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級考試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06:29: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六級考試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六級考試作文

篇1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n essay

commenting on the saying “Knowledge is a treasure, but

practice is the key to it.” You can cite one example or two to

illustrate your point of view.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but

no more than 200 words.

2015年6月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作文范文:

There is a famous saying goes like that “Knowledge is a treasure, but practice is the key to it.” This saying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practice vividly.

篇2

春,都是綠色的。斜風細雨,花紅柳綠,一切都是一樣的。大地這時是兒童……我呢?

夏,蒼綠。一片繁茂,綠無邊際,一切都是這樣的。大地這時是青年……我呢?

秋,樹葉枯黃。秋風掃落葉,金菊遍開,一切都是這樣。大地這時是中年……我呢?

冬,白雪皚皚。冰天雪地下,一片死跡,一切都是這樣。大地這時蒼老了……我呢?

……去完又來,來完又去。又是春,大地又回到了生氣勃勃的兒童時代,而我,卻又長大了一歲……

都是有規律的,反復無常。卻又一去不復返。

季節,似乎都是原來的,也許永遠不會變。大地,似乎都是原來的,也許永遠也不會變。我,卻不是原來的了,時時刻刻都在改變,長大了、蒼老了……

延伸想去,我反而對這反反復復的春、夏、秋、冬,對這平平常常的季節,多了幾分莫名其妙的擔憂。

對時間的恐懼,就應該把握好它。使時間留下你,而不是使你讓時間溜走。

卻于生活中的飄飄然的感覺。虛度光陰,或許將更加你對時間的恐懼。

恐懼蒼老?恐懼無聲無息啊!

季節雖然反反復復地逝去,又反反復復地來,給人毫無關緊要的感覺。但卻給了大地生機。它的千年不變,給人厭煩的感覺,但卻給了大地規律的變化,讓大地不再單調。卻問,沒有留下痕跡嗎?它的痕跡可多大啊。

我們,似乎都在活動,都在變化,都在做事,都不再反復,但試問一下,我們,又留下了何許痕跡呢?相比下季節,又如何呢?朱自清的《匆匆》中,提到那所謂油絲般的痕跡,我們,甚至都沒有做到啊!虛度了嗎?

時間,多么復雜啊;世間多么復雜啊!那永不改變的季節,為什么留下了痕跡呢?那時刻在改變的我,為什么又還沒有留下呢?我問問自己吧。

為什么呢?心似乎又提醒了我。我們正在虛度光陰啊!

篇3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 題型 問題 應對策略

一、研究背景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以下簡稱四、六級)自1987年試行至今已有25年了,歷經多次改革,在摸索中前進,而且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考試的深度和廣度也有所發展[1]。過去的十幾年是四、六級考試改革最頻繁的時期:1997年,四、六級考試中開始使用“簡略回答問題”、“翻譯”、“復合式聽寫”等新題型;1998年,四級考試作文部分開始設最低分;1999年,四、六級考試開始設口語考試,筆試成績優秀者可參加口語測試;2005年,四、六級考試實行710分制,報考六級的資格線為425分,但這一資格線并非恒定不變,而要視情況而定,總體來說,還是沿用這一資格線。

2005年的四、六級改革無論是從題型設置上還是答題時間、答題順序上無疑都是最徹底最全面的一次改革。聽力分值比例從20%提高到35%,答題時間從原來的20分鐘增加到現在的35分鐘,在所占分值比例和答題時間上都分別提高了將近一倍。再者,閱讀部分增設了快速閱讀題,而仔細閱讀部分又增設了篇章詞匯填空或短句回答等主觀題,雖然分值所占比例減少了5%,但答題時間增加了5分鐘。此外,作文題型沒有太大改動,只是作文放在了卷首[2]。

二、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SPSS11.5數據分析軟件。

三、研究結果及討論

為了獲得第一手的資料,筆者對某師范大學10個學院18個專業的35名本科生做了一個調查問卷,此次調查主要涉及大學生對四、六級考試的看法,試題的難易度及投入的時間,以及金錢等方面的內容。

1.對四、六級考試的看法

調查顯示,關于“對待四、六級的態度”,37.6%的學生認為四、六級考試“盡量過”,60%的學生認為“一定要過”,只有2.4%的學生認為“考一次之后不通過就算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四級考試直接跟學位證書掛鉤,如果考不過四級就意味著拿不到學位證書。

2.備考的重點及薄弱環節

此次調查還涉及“備考的重點及薄弱環節”,17.6%的學生認為“重點復習薄弱環節”,30.6%的認為“每種題型都復習”,還有34.1%的“重點復習分值高的部分”,只有17.6%的“隨機復習”。關于“英語學習的薄弱環節”,40%的學生選擇了“聽力”,14.1%的學生選了“綜合”。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備考的重點是每種題型和分值高的部分,說明了學生渴望取得好的成績。40%的學生把“聽力”選作“英語學習的薄弱環節”,可見聽力是多數學生的薄弱環節,也就是最有可能失分的題型。

3.備考四、六級用的時間和金錢

從調查可以看出,89.4%的學生沒有報名參加培訓班,只有7.1%的學生參加培訓班,其余的3.5%態度不明。63.5%的學生對四、六級考試只投入了不到一百元,可見學生的經濟能力有限。關于學習的時間,34.1%的學生每天學英語的時間在“半小時以內”,花費“一個小時”和“兩個小時”學習英語的各占“25.9%”和“23.5%”。這些數據說明多數學生每天學英語的時間不太長,最多也就一兩個小時。

4.四、六級考試的難易度及最難的題型

關于四、六級考試的難度,從調查可以看出,22.4%的學生選擇“很難”,42.4%選了“有點難”,28.2%認為“一般”,只有7.1%認為“很容易”。接下來是“最難的題型”,44.7%學生選了“聽力部分”,17.6%選的是“閱讀部分”,12.9%選“綜合部分”,24.7%選了“寫作和翻譯部分”。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四、六級考試還是有點難的,最難的題型當屬聽力部分。可見學生的聽力是不太好的,主要是缺少練習,花在聽力上的時間不太多,所以就導致聽力水平提高不了。

5.四、六級的做題時間

提到四、六級的做題時間,49.4%的學生選的是“勉強完成,還差一點”,32.9%的學生選了“時間很緊,完全不夠用”,9.4%的認為“很充分”,8.2%的認為“剛好可以完成”。這些數據說明大多數學生覺得做題時間“很勉強,不夠用”,有延長時間的需要。

