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融洽英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2:18: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相處融洽英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相處融洽英文

篇1

A Changing Relationship一種變化的關系

If there was one thing you could make parents understand about kids, what would it be? That is one of the questions Time for Kids and recently asked in an anonymous1) poll2) conducted online. More than 8000 kids answered. "We just want to spend time with you," said a 12-year-old. "At 13, you can't treat me like I'm 6," another kid said. An 11-year-old wrote, "Being a kid is a lot harder than it looks."

The kids who took the poll made it clear that they want to feel close to the important people in their life―their mom, dad, and other caring adults. But their answers also show that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navigate3) these close relationships.

如果你能通過一件事讓父母了解孩子,那會是什么事?最近(編注:英文原文發表于2016年3月),《時代周刊?兒童版》和兒童健康網聯合在網上發起了一次匿名問卷調查,這就是列入其中的一個問題。此次調查共有8000多個孩子填寫了問卷。“我們就想和你們待在一起。”一個12歲的孩子說。“我13歲了,你們不能像對待6歲小孩兒那樣對待我。”另一個孩子說。一個11歲的孩子寫道:“做個孩子可比表面上看起來難多了。”

參加此次問卷調查的孩子們明確表示,他們想與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他們的媽媽、爸爸和其他關心他們的成年人)有親密感。然而他們的回答也表明,正確應對這些親密關系并非總是那么容易。

Getting Along and Having Fun相處融洽,享受快樂

Many kids―two out of three―said they get along pretty well or very well with their parents. About four out of five kids told us that they have fun with their parents.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y never disagree. In fact, most kids reported arguing with their parents, at least sometimes.

"It's absolutely normal to disagree and argue," says D'Arcy Lyness, a child psychologist. "But it's also important to learn how to do so respectfully." About half of the kids said they are doing that. When they disagree with their parents, they say they discuss issues calmly.

But two out of five kids said arguments tend to involve yelling at each other. Lyness points out that shouting never helps. "Speak up, and let your parents know your ideas and your opinions," she advises. "But be patient. Don't use a raised, angry voice."

Kids made it clear that they would rather avoid conflict altogether. Not surprisingly, three out of four kids admitted to lying at times. Many said they lie to avoid getting in trouble or disappointing their parents. According to Lyness, lying isn't just wrong. It can actually get negative results. Telling the truth builds trust. "When parents can trust you,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give you more freedom and more privileges4)," she says.

A Changing Relationship一種變化的關系

Telling the truth, says Lyness, is a sign of maturity5). But older kids were more likely to say they lie than younger ones. Kids aged 12 to 14 not only said they lie more, but they also reported having less fun, feeling less close and not getting along as well with their parents.

According to Lyness, those feelings are not uncommon. As kids become more independent, they have more areas of conflict with their parents. But it doesn't have to be that way. "Kids and parents get along differently at each phase of the journey," she says. As kids grow and change, it is important for everybody to adapt. "There's a dance of ways that youinteract6) and get along," she points out. "Then there's a shift7), and it's a different dance." Change is normal, shestresses8).

萊內斯說,實話實說是心智成熟的一種表現。但是年齡較大的孩子比年幼的孩子更有可能說出自己撒謊的事情。12~14歲的孩子不僅說自己撒謊次數多,還說感到樂趣更少,親密感更弱,與父母相處也不太融洽。

萊內斯認為,那些感覺并不少見。隨著孩子們變得愈加獨立,他們會在更多方面與父母產生沖突,但是事情并不一定非要變成那樣。“孩子和父母在人生旅程每個階段的相處方式都有所不同。”她說。隨著孩子的成長和變化,每個人都要去適應,這點很重要。“你們互動和相處的方式要像跳舞一樣,”她指出,“舞曲換了,就要開始跳一種新的舞步。”變化很正常,她強調。

三分之二的孩子說他們和父母相處很融洽,或特別融洽。大約五分之四的孩子說他們和父母在一起很開心,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從來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事實上,多數孩子都說曾和父母發生過爭執,至少有時候會那樣。

“出現意見相左和爭執的情況完全正常,”兒童心理學家達西?萊內斯說,“但是學會如何在上述情況中保持尊重的態度也很重要。”約有半數孩子說他們就在這么做。當他們與父母意見相左時,他們說自己會冷靜地討論相關問題。

但是有五分之二的孩子說爭執的時候容易對彼此大喊大叫。萊內斯指出,大喊大叫毫無益處。“要說出來,讓你的父母了解你的想法和意見,”她建議道,“但是要有耐心,不要憤怒地大聲說話。”

孩子們明確表示他們寧愿干脆避免沖突。不出所料,有四分之三的孩子承認偶爾會撒謊。許多孩子說他們撒謊是為了避免麻煩或不讓父母失望。萊內斯認為,撒謊可不僅僅是做錯了這么簡單,它實際上能帶來負面結果,而實話實說能夠建立信任。“當父母可以信任你的時候,他們會更愿意給你更多自由和權限。”她說。

How to Stay Close如何保持親密關系

The experts at suggest taking these steps in order to feel closer to your parents and have fewer arguments.

1. Find ways to let parents in on9) your life. Tell them how things are going for you, even if it's just a small detail.

2. Have fun together. Find things you enjoy doing together. Be willing to make time for your parents.

3. Talk with kindness and respect. Even when you disagree, avoid yelling, angry or mean words, and disrespect.

4. Say "yes" more than "no". You probably want your parent to do that, too! 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say yes when kids are cooperative.

5. Express your love and appreciation. Try a hug, a note, a kind act, or a simple thank-you.

為了讓你與父母更有親密感,并減少爭執,兒童健康網的專家們建議你遵循如下步驟。

1. 想辦法讓父母走進你的生活。告訴他們你的近況如何,即使它只是一個小細節。

2. 分享快樂。找到你們樂意一起去做的事情,并樂于騰出時間與父母相處。

3. 以和藹、尊敬的態度交談。即使你們意見不同,也不要大喊大叫、生氣惱火或口出不遜,還有不要失禮不敬。

篇2

01

Hello,everybody.

