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幼兒園范文

時間:2023-03-27 22:06: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上海市幼兒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上海市幼兒園

篇1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園本培訓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1)11-0034-05

一、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學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人們對學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幼兒園教師的培養質量是提高學前教育整體水平的關鍵。英國約克大學名譽校長詹姆斯曾提出教師教育三階段的理論,即高等教育一專業培訓一繼續教育,并且認為繼續教育是改善教育質量最迅速、最經濟、最有力的方法。他的這一理論被廣泛接受并且逐漸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教師發展思路。

目前,我國幼兒園教師素質不容樂觀,專業化發展水平亟待提高。市場上林林總總的機構培訓難以適應幼兒園的實際需要,效果不顯著。在這種情況下,“園本培訓”作為幼兒園教師培訓的重要形式得以發展并逐漸成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園本培訓是一種較為新型的培訓形式,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因此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或多或少影響了幼兒園教師素質的提高。

(二)相關研究綜述

對于園本培訓,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界定。綜合有關研究文獻,可以這樣表述,園本培訓是指以幼兒園為本位,由幼兒園發起、規劃并組織,針對園內教師專業技能、科研能力及師德等方面進行的相應培訓。它旨在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水平及推動幼兒園整體水平的提高。

很多學者及教育工作者對園本培訓進行了研究,內容涉及園本培訓的目的、內容、方式和制度建設等。

關于園本培訓的目的,有學者認為主要在于促進幼兒園發展和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兩方面。如有學者認為園本培訓的目的是“使幼兒園教師能夠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及新需要”及“立足于教師的自我成長,重點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另外有學者認為園本培訓的目的“應是使幼兒園在教育改革中求得發展,通過提高教師的素質來促進幼兒園的自我發展”。

關于園本培訓的內容,有學者認為應“從幼兒園和教師的實際需求出發,重點落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上”。也有學者將園本培訓的內容總結為“師德師風學習活動、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教師科研能力的培訓、其他類型的培訓。繆金萍認為園本培訓的內容應該包括:現代教育理論知識、教育法律法規及教學實踐能力方面的培訓:現代信息與教育技術、教育實踐及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專業知識的更新以及教育專項技能的提升。

目前園本培訓的方式有很多,朱家雄提出了以“基于行動的幼兒園園本教研”為核心的園本培訓的方式。秦旭芳與龐麗娟總結了幾種園本培訓方式:“師徒幫帶”式、“現場觀摩與即時反饋”式、“專家指導”式、“微格教學”式、“雙線交叉”式。

要保證園本培訓順利開展,必須建立完善的園本培訓制度,如建立新教師的專門培訓制度,培訓經費的使用管理制度,制約、評價及激勵制度,教師培訓檔案的管理制度等。黃山花認為園本培訓制度建設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以人為本;第二,可接受性;第三,可發展性;第四,因材施教;第五,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相結合。

(三)研究目標

目前關于園本培訓的研究很多屬于理論思考,對于園本培訓在幼兒園中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很少。筆者認為,對園本培訓的研究應該深入到實踐層面,這樣才能從真實的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此,筆者對上海市幼兒園園本培訓開展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旨在通過對教師和園長的調查,探究園本培訓實施的成果及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園本培訓提供更為切合實際的建議,以推進園本培訓的進一步發展。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主要包括:(1)上海市幼兒園教師對當前園本培訓的實施現狀的看法。(2)對上海市幼兒園教師園本培訓中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探究。(3)據此提出自己的建議。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編制了“上海市幼兒園園本培訓問卷調查表”。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向上海市各級各類幼兒園教師發放問卷,對回收問卷進行數據分析。

2.訪談法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部分園長進行訪談。內容涉及其所在幼兒園的園本培訓制度建設和實施狀況及其對當前園本培訓現狀的看法。

(三)研究對象

1.問卷調查對象

采取分層抽樣法,向上海市部分示范性幼兒園、一級幼兒園和二級幼兒園的教師發放問卷,共發放90份,實際回收70份,回收率為78%,其中有效問卷65份。調查對象中有69%為大學本科學歷。調查對象所在幼兒園分布見下表。

2.訪談對象

基于問卷調查,對上海市4所幼兒園(包括1所一級園、2所二級園及1所私立園)的園長進行訪談。

三、數據統計與結果

園本培訓自產生以來,在上海市各級各類幼兒園中廣泛開展起來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園本培訓在上海市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一)上海市幼兒園園本培訓的現狀

1.園本培訓的制度建設

制度是一切行為的標準,園本培訓需要得到制度的保證,才能順利有效地進行。目前許多幼兒園已經建立了較完善的園本培訓制度。在調查中,有16%的教師認為其所在幼兒園的園本培訓制度十分健全,59%的教師認為比較健全,僅有15%的教師認為不太健全。

根據對部分園長的訪談以及對教師的調查,筆者了解到很多幼兒園對培訓的負責人員、范圍和對象、內容方式以及實施的管理安排都有較為明確的規定,制度較全面。但同時發現培訓的制度缺乏細致性和針對性,比較空泛。

2.園本培訓的內容

調查表明,分別有17%和60%的教師認為其所在幼兒園的園本培訓內容非常豐富實用和比較豐富實用,19%的教師認為培訓內容比較單一,實用性不強,2%的教師認為內容非常單一,無實用性。筆者發現,在示范性幼兒園中僅有7%的教師認為內容較單一,而在一級園和二級園中這個比例分別達到21%和43%。

圖1是在園本培訓中各種內容出現的頻率。

調查表明,幼兒園教師最青睞的三種培訓內容為:教學方法、同行的豐富經驗、專業知識和技能。

筆者通過比較發現,幼兒園提供的培訓內容與教師所期望的培訓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但同時教師十分青睞的同行的經驗在實際培訓中較少出現。

3.園本培訓的方式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幼兒園(73%)采 取了“統一培訓和分層培訓相結合”的方式。

通過調查,筆者認為,園本培訓形式有待完善。有47.5%的教師認為其參與的園本培訓主要是聽講解,實踐參與較少;有5%的教師表示,所接受的園本培訓形式為完全聽講解型。

在培訓形式中最受教師歡迎的是聽課評課(81%),其次是專家名師指導講解(79%)和同伴交流、師徒互動形式(62%),最后是學術沙龍、自由研討(僅占27%)。筆者同時發現,一級、二級園在專家名師指導方式的運用上遠遠落后于示范性幼兒園,培訓時獲取的資源較單調。