6.過四、六級的必要性及意義

關于“考四、六級有沒有必要”,52.9%的學生認為“非過不可”,36.5%的學生覺得“可有可無”,只有10.6%選擇“沒有必要”。可見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考四、六級還是很有必要的,足見廣大學子對四、六級的重視程度。對于四、六級考試的意義,47.1%的學生選擇了“掌握一門技能,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35.3%的學生認為“只是為了拿學位證書,對英語水平提高沒什么意義”,這種情況說明了一部分學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而考四、六級的,而另一部分是為了拿到學位證書才參加四、六級考試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四、六級考試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7.大學生對四、六級考試改機考的看法

關于大學生對四、六級改機考的看法,從分析結果看,只有5.9%的學生對機考“非常了解”,38.8%的學生“了解一部分”,41.2%“僅僅聽說過”,14.1%的學生“完全不清楚”。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四、六級改機考還是不太了解的。大部分學生希望碰不上四、六級改機考的時間,原因是對計算機的操作不太熟悉,還有不習慣新題型。總之,多數學生是不太希望四、六級改成機考的。

四、研究啟示

1.關于聽力部分

從這份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認為聽力部分是考試題型中最難的部分。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產生了這種看法呢?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多數學生不喜歡聽聽力,練習得少。畢竟英語對中國學生來說是一門外語,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對聽力不夠重視是可以理解的,他們還要在專業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花在英語聽力上的時間就不多了。還有多數學生反映聽力放一遍是不夠的,建議放兩遍,有關部門可以加以考慮。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練習得不夠多。鑒于這種情況,有必要給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增加一門英語聽力課,不過不要占太多課時。

2.關于做題時間

從這次調查可以得出結論,多數學生認為考試時間是很緊的,基本都是勉強完成,有的學生還覺得完全不夠用。可以看出多數人都覺得考試時間有點短,延長時間的呼聲是很大的。應廣大學子的要求,四、六級考試的時間有必要適當延長。

五、結論

從這次改革來看,聽力和閱讀的難度加大,從題目的分值所占比例、答題時間及難度來看聽力改革似乎動作過大,而作文依然保持“八股”模式,似乎動作太小[1]。由這次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多數考生反映聽力聽一遍是不夠的,建議多放一遍。還有做題時間的問題,大部分考生覺得做題的時間是不太充足的,所以延長考試時間也是勢在必行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一項通用的英語教學水平考試,通過對大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才能為大學英語教學服務[4]。盡管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存在諸多不足,但是它還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只有考試才會調動廣大學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它對大學英語教學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柳.從一份問卷調查看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經濟研究導刊,2009,7.

[2]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試點考試樣卷[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5-6.

[3]危捷.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的成效與啟示.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9,10.

篇4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 考試政策 內容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我國最大的英語語言測試活動,同時也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在它走過的二十多年的歷程中,我國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該項考試及改革的重要政策。作為該項考試政策的最主要依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共有三個,分別是《大學英語教學大綱》(1985),《大學英語教學大綱》(1999),《大學英語課程標準》(2004)。它們分別決定了不同時期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政策的基本走向,因此筆者將該項考試政策的過程歸為三個主要階段。

一、大學英語考試開啟階段的政策主要內容(1985―1999)

大學英語四、六級標準化考試自1986年末開始籌備,正式在全國各高校試行是在1987年9月,而關于此項考試的文件最早在1985年,1985年2月9日教育部發出(85)教高一字004號文件《關于印發〈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高等學校理工科本科用)的通知》,文件中提到,《大綱》確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反映了當前國家對高等專業人才外語方面的要求,是我部今后檢查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依據。鑒于各校在新生入學水平、辦學條件等方面存在差別,《大綱》規定重點院校一般應達到基礎階段四級的教學要求,非重點院校應達到的級別由各校自定。教育部將從1987年秋開始,對結束四、六級學習的學生進行統一的標準測試。以后畢業生記分冊上應同時注明學生在英語基礎階段所達到的級別,以及專業閱讀階段的成績,供用人單位參考。這是四、六級考試第一次出現文件中,它并不是單獨出現,而是在教學大綱中,作為大綱的測試部分出現的。它是大綱的一部分,大綱的性質和目的決定了它的性質和目的。

大綱及文件下發后,大學開始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學英語教學受到高度重視,地位得到了高度提升。1993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正式成立,考試委員會由全國重點大學的有關教授和專家組成,設主任委員一人,副主任委員若干人,1993年前名為“大學英語四、六級標準化考試設計組”。考試委員會設辦公室為常設機構,為了適應我國幅員廣大的情況,在考試委員會下成立了三個考試中心,分別設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這期間發表的有關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論文主要是對教學和考試的技術性分析,怎樣配合大綱進行教學,怎樣提高考試成績等。如怎樣進行四、六級考試的寫作訓練,怎樣提高學生的四六級詞匯學習,等等。

1994年后,一些學者認識到四、六級考試的對教學的影響,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探討了四、六級考試的一些負面效應,1996年5月2日,原國家教委發了《關于印發大學英語專業閱讀階段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高教司1996第56號14文件),該文件強調,為了全面貫徹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必須加強專業閱讀階段教學,使學生在修完基礎階段后,英語學習不斷線。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文件的背后的問題之一是基礎階段的英語學習占據了較大的空間。

二、大學英語考試發展階段的政策主要內容(1999―2004)

隨著國際交流與日俱增,無論是社會還是學生本人對聽說等產出技能的需要都越來越大。因此,必須根據社會發展調整教育教學目標以培養國家建設所需要的各類人才。1999年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英語綜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聽、說、寫、譯的比重。針對教學目標和要求的變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了相應調整:采用新題型、采用平均級點分報告成績、設作文最低分。

1999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1999第53號文件,在部分院校開展了大學英語口語考試的試點工作,同年11月擴大到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四城市所有的高校,并于2000年擴大到全國19個省會城市及周邊地區的高校,2001年擴大到全國直轄市和所有省會城市及周邊地區的高校。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這一次改革在測試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探索,以體現加大對英語應用能力的考核,翻譯、復合式聽寫和簡答題、設作文最低分、對測試內容的各部分進行答題時間限制等措施應該說更能有效測量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實施口語考試是新進步,它必將推動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朝著正確的軌道上前進。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1年4月6日《關于印發〈第八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總主考會議紀要〉的通知的文件》,附了《第八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總主考會議紀要》。《紀要》指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取得的成績,是“功不可沒,有目共睹”,指出四、六級考試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在境外的影響也日益擴大;香港中文大學、英國霍爾大學、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等都已正式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作為錄取中國大陸學生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英語水平成績證明;并指出我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與國際接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

