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詞語范文
時間:2023-03-18 22:19: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歡迎詞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月10日,玉環縣慈善總會啟動“慈善幫您過大年”活動,向部分貧困群眾贈送年貨大禮包和慰問金。縣慈善總會副會長戴金勇表示,“我們在走訪困難戶期間,發現他們當中不少人舍不得花錢置辦年貨,所以我們買一點年貨送來,讓他們好好過個新年。”接過玉環縣慈善總會工作人員送上的“慈善年貨大禮包”及慰問金時,低保戶李鳳妹老人激動得邊抹眼淚邊連聲道謝,老人動情地說:“有你們送來的年貨,加上這錢,我過兩天去買點肉,今年除夕我們一家就能吃得像樣點了。謝謝!謝謝!”
寒門學子愛心餐 感恩之心暖寒冬
1月20日中午11時許,玉環縣楚門鎮蒲田村的貧困大學生葉菲菲,冒雨趕到縣城,一頓特殊的年夜飯正等著她。
當葉菲菲走進酒店包廂時,那里已坐著40多名同齡人。他們都是和她一樣被好心人結對資助的貧困大學生。
大廳里回蕩著《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的歌聲,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想借年夜飯讓這些結對的孩子們聚一聚,相互認識。”為每名貧困生送禮品的愛心企業家高克火說。
年夜飯開席后出現了一幕幕感人的場景。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讀大一的徐必友,取出兩條嶄新的圍巾,圍在高克火夫婦的脖子上說:“高叔叔、劉阿姨,這兩條圍巾,是我吃飯前上街專門選購的,希望能幫你們驅除一絲寒意。”
孩子們的誠摯舉動,讓高克火激動得不停搓手:“我真沒想到,孩子們會這么感恩,這更堅定了我資助貧困生的信心!”作為玉環汽車配件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克火一直熱衷于慈善公益事業,曾獲第三屆“浙江慈善獎”,其建立的助學基金已結對66名貧困學生。
26桌慈善年夜飯溫情開宴
1月17日晚,一年一度的慈善年夜飯又如期濃情開宴。在玉環楚門長城賓館內,玉環縣慈善總會“烹飪”的26桌慈善年夜飯,讓楚門190多位孤寡老人和低保戶感到深深的溫暖。這已是玉環縣慈善總會連續第7年舉辦慈善年夜飯活動。
篇2
可以只寫“歡迎詞”三字,也可在“歡迎詞”前邊附加致詞人姓名、職務及歡迎會議名稱等修飾限定詞語。
2、稱謂
歡迎詞的抬頭稱謂應是主要賓客姓名或代表團名稱。一般要在姓名前冠以“尊敬的”、“親愛的”詞語,在后邊加上職務頭銜,或加“先生”、“女士”等稱呼,對外國元首來訪,應加“閣下”、“陛下”等稱呼。
3、正文
歡迎詞的正文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表達歡迎的意愿,寫明致詞者在什么情況下,代表誰向賓客表示歡迎。二是介紹賓客的主要情況,如領導職務、工作成績、學術造詣等,可以敘寫賓客來訪的意義、作用,也可回憶國家之間、組織之間友好交往的歷史,等等。這是致詞的中心內容。
4、結語
篇3
摘要: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長期以來單詞上"高投入,低收益"的狀況一直困擾著我們。本文就如何利用網絡加強英語詞匯學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網絡英語詞匯學習
一、網絡資源在詞匯學習中的應用
(一)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詞匯教學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影像,二維三維動畫等信息于一體,能充分調動多種感官,視覺和聽覺處理功能,聲情并茂,圖文兼顧形式活潑、新穎。有助于集中更多注意力,激發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詞匯的記憶能力,有利于學生對詞匯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據國內外有關專家調查統計,同樣的內容只憑聽能記住15%,單憑看能記住40%,而視聽結合則可記住75%。另外,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的信息占其所得信息的94%。網絡資源則可以為學生提供詞匯學習所需的最新的教學資料,如背景知識、詞匯例句等,不僅具有影視效果,而且信息量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選擇與詞匯密切相關的生動畫面,配以提示性文字和標準的英語讀音,以及各種類型的音像資料等,利用多媒體立體化、形象化和動態化的特征,對學生產生多重的感官刺激作用,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多方位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如在學習blossom(開花)一詞時,教師可以用flash制作三維動畫,把花從苞蕾、含苞欲放到盛開的全過程形象地展現在學習者面前。再如,在教授coast(海岸)一詞時,我們可以制作一幅完整的海岸圖,這樣,可以把cliff(峭壁)、promontory(海角)、beach(海灘)、bay(海灣)、spit(沙嘴)、peninsula(半島)、channel(海峽)、cave(洞穴)、sand dunes(沙丘)、island(海島)等相關詞匯一一標出。這樣,學習者不但形象直觀地學習了coast這個單詞,而且還學會了另外的10個詞匯,以后在學習相關的這10個詞時,學習者就可以運用已學的背景知識加深印象,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的學習需要有一定的環境,需要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傳統的英語詞匯學習模式難以營造出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因而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多媒體網絡輔助下的詞匯學習則以其形象性、生動性、再現性、先進性、高效性等特點而被廣泛采用。但它并不是對傳統的詞匯學習與教學進行全盤否定,而是后者的改進與發展,是一個創造性探索性的過程,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及掌握的網絡技術知識的不同,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還有資金問題,技術問題,教師的角色轉變問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問題等等。如何揚長避短,將其與其他方法進行有機整合,值得當代教師共同探討。
(二)傳遞最新的英語資訊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我們能夠看到最新的信息資訊,互聯網上的語言,同實際的語言發展同步,電子文件中使用的語言更是最新的詞語表達,當我們學習一種語言時,只有我們學習到最新的語言,才能理解和融入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交流溝通,緊跟時代的步伐。這就為英語的學習者的學以至用奠定了最現實的基礎因為練習的就是最實際的英語文章,理解解決的都是最前沿最新得問題,也就在用英語表達時有了最地道的語言基礎。
(三)、創建交互式的學習環境
閱讀者可無拘無束地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閱讀。對自己感興趣的好文章還可以下載存檔,以供進一步學習。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會遇到各種有關英語方面的問題,那么,你可以參加英語學習在線討論組,或參加電子布告欄系統BBS,語言學習討論,還可以給老師發E-MAIL,這就為英語詞匯的實際強化運用和交流提供了極好的渠道。
