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殊范文

時間:2023-03-14 05:39: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浣溪沙晏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古代高級士大夫的優雅的生活情趣跟現代人的生活相隔很遠,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難的。不過,在古詩詞中我們對此尚能有所感受,雖然不必視之為效仿的對象,卻可以從中體味到一種特殊的人生經驗。晏殊的《浣溪沙》詞便是一個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別順達。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歲中進士,在仕途上不斷升遷,歷任要職,53歲時官居宰相(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晏殊不是一個進取心很強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較為平穩,于是他就成為一位典型的“太平宰相”。雖然在政治上沒有什么突出的建樹,但在選賢任能方面很受人稱道,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宋祁等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賞識。同時晏殊又是一位淵博的學者和富于才華的詞人,他的府第一度成為高雅之士匯聚的文藝沙龍。對古代讀書人來說,這樣的人生經歷應該說是可以感到滿足了吧。

由于這種特殊的經歷和溫文爾雅的個性,晏殊的詩詞形成一種明顯的風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蘊涵著富麗之氣,溫潤圓融,雍容華貴。據記載,晏殊曾經譏刺有些人喜歡堆砌金玉錦繡字面以夸耀富貴,說那其實是“乞兒相”。他覺得自己所寫的像“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之類,才真正是富貴氣象(吳處厚《青箱雜記》)。這里面的道理是可以體會的。

《浣溪沙》詞描寫的就是那種高級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形?!耙磺略~酒一杯”,是說在家中宴飲,聽歌女演唱。宋代高級士大夫家中多蓄養歌伎以供娛樂,晏殊也不例外。與常人不同之處,是他喜歡讓歌女唱他自己寫作的歌詞,自我欣賞?!叭ツ晏鞖馀f亭臺”,說這個春暮時分,天氣與去年相似,園中樓臺亭閣,也是往年景象。生活是如此安閑平靜,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化。――然而,真的一切都沒有變化嗎?“夕陽西下幾時回?”又是一日將盡,太陽在黃昏中落下,盡管明天它還會從東方升起,但那不再是今天的太陽。時光不斷流逝,生命也隨著不斷流逝。

你如果明白“夕陽西下幾時回”是一個什么樣的提問,也許會突然想起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晏殊要說的正是這樣一個古老的話題,只是曹操的詩句短促有力,所表達的情緒慷慨激昂,而晏殊的詞卻寫得委婉而平靜,他不愿意顯示出激動和不安的心情。在這里“去年天氣舊亭臺”一句意味深長,它并不像有些人解釋的那樣是對往昔的緬懷,而是借不變的景象寫出世界永不停息的變化,以永恒的尺度量出人生的有限。你想,一切猶如往日,可是往日到哪里去了?

轉入下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晏殊深感自得而千古傳誦的名句。其美妙之處可以從好幾個層次來解析:從對偶技巧來說,兩個單句本身都是淺顯而接近口語的,并無特別雕琢之處,而形成對仗卻工整而精巧;從所表現的內涵來說,它既寫出了眼前的實景,又蘊含了耐人尋味的哲理?;偸且淙?,時光的流逝無從阻止,生命必然走向衰殘,這是無可奈何的;但盡管美景不再,“繁華有憔悴”,也并不意味著這之后只剩下虛空和荒蕪,燕子依舊翩翩歸來,呢喃作語,給人以另一番欣慰。理性的作用使詞人不致一味沉溺在人世無常的空幻感中,而是同時也看到萬物常新,為之欣然有喜。這種兼天然與工麗、寫實與暗喻于一體的對句,最能顯示漢語的魅力,十分難能可貴。

終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是一個沒有結束的動作,它把詞人愛惜歲華、流連光景的情愫以緩慢的節奏延展開來,形成悠長的余韻。

篇2

夕陽在窄小園子的假山背后,漸漸西下,染紅了西天的云彩,分外美麗、妖嬈。他徘徊在舊日的亭臺之上,酒,灑了一地。景物雖與去年并無二致,可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那西下的夕陽,何時才能在返回這清幽的小園子的假山上呢?

