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紀事范文
時間:2023-04-08 06:04: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學紀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春天到來啦,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擔任幼兒園大班主任,在新的學期里,我可能會面臨很多新的問題,新的挑戰,為了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更有計劃,更有目標的去解決這些問題完成好工作,我本學期的計劃如下:
一、增進師生關系
本學期有幾個新生來我們班,我不了解他們的一些學習、生活習慣,在開學的第一個月里,我將重點了解新生的孩子,用愛心、耐心、細心,去感化他們接納我溶入我們班集體。
二、常規教學方面
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自理能力強,并且能夠學會關心,幫助別人,能夠熟練的掌握所學知識,但是,由于我班有幾個新生,自制力較差,所以需要加強常規方面學習方面、寫字方面的訓練,努力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課堂注意力,為小學打好堅實的基礎。
我們班幼兒的英語最讓我擔心,xx老師英語方面教學還不是很熟識,所以我要加強我的英語,教材不懂的請教老師。
三、孩子的成長方面
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孩子,因此,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好孩子,所以,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要努力學習英語知識和專業知識,提高知識專業水平,勤練多看,多學,多念,多想,多思考,多問,不斷的追求創新意識,言教不如身教,使我班孩子受到最良好的教育。
四、環境創設方面
為孩子創設良好的環境對孩子的發展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既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也要為孩子創造精神環境,為孩子提供與主題相關資料,滲透到活動區和日常生活中,讓孩子不斷的探索知識。和諧社會,培養孩子關愛他人,幫助有困難的人,從生活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為孩子創造條件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五、家長工作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孩子離不開家長的配合。要努力做好家長的工作,及時和家長溝通,以電話,網絡,家園聯系的形式與家長探討,及時反映在園情況,了解在家表現。請家長及時了解園所教的知識,配合收集相關的主題資料,豐富相關的知識,及時指導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增進親子關系。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篇2
好不容易熬到了暑假。一天,爸爸說讓我去學游泳,媽媽也贊同,可我一聽就糟了,因為膽小一直怕水。所以我大聲反駁道:“憑什么?萬一我不小心溺水了,長大怎么掙錢管你們?要是……”爸爸打斷了我的話,說:“不要怕,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勇敢努力地去做,就一定會成功的,不信這次你試試?”我聽了爸爸這么一說,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就答應了。
七月二十三日,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和爸爸去杜橋游泳場報名,買了游泳褲、泳鏡、鼻塞、耳塞,然后他對我說:好好學,你一定會成功的!
七月二十四日,正式上課,教練讓我們學換氣、吸氣、漂浮等動作,剛開始一下水,我有點膽戰心驚,怕溺水了,可是我看見別人那么輕松自如,就決定“背水一戰”,教練讓我們抓著池沿練習,我想到離教練近的那邊池沿,誰知滑了一跤落入水中,喝了一兩口水,不過這一滑讓我感到這池里的水有很大的浮力,所以我就不怕溺水了,慢慢的我就學會了換氣、吸氣、漂浮,還得到了教練的表揚呢,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后來,我漸漸學會了蛙泳、仰泳,還能在深水區游了,哈哈哈,真高興!
短短的二十天游泳課,讓我深深感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不氣餒、不放棄,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篇3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深深的感到,應以創新精神為出發點,努力完善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盡快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幼兒的需求,成為一名合格的好老師。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學習工作中得到成長,特制定教師自我成長計劃,并在計劃實施中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提高作為一名教師應具有的素質。
一、現狀分析:
1、優勢:
半學期的教學工作經驗,讓我對教育孩子有了一定的經驗和心得,讓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少了一份剛踏上工作崗位時的擔心和無措。
隨著上半學期家長工作的開展,在家長工作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且我和班中家長的關系比較融洽,家長也很體諒、配合老師的工作。
有好學精神,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戰,樂于接受教學新理念的沖擊。
2、不足:
因為我是一名新教師,工作只有半年時間,工作上還缺乏經驗,面對一些問題還不能圓滿解決。
二、個人發展總目標:
1)盡快提高自己對小班幼兒的管理和教學能力。
2)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認真學習、鉆研業務,能更熟悉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展特點。
3)繼續加強家長工作的開展,做到與家長適時、有效的溝通。
措施:
1)多向富有教學經驗的搭班老師學習,注重榜樣借鑒、內化,爭取盡快提高自己對小班年齡幼兒的管理和教學能力。
2)自從幼兒園網站建立以來我與家長們的關系更進了一步,本學期將繼續努力。除了及時關注論壇外,還要加快家園聯系窗內容的更換頻率,為家長提供更優質服務。除此之外,我還必須做到每周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的情況,經常了解家長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成為家長心目中的好老師。
3)主動關心國內外學前教育信息和專業理論,并通過多種途徑:幼教刊物、多媒體技術、觀摩、聽講座等,吸取教育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能。
篇4
一、相關文獻綜述
(一)旅游學學科基礎研究的背景
