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課件范文

時間:2023-04-01 21:26: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上日出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海上日出課件

篇1

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贊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并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造句。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培養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教學手段

借助圖片、投影、電腦等輔助教學。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麗的又有十分壯觀的。今天,我們學習第一課《海上日出》,隨著作家巴金的描寫,領略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分別觀察圖畫1和圖畫2,說說圖上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從課文中把描寫太陽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來。

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全班評議,正音。

小黑板出示生字,檢查讀音。注意“范”、“辨”、“擴”。

三、講讀課文。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講讀第二、三自然段。

這天“我”早上起來看日出,看到了這樣一番景象,出示圖1,指導觀察:按從天空到太陽再到海面的順序觀察,然后說說。

圖上畫的是晴朗的天氣里紅日從海面上升起的一剎那間的景象。實際上,日出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圖畫沒有也不可能把過程表現出來。那么作者是怎樣描寫海上日出的過程的?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全班邊聽邊想象

再看圖,結合圖來自由讀課文,并理解詞語“水天相接”“范圍”“目不轉睛”“一剎那”。

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變化?默讀第三自然段。

太陽是怎樣出來的?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請具體描述太陽升起的全過程,說說你讀懂了哪句話。

出示練習:按課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并說說用上所填詞語的好處。

A太陽像()似的,漫漫兒,()地,()向上升。

B到了最后,它終于()云霄,完全(),顏色()。

朗讀二、三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兩段描寫的景色。這兩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升起的全過程。

四、作業

朗讀課文。

抄寫課后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三自然段。

快速閱讀課文,說說二、三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二、講讀四、五自然段。

在有云的情況下,太陽出來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出示圖,指導觀察:注意觀察天上的云,太陽在什么地方,由于陽光的作用,云有什么變化。觀察后說說。

云薄時的日出是怎樣的?指名讀第四自然段。這一段講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

云厚時的日出又是怎樣的?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出示課件,理解天邊有黑云,云還很厚,太陽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的景象,還有太陽從云里出來后,太陽、云和海水呈現的景象。學生看看、讀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練習:

它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后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

換詞比較“鑲”“透”“染”,說說哪個詞用得好,好在哪里。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朗讀四、五自然段,說說這兩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四、講讀第六自然段。

自由讀,理解“奇觀”的意思。

這偉大的奇觀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邊講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壯麗的景象。)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用“這不是……么”的句式表達有什么好處?(使這種思想感情更加強烈。)

練習朗讀全文,試著背誦課文。

指導用“燦爛”、“目不轉睛”造句。

五、總結:學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獲。

六、作業。

篇2

如果說夢想是成功的起跑線,決心是起步時的槍聲,那么勤奮則如起跑者全力的奔馳,惟有堅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獲得成功的錦標!

教案便是指向標,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梳理歸納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課文原文及教案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非常清靜,船上只有機器的響聲。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不轉眼地望著那里。

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進了云堆中,它的光線卻從云里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天邊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然而太陽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云的重圍,替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后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案一、教學目標:

1、能結合想象及生活實際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句子,從中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難點:能結合想象及生活實際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策略:

結合圖片讓學生理解句子,以讀為主、在讀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學生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指導。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閱讀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然后談一談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們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讓我們隨著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發,去欣賞海上日出的奇觀!

(三)講讀課文

1、誰愿意讀一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你從這段中都讀懂了什么?(引導: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請你讀一讀)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話,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說明作者經常看日出)

講讀第二、三自然段

1、讓我們來欣賞幾張圖片,說說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變化?(出示圖片)

2、圖上畫的是晴朗的天氣里紅日從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

實際上,日出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海上日出的過程的?我請兩個同學讀一讀第二、三自然段。(誰來說一說?)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變化?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

(出示圖片配合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讀中感受)

4、看到這樣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為什么?(因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

為什么作者要目不轉睛的看呢?因為怕錯過,反襯日出的美)

5、太陽還沒有露面,就已經很美了,那海上日出會是怎樣的壯觀哪?想不想去看看?請同學們自己小聲的讀一讀課文,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然后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重點讀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這句話與太陽向上升比較哪句好?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陽上升的同時,也在發生著變化,誰發現了太陽是怎么變化的?

7、這真是美的感受,讓我們欣賞動畫,請同學們跟著朗讀。

8、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升起的全過程。

自學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氣里紅日東升景象如此壯觀,那有云的情況下,太陽出來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寫的?(出示課件)

2、看了動畫之后,你是怎樣的感受?

(你想把這種感受讀給大家聽嗎?誰來試試?)

3、聽了大家的朗讀,我仿佛身臨其境似的,作者的語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歡哪句,請你讀一讀?

(它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后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

鑲透染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嘆道: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換成這是偉大的奇觀。

好不好?為什么?

2、這偉大的奇觀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邊講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壯麗的景象。

)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上冊語文《風箏》課文原文及教案

原文

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在蘆塘里拔幾根細葦,再找來幾張紙,我們便做起風箏來。做一個蝴蝶樣的吧。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我們去放風箏。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牽線人飛快地跑起來。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見了,說:“放得這么高!”

從早晨玩到下午,我們還是歇不下來,牽著風箏在田野里奔跑。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云彩上。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極快地飛走了。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一抬頭,看見遠遠的水面上半沉半浮著一個巨大的木輪,不停地轉著,將水揚起來,半圈兒水在閃著白光。那里是我們村的水磨坊。

“那兒找過了嗎?”

