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財務制度范文

時間:2024-04-02 18:05: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非營利組織財務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非營利組織財務制度

篇1

一、監督理論與非營利組織財務監督

監督經濟學是監督理論最新的發展成果,其將監督視作一種由供求關系進行分配的商品。監督經濟學的研究表明,正是由于社會上有著監督的供需關系,監督才得以存在。那些想方設法當選的政治家是監督商品的供應者,他們用以換取資源與選票,而監督的需求者是那些能夠利用監督從政治家那里得到利益的相關者集團,他們為了得到一定的政治庇護而承擔相應的政治成本。這對于政治家和利益集團來說,無非是雙贏的,政治家可以借助利益集團的力量當選,而監督者可以憑借政治聯系獲得捐贈和補貼。政治決策與市場決策是顯著不同的,因為政治決策是強制執行、只能進行一次并且是間斷的,并且同一時間有很多企業與行業為了實現自己特定的目標而尋求政治庇護。所以,監督已經不是一種純經濟的現象了。非營利組織的監督也是機構自身和相關利益者雙方的需求,財產的提供人和受益人為了維護各自的經濟利益而需要了解機構的財務狀況,非營利組織需要監督從而繼續獲得資源,而監督人也可以通過監督了解組織的財務狀況,以提供下一次的資源。

在經濟學中,監督作為一種產成品,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也是監督的目標。在非營利組織財務監督的成本利益問題上,我國學者已經展開了研究。一方面政府的監督是存在成本的。學者侯江紅認為政府監督成本包含直接和間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政府內部機構的直接監管支出,間接成本是監管執行過程中耗費的成本。另一方面,政府的財務監管也能帶來良好的效益,特別表現公益性效益上。財務監督可以提升非營利組織的對外形象,可以防范腐敗,在保證非營利組織管理質量的同時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因此,財務監管在非營利組織的運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具體的構建和實施過程中,非營利組織要重視和支持政府的財務監督,同時政府、非營利組織和社會都要積極參與到監督中,相互合作,實現成本效益的最優化。

二、非營利組織財務監督的現實考量

(一)從“紅會”事件看我國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監督 中國紅十字會是中國統一的紅十字會組織,主要從事人道主義工作,同時也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重要成員。但是,“紅會”的宗旨從2011年6月開始受到了極大地質疑,原因是微博炫富的“郭美美事件”。2011年6月21日,一名叫“郭美美baby”的新浪微博網友受到了關注,這個二十歲女孩自稱“開瑪莎拉蒂,住大別墅”,微博上面顯示的認證身份竟然是“中國紅十字會總經理”。這位女孩的真實身份眾說紛紜,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同時,也造成了網民和人民對紅十字會的不信任。數據顯示,自從郭美美事件發生后,7月份全國的社會捐款數為5億元,與上年相比環比下降50%,紅會接收的捐贈銳減。

事實上,在“紅會事件”中,隱藏著巨大的誠信危機,而如何提升約束性的監督力量使得非營利機構的誠信度得到提高,從而使財務違規行為減少發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在這個案例中,“紅會”的財務監督主要出現了以下問題:第一,關于財務信息公開的制度還不夠完善。非營利機構只有進行透明化經營,通過財務信息公開,才能保證監督的進行。第二,獨立外部審計監督的缺乏。在“郭美美事件”之前,紅會沒有獨立的外部審計監督,難以保障其財務的可靠性。第三,日常性財務監督的缺乏。只有對實施過程進行監控,對組織章程進行制定,才能衡量公益目標的實施程度。總體而言,財務腐敗是慈善機構履行公共受托責任時候的敗筆,解決非營利機構的“困境”,只有通過構建嚴密的監督機制。

(二)非營利組織財務監督存在的問題 “紅會”這個典型個案表明,在我國,非營利機構的財務監督是一個必要而且長期的任務,在總結我國非營利組織目前發展情況的基礎上,發現其財務監督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國家層面:財務監督力度不夠。由于國家擁有獨特的強制力,其作為非營利組織的主要監督者之一,是不可替代的。因為政府部門職責的不明確分工和不完善的法律法規,國家的財務監督效率非常低下。雖然財政、審計、稅務等各個部門都對非營利組織進行監督,但是由于職責分工和法律權限不明晰,導致了財務監督成本非常大,但財務監督效果不理想。在不改變這種格局的情況下,就算加大監督的力度,也是事倍功半的。(2)社會層面:財務監督驅動力量薄弱。因為財務資源的產權公益化性質和財務信息的不對稱性與外部性,社會監督的主體無法監督非營利性組織。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的新聞媒介、社會公眾和有關社會組織對非盈利組織的監督顯得十分薄弱。挖掘其深層次的原因,包括兩個方面:第一,關于非營利組織的法規不完善,特別是關于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制度規定。第二,非營利組織中的財務資源,是歸全社會所有,但是,全民所有也是產權的一種不完全所有,由于存在多重監督主體,許多監督主體就沒有強烈的主動監督的意愿和意識。(3)內部層面:內部財務監督失效?!皟炔咳丝刂啤钡默F象也存在在非營利組織里。一方面,由于非營利組織中,存在著監督不夠嚴密、信息較不對稱、利益驅動的現象,人在追逐個人利益時,損害了組織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掌握組織的信息方面,內部人比外部人更有優勢。非營利性組織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公益事業的發展,然而結構、人員隨著機構的發展壯大而向著官僚化發展,讓其變成了為組織甚至個人謀利而爭取資金。

三、非營利組織財務監督的社會機制

(一)非營利組織財務社會保障機制 保證社會監督的最重要的問題是保障社會監督主體的實際監督權,從而使其對非營利組織進行監督。在沒有權利的情況下,就不可能有監督,監督的職能也不可能實現。保障社會監督主體的權利的因素有以下三個: (1)完善的制度是社會監督的必要條件。只有用正式的制度規定監督主體的權利才能夠保證社會監督的合法性和權威性。而在我國的情況中,可以頒布相應的法律來建立保障監督權力的法律制度。通過法律可以規定公民可以向管理機構提出申請,批準后可以翻閱非營利組織的財務、運營等各種信息;同時,對于未進行登記或未被批準的非營利組織,公民和社會監督主體有權檢舉;國家應法律規定非營利組織必須披露其信息,從而保證社會監督主體監督的信息需求。(2)社會監督需要雙方擁有對稱的信息。除了制度的保障,相應的信息需求也是必須的。而其具體途徑主要有:通過非營利組織登記管理機構或者業務主管部門取得相關的資料;翻閱非營利組織印發的書面報告;通過信息化的網絡渠道披露相關財務和經營信息。網絡具有容量大、受眾廣、時效強的特征,可以較好解決監督者不方便獲得非營利組織信息的困難。(3)社會監督需要較好的組織保障。由于社會監督的主體非常廣泛,如果監督僅僅靠每個個體,那么監督會耗費較大的成本,同時,效率非常低下,便不能達到監督應有的效果。在我國,國家可以將全力賦予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作為社會監督個體的代表,成立專項資金支付審計費用,從而對非營利機構進行監督,獲得監督效果。