不少學者在文章中均探討了旅游學的學科基礎。在略論旅游學的理論體系一文中,王德剛提出旅游學是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它是以研究旅游的三要素,旅游主體,旅游客體和旅游媒體及其相互關系為核心,探討旅游活動和旅游業發展規律的科學。就是所謂的三體說。把旅游學的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分為綜合層,分支學科層, 在分支學中把旅游分為經濟學,旅游管理學,旅游開發規劃學,旅游社會學,旅游史學,王德剛先生認為旅游學的基礎是經濟學,管理學,開發規劃學,社會學,史學。在旅游六要素的理論屬性探討一文中,翟輔東把旅游分為動力系統層次,主體系統層次,支撐系統層次,在支撐系統層次中提到了相鄰學科和相關部門,在提供系統中提出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地理學,生態學,文化學和其他,這是一種初級的劃分。龍江智在從體驗視角看旅游學旅游體驗研究一文中,把對旅游的研究分為旅游場管理研究,旅游影響研究,學科共性研究,在旅游體驗研究中,分支學科有旅游體驗學,個體旅游行為學,旅游美學,旅游心理學,旅游人類學,分支學科有旅游地理學,群體旅游行為學,旅游文化學,旅游社會學,旅游人類學,在旅游場管理研究中,旅游企業管理學,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資源學,旅游市場營銷學,旅游開發,旅游體驗設計和管理,旅游規劃學,旅游行為管理學,旅游目的地營銷,旅游地形象策劃,旅游可持續發展,城市旅游管理學,在旅游影響研究中,旅游生態學,旅游效應研究,在學科共性研究中,包含有旅游史學,旅游研究方法,旅游倫理學,從中我們可以歸結中旅游學的學科基礎是地理學,文化學,社會學,人類學,管理學,營銷學,生態學,史學,倫理學。謝彥君在旅游的本質及其認識方法一文中,在探討旅游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中,以旅游為核心,把旅游分為空間行為,社會交往,商品交換,審美意識,文化交流,身心體驗,從而導出了旅游學的學科基礎是美學,文化學,心理學,經濟學,地理學,社會學。
(二)從不同的學科視角下考察旅游
與此同時,很多學者也從不同的學科角度來探討旅游學的學科屬性。
在社會學框架下的旅游學學科屬性定位分析一文中,陳才借用社會學關于學科屬性定位的分析框架,對旅游學的學科屬性進行定位分析,認為從學科的認知維度來看,旅游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軟學科,從學科的組織維度來看,旅游學是一門分野度較高而城市度較低的學科,旅游學這些學科屬性的確定,為我們解釋旅游學發展現狀提供了基本依據,能夠使我們明確旅游學的發展階段,發展方向以及應注意的問題,這對于旅游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旅游學研究的時空視角:一種概念性理論框架中,左冰從哲學的視角考察了旅游,提出了“旅游是時間與空間的統一形式”的思想,旅游表現為特定時空狀態下的社會地域活動,從微觀層面考察,個體旅游者每完成一次旅游活動即實現了一次旅游體驗,從宏觀層面考察,旅游系統是人類在旅游活動中同所有涉及的因子或成員組成的一個時空關系統一體。在基于倫理維度的旅游研究綜述中,文章從倫理學的角度對旅游進行了綜述,王壽鵬,高天好提出對人文關懷取向的研究加以重視,文章從旅游倫理研究的時代背景、現實問題、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進展等方成對相關文獻進行了綜述,并認為這一新研究范式將改變以往只注重旅游的“事實”方面而忽視價值方面的片面性,為旅游研究注入了人性的因素,有助于旅游研究進一步走向成熟。(王壽鵬,高天好,2011)此外,還有不同的學者從經濟學,管理學和地理學的視角來研究旅游中出現的某種問題。如在“塌陷”背景下中部旅游發展的地理學透視一文中,馬曉龍,保繼剛從地理學的視角來研究了在“塌陷”背景下中部旅游發展的問題。在基于管理學視角的旅游規劃失靈分析及對策分析中陸相林則從管理學的視角研究了旅游規劃為什么會失靈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綜上所述,盡管有大量學者探討旅游學的學科基礎,但旅游學的學科基礎仍然不明朗,有必要撰文來探討旅游學的學科基礎,以備進一步研究之用。
二、淺析旅游與 “體驗”的親緣性
(一)體驗的心理學的定義
體驗到的東西使我們感到真實,并在大腦印象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們可以隨時回想起曾經親身感覺過的生命歷程,也因此對未來有所預感。
(二)體驗的旅游定義
從體驗所具有的性質談把旅游定義為“體驗”的合理性
體驗具有如下的特征使“體驗”一詞運用到旅游定義中的合理性
1、體驗的親歷性:體驗意味著親身經歷,實地領會,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指出,“皆是就文義上解釋,牽附以求,混融湊泊,而不曾就自己實工夫上體驗?!睆闹锌煽闯鲶w驗的親歷性。旅游也是必須要親身經歷,用體驗來描述旅游恰如其分。
2、體驗的真實性:體驗,是用自己的生命來驗證事實,自己的親身經歷如何不真實,與此同時,旅游也強調真實性,體驗的真實性契合著旅游的原真性。
(三)從旅游的性質談把旅游與體驗的親緣性
從性質方面看,旅游的基本屬性是文化的,旅游的內核是文化。以前對旅游概念的誤區認識,因為覺得旅游離不開經濟的支撐,故從表象來看表現為經濟活動,但所有的經濟性質的東西都是為了滿足旅游者的內心需求,而從體驗的概念來說,體驗的概念首先是在心理學學說提出,體驗著重強調人的內心活動,體驗的主體是人,人是社會的生物,人在旅游中更多地體驗一種文化,故體驗一詞可以用來體驗旅游的文化性。
(四)從旅游和體驗的相關性談把旅游定義為“體驗”的合理性。
人從出生到現在也是一種旅游,是一次長長的旅游,這種長長的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用體驗一個詞來形容伴隨人生的旅途,成功或者失敗,體驗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體驗感性與理性的交織的特性,使體驗帶有超越自我的特性,帶著自己的情感,使體驗成為自己獨特的記憶與經歷,帶著自己獨特的烙印。
三、從不同的角度來劃分旅游學的學科基礎:
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把旅游定義為體驗具有相當的合理性,旅游與體驗具有相當的親緣性,由旅游學學科基礎研究的背景和旅游學研究的不同學科的視角,我們可以嘗試從不同的視角來研究旅游,同時也給我們啟發,嘗試從不同角度來劃分旅游學的學科基礎,本文嘗試從旅游與體驗的親緣性和旅游學所涉及學科的重要性來劃分旅游學學科的學科基礎。
(一)從與體驗的的親緣性來劃分旅游學的學科基礎
旅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由于旅游的核心是體驗這一說法已得到學界的基本認同,筆者也嘗試從不同角度論述了旅游與體驗的親緣性,由此筆者嘗試從旅游與體驗的親緣性角度來劃分旅游學學科基礎,從旅游與體驗的親緣性來看,體驗是通過人心來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人們體驗到的是美和一種文化,故旅游學研究的重點是心理學,美學,文化學,旅游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是旅游的內核,旅游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審美需求, 愉悅需求,上述學科成為旅游學研究的重點是合理的。要滿足人的旅游體驗的需求,需要擴展到異地與人交往和與物交融,故社會學,地理學出現在旅游學的學科基礎中,在異地交互過程中,從馬斯洛的基本層次出發,人需要基本的吃喝以維持異地交往,故酒店,飯店,旅游社出現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從而帶出了旅游的經濟性,需要研究經濟學與管理學去支撐這個心理現象。最后再擴展到開發出千奇百態的旅游目的地以更好地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從而引致出生態學,景觀學,營銷學的研究。用圖1表示如下。
(二)從旅游學所涉及學科的重要性來劃分旅游學的學科基礎
從與旅游學的學科基礎的重要性來劃分,旅游學的學科基礎的構成可分為基礎,核心,一般,邊緣學科。哲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旅游學也要以哲學為指導,故哲學處于基礎學科地位。旅游學是人學,首先研究的是人,故心理學,文化學,美學屬于核心,在旅游學的研究進程中,經濟學為表象,但人在旅游中又涉及到大量的經濟現象,還要進行管理,故經濟學,管理學也位列其中。在旅游中涉及到人的空間位移,旅游目的地資源,故地理學很重要。此外,旅游學的研究還邊緣涉及到倫理學,心理學,人類學,故從旅游學的學科基礎的重要性來劃分用圖表表示如下。
篇5
關鍵詞:有效教學;教學設計;聲樂
基金項目:2008年懷化學院科研資助項目“高校聲樂技巧課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HUY2008-50。
有效教學的理念產生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育科學化運動,伴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提出及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學者于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關注有效教學的研究。聲樂課程是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聲樂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聲樂課堂教學質量已成為當前聲樂教學的重要課題。
