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的路上范文
時間:2023-03-15 18:59: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上學的路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問媽媽:“媽媽,為什么這里這么多警察?”
媽媽很神秘的告訴我:“在搞一個重大案件!”最后,我們才知道他們是在拆一些違章建筑。
下午,媽媽帶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又看見美食街上塵土四濺,好像沙塵暴!
篇2
在黃土高原上,生活著一群樸實的人們。故事講述了一個名為王燕的女孩在暑假里掙得24塊8的學費。
由于家中困難,若王燕無法在假期里賺到學費,就必須像好友三花一樣嫁人。對于知識的渴望催促著王燕開始了她漫長、艱辛的一個假期。在相親男孩的幫助下,王燕終于湊夠了去枸杞園采枸杞的車費,而她也終于看到了上學的希望。開學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王燕用掙來的錢買了一枝筆,趕在三花被接走前送給了她。接著她奔向她最向往的地方——學校。
看完電影,我深有感觸,特別是那幾個飽含蘊意的場面令我印象深刻。如王燕追趕接三花的迎親車,將筆插入三花為那只筆準備的空筆套時,我強烈地感受到,王燕送給三花的不僅僅是一只普通的筆,她贈予三花的是一份最好的紀念品,留戀三花最后的少女時光,用一只帶著知識光芒的筆填補了三花最遺憾的地方。山村的女孩是多么地無奈,她們不能留在課堂上,十三歲,正是我們吸取知識地時候呀,但三花卻無法上學,她必須挑起一個成年女性才需承受地擔子,那場面是何等令人心寒。
還有一個場面,就是王燕手攥學費氣喘吁吁跑向學校時,我可以理解她的心情,整個暑假過后,她終于成功了,返回那個能夠圓她的夢想的地方,她心中是多么地快樂,這是我們無法感受到的。我們城里孩子,過得衣食無憂,有些在家中還是小皇帝、小公主,哪個不是白白胖胖,高高在上?而片中的孩子,皮膚粗糙而健康,他們奔走在黃土上,快樂地唱著歌,王燕的笑容簡直是本片的“招牌”,那充滿童氣的稚臉,可愛至極。和他們相比起來,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不就是24.8元錢嗎?一掏口袋就是十幾或一百的,可那在我們眼里可憐巴巴的24.8元錢,是王燕的希望啊!
上學路上,同樣是孩子,我們走的是寬闊的大道,而山村孩子,他們不是奔走在泥濘的小路上么?
篇3
在黃土高原上,生活著一群樸實的人們。故事講述了一個名為王燕的女孩在暑假里掙得24塊8的學費。
由于家中困難,若王燕無法在假期里賺到學費,就必須像好友三花一樣嫁人。對于知識的渴望催促著王燕開始了她漫長、艱辛的一個假期。在相親男孩的幫助下,王燕終于湊夠了去枸杞園采枸杞的車費,而她也終于看到了上學的希望。開學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王燕用掙來的錢買了一枝筆,趕在三花被接走前送給了她。接著她奔向她最向往的地方——學校。
看完電影,我深有感觸,特別是那幾個飽含蘊意的場面令我印象深刻。如王燕追趕接三花的迎親車,將筆插入三花為那只筆準備的空筆套時,我強烈地感受到,王燕送給三花的不僅僅是一只普通的筆,她贈予三花的是一份最好的紀念品,留戀三花最后的少女時光,用一只帶著知識光芒的筆填補了三花最遺憾的地方。山村的女孩是多么地無奈,她們不能留在課堂上,十三歲,正是我們吸取知識地時候呀,但三花卻無法上學,她必須挑起一個成年女性才需承受地擔子,那場面是何等令人心寒。
還有一個場面,就是王燕手攥學費氣喘吁吁跑向學校時,我可以理解她的心情,整個暑假過后,她終于成功了,返回那個能夠圓她的夢想的地方,她心中是多么地快樂,這是我們無法感受到的。我們城里孩子,過得衣食無憂,有些在家中還是小皇帝、小公主,哪個不是白白胖胖,高高在上?而片中的孩子,皮膚粗糙而健康,他們奔走在黃土上,快樂地唱著歌,王燕的笑容簡直是本片的“招牌”,那充滿童氣的稚臉,可愛至極。和他們相比起來,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不就是24.8元錢嗎?一掏口袋就是十幾或一百的,可那在我們眼里可憐巴巴的24.8元錢,是王燕的希望啊!
