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的事例范文

時間:2023-04-02 18:48: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寬容的事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寬容的事例

篇1

大連的海很清,很藍。

我一直認為海是美的,是柔和的。可現在,我發現我錯了。因為我看見了礁石,看見了它的滄桑,看見了它們被大海雕琢的痕跡,為什么?媽媽對我說因為它們的寬容

畫室。對面的一間屋傳出班長鬼哭狼嚎般的歌聲。每天清晨,他似乎都會在這兒發瘋一次。室中的同學頻頻發出怨聲,我卻一笑了之。因為媽媽常說要寬容。

周娜來了。她不理我。只因為我比她畫得好,我可以去高三畫室。

也許,更因為老師對她爸爸說她可以在將來考師大,而對我爸爸說將來讓我考清華或是中央美院。

她不但不理我,而且看我的眼神也不對,隱隱帶著怒氣。老師表揚我時,她撇嘴;要看我貼在墻上的畫時,她瞅地板;指出我的不足時,她嘴角才會上翹。我一度很苦惱,雖然我的畫技更多的博得了學長們的贊揚,雖然我的努力更多的得到了老師的偏愛。最后,我只好又想到了它??寬容。這兩個字似乎有著神奇的功效,我不再心煩。見到她我會對她微笑,高興時還為她改畫。開始她很尷尬,后來我發現我成功了。

我相信我也感受過他人的寬容。

“老師,我想讓您幫助幫助我的朋友,她干了不該干的事,我不知道怎樣對她講……”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我把朋友干的事告訴了老師。

“哼,整人整到我的頭上了,還是好朋友呢?知人知面不知心!”她逢人就說,逢人就講,一連串的壞話往我的耳朵里鉆,同學們對我指指點點。

對于她的喊叫我顯得很平靜,雖然她讓我在班級名聲掃地。我一直在等待,她會醒的。

終于有一天。“HI,我很愚蠢是嗎?我很討厭是嗎?我想求你的原諒……”她表情是真誠的。

篇2

一、 寬容的內涵及其價值

寬容歷來被認為是人類崇高的美德。《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寬容做了如下定義:“寬容(來源于拉丁字tolerare):容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對不同于自己或傳統觀點的見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認為:“寬容是指一個人雖然具有必要的權力和知識,但是對自己不贊成的行為也不進行阻止、妨礙或干涉的審慎選擇。寬容是個人、機構和社會的共同屬性。所謂不贊同既可以是道義上的,也可以是與道義無關的(即不喜歡)。……寬容常常是一個事關程度的問題,它要求作出正確的、給不同意見留有余地的判斷。”萬俊人認為:“寬容是具有普遍價值向度的道德態度和文化態度,即在人格平等與尊重的基礎之上,以理解、寬諒的心態和友善和平的方式,來對待、容忍、寬恕某種或某些異己行為、異己觀念、乃至異己者本身的道德與文化態度、品質與行為。”美國思想家吉蘭?瓦特洛通過對原始寬容與現代寬容的歸納,認為寬容“就是同意這樣的觀點:在自由的名義和大家所承認的原則下,別人按照我們所沒有的或我們并不同意的原則思考和行動。換言之,寬容是自由的必然結果”。可見,學者們對于寬容的闡述,其內涵非常豐富。總體來說,對于個體,寬容是人的一種個性品質,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對于一個民族,寬容是民族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人類,寬容是一種普世倫理,是人類得以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寬容之于人類成長的價值,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寬容是人類認識得以發展的前提。世界的多樣性和真理的相對性為寬容存在提供了合法性。“對于懷疑主義者而言,既然我們不知道真理,那么,我們應該寬容那些與我們有不同觀點的人。對于相對主義者而言,既然所有真理都是相對的,我們應該寬容那些與我們有不同觀點的人。”“寬容并不是放棄對真理的追求,而是為了更好地追求真理。”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認識手段和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認識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類對于世界的認識不斷面臨著顛覆和革命。世界的多樣性和真理的相對性之間的矛盾,需要寬容為人的認識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空間。

其次,寬容是協調和處理人際關系的道德準則,它表現為一種豁達大度的人生態度。這種態度展現為博大的胸襟和兼濟天下的終極關懷,它能夠給個體的生命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也為他人提供舞動生命的平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寬容是維系社會正常運轉的倫理道德之一。“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都體現出了“仁者愛人”的倫理規范。在價值多元的社會里,認同和理解別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生存的空間。

再次,寬容是處理公共事務的重要法則。寬容意味著發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推動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崇尚文化多元、價值多元的全球化趨勢下,必然要求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能夠相互寬容與理解,謀求共同發展。盡管對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類共同的愿望,但追求民族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國家利益的合法化,都使得這個世界充滿著競爭、矛盾和沖突,甚至有些不可調和。化解這些矛盾的途徑,除了建立合理的協調機制外,還需要各民族國家寬容的心態。人類社會發展實踐表明,寬容精神的缺乏常常是導致當代文明體系發生劇烈沖突的直接原因。因此,對寬容的理解不能只停留于將自身與他者區分開來的被動的寬容,而且還要把寬容看成一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主體間能夠相互合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社會化功能的積極的交往智慧。

寬容教育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民族利益訴求的多元、文化價值多元的趨勢下,要保證國家和統一,必須有一個寬容的心態,保持民族之間的友好往來,協調和處理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沖突,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何況自古以來寬容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民族交往、國家統一的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保障。通過歷史教育來繼承和弘揚這一美德,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道德支持。

二、 歷史課程中寬容教育的價值

教育要完善學生的主體性人格,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寬容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交往智慧的重要途徑,更是學生形成學生主體性人格的重要手段。基于歷史學科教學的寬容教育,強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持有寬容的態度,體驗人類歷史在發展過程中經受的磨難,認識寬容、和諧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寬容的意識和品質,從而完善學生的主體性人格。