“沒找過,說不定‘幸福鳥’就落在那兒呢。”大家說。

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局別一定的閱讀方法與經驗,思維方式處在具體形象的事物中,但對于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體會內心活動有一定的難度。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以角色體驗的形式品讀詞語,使學生能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2個生字;

讀準平舌音“村”、“喪”和多音字“磨”、“坊”的讀音;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里做風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

1.正確美觀地書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里做風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教學準備】

1.課件

2.學生親自體驗一次放風箏的過程。

3.搜集風箏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喚醒情感,引入課題

1.出示風箏:同學們看,這是什么?我們一起來寫寫這兩個字。

(板書:風箏)

2.交流風箏的資料。

你對風箏有哪些了解?

3.喚起情感,聯系生活,談談自己放風箏的情景、感受。

4.齊讀課題。

是呀,放風箏是多么開心的事呀!讓我們帶著美好的回憶再來讀讀課題。(生帶著感受讀課題。)

5.過渡:真好!有一群孩子和我們一樣,童年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賈平凹的這篇《風箏》,一起分享他們的快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明確讀書要求。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除了要把生字,詞語的語音讀準外,還要把課文讀正確,碰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要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

(1)出示:

精心 希望 憧憬 依然 拼命 奔跑 村里 抖動 蹤影 尋找 磨坊

繼續 田埂 凌空飛起 大驚失色 千呼萬喚 垂頭喪氣 半沉半浮

翩翩飛舞 歇不下來

①開火車讀,重點指導平舌音:“村、喪”。

②出示詞語“磨坊”,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讀準詞語中的“磨”和“坊”兩個多音字。

③學生匯報課前查字典的結果,弄清讀音。(出示:兩個字的兩種讀音)

④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詞語,現在請你們想一想,剛才你們自學課文的時候,有沒有碰到過特別難讀的句子呢?我們來交流一下吧。

a.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b.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c.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一抬頭,看見遠遠的水面上半沉半浮著一個巨大的木輪,不停地轉著,將水揚起來,半圈兒水在閃著白光。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讀得真不錯,接下來,就讓我們把課文連起來開火車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讀得是否正確。

4.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非常長,但大家都讀得很正確,說明大家在自學課文的時候很認真,接下來請大家再讀讀課文,這回讀的時候,請大家邊讀邊想:(課件出示:課文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

5.指名說。

(課文先寫了做風箏,再寫了放風箏,最后寫了找風箏)

6.小結:大家讀課文很認真,課文就是按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這樣的順序來寫的。

課文是怎樣來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經過,以及當時我們是怎樣的心情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下面我們一起來寫寫生字。

三、指導書寫

1.出示課后田字格中要求會寫的12個生字。

2.學生自由讀,齊讀。

3.你認為哪些字最難寫,誰來提醒大家注意?生說。

4.師重點指導“喪、磨”。

“喪”字下面沒有一撇。

5.生描紅,寫一寫。

6.展示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

四、課后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詞朋友,還知道了課文是按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順序來寫的。下節課,我們再來感受風箏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書寫本課生字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憧憬、依然、大驚失色、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抓住文中描寫心情的詞、句體會放風箏經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

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心情起伏變化。

【教學難點】

在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6課《風箏》。

2.生齊讀課題:風箏。

3.這些詞語還記得嗎?讓我們開火車來認讀吧。

4.看來同學們都和這些詞語成為了好朋友。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圍繞“風箏”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5.說得非常清楚,課文的確是按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順序來寫的。

二、細讀探究體悟感情

(一)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讀一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到了什么?(做風箏時的快樂)

2.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動手“畫一畫”。

(1)指名朗讀有關的句子

出示: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a.你很會讀課文。那么,孩子們精心做著風箏,心里會想些什么?假如是你,心中會怎么想?(學生自由暢談。)是啊,心中都有著美好的愿望,這就是——“憧憬”。

b.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美好的向往,齊讀“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c.為什么做好的風箏什么都不像,我們卻依然快活?“依然”還可以換成哪個詞?(“仍然”、“依舊”、“仍舊”)看,用找近義詞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d.此時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做出來的風箏什么都不像,而我們卻依然快活呢?)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是啊,雖然做出來的風箏什么也不像,但是我們的憧憬,我們的希望依然存在。我們依然可以和伙伴們去放風箏,依然可以把我們的風箏放得高高的,所以我們還是快活的。誰能把這種快樂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2)展示朗讀。

(二)合作探究,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輕聲讀課文三、四自然段,用“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的方法,看看課文中哪些詞語描寫了孩子們放風箏時心情的變化。

學生小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學習情況。

(1)第三段中哪些詞語告訴我們風箏飛起來了?(凌空飛起、高過樹梢、越飛越高、翩翩飛舞)

出示: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出示詞語“翩翩飛舞”),我們經常用它來形容什么?可是,一只什么都不像的風箏,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們眼中色彩斑斕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飛舞,越飛越高。你覺得此刻飛起來的僅僅是風箏嗎?隨著風箏一起飛起來的還有什么?

②完成填空: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_____也飛起來了!(心、快樂、希望、幸福……)

③是啊,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快樂也就——越飛越高;

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幸福也就——越飛越高。

就讓我們帶著這越來越濃的快樂,齊讀“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越飛越高的風箏給我們帶來了多么大的快樂啊!再讀。

(2)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心情如何?哪些詞表現出快樂的心情?(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a.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們會喊什么?叫什么?誰能配上表情動作來喊一喊?(“幸福鳥”,請你飛得更高些吧!“幸福鳥”,你飛得好高啊!“幸福鳥”,飛吧!飛到白云上面去吧!)

b.多么開心啊!就讓我們開心地站著,快快樂樂地齊讀第3自然段吧!

