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發展規劃范文
時間:2024-04-28 18:11: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核電發展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配電網規劃 模型優化方法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of the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It contains the problem of city’s distribution, on the meanings of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the models are used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simplify the models, and then propose the optimize methods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 At last, on the base of analysis the optimize methods, some available concludes were proffered in the project.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Models, Optimize methods,
1 引言
目前,世界各國的電力工業正逐步由原來的國家壟斷經營向自由競爭的電力市場機制轉變。同樣在我國,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配電網的供電能力、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現有的城鄉電網己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在過去我國對電力的發電和輸電環節的投入較大,而對于配電系統的建設則相對滯后,致使城市電網的設備比較陳舊,網架結構薄弱,網絡供電能力不足,供電質量差,供電可靠性低,運行和維護費用高等等這些特點。在現在競爭激烈的電力市場環境下,電力公司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在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運行、維護和建設電網的費用。因此,如何進行配電網規劃以及在規劃中協調好可靠性和經濟性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與世界的其他發展國家相比,我國配電網的發展較晚,發展水平較低,建設也相對比較落后。城市的配電網,特別是老的城市的配電網,已或多或少滯后于城市經濟的發展,成為制約城市經濟發展的瓶頸。我國對于電網的投資差不多一半都在電源側,而對于輸電線路的投資又多于配電網絡的投資,因而也就造成了我國城市配電網的發展比較落后,跟不上整個城市經濟建設的要求。
對于我國的城市配電網來說還存在著一些比較普遍性的問題,如配電網架結構薄弱,電力設備陳舊、事故率高,線路過載嚴重、可靠性低、電壓質量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具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點:
(1)中壓配電網網架結構薄弱
(2)城市配電網技術落后,配電網絡自動化水平較低。
(3)線路損耗率高,電壓質量較低。
(4)電網供電可靠性差,電網規劃不盡合理。
2 城市配電網規劃研究的意義
長期以來,城市中壓配電網網架結構薄弱,主次網架不清晰,網絡連接復雜,造成了用戶電壓不穩定,網絡損耗過大,事故發生頻繁等等問題。我國的配電網規劃與設計,主要是由規劃人員的經驗和對一些電網的局部計算的來進行,在有限的條件下解決線路過載,負荷增加,電壓質量底等出現的一系列的新的問題。那么對于規模日益擴大的配電網,這種規劃與設計的方法越來越不能夠滿足配電網的合理建設和經濟運行。由此看來,全面的規劃優化配電網架結構,一方面能夠降低網絡損耗,另一方面能夠有效的降低投資和維護的費用。
3 城市配電網規劃所采用的模型
以下三種模型是配電網規劃中經常采用的模型
(1)單階段模型
單階段模型是一種假設負荷在規劃的時間段內不變的靜態模型,它無須考慮配電設備在規劃期內投入的具體時間。
(2)多階段模型
多階段模型是一種考慮負荷在規劃時間段內變化的動態模型。
(3)不確定規劃模型
傳統的配電網規劃優化方法是通過選擇其中一個預想環境,采用該環境下的已確定的參數求得該環境約束的,相對經濟指標最優的確定方案。
4 城市配電網模型的簡化
由于配電網規劃所具有的多目標性、不確定性、非線性、動態性等特點,使得配電網規劃成為一個非常復雜的、大規模的最有組合問題。因此不論是應用數學規劃方法還是求解模型都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化簡。那么對于模型來說就需要進行一些條件的簡化。
(1)只考慮單階段配電網的規劃,而不考慮動態多階配電網規劃。
(2)只考慮以費用為目標的單目標配網規劃,而不考慮多目標配網規劃。或是即使考慮了多個目標,但是通過其他目標規算成為費用目標,從而實現有多目標向單目標配電網規劃的轉化。
(3)對模型的非線性進行線性化近似。概括起來,線性化主要有兩種:對目標函數進行線性化近似和對約束條件進行線性化進行近似。
(4)減少目標函數的費用項。系統的費用主要包括變電站的固定費用和變化費用,以及饋線的固定費用和變化費用項。
(5)減少約束條件數。在配電網規劃中通常考慮基爾霍夫第一定律;基爾霍夫第二定律;設備的容量約束,包括變電站的容量約束和設備的容量約束;電壓降約束;可靠性約束;輻射狀網絡約束等。
(6)采用解耦的方法。主要包括問題的解耦和配電網絡的解耦。常用的問題解耦方法有:采用Benders分解法將配電網規劃問題分解成投資子問題和運行子問題。將配電網規劃分成兩個階段:變電站規劃和饋線規劃。再將多個配電網規劃問題分解成多個單階段配電網規劃子問題,分別求解各個子問題并進行相互協調。常用的配電網解耦方法是將整個配電網絡按照變電站解耦成幾個子網,然后分別規劃并且相互協調。
(7)只考慮確定的配電網規劃而不考慮規劃的不確定性。
通過以上簡化模型時考慮的幾種條件,對于整個復雜的大型配電網來說,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復雜的配電網模型進行簡化。
5 城市配電網規劃的優化方法
配電網規劃的數學規劃方法包括確定性方法和不確定性方法。其中,確定性方法又包括線性規劃法、非線性規劃法、動態規劃法、網流規劃法;而不確定性方法有模糊規劃法、場景分析法、風險度估計法等。
1.配電網數學規劃優化方法
(1)線性規劃法。在眾多的規劃法中,線性規劃發是研究最早,也是最為成熟的一種數學優化方法。它在配網中的應用幾乎涵蓋了配電網早、中期的大部分研究領域。線性規劃法又可以分為運輸模型、線性規劃、整數規劃、混合規劃等。
(2)不確定性規劃法。目前,在配電網中考慮不確定性主要有三種方法。他們分別是:
第一種方法是模糊數學理論。主要是建立以模糊供電總成本最小為優化目標,通過計算電網故障狀態下的模糊電量不足期望值計算模糊缺點成本最后利用遺傳算法產生動態化解。模糊數學理論在考慮多種不確定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的電網規劃,能夠達到一些理想的效果。
第二種方法是場景分析法。場景分析法并不是對直接對配電網規劃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建模,而是在未來規劃的時間段內進行預想各種可能的確定性場景,然后在不同場景下進行進行常規的配電網規劃。,考慮對各種場景都具有較高適應性的電網規劃,從而得到對各種場景有較高適應性的最優柔性方案。
第三種方法是風險評估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對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情形進行評估和考慮,確定各個方案的風險率,然后進行確定性的電網規劃,從而得到最優的柔性擴展方案。
城市配電網啟發式規劃優化方法。
(1)傳統的啟發式方法。傳統的啟發式方法通常基于系統某一性能指標對可行路徑上線路參數的靈敏度,并根據一定的原則,逐步迭代直到滿足要求為止。這種方法在配電網規劃中的應用主要是結合“支路交換”進行的。所謂的支路交換是指:對輻射狀配電網,通過添加一條支路來形成一個環,然后斷開另一條支路以恢復其輻射狀結構。重復該過程,直到任意支路交換都不能使目標函數減小為止。
(2)專家式啟發方法。啟發式專家系統可以說是傳統啟發式方法的發展。它與傳統的啟發式方法傳統的啟發式方法的不同式在規劃中引用了專家的經驗,這樣一來就可以方便規劃人員參與到規劃決策中去。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專家人員不是用來代替規劃人員的,而是利用存放在數據庫中的知識和基礎數據,并通過推理機推理,給規劃人員以最優的規劃方案。最終規劃方案的確定還是由規劃人員來確定的。
(3)隨機規劃方案(也叫現代啟發式方法)。它包括人工神經網絡AN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模擬退火算法SA (Simulated Annealing)、遺傳算法GA (Genetic Algorithm)、進化規劃法EP(Evolutionary Programming)、Tabur搜索法TS (Tabur Search)、蟻群最優法ACO(Ant Colony Optimization )、等等。現代啟發式方法是一種通用的優化算法。它的另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這些方法都能實現并行計算。由于現代啟發式方法在求解組合最優問題時所表現的卓越性能,在過去的20十年中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然而它同樣也具有不足之處就是當配電網的節點比較多時不可不免的出現“維數災”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配電網優化規劃的各種方法中,總的來說可以分為數學規劃和啟發式算法兩大類。在隨機規劃方案中的人工神經網絡算法、模擬退火算法、遺傳算法和蟻群算法在現在的配電網規劃中用的較多。
7 結論
在配電網規劃的過程中,對于規劃問題計算效率似乎并不重要,但是如果在配電網規劃中負荷節點多的情況下,若使用遺傳算法則會不可避免得遇到“維數災”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實際上任何一種規劃設計方案都是規劃人員確定了設計思路和所處環境下進行建設的,所以說對于規劃人員在隨著環境的變化以及具體的限制因素發生變化時,其設計思路也要相應的發生變化。因此要求優化規劃算法具有較高的計算效率,這樣才能給規劃人員的設計思路和調整方案帶來較快的的響應時間。
通過一些實例分析表明:對于配電網的規劃問題,盡管存在著大量的局部最優解,但是大部分局部最優解與全局最優解的結果相差不大,因而可以作為工程的近似最優解是完全可行的。
參考文獻:
[1]康慶平 周雷 一個實用的配電網優化方法[J] 電網技術,1994,(11)
[2]劉建 程紅麗 畢鵬飛 配電網的簡化模型[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01,(11)
[3]章海靜. 配電網規劃若干問題探討[J]. 陜西電力, 2007,(05).