2001年9月4日教高司函[2001]148號文件《關于印發〈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中提到配合考委會進一步改革、完善四、六級考試,使之更有利于學生的外語實用能力的提高。

2003年12月29日,教育部了教高廳[2003]10號文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03年9月20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試題失密事件的通報》,文件將2003年9月20日四級考試試題失密事件的經過和處理情況進行通報,并提出要加強考務工作,充分認識考試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2003年12月30日,教育部發了部委號教電[2003]507號電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購買試題答案事件進行調查的通知》,電文中提到2003年浙江工業大學發現有考生購買試題答案進行作弊。考前試題可能失密,并要求各地區和考試進行逐級排查,并提出各地區、各考點必須進一步加強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管理,對再次出現類似事件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領導責任。

2004年,湖北省教育廳發了鄂教辦[2004]4號文件《省教育廳關于轉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03年9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試題失密事件的通報〉的通知》,《通知》提出一系列要求,要各校結合各自實際,采取有力措施,認真貫徹落實。

2004年初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其最大的特點是突出了聽說能力的培養和教學。

可以說,2003年和2004年的工作重點在處理和防止試題泄密上。

三、大學英語考試開啟階段的政策主要內容(2005以后)

2005年3月18日,教育部了教高廳[2005]1號文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試行)的通知》,在其發出前,教育部專門召開了新聞會。因為一個教學考試而召開新聞會,這在以前是很少有的。文件指出:近期內四、六級考試將采取的重要舉措之一是改革計分體制和成績報導方式。自2005年6月考試(試點)起,四、六級考試成績將采用滿分為710分的計分體制,不設及格線;成績報導方式由考試合格證書改為成績報告單,即考后向每位考生發放成績報告單,報導內容包括總分、單項分等。為使學校理解考試分數的含義并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考試測量的結果,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將向學校提供四、六級考試分數的解釋。這是四、六級考試改革中第一次開始對成績報導方式進行改革,明顯淡化了考試合格證書的作用。文件的附件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試行)(以下簡稱為《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目標總的來看有兩個,一是要通過改革,引導師生正確處理教學與考試的關系,更合理地使用四、六級考試,使考試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二是要準確地測量在校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體現改革開放對我國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需求。

根據《改革方案》的安排,2007年1月全面開始實施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2007年6月開始實施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另外,為了加強管理,教育部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組織結構進行了調整,從2005年4月份開始,考試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部的考試中心共同來管理。具體的分工是這樣的,高等教育司負責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發展的方向,聘請大學四、六級的委員會的委員,指導他們做好四、六級的業務工作。教育部的考試中心是具體負責包括考試的組織與實施,考風、考紀建設,以及負責安全保密的考務工作。

綜觀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政策的全過程,我們可以看見一條清晰的線索:開始―發展―反泄密―改革。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六級;網上考試;現狀;對策

一、概述

自1987年底開始第一次大學英語四級考試,1989年1月開始第一次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以來,四、六級考試的規模日益擴大。到2003年,已有近900萬的考生(人次)參加。四、六級考試對促進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提升大學生英語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為2004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的重點,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內容將以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實用能力為主,考試方式將從目前的人工考試逐步向計算機考試過渡。我國將開發和建立自己的大型英語考試試題庫,包括聽力、閱讀、語法、理解等部分,最終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英語測試體系。“2008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中提到開發網上考試系統,研究制訂相關標準,逐步實現大學英語和網絡教育全國統考課程的網上考試,創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試平臺。之后,教育部又制定了《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到研制開發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系統,逐步實現大學英語四、六級網上考試;建設網絡教育網上考試系統,實現網絡教育全國統一考試課程的網上考試”。[1]

二、四、六級網考介紹

(一)四、六級網考的背景。2007年,四、六級考試委員會開始醞釀網考。2008年已在部分高校實施,全國五十所高校作為試點院校。2009年很有可能在全國設立一千個考點。網考成為四、六級發展的重要趨勢,當然全面推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今后的四、六級考試將和新托福考試形式非常接近,即IBT(inter

net-based test)。參加網考的學生一年中有多次參加考試的機會,只要學生英語能力達到了一定的標準,就可以申請參加考試。理論上有100*100(一萬)套題庫的組合機率,可以實現每個參加考試的學生都有不一樣的試題,徹底杜絕考前泄密或考試過程中使用通訊工具作弊。當然也可以預見,今后四、六級考試會像雅思,托福,GRE等國際性考試一樣擁有自己的“機經”――網友通過網絡分享考題和考試經驗。

(二)四、六級網考流程結構分析。四、六級考試在題型設計,考試形式和流程,考試時間等方面均與傳統考試不同。考試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大學英語四、六級網考基本框架分為八個部分,三大塊:視聽理解部分:新聞聽力,會話聽力,視頻聽力;視聽綜合部分:視頻填空,句子跟讀,聽力寫作;閱讀理解部分:快速閱讀,仔細閱讀,語法結構。在這八個部分中,除了音頻聽力理解和閱讀部分之外,其余幾個部分都是以視頻材料為基礎的。要回答好后面幾個部分的問題,考生必須對視頻內容有清楚的了解。考生對視頻材料聽懂和了解得越多越深入,后面幾部分的測試效果會越好。反之,考生很難獲得高分。這也是和用英語交流的實際應用場景一致的。這種考試形式以聽力為基礎,占了考試內容的70%,剩下的30%是閱讀,顛覆了以往閱讀先行,或者閱讀聽力并行的現狀。聽說能力是對學生語言能力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網考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水平。因此,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必須緊跟形勢進行改革,結合面授和網絡教學,使聽力成為讀、說、寫和譯的基礎。

三、四、六級網考的現狀及挑戰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于2007年5月由教育部高教司立項。項目總體目標是建立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適合四、六級考試的新模式,實現基于大型題庫的計算機化考試,實現考試管理和考試組織的信息化,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更有效地防止考試作弊。自2008年12月起至今,已在全國進行了十三次四級網考和九次六級網考的試點考試。