暮春,花凋零的時節。

花的凋零,是那樣的匆匆,還來不及惋惜地為落花賦一首新詞,落花就已經化作春泥,消逝在清香的泥土里了,落花無痕……去年在檐下搭窩的春燕,已經歸來,繼續在檐下的窩中呢喃細語,唱著一支悲傷的春曲……

面對時間的長河,無法回避,無法拒絕,任憑兩鬢斑白的華發在晚風中飛揚,也沒有任何辦法挽回失去的一切時間。這樣短暫的人生,除了能在這幽靜的小院子里嘆息、在落滿花瓣、飄滿花香的小路上徘徊,有還能做什么呢?

晏殊惋惜悔憾的淚水順著臉龐流下,打濕了沾滿花香小亭子的玉階,吟出了流傳千古的《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回來,

篇3

中秋月晏殊明月的含義是什么

霜影即月影,“十輪”是因為月光篩過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葉影間成像,顯得不止一輪。素娥即嫦娥。月中有桂花樹,你一定知道吳剛嘛。

銀河瀉影,佳節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滿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卻羈旅他鄉,一個人孤獨地站在角落,無法團圓。

也許嫦娥也像我一樣,她也未必沒有惆悵和怨恨!你看,那月宮也是清冷的,連桂樹也在孤單搖曳!

主旨,是鄉愁。

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中秋月圓,月光灑到庭院,院中梧桐樹影婆娑,我一人羈旅異鄉,節日里看這月亮下的樹影,時間緩緩過去,影子不知不覺的移動著。遙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宮中的嬋娟,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樹。

晏殊的生平介紹

晏殊14歲應神童試,真宗召他與進士千余人同試廷中,他神氣自若,援筆立成。賜同進士出身。從秘書省正字官至知制誥,進禮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應天府。又任禮部、刑部、工部尚書,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病卒于家,仁宗親臨祭奠。謚元獻?!端问贰繁緜髡f:“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他平居好賢士,范仲淹、韓琦、孔道輔、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薦的。晏殊是北宋文壇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說他“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

和北宋前期大多數文人的作風一樣,晏殊的詩文詞都是繼承晚唐五代的傳統,他“贍麗”之中有沉著的內容,所以不流于輕倩、浮淺,故為當時所重。

篇4

1、全文:《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2、譯文: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一、走進詩歌,感受詩之美。

詩歌是一座巨大的美學寶庫,著名詩人布羅茨基說“詩歌是生活的最高表現形式”。詩歌的美有多種表現形式:語言美、意境美、想象美、情感美、哲理美等。要塑造學生的審美品格,首先要讓學生意識到、感受到詩歌的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掘詩歌中的美,擅于將這些美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走進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獲得較淺層次的審美體驗,并逐漸喚醒審美意識。如:教學杜甫的《望岳》時,應展現出巍峨雄壯、峰奇景麗的畫面美和會當絕頂,俯視一切的情感美;教學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應展現出含蓄哀婉、深情內斂的情感美和寧靜深邃、觸人心緒的意境美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借助繪畫等外物,通過情感飽滿的誦讀等方式,讓學生走進這些詩情詩意中,獲得更強烈的審美體驗。

二、加深理解,品味詩之美。

托物言志是詩人最常運用的借以抒發個人情感的方式,這些所“托”之物大多是詩人從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從復雜多變的人生事物中選取出來、匠心獨運地排列組合起來、具有美學品質的意象。學生在沒有充分理解這些意象的情況下,審美體驗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師應加強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創作背景,感悟作者的創作情感,加深對詩歌意象的理解,進而才能更好地品味詩人蘊含在意象中深刻的美學內涵,提高審美品格。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教學過程中,應緊抓情境和意境兩個關鍵。

1.情境還原,設身處地感其思。

筆者在教授晏殊的《浣溪沙》時,便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今天,大家都坐在教室里,聽著老師講課,旁邊坐著你最要好的朋友;明年的今天,大家可能還在上課,仍在熟悉的教室里,可老師不一樣了,最好的朋友轉校了,你的感受是什么呢?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卻一樣表現出物是人非的傷感之情。學生的情緒被情境所感染,已經與晏殊創作《浣溪沙》時的情景相似。筆者便緊接著告訴學生:北宋的詞人晏殊也遇到和大家一樣的情況,他在聽曲品酒的時候,想起了去年同一時候亦是在這里相聚飲酒,與今相較,大不相同,大家想知道晏殊怎樣形容自己的心情嗎?接著筆者帶領學生走進晏殊的詩中,去感受晏殊對于美好事物消逝不在的緬懷和憂傷之情,以及對于宇宙人生循環往復卻各不相同的充滿哲理性的思考。學生因有之前類似情境的還原,感同身受,對于詩人表達的意境便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對于詩人所傳達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情緒產生強烈共鳴,對于詩中的情感美與哲思美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2.把握意境,理解感悟品詞句。

