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調研方法范文

時間:2024-05-21 17:30: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技術調研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技術調研方法

篇1

關鍵詞:互聯網;市場調研;前景;優劣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使得國際市場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連通性進一步加強,市場競爭越發激烈,企業為了使自己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以提升企業的業績,他們不僅在產品的生產和營銷中采取措施,同時在開拓市場方面利用市場調研,尋求適合企業的最佳產品或服務,所以市場調研在這種情形下顯得尤為重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市場調研法日益興起,借助虛擬網絡的輻射,市場調研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延展與升級,有效配合了市場變動頻繁、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為企業及時調整自身發展提供了可能。

二、互聯網市場調研法產生背景

(一)市場調研對于時效性和高效性的要求

市場調研與企業發展密切相關,是企業獲取市場實時信息的最有效途徑。在當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信息爆炸的時代,更要求企業對于市場動態能夠擁有最快的把握才能及時反應、及時調整企業戰略與策略,才能在行業競爭當中長期占據市場份額。這就對于市場調研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網絡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發展

1.網絡用戶以及網絡使用頻率的快速增長

隨著各類互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據CNNIC2015年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個百分點;531%的網民認為自身依賴互聯網,其中非常依賴的占12.5%,比較依賴的占40.6%。同時,全國使用互聯網辦公的企業比例為78.7%,其中50人及以上規模的企業,互聯網使用比例均超過80%。網絡的普及使得互聯網市場調研作為更廣泛更全面的市場調研手段成為可能。網絡作為聯通全球的信息網絡,不僅將市場調研的范圍擴展到幾乎世界每一個角落,同時全球化也將各國家與地區的市場相連通,傳統調研方式能發揮的實際作用越發有限。

2.大數據進一步延展互聯網市場調研的適用性

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站數量為335萬個,年增長4.6%;中國網頁數量為1899億個,年增長26.6%。①基于網絡大數據的市場調研使得調研信息具有更強的連續性和比較性。調研數據不再僅僅是近期數據的比較與分析,大數據使得調研數據可以以年為單位進行縱向比較,甚至可以在同行業與其他企業進行橫向比較。2014年我國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5.22億,用戶規模較2013年增長3257萬人,增長率為6.7%;手機搜索用戶數達4.29億,使用率達77.1%,用戶規模較2013年增長6411萬人,增長率為17.6%②。搜索引擎是除即時通信外使用率最高的互聯網應用,手機搜索也在手機應用中位列第二位。作為基礎應用,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隨著網絡用戶規模的擴大而持續增加;同時,搜索引擎企業產品與服務的多元化發展,也吸引著更多用戶積極使用互聯網搜索。

三、互聯網市場調研法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互聯網市場調研法的發展現狀

從總體上看,互聯網市場調研服務供求并不平衡,互聯網市場調研服務滯后于互聯網市場調研需求。一方面,一些市場調研企業排斥新技術,不愿意在實際的調研過程中使用新技術,這就使得互聯網市場調研的進展面臨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也有許多全球市場調研企業愿意接納新技術,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全球競爭力。盡管一些市場調研機構利用新技術的能力不強,但是另外一些全球性的市場調研企業已經意識到必須要對技術進行投資,否則難以生存。

(二)互聯網市場調研法的發展前景

總體來說,互聯網市場調研法利大于弊,互聯網市場調研法尚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而它作為新興的市場調研方法的地位和作用是傳統市場調研方法無法替代的。未來,互聯網市場調研發展將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1.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市場調研將成為跨國消費者定量調查的標準模式

技術是效率和效益的代名詞,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技術架構能夠為人們帶來效率和效益。與此同時,還將出現一些有效的、與互聯網系統緊密結合的離線市場調研方式,例如使用以網絡為基礎的計算機輔助個人訪問和以網絡為基礎的計算機輔助電話訪談。互聯網把消費者和市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需要通過市場調研獲得商務信息的跨國企業,越來越傾向于選擇單一服務提供商來為自己提供服務。今后企業若要在競爭中勝出,離開了互聯網平臺和網絡運作是難以想象的。

2.不斷涌現的互聯網市場調研新技術和方法將推動市場調研機構的變革

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整合技術,多渠道收集信息,將開發出新的市場調研技術和方法,設計出新的商務流程,為企業提供市場信息服務的各種手段也將不斷更新。一旦市場建立起了一種規模巨大的調研基礎平臺,便可以實現知識與信息的集成處理,人們可以借此更加有效地開展工作。由于從各種渠道收集到的數據得到整合,而且市場調研行業可以方便地通過一些特殊的方式獲取這些數據,新的技術、新的方法和商務流程會自然地出現,市場調研機構將參與到信息管理和商務信息的變革之中去,這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篇2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逐步深化,高新技術在現代企業的生產服務過程中不斷推廣和運用,社會和企業對人力資源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快、更新的要求,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現出更為強勁的勢頭。產業園區是某產業的聚集區或是技術的產業化項目,是企業走向產業化道路集中區域,成為城市經濟騰飛的助推器,而區內企業從業者普遍素質較低,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園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旨在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發揮著為地方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教育功能。產業園區經濟發展必然要求本地區的高職院校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時,高職教育發展迫切需要借力于社會資源和力量,提高其促進社會發展的貢獻率。[1]

作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100所立項建設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主動適應屬地產業園區經濟發展,尋求利益結合點,充分發揮社會服務職能,與秦皇島及周邊地區產業園區對接,面向區內企業員工經驗與能力不同的復雜人群和多樣化學習需求,探索實踐,提升區內企業員工職業技能的教育與培訓途徑。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研究分析高職院校與產業園區對接過程中,提升制造業企業員工技能的方式及策略,為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1高職院校與產業園區的利益相關性分析

“利益相關者”理論強調組織發展必須考慮每個利益相關者的權益,認為任何一個組織的發展和活動都離不開各種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2]高職院校作為一種非營利組織,是人力資本的聚焦地,是“利益相關者相互關系的聯結”,其發展離不開各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

在面向行業、企業的辦學過程中,高職院校為滿足屬地產業園區經濟發展對技能型人力資本的需求,逐步走向以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為特征的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新模式。[3]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使學校培養的人才更貼近市場,合乎企業需要,學校培養的人才也就更能被社會所歡迎。同時,企業的參與將有力地促進學校辦學理念的轉變,可以發揮產業園區內企業的資金、技術、工藝、人才管理及產業鏈等資源優勢。優化硬件條件,能有效解決政府在職業教育上投入不足的問題,解決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課程改革、雙師素質教師、實訓基地、人才職業能力評價等問題,不斷增強職業院校的“軟實力”。[4]

由此可見,高職院校與產業園區的發展是互利共生的,即產業園區的發展影響和推動著高職院校的發展,而高職院校的發展也帶動了利益相關者――產業園區的發展。

2產業園區員工技能培訓需求調研分析

為了解和研究當前秦皇島及周邊地區產業園區內企業用工、員工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的現狀與問題,以機械制造崗位為例,面向調研企業采用多種調研方式獲取信息。根據統計結果,分析了企業在職員工技能培訓現狀,歸納總結了調研的主要發現,并針對企業員工技能提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出工作建議,供校企合作雙方參考借鑒。

調研過程中主要采用教師走訪企業現場交流、邀請企業人員來校參觀座談、問卷調查等調研方法,同時輔助方式有:與企業人員電話/QQ交流,企業來校招聘、洽談項目時交流,實習學生和畢業生反饋信息,以及文獻檢索、網站查閱等方法。面向調研企業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87份,有效卷265份。

調查統計發現,目前企業員工對培訓的要求并不統一,與個人的學歷層次、崗位、發展期望等關聯度極高。其中,技術含量較低的崗位(如拉絲工),從業人員大多只具有小學學歷(有小部分為文盲),流動性較高,他們對于培訓的愿望與需求較低,這部分人員主要工作于小微企業,企業本身也沒有對其培訓的計劃。規模以上企業的一線員工,主要由技校、中職、高職畢業生組成,他們對崗位培訓有較強烈的需求,其中,技校與中職畢業生的培訓要求側重于先進設備操作、技能等級證培訓;高職及大專以上畢業的員工更看重三維設計、多軸加工編程、工藝設計,以及設備維修、機電產品營銷等方面的高技能培訓,企業也希望通過培訓提升這部分員工的技術技能水平與綜合素質,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儲備人才。

調研中發現,制約企業在職員工參加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最大困難主要有:

(1)制造業企業“倒班制”使一線員工難以保證培訓時間;

(2)企業培訓投入不足,員工的技能提升培訓與繼續教育自行承擔費用過高;

(3)為在職員工提供的培訓機會不足。

另外,調研結果也反映出企業員工技能培訓項目存在內容單一、培訓方法滯后、培訓過程簡單、培訓管理缺失、培訓考核激勵評價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

3高職院校對接產業園區提升員工技能的探索實踐

31校企對接共同確定培訓方式

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及課程需要,校企合作共同確定培訓方式,堅持集中與分散培訓結合、外派培訓與內訓結合等原則,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資源優勢,依托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設備和師資隊伍,靈活辦班;教師也可深入企業車間,送技術上門。培訓可采用面授,也可考慮“視頻”和“案例研討”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方式和手段,最大可能地降低員工的參訓成本。

32校企對接共同研究培訓內容

校企雙方派出專員,根據企業產品,結合工作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個人實際情況、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知識等進行前期調研,了解產業園區員工想學什么,需要學什么,系統設計企業員工技能培訓教學大綱和培訓內容。包括:

