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的童話范文
時間:2023-03-29 07:05: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蘋果樹下的童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小豬和小熊
河間市米各莊鎮第二中心小學 五年級
趙鵬旭
森林里住著小熊一家和小豬,熊爸爸腿腳不方便,熊媽媽每天除了照顧他,還得去很遠很遠的山里采果子給小熊們吃,很辛苦。
第二年,熊媽媽決定在離家不遠的山坡上種上兩棵蘋果樹,在朋友和孩子們的幫助下,樹很快種好了。她每天帶著孩子們給小樹澆水、松土,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第三年,蘋果樹上竟然開出了雪白的小花,花落之后長了幾個小綠蘋果。熊媽媽高興極了。心想:“這下可有果子吃了。”她經常到樹下看看果子是不是長大,是不是有蟲子,在她的精心培育下,蘋果長勢喜人。
秋天到了,紅通通的蘋果掛在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一天,熊媽媽帶著孩子到山坡上來看蘋果,孩子們見了高興地跳了起來,一個小熊說:“媽媽,我們數一數一共結了多少個吧!”媽媽說:“好吧,我們也做個心中有個數,不然丟了還不知道.呢。”他們一起數了起來“一、二、三……十二”“一共十二個呢,第一年長這么多我們應該知足了。”熊媽媽說。“過幾天我們就可以吃到自己種的蘋果了。”
又過了兩天,熊媽媽從樹下路過,無意中又數了數蘋果,結果發現少了一個蘋果。她回家和家人說了,家人說:“也許是我們上次數錯了。”第二天她又去數,發現又少了一個,熊媽媽氣壞了,心想:“肯定是有人偷吃,我們得想個辦法呀。”全家都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起來。最后熊爸爸說:“你們買袋白灰撒在樹的周圍,一定能把小偷捉住。”大家都說真是好主意。
篇2
我靜立在冷冷的陽光下,心頭卻充滿暖意和滿足。我終于拜訪了劍河的源頭。曲折的河水,是一片透明澄靜的藍,河面上,泛起細細的漣漪(lián yī),河岸兩旁的綠草,像一片片薄薄的翡翠,在風中搖曳(yè)。
沿著河岸緩緩散步,兩只大白鵝,也陪著我在寬闊的河心上自得悠游。“撲”一聲,一只大白鵝半個身體栽進水里,露出一截又肥又白的臀部,另一只仍舊保持原狀,優美平緩地靜靜劃動。
我站在河岸這頭,河的對岸,是秋收后干凈的褐黃色的田地,偶爾間隔著青蔥碧綠的草地。再向遠處望去,就是一列高低不一的樹林了。有沉郁(yù)的綠,也有濃郁的黃;有的枝丫舒展,有的狂披著發葉;有矮胖,也有瘦高,交織成一幅自然美麗的秋景。而當你獨自處身在這片廣闊的田園,你的心,就像一只振翅飛翔的小鳥,擁有了整個自由的天空。
遠遠的,我看到了一對情侶,正朝河岸走來。女士身穿紫色衣裙,風中搖曳的裙擺十分輕柔。他們挽著手的背影,在大樹、綠地和河水的襯托下,顯得優雅而恬(tián)靜。我忍不住拿起相機,準備捕捉這個美好的鏡頭,沒想到,他倆剛好走到一株蘋果樹下,被錯綜復雜的枝丫擋住了上半身,而那位女士,正好踮起腳尖,二人相互擁吻啦!