(四)、提供豐富的閱讀內容
網絡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信息海洋”。閱讀內容的豐富性主要來自于網絡本身和網絡的交互性。互聯網把各種信息和知識收集、歸類和整理。通過鏈接將自然信息與文本信息表達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從天文地理,到實事政治,到科學經濟,休閑娛樂,全世界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幾乎都呈現在了網上。互聯網就象是一條奔流不急的河流,把世界上可以連接的角落都連接了起來,使得信息得以共享,并呈現出速度快密度大、選擇自由靈活等特點,讀者可以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迅速搜索到需要的內容。
二、網絡環境下英語詞匯學習的策略
第一,基于語料庫的語料庫驅動學習策略。語料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基于語料庫的學習叫做語料庫驅動學習。例如,如果學生對某個詞的用法不是很清楚,那么他就可以到語料庫中去尋找該詞的語境共現,掌握其搭配規則。語料庫驅動學習在課堂學習中主要有兩大用途。一是作為參考工具,可以提供語例及對語言學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詮釋,語料庫的作用相當于語法、詞典、百科全書的補充。二是作為超文本(hypertext),在其中進行不斷的發現學習。這種學習非常符合成人的個體學習活動。成人的知覺是高度的選擇性過程,學習中應強調他們自己的發現。成人學習是屬于個人的問題,它涉及個人的知覺、信息加工,也涉及個人觀察、分析、綜合能力的發展和意義的發現。
語料庫驅動學習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有多方面的優勢。它以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學習語言,能夠學以致用;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動手調查解決問題,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它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學習。這種有針對性的學習還可以節省學習者的時間。同時,這種學習活動還可以解決外語教師嚴重缺乏的問題。
篇4
一、利用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掌握單詞的拼寫形式
詞的讀音和拼寫形式是詞存在的基礎,是各個詞相互區別的第一要素。 在詞匯教學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統一與結合,使學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對應的形聯系起來,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對應的一定的音聯系起來,通過反復練習在大腦中建立起來一類一類詞的 音、形模式聯系,如讓學生把長元音[i:]和she,see,sea,piece等單詞中的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組合的形聯系起來。
二、利用具體情景掌握單詞的讀音和語義
具體情景指的是生活情景、模擬情景、表演情景、直觀教具情景、想象情景,在具體情景中教單詞、學單詞,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記單詞容易遺忘的缺陷,而且能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單詞的能力,學會在交際中使用單詞。
三、教新詞的藝術
(一)介紹新詞匯(讓學生先不看書,看教 師示范表演。)
1.翻譯法
把單詞寫在黑板上,然后譯成漢語介紹給學生,這樣教單詞既快又簡便,適合初中一、二年級 學生。
2.直觀法
(1)利用實物介紹新詞匯。 如:Look,this is a watch.(用手指著手(表)
2)利用圖片介紹詞匯,如:面部(faces)
簡筆畫要畫得快,邊畫邊交流,達到用畫表達詞義。
(3)用模擬、示范動作或面部表情介紹詞匯。如:Look――I am opening the doo r. I am writing some words on the paper.然后利用手勢、動作指導學生模仿做。
總之,用直觀法教詞匯,生動活潑、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記。
3.用舉例的方法介紹詞匯
如:教lazy 這個詞時,就可以說:All of you study hard,but Xiao Ming doesn't study hard. He is very lazy. He gets up late and then does nothing all day. He is not a good student.這樣通過一個例子使學生既練習句子,又清楚、準確地領會了單詞lazy的意思及其怎樣靈活運用。
4.同時使用幾種方法介紹詞匯
如:Look,he is smiling. Now look at me. I am smiling,too.(用面部表情)smile. We smile when we are happy(作手勢讓學生重復),學生:smile.老師:Good,what does it mean?(學生說出漢語意思“微笑”)
5.使用斜線介紹新詞
如:I go there by bus. 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在斜線旁給一個句子或一個詞,目的是斜線上的詞放在有意義的情景中,來區分詞的意義上的細微差異。
6.利用誘導的方法介紹新詞匯
如:老師指著眼瞼問What about this?Look-I can open and close them. They are …eye…?學生答“眼瞼”。老師接著板書出eyelids.這樣誘導的優點是在于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到這個新詞上來,對了解這個詞產生興趣。
(二)詞匯的擴展
學生學習一個新詞匯時,往往想知道一些其它與其相關聯的詞,這給詞匯的擴展提供了自然的良機。下面介紹幾種詞匯擴 展的方法:
1.關聯詞群或稱聯想詞群
如:教fruit時,指出這是水果的總稱,為讓學生聯想到有關水果的詞,教師在黑板上表示關聯詞群:
這樣聯想,就可以滿足不同程度同學的求知欲望,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2.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將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密切結合起來
如:
(1)利用拼讀規則:學生知道了ar讀[a:]的規則后,可幫助記憶arm,art, part, party, dark, argue等詞。
(2)利用詞形變化規劃。如總結不規則動詞的變化,可分為:A-A-A型:cut-cut-cut put-put-put A-B-B型:build-built-built dig-dug-dug i -a-u型:begin-began-begun drink-drank-drunk
(3) 利用構詞法知識。
a.利用同根詞:如教過use后,經過構詞分析,學生就可以推測出useful,useless, user的詞義來。教師就可以說:“useful”comes from“use”. It means “of use". "Useless" comes from "use",too. It means "of no use" or "not useful".