(1)生產技能人員崗位技能培訓。生產技能人員培訓,是根據從業人員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素質的需要,對其進行以提高工作能力為重點的培訓。其目的是使員工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這是一項校企合作過程中經常性開展的培訓項目,包括了面向技校與中職畢業生的先進設備操作、技能等級證等培訓和面向高職及大專以上畢業員工所需的三維設計、多軸加工編程、工藝設計培訓,有效地提高生產技能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2)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學院培訓中心向合作企業員工提供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其內容主體是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以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新技術、新理念、新信息。

(3)開展技術超前培訓,加速新技術轉化。面對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環境和產業轉型升級大趨勢,學院先對教師進行新技術培訓,如逆向設計、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術等,再將受訓教師派駐企業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使其掌握新的操作技能、新的質量要求標準。這樣,使新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與經濟效益。

33校企對接共同建設培訓資源

(1)共同組建“雙師型”師資隊伍。為確保教師團隊穩定性,學院聘請企業管理者、工程師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同時將校內專任教師派駐合作企業下廠鍛煉,通過企業員工培訓、新產品研發、技術難題攻關、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工作,組建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2)共同編寫數控加工相關技術專業教材。隨著我國高端數控加工技術的快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得到廣泛應用,以往使用的教學培訓教材已落伍。為了編寫符合現場實際需要的專業教材,體現專業教材適度超前和實用的特點,學院規定了專業教材編寫的三點基本要求:一是教材編寫委員會要吸納合作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加,或請他們擔任審稿人;二是吸納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編寫,把現場實際工作中急需的知識和技能訓練內容編入教材;三是專業教材主編要深入現場,了解實際工作需要,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3)共同建設實踐基地。學院建成“內外互補、資源共享”的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新進設備以能構建小型高端數控加工車間為目標,升級改造基地的設備和內涵,按照數控加工的工作流程設計教學環節,制定實訓設備操作規程、實訓室使用等管理制度,營造企業文化,校企共同開發實訓項目;校外實訓基地主要依托“廠中校”發揮服務功能,聘請技能大師、能工巧匠為學員授課,走訪合作企業的對標企業,與合作企業共同設計實施吸收轉化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培訓項目。

(4)共同分享信息化教學資源。通過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任務之一――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充分利用院系兩級數字化教學平臺,為企業員工提供數控技術專業全套數字學習資源,并為培訓教學研討交流開設互動空間,便于學員自主學習。

34校企對接共同開展培訓考核

篇3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20*年,我們以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市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會議和民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明確思路,強化服務,以推進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為目標。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引進高新技術,開展院、企合作,大力促進全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對照市下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各項指標均已完成或超額完成。(1)高新技術產品。組織實施火炬計劃×項、星火計劃項目×項、省級科技攻關計劃×項;新認定高新技術產品×項;滾動開發預計形成產銷3000萬元以上重點新產品××項,其中當年投產×項。(2)高新技術企業。新認定工業高新技術企業×家;新認定民營科技型企業×家。(3)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億元;培育特色產業基地×個;全年科技活動簽訂正式協議××項;“科技交易會”正式協議實施率100;科技創業園引進項目×項;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應用科技成果×件。(4)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科技三項費用經費占財政實際支出達×;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共建產學研聯合體×家;創建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家;創辦市級廠辦研究所×家;專利申請×××件。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實踐,我們有四點體會:

一、加強調研,跟蹤服務,是確保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圓滿完成的前提條件

下企業調研是提高科技服務工作有針對性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調查研究可以了解掌握企業科技項目需求,技術難題和在手科研項目的進展情況,達到宣傳、鼓動的效果,營造科技創新氛圍,進而使大多數企業隨之互動,這是我們去年初搞調研的目的所在。

從3月份起,我們安排有關人員組成小分隊,請分管區長參加,對全區列統企業進行“拉網式”調研。在整個調研活動中,突出了三個重點:一是暢通企業參與互動的渠道。把事先編印的企業科技狀況調查表、區科技局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局長辦公室、住宅、移動電話通訊錄、企業科技項目中的在手項目、需求項目、技術難題統計表,逐一送到企業負責人手中。針對不同企業,我們把服務分為三個層次:當即解決問題;了解情況之后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幫助尋找合適的技術合作伙伴。在走訪每家企業時,除向各家企業發送機關人員通訊錄外,還印制了科技局服務熱線電話卡,分送到各家企業技術人員手中,明確5部電話為科技服務項目受理電話,變與企業廠長的“單線聯系”為多層次互動。二是深入宣傳科技政策。針對部分企業只顧忙生產,少數企業缺乏技術項目開發戰略眼光,忽視項目儲備等情況,我們每下到每一家企業都要認真了解企業科技項目生產、開發的思路,介紹相關的產業發展現狀,宣傳省、市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會議精神,幫助企業負責人了解最新的宏觀政策。對一些只滿足于眼前企業產品銷路不錯,而并沒有意識到產品檔次低、技術含量低,很容易被市場淘汰的幾家企業,進行耐心的引導。對已意識到產品更新換代重要性的××××廠等幾家企業,及時從對口的高校科研單位請來專家商談合作。三是鞏固調研成果。年初的調研工作有區領導參加,有計劃安排,有一定的時間保障。為了鞏固前期調研成果,結合貫徹市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會議精神,我們首先對前期調研工作進行小結,召開全體人員會議,由調研組的同志分類型,有側重地向全體同志介紹所調查企業的現狀,并對全區科技項目開發現狀提出分析意見,對存在問題提出解決建議。讓未能參加調研同志補上拉下的一“課”。其次,安排專人對發放的統計資料進行整理,建立被調查企業檔案。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區企業科技工作動態數據庫。第三,為確保與全區企業聯系服務經常化不斷線,從根本解決企業與科技部門缺乏互動的問題,我們結合組織參加“科技項目交易會”這一重大科技活動,將科技局、科協人員分為4個片,分別由4個科室負責人擔任組長,局黨組的班子成員分別為4個片的聯系領導,將全區×個鄉鎮、×個行政性公司分為4個對口聯系片,明確對口聯系片相對固定,4個片為對企業服務的“常設機構”,日常工作和重大科技活動的組織均以四個片分頭負責,半年對其進行總結,年終納入工作實績考核與創先評優掛鉤。

二、統一認識,明確重點,是確保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圓滿的有力保證

發展高新技術是遵循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實現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去年我們在推進全區高新技術產業進程過程中突出了三個方面:

1、認真貫徹落實市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會議精神。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會議之后,我們及時召開黨組會議,組織班子成員認真學會文件,討論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分解建議方案。通過辦公會的形式向全體同志傳達會議精神。“五一”節前,我們就貫徹市高新技術產業化會議的建議方案,向區分管領導、主要領導分別作了專題匯報。

區領導明確要求,作為主城區,條件得天獨厚,要發展得更快一些;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作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要作為主要抓手;要結合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剛剛出臺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把支持幫助、指導民營企業優先引進、開發高新技術產品作為科技部門重要的工作目標,使民營企業成為推動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按照區領導的要求,我們先后分層次,分行業組織召開了三次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座談會,通過經驗介紹,典型分析,深化企業對發展高新技術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學習文件,統一思想,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目標。

2、大力營造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的良好環境。為了確保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的圓滿完成,我們召開各工業系統、鄉鎮分管負責人和聯絡員會議,對接分解市下各項目標,并就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考核,如何操作,如何細化,進行認真討論,提出了××區20*年度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考核辦法建議。“五一”節后,我們以區政府和區政府辦的名義及時起草、轉發市政府和市政府辦相關文件,并將我區目標考核辦法一并下發。在轉發下發文件時,我們將市局《××市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認定辦法》(征求意見稿)和《××市星火特色支柱產業基地認定辦法》(征求意見稿)也一同下發,為系統、鄉鎮和企業在更高的層面上思考自身的發展提供指導和依據。同時,我們還將《××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暫行規定》和市政府辦200×年×月下發的《××市科技三項費用管理辦法》抄送至區人大等部門,通過宣傳上級規范性文件,促進全區上下支持、服務于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良好氛圍的形成。8月份,區人大組織部分代表視察我區重點骨干企業過程中,對我區高新技術產業化推進工作取得的成效結給予了充分肯定。

3、突出抓好重點目標任務的落實。一是科技園區建設。4月份,我局就區工業園區掛靠市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園區的具體事宜向區主要領導作了匯報。按照市統一要求,各縣(區)都必須建立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園區,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我區唯一可行辦法就是掛靠市高新技術創業園,此項工作的推進,得到了區工業園區主要負責同志和市主管部門的認同和支持,并已列入區長常務會議討論議題。二是特色產業基地建設與培育。我區的特色產業基地經過市局的指導、幫助,初步明確了建設一個、培育一個的方案。選擇××車件作為近期建設的產業特色基地,該鎮現有生產各類車件的企業數十家,200×年產值××億元,按照申報產業化特色基地的認定條件,我們先后請市局同志進行實地考察、指導,并與鎮政府商定制訂產業基地中長期規劃,幫助相關企業進行申報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軟件整理等工作。選擇以××××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作為培育數控機床產業化特色基地。我區的數控機床生產企業已有×××家,200×年產值×億多元。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把培育的重點放在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機床產業這一方面。去年以來,我們對××××有限公司進行了重點的扶持幫助,該企業的QBY415型電火花數控大錐度線切割機床去年通過國家級鑒定,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該產品今年申報省級高新技術產品并順利獲得認定。三是上爭資金。去年我們請市局指導,為××××公司申報了科技部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獲得資助××萬元;幫助×××有限公司申報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雖然最終這個項目沒有申報成功,但對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引進開發高新技術項目,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適應形勢,凈化環境,是確保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圓滿完成的關鍵措施