我滿懷祝福地收起相機,沿著河岸繼續往前走。不久,走進了茂密的樹林里,一路的落葉又深又厚,我故意把落葉踩得沙沙作響,四處飛揚,就像小時候背著書包放學,一路踢石子回家,又輕松又頑皮。
一只小松鼠吃了一驚似的停在腳跟前,我也頓時一停腳,定定地瞪著它。
你好呀!我靜靜地看著它看它到底怕不怕人,什么時候會逃走,它也靜靜地一動不動,似乎在等待我的反應。我們互相堅持著,直到一只野鴿子撲撲地展開翅膀越過樹叢,小松鼠才“蹦”地一跳不見了。
然后我繼續走,終于走出了樹林,走進一座叫“老維克羅吉”的花園別墅里。
當我走進這座精致古典的庭院時,首先吸引我視線的,是前院中幾株高大的樹木。其中一株金黃燦爛,隨風搖曳,而鋪在翠綠草地上的落葉,特別給人一種豐美又飄零的感覺。這株黃金樹邊,立著一座少女倒立舞姿的銅雕,與自然景觀搭配得十分巧妙。
別墅的后院,建了一棟童話式的精致小古堡。細綠的草坪,就像柔軟的地毯,也塑了一個少女的銅雕,正坐在躺椅上曬太陽看書呢!一時興起,我也跟著躺在草地上,仰望著飄著白云的藍天,心頭輕飄飄的,什么也不想。
不久,一只黃貓豎起尾巴,靜悄悄擦過我的身邊。
走出后院,太陽已微微冷了。庭院的側園,有兩株蘋果樹,樹下滿是跌落的青蘋果,撿了一個,往衣袖上擦擦,咬一口,酸得令我打了一個牙戰,這才想起,還沒吃午餐呢!
篇3
最早流行于江湖的她是在榕樹下網站中的一張工作照,光線很差,她不那么好看。于是人們說,會寫字的女人都是丑女。其實,她不丑,只是平凡。原名勵婕的她開始寫作時,職業是銀行職員。安妮寶貝,是她隨意取來的一個名字,因為想極力保留一種她所留戀的身份——孤獨而快樂的女童。
女童成長于靠海的城市寧波,她喜歡披著母親的圍巾對鏡扮越劇名伶,喜歡一個人躲進院后面的草叢捉蜻蜓、蟋蟀,喜歡躺在草地上仰望藍天。除了孤僻與倔強,女童身上看不出天資聰穎。
從上海至北京,從銀行職員到網絡作家,從不斷戀愛的女子升級為烹飪、縫紉的母親……生活忽然柳暗花明,呈現于這個寡歡女子面前的是一個波瀾壯闊的童話。
當初,她辭掉銀行職員的鐵飯碗,從寧波來到上海。她每天寫作5小時以上,深夜開始、黎明結束,睡眠兩到三個小時,然后去上班,深夜乘公交車回家。那時候的她,辛苦、沉悶、不快樂,未曾想過日后自己的一本書可以賣到200萬元。
2001年7月,26歲的生日過后,她決定離開上海。北京是她開始名人生活的第一站,她以漂泊的姿態重生。她無法忍受平凡的愛情,正如無法忍受在某個地方待一年以上。變換生活地點與變換人生對手,是她生命中的氧氣。這是一個過程,有傷痛的精彩,而最終,“他們漂泊過不同的城市,只為找到一個喜歡的地方留下來;告別過很多遭遇的人,只為找到一個溫暖的人和他相守。”
孩子的父親是她多年的朋友,曾經有一段失敗的婚姻。他們之間的了解,多過激情;他們之間的溫暖,多過誓言。他沒有求愛,只是給她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坦白了自己過去的一切。她微笑地看完信,認定這個男人妥帖安全,能夠給她想要的生活——安穩,沒有傷害。
他愛她,勝過她愛他。這是她所認為的理想的愛情。
從懷孕到生產的一年多,她住在他郊區的農場,種植紅棗、蜀葵、蘋果樹甚至番薯。他的工作,在城里。她喜歡有距離的溫暖,并不需要他每天守在身邊。
篇4
一、擴展拼音教學的外延和內涵
學生進入小學階段接觸母語是從漢語拼音開始的。漢語拼音是漢語言文字的一個特殊種族,是學生學好普通話的基礎,又是漢字的音,是學生學習漢字的首要“路障”。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可以說是一道關隘,非常重要。可是單純的拼音教學是冗長而又枯燥的,面對學生無趣的表情,聽著他們不斷重復的唱讀,我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適當地擴展拼音教學的內涵和外延,即讓學生提前接觸詞語和句子,提前進入說話訓練并適當擴充知識面。