(二)非營利組織財務社會監督實施機制 一是注冊會計師為主體的社會監督。由于我國未形成對非營利組織審計的具體、可行、明確的制度,民政部門每年只會對非營利組織進行一次審查。但調查研究卻表明,中國的非營利組織中,有一部分根本就沒有做年度財務報告的意愿,自愿接受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就更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應該盡快建立非營利組織的強制的審計制度,規定組織必須每年至少要接受外部審計機構的一次審計,從而使非營利組織自己不斷強化聘請外部機構進行財務審計的意識。二是建立包括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社會監督。非營利組織的社會監督主體除了審計師外,還需要社會公眾、捐贈者、媒體以及同行業其他的非營利組織一同對其進行監督。對于金融機構監督來說,對大多的非營利組織,尤其是民間非營利組織的運作只有粗淺的了解,這就加大貸款的風險,為了降低這種風險,金融機構需要積極主動地去了解非營利組織的資金、組織運營情況,以及其內部的財務情況。同時,非營利組織也需要積極給予支持和配合,提供相應的信息。捐贈者的監督非常重要,捐贈者委托非營利組織管理其資源和財產,通過非營利組織實現捐贈者進行社會活動的目的,捐贈者追求的是資金的有效利用。隨著非營利組織發展日益加快,其往往對同行關注密切,非營利組織相互的監督既能有效減少監督的成本,又能彌補政府監督和第三方監督的不足。

四、非營利組織財務政府監督機制

(一)完善非營利組織登記與監督法規 國家可以通過立法與政府規定來行使對非盈利組織的監督權。直到上個世紀的80年代后期才開始建立對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規范,到目前為止,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規范仍然不健全。主要的問題包括:第一,法律法規的漏洞較多。許多非營利機構還沒有進行統一的管理;對于募捐的政策、財務披露的制度、監督與評估的政策規定、違反財務規定的處罰等方面規定都沒有進行詳細可操作性的規定。第二,籠統的法規規定的操作性與針對性不強。完善與構建非營利組織規定的目的是對非營利組織進行有效的監督。由于等級制度對非營利組織的規定門檻較高,需要組織都沒有進行有效登記,其納入監管范圍就更不可能了。在這種情形下,對非營利組織的監督必須依靠對其基本信息的了解,相關部門應該相應降低門檻,對于沒有登記入案的非營利組織也應該給予備案。

(二)建立對非營利組織的強制信息披露制度 財務監督的前提是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為了使非營利組織的財務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要求強制性財務信息披露的法律應該頒布。我國目前已經頒布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同時,對某些特定行業的會計規定也相繼出臺,這些規定能一定程度上對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進行監督和規范。但是,從其執行的狀況來看,非營利組織在信息披露的質量和數量上都有著明顯的問題。

非營利組織的治理需要借助財務信息進行,而對其的監督更加需要相關信息的披露。Robert M.Busluna的研究表明,財務信息與其他的監督機制相比有顯著差異,并指出會計系統在管理補償計劃的運行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Robert表示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詳細性影響資源分配的有效性和利用的合理性,會計監督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資金使用的經濟效果。為了保障利益相關者的知情權,國家必須利用強制力頒布法律規定非營利組織財務的強制信息披露制度。

財務信息披露制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并不是瞬間能夠完成的,必須進行有計劃的構建。而信息披露制度需要明確以下問題:第一,必須確認目前的非營利組織中,哪一些是必須公開財務信息的。同時,必須建立完善的非營利組織的登記制度,適當降低門檻,盡量讓所有的非營利組織都進行備案。第二,制度要規定需要披露的財務信息有哪些,什么時候披露,多久披露一次。非營利組織應該至少一年披露一次財務信息、基本信息、機構基本業務介紹以及人員構成、接收的捐贈情況、三張會計報表、審計報告、監事意見等等。第三,如何讓外部監督者掌握與組織有關的所有信息。而在我國,披露財務信息的方式包括書面的披露方式和網絡的披露方式。第四,應該對未按照規定進行披露的組織予以處罰。我國對違規的處罰包括行政性警告、經濟處罰和刑事處罰。

在財務社會監督機制中,非營利組織應該加強制度、信息和組織保障,在注冊會計師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努力下,對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狀況進行監督。而在財務政府監督機制中,非營利機構應該完善登記和監督法規的同時,建立披露財務信息強制性的監督制度。只有在社會和政府財務監督機制同時作用的情況下,非營利組織才能更加有效、合法地運行。

篇2

摘 要 對于非營利組織而言,其收入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和社會捐贈。由于不存在利潤指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因為出資而擁有非營利組織的所有權,收支結余不得向出資者分配。因此其財務控制意識薄弱,風險防范意識差,資金利用效率低,財務管理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建立健全財務控制制度對其能夠保障制度執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組織公眾信度,發揮其應有的社會效應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非營利組織 財務控制

一、非營利組織財務控制的現狀

由于非營利組織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和社會捐贈,不進行損益的核算,因此管理者對單位財務管理普遍不重視,其財務控制機制普遍不夠健全, 財務管理手段落后, 會計監督缺位, 管理水平整體偏低。特別是在資金使用、資產管理、對外投資等環節管理尤顯薄弱,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缺乏科學性和連貫性,難以發揮應有的功效。雖然有些單位建立了相關的控制制度,仍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一是內部控制制度組織不健全,把執行業務規章制度等同于加強內部控制制度;二是偏重事后控制。非營利組織財務控制基本上是待違規違紀行為發生后才設法堵塞或進行懲處,這樣導致內部成本高、收效甚微,使內部控制失去效力。三是重錢財等有形資源的控制,輕人員素質、信息等無形資源的控制。