4.園本培訓的效果

調查表明,園本培訓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我們從圖2中可以看出,教師對園本培訓滿意度比較高。但是調查發現,一級、二級園教師滿意度遠遠落后于示范園。

有84%的教師認為園本培訓對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理論水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說明園本培訓在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二)園本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表明,園本培訓在開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1.教師對園本培訓的內涵了解不夠

調查表明,僅有37%的教師表示他們了解園本培訓的內涵。許多教師對園本培訓內涵的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認為園本培訓僅是在幼兒園內進行的培訓,僅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這種模糊認識影響了園本培訓的效果。

2.教師對園本培訓的參與不夠積極

調查表明,教師參與園本培訓的積極性不容樂觀。有的教師反映園本培訓頻率太高,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也有的教師反映園本培訓主要以講解為主,趣味性和實用性不強。正因為這些方面的不足影響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圖3為教師參與園本培訓積極性的調查結果:

3.園本培訓的內容缺乏針對性,忽視教師個性化的發展

在調查中,很多教師反映園本培訓不能提供符合自己要求的培訓內容,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選擇培訓內容。在一項關于園本培訓不足的調查中,41%的教師選擇了“教師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選擇培訓內容”。而在園本培訓是否重視教師個性發展的問題上,僅有10%的教師認為十分重視,40%的教師認為不太重視。這些數據均說明目前園本培訓忽視教師個性化的發展。

4.園本培訓中。教師參與實踐的機會少

園本培訓應該給予教師充分的實踐機會,否則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但調查表明,57%的教師認為園本培訓給予他們的實踐機會太少。許多教師提出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實踐機會。

5.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少

園本培訓應該積極利用園外資源。在對園長的訪談中,筆者得知很多幼兒園普通教師很少有機會外出學習考察。外出學習考察是深受教師歡迎的培訓形式,但是由于經費、時間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很少有教師能得到這方面的機會。

四、建議

針對幼兒園園本培訓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高教師對園本培訓的認識

在開展園本培訓活動之前,可以召開相關會議幫助教師充分理解園本培訓的意義。同時,鼓勵教師多閱讀學前教育類專業雜志,注意收集園本培訓信息,了解園本培訓發展的最新動態,加深對園本培訓的認識。

(二)利用各種途徑提高教師參與園本培訓的積極性

1.豐富園本培訓的組織形式

園本培訓的形式應該豐富多彩,不要僅僅局限在講解上,可以增加更多的實踐和互動環節。如在培訓中可以通過一些互動的小游戲吸引教師參與到培訓中來,增加教師的實踐機會等。

2.積極聽取教師的想法和建議

讓教師參與園本培訓的準備,多聽取教師的建議和想法。如幼兒園讓教師自主選擇培訓內容;在培訓的準備階段,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議。

3.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制度

建立合理的激勵評價制度,既可以很好地解決教師的倦怠感,也有助于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可對園本培訓的每個環節,如出勤、遲到、早退、曠課、反思報告數量和教研成果數量作出明確的規定,并在每個階段對教師進行相應的考核和評價,對于表現突出的、取得較大進步的教師給予一定獎勵。

(三)提高園本培訓內容的針對性

幼兒園實行園本培訓應該立足于教師的發展需要,要給予教師選擇的機會。要針對教師的不同特點給予不同的培訓。如新教師和老教師應該分開培訓,本專業教師和非本專業教師應該分開培訓。園方在進行培訓之前,可以征集教師的意見,提供各種不同的園本培訓內容,讓有不同需要的教師有選擇機會,以切實提高教師的素質。

(四)園本培訓應重視教師的個性化發展

幼兒園應該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幼兒園應給每個教師建立專業成長檔案袋,時刻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切實了解教師的困惑與難處,并積極幫助教師解決。幼兒園要鼓勵教師進行階段性反思,并收集教師的反思成果,與教師一起討論,讓教師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發展過程。幼兒園可以定期召開座談會,讓教師充分交流,借此了解教師的需要和想法,并且據此改進培訓內容和方式。幼兒園要讓每個教師都有說話的機會。園長要經常傾聽教師的建議和想法并積極采納他們的建議。凸顯教師的主體性。

(五)教育部門要為園本培訓創設良好的環境

1.為幼兒園教師提供更多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

由于經費和申請程序等因素的制約,幼兒園教師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并不多,尤其是普通教師更加難得。教育部門應該積極鼓勵全國各地幼兒園積極開展交流,簡化申請程序,并且加大對學前教育事業的投資,為全國幼兒園的交流甚至與國外幼兒園的交流提供良好的條件。

2.關注一級、二級幼兒園的發展

調查表明,園本培訓在一級、二級幼兒園的實施狀況不盡如人意。因此,教育部門和社會應該給予這些幼兒園更多的關注,提供給它們更多的資源。如鼓勵高校專家以及教育名師走進這類幼兒園,和教師開展面對面的交流,指導他們的教育實踐,等等。

參考文獻:

[1]李其龍,陳永明.教師教育的國際比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347

篇2

>> 人口老齡化對上海市醫療保險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高齡產婦的二胎闖關 對上海市老年人旅游市場的研究及其發展策略的探討 世博會投資對上海市經濟的影響分析 對上海市高校體育教學支教現狀的調查研究與分析 對上海市體教結合模式發展問題的研究綜述 對上海市二期課改高中《生命科學》新教材的認識 上海自貿區對上海市服務貿易發展的影響 基于特征價格模型的上海市二手房住宅價格研究 上海市某中心城區社區老年人關于牙科醫療資源狀況的調查 居民住房政策對上海市全球競爭力的影響 對上海市閔行區外來流動人口集居區的調查 對上海市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現狀的思考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上海市貿易收支的影響 外商直接投資對上海市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對上海市某幼兒園武術教學開展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對上海市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網球課教學現狀的分析 建成環境對上海市靜態工作方式人群BMI的影響 FDI對上海市服務業的影響分析 重大事件對上海市入境旅游需求的影響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4] 上海統計網[DB/OL]. .

[5] 顧夢薇,孫麗洲.關于單獨二胎政策出臺的思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4(2).

[6] 王松桂.線性模型中均值向量的最小二乘估計和最佳線性無偏估計之差的歐氏范數的界[J].應用數學學報,1982(2).