聲樂有效教學是指聲樂教師遵循聲樂教學活動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科學的方式方法,成功促進學生的聲樂學習和終身發展以及聲樂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以獲得積極的教學效益,良好的教學效果和較高的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方法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作出整體安排的一種構想,即為達到教學目標對教什么、怎樣教以及達到什么結果所進行的策劃。優化聲樂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實施最佳的聲樂教學方案,實現學生對聲樂學習的最大積極性,使學生的聲樂演唱技能和表現能力發生預期的變化,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由于通過優化聲樂課堂教學設計,可以減少和克服聲樂教學活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增強和提高聲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因此筆者認為,聲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有效的教學設計,優化聲樂課堂教學設計是實現聲樂有效教學的前提。本文根據“以學生為本”的課程理念,提出優化聲樂課堂教學設計的策略,試圖為實現聲樂有效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認真分析學情,把握真實狀態
學生的學情是教學的起點,學情分析是優化教學設計的基礎。高校的聲樂課堂教學,多以單人課和小組課為主,課堂教學所面對的是個性、能力各不相同的學生,他們的已有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接受外部信息的能力不盡相同,因此只有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抓準教學的真實起點,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增強聲樂教學設計的針對性,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學情分析不僅要了解聲樂課堂教學中每一位學生的知識經驗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類型和學習風格,還要研究學生對聲樂課學習的期望、分析學生的知識和生活視野、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等。此外,聲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還應該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差異,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將聲樂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差異地適應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精心設計多種類型的發展平臺和發展渠道,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提供適切性的教學,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
二、確定具體可行、三維整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習結果,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細化,對教學過程具有指導和定向作用。有效的教學目標應該具備準確性和明確性,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評價性。首先,聲樂教學目標應該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不僅重視學生對聲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鑒賞、表現與創造能力;不僅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聲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撰寫,以聲樂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充分地體現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中。當然,三維教學目標并不是要求在每一節聲樂課上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其次,聲樂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體現一定的層次。聲樂教學目標的確定要面向全體學生,但也必須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要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充分認識到這種差異的存在,并針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制定面向每個學生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現實的,但制定分層的教學目標則是可行的,即聲樂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擬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之分別適合于好、中等、一般三類不同程度的學生,讓他們在各自聲樂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努力都能夠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三、選擇靈活多樣、綜合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它的選擇是優化聲樂課堂設計,實現聲樂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當前聲樂課堂教學存在單人課、小組課、集體課等多種形式,再加上學生的差異性,導致教學情況千變萬化,因此在選擇聲樂教學方法時,應該根據本節聲樂課教學的任務、內容、對象、方式、手段、條件等諸多因素,靈活的選擇教學方法。例如在使用示范法的時候筆者認為,對于程度較淺的學生,在布置其演唱新的音樂作品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完整示范是有必要的,因為通過教師規范的示范能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完整的印象,使學生明白該如何去演唱與練習;而對于程度較深的學生,教師可以嘗試先通過一些語言解釋或分析樂曲,啟發學生對樂曲有所理解之后,讓學生自主練習,但在練習過程中也可通過示范給學生一些提示和幫助。在聲樂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示范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合作式教學法、反思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式教學法等,如果教師在一節課或者一個教學階段只采用單一的一種或兩種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就會感覺教學單調乏味,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師在一節課中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課堂教學既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又是師生雙向互動、交流的過程,它既有預設又有生成,是兩者有效的統一。