對待歷史的寬容態度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彰顯了歷史教育的人文性。“歷史教育要完成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這是其他文科課程根本無法取代的學科的獨一無二的核心功能。”歷史觀是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性看法,是世界觀的有機組成部分。正確的歷史觀必然包含著對待歷史的寬容態度。寬容歷史是為了正視歷史,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和理解人類的過去,著眼于未來的發展,是歷史教育的功能所在,也彰顯出歷史教育的人文性。

對待歷史的寬容態度有助于“國際理解教育”的開展。立足于人類的共同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國際理解教育”口號,并在世界各大國的教育實際中付諸行動。“面向21世紀的新的教育觀念是推進世界和平的重要教育內容,它是世界各國在國際社會組織的倡導下,以‘國際理解’為教育理念而開展的教育活動。其目的是增加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種族的、不同的和不同區域、國家、地區的人們之間相互了解和相互寬容;加強他們之間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認識和處理全球社會存在的重大共同問題;促使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對世界的進一步認識來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將事實上的相互依賴變成為有意識的團結互助。”寬容是國際理解教育的深刻內涵之一。在課改之前,已經有學者對歷史教育要倡導“國際理解教育”作出過探討,并提出“中學歷史課程是實施國際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國際理解教育旨在謀求人類的和平與發展,其兩個基本的著眼點就是共存和共生。在全球化時代里,要避免“文明的沖突”以及實現多元文化間的共生和交流,必然要求一個尊重、理解、寬容、和諧的歷史文化環境。實現文化的擴散和多元交流,謀求共同發展,是這個時代共同的命題。

寬容是一種主觀感受和意識,它固然需要通過知識的授受提高對它的認識,但更需要活動和交往為其提供實踐性認知。歷史課程標準提出“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為歷史教學實踐寬容理念提供文本的指導。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本質上是一種交往教學的過程,在交往中切身實踐著寬容的理念和行為,感受寬容的交往智慧及其帶來的課堂生活的愉悅感。因此,歷史教學過程的體驗性和探究性,對于寬容品格的培養具有無以取代的價值和作用。

三、 寬容教育在歷史教學中缺位的成因

日趨一體化的世界需要寬容的心態來實現多元交流與發展,需要理性地、寬容地對待人類的過去。這種方法和態度的獲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歷史教學。傳統歷史課程的“繁、難、偏、舊”以及教學程式的單一僵化飽受詬病,歷史教育工作者希望借助于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來煥發歷史教育的活力。但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或者看到對待歷史的苛刻評判,抑或以偏狹的目光審視過去,影響了學生主體性人格的完善和發展。造成寬容理念在歷史教學中缺位的原因與傳統歷史課程的習慣性影響不無關聯。

首先,從歷史教育思想和教學目標來看,長期以來歷史教學的理念難以上升到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來認識,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的表述也缺乏寬容意識培養的明確表征。在社會普遍崇尚科學主義的條件下,歷史教育的價值受到了嚴厲的質疑和拷問。傳統歷史學科教學的目標重視雙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或者三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思想教育)的培養,忽略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而且,唯物史觀下“階級分析的方法是揭開階級社會歷史本質的一把鑰匙”,這種階級斗爭史觀長期占據著歷史教育的制高點,一以貫之地用這把“鑰匙”去理解人類發展的歷史,窄化了學生對歷史的認識渠道。盡管在歷史課程目標中能夠找到與寬容教育搭上邊界的語詞,如國際主義教育,但國際主義教育的內涵比較狹隘,主要指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與寬容的內涵相去甚遠。在這種歷史教學語境下,寬容教育喪失了必要的生存空間。

其次,從歷史課程的內容來看,傳統的歷史課程注重課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等,關注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很少從人的角度出發,設問和回答“不想從事歷史專業學習的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歷史知識”的問題。而且,宏大敘事的歷史敘述方式雖然能夠對總體的歷史發展線索有一個清晰的表述,但它“見事不見人”的缺陷也非常明顯。寬容意識和行為指向的主體是人,缺失了“人”的歷史,自然也就缺失了寬容教育的生存土壤。寬容并不是轟轟烈烈的舉動,自然在歷史教學內容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正是對人的發展缺乏必要的關注,歷史課程的生命意義在教學中大打折扣,也就談不上寬容意識的培養。

再次,在歷史教學方式和方法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歷史教學尤其在高中成為背誦和記憶的代名詞。教師忙于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忙于記憶和背誦繁瑣的時間、人物、背景、過程及意義,忽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歷史的學習實際上被記憶和背誦長期占據。當知識課堂趨向生命課堂,歷史教學開始關注人的生命價值和尊嚴的時候,當老師用思想點燃課堂,歷史的學習從死記硬背中回到理解、思考與啟迪的時候,學生才會感到興趣和愉悅。倘若,歷史教學習慣于記憶背誦或者娛樂休閑,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和培養,學校歷史教育何來價值可言!可見,扭轉歷史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尷尬局面還需要作出更多努力。

四、 培養學生寬容歷史的品質的策略

寬容作為學習者對待歷史的應有態度和品質,絕不僅僅是獨立于人之外而要求學習者掌握的一種知識。歷史教學中的寬容,一是對待歷史的寬容態度,在尊重歷史、理解歷史的基礎上,要求學習者能夠站在古人的立場上寬容地對待歷史上的人和事;二是通過在歷史教學中貫徹寬容理念,讓學生能夠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民族與世界,建立起溝通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橋梁,進而形成寬容的品性。

首先,歷史教育思想和教學目標進一步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貫徹寬容教育的理念。歷史學科飽含人文性的特點為學生對寬容的認知提供了豐厚的素材,對學生寬容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歷史教育工作者對歷史教育思想的探討逐步深入,對于歷史教育本體論的認識從人的全面發展等不同角度給予回答。歷史教學理念逐漸開始超越傳統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歷史教育觀念的局限,開始關注人的生命、尊嚴、價值等問題,把通過歷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看成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中歷史課程目標中,世界意識的概念取代了國際主義的提法,有學者認為這是“歷經百年形成的歷史課程目標”。而世界意識的形成與民族的寬容心態相伴而生,兩者的相互交融,更有助于學生“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寬容理念在課程目標中的回歸,昭示了歷史課程對人的發展的關照。但課程目標向教學目標的轉化是一個關鍵問題,如何在轉化過程中貫徹寬容教育理念,還需要眾多歷史教育工作者的進一步探討和努力。