1.充分利用語節和語境圖進行說話訓練。如教“rìchū”這個語節時,教材中配有插圖,圖上畫著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于是在學生用自己的話斷斷續續描述出這幅圖后,我指著圖說出了兩個句子:“一輪紅日慢慢地爬上了東邊的山頭。”“紅紅的太陽悄悄地探出頭來。”這兩個句了看似難,但配上圖和教師的手勢和表情,它便變得可愛生動,容易掌握。再如教“rèchá”這個語節時,我問:“小朋友,你想給誰送上一杯熱茶?”學生紛紛回答,接著再讓學生端著一杯熱茶進行簡單的表演,并對他想送的人說一句話:“×××,請喝一杯熱茶。”學生輕松而又準確地掌握了“rèchá”的讀音,并學會了一句初步的交際語言。此外,還可以利用一些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音節口頭造句,如教“wǒ”,可讓學生說:我是()。我有()。我愛()。
2.在有效控制課堂時間的前提下,有機地滲透相關的知識,擴大學生知識面。如教“zhíshù”這一語節時,可引出“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教這一課的另一個語節“zhīzhū”時,我讓學生講講有關蜘蛛的小知識。有學生說:“我知道有一種紅蜘蛛。”有學生說:“蜘蛛愛吃小蟲子。”有學生說:“蛛網是粘的。”有學生說:“蜘蛛是從屁股后面抽絲的。”……最后一個孩子說:“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是一種叫做‘黑寡婦’的蜘蛛,它常常咬死自己的配偶,它蟄過的人會立刻死亡。”當他講完這個小知識后,全班的學生都瞪大了眼睛,投以羨慕的目光。我就問這個學生:“你怎么懂這些知識的呀?”他說:“我是從書上看到的。”于是就從那天開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始進行課外閱讀且熱情高漲。一個簡單的拼音詞學起來簡單而無味,但教師有意識地擴充了它的內涵,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輕松地掌握了更多的知識,而且產生了讀書的興趣和較濃厚的求知欲望,學生得到的已遠遠超過認讀了一個拼音詞。
擴展拼音教學的內涵和外延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又是進行早期說話訓練及提前閱讀的一條有效途徑。
二、內外協調,有選擇地指導課外閱讀
所謂“內”就是教材中的課文,“外”指的是課本外的內容。課外閱讀中有很多與課本知識相吻合的內容,有童話、神話、寓言故事等。教材中所選課文的主題基本上都在這些故事中有所體現,但除主題之外,故事情節或其它諸如語言的方面卻又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差異,因此,可用課文中沒有的知識作補充。《種蘋果樹》這一課的主題就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但這一主題的理解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很大困難的。在課文講讀以后,我說:“老師今天再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故事中也有一位跟這位種草植樹的老爺爺一樣了不起的人。”接著我便講了“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這個故事。果然,講了這個故事后再回到課文中來,學生更透徹地理解了課文的中心,同時又掌握了一則諺語故事,真是一舉兩得。此外,適當地把課文與補充閱讀中與之相仿的文章作為一組文章指導閱讀,學生易理解,樂于讀,也可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大海》是一首優美的兒歌,意蘊寧靜恬淡。在第一冊的補充閱讀中有一首兒歌《河里的月亮》,它的感情基調與《大海》相仿,因此,可建議學生閱讀這首兒歌。學生進行感情的平行遷移,既鞏固了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了語感的訓練,又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加大了閱讀量。