(3)可是,天有不測風云,風箏被吹斷了線,飛得沒了蹤影,此時,我們的心情怎樣?(難過、失望、傷心)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出示: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a.你從“大驚失色”這個詞語體會到什么?(非常吃驚,臉色都變了)

b.你還從哪個詞體會到了著急?(千呼萬喚)

這里的“千”和“萬”表示的意思是很多,“呼”和“喚”表示的意思是一樣的。“千呼萬喚”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此時,他們呼喚什么呢?(幸福鳥,你在哪里?快回來吧!)

c.感情朗讀,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心情。

這兩個詞語,寫出了孩子們此時的心情。誰想讀讀這句話,讀出他們的心情。

展示性朗讀。

(三)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1.默讀課文描寫找風箏的部分,看看哪個詞語最能表現“我們”的心情。

2.“垂頭喪氣”說明什么?哪位同學能做個垂頭喪氣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3.他們真的喪氣了嗎?(沒有。

水磨房燃起了我們的希望。)望著遠處的水磨房他們臉上的表情──(充滿希望)正如他們做風箏時一樣──(出示:“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4.想象寫話

(1)這只讓我們牽腸掛肚、寄托了我們這么豐富的情感的風箏,到底有沒有找到呢?課文沒有告訴我們。你能把你想象的結果寫出來嗎?如果能用上今天學到的這些描寫心情的詞語就更好了。

(2)展示學生作品精彩片段

【這是一次語言訓練。這種有意識的語言訓練,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及語言表達力。】

三、小結

幸福鳥啊!我們親手做的幸福鳥!你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快樂和痛苦。你就是我們童年最親密的朋友!讓我們再次滿懷深情地呼喚這個朋友——風箏!

四、作業超市(任選其一)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積累描寫心情的詞語。

板書設計:

16.風箏

做風箏

放風箏

篇3

多媒體的教學,為學生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學習內容提供了可能與方便。利用多媒體交互性強的優勢,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各種不同的學習途徑和學習進度來學習,使作品體現出自己獨有的特色體驗,達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個性化閱讀效果。近兩年,學校為每班配備了電腦和投影,為學生更好地搜集教學資源,增加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感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我們不用像以前那樣進行多媒體教學要提前預約多媒體教室或者由學校來安排時間了,我經常完善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努力做到求實效不花哨。比如我在教學《海上日出》這一課時,在沒有媒體教學設備時,基本上是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教師的講述對于從未見過大海更未見過海上日出的學生來說,要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不可能的,引導他們進行想象實際上是一紙空談。所以,我們在上這一課時,我通過上網查找相關的大海及海上日出的視頻,然后進行剪輯,然后在課堂上擇機為學生放送,這樣一來,學生能夠通過媒體的形式,了解大海,了解海上日出,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并很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開放式教學內容,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也很好地引領他們熱愛自然的情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教學方式的開放

教學方式不能總是老一套,應該是班級教學、小組教學、個別化教學等多種形式并存,為學生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自由自在的教學氛圍中表現自我,進行交流,易于個性潛能的發揮,迸發出創新的火花。事實證明,多媒體教學從創設語文教學情境這一角度來看,更具有很大的優勢,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和情景,也可以模擬與教材相似的情境,謀求形似和神似。這就便于學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例如,《桂林山水》描繪出了一幅優美的畫卷,語言也非常優美。教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迷人風光,從而激發學生產生閱讀的欲望。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給學生自主的權利,讓他們畫出自己最喜愛的詞句,朗讀背誦自己這篇美文,并與同學相互交流,充分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從而實現語言的積累和感悟。再如,執教《我的戰友》一課,教師可以放映一段電影視頻,展現一團烈火將整個包圍住的畫面,生動再現了當時的情景。這種情境的創設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看完視頻后,再讓學生根據畫面中的目光、神情動作展開想象:當時可能會想些什么?他是怎樣做的?這樣,不但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又幫助學生體會到了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頑強的意志。

三、教學方法的開放

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本,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目標,將原來以教師為中心的、基于知識歸納型或演繹型的講授方式教學方法轉變為“情景假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協商”“意義建構”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筆者認為,我們應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的、被動的教學模式,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使學生的活動變成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也是《課程標準》所極力提倡的。

四、思維方式開放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 信息技術 運用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257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現代課堂教學充滿著樂學、善思、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為了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不斷地創設情景,調動學生情緒,讓學生在說、唱、玩、樂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追求課堂高效,這是我們語文教師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更是課堂教學改革之所在。因此多媒體教學的巧妙使用不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更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發生了變化,使教學手段趨于新穎、形象直觀,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富有感染力,尤其在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文本資源等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對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進而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巧用多媒體,使教師能更好地利用和分享網絡及整合的優質教學資源,為高效課堂儲備資源

語文作為各類學科的基礎,與其他學科關系緊密,所涉及的知識面較為深廣。因此,語文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大量的資源和信息,而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夠很好地滿足教師這方面的需求,通過網絡、多媒體技術對于資源的有效檢索,能夠很快地使教師查找及整合的優質教學資源。首先,教師在平時上網瀏覽時可以注意有目的的收集、整理與學科教學相關的資料、如課件、視頻、試題、教學設計等內容,是其成為自己教學資源庫中很好的教學素材和參考對象。之后對于這類積累的資料要及時地進行分類,并不斷地進行補充,成為自己語文教學的“資料庫”,在日后的教學中能夠即找即用。其次,要發揮教研組集體的力量,建立屬于本年級、本學科教師共享資源系統,每一位教師結合自己教學實際,特別是自己所長,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料整合,達到優質資源共享的目的,這樣集多媒體和多人智慧于一體,有利于打造高效課堂。其次,學校也應有專人負責匯總與整理,充分利用校園網與備課系統等有利條件,建立較為系統、全面、集中管理的素材庫,供全校教師共享。例如,在期末系統復習,整理復習資料時,同年級的七位老師通過合理分工,密切協作,很快就能夠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試題,這對于學科的復習和檢測,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巧用多媒體培養興趣,感悟語言獨特魅力,追求課堂教學高效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進而是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夠得到更還的發揮,使學生進入一種樂學的狀態,這對于學生學習宇文飛積極性有著很大的幫助。