(二)執行預算不力,預算控制比較薄弱。由于非營利組織屬于非物質生產部門,因此其財務控制仍應以預算控制為主要手段。目前有些單位預算雖到了一定程度加強, 但仍表現為預算剛性不夠,執行不力。預算的計劃性、科學性不強, 或者預算執行過程太難,超預算比比皆是,使預算變成一張白紙,削弱了預算的約束控制力。另外預算編制還比較粗糙,部門業務活動與財力支持相脫節,大部分預算沒有細化到具體項目,預算支出達不到逐筆逐項進行核定的要求。

(三)費用支出管理控制不嚴。目前,非營利組織的費用多采用實報實銷制,只要有相應審批人員簽字同意,會計人員就予以報銷,致使資金用途隨意性大,特別是行政經費支出大,項目及活動支出少,使其公益性逐漸喪失。

二、加強非營利組織財務控制的對策

財務控制作為一項綜合性的管理活動, 無論是從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還是保證其社會使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都迫切需要非營利組織盡快建立健全財務控制制度。我認為加強非營利組織財務控制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是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對財務控制重要性的認識

財務控制環境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是管理當局及所有執行者的態度和勝任控制的能力。財務控制環境越優越,控制制度越發揮作用。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在財務控制知識方面的宣傳培訓,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財務控制建設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控制意識,從而切實履行起健全單位財務控制的職責。

(二)完善非營利組織財務控制制度

財務控制是全過程、全員的控制,它涉及到非營利組織的所有部門和全體人員,健全并完善財務制度,要將各部門和各崗位形成既相互制約又具有縱橫交錯關系的統一整體。財務制度設計應涵蓋非營利組織管理的各方面,使控制制度覆蓋各個角落和環節,不留漏洞,形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科學的控制系統。

(三)利用內部控制技術對收入和支出進行控制

1.利用內部控制技術對收入進行控制。非營利組織的收入來源雖然主要是政府撥款和捐贈收入,但隨著我國民眾對社會公益事業關注度的增高,非營利組織資金的收入增多,因此應采用發票專人管理,反對坐支現金,建立內部牽制制度等,對收入的管理予以加強。

2.做好支出事前管理,應加強預算管理。在預算編制環節,努力做到零基預算、特別要加強和細化行政支出預算。在編制支出預算時,應從當年實際需要出發,結合當年財力狀況,核定具體支出額度,并細化到每個部門和每個人員,把細化的預算標準發放到每個責任部門,使每一項支出都有相應的預算支撐,并結合責任會計進行核算,對規范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資金透明度,提高社會公信力無疑有很大的幫助。

3.建立內部牽制制度,加強支出的事中管理。非營利組織內部各部門、各崗位應當進行明確的職責分工,建立嚴謹的崗位責任制度。堅持授權批準控制與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任何一項經濟業務須經過授權、簽發、核準、執行和記錄來完成,從而減少差錯或舞弊的發生。

4.建立信息控制制度,加強信息披露。對費用支出做好事后控制,要通過良好的內部控制憑證使業務處理規范、有序進行,并能準確及時提供各種支出信息,為及時調整預算,避免控制滯后和改善決策提供依據。定期接受財務審計,向社會公布其結果,提高社會公信力。

(四)加強內部審計,強化監督管理,形成監督合力

1.加強內部審計制度建設。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強化內部會計監督的制度安排。內部控制的檢查與評價,是通過內部審計來完成的。加強內部審計制度建設,使內部監督規范化、制度化,達到事事有人負責、凡事有章可循,事事有人監督、凡事有據可查的要求。另外拓寬稽核范圍,盡量覆蓋所有的業務領域,對重要的業務或崗位進行經常性的稽核,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項檢查與審計。

2.強化財政監督管理,形成監督合力。財政部門應加強對非營利組織財務控制的指導和檢查,對其財政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五)建立業績評價制度

良好的控制體系,離不開業績評價制度。在細化預算的基礎上,通過劃分責任中心來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定期對各部門的業績進行評價,讓每個人相信系統評價了他們在單位中的職權和貢獻,對其業績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有利于財務控制制度的執行。

參考文獻:

[1] 李晨苗.試論非營利組織的財務控制[J].中國農業會計,2008.2:12-13.

篇3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籌資;投資

1非基本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

1.1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內涵

任何組織或個人的生存與發展都需要占有一定的資金與社會資源,所以組織或個人對其所占有的資金與社會資源的分配、使用等活動便稱為該組織的財務管理活動。非營利組織的核心目標是完成該非營利組織被賦予的使命。故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活動需要在其工作的全部過程中對其核心使命進行貫徹,建立更加完善健全的財務制度,完善預算管理體系,加強現金收支的監督與管理,避免資金浪費,監督國有資產的存續,如實進行財務分析,全面反映組織當年財務狀況。

1.2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基本內容

非營利組織籌資管理,籌資活動作為資金來源的主要財務活動,成為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營利組織投資管理,有效的投資可以為組織提供更多可用資金,使組織的社會使命得到更好地實現;非營利組織財務分析管理,財務分析是指財務工作者對組織的會計報表、運營狀況等方面進行某種技術分析,從而得出組織某時期運營情況并加以評價的過程;非營利組織財務預算管理,即組織為獲得下一年度財政撥款,對具體的籌資、投資、運營成本等制定相應預算,從而確定整體年度預算的財務管理活動,是下一年度一切活動實施的前提。

2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解析

2.1非營利組織財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非營利組織財務體系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收支管理存在漏洞。在我國,非營利組織由于非營利性,缺乏對自創收入的重視,服務性收入作為主要的自創收入在收入中所占比重遠低于其他地區。另外,非營利組織在開展業務工作時,收費有特定的標準,一經確定,不隨著經濟狀況,生活水平,物價以及組織發展情況等進行調整。在資產使用上,不重視效益,資金使用不節約,缺乏支出監督機制,使資金不能有效利用。