大家好

My name's( ).

我的名字叫( )

I'm in Class( )Grade six of( )school.

我在( )學校6年級()班級.

I'm tall(short).I'm ( )centimeters.

我很高(矮),我()厘米。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我非常喜歡英語

Beacuse English is interesting.

因為英語很有趣。

So my English is very good.

所以,我的英語很好。

I acquire many award.

我獲得過很多獎項。

I hope that every of you will love me。

希望大家能喜歡我。

02

Hi,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It is my plearsure to take this chance to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 I am 10 years old. About my family, there are 4 people in my family. Father, Mother, Brother and me, My father and mother are all very kind, Welcome you to visit my family if you have time!

嗨,男孩女孩們,大家上午好,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來介紹我自己,我叫***,今年10歲。關于我的家庭,我家有四口人,爸爸媽媽,哥哥,還有我,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很友善的人,歡迎你們來我家玩如果你有時間。

03

I am a very outgoing girl(boy), I like reading、playing games and listening to music. Of course, I also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all the people in the school, I hope I will be your best friend in the school life.

我是一個很外向的男孩(女孩),我喜歡閱讀,玩游戲,聽音樂,當然,我也喜歡與學校里所有的人交朋友,希望在以后的學校生活中,我能成為你們最好的朋友。

04

Hello everyone ! It's my honor to stand here introducing myself.

大家好, 很高興有機會在這里介紹我自己。

My name is xxx, from Class 2, Grade six,xxxx Primary School.

我是xxx,xx小學六年級2班的學生。

I'm doing well in my study, besides I'm the monitor of my class and I get on well with my classmates.

我學習成績優秀,是班上的班長并且我和同學們相處很融洽。

I'm a happy and talented girl. I'm good at drawing and many of my drawings have won prizes. At the same time, I like telling stories.

我是一個開朗又多才多藝的女孩,畫畫是我最擅長的,曾多次或獎。同時我還很會講故事。

I'm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 very much, and I believe that I will do well in future. I won't let you down!

我很喜歡學習英語,我相信我會表現的出色,我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篇3

信用社系統管理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

董立新,男,40歲,于是1992年參加信用社工作,轉眼間已經參加工作22個年頭了,從開始工作到現在,感受很多,也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在此首先感謝一直關心、幫助我的領導和同事們。入職至今,在這些日子中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單位各項規章制度,與同事之間相處融洽;工作上,盡職盡責,不敢有絲毫懈怠。不僅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外,還協助辦公室等其他部門處理其他日常工作,還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在工作之初,也是計算機剛剛進入金融系統的時候,時常感覺自己文化底子薄,為提高文化素養,能對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便自費購買各種計算機書籍自己學習,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最開始的那段時期,經常有不明白的問題和計算機英文術語,自己便在書中仔細的去尋找答案,有不懂的計算機英文單詞,便用英漢詞典查找,就這樣一點點,自己的電腦技能慢慢的提高,對電腦的興趣也越來越大,許多業余時間都用來學習電腦知識,這為以后成為系統管理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由于工作需要被調至辦公室擔任系統管理員,勝芳信用社當時所轄13個分社、儲蓄所,電腦設備、網絡設備多達幾十臺,設備故障時常發生,為了保證每位同事都能有一個網絡暢通、高效的工作環境,定期為行內的電腦進行除塵、軟件升級、防殺病毒等等。做好記錄工作筆記,并定期與聯通及電信的網絡工作人員進行聯系溝通,保證社內網點的網絡暢通。對待同事有不懂的地方,做到耐心解答。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減輕同事的工作負擔,提高辦公效率。單位內目前一共近70多 臺電腦,40多臺打印機、復印機,監控設備等,由于機器較多,日常出現故障的情況較為常見,主要的電腦故障有:系統故障,網絡故障,軟件故障等,很多機器由于長期使用,導致系統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統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損壞,從而導致系統崩潰,重裝系統,另外有一些屬于網絡故障,線路問題等。在一些設備出現故障時,真的感覺無所適從,為不影響網點業務的開展,每天大多數時間都在各個網點奔波。為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崗位,自己查找大量資料,在網上查找相關設備的信息,并與上級科技部門交流,特別是對打印機,復印機的故障,網絡方面的問題,結合自身的故障,在不斷的摸索中,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經驗。在設備出現問題時,能很快進行處理。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進步,信用社的業務范圍也在增長,近些年,系統的多次升級,光纖線路的改造,ATM機的上線,新設備,新業務品種的不斷涌現,都給我的工作帶來不小的壓力,壓力當前,不前進就是后退,自己深刻明白職責的所在,

篇4

又玩兒穿越梗?

很多觀點認為,韓寒這一次也玩起了穿越套路。遠的不說,就拿先前大熱的《夏洛特煩惱》來比較,都是一上來就抓住觀眾眼球,再來個猝不及防的穿越。但另一種觀點似乎更有說服力:夢境。構建起主人公徐太浪夢境的故事,是父親在他病床前的講述,在他昏迷的意識里變成了鮮活的畫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阿浪從小未能見母親一面,又在與父親不可調和的代溝中成長,父親的青春留下的痛楚不想讓兒子重演,而兒子因父親阻攔他的夢想而困苦叛逆,或許正是兩個人同樣的倔強才使這般。但他們何嘗不想尋求機會走進對方的內心,阿浪與父親在夢中并肩作戰,打打殺殺卻相處融洽的畫面,是心中期望與父親和解的愿望,更是想了解他暴躁脾氣背后的故事。

《乘風破浪》在講美好的故事。歌廳里只唱歌,桑拿房里只洗澡,沒人專注于房價地產,說想靜靜的時候也不會被追問靜靜是誰,愛一個人從四歲開始善始善終……這都是那個年代的純粹美好,那是一件東西要用很久、很珍惜的年代,牛仔褲磅數高、耐穿,家具都是有靈魂的。