三、四字詞的適當滲透
四字詞包括成語和人們的約定俗成的類似成語的四字詞,這些詞凝煉而又意蘊深遠,尤其是其中的成語更是絢爛奪目,幾乎每一個成語的出處都有一個美妙的故事,應該適當滲透給孩子,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或是接受了之后理解。
1.老師跟學生交談時可適當采用四字詞。如:“上課時,小朋友不要在座位上自言自語,要一心一意地聽課。”
2.學生組詞時如果出現四字詞,不要輕意放過,可稍作講解。因為組這個詞的孩子極有可能對這個詞語有所感知,可以讓他(她)先來講一講,這樣既鼓勵了這個孩子,同時也是對其他孩子的觸動,激發他們多閱讀。
3.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提煉四字詞。第一冊教材有一幅語境圖,圖的大意是一只猴子在樹上,一只猴子在樹下,忽然來了一只獅子要吃樹下的猴子,在萬分危急的時候,樹上的猴子伸下一根樹枝拉起了樹下的猴子。當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圖意后,我說:“樹上的猴子在同伙非常危險的時候忽然想到這個好辦法,這就叫‘急中生智’。”我想,這個成語一定會連同這幅生動的圖畫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里。
篇5
笨小孩有一個“包子頭”,就像《寂寞上場了》里的包子頭一樣,長得像個包子白白的,腦袋里通常有一點餡,但總在繁華的都市里顯得不夠用,他總愛問很多個為什么,偏偏他又熱愛沉思,執著于冥想,想自己是誰?要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
笨小孩有很多事情搞不明白,家人是至親的愛人,為什么過年時節每每都要互相送禮還禮,一件比一件貴重,一件比一件“痛定思痛”。這種禮尚往來的場景見得太多,但不太明白的是為什么要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非要是物質上的給予,不是精神上的貼心溫暖?笨小孩一直都很恐懼,恐懼自己會被世俗所吞噬掉。難道笨小孩真的要放棄感情只為了物質上的追求,和以所謂“禮尚往來”的方式來與親人們相處?
笨小孩不明白,不明白朋友為何自己可以無私的去幫助救援別人,自己有難處的時候,別人卻不聞不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檐。他忽然在最深的絕望里,明白了朋友的利益是可以從自己的身上無限的榨取的,直到自己已經再沒有什么利用的價值后,扔在一邊,然后不理不睬,不聞不問。對于笨小孩來說,死去是一定的,但笨小孩希望是自然的,安樂的,無疾而終的逝去,但他沒有想到,是朋友們用他們的雙手來葬送他,這無疑于對笨小孩來說是一個無比具難的問題,他又怎么會知道這個答案呢?最后只能自己默默的孤獨死去。
對于自己的好友來說,笨小孩曾經有一個至尊級的好友,但卻因為三年前的一個夜晚,好友滿懷欣喜地去他家找笨小孩玩,而笨小孩“聰明”了一次,假裝自己不在家,所以就沒有去給好友開門,好友也就不辭而別。故事聽到這里,可能大家覺得笨小孩有點兒邪惡,那個好友很可憐,結果落得了個孤零零,那是因為大家不明白,幕后的故事,其實那個好友三年后,就找了這個借口而離開了笨小孩。為什么呢?因為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笨小孩這個道理還是明白的,但他不知道的是,為什么自己能饒恕自己無數次,而別人不能寬恕自己一次兩次,難道人們都是完美無瑕的美玉,難道老師及書上說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都是唬小孩的,都是唬自己這種笨小孩的?