b.利用分析前綴的方法。如教retell,rewrite,學生已掌握了tell,write,要向他們解釋前綴re-的含義是"again"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推測出retell,rewrite的意思來。教師就可以說"Retell" comes from "tell". "Retell" means "to tell again."
c.利用分析后綴的方法。如在學生已學過China,Japan的基礎 上,指出后綴-ese的含義,學生就很容易推測出Chinese, Japanese的意思來。
d.利用分析合成詞的方法。如在學生學過wait與room的基礎上,就很自然推測出waiting-room,reading-room的含義來。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4)利用歸納、對比法。
篇5
一、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探究能力
從多媒體教學的功能看,多媒體手段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等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在傳統教學的桎梏下,教學毫無生機,學生的學習手段單一,缺乏多樣性、豐富性,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詞匯學習環境,詞匯習得理論更加有效并得以發揚,有多種詞匯習得渠道能提供語言輸出環境,有助于學生從交際中習得語言。同時,通過提供英語學習材料和信息的有力支持,會使語言學習環境得以改善,有助于學生的語言輸入和詞匯記憶。多媒體輔助詞匯教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將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生動、直觀、地道的語言素材,使上課內容大增,素材豐富,極大地改善了英語學習環境。比如在學習“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教師只要把各種人的身高、體型、發型顯示在屏幕上,并且列出單詞:tall/medium height/short,fat/medium build/thin,long hair/curly hair/straight hair,就會給學生以充分的視覺刺激。同時,教師應讓學生不斷地誦讀,讀后再舉例來運用。通過以上視頻的顯示,學生會有更加直觀的感受。最后,通過學生分別描述自己的身高、體型、發型,教師可以不斷地充實或者糾正。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單詞的理解和記憶,提高教學效率。
二、展開討論,充分交流
網絡教學可以通過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之間自由討論、充分交流,并且在交流的時候可以不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這些討論可以是單向的,也可以是多向的、互動式的討論,能讓學生進入一種不斷向上的競爭意識,使學習方式得以開展,從而打破傳統的條條框框。
三、關注學生情感
面對網絡海量信息和龐大的搜索結果,學生們面臨著一個判斷、比較與取舍的問題。面對復雜的問題,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深入學生,多與學生交流,關注學生的接受情況、有什么需求等各種情況,培養學生積極上進的學習態度。同時,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態度和方法,消除他們對網絡和多媒體的過分依賴,減少他們記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指導他們認真鉆研、克服困難,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篇6
在詞匯和句型板塊各環節活動的設計中,應該關注什么才能促使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語言基礎知識、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下面,我通過PEP小學英語Book 6 Unit6《Field Trip》這一詞匯和句型的新授課為例從導入、呈現、操練和鞏固這四環節來談談詞句板塊教學的策略。
一、 關注目標指向,使新課導入有的放矢
在詞句板塊教學中,導入的目的主要是溫故知新,幫助學生通過復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來呈現新課,然后展開相關詞句的學習。導入的方式有很多,如談話,歌曲,游戲等。但無論采用何種導入方式,明確的目標指向是核心。不少教師往往較多地關注導入活動的形式,而忽略了其目標指向。
[片段一]
(教師出示一張關于孩子們準備參加Field Trip的照片)
T: Hello! Children! Look at this picture, there are so many kids in it. Who are they?
S1: They are Miss White, Mike, Chen Jie, Wu Yifan, John, Sarah and Amy.
T: What are they doing?
S2: Miss White is talking to the children. Mike is looking at his camera. Chen Jie is putting her books and pens in her bag. Wu Yifan is carrying a big bag. John, Sarah and Amy are playing near a bus.
T: How do they feel?
S3: They are very happy.
T: Some kids are playing near a bus. Guess!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Maybe they are going to...
S4: Maybe 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T: Good guess. Actually, 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field trip.