如果說《后會無期》是公路片,《乘風破浪》則是將靈魂置于公路上馳騁。熟悉韓寒的讀者都知道,徐太浪的名字源于他已故去的好友、賽車手徐浪;亭林鎮是韓寒故鄉,為此,他在6個小鎮取景,還原這個夢開始的地方。阿浪和小花對話的雜貨鋪門口,在《后會無期》里也出現過,一樣的機位,一樣的站位,劉鶯鶯對馬浩漢說,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電影延續著代表韓寒的那種質感,冷色調,加上江南水鄉的街道,總能讓人想到校園的午后,端坐在草坪上,打開作家韓寒的小說,電影里的某些鏡頭,仿佛也在書中出現過。

小蝌蚪找媽媽

穿越夢境的阿浪,有機會在自己最好的歲月,遇到父母最好的年紀,也能和因產后抑郁而自殺的母親有相處的機會。他珍惜著每一秒,并試圖改變命運,他曾要求自己未來的父親在妻子懷孕后不要犯事。但在六一死后他才明白,一切該發生的都必然發生,沒有理由阻止。在既有的命運面前,每個人都是小人物,就像影片的英文名――浮萍。

“都是小人物,別說什么大話了,活著就行。”片中羅力落魄后的這句話悲情又現實。幾個人把黑社會做得像負責任的物業公司,每月收20元保o費還要負責修電燈修屋頂,他們身上有著那一代人獨特的氣質,受香港警匪片與古惑仔的影響,想要做一個大英雄,但最后卻只能庸庸碌碌地做一個普通人,成為馬化騰那樣的人物少之又少。

最近有句話挺流行,“飲冰十年,難涼熱血”。我們為什么總要懷念青春?即使年輕時笨拙莽撞,即使熱血終究冷卻、凝固,化為沉默的浮萍。“我只能給你這一方天地”,卻是他們心中不變的堅持。正如他們喊出的那句話“我就像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篇5

你的公司里有沒有這樣一種人:你不見得跟他有什么利害沖突,可他就是對你惡語相向;或者他就愛欺負新人,你剛進公司的時候,受盡了他的排擠;或者他是一個很計較的人,當你們之間有了競爭,他會想盡一切方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即便兩敗俱傷也在所不惜……雖然他們不會對你拳腳相加,但我們還是統稱這類人為“野蠻同事”。大家都告訴你不要睬他,可在一間辦公室里,抬頭不見低頭見,你難免還是要和他接觸,怎么應付呢?

小麗在單位已經有幾個月了,工作做得好,人緣關系也相處得一片融洽。這時,單位在她之后又進來一位新同事叫杜巧巧,同她一樣也是剛畢業應聘進來的。杜巧巧的辦公桌就在小麗的隔壁,距離的緊連也讓她們密切了許多。

杜巧巧是一個勤快嘴甜的女孩,在贏得一些同事微笑的時候,也招來了一雙犀利的目光,這種目光常讓杜巧巧有不寒而栗的感覺。目光的源頭是單位的一個老員工許可,也是當前上司身邊的紅人。

這天,許可拿了一首署名詩,以十分誠懇的口氣請求杜巧巧給大家念一遍,受寵若驚的杜巧巧一字一句地念道:“臥梅又聞花,質使相腫第,遙吻臥使睡,臥使達春綠。”辦公室的同事們個個如同看了一出方言演出的小品般大笑不止,而后,“達春綠”(大蠢驢)便成了可憐的杜巧巧讓人調笑的把柄。

從此,杜巧巧再也不和許可說話,即使工作需要,也不過是互相發個E-mail,言簡意賅。

一天,杜巧巧用完復印機后沒有復位,許可恰好去印一些東西,說:“誰呀,設置了放大的比例。”杜巧巧連忙道歉:“噢,我忘了按RESET。”沒想到許可陰陽怪氣地來了一句:“呵,懂幾句英文就放上‘洋屁’了。”杜巧巧愣了一下,便順著她的話接了一句:“難道你是在放‘土屁’?”同事竊笑不止,許可當即臉色很難看。

事后,杜巧巧和小麗解釋敢于和這位“紅人”頂撞的原因:“當著一屋子同事的面,他這么無禮地對我,而我卻一言不發,那么以后每個人可能都會這樣毫不尊重地指責我。”

小麗驚嘆杜巧巧的勇氣時,但也不由得為她捏了一把汗,杜巧巧卻笑著說:“這種人未必是看不慣你一個人,他們有一個習慣:凡是新來的人都要排擠一下,以顯示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主要地位。一旦時間長了,你完全融入這個圈子了,他們就會轉移目標,去針對新人。這種人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惡人,如果他們不是太過火,大可不必理睬,但是適當的時候,你也可以反擊,因為他們一般都欺軟怕硬。”

這是杜巧巧遇到的一種人,其實在生活里,你或許會遇到以下幾種類型的“野蠻同事”,也不用怕,總有一物降一物的。

比如是非型:是非型的人最喜歡探聽他人的隱私,他們以制造、傳播謠言為樂。

是非型的人充其量只是個小人,所以不用對他們如臨大敵。對付這種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對于一般的謠言,記住“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對于過分的謠言,完全可以將造謠者告上“公堂”。

比如脾氣怪異型:他們可能沒有什么惡意,他們只是很難相處,脾氣怪異,行為離奇,你無法用正常人的思維去理解他們。如果不巧與他們有矛盾,要就事論事地與他們爭論,千萬不要借題發揮,這樣可能會激怒他們。

比如貶低別人型:這種人處處要顯得比別人優越,你說什么他都要插嘴,每一件事他都要證明他知道得比你多。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有無法排解的虛榮心,或者是隱藏得很深的自卑。他們實在是不值得你生氣。