上學路上,同樣是孩子,我們走的是寬闊的大道,而山村孩子,他們不是奔走在泥濘的小路上么?
篇4
爸爸開車前,叮囑我下車后小心水潭和“小河”。汽車開動了。只見狂風卷著暴雨象無數條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打,噼噼啪啪的,到橋上時,我向四周看了看,哇!沈涇塘把河邊的小路都淹沒了,寬得像一條小江。
到了龍源路后,爸爸發現車太堵,開不到校門口,便讓我穿雨鞋走過去。走到中間時,突然好像有人往地上澆水一樣,暴雨下得更猛烈了。我們只好到“小島”(一塊地勢高沒被淹沒的地方)上。過了一會兒,我們又淌水走到了校門口。
到了校門口,我發現路像小河一樣深,沒法走。沒辦法,我只好讓爸爸背著我走。我壓在爸爸的背上,爸爸喘著粗氣,十分費力地把我背到了樓梯口。而其他學生,有的是家長背的、抱的,有的淌水前進,有的赤腳走……
篇5
我高中就讀于崇文區的一所中學,雖然我學習刻苦努力,但學校師資力量有限,所以在2008年的高考中我的成績很不理想。我本來一心想復讀,但父母擔心原本內心就敏感脆弱的我承受不了復讀一年帶來的壓力,也怕第二年高考再失利給我心里造成更多陰影,所以在我收到重慶這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后,父母都勸我第一年能走就走,不要復讀了。如果我實在對這所學校不滿意,本科畢業后還可以通過回北京讀研的方式來深造。我知道如果我執意選擇復讀,父母還要為我再受一年煎熬。望著他們已經有些花白的頭發,我含淚答應了。當考前決定填報這所學校時,我只是想把志愿表填滿,沒想到現在的我卻別無選擇,真的要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獨立生活4年了。
記得當時父母來西站送我時,他們都哭了。我為了不讓他們擔心,強忍住淚水,故意做出一副很輕松的樣子,說我會好好照顧自己,讓他們別擔心。但在父母離開的那一剎那,我的淚水還是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我知道,我離家那么遠,去外地上學,主要任務是學習,而不是去重慶這座山城游山玩水的。所以,當時我就發誓,在外地上學這4年一定要努力,在外地我就代表了首都人民的形象,不能給北京人丟臉。
因為當時已經臨近開學,火車票都賣完了,所以我只能買了一張53個小時才到重慶的慢車票。沒想到,我還沒有正式開始外地的學習生活,對我的考驗就來了。
那年正好趕上南方普降大雨,很多地方的鐵軌都被洪水淹沒了,所以我們這列火車只好繞道,改由經四川成都到達重慶。因為這是列慢車,要不停地給其他車讓道,所以速度極慢,經過了56個小時的長途跋涉,通過了無數個令人耳膜漲痛的隧道后,列車終于到達了成都。原以為成都離重慶很近,再過幾個小時就能到重慶了。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因為各種原因,這列火車不再開往重慶,車站方面讓我們在原地等著,哪都不要去,隨時等待通知。至今,我依稀記得當時那個宏偉、狼狽的場面,我們這列火車的上千名乘客,和其他列車的滯留乘客,都被迫呆在成都火車站那個擁擠的候車室內等待通知。老遠望去,黑壓壓的一片人,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當時已是深夜,周圍賣食品的小販也早已不見了蹤影,我從北京帶來的食物早就在列車上吃完了,此時的我已經是餓得腹背相貼。
沒吃沒喝我倒能忍受,讓我無法忍受的是孤單和寂寞。雖然是深夜,我卻困意全無。看到別人幾個人在一起還能聊聊天,互相鼓勵,而我只有孤單一個人時,我就再也忍不住,眼淚不自覺地淌了下來。想到我北京的親人和朋友,要是在北京,平時這個時候我早已睡在家里溫暖的床上了;而此時的我,卻要獨自忍受寂寞。周圍的人們都在用四川或重慶方言聊天,我一句都聽不懂,突然發現自己竟是個身處異地的外地人,那么渺小。當時我真有一種沖動,想馬上買一張回京的車票回到父母身邊。但我知道那樣我就失敗了,我開始不斷地鼓勵自己,不能放棄,要堅持住!又經過了近6個小時的等待,車站方面終于通知我們火車可以前行,去往目的地重慶菜園壩火車站。我沒想到第一次來重慶會如此艱難,近60個小時后火車終于駛進了重慶菜園壩火車站。