目前,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大學英語四、六級網絡考試系統研發與服務體系建設》課題已圓滿完成任務,課題經費無結余,且再無國家撥款支持。網考已進入每年組織四次考試,“常態化,以考養考”的運營階段。

考試管理機構需要組織大量老師閱卷、租用場地及設備。考試實施單位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全國網考系統、題庫管理系統、考務信息管理系統、閱卷系統、口語語音識別評測系統的測試、升級工作,還要承擔信息平臺的設備管理、技術研發測試、技術服務、寬帶維護和安全保障等工作。

不少學校表示在實施網考試點考試時學校需要補貼虧空,網考組織工作的投入高于紙筆考試,因為網考需要機房設備硬件的支持,還需要配備技術人員、監考人員,而且考前準備工作的周期長,為保證更多的考生參加考試,需要添置更多的服務器、計算機、耳麥等硬件設施,因此考點的運行經費往往入不敷出。除此之外,考試費用中不包含命制題目中的音視頻資料及命題過程中多次審核試題、成卷的命題費用。網考實施各單位要在國家沒有任何投入的情況下,克服一切困難,為網考的順利實施做大量的工作,投入及支出是巨大的。

四、網考管理體系存在的不足及對策

實行網上考試,必然也會遇到一系列問題,集中體現如下:

(一)網考需要機房硬件設施的支持。由于大學四、六級考試人數眾多,考試時間相對集中。因此為了保證更多學生參加考試,需要添置充足的服務器,計算機和耳麥等設備。同時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對機房設備進行擴容和升級,以確保考試的平穩進行。

(二)考場座位設置需要調整。網上考試在機房進行,如果高校現有機房是非隔離空間的座位,那么必須把現有座位加上擋板改造成隔離的獨立小空間座位。這也是國內外各種機考考試所要求的基本硬件設施。否則相鄰學生之間較容易發生交頭接耳的現象或“指點和幫助”式的舞弊行為。

(三)對技術人員和監考人員提出新的工作要求。盡管四、六級考試時間相對集中,但由于參加考試人數眾多,考試批次必然增多,因此所有考試工作人員工作量必然加大。技術人員不僅要維護計算機,解決常見技術問題。同時還肩負著培訓監考老師的任務,使監考老師熟練掌握使用流程,以便更迅速地解決考試過程中學生遇到的技術問題。計算機技術的掌握和運用對年齡大的老師也是一項新的挑戰。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做好更充分的思想準備,為考試服務。

(四)規范考務行為、完善考試立法。一方面要從完善規章制度入手,細化網考報名及考試管理要求,重新修訂和完善網考考務相關規定。另一方面需要加大考試環境的整治,構建網考法治體系。對組織、實施考試的各程序、環節都進行監控,杜絕考試腐敗和舞弊行為,使整個考務過程做到規范、完整,讓考試組織者和參與者明白該做些什么、怎么做,注意些什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網考的質量和聲譽,逐步在競爭激烈的考試市場形成品牌意識。

(五)加強考生誠信教育。由于考試影響廣泛而重大,在加強考試立法的同時,還需要重視考試誠信教育,建立考生個人信譽系統以彌補傳統考試的不足。為了保證國家教育考試的公平、公正,根據教育部要求,考試中心啟動了“國家教育考試考生誠信檔案系統”試點建設,開通國家教育考試誠信網站。該系統的建設,將為嚴格管理考風、考紀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切實維護考試的公平公正,對維護社會公平和諧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這項改革將為大學英語四六級網考的安全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六)借鑒國外網考的先進技術及經驗。近年來,國際性較權威考試如托福,雅思,GRE均紛紛采用網考形式。大學英語四六級網考也可借鑒它們的現代測試方式以維護考試的公平合理性。同時,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完善考務管理系統,實現考試網上閱卷或考試結束計算機程序可以實現交卷即閱卷,考試可以實現考試結束即知結果,能夠帶來諸多便利。另外,網考可以借助多媒體軟件,為語言測試建立交際情景,使測試由靜態到動態,模擬更加接近真實的交際情景,從而使語言測試能更準確地反映考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促使學生轉變學習英語的觀念和態度,脫離投機取巧和題海戰術,花功夫扎扎實實提高自己的聽說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并可嘗試研發大學英譯四六級口語計算機化考試,從而擴大口語考試規模,推動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結語: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網上考試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考試形式,有著強勁的生命力,有利于與國際化考試接軌,符合現代社會對學習者信息素養方面的要求,是中國傳統英語測試向英語測試國際化邁進的重要一步。但在全國普及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比如如何保證每次考試難度均一,如何推動作文部分的改革等。但是網考給所有大學生一個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希望大學生們更注重聽說,尤其是聽力。與紙筆考相比,網考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隨著網考的逐步完善,對扭轉考風、促進學風必然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必然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篇6

>> 作者簡介保留高速公路收費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簡介保留房產信息網的設計與實現 高校指紋考勤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校園指紋考勤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網絡指紋考勤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指紋識別考勤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于單片機的無線指紋考勤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3G網絡傳輸的指紋考勤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作者簡介保留生物監測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語音服務器軟件系統設計與實現 高校學生考勤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簡介 服務器日志分析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基于C#的服務器性能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網絡游戲服務器報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氣象數據異地服務器同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CDN流量采集系統數據中心服務器的設計與實現 服務器關鍵能耗部件實時功率測量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服務器管理系統雙機熱備管理軟件的設計與實現 IBM大型數據服務器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0-8-28.

[2]HRECHAK A K,MCHUGH J A.Automate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using structural matching[J].Recognition,1990,23(8):893-904.

[3]Karl E.Wieggers.軟件需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陳艷俐,蔡捷.網絡指紋考勤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5,18(12):52-55.