篇6

一、英語繪本,學生享受精神文化的殿堂

英語繪本,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文學性。孩子們在享受繪本的同時,也是精神上的享受。繪本的圖畫,或飛揚著想象,讓孩子們在夢想與現實之間自由馳騁;或用詩的筆觸勾勒著獨特的意境與神韻,讓孩子們沉浸于詩意與浪漫之中。

在一節繪本課教學中我選了日本著名繪本大師的作品The very hungry snake,配上簡單的英文講述,孩子們在色彩斑斕的繪本中享受著英語閱讀的有趣和幸福。特別是最后當小蛇遇到一整棵蘋果樹時,我讓孩子們猜測它是怎么樣吃的。有的孩子說道:

“Open the mouth,eat the apple.”還有孩子猜到:“Open the mouth,eat the leaves.”當我在ppt上呈現小蛇把整棵樹吞下去的情景時,全班爆笑成一團。課堂的最后環節我讓孩子們續寫故事并且畫出繪本。每個孩子都非常開心地用英語編著故事的續集并且配上了惟妙惟肖的繪本。

二、英語繪本,學生提升閱讀素養的妙方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愛上英語,首先要讓學生愛讀英語書籍。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英語繪本是很適合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

在進行It’s Okay to be different的繪本教學時,上課伊始我首先描述自己,盡量暴露自己外在形象的缺陷:“I’m a tall woman,I have long hair,small eyes.I wear a pair of glasses.”有了我之前的鋪墊,孩子們也大膽發言。當我呈現美國著名繪畫家Todd Parr的五彩斑斕的繪本圖片時,孩子們專注地閱讀起來:

It’s okay to be missing a tooth(or two or three).

It’s okay to have a different nose...

教師適時的鋪墊能激發孩子們閱讀的濃厚興趣。

2.培養學生的閱讀積累與反思習慣,豐富的語言要靠不斷地積累

教師可利用英文繪本的趣味性,讓學生快樂地積累文本中出現的詞匯、諺語、俗語等英語知識。當然,僅有積累是不夠的,還要鼓勵學生反思,何時何地可以運用這些語言知識。反思的過程,才是吸收文本內容的真正過程。

在The hungry caterpillar這節繪本課中,我帶領孩子們正式踏上閱讀的旅程。享受閱讀第一步:Listen to the text,讓孩子們聽這個故事。學生在提問題的時候其實內心就已經在猜測故事了。享受閱讀第二步:Guess what happened?(同桌討論為什么它會變得這么大,發生了什么?)享受閱讀第三步:帶著好奇理解內容:What does he eat?(讀圖片及文字內容,了解毛毛蟲都吃了什么?)這步主要是訓練學生借助圖片及上下文理解生詞以及通過拼讀音節猜測讀音的能力。孩子們就這樣在無形中慢慢積累和掌握了閱讀能力。享受閱讀第四步:呈現毛毛蟲所吃的所有食物。為什么毛毛蟲吃了那么多還是吃不飽呢?學生對這些食物也很感興趣。所以在復述食物時,每個孩子都非常夸張地講述,似乎不能相信毛毛蟲的大胃口。享受閱讀第五步:帶著感情講述故事:Read your story again,try to tell the story.(再讀故事,你能試試講講這個故事嗎?)正是在這樣的復述和表達中,孩子們豐富的語言得到積累和運用。

三、繪本二次開發,孩子浸潤在多維的語言情境中

孩子們以純凈的童心打量世界,以純真的眼睛觀察生活,以童詩、童歌、童話、對話、短文、故事等形式對繪本故事逆行續編、改編和創編,用多彩的畫筆在點、線、面的勾勒中充分展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理解感悟與憧憬。

在圣誕佳節即將來臨之際,經過一學期的相處,孩子們與外教也形成了融洽而緊密的師生關系。許多孩子在策劃著給外教老師送一張圣誕賀卡。而我們五年級Unit 9 Shapes這一單元剛好有制作新年卡片這一章節,于是我緊扣繪本、賀卡兩者的契機,讓

孩子們進行繪本賀卡的創作,進而培養孩子們的英文寫作能力。

左彥文同學這樣寫道:

First I cut out a diamond.

Then I draw a Santa Claus.

Colour the Santa Claus red.

Third I write“Dear Robin Merry Christmas”on the paper.

鄧琪同學寫道:

First I cut out a heart.

Then I draw two trees,a snow man and some snow.

Third I write“Dear Robin Merry Christmas”on the paper.

其實,繪本創作是對生活的一種樸實寫照,是童心的自由舞蹈!只要你張開詩性的翅膀,就可以任意翱翔!

篇7

摘要:針對目前高職英語教材內容中存在的“重職業、去人文”現象,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弟子規》英語教學,以期提升職業英語教育的人文內涵。實驗結果顯示:《弟子規》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就業和自身發展的需求,也可以激發他們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

關鍵詞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實驗;《弟子規》

基金項目: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科研、社科項目“基于人文教育并注重ESP特色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研究”(項目編號:SK201208)

作者簡介:李華,女,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47(2015)06-0043-05

目前,外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在外語教學界已是共識。[1]在國內,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教學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前10年外語教學傾向只側重于目的語文化的導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跨文化交際的深入和中國國際社會地位的進一步提高,在外語教學中導入母語文化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2]2000年,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從叢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一文,指出即使是有相當英文程度的中國青年學者或博士,一旦進入英語交流語境,立即呈現出中國文化失語癥,甚至有部分中國學者不知令西方人也十分崇敬的孔夫子的英文譯名是Confucious,作者在文章結束呼吁“中國文化英語表達之教學,無疑應成為我國各層次英語教學共同擔負的重要任務”。[3]隨后關注母語文化導入問題的研究逐漸增多。但綜觀這些研究,研究者只是在理論上充分論述了外語教學中導入母語文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且立足點要么是站在中國文化語立場上,要么是從多元文化角度上強調對母語文化的導入,而對于在實際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結合什么內容、如何開展母語文化教學及其教學反饋情況如何的研究則少有研究。[4]因此,本文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弟子規》的雙語教學,一方面,彌補當下職業英語教學“輕人文”的不足,以進一步提高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人文教育內涵;另一方面,通過此教學實踐,了解學生對引入《弟子規》英語教學的真實感受和看法,以探討今后在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母語傳統文化經典語教學的可行性。

