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私立學校范文

時間:2023-03-15 22:47: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島私立學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青島私立學校

篇1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動情曉理體驗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116-01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是充滿情感的教育,離開情感,一切教育無從談起,新課改強調初中政治課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體驗學習,為學生提供直接參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提高他們道德踐行的能力,所以思想政治課必須讓學生先“動情”,然后才會更易于學生“曉理”。

一 先“動情”,后“曉理”的理論依據

所謂情感,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的思想政治觀點和道德標準去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即人們在是非、真偽、善惡面前所具有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體驗。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諸要素的變化發展過程。當中學生對某種思想政治傾向或道德傾向產生了共鳴,有了強烈的愛憎時,就會產生強大的力量,推動他們追求、贊成美好的事物,反對、唾棄腐朽的事物,并適時改造自己的行為。如果缺少這一中介因素,或不重視這一因素,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是無法實現和完成的。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有意識地以積極的情感去激勵、影響、引導學生。

二 如何先“動情”,后“曉理”

1.“視”,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圖片、漫畫,播放影視片段等,激發學生的情感,直觀明理

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抽象和枯燥的概念、理論,其說明的道理也難以使學生理解和信服,不易產生共鳴。為此,我改變傳統的灌輸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漫畫、影視片段等,創設或再現與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引導他們關注圖片、漫畫、影視片段等直觀的情境。學生感興趣,易被畫面的情境所吸引、所打動,從而情感被激發出來。把道理寓于感性的認識之中,深入淺出,很容易達到了激“情”、體“知”、反“思”和踐“行”的教育目的。

2.“聽”,在播放樂曲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情理交融,悅情喻理

思想教育是對人的靈魂與精神的教育,而音樂這門藝術對人的情感和精神又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價值,樂曲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力量,能激發人的情感、塑造人的靈魂。實踐證明,恰當地選用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音樂作品配合教學,實際上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種手段。如教學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一課時,我播放了一些勵志的主題歌曲,歌曲激昂的旋律深深感染了學生,從而教育了學生,使他們更勇敢、更堅強地面對挫折。音樂藝術的魅力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力量。

3.“說”,創造言語的機會,讓學生因“說”動情,動情曉理

“說”就是給學生創造言語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積極回答課堂設問;或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和身邊的事,或組織演講會、背名言比賽等,讓學生抒感,在抒感中升華情感。如講孝敬父母一課,我開展了一系列課堂活動:(1)說說歷史上有關父母對兒女慈愛之情的詩句。(2)講歷史上孝敬父母的故事。(3)談談父母關心自己的感動之事。要求學生說、談的內容都是與學生平時學習和生活的積累、親身經歷有關,是學生熟知和感興趣的話題,學生在說中融進了感情,情緒得到渲染,心靈受到觸動,因感受而動情,因體驗而曉理,知恩懂理。

4.“動”,認真設計探究活動,讓學生因“動”生情,激情悟理

抽象的理論學生難以理解、掌握。遵循初中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我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品表演、辯論、討論、小演講、講故事等探究活動。在體驗中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和品德教育,讓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初中生的情感很直接、很純真,開展活動,創設直觀動情的情境,入情入理,入理入心,他們的情感也會因此而更豐富、認識會更深刻,從而達到思想品德課激情、明理、導行的目的。

5.“走”,走出課堂,延伸課外,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育情達理

美國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提倡“在做中學”,生活是政治課教學的源頭與活水。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驗、接受德育熏陶,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刻板的程序,易激發學生的情感。“走”出課堂,觀看電視相關欄目、參觀、開展社會調查等,對于那些來自生活或現實的生動的、具體的個案,學生的情感自然會更真切些。如講授感受法律的尊嚴,我要求學生收看央視法制頻道《今日說法》的節目,了解收集自己生活中的案例等,讓學生明白學法、守法、護法的重要性。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諦,正確的價值引導蘊含在鮮活的生活中。

總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動情”才會“曉理”,只要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重視情感因素,以情育情、以情達理,就必然會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更好地實現政治課的德育教育的功能。

參考文獻

篇2

學前教育市場化

造成這種昂貴學費的原因與我國目前幼兒園過度市場化相關。幼兒教育過于市場化,導致其完全成為營利產業,無法真正實現幼兒園的社會福利功能。有關統計顯示,我國幼兒教育占公共教育經費的比重,一直維持在1.2%-1.3%,遠低于巴西(5.1%)、墨西哥(8.9%)和泰國(16.4%)。

正是這種市場化行為,導致了民辦幼兒園走了兩個極端道路:一類設施簡陋、教學不規范;另一類高檔、擁有貴族化教育。然而,兩類幼兒園的目的卻出奇相似―盈利。

深圳紅樹西岸國際幼兒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私立幼兒園前期的資金來源都是私人籌集的,政府沒有給任何補助。每年額外的資金投入就根據各個幼兒園的層次和定位而定了。高檔的私立幼兒園當然是很多,普通的相對較少。但不管是高檔還是普通的,其實就是為了盈利,前期投進去多少,后面都會慢慢從孩子、從家長的身上收回來。私立學校從來都不是為了教育而設的,而是為了掙錢。”

在談到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待遇時,該負責人和記者直言,在私立幼兒園里,教師工資水平參差不齊,它與該幼兒園的收費息息相關。總之“只要有學生上學,就不會有不盈利的學校。老板不會做沒有盈利的生意。”該人士稱。

一個開辦幼兒園的投資者告訴記者,以一個面積3000平方米的幼兒園為例,裝修費用約在100萬元左右,再投入50萬元用于大型玩具及教具的購買。預計幼兒園可開設12個班,每班招生36人;每班需配備兩名教師、一名保育員,園內再設兩個行政人員、兩個出納、5個廚房工作人員、兩名保安;幼兒園員工的平均工資估算成每人每月2000元。至于員工的伙食費用,據該投資者透露,大部分民辦幼兒園都會將這一部分錢平攤入學生的伙食費中,即學生吃什么老師也吃什么;所謂“包住”,不過是在園區內或周邊安排兩三間住房讓員工集體居住,成本非常低廉。

如果以5年為硬件和裝修的折舊期來計算,再按照公辦幼兒園水電使用標準,一年20萬元左右的話,這樣的幼兒園年成本約為170萬元。即使加上100萬元左右,年成本基本控制在在270萬元左右。

如果該園收費僅每人每月1000元的話,年收入應該在432萬元左右,幼兒園凈利潤保守估計約150多萬元。對于部分小區配套幼兒園,深圳政府已經開始實行免租金,因此,幼兒園的實際利潤將會更高。

而且不要忘記這個學費只是按每月1000元算的。如果保教費上升至5000元,那么幼兒園的利潤空間該有多大?