隨著加入WTO后我國各類行業保護期的臨近,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日顯重要。杜絕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等知識產權侵犯或被侵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已經成為推進技術創新,引進高新技術的助推器。為此我們著力抓了三點:

1、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建區以來,我區原有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為專利辦公室。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更好地履行知識產權管理職能,我們于200×年積極向市、區兩級政府申請了設置××區知識產權局。去年二月下旬,兩級政府分別批復同意設置區知識產權局。該機構的成立,為在全區范圍更好地統一管理協調知識產權工作,規范知識產權領域活動,提供了組織保證。

2、積極申報省知識產權試點區。知識產權局成立后,我們組織人員外出學習,參考借鑒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先進地區的做法。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精心準備,全面籌劃,重點開展了申報省知識產權試點區的工作。力求通過參與全省的試點活動,進一步加大城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力度,努力擴大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范圍,推動專利成果的順利轉化,為全區經濟快速發展服務。7月份知識產權試點區申報獲得省知識產權局批準。

3、舉辦專題講座。×月×日,我們與區委組織部,區科協聯合邀請省知識產權局××處×××處長來我區,專門舉辦了主題為“知識產權與你我不遙遠”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的對象重點來自我區企業一線科技人員,同時市直及周邊市區的一些專利申請人、專利人參加。×處長關于企業提高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能力的具體方案,關于查找專利信息操作方法的圖片演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務實性,受到與會×××多人的一致歡迎,我局刻錄的×××多盤相關內容的光盤也在會上被一搶而空,講座取得了預期效果。

4、開展宣傳咨詢活動。去年的四次科技“三下鄉”活動中,我們印制了有關專利申請的條件、方法、程序,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等資料,現場分發給基層群眾、企業人員;4月26日,我們在市區××××廣場舉行了紀念“4.26世界知識產權日”活動;5月××-××日第××屆“科技活動周”期間,我們組織人員參加在×××超市和××商廈廣場舉辦了兩場宣傳咨詢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知識競答,現場解答問題,深化企業和全社會對于知識產權及其保護意義的認識,增強了廣大市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月×日,利用×××鎮成立10周年紀念活動,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專利申請咨詢和相關法規指導。

四、重大活動,密切協作,是確保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圓滿完成的主要抓手

兩年一度的全市“科技項目交易會”活動,是市委、市政府為工業企業開展科技創新,解決高層次人才不足,開發新產品能力不強以及拓展思路而搭建的一個平臺,作為全年科技工作的重頭戲,組織程度的優劣,直接影響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任務是否能夠圓滿完成。為此,全區上下非常重視。

1、區領導高度關注。年初區分管領導聽取部門全年工作安排匯報時,明確要求把“科技項目交易會”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及早計劃,早作準備,多下企業搞服務,多帶小分隊走訪高校,把工作做在前面。來自北京的掛職副區長到任后,專題聽取以往幾年組織參加“科技項目交易會”活動開展情況的匯報,明確表示,中科院系統的院所,只要企業需要,他隨時帶隊上門洽談。他先后×次回京,為××××、××××和×××等幾家企業尋找對口專家、尋找合作項目。去年在接待幾批專家教授來區調研、考察活動時,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逢請必到,與來訪者進行溝通、交流。×月×日,在臨近“科技項目交易會”前兩天,區政府再次召開動員會,分管區長到會講話,動員企業參加全市的重大科技活動。

2、各鄉鎮、系統,密切配合。為做好“科技項目交易會”組織工作,我們改變以往全區集中開動員大會的做法,采取分片開會的形式,充分發揮各鄉鎮、系統分管領導和聯絡員的作用,將會議地點放在鄉鎮。由于區領導到場作動員,各家都把這樣的科技工作動員會看成交流學習,特別是宣傳自己的極好機會,先后在××鄉、××鎮召開的兩次會議,都取得了很好的預期效果。

3、前期洽談合作準備充分。一是小分隊不定期出行,把洽談合作變為日常工作。從年初起,我們根據部分企業的需求,先后安排專人到××工業大學、××大學、××理工大學、××科技學院等高校科研單位進行走訪,與相關的專家教授接觸,有選擇地洽談合作項目,幫助××××、××××、××××、××××等多家企業尋求合作技術依托單位。二是請進來,加強多元化合作。我們先后邀請××大學的×××博士一行7人,××大學的×××、××兩位教授,××學院×××教授一行4人,中科院上海分院的×××教授等專家來區考察、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商談合作,為全區企業建立一個可供選擇余地較大、形式多樣的合作網絡。去年×、×月份,××學院兩次來人,與區政府商談建立全面合作事宜,×月份簽訂了正式合作協議。

4、出行洽談成效明顯。×月×日,“科技項目交易會”活動,由×××區長帶隊,×家企業負責人參加,在廣州、深圳兩地廣泛與當地高校、科研院所洽談,參加高交會,共簽訂正式協議項目×項。×月×日,區委×××書記率部分企業參加全市組織的出行活動,共簽訂正式協議項目×項。

以上是我們去年落實市下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的一些具體做法,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尤其是與兄弟市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部分目標還僅限于基本完成,在數、質量上還沒有優勢。二是下基層開展科技服務還未形成制度化。往往是年初下得多,平時下得少;重大活動時下得多,有計劃地下得少;一般性走訪多,深入解剖麻雀少。二是科技服務職能和科技政策宣傳不夠。多年來形成的企業搞新產品、新項目開發,只相信自己的思維定勢并未得到根本改變,有困難有技術難題找科技局還僅局限于部分企業。企業參與政府搭建的高新技術交易洽談平臺和通過正常渠道上爭資金的積極性不高。

對于上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將借鑒兄弟市區好的經驗,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關于今年工作的幾點打算

(一)工作思路

認真貫徹全國科學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全區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健康快速發展這一主題,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引導作用,以組織參加技術洽談會為抓手,引導幫助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尋求科技項目合作,提升全區科技創新能力。通過爭取區工業園區掛靠國家級創業園,實現高新技術項目集聚,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通過組織接受國家科技部兩年一度的科技進步考核,大力營造全區上下關心、支持、參與推進科技進步的良好氛圍。通過強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責任制,細化、分解和嚴格考評,確保市下目標的圓滿完成。

(二)主要工作目標

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抓好落實。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做好參加市技術洽談會的各項準備工作。

(1)及早摸清全區企業科技項目需求。按照上年度劃分的4個工作小組各自的分工,集中年初的一段時間,下企業進行走訪、調查、交流,幫助企業明確技術需求、儲備項目和技術難題,掌握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2)認真解決企業互動性差的問題。要把全市組織大型活動的信息傳遞給各企業負責人,引導企業積極利用市委、市政府搭建的這一平臺,在較大范圍內選擇科技項目開發伙伴。通過一些成功范例的宣傳,讓企業真切感受到在家門口舉辦大型科技成果洽談交易,最大的好處就是降低引進項目成本,且項目一旦談成,便會獲得科技部門的全程跟蹤服務。

(3)積極開展可供項目搜集。有選擇地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取得聯系,針對區內企業需求,走出去到相關的課題組,利用已有的關系,多征集適合中小企業且有一定針對性的科技項目源。通過分片召開對口信息會和專門上門送項目等形式,讓企業在本行業范圍內進行選擇。

(4)組織好項目前期洽談。一旦企業與合作方形成洽談意向,立即安排專人進行跟蹤,幫助理順每一個環節,為企業選準、選好項目、達成合作,多做服務工作。

2、積極推動高新技術園區建設。要盡快促成區工業園區掛靠市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接受其幅射,提升工業園區的檔次。下一步在××××項目正式批準實施后,擬通過中科院XXXX中心專家設在我區的科技發展公司的中介作用,有針對性吸引全國部分研究所在園區設立分支機構。以此帶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建立和建設,進而提升園區高新技術自主創新能力。

3、抓好市級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重點幫助××鎮就車業產業化特色基地的建設,進行周密計劃,明確各階段的工作重點,明確責任到人。突出抓好市級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對象的跟蹤,指導幫助進行軟件準備。

4、組織開展省級知識產權試點。繼續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知識產權培訓,同時邀請領導干部參加,力爭年內接受培訓人員達到×××人次;抓好市下專利申請指標任務的完成,力爭超額完成;在組織企業進行科技項目合作中,注意引進專利技術,鼓勵企業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5、規范運作生產力促進中心。要認真學習、借鑒外地生產力促進中心好的做法,尤其是市內先進單位的經驗。加快硬軟件設施建設和資金投入。同時,有選擇、有重點地開展對外合作,促進資源共享,盡早縮短差距,實現規劃化運作。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力爭做出特色,為區域經濟發展,推進科技進步發揮應有的作用。

篇4

關鍵詞:建筑物外墻生產現狀性能測定調研

中圖分類號:TU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3(a)-0000-00

建筑物外墻質量是建筑工程中衡量建筑物質量的重要指標,混凝土砌塊、混凝土多孔磚、混凝土實心磚,燒結頁巖多孔磚等是常用的建筑物外墻材料。而墻體質量問題的影響環節很多,包含了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也包含了材料、機械、工藝、人與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企業的生產情況對建筑物外墻的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因此了解實踐情況,調查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采用座談、問卷、實地考察、收集資料等多種方式調研不同地區外墻材料生產和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情況,并對某樣本的各種性能進行測定