其次,充分挖掘歷史課程寬容教育的內容,強化學生對寬容歷史的認知。歷史課程所選擇的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和事件,為學生理解人類的寬容精神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料,是培養學生寬容意識的天然陣地。中國歷史上齊桓公與管仲、廉頗與藺相如、諸葛亮與孟獲等歷史人物的故事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道德認知。二戰以來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種族仇殺等,都是學生學習的豐富素材,而歐洲的宗教改革,是理解寬容精神的典范。

世界歷史本就是一部人類文明沖突與交融的發展歷史,了解他國和他民族的歷史、宗教、文化傳統以及道德價值觀等,其目的在于交往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以寬容、和諧與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歷史教學是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對人類的過去進行完整的認識,能夠在全球性和多元文化的視角下完成對歷史認識的建構。倘若在學習的過程中抱有任何偏見,漠視他文化或他民族對人類的貢獻,都有礙于對歷史的認知,更不利于學生交往智慧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保持一個寬容的心態,平等對待歷史上對人類發展作出貢獻的民族,汲取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是世界意識作為歷史課程目標的旨趣所在,也是立足于學生發展的教育主旨所在。

再次,重視學生寬容歷史的情感體驗,教會學生明智地讀史。讀史使人明智,歷史教學更需要“教人明智地讀史”。歷史學習少不了背誦和記憶,這是歷史學習最基礎的基礎;但歷史學習更需要體驗,體會人類發展的艱辛,感受寬容與和諧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并積極內化為個體的一種精神品質。倘若歷史教學失去了寬容的心態和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歷史會成為最容易傳播仇恨的介質。這一點突出地表現在我們對近代百年歷史的審視和認識上,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中,我們在有意無意地傳達著對“西方列強”刻骨銘心的仇恨。同時,對歷史人物的評判也因為仇恨而失去理性和公允。歷史需要銘記,但人類的普世價值不能在仇恨中偏離航道。如果歷史還要在仇恨中傳意,那才是真正恐怖的歷史教育!

第四,創設“道德兩難”的教學情境,以正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在活動和體驗中認識寬容歷史的界限。對待歷史,寬容也需要一個限度。因為,歷史不僅充滿溫情,也充滿血腥,它凝結了人的所有內屬本性。歷史上善與惡的斗爭,善并不經常是勝利者。因此,寬容也必然有一個原則和限度――正義和公正。如果寬容失去了限度,人類的這一普世價值也就失去造型。無限度的寬容等于承認違反人的合法性,與人類追求的自由、民主、正義、和平等相抵制,暗含毀滅人類一切美好價值和幸福生活的可能。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限度,寬容在實際的生活中才有了它存在的力度。無原則的寬容必然是姑息養奸,是對善的戕害。“真正的寬容能激勵人們去深入真誠地追求真理,而遠遠不是為了換取太平而放棄對真理的追求。”

寬容作為一種道德品質,需要積極創設“道德兩難”的教學情境,以正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和體驗寬容的邊界。固然,歷史教育中的某些部分如國家和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念等歷來被認為是需要灌輸才能形成的,但“灌輸既不是一種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種道德的教授方法。說它不是一種道德的方法,是因為真正的道德包括那些可能處于沖突中的價值作為審慎的決定;說它不是一種道德的教學方法,是因為合乎道德的教學意味著尊重兒童正發展著的推理能力和對他們所學內容的評價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積極創設道德兩難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寬容、不寬容和不能寬容的沖突中認識寬容的界限,引導學生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功過評說和道德評判,讓學生認識到寬容歷史必然地與正義和公正相聯系,也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相聯系,即所謂“關乎民族或國家大義的歷史問題,也絕不能用所謂的‘國際主義’來調和。……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教育都強調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國家與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則,否則歷史教育不僅不能讓人的精神獲得自由――本質的自由,就連最起碼的感知人的良知、良心的功能也會丟掉。”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不論是對我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還是對他國文化的欣賞與理解,寬容歷史的品質的培養應當在歷史教學中給予必要的重視。這不僅是人類普世價值得以傳承的應有態度和觀念,更是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 趙亞夫.個性?創造性:新世紀歷史教育的核心.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9(9).

[2] 齊健,趙亞夫.歷史教育價值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39.

[3] 房龍.寬容.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4] 賀來.寬容意識.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1-2.

[5] 萬俊人.尋求普世倫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508.

[6] 吉蘭?瓦特洛.人權與寬容的命運.新慰,譯.第歐根尼,1998(01).

[7] 劉曙輝.寬容:歷史、理論與實踐.哲學動態,2007(7).

[8] 陳其.明確中國高中歷史教育的核心目標.課程?教材?教法,2008(6):67-78.

[9] 雅克?德洛爾.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34.

[10] 趙亞夫.歷史?文化?理解――從國際理解的角度看學校歷史教育的新問題.中國教育學刊,2008(9).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

[12] 魏勇.從一封令我百感交集的信說起.中國教育報,2009-03-20.

[13] 馮一下.世界意識:歷經百年形成的中學歷史課程目標.歷史教學(中學版),2008(4).

[14] 任鵬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追問歷史教育的有效性.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10).