在以往的聲樂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往往過于強調預設,忽視了教師的經驗與風格、學生的認識與體驗,相同的教學內容,對于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師設計的教學策略則完全一樣,使課堂教學變得死氣沉沉、千人一面,從而導致教學的低效。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例如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對于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有彈性、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給教師和學生留下發揮主體性、創造性的空間和時間。其實聲樂教學的設計不僅存在于教學前的備課環節,還存在于聲樂教學過程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臨時發揮、聲樂教師的即時表現也構成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部分。例如聲樂教師在教學情境中,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時對教學進行感知、判斷和操作,按照學生聲樂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和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臨時調整教學萬法或改變教學策略,教師的這些行為就是在進行教學設計并實施新的教學設計方案。在聲樂教學設計時我們要堅持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與預設有機統一,既要重視課前預設的重要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一種積極的動態設計的能力,這樣才能提成課堂教學質量。
實現聲樂有效課堂教學,優化教學設計是前提。聲樂教師要具有“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圍繞“學生的發展”,認真分析學情、把握學生的真實狀態,深入吃透教學內容,全面把握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正確處理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這樣才能實現學生聲樂學習的最大積極性,使學生的聲樂知識和演唱技能發生預期的變化,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增強和提高聲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沈 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2j李宗堂.引導學生聲樂學習的有效途徑[J].中國音樂,2001(2)
[3]沈建民.論基于新課程的教學過程及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03(9)
[4]龍寶新.陳曉瑞.有效教學概念的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4)
[5]程 紅,張天寶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1998(5)
作者簡介
篇6
A.有機物都是非電解質
B.熔點低的化合物都是有機物
C.不含氫的化合物也可能是有機物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機物
2.人們一向把碳的氧化物、碳酸鹽看作無機物的原因是()。
A.都是碳的簡單化合物
B.不是從生命體中取得
C.不是共價化合物
D.不具備有機物典型的性質和特點
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①化學性質相似的有機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組成相差一個或幾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是同系物
③若烴中碳、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它們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為同分異構體的兩種有機物的物理性質有差別,但化學性質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②③
4.聚丙烯酸酯類涂料是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墻面涂料之一,它具有彈性好,不易老化、耐擦洗、色澤亮麗等優點。聚丙烯酸酯的結構簡式為 ,它屬于()。
①無機化合物 ②有機化合物 ③高分子化合物 ④離子化合物 ⑤共價化合物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5.擬除蟲菊酯是一類高效、低毒、對昆蟲具有強烈觸殺作用的殺蟲劑,其中對光穩定的溴氰菊酯的結構簡式為
下列對該化合物敘述正確的是()。
A.屬于芳香烴
B.屬于鹵代烴
C.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都不能水解李偉
D.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加成反應
6.生物學家預言,21世紀是木材化工產品的世紀,利用木材得到纖維素,用纖維素不能得到的物質是()。
A.蛋白質 B.玻璃紙 C.苯酚 D.葡萄糖
7.下列物質中不屬于單糖的是()。
A.
B.
C.
D.
8.人們把食品分為綠色食品、藍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轉化的食品叫做綠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藍色食品,通過微生物發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屬于白色食品的是()。
A.食醋
B.面粉
C.菜油
D.海帶
9.為了測定一種氣態烴A的化學式,取一定量的A置于一密閉容器中燃燒,定性實驗表明產物是C02、CO和水蒸氣。學生甲、乙設計了兩個方案,均認為根據自己的方案能求出A的最簡式,他們測得的有關數據如下(圖中的箭頭表示氣流的方向,實驗前系統內的空氣已排盡):
甲方案:燃燒產物 增重2.52g 增重1.32g 生成CO21.76g
乙方案:燃燒產物 增重5.60g 增重0.64g 增重4g
試回答:
(1)根據兩方案,你認為能否求出A的最簡式?
(2)請根據你選擇的方案,通過計算求出A的最簡式。
(3)若要確定A的分子式,是否需要測定其他數據?為什么?
10.激光有很多用途,例如波長為10.3μm的紅外激光能切斷B(CH3)3分子中的一個B-C鍵,使之與HBr發生取代反應:B(CH3)3+HBr長為9.6μm的紅外激光卻能切斷兩個B-C鍵,并與HBr發生二元取代反應。
(1)試寫出此二元取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5.6g B(CH3)。和9.72g HBr正好完全反應,則生成物中除甲烷外,其他兩種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一。
11.某烴能與Br2反應生成3種一溴代物。8.6g該烴進行溴代反應完全轉化成一溴代物時,將放出的氣體通人500mL O.2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恰好完全中和。該烴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請寫出該烴可能的結構簡式和名稱。
12.寫出下列各烴的名稱(采用系統命名法)。
13.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抗菌素――氯霉素合成步驟如下(方程式未配平):經多步反應
反應④:
回答下列問題:
(1)A的結構簡式是
,B的分子式是
,C的名稱是
。
(2)反應①的類型是
,反應④的類型是
。
(3)氯霉素能否發生水解反應?