1 生產企業現狀

通過對不同地區共25家企業的調研,其生產都能執行國家或者企業相關標準和規范,其中有部分廠家已建立了質量保證體系(IS09001),并有專人管理質量問題。綜合調研情況,得到如下統計結果,如表1、表2所示,

由以上表1、表2可見,工廠的總投資額差異較大,但三個投資額區間工廠數量無較大差異,說明工廠規模對產品價格沒有非常顯著的影響或者工廠規模對產品價格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所調研的工廠中,產量高于2000萬塊以及等于或低于2000萬塊的工廠的數目幾乎相同,原因可能是工廠的投資額是其產量的主要決定因素。質量方面,大部分生產企業都已建立實驗室或委托專門機構對產品進行試驗檢測,并且都已采用進口或國產機械設備進行施工。

2 某樣本性能測定

雖然廠家建立了樣品檢測機制,但其檢測結果可能存在偏差,為了對廠家生產的墻體材料的具體真實狀況進行更為實際的了解,因此對某取樣的墻體材料各項性能進行檢測,樣本尺寸為240×115×53,均取5個樣品,結果取檢測的平均值,由此得到如下結果如表3所示:

雖然母樣本采集來源單一,加之影響因素較多,尚不能得出全面的結論,但是可以看出由以上表3可見,材料各項性能基本達到出廠要求。但由于總體不在受控范圍,且質量有多方面因素決定,因此生產控制形勢不能完全由此判定,后續實驗將進行詳細測評。取樣無法檢測墻體開裂和滲漏,且目前對墻體開裂和滲漏的檢測方法不多。

3管理部門調研

墻體材料方面而言,傳統墻體材料存在一定缺陷,國家鼓勵發展新型墻體材料,并出臺了相關政策,推進了我國混凝土的發展。但是調研中發現仍存在問題:

(1)墻體材料中有部分產品投資少、利潤大、周期短、生產設備簡單、技術含量低,很適合鄉鎮企業開發。產品投放市場后,無原則降價銷售,導致產品偷工減料,嚴重影響質量。

(2)優質新型墻體材料雖然性能較好,但價格較高,市場競爭優勢不大。因此,政府及管理部門應鼓勵推廣新技術,為新技術開辟市場空間。

(3)主管部門除了加強準入制,還應完善抽檢制等事后監督,并合理制定出廠產品的標識方法。

4小結與展望

我國墻體材料行業一方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面臨市場形勢變化和新增能力過猛的壓力和挑戰,多地已建設了上規模的粉煤灰燒結磚生產線,同時多地建設了用河砂生產蒸壓灰砂磚和利用淤泥生產燒結制品,各類燒結空心制品市場形勢很好。

我國墻體材料未來發展方向是:走建筑工業化道路,形成標準化、系列化的產品;墻體產品逐步向多樣化、復合化、裝配化、節能化、利廢化、輕質化和裝飾化方向發展[7]。

參考文獻

[1] 王溥,王紹義,外墻材料對上海多層住宅建筑的影響,時代建筑,1986,(01).

[2] 陸世登,桂南地區住宅外墻材料與構造技術研究[M],昆明理工大學,2010.

[3]王健,墻體抹灰裂縫產生的原因及其預防措施,建材技術與應用,2009,(01).

[4] 佘林,分析建筑混凝土結構裂縫的形成與治理,低溫建筑技術, 2010,(07).

[5] 謝靖,混凝土常見裂縫及治理方法,硅谷,2008,(19).

篇5

(大連理工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4)

摘 要:較傳統建筑而言,綠色建筑更多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其風險因素更為突出,而從需求側的角度分析綠色建筑風險更有利于推廣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展.本文從需求側的角度,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方法調研不同消費者對20項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感知,并對調研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和推論性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消費者認為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較大的因素共4項,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比有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對綠色建筑的態度更消極,且具有不同學歷的消費者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感知幾乎無明顯差異.本文對于有效管理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和推廣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5-0160-08

基金項目: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重點教學研究項目(2012jyxm811)《基于工作過程的建設項目全壽命造價管理教學改革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1 引言

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環境問題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綠色建筑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成為建筑業發展的新形勢.綠色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更注重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1],因此,在資源高需求和低儲備的大環境下,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就顯得尤為重要[2],但研究顯示,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2-4],主要是因為綠色建筑在功能上較傳統建筑而言對建筑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只為人們提供居住場所,還需要有高資源利用、低環境影響和高居住舒適性[3-4],而這些高要求將會帶來的更多的風險,再加上綠色建筑的高成本,使得綠色建筑在我國推廣困難重重,綠色建筑風險也逐漸成為我國學者研究的焦點.從現有文獻成果來看,大部分研究都是從綠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視角,對綠色建筑項目在規劃設計階段、施工階段、試運營階段、運營維護階段等多環節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且風險的主體來源多為設計方、業主方、施工方、監理方等[5-7],但綠色建筑能否真正推廣歸根到底取決于其最終使用者即消費者[8],尤其是綠色住宅,所以從需求側的角度對綠色建筑風險因素進行評估是必要的.本文試圖從需求側角度對綠色建筑的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和分析,以期為更好地管理綠色建筑風險提供參考.

2 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識別

從需求側的角度分析綠色建筑風險就是探究消費者的感知風險.感知風險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二是風險事件的嚴重程度[9].已有文獻表明,感知風險是一個多維變量,Jacoby和Kaplan(1972)提出消費者感知風險包括經濟風險、功能風險、身體風險、心理風險和社會風險五個維度[10],在此基礎上,Stone和Gronhaug(1993)提出了感知風險的第六個維度:時間風險[11],Jarvenpaa和Todd(1996)提出了安全風險和隱私風險[12].此外,我國學者呂彥氛(2011)在綠色食品感知風險構面研究中指出感知風險包括身心安全、時間、情感、財務、功能和機會成本六個維度[13].由于綠色建筑不涉及時間、隱私、心理和社會影響的問題,所以本文不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又因為身體風險是安全風險的一部分,所以將身體風險納入安全風險中.此外,我國在綠色建筑方面的政策法律還不健全,在需求側角度上也存在一定風險,所以增加政策法律風險作為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另一維度.綜上,本文將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劃分為經濟風險、安全風險、功能風險、機會成本風險和政策法律風險.

2.1 經濟風險

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使用使得綠色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需要消耗更多的設備和材料,再加上綠色建材的高價格,導致綠色建筑成本高于普通建筑,而這些高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由消費者買單[4],所以消費者在經濟上將面臨一定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購買成本風險、轉讓成本風險、使用成本風險和維護成本風險.購買成本是指購買綠色建筑所需支付的費用,轉讓成本是指在購得綠色建筑后將綠色建筑轉讓出去的成本,使用成本是指在使用綠色建筑過程中所需支付的物業費、水電費等費用,維護成本是指在使用綠色建筑過程中由于維護綠色建筑所需支付的費用.

2.2 安全風險

安全風險是指消費者在消費綠色建筑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可能威脅自身安全的風險,包括管理安全風險、使用安全風險和健康安全風險.由于綠色建筑在我國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對綠色建筑的運營維護進行管理,管理水平低,再加上綠色建筑通常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在運營維護過程中,綠色建筑是否易運營維護,維護是否到位,都是消費者面臨的管理安全風險.使用安全風險是指消費者在使用綠色建筑的過程中由于對新技術使用不熟悉、不到位等給消費者帶來的風險.健康安全風險是指消費者在使用綠色建筑的過程中,擔心新產品、新材料的應用對自身健康造成傷害的風險.

2.3 功能風險

功能風險是指消費者在消費綠色建筑后擔心其不能達到預期的功能.因為綠色建筑是通過采用新工藝、新技術等手段,以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目標,但消費者擔心自己購買的綠色建筑并不能實現資源節約的目的,不能給消費者提供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2.4 機會成本風險

機會成本風險是指消費者在消費綠色建筑后不能消費其他產品的最大價值.消費者消費綠色建筑一般是購買綠色住宅,而綠色住宅的價格一般較高,需要占用消費者大量的資本,而消費者會在購買綠色住宅后因為資金問題而不能再消費其他同類產品而產生后悔等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消費者帶來機會成本風險.

2.5 政策法律風險

目前,綠色建筑在我國發展還不成熟,關于綠色建筑的政策、法律、法規、評價標準均不完善[14],在綠色建筑使用過程中,當消費者權益受到傷害時,極易因為新工藝、新技術等評價標準和政策法規的不明確產生糾紛,所以消費者在消費綠色建筑時還面臨一定的政策法律風險.

3 數據收集與樣本描述

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評估包括對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評估和風險事件的危害程度評估兩部分.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進行評估.本調研問卷基于文獻資料整理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問卷說明,用以介紹本次調研的背景、研究目的、填寫方式等信息.第二部分為個人背景信息,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對綠色建筑的認知情況[15],以便進行分類分析.第三部分為風險因素,是整個調研問卷的主體,本部分列舉了基于需求側的綠色建筑風險因素清單(詳見表1),采用Likert五點評分法,要求被調查者根據自身感受對各風險因素的可能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進行打分,其中,對于風險發生概率而言,1代表不可能發生,2代表發生的可能性極小,3代表偶爾發生,4代表很有可能發生,5代表經常發生,對于風險危害程度而言,1代表危害很小,2代表危害較小,3代表危害程度一般,4代表危害較大,5代表危害很大.