昂貴教育的“包袱”

根據市場的需求,如今我國國內一線城市出現了很多“貴族”幼兒園。這些“超豪華”幼兒園的特點首先體現在高額的保教費上。以深圳、上海為例,標簽和定位為高檔幼兒園的保教費大致在4000~5000元每月,不包含伙食費、書包費、被褥費、教材費、各項活動費用、以及高達千元以上的服裝費。

首先,從這些收費就能看出高檔幼兒園的市場定位和性質,應該說硬件方面的投入是一般的民辦幼兒園無法給予的,這些幼兒園也不是普通工薪階層的孩子可以上的。從入園的門檻看出,里面孩子所接觸的層面、生活的背景、面對的群體都是“與眾不同”的。

其次,既然收費高,那么里面教學也要跟得上這些收費。這些高檔幼兒園基本很注重雙語、禮儀和才藝的教育。例如深圳、上海有很多高檔幼兒園里面竟然開設了高爾夫推桿等類似的興趣班,足可見此類幼兒園對家長的迎合程度。

此外,高檔私立幼兒園采用小班制,不會出現幾十個孩子擠在一個班的現象。其規模通常在大班20~25人,中班20人,小班20人以下。由于規模小老師對每個孩子的關注程度就會多些。

隨著社會競爭激烈,家長們已不滿足自己的孩子上好的小學,好的中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被前置到了幼兒園階段。不能讓孩子輸到起跑線上,這是好多家長們所堅定的信念。

這些高檔次的民辦幼兒園各自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家長們的眼球,無非是想讓家長們把大把的鈔票投向自己。即便是家長交得起學費,在孩子入園時,老師也要問清楚家長所在的單位、從事的職業等。可見,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時候,他們的身份地位就有了大致的劃分。

對比,家長們也表示無可奈何,公立幼兒園雖然收費合理,但是入園要擠破腦袋,而那些便宜的民辦幼兒園就更不用說了,設施簡陋,師資得不到保障,教學水平不高,送到那里家長實在不放心。因此對于“天價”學費,家長們只能是一忍再忍。

財政投入需加強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編寫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1)》顯示,就全國35個城市來看,北京、深圳、天津、西安、南京、青島、銀川、成都、鄭州9個城市超過三成公眾認為入園難“非常突出”,其中北京居35個城市之首。

隨著社會對公立幼兒園的訴求加大,教育部門和財政部門開始意識到了規范學前教育體系的必要性,并通過多種渠道增加學前教育經費,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的投入,改變當前學前教育過度依賴市場、投入資金主要來自社會和家長繳費的現狀,切實落實各級政府承擔投入的責任。據悉,北京市2011年至2013年之間,將分別增加學位26901個、23879個、23280個公立幼兒園,共增加學位近7.5萬個,滿足戶籍適齡兒童入園需求,學前三年學位供給實現全覆蓋,入園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

篇3

――北京讀者

打折銷售

日前本市一家最大的超市在金城各處張貼醒目的廣告稱,“×月×日至×日全場所有商品7.5折起售,僅限兩天”,還標明“全場所有商品”都打折銷售。

筆者這天早早地就加入了該超市的采購大軍,可一圈逛下來,卻讓人掃興不已!哪是什么“全場所有商品”打折銷售,至多只是部分商品吧,有的是即將到期的食品,有的是在貨架上塵封已久的滯銷商品,有的則是高溫季節容易變質的生鮮果蔬等等。筆者見滋補食品枸杞的售價為每斤41.8元,打8折,便買了半斤。可第二天去另一家超市一看,人家原來的售價便是每斤28.8元,我買的打折商品比人家的原價還貴!

左雪文茄煙(江蘇)

“小騎士”

近日上午,筆者和一朋友一起上街,行至縣城利民路口時,看到有個10來歲的男孩,騎著一輛電動車由南向北行駛,速度還挺快。正當我們議論這位“小騎士”之際,卻發現他為了躲避一輛迎面而來的面包車,慌亂之中,竟撞上前面一個騎自行車的男青年。速度太快,男青年一下子被撞翻在地,所幸他只是胳膊上擦破點皮。男青年很惱火,可看到騎電動車的是個小孩,只好自認倒霉騎車而去。

據筆者了解,放暑假后,街上騎電動車、摩托車的青少年比平時增加了許多,他們由于年齡較小,在遇到突況后,往往會因為處置不當而誘發交通事故。希望廣大家長在暑期里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最好別讓他們騎電動車或摩托車外出,不然,萬一發生意外事故再后悔就遲了。

范軍朝(河南)

陪讀

女兒考上了市里的重點高中,我和妻子思考再三,決定舉家到校園內租房陪讀。

介紹我們租房的是學校一位保安,房子是教學樓旁邊的教師公寓。我們后來才知道,因為家長陪讀導致房租不斷上漲,教師公寓里幾乎沒有老師入住,都被出租出去了。

校園周圍,幾家新開發的小區正在大興土木,上面的廣告更是引人注目:“購某某房產,保送子女名校就讀”。

為了得到班主任的關照,我們準備請老師一家吃飯,但一打聽,請吃飯的家長早已排起了長龍,最快也得到一個月以后。雖說女兒是憑真才實學考上的,但她所在的班上仍然有各種各樣的關系戶,校方解釋說,高中部的每個班都是好差生搭配的,為的是保持平衡,不致鬧意見。

蔣平(湖南)

生源爭奪戰

進入八月份以后,每年一度的生源爭奪戰又拉開帷幕了!原來只是大學爭奪一些優秀生源,現在演變到高中、初中都爭生源。市里今年為了守護自己的生源陣地,就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

比如,中招成績網上查詢的時間只設幾天的期限,過了這幾天,網上的中招成績就再也查不到了;下發到各縣區的統招生錄取名單,只有姓名,沒有成績……目的就是使優秀生源不致外流。而我們縣為了保護自己的優秀生源,則以各種方式、各種名義把優秀生源集中起來,學校負責食宿,不惜犧牲學生和老師的暑假,給他們搞培訓。更有甚者,有的學校甚至把這些中招成績優異者統一集中到外地,使那些“拉”、“挖”生源的學校找不到他們。

那些來“挖”生源的學校也使出許多辦法。鄰居有個小女孩,今年中招成績全縣第一名,鄰近縣的一些公立或私立學校也不知道從哪里搞到了信息,每天不斷來人勸說,許以重金,以至于女孩的媽媽說:誰給的錢多就到誰的學校去上學!