教師出示課題“A Field Trip”
T: What will they do on a field trip?
S5: Maybe they’ll play hide and seek. Maybe they’ll cut rice...
T: Sounds interesting. Now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what are they doing in a field trip?
這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主要有兩個:1)學生能聽、說、讀、寫詞組“catching butterflies, watching insects, picking up leaves, taking pictures, doing an experiment.”并能在實際語境中運用這些單詞。2)學生能聽、說、讀、寫句型“What’s she doing? She’s... What’s he doing? He’s...”在這一新授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現在進行時第一人稱,復數及it的問答形式,并對這一語法現象有了一定的運用能力。教師通過與學生討論圖片,復習了現在進行時, 并通過圖片自然地創設了情景:孩子們準備就緒將要參加一次“Field Trip”。這樣就非常自然地過渡到了詞句板塊的學習。這種基于語篇的導入是整體語言教學理念的反映,也符合人們從意義到形式的交際習慣。
二、 關注情境創設,使詞句呈現整體統一
整體語言教學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強調語言是一個整體。教師在詞句教學時,應當在一個整體的情境中向學生呈現所要學習的詞匯和句型,力求將目標詞匯、句型融入精心創設的真實的整體情境中,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詞句。
[片段二]
(教師出示一張天目山的照片)
T: Now everyone’s ready. 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field trip. But where are they going?
Ss: They are going to Tianmu Mountain.
T: Children, what can you see in Tianmu Mountain?
Ss: I can see many tall trees and colourful leaves.
T: Wow! You’re so smart. Look! The leaves are so pretty. Do you like them?
Ss: Yes, I do.
T: Great! Mike likes these pretty leaves, too. Oh! Look! Where is he now?
Ss: He’s in the tree.
T: He’s picking up leaves now. Everybody please read after me“picking up leaves”
T: Wu Yifan likes leaves. He’s picking up leaves now. But what does Amy like? What’s she doing? (教師出示Amy抓蝴蝶的照片).
Ss: Amy likes butterflies. She’s catching butter-flies.
…
教師在“Field Trip”這一語境中通過圖片,談話等自然地呈現了六個新詞,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并運用所學詞句。而且,把新詞句放在整體語境中呈現有助于學生語篇意識的培養。
三、 關注活動層次,使操練活動螺旋上升
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需要經過多次操練才能逐步達成。多個語言操練活動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到復雜,呈螺旋式上升,這是將語言知識及時轉化為語言技能的關鍵因素之一。
[片段三]
教師在呈現完5個新詞和2個新句型后,用以下三個活動來對單詞進行操練。
活動1:Read the words.
教師在語境中呈現新詞后,通過讓學生跟讀錄音和拼讀音標等方法學習新詞的發音。
活動2:Ask and answer.
教師通過設計以下談話引導學生鞏固并運用新詞“watching insects”。
T: Mike is watching insects. He knows insects a lot. But how much do you know insects? Now please ask and 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pairs:
1) How many heads do insects have?
2) How many bodies do insects have?
3) How many legs do insects have?
4) What’s your favorite insects? Why?
5) Which insect don’t you like? Why?
活動3:全班同學一起討論以上問題。
活動4:Help Mike finish the report about insects.
Hi! I’m Mike. I’m having a field trip with my classmates in Tianmu Mountain. I’m_____now. Insects have_____head,_____bodies and_____legs. Look at the_____. They are_____now. They are so pretty. They are my favorite insects.
從上述操練活動可以看出,活動1側重于語音訓練,通過跟讀錄音和拼讀音標讓學生讀準單詞并掌握一定的音標拼讀能力;活動2 側重于在理解詞組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初步的表達,使操練活動從機械性操練逐漸向意義性操練過渡;活動3通過全班同學對insects的討論擴大語言的輸出量,使學生熟悉更多的關于insects的英語表達。活動4通過小片段的輸出不僅使重點句型得到進一步操練,而且使語言輸出呈螺旋式上升的態勢,促使相關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并且為最后綜合語言的輸出做了很好的鋪墊。
四、 關注思維深度,使語言拓展體現意義
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他們對于沒有思維價值的學習活動不感興趣。在語言拓展階段,教師要設計一些具有思維挑戰性的活動,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步發展,教師應把課堂大膽地還給學生,讓他們結合以前所學的相關舊知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出。
[片段四]
活動1:教師出示關于“Field Trip”的所有圖片,引導學生對每一個新詞組互相提出三個以上問題,教師先以“catching butterflies”為例做出示范:
1) What is Amy doing?
2) Where are the butterflies flying?
3) Are they pretty? Why?