本研究以合肥市消費者為例,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進行研究.本研究首先選取合肥市部分居民進行預調研,發現具有不同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其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感知也是不同的,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在合肥市范圍內進行了大面積的調研,運用問卷調研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隨機抽取居民進行抽樣調研.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600份,回收問卷1352份,剔除不完整問卷和無效問卷,共得到有效問卷1200份.通過對調研問卷內容進行整理,最終形成調研數據,本研究利用spss16.0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從被調研者背景資料來看,被調研者抽取結構較合理,受教育程度較高.在所有被調研者中,有29.71%的消費者對綠色建筑沒有認知,37.76%的消費者只聽說過綠色建筑但不了解,22.96%的消費者只對綠色建筑有總體上的認知,還有9.57%的消費者對綠色建筑的認知非常全面,詳見表2.對綠色建筑具有不同認知的消費者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感知差異對比將在之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總之,問卷回收的質量較好.

為驗證調研數據的可信度,本研究對所得數據進行信度檢驗,通過Cronbach’s Alpha系數判斷調研數據的可信度,當Cronbach’s Alpha系數在0.7 -0.9內表明數據的可信度較高.在本次研究中,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數分別為0.837和0.852,均大于0.7,所以本次調研所得數據可信度較高.

4 數據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分析

4.1.1 集中趨勢和變異性度量統計分析

本研究首先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包括集中趨勢和變異性.其中,用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作為集中趨勢的度量方法,用標準差度量變異性.平均數是反應被調研者意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標準差是反映被調研者意見集中的重要指標,標準差越小,表明被調研者的意見越集中.

從表1可以看出,在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集中趨勢和變異性度量統計分析中,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大致相同,且標準差較小,說明調研數據受極端值影響較小,且被調研者的意見比較集中.

4.1.2 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排名前10的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

以平均數作為依據,把表1中的各個因素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按照大小進行排序,分別篩選出排名前10的風險因素,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發生概率排名前10的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中有4項屬于安全風險,3項屬于經濟風險,2項屬于政策法律風險,1項屬于機會成本風險;危害程度排名前10的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中有2項屬于經濟風險,有5項屬于安全風險,2項屬于功能風險,1項屬于政策法律風險.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在排名前10的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有4項,如表3中灰色部分所示.

安全問題是消費者在消費綠色建筑時最關注的問題,綠色建筑同傳統建筑的最大的區別是綠色建筑采用新工藝、新產品、新技術進行建設,由于消費者對其認知不足,致使消費者對綠色建筑的安全性感到擔憂,再加上綠色建筑在我國發展的不成熟,所以消費者感知安全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較大.

4.1.3 討論與分析

在經濟風險方面,發生概率較大的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有3個,危害程度較大的因素有2個,同時滿足上述條件的因素只有“綠色建筑購買價格較高”.由于綠色建筑采用新工藝、新產品、新技術進行建設,綠色建材的費用較高,所以綠色建筑較普通建筑而言,建設成本較高,這些成本最終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這種轉移更多的是體現在綠色建筑的購買價格上,所以在經濟風險方面,消費者感知“綠色建筑購買價格較高”風險的發生概率較高,對消費者的危害更大,所以在綠色建筑的建設過程中應該減少綠色建筑的建設成本,進而降低消費者的購買價格,這也是有效推廣綠色建筑的重要手段.

在安全風險方面,危害程度和發生概率較大的因素明顯增多,同時具有上述特點的風險因素包括“缺乏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進行運營維護”和“綠色建筑不易維護”兩項.這說明,對于消費者而言,消費者更加關心綠色建筑的安全性.因為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所以消費者認為缺乏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對綠色建筑進行相應的運營維護,并且其危害程度較高.又因為綠色建筑采用新工藝、新產品、新技術,所以消費者認為綠色建筑維護較難.針對這兩種風險,應該培養一批具有綠色建筑經驗的管理人員,掌握和了解綠色建筑的運營維護相關知識和方法,降低由其引起的安全風險.

在功能風險方面,消費者認為“綠色建筑不能減少環境污染”和“綠色建筑不能提供更加舒適、健康的居住條件”這2個風險因素的危害程度較大,但發生概率不高.綠色建筑的初衷是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消費者提供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所以消費者認為在功能風險方面,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不高,但其危害程度較大.基于此,必須做好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劃要求進行,力求實現綠色建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環境的目標.

在機會成本風險方面,消費者認為“由于購買綠色建筑而不能購買傳統建筑而感到后悔”風險因素發生概率較高,但是危害程度不大.因為綠色建筑的購買成本一般較高,占用消費者大量資本,相對于環境資源保護而言,人們更偏好于持有資金,所以當消費者在購買綠色建筑后,當遇到價格更實惠的普通建筑時,通常會產生后悔心理,這進一步證實了消費者認為“綠色建筑購買價格較高”這一風險因素,所以如何控制綠色建筑的建設成本是推廣綠色建筑的關鍵.

在政策法律風險方面,消費者認為“綠色建筑法律、法規不完善導致糾紛”這一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較高且危害程度較大.因為綠色建筑在我國發展還不成熟,所以有關綠色建筑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這意味著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傷害時,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維護消費者權益.所以,在綠色建筑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完善綠色建筑的法律法規體系.

4.2 推論性統計分析

4.2.1 獨立樣本T檢驗

本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所有被調研者中,部分消費者對綠色建筑具有認知,部分消費者沒有認知,而有無綠色建筑認知是否影響消費者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判斷,本文將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進行檢驗.

4.2.1.1 有、無綠色建筑認知的風險因素發生概率兩組數據T檢驗

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發生概率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在表4中,T值表示有、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發生概率的感知差異,T值越接近與0表示兩者的差異性越小;Sig.表示兩類被調研者對于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發生概率的意見差異的顯著性水平,當Sig.≤0.05時,表示兩類被調研者對于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發生概率的意見具有顯著差異,反之,無顯著性差異.

如表4灰色部分所示,存在顯著差異的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有“綠色建筑結構不安全”、“綠色建筑不能實現節能”、“綠色建筑不能減少環境污染”三個,且后兩者屬于功能風險方面,說明有、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感知的顯著差異主要集中在功能風險上,且T值均顯示為負值,表明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認為這些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更大,這可能是因為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對綠色建筑功能不太了解所致.在表4中,20個風險因素有18個因素的T值為負值,這表明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比有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更傾向于認為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發生的概率大,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在消費綠色建筑時將更為謹慎.

4.2.1.2 有、無綠色建筑認知的風險因素危害程度兩組數據T檢驗

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危害程度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在表5中,灰色部分表明有、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在風險因素危害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的因素有3個,分別是“綠色建筑不能提供更加舒適、健康的居住條件”、“綠色建筑法律、法規不完善導致糾紛”、“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不完善導致糾紛”,且T值均為負值,表明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認為這些因素發生后的危害程度更大.

在表5中,20個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因素中,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對其中17個因素的危害程度的估計值大于有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這表明,從總體上看,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認為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發生后的危害程度更大.結合上述關于風險因素發生概率的研究成果,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在消費綠色建筑的過程中態度更消極.

4.1.2 一維組間方差分析

本研究中接受調研的消費者具有不同的學歷,因為學歷是影響消費者接受綠色建筑信息渠道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時學歷也影響著消費者對綠色建筑的理解力和判斷力[15],所以本研究將消費者的學歷分為四類,并對這四類消費者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感知一致性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6和表7.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除了“由于新技術的應用不知怎么使用綠色建筑能實現節能”這一風險因素外,所有因素的Sig.均大于0.05,表明這四類消費者對所感知的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判斷沒有顯著性差異.

雖然“由于新技術的應用不知怎么使用綠色建筑能實現節能”這一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存在顯著性差異,即四類消費者對這一因素的感知不一致,但究竟哪類消費者對這一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存在差異不能從檢驗結果中明確看出,所以運用檢驗配對比較Tukey’s post hoc方法對這一風險因素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檢驗結果見表8.從檢驗結果中可以看出,在Subset for alpha=0.1第一列中,具有大學及大學以上學歷的消費者與其他消費者的結果差異顯著;在Subset for alpha=0.1第二列中,學歷在初中及以下的消費者與其他消費者的結果差異顯著.所以,顯著差異主要出現在學歷在初中及以下、大學和大學以上的消費者中.從表8中可以看出,對于“由于新技術的應用不知怎么使用綠色建筑能實現節能”風險發生概率的平均數而言,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學>大學以上,可見,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的感知差異主要集中在學歷為初中及以下消費者認為這一風險發生的概率相對較高,而其他消費者認為該風險發生概率相對較低,這可能是因為消費者擔心自身學歷低,對綠色建筑技術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從自身角度考慮對這一風險發生概率有所高估.

5 結論

本文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和推論性統計分析方法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進行研究,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對1200名消費者進行背景資料統計分析可知,大部分消費者具有綠色建筑認知,且受教育程度較高,但部分消費者從未接觸過綠色建筑.本次問卷調研的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數分別為0.837和0.852,調研數據的信度較好.

(2)在描述性統計分析中,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排名前10位的因素有4個,分別是“綠色建筑購買價格較高”、“綠色建筑不易維護”、“缺乏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進行運營維護”、“綠色建筑法律、法規不完善導致糾紛”,在我國推廣綠色建筑需要重點關注這些發生概率高和危害程度大的風險因素.

(3)在推論性統計分析中,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無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比有綠色建筑認知的消費者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態度更為消極,在消費綠色建筑的過程中將更為謹慎;通過一維組間方差分析發現具有不同學歷的消費者對綠色建筑需求側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感知比較一致,僅僅對“由于新技術的應用不知怎么使用綠色建筑能實現節能”這一風險因素的感知存在顯著性差異.

參考文獻:

〔1〕陳實.對綠色建筑制約因素與應對策略研究[J].現代商業,2013(34):268-270.