李廣林(河南)

報警

一天中午,我騎車去市內銀行辦事。在銀行前面的十字路口等紅燈時,一輛小轎車將一輛搶道的電動車刮倒,司機與電動車主互相指責對方,看熱鬧的人也圍了過來,路口一下變得很擁擠。我急忙繞道過去,到了銀行,忽然看到門前停著一輛110交巡警車。

于是我急忙趕過去,一邊用力敲著車窗一邊朝里面望,看看里面有沒有警察。后來還真看見一位警察正躺在放倒的座位上小睡。聽見聲響,警察瞇著雙眼搖下車窗問:“什么事?”我向后一指說:“那出了點事故。”誰知這位警察連看也沒看,擺了擺手說:“那得是當事人報警到110指揮中心,接到命令,我們才能出警。”說完,迅速搖上車窗,將車發動,順著另一條路開走了。

王軍(遼寧)

收入

前幾天,我和幾位初中同學一起吃飯。初中畢業已經20多年了,大家見面除了唏噓感嘆,還把話題轉到了個人收入方面。

飯局結束后,我對大家談話中涉及的同學收入粗略做了一個排序記錄,發現行業差距還真不小。為排序方便,以年收入計算:

A同學,電信公司,年收入22萬;B同學,醫院腦外科醫生,年收入20萬,c同學,電力公司,年收入16萬;D同學,律師,年收入10萬;E同學,流動小吃攤主,年收入6萬;F同學,銀行職員,年收入4萬。G同學,中學教師,年收入3.2萬;H同學,醫院腦外科護士,年收入3萬,J同學,政府公務員,年收入2.5萬;K同學,鄉鎮干部,年收入1.5萬;L同學,下崗職工,每年低保3000元……王曉燕(安徽)

篇4

法國服裝院校的教學模式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強調與市場接軌的經濟效益和傳承本民族文化傳統理念相結合,注重實踐性,強調市場性。在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還重于藝術創造力的培養,傳遞創新的設計理念,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個性,使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和主張。

法國的服裝院校有著各自不同的教學體系和方向,它們各具特色,這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私立學校總體來說各學校對教學階段的劃分基本相同:一年級基礎教育;二、三年級專業訓練,設計和制版兩者并重、環環相扣;四年級深入學習并加強校外實踐。每位學生從入學前就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特長,然后在學習過程中確定自己的初步職業意向。法國服裝院校與我國服裝院校的區別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大部分都是高強度的實踐課程,校內的設計制作課和校外的實習相結合,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在每個學習單元結束之前,每位學生都要獨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從設計、制版到制作,甚至最后的成衣秀和作品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能力,最終形成明確的個人職業定位。

公立學校里昂第二大學由于其教學內容只針對碩士階段,學制為兩年,第一年主要為文化史論課,包括服裝史、服裝地理學、市場營銷學、項目管理和學術論文等,為學生搭起一個深入了解該領域的橋梁,并引導開發其全面思維。第二年的課程內容較多,主要有藝術、文化、企業管理和視覺傳播幾方面,其中還包括5個月的社會實習和大量的社會活動。學生畢業后的職業選擇面很廣,產品經理、企劃助理、傳媒、市場推廣、服裝策劃、銷售等都是不錯的就業選擇。

巴黎有著自由的氛圍,無國界的文化交流,沒有約束的思維方式和天馬行空的創造力,讓每位懷揣夢想的設計師有著得天獨厚的創作空間。法國的服裝設計教育始終貫穿著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因為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達到設計與制作的完美結合。事實證明,注重實踐性、強調市場性、注重文化傳統的國際化教學方式是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能設計師的有效方式。

二、具有團隊精神和創新理念的教師隊伍

法國服裝院校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這不僅得益于大環境的優越,也取決于創立人的教育理念。法國服裝教育模式強調務實,從師資隊伍就可看出來。

首先,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大學,教師隊伍大多由在著名品牌公司工作多年的設計師和企業職業經理人組成,他們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熱愛服裝教育。就連基礎課程“時裝畫技法”也特聘法國著名插畫大師授課。其次,強調團隊合作教學。團隊合作是根據學生的特長、能力和思維方式的不同組織團隊進行合作設計的環節,反映了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人際和諧能力。再次,學校非常注重實踐性,與服裝品牌、服裝工作室合作,引導學生提前進入實戰環節。最后,堅持倡導創新求異的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強調服裝創意思維。

這些教師個個都是多面手,他們在不同公司擔任過不同職位,大部分都擁有自己的品牌,如JensLaugesen,JosephusThimister,GabrielleGreisse等,還有Hermes的設計總監,LouisVit-ton的針織設計經理等。在教學過程中這些教師根據實際案例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創新思維相結合,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效果顯著,普遍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三、對我國服裝設計教育的啟示

1.工作室教學的特色培養

法國服裝設計教育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教育目標明確,采用雙軌制教學體系,教學模式靈活多樣,注重實踐性,強調市場性。所有的課程都與市場需求緊密聯系,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并貼近市場。公立和私立兩大類服裝院校有著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方向,各自的側重點也不同。前者側重理論研究與服裝管理,后者側重市場實踐與思維創新。

采用雙軌制教學體系,將“理論教學”和“工作室教學”相結合,強調團隊合作[2-3]。在法國的服裝設計院校,工作室教學占有重要位置。工作室有專門人員負責學生工藝方面的教學,解決學生設計創意之外的表現技法。由于專業性較強,畢業生一到公司就能直接進入良好的工作狀態。

我國服裝高校一直以藝術類人才的模式進行培養,雖然學生具有扎實的美術功底,但設計大多還是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把“概念”層面的設計轉化為實物,則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如材料技術、工藝技術、成型技術等[4]。因而,專業職業性教育上的銜接不足造就了相當一部分學生眼高手低,或根本無法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形象。法國服裝院校注重實踐能力的特色培養為我國的服裝設計教育提供了借鑒。