到達重慶時已是清晨5點多,天還黑漆漆的,下著瓢潑大雨。我因為天太黑,下了火車后分不清方向,別人給我指路后才找到出站口。此時的出站口已經聚集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來接人的,看到別人親朋好友見面有說有笑,在一起擁抱的場面,我心里悶一陣酸一陣,低著頭,提著重重的行李箱快速離開了出站口。雨下得很大,我沒有帶傘,只好躲在火車站廣場的一個角落避雨,公交車首班車8點才來,此時還不到早上6點,我只得一個人孤單單地坐在行李箱上等車。漫長的兩個小時一分一秒挨過去后,我坐上車才發現,這輛從火車站開往北碚的公交車全程近3個小時。當時天還黑蒙蒙的,這輛嚴重超載的公交車,走的是連護欄都沒有的崎嶇山路,山下就是滔滔江水。車速并不快,但車里的警報器還是不斷發出“車速過快,請注意安全”的提示音。坐在這樣的車里,我真是心驚膽戰,唯恐自己遇到不測,再也見不到父母,回不了北京了。這時,我收到了母親發給我的短信,問我是否已經平安到達學校。我看著手機里母親的短信,眼前像是車里的窗戶,濕漉漉模糊一片。為了不讓她擔心,我編了個瞎話,告訴她我已經安全到學校了,其實此時我還在崎嶇的山路上顛躑爬蜒。雖然天氣不熱,但因為著急再加上害怕,下午到學校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全身都濕透了。
來重慶上學的這3年中,我基本都是坐火車往來于北京和重慶之間。這樣做,一來是因為火車票價便宜,學生硬座票還是半價。二來我認為來外地上學就是要磨練意志,從北京到重慶要跨越5個省。我曾經一度認為自己是上學離家最遠的了,但在火車上我還碰到了很多東北三省來重慶上學的同學,他們來重慶還要在北京倒車,才能一路南下到重慶,比我遠多了。和他們相比我很幸福了,不用倒車就能直達。很多人都認為北京孩子嬌氣,吃不了苦,所以我就要證明給別人看看,別人能做到的,北京孩子也能做到!
因為假期我要留在西南大學修雙學位,所以放假時要比別人晚回家一個月。那次寒假上完雙學位的課后,離大年三十已經很近了,我就買了1張k590的硬座票回家。這次坐火車也讓我切身感受了一次春運。列車的座位上,座位下、過道上,甚至衛生間里都擠滿了人,車廂里充斥著小孩的哭鬧聲和打罵聲、女人的狎笑聲以及絲絲縷縷的煙味兒。我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天晚上到達河南焦作的時候,上來了1位孕婦,左右手還各牽著1個只有三四歲大的小孩,我實在不理解,挺著那么大的肚子,還要坐這么擁擠的春運列車去北京,何必呢?要是出了事怎么辦?雖然我當時也處于極度疲乏的狀態,但看到這位挺著大肚子的孕婦站在我身邊,實在是于心不忍,就把自己的“寶座”讓給了她坐,我自己準備在列車的接榫處站整整一夜。凌晨一二點的時候,車廂變得安靜下來,很多乘客都進入了夢鄉。我站在車廂的接榫處,想到再過幾個小時天亮就到北京時,心里異常興奮,全無困意,人也變得很精神。就在彼時彼刻,我倏地看見一個男子行為詭異,他在幾節車廂之間來回走動,剛開始我還以為它是在找同伴,但后來我發現他的目光始終停留在其他乘客的大衣或行李箱上,我就覺得有些不對頭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第二天清晨就有幾位乘客高呼自己的手機和錢包不見了,而此時那個男子早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了。我有些內疚,自責涉世經驗太淺,當時怎么沒想起來找火車上的警察啊。
經過這幾年的磨礪,我也增加了很多坐火車的經驗。首先,坐火車最好幾位同學結伴回家,相互之間還能有個照應。如果像我這樣獨自一人坐火車,一定要在旅途中保護好自己的隨身物品,夜里再困也不能睡著。因為夜里是小偷最活躍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讓小偷有可趁之機。其次,像手機和錢包等貴重物品不能離開自己的視線,雙肩包要反背。一個人坐硬座時尤其要注意這些。
篇6