。原因是
。
參考答案
1.C 2.D 3.A 4.C 5.D 6.AC 7.AC 8.A
9.(1)甲方案能夠求得A的最簡式。
(2)CH4。
(3)不需要,因為最簡式中,H的含量已經達到最大,實際上最簡式就是A的分子式。
12. (1)3,5-二甲基庚烷
(2)2-甲基-5-乙基辛烷
(3)3,3,6-三甲基辛烷
(4)聚2,3-二甲基-1,3-戊二烯
(5)4,6,6-三甲基-1,4-庚二烯
(6)3-甲基-2-乙基-1-丁烯
13.(1) H20甲醇
篇7
[關鍵詞] 有機稻 栽培 有機肥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3)03-0041-01
在稻有機栽培過程中,對于土壤的培養并提高土地肥力最有意義的行為是增施有機肥,同時這也在有機稻生產中,增快可持續性發展的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重要的、無法替代的。有利于水稻的生長和繁殖的情形有以下幾點:一是,有機肥不僅肥力較強,而且肥效還可以更久的維持;二是,土壤中包括著很多的大量元素,例如N、P、K等,不但養分健,全而且還可以持續的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三是,還有很多的必需微量元素,例如鋅、鐵、銅、鈣、鎂、硼、錳、鉬等,對水稻的生長發育也有很好地促進作用;四是,土壤結構方面,有機肥起到了很好地改善作用,而且還對團粒結構的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氣等等相關能力和使土壤中有機質增多,最后達到降低存在于土壤中有毒物質的目的。
一、根據有機肥特性進行施肥
有機肥具有的特點有:廣泛的來源、繁多的種類,在日常中包含的有人畜糞尿、作物秸稈、廄肥等等等,為了使土壤的土質提高和為作物提供充足的養分,我們需要做的是科學施用肥料,對肥料的不合理使用則會降低作物的生長發育的良好態勢并最終會使環境污染。
在一般情況下,各類有機肥都是先充分腐熟而后再使用,但在這其中不包含還田的作物秸稈和以及相應的綠肥,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營養物質、減少碳氮比以及最大程度上的殺滅病原菌、寄生蟲卵和雜草種子。在水稻種植以前,我們需要做的是將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加入,主要是為了盡量減少和秧苗接觸并降低對苗的灼燒作用,而這一點在施用高熱量有機肥時,例如餅肥,特別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在追肥中,最合適的速效有機肥是人的糞尿,因為它的長時間的使用不會對土壤產生破壞的作用。而這主要是因為它的一些特性:一是,相對較高的含氮量;二是,含量相對較低的有機質而不會在土壤中積累;三是,在鈉離子含量上,也相對較高。所以想要增加在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我們應該將有機質含量高的肥料(例如廄肥、堆肥等)和含有人糞尿多的土壤配合起來使用。
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腐解的是一些農家肥,例如堆肥、漚肥、沼渣及廄肥等等,這些肥料的特點是含有相對較低的易分解能源物質,而以穩定形態存在的是大部分的有機氮。在各類土壤和作物中,因為大量腐殖質的存在,在一般情況下它們都被作為了基肥,這對于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很顯著的作用。
秸稈類肥料使用的時候,我們需要將它們和適量的高氮物質一起使用,因為它的碳氮比較高,作物早期生長發育和它對土壤爭奪速效氮的效應上有著緊密的聯系,這樣做就可以使碳氮比降低并加快秸稈腐解速度。除此以外,礦化過程會在植物殘體進入土壤后出現,這樣會使土壤缺氧緊接著的是植物毒素的產生,而在種子萌發和秧苗生長方面,我們需要將這些層面避免,具體做法是及早的對秸稈進行翻壓,而這個時間應該是在作物播種或移栽前。
在草木灰中是氧化鉀的含量為5%~10%,所以在農村所使用的鉀肥中,它也是最為普遍、最常見的。但是草木灰的缺點是還有的堿性較強,很經常的會因為氨的揮發而使肥料效果降低,所以在貯藏和使用中,最好不要與腐熟的糞尿、廄肥等一起。
二、根據作物品種及生長發育規律培肥
對各種在養分的需要量和比例上,不同種類作物也是存在在大差異性的,而對于養分的吸收方面,在不同生育階段,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之間對養分的吸收也是存在著差異的。所以在養分數量和比例方面,我們只有依據不同作物的實際需要來處理,才會獲得真正有意義而又合理的高產結果。
化學肥料的使用過程中,想要簡單的控制數量和比例,我們就必須明確營養元素以及各自的含量;對于不同的作物對養分的要求,我們需要根據有機肥的營養成分和養分含量進行合理地搭配使用。所以,在作物生長發育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差異的營養成、合理的使用有機肥方法、作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具體條件。所以在有機栽培施肥的計算中,我們第一步要做的是確定肥源的氮、磷、鉀含量以及各個季度的使用情況。而作物生長發育主要依據的是有機肥中的含氮量,骨粉、草木灰的添加則對喜磷鉀作物是實用的。
肥料的使用,不僅要滿足作物的需要,而且還需要做到的是施用肥料的合理時機。在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存在兩個重要的營養時期,它們分別營養臨界期和營養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生長發育初期只會出現的是前者,如果在這個時候沒有充足的礦物質營養,則會對作物生長發育產生不可估量的后果;而在作物生長發育中期通常發生的是后者,在這一階段作物需要較多的肥料,而作物的生長發育將直接受到的礦化營養物質的影響。所以,在有機肥施用的過程,我們需要考慮下面幾種情況:處于各個階段作物營養特性有很大的差異,不同生長發育時期不同作物對養分有很大的區別,針對不同的情況我們有三種方法可以采用,他們分別是以固態有機肥作基肥、種肥以速效有機肥為主還有追肥。
三、根據土壤性質合理施肥
土壤的特性包括下列幾點:酸堿反應、通氣性、土壤的水分、溫度、供肥保肥能力以及微生物的實際情況,這些都會在作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上產生重大的影響。當在土壤中加入有機肥以后,微生物存在著一個礦化一固定過程,而這個過程則與有機肥中能源物質的分解情況、有機氮的含量,土壤環境等有著緊密的聯系。
在肥力狀況方面,不同的土壤所能供給的養分的情況也有很大的差異。例如我國南方地區,在有機耕作時,有機肥料的增大是必須投入的,這主要是因為南方的一些氣候所決定的,例如較高的氣溫高、較多的雨水、這也就導致了土壤中的養分較多的流失,氮、磷、鉀等含量較低,還有含量較低的有機質。
除此以外,在培養有機耕作土壤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兩方面條件,即土壤在保肥上的性能和土壤本身的酸堿反應。在保肥性上砂性土表現的較差一些,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固態有機肥使相應的保肥能力得到保證;對于酸性土壤來講,在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和結果改良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種植豆科綠肥的手段,目的在于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在有機栽培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合理安排的有作物的深根、淺根問題,以及肥量多和需肥量少關系。對于酸性土,我們可以使用石灰進行改良;而對于堿性土壤,我們可以使用石膏來減輕。
四、合理輪作復種
為了使作物品種的多樣性增加,進而達到增加土地肥力和防止病蟲草害的目,我們需要在有機農業中實行合理的輪作復種和間作套種技術。在土壤中進入根部的深度及其養分情況的差異上,我們對淺根、深根作物得到的結論是不同的。前者吸收的養分是土壤上層的,而后者吸收的養分則是土壤深層的。在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土壤養分的調整上,深根、淺根作物輪作正好可以起到很好的相互補充作用。所以對于土壤持續肥力的保持上,我們需要做的是在系統觀和整體觀上增多有機耕作培肥。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B-0017-03