一、實驗操作

(一)《弟子規》英文版本的選用

本教學實驗采用的英文版本的《弟子規》是天津市國學研究會在其官網上所共享的英文版本;在課前向學生提供電子版教學材料,并要求學生課前打印出來并自行預習朗誦或背誦。

(二)教學方式和方法

教學時間為每次課堂教學的前25分鐘,教學容量則根據語言材料的難易度作相應調整。教學步驟如下:(1)按“集體—個人—集體”的順序先誦讀3遍英語譯文,目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同時也通過誦讀發現學生發音、詞匯和句子朗讀存在的問題,以便有更針對性地開展第二步的學習;(2)先分解英文句式,后按句式提示詞或參照中文復述英文句子。如“首孝弟,次謹信。”First be filial to your own parents.And respectful to all of your elders.可以分解成“First be filial to…,and respectful to….”;(3)按中文直接翻譯英文;(4)話題討論(Topic Discussion),如As a son or daughter,how to be fillial to your parents?Make some examples,please.

(三)實驗時間和對象

實驗時間從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共16周,每周4課時,合計64課時。實驗對象為餐飲班共30人。

(四)研究方法

1.個人訪談。為了充分了解學生對《弟子規》教學的看法,研究者在課堂或課后調查了個別學生對《弟子規》的看法。訪談的主要內容包括:(1)學生在課前是否了解或接觸過《弟子規》的漢語版本和英語版本?如果是,其原因是什么?(2)學生對《弟子規》的英文詞匯及其表達的難易度如何評價?(3)《弟子規》的雙語教學對自己的英語學習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第一個問題的訪談在課程開始初期,其余兩個訪談是在課程進行中間或結束后通過面對面交流的形式進行,共訪談了20位同學。

2.問卷調查。本問卷共設計12個問題和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問題的答案根據學生的認同度分5個等級,A.非常贊同;B.贊同;C.一般贊同;D.中立;E.反對;F.強烈反對。開放性問題是“請具體談談你對學習《弟子規》的看法,謝謝!”。調查問卷在最后一次課發放,并隨堂回收,因為有6位同學請假去參加求職面試,所以只發放24份,回收24份,有效問卷24份。

二、統計結果和分析

(一)個人訪談結果和分析

對于訪談問題1,接受訪談的20位同學都表示在課前都已經接觸過《弟子規》,其中有5位同學幾乎可以全文背誦《弟子規》。因為受訪者是餐飲專業學生,在此課程之前已經去各地的酒店實習過(本英語課程本應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但因為學生實習需要而延至三年級上),而某些酒店對員工的培訓和要求就是背誦和落實《弟子規》的行為。所訪談的同學中,有8位同學是通過所實習的酒店而了解到《弟子規》,其余12位同學則是從這些同學處間接接觸到《弟子規》。而自覺背誦《弟子規》的5位同學表示,盡管由于他們實習生的身份,酒店對他們并不作背誦要求,但他們仍主動向實習主管要來中文版《弟子規》自學和背誦。理由之一是他們所實習的酒店在員工所到之處和休息地方反復播放《弟子規》的各種禮儀,耳聞目染之余,他們除了感受到了酒店其他員工的友好之外,自身也覺得《弟子規》里的某些規矩是他們應重視和學習的;其二,為了以后的順利就業,他們提前學習《弟子規》。這樣的結果出乎調查者意料,但也說明了在課程教學計劃任務外插入《弟子規》教學,也是符合他們將來就業需要的。

對于問題2“學生對《弟子規》的英文詞匯及其表達的難易度如何評價?”14位同學均表示難易度適中,6位表示偏易。這表明所采用的《弟子規》英文是適宜他們學習程度的。對于問題3“《弟子規》的雙語教學對自己的英語學習起了什么作用?”,大多數同學表示豐富了他們的英語詞匯和提高了日常生活的口頭表達,如學會了“孝”、“悌”、“父母呼,應勿緩”等,而這些傳統文化詞匯及其表達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是很少接觸到的,因而也不知道如何用英語向外國朋友介紹自己的文化,這種情形正是所謂的中國文化“失語癥”。[3]由此得出,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加入“中國文化英語表達之教學”是必要的。

(二)問卷調查結果和分析

1.問題(1):《弟子規》的內容是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閱讀并踐行的,對于大學生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孝敬長輩有著積極的意義。調查結果見表1。

2.問題(2):《弟子規》的內容已經過時了,里面的思想不符合時代要求,對當代大學生發展不利。調查結果見表2。

問題(1)和問題(2)分別從正反兩面調查了同一內容,但對《弟子規》內容的正反面意義的回答并不一致,其中對《弟子規》的內容具有積極意義的贊同率是100%,盡管贊同的程度不一;而對《弟子規》內容的已經過時且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反對率是70.8%,中立態度占16.7%,贊同人數3人,占12.6%。盡管如此,數據統計仍然表示七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弟子規》對當今的大學生的發展是有利的。由此可知,在大學課堂里引入《弟子規》的教育,大學生可以接受和認同,因而也是可行的。

3.問題(3):課堂上用一定的時間集體朗誦《弟子規》,你的態度如何?調查結果見表3。

采取集體朗誦的做法依據是“讀書千遍,其義自現”。另外,朗讀時身心都參與到朗讀中來,這樣有利于調動個人全部的注意力,養成專心做事的習慣。對這種做法,持反對意見的有1人,中立態度的5人,其余18人均持贊同態度。這結果可能是與集體誦讀的時間通常控制在10分鐘以內有關,若相應延長誦讀的時間,學生是否會改變態度,仍然需要做進一步研究。