活動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所提問題用以下片段描述“A Field Trip”。
It is a nice day in autumn. John and his classmates are having a field trip in Tianmu Mountain. Amy is_____The butterflies are so pretty. Some are _____Some are_____They are_____
在活動1中為了能用“where, what, who, why, when, how”等疑問詞提問并回答這些問題,學生必須積極思考,這樣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使用語言的機會,使學生大量地輸出語言。而活動2的設計使學生的思維和語言運用又得到了升華。
篇7
偶爾泛起的漣漪
是我對你的好奇
一次次的偶遇
不問候的言語
星空下,我將自己的心事傾于筆記
標示著的友誼
是我想訴說心里的秘密
你從未留意
我在夢中的自語
你從未只意
我在現實中的隨意
某一天,我闖入了你的世界里
某一天,你在現實的生活中尋覓
某一天,我的失意迭起
某一天,你的在意萌起
某一天,我放下了這份心語
某一天,你帶走了那份好奇
如果,某一天的邂逅,注定了某一天的分離
如果,某一天的分離,注定了某一天的憐惜
我愿收集這份心語
在我的心底埋下一個秘密
篇8
[關鍵詞] 文化滲透 趨同性 差異性 文化的多層次
隨著亞太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些地區國家的文化差異對學生在學習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引起世界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1999年,國際上知名的國際教育成就組織IEA(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chievement)就大中學生的學習成就在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和新加坡做了廣泛的調查,調查表明這些地區和國家的大中學生學業成就遠高于西方國家的同類學校學生的學業水平。這項調查的結果引起了西方教育界的廣泛興趣,他們對此的一致認可亞太地區各國與西方各國的文化差異是導致雙方學生在學業上成績相差很大的主要原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我們應當認真考慮文化因素的重要影響,對英語課程的設置和教學也不應例外。
在我們制定英語教學計劃或設置課程的時候,我們應當注重三個基本方面“教學內容的實質,教學的目的和學習者的需求”。在這三個基本原則下,我們在英語課程設置或制定教學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反映出設計者或教師對教學語言理論的認識、對學習者的理論認識和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理論認識。所謂對學習者的理論認識就是指課程設置者或教師對語言教學所處社會文化環境的認識,以及對學習過程、學習者和教學過程三者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從上敘述關于英語課程設置的基本理念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習者的因素和教學文化環境應該被提高到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這個學習者因素和教學環境的大背景中,文化因素則是課程設置的重要因素,因為不同的文化因素,諸如社會價值,對學習的態度,學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學生與教師的關系,都應歸入課程設置和教學改革的考慮范疇。
因此,為了探討該從什么角度看待文化因素在課程設置和教學中的重要性,本文首先明確了在英語課程設置和教學中文化的概念,并指出了文化因素的復雜性和武斷性;然后闡述了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高層文化如何與底層文化之間的滲透關系,并強調要注意在課程設置中關注文化的一致性與多樣性;最后,文章指出分析文化因素對英語課程設置和教學的影響的研究應該具體到哪個具體的文化層面。
一、文化的多層次
文化因素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價值體系,思維方式,藝術形式,語言和肢體語言,所以,由于文化的多面性,很難給文化下個定義,但一般來說在語言教學中,文化可以被定義為“在一個特定社會群體中,由共同的理念,信仰,價值和行為構成的體系”。然而,從這個對文化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很容易在英語的課程設置和教學中忽視了文化的多層次性而對文化因素產生誤解和濫用,即我們一般只從宏觀的的角度看待文化。例如,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使用“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這樣的文化概念,但事實上美國和英國的文化就差別很大,而在中國地區間的文化差異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在一個國家的層面上分析文化因素對課程設置和語言教學的影響會帶來大問題的,因為在這個層次上文化的概念是模糊籠統的。為了減少文化因素概念的模糊性對設置課程或教學產生的負面影響,很多課程設置的研究人員,如斯凱恩(Schein)等,都強調要在實際的語言教學中努力探求學校內部的和學校之間的文化差異,使老師們意識到在一個特定教學環境中存在的文化的多層次性。
通常情況下,一個特定教學環境中的文化可分為由淺到深四種層次:班級文化、學校文化、社區文化和社會文化。所謂社會文化指的是在這個民族的層次上,人們共同的價值觀,社會習俗,社會標準和共同認可的文化中約定俗稱的東西,比如,如何看待考試,在我國的社會環境中基本相同,即它是反映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最佳尺度。在社會文化之下的三個分支是社區文化,學校文化和班級文化,所以這三種文化也是社會文化存在的基本形式;同樣,社區文化業包含了學校文化和班級文化的形式,而在一個特定的學校內也會有一系列的班級文化,而且每一種層次的文化都可能有自己的標準和理念,這種標準和理念是可以影響人們的意識形態的。這種多層次文化的分析告訴我們一個特定的文化越趨同,它屬下的文化類型的差異也就越小。比如,如果某所重點中學或大學,他們所有的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待學習過程都有正確的標準,即,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而是培養能力,那么這個學校就有很強的校園文化和很好的教學效果,而且,班級之間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社會價值觀之間的差異也就相對較小;反之,一個校園文化弱的學校的教學效果就差。