[4]孔維利 陳廣娟 侯勇. 城市高壓配電網規劃方法[J]. 中國電力教育, 2007,(06).
[5]鄭頌麗 城市配電網規劃中的若干問題探討[J]. 農村電氣化, 2005,(09).
[6]宋曉輝 白曉民 配電網規劃設計中潮流計算表格法[J]. 供用電, 2007,(01).
[7]陸慧泉配電網絡規劃探析[J]. 科技咨詢導報, 2007,(01).
[8]陸慧泉配電網絡規劃探析[J]. 科技資訊, 2006,(33).
[9]李智宇 陳建福 張堯 基于優化分區的配電網規劃研究及實踐[J]. 廣西電力, 2006,(04).
[10] 王江濤 劉建新 層次分析法在配電網規劃中的應用[J]. 儀器儀表用戶, 2007,(04).
篇2
關健詞:智能化電器;智能化開關柜;特點;發展趨勢
文中從網絡化的角度出發提出今后以智能化電器構成的現代電力網將由電能傳輸和控制監測數據傳輸的兩條通道構成,智能化電器將對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運行產生極大的影響。
1 智能化電器和智能化開關柜的概況
電器設備在電力工業還是工農產業領域都具有重要作用。開關設備主要工作形態在開關柜中,其中電網要保持在35kV以下。開關柜屬于有所電器的結合,主要是以控制電器運作開關為主。因此許多的業界人士把注意力轉移在智能化開關柜上。它與計算機技術、數據技術、控制理論、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等的發展密切相關。現在還無法對其準確定義,而我國科學家正加緊對其進行研發。
開關柜自身雖已實現智能化開關柜的要求,而單靠人力是無法做到的,我們必須借助計算機技術,通過自我感知、學習、大腦的記憶等手段來適應計算機技術,以最有效的方法來提高開關柜等最佳性能指數。
2 智能電器和智能化開關柜的特點
智能電器和智能化開關柜的特點是常規電器難以實現的,其主要靠先進技術來制作。
2.1 功能集成化、數字化
老式傳統的開關柜主要依靠電磁式機械結構來運作,但在功能方面受到一定限制,無法適應當今社會對電網發展的需求。引進的計算機技術有著老式產品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新型智能化開關柜將計量、通信、保護等功能集合起來應用于計算機中,能輕易地代替老式電器的同時提高效率。
數字化技術制作的電器最大的特點是準確可靠,這種新型產品不會因為溫度和電壓不穩定而出現狀況,也不會因為元器件的不同出現差異,因此數字化這種技術能夠確保電器功能并使其更加精準可靠。
2.2 設計簡單、維護方便
智能化單元是集計量、保護、通信、控制等所有功能于一體,當將智能化單元安裝在開關柜上時,其中的設計和連線的工作基本都可以忽略,使用者只需要將電壓、電流信號、出口控制信號和斷路器位置信號等少量電纜與開關柜連接在一起,就能夠快速完成布線工作,保證開關柜的正常運行。其余的各項功能可以通過軟件在操作實現,在簡化了單元維護和校檢的同時也為工作人員帶來便捷。
2.3 可靠性增加
智能化電器與傳統電氣相比較而言更具有可靠性,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體現:(1)功能一體化,系統簡化,可能故障點減少;(2)自檢、自診斷功能的實現;(3)檢測信息的增加,利用多種傳感器和控制器,對開關柜內的電、磁、熱、機械、運動等各種物理現象與過程實施在線檢測和優化控制,診斷其工作狀態。
2.4 系統分散化、網絡化
將每一開關柜智能單元的通信接口與值班員計算機相連,就可以構成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組成形式經過了集中控制式、功能分布式、面向對象分布式和面向對象的現場總線分布式的發展過程。
3 智能化電器的研究和發展方向
3.1 前置各智能化單元
3.1.1 引入現代控制理論
模糊控制技術在電器方面的應用:電器的電流控制設備和供電系統、機器本身的工作性能以及狀態都是利用模糊控制技術完成的。自適應及控制技術在電器方面的應用:電動機的自適應保護系統;變電站由于運作方式的不斷變化使得其保護定值的自適應修正。
3.1.2 開發專用集成電路
目前在國內研制和生產的電子產品中,其智能單元多采用的是CPU,但由于這種技術無法為專業程度高的電子產品服務,導致許多新型控制方法與保護算法無法實現。我國現在應該著重開發屬于獨立芯片和模塊,建立獨立知識產權,并且加大推廣力度。開發專用的集成電路,形成我國獨特的電器模式,推動新型智能化電器發展和進步。
3.2 重視網絡軟件開發
目前被漢化的優秀軟件微乎其微,人力和機器銜接環節薄弱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應該將硬件與軟件相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統一制作標準,分工細致優化。
3.3 配套與相關原件的研究和性能提高
在開發新品的過程中,我們要對開關柜中非電量的檢測進行充分探究,同時還要在線檢測開關的各個性能,以此來避免“智能化開關柜”中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
3.4 抗干擾設計
抗干擾設計又名為EMC,其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夠提高智能產品的電磁兼容性,這種抗干擾能力在實際應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EMC方面,老式的各類電子產品對EMC要求很低,且管理不當,近年來,國家不斷提高對該設計工作的重視程度,著重強調了EMC在各類新型電器的制作標準上容易出現的問題。并通過提高抗干擾設計的質量確保高智能化電器和智能化開關柜對電磁環境復雜性的適應性。
4 智能化電器和智能化開關柜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們國家在電子產品設計與應用方面同國外差距并不大,有許多優勢可利用。若電器技術人員與電子技術人員相互結合,是能夠開發出適合中國國情并符合中國標準與運行管理模式的優秀智能電器產品。在開發電器的工作中應該注重網絡技術的發展,注重網絡的標準性和開放性,今后以智能化開關柜構成的供電系統將由以一次設備組成的供電網和以智能化控制器組成的通信控制網有機結合而成。注意機電結合,提高電器的機械特性和電性能,提高電器自身可靠性。
5 總結
通過本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智能化電器和智能化開關柜與其它先進國家相比較而言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國在電子產業方面較為落后。只有從技術入手才能提高電子產業發展,提高創新能力,深入市場調研,從而實現對新型智能化電器和智能化開關柜的創新研發,生產出屬于我國獨特的智能化機器和智能化開關柜。在研發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為提高我國智能化產業和科技水平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篇3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其實,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一直在不斷進步:實施中小學九年義務教育;建立“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學工程;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確保每一位義務教育段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認真解決農民工和貧困子女受教育問題;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推行“一費制”;完善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的“三限”政策;嚴格考風考紀,確保教育的公平、透明等都已惠及了全國人民。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給予了相當高的重視,在發展目標中,職業教育在未來必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社會認可。科園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以及教務管理上 是符合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精神和思想的,我們前進的方向是正確的,所走的道路是順應時代要求的;同時,我們在教學管理上的探索和研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應該以此次《規劃綱要》的學習為契機,以提高教學服務能力為推手,促進我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農村遠程教育網的資源共享,信息化現代化的城市班班通建設,當代教師再不是處在只能使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的三大教具時代。“一貧如洗、兩袖清風、三尺講臺”也再不是現代教師的真實寫照,“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不再是句口號,每年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紅火場面足以向世人昭示教師職業的巨大吸引力,越來越多的知識型人才開始青睞教育事業,“中小學教師實行績效工資”更加穩定了基礎教育的教師隊伍。
“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篇4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認為,2014年是核電產業發展的關鍵時間點,核電產業的年度發展目標已經確定,有關部門對于核電的積極作用給予高度評價,核電巨頭也會將具體的發展規劃落實到位,核電產業有望迎來快速增長期。不過,核電產業仍面臨重大挑戰,政策方面能否全面放開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資本市場的概念炒作并不足以表明整個產業的發展態勢,主力資金、游資助推股價只是從中獲取利益而已。
一方面,風電和光伏產業大有企穩回暖的態勢,風電裝機容量、并網容量、發電量等各項指標表現良好,產業擺脫低迷期指日可待。從上市公司財報披露情況來看,龍頭企業的經營狀況大有改善,而2014年有關部門對新能源的重視力度會大大提高,并網政策、補貼政策、監管政策和信貸政策有望全面落實,風電企業的發展態勢會更加良好。與此同時,風電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對核電形成一定沖擊,二者之間的替代作用將使核電的地位大幅削弱,核電將面臨著其它能源利用方式的圍堵。
另一方面,內部核電暫時不重啟的決定可能被打破,沿海核電產業的發展態勢已經十分明顯,核電設備的建設和投產速度、規模已經呈現產能過剩的情況,而鈾資源的短缺更是從根本上制約了核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核電行業并不缺乏核心技術,政策方面稍有松動便能有迅猛發展。但核電產業的發展潛力則相對較小,盲目上馬核電項目并不利于整個能源結構調整工作的有序開展,核電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將面臨考驗。
另外,無核化是世界核電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德國已經做出表率,制定了去核的時間表和工作步驟。僅僅將核電作為盈利性產業的想法太過狹隘,一年內我國暫停核電也并未加劇電力短缺的困境,并且從相關部門能源規劃來看,其他能源利用方式的裝機總容量基本可以滿足電力需求。無核化的潮流不可阻擋,如何有效提高我國風電、光伏、頁巖氣、地熱、水電的利用效率才是能源行業的核心問題。
中投顧問《2014-2018年中國核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12年以來,我國支持核電發展的政策進入了密集期。《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等指導核電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紛紛提出要穩步推進核電安全、可持續發展的意見。尤其是2012年10月,國務院通過了《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要恢復核電正常建設。中國核電產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篇5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十二五”城鎮住房保障與房地產業發展規劃》