篇7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自主學習 動機 能力 促進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020-02

一 引言

最近幾年,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一直是教學改革的熱點,逐步在各院校展開。高職英語教育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要求,開始對傳統的以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向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注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主動式教學模式過渡。在實施過程中,對三年制非英語專業的專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引導其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而這一舉措也間接地促進了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其主動性的培養。

二 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意義

建構主義為語言學習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指導,是自主學習研究的理論基礎。該流派代表Nunan認為,個人頭腦中的知識都是由以前的經驗構建而成的,語言教學不僅僅是堆砌語言材料或教授一些獨立的語言點的過程,而且是學習者對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同化的過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而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否定了知識的靜態說,認為知識是動態增長的。這一理論將人們的視角從“知識是一種產物”轉向了“知識是一種過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相反地,他要在主動改造和重組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新信息的意義,而這種建構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角度探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找準學習策略,真正推動自主學習的開展。

三 自主學習理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新模式突出了學習者的能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學習者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意識的計劃、監控和評估。它包括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評估學習效果、矯正學習策略、自我激勵等內容。自主學習能力就是學習者獨立解決學習問題的能力。Henry Holec是最早將“自主”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界的。他提出,“自主”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學習者具備自主性學習的能力,意味著學習者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內容、材料和方法,能夠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進度,并對學習進行評估,其中包括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

這一現代學習理念的引入在學生為大學英語四級的備考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學習者在備考中是否使用了正確的學習模式,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率,將在考試結果中得到體現。因為“四、六級考試是不以教學內容為參照的。它和托福、雅思等水平考試一樣參照的是一般能力標準,也即考生不管學什么教材,甚至不學任何大學英語教材,都可參加和通過考試。教和考是脫離的”。因此,學習者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進行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等行為,實現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負責并實施有關的學習策略。

四 CET4對學習者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

考試可分為兩大類:學業考試和水平考試。學業考試“用于在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時衡量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而水平考試是“一種不以某一課程為依據,也不管考生受過何種訓練而對考生的一般語言能力進行考查的考試”。根據這個定義,四、六級考試更多的是一項水平考試。

可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為一種對考生一般語言能力進行考查的考試,同時又無法以某一門課程為依據,這就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從而激發其自主學習動機的油然而生。

1.CET4對自主學習動機的促進作用

在高職院校中鼓勵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動機起到了正遷移的作用。Gardner認為,動機包括四個方面:目標、努力、要達到目標的愿望和贊同的態度。Gardner和Lambert的研究基于社會心理學的理論模式和研究方法,強調語言學習動機的社會性。他們將外語學習動機分為工具型和歸附型兩種。工具型動機是指學習者具有較為實用的目的,如通過考試、獲取證書或得到工作晉升等與自己前途關系密切的動機;而歸附型動機則強調學習者具有想了解目的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異國文化特征等愿望,并最終融入該文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考查的是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高職學生在參與中也使得校與校之間無形地設立了英語教學水平的評估尺度,同時增強了學習者的社會競爭力和適應性。因此,工具型動機的產生是此項考試的引入的直接成因。盡管與歸附型動機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但終究為學生跨出自主學習的第一步提供了內驅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已不完全滿足于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灌輸為主的授課模式,開始對學習策略主動地提出問題,如涉及詞匯的記憶方法、寫作新體裁圖表式作文的撰寫方法、快速閱讀的解題技巧等,在主動地尋求學習策略的過程中建構了新的知識,激發了其內在的學習動機,至少是工具型學習動機的形成,同時也配合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將課程教學延伸到課外的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再將學習效果反饋到課堂,形成了彈性靈動的教學。

2.CET4對自主學習能力的促進作用

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在高職院校中的引入與實踐中看出,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動機強度與自主學習能力成正比例關系。在為四級考試的準備與強化階段,隨著學習者自主學習動機的逐步增強,其學習能力也在期間構筑,表現在新的有效的學習策略的習得,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等,通過對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同化的過程,學習者在主動改造和重組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了新信息的意義,而這一自主學習行為動機的強度的不斷增強也促進了其學習能力的不斷增強,結果表現為:對英語語言知識的較快掌握,進而開始閱讀更多的英語文獻資料、選修更多的英語語言或文化相關課程,有了想了解目的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異國文化特征并最終融入該文化的愿望。這時便實現了外語學習動機中歸附型動機的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能力已向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展,不能不說大學英語四級這樣的水平考試對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五 結束語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高職學生為獲取大學英語四級證書的工具型動機而不斷主動地改造和重組原有經驗、建構新信息的意義,從而實現了四級考試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的促進作用、學習能力的構建和加強,進而到達更高層次的外語學習動機——歸附型動機的形成,即學習者在習得目的語時,有深入了解并融入該目的語國家文化之愿望,此時學習者的內在學習興趣已得到了充分激發,能夠實現對自己學習過程的有意識的計劃、監控和評估的自主學習行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Holec,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蔡基剛.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大綱目標定位修正及其意義[J].外語界,2007(4)

[4]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篇8

關鍵詞:中國非英語專業學習者 語料庫 從屬連詞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5C-0051-02

一、引言

(一)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

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語料庫語言學以真實的語言數據為研究對象,以語言現象出現的概率為依據,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語料庫揭示最典型的語言特征,反映語言的真實面貌和實際運用規律。它的出現不僅標志著語言研究方法的重要突破,還孕育著語言描述框架乃至語言觀念的更新。為了滿足教學和研究的需要,國內外先后建立了各種類型的語料庫。在我國,自從學者桂詩春,楊惠中研發中國學習者語料庫(CLEC)以來,已經有大批學者利用它,從不同角度對我國學習者的英語使用情況進行研究分析。

(二)從屬連詞的定義

在《柯林斯高級英語學習詞典》中,關于從屬連詞(subordinationconjunctions或subordinators)的定義是引導從句的詞。《朗文語言學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詞典》將從屬連詞定義為連接主句與從句的詞。《夸克英語語法大全》對于從屬連詞闡述為“明確表示從屬關系的詞叫作從屬連詞”。由以上定義可以看出,從屬連詞是表示從屬關系的最重要的連接手段,具有連接功能。

(三)從屬連詞的分類與特點

從屬連詞根據不同的語義被分為10類,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從屬連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會擁有不同的含義。例如,從屬連詞since在表1中出現了兩次,分別表示時間和原因語義關系。

其二,從屬連詞除了能夠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不同語義,某些從屬連詞在使用時由于語境和語法的要求,還會發生詞性的變化。例如,though既可以作為從屬連詞使用,也可以充當副詞。

因此,從屬連詞作為最活躍的功能詞(functionalword)之一,在語言的交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過與本族語者進行對比,利用中國學習者語料庫專門對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作文中從屬連詞的使用進行具體的研究,揭示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使用從屬連詞的傾向性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幫助中國英語教師和學習者進一步認識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學習特點,從而更有針對性、更高效地進行英語教學和學習。