[7] 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 [DB/OL]. .

[8] 東方早報網[DB/OL]. .

[12] 許林洪.從計劃生育看中國人口政策的問題[J].內蒙古中醫藥,2014(10).

篇3

1.1關于幼兒園傷害事故表現形式的研究

國內學者對幼兒園安全事故的種類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劉馨和李淑芳在《我國部分地區幼兒園安全狀況與安全教育調查》中通過對天津、山東等地區詳盡地調查得出幼兒常見的安全事故主要有同伴咬傷、打傷;墜落、摔傷、跌傷;燙傷、燒傷;運動器械致傷以尖銳物品戳傷等五種事故種類。謝祖霞指出幼兒園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主要有六類,即食物中毒或吸入毒氣、交通事故、幼兒園警惕性和防范意識不到位、幼兒園教職工的疏忽、戶外活動以及傳染病。由此可見,幼兒園傷害事故的表現形式較為多樣。

1.2關于幼兒園傷害事故原因分析的研究

關于導致幼兒園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國內研究者曾對此進行了深入地研究。曲正偉從認識落后、操作不公、經費匱乏、管理混亂等方面論證了民辦幼兒園安全事故的發生因素。徐靜通過個例研究分析了幼兒園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幼兒園環境設置、教師帶班經驗不足以及幼兒自身安全意識薄弱等三點。

1.3關于幼兒園傷害事故預防機制的研究

譚曼娜在《幼兒園安全事故的防范和處理》中提出幼兒園應該建立并實施切實可行的安全制度,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對幼兒實施多樣化的安全教育朱揚壽、龔慶勝、夏冰的研究指出農村幼兒園安全防范的對策,提出建立安全防范網絡、加大獎懲力度、委派安全督察員、對幼兒園進行定期審制以及訓練幼兒的自救能力等措施。阮愛新提出了預防幼兒園傷害事故的四點措施,即規范制度管理、優化生活環境、實施安全教育以及進行家、園、社的合作。

2國外學者關于幼兒園傷害事故的研究

2.1幼兒園傷害事故預防的理論的研究

國外學者對幼兒園傷害事故預防的理論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主要有三個理論基礎。第一,安全科學理論。二十世紀中期,隨著科學技術以及安全技術的進步,人們逐漸深入探索安全技術問題,逐漸發展了事故樹分析、事件樹分析、人—機系統模型等事故致因理論。第二,安全管理理論。美國三十年代著名的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提出了因果連鎖論和安全管理法則。第三,幼兒心理學原理。幼兒的身心發展還不完善,并且活動欲望十分強烈,同時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因此在活動中容易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

2.2幼兒園安全制度立法研究

美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通過了《兒童保育法案》(CaringforChildrenAct),該法案中對幼兒的保育、教育和安全方面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加州制定的《費爾德法令》(TheFieldAct)中對幼兒園的防震減災工作的實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亞洲地區,韓國和新加坡也對幼兒園的安全問題進行了立法管理。新加坡的教育部和國家安全協調秘書處負責對其國家的各類教育機構的安全問題和措施進行詳盡的評估。韓國行政安全部與教育學技術部、警署聯合制定的《強化兒童保護區域交通安全的對策》和《有關預防學校安全事故及補償法律》等文件也對幼兒園的安全問題進行了法律保障。

2.3幼兒園傷害事故的主要類型與因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于1990年的報告,大多數國家發生的意外傷害是造成兒童致傷、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按照國際疾病分類標準,意外傷害分為十四類,分別為跌傷、碰傷、交通傷、刀割傷、燒燙傷、溺水、電擊傷、爆炸、中毒、自殺等。全世界各國的調查結果表明,兒童意外傷害最為常見的表現是交通事故、跌傷、燒傷和溺水。約翰•戈登的研究表明造成意外傷害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即宿主因素(hostfactors),指主要由人的性別、年齡、生理狀況等因素引起的,病原因素(agentfactors),指導致意外事故發生的物體,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指由氣候、位置、時間等狀況。

2.4關于幼兒園傷害事故預防對策的研究

美國的各級教育機構對兒童使用的玩具、物品做出嚴格的生產和安全標準。美國在幼兒園的日常管理中從安全條例的制定到評價的整個過程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系統,其主要由3P組成,即人員、基礎和程序。在該系統中,幼兒園安全的指標都十分清晰,例如在園的幼兒園必須佩帶安全健康卡,在卡片上注明幼兒的基本信息以及家長的相關信息。日本幼兒園中的一些環境似乎增加了危險因素,但日本學者認為兒童不是生活在純封閉、安全無危險的環境中,只有讓幼兒自己在充滿危險的自然環境中去體驗,才能形成防御危險的意識和能力。此外,家長和社區也是安全教育的支持者,許多幼兒園在外出參觀游覽時都會向家長發放專門的意見書,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安全教育中來。新加坡政府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也有嚴格的規定,強調幼兒的自我保護教育應當放在正常的教育和活動中,新加坡的幼兒園經常開展逃生演習,教師指導幼兒在應急燈的引導下,快速有序的撤離危險地區,鍛煉幼兒的自救能力。

3結語

篇4

如果你的孩子說:我不想去上幼兒園

首先提一個問題,孩子不愿去幼兒園這件事真的很嚴重嗎?最早提出依戀理論的英國精神分析師John Bowlby發現,哺乳動物的幼崽自身沒有存活能力,而那些成功獲得父母關注的幼崽則比較有機會獲得照顧,最終存活下來。所以,幼崽會通過哭泣、尖叫、糾纏等方式,來拒絕和父母分離―我們人類也是如此。“害怕與父母分離、害怕被父母拋棄”,是進化造成的人類天性。

對于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第一次面對長時間分離,孩子沒有掌控權,語言能力又有限,他們只有用哭鬧耍賴來表達傷心、恐懼和對家人的依戀了。我們首先應該尊重和認同這種天性,不要認為孩子是在小題大做、虛張聲勢,更不要給孩子貼上不懂事、膽子小的標簽。

給孩子建立跨越空間的“安全基地”

既然我們知道孩子不愿離開家庭,那為什么要在去不去幼兒園這件事上,跟孩子較勁呢?我們往往將注意力放在了順利入園這一行為上,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一點:通過獨立自主的生活,幫助孩子從家庭依戀關系中發展出自己的探索行為系統。而這種能力,才是伴隨孩子一生發展的核心。