這對彭氏兄弟并非香港的導演彭順、彭發,而是深圳兩個廣告人,創辦了一家“廣告制片廠”,投拍電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彭臣的女兒10歲,彭家煌的兒子9歲,從讀幼兒園到現在讀小學,都是坐著私家車去上學。
弟弟彭臣2007年9月在《南方周末》上看到《飛索求學》的圖文報道,十分感動。他決定將《飛索求學》拍成電影,他從深圳飛到昆明,再從昆明到保山,接著坐4個小時大巴到怒江州,轉乘5個小時中巴到福貢縣,最后再轉1個小時中巴到馬吉鄉政府駐地,最后再顛簸1個小時到布臘村。彭臣看到了《飛索求學》描述的場景:一個傈僳族婦女帶著孩子從對岸溜索而來,滑索的時候兩人表情輕松,顯然,她和4歲的兒子早都習以為常。
彭臣到達學校時,孩子們正在上最后一節課。那是冬天,天寒地凍,彭臣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們穿著拖鞋的光腳。這間鄉小學一共四個班,五十多名學生,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學生每天從家里帶來大米和蔬菜,由學校的校長做午飯給他們吃。18名住在民族小學江對面的傈僳族學生,在周一到周五學習日,他們就靠著兩條鋼索往來。那些孩子小的8歲,大的11歲。
“我問到他們溜索上學的經歷,他們說開始是爸爸抱著溜過大江,后來就自己開始溜。問到他們第一次溜索怕嗎,他們說‘不怕’;問到如果上學的路上有橋,他們是否還愿意溜索時,他們的回答是‘不愿意’。”
彭臣花了一個星期寫完了劇本。劇本送到電影局,一位副局長很重視,他對彭臣說:“彭臣你記住,中國沒錢修路、沒錢看病、沒錢上學這種事情真的太多了,如果你走這種苦情、煽情的路子你肯定這輩子會被淹沒掉,你是新導演,你要注意陽光下的苦難。”這個建議為彭氏兄弟后來的電影定下基調:不以苦難為噱頭、不以獵奇為賣點,而是著力渲染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下人們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那些缺衣少食的孩子對于知識的渴望、對于未來的向往。
彭氏兄弟逢人就講“陽光下的苦難”,但沒有人愿意投資這部不可能賺錢的“感人電影”。
最后,兄弟倆自己投資1000萬,一定要拍這個電影。
成龍也不理解兄弟倆為什么一定非要拍電影不可。彭家煌又不厭其煩地把《飛索求學》的故事講給他聽,成龍聽了后只對他說了兩句話:“那我能做什么?幫你演那個書記?”
最后成龍演唱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曲《一路》。
為了追求真實感,《走路上學》除了女教師曹曦文外,其他的演員都來自當地。在尋找電影的主人公娜香和瓦娃,彭氏兄弟費了不少力氣。演瓦娃的丁嘉力是香港演員于榮光推薦的,這個深圳小孩曾經在于榮光的一部電視劇里露過臉,他和彭臣的兒子都是9歲,因為憂郁的眼神勝出。
娜香讓他們費了不少勁,他們在云南見了許多小女孩,包括張藝謀的“都麗江印象”里的小女孩,都覺得不合適。最后在六庫鎮上,當地人介紹說:“我們這里有個阿娜木齡,是政協主席的孩子,還不錯。”彭家煌看了這個和自己女兒都是10歲的女孩,馬上給弟弟打電話說:“娜香有了。”
2008年3月3號,電影在云南開機。
《走路上學》的拍攝場地離《飛索求學》報道地有三十多公里遠。
“不能在馬吉鄉去拍是因為環境限制,因為布臘村那個學校比這個還遠,而且場地太小,周圍都是山、巖石和峽谷,攝影機根本就沒地方架。后來,我們在六庫鎮找了個地理環境和布臘村那個學校相似的地方。”彭臣說。
43天的拍攝非常艱難,拍攝地沒有電,手機沒有信號,夜晚還有狼、虎、野豬出沒,他們只能每天凌晨4點從住的六庫鎮開車出發,沿著崎嶇的盤山公路,花兩個小時趕到拍攝地。
戲拍完的那天,彭氏兄弟忍不住溜了一次:“我的手一溜就出血了,因為那個鋼繩有很多刺,可當地的那些孩子每天就是這樣溜來溜去的。”
因為沒有電影經驗,《走路上學》的后期制作花了近1年時間,彭氏兄弟共剪了8個版本,其間他們把一個版本放給電影局的官員看,對方的回復是:“這么好的片子還不送去參加上海電影節?”