〔2〕劉靜樂,王恩茂.基于灰色關聯故障樹的綠色建筑設計風險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4,28(2):17-21.

〔3〕萬欣,秦旋.基于實證研究的綠色建筑項目風險識別與評估[J].建筑科學,2013,29(2):54-61.

〔4〕伍珊珊.基于消費者角度的綠色建筑舒適性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23):14-15.

〔5〕荊磊.我國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風險識別與評價[D].廈門:華僑大學,2012.

〔6〕秦旋,荊磊.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風險因素評估與分析:基于問卷調查的探索[J].土木工程學報,2013,46(8):123-135.

〔7〕謝芳.綠色建筑工程開發項目的風險評價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3.

〔8〕曾華華.綠色建筑使用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業,2012(31):86-88.

〔9〕Bauer R A. Consumer behavior as risk taking in dynamic marketing for a changing world [A]. Hancock R S. Proceedings of the 43rd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C].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960:389-398.

〔10〕Jacoby J, Kaplan L. The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 [A].Proceedings of the 3rd Annual Conference for Consumer Research[C], Chicago: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1972: 382-393.

〔11〕Stone R N., Gronhaug K. Perceived risk: Further consideration for the marketing disciplin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3,27(3):39-50.

〔12〕Jarvenpaa S L, Todd P A. Consumer reactions to electronic shopp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1996,1(2):59-88.

〔13〕呂彥氛.綠色食品感知風險構面實證研究[J].合肥農業科學,2011,17(3):77-80.

篇6

[關鍵詞]油井 防砂 現狀 研究

中圖分類號:TP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1-0398-01

一、防砂現狀

1、各種防砂方法應用概況:

遼河油田疏松砂巖油藏儲量大、類型多、分布廣、防砂工作量大,防砂井次呈上升趨勢。隨著含水的上升和采液強度的提高,出砂井數越來越多,如何應用更先進的防砂工藝技術,提高防砂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2、各種防砂方法的比較:

從統計結果分析,目前,在應用規模上,高壓擠壓礫石充填防砂工藝是2828

井次,其次是復合防砂698井次和管內循環充填防砂687井次;對防砂效果來說,由于范圍大,井數多,工作量大,大部分采油廠都未做這項工作,許多資料都是臨時收集,其準確性及可信度較難把握,很難統計出準確的結果。

通過調研發現,遼河油田防砂工藝技術已實現了由單一的生產維護措施到防砂增產措施的轉變;由單項工藝技術到配套集成技術系列的轉變;工藝向油藏深入,不斷提高工藝與油藏適應性的轉變。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及調研走訪,發現了防砂工藝技術在應用實施、質量管理、監督監控、人員素質等方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遼河油田防砂工藝水平,最大程度提高中高滲透疏松砂巖油藏的采出程度,提高該類油藏油井的防砂免修期,降低油田的防砂作業成本,需建立完善的防砂市場監督管理體系,制定科學的技術規范,為遼河油田剩余油開發,挖潛上產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

二、疏松砂巖油藏開發中面臨的難題

1、高含水油井

主要特點是油井采油強度高、生產壓差增大,出砂加劇;注水開發使地層膠結物不斷溶失,導致地層骨架破壞,出砂加劇,含水上升,影響油井生產;套變套損井逐年增多,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套損套變井按照正常生產井的20%速度遞增。

2、海上油田

海上油田同時射開層數多、井段長、層間物性差異大,多年的高速強采使層間矛盾更加突出,單一的濾砂管防砂工藝和籠統的高壓充填已不能滿足海上提速提液的開發需求。

3、難動用區塊稠油粉細砂巖油藏防砂難度大

稠油疏松砂巖區塊,攜砂力強,防砂注汽后,一方面放噴速度過快,易沖蝕擋砂屏障。另一方面粉細砂運移,導致油井產能迅速降低。

4、復雜結構井主導防砂工藝是濾砂管防砂,最近已開展了水平井礫石充填試驗。

三、加強防砂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基礎理論研究

通過對高含水油井測井資料、巖芯資料,測試資料等資料的處理分析,研究不同高含水油田臨界流速、極限生產壓差、累積出砂量的出砂規律,為高含水油田防砂工藝優化提供可靠的動態資料。同時,加快高壓充填近井形態描述,砂粒在不同粘度,不同流速的沉降規律研究,為施工參數的進一步優化提供科學依據,力爭在年內使防砂基礎理論研究獲得實質性突破。

(二)、加強防砂新技術的引進

通過對國內外新技術的追蹤調研,結合油田勘探開發中不斷暴露的矛盾,樹立引進與自主創新的科研思路,加快裸眼井防砂、膨脹篩管、射孔防砂測試一體化等新技術的引進,不斷解決油田在不同勘探開發期所暴露的新的矛盾。

(三)、大力推廣4項防砂工藝技術

1、高壓一次性擠壓礫石充填防砂工藝技術

高壓一次性擠壓礫石充填防砂工藝技術適用于疏松砂巖高含水油藏出砂嚴重、防砂井段較短的油井,是針對油田開發后期研究的一項新技術,目前該項技術已大量進入現場推廣應用,要在科學的工藝設計和施工安全度上不斷完善。

高壓充填防砂工藝管柱一次可完成打橋塞、充填、下生產封隔器三種工序,整個管柱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與以往防砂工藝技術相比每口井可節約2趟管柱,大大減少了作業時間,防砂成功率高,有效期長。07年將加大對某、勝采、濱南等進入高含水油田油井的推廣應用,大大延長了防砂有效期,進一步提高高含水疏松砂巖油田的最終采收率。

2、分層擠壓礫石充填防砂工藝技術

一次性分層擠壓礫石充填防砂工藝技術適用于出砂嚴重、防砂井段長、夾層大的油井,該工藝一趟管柱可以完成3層以上的油層擠壓充填施工,擠壓時封閉其它層而只對施工層高壓施工,很好地解決了疏松砂巖油藏層間非均質性的防砂難題,又降低了作業成本,縮短了施工周期,減少了油層傷害。目前該項技術已較成熟。其第一口試驗井尚9-13井為03年6月份施工,距今已三年半的時間,防砂仍然有效且保持了較高的產量,其后完成的施工井至今沒有一口防砂失效,說明了該工藝的突出優勢。該項防砂工藝技術的研究成功填補了國內防砂工藝技術的空白,為海上及陸地長井段、多油層、非均質嚴重的油井防砂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該技術是我采油院獨有的技術,外面人很難模仿,07年將對工藝管柱進行進一步完善配套,加大對海上等油田多層井的推廣應用力度。

3、壓裂防砂工藝技術

壓裂防砂是防砂觀念和防砂工藝的重要突破,它通過壓裂改造技術,使油層產生短、寬裂縫,并向油層擠入高強度的礫石作為支撐劑,增大了油井的充填半徑,解除了近井地帶泥質、泥漿以及原油膠質、瀝青質帶來的污染,改善了近井地帶流體的滲流方式,提高了地層導流能力,該項技術適用于地層較深、中高滲、出砂嚴重及存在一定污染油藏的油井防砂。我院在石油開發中心難動用稠油儲量的開發上得到了較大量的推廣應用,相對于高壓充填在提高油井產量上有明顯的效果。一步法壓裂防砂在施工成本和施工效果上相對兩步法有其相當的優勢,根據調研,目前除美國必捷公司外,是我院的獨有技術,下步在不斷改進和配套壓裂防砂施工設備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壓裂防砂工藝軟件和壓裂防砂一體化工藝管柱。優化施工參數,提高油井防砂后的產能。

4、水平井管內繞絲篩管礫石充填防砂工藝技術

隨著水平井的不斷開發利用,老區含水升高,油層出砂加劇,大泵采液造成液流流速增加,單一的濾砂管防砂局限性逐漸暴露出來,對一些高泥質、粉細砂和一些稠油油藏,生產中極易堵塞濾砂管,含水上升快,無法滿足地質配產要求。利用高滲礫石地層充填以后,在炮眼附近可顯著改善近井地帶流通能力,提高油井產量和延長防砂有效期。為了進一步擴大水平井防砂技術應用范圍,提高水平井防砂綜合效果,目前已完成了一次性水平井礫石充填工藝管柱、低密度充填材料、清潔攜砂液以及施工參數的優化研究,并進行了先導試驗,均取得了較好的防砂效果。

三、建議和思考

1、圍繞油田開發形勢,利用油田重視防砂工藝技術應用的契機,在做好油田防砂工藝技術現狀調研及遼河油田防砂技術規范編制的基礎上,努力籌辦好油田防砂專題會,為實現油田區塊防砂綜合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篇7

【關鍵詞】電網運行;技術優化;信息技術

在我國現代社會發展中,電力用戶對供電穩定性與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生產生活用電需求,現代電網運行過程中加快了電網的改造與優化。利用現代電網供電技術,配電網饋線保護技術、機電保護技術等降低供電線路故障率,減少供電電網故障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針對電網供電需求及運行經濟性需求,現代電網運行中應加強運行技術優化與分析。利用技術優化與技改工作的開展,實現電網的穩定供電、實現電網運行成本目標。現代電網技術改造及規劃工作為電網運行現狀、改造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為電網運行技術優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針對我國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對電力能源供應的需求,供電企業應加快電網運行技術優化工作的開展。以電網運行技術優化實現電網運行安全性、穩定性、經濟性目標。

1、我國電網運行技改現狀及發展分析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需求,因此我國加快了城市的改造與建設,滿足新時期城市經濟發展要求。老城區的改造及新城區的建設,促進了電網改造與發展。通過科學的電網規劃、加大導線截面、低損耗變壓器等技術的運用,滿足電力能源輸送及成本控制要求。同時以無功補償技術以及現代變電技術、在線診斷技術等,降低輸變電線路系統故障發生率、減少電網故障對生活生產的影響。