眾所周知,語文學習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和交流環境,傳統的語文教學因為往往采用講授法這一相對單一的教學模式,很容易使知識積累還很薄弱的小學生產生學習的障礙,甚至失去學習語文的樂趣。而多媒體技術能夠通過多種形式向學生們呈現所學,如文字、圖片、影像資料、動畫等,這樣的呈現形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同時通過多種角度來向學生呈現所學,無疑是對于學生感官的一種刺激,這樣學生的枯燥感會慢慢消失,興趣會慢慢地提升,收獲知識的途徑也會更加廣泛。。例如,在學習《海上日出》一文時,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播放海上日出美麗景色,讓學生通過圖文聲像,構造出直觀性、情感性融為一體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學生帶入奇妙無比的大海之上,觀看神奇的海上日出。并通過感情朗讀使得學生把書面語言還原成自己大腦中活生生的畫面,使其身臨其境感受美麗的日出,體會作者欣喜贊美之情,激發出學生們發自內心地對于大自然的喜愛,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即使學生收獲了語文知識,同時對于學生情感的認知也有很大幫助,使學生學中有趣、趣中有美。

三、巧用信息技術,品味本真語文,感悟中追求高效課堂

巧用信息技術,品出語文味,追求課堂的高效性。這是我們語文課堂應當追求的本真本色。學好語文,首先要學好漢字。一個個漢字,如果配上一副生動的圖畫、一個跳動的音符、一張充滿表情的面孔。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系統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特殊功能,從漢字的構字特點進行講解,使學生在理解中品味高效課堂。 如我在教學“梅”字時,從資源庫中拖人田字格,然后用電子筆書寫“梅”,利用生字回放功能學習“梅”的書寫,并用電子筆的書寫功能標注詞語。這樣,不僅利于教師操作,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以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這樣教與學就能得到和諧的發展,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就會隨之大幅度提高。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小蝦》一文時,我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小蝦圖片,并配上海底世界動態的海洋生物,看著海底的美景,聽著優美的旋律,學生完全被奇異的海底世界所深深吸引,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教學效果出奇地好,像這樣的課堂能不說是高效嗎?

四、巧用多媒體重點系列功能,突破語文教學重難點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網絡信息化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能事半功倍地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它通過聲音、圖像、文字、色彩、音樂等對教材進行深入淺出地詮釋、演繹、引導,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不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清晰明快地感受教學內容。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對針對性較強的知識加以分析、整合,增強興趣性,使教學內容變得易于接受,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品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例如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照相機、放大鏡、聚光燈等功能,課堂教學效果則異常明顯。照相機”可以隨意捕捉屏幕上的某一部分或是全部進行拍攝并保存。它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突破教學重難點。”放大鏡”可隨意將選定的對象進行放大或縮小,聚光燈可聚光顯示,讓重點內容看得更清楚。幕布既能橫著拉,也能豎著拉,可根據教學需要靈活調節。人性化的屏幕移動功能,可有針對性地顯示課件內容,遮擋需要暫時隱藏的內容,滿足教學時的不同需要。所以,我認為:靈動的課堂,充滿智慧的教師和具有創造性的學生,在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下,使課堂教學高效化落到了實處。

篇5

【關鍵詞】小學語文;美育;教學

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審美觀,發展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能力的教育。在人全面發展的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在眾多學科中,美育和語文學科有緊密聯系。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進行美育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學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語文教材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一、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印刷精美,編排富有兒童情趣,入選的課文文質兼美,內容豐富,畫面感強,人文元素厚重,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形式的美。

1.感受形式美。形式美是指構成事物外形物質材料的自然屬性(色、聲、形)及其組合規律(整齊、對稱、比例、反復等)所顯示出來的美。在語文課本中,形式美無處不在,十分直觀,教師稍加指點,學生便能感受。如:插圖的色彩美;拼音字母的音美、形美;漢字的結構美;詞的變化形式美(水閘一閘水、認真一認認真真、研究一研究研究);成語整齊、勻稱美;排比句的反復美;對偶句的對稱美;詩歌的韻律美;童話體裁美;故事跌宕起伏的結構美。

2.感受自然美。自然美主要指客觀世界中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的美。如:山川草木、春花冬雪、紅日皓月。《可愛的草塘》中“浪花翠綠翠綠的……茫茫地跟藍天相接”把北大荒草塘的色彩美、動態美描寫得淋漓盡致,學生讀了,仿佛置身于草塘。《第一場雪》《海上日出》《觀潮》《美麗的小興安嶺》等文章生動地描繪了美麗的自然現象,教師在教學中,若恰當地運用圖片、視頻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學生一定會被大自然的美所陶醉。

3.感受社會美。社會美是存在于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的事物所體現的美。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不少文章就是歌頌社會美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用詩的語言贊美了農村欣欣向榮的美好生活;《雨中》反映了新時期人們助人為樂的社會風尚;《的睡衣》頌揚了儉樸、勤勞的中華美德;《魚游到紙上了》說明了只有勤于觀察、刻苦練習,才能成功的道理。在教學中,教師略加引導,社會美的神韻便植根于學生心中。

二、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美是自然存在的,感受到美是人在認識事物過程中的一種認知體驗,是淺層次的。語文教學應在學生感受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評價美,領悟美的內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即鑒賞美的能力。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形成美的觀念,提高審美能力。