John Bowlby所稱的探索行為體系,與孩子的依戀類型密切相關。換句話說,孩子來到幼兒園,內心是否感到安全,決定了他們能否順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里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的依戀類型: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雖然也會對分離感到焦慮,但是能夠較快地被安撫,并且將注意力轉移到探索新事物上;矛盾型依戀的孩子,在分離后容易出現情緒崩潰,很難適應新環境;回避型依戀的孩子,在幼兒園會出現格格不入、行為孤僻的情況,回家后也容易沉默寡言。每個孩子入園的適應時間,取決于內心安全感的強弱,即和內心“安全基地”的鏈接。

在一次實驗中,專家觀察到短暫離開母親去進行探險的嬰兒和幼兒,總要回到母親身邊待上片刻,給自己“加加油”。走入幼兒園的孩子,同樣需要這樣一種能夠跨越空間的心理“安全基地”。這塊“安全基地”將在孩子心中源源不斷地提供安全感,這種感受并不隨著環境而變化,而是伴隨孩子終身,影響他們的情緒和行為。

了解到這一點,家長就大有可為了。如何搭建這塊“安全基地”呢? 首先,在家里做到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這是一種最有效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感受到,無論如何父母是重視自己的,是可“被獲得”的,而不是“把我丟到幼兒園后,就再也見不到”的。而后,家庭給予孩子探索的動力,幫助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節。比如,通過講故事繪本的方式,讓孩子把幼兒園作為“游樂園”,多溝通傾聽孩子每日的經歷。讓孩子可以在熟悉幼兒園的過程中,時不時想到“這個媽媽給我講過”“這個作品我晚上要帶給爸爸看看”。最后,還可以讓孩子帶著他們最喜歡的小玩偶,陪伴他們走過這個階段,“依戀物”能幫助孩子建立想象,用“家”的味道給孩子一個安全、熟悉的心理緩沖帶。

培養敢于遠走、樂于回家的孩子

正如John Bowlby所說,對其他人的親密依戀是一個樞紐中心,人的一生都圍繞它而發展,不僅在他只是一個嬰兒或蹣跚學步的幼兒時,還貫穿于他的青少年、成熟期,并會伴隨其步入老年期。

篇5

【關鍵詞】學前教育;入園難;成因;對策;上海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604(2010)12-0005-04

早在2003年,上海市教委就宣布上海市進入人口生育高峰期,今后一個時期,每年都將比上一年多出生1萬多名嬰兒。依據上海市政府對人口發展的預測,人口出生率的高位運行將持續到2016年左右,幼兒園人園高峰將持續到2020年。隨著2007~2008年扎堆出生的“金豬寶寶”“奧運寶寶”逐步進入適齡入園期以及大量非戶籍人口子女入園需求的出現,至2011年,上海市將有大約47萬名在園幼兒。就與此相關的幼兒園數量及相關資源情況看,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入園需求,上海市近年來每年平均需新增幼兒園50所左右。在人口密度日趨增長的郊縣,近年來陸續布設了近400所幼兒園。據統計,依靠公辦、民辦幼兒園的共同努力,2010年上海市能夠基本滿足全市13萬適齡幼兒入園的需求。據報道,目前全國許多地方都遭遇到“入園難”問題的困擾。上海市政府應對這一難題的思路與舉措,可供借鑒。

一、“入園難”的成因探析

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的過程中,社會分層趨勢日益明顯。不同人群具有差異化的教育需求。在學前教育領域,呈現出兩極分化現象:一方面由于人口出生高峰的來臨,對學前教育的普及需求強烈,關注學前教育的普惠性是和諧社會追求公正與平等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教育需求的層次性與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對學前教育的差異需求日益突出,包括特色學前教育需求、高質量學前教育需求等。㈨上海市同樣有“人園難”問題,其主要成因即是利益普惠性與需求多元化趨勢之間的矛盾。“入園難”主要表現為由于家長擇校而使得某類幼兒園的人園壓力特別大,主要集中在公辦示范幼兒園與民辦優質幼兒園這類稀缺資源上。一些家長放棄就近入園的機會,想方設法爭取優質公辦、民辦幼兒園的入園資格。這一現象充分說明了社會需求本身的差異化,也對上海市學前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挑戰。

二、應對“入園難”的對策思路

1 學前教育是公共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政府承擔主要責任

新近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明確政府職責,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上海市政府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辦學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慶指出,發展學前教育已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要求,應將其納入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不同的只是各區政府要從各自的實際能力出發選擇不同模式。例如,能力強的地方政府可以舉辦更多的公辦幼兒園,能力稍弱的地方政府則可以通過鼓勵民辦幼兒園發展、政府給予民辦幼兒園不同數量的補償等方式來體現公共服務水平提高的階段性。把學前教育納入政府公共服務范疇,并不意味著政府要包辦一切。尹后慶認為,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于政策制定和體制設計。認定學前教育服務屬于公共服務,才能確立其公益性、公平性與非競爭性。“基本的入園機會是普遍性的。無論是政府舉辦的還是社會力量舉辦的學前教育機構,都不能以營利為目的,都要體現公益性。”據2008年相關統計數據,上海市公辦幼兒園數量占全市幼兒園總數的70%以上,上海市現有的一、二級幼兒園可以基本滿足本市戶籍人口子女的入園需求。從2009年的學前教育生均經費看,上海市地方財政投入比率達68%,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剩余的32%則主要由家長承擔。近5年來,上海市地方財政在學前教育方面投入的經費一直呈上升趨勢。2004年,學前教育經費支出約占上海市教育經費總支出的8.5%,2008年已提高到9.04%。

依據《教育規劃綱要》,結合地區發展特點,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上海市3~6歲兒童毛入園率達到99%的發展目標。為保障這一目標的落實,《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進一步強調政府主導,進一步強調學前教育的公共服務性質,進一步明確要根據入托、入園的峰谷波動規律,統籌和盤活現有教育資源,落實公建配套園所建設,調動社會力量發展學前教育的積極性,化解學前教育資源緊缺矛盾,同時要完善幼兒園督導制度,逐步提高托幼園所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確保學前教育經費逐年增長,還要建立對貧困家庭學前兒童的資助制度。