二、研究語料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語料

本研究使用的學習者語料庫是“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ChineseLearnerEnglishCorpus,Gui&Yang,2003)的兩個子語料庫:ST3和ST4,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四級和六級考試作文(共2000多篇作文,約421,898詞)。被用來作為對比的本族語者語料庫為Brown美國英語語料庫(共500多篇文章,約1,014,300詞)。選用ST3、ST4這兩個子語料庫,是為了使研究更具專門性和針對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對表1中列出的從屬連詞在學習者語料庫(ST3及ST4)與本族語者語料庫Brown中的使用頻數分別進行了統計,并使用皮爾遜卡方檢驗(Chi-square)測試三組數據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然后分析了學習者語料庫(ST3及ST4)中從屬連詞的使用傾向。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總頻率統計

通過對三個語料庫的檢索,從屬連詞在ST3,ST4和BROWN中的標準使用頻率分別為:1,640,000、2,010,000和900,000。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使用從屬連詞的頻率遠遠超過本族語者。同時,大學英語六級作文中(ST4)從屬連詞的使用頻率又高于四級作文中的使用頻率。這說明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對于從屬連詞的使用存在著過度使用的傾向,其中大學三、四年級的非英語專業學習者(ST4)過度使用從屬連詞的傾向更為明顯。

(二)從屬連詞在不同語義關系中的使用比較

根據表1顯示的不同語義關系(semanticrelationship)的分類,從屬連詞的使用頻率分布情況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整體呈現出過度使用從屬連詞的傾向,從屬連詞使用總的標準頻率在三個語料庫ST3,ST4和BROWN中的分布分別為16,370、20,136和8,983。

同時,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和本族語者對于從屬連詞在不同語義關系中的使用既有相似之處,又存在明顯差異。

相似之處表現為: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和本族語者對于表示時間、原因、條件和例外這四種語義關系的從屬連詞使用較多,標準頻率均在1,000以上,其中,表示時間語義的從屬連詞標準使用頻率均在3,500以上。同時,對于表示讓步,結果和傾向語義關系的從屬連詞的使用遠遠少于其他語義關系,標準頻率均在100以下。

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和本族語者對從屬連詞在不同語義關系上的使用又存在明顯差異,如表3所示。

第一,通過比較標準頻率,發現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和本族語者在表2中列出的10種不同語義關系的使用上存在顯著差異(P值均為0,P

第二,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表示時間、讓步、條件、地點和例外語義關系的從屬連詞的使用上存在顯著的過度使用傾向。其中對表示地點語義關系的從屬連詞使用過度的傾向最為嚴重,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該用法的標準使用頻率分別為3,526及4,186,而本族語者使用的標準頻率僅為414。

第三,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對于表示方式、目的和結果語義關系的從屬連詞的使用表現出顯著的使用不足的傾向。其中對于表示方式語義關系的從屬連詞使用不足的傾向最為突出,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標準使用頻率分別為148和80,而本族語者標準使用頻率達到306。

第四,除了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和本族語者對于從屬連詞在不同語義關系中的使用存在明顯差異,不同英語學習階段的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ST3及ST4)之間對于從屬連詞的使用也存在明顯差異。可以看到,大學三、四年級的非英語專業學生(ST4)使用從屬連詞的總頻率高于一、二年級的非英語專業學生(ST3)(20,136>16,370)。其中,與一、二年級的非英語專業學生相比,三、四年級的非英語專業學生除了對于表示方式、原因、讓步和目的語義關系的從屬連詞表現出使用不足的傾向外,表示其他語義關系的從屬連詞的使用頻率均高于一、二年級的非英語專業學生。這從側面表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不同英語學習階段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教和學上應該具有針對性,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多樣性表達的訓練。

四、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在語料庫研究的基礎上對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作文即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書面語中使用從屬連詞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如下:

1.根據從屬連詞的總的使用頻率分析,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存在過度使用從屬連詞的傾向,在使用數量上與本族語使用者存在顯著差異。

2.同時,對于表示某些語義關系的從屬連詞的使用,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表現出使用不足的傾向,例如,對于表示方式、目的和結果語義關系的從屬連詞的使用明顯少于本族語者。

3.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不同的英語學習階段對于從屬連詞的使用在數量上也存在明顯差異,表現為大學三、四年級的英語學習者過度使用從屬連詞的傾向更為顯著。

(二)教學啟示

本研究通過對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對于從屬連詞使用傾向的研究,將促使英語教師和英語學習者認識到對于常見從屬連詞深入研究和學習的必要性,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者使用英語的準確性。其次,語料庫為在多層面上開展詞匯教學和研究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英語語料庫為我們提供了真實的大量的語言材料,它能為學習者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實語料。衛乃興認為,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就是客觀世界的語言使用本身,對其形式、意義和功能概括與歸納;其研究成果與語言教學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對語言教學尤其是語言詞匯教學有深刻的啟示。因此利用語料庫進行詞匯學習和研究,對英語詞匯教學的改進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何安平.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3]王國富,賀哈定,朱葉.夸克英語語法大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篇9

[關鍵詞]多元評價體系 形成性評價 外語教學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11-0105-03

一、背景

教學評估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估模式不僅可以為教學提供有益的反饋,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及時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1]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高等院校對于學生的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的評價都是以期末考試和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為主要評價手段。在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面,國內各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視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和寶貴經驗。[2]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極大豐富了評價的主體、評價的內容、評價的標準和評價的形式。對不同的課程學習結果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弱化了終結性評價的比重,使評價的結果不再受具體課程難易的限制,凸顯了評價的科學性和公平性。

二、分級教學中多元評價體系實施的必要性

從2010年開始,我校在新生(一本專業)中展開了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一本專業的10個班級按照高考成績和入學分級考試成績從高到低被分成了A、B、C三個級別。A級班學生在大一階段修完大學英語3、4級后,在大二階段修拓展課程;B級班學生修完大學英語2、3、4級后,在大二最后一學期修拓展課程;C級班學生所修的課程和非分級教學班級一致。在以前的期末測試中,考慮到學生期末評獎評優的公平性,期末考試采用同一套試卷。結果在期末關于分級教學的問卷調查中,A、B級班的學生中依然有45%的學生不贊同考試內容與平時所修課程內容完全無關的做法,并且當他們得知考試內容和C級班考試內容完全一致以后,上課的積極性大打折扣;還有35%的學生認為C級班學生一直上大學英語,他們雖然分到了較低級別的班級,但是期末考試更有優勢。