正處于青春期的笨小孩,覺得自己應該有個心儀的女孩子,可笨小孩實在是沒有什么閃光點迸出,沒有女孩崇拜的樣貌,沒有鶴立雞群的身高,沒有聰明才智,德才兼備,也沒有經濟,地位,權利。這樣一個一無是處的笨小孩,有誰會去喜歡呢?可能只有“恐龍”吧。笨小孩喜歡漂亮的女孩子多的是,德才兼備,比自己強得多,自己配不上別人。懷著這樣自卑的心情,用他那本身不夠用,卻正此時剛剛夠用的頭腦想了一下,得出了個結論:第一,家里人說不要喜歡那些漂亮的女孩子,大多都不實際,以后讓大人來選,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別瞎操心。第二,老師說過,不要早戀,這樣會影響學習,這樣是不對的。通過這兩點,笨小孩明白了個道理,其實自己最根本的配不起的原因是,自己以現在的自身條件實在是不能給予別人什么,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實際上,笨小孩從不知道,在別人心中,笨小孩非常的多余。
青春期也是個躁動期,情緒也不太穩定,長期壓抑的笨小孩的小活火山終于也就爆發了,他實在是忍受不了為什么要在學校里過著酷似地獄般的生活,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而大人和老師對笨小孩說,想要一個美滿甜蜜的結果,就非常有必要在學校痛苦的過著這十幾年,但由于笨小孩實在是太笨了,始終沒能明白這個道理,幾天以后,因為他沒有足以反抗這個社會的能力,立足于這個社會的能力,而又默默地回到了他做夢也不想去的學校。人總是在挫折與失敗中成長,笨小孩雖笨,但也還是明白了什么,例如:一定要有一技之長,一定要有工作,一定要有很多錢……一定要立足于當今社會,不做社會的渣滓。
笨小孩不管再怎么笨,他始終也還是小孩,他歌頌著明天,憧憬著未來,喜悅于成功,哭泣于失敗,從來沒有放棄什么,除非他真的辦不到。他不懂春天為何花紅柳綠,春風拂面,萬物復蘇,一片生機盎然,而不是秋天,他不懂秋天的葉子為何會漸漸轉紅,然后一片片凋零,難道這只是未來配合感傷的詩人們對生命消逝的喟嘆嗎?還是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片景烘托一片情?他不明白大人們為什么要故作應酬,有忙不完的里里外外的活兒,他曾想這是一種對現實殘酷的一種逃避方式?他也不明白小孩們一出生下了就有苦悶的學習任務,為的只是實在是不可靠的未來,失去的是曇花一現的美好童年?他不明白,小時候為什么童話里的故事永遠都會有一個美好幸福的結局值得等待,長大了只有現實的殘酷不忍在冷面以對?
笨小孩只想躲進世界的角落,某一個森林里,去放聲的歌唱:“葉翩翩起舞,雨片片飛舞。”去寫寫打油詩尋樂子,去對每一個好朋友寄去快樂與幸福。笨小孩只想在蘋果樹下睡午覺,因為他想砸在牛頓的蘋果,也砸在自己頭上,這樣世上就會多了一條由笨小孩定的什么律。笨小孩只想在好不容易等來的返途公交車滿員時,用自己喜歡的雙腳一步步走路回家,他殊不知他的媽媽在等他回家吃飯。笨小孩只想在做不起題問別人時,尷尬且不好意思的問別人時,別人最好給一個最簡明的答案,因為有時候,別人的答案常常會把笨小孩的頭弄得一團霧水。
當有一天,笨小孩站在屋檐上,仰視小鳥許久時,雙手平展,身體正要一傾,這時有人說了一聲:“你找死啊,不要命了嗎?”笨小孩這時縮回了雙腳,灰溜溜的回到了家,只有在這時他不夠用的頭腦剛剛好夠用。
其實,這位笨小孩在筆者手下顯得一點兒都不笨,他只想簡簡單單的過著日子,坐在高處,俯視城市,一縷午后的陽光,溫柔的灑在他的臉上,微風輕輕的拂過他的臉頰,世界在笨小孩眼中顯得是如此的完美安詳,而這也是每個人所期盼的,難道我們都是一個個笨小孩?