篇3

論文摘要:結合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闡述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寬容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并總結出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寬容,通過提高自身的修養,付出真誠的愛心,關心、欣賞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進而做好學生的各項管理工作。

論文關鍵詞:教育;寬容;修養

輔導員、教師是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的主體部分,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實,學校的每一位教職工都負有教育和管理學生的責任與義務,教師是教書育人,輔導員是管理育人,其他職工是服務育人,只是不同的工作崗位和工作內容育人的角度不同而已。筆者在學校保衛處工作經常接觸到一些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也有的是經常犯錯的學生,無論是對他們說服教育還是紀律處分,筆者唯一沒有改變的做法就是將寬容的教育貫穿始終。學生的管理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涉及到學生細致微妙的內心世界。鑒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應站在學生角度設身處地去思考問題,給學生應有的寬容,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蘇霍姆林斯基就曾經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可見,寬容有著神奇的教育效果。

一、寬容是必要而重要的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尤其是當代大學生性格脾氣各不相同,興趣愛好有所差異。對犯錯誤的同學的不同處理方式,教育效果也會大部相同。處分是必要的,但是對于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學會寬容學生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寬容學生既能體現豁達、摯愛、涵養,又能表現出自身的工作藝術和教育理念。對犯錯誤且能認識并能加以改正的學生要采取寬容的態度。正面教育并引導,是能喚“浪子”回頭的。寬容既是人的真誠情感,又是一種強大的人格魅力,它能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曾看過全國優秀班主任魏書生的報道,他說過:“學生不管多么難教育,畢竟是青少年,其內心深處一定有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惡丑與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學生時,要力爭不站在學生的對面,讓學生怎樣,不讓學生怎樣。而要力爭站在學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才能更好。這樣,學生會感到你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所以說,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成長的過程中,是難免有失誤、難免會犯錯誤的,關鍵是在學生犯了錯誤以后,我們應該怎樣去做,要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幫助他們認識到錯誤的危害,并和他們一起分析,怎樣做才能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

現在,吸煙已經是學生中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了,但是,在學校校園內是禁止吸煙的。而保衛處就負責監督檢查這方面的工作。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筆者經常找因吸煙而被扣分的同學談心,表示很理解吸煙人戒煙的痛苦,但吸煙確實對自己身體有害,對周圍的同學危害也很大,希望他們能成為意志品質過硬的人,成為真正的男子漢。記得,2006級有一位新生,在入學一個月內,就因為吸煙被扣了兩次分,找他談話后,他也表示,以后不會再有類似的問題出現。最后,他問我:“老師,你為什么不訓斥我?”我說:“因為你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后來,他的班長告訴我,他回到寢室對同學說:“沒想到保衛處的老師對我這么好,今后我一定不在校內吸煙,我一定要把我扣的分加回來”。從那以后,他積極參加班級的各項體育比賽,并取得很好的成績,直到畢業,再也沒扣過一分。

中國的傳統教育中,有一個一直貫穿的理念:嚴師出高徒,似乎只有嚴厲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對于學生的各種事情都用一種嚴格的制度來加以限制,學生的任何事情的決定權都牢牢握在我們手中,好像管理者永遠是對的,學生只能聽從老師的。我們在學校的身份似乎不是教育工作者而是“警察”。學生即使犯錯誤就只是想逃避“警察”的抓捕,而不去想該如何改正或今后不犯錯誤。所以,我覺得這種所謂嚴格管理方式的結果最終必定是失敗的。當然,我所提倡的寬容也決不是寬容到放縱學生,應是以嚴格要求為前提的,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做到嚴而有度,寬而有節。多年教育實踐證明,在寬容的教育過程中,減少嚴厲的訓斥及嘮叨的說教,卻能使學生的心靈倍受觸動,錯誤得以自覺改正。

二、寬容是理解、是希望

不要以為學生年齡小,他們有著同成年人一樣的情感世界: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有極強自尊心和榮譽感。他們是有感情、有靈性、活生生的人,對學生應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寬容;少一點急躁,多一點耐心。寬容就是看到了學生的錯誤或不足,卻沒有揪住不放,不是一棒打死;寬容就是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給學生以機會。雖然在我們大專學校,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是十分出色,但是,他們也是有上進心的,是渴望成功的,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為,他們沒有一個人來到學校里是向往失敗的。所以,或許只是我們的一個點頭、一次微笑、一點寬容,而帶給他們的很可能就是一生的希望和光明。

在我們學校,保衛處還負責檢查學生寢室、教室的安全和保衛工作,所以,我們經常深入學生教室、寢室,我也會充分利用每次去教室、寢室的機會,了解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與他們談談心、拉拉家常。在2008年暑期期末考試中,有一名同學作弊受到學校處分,班級也因此未獲得文明班級。這件事在班級產生影響很大,同學們把所有的怨言和矛盾都指向了這位犯錯誤的學生。這名同學的思想壓力也很大,情緒低落,也不再與同學在一起玩,放學就回寢室睡覺。在我了解這樣的情況后,就借去教室檢查的機會做班級同學的工作,希望大家能夠引以為戒,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給那位同學一次改過的機會,原諒他、接納他。同時,也勸那位同學不要讓錯誤阻礙自己的成長,要讓它成為自己進步的動力,主動回到班集體中。而后,他和班級同學的關系融洽多了,他也努力學習,進步很快,在班級排名中取得第12名的好成績。看到他的進步,我感到很欣慰。在過年零點零分零一秒時他給我發一條短信,說:“雖然我努力后仍然沒拿到個第一,但我有上進心,我還會繼續努力的,相信我的祝福一定會第一個到”。看到這條短信,我很感動,因為我收到的不單單是一份祝福,而是一顆積極向上的、渴望成功的心,這份禮物比什么都珍貴。

三、如何才能做到寬容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是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有煩惱、壓力,情緒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總會給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寬容呢?

1.寬容需要愛心

愛是偉大的,愛是付出和給予,愛不是索取。只有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才能寬容學生,才能接受犯錯誤的學生,同時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你的教誨。正所謂“欲曉之以理,須先動人以情”。所以,只有對學生傾注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當然,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也應采取不同的愛的方式。對各方面表現好的學生,要愛而不縱容,常用含蓄的語言指出其短處,提出新的奮斗目標;對中等學生,要以情動之,常以榜樣激勵;對后進學生,更是要抱著一顆愛心去親近他們,生活上關心他們,在人格上尊重他們,心理上安慰鼓勵他們。尤其是在我們工作中,接觸到的學生很多都是成績比較差的,在老師那得到的表揚是有限的,更確切地說他們得到的愛是很少的,因而他們也不自信。而在和管理者接觸過程中,我們不考核他們的學習,如果我們付出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他們是很容易接受我們的,進而接受我們的教育。事實上,后進學生是最需要愛的。所以,對待后進學生,要常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要讓他們少聽些批評,多聽些贊譽。