2 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引導公辦、民辦學前教育機構走內涵發展道路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深化體制改革的發展目標,要依法落實民辦學校、學生、教師與公辦學校、學生、教師平等的法律地位。上海市具有國際化與文化多元化的城市發展特征。從教育服務于民眾需求這一角度看。文化多元性帶來的差異化教育需求非常明顯。尤其是在城市不同區域生活的家庭,如傳統中心城區、新興商業中心區、郊區(縣)等,其選擇學前教育的立場與目的都是有差別的。因為政府提供的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難以完全滿足不同層次與不同群體的擇園需求,所以公辦、民辦并舉是上海市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思路。在此基礎上,推進公辦、民辦學前教育機構走優質化內涵發展道路更是適應民眾需求的必然選擇。從現在的情況看,一方面,政府要進一步深化學前教育資源數量上的“保障”與“托底”工作:另一方面,除了通過公辦示范性幼兒園來體現優質學前教育特點之外,政府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優質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支持,以滿足多元需求為出發點,切實落實上海市學前教育的發展任務。《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探索公辦學校辦學模式改革,例如,選擇部分公辦學校進行公辦民助、委托管理、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改革,以增強公辦學校的辦學活力:做好民辦教育事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對民辦教育的功能、類型、層次、結構及比例等進行合理定位,加快發展大眾化、多樣性的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改善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探索建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教育機構分類管理制度,制訂相應的管理辦法;加大對非營利性民辦教育機構的獎勵資助力度;探索建立民辦學校風險保證金制度和學費監管制度,逐步形成民辦學校危機預警與干預機制,等等。

三、應對“入園難”的重要舉措

1 強調科學預測,提前布局,針對人口出生高峰,在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前作準備

上海市人口的出生高峰與低谷間的波動較大。以上一輪波動為例。1987年是幼兒園入園高峰,在園幼兒人數高達49.66萬人,此后逐漸減少,至2001年低谷時在園幼兒僅23.4萬人。幼兒園園舍因大量閑置而轉作他用。近兩年上海市又迎來幼兒園入園高峰,目前在園幼兒近40萬人,估計2011年會達到47萬人。針對出生高峰可能帶來的“入園難”,上海市教委和各區縣教育部門在2007年就開始提前謀劃,動態布點增加幼兒園。浦東新區、閔行區和寶山區等人口導入和增幅較大的區域成為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通過3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幼兒園辦學水平的“底座”被明顯筑高。目前,上海市共有公辦幼兒園784所,占全市幼兒園總數的70.省略。

篇6

一、教研――關注幼兒個體差異

上海市教委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契機,開展“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更有意義”的專題研究,陸續編制大中小班系列教參《幼兒園個別化學習區角活動設計參考》。這個教研專題,契合了《指南》中“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的精神,對大力推動教師觀察幼兒、解析幼兒,乃至把握教育契機、提供適應幼兒個體差異的教學,讓個別化學習活動具有質量內涵等,具有重要實踐意義。之所以選擇這個教研專題,可能和上海幼教人一貫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分不開。老師對孩子的尊重及民主態度,在師生互動中隨處可見。聽課時,常常能聽到老師說:“你們同意嗎?你們同意他的意見嗎?”這種發自內心的真正的“尊重兒童”,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去年廬陽區開展了幼兒個別化學習區角活動。通過這次在上海聆聽講座和參觀學習,我們對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的理念和做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園以后,各位工作室成員將向全體教師詳細傳達和指導,深化幼兒園對游戲的研究,提升幼兒園的游戲水平,并結合廬陽區幼兒園環境創設和區角游戲觀摩評比活動,帶動聯盟內各園游戲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園容――美觀精致各具特色

印象中,上海幼兒園總是很美的、很整潔的、很溫馨的,像家一樣。這次又有什么不同呢?走進六所幼兒園,每家都不一樣,有幾點令我十分贊嘆和羨慕。第一,園舍的裝修都能做到整體設計,具有統一風格,且工程質量非常好。如:閘北區安慶幼兒園藏藍色墻裙、白色墻壁和窗簾,非常清爽、雅致。荷花池幼兒園的3間幼兒盥洗室,分別為藍、綠、粉色調,細節設計堪稱藝術品;第二,很多園有專門的全園共享的幼兒活動室,如美術、科學、健康、音樂等。櫥柜多且造型可愛,操作材料十分豐富,玩具品種非常多;第三,環境布置有藝術品位和童趣,內容與形式都精心設計,合理利用三維空間,簡約精美,絕不雜亂無章。如:有兩所園的樓梯墻壁上,有老師利用各種材料制作的羊群風景圖。本溪路幼兒園走廊上,張貼著幾十幅教師制作的兒童畫,富有美感、想象力和生活氣息;第四,能挖掘幼兒園歷史文化內涵,營造獨特的校園文化。如:本溪路幼兒園一進門的大石頭上刻著“師愛如溪”四個字,巧妙地暗合著園名。

三、課程――多元并重相互融合

從各園班級門口“家園之窗”張貼的“周活動安排表”來看,有“運動、生活、游戲、學習、專用活動室、家園共育”等欄目,由此可見,上海幼兒園不僅重視幼兒學習與游戲,同時重視幼兒運動與生活,四個方面分別注明“觀察與指導”要點,詳細列出每日具體的活動名稱,并從時間上科學安排,落到實處。“學習”包含主題下的集體學習和個別學習。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幼兒發展情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主題活動。“家園之窗”還張貼了“主題活動計劃”,詳細說明了主題產生的原因、主題目標與主題安排。“主題安排”涉及到運動、生活、學習、游戲、家園共育和環境創設。

各園在細致落實基礎課程的同時,結合課題研究,努力探索特色課程,如:一走進瑞金一路幼兒園就感受到強烈的體育特色。墻面有系列體育活動照片與簡介。體育設施設備非常豐富,在有限的空間里,各種大中小型體育設施得到妥帖地安放,并便于幼兒取用。院墻上安裝各種攀爬的梯子(繩梯、木梯、輪胎等),屋檐下、樓梯下有許多擺放體育器械的櫥柜,甚至走廊墻裙上也懸掛著各種小型體育器械。

篇7

關鍵詞:園本課程;必要性;特點;問題

一、幼兒園園本課程

在幼兒園中,幼兒園的課程主要指引導幼兒獲得有益經驗的所有活動的總和。《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試行稿)》提出:“幼兒園在遵循課程基本設計思想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本園實際及辦園風格,設計個性化、切實可行的幼兒園課程計劃,創造性地實施課程。”①