2.2我國傳統預算會計存在缺陷

(1)預算編制不夠準確。非營利組織預算編制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問題是大部分非營利組織預算編制與實際需求不相符,對于下年的預算并不是對實際情況的反映,大多只是參照已發生年度的發生額進行編制,并沒有真正發揮調整的作用,致使預算額度與實際需求差距過大。(2)預算編制方法不科學。目前,非營利組織多數采用固定預算,這種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一般不考慮業務變動所帶來的預算數額方面的變動,是按照不發生變化為前提進行的預算編制,缺乏對實際情況變化的預測,運用起來不能夠靈活變通。預算結果往往會偏離實際情況,遵循前一階段的業務水平,不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實際預算需求。(3)預算管理缺乏監督激勵機制。由于缺乏有效的預算管理監督激勵機制,導致各部門對于預算資金的分配與使用的合理性觀念薄弱。財務部門在完成資金分撥任務之后,疏于對資金使用的監督與管理,致使各部門任意使用資金,資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2.3籌資機制先天不足

(1)籌資渠道單一。非營利組織的非營利性決定其籌資渠道的特殊性,非營利組織資產的所有權不屬于付出資金的任何一方。投資者和捐贈者不享有所有權,就不能從中獲取任何利益。所以非營利組織籌資活動就變得比較困難,短期投資占很大比例。(2)集資金有限。由于非營利組織的產出主要體現為社會使命實現程度,在我國,非營利組織的收入部分主要是國家財政補助。隨著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壯大,對于運營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只依靠財政收入已經不能滿足其發展需要。

3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3.1建立規范的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體系

(1)建立科學收支管理制度。收入管理是財務管理制度中的一大板塊,非營利組織必須建立科學的收入管理制度,嚴格監督所有收入的核算,一切收入必須由財務部門嚴格把關,不同財務崗位要進行相互監督。(2)進行科學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非營利組織一切行為決策的前提,只有通過科學地成本效益分析,才能更加透徹地了解到哪個項目的實施效益最大,進而采取相應的決策,最大程度上實現組織的使命和價值。(3)加強財務數據分析與評價。隨著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地位逐步提高,社會對其關注度不斷上升,財務分析與評價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前一時期組織經營過程的反映和總結,還為組織下一階段決策的實施總結經驗,提供更加完善的方法,更好地找出關鍵矛盾,更快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3.2完善財務控制機制

完善財務控制機制主要是調整傳統預算模式。彈性預算是在業務量不能確定的情況下,運用多個業務水平進行預算編制。彈性預算可以編制出多個業務水平下的預算數,并且可以針對具體的業務量很快計算出相對應的預算值,運用方便科學。零基預算這種預算方法,關鍵在于上級部門和下級部門之間密切合作,體現預算編制中各部門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也更加真實準確地計算出預算值。

3.3建立健全籌資機制

(1)采取多元化融資方式。積極進行內部融資,有利于組織有效盤活自有資產,充分利用自有資金,增強資金運用效率,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交易成本和融資成本,增強組織控制權。(2)合理確定最優籌資結構。所謂的籌資結構,即各種籌資方式籌集到的資金之間的結構比例。最優資本結構就是在籌資風險和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可以取得最大的利益。根據具體的運營實體的不同需求,其籌資結構也相應不盡相同。

4結束語

文章就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問題進行研究,并得出對策,對國內外非營利組織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作者:孫楠 李健康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呂珈.我國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08.

[2]李慧萍,俞燕.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績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財會通訊,2010,(20).

篇4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制度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針對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制度一直沿用預算會計來規范,并沒有因為會計環境的巨大變化而發生改變,現行預算會計體系的缺陷逐漸顯現出來。首先,財政體制不斷深化,預算會計體系各組成部分之間協調性較差。其次,我國事業單位組成復雜。其中,一部分代行政府職能,一部分從事經營活動的具有企業性質,因此,不是所有的事業單位都適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再次,非營利組織發展迅速,分布范圍比較廣,但針對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財務會計制度出臺較晚,預算會計又不能滿足核算要求。而我國企業會計的發展生機勃勃,逐漸與國際慣例靠攏,特別是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我國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極大地促進了企業會計的發展。相比之下,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發展滯后,研究相對薄弱。

二、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現狀分析

非營利組織一詞是從西方引進來的。許多人認為,非營利組織在我國就是指通常所說的事業單位,因此,關于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規范就是有關事業單位的會計規范。但是,我國除了事業單位以外,還有大量的非企業非政府的民間非營利組織。這些民間非營利組織,財政部有統一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我國事業單位的會計規范、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規范是由財政部的一系列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制度組成。我國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制度自頒布實行至今對規范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盡管如此,仍然顯得比較混亂,不成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發展,事業單位與市場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事業單位的會計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使得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制度有些不能適應業務發展。一方面,十年前制定的準則應用于發生了很大變化的會計環境,不可避免地造成會計信息被扭曲披露。另一方面,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制度適用的范圍受到限制。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第二條規定:本準則適用于各級各類國有事業單位。一些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和民間組織等非國有事業單位遵照什么會計準則和制度進行會計核算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標準。這就使得一些非國有事業單位在財務的管理上無章可循,導致這些單位的財務行為難以規范,財務管理問題很多,從而阻礙著這些單位的健康發展,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此外,《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是一種“準則+制度”的模式,形成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也是一種“準則+制度”的模式。而這種“基本準則+行業制度”的模式,應當是一種過渡模式,似乎既存在交叉重疊,又存在空白之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模糊。

三、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建立

(一)非營利組織的界定

我國非營利組織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變革。1998年預算會計改革的事業單位實行的是核定收支、定額補助、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管理模式?;I資渠道從單純依靠財政資金轉向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很大一部分非營利組織甚至可以做到收支相抵。從發展趨勢來看,非營利組織會計與政府會計差別越來越大。此外,會計的基本分類就是看其會計主體是否進行經營活動,是否以營利為目的。非營利組織會計與企業會計雖然從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從本質上又有很大的區別,即非營利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即使期末有盈余,那只是結余而非目的。而且即便形式上非營利組織會計與企業會計也有很大的差別。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今后發展中公立非營利組織肯定將被進一步推向市場,大部分單位將提高經費的自給程度,與民間非營利組織越來越相似。兩者采用不同的會計準則規范似乎沒有必要。而可行的方案是: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和財政總預算會計歸為一類,統稱為“政府會計”,事業單位會計與民辦非企業單位會計、各種社會團體會計、基金會會計等合稱為“非營利組織會計”。在此基礎上,構建我國企業會計,政府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三足鼎立”的會計體系新模式。相應地,應當建立我國政府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