在《錢塘湖春行》這首詩的教學時,可抓住詩歌“喜春”這一核心點,向同學提問:從詩歌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詩人對春景的喜愛?學生爭相回答:“從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里可以看出來”、“從爭啼的鶯鶯燕燕,從銜泥筑巢的春燕可以看出來”、“從四處長起來的春花,從鮮嫩的春草里可以看出來”……通過這樣的一問一答,學生對于詩歌所表現出來的對春天的喜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整首詩歡娛、明麗的意境有了較好的把握,對于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畫面美有了自己較直觀的認識。接著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啄”換成“銜”好不好?在經過短暫的沉默后,便有學生回答:不好,啄字表現出燕子這邊啄啄,那邊啄啄,歡快的情緒,如果改成銜,燕子這充滿生機活力的感覺便沒有了,詩歌的情感也大打折扣。學生對詩歌意境有了整體把握后,通過適宜地提問引導,引發學生對詩歌語言進行比較、理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藝術在語言文字使用方面的獨特魅力,感受詩人創作在意境烘托上的超人智慧,更深地品味詩歌的語言美,使審美品格得到有效提升。

三、移情入詩,體驗詩之美。

審美品格的塑造,在于發現美、感受美,在于理解美、品味美,但只有我們參與到美的創造中,體驗美的靈魂,對于美才能有真正的理解和判斷。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詩人總會有意無意地留白,這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描繪,為我們參與詩歌之美創造提供了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在感受、理解詩歌美感的基礎上,發揮想象,移情入詩,將詩人未曾提及的、將詩人言及輒止的、將詩人言而不絕的部分,具體化、細節化,以還原、再創作的方式,將自身的情感逐漸融入到詩歌的意境中,融入到美的創造中,從而深層次地體驗詩歌之美。如教學《夜雨寄北》這首詩時,李商隱已經將對夫人的思念之情和未知歸期的傷感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筆者便要求學生:請你以李商隱的口吻,寫一封家書。讓學生通過想象,參與到李商隱詩歌創作的情感中。通過這樣的參與方式,學生對詩歌中蘊含的情感、美感便有更好把握與體會。

篇6

明徐渤《徐氏筆精》卷三“溶溶雨”條言:“世傳晏元獻詩‘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為警句,然‘溶溶’,水流貌;月不得名‘溶溶’。予嘗病之。近閱吳處厚《青箱雜記》云‘梨花院落溶溶雨’始知‘月’者,后人改之?!辍肿悦??!币簿褪钦f,徐氏認為,“溶溶”兩字不能和“月”字搭配,和“雨”搭配方稱。世之所以傳“雨”為“月”者,是后人改作的結果。有趣的是,今查吳處厚《青箱雜記》的各種版本,如稗海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并無“月”改“雨”之記錄。

晏殊別集的情況又當如何?查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及李氏宜秋館《宋人集》本《元獻遺文》,均為“月”字。筆者再翻查宋代各筆記小說、詩話、詞話,并無“梨花院落溶溶月”當為“溶溶雨”的記載。那么,徐氏所言,竟無根據了?其實不然。金代的王若虛在其《滹南集》卷三十八中提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兩句時,說有“論者妄為云云”。雖然語焉不詳,但說明至少在金之前,已有爭執。而且晁沖之的詞《玉胡蝶》“目斷江南千里”中,有這么一句:“雨輕輕,梨花院落,風淡淡,楊柳池塘?!绷硗猓顝涍d詞《虞美人?宜人生日》首句亦是“梨花院落溶溶雨”。宋詞喜歡隱括或翻用前人成句。如晏殊《浣溪沙》中“不如憐取眼前人”,即取自元稹《會真記》中的鶯鶯詩:“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倍断策w鶯》的“天若有情應老”,則取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晁、李兩人的詞,皆用“雨”與“梨花院落”搭配。晏殊與晁沖之同為北宋時人,李彌遜年代稍晚,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然距離晏殊時代也不是特別久遠。因此,晁、李兩人詞中都用了“雨”字,是不是晁沖之和李彌遜當時所見晏殊的詩用的是“雨”字,后人才改為“月”字?魯魚亥豕,也是常見的事。