2.寬容更需要修養

教育工作者是各項工作任務的中間者和具體執行者。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要注意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學生的榜樣。馬卡連柯說:“教師的個人榜樣,乃是使青年心靈開拓結果的陽光”。因此,加強自身修養是對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通過多年的工作,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是做好學生工作的最基本條件。

工作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到最好。另外,我們要真誠做人、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講真話、講實話,做事講原則,以自己誠實的人格感染并影響學生,以培養學生正直、誠實、守信的高尚品格。

3.寬容需要親和力

篇4

寬容他人是對他人的理解,是一種放得下的大度,人應該學會寬容。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愛。 寬容就是在心里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尊重別人。

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寬容是一種高貴的質量、崇高的境界,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寬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質量,更是一種美德。

寬容不是膽小無能,而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大度。當我們縱觀歷史會發現有很多人因寬容而獲得益處。歷史上有個叫藺相如的人,由于護駕有功,所以官職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將廉頗的忌妒與不滿,便處處與藺相如作對。但是藺相如只是笑而避之,從而有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廉頗對于藺相如如此寬宏大量,深感慚愧,從此兩人便連手,一起為趙國奉命效勞。所以說,學會寬容,于人于已都有益處。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后來引起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是呀,多一些寬容,對手或許就變成我們的朋友.

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才有了風和日麗;大海容納了百川,才有了浩瀚無垠; 寬容并不代表無能,卻恰恰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發生摩擦,當別人不小心踩到你,你應該擺擺手,說聲沒關系;當別人弄壞了你的東西,向你道歉時,你也應該寬容地付之一笑。天地如此寬廣,比天地更寬廣的應該是人的心! 學會寬容吧!做人如果能夠寬容一點,那么我們的生活便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篇5

關鍵詞:存款利率市場化 商業銀行 金融

利率是資金的使用價格,利率的高低變化與各方經濟主體的利益息息相關,它在實體經濟部門和金融部門之間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經濟中,只有市場才能充分實現價格的發現功能,同時需要具備一個完全有效的利率市場,才能夠引導資金有效合理的流動,實現全體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因此,利率市場化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保證。

存款利率市場化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方面,存款利率影響貸款利率,沒有存款利率的浮動,就不能真實地反映資金的使用價格,不能準確地反映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果。金融改革就是要使金融企業能夠自主經營,真正按照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生存和發展,因此,實現存款利率市場化將是金融改革的必然趨勢。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對存款利率實行上限管理、允許適當下浮,并對6種存款計結息方式決定權下放,這標志著存款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重要一步。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除了幫助緩解負利率的壓力之外,還對今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改革、金融市場發展、人民幣國際化都有重要的意義。

存款利率浮動機制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然,也是符合金融發展要求的,其對我國商業銀行整體行業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一、影響商業銀行的儲蓄存款業務

目前存款利率處于歷史低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競爭壓力巨大,存款利率浮動機制的推出,將使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議價能力下降,即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向上浮動的可能加大。各商業銀行存款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公司類存款和個人儲蓄存款,而存款利率浮動機制的推出對個人儲蓄存款業務的影響要大于對公司類存款業務的影響,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類客戶存款多為活期存款或1年以下期限的定期存款,存款余額受公司類客戶自身財務要求經常發生很大變動,而且公司類客戶與銀行之間的業務關聯度和復雜程度遠遠高于個人客戶,即使某些重點公司類客戶在議價能力上能夠使公司類存款利率在浮動利率機制中上浮,由于存款期限短且受其他業務價格的牽制,商業銀行可以盡量減少此類對公司類存款利率上浮的影響。

2.個人儲蓄存款客戶一般存款期限較長,而且由于我國分業經營的金融監管要求,造成銀行個人儲蓄存款客戶對金融產品風險偏好比較低。自2006年底開始的“儲蓄存款搬家”已經使大量高風險偏好個人金融產品轉換為基金、券商集合理財、信托理財等其他高風險理財產品,留在銀行的個人金融資產多為儲蓄存款和低風險理財產品。因此,如果存款浮動利率制度推出,則大量前期辦理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將利用新的議價能力重新變回儲蓄存款,同時由于分業經營限制、對個人業務監管更為嚴格等原因,商業銀行將很難通過或很難快速通過拓展其他形式的個人業務彌補儲蓄存款利率上浮造成的成本上升。

3.由于儲蓄存款的存款期限普遍高于公司類存款,因此儲蓄存款一直被商業銀行視為其存款業務的基礎。商業銀行長期貸款等高利差貸款也必須依托長期限的儲蓄存款作為資金支撐。而受歷史等因素影響,我國四大銀行在儲蓄存款方面占有絕對市場地位,造成長期貸款一直為四大銀行所把持。因此利率市場化機制的實行,必然導致其他中小商業銀行利用新的價格武器搶占四大銀行儲蓄存款份額,造成儲蓄存款業務市場整體競爭環境更加激烈。

二、對我國金融體制的影響

儲蓄存款利率上升以及四大銀行儲蓄存款上升將對我國金融體制產生深遠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儲蓄存款利率實行浮動利率制后,商業銀行將受到存款成本上升的困擾。由于目前政策面只提出了存款利率浮動制而沒有輕易放松貸款利率,因此商業銀行將面臨存貸利差收窄的困境,而且根據目前國內存貸利差與國際同業比較明顯偏高的事實,這將迫使商業銀行拓展以中間業務為代表的其他非傳統存款貨幣銀行業務。可以說存款利率市場化,尤其是儲蓄存款利率市場化將促使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徹底改變。

2.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主要存放在四大銀行,四大銀行也是我國企業中長期貸款,尤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的放款人,因此四大銀行的儲蓄存款如果出現顯著下降,那么其部分中長期貸款由于期限結構問題將出現很大的結構性風險。由于四大銀行在我國金融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四大銀行儲蓄存款下降將對宏觀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包括貨幣放大系數下降,銀行業整體資產規模下降,實際利率上升等等。