《浙江省殘疾人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浙江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浙江省婦女發展規劃(2011―2015年)》
《浙江省兒童發展規劃(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浙江省商貿流通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城鄉社區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服務外包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
《浙江省核電關聯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學技術“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體制改革“十二五”規劃》
地方特色規劃
《浙江省城鄉社區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2015年,社區服務業增加值超過2200億元,占全省GDP的54%;從業人員總數達到440萬人。到2015年,實現社區便民服務信息平臺、鄉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村(居)社區服務中心全覆蓋。城市社區用房滿足工作服務要求,村級社區服務中心達到15000個以上。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計算機網、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礎數據庫和浙江省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庫、浙江省教育管理與政務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和浙江省數字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平臺;建立教育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和教育技術支持服務體系;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浙江開放大學;教育信息資源極大豐富,師生信息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網絡全覆蓋、資源全覆蓋和服務全覆蓋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
《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2015年,全省中職教育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達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積達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師比達到16:1左右,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中職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專業對口就業率達到80%以上,獲得中級職業資格的比例達到85%以上。培養和培訓能力達到1∶1,面向社會的各類職業培訓年均規模達到70萬人次以上。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升入高一級學校比例分別達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會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鎮住房保障與房地產業發展規劃》
城鎮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鎮住房保障覆蓋面達到20%以上;“十二五”期間,全省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萬平方米、76萬套,新增廉租住房貨幣補貼家庭16萬戶。
房地產業方面。開發投資:到2015年達到4050億元,五年總額達到18000億元;市場供應:“十二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商品房新開工面積26億平方米;企業發展:到2015年,全省年銷售額突破百億元的大型房地產企業達到10家以上;住宅產業化:到2015年,全省新創建國家級住宅產業化基地3個、國家康居示范工程10個以上,20個以上住宅小區通過國家A級住宅性能認定。
房地產服務業方面。到2015年,年營業收入達到400億元;物業服務到2015年平均覆蓋率達到80%以上;房地產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100萬人以上;培育年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的全國性物業服務企業1-3家。
《浙江省殘疾人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1、殘疾人小康實現程度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2015年達到80%以上;2、健全兩個體系;3、依法維護權益;4、優化社會環境。實現省級“扶殘助殘愛心城市(區)”創建率達到75%以上。
《浙江省婦女發展規劃(2011―2015年)》
1、孕產婦死亡率穩定控制在10/10萬以內。縮小城鄉、區域差距,降低流動人口孕產婦死亡率;2、孕產婦死亡中因產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縣(市、區)為單位,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9%以上;4、孕產婦系統管理率穩定在93%以上;5、婦科常見病檢查率達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優生知識宣傳普及率達到80% 以上;7、婚前醫學檢查率達到70%以上;8、孕前優生檢測率達到70%以上。
《浙江省兒童發展規劃(2011―2015年》
1、嬰兒死亡率控制在8‰以內;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內;3、幼兒體質抽樣檢測合格率達到90%以上;4、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合格率達到85%以上;5、學前3年兒童毛入園率達到 96%以上,學前1年兒童毛入園率達到98%以上。
服務業
《浙江省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把旅游業建設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的優勢產業、生態文明的先導產業、惠民富民的民生產業和品質生活的助推產業,使浙江成為全國旅游業創新發展的示范省和國際化發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國建成旅游經濟強省。
《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2015年,全省企業間網絡交易額超過2萬億元,占全國15%以上;網絡零售額超過2500億元,占全國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全球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國際市場輻射力不斷增強。集聚一批國內領先的電子商務企業總部、行業電子商務平臺和生產資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培育2-3家銷售額在50億元以上和20家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網絡零售企業;推動5-10家電子商務企業上市,引進一批國際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及配套服務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普及率達80%,一批龍頭骨干工商企業建成自主電子商務平臺,并實現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云計算和移動商務等技術創新快速推進,培育1-2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研發機構;建成覆蓋全省地級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網絡,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貿流通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2015年,全省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突破6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12.5%左右;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達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業品產銷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營銷逐步推進,生產企業新設品牌連鎖網點2萬個,新增運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10萬家,培育有產業依托的省內重點展會20個,培育交易額超100億元的生產資料市場15家,30個城市建成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水泥散裝率達80%。
全省性和區域性商業中心基本形成,商業網點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營業面積以上網點達300家,省級特色商業示范街達50條。
鄉(鎮)連鎖網點經營水平不斷提高,村級連鎖便利店覆蓋率達70%。培育營業額超億元的農產品流通企業50家,交易額超10億元的農批市場75家,營業額超億元的農資企業15家,農村現代居民消費、農產品流通和農資供應網絡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務外包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年)》
直接經濟指標:2015年全省服務外包合同執行總額突破2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5%,其中離岸外包執行額達到50億美元,在岸外包執行額達到150億美元,離岸外包執行額占執行總額的比重達到25%;全省服務外包合同執行總額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穩步提高。
社會民生指標:2015年全省服務外包從業人員達到30萬人,年均新增直接就業人數突破3萬人。
企業發展指標:2015年全省形成1-2家萬人以上服務外包企業,引進和發展50家千人以上企業,培育30個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和50個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
到2015年,物流業增加值年均遞增12%左右,達到4500億元左右(按2010年價格計算),占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3%左右,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左右;全社會物流總費用相對于GDP的比率明顯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規劃實施16項重大水利科技項目、開展4個方向的水利基礎研究、開展7個領域的面上應用性研究、建設和完善8個水利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推廣應用50項左右各類先進適用水利技術和產品、建設20個地方水利科技推廣示范基地、創建10個左右水利科技創新團隊等主要任務。