1.鑒賞美的形式。學生不僅要感受到事物存在的這種形式很美,還要明白這種形式它美在什么地方。如寫字教學時,教師選一些寫得好的字讓學生評價,讓他們明白,字美在于其結構勻稱,筆畫舒展,重心平穩。朗讀指導中,讓學生明白別人讀得好是因為注意了抑揚頓挫,融入了情感。詩歌之所以讀來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是因為其結構整齊、音韻合諧、句法精煉、節奏感強。

2.鑒賞美的內涵。深層次的美需要人們去細細品味,就像蠟燭的美不只在外表潔白,還在于它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品質。語文教學中,特別是童話、詩歌、寫人及借物喻人的文章,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去領悟美的內涵,發現美的真諦。如:學生從《美麗的公雞》中接受事物美不美不只在外表的思想;從《幸福是什么》中明白靠勞動盡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的行為是美;從《梅花魂》中懂得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情是美。

3.鑒賞美的意境。小學語文課本中,意境美處比比皆是。教師應指導學生采用讀、思、品味、想象等方式,讓學生的思緒不但能徜徉于文中美的表述和情感中,還能在心中產生一種超然美的感受,以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如:學習了《月光曲》中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后,教師不僅要利用一定的方式讓學生頭腦中再現出月亮緩緩升起,皎潔的月光灑滿海面等畫面,還要學生能沉浸在這意境中,仿佛聽到貝多芬的音樂在為貧窮的兄妹倆吶喊,心中升騰起一種美好的愿望。鑒賞美的意境在古詩教學中尤為重要,讀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頭腦中不但要能產生一種寧靜幽雅的靜態美,還要能感悟出一種“敢為人先”的時代精神。讀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但要在頭腦中浮現夕陽西下,江水浩蕩的動態美,更要能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頓悟。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審美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聲音、圖像把課文中所描寫的形象生動、直觀地再現在學生面前,猶如磁石一般,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用感官直接去感知、來加深情感體驗。如教學《海底世界》一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親眼看到“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會依然十分寧靜”,看到“陽光照不到海底500米發下全黑了……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的奇妙景象。讓學生親耳聽到“海底的動物在竊竊私語”,學生的興趣一定會高漲,一定能更好地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如教學《黃山奇石》,利用多媒體課件,完全可以畫出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可以虛擬出一幅動人的畫卷。從而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的詩意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美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要讓學生在追求美的氛圍中去創作美的作品,創造美的生活,建設美的社會,具備創造美的能力。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訓練方式很多。

1.日常訓練。它不需要花多大力氣,費多大精力就能進行,且能經常訓練。如:要求學生把字寫得端正、舒展、漂亮;課文讀得有情有味,富有畫面感和感染力;作業干凈整潔,格式規范,布局美觀;說話、寫句子不但要正確,還要生動形象,用上修辭手法;作文訓練中寫點童話、想象作文、詩歌;辦好手抄報、黑板報等。這些都是創造美的訓練。

篇6

關鍵詞:結合 小學 語文 教學 實效 提高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而二十一世紀的語文課堂教學,應當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方能提高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激發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發展個性,促使學生在情感上和在行為上都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但現代教育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必須和傳統的教學方法融為一體,多種教學媒體相互補充、協調統一,按教材的需要進行優化組合,才能發揮其優勢,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一、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魅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表現手段多樣化的特點,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維持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我設計的課件總是力圖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效果逼真的聲響,給學生以多種感官的刺激,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達到學文興趣慣穿全文。例如《鳥的天堂》一課,我設計制作了精美的,興趣盎然的多媒體課件。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想象鳥的天堂是怎樣的景象。接著讓學生欣賞多媒體課件中遠處看到的鳥的天堂:學生議論開了“那是一片樹林”、“那是一座小島”……到底是什么,我們走進瞧瞧。“噢,原來是一棵大榕樹”。接下來播放眾鳥紛飛的場景。鳥的叫聲、不同顏色,不同鐘類的鳥隨著拍掌聲齊飛,讓學生們看得眼花繚亂,心花怒放,也跟著在拍手。有的把自己當作鳥也在飛舞。以上教學,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對鳥的天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學習課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這種情境下自然而然地轉向于課文內容的學習。這種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效果是傳統教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又如在教學《太陽》的第二課時,我考慮到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內容已經有所掌握,如果平鋪直敘地進行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產生,因此,我就從激發興趣開始。上課了,我不急于讓學生分析太陽有什么特點,而是先講了一段親身經歷的事,即我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得知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長大要登上太陽。話剛說到這,全班哄然大笑,我問:“你們為什么笑?”學生紛紛舉手,結合課文中的詞句給我講了太陽離地球很遠、很大和很熱的特點,告訴我:“您的理想是實現不了的!”就這樣,在笑聲中,學生讀懂了課文,學習了運用數字和舉例子說明問題的方法。

二、主動性的促進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是一條教學原則。教為主導必然表現為學的主動,小學《教學大綱》指出,“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要指導思維途徑、方法,鼓動獨立思考”。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應教會學生有目的地思考,明確“想什么”、“怎樣想”,為他們指引思考的方向以克服思維的盲目性。如《小猴子下山》一文,前面紛繁復雜地介紹了小猴子在下山的路上得玉米丟玉米,得桃子丟桃子,得西瓜丟西瓜,后面寫小猴子兩手空空回家了。教師設計了一個目標確定的提問:“小猴子在下山路上為什么一無所得?”學生就會帶著目的認真思考其緣由:是因為小猴子見什么丟什么,這些東西一個比一個對小猴子有吸引力,小猴子因為喜新厭舊最終一無所得。