3.儲蓄存款實行浮動利率制度后,大量低風險類存款性質的銀行理財產品將消失,同時大量的表外業務催生的表外理財業務也將受到很大遏制。儲蓄存款在經過多年分流之后,部分將重新從銀行理財產品等個人金融資產上回到存款上來,將出現一輪逆向存款搬家的現象,對其他金融機構影響較大,包括保險、基金、信托公司都會因此影響業績,受影響最大的非銀業務包括個人投連險、貨幣和債券市場基金、信托理財。

4.由于對私客戶議價能力的提高,部分熱錢將可能利用政策機會以儲蓄存款的方式進入商業銀行存款系統,對金融穩定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浮動利率制度必須要求監管層加強自身監管水平,對監管層的影響可能更大于商業銀行。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關系型融資 銀行貸款公告 事件分析法

加入WTO以來,我國人民幣業務逐步放開,我國金融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在資本勢力、資產質量、經營管理水平、業務創新能力等方面,我國商業銀行均處于劣勢。在這種情形之下,關系型融資制度對于提高銀行競爭力的作用對于我國商業銀行參與競爭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銀行可以考慮將業務發展重點放到國內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上來,大力發展關系型融資業務,爭取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和樣本選擇

本文的研究樣本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市場上2007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研究中涉及的數據來自滬深兩市A股市場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對外公告及其股票價格,其中公告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省略、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省略以及和訊財經網省略,個股每日收盤價、深圳綜合指數和上證綜合指數數據來自CCER中國經濟金融數據庫系統(省略)。本研究借助了Excel 2003和Eviews 5.0計量軟件。

自2004年1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止,共手工收集得到滬深A股市場上市公司純粹的銀行貸款公告90個,其中冠城大通、鳳竹紡織、飛亞達A等公司了一個以上的貸款公告,為了排除這些公告之間的相互影響,把這些公司貸款公告時間相隔60個交易日以內的共20個貸款公告剔除,剔除后剩余70個樣本。

筆者將上市公司債務重組、貸款展期以及在可以在貸款公告中確定是后續貸款的貸款定義為續簽貸款,其余定義為新簽貸款,按照這一定義標準,新簽貸款的樣本量為42,續簽貸款共有28個樣本。表一給出了樣本分類情況的統計表。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事件分析法,對上市公司獲得銀行貸款公告的效應進行實證分析。

在本文的研究中,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信息的對外公告看做是事件,定義每一個樣本股票獲得銀行貸款的對外公告日為第0日(如果該日為非交易日,定義其隨后的第一個交易日為第0日),并選擇[-1,0]作為事件窗,選擇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公告前第-60日到第-21日[-60,-21]作為估計窗。

(1)異常收益的計算

本文采用市場模型計算事件期的異常收益,其計算方法如下:

首先,運用估計期內的日收益率數據,對樣本股票用最小二乘法(OLS)回歸市場模型的參數α、β:

其中,,Rit為第i只股票在第t天的實際收益率,Rmt指t時期市場投資組合的收益率(本文中采用深圳成分指數),αi、βi為市場模型的參數,可由最小二乘法得出其估計值。

其次,假定和在整個事件窗中保持不變,計算樣本股票的期望收益率ERit和超額收益率ARit:

最后,計算事件窗口內,第i只股票在事件期t∈[-1,0]累計超額收益率CARit,每個事件日t橫截面所有N個股票(N為樣本個數)的平均超額收益率AARt和事件期[-1,0]的所有股票的平均累計超額收益率CAR-1,0:

,,

(2)平均超額收益率AARt和平均累計超額收益率CAR-1,0顯著性檢驗。通過檢驗事件窗口內時點t的平均超額收益率AARt的均值是否為0,或截至t時點的累計超額收益率CARt的均值是否為0,可以檢驗事件發生對股價是否產生影響。即對于時點t,零假設為:

H0∶AARt=0(或CARt=0)

其檢驗統計量為傳統的t檢驗,分別為:

其中,

其中,

在H0為真時,統計量TAAR~t(N-1),設定顯著性水平α,通過上述公式對事件窗口內每一時點(t=T0+1,…,0, …T2)的AARt和CARt進行檢驗,若計算出的t統計量大于臨界值,則拒絕零假設,表明所研究事件的發生或信息的披露對股價產生了影響,否則,若計算出的t統計量小于臨界值,則接受零假設,即所研究事件的發生或信息的披露對股價沒有影響。

二、實證檢驗結果及分析

表二給出了事件期總樣本、新簽貸款樣本和后續貸款樣本的平均超額收益率AARt、平均累計超額收益率CARt及其檢驗統計量TAAR-1 、TAAR0、TCAR。

* 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如表二所示,所有樣本在事件窗[-1,0]內的平均超額收益率AAR-1、AAR0-以及平均累計超額收益率CARt均為正,其在第0天的平均超額收益率AAR0的檢驗統計量TAAR0在統計上不顯著,但其在第-1天的檢驗統計量TAAR-1和其在整個事件期的平均累計超額收益率的檢驗統計量TCAR均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明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信息在公告前就引起了企業股價的顯著上升,在公告當天企業股票價格仍繼續上升但已經不那么明顯。這一點和以上所述經濟理論以及國外學者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說明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上,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信息對股票價格具有正的傳遞效應。

新簽貸款樣本和后續貸款樣本在第-1天、第0天的平均超額收益率和在整個事件期的平均累計超額收益率均為正值,相應地,它們的t檢驗統計量也是正的。值得注意的是,后續貸款樣本在第-1天、第0天的平均超額收益率均比新簽貸款樣本的大,尤其是第-1天的平均超額收益率,后續貸款樣本比新簽貸款樣本的大得多,其t檢驗統計量TAAR-1更是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相應地,兩類樣本在整個事件期的平均累計超額收益率CARt都是正的,后續貸款樣本的平均累計超額收益率CARt比新簽貸款樣本的大,并且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國上市公司獲得銀行后續貸款的信息會對我國資本市場發出明顯的積極信號,與上市公司獲得銀行新簽貸款的信息的對外公告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獲得銀行后續貸款的信息含量更大,這驗證了本文在第一部分所提出的假設――企業獲得了關系銀行再貸款的信息會對資本市場發出積極的信號――是成立的。