篇6
新課標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越是直觀、形象的內容就越能引起人們的關注,會促使學習者的注意更加持久,學習效果也會更好。而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易分散,直觀性事物對他們有很強的吸引力。他們喜歡直觀、生動、色彩鮮明的東西,低年級人教版語文教材則非常人性化的抓這一特點,幾乎每篇課文都設計了生動、明朗、富有兒童情趣并符合低段學生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的插圖。為此,筆者根據插圖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啟迪性等特點,以插圖為聯結點和突破口,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借助插圖進行說話、寫話訓練,切實培養學生語言表達、運用能力,為中高段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依托文本插圖,培養學生說話寫話能力
魯迅先生曾說:“插圖不但有趣,且亦有益。”文本插圖作為教材的有機部分,生動傳神,與文字珠聯璧合,盡可能形象地再現課文內容,使課文的重點表象得到突顯。教材編寫者為文本設計插圖既符合了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征,也符合兒童由具體到抽象、由閱讀畫書向閱讀字書過渡的閱讀思維發展規律,同時為教師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供了豐富材料,喚起了學生閱讀、觀察、聯想、想象的興趣。
1.巧用入學教育圖,整體感知畫面內容。
剛入學的兒童對學校生活充滿好奇和新鮮感,一年級上冊教材開篇便以生動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圖片對學生進行上學、聽講、讀書、寫字四個方面的常規教育。由于學生感知能力的發展是從無目的到有目的,從籠統到精細,由表面到內部的過程。所以,在入學教育中可以借助插圖指導學生先從整體感知畫面內容,再步步深入。例如:在進行“上學”這一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觀察畫面,根據畫面信息把握整幅圖的大意:新學期開學了,同學們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走進校園。為進一步讓學生知曉上學時在校門口的行為、禮儀,也為培養學生觀察插圖的興趣和增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學生感知畫面內容后,可以設計步步深入的問題:同學們的上學方式有哪些?早上見到同學和老師應該怎么做呢?父母護送到校后,你應該怎么做呢?學生根據畫面和生活實際就能很容易地說出上學的方式,見到與老師、同學要相互問好,與護送的父母要親切告別等。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自己選擇詞語或簡短的話把圖意講得具體。學生說不流暢時,教師就帶著學生說,或及時示范后讓學生模仿,這樣既教學生學會了上學常規,又培養了學生觀察插圖、感知畫面、概括和表達事物的能力。
2.巧用拼音教學圖,把握句子基本要素。
拼音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發展學生語言為主線,注意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努力做到學習拼音“聽”“說”領先,把學拼音和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一年級上冊的“漢語拼音”部分,每個拼音都配有插圖,大體有這兩種類型:一種是幾個拼音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情景圖;另一種是根據單個拼音的音或形配備的單幅小插圖。其實不管是哪個類型的拼音插圖,圖上所表現的形象都逼真鮮明,意蘊豐富,與所學知識緊密結合,且含有一定的審美因素。教學時就可利用兩者的結合點作為突破口進行說話訓練,既能提高說話能力,實現知識的掌握,又能使枯燥、難學的拼音變得有趣、簡單,還能使學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把握句子的要素。漢語拼音《 z c s》一課中有一幅一家三口不同的活動情景圖,圖中所展示出來的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一種家庭生活。我讓學生觀察畫面嘗試說出誰干什么。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很快準確地說出:爸爸拖地,媽媽擦玻璃,我做賀卡。接著我以“爸爸拖地”為例,幫助學生認識句子的“頭”和“尾”,頭就是誰,尾就是要寫出干什么,有頭有尾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然后我將課堂作為情景,提供出句子的頭或尾讓學生來補充完整。掌握了這種最基本的二素句后,就在二素句的基礎上加“身體”“四肢”,逐漸成為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使句子表達的意思逐步完整、生動起來。在學習《ai ei ui》一課時,有學生就能寫出這樣的語段:春天,我和兩個小伙伴一起在公園里種樹。你栽樹,他培土,我去提水。草地上的鴿子夸我們真能干。這樣學生在學習拼音中既學會了漢語拼音,又不知不覺地接受了語言邏輯思維訓練,牢牢建立了句子的概念,初步知道怎么把短句變為長句,為學生后繼說話寫話鋪設了道路,也讓學生在以后的說話寫話中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巧用識字教學圖,有序觀察串詞成句。