而且,從文學傳統上說,將“梨花”與“雨”連用也是有先例的。唐白居易《長恨歌》即有“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句,呂溫《道州郡齋臥疾寄東館諸賢》詩亦有:“獨臥郡齋寥落意,隔簾微雨濕梨花”句。晏殊文學修養很深,“梨花院落”句受到前代影響而用“雨”字,是有可能的。

那么,“梨花院落”之后原來到底是“月”還是“雨”似乎是難以窮究的問題。既然如此,何妨撇開版本的訛誤不談,先來探討一下,用“月”字是否就不合理了呢?“溶溶”固然是水流貌,然而微風輕拂,柳絮低徊,梨花院落,都沐浴在皎潔如水的月光下,意境清幽,情致諧婉。此等勝景,非月色溶溶不能形容。

此前也有人喜歡將“梨花”與“月”連用,取其“潔白”的共同點。如溫庭筠《舞衣曲》有“滿樓明月梨花白”,其《菩薩蠻》有“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崔道融《寒食夜》有“滿地梨花白,風吹碎月明”。此外,亦有將“溶溶”與“月”連用的。白居易詩《晚秋夜》首句即是“碧空溶溶月華靜”;馮延巳詞《虞美人》“春山澹澹橫秋水”中有“楊花零落月溶溶”句;陸游詩《寄題揚州九曲池》有“茶潑蜀岡雷殷殷,水通隋苑月溶溶”。因此,徐氏指摘“梨花院落溶溶月”不妥,是他未曾注意到,“梨花院落溶溶月”乃是將月色比喻成水,月色如水,是最常見的比喻,亦是最貼切的比喻。徐氏對“月”字的質疑,實在有點膠柱鼓瑟之嫌了。

文學評論上,這種膠柱鼓瑟的人,并不鮮見。

最著名的,莫過于沈括了。在《夢溪筆談》卷二十三“譏謔”中,連舉數例,指摘其“病”。比如說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敘述上林的八條河流,都是黃河支流,又如何東注太湖?又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唐玄宗過蜀路線,與峨嵋相距甚遠,沈括據此亦認為此詩不通。以上兩則,是地理方面的疏誤。此外,沈括還用數學家的眼光來讀詩,他認為杜甫《古柏行》描寫古柏,“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按比例來算的話,這樣的古柏也未免太細長了。

應該說,沈括的批評也是有根據的。但是這樣讀詩,卻不免迂闊。更有甚者,如毛西河駁坡《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鴨先知”,言“定該鴨知,鵝不知耶?”(《隨園詩話》卷三)實在是頗為荒謬了。

文學上為了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往往使用諸如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李白的“白發三千丈”,在現實中完全不可能出現,但用來形容愁煩之多,卻也十分形象。同樣,杜甫的《古柏行》本意即在以柏喻人,非極力描繪古柏的高大雄姿,難以烘托諸葛亮的勛業偉績。白居易的“峨嵋山下少人行”,此處“峨嵋”并非實指,而是用來代指蜀地。至于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全篇夸飾,所謂的八水東注,亦不過為形容上林苑之廣袤無垠。

篇7

1.岐王宅里尋常見,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2.正是江南好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3.蒼蒼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山獨歸遠。(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二、理解型默寫。

1.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表達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念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浣溪沙》中以輕快的語調抒寫安逸閑適的生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常被用來表達久

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劉長卿《送靈澈上人》中,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竹林寺的景色氣氛,同時點明送別時間,且對

仗工整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劉長卿《送靈澈上人》一詩中,寫靈澈辭別歸去,

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如夢令》中,追憶郊游地點、時間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歸路的詩句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

不知歸路;起承上啟下作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辛棄疾《西江月》一詞中,暢談豐收的歡快之情

與自然之景融為一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江西古稱“文章節義之邦”,數千年來,人才輩出,留下無數傳世佳作。在他們的詩詞里,我們既可以品味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精

深哲理,也能感受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惆悵情懷。

9.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人們在奉獻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就有許多表現奉獻精神的詩句,請你寫出其中的兩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

如今,我已經是一名中學生了。在過去的六年中,我已經對每一位老師都產生了深深的情感,但這也并沒有影響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在我小學的六年中,有一位老師給我的印象很深。他就是我們小學的科學老師,她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只是當我們不聽話時,她都會說她那句永不會變的臺詞“傻瓜”。然而我喜歡她的原因卻不止是這一個。她的課,聽起來從不會很困,他總是把課的內容與生活相結合,使我們不容易忘掉這節課的內容。她不時還會給我們講些人生道理,使我們懂的更多。她還有她獨特的教育方法,她從不對學生大吼大叫,而是慢慢的給他講道理,直到他知錯為止。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以理服人”吧!