三、重難點的突破

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障礙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創設或形象思維的幫助造成的。而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可以變抽象的,學生不常見的為直觀生動的具體形象,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講解,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把握,從而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四、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創造地教,學生才能創造地學,教師必須大膽突破教材的編排,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到攝取生活引入新課,聯系生活學習新知,實際運用鞏固新知。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大膽摒棄舊的教材觀,為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提供自由空間。若發現學生敢于轉換角度,能夠從熟視無睹的現象中發現新問題,敢于標新立異,敢于異想天開,哪怕是幼稚可笑但是只要有一點創新的火花,都是值得鼓勵的。為此,我們可以把質疑問難當做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堂上不必要求學生挺胸平肩兩手靠后的姿勢,為學生創設輕松自如的課堂環境,然后再從各個切入點引發種種思維。

五、要精心設計教學用語

教師的課堂用語如導入、講解、點評、過渡、小結、描述、總結等都要精心設計,使之達到準確、明晰、富于情趣。這些語言的描述如春風化雨滋潤“花兒”的心根,把深奧的東西講得通俗易懂,把枯燥乏味的東西描述得生動有趣,把學生親眼看不到的東西描述得形象逼真。比如課堂導語的運用,如果導語用得好,常常能為課文教學提供良好的開端,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海上日出》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提問:“同學們看過日出嗎?你們有沒有坐在輪船上在浩瀚的大海看日出?”同學們都流露出好奇、向往的神情,于是我抓住時機,簡介寫作背景,再通過配樂范讀課文,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課文營造的氛圍中了。總之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從聽說讀寫思等方面去加強學生綜合性的語言文字訓練,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要教師在各個訓練環節中“導”得準確、恰當,學生就能明確目標,精心做作業,使教師安排的各項能力訓練收到預期的效果。

六、要善于優化組合

篇7

一、課的導入“生活化”

教學的導入仿佛是優美樂章的“序曲”。如果設計和安排得富有藝術性,必能吸引學生,引發興趣,燃起智慧火花,開啟思維閘門,收到先聲奪人,一舉成功的奇效。

課堂教學中可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實際,選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動畫、圖景、貼近學生的生活的實例制作課件,溝通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點亮學生智慧的火光,使學生覺得學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熱愛數學。如在學習用多邊形拼設地板這一課時,我問:“同學們吃過蜂王漿嗎?見過蜜蜂的蜂窩嗎?見過新世紀廣場嗎?可愛的小精靈筑了奇妙的正六面體結構的蜜蜂蜂窩,建筑師們也用瓷磚鋪設建造了很多雄偉美觀的廣場,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嗎?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瓷磚怎么鋪而沒有空隙嗎?”,“你看到過的鋪設地板的瓷磚是什么形狀的?”問題一提出,馬上引起學生的興趣,緊接著演示奇妙的正六面體結構的蜜蜂蜂窩和一些用瓷磚鋪設的著名廣場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邊形拼設地板的數學原理。使學生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本節課有了深刻的印象,又使學生能理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

引導學生想象上課內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種很好的課的導入方法。即:力求把單調的數字符號變成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出來。

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為例。上這節課的時候,以“同學們看過海上日出嗎?”引入新課,把同學們的思緒帶到廣闊的大海邊,有的同學閉上了眼睛,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出太陽從海平面慢慢地升起的畫面。然后引導學生按照以下四個步驟進行:①勾勒形態:請同學們先在腦子里勾勒出太陽從海平面慢慢地升起直至離開海平面的輪廓;②染上色彩抽象出數學模型:在頭腦中想象把黑白電視變成彩電,看誰腦子里畫面更鮮艷美麗。學生們說腦子里出現了藍色的平靜的海平面,紅色的朝陽。海平面的盡頭象是一條直線,紅色的太陽象是一個圓;③使抽象出數學模型的生活畫面動起來:白鷺在海面上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朝陽似乎是為了獲得象白鷺般的自由而要沖破層層霧海躍出海平面,離開海平面后徐徐升起……④使數學模型更清晰、更逼真。

同學們還可以在大腦中放幾個特寫鏡頭:太陽剛剛要依依不舍離開海平面的瞬間,白鷺擠身掠過留下一道白線;鮮艷的紅太陽上帶著白色的絲帶……

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日出的全過程并把太陽抽象成一個圓,海平面抽象成一條直線,進而讓學生討論圓與直線有幾種位置關系?再用幾何畫版放映出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的變化過程,最后歸納出圓與直線的相切、相交、相離的三種相對位置關系。這樣運用“生活化”的引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學習過程“生活化”

我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計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生活化語言,降低了難度,擦亮了學生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語言,讓學生倍感親切,加上與生活密切聯系,所以學生記憶深刻,學得扎實。使學生不再害怕數學,不會覺得數學難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學習“直線”這個概念時,學生很難理解直線是無限延伸的。我就問:“大家對西游記中孫悟空拿的什么東西最感興趣,最有印象呢?”同學們大都問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讓學生把直線想象成能縮能伸的無限的“金箍棒”,學生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及應用時,通過課件演示增補了“利率問題”“打折問題”這一節課,先創設一個小商店,我當營業員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單價,讓學生扮顧客進行購物活動,師生互動,課堂氣氛熱烈. 在活動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去理解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結合教材進行觀察和討論,“利潤是如何產生?”及“每件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之間有何關系?”等問題,這時學習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已成為學生的自身需要。當學生理解了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后,同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對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銷售,以及打折銷售的商品中顧客是否真正得利益?于是又激起了學生的探求欲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實踐活動。

三、知識運用“生活化”

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仿佛是動聽的“交響曲”。精心設計題目,提供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理解、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通過知識的應用,問題的解決,可使學生親身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和應用意識。