高中《有機化學基礎》內容繁多,知識點零散,部分學生覺得所學知識就像一盤散沙,難記、難學。另外,該選修教材中部分內容涉及大學知識,如雜化軌道知識、手性分子等,空間想象力稍差的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吃力。在大學階段,很多學生剛開始學習有機化學時覺得很難適應,大多數大學教師也并不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以及高中有機化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主要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導致教與學的脫節。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將高中《有機化學基礎》(人教版,2007)與大學《有機化學》(曾瓊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比較,以供中學、大學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參考。
一、高中《有機化學基礎》與大學《有機化學》知識點對比
由上表可見,大學與高中知識點的銜接和延伸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大學要求更高。如第一章有機物的分類中,大學增加了雜化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硫醇、硫酚、磺酸;第三章對醇的學習,大學增加了醇的命名等。
(2)對有機物化學性質的學習,大學要求更細。如第二章烷烴的化性(氧化、熱裂、鹵代)、炔烴的化性(親電加成、水化、氧化、炔化物的生成及還原),第三章醇的性質(與活潑金屬反應,親核取代,與鹵化磷、硫酸、硝酸、磷酸等反應,脫水,氧化,催化脫氫),第四章氨基酸的性質(兩性,等電點,氨基?;⑼榛?,羧基反應,與茚三酮反應)等。
(3)大學對有機物結構特點的學習更復雜,如第一章對碳原子成鍵特點的學習,大學結合軌道重疊圖例、軌道波函數、氫分子軌道能級圖更詳細地介紹共價鍵的成鍵特點、飽和性和方向性,甲烷的SP3雜化等。
二、高中《有機化學基礎》與大學《有機化學》知識銜接的特點
從以上分析得知,高中《有機化學基礎》與大學《有機化學》知識銜接點較多,其銜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沉沒式。在高中教材簡單介紹而大學教材未涉及的知識的銜接方式可稱為沉沒式?!队袡C化學基礎》的內容編寫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資料卡片、科學視野、科學史話等板塊會補充一些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內容,這不僅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也使教材更有廣度。如在科學史話中介紹碳價四面體學說的創建過程,在實踐活動中介紹用粉筆分離菠菜葉中的色素的方法,介紹“西氣東輸”工程的重要性等。這些內容考試不作要求,學生淺嘗即可,卻能拓寬知識面。
2.接近式。高中有些知識點在理論解釋上已接近大學水平,但在練習上大學要求更高,這些知識的銜接方式稱為接近式?!队袡C化學基礎》作為選修教材,是對必修教材內容的補充和深化,如烷烴、烯烴、炔烴的命名,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碳原子的SP3、SP2、SP雜化等,其難度已接近大學程度,將這些內容提前放在高中學習,讓學生更早了解,為大學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3.生長式。在高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知識點的外延,增加其內涵,使學生更全面地認識事物各方面的屬性,或進一步抽象出更為本質的屬性,這種知識銜接方式稱為生長式。如在高中通過碳原子的成鍵特點來介紹共價鍵的形成,而在大學則是結合軌道重疊圖例、軌道波函數、氫分子軌道能級圖更詳細地介紹共價鍵的成鍵特點、飽和性和方向性;在苯的同系物命名時,高中簡單介紹二甲苯的“鄰”“間”“對”的習慣命名和系統命名,大學則拓展到三甲苯的“連”“偏”“均”的習慣命名和系統命名。這樣可以使學生由分散學習上升到系統地理解所學知識的實質,以便在各種情境下都能夠靈活運用。
4.跳躍式。在大學《有機化學》教學中,有些內容是高中未曾涉及的,這些知識的銜接方式稱為跳躍式。如有機物的構象、構型,烷烴鹵代反應和烯烴反應的歷程及其規則,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及質譜的解析等。這些內容使學生學得更深、更廣、更扎實。
三、高中《有機化學基礎》與大學《有機化學》銜接教學的對策
1.聯系實際,激活沉沒式知識。沉沒式知識在高中教材中所占比例少,涉及的內容只作補充性材料,對后續學習并無深遠影響,因此這部分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很低。而大學教材缺少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內容,學習起來稍顯枯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補充一些趣味性知識,激活高中所學知識,以利于學生理解記憶。
2.練習鞏固,強化接近式知識。接近式知識在高中教材已作詳細介紹,但涉及的練習難度不大。在大學階段,對于接近式知識的教學,教師可采用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行復習、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回憶等方法,并逐漸加大練習的難度,強化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如學習烯烴命名時,可先讓學生回憶烯烴的命名方法,完成一些簡單的烯烴的命名,然后著重學烯烴的命名,使學生的知識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
3.注重本質,整合生長式知識。生長式知識在高中階段已有一定的介紹,但受到認知能力和思維特點的限制,高中學生對這些知識還不能全面理解。在大學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生長點,融入新知識,并通過列舉各種不同的實例,從不同側面進行解釋,抽象出這些知識的本質屬性,整合所學知識,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如學習單烯烴時,學生通過分析單烯烴官能團(雙鍵)的形狀及其電子云分布特點,知道烯烴容易給出電子,也就是容易被缺電子(如鹵素、路易斯酸)的物質進攻而發生親電加成反應,反應取向符合馬爾科夫尼科夫規則;但有過氧化物存在時,氫溴酸與不對稱烯烴起加成反應時,反應取向是反馬爾科夫尼科夫規則。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習,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烯烴的本質。
4.巧妙拓展,掌控跳躍式知識。跳躍式知識在高中并未涉及,所以這些知識點對學生來說都是新鮮、陌生的。在學生剛開始接觸這些知識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全面分析,歸納出該類知識,然后結合生活實例、故事等,逐漸呈現知識點,再利用形象的語言,對知識進行深入的解釋,使知識的陌生程度掌控在學生能接受的范圍,進而得到拓展和深化。
篇9
關鍵詞: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方法;實驗教學改革;設計性實驗
近年來,為應對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提高學生就業水平,我校開始向應用型大學轉型[1]。針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改變,化學專業的相關課程也進行了一些改革。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是我校化學、精細化工、環境工程和制藥工程等專業的主干實驗基礎課之一,有機實驗操作可以充分訓練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2-3]。然而,在近兩年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對老師和課本產生很大的依賴性和惰性,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隨著中國產業升級,就業市場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越來越看重,因此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多方面總結了我校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有效的改善教學現狀進行了初步探討。