當我上了初中以后,我的科學老師雖然走了,但我所謂的“似曾相識”的“燕”卻又出現了在我的身邊,她就是我們的政治老師。她有著和我們小學的科學老師一樣的性格。這又讓我找回了小學的感覺。同她一樣,上政治老師的課也同樣不覺得困。一切,除了老師,都和以前一樣。

但是奇妙的事情有出現了,現在馬上要上初二的我聽說初二將增加一門新課程,叫做物理。聽說用這個暑假來補習物理對我今后學習有好處。當我問到補習的老師的名字的時候,我激動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小學科學老師的名字,時隔一年,我沒想到我們竟然能再次見面。

篇9

1 識記文學常識;2 理解詩句含義;3 體悟作者情感;4 表述詩詞意境;5 賞析詩詞語言:6 理解詩詞內容;7 分析寫法技巧;8 想象景物畫面;9 把握景物特點等。

[新題演練]

一、曹操《觀滄海》鑒賞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詩人吟詠的是什么志向?最能抒發這一志向的是哪幾句?

2 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對象。前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作者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

B 作者寫山島、草木、秋風都是為了寫大海,寫出了大海的生機勃發、變化萬千的特點。

C 全詩以一個“觀”字統領全篇,寫了作者登山的所見所感。

D 全詩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借景抒情,運用想象、夸張手法,意境開闊。

3 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試結合本詩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王維《使至塞上》鑒賞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 本詩從內容看屬于________詩。

2 本詩頷聯既言其事,又寫其景,更表其情,言“_______”“_______”之事,從“_______”和“_______”的自喻中可看出作者的抑郁之情。

3 蘇軾評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描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并對此聯作簡要賞析。

_______

三、杜甫《望岳》鑒賞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 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沒一個“望”字,但句句向岳而望。首聯寫遠望泰山之色――_______;頷聯寫近望泰山之勢――_______、_________;頸聯則寫細望之景――云氣升騰、薄暮鳥歸;尾聯寫出極望之情――______________。

2 請賞析“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鐘”“割”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常被人們傳誦,說說它蘊含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文論人:本詩寫于杜甫年輕時,透過本詩內容,可以看出作者年輕時有著怎樣的理想?

四、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鑒賞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 本詩通過早春的景物____、____,與暮春的景物____相對比,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2 本詩中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全篇的絕妙佳句,請用自己的話描述它所描繪的景象。

4 結合全詩內容,說說作者為什么說“絕勝煙柳滿皇都”。

五、《觀刈麥》鑒賞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1 本詩作者____,字____,號____,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2 請用自己的話描述“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勞動場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中“惜”字用得非常好,請簡要賞析。

4 詩歌題目是“觀刈麥”,除寫刈麥者之外,還寫了一個拾荒者,作者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一個“愧”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鑒賞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 本詩緊扣“春行”,詩人一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是春“水”、樹上是春“_______”、空中有春“_______”,堤岸有存“_______”、春“_______”,作者最后以“_______”二字直抒胸臆,又以“_______”幾個字表明景物美不肚收,詩人流連忘返。

2 有詩評家指出:中間四句閑筆太多,“幾處”“誰家”“漸欲”“才能”刪去更好。你同意嗎?說說理由。

3 “亂花漸欲迷人眼”,“亂”字應作何解釋?