課程的園本化開發,既包括對國家課程的園本化實施,也包括自主開發具有幼兒園特色的課程的實施。②也就是倡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開發、建設、實施豐富多彩的幼兒園課程。

二、園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園本課程是在幼兒園之“本”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課程,“本”實質幼兒園的基礎、現狀、涉及園風、教師、園長的狀況、社區的狀況以及家長的狀況,其核心是本園幼兒發展的現狀、現實的需要、生長的環境、發展的特點。

園本課程是從幼兒園實際出發的,根據幼兒園里的教師、幼兒的實際情況與實際需要而設計的。園本課程是幼兒教育發展與前行中必然面對的情況,是幼兒事業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要求。因此,幼兒工作者應當積極相應,充分利用周圍環境中的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教育活動。

三、園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一)園本課程開發的民主性

從參與園本課程的人員來看,園長、教師、課程專家、幼兒及家長和社區人員,都有權提出自己關于課程方面的意見。因此,園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也就必然體現出教育的民主性。

(二)園本課程開發的靈活性

園本課程鼓勵家長和社會人士參與幼兒園的課程建設,容易融進最新出現的相關課程,因而具有一定的彈性。同時,園本課程的開發也促進了幼兒課程的多樣化和鄉土化。

(三)園本課程開發的多樣性

園本課程開發沒有統一固定的模式,園長、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師資條件、幼兒園環境等)對幼兒園的課程進行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和新編。

四、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明確而獨特的辦園宗旨

幼兒園要根據具體的師生特點、教育資源和幼兒園環境以及教育者的辦園志趣確立自己幼兒園獨特的發展方向。

(二)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發展

扎根草根研究、植根園本培訓形成的園本課程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幼兒的潛能與個性發展、幼兒園的內涵建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提供有效的監督和服務機構

課程的完成沒有課程專家的指導、沒有家長和幼兒的參與,充其量只是其他課程的翻版。完備的服務和監督機構能為園本課程開發提供有效的服務,使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決策、管理。同時,對于不符合課程原則的幼兒園課程或違反幼兒身心發展的課程,它能及時發現、及時糾正。

(四)發揮教師和幼兒的雙主體作用

兒童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也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應通過園本課程的開發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通過幼兒的主動學習來培養興趣和發展才能。

(五)強調游戲,注重活動

游戲具有假想性、愉悅性,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被確定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成為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基本形式。這是新時代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

園本課程是教育民主化、科學化的產物。它體現幼兒園課程權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應大力宣傳有關園本課程的理論,深入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和探索,從而促進園本課程發展。

注解:

①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幼兒園課程圖景―課程實施方案編制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9.

②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幼兒園課程圖景―課程實施方案編制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9.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流動學前兒童;學前教育;入園率;家庭教育

2009年《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中有關于留守與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研究的內容指出:0~5歲流動兒童約有341.42萬。據《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分析,在流動人口子女中, 0~5歲學齡前兒童占流動兒童的比例為75.7%。在“流動兒童”中,低年齡兒童隨父母流動比例高于高年齡兒童,由此可見,流動學前兒童無疑是流動兒童的主力軍。

一、流動學前兒童的公辦優質幼兒園入園率低

據段成榮等對我國人口抽樣統計顯示,當前我國流動兒童中學齡前兒童入園率僅為61%,仍有很大一部分流動兒童無法接受學前教育。鄒泓等在《中國九城市流動兒童發展與需要調查》中也提到學前流動兒童的入園比例僅為60%,遠遠低于城市兒童。

諸多專家也對各地區的流動學前兒童入園率進行了調查,上海市盧灣區的0~6歲流動兒童的入園率為81.3%,且入托年齡偏低,甚至有未滿1足歲的學前兒童。

鞍山市的流動學前兒童入園率為76%,但絕大多數選擇的是條件較差的私立園或“黑園”。而私立幼兒園中95%的兒童為外來農民工學齡前子女。

只有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積極響應國家普及學前教育的號召,采取增加公辦、民辦幼兒園和加強管理等措施,促使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高達97.8%,其中學前三年入園率為89.2%,實現了包括流動兒童在內的普及性學前教育。

二、流動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兒童教育系統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對于學齡前兒童而言甚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流動家庭的經濟較為拮據,承受不起昂貴的幼兒園教育費用,所以流動學前兒童只能呆在家中,由父母或其他人看守,又因家長工作繁忙、教育意識淡薄和文化水平偏低等原因,導致流動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1.流動學前兒童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對流動學前兒童父母文化程度的研究數據較多,黎婉勤的調查數據顯示,流動兒童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長占調查總體的26.9%,初中文化水平的家長占調查總體的39%。徐微對25戶流動家庭進行訪談調查,家長的學歷水平總體不高,66%的家長只有初中學歷,16%的家長只有小學學歷,高中及以上的只占18%。由此可見,流動學前兒童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2.流動學前兒童家庭經濟收入較低。有多個專家學者對流動學前兒童家庭經濟收入進行過研究分析,莊甜甜、王奕君對上海的流動學前兒童進行調查,結果表明,70%被調查的流動家庭每月工資在500~2000元之間,絕大部分流動兒童家長認為“幼兒園費用太高”。收入在1500~2000元之間的流動人口,若有時間照顧孩子的話,一般選擇將孩子帶在身邊。很多流動家庭的父親是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者,而母親主要承擔起撫養幼孩的責任,因此,相對于流入地家庭的經濟收入而言,流動家庭的經濟收入還是偏低的,有些甚至是非常低。

3.流動學前兒童家長教育方式單一,行為較粗暴。在家長教育方式與行為方面,流動兒童父母普遍缺乏加強情感交流的教育方式,有空閑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時,彼此交流的方式比較單一,不會經常指導孩子學習。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曾委托上海市盧灣區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對上海市盧灣區0~6歲流動兒童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19.45%的流動兒童家長會將“打罵懲罰”作為一種主要教育方法。他們還認為流動兒童家長工作忙,缺失教育方法。很多流動學前兒童家長的教育方式與行為較為相似,狀況不容樂觀。