(二)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

目前,世界各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可以劃分為三類:一是民間會計機構或組織制定會計準則并;二是會計職業團體組織機構制定會計準則,由官方機構批準;三是由政府機構制定、準則或制度。美國作為當代會計準則理論與實務高度成熟的國家,其經驗值得借鑒。在美國,目前由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私立部門(包括企業會計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政府會計委員會負責制定州和政府機關及其公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會計總局負責制定聯邦政府機關及其公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美國會計準則制定機關權力超然獨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由三個不同的機構制定,勢必造成三套準則之間不協調,甚至矛盾。

而從我國的政府會計環境來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應該由財政部制定,這符合我國《會計法》的規定。這種做法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準則的權威性,但在某種程度上缺乏代表性。建議我國財政部組建專門的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委員會,負責制定一套科學、完整、有序、邏輯嚴密的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委員會的人員的選擇應該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要吸收非營利組織會計人員、高等院校學者、研究人員、會計師事務所等各界人士參加,并廣泛征求社會意見。

(三)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理論體系

非營利組織單位經濟業務與企業經濟業務有相通之處。企業以經營為目的,事業單位也在從事一些風險較小的經營活動。因此非營利組織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同處于社會經濟的微觀領域,兩者具有某些共性,比如資產、負債業務及某些收入業務等。由此決定了在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要素定義、會計確認與計量和會計報表的某些方面,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可以吸收借鑒企業改革和企業會計準則的成果,完善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理論體系。但是非營利組織會計與企業會計還是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具體而言,應該明確如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理論問題:非營利組織的界定;非營利組織會計假設;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的確定與計量等。

(四)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的設計

1、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結構設計。目前我國會計界對企業會計準則層次的一般認識是,會計準則由基本準則與具體準則兩個基本層次構成。其中,基本準則主要就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做出原則性的規定,包括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則、會計要素和會計報表的基本框架結構等,具體準則是基本準則的要求,就會計核算的基本業務、特殊業務、特殊行業等所做的規定。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也可以借鑒這種層次結構。

2、非營利組織會計基本準則的內容應該包括:(1)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會計分期、和貨幣假設。(2)一般原則。(3)會計要素。(4)會計報表等。

3、在具體準則層面上應該由下列種類的準則構成:(1)共性業務處理的準則,即對教、科、文、衛、體等待業共同具有的基本業務規范會計確認與計量等處理的會計準則,如應收款項、存貨、投資、借款、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折舊與攤銷、業務收入、業務支出等準則。(2)特殊業務處理準則,如撥款收入、捐贈收入等。(3)報表列示準則,即規范報表中的項目分類、排列順序及方式、格式的準則,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和現金流量表的準則,提供報表附表的準則,報表附注的揭示的準則。(4)提供補充信息的準則,用以規范會計報告應該提供補充信息的范圍、程度及方式等。

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是一套完整科學的體系,其構建需要較長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F階段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先就比較緊迫、理論發展比較成熟的事項制定具體準則,在非營利組織會計理論逐步完善的基礎上做出原則性的規定,然后再進一步完善具體準則。

參考文獻:

1、荊新.非盈利組織會計準則理論框架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王慶成.西方政府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理論框架[J].教育財會研究,1996(4).

3、王慶成.論我國非企業會計組成體系的構建[J].會計研究,2004(4).

篇5

【摘要】籌資機制先天不足、對政府直接投入依賴性較高、非營利性與商業化籌資行為之間關系處理不當、勸募手段單一以及慈善公信力缺失,導致中國非營利組織普遍面臨籌資困境,其主要表現為非營利組織對政府依賴過強、自創收入偏少、資金來源單一、資金總量匱乏等。為提升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籌資能力,本文提出采用附有限定條件的權益籌資、BOT籌資、促進產品和服務轉型、提升公信力以刺激捐贈等新方式來緩解籌資困難。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 籌資困境 籌資方案

一、非營利組織籌資困境綜述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學者注重在開展實際調查的基礎上研究非營利組織的籌資問題。

Frumkin和Kim在主張非營利組織不應該守株待兔,被動地等待資金的到來的同時,還認為非營利組織在獲取資金過程中的必要花費是非常值得的。Blazek認為,非營利組織是可以營利的,但前提是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他還認為組織目標和財務目標是能夠相互促進的。Drucker認為,志愿精神使得美國的非營利組織能夠承擔一些在歐洲需由政府承擔的社會責任。Firstonberg將非營利組織運作資金的供給者分為個人、企業、基金會與政府等四類,還根據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給予了評述。菲利普?科特勒和艾倫?安德利亞森利用營銷學的相關理論對社會捐贈人進行了細分,充分為非營利組織獲得勸募資金指明了方向。Bob和Lamkins認為非營利組織不公開自身籌資成果的行為,是一種極其不明智的做法。

國外學者對非營利組織籌資問題的研究傾向于可操作性。因此,他們做的最多的是從現實的角度為非營利組織提供籌資方法上的建議,而又很少說明為什么這些建議可以促進非營利組織籌資。正是由于他們缺乏理論上的探索與追求,因而也就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二)國內研究現狀

學者們首先對籌資難的原因進行了研究。劉清(2005)認為資金是非營利組織發展的瓶頸,影響著組織的活動范圍和領域,他指出制約非營利組織籌資的因素包括收入結構不合理、缺乏穩定的資金流機制、專業化程度低以及財務制度不嚴格。莊梅蘭(2007)認為首先捐贈本身是一種利他性的交易行為,這將導致資金提供者動機不足。曾強(2008)指出非營利組織面臨的籌資難題主要包括資本運作能力不足,閑置資金無法充分利用,在慈善捐時,信息嚴重不對稱,導致“搭便車”現象。

二、非營利組織籌資困境的成因

(一)籌資機制存在先天不足

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模式是將資金提供者(政府、消費者、捐贈人)的資源進行再分配,而受益者往往與資金提供者并不是同一群體,且二者之間基本不存在任何交易。正是由于“出資人”與“受益人”的錯位,導致“出資人”出資意愿完全取決于本身的財務狀況、志愿精神、非營利組織的勸募能力,而非“出資人”的主要訴求――經濟利益。