人教版一年級上下冊和二年級上教材中,共安排了24節識字課。識字課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將生字串連成兒歌或順口溜形式,如(下)識字4都是有關夏天出現的昆蟲,編者將蜻蜓、蝴蝶、蜘蛛等編成一首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并把文中出現的昆蟲放進了一幅情景圖中;另一種是將生字組成詞歸類放在一起,并配上插圖,如(上)《在家里》《操場上》的前半部分都是將歸類好的同類的詞放在一起的。我覺得編者設計安排第二種類型的識字課,就是為了讓教師把“教材教厚”,為了讓教師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空間和機會。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如果我們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識字寫字上,教學內容總是圍繞幾個字分析、拆并、示范、操練的話,必將會使識字寫字變得枯燥乏味,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更不要說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之類的話了。但如果把這樣的識字教學與說話寫話訓練結合起來,就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甘之如飴。如在學生讀準《在家里》(一上)中的“沙發、茶幾、報紙、書架、臺燈、掛鐘、電視、電話”字音后,在鑒于學生已經初步學會整體觀察和簡單表達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有順序地進行看圖說話訓練:小朋友們,你能看出這是家里的哪個地方嗎?墻上掛著什么?它的下面有什么?沙發的左邊、右邊和前面各有什么?這樣指導先整體觀察確定這是家里的客廳,再指導學生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地看和說,不僅增加了學生有說話的機會,還讓他們逐漸懂得該如何來有序看圖、說話和寫話。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只有當教材內容、教學過程等激發出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才能被學生所喜愛,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較快的發展。在教學《比一比》(一上)時,考慮到這課識字課是圖配詞的,畫面展示了一個美麗的農家小院,圖下配有“黃牛、鴨子、花貓、紅棗、蘋果、杏子”等相應的詞語。于是我就在引導學生有序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盡量多的用上圖下配的詞語來敘述院子里的景色及人物的活動:“小男孩家住的房子是什么樣的?小路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小男孩在做什么?”我用比賽的方式讓學生來描述畫面,學生個個都積極踴躍,都想成為比賽中用詞最多的那一個。課后,我讓意猶未盡的學生將他們想說的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于是,就有學生這樣寫道:明明家的房子坐落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房前屋后都被大樹環繞著,房子前面有一個大大的院子。院子里有兩棵高大的果樹,其中一棵樹上長滿了紅棗,另一棵樹上結滿了紅紅的蘋果。蘋果樹下有一只懶洋洋的小花貓在睡覺,旁邊還有一頭老黃牛在悠閑地散著步!一群鴨子正被明明趕著回‘家’呢!這時,有一只小鳥飛到了屋頂上,開心地唱著歌。哇!院子里的風景好美啊!”在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如果僅憑空想象,學生會運用這些剛學的詞把句子說得這樣生動,這樣具體嗎?而一幅生動的畫面,就具有教給學生說好話、寫好話的方法,從而提升了對語言的形象美、聲音美、動態美的感受能力,并且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是極為重要。
4.巧用閱讀教學圖,深化感受豐富文本。
一二年級教材中課文插圖的配備率極高,細細揣摩每幅課文插圖,我們可以感悟到其間蘊含著大量的無聲語言。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文插圖幫助學生讀懂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充分發揮聯想想象,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把插圖優美的意境表達出來,達到學生自主、自由發展的目的。