4.流動學前兒童教育物資條件不足。普通家庭擁有豐富的學前教育物資,這在流動家庭中卻是比較少見的。有調查研究表明,家里很少有孩子成長所需的書籍、音像資料和益智類玩具,家中有較多藏書的只有19.23%,很少或沒有藏書的有81.72%。而且流動學前兒童很少參加各種興趣班或特長班的學習,娛樂活動主要在家里,有些甚至無娛樂活動。

從教育者、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物資條件等方面揭示流動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較少甚至缺失。

三、流動學前兒童家長迫切需要社區的幫助

面對流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現狀,很多流動學前兒童家長也意識到在流動家庭中家庭教育的迫切性,表示急需社區幫助。上海市盧灣區的調查結果顯示,80.6%的流動兒童家長“迫切需要”或“比較需要”得到社會對其教育子女的指導。程福財認為73%的家長認為有必要、甚至是非常必要接受由專業早教機構或早教工作者提供的有關于育兒的成長指導。

四、構建家庭教育服務網絡體系

由于流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現狀,有很多流動學前兒童家長則把責任及工作交給政府,要求政府增加公辦幼兒園數量、建設低學費的幼兒園或要求放寬入學門檻來提高入園率,專家對此方面的研究也較多,但從社區的角度提出系統解決對策的研究較少。徐微提出了社區參與教育的模式,即社區主動服務流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為幼兒園教育提供便利資源。有些專家認為應以社區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關愛農民工子女及其家庭的活動,促進流動幼兒及其家庭的社會融入。徐微還提出幼兒園可以專門為流動兒童家長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或組織流動學前兒童家長討論遇到的共性問題,為家庭提供及時的家庭教育幫助。同時,社區應該為流動兒童家長開辦家長學校,如設置咨詢機構、舉辦講座,舉行親自互動活動等。

徐微的研究認為社區參與流動學前兒童教育的內容單一,且社區沒有提供過有關家庭教育的講座或活動指導,而且還認為社區對外來流動兒童有強烈的排斥性。

鑒于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高入園率的成功經驗,可建立教育局主管,民政、財政、發改、衛生等部門及鎮(街道)上下銜接、相互配合的管理網絡,同時配備專職幼教管理干部,負責學前教育管理和業務指導。上海市的做法也小有成績,將0-3歲流動兒童工作納入散居兒童工作體系,2004年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門共同頒發了《關于推進0-3歲散居兒童早教教養工作的意見》,建立家長學校,為其提供教育技能培訓,系統協助0-3歲兒童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因此,除增設幼兒園以提高流動學前兒童入園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以社區為單位,面向流動學前兒童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為流動學前兒童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知識,樹立其家庭教育意識,提高流動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水平。并著力構建完善的流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服務網絡體系,對流動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進行有效管理,從社區的角度為流動兒童的學前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伯華,宋月萍,齊嘉楠等.中國流動人口生存發展狀況報告——基于重點地區流動人口監測試點調查[J].人口研究,2010(1):6-18.

[2]趙華瓊.流動兒童教育引人憂——訪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榮[N].人民代表報,2010-07-06.

[3]鄒泓,屈智勇,張秋凌.中國九城市流動兒童發展與需求調查[J].青年研究,2005(2):1-7.

[4]上海市盧灣區婦女兒童委員會辦公室.讓每一個學前兒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上海市盧灣區0~6歲流動兒童受教育狀況的報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3(10):29-32.

[5]馬國才,王留柯.農民工子女入園現狀及其存在問題與解決——以鞍山市為例[J].學前教育研究,2011(3):21-24.

[6]王濤,馮文全.解決流動兒童入園難問題的對策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1,A:55-56.

[7]謝寶琴,吳思妮,陳俊英.促進流動兒童學前教育發展的實踐探索——以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為例[J].學前教育研究,2011(4):44-47.

[8]黎婉勤.東莞市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調查與研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8,15(2):13-15.

篇9

作者:王琪越(5歲)

上海金鶴幼兒園

指導老師:徐婷

看,春姑娘在天空中飛翔!

《快樂的瓢蟲》

作者:李開琪(6歲)

上海威海路幼兒園

指導老師:朱穎

小瓢蟲,趴在樹葉上偷個懶!

《海底探險》

作者:薛雨涵(5歲)

上海閘北區科技幼兒園

指導老師:姚瑋

我們一家在海底探險,海底有好多美麗的魚在我們身邊游來游去!

《媽媽和我》

作者:孫圣宜(6歲)

上海芷江中路幼兒園

指導老師:朱婷婷

媽媽和我在房子外面玩,我們手拉手,一起曬太陽。

《跳拉丁舞的機器人》

作者:岑妍諾(5歲)

慈溪簡單美術指導中心

指導老師:王亞青

我是一個會跳拉丁舞的機器人!

《飛機去哪兒了???》

作者:張融斌(6歲)

徐匯區盛華幼兒園

指導老師:陸金雯

“天上的星星、月亮、小鳥在想;海里的魚兒在想;爸爸媽媽和我也在想,飛機到底去哪里了,快點回家吧!”

《穿彩虹裙子的小鳥》

作者:梁曦元(4歲)

上海東昌幼兒園

指導老師:仲曉菁

我是一只穿彩虹裙子的小鳥!

《手掌畫》

作者:張智妍(4歲)

上海暢想藝術幼兒園

指導老師:秦建秀

小手小手按一按,變成兩只小孔雀!

《火與消防》

作者:戴新宇(5歲)

浙江紹興柯巖澄海幼兒園

指導老師:金偉方

火是很危險的,我們小朋友可千萬不要玩哦。這不,消防叔叔們正在緊張地救火呢。

《長滿樹葉的頭發》

作者:張文定(6歲)

浙江省紹興縣柯巖街道阮社幼兒園

指導老師:鄭英

頭發上長滿綠綠的樹葉哦!

《嬉夏》

作者:尚應鑫( 5歲)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

指導老師:唐宗嬌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水果寶寶》

作者:童欣妍 (6歲)

上海市寶山區小主人幼兒園

指導老師是:李媛

水果寶寶來集合咯,有蘋果、梨子、菠蘿、西瓜。啊嗚啊嗚,吃進小朋友肚子里,真開心!