研究表明在這四種文化類型中,低層次的班級文化和學校文化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比高層次的社會和社區文化要大得多,因為它們與學生的關系最密切,影響最直接。在同樣的社會文化和社區文化的范圍以內,學校之間的差距可以很明顯地反映在學校之間的校園文化的差距上。學校文化與班級文化相比教,班級文化對學生的學習和班級的教學的影響要更有效。在另一方面,由于人和社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在一個特定的社會內,校園文化或班級文化可能與社會或社區文化不相一致,或者社會和社區文化的某些方面與學校文化相一致,其它方面就會有差別。總體上看,四種層次的文化之間是由高層社會到社區文化到學校文化到班級文化的滲透,這種關系就叫文化滲透,當然這種滲透也可以是逆向的,即由學校向社區和社會傳播影響。
我們在分析文化的作用的時候,除了滲透性外,還應當特別注意文化因素的兩個特點:文化的趨同性和差異性。顧名思義,所謂趨同性就是指一個特定社會環境里的成員擁有共同的社會價值觀和標準,而差異性就是指其社會成員有著不同的社會價值和標準,這兩個概念在文化環境中同時存在和共同作用著,我們在研究分析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的作用的時候不能只強調趨同性和忽略了差異性,否則學校或班級的教學效果就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不考慮文化的差異性,就不可能分析出在一個相同文化環境以內或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之間,文化對教育教學效果的不同的影響,比如,上文說到的亞洲學生比歐美學生的學業的差別較好的例子,所以我們不能就此就認定亞洲學生比歐美學生強,因為各自文化所決定的評價標準不一樣。
二、多層次文化的理念在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指導中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這種多層次的文化理念,會有助于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在一個具體的層次上找出存在于學生和教師之間對于教與學關系的的理念和信念。在教室文化的層次上,采用四層次分析法有助于教師和課程設置者去發現教師或學生對于教與學關系的認識與評價是如何與學生的情感狀態和認知水平相聯系的,以及教室文化的趨同性和差異性的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在學校文化的層次上,有助于課程設置者和教師認定學生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實際的教學目的是什么,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在社區文化的層次上,我們可以著重地關注到社區文化如何滲透和影響到教與學的關系,教學評價,以及師生之間的關系。在社會文化的層次上,我們可以從整個國家或社會的角度分析現存的社會價值體系如何滲透到社區、學校和具體的班級。
所以,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對教學環境中從高層到底層的文化滲透加以分析,就會非常有助于我們確定學校或班級的教學活動是被動的還是主動,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還是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的,學校的教學評估體系是以個體為中心的還是以整體為中心的,知識的傳授是體驗型的還是灌輸型。然后,我們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就可以決定對目前的教學方法如何加以改進,使我們的教學方法逐步從傳統灌輸的方法變革到注重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因為文化因素,如共同的信念、價值觀和一些文化中約定俗成的東西在很大程度影響著我們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和評估體系,如果我們忽略了這種文化因素的層層滲透影響,我們就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的教學改革也不容易取得成功,同樣,我們也很難在學校和班級構建起強有力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跨文化視角;英語翻譯;詞類轉換;動詞;名詞;介詞;形容詞和副詞
近年來,我國國際化發展不斷加快,英語教育在我國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由于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著較多的差異性,人們在進行英語學習的時候會遇到一些英語文化理解上的困難,導致對一些英語詞類的理解存在失準的現象。為了提高人們英語理解的準確性,我們在進行英語翻譯的時候要重視從跨文化的角度對一些英語詞類進行分析,在進行英語翻譯的時候要合理的運用詞類轉換技巧,只有處理好英語翻譯中詞類的轉換才能在翻譯中把英語原文的精髓表現出來,使英語翻譯達到最理想的翻譯目標。
一、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轉換的概述
跨文化視角轉換,就是譯者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要在不涉及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對語言信息用目標語進行重組,以達到譯文的內容和語言習慣一致的翻譯目標。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語言屬于一種社會現象,也屬于一種文化現象,很多時候語言就是文化的載體,在運用的過程中,語言和文化是相互影響的。所以在進行英語翻譯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把英語語言翻譯成漢語語言,還要把英語語言中承載的文化翻譯成漢語形式的文化,這就要求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翻譯者要在漢語和英語這兩種語言和兩種思維方式之間進行轉換,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英語翻譯的難度。此外,語言在發展過程中,會受到文化的影響,不同地區人們運用的語言會因為其居住的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英語翻譯者在進行英語翻譯的時候要根據讀者的需求,用適當的翻譯方法把文化和語言當中的地域差異和地域特點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要對語言表達方式的轉換進行合理的把握,這種把握需要在跨文化的視角下完成。