(二)對政府直接投入依賴性較高

目前非營利組織從政府或公共部門扶持所獲取的資金仍占總資金來源的51.31%,政府或公共部門扶持是我國非營利組織籌資的主要來源。較高的籌資依賴性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非營利組織的獨立性。大多數政府向非營利組織施以援手,必然有其政治上的考慮,政府一般會以資金支持為條件對非營利組織進行一定的干預以使其有效地配合政府。

(三)非營利性與商業化籌資行為之間關系處理不當

許多人把非營利組織的非營利性與商業化的籌資行為對立起來,認為非營利性使非營利組織不能通過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經營活動獲取利潤。實際上,非營利組織完全可以開展一定形式的經營性活動并獲得利潤,只不過它不以營利為目的,即使營利也不得在組織成員之間進行利潤分配。

三、非營利組織擺脫籌資困境的對策及措施

(一)在附有限定回報率條件下吸收權益籌資

權益籌資是企業最為常見的籌資方式,只要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這種方式就完全可以借鑒到非營利組織。我國的法律并無規定非營利組織的法人代表必須是出資人,并且可以從事合理的營利活動,所以組織的經營管理權可以與出資人相分離,非營利組織吸收權益性投資是可行的。

(二)擇機采取BOT負債籌資方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經營-轉讓),是一般用于大型工程建設的一種籌資方式。它適用于非營利組織的模式可以為政府對非營利組織授予特許權,擁有項目經營權的非營利組織授予一家或幾家企業對該項目固定資產進行籌資建設,在建設完成的固定期限內這些企業擁有該項目的經營權,所經營收益歸入企業,期滿后無償轉讓給非營利組織。

(三)利用媒體增強公信力,刺激慈善捐贈

媒體是非營利組織吸引慈善捐贈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非營利組織在面對負面新聞時,應當抱以危機處理的謹慎態度,對負面新聞內容當中所指出的當事人或事件予以詳細的調查并作出合理的處理,利用微博、微信等當下熱門的媒體溝通工具,隨時與民眾溝通,打消民眾的疑慮,澄清謠言。同時,積極運作媒體關系,保持正面、包容的姿態,提升非營利組織的形象與公信力。

參考文獻:

[1] Hayes,etc. Control and Accountability in Nonprofit /Voluntary Organization[M].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Limited,1996.

[2] United Way International . Global Standards for United Way Organizations[Z].2006,( 5) .

篇6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激勵;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在中國,非營利組織又被稱為民間組織。根據民政部的定義,民間組織分為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三大類。

中國非營利組織目前在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都有所涉足,根據清華大學NGO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非營利組織活動的主要領域依次是:社會服務(45%),調查、研究(43%),行業協會、學會(40%),法律咨詢與服務(25%),政策咨詢(22%),扶貧(21%)。可見,非營利組織活動最為集中的領域往往是社會需要旺盛而政府和企業卻又難以提供相應服務的領域,這些領域內存在公共物品供給“缺位”的狀況,這為非營利組織的介入提供了空間。

一、我國非營利組織人員構成情況

在非營利組織中,所有成員―理事會、管理層、職員和志愿者必須組成一個開放式的交流、分享目標和分享成果的團隊。非營利組織管理機構的核心是理事會和總裁,理事會成員由類似企業獨立董事的外部人員組成,理事會人員大多是兼職的,職責是關注組織使命,確定運作的考核指標,并為組織籌集資金。比如,天津鶴童是典型的非營利機構法人組織(NGO-NPO)。由老領導、老前輩、專家學者、企業家、實務工作者和熱心人士組成的鶴童理事會,有著服務老年人的使命,有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結構和一套不致任何人利已營私的管理制度。其組織結構圖如下圖1所示。(圖1)一般而言,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包括:

1、理事會成員。一般包括出資人、社區居民代表、政治家和社會工作者。理事會是非營利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其主要職責是為組織制訂方案、確立目標和招聘成員等。

2、管理人員。執行總裁由理事會任免,其工作職責是執行理事會制定的方案、管理機構資源、開發服務項目、拓展外界聯系、爭取社會募捐、考核和評估雇用人員。他們為組織的目標和日常運行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并承擔更大的風險。

3、職員。他們如同在營利性組織中的職員一樣,有專業特長,享有固定的工資收入,其主要職責是協助總裁工作、開展人員培訓和項目管理、對志愿者進行評估和監督等。

4、志愿者。志愿服務是非營利組織所特有的社會資源,志愿者是指出于自由意志而非基于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承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時間等貢獻社會的宗旨,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為社會提供各項輔助的人員。

二、我國非營利組織人員激勵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據清華大學的調查,缺乏人才是非營利組織發展面臨重大問題的第三位。根據NGO發展網對云南本土的非營利組織的調查情況,88%的機構認為留住人才很困難,組織的激勵制度對人才去留有非常大的影響。從這些調查報告中得知,目前我國非營利組織職員的現狀不容樂觀。

1、薪水方面。在非營利組織內部也存在問題。不同職務之間的工資差異比較小,很難反映人員真正的勞動價值。內部不同工作屬性的人員薪水差別不大,比如科技型人員和普通人員。這就會造成新的不公,會嚴重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員工的職業榮譽感崗位責任得不到反映,價值和社會地位得不到體現。

2、升職調級。非營利組織人員的晉升并不針對所有員工,范圍不是很大,并且有一定的針對性,有時候還有其他的限制條件。在一個全額撥款的非營利組織,人員的編制受到很大的限制,現實生活中,很多崗位是從公務員崗位退居二線人員來擔任的,并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對于普通職員機會不是非常多。

3、考核制度。由于資金緊張,大多數民間非營利組織中的專職人員都比較少,因此缺乏對專職人員的重視,沒有設立比較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對年終組織的各項評獎的規則更不甚完善。據云南省的民間非營利組織調查報告中顯示,在35家被調查的民間非營利組織中,有9家機構有相對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財務制度、志愿者管理制度,有22家機構有財務管理制度,有13家機構有志愿者管理制度,有3家機構沒有任何制度。在對職員保障上,有45%的機構,沒有帶薪假期,有5家機構,除了基本工資外沒有其他任何福利。