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設計有創意的圖形或作品,同學們利用自己的巧手設計出了精美的圖案,漂亮的剪紙,立意新穎的版畫。更有利用牙簽做的手工畫,有用水果皮做的人偶。這些作品在學校的開展的學生成長展示會上受到普遍的好評。

又如在統計初步的“成功與失敗”“機會的均等與不均等”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戲,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投硬幣”“猜紅白球”和“搶30”游戲,學生積極性很高,主動參與探究實踐學習;通過計算彩票的中獎率,學會用概率解決生活中抽獎問題,學會正確對待各種促銷活動。

通過確定學習成績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根據每人的成績從不同角度評價學習成績的好壞,并學會全面地分析問題。又如教學生如何采用正確的調查方式收集數據來確定家中的年平均收入,鞋廠該生產哪種鞋盈利較多,學會市場調查。還通過把每學期的的課題學習圍繞生活主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探究和研討。

篇8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我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做法是: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去

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語文課的導入設計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情緒高漲,腦細胞活動迅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創新力都處于最佳發揮狀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就能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我預先在課前將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里到處貼著五顏六色的鳥,有的展翅飛翔,有的玩耍嬉戲,有的在跳著優美的舞蹈……課一開始,我出示自制的課件,播放出清脆的鳥叫聲和課文畫面,悅耳的鳥鳴聲,色彩美麗的畫面,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趁熱打鐵,我說:“同學們,你們想和這些美麗可愛的小鳥做好朋友嗎?讓我們一起到鳥的天堂去看看吧!”然后,我接著讓學生觀看課件,感受鳥的天堂的神奇。這樣,學生就會入情入境,與課文產生共鳴,語文課堂就會充滿活力。

二、搭設舞臺,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新課標》指出:課堂的舞臺上,主角將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就不可能產生高效率。語文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全方位地動起來,要經常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最佳學習狀態中。積極為學生展示才華搭設舞臺:包括聽、看、說、讀、思、寫,唱、跳、演、畫、做、玩。既可以搞同類詞語聯想,也可以對對子、猜謎語;既可以搞書法比賽、朗誦比賽,也可以搞演講比賽、辯論賽;既可以點評推薦佳作、介紹名家,也可以進行作文競賽、改編課本劇、模擬表演;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要求,應有不同的“動”法,使課堂“活”起來。如我在教學《夕照》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復習前一課《海上日出》,然后讓學生找“日出”的反義詞,再引入新課,讓學生自讀課文后,找出描寫日落的段落,然后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勁上來了,提出了不少問題:作者按什么順序寫日落的過程的?除了寫太陽外,還寫了什么……我把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一讀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然后進行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看法,共同解決碰到的難題。通過這樣訓練學生,能促使學生盡量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真正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三、創設情景,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呂淑湘先生說過:“文學最能喚起人們的聯想、想象,因為它本身就是作者運用豐富的聯想、想象進行創作思維的產物。”由情感入手,激發學生想象的欲望,使學生進入釀情、入情、動情的情感美體驗活動中盡情地去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教師要進入課文角色,創設情境,帶著學生一起去體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感情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做學習的主人,這是探究學習的基礎。《新課標》認為: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時,學生質疑提問:“為什么敵人不把鐵鏈也炸掉,讓過不來,而只抽掉木板呢?”由此,我引導學生展開積極思索、熱烈討論,在分析敵人當時的心理狀態后,學生明白了當時敵人認為抽掉了木板,只剩十三根鐵鏈,再加上山高水急,重兵防守,是“飛”不過來的,哪里還用炸鐵鏈。從而說明奪橋的困難,突出英勇無畏的精神。學生們就在不斷思考和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慢慢地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起深入探索的興趣。我覺得孩子們能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優點,真是難能可貴。在學生的發言中,每個人都在動腦筋,課堂氣氛活躍,充滿了活力。

四、及時評價,激勵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篇9

1.采用情境教學法。

采用信息技術,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和創設語文學習所必需的情境進行教學。或播放故事,或配樂朗讀,或呈現圖形圖像,或觀看動畫,或觀看視頻等。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呈現圖形圖像,圖文結合,使學生直觀感知課文的情境。句段理解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難點,用動畫、視頻等再現文本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雷雨》的起始階段,筆者播放視頻,讓學生邊聽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從而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產生探究自然界奧秘的動機。為使學生理解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筆者再次讓學生觀看視頻剪輯:屏幕上厚厚的黑云籠罩著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學生觀看視頻剪輯的同時,思考以下問題:(1)“滿天”是什么意思?(2)“黑沉沉”寫出了烏云怎么樣的變化?(3)“壓”字說明當時的云層怎么樣?(4)黑沉沉的烏云向你直壓過來,你的感覺是怎樣的?然后,引導學生感受場景,品詞析句。

2.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為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技術支持。

將信息技術整合于語文學科教學,至少可以使語文教學在以下方面得到優化:利用計算機支持協同分組學習,有助于適應學生在學習速度方面的類別;利用多媒體演示增強教學信息的表現能力;利用自動化學習手段,可以提供及時反饋;利用網絡支持教學通訊,可以使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并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以文字課本為主要傳播媒體的教學模式,必將被以信息技術工具為傳播媒體的新型模式所取代。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可以體現以下幾種對于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極為寶貴的特性,從而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1)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2)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知識的獲取;(3)多媒體系統的超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的最有效的組織和管理;(4)計算機網絡特性有利于實現培養合作精神并促進高級認識能力發展的協作式學習,因此加快信息技術在學科中的應用,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同其他學科技術的整合是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趨勢,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不僅課時容量大,而且生動形象,比傳統的課堂教學省時高效;許多美文的閱讀教學,經過多媒體視聽技術處理的音像資料,聲像俱佳,形象逼真,為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寓意拓寬了思路,開闊了視野,為發展求新思維創造了環境,備受學生歡迎。例如在我講讀《錫林郭勒大草原》一課時,通過播放德德瑪演唱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同學們細細聆聽優美而動聽的歌聲,配上美麗動人的草原風光畫面,使死板的文字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了學生面前,并通過配樂朗讀使學生對文字形成了永久性的記憶。又如,我在教學《海上日出》這篇課文時,通過對朗讀、欣賞、情境、體會、擴展五個方面進行設計,把音樂、語言、動畫及其他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大課堂教學的密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3.加強交流合作,促進資源共享。