不到兩個星期,組委會打來電話通知他們入圍。
“其實1000萬元投資對于我們不那么重要,關鍵是我們的夢想成真了,這比能不能回本、賺錢更重要。”電影節一結束,彭臣就趕到北京,他要參加25號電影學院的考試。哥哥彭家煌將回到深圳,繼續他的廣告。讓兄弟倆欣慰的是,他們的兒子和女兒與丁嘉力和阿娜木齡成為了好朋友。
鏈接:
《走路上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姐姐娜香為了到對面去上學,每天不得不溜索過江。弟弟瓦娃是一個7歲的傈僳族孩子,他向往上學卻因溜索的危險而被迫呆在家里。對于姐姐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過江讀書好生羨慕。媽媽堅持要瓦娃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總也不回。
終于,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瓦娃獨自偷偷溜索過江了,看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沒想到,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居然被第一次來家訪的聶老師戳破了。是聶老師送來的那雙紅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他答應媽媽和姐姐:有了這雙鞋,他就不再偷著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
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誰也想不到,因為趕著給弟弟送一雙新鞋回來,姐姐娜香失手從溜索上墜落江中……從此,瓦娃對于溜索有了一種深深的恐懼,并再不敢上溜索一步。
春暖花開的季節,馬吉鄉第一座“愛心橋”在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下,順利建成,瓦娃終于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學。在初春的陽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小鳥一般從橋上飛過……
一路
――《走路上學》主題曲演唱:成龍
孩子
你在清晨時走上那條路
風有些涼
小小的身影有些孤獨
大人們常說
有目標就要走出第一步
懂事的孩子不會大聲地哭
孩子
你在不安中走上那條路
雨有些大
終究擋不住你的腳步
大人們常說
磨難是人生第一筆財富
有夢的孩子總能找到幸福
親愛的孩子你要記住
我們其實一直和你同路
此岸彼岸生命旅途
誰又不是在命運的長河里泅渡
哭一路笑一路
走一路唱一路
我們其實一直和你同路
此岸彼岸生命旅途
我們共度悲歡
篇7
公交車上正在發生“擠車團體賽”,人們亂作一團,我卻早已習慣了這“可怕”的“比賽”,憑著我敏捷的身手,翻越重重路障,沖到了車門邊,等待到達我的目的地。可事實卻沒有我想象地那么順利,可怕的事正慢慢籠罩在我頭上,而我卻還渾然不知……
當六路公交車開到文三路與湖墅南路交叉口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公交車竟然來了個90度拐彎,徑直向半道紅車站駛去,這時正在為沖出人群感到十分高興的我,心情也來了一個90度拐彎,心中頓時充滿了疑惑,不安莫明其妙地涌上了心頭,我奇怪極了:“嗯?六路公交車怎么往這兒走了?不會是繞道而行吧”!唉,說不定六路公交車改線路了吧?我又轉念一想,“對,一定是要繞圈子了,沒錯”!我的心態剛剛被一翻猜測平靜下來,可是誰知,更怪的事接踵而至了,六路公交車往市府大樓正面去了,這可是前所未有的怪事呀?警惕的我不得不細心觀察這輛奇怪的六路公交車的去向,打起了我十二萬分的精神,靜觀其變。
經過一番周折,六路公交車竟然停在了武林門馬騰路燃氣公司對面,這樣的路線讓我大跌眼鏡,“怎么到這個地方來了”?急忙下車的我好象成為了一個迷路且不知所措的小孩,湮沒在茫茫人海中,幸虧天無絕人之路,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冷靜分析后,我終于找到了“回校”的路,細細一算,只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了,卻要走三四站路,怎么來得及呢?但我別無選擇,只是時間和速度都是十分緊張了。
細細小雨洗刷著我原本愉快的心情,我心中亂極了。走向學校路上,我看見路人、小孩一個個板著嚴肅的臉,這更讓我想到老師那生氣的臉,心中好似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好不容易疲憊地來到學校,結果當然是戴上了“上學遲到”這頂“帽子”了。
篇8
——“小手拉大手,全家文明走”活動征文
交通安全,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但有的人卻覺得,偶爾闖一次紅燈,喝酒后駕一次車應該沒什么。但是,就在那一個不起眼的動作里,有著多少分危險,多少分家人的擔心啊!生命,也許就因此而結束了。所以,交通規則,人人都要遵守,大家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記得有一個下午,爸爸騎自行車送我去學畫畫。因為要遲到了,爸爸騎得飛快。但是那紅綠燈好像故意為難我們似的,本來是綠燈,就在我們剛要過去的時候,綠燈閃爍了起來,轉眼變成了黃燈,接著又變成了紅燈,我們停了下來。“不行,要遲到了,要遲到了……”我著急地念叨著,不停地看手表。爸爸看我這么著急,就悄悄對我說:“榮榮,畫畫要遲到了。要不……我們過去吧。就闖一次紅燈,就一次……”“不行!”我不等爸爸說完,就打斷了他,“我們要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不能闖紅燈……”爸爸又打斷了我:“別跟我說大道理,那畫畫遲到了怎么辦?”“就算遲到了,也不能闖紅燈!”我堅定地說。