三、優化我國非營利組織激勵機制的對策

1、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社會公信力。非營利組織作為填補政府和企業空白的第三部門,它所從事的公益事業承載的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望。然而,非營利組織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很多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者和員工并不真正了解作為非營利組織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價值觀和行為表現。一些脫胎于政府、事業單位或者研究機構的非營利組織在運行過程中,從領導者到員工都存在“官本位”導致的官僚化傾向,工作中帶有很強的行政色彩而不是表現出民主、參與、公開、透明的工作作風。這樣無疑對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降低了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公信力。而公信力低的非營利組織是很難吸引到人才的。中國一些成功的非營利組織,“自然之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由于有明確的宗旨與使命,社會形象非常好,社會公信力較高,這些組織吸引了眾多志愿者的參與,其中很多志愿者受到感化和激勵,成為組織的專職人員。非營利組織應當加強自身的公信力建設,借助傳媒的力量擴大組織的影響力,從而使這種無形的社會激勵成為吸引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

2、加強對員工的物質激勵,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要充分發揮物質激勵的作用,需要對薪酬進行一定的設計。具體來說,在非營利組織內設計薪酬制度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重視內部公平性。對各個崗位做好工作分析和職位評價是保證組織薪酬結構公平的關鍵。可根據對崗位工作的分析,并同時參照勞動力市場薪酬指導價位,實行崗位薪酬制。崗位薪酬制的特點是:按照員工的工作崗位規定薪酬的數量和標準;二是保證外部競爭力。即要保證在與其他相似的非營利組織的比較中處于均衡狀態。在同領域內的非營利組織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組織的員工通過對比其他組織提供的薪酬,影響員工的公平性預期;三是注重對職員的社會保障,社會保障是讓員工安心工作的重要條件,很多非營利組織因為組織制度不健全和資金短缺并未對這個問題引起重視,這是需要加以改進的,一定要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四是重視附加福利的作用。福利可以作為非營利組織薪酬設計中一個比較能夠發揮作用的部分,在工資水平低的條件下,增加組織成員的福利可以有力地提升組織成員的工作滿意度。比如交通補助;帶薪休假;員工的健康、安全費用;各種非生產性的獎金津貼以及其他生活福利,還可以組織員工和家屬開展旅游、游藝等活動。

3、發揮個人激勵作用。再好的外部激勵也需要和非營利組織成員的自我激勵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作用。非營利組織職員選擇加入機構,并以此為職業,內在的動力是在于其深厚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加入組織之后,通過各項工作和實踐,組織職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強化,自己能夠更加全方位地認識自己,使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符合非營利組織規定和倡導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在社會的輿論和組織的透明機制的雙重監督下,非營利組織的員工能夠強化自己的道德自律,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自覺維護組織形象。自我激勵是非營利組織職員最重要的激勵因素,它需要社會激勵和組織激勵的引導和強化。非營利組織職員只有通過自我激勵與社會和組織的外部激勵相結合,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釋放自己的能量。

(作者單位:天津商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RoequeA.PayraisesatNewYorkeharitiesbeatinflation[J].The ChronieleofPhilanthropy,1995.7.

篇7

關鍵詞:公益組織;賬務管理;路徑

1公益組織的界定

我們通常把不以盈利為目的的資源提供組織稱為公益組織,剩余資產沒有明確的所有權,承擔著委托經濟責任的組織。公益組織的目的不是如同企業一樣為獲取利潤,他們提供的服務都是為了一些公共目的,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一個公益組織在一定范圍的社會服務,即在完成一個特定的社會使命,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社會,公益組織需要長期發展下去,為社會大眾服務,就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其發展,而如何有效的使用資金就必須有一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

2公益組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2.1法律制度體系和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2.1.1法律制度體系不健全

非營利性公共法律系統還存在著缺陷,而不是一套完整的民間公益組織管理法律、法規,而是間插于其他法律、法規中,而且許多都沒有相關法律制度的約束。

2.1.2財務管理制度不規范,財會基礎工作薄弱

對于公益組織來說,雖然有很多人參與,但缺少專職人員,臨時招募的社會志愿者缺乏專業的培訓,缺少專業準備,就會導致以下的財務不規范問題。

2.2缺乏資金和資金利用效率低

2.2.1缺乏資金

對于很多公益組織資金的來源渠道單一,主要來源于各種會費、捐贈和政府支持,社會支持等等。但政府資金由于我國經濟結構的分布還不很成熟,因此,政府在公益組織等方面投資有很大的限制性。

2.2.2資金利用效率低

公益組織認為只要能保證正常業務活動的組織開展,不去關心資金的使用,更加不會讓資金得到最優化的使用,從而造成寶貴的資源的巨大的浪費。

2.3外部監督不力

對于公益性非營利組織它即不屬于政府部門,也不屬于企業,不受人們的重視,導致多部門監管與社會監管并存實際上造成無監管局面。

3提升我國公益組織財務管理能力的路徑

3.1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和財務管理制度

3.1.1完善相關法律體系

政府相關的法律必須對公益組織作出有效的限制和約束。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工作。第一,建立針對公益組織的法律法規。這是約束該類組織行為的有效依據,通過約束使公益組織健康快速發展。第二,要求公益組織建立組織規范。當前許多公益組織的形式都是類似的,比如各類的學術基金會,希望工程,在開展公益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財務管理問題也是類似的,因此,政府可以作為監管機構建立相應的財務管理規范和標準。

3.1.2加強資產管理制度

(1)建立資產管理研究組。為該管理小組配備專業的人員,對于固定資產建立管理卡片并進行有序編號,固定資產要設立明細分類賬進行核算,購入的固定資產需要加強管理。(2)集中采購大型的固定資產。在購進大型固定資產時,需要專門人員進行登記和驗收。(3)對固定資產進行財產清查。公益組織必須每年對其所有賬目和資產進行盤點和對賬,看看是否賬目符合,數量和存放地點是否正確,對于存在的賬實不符,應及時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3.1.3加強收支管理制度

(1)收入管理。收入應該都包括在財務會計中,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的所有款項,需要開具發票,并且登記入賬,不能隨意挪用。(2)費用支出審批。對于任何的資金流出,資金人必須要填寫“支出申請表”,由領導審批后交付財務人員,財務人員根據相關憑證后才能付錢。(3)往來款項的管理。定期核實賬目中應收、應付、預收、預付款項賬實是否相符。對于不符的應及時查明原因,予以更正。

3.1.4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公益組織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加強資金的使用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必須對資金的使用進行預算控制,簡化程序,節約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3.2規范公益組織的融資和投資管理