(1)依托插圖仿寫。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仿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語文的技能。” 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做過此項研究并表明:低年級是語言發展、智力發展的最佳階段,低年級學生語言模式尚未固定,處于語言的學習時期,正是學什么像什么,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因此讓學生模仿他人作品,從他人作品中汲取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方法,不失為習作起步階段的一種快捷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么怎樣仿實效性更大呢?教學中,我常采用以圖啟思的方法指導學生說話、寫話,感覺效果甚佳。如學了《風娃娃》(二上)一文時,課文中把風娃娃吹動風車和船只寫得很詳細,把風娃娃吹走風箏僅用一句話就帶過了。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看著這句話上面的插圖,模仿前面兩個自然段的寫法把風吹走風箏時空中風的表現、風箏的情態以及地面上孩子們的表現、心情寫具體。這樣以課文語段為模式,借用課文現成插圖說話寫話,學生自然易于動筆,有話可說,這就能極大地激起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使他們樂于進行仿寫,使學生的說寫能力得到提高。
(2)依托插圖補白。在語文課文的字里行間中,除了純粹的空白外,還有一種特殊的空白——課文插圖。教學中,教師可把課文插圖作為研讀切入口,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圖畫,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以補充畫面上的形象和情節,從而讓靜態的畫面“活”起來。這樣既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既有助于學生形成觀察能力,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進入課文情境,在情境中體會文本語言,又有利于發展學生語言。如在教學《松鼠和松果》(一下)一文,課文中有兩幅插圖,一幅是對應課文第四自然段“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下一個”,還有一幅是兩只小松鼠看著松果長成幾棵小樹,對應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將來,這里會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樹林”。課文此處有個泡泡“以后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們把它畫出來吧”。學到這里我讓學生先靜靜默讀課文,根據上文內容邊讀邊想,再讓學生想象未來松樹林的畫面,然后交流并在課文第二幅插圖上添加自己想象中的大松樹、花草、各種小動物,最后根據增添后的第二幅插圖把美麗的畫面寫下來。通過再次創作后的畫面內容非常豐富,學生寫起來有話可說,不再覺得空,對空沒東西可寫了。他們有的寫:松樹林可大了,有高的,有矮的,不管哪一種都長得很挺拔,枝葉很茂密。小猴、松鼠、小鳥都來這里安了自己的家,它們還說:讓茂密的松樹林一直和我們在一起吧!還有的寫:松樹林很美麗,樹葉又密又綠,樹下很涼快。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小動物們在樹林里生活得很愉快,它們你幫我,我幫你,很愛惜每一棵松樹,從來不亂砍松樹,也不亂踩花草。松樹林就越長越茂密了……這種由補充插圖空白到補充文本空白的方式,讓學生經歷了從語言到畫面再到語言的閱讀實踐過程,既發展了想象思維,又訓練了語言,從而讓學生學會閱讀。
(3)利用插圖改寫。低年級進行最簡單的改寫,通常是改動原作的結構、表達方式等。改寫可以加深學生對原作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組織材料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學會靈活地運用各種表達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詩歌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語言精練、內容豐富、感彩濃厚,富有想象力,極具樂感。一首好詩反復吟誦、認真體會,就像畫一樣浮現在你眼前,又會像一首歌那樣縈繞在你的心間。學了一首古詩不僅要熟讀成誦并要根據字面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學生就可能有深刻的印象,記不長久。低段古詩都配有插圖,可以在學生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古詩插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達詩中的內容和意境。如在學習《村居》《所見》《宿新市徐公店》等古詩時,因為詩文和插圖反映了孩童天真爛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接近或相似,所以我就充分利用古詩插圖,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展開想象,進行說話或寫話訓練,從而開拓詩的意境,再現詩中景物、人物的情狀。在學生自鳴得意地欣賞著自己根據詩文和插圖自創的短文中,進一步發展了學生形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語言運用技巧。
由此可見, 文本中插圖雖小,但它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最直接最寶貴課程資源,是提高低段學生說話寫話水平的好助手。作為教師,為了插圖開發和利用的合理與科學,應認真地研讀插圖,與插圖展開有效對話,讓文本插圖為低年級的說話寫話發揮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