參考文獻:

[1]劉紅忠:2003:《金融市場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篇7

一、“魚頭”巧設,簡明靚麗

清代文學家李漁說過:“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妙語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對于議論文的“魚頭”來說,一般以開門見山、落筆入題為好,簡明扼要的直接觸及論題或論點(魚眼)。如:《談骨氣》一文中“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一句話簡潔明了,表明中心論點,有一種能使讀者一望便知全文重點的效果。

靚麗,即要精彩。精彩的開頭,能吸引讀者,給人留下好印象,可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故事導入話題。如:科學家的意氣,讓他們登上學術的高峰;工人的意氣,讓他們不畏艱苦的條件;學生的意氣,讓我們擁有勃勃的精神。意氣當它代表人類堅韌的意志和寬廣的氣概時,是自古不變的美德,是永遠經典的操守!(《談意氣》)這個開頭,排比手法的運用達到彰顯氣勢炫示文采的效果。

二、“魚身”豐滿,典型精要

議論文的結構要嚴謹,條理要清晰,論證要嚴密,論據要典型精要,要達到這些要求,必須豐滿“魚身”的寫作。

1、如何確立分論點。“魚身”部分主要是分析問題,論證為什么,從而使中心論點令人信服地成立。因此,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間就應當是因果關系,即中心論點是“果”,分論點是“因”。那么怎么確定分論點呢?提出中心論點后,只要圍繞中心論點問一個“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論點的方向。例如,“寬容”這個話題,中心論點是“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品格”,分論點就要回答“為什么”和“有何結果”這個問題。如:“寬容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寬容需要我們不斤斤計較”或者“寬容就像一扇窗,照亮了人的內心世界”等。

2、事例要典型鮮活。擺事實在“魚身”的論述中是必不可少的。事例論據首先要典型,所謂的“典型”就是事例與觀點高度吻合。

其次是力求“鮮活”。如果在文章中選用一些新穎的具有時代感的事例,會令人眼睛發亮,效果豈不更好?要舉出新穎的典型的事例,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閱讀積淀。這就要求大家平常要多讀報刊時文,留心積累新鮮素材,這樣寫作時才能派得上用場。

3、事例要高度概括。議論文事例不同于記敘文事例,敘述語言要精煉簡要、高度概括,切忌拖沓冗長。敘述時不必強求細節,只需表述出與論點相關的內容即可。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運用短例列舉的形式高度概括事實,大大強化了語勢,增強了論證效果。

4、事例要多角度。列舉事實論據時要多角度,最好是正反結合,古今結合,中外結合。正反對比,鮮明有力;不同時空事例進行組合,因跨度大、概括性強,能增強論證的力度。

5、敘議結合有深度。在分析論證過程中,有的同學往往缺“議”,只有“分論點+事例”,沒有講道理。議論文舉例只是手段,講道理才是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選事例與深入議論相互配合,做到事與理之間的契合、呼應與闡發。如果只是一味舉例,舉例之后不作必要的闡發和分析,就會使文章膚淺,缺乏思想深度。因此,舉出事例后一定要有精要的分析論證,使材料與觀點融為一體,如果缺乏分析,那就成為堆砌材料了。

三、“魚尾”響亮,清音留響

明代謝榛《四溟詩話》中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議論文“魚尾”的寫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要體現全文結構的嚴謹、自然、和諧、統一,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畫蛇添足。語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響,富有啟發性和鼓舞性。這種結尾方式能產生一種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的感覺。

元代古文論家陶宗儀認為:“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議論文寫作亦是如此。

參考文獻:

1、夏麗 余音繞梁 語文教學的另一窗風景《陜西教育》2013年第Z1期。

篇8

哲理就是關于宇宙人生的富有啟迪性的認識,它隱藏在紛繁復雜、變化無窮的生活表象下;但它并不神秘,只要我們具有一定的生活“透視力”與觸類旁通的聯想力,就完全可以發現并提煉出來。那么,怎樣才能使文章具有余音繞梁、韻味無窮的哲理魅力呢?

一、層層剝筍,透過現象見本質

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紛繁復雜的,事物的本質或富有哲理性的東西,常常被掩蓋在生活的表象下。文章立意要深,我們必須透過表面的人或事,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的深入思考與分析,發掘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鮮明個性。如寫景,許多同學只是停留在表象層次上,而下面幾句話則不然。

這幾棵長在磚縫里的小草的確不簡單。因為磚縫里沒有足夠的水分和土壤,也接受不到充足的陽光,可它們居然頑強地生長起來,真了不起。

顯然,小作者超越了繪形繪色的表層描寫,透過現象,把握了小草的精神氣質,寫出了其神韻。

二、辯證分析,全面思考問題

由于一些學生看問題角度單一,認識片面、狹窄,所以文章停留在淺層次。因此,我們應該多角度、多層面認識事物,或比較,或假設,或逆向思考,進行全面辯證的分析。如《寬容》,作者寫道――

在生活中,一個人不能不懂得寬容,也不能一味地寬容。一個不懂得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寬容與刻薄相比,我選拔寬容。因為寬容失去的只是過去,刻薄失去的卻是將來。對待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自慚;寬容地對待別人,我們應該知道自律。

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語言的精煉和思考的深度,正是作者從正反面看待“寬容”,多方來比較“寬容”,深刻透徹地剖析“寬容”,給人以深深的哲理啟示。

三、不斷超越,拋棄小我為大家

一些學生作文立意不深的另一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狹小天地,他們只停留在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喜怒哀樂、榮辱得失上。深刻高遠的立意總是超越了“自我”的,我們必須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價值、情感。這種超越,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的大致序列是:自我?家庭――集體?階級――民族?國家――人類?宇宙。

四、巧化名言,寓事于理

格言大多是具有哲理性的。化用名言,是對名言加以改造,使之變成自己的話,而不是對名言的引用。具體的化用有二:或者選取一典型事例或生活片斷,去印證、體現被改造的名言;或者為典型事例尋找一條與之適應的名言,再對其加工改造。總之,化用名言是為了提示和升華所寫之事的意義,使之更鮮明,更深刻。