《浙江省核電關聯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許可證的企業達到50家左右,取得核電合格供應商資格的企業達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術研發、工程設計、運行維護、教育培訓、建筑安裝等功能的核電技術及產業服務體系,全省實現核電關聯服務產值400億元左右;培育龍頭骨干制造企業5家左右,全省實現核電設備銷售產值200億元以上,帶動關聯設備制造企業銷售產值2000億元左右。
《浙江省科學技術“十二五”發展規劃》
力爭到2015年,研發經費投入、研發人員總量、發明專利授權量、新產品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等主要指標比2010年實現翻番;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2.5%;研發人員 40萬人年;發明專利授權量突破10000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2萬億元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萬億元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 55% 以上,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力爭達到30%。
《浙江省體制改革“十二五”規劃》
到2015年率先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基本形成充滿活力的轉型升級機制;2、基本形成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務體制;3、基本形成繁榮活躍的文化發展機制;4、基本形成綠色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機制。 5、基本形成依法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文 化
《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
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2012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42%以上,文化服務業占比達到40%以上;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5%以上,文化服務業占比達到45%以上。
《浙江省文化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文化服務業總產出、增加值的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文化服務業年均增長20%,2015年實現增加值900億元、占文化產業增加值比重的一半以上。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十二五”城鎮住房保障與房地產業發展規劃》
《浙江省殘疾人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浙江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浙江省婦女發展規劃(2011―2015年)》
《浙江省兒童發展規劃(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浙江省商貿流通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城鄉社區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服務外包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
《浙江省核電關聯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學技術“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發展規劃》
《浙江省體制改革“十二五”規劃》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計算機網、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礎數據庫和浙江省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庫、浙江省教育管理與政務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和浙江省數字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平臺;建立教育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和教育技術支持服務體系;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浙江開放大學;教育信息資源極大豐富,師生信息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網絡全覆蓋、資源全覆蓋和服務全覆蓋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
《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2015年,全省中職教育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達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積達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師比達到16:1左右,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中職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專業對口就業率達到80%以上,獲得中級職業資格的比例達到85%以上。培養和培訓能力達到1∶1,面向社會的各類職業培訓年均規模達到70萬人次以上。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升入高一級學校比例分別達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會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鎮住房保障與房地產業發展規劃》
城鎮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鎮住房保障覆蓋面達到20%以上;“十二五”期間,全省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萬平方米、76萬套,新增廉租住房貨幣補貼家庭16萬戶。
房地產業方面。開發投資:到2015年達到4050億元,五年總額達到18000億元;市場供應:“十二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商品房新開工面積26億平方米;企業發展:到2015年,全省年銷售額突破百億元的大型房地產企業達到10家以上;住宅產業化:到2015年,全省新創建國家級住宅產業化基地3個、國家康居示范工程10個以上,20個以上住宅小區通過國家A級住宅性能認定。
房地產服務業方面。到2015年,年營業收入達到400億元;物業服務到2015年平均覆蓋率達到80%以上;房地產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100萬人以上;培育年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的全國性物業服務企業1-3家。
《浙江省殘疾人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1、殘疾人小康實現程度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2015年達到80%以上;2、健全兩個體系;3、依法維護權益;4、優化社會環境。實現省級“扶殘助殘愛心城市(區)”創建率達到75%以上。
《浙江省婦女發展規劃(2011―2015年)》
1、孕產婦死亡率穩定控制在10/10萬以內。縮小城鄉、區域差距,降低流動人口孕產婦死亡率;2、孕產婦死亡中因產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縣(市、區)為單位,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9%以上;4、孕產婦系統管理率穩定在93%以上;5、婦科常見病檢查率達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優生知識宣傳普及率達到80% 以上;7、婚前醫學檢查率達到70%以上;8、孕前優生檢測率達到70%以上。
《浙江省兒童發展規劃(2011―2015年》
1、嬰兒死亡率控制在8‰以內;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內;3、幼兒體質抽樣檢測合格率達到90%以上;4、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合格率達到85%以上;5、學前3年兒童毛入園率達到 96%以上,學前1年兒童毛入園率達到98%以上。
服務業
《浙江省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把旅游業建設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的優勢產業、生態文明的先導產業、惠民富民的民生產業和品質生活的助推產業,使浙江成為全國旅游業創新發展的示范省和國際化發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國建成旅游經濟強省。
《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2015年,全省企業間網絡交易額超過2萬億元,占全國15%以上;網絡零售額超過2500億元,占全國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全球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國際市場輻射力不斷增強。集聚一批國內領先的電子商務企業總部、行業電子商務平臺和生產資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培育2-3家銷售額在50億元以上和20家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網絡零售企業;推動5-10家電子商務企業上市,引進一批國際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及配套服務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普及率達80%,一批龍頭骨干工商企業建成自主電子商務平臺,并實現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云計算和移動商務等技術創新快速推進,培育1-2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研發機構;建成覆蓋全省地級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網絡,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貿流通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2015年,全省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突破6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12.5%左右;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達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業品產銷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營銷逐步推進,生產企業新設品牌連鎖網點2萬個,新增運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10萬家,培育有產業依托的省內重點展會20個,培育交易額超100億元的生產資料市場15家,30個城市建成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水泥散裝率達80%。