2、電網運行技術的優化探討

2.1建立完善的基礎調研體系,確保電網運行技術優化科學性

針對現代電網運行管理及電網運行技術優化需求,供電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基礎調研體系。針對電網所轄地區的有效劃分及電網調研需求,確定調研體系內容及重點。通過設置專職部門與人員以及電網維護工作記錄的收集整理,明確電網運行基礎情況。以調研工作職責、內容的明確,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流程的優化,完善電網基礎調研體系。通過科學有效的電網基礎調研,保障電網運行技術優化的科學性。

2.2建立電網運行技術優化評測體系,保障技術優化方案的有效性

電網運行技術的優化是為了實現電網運行安全性、穩定性、經濟性的活動,因此技術優化方案的科學性與有效性關系到技術優化工作目標的實現、關系到技術優化工作效果。為了滿足電網技術優化方案編制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現代供電企業在電網運行技術的優化方案編制前應建立技術優化評測體系。組織企業技術人員、財務人員組成評測小組,運用技術分析及成本分析方法對技術優化方案進行評測。確定電網運行技術優化方案能夠切實提高電網運行效率、提高運行經濟性及穩定性。評測體系的建立中應對技術人員、財務人員的具體職責及工作內容進行明確,同時加快評測方法的完善及改進,保障評測工作質量,實現電網運行技術的科學優化。

2.3以電網運行調研報告為基礎,明確技術優化方向與重點

根據電網運行技術優化工作目的,電網運行技術優化工作應以電網運行調研報告為基礎,確定技術優化方向與重點。同時,加強對現代電網運行技術的了解與分析,借助電網運行新技術提高電網運行中各組成系統的運行穩定性與經濟性。受電網運行企業所轄各區域電網基礎情況的差異,在技術優化方案的制定中應根據不同區域用電量需求以及設備基礎情況,確定優化方向與重點,實現全網技術優化目標。

2.4加快電網智能故障診斷技術應用,促進電網運行技術優化目標的實現

在現代電網運行技術的優化中,及時掌握電網運行情況、降低電網故障對供電的影響是電網技術優化工作的關鍵。通過電網故障智能診斷技術,能夠及早發現電網中存在的系統故障,并及時將故障進行消除,滿足電網運行優化及電力能源供應需求。在我國現代電力系統改造中,電網故障智能診斷技術已經極為成熟。加快這一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電網運行優化效果、提高電網診斷能力。并通過電網診斷的保護技術對變電站等系統進行監控,提高電網穩定功能能力。

2.5以分支配電網技術優化為基礎,提高電網運行技術優化效果

作為電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配電網絡經濟運行及節能技術優化是電網運行技術優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電網運行技術優化要求及目的,電網運行技術優化中需要加強自動化配電網分布計算技術的運用。通過信息化配電網的準確計算,制定節能優化技術方案。通過應用遺傳算法、非線性循環流算法、網損潮流模型對電網無功優化進行分析與設計,實現配電網絡經濟運行與節能技術應用目的。針對配電網絡的實際情況,確定配電網絡技術優化方案。以配電網絡系統的技術優化為基礎,滿足全網運行技術優化需求。

3、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電網運行技術優化能力

在現代電力能源需求不斷提高的今天,加快信息化技術應用有助于提高電網運行技術優化能力、提高電網運行企業技術力量。根據電網運行技術優化工作內容及需求,供電企業應建立動態電網基礎數據庫。根據電網基礎調研信息,完善數據庫內容。并通過日常線路巡檢等工作隊數據庫進行實時更新,為電網運行技術優化計算提供數據支持。在此基礎上,電網運行技術優化工作還需要企業加快數字化模型的研究與應用。利用計算機模擬軟件及數字化模型,加快電網優化軟件系統的開發,以此對電網運行技術優化方案及數據進行高效的運算與復核,保障優化方案數據的準確性。另外,電網運行過程中還應加強GIS技術的運用,以GIS技術與動態數據庫的復合運用,指導電網運行技術優化,滿足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電力能源供應的需求。

結論

在現代電網運行中,加快電網運行技術的優化能夠提高電網供電能力、降低供電消耗,實現供電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針對電網運行技術的優化需求,供電企業應加快對電網基礎的調研與分析。結合所轄區域電網的實際情況,以局部技術優化為基礎,實現全網運行技術優化目的。

參考文獻

篇8

實施技術創新工程,推進全縣工業化進程

技術創新是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重要前提。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立足實際,沙洋科技局找準工作重心,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深入廠礦企業,廣泛開展調研,摸清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和涉農企業生產、經營和技術開發等情況,協助解決企業生產技術難題,建立全縣科技項目儲備庫。通過調研,充分了解掌握各個企業生產和技術創新現狀,并形成較為詳實的調研材料和科技項目資料,供決策參考和科技項目申報、實施之用。

――引導企業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企業的科一是指導企業設立技術開發中心,成立專項技改工作專班、技術攻關組、項目研發部等機構,形成技術開發立體網絡。二是繼續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技術中心,加速形成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運行機制。三是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大力引進技術人才,充實科技人才隊伍。

――扶持和鼓勵民營科技企業和農業產生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大力培育新興主導產業。突出抓好農副產品深加工、棉紡、玻璃、水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應用。通過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健康發展,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區域特色顯著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優化服務,為科技與經濟同步發展助推

一是在科技項目的培育、申報和實施上狠下功夫。科技局組織全縣有科研課題、有研發興趣、有經濟實力的工商企業及事業單位,申報以應用型項目為主、研究型項目為輔,具有創新性、針對性、適用性、高回報率的科研項目。

二是健全科技服務網絡。支持縣、鎮、村各級科協、學會組織建設,優化對民辦科技實體、各種科普協會、科技中介組織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發揮科技管理部門“橋梁紐帶”作用,大興科研生產聯合體。加強與高校院所產學研結合,大力引進一批適合在沙洋縣發展的高新技術科研成果,將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并聘請專家、教授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制度,鼓勵科技人員進入經濟主戰場施展才干。制定引進、培養、選拔優秀人才的系列優惠政策,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人才競爭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為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培養和留住一批優秀人才,鼓勵他們開展科技創業和有償服務等活動。同時,開展《專利法》和專利申請等知識宣傳,聯合工商、技術監督等部門開展專利打假活動,并為企業和發明人提供專利咨詢和申報服務,協助企業、發明人、著作權人搞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搭設平臺,營造良好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一是科技普及,全面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防震減災法》等法律法規實施周年紀念日,進行科技普及宣傳。

二是強化責任,提升科技自身能力建設。牢固樹立服務為本的理念,強化科技隊伍的宗旨意識、公仆意識、服務意識,著力打造學習型機關,構建和諧型機關。以人為本,深入學習宣傳新的《科技進步法》,不斷創新科技工作方式、方法,加強主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向的研究,提高科技管理的水平。科技局先后選送干部職工赴省信息院、省知識產權局組織的培訓,逐步形成了一支能干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工作隊伍。科技干部學理論,學專業,能夠科學分析科技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準確把握縣級科技工作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篇9

作原理,形成原理方案)

技術設計階段(詳細設計機器的各組成部分及零件,形

成裝配圖和零件圖)

樣機試制與測試

批量化設計(商品化設計)階段

一、產品規劃階段(明確設計任務階段)

(1)需求識別(創意的產生)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更困難 需求識別的方法:

從生活中的“不方便”之處發現需求; 從生產發展的角度尋找需求; 根據現有技術的弱點去尋找需求; 從新技術應用的角度去發現需求; 從意外中發現需求;

(2)需求明確與范圍界定。 (3)可行性研究(調查研究)

① 技術調研:

現有產品技術水平、優缺點、使用情況等; 專利情報;

有關技術標準與法規;

適用的科技成果、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

② 市場調研:

用戶需求進一步調查:可能銷售對象與銷量;有關功能與性能、費用、外觀、顏色、風格等方面的要求。

同行情況與行業技術經濟情報:競爭產品的種類、優缺點和市場占有情況;競爭企業的生產經營實力和狀況等。

原料供應情況:原料品種、價格和供應情況。

③ 可行性論證(調查研究) 社會調查:

社會環境(產業政策、社會風俗、消費水平與購買能力等); 企業內部信息(企業實力、發展動向等)。 產品規劃階段的成果:

可行性報告——必要性、可行性 設計任務書: 功能與性能參數

制造、運輸、使用、人機與美學要求或約束; 費用與時間要求等。

二、功能原理方案設計階段——系統化設計方法

1. 分析抽象總功能; 2. 功能分解; 3. 分功能的求解:

4. 由分功能綜合整體解;

5. 方案評價與決策(必要時進行原理試驗);

6. 原理方案結果——功能分解圖、決策表、原理示意圖等。

原理方案設計階段

三、技術設計階段(確定機器及零部件的結構)

1.總體設計: 確定總體參數

功率參數(運動參數、力參數、原動機功率)

總體結構參數(主要結構參數、工作裝置尺寸參數) 質量參數(整機質量、各部件質量、重點等)

確定總體參數的方法:理論計算、經驗公式、類比、實驗研究。

2.傳動系統設計

總體布局設計——各部件的總體布置。 運動配合關系設計(工作循環圖) 人-機-環境的合理關系。

控制系統硬件與軟件的總體設計.