2.理論、實踐與課程考核有機互動

服裝設計是應用性設計,是從理論到實踐的轉換過程,是由設計思維轉為物化的過程。法國服裝院校把理論、實踐與課程考核相結合,并在實踐中組織和指導學生掌握設計與產品的關系,關心市場對設計的需求,了解設計、了解市場、了解品牌。每一次的課程考核都是理論和實踐的完整性考察,從概念、設計、實踐到最后的成衣,甚至是數據分析、市場運作等缺一不可。每年層層篩選的升學考核到最后能真正拿到畢業文憑的學生只占到總人數的60%~70%,而這樣具有極強綜合能力的學生畢業后馬上就能開始設計師的職業生涯。

由此可見,注重企業的實習和培訓以及實際經驗的積累更加有利于培養出優秀的服裝設計人才。如今的服裝企業最需要既擅長服裝設計,又懂工藝、版型、流行、營銷運作的綜合型人才,而不是只會紙上談兵的單一繪圖人員。我國服裝院校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3.注重藝術品位與鑒賞力的培養

法國的服裝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設計理念和藝術情感,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情懷。在法國經典的高級技能教育中融入了大量新的設計理念、新的審美意識形態及藝術的情感表現,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和表現力。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到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這樣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種藝術情感的培養對于設計師獨立工作后的創造力及保持設計活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一個成功的服裝設計師來講,品位和鑒賞力是必須具備的能力。法國以其優越的高級時裝行業傳統加上獨有的時尚品位與藝術風范,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從博物館、藝術館到高級時裝店、成衣店,從街角咖啡店到文學藝術殿堂,巴黎以其特有的人文環境影響著服裝設計的學習者與實踐者。學校會經常組織學生參觀巴黎市區或專門的博物館,或讓學生參加藝術展,展出自己的作品,以此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激發其創造性,培養學生探索新觀念、新形式的能力。

四、結語

篇5

望女成鳳:

年輕父母崇尚“棍棒教育”

1999年2月底,在山東青島居住的孫小東和趙小青喜不自禁,因為他們有了女兒孫正雯。孫小東和妻子都出生在農村,靠著拼命苦讀,才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戰斗中贏得了勝利,從而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或許正是因為自己經歷過被別人看不起的窘境,他們才更迫切地希望女兒將來能夠出人頭地。

趙小青產后三個月返回工作崗位,奶奶便負擔起照顧孫女的重任。老人對孩子百依百順,結果把孩子慣得有些任性,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孫小東和妻子有時候忍不住批評女兒,但奶奶總是護著。結果在老人的溺愛中,孫正雯有了撒謊、懶惰等壞毛病。

為了給女兒一個美好未來,孫小東努力掙錢。女兒兩歲那年,他辭掉工作,自己創辦公司。他能吃苦,會經營,公司發展很快步入正軌。

一轉眼,孫正雯要上幼兒園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孫小東花重金給女兒報了雙語幼兒園。幼兒園離家較遠,加上老人溺愛孩子,孫小東和妻子商量,讓老人回老家,妻子辭去原來的高薪職位,換個離家近的輕松工作做,這樣不僅能每天接送女兒,還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女兒身上。

然而,孫正雯的壞脾氣不是一天兩天慣出來的,哪能說改就改呢?孩子頑皮起來,趙小青常被氣得手腳冰涼。幼兒園的老師也說孫正雯自私,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還欺負小朋友。女兒的表現讓孫小東夫婦很是焦慮。

“不能再由著女兒了,我們該打則打,該罵則罵吧!”孫小東小時候沒少挨父母打罵,所以才憋著一口氣飛出了大山。他的提議立即得到妻子的肯定。趙小青對此深有體會,父母從小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自己做錯事都會受到體罰,雖然當時恨父母,但長大后就明白父母的苦心了。

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決定改變教育方法,讓孩子嘗嘗皮肉之苦,長點記性。從此,在淚水中,孫正雯很快變成了乖乖女。見教育方法奏效,夫婦倆喜出望外,行動上也從剛開始的下不了手到后來的習以為常。

為了讓女兒出類拔萃,孫小東和妻子為她報了很多培訓班,而這些培訓科目孫正雯并不感興趣。開始,孫正雯還賭氣不去培訓班,偷偷和小伙伴在外面玩,但是父母一旦發現就暴打她一頓。最終,在父母的拳頭下,她選擇了妥協。

雖然表面上服從父母,但孫正雯內心始終不服氣。她甚至聯合爺爺奶奶聲討父母,想要回自己應有的快樂。但父母不以為然,認為女兒有抵觸情緒很正常,長大后就能明白父母的苦心了。

走火入魔:

家庭暴力戕害幼小心靈

2006年,孫正雯該上小學了,父母再次為她精挑細選了一所明星小學,并繳納了不菲的贊助費。當然,教育成本增加了,孫小東對女兒定下的目標也提高了。“你現在有這么好的教育條件,都是我們用汗水換來的……”小學剛開學,父母就要求孫正雯立下軍令狀,保證每次考試的成績要排到全班前三名。孫正雯沒有選擇的余地,只好點頭答應。

期中考試成績出來,孫正雯傻眼了。在班里,她的成績僅僅是中等水平。那天,孫小東看完卷子,氣不打一處來,覺得花了這么多錢沒有換來相應的回報,于是不由分說地打了女兒,以示警告。

為了讓孫正雯快速提高成績,孫小東夫婦不管回家多晚,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女兒的作業,并警告她只要發現錯誤就得接受懲罰。這讓孫正雯成天戰戰兢兢,原本應該溫暖的家儼然成了地獄,她一不小心就會招來皮肉之苦。

孫正雯周末還要繼續上各種培訓班,這也增加了她不小的學習負擔。有時夜幕降臨,她看到外面斑斕的霓虹燈,會忍不住鼓足勇氣對母親說:“媽媽,我想出去玩一會兒。”然而這小小的請求三番五次都得不到滿足。幾次看到同學牽著父母的手嬉戲,孫正雯都羨慕不已,但漸漸懂事的她只能接受現實。然而,她雖然竭盡全力地學習,可成績提升并不大。