全省性和區域性商業中心基本形成,商業網點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營業面積以上網點達300家,省級特色商業示范街達50條。
鄉(鎮)連鎖網點經營水平不斷提高,村級連鎖便利店覆蓋率達70%。培育營業額超億元的農產品流通企業50家,交易額超10億元的農批市場75家,營業額超億元的農資企業15家,農村現代居民消費、農產品流通和農資供應網絡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務外包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年)》
直接經濟指標:2015年全省服務外包合同執行總額突破2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5%,其中離岸外包執行額達到50億美元,在岸外包執行額達到150億美元,離岸外包執行額占執行總額的比重達到25%;全省服務外包合同執行總額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穩步提高。
社會民生指標:2015年全省服務外包從業人員達到30萬人,年均新增直接就業人數突破3萬人。
企業發展指標:2015年全省形成1-2家萬人以上服務外包企業,引進和發展50家千人以上企業,培育30個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和50個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
到2015年,物流業增加值年均遞增12%左右,達到4500億元左右(按2010年價格計算),占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3%左右,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左右;全社會物流總費用相對于GDP的比率明顯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規劃實施16項重大水利科技項目、開展4個方向的水利基礎研究、開展7個領域的面上應用性研究、建設和完善8個水利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推廣應用50項左右各類先進適用水利技術和產品、建設20個地方水利科技推廣示范基地、創建10個左右水利科技創新團隊等主要任務。
《浙江省核電關聯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許可證的企業達到50家左右,取得核電合格供應商資格的企業達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術研發、工程設計、運行維護、教育培訓、建筑安裝等功能的核電技術及產業服務體系,全省實現核電關聯服務產值400億元左右;培育龍頭骨干制造企業5家左右,全省實現核電設備銷售產值200億元以上,帶動關聯設備制造企業銷售產值2000億元左右。
《浙江省科學技術“十二五”發展規劃》
力爭到2015年,研發經費投入、研發人員總量、發明專利授權量、新產品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等主要指標比2010年實現翻番;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2.5%;研發人員 40萬人年;發明專利授權量突破10000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2萬億元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萬億元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 55% 以上,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力爭達到30%。
篇6
6月1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新能源發展規劃將帶動數萬億投資,“一方面包括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還將包括對傳統的能源進行技術變革所形成的新能源,例如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電網等內容。”
江蘇、浙江、上海的新能源振興規劃已分別在5月底和6月初次第推出,從各省的規劃來看,底牌并無二致,均主打太陽能、風能和核電。
桌面上的是長三角新能源發展的蓬勃之勢,桌底下的是三省市暗暗較勁。
浙江省發改委的一名官員分析說,各省之所以這么早都出臺自己新能源規劃,有兩個最主要的目標。首先是,國家《新能源發展規劃》初步確定了3萬億的投資額度,各省都想爭奪中央的資源,“國家幾萬個億,每個省都分一點”。不過,在新能源發展方而,國家并不能給多少錢,最關鍵的還得地方自己支持。其次,地方還想借此帶動重大裝備制造業發展,以及一些重要專利成果轉移。
浙江具體針對新能源的產業規劃正在醞釀成型,年內定將推出。
上述浙江省發改委官員表示,此前5月份推出的《關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的意見》僅針對具體新能源產業,總的規劃正在制定。
他分析說,一般意義上來講,風電、太陽能帶動的產業多,生物質能和沼氣池比較難開展,對區域產業和能源的改善沒有多大作用,對GDP拉動也慢。
因而浙江的新能源布局的序列仍然是以核電第一,風電第二,天然氣、光伏第三。
“浙江新能源現在有點眉目的就3個點,浙江慈溪的風電,嘉善昱輝的光伏,以及三門市的核電”。據其介紹,浙江三門市擁有中國最大核電基地,三期裝機容量是750萬千瓦,第一期兩臺機組分別115萬千瓦,已經開始施工,裝機總量。
而浙江正泰能源在杭州新建的光伏基地已經投產,第二期在溫州當地,將會聯合8個集團公司,“要搞一個100億到200億規模的光伏基地,因為涉及土地,國家要批復,正在運作,因而還沒有圍起來”。
上述浙江發改委官員說,現在最大的瓶頸,就是新能源電價高出普通礦石電價一倍以上,這并不單是浙江一省的問題,江蘇和上海也面臨共同的問題。
上述浙江省發改委的官員透露,長三角三省市彼此鄰近,都靠海,海上風電,太陽能和核電的天然基礎都差不多,只不過,后天稟賦上,江蘇的光伏發展較早,上海的科技力量比較雄厚。
該官員說,新能源對重大裝備制造業的刺激,上海可能獲利最多,因上海的科技優勢明顯,很多風力、核電裝備都是上海的企業在生產,而江蘇的新能源的底子較好。
他解釋說,新能源主要靠政策推動,周家的政策路徑并不存在多大差異,因此各省的起點相差并不太多,也不存在多大程度上的差異化競爭,很有可能會出現產業同構。
不過,他稱,產業同構的問題不用擔心,市場競爭機制會導致產業集中,現在政府強力推進,將來怎么樣,將來再說。
長三角各省雖然差異優勢并不明顯,但在新能源方面的起點卻差別很大,江蘇是三省中“吃得最飽”的一個――2008年,江蘇省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900億元,光伏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太陽能電池產量達1580兆瓦,擁有8家上市的光伏企業,風力發電整機制造能力達100萬千瓦,風電裝備成套機組制造企業數最全國首位。
因而江蘇發了宏愿,在《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中,江蘇提出,新能源產業規模要進一步壯大,2009年要實現銷售收入1800億元,2010年實現3000億元,2011年實現4500億元,其中光伏產業銷售收入實現3500億元,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形成10000兆瓦左右生產能力:江蘇新能源發展的序列為光伏產業、風力發電裝備、生物質能裝備和核電裝備。
相較之下,浙江的新能源目標較為務實,只是力爭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350兆瓦,其中光伏發電50兆瓦,風力發電300兆瓦;太陽能熱水器使用而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地源(水源)熱泵空調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年產沼氣1億立方米,實現光伏等新能源消費量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以上。
上海的目標基于二者之間,力爭到2012年,新能源產業重點領域總產值達到11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3%,其中核電、風電和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500億元,新能源汽車300億元,太陽能300億元。
相比之下,上海新能源規劃還有一個優勢,即已明確了各自產業布局,這為其避開產業同構埋下伏筆。
其中,核電建設以浦東(臨港)、閔行等為主的產業基地,浦東(臨港)基地主要開展核島和常規島主設備的研發和總裝;閔行基地主要開展核級鍛件的研制;同時建設寶鋼核材料供應基地。風電以浦東(臨港)等為主,建設大型風電機組關鍵設備產業化研發制造基地。1GCC以閔行等為主,建設燃氣輪機、氣化爐等關鍵設備產業化制造基地。
閔行區是上海市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生產基地。在上海市尚未公布新能源扶持細則之前,閔行區就已經印發了一份長達25頁的
小冊子。在這本名為《2009~2012年閔行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的小冊子中,閔行區一共27條扶持政策,分別針對新
篇7
一、江蘇發展核電產業的內部因素分析
(一)江蘇核電產業內部優勢
1、核電站成功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田灣核電站廠址位于江蘇連云港,是中俄兩國在加深政治互信、發展經濟貿易、加強兩國戰略協作方針的推動下,在核能領域進行的高科技合作,是迄今中俄間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2007年兩臺機組相繼投入商業運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鍛煉了核電建設和管理隊伍,培養了一批綜合素質較高,業務能力較強的青年人才。項目實施過程中,為機組安全可靠運行和擴建項目積累了經驗。
2、核電站建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江蘇田灣核電站工程建設推動了國內設計、施工、設備制造、運輸、保險、商業、服務、旅游等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帶動了當地賓館、餐飲、房屋租賃等服務行業及日常消費品市場的發展,拉動了地方經營鋼材、水泥、化學消耗品等物資企業的發展,促進了地方電網、水氣管道等公共工程和基礎設施的改造,吸引了國內知名的核企業、科研院所在連云港市設立常設機構,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活躍了市場經濟,促進了環境保護,提高了連云港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的活力、吸引力和知名度。田灣核電站作為我國首家獲得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的核電站,豐富了當地旅游資源,成為向公眾宣傳核電是安全、可靠、清潔、高效的新能源的重要窗口,提升了城市形象。江蘇核電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業主,負責田灣核電站的建設管理和建成后的商業運營,是連云港市乃至江蘇省唯一一家運行一年實現增值稅超10億元的企業,增加了地方和國家財政收入。