1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模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我校有機化學實驗的課程教授方式主要是教師在實驗開始前先講解原理,實驗具體步驟和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然后學生依照實驗指導書描述的過程進行實驗操作。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只會機械的操作,對每個步驟的原因了解不深,不能獨立的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實驗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敷衍了事的情緒存在。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我校有機化學實驗是在大一或大二開設,這些學生入校時間不長,還沒有很好的適應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轉變。由于大學的學習主要靠自覺,在沒有高考壓力的狀態下,學生很難花時間認真做好實驗預習,預習報告往往是直接照指導書機械抄寫,沒有思考。另一方面,教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直接給學生提供解決方案,這樣使得學生對教師產生了非常強的依賴心理,從而失去了學生自己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
1.2有機實驗課程模式化,內容陳舊
目前,我校有機實驗課開設了9個實驗,其中,物理常數的測定和驗證性實驗占了8個。每個實驗課程在實驗指導書中都能找到對應的講解,從而增加了學生對課本的依賴心理和降低了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最后一個雖然是設計性實驗,但也是非常經典的有機實驗,學生可以很快在網站上找到具體步驟。這種課程設計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卻忽視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有機課程設置中一些內容過于陳舊,沒有更新與現階段科技接軌的內容,有的實驗所使用的儀器設備在日??蒲泻蜕a中早已淘汰。比如熔點的測定這個實驗,在熔點儀已經普遍使用的情況下,實驗中仍然使用的是傳統的熔點管測定法,這樣的實驗設置難以提現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不能滿足學生今后的工作需求。
1.3開課時間不合理,有機實驗所涉及的儀器設備較少
對于有機物而言,合成與結構表征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根據我院各專業的培養方案,有機化學基礎課中結構表征部分的內容由儀器分析課程教授。根據課程安排,儀器分析一般在大二或大三開設,這就導致學生在上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時候對儀器的知識了解甚少,而無法對實驗中合成出的樣品進行結構分析。所以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設置只強調合成部分,對于結構表征的儀器設備基本不會涉及,從而造成學生有機化學學習不完整的現象。其次,有機化學是我院一門傳統課程,已經開設多年,部分儀器設備老化現象嚴重或者已經損壞。又因為科技的發展,很多老型號的儀器市面上已經很難購買到,造成補充的儀器與原有儀器操作步驟不同,從而給上課的老師和同學造成困擾。所以部分涉及使用儀器的實驗,會面臨儀器不夠的現象。往往是多名學生共用一臺儀器,很多學生整個實驗過程中都沒有具體操作儀器,只是最后記錄了幾個實驗數據,使得學習效果不佳。
2解決措施的探索
2.1增加設計性實驗的數量
設計性實驗是指學生根據老師給定的實驗目標,自主擬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相關器材并且獨立完成具體實驗操作并得出結果的實驗[4-5]。這種實驗方式需要學生綜合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在沒有老師具體指導或者老師少量指導的情況下相對獨立的完成實驗。這就迫使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擬定實驗方案和解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減少了對課本和教師的依賴性。設計性實驗能否順利開展,選題至關重要。課題即不能夠太難,超出學生所學知識范圍,又不能太容易,失去設計的意義。因此,我們認為在選題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在選擇設計性課題時要符合大一或大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2)所選課題的實驗方案應盡量避免唯一,即不管是從原理上還是實驗使用的儀器設備上都有多重選擇的內容,這樣才能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3)考慮到具體課時和實驗室管理要求,所選課題應避免長時間進行的復雜實驗,實驗時長最好是在3~4小時。(4)實驗課題要盡量貼近生活,讓學生有學以致用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切實有效的設計性實驗的開展,可以激發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學習潛能,從而提高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更新教學內容,科研反哺教學
教學、科研并重一直被認為是現代大學的基本特征。高校教師在努力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本專業前沿性的研究方向,從而讓學生了解更多對今后繼續深造或者工作有幫助的知識。因此,在實驗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可以適當增加1~2個與授課教師科研相關的課題。具體的實驗方案由授課教師制定,但實驗結果應該是開放性的,沒有確定答案的。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實驗現象。針對不同的實驗結果,也可以讓學生們自己課后查閱資料,解釋在實驗報告中,這個過程類似于一個部分設計性實驗。通過這類新型教學內容的設置和開展,一方面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對自己專業有更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更新部分設備,改善實驗條件
為了減少多人合作時同學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和惰性,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機實驗室最好能根據學生人數,為每位學生或者最多兩位學生準備一臺儀器設備。另外,在實驗室管理上,應針對具體情況,對現有的年代久遠的儀器設備進行更新和淘汰,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內容的時效性,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
3結語
本文以我校有機實驗教學為例,指出了高校有機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解決措施進行了探討。針對有機實驗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教學模式單一、課程設置程序化和實驗儀器較少等問題,依次提出了增加設計性實驗數量、更新教學內容和淘汰部分儀器等建議。期望通過這些有機實驗教學上改進,可以使學生在熟練掌握實驗技能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綜合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今后繼續深造或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海鷗.本科高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問題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4(23):88-89.