小學三年級時,孫正雯期中考試沒考好,拿到成績后她惴惴不安。同桌安慰她:“你應該給父母好好講講,只是一次考試而已,不代表今后的成績。”孫正雯點點頭,她表面上恢復了平靜,其實心里還是很害怕。

當天孫正雯剛到家,趙小青就迫不及待地問她考得如何。孫正雯不得已,拿出成績單遞給母親。哪知母親掃了一眼上面的分數,就如發怒的獅子一樣咆哮起來:“跟你說要考到前三名,你卻一次比一次考得差,你怎么對得起我和你爸?”孫正雯想起同桌的話,便小心翼翼地說:“這只是一次考試,不代表我以后就學不好。”

聽了這話,趙小青更加怒不可遏,認為女兒根本沒有認識到錯誤,為了讓她記憶深刻,便給了女兒一耳光。孫正雯猝不及防挨了一巴掌,瞬間嘴角淌出鮮血,她狠狠瞪了母親一眼。哪知,趙小青見女兒瞪自己,怒氣未消的她又給了女兒一耳光。這次,孫正雯沒敢看母親,趕緊躲進自己房間,怕再挨打。

孫正雯的忍讓,讓父母的脾氣越來越暴躁。他們變本加厲,除了考試成績不理想外,也會因為一些小事體罰女兒。

2009年寒假,眼看要過春節了,孫正雯決定提前幾天把寒假作業做完,這樣過節的時候就可以放心玩了。那天晚上,她做作業做到深夜12點。父母見這么晚了女兒的臥室還亮著燈,又生氣了,認為女兒平時不用功才會那么晚還在寫作業。于是,母親把她揪出臥室,罰她一晚上不準睡覺。母親覺得這樣還不夠,又找來一些玻璃碴兒,讓孫正雯跪在上面。孫正雯心里十分委屈,但她害怕辯解會招來更大的懲罰,只得服從。就這樣,孫正雯衣著單薄地在客廳跪了一整晚,第二天四肢都變得不聽使喚了。

在父母的嚴格管教下,孫正雯的成績還是沒能達到他們要求的前三名,這讓孫小東夫婦百思不得其解。他們開始懷疑孫正雯的智商有問題,便帶她到醫院做智商測試,結果沒發現問題,反倒讓孫正雯有了自卑感。眼看要升中學了,孫正雯想:上中學后能寄宿就好了,這樣一周見父母一次,自己的日子就會好過些。但是,她的希望很快成了泡影。

為了給孫正雯更好的教育環境,孫小東夫婦提前一年就開始為女兒物色中學,也把未來的路透露給孫正雯:“指望你考上好學校那是做夢,我們只有拿錢把你送進好學校了。不過你要記住,到了好學校,如果成績還不長進,有你好受的!”

2011年6月,孫正雯即將小學畢業,此時孫小東也為她選好了中學,就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私立學校——智榮中學。為此,他需要支付每年高達萬元的學費。孫正雯心中竊喜,這所學校離家遠,自己要真上這所學校,肯定得在學校住宿。然而,她萬萬沒有想到,父母在學校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舉家搬了過去。

苦不堪言:

花季女孩絕望跳樓

2011年9月,孫正雯開始了初中生活。由于智榮中學里不乏尖子生,孫正雯一下子被拉開了距離,她在班里連中等生的位置都快保不住了,這讓孫小東夫婦很失望。但他們并沒有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而是認為女兒下的功夫不夠,于是對女兒的暴力愈演愈烈。

不久后的一次摸底考試,看著女兒令人失望的成績,孫小東和妻子開始商量對策,千方百計地找原因。這時,他們發現孫正雯每天回家后都關上門寫日記,喜出望外,認為只要看了女兒的日記,掌握了她的動態,就能對癥下藥地管教孩子了。

一天,孫正雯上學后,孫小東讓妻子請了半天假,兩人一起把女兒的臥室搜了一遍,最后撬開書桌的小鎖,拿到了女兒的日記本。這一看不要緊,夫妻倆發現孫正雯正在交筆友,還是個男孩。孫小東和妻子這下總算明白了:原來,女兒學習成績不好就是把心思放在了這上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女兒肯定會早戀的!他們決定把女兒的這段感情扼殺在搖籃里。

當晚回到家,孫正雯發現家里彌漫著火藥味。果然,父母把搜到的信件、日記扔在桌上說:“今后,你不準再交筆友,給我好好讀書!”孫正雯頓時傻眼了,哭著說:“這是我的隱私,你們怎么能這樣?”孫小東不屑地說:“你把成績考到班里前三名再給我談隱私!”這下,孫正雯連交筆友這唯一的樂趣也被剝奪了。

除了學習,生活上孫正雯也被嚴格控制。一次,學校組織春游,起初父母不同意她去,覺得浪費時間,直到孫正雯的班主任打來電話,他們才勉強同意。出發前,孫正雯央求父親把家里的數碼相機借給她出去拍照。

很久沒有出門游玩了,孫正雯非常興奮,和同學們在一起拍了許多照片。然而,當她坐上大巴車返家時,突然發現相機不見了。這下她慌了神,從小到大,她可從來沒有闖過這么大的禍啊,父母肯定不會原諒自己的!

孫正雯回到家提心吊膽,孫小東發現女兒臉色不對,就問她發生了什么事。孫正雯囁嚅半天,終于鼓起勇氣說把相機弄丟了。果然,如她所料,父親的臉色當即就變了,抽出腰間的皮帶就朝她打去。當晚躺在床上,孫正雯摸著傷痕累累的身體,怎么也想不通,父親丟了幾千元的物品當沒事一樣,如今自己丟了幾百元的相機卻被如此暴打,自己到底是不是父母親生的啊?