3、核電清潔安全受到公眾認可
據統計,江蘇全省酸雨平均發生率已達30%,經濟發展較快的沿江8個城市已經列入國家酸雨和二氧化硫“兩控區”。而核能發電所帶來的環保效應非常明顯。相對于燃煤電廠而言,田灣核電站一期工程兩臺機組以每年50噸核燃料代替同等規模火電站600萬噸煤炭,每年將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600萬噸,減少灰渣40萬噸以及大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田灣核電站建設以來,通過廣泛宣傳,連云港當地廣大居民逐步認識到了發展安全、清潔的核電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漸漸消除了恐核心理,增進了對核電的理解和支持。
4、核電裝備制造業具有基礎優勢
江蘇具有發展核電良好的產業基礎。核電裝備涉及的金屬材料加工、重型機械制造、機械零部件、輸配電設備、儀器儀表、自動控制、計算機、軟件等在江蘇省都有很好的產業基礎,容易形成產業鏈。目前,江蘇省已有一批核電裝備制造企業,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此外,江蘇裝備制造業有一批眼界開闊的企業家,有一群技術精湛的科技人員,有一支技藝高超的技師隊伍,為發展這一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江蘇的核電裝備制造企業,無論從起步時間、企業數量、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來看,在全國核電裝備制造業中已有一定的影響,制造技術和配套能力較強,發展后勁充足。
(二)江蘇核電產業內部劣勢
1、資金籌措困難
江蘇核電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核電企業怎樣籌措資金。核電建設的一次性投資成本非常高,而其運行和燃料成本相對較低。江蘇發展核電產業,必然考慮核電一次性投資成本的資金和企業自有資本金問題。2007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準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中規定,企業自有資本金占項目總投資不少于20%,按照15年內新開工建設和投產的核電建設規模大致估算,核電項目建設資金需求總量約為4500億人民幣,其中15年內項目資本金需求量為900億元,平均每年要投入企業自有資金54多億元。目前有資質建設核電的國內企業只有3家,其中中核集團2008年全年贏利48億元,比核電建設所需的年平均54億元的投資資金還小。
2、人力資源缺口大
江蘇核電的大規模發展需要大量與核電有關的專業人才。但是江蘇省內高校尚未設置核電專業。核電由于其專業化特征和安全性要求,學校教育還不能完全勝任核電建設的需求,必須經過一兩個核電站全程建設、運營和管理。才能真正算得上人才。目前這一類型的核電行業人力資源,對于江蘇核電產業來說,是極度缺乏的。
3、核電裝備制造技術含量低、企業規模小
核電裝備是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產業,而江蘇省的核電裝備產品技術含量低,大部分屬于二、三級設備和配套產品,競爭力不強,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創新能力薄弱,缺乏技術支撐。江蘇省核電裝備制造企業,雖然起步較早,但實力不強,除了幾家大型企業實力相對較強外,其他的核電裝備制造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規模較小;大部分企業缺少核電設備生產許可證和設計許可證,只能做二、三級供貨商,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配套能力不強。同時,這些核電裝備制造企業各自為戰。信息互不溝通,缺少組織協調,形不成合力。
二、江蘇發展核電產業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江蘇發展枯電產業的機會
1、核電發展前景廣闊
核電是優化國家和地區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安全性和經濟性的重要力量。但在中國大陸,核電占發電量比例還不到2%。發展核電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調整國家能源結構的需要。以煤電為主的高碳經濟模式產生很多污染,目前無污染并且短期內能夠大規模解決能源需求的只有核能。核電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江蘇發展核電產業更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2、核電經濟性不斷加強
核電的投資方都希望投資能夠得到經濟回報。在發達國家,核電發電成本普遍低于燃煤、燃油發電,法國核電發電成本/燃煤發電成本的折現成本為0.69,德國為0.70,日本為0.79,比利時為0.56,意大利為0.69,此組數據足以說明核電的經濟性。通常核電站核燃料消耗費用只占成本的20%以下,而常規電廠燃料消耗費用占發電成本的60%以上,隨著全球燃料儲存總量的下降,開采難度和全球需求量的增加,燃料費用必定上漲,發電成本上升,核電的綜合效益將更為明顯。
3、核電發展帶來核電裝備制造商機
在核電投資中,約60%的投資用于裝備制造,按照修改后的《核電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我國核電投資約為8000億,那么裝備制造的市場規模就
是4800億,毛利率約為40~50%,遠遠高于一般機械制造業20%的毛利,對于江蘇的核電裝備制造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帶來了無限的商機。
(二)江蘇發展柱電產業的威脅
1、外方大幅度提高要價
鑒于俄羅斯將繼續負責江蘇田灣核電站擴建工程的成套設備供應,俄羅斯核能建設與出口公司代表耶西波娃曾表示,“新的核電項目的合同價格已經不可能跟十年前簽署的田灣一期項目一樣了”。根據俄方專家的預測,未來5年,與核電建設相關的設備和主要原料等價格將上漲200%。
2、其他新能源的發展
新能源是相對于傳統能源而言的,主要包括核能、風能、生物能、太陽能等。《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中將光伏產業、風力發電裝備、生物質能裝備的發展排列在核電裝備之前,表明江蘇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排序是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核能。隨著新能源開發力度的加強,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發展將是核能面臨的主要威脅。
三、江蘇發展核電產業的對策建議
在SWO十分析的基礎上,建議采取如下措施,推動江蘇核電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成立江蘇省柱電產業辦公室
建議成立由省政府有關部門牽頭的核電產業辦公室,由辦公室負責調查了解江蘇省核電產業狀況,統籌協調江蘇核電產業的有關工作,幫助企業解決部委協調、標準制訂、相互配套等有關問題,服務核電企業。通過購買國產核電設備,降低核電企業的建設成本。
由省政府核電辦牽頭成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協會,建立定期會商制度,定期最新核電產業動態和需求,統一開展人才培訓,加強信息共享,組織統一攻關,共同招投標。參與行業標準制訂,形成整體合力。由核電辦和行業協會牽頭,按照《江蘇省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綱要》進一步指導核電裝備制造業的有序發展。
(二)規劃建立大型枯電設備生產基地
建議由政府規劃,企業投資共同建設江蘇核電設備生產基地,基地可建立公共裝配中心、公共測試中心、公共信息中心、公共人才中心,合理配置生產要素,有效整合生產環節,實現資源共享,以此為基礎建立起具有技術研發、咨詢服務、設備生產等產業鏈條較為完整、集聚效應明顯的核電產業體系。
(三)成立桂電人才培訓中心
建議成立核電裝備人才培訓中心,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有關部門合作,既培養中高端核電人才,又培養企業急需的特殊工種人才。為江蘇核電企業和核電設備生產企業提供人力資源。
(田)加大政策支持
江蘇的核電企業和核電裝備制造業正處于大發展階段,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支持,在土地規劃、科研經費、銀行貸款、技改貼息、人才服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扶持江蘇核電企業和核電設備生產企業快速發展,使其成為江蘇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江蘇核電企業的核電建設融資基本上為銀行貸款;建立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建立核電產業基金,解決核電建設所需資金。
(五)加強與俄羅斯的杖電技術合榨
篇8
關鍵詞:福島核事故;中國核電;核專業發展
作者簡介:熊偉(1977-),男,湖北荊州人,三峽大學理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講師;杜曉超(1976-),女,河北保定人,三峽大學理學院,講師。(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5-0043-02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站在地震和海嘯的連續洗禮之后發生氫氣爆炸和放射性物質泄漏,核電的安全性問題在全世界范圍內引發極大的關注,也使得各核電使用國開始重新審視核電的發展戰略計劃。目前中國是全球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福島核事故之后,國內暫停了核電項目的審批,并展開了一系列核電安全檢查。2012年10月24日國務院總理主持討論并通過《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兩個核電規劃的公布意味著自日本福島核事故以來,國內暫停的核電建設正式重啟。會議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核電建設作出部署:穩妥恢復、正常建設——合理把握建設節奏,穩步有序推進;科學布局項目——“十二五”時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廠址,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提高準入門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
核能應用安全性及核電產業的發展直接關系核電專業的發展。2012年2月教育部公布《教育部關于公布2011年度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2012)2號),批準三峽大學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自2012年開始招生。自此,全國開設核類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達到了37所,開設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的有28所。后福島時代中國核電的發展何去何從,核電專業發展面臨怎樣的挑戰和機遇,這是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發展核電的重要意義
從1954年前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至今,人類利用核能的歷史還不足60年。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保持可持續發展,對發展核能的需求日益增加。與傳統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相比,核電無污染、碳排放幾乎為零,有利于減排和能源結構調整的實施,因此成為我國達成減排目標的必然選擇。與傳統能源相比,核電的另一優勢是能耗少,1千克鈾裂變時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燃燒2500噸標準煤。核電有著傳統能源無法比擬的巨大經濟價值。一座100萬千瓦的火電站每年耗煤300萬~400萬噸,而相同功率的核電站每年僅需鈾燃料30~40噸,還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交通緊張等問題。