《植物》

作者:過譯嬋 (7歲)

上海金月亮幼兒園

篇10

李慰宜老師1956年畢業于上海幼兒師范學校,是上海市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勞動模范,曾任上海市一期課改幼兒園教材委、上海市第一屆青年教師培養工程導師,現任上海市二期課改幼兒同教材副主、至上李慰宜教師培訓學校校長。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她對幼兒同如何開展美術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總結,曾出版《走進幼兒繪畫世界》《幼兒園繪畫活動設計》《幼兒園繪畫活動指導》《幼兒繪畫欣賞與表現》《幼兒同繪廁教學手冊》等個人專著,在幼教界享有很高的聲譽。現在,她已年過七旬,但仍然活躍在課堂里,和幼兒一起上課做游戲。在長達五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她的認真勤奮,尤其是對事業的執著和摯愛,不乏童心的精彩教學藝術,令無數青年教師折服。和李老師一起工作的教師都會感受到她的無窮魅力,常把她稱為幼教同地里的一棵常青樹。

在諸多業內人士的推薦下,本欄目記者組赴上海采訪了李老師,她結合工作實例跟我們談了當前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中涉及的五個方面的問題。從她清晰的思路和熱情的言語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她對這份事業的執著。

記者:當前幼兒園都很重視美術活動,請您就幼兒園開展美術活動的意義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李:這是我很想淡的問題。美術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實現三個教育目標:1 創造美。美術教育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不可替代性就體現在它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上,畫畫是孩子最直接地表達自己想象的手段,也是孩子最樂此不疲地參與這個活動的因素。2 發現美。幼兒園的孩子都很喜歡用他的畫表達他的想象和創作,而一個人的想象和創作不僅在幼兒園階段,今后對他的一生都會有作用,因為美術可以幫助他建立正確的美丑觀念,并讓他帶著這樣的美丑觀念去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惡的。3 提高修養。美術教育更多地帶給孩子直接的主觀的審美體驗和情趣,從而影響孩子的心靈,這對現代人來說非常重要。

記者:我們都在提創造力培養的問題,那么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如何把孩子創造力培養的問題落到實處呢?

李:現在幼兒同各個領域的教育都會把創造力培養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從美術來講,它的方法更直接。在幼兒園教育中,美術活動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有它的優勢,孩子的想象都可以通過繪畫直接表現出來,比如他想飛,他只要畫上兩個翅膀就能把想法表達出來。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創造力,發現孩子的創造力。從這一點來說,孩子是成人的老師,孩子有孩子的思維方法,孩子有不同于我們成人的創造手段。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普遍有一個問題,就是對結果的一種同有的期盼。這種期盼往往會限制小孩子的創造力,當孩子們的表現與老師的期單不相符時,老師往往會用一些方法引導孩子跟著老師的想法去做,這是不可取的。其次,我們要給孩子提供創造的空間。我覺得3歲左右是孩子的想象力特別豐富的時候,也是他創造符號特別豐富的時候。這個時候,老師在每一個活動里都要給孩子創造一個空間,讓孩子盡量地涂鴉。每一個美術活動你都要思考給孩子的空間在哪里,這個空間放得越大,他積累的符號經驗就會越多。當孩子慢慢地從無意注意過渡到有意注意的時候,他就可以大膽地把他創造的圖像逐步由籠統變得清晰起來。否則幼兒就會等待老師的答案,最直接的回答就是:“老師沒有教過的我不會,老師沒有畫過我不會!”如果孩子畫的每一樣東西都要老師教過的,那么孩子的創造住哪里呢?所以我覺得幼兒園從小班開始一定要給孩子創造空間,不要把這個空間的門關掉了,只追求最后的結果。

記者:我們放手追求創造力后,有時候會有另外一個極端,就是任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甚至會出現違背科學性的“異想天開”。關于這個問題您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控制呢?

李:所謂給孩子創造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意味著我們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結合美術元素,因勢利導,適度推進。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想要表達什么。我們所有的活動題材應來源于孩子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這個題材不是從老師那里來的,而是從孩子那里來的。對于這個題材老師需要做一個加工,讓它更有藝術性,更讓孩子有一個想象的天地。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一定是在情境當中進行的,越是情境化就越適合孩子。其次我們要知道美術是有很多元素的,這些元素涉及到一些方法,應在把握孩子已有的經驗和思維水平基礎上,向孩子提m新的建議或問題,給他去思考,讓他嘗試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去解決遇到的新問題,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有很多的活動目標也是這樣,如果這個目標離現實太遠他就只能你畫什么我畫什么,幼兒他如果不斷重復已有經驗就會疲勞,繼而失去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比如我們在大班常常講到漸變接色,我覺得漸變接色不僅是一種美術表現的技能,更應是表達幼兒對顏色的認識手段,這是在發展顏色敏感的過程中慢慢建立起來的,離開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去教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不要著急。又如:最初幼兒認為紅只是一種顏色,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去發現紅色是有多種變化的,當孩子已經有這樣的經驗以后,又會舉一反三地發現其他顏色的變化,就和漸變接色自然地聯系起來,以后甚至可以發現紅和綠這兩個看起來差別極大的顏色也可以加入中間色讓它們聯系起來。在引導探索中逐漸往前推進,對色彩探索與表現是這樣,對形的表現和畫面的安排也是這樣,都要把握好孩子的原有基礎。老師做的事情就是適度推進。

記者:每個幼兒園在美術教學活動開展之后都會產生一些優秀的孩子作品,一般幼兒園都會用孩子的作品來布置環境。在這個環節中如何更好地展示孩子作品,讓其與環境協調起來呢?

李:作品的呈現展示也是美術活動的一部分。怎么呈現?首先要讓孩子發現他的作品是很美的,他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是更美的,而且他的作品與小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后,他還有機會去補充,使作品展示成為與孩子不斷產生互動的環境。這里,老師是要做很多工作的。在做之前,老師首先就要想,這些作品要以什么方式呈現,能把孩子的作品放在一起后,讓它比原來更美。孩子的作品是主角,老師就是在做包裝,比如是否可以構成一幅更大的圖畫;是否將其他的材料穿插其中,再給孩子補充想象的空間;是否適當配上些許說明;是否襯托某種背景等。我們幼兒園的美術教育要像衣櫥里的樟腦丸,放在那里,不管哪件衣服都會有樟腦丸的味道,我希望我們的美術教育在幼兒園里能給孩子潤物細無聲的審美熏陶。人生能畫兒童畫的時間是很短的,一般孩子到六七歲以后,他也不會再畫這種畫的。但是這段經歷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美麗人生的起點。

記者:幼兒園在設計美術活動方案時如何準確定位活動目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