技術設計階段(確定機器及零部件的結構) 總體設計

清掃機器人的總體布局

清掃機器人的硬件系統總體設計

技術設計階段(確定機器及零部件的結構) 總體設計:

清掃機器人的軟件系統總體設計

技術設計階段(確定機器及零部件的結構)

總體設計:

清掃機器人的用戶界面設計舉例

3.詳細設計: 硬件電路的詳細設計 軟件的詳細設計

機械結構設計:包括構形(確定形狀、尺寸和公差)、選擇材料。——產生裝配草圖 結構的設計順序:先主要功能后次要功能;按傳動鏈逆向設計。 結構設計的原則:功能(運動實現、功能面);性能(強度、剛度、精度、壽命與可靠性);工藝性要求;使用與勞動保護;經濟性要求(制造及使用成本)。

結構設計的方法:理論設計、經驗類比設計、模型實驗設計法(新型、重型、重要設備)。

4.施工設計階段——形成可實施的圖紙和技術文件,布線圖、程序等。 拆畫零件圖,繪制正式裝配圖,形成符合規范要求的生產圖紙(裝配圖、零件圖、效果圖等) 圖紙審核:圖紙核對;工藝性審查;標準審核;審核等。 編寫技術文件(如設計說

明書、使用說明書等)。 硬件電路的施工設計——設計繪制布線圖和接線圖 軟件施工設計——編寫調試程序。

篇10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知識型人才;人才流失

中圖分類號:C96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2日

一、引言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技進步,社會逐漸走向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最大的特征是以知識創造社會價值,而社會價值主要由知識型人才創造。于是,高新技術企業知識型人才流失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現今學術界關于高新技術企業內知識型員工流失的相關研究還很少,還沒有充足的理論基礎來支撐企業對于這一問題的應對。因此,本文以高新技術企業中的知識型人才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流失的真實原因,即將人才流失這一問題擴展到高新技術企業人才問題這一領域,豐富了人才流動理論成果,又為社會人力資源市場的整合提供幫助與借鑒,也為高新技術企業實際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經驗。

二、文獻綜述

高新技術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就是指知識、技術和資金密集的新技術,例如電子技術、生物科技、新材料和新能源技術等。戴園園、梅強(2013)認為高新技術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其會隨著新科技的出現而不斷更新實際內容,是一個發展著的技術群概念。簡鋒華(2015)指出高新技術企業就是指在我國注冊超過一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其研究的方向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對象并已經擁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的企業。

張向前(2009)認為知識型人才是指那些腦力貢獻在整個工作貢獻中最大的人群。秦曉芳(2014)指出知識型人才主要特點是流動性強、自主學習能力強等。目前,對于企業知識型人才流失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企業人才流失的因素。Mobley(1977)在實踐調研基礎上提出工作滿意度、同事關系及工作挑戰性等因素依次由深入淺對人才流失產生作用。趙凈純(2014)認為知識型人才流失的原因可以從企業、個人和社會三個角度來探討;第二,知識型人才流失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影響。劉巖(2014)認為知識型人才流失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為成本損失、降低績效、挫傷士氣和無形資產的損失。梁慶(2015)指出企業人才流失會對企業造成嚴重的打擊,導致企業技術資本流失。

三、研究設計及實證分析

本文研究對象是國內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中的知識型員工,通過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此問卷測量方法采取Likert5點量表法,各選項分別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基本同意”、“非常同意”。本文基于文獻研究,經歷了文獻研究擬定問卷的初稿、專家調研修正問卷初稿、預調查確定問卷終稿三個階段最后形成了一份有30條題項的問卷。

問卷共發放160份,回收149份,回收率達93%,有效問卷142份,有效比88.75%。信度檢驗方面對有效問卷進行KMO和Bartlett球體檢驗,發現問卷滿足因子分析的要求。之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進行最大正交旋轉,提取特征值高于1的因子,檢驗得出問卷的整體構建效度良好。然后,對量表各個因素旋轉后的結果進行因子負荷,分析轉軸后各個題項的因子負荷系數,并展開多次因子分析,得出6個因子分別是薪酬福利、個人發展、他人認可、領導風格、績效公平、和團隊合作。效度檢驗筆者采用Cronbach’s α系數法。量表整體及各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都超過了0.75,說明研究結果可信。

(一)因子分析。如表1,6個因子共解釋了79.376%的方差,其中方差解釋量最大的是18.914。(表1)

(二)相關分析。據表2可知,各個因子與知識型人才流失間呈顯著負相關,其中個人發展影響最大。(表2)

(三)知識型人才流失的影響因子與人才流失率之間的回歸分析。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可知,R2=0.665,修正的R2=0.657,方程擬合度較優。F=40.619,Sig=0.000,比顯著性水平最低標準0.05小,說明回歸方程顯著性水平較高。并且經過方差顯著性研究后,發現各個因素的回歸系數P值都小于0.05,說明回歸方程模型有現實意義。

四、知識型人才流失影響因素分析

(一)薪酬福利。知識型人才在知識資本積累過程中所付出的各種成本導致這一類員工對于薪酬福利這類顯性回報形式很重視,他們看中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與成本的匹配度、薪酬水平的競爭力和薪酬福利的公平性。當現有薪酬福利水平低于同行業不同企業時會導致人才流失。

(二)個人發展。知識型人才看重知識更新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當意識到所處的企業和環境無法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時就會選擇離開找尋更好的機會。影響高新技術企業知識型員工流失的個人發展因素主要體現于培訓機會和晉升空間。企業培訓機會和晉升空間無法滿足人才對知識更新的需求時易導致人才流失。

(三)他人認可。知識型員工自我實現意識強烈,他們看重一份工作為他們帶來的社會地位,看重同事和領導對于他們工作能力的認可,當知識型員工覺得在這個企業中個人價值得不到實現,同事和領導不認可自己的工作能力時就會選擇找尋其他能夠得到認可的組織。領導認可、同事認可和社會認可是知識型人才最為看重的方面,是組織中生存和站穩腳跟的關鍵所在。

(四)領導風格。對于領導風格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是偏向于專制型還是偏向于民主型。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處于企業成長生命周期的上升期,這一階段的領導一般具有很強的專治色彩。高新技術企業的知識型人才自我意識強烈,一般很難與專治型的領導融洽相處,在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會挫敗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積極性。在民主型領導風格的領導的幫助與帶領下,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利和創新能力。

(五)績效公平。高新技術企業知識型人才非常看重公平性。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大多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很難對員工績效展開客觀科學的評價和認定,績效不公平易導致知識型人才內心的不滿,造成流失。績效與薪酬之間的平衡性、績效考核與獎懲制度之間的平衡以及績效與員工晉升制度之間的平衡都會影響知識型員工的流失。

(六)團隊合作。隨著工作生產復雜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越來越多高新技術企業走上團隊項目化道路。知識型員工的工作也大多是以團隊形式共同完成,雖然組織的績效有所提升,但團隊合作也導致了知識型人才的勞動成果更加難以量化,很難客觀公正地評價知識型人才的工作成果,容易導致人才的不滿。此外,團隊目標明確與否、團隊學習氛圍、團隊人才匹配程度、配合程度以及團隊建設完善程度都會對高新技術企業知識型人流失產生不同程度影響。

五、高新技術企業知識型人才流失的應對策略

(一)建立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體系。所謂建立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體系,既是員工激勵的有效物質手段,又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企業在設計薪酬體系、薪酬構成的時候應該做到:第一,提高薪酬的競爭力;第二,注重內在報酬;第三,建立技能評定機制;第四,以企業的戰略為基礎制定薪酬福利制度。

(二)構建科學的培訓晉升機制。高新技術企業要留住人才需注重知識型人才的個人發展,將人才的個人發展與企業的發展聯系起來。培訓體系的設計應該做到:第一,完善組織培訓系統;第二,做好培訓需求分析工作;第三,選擇合適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第四,選擇合適的培訓主體;第五,做好培訓效果評估。

(三)以人為本,認可知識型人才。高新技術企業知識型人才屬于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相比物質他們更看重被尊重和認可,因此企業要留住人才防止知識型人才流失,迎合知識型人才的尊重和認可需要是企業的必做功課。第一,要保證知識型人才的知情權;第二,完善企業的技能鑒定體系;第三,要加強溝通。

(四)提高領導者素質,改善領導風格。高新技術企業知識型人才自我意識強烈,他們對領導上級的要求要較高,領導風格是他們留在企業非常重要的因素。企業要使知識型人才認可領導的風格,第一,應完善管理制度;第二,加強對領導班子的培訓,提高領導班子的綜合素質以及管理理念。

(五)構建公平的績效考評體系。構建公平的績效考評體系,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內部分配公平以及考評程序公平,并將績效考評結果與實際回報掛鉤,是企業實現企業內部公平,留住知識型人才的一個關鍵內容。第一,考評的內容要有針對性;第二,績效考評方法可以結合目標管理方法對知識型人才進行考評;第三,可以采用360度績效考核方法提高公平性;第四,要做好考評的反饋工作。

(六)完善團隊建設,促進團隊合作。團隊合作是高新技術企業知識型人才工作常態,良好的團隊合作既有利于留住人才又能提升團隊的績效。高新技術企業要促進團隊合作,留住知識型人才:第一,應做好人才匹配工作;第二,推行參與文化;第三,建立學習型組織。企業建立學習型組織有利于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學習,在學習中加強信任和理解。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玉臣,呂憲鵬.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3.12.

[2]戴園園,梅強.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模式選擇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視角[J].科研管理,2013.1.

[3]簡鋒華.關于高新技術企業會計核算與納稅籌劃研究[J].財會學習,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