被打后,孫正雯身上的傷痕引起班主任徐老師的注意。徐老師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當即給孫小東打去電話,警告他以后不能對女兒動粗。此后,孫小東和妻子稍有收斂,改用雜志等物施暴,以免在女兒身上留下證據。

轉眼一年過去,期末考試前,孫正雯努力學習,無奈班里優秀同學太多,就算她拼盡全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為此,考試時她壓力很大,自然發揮得不好。

2012年7月1日,是公布成績的日子,也是學校照例開家長會的日子。孫正雯很怕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她記不清有多少次自己在家長會后被暴打了。她在QQ簽名上說:“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死在家長會結束的夜晚……”

不出所料,開完家長會的孫小東回到家就拽著女兒的頭發,把她的頭往墻上撞,孫正雯再次在父母的體罰中昏了過去。許久,孫正雯醒來,精疲力竭的她想在父母的床上休息一會兒,哪知母親一個勁地用腳踹她:“滾遠點,別煩我!”結果,孫正雯站起來沒走幾步,就因體力不支再次暈倒在地……

這次暴行后不久,孫正雯再次更新QQ簽名:“我可能要消失一段時間了。”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她最后一次上網了。

三天后,絕望的孫正雯寫下遺書。“親愛的爸爸媽媽:用‘親愛的’與你們的稱呼搭配,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錯誤。Don’t worry,這只是一個形式。唉,你們最終還是看到了這封信,想想我一共才活了13年零5個月,我上初一到現在才1年零1個月。這期間,你們私自拆看了多少封我的信件……如果說我死是被人害的,那兇手就是你們……”遺書中,有孫正雯對父母這些年積累的不滿,更有對父母良心的拷問。她還寫道,離開后要把自己的器官捐給需要的人,而自己的學習用品則捐給山區的孩子。

女兒寫下遺書的第二天,孫小東發現女兒的暑假作業中有道題沒有做,答案處是空白,再次暴打女兒,直到她暈厥過去。當孫正雯醒來,已是第二天早晨了。這件事讓原本情緒就極度低落的孫正雯雪上加霜,更堅定了自殺的決心。

7月8日下午,孫正雯將寫好的遺書裝進書包,然后背著書包出門了。她離開家,走進附近的一棟商務樓。下午6點,她從該商務樓的七樓縱身跳下,落到二樓的陽臺上。一個小小的生命就這樣凋零了。

得知女兒的死訊,孫小東和妻子根本不相信,直到看到女兒的遺體,才確定悲劇確實發生了。悲痛之余,趙小青忍不住當場暴打并質問丈夫:“那天晚上你為什么要打她?”“花了那么多錢,才把她送到那么好的學校,她怎么這么傻呀!”孫小東也后悔不已。這時他才明白,自己的暴力早已讓女兒無法承受,是自己一手造成了今天這個殘酷的結局。

很快,當地的網絡論壇上出現了孫正雯的遺書,上面詳細記錄了其父母對女兒的施暴過程。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義憤填膺,甚至把孫小東夫婦的個人資料及電話號碼公布在網上,對他們口誅筆伐。

篇6

海上云天,天下珠海。作為浪漫之城、百島之市,珠海人文勝景無數,其主城區香洲更是人杰地靈,教育源遠流長。

早在明清時期,珠海翠微的鳳池書院、前山的鳳山書院、下柵的金山書院就遠近聞名。這片沃土培育了我國第一個留學生、著名教育家容閎,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等一批俊杰英才。得改革開放之靈氣,聚特區創業之碩果,珠海教育伴隨著珠海由小漁村發展成為現代化新城,也經歷了勵精圖治、鳳凰涅槃的幾十年。

作為一名在特區教育沃土上耕耘了30載的教育工作者,張懷志校長身上凝聚著特區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時刻保持著開拓進取的狀態和行動。

2010年7月29日,對于中國教育人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國家頒發了有關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規劃綱要,這是新世紀以來國家頒布的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

作為特區的教育工作者,對政策的敏感總是先人一步,張懷志校長敏銳地意識到,這將對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教育人必將大有作為。在反復研讀中,他發現綱要用了專門一章系統闡述“建設現代學校制度”,要求“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

對此一表述,張懷志校長的理解是要立足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這一核心環節,重點解決好三大問題,即政府怎么依法管理學校辦學,學校怎么形成好的治理結構,社會怎么對學校參與和監督。實事求是地說,前兩個問題已解決得比較好,而社會和學校共建共育方面顯然做得還不夠。

一個思想的火花由此在張懷志校長的腦海催生——共建共育!所謂共建共育,張懷志校長的理解就是積極引導家庭、社區和公民有序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等工作,促進學校管理更科學、規范和優質。

這一念頭的萌生,讓張懷志校長不禁想起兩年前的一件事。

當時,臺灣新竹縣錦屏國民小學到珠海進行文化交流,交談中張懷志校長得知,錦屏國民小學是一所僅有一百多名學生的小學校,這讓他非常驚訝。那么小的一所學校,怎么能組織得起這么一支隊伍到大陸來交流訪問呢?

錦屏小學的孫校長告訴他,關鍵是得到了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大力支持。此時張懷志校長才發現,他們中有一半以上是家長委員會的家長,還有一位是縣議員。孫校長說,家長和社區義工平時非常關心、支持學校的工作,沒有他們的支持,這次交流活動是不可能成行的。

這件事讓張懷志校長印象深刻。他想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一句話:只有學校和家庭、社區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采取一致的行動,學生才能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當時他想,什么時候我們的家長也這么關心、支持學校的工作,我們的教育就不愁辦不好了。

臺灣學校到訪后,張懷志校長就萌發了發揮家庭、社區作用,讓家長和老師形成一致信念、共同行動,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思想。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堅定了他的這種信念和信心。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也讓他深深感覺到,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趨勢。

一條學校家庭社區共建共育共享的辦學之路,由此悄然伸展。

督教督學:一種雙贏的管理模式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被詬病頗多,這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家長對教育缺乏了解。

在多年的學校管理實踐中,張懷志校長意識到,教育要向優質化、均衡化、公平化發展,除了學校本身要努力,家長也必須同時提高育人水平,而這也是家長自身的愿望。與此同時,家長們對了解學校教育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他們只是苦于“入校無門”而已。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主動讓他們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呢?打開校門辦教育,我們講了多年,卻遲遲不能真正付諸實踐。張懷志校長決定先小步慢走,把家長請進學校擔任巡視員。

在香洲十一小學,有一位特別的梁兆貴老人,老師和學生們都親切地稱他為“梁伯”。梁伯是一位60多歲的退休工人,在得知學校需要家長擔任巡視員后,他主動請纓。

從此,老人每天八小時在校園內外巡視,還積極參與學校管理,經常調解學生矛盾,善意指出老師工作不足,協調家長間的意見。因為角度不同,他掌握的信息比學校還全面,他起到的作用有許多連老師都做不到,對學校辦學幫助很大。