二、國內外核電現狀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統計,截至2010年10月底,全球共有441臺核電機組運行,總裝機容量約為3.7億千瓦,核電發電量占全球總發電量的16%,其中法國核電占全國發電總量的75.2%,日本為29.2%,美國為20.2%,中國核電比例只有2.57%。全世界有18個國家和地區核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超過了20%。
在日本福島發生核泄漏之后,日本關閉了所有的核電站,最近有兩座重新啟動;德國、意大利、瑞士等國家宣布放棄發展核電。包括美國、英國、俄羅斯在內的更多國家并沒有放棄核電的發展,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紛紛規劃自己的核電項目。近期捷克、白俄羅斯、阿聯酋等無核國家也啟動或開始建設一批核電站項目。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全球有60多個國家計劃發展核能,包括30個無核國家,今后20年全球的核能發電量將會提高一倍。
中國目前已運行的核電機組有15臺,總裝機容量為1256萬千瓦;在建機組26臺,約占全球在建機組的40%,在建規模世界第一。目前中國核發電量占總發電量不足3%,這與核電占電力總量16%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根據2010年修定的《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未來5~10年我國新建核電機組將以每年5~8臺的速度遞增。就在中國核電建設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2011年3月日本福島發生核泄漏事故,出于安全考慮,中國國務院宣布暫停所有核電項目的審批,用了9個多月時間對全國41臺運行和在建核電機組、3臺待建核電機組以及所有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環設施等進行綜合安全檢查,[3]并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努力提高核設施應對極端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核緊急響應能力,以確保核電站的安全運行。此次國務院審議通過核安全規劃,已基本認定目前我國核電廠處于安全狀態。
目前我國運行的核電站均是二代改進型反應堆。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在國務院四條指示下,我國對在運行核電站和在建核電站進行了安全檢查,并按當前最先進核電規范進行核電規劃和核電安全規劃。通過核電站安全檢查及核電設計中提高安全措施的實施,表明我國現有核電站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國際上對于核電安全的評估一般是兩個參數:一個是“堆芯熔化概率”,另一個是出現放射性大規模釋放的概率。日本福島核電站在設計當初是考慮了地震和海嘯的因素,其中福島第一核電站設計的抗震能力是抗里氏8.2級地震,而且這次的9.0級大地震也在它的安全裕度之內;抵御海嘯的預設高度是5米,而此次地震引發的海嘯卻高達14米,這超出了設計預設。若是三代核電技術,能確保核電站的安全嗎?在福島核電站事故以后,美國的合作方專門進行過一次模擬計算,如果福島采用了AP1000的三代技術是可以經受住此次考驗的。
日本核危機對全球核電業的影響終將過去,我國核電發展必將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只有最大限度地防范核安全風險,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國核電產業才能實現持續、安全、高效發展。中國發展核電的政策就是要在極端安全的前提下發展,并且要著力于第三代核電站的設計和建設。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壓水堆三代核電主要有AP1000和EPR兩種,共在建8臺機組,中國占6臺。其中美國西屋公司研發的AP1000三代核電代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最安全的核電水平,AP1000核電機組全球在建共4臺,全部在中國;EPR核電機組在建工程共4臺,2臺在中國,1臺在芬蘭,1臺在法國。
最新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在安全問題上具有更高的水準。發展核電不僅要掌握引進技術,還要開發自主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正在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ACP1000和ACPR1000,以成熟可靠的技術為基礎,借鑒吸收引進的三代核電先進設計理念,采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先進安全系統,考慮應對類似福島核電站事故的相關改進和措施,具備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與緩解措施。
三、核專業人才培養
發展核電產業離不開核電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核電專業的發展,離不開核電專業人才的培養。2012年國家提出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這意味著對核電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縱觀核人才的培養,全國各大高校開設的專業有:核科學與核技術、核工程與核技術、核反應堆工程、核化工與核燃料等。近年來,開設核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部分高校還成立核工程與核技術學院。特別是清華大學專設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不僅是科研基地,也是人才培養基地。特別是福島事故之后,核電科學研究的方向也發生著針對性轉變。2011年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專業開辦能源實驗班,所學內容涉及能源的長期利用和使用安全問題,這是人才培養專業方向上首次涉及核輻射與核安全。
再來看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2007年開設核專業的各高校的畢業生供不應求。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為例,2007年全國招聘應屆畢業生50人,到2009年校園招聘計劃達到851人。雖然福島事故發生后,核專業招生和就業稍顯遇冷,但是應對核電的復蘇,人才儲備特別是高層次的人才將推動另一波就業。
根據國防科工局之前的統計數據,2020年核科技工業需要核專業本科以上人才約1.3萬人,其中,“十一五”期間6000人左右。按照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需要400人計算,到2020年新增30座百萬千瓦核電站,需要核電人才在1.2萬人以上。另外還有核電科研類人才,2010年全國核電就業人員中在崗核電科研類人才為7124人,預計2015年全國在崗核電科研類人才將超過10000人。據此估計到2020年核電站共需要核工程方向技術人員16000人左右,平均每年需求2000人,特別是高質量核工程專業畢業生,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將限制核電的發展。
各方面信息反饋,就業市場急需大量高質量核專業人才,這一現象造成全國各高校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備受青睞。從2001年至今,高校新增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19個,目前擁有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招生資格的院校有28所。高素質、高層次的核人才培養倍受追捧。但人才培養不能只追求數量,還應關注質量。質量問題如何保證?要從最根本的問題出發提高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由教育部規劃,清華大學負責,統一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教學規范的工作正在開展。規范教學的同時,2012年10月教育部也對專業設置和規范進行了統一,頒布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見表1,其中針對福島事故新增“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
表1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
專業代碼 學科門類、專業名稱 原專業代碼 原專業門類、專業名稱
0822 核工程類 0805 能源動力類
082201 核工程與核技術 080502 核工程與核技術
080508S 核技術
080511S 核反應堆工程
082202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081008S 核安全工程
080509S 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
082203 工程物理 080503W 工程物理
082204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080510S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四、核電專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專業發展除了受到該學科對應的科學發展的影響之外,還受到社會發展需要的影響以及國家的學科政策和大學的學術管理體系制度等等一系列外在因素影響。鑒于核電的特殊性,專業方向除了包括設計、建設、設備制造、人員培訓、電站管理、核燃料生產和制造,甚至乏燃料后處理等多方面問題外,還要考慮其經濟性、安全性、防止核的擴散及環境保護等。
福島事故之后,業界極為重視核安全。對嚴重事故的預防和解決將是核科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嚴重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例如堆芯熔化事故,往往發生概率非常低。而福島第一核電站堆芯熔化最后導致核泄漏事件的發生,更加明確低概率事故是可能發生的事件。而在福島事故之前,包括國際上大部分核專家在內,認為低概率事故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件。以美國為例,據美國核能監管委員會2011年6月公布的審查結果,表明美國104個正在運行的核電反應堆中有超過一半的核反應堆沒有制定嚴重事故處理計劃;在所調查的核電廠中,只有42%的核電廠制定了嚴重事故處理計劃。
從核電發展的歷史看,從三里島事故到切爾諾貝利事故,每一次重大的核事故都會帶動核電技術的升級。日本福島事故同樣是發展更安全更先進核電技術的契機。“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同樣指出了核電專業發展的方向,各類核電研發、制造、建設的專業人才和高端人才有賴于核學科或核專業人才的培養。核電專業走出去還有很長的路。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講,后福島時代帶給核電專業發展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參考文獻:
[1]葉奇蓁.后福島時代我國核電的發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32(11).