篇9

有一位吳姓老師在《退一步海闊天空》一課的課堂教學中,以春風化雨般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珍藏感動;以真摯的感情感動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生長感動;以生活實例的體驗觸動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釋放感動。下面,就以她的課為例,作一簡單介紹。

一、有機整合文本,采擷感動元素

教材的感動因素往往是文本與師生生活最密切的觸及點,只要教師緊緊扣住這一觸及點切入教學,感動才會如約而至。吳老師把本課的目標設計為1、從故事中了解寬容的重要性,知道寬容是人際交往的法寶。2、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寬容技巧。3、在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嘗試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問題,初步養成寬容待人的好品德。她針對這一實際目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對教材進行了內容的選擇和資源的重組。以故事《傷害只能寫在沙子上》和《負荊請罪》作為鋪墊,導出“寬容” 的重要性;教材中的“評議箱”事例源于學生生活,于是改成本班真實事例,用情景劇表演評議箱中的第二個話題,讓學生感受寬容的內涵;利用班級心靈信箱,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出“寬容金點子”,來體驗寬容的必要性,學會一些基本的寬容技巧。這樣的文本整合,真正以學生的年齡特征、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為基礎,觸及點與學生生活態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使學生有事可想、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創造了道德體驗的最佳契機,同時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

二、構建互動流程,傳遞感動因子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唯有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能給學生一個心理安全感,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故事導入環節,吳老師是這樣做的:

1.聽故事《傷害只能寫在沙子上》。

看故事片斷1:兩個朋友徒步走在茫茫的沙漠上途中兩人發生了爭執其中一人扇了另一人一個耳光。

師:此時被扇耳光的朋友心情怎樣?你們猜猜他可能會怎么做?

看故事片斷2:兩個朋友繼續前行中發生的事。

師:看到這樣的結果,你有什么疑問嗎?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請帶著這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

2、學生小組討論 ,后交流,

師:如果他當時沒有選擇這樣做,而是像你們說的那樣,結果又會怎樣 ?

3、看故事片斷3:“傷害只能寫在沙子上讓風來吹散它、撫平它而恩惠需刻在石頭上用心來銘記。”

她一次又一次停下腳步,與學生互動,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出主問題“為什么他用手指在沙子上寫下了“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扇了我一個耳光” ?他為什么在石頭上刻下“今天我最要好的朋友救了我一命” ?”進而,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聽完故事后,吳老師再次追問“如果他當時沒有選擇這樣做,而是像你們說的那樣,結果又會怎樣 ?”這不是純粹地聽故事,而是構建一個互動流程,巧妙地把學生引入故事中,傳遞感動的因子,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感同身受“退一步海闊天空”。

課堂上,吳老師打開班級的心靈信箱,隨機抽取出班級學生平時寫下的兩件“煩心事”:“我沒有說什么得罪他們的話呀,他們為什么不理我了呢?”“我覺得自己是個男子漢了,可在媽媽眼里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的,我到底是大還是小啊?”師生共同出主意,化解煩惱。在學生生活文本感召下,面對學生欲吐為快,俯下身去,與學生形成沒有情感空隙的整體,調動學生,感動學生,悲學生所悲,喜學生所喜。這一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體驗及情感的積淀,是一種應景之舉,更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我們不難發現,曾今,煩惱的孩子因得到同學的理解、幫助、慰藉而身心愉悅;如今,幫助了別人的同學也因此而滿心歡喜。這種感動于學生樸實的體驗和純真的情感傳遞過程,構建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品德課堂。

三、創設體驗活動,釋放感動情愫

新課標指出:貼近學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擬,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學生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吳老師在揭示課題后,緊接著讓學生進行“小測試”,寫下“班級某一方面表現好的同學名字”和“班級中沒有任何缺點的同學姓名”。交流揭示結果:班級某一方面表現好的同學有很多,而班級中沒有任何缺點的同學為“0”。這一結果無疑引起學生心靈的不小震撼,是啊,“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即使是你認為毫無缺點的人,或許在你不知的某一方面存有遺憾,這就更需要在交往中擁有一顆寬容的心。

教材評議箱中的兩個話題是學生生活情景的寫照,吳老師適時地抓住契機,把第二個話題改為情景劇,讓學生模擬演繹體驗。再評議“你們覺得玲玲、帆帆這樣做對嗎?為什么?如果你是玲玲或帆帆,你會怎么辦呢?”孩子們在這種看似尋常的“感動”中豐富情感、提升認識、超越自我,體驗著寬容所帶來的生命的增值和律動。

一個“小測試”體驗,一個“演繹”體驗,讓學生的心靈得以浸潤,得以感動,課堂也因此而精彩無限。

篇10

忍——沖動是魔鬼,委屈要忍,氣憤要忍,才能與人友好相處,舉個事例,假若你和一個朋友吃晚餐,他(她)的行為舉止極不文雅,令你厭惡,你會怎么做呢?針對這個問題,我依次舉了三個典型的做法,第一,直接甩椅離去;第二,起身大罵對方一頓,再甩椅離去;第三,強忍,不理會或好言勸其改正。我試過很多次,大多數人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二種做法,通過這個小小的事例,我了解到了選二的那一部分人,知心朋友不多,別人都認為和他(她)們太不好相處。改變的唯一方法正如第三種做法所言,這樣的話,你就會覺得自己的朋友變多了,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仁——對人寬容,心比天高,比海寬,助人為樂,正所謂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別人若是不小心犯了錯誤,而不是明知故犯,就要原諒,對朋友要熱情,團結友愛,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給予幫助,力所能及啊!要學會以助人為快樂之本為信念。

韌——堅韌不拔,不能被任何事物所嚇倒,堅強最重要。同學們,韌是人生絕不可或缺的品質,沒有堅韌不拔的品質,就會活得很消極,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記住。

“扔。仁。忍。韌”是對我們人生的洗禮,學會此人生之道,用它的信念,相信必能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