寒來暑往間,老人已把在學校巡視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就連節假日、寒暑假他都要堅持每天回學校看一看,甚至大年初一也不例外。他說每天要看看學校、看看學生才踏實放心。當年,珠海市委書記甘霖同志來校視察時,還專門接見“梁伯”并贊揚他的義舉。

在“梁伯”的帶動下,家長們紛紛加入到學校的工作中來。為了調動他們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張懷志校長提出了家長進校園“三個一”工作方案,即“構建一個網絡、制定一套制度、提供一個場所”。

方案并不煩瑣,簡單說就是在家長自薦、各班推薦的基礎上,成立了班級、年級和校級家長委員會,形成一個三級網絡系統。家委會的成立,使家長由不自覺、無意識地參與教育變成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活動,大大促進了學校管理。而制度的建立和場所的提供,更使家長們職責明確,分工協作,有序參與學校辦學管理和監督。

在香洲十一小學,每天都有家長被邀請進入校園擔任巡視員。巡視員們到學校后,并非漫無目的地隨便“巡查”,而要做好“家長進校七件事”活動,即一“巡”、二“觀”、三“談”、四“問”、五“督”、六“查”、七“評”。通過“七件事”,家長對學校辦學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同時,學校通過每天的活動,將家長指導工作重心下沉,主動積極向家長、社區匯報工作,宣傳教育法規,宣講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對家長進行教育方法的培訓與指導。

在這一共同辦學的初步實踐中,張懷志校長發現,這是一種雙贏的辦學管理模式。家長們了解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目睹了老師工作的辛苦,學會了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時,家長巡視員的存在,也是對學校、教師的一種壓力和推力,使學校在家校合作中生成了更多的辦學智慧,贏得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關心支持,保證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持續改進與發展。

家長們也非常認可學校的這一創新措施。學生周延的家長何燦就贊揚說:“一種制度,最忌的就是流于形式。十一小學為使家長巡視員制度真正發揮作用,十分重視對每位巡視員所反映意見的處理反饋工作,校方不僅及時收集各位巡視員的意見,還不定期組織家長巡視員們進行座談,對家長們提出的意見認真分析,合理解釋、有效采納。校方的重視,有效地促進了家長巡視員們的積極性。大家都覺得作為家長的代表,履行‘巡視員’工作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

2011年7月28日,香洲區教育局謝建三局長和馬育愛書記到學校視察調研,充分肯定了學校的探索嘗試,并鼓勵學校繼續創新,從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等方面多做嘗試。行程中,謝建三局長緊緊握住梁兆貴老人的手,稱贊他高風亮節,無私奉獻。

這年12月,珠海市香洲區在香洲第十一小學召開創新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家校社區共育共建工作現場會,要求全區中小學全面開展家長進校園督教督學活動,充分發揮家長義工參與學校工作的積極性,調動一切社會資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全面的發展。

由此,一場聲勢浩大的家長進校園“督教督學”活動轟轟烈烈在香洲區這片教育熱土展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珠海特區報》連續進行報道,并配發評論員文章給予高度評價。

一時之間,取經的、參觀的、采訪的,各路媒體和各界人士紛至沓來。張懷志校長成了 “大忙人”,為教育而忙,他樂在其中。

助教助學:一只無形的強大推手

督教督學,是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常見形式,很多地方很多學校都有類似做法,雖然“巡視員”制度有一定程度的創新意義,但離真正的社會辦學尚有差距。因此,張懷志校長顯然并不滿足于此。他在尋找家長身上更為有用的“能量”。

學生家長來自各行各業,而每個行業都蘊藏著巨大的教育推動力。利用和整合這種推力,必然將給學校帶來巨大的變化。然而,家長資源這一巨大礦藏的入口在哪里呢?張懷志在苦苦思索。

多年來,張懷志校長一直想組建一支校園管樂團,但組建樂隊所需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投入一直是攔路虎,學校不可能有這筆巨資。

受私立學校辦學模式的啟發,他建議采取“校辦家助”的模式,爭取家長支持,并很快就建起了珠海市首個小學管樂團。

所謂“校辦家助”,就是學校辦團,學校負責組建樂團、集體排練和提供各種展演機會,樂器由家長購買,歸個人所有和保管,個人輔導課也由家長帶孩子到校外輔導班完成。

這一想法提出后,張懷志校長心懷忐忑,并不敢抱樂觀態度。沒想到家長踴躍報名,短短一個月樂團就組建完畢,半年后參加市、區少兒花會成為唯一的一支小學西洋樂隊,并獲金、銀獎,還在當年作為唯一的一支小學管樂隊參加珠海市中小學迎新年管弦樂會。如今,每周的升旗儀式上,管樂團都會演奏國歌和校歌。

按這種方式,學校再也不愁辦不起各種社團。這件事讓張懷志校長認識到,家庭、社區的資源是無比豐厚的,這種寶貴的資源只要融合到學校中來,學校辦學就會減少很多阻礙。

在把家長的物力資源引進學校后,學校順利組建起各種社團,開展起豐富的活動,這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授業負擔。如何“解救”教師,讓他們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學工作?張懷志校長仍然想到了家長們。

學校通過校訊通向全體家召社團輔導員,并建立起輔導員資源庫,然后根據家長義工特長,給他們頒發聘書,讓學生自由選擇參加管樂、二胡、動漫記單詞、高爾夫、詩歌、課本劇、乒乓球、電腦繪圖等等文體社團。

在社團輔導中,家長義工們迸發出飽滿的熱情。

就在學校剛發出通知,邀請家長擔任學校社團輔導員當天,二(4)班家長謝宇藝女士就主動聯系班主任,要求在班上成立樂器社團,訓練古箏、二胡。而今,該班已有14人參加樂器隊。學校本來安排一周一次排練,但謝女士堅持每天到校指導學生練習。在她的感召下,這個班的家長們非常團結,熱心學校事務,班級工作呈現出勃勃生機。

在珠海一中高二年級,有一位香洲十一小學畢業生,聽說學校要共建學生社團,她主動打電話給張懷志校長,要求來校開設英語口語班。張懷志校長問她:“很快就要高考了,在這么重要的學習階段,你這么做可行嗎?”學生自信地回答他,她的口語非常好,高三畢業后要到美國留學,美國很看重義工經歷,同時她也想通過做義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積極申請來母校做義工。