4.問題(4):《弟子規》比較系統地、全面地羅列了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處世的規矩、禮儀等,進一步加深了對這些禮儀、規范的認識和理解。調查結果見表4。

5.問題(5):學習《弟子規》后,將使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懂得掌握為人為人處事的分寸,學會與人融洽相處。調查結果見表5。

從問題(4)和問題(5)可看出,學生自認為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處世的規矩、禮儀等仍有提升空間,而《弟子規》的內容對當今的大學生也仍然是適用的。通過學習《弟子規》可以幫助他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懂得掌握為人為人處事的分寸,學會與人融洽相處。

6.問題(6):學習《弟子規》,讓我感受到古文經典的語言簡潔美和精煉美,有回歸閱讀古文經典的欲望。調查結果見表6。

在此問題中,受訪的24位同學中,沒有人持“反對”意見。由此看出,學生自認為學習古文經典是可以感受到其語言美,也可以激起閱讀文化經典的欲望。

7.問題(7):對某些高校要求大學新生入學時先學習《弟子規》的做法,你的態度如何?調查結果見表7。

對大學生學習《弟子規》的做法,社會上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其一是贊同和支持,另一是反對和否定。本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過半的學生持贊同態度,反對態度1人,中立7人。盡管對此問題學生的態度很不一致,但綜合問題(1)、(4)、(5)、(6)的調查結果來看,大體上可以概括出:對大學生學習《弟子規》的做法,高職層次的多數學生認為是必要的也是得到其認同的。

8.問題(8):“事雖小,勿擅為;茍物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是奴化教育,有害獨立人格和尊嚴,侵犯個人擁有的私權。調查結果見表8。

9.問題(9):“人有短,切莫揭;……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是教導我們做個什么人都不得罪的好好先生。調查結果見表9。

問題(8)和問題(9)的內容,曾被作為攻擊《弟子規》思想不符合時代要求、對當代大學生發展不利的理由,調查者設計此問題的目的是想了解學生自身是如何對待這些規矩的。從回答上看,高職學生對此的看法出現了分歧,有小部分同學認同了這些說法,但更多的受查者否定了這些說法,這可能與每個人對語句的理解和自身的社會體驗有關。但整體而言,近半的受訪者認為這兩種說法是不成立的,這也回應了上面問題(1)、(2)和問題(4)、問題(5)的調查結果。因此,對問題(8)和問題(9)內容的理解,學生有個人的思考和看法,而以此來攻擊和反對大學生學《弟子規》是有失公正的。

10.問題(10):當前社會,《弟子規》應該納入中、小學校道德教育,成為學生道德課堂的必要教材。調查結果見表10。

11.問題(11):學習《弟子規》,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改善,能使學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助于社會的建構和治理當今社會的亂象。調查結果見表11。

問題(10)和問題(11)的結果表明,學生認為《弟子規》可以起道德教化的作用,其內容不僅對大學生有禆益,同樣他們也認為《弟子規》應該納入中小學校道德教育,成為學生道德課堂的必要教材。

12.問題(12):《弟子規》應當被看做一種知識之學,文化之學,學習它不是為了力行其中的“勸”,力戒其中的“禁”,而是為了認識古代中國的禮儀規范,了解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探究中國的文明文化。調查結果見表12。

問題(12)表明了該如何對待《弟子規》的學習態度。結果顯示,只有1人持反對態度,其余23人贊同,這表明了學生對待文化經典的學習,普遍持有理性、客觀的態度。

13.問題(13):請具體談談你對學習《弟子規》的看法,謝謝!在該開放性問題中,所有的受訪者都表示“很有必要”并且也“愿意”去學《弟子規》,這與前面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他們認為很有必要學習《弟子規》的理由如下:(1)《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發揚和傳承。部分摘錄:“我認為學習《弟子規》可以加深我們對中國文化文明的了解,同時了解我們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弟子規》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認為學習《弟子規》是一種很好的態度,起碼是對我們國學知識文化的一中傳承和發揚。”“在現代社會中,《弟子規》須大力發揚,不能讓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失掉本質。”(2)《弟子規》可以治理現代社會中的不良現象,促進社會和諧。摘錄如下:“我十分愿意學《弟子規》,它不僅教導人們如何做事,也教導人們如何做人,十分有利于規范現代社會中日益失去的尊老愛幼、為人正直等品德行為。”“現在的90后、00后,我覺得他們是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的。”(3)《弟子規》的禮儀和規范等可以彌補自身不足,規范自己的行為。摘錄如下:“學了《弟子規》后,我認為我更加了解了很多以前不曾注意過的生活細節,我認為對當代人來說是必修的。很愿意學《弟子規》,它可以時時糾正自己待人接物、處世規矩、社交活動中錯誤的方式和態度,對于提高我們的內在、外在修養很有益。”“現在的90后,00后,我覺得他們是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的。”

此外,個別受查者還在答題中表達了個人要以如何的態度去學習《弟子規》。摘錄如下:“學習《弟子規》,我覺得我們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弟子,認真去學習《弟子規》中的精華,并且要學以致用。”“以正常的心態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行創新,與時代接軌。”還有學生在回答中表達了“我很認真地對待《弟子規》的學習,且我也希望也能多多學學其他相關的中國文化經典。”由學生的這兩種反饋意見得出,對待文化經典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認識,通過文化經典的學習,的確可以讓他們獲益,因而也令他們具有回歸閱讀古文經典的欲望。

參考文獻:

[1]胡文仲,孫有中.突出學科特點,加強人文教育——試論當前英語專業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5):243-247.

[2]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與外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4):44-48.

[3]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A3).