那是不是不同的級別的班級應當采用不同的試卷呢?從2013年開始,我校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學生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期末考試試卷。三種級別之前的評價模式均是“30%的平時成績+70%的卷面成績”的簡單結合。2013年年底的問卷調查表明,70%以上的A、B級班學生認為C級班的期末試卷更簡單。這一結果與申莉的研究一致,她的研究表明62%的學生認為現行的分級考試制度很不合理,A級班學生普遍認為B、C級班級的考試題目過于簡單而容易得分。[3]

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無論是分考還是不分考,都不能很好地解決評價中存在的“不公平”的問題。因此,建立一種新的評估模式勢在必行。多元評價體系應運而生。然而一種新的理論的提出到成型需要一定時間和大量的實踐。多元評價理論研究與實踐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尚處于嘗試與探索階段。近十年國內研究現狀為:研究數量多,但高水平、高層次研究少;理論研究多,實證研究少;國內理論創新少(盧冰,2012)。[4]可見結合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實際情況,構建全面有效的多元評價體系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分級教學中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

由于分級教學各級別的學生所上課程不一樣,考試內容也不盡相同,將傳統的終結性評價作為唯一的評價指標勢必使考試脫離于整個教學過程。而且,由于學生不能參與評價,他們也無法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從而在學習中缺乏主體性、創造性和能動性;而教師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缺乏了解,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對此,我們嘗試從改革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指標內容、評價的方法和評價的工具手段等方面構建適合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一套實用、高效的多元評價體系。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終結性評估的評價主體只有教師,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是平時成績。當前我校大學英語教學班級平均人數在60人左右,如果教師僅憑課堂提問、考勤、平時作業等來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評價,不僅任務量大,而且評價還很片面。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對本校的30名英語教師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教師認為自己對學生的評價缺乏足夠的依據,不夠客觀。甚至有教師提出學生對他給的平時成績持懷疑態度時他卻拿不出具體的依據來辯解。

多元評價體系要求教師和學生都參與課堂評估。教師作為唯一的評價主體時,由于課堂時間緊、任務重,評價更注重定性評價,這種定性的評價一般不會讓學生看到,所以評價結果容易引起學生的置疑;而一旦學生參與課堂的評價,就可以給評價注入更多的定量的成分。

(二)評價指標多元化

評價學生應考核學生的語言素質和綜合應用能力,既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成績,又要考核學生的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的能力。[5]課堂評價的指標應多元化,既有學業成績測試又有潛能考查。形式要多元化,包括:書面測驗,對知識、技能掌握的考查,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群體協調能力、組織能力、提取信息與加工信息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評價。[4]雖然多元化的指標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全方位的綜合評價,但是在當前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環境和條件下,如果要完全照搬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對分級教學的班級進行了多元化評價的初步嘗試,在A、B、C三個級別的班級中按照不同的比例分別實施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見下表)。

當前,我們的評價內容重點還是放在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和對知識的學習效果上,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等則通過每學期的問卷調查和不定期的訪談進行,但該部分并不會記錄到總評成績,只是給學生和教師改進學習和教學方法提供參考。相比較C級班的學生,A級班的學生在小組學習、課堂討論和自主學習方面的評價所占的比重較大。這是因為A級班的學生基礎較好,對其小組活動和課堂討論的要求要高于C級班的,而且A級班學生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課后自主學習,所以該方面的評價比重也較C級班要大。

(三)評價方法動態化

分級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靜態和動態兩種方式,當前我國大部分學校都采用靜態的、橫向性的評估機制。[4]而大學英語課程考核改革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動態的、發展的方式進行考核,利用各種非測試性的評估手段實現形成性評價。[6]

對C級班學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表明,由于入學時的英語分級考試將其分到C級班,給其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他們不愿意一直待在C級班,希望通過努力進入A級班學習。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當前的分級教學的班級進行動態的管理。具體的做法為:在大一第一學期就讓所有參加分級考試的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如果四級考試成績位列班上前10名,B、C級班的學生可以申請轉入上一級班級學習;與之相反,A、B級班的學生如果四級考試位列班上后10名,將被轉入下一級班級學習。每學期都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動態的管理,雖然加大了教師和教務人員的工作量,但對于激勵學生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評價手段信息化

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無論是評價指標的制定還是評價活動的組織實施都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何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更加高效地推進形成性評價體系,我們認為借助信息化技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任春梅(2012)、于志浩(2011)、皇甫衛華(2011)和鮑明捷(2011)分別研究了網絡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語言實驗室等在多元評價體系構建中的作用,他們的研究指出,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多元評價體系的建立由過去的理論逐步向實踐推進,多元評價體系必將成為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熱點。無論是用于過程評估的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平時作業還是用于終結性評估的階段性測試和期末測試,都可以在網絡多媒體環境下進行。

1.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評價信息化

我校自2009年開始嘗試在分級教學班級中引入網絡自主學習系統。該系統不僅給師生搭建了一個更加便捷的交流平臺,而且進一步豐富了形成性評價的范疇。學生除了正常的課堂學習外,還可以在課后指定的時間段到多媒體自主學習教室進行在線自主學習。近幾年來,隨著校園網絡的發展和建設,如今學生可以利用任何一個網絡終端,包括手機終端進行網絡自主學習。網絡系統詳細記錄學生的上網次數、累計在線時間、作業完成情況和完成的正確率等,而這些數據又將以一定的比例自動進行統計,生成自主學習評價的總成績。

2.階段測試和期末測試信息化

2014年秋季推行的基于局域網的大學英語機考改革是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亮點。我們使用的南瓊考試系統不僅可以實現學生期末在線考試,而且還可以用于平時階段性的練習和測試。特別是用于客觀題為主的測試,系統可以利用試題庫功能,打亂客觀題的排序,從而自動生成測試試卷。這樣既免去了教師出卷、印刷、搬運試卷、收發試卷、讀答題卡等重復的工作,又很好地杜絕了考試作弊現象,維護了考試的嚴肅性和純潔性,為教師進行形成性評價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基于局域網的大學英語機考還具有完善的試卷分析系統,可以利用機考的數據對試卷的質量、學生的答題情況等進行客觀分析,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3.平時作業評價信息化