4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 本詩寫的是早春?!俺跗健?,寫出了春水新漲、幾與岸平的情景;“早鶯”“新燕”說明這兩種鳥剛剛從南方飛回;“沒”表現了花團錦簇的情態。

B 這首詩的第二聯和第三聯分別從動態和靜態的角度來描繪錢塘湖初春景色。

C 在錢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戀的是“綠楊陰里白沙堤”。

D 全詩以“行”為線索,以“春”為著眼點,恰到好處地描繪了西湖春日美景,抒發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七、晏殊《浣溪沙》鑒賞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作。上片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詞可以看出詞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常見景物,重在抒今日感傷。

2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原因之一在于情中有思。請以“夕陽西下幾時回”為例作簡要賞析。

3 找出本詞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說說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八、蘇軾《水調歌頭》鑒賞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 “此事古難全”中“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2 你認為本詞被廣為傳誦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從寫法和思想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詞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全篇皆是佳句,請選擇其中一處作簡要賞析。

4 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詞上片寫望月寄思?;孟胂捎斡谠聦m,下片寫賞月后的體會與希望,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B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能表現詞人美好的愿望。

C 詞中用“轉”“低”“照”三字,描摹隨月光的流轉,光影的移動,時間跟著推進,讓人無眠而情生。

D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

古詩文名句默寫

朱敏

[鎖定考點]

古詩文名句默寫的考查范圍為新課程標準規定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古詩詞。題型以填空題為主。默寫方式主要有四種:1 直接型默寫題。要求考生直接默寫出指定文句,其形式為寫上(下)句或寫中間句。2 理解型默寫題。這類題通常給出要求,要求考生根據“要求”作答??忌粌H要熟悉默寫的內容,還要對課文有較好的感知能力,在對原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回答。3 運用型默寫題。設置具體語境,要求考生選擇恰當的語句填空。4 歸類型默寫題。這類題具有遷移性和綜合性,答題時要根據指定的類別寫出若干詩句來。

要求默寫的詩句有以下幾類:寫景名句、含有某種哲理的名句、抒發某種情感的名句、具有某種特殊表達作用的名句等。

[新題演練]

一、直接型默寫題

1 關關雎鳩,____________。(《詩經?關雎》)

2 _____________,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3 夕陽西下,_____________。(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4 以中有足樂者,______________。(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5 巴東三峽巫峽長,__________。(酈道元《三峽》)

6 __________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陋室銘》)

7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__________。(陶淵明《桃花源記》)

8 __________;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

9 我寄愁心與明月,__________(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0 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11 曾子曰:__________,任重而道遠。(《(論語)十則》)

12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__________。(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13 __________,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14 茍個性命于亂世,__________(諸葛亮《出師表》)

15 __________,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6 __________,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17 __________鬢微霜,又何妨?。ㄌK 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18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_____________?。献印遏~我所欲也》)

19 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記》)

篇10

1、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鬃亂。——蘇軾《洞仙歌》

2、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

3、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p>

4、門隔花深舊夢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浣溪沙》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秦觀《浣溪沙》

7、可惜東風,將恨與閑花俱謝。——史達祖《三姝媚》

8、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劉長卿

9、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0、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1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13、昔日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落淚。——周邦彥《解連環》

14、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15、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周邦彥《蝶戀花》)

16、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17、櫻花凋零離人淚,梅雨落盡孤客愁,一城春水向東流。——《浣溪沙》

18、易挑錦婦機中字,難得玉人心下事。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劉克莊《木蘭花》

19、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黃公紹《青玉案》

20、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21、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2、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23、載酒買花年少事,渾不似、舊心情。——盧祖皋《江城子》

24、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5、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6、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27、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

28、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文《渡漢江》

29、兩地離愁,一尊芳酒凄涼,危闌倚遍。——蔡伸《蘇武慢》

30、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3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32、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還。——潘方《南鄉子》

34、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35、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

36、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37、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柳永《戚氏》

38、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晏殊《木蘭花》

39、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40、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4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43、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44、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周紫芝《鷓鴣天》

45、少年自負凌云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劉克莊《賀新郎》

46、江流千古鶴猶在,濤聲依舊花滿樓,幽夢無痕水悠悠。——《浣溪沙》

47、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48、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云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趙令時《清平樂》

49、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5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1、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自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52、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53、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4、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55、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56、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7、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58、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夜合花》

59、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6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6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62、離腸未語先斷,算猶有憑高望眼。更那堪衰草連天,飛梅弄晚。——盧祖皋《宴清都》

63、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秦觀《八六子》

64、夜闌風靜彀紋平,少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蘇軾《臨江仙》

65、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66、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67、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68、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69、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0、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72、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

73、最關情、折盡梅花,難寄相思。——周密《高陽臺》

74、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晏幾道《阮郎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