篇8

歷史上,泰國人經商一般不喜歡冒險,小心謹慎,寧可依靠自己的力量,積少成多地發展,也不愿大刀闊斧,大數額地貸款,大范圍地投資。由于過分地謹慎,不輕易相信別人,故很多企業都帶有濃重的家族色彩。泰國商人十分注重人際關系,在他們看來,與其你爭我斗,費盡心思才獲得一些利益,倒不如把這些利益讓給那些誠實而富于人性的對手。對于商品,他們重視質量甚于牌子,只要商品貨真價實,既使是名不見經傳的產品,也能獲得認可。此外,同大部分的華人一樣,很考慮面子,十分重視別人對自己的外觀看法,如能讓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無疑可以使洽談在十分融洽的氣氛中進行。

人們說泰國是“微笑之國”,他們對外國人特別和藹可親。生意對象幾乎都是華僑系統的企業,和其他國家的華僑一樣,做生意基于對個人的信賴,形式上的契約書依然有被輕視的傾向。市區大道混雜紊亂,早晚不用說,即使白天也經常是擁擠不堪,行動上相當費時。

在泰國,在眾目睽睽之下與人爭執,咄咄逼人的表現會被泰國人認為是最可恥的行為。由于左手被視為不潔凈,所以交換名片,接受物品,都必須使用右手。

訪問政府辦公廳宜穿西裝。商界見面著襯衫,打領帶即可。拜訪大公司或政府辦公廳須先約會,準時赴約是一種禮貌。宜持用英文、泰文、中文對照的名片,在當地兩天即可印妥。

泰國人非常重視人的頭部,而輕視兩腳,認為頭是靈魂所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切記勿觸摸別人的頭,即使是摸小孩的頭也不行(中國人常常因為喜愛孩子才去摸他們的頭)。泰國人認為頭部被他人觸摸是奇恥大辱。又如長輩在座,晚輩必須坐在地下,或者蹲跪,以免高于長輩的頭部,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敬。坐著的人也忌他人拿著東西從自己頭上過。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頭,認為一定會生病。

泰國人特別尊崇佛祖和國王,佛祖和國王在泰國人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切不可當著泰國人面說對佛祖和國王輕率的話。

在泰國人面前,盤腿而坐或以鞋底對著人是不禮貌的。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不要讓泰國人明顯地看到你的鞋底。商務談判坐下時,千萬別把鞋底露出來,因為這在泰國被認為是極不禮貌、極不友好的表示。腳除了走路之外,不可作其他用途。如用腳踢門,會受到當地人的唾棄。用腳給人指東西,也是失禮。

泰國人很難對一種事迅速做出決斷,所以外人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商界招待,細密而累人。和泰國商人相處,不要夸耀自己國家的經濟,不要盤問對方有幾個太太。

如果不是在相當西化的場合,泰國人見面時不握手,而是雙手合十放在胸前。初到泰國,要注意當地人所行的合掌見面禮,泰國話叫做“Wai”,外人也可以照樣行禮,雙手抬得越高,越表示對客人的尊重,但雙手的高度不能超過雙眼。一般雙掌合起應在額至胸之間,注意,地位較低或年輕者,應先向對立者致合掌禮。惟和尚可不受約束,不必向任何人還合掌禮,即使面見泰王和王后,也不用還禮,只是點頭微笑致意。

篇9

關鍵詞:女性主義 文化差異 溝通障礙

李翊云(1972年11月~),華人女作家,2002年開始發表英文短篇小說,在華裔美國文學領域內聲譽鵲起。華裔美國作家致力于以華裔美國人的視角書寫華裔美國人的故事,用作品詮釋華裔美國人雙重的社會、家庭及個人身份。華裔文學作品總離不開‘身份’這個話題,但李翊云在小說中更多的展示了對人性的關注。她認為:“不論在美國還是中國,人們容易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在內心深處的人性,有著相似的痛苦與喜悅,在美國人身上發現的情愫在中國人那里也同樣可以找的到。

《千》描述了兩代人溝通的障礙:石先生的女兒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十二年,不久前經歷離婚,石先生來到美國幫助女兒走出離婚的陰影;而此時女兒已有了自己的生活,石先生與女兒的交流少之甚少,他每天只在公園散步,雖然不懂英文,他卻和一位來自伊朗的女人相處融洽。本文從女性主義及文化差異的角度分析了小說中跨文化環境下父女的溝通障礙及原因。

一方面,在與女兒的交流中,石先生認為父親的身份使他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他對兩性及婚姻的態度深受男權主義思想的影響。在他心中,女兒是“天生的好太太,忠誠美麗,就像她媽媽一樣。”(li, 2006: 188) 他堅信離婚不是女兒的原因。石先生代表著男性的觀點,而女兒的形象正是男權主義定義的好女人的形象。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身份和責任的界定是:女性應是溫順的,謙遜的,自我犧牲的。男性可以擁有、控制或者擺脫女性。男權主義對女性的定義使男性擁有對女人控制的權利,也讓他們確信自己的社會和心理優勢。“‘始終滿足他人’正是男權主義對女性天性的定義;它為男性提供了巨大的優勢、權利及快樂。女人總是被期待去取悅男性,照看家庭、財務或成員。”(ruth, 1997:106) 隨著女性解放運動的發展及自身的不斷覺醒,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都有了較明顯的變化,但男權思想在社會尤其在個人思想中仍根深蒂固,甚至存在于父女關系中。由于男權思想的存在,石先生認為女兒是失敗婚姻的受害者,稱女兒是“被拋棄的女人”,他從不認為在婚姻中男性是被拋棄者。石先生雖然為女兒失敗的婚姻感到難過,但他認為男性拋棄女性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當他得知事情恰好相反時,他無法理解并和女兒爭論到:“一日夫妻百日恩,你們結婚七年,你怎么能夠對你的丈夫做出這種事情?”(li, 2006: 198) 在石先生男權主義思維方式中,女性是不可以拋棄男性的。男性強烈的主導欲取代了慈祥的父親角色。按照父親的標準,女兒應經不是一個好女人,在他看來,“一個好的女人從不發問。一個好的女人應是恭敬的,并知曉如何讓他人說話。”(li, 2006: 194) 在男權社會女性的形象已經被典型化為“為男子服務的形象,性或非性,工人階級或中產階級,黑人或白人,男性都有著共同的思維方式。他們認為女性是低男性一等的,不像男性一樣聰明,一樣有品德,一樣有競爭力,無論在體力、腦力還是精神上都不像男性一樣有能力。在身體,思想和性格上都是渺小的。”(ruth, 1997:113) 所以,當他試圖站在女兒丈夫的立場與女兒爭辯時,已經半掩與父女溝通的大門。