篇9
我到北京十多年了,今年是行知小學成立第十六年。
我現在的身份是一所民辦學校的校長,但是卻從來沒有脫離過農民工這個群體。因為身處在農民工集散和流動的“城中村”中,與農民工朝夕相處,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他們所面臨的處境,也深感改善農民工子女教育的緊迫和勢在必行。
隨著城市化的興起,農民工務工潮成為大趨勢。但是在城市和農村的進退之間,農民工子女的去留也成為一個新問題。因為戶籍制度的限制,農民工雖然進城,相應的戶籍和福利保障卻沒有跟隨遷移。4000萬農民工子女中有一半選擇留守農村,另外一半則跟在父母身邊。流動兒童的上學問題則促成了行知小學的創辦。
在過去的五年中,行知小學經歷了條件的巨大改善,也有過低谷,但是在社會和政府的關心下渡過了難關,成長并蛻變著。
得益于政策的寬松,行知小學從一所不被認可的非法學校逐漸合法化,并尋找到辦學出路。這種寬松首先來自于進城農民工有了合法地位,外出務工得到政府的肯定,務工收入得到提高,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行知小學經海淀區教委批準審核冠名為“北京市海淀區行知實驗學校”。身份的合法化使得師生的心理得到解放;在辦學場地等問題上,可以同相關部門進行更為合理的協調;就學兒童的學業也得到保證。
這期間,政府對農民工子女傾注了更多的關懷,對農民工子女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2007年開始,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費和雜費,有助于一部分隨農民工進城的農民工子女回鄉免費就讀。
同年,《北京市實施辦法》施行,意味著行知小學可以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這使學校的經濟背景增強,腰桿硬了,遇到難題,可以向北京海淀區政府和區教委尋求幫助。
因為政策上的肯定,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得到社會的持續關注。大學生志愿者自發來到行知小學做助教,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解囊相助。農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的教學設施,有了多媒體、圖書館。這種幫扶也切實地體現在政府每年的財政上。比如,北京政府設立了500萬元流動子女就學專項補助經費;從教育附加費中拿出6500萬元用于補充接受流動人口子女的公立學校。
前不久還有一件有實質意義的破冰之舉,就是今年新頒布的《教育規劃綱要》指明農民工子女學校的學生在升學考試中享有“同城待遇”。今后更多的農民工子女不必返鄉升學,而可以參加當地公立學校的升學考試。
但是我也認識到,作為社會的一員,不能只等政府伸出橄欖枝,而應該自覺加強自身硬件軟件改革。現在,行知小學的老師都努力取得教師資格證,農民工子女勤于學業,很多走進了大學校門。
面對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我很欣喜地看到,在北京,已有60多所打工子弟學校得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獲得合法辦學資格。不過,這與北京40多萬的農民工子女仍然不成正比。
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我注意到對“促進教育公平”有明確的指示。教育公平需要政府、社會人士和辦學方共同努力。在一些城市,已經有了先行的試驗改革,比如將農民工子女納入公立學校教育,或由政府繳納農民工子女保險。目前,農民工子女在就學問題上還不能實現與本地學生的完全平等。比如,進入公立學校就讀需要繳納借讀費,根于“城鄉二元制”的戶籍歧視阻礙了他們更好地融入學校和社會。當農民工子女自身感覺并意識到這種差距,會對他們今后的成長不利;另外農民工子女學校的教師工資低,福利少,不能進修和參加職稱評審,沒有編制,流動性很大。農民工子女教育的這些問題將長期存在,需要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農民工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的權利需要得到保障,他們的子女也應該接受更好的教育。
篇10
1、光輝的人生中,一個忙碌的上學,勝于無意義的人生的一世。
2、繁忙的上學日子讓人充實,繁忙的日子讓人無暇顧及那些煩心的事情,生活本該過得好此,累也無所謂。
3、每天奔波于學校跟家里,我們比較容易承認行為上的錯誤、過失和缺點,而對于思想上的錯誤、過失和缺點則不然。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