二、跨文化視角分析英語翻譯中詞類轉換
1.名詞轉換
英語和漢語在動詞和名詞的區分和應用上有很大的區別。在動詞和名詞的區分上,英語中有許多名詞派生出來的動詞,在對這類名詞進行翻譯的時候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把名詞轉換為動詞。在動詞和名詞的應用上,漢語中的一般動詞的使用頻率要高于英語中一般動詞的使用頻率,所以在翻譯中需要對翻譯之后的詞性進行仔細的認識。比如在英語中單獨的rest只是一個名詞,但是把它應用到have a rest 等短語當中,rest卻有動詞的詞性,在對這類詞進行翻譯的時候要注意名詞和動詞詞性的轉換。此外,在英語當中還有一些名詞比較抽象,把名詞轉換為動詞之后會存在著翻譯生硬或者不準確等影響翻譯質量的現象。對于這樣的名詞,在進行翻譯的時候,翻譯人員可以根據語境把這些名詞轉換為副詞或者對應的狀語,使翻譯的準確性得到保證,比如把The new mayor earned some appreciation by the courtesy of coming to visit the city poor.這句話就可以把courtesy這個名詞轉化為副詞,譯為:新市長有禮貌的前來訪問城市貧民,獲得了他們的一些好感。
2.動詞的轉換
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如果簡單的按照英語動詞的意思進行翻譯,很多時候會使翻譯之后的句子不夠通順,造成閱讀理解的困難。為了保證語句的通順,翻譯人員在翻譯的過程中應該根據閱讀的需要對英語中的動詞進行轉換。在翻譯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翻譯困難的動詞是名詞派生出來的,可以把動詞翻譯成為名詞。比如在翻譯的時候可以把This kind of behavior characterizes the criminal mind.翻譯成為:這種舉止是罪犯的心理特征。此外,在英語翻譯的時候,如果翻譯成名詞之后還不能使句子通順,還可以把句子中的動詞翻譯成為形容詞。比如,把Maris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what I did at that time.這句話翻譯成為我在那個時候給瑪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把impress加上ed之后轉化為了形容詞。
3.介詞的轉換
在英語的詞語運用中,介詞相比著動詞、名詞等詞類而言具有較高的使用頻率。而在漢語當中,介詞的使用頻率則相對較低,所以如果把英語中的介詞當做介詞直接翻譯成漢語,則會造成譯文的不通順。當然,在英語翻譯的時候也不能不顧及介詞,因為介詞是英語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它能夠把英語的語言魅力展現出來,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英語語句的靈活性。因此,在翻譯中介詞的處理,是英語翻譯質量的重要環節。譯者在進行英語翻譯的時候,為了使語句通順,可以把介詞翻譯為動詞,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翻譯的緊湊性和句子表達的連貫性,比如,對through的翻譯,這類介詞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動詞意義,翻譯成動詞之后,不僅使翻譯更加準確還會使語句更加通順。
4.形容詞和副詞的轉換
形容詞和副詞是英語翻譯中的又一個難點,在翻譯中做好形容詞和副詞的轉換能夠使翻譯的質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英語翻譯中,對形容詞和副詞最常見的轉換方式只轉換為動詞,比如anxious在英語中是一個形容詞,如果在翻譯的時候把它翻譯成為“擔憂”就會使譯文更加符合漢語的語言意境。此外,為了提高翻譯的質量,譯者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還要根據語境和語義的需要對句式結構進行正確的調整,這樣才能使翻譯的效果更加理想。
三、結語
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結合文化的視角對英語中的詞類進行合理的轉換,能夠使譯文更加準確,使翻譯的效果更加的理想。在進行詞類轉換的時候,翻譯人員要熟練掌握不同詞類的性質和轉換技巧,才能通過詞類轉換的方式,提高英語翻譯的連貫性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1]解學林. 跨文化視角下英語翻譯的詞類轉換技巧[J]. 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1):101-102.
[2]張丹. 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轉換及翻譯技巧分析[J]. 鴨綠江月刊, 2014(12):24-26.
篇10
【摘要】 目的 探討鎮靜護理在嬰幼兒運動發育遲緩磁共振檢查的應用價值。方法 56例運動發育遲緩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除標準鎮靜方法外,并加用心理干預、掌握控制給藥時間、使用吸音棉填塞患兒外耳道并戴耳麥隔音及采取適當保暖及防墜措施額外的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采用標準鎮靜方法。比較兩組鎮靜護理方法后鎮靜起效時間及檢查成功率。結果 實驗組鎮靜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實驗組檢查成功率(903%)高于對照組(696%),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 采用適當有效的鎮靜護理方法可提高運動發育遲緩患兒磁共振檢查成功率。
【關鍵詞】
嬰幼兒;運動發育遲緩;磁共振成像;護理
基金項目:江門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19321)