在當前網絡終端多元化的時代,網絡教學平臺,公共電子郵箱、網盤、微信等已逐步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信息和交流平臺,對學生的平時作業的評價完全可以借助這些實用的網絡工具來進行。特別是自動作文評分系統的研究與應用為教師對學生的寫作評估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提高了評估的效率。自動作文評分系統在英語寫作教學形成性評價中的應用正成為該領域研究發展的新趨勢。[7]此外,自動作文評分系統如果和機考結合起來,將會使機考評價系統變得更加便捷。

四、結語

多元化評價體系為我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益的補充,對解決不同班級、不同課程的“不公平”評價的問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基于局域網的網絡機考和各種網絡多媒體工具簡化了多元化評價的實施過程,為多元化大學英語評價體系的建立保駕護航。如何更加合理地量化分級教學各個級別多元評價的指標,如何建立聽、說、讀、寫、譯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多元評價體系,如何將多元評價體系與教師的績效相結合等問題依然是我們需努力研究的方向。

[ 注 釋 ]

[1] 王華,富長洪.形成性評估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外語界,2006(4):67-70.

[2] 趙應吉.英語課程教學質量多元評價體系探究――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J].外國語文,2012(12):169-172.

[3] 申莉.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評估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88-90.

[4] 盧冰.近十年國內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2012(9):217-219.

[5] 劉麗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新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0):79.

篇10

大學英語作為高等院校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社會產生的影響很大。大學英語課程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一門課程,也是學生最重視的基礎課程之一。尤其是聽說環節更是學生的弱項,所以我們要積極地采取對策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從事公共大學英語教學多年,深深體會到學生的聽說能力之弱。很多學生從小學開始學英語,但是就不會開口說英語,只是一味地背單詞、背課文。在課上,即使老師給機會練習口語,也僅僅是極個別的學生有勇氣開口說英語。更何況課上時間非常緊迫,班級人數眾多,也許想練口語的學生根本沒機會說。所以第二課堂的建設就必不可少了。在第二課堂上,氣氛是輕松的,學生的情緒也是放松的,在這樣的環境下練習口語,效果肯定事半功倍。綜上所述,第二課堂的建設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擴展性教學主要形式由三大部分組成:豐富多彩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系列實踐活動;層次化、自主化的大學英語網絡教與學活動;及時、有效的大學英語教師課外輔導、答疑,以及學習過程監督、檢查活動。

1.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實踐系列活動。

1.1英語角活動。

我院雖有英語角,但是沒有統一的安排和管理,比較隨意和零散,收效甚微。我們可以在教務處和各系部的共同努力和管理監督下,每周周末在校園固定地方常年舉行,由英語口語優秀的學生主持。話題每周更新,并不定期邀請外教參加。使之成為我院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實踐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廣大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英語實踐環境。具體措施如下。

我院的英語角可以每周定期舉辦一次,采取由各系部單獨承辦或兩個或幾個系合辦、外語系協辦等辦法。指定專門教師負責英語角的組織、策劃、管理工作,并分期、分批委派大學英語任課教師協助負責開展英語角活動。強制規定當期值周教師的學生必須按統一規劃安排定期參加活動。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在英語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評分,納入平時成績作為期末綜合考評范圍。

每期英語角均設指定主題討論區和自由討論區。指定主題討論區主要服務于英語基礎較差、表達能力有限的學生。每期討論主題提前一周確定,并由各任課教師負責提前告知學生,要求學生提前做好準備,積累好相關的語言素材。主題確定的主要依據是學生在第一課堂同步學習的課文語篇主題內容或相關的或進一步拓展的主題。這有利于幫助、引導學生運用課文所提供的詞匯、句子結構等語言材料,重新進行組織或加以發展。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逐步學會在實踐中內化并激活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外,為了帶動本區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交流意思和表達欲望,我們可以根據每期學生情況和需要選派數十名英語表達能力較強、性格比較主動、活躍的英語學習積極分子,以接對子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自由討論區,主要服務于英語基礎較好,語言表達能力、表現欲較強的學生,讓他們討論自己比較關心、感興趣的話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水平和應用能力。

1.2英文經典電影播放。

第二課堂可定時為學生播放經典英文影片,為學生充分提供在影片中欣賞并學習域外文化的環境。也可以在平時上課時播放,最開始可以是比較簡單的英語卡通片,讓學生復述影片的片段或內容,或者進行角色扮演,沉浸在英語的氣氛中。并逐步加深難度,最終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

1.3英語演講比賽、辯論比賽、作文比賽和歌曲比賽。

可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英語演講比賽、作文比賽、歌曲比賽,使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干。當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時,會對外語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4英語戲劇社。

英語戲劇社專門組織在英語戲劇方面有特長的學生進行英語戲劇的排練和表演,以打造經典英語戲劇。

1.5優秀教師英語學習講座。

外語第二課堂可針對各類競賽和考試作一些針對性的講座,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講座和全國大學英語競賽講座等。

1.6外籍教師英語講座。

每學期可安排外籍教師給學生作1―2次英語講座,介紹西方文化、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以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讓學生對西方文化、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有進一步的了解。

2.網絡學習。

2.1可以建設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研制開發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管理平臺”和復旦大學出版社研制開發的“21世紀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系統”,建立網上課堂。學生可充分利用這些平臺,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節奏和興趣的內容來進行自主學習,達到或甚至超過課堂教學的效果。

2.2網絡輔導、答疑,以及作業和提交。

規定全體大學英語任課教師定時進行網上輔導,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引導、輔助學生預習、鞏固、復習第一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各項任務等。規定學生除正常的第一課堂學習時間外,每周還應保證一定量的網上自主學習時間,按時、按期完成教師在網上布置的各項任務。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實現布置作業、提交作業和批改作業。各任課教師對學生的網上學習情況要進行監控、管理,并將網上學習情況認真做好記載,最終納入期末綜合考評成績。

3.大學英語教師課外輔導、答疑、學習過程監督、檢查活動。

3.1規定全體大學英語任課教師對所任教班級每周進行當面輔導、答疑至少1次,或通過網絡、電子郵件等形式進行輔導、答疑等,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3.2規定全體大學英語任課教師對所任教班級對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的進度、質量等進行定期的檢查與監督,并認真做好記載,最終列入期末考評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