[2]解正峰.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9):128-129.
[3]王靜.“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農產品加工,2016,18(1):74-75.
[4]孫婷,李靜,侯旭鋒,等.綜合性、設計性有機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0,20(1):49-51.
篇10
【關鍵字】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技校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前言: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改造,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也有所變化,對從事職業教育的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技?;I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有機化學課程需要更多地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以更適應當今社會需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完成職業教育所承擔任務的關鍵問題。
2. 切實轉變教學觀念
第一,從事職業教育的教育者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無論是有機化學,還是其他學科,傳統的職業教育往往只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對于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往往是忽視的。在教學觀念還停留在“填鴨式”教學階段。現代教育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尤其在有機化學這樣需要自我動手自我思考這些課程上,更加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第二,應轉變為注重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教學觀念。職業教育本身是一種注重能力的教育類型,不同通過上課看書、下課背書的方式來學習,教師應幫助和培養學生由知識型人才轉變為能力型人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把在有機化學課堂中學習到知識應用到生活和課外實習中去。第三,有機化學雖然非德育類課程,但學習愛國主義等德育課程對于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和不折不撓的科學態度,加強有機化學的學習韌度,對于學生以后在其他學科和工作的道路是幫助非淺,提高教育實效。
3. 適當精簡課程內容
不同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是具備較強理論基礎的實用型人才,對于學科知識并不要求全面系統地理解。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有機化學這門涉及面較大、內容較深的課程,對于職業教育以必需和夠用為度,適當精簡課程的內容,適當減少理論的論述與分析,著重于理論聯系實際,使課程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尤其有機化學實驗類的課程可以有較大的比例。有機化學這門課程的知識體系較為龐大,必須遵循大綱的基本要求,對課程內容和設置上做了必要的改進,以更符合當前社會對于有機化學職業教育的需求。而在理論上,可以盡量簡化較復雜的反應機理和推導,追求內容精和課程的實用性。在聯系實際的案例分析中,選擇一些校外實習基地,把學校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習,加深理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4.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有機化學,興趣無疑是學習有機化學的最大動力之一。在無機化學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從衣食住行、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等方面來結合有機化學的原理,發掘現實生產和生活中有機化學的應用,以展示有機化合物的好奇世界和有機化學在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還可以結合一些比較生動形象的圖片事例和影視展示來反映有機化學世界的神奇,以及有機化學工作對于改善我們生活的意義和用途。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學生一開始接觸有機化學這個學科,就對這個學科產生好奇和對從事有機化學工作能帶來成就感到興奮,以至于對以后的學習產生興趣。
5. 精講多練及時總結
有機化學學科涉及知識面廣,內容結構較為復雜。各種有機化合物千差萬別和有機化學反應變化多樣,以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感到眼花繚亂茫然無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精講內容,授課突出,重點分散,突破難點,力求詳略得當。屬于了解層次的內容讓學生課后自學。及時總結每學完一章,都要讓學生寫出總結,明確該章的知識結構體系學習中存在問題,以及對老師授課情況的反饋與建議。
6. 采用形象有效的教學手段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技校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環境。以往在黑板板書和靠教師的講述很難使學生產生對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的聯想,學生對教學內容就很難產生較強的理解。但如果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尤其一些只能通過圖像影視來表達的,比如變換角度旋轉等這些立體結構等。使用計算機和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把一些非常抽象為具體形象的表達,把書本上枯燥的內容轉變為有趣的圖片視頻等,能夠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可以通過建立網站交流平臺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更多交流,也為學生能夠自我學習提供一些方便的途徑,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另外,可以建立一些有機化學實驗室,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有機化學相關試驗的認識。如下圖所示,單純看圖片比較反應裝置和蒸餾裝置給人的印象往往不深刻,如果能真正動手操作,那帶來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所以利用現代化教學儀器,可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術和實際操作能力。
七、總結
切實轉變教學觀念,適當精簡課程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實驗教學,精講多練及時總結和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等都是踐行有機化學教學實踐與改革的重要方法,但這些技校的有機化學教學改革舉措需要廣大教育者更多的努力付諸實現。
參考文獻
[1] 張敏,袁先友,蔣海明等. 開放式有機化學教學研究與實踐[J]. 化學教育. 2008,29(1):37-38
[2] 趙麗嬌,鐘儒剛,甄巖. 計算化學軟件在大學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 計算機與應用化學. 2008,25(8):103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