這讓張懷志感動,也讓他更加確信自己的探索是有意義的。

除了挖掘家長的智力資源,張懷志校長還邀請周邊社區的培訓機構參與學校社團建設,這也是一種雙贏的方式。目前,學生社團里就有書法、英語、小記者等幾個社團是由培訓機構免費每周定時、定人到校輔導學生。學生跟著專業老師學習效率更高,能力提高更快。與此同時,培訓機構通過在學校開展活動,也起到了建立和宣傳品牌的作用。

由于家長和社區義工的專業背景、興趣愛好、生活方式不盡相同,他們講授的課程無形中彌補了學校教育所不能涵蓋的領域,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家長和社區義工來校擔任義務輔導員,也從中體會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辛勞,育兒觀念慢慢改變。教師從“家長老師”的課堂上,不斷得到方法和態度上的啟迪。

共建共育的諸多好處,任誰得益都會滿足和慶幸,這就難怪在其中廣受其益的張懷志校長要不止一次地感嘆:“家庭、社區中蘊藏著很多這種資源,關鍵是學校要善于充分挖掘和利用!”

在學校管理中,學生安全一直是讓學校繃緊神經的大問題。在安全問題上,香洲十一小學還有諸多特殊的困難。

學校門口有兩條主干路,每天上、下學時間都需兩名人員護送學生過馬路。另外,學校食堂已承包給配餐公司,每天要安排人員查驗各類進貨的票證和衛生狀況。由于食堂每天晚上12:00至凌晨4:00就要制作第二天的早餐,監管員就要在場監督檢查。可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學校不可能再安排老師參加學校的安保、食堂監管等工作。

這時,張懷志校長自然想到繼續借助家長力量。為此,學校以鐘點工的形式每天聘請了6名家長各來半天,擔任交通協管員、安全巡視員和食堂監管員。

在這一過程中,張懷志校長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讓家長當管理員,因為自己的孩子就在校園里學習和生活,他們往往責任心特別強,把學生的安全放在了首位,把學校的事當成了自己家里的事,甚至比老師還要負責任。

正是靠著這些責任心強,把所有學生當成自己孩子的家長管理員,學校的安保和食堂監管工作有了強大的保障。

在開展學校家庭社區共建共育工作中,香洲十一小學還產生了其他許多創造性的管理形式,如殘疾兒童家長陪讀、家校共建論壇、共辦親子專題活動等等。這些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密切了家校聯系,其對學校教育的積極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在尋找社會力量協助辦學中,張懷志校長深有體會地說:“當初我們設想尋找一只強大的手,尋求一股強大的外力,來推動學校向前發展,如今來看這一愿望是實現了!”

優教優學:一條永續的發展之路

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滿足。在共建共育這一教育理念的不斷落實中,張懷志校長的預想不斷被實現,觀念也不斷被沖擊,目標不斷被提升。

在實施家長進校園“督教督學”“助教助學”之后,張懷志校長總感覺到要將共建共育工作深入開展下去,還要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珠海是一個移民城市,家長們來自五湖四海,情況千差萬別。如何有效提高他們的整體文化素質和育人水平,更好地擔負起督教督學、助教助學的工作,這是張懷志校長思考的又一個問題。

2012年5月,張懷志校長遠赴山東青島四方小學學習考察。山東省推行成立家長委員會、辦好家長學校的做法引起了他強烈的興趣。

學習回來后,張懷志感慨地說:“家庭和社區通過‘督教督學’和‘助教助學’,對學校幫助很大,家長為學校教育付出了很多勞動,學校和老師要‘反哺’家長,承擔起培訓家長,提高家長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的義務。”

由此,張懷志校長提出,學校家庭社區不但要“共建共育”,還要“共享”,家長社區支持學校工作,學校要盡到提高家長素質的義務。

作為率先探索并實施“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建共育辦學模式”的學校負責人,張懷志校長和師生、家長們都深深感受到,共建共育的研究和探索,深深地影響和變革著學校、老師和家長,實實在在地讓他們體會到“雙贏”。

然而,作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張懷志校長認為,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家長進校園“督教督學”“助教助學”這一層次,學校還要追求更高層級的探索。“優教優學”的想法因此被提出。

顧名思義,“優教優學”就是通過學校和家庭(社區)共建共育這個平臺,努力提高家長家教水平,讓家長個個成為教育能手,和學校攜手共育優秀的孩子。實現家長優秀、學生優秀,同時成就學校優秀。

在香洲十一小學,有個叫睿喆的孩子,2010年9月入學時,由于此前爺爺、奶奶的溺愛和父母因工作忙的忽視,開學初表現出不適應小學學習的情況。班主任陳老師考慮再三后,請家長陪同孩子一起讀書,配合學校一起教育。

針對孩子身上的問題,家長認識到主要要解決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愿望問題。于是,他們在課堂上想方設法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養成認真聽講習慣。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睿喆完全適應了學校生活,還不時得到老師表揚,學習熱情一下子激發起來。課后在家里,家長按照老師要求,每天督促檢查孩子復習、作業和預習。因此第二天上課時,睿喆往往學習勁頭很足,領會速度更快。

在此過程中,班上的陳老師和宋老師不但經常與家長交流反饋睿喆的情況,還查閱資料尋找方法,將一些成功的經驗提供給家長,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學習和生活,課堂中還有意多加表揚,讓他很快融入班集體生活。

而今,睿喆已順利讀完一年級,在二年級的幾次測試中,都取得家長滿意的成績。

學校這一獨特的“陪讀”制度,是實現“優教優學”的一大有效舉措,成功轉化了許多類似睿喆這樣的孩子。

為了從總體上回饋家庭、社區力量的支持,提升家長素質,實現“優教優學”,2012年下半年,張懷志校長組織老師們認真充分討論,最后確定了24個家庭教育專題,安排每學期開設兩次家長學校課,明確班主任為上課的主體。同時,學校舉辦了一次24個專題的《講學案》編寫講座,印發了《我們再出發》家長學校教材和《家長學員手冊》,系統、科學、規范地對家長進行培訓,提高家長的家教能力。

2013年1月,香洲區舉行了這套家長教材的首發式,向全區小學推廣使用該教材,將學校家庭社區共建共育共享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