由于缺乏簡潔易操作的課件制作平臺,筆者始終覺得為一堂課專門制作課件是相當費神費力的事情,待用完之后,這曾凝聚了自己大量心血的課件也只能擱置一旁。如果能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促進資源共享,則無論是對課件制作水平的提高還是課件的使用率都將大有裨益。國外在計算機輔助教學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丹麥、美國、澳大利亞已研制出了許多教學軟件。

4.信息技術為作文教學提供了便利。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們在課程整合中也做了一些嘗試。首先,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打草稿、寫文章,還是檢查語法,都能較為方便地在計算機上進行。同時,在使用電子媒體工具的寫作中,學生能夠使用符號、圖像、聲音乃至三維動畫等各種形式創作出豐富多彩的寫作內容。比如在科學、數學的寫作中插入專業符號,在藝術與科學的寫作中配上插圖等。在這種模式下寫作的學生,比使用傳統的寫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其次,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看情境講述或看情境寫話,利用多媒體軟件的交互界面和多媒體的超文本結構,采用網上互評、互議、互改的方式,開展協作學習,提高鑒賞能力及寫作水平,同時培養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在上描寫景物的作文課時,教師讓學生上網自由搜索,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資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動物園、華山、黃帝陵、兵馬俑等旅游風景區都有自己的網頁。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參與熱情,寫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傳統作文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

5.借助信息技術,拓寬加深知識積累。

新課程標準強調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實踐、積累、再實踐、再積累的不斷循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的不斷積累是創新的前提。網絡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超大型知識庫,它連接著地球的每個角落,蘊藏著無窮無盡的知識。用好網絡,可以使人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在教學中,教師正確指導學生運用網絡技術查找所需資料,搜集數據,在網上進行作文閱讀……滿足了學生多方面、多層次的求知欲望,對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學會充分自主地學習,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篇10

實現“整合”也就是要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現代信息化環境中實施教學活動。由于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所提供的教學信息的多樣化,使得學生與計算機的交互具有更廣闊、更自由的空間;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學生能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資源;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學生對于語文信息的感知更加豐富;它所提供的教學反饋信息的實時性,使得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能提供實施個性化的幫助或指導,對于課堂實現高效率、高質量提供了保障。下面就談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后的好處:

好處一:豐富語文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優化導入環節,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這是進行新授課的首要環節。如教學《鳥的天堂》時,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我先請學生展示交流自己課前搜集到的鳥的天堂的圖片及文字資料,激起學生了解鳥的天堂的興趣,然后和學生一起讀文,欣賞鳥的天堂的美。在學習“眾鳥紛飛”這部分內容時,我引導學生適時播放了課前編輯的鳥活動時的聲像資料,學生閱讀的文本語言一下子活起來、動起來,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自然銘刻在學生腦海里。然后再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語言之精妙,水到渠成。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的呈現,制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提出要學習的新課題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這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好處二:提供教學學習媒介,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

小學生的認知由于受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和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

古詩的語言是高度凝練的,所創設的意境是深遠的。如何引導學生來學習古詩,感悟詩人語言之凝練,體會古詩之神韻呢?信息技術與古詩教學的整合解決了這個難題。如有位著名教師在教學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筆下深秋時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他設計制作了能體現詩情的課件,并選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樂。

上課初,教師先以一張配有詩文的電子幻燈片呈現教學內容,在具有古風古韻的音樂聲中,教師誦讀全詩,激起了孩子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理解詩意時,還演示了課件,在紅紅的楓葉緩緩飄落的畫面出現時,學生眼神中透露出異彩,不但對詩意理解了,而且感情得到了升華。

好處三:增加課堂朗讀氣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朗讀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術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至少有兩個有效的途徑:

第一是使用現成的語文教學軟件或光盤、磁帶等輔助資料。如“三辰影庫”的系列光盤中,現行小語教學大綱中60%以上的課文都有配以動畫或視頻剪輯的朗讀,通過對這些光盤的播放,不但能使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還為非普通話地區老師和學生提供了朗讀能力訓練的工具。傳統的朗讀訓練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加上有些老師的普通話也不太準確,學生就更不容易訓練了。這些資料的使用,解決了老師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大問題。《海上日出》、《桂林山水》等優美散文的學習沒有讀是不能稱得上真正的鑒賞的,對這類課文的教學應充分朗讀,體悟作者的感情。運用信息技術提供的朗讀素材可以隨意控制,按自己的進度進行跟讀、自讀、感情朗讀,朗讀時要注意語速、節奏,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對于配有畫面的課文朗讀,可以通過聲道的選擇,讓學生看畫面通過自己的朗讀體驗作者的情感及作者寫作的技巧,從而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第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計算機的“錄音”功能將學生自己的朗讀錄下,由學生自己從中去發現問題,矯正讀音及情感的處理等。實踐證明,這是能促使學生的朗讀能力迅速提高的有效措施,許多學生在首次聽到自己的錄音后,都十分驚訝地說:“啊!我的聲音怎么會是這樣的呢?”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提出改進的方案,再反復錄音,反復比較,進步的速度往往是我們老師難以想象的。

好處四:增加教學學習信息,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