而作為經濟與思想獨立的女性,女兒用女性的力量為自己辯護:“我的婚姻并非你所想象的那樣,如果你一定要用‘拋棄’這個詞,那么我沒有被拋棄,是我拋棄了他。”(li, 2006: 198) 女兒所代表的新女性不再服務于男權社會賦予女性的責任,不再是由父親做主的女兒,從不發問的妻子,或犧牲自我的母親。她們意識到了自我的價值。“她們敢于冒著被稱作 ‘壞女人’的危險,打破被孤立被隔絕的恐懼。但最終,她們依然希望在實現女性價值的同時,能夠被社會接受,獲得愛與尊重。(關, 2007:137) 在這段失敗的婚姻中,誰是拋棄者?父親和女兒的觀點難以達到一致。對于兩性關系不同的理解構成了父女溝通的巨大障礙。

另一方面,雖然石先生與女兒誤解不斷,他卻和陌生的伊朗女人相處和諧。因為二人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子女在美國找到了新的生活,他們卻生活在自己原來的世界。背景

語言不同的兩個人由美國這個新鮮的國家聯系在一起。在這個國家中,二者的身份相似,同為這個國家的客人。而在石先生與女兒之間,對新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二人的溝通障礙到達了更深的程度。石先生相信離婚是女兒的恥辱,而在女兒看來,離婚是新生活的開始;石先生在學著做中國菜,而女兒已經習慣吃西餐。石先生對美國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陌生,讓他對女兒的誤解不斷升級。在新時代華裔文學作品中,少見了些英雄史詩般的鴻篇敘事,也少見海外尋根的悲愴感。它更多的描述了移民的新生活,一種新的成長方式。在《千》中,李翊云揭示出人性普遍面對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在跨文化背景下表現的尤為突出:文化差異可以溝通卻無法消除;男權觀念逐漸消弱但依然存在。在新世紀,作為新一代華裔作家,李翊云筆下的華裔美國文學超越了思鄉及尋根這兩大華裔文學主題,轉而通過尋常故事來書寫人性,她充分考慮到了女性的發展變化,尤其是華裔女性的變化,突顯了她對新時期華裔移民所面對問題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彭志恒:海外中國:華文文學和新儒學。廣州:花城出版社,2005。

篇10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猶記得小學暑假時,跟鄰居在住家附近的工地大樓撿拾綁鷹架的廢鐵絲,還有工人喝剩的鋁罐拿去變賣,雖然報酬只有十幾二十塊臺幣,但當時小小年紀對于能靠一己之力掙錢還頗感自豪呢!

接下來高中時期的寒暑假,則混跡桃園、龜山一帶的工業區當起廉價勞工。當兵前,做過廣告派報生、高爾夫球桿弟、餐廳服務生、工廠作業員等。退伍后,送過報紙、擔任過紡織廠機械維修工、百貨物流送貨司機等。

在來臺北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則是防盜系統技術員,這份工作需在尚未完工的工地大樓施工,工作流程是先在墻面鉆洞、鋪設管路,然后穿插電線、安裝器材,最后再測試驗收。人待在沒有空調、空氣悶熱、環境雜亂的場所,汗流浹背地辛苦工作,其工作性質跟水電工差不多。

而我現在則在臺北市宏偉的辦公大樓里吹著冷氣,使用超薄型液晶屏幕電腦工作,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處理業務,跟別人約在講究氣氛的咖啡廳討論公事,就人生際遇而言,實有著截然不同、天壤之別的待遇,也因此我一直是個很惜福的人,對曾經幫助過我的人都心懷感激。

我私立高職畢業,出身自一個藍領階級的家庭,也就是所謂的中下階層。而這私立高職日間部的文憑已經算是我們家最高的了,我們家次高的學歷是私立高職夜間部,再次就是初中跟小學。

老家在花蓮南部靠近臺東的一個偏僻小鎮,早年家里的經濟狀況一直很不好,自有記憶以來,我從沒有拿過什么零用錢,求學階段也沒有上過一天的才藝班,什么學鋼琴、繪畫、書法,還有補習英文等,是連想都不用想的事情。甚至我們家小孩也沒有人讀過幼稚園。而我則是桃園那一票結拜的兄弟里面,最晚擁有手機、信用卡和汽車的人。

雖然小時候家境并不好,但家人相處融洽,物質欲望低,生活也算過得去。殷實敦厚的雙親,當初從家鄉北上發展時沒帶走家里一毛錢,在沒有任何社會資源與人脈的情形下,完全憑借著他們夫妻自己的力量胼手胝足,貸款15年的房子七八年前才付清,如此倒也順利地拉扯我們家4個小毛頭長大。全家人清清白白沒有人為非作歹,況且我姐雖只有高職補校的學歷,卻在為人母時很爭氣地考上代書資格。

陳述這些我個人的成長經驗,并不是在灑狗血博取什么同情,其實社會上經濟狀況比我們家糟的大有人在,如果你還在抱怨自己的家世背景不能提升你在社會上的競爭力,看看我的例子吧!要論出身,我可是大陸“”時期的,所謂的貧下中農。況且我的身高外形自認在人群中也并不是很起眼。也就是說,我個人條件比起時下一般年輕人都平庸得太多了。一言以蔽之,可以說我在人生的起跑點上,一開始就已經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