[2]楊金鳳.中國核電安全“體檢”備忘錄[J].中國核工業,2011,(5).
篇9
坐落于寧德三都澳白馬港灣塢半島的大唐寧德火電廠早就于2003年9月28日開始基礎建設,項目總投資180億元,規劃總裝機容量440萬千瓦,分三期建設。2006年3月和9月,大唐寧德火電一期2臺機組先后并網發電。
而作為福清首個大型發電項目,國電福州江陰電廠一期2臺機組已于去年7月和10月相繼投產,年發電量達60億千瓦時,年產值逾20億元。二期擴建工程擬建設2臺10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機組,項目總投資約80億元。目前,二期工程通過可行性研究審查,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
除此之外,目前在建的福建LNG項目配套莆田、晉江和廈門東部3個LNG燃氣電廠,總裝機容量350萬千瓦。莆田燃氣電廠1號機組和晉江燃氣電廠1號機組已進入最后的安裝調試階段,不久就能投產使用。燃氣電廠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140億千瓦時,對增強電網調峰能力、優化電源結構、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可靠性等,將起到重要作用。
核電起點高速度快
今年以來,福建核電發展速度很快。2月,寧德核電站開工建設,這個迄今為止福建年設計發電量最大的電站項目建成后,4臺機組年發電量預計達到300億千瓦時,主要滿足省內需求,并參與華東市場競爭。
一期工程年發電量逾140億千瓦時的福清核電,也將于年底開工。去年底,福清核電項目工程獲國家發改委核準,工程規劃裝機容量為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年發電量420億千瓦時。一期工程建設2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年發電140億千瓦時,總投資約267.6億元人民幣。該項目計劃11月18日澆注第一罐混凝土,2013年11月第一臺機組投產,2014年9月第二臺機組投產。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鄭珊潔表示,寧德和福清兩個核電站的建設,將使福建省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核電基地,清潔高效的核電將成為主力電源,促進福建及華東電源結構優化,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撐。
風力發電大力開發
另外,由于臺灣海峽的“狹管效應”,福建省風能資源非常豐富。初步估算,福建省沿海陸地風能資源總儲量4131萬千瓦,技術開發量607萬千瓦,近海風能資源儲量估計為陸地上的3~4倍,是今后該省可開發的主要能源資源。《福建省后該省可開發的主要能源資源。《福建省“十一五”電力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福建省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60萬千瓦,風電比例爭取達到2%。按照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預計全省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300萬千瓦。
我省風能開發利用起步較早,1977年就被確定為國家重點資助的首批開發風能省份。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試制出產的55千瓦風電機組在平潭并入電網成功,是當時國內自行設計制造并運行的最大風力發電機組。2000年起,我省先后在平潭、東山、莆田、漳州等地建成商業化運行風力發電場,成為我國發展風能較快的省份。
截至去年底,福建省已建成投產風電項目7個,累計安裝風電機組176臺,裝機總量23.375萬千瓦,累計發電3.04億千瓦時。目前,福建在建風電項目22萬千瓦,27個項目正開展前期工作,規劃總裝機79萬千瓦。其中,福清三山、高山2個風電項目已基本完成單項工程及設備材料招標工作,部分機組年底將發電。
海西清潔能源基地呼之欲出
圍繞能源發展戰略,福建省超前布局,加快推進電網建設,全力打造海西電力高速通道。按照“十一五”規劃,5年中,國家電網公司將投資610億元建設和改造福建電網。省電力公司將原規劃在2010年實現覆蓋全省的500千伏大環網的目標提前至2009年上半年完成,實現福建主干電網由220千伏高壓網架向500千伏超高壓網架轉變的歷史性飛躍。
福建電網與華東電網聯網的500千伏第二通道將提高等級,按照1000千伏特高壓標準建設,預計于2010年建成投產。為適應海西電力能源基地建設和國家電網公司把特高壓電網建設延伸到南方的規劃,福建提出,2015年建設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形成麗水一福州一泉州雙回特高壓通道。屆時,福建省清潔高效的電能將源源不斷地服務整個海西區域。
篇10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 單位能耗啟示
一 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
中國十分重視新能源的發展,現正在制定出臺《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新能源項目的支持。
(一)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戰略目標
《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占15%: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億千瓦,其中大中型水電2.25億千瓦,小水電75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3000萬千瓦;風力發電3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180萬千瓦。《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核電投產1244萬千瓦,到2020年投產4000萬千瓦。這兩個規劃目前已經明顯不符合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需要。國家能源局正在制定《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其中將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發展規模都進行了大幅度調高。
(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市場份額目標
《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對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定了市場份額目標:2010年和2020年,控股發電裝機容量超過500萬千瓦的投資者,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控股裝機容量占其總控股裝機容量的3%和8%以上。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給發電企業規定這一強制性指標,但這一趨勢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三)我國所實施政策激勵
200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法規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奠定了法制基礎,在已經進入意見征求階段的《能源法》中更進一步確立了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我國能源的基本戰略方向之一。
二 單位能耗描述性統計研究
(一)單位能耗概念
單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費水平和節能降耗狀況的主要指標,一次能源供應總量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是一個能源利用效率指標。該指標說明一個國家經濟活動中對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經濟結構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變化。
每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掉的能源:
(1)增加值綜合能耗=企業每萬元工業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噸標準煤)=能源消耗總量(噸標準煤)/工業增加值(萬元)。
(2)單位產值綜合能耗=企業每萬元工業產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噸標準煤)=能源消耗總量(噸標準煤)/工業產值(萬元)。
(二)一籃子目標規范
2004年,國家開展了有關促進循環經濟的政策研究和探討,隨后國務院提出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明確了發展的戰略目標,即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
三 國外單位GDP能耗演變歷史及啟示
單位GDP能耗已經作為衡量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目標,降低單位GDP能耗已成為我們奮斗的目標。國際經驗表明,發達國家同樣經歷過單位GDP能耗的上升階段,之后出現顯著的下降。
(一)發展規律
工業化初期轉向機械化大生產和家園建設必然帶來單位GDP原材料需求的顯著增加。在工業化達到一定水平后,工業化進程進入“大眾消費”階段,原材料消耗強度仍維持在與GDP增速基本相同的水平。進入工業后期,人們對基本原材料的需求已接近飽和,經濟發展從滿足人們的基本物質需求更多轉向文化娛樂、知識教育等更非物質層次,因此單位經濟總量的物質需求才明顯減少。
經濟只有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第三產業才能成為單位GDP能耗下降的長期途徑。調整一、二、三產的產業結構能夠有效降低單位GDP能耗,但從發達國家經驗看,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與人均收入有著因果關系,第三產業的發展不能脫離第一、第二產業而孤軍奮戰。那種認為在人均收入尚低之時就可通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來推動經濟高速發展、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的想法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一定困難。
(二)對我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