作者單位:529000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放射科
近年來超導磁共振檢查在各級醫院廣泛普及,隨著磁共振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功能成像序列的應用及研究的開展,在嬰幼兒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由于超導磁共振的射頻噪聲的干擾,除檢查時間長,還要求保持靜止不動,否則圖像易形成偽影,給診斷帶來困難。小兒由于不配合往往造成檢查的效果不滿意甚至失敗。本文就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檢查的運動發育遲緩的小兒實施相應的鎮靜護理,比較觀察其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進行顱腦磁共振檢查且年齡
12 檢查儀器 兩組患兒使用GE Signa HDx 1 5T MR 掃描儀。
13 方法
131 實驗組患兒檢查前給予護理干預 護理干預措施:①心理干預:對陪同家長運用簡單、容易理解方式向家長講解磁共振檢查的優越性和檢查注意的事項,以減輕家長的顧慮;重點通過熱情、溫和的態度,主動接近、患兒,使其對醫護人員產生安全感、親近和信任感,為隨后采取的鎮靜措施做好準備。②掌握控制給藥時間:通過患兒家屬前一天預約時了解患兒的睡眠規律,預約和給藥時間掌握為患兒日間睡眠前半小時,或進行康復理療后,混以糖漿給予口服鎮靜藥物,服用鎮靜藥物前強制患兒睡眠時間,盡量使患兒處于清醒及活動狀態前,服用后進入睡眠狀態10~20 min即安排掃描。③使用吸音棉填塞患兒外耳道并戴耳麥隔音。④防止患兒移動并適當保暖:為保證患兒安全和掃描質量,可以使用約束帶固定患兒,以免移位和墜床。
132 檢查效果的評價 ①記錄兩組患兒從服10%的水合氯醛到入睡所需的時間,比較兩組鎮靜起效時間。②兩組檢查成功率比較,顯效:患兒入睡,配合良好,能順利完成檢查,圖像清晰,無偽影。無效:不配合檢查,甚至呈興奮狀態,表現為哭鬧、暴躁、恐懼等。
14 統計學方法
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用SPSS 130軟件包建立數據庫,鎮靜起效時間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鎮靜起效時間采用兩樣本t檢驗,兩組檢查成功率比較采用四格表資料c2檢驗,以P< 005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鎮靜護理方法患兒兩組鎮靜起效時間及檢查成功率情況比較,見表1。
實驗組鎮靜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檢查成功率(903%)高于對照組(696%),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調查,我國約有1000多萬各種原因所導致的運動發育遲緩兒童,許多嬰幼兒診療不及時或不全面而致殘,對家庭、社會、國家造成嚴重負擔,所以對小兒運動發育遲緩應早期確診,盡早康復治療及各種訓練,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1]。運動發育遲緩患兒的各種檢查方法中,MRI沒有輻射,軟組織分辨率高,能夠清晰地顯示正常腦白質纖維的解剖結構及細微病變的形態及病理生理變化,是首選的檢查方法。但MRI掃描時間長,噪音大,患兒在出生時先天的腦成熟不足,中樞神經系統系統受損,覺醒的閾值低,加上部分患兒的意志力、自制力差,容易產生亢奮、哭鬧、暴躁,難以配合完成檢查,所以良好的鎮靜護理是保證患兒完成磁共振檢查成功的關鍵。
31 嬰幼兒及家長心理干預的重要性
3歲以下的嬰幼兒屬感知動作思維,極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不能自主完成檢查,均采用藥物鎮靜,減輕其焦慮、恐懼的情緒反應成為重點。面對龐大的磁共振掃描儀,狹窄的孔徑,必然加大心理壓力,使之精神緊張,產生抵抗。為此,對于部分較大的患兒,我們采取主動采用和諧童稚的語言與其進行溝通。另外對家長耐心安慰、鼓勵的方法提高增強檢查的自信心,為配合喂服鎮靜藥物作好準備。國內學者王春玲[2]提出采用精神鼓勵、家長全程陪護、現場觀摩、播放背景音樂、榜樣激勵的護理干預方法,有效地使兒童能解除心理負擔,順利配合完成檢查。所以無論對嬰幼兒,還是家長,心理輔導起到一定的作用。
32 掌握控制給藥時間
檢查前強制限制患兒睡眠能提高一次檢查檢查的成功率,國內已較多的報道[3、4]。運動發育遲緩患兒每次來本院進行往往需要較大的運動量的康復治療,治療后患兒通常處于極度疲勞及口渴狀態,我門充分抓緊時機,采用等量的單糖混合1 ml/kg的10%水合氯醛的有效用量,使易于服下,患兒服后,勞累及藥物的結合的雙重作用,很快進入熟睡狀態,而且入睡后不容易覺醒,提高覺醒的閾值,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對比經過一夜睡眠早上安排檢查的,或沒有進行康復運動后來檢查的患兒,雖口服足量的鎮靜藥,患兒仍難以入睡。即使入睡,由于睡眠深度不足,患兒較易覺醒。所以采取理療后服藥的方法效果是相當明顯。需要注意的是,狀態欠佳,尤其呼吸抑制情況者則應當減少鎮靜藥物的用量,總之,應該以安全有效為原則。
33 使用吸音棉填塞患兒外耳道并戴耳麥隔音
梯度磁場是MR掃描時噪聲的最主要來源,噪聲還可能對患兒造成傷害,如暫時性聽力下降,恐懼心理加劇等[5],目前MR檢查引起的噪聲一般在65~95 dB,而最簡單最經濟的降低的方法是使用吸音棉填塞患兒外耳道并戴耳麥隔音,能將噪聲減少10~30 dB。隔音耳麥一般由硅膠或是低壓泡膜材料,高彈性聚脂材料制成。插入耳道后與外耳道緊密接觸,以隔絕聲音進入中耳和內耳,達到隔音的目的,另外我們將固定棉塊填塞于患兒外耳與線圈間,不但起固定作用,還可以降低噪音的干擾。
34 防止患兒移動和保暖措施
用藥及掃描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的變化,如患兒的面色、呼吸節律、頻率及皮膚色澤的變化,并加蓋棉被,防止著涼。必要時加約束帶,防止患兒翻身墜落及移動。
總之,在MRI 檢查中,對于這類運動發育遲緩的患兒,通過上述措施有效的提高檢查的成功率,減輕家長因檢查首次失敗再次重復檢查帶來的負擔。
參 考 文 獻
[1] 肖緒武,童雪濤,董海燕,等早期綜合干預改善早產兒智能和運動發育的評價.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0):13551358.
[2] 王春玲,劉曉輝,于華龍,等兒童核磁共振檢查中的護理.齊魯醫學雜志,2010,25(6):556.
[3] 梁志偉,江新青,夏建東,等不同鎮靜方法對嬰幼兒顱腦磁共振檢查成功率的影響.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0(3):38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