的學生嘗試書信、實驗說明、商品說明書、調查報告等創新體裁的寫作。有兩個學生練得有模有樣,在第三次調研考試中分別獲得48分、52分的成績,信心倍增。
四、分層次的作文評價
進行分層次的作文評價,對后進層作“低分高評價”,對優等提升層作“高分低評價”。
在分層次的作文教學中,一定要配合分層次的作文評價。高考評分是一把尺子,但教師平時的評價標準則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來制定,平時作文評價的目的是促進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日常的作文評價中,我們總體應以肯定、鼓勵為主,根據分層目標,還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分別選擇最合適的策略和形式進行評價。如對優等提升層可采用“高分低評價”的方式,講評時當眾朗誦高分習作,在肯定優點的基礎上,重點指出作文不足,對他們多提要求,使之不得沾沾自喜,鞭策繼續提高;而對后進學生則采取“低分高評價”的方式,多肯定其進步與成功之處,使之看了評語不灰心喪氣,而是受到鼓舞,繼而能揚長避短。對后進學生的作文,亦可選取寫得好的片段,在全班朗誦,大力表揚,肯定進步和優點,讓他們自己跟自己比,增強自信心,嘗到成功的甜頭。這樣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站在自己寫作的“起跑線”上,各自向前發展,使全體學生都能處于“樂寫”的情境之中,快樂地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在高考作文備考中,通過分層次序列化訓練幫助學生打通考場寫作審題立意和語言形式這兩條“經脈”是操作性強且行之有效的。就以2015屆筆者所帶的兩個班共118人為例,經過一輪作文分層次序列化訓練,在惠州市調研三中已初見成效,作文平均分為417分, 43分以上人數比例占40.3%,48分以上人數比例占8.9%。對比調研一,進步是明顯的。相信在二輪復習中再配合提升訓練,學生個體作文成績還能有所提升。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在機緣巧合之下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脈,練就了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從而成就一番英雄偉業。筆者的學生也許沒有張無忌的天資,但筆者始終相信他們的可塑性極強,提升空間極大,只要備考得法,他們也能在作文上各有作為,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功。
[ 參 考 文 獻 ]
[1]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李忠康.教育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篇10
給材料作文題型是高考作文命題題型中難度較大的一種題型,因為這種題型的命題所使用的材料可謂“五花八門”,寫作者很難預測到。并且所給材料的主旨往往比較隱蔽地蘊含于材料之中,又加上寫作角度錯綜復雜,所以,對考生來說,審題是寫作之前令人頭痛的頭等大事。考生在寫作時,由于審題難度比較大,這就給寫作帶來較大的解題障礙和思維障礙。雖然從所給材料領悟到的寫作角度不止一個,考生看似不容易跑題,但是,考生如果不會分層次、巧歸納地認真審題,就可能導致高考寫作中的“跑題”失誤。而話題作文和命題作文寫作的角度則相對比較容易把握,考生寫起來也相對比較得心應手些,但這兩類試題類型又比較容易導致猜中試題,特別是話題作文,考生容易犯宿構的錯誤。可見,每類試題類型都是各有千秋、各有利弊的。另外,每類型的作文命題樣式一旦穩定下來,都將要保持它的連續性,因為它涉及到的考生都是比較多的。
綜上所述,高考給材料作文中審題是寫作的關鍵。那么,如何審題呢?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會對材料分層次、分類別、巧歸納、巧總結,把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寫作對象進行分類歸納,然后再去選準角度,進而提煉合適的寫作話題。可見材料作文題型在考查考生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考查了考生的閱讀鑒賞、分析材料的能力。為此,我們可以采用逐步轉換命題題型的方法,使給材料作文題型轉換為比較容易把握寫作角度的話題作文類型和命題作文題型,這樣,考生就不至于“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了。對于這個轉換過程,我們可以這樣來概括:審清楚題中所給材料之后,給材料分層次,歸納、總結出材料中的寫作對象(包括主要對象和次要對象),接下來,選準寫作角度,根據寫作對象和寫作角度,提煉出寫作的話題,就可以將這種材料作文題型轉換為話題作文題型,然后,命制出寫作的標題,再將話題作文題型轉換為命題作文題型。經過這一步步地轉換,我們的高考寫作最終都要歸結到命題作文題型的寫作上來。那么,高考作文的標題一旦命制好,考生就要圍繞考生自己所命制的標題去構思行文(當然,對于命題作文來說,就不需要考生自己命制標題了)。首先明確一點,致力于文學創作的“未來作家”和想參加自主招生以及作文大賽的選手可以不學習我們文章中提到的技法,因為教育部命題中心的有關考試說明已明確指出:高考作文不同于文學創作,也不同于平時有關部門舉行的作文大賽。
首先,我們要做到“細審題”。所謂細審題,首先要對所給材料一字不落地粗讀、細讀各兩遍。通過讀材料,我們要對材料所涉及到的寫作對象進行分類歸納,從而為確立要提煉的話題選角度。
其次,我們要學會“選角度”。看題目中所給材料涉及到幾個寫作對象,圍繞歸納出的幾個寫作對象,并把這幾個寫作對象分為不同類別。對這幾個類別采用層層剝筍的方法進行分析。每個寫作對象都可以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多角度探究,從而全面地把握寫作對象,力求找到寫作的最佳角度。
第三,我們可以從對材料的整體把握中“找話題”。分析了寫作角度,我們可以從寫作對象和寫作角度入手去“找話題”。針對不同的寫作對象,針對不同的寫作角度,我們來提煉話題。例如,我們從安泰的角度出發,提煉出話題,就可以把材料作文轉換為話題作文。這樣,考生在寫作中又回到熟悉的話題作文題型上來,寫作的思路一旦打開,下面的立意、擬題等問題將勝券在握了。
第四,我們要自主“定立意”。當寫作的話題確立后,我們就可以根據話題尋找最佳立意,為寫作定下一個整體構思核心。作家在寫散文時要做到“形散而神聚”,說的就是上述道理。我們要尋找到的所謂最佳立意就是體現寫作主旨的“精神,也即是我們寫作時通常所強調的:你準備抒發什么情感,你準備表達什么觀點與看法。因此,我們寫作就要圍繞我們所定的立意去構思,去選材,去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