3.2.1加強公益組織的融資管理

(1)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傳統模式和現代模式一起使用,吸引公眾參與融資的過程中,不僅使用銷售義演,廣告,媒體,街道,會議,捐贈等傳統方法,需要更多的融資合作,合資,專業網絡融資方式等如現代化的方法大大提高其籌集資金的能力。(2)科學分析融資成本。公益組織對融資決策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科學預測合理的確定融資規模,努力避免和控制財務風險。(3)選擇最優的融資方案。融資決策,需要確保業務工作開展順利、健康,并確保資金的適度,盡量少占和浪費寶貴的社會資本。

3.2.2加強公益組織的投資管理

公益組織需要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認真的分析,必須科學的進行投資決策。由于公益組織的最終目標是完成社會使命,在投資活動中,他們將資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投資,都會嚴格的管理,盡量避免風險,使回報和風險達到一個更好的平衡。

3.3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加強監督力度

3.3.1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

財務信息透明是指向大眾公開其財務信息。非營利組織必須提高財務收支的透明度,目的是為了公益組織自身高度重視資本運營,防止金融操縱和腐敗,建立一個社會公信力,促進公益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3.3.2加強對公益組織的監督力度

公益組織幾乎所有的當前社會問題集中在財務問題,減少相關問題的出現,單一依靠公益組織財務制度的完善還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從社會角度建立一套監管體系是十分必要的,該體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從單一監督渠道發展為多元化渠道。公益組織由于其是通過吸納社會資金用于公益事業的使用,一旦產生相關財務問題,就會引起社會對公益組織的不信任。第二,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對公益組織來說,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是第一要務,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實現財務收支的合理化。最后,財務信息透明建立監督平臺。公益組織可以建立監督平臺,如:電子郵件、微信公眾號、網絡交流平臺等公開透明化內部財務管理,并積極聽取社會監督的反饋信息,以這種方式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

3.3.3建立績效評估,完善權責分工

第一,公益組織在我國建立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嚴格的評估程序。財務績效評估支隊是通過選擇合理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在一定的時間內各職能部門的績效進行客觀、公正、準確的評價。反映了組織在評估期間的財務業績和財務表現。通過建立績效評估系統,使得資金和績效掛鉤,可以逐步實現對于資金從關注資金的投入到關注支出效果的轉變。第二,公益組織應該全職分離。對于財務需要專人來管理,建立健全的財務制度,做好會計的工作??茖W建立會計賬戶及時記賬,算賬,報賬和核算等,需要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表相符,及時反映資金的收支狀況。建立健全內部會計制度,規范會計記錄,嚴格的配額來檢查。加強內部審計,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合法性,保證資產的完整性,確保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傊F存的公益組織存在著大量的財務管理問題。而存在的問題都有密切的相關性,每一個問題都有可能引起其他問題,并且某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會影響到其他問題,問題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從而一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引起其他問題的產生,產生惡性循環。所以一定要從最基礎的問題入手,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以解決組織面臨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宗鳴.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初探[J].財會通訊,2010,(07).

[2]劉涵月,盧潔玨,潘客序.我國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與監督[J].經營管理,2011.(05).

[3]劉亞莉,張楠.英國慈善組織財務信息披露制度的啟示[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05).

[4]王瑩.關于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J].財經界,2012,(06).

篇8

關鍵詞:政府收支分類改革;高校會計制度;改革和完善;建議

一、 高校會計制度變革的動因

(一)新的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要求

2006年2月10日財政部了《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經國務院同意,從2007年1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執行。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是指在我國現行《政府預算收支科目》的基礎上,合理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構建適合我國公共財政管理要求的新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該體系由收入分類、支出功能分類和支出經濟分類三部分組成:收入分類反映政府收入的來源和性質;支出功能分類反映政府各項職能活動;支出經濟分類反映各項支出的經濟性質和具體用途。對政府收支進行重新分類,是當前我國財政領域繼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收付等又一重大改革,是2006年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重點。

新的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到位后,將建立起我國有效的財政信息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對任何一項財政收支進行“多維”定位,反映每筆資金的多個特征。這對于加強對政府預算收支的監督,提高預算透明度,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意義十分重大。這樣一個有效的財政信息管理系統,其基礎數據主要來源于預算會計系統,因此,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必將對預算會計的核算內容、科目的設置等產生深遠影響,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亟待變革。作為預算會計體系中行政事業會計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現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也必然面臨重新修訂。否則,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將缺乏微觀反映的基礎。所以,財政部在《方案》中也特別指出“要對現行制度進行清理,及時修改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制度以及稅收、國庫、財政總預算、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作為這一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之一。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為現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修訂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二)高等教育面臨的全新形勢提出的要求

現階段我國高校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全新形勢,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拓展到大眾化教育階段,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會計業務和核算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高校后勤社會化、二級民辦學院(獨立學院)創辦與運行、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超大規模新校區建設、巨額銀行貸款融資辦學、教育成本補償機制的建立等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現行高校會計制度已越來越不適應發展的需要,改革勢在必行。

(三)現行高校會計制度存在諸多缺陷

現行高校會計制度在制定之初諸多方面就存在嚴重缺陷,簡要列舉如下:

1.會計核算基礎問題 現行高校會計制度規定“高等學校的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 但經營性收支業務的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由于高校的主要經濟活動是事業性收支,所以收付實現制實質上成為高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核算基礎。其主要缺陷有以下三個方面。

(1)高校財務支出不能反映事業活動中的應付未付債務,如借入資金的利息等,這部分“隱性債務”,在實際支付時才反映為支出。此外,高校的應收款項中除基建借款外,有相當大的部分為墊付款未核銷數,實際上已形成了事業支出。按照收付實現制進行核算,虛增了高校可支配財務資金,必然導致高校的財務狀況失實,掩蓋了高校潛在的財務危機,有可能對學校的決策產生錯誤導向,不利于防范和化解高校財務風險。

(2)年終事業結余信息反映不實。如對于預算已經安排,但由于各種原因當年無法支付所形成的結余,實際上屬于實施項目必需的資金,在收付實現制下,年終轉入“事業結余”賬戶,造成結余不實。又如學校收取的學費或培養費,在實際收到時確認為收入,但許多培養工作是跨年度的,相關支出也許在下年度才發生,年度間缺乏收入和支出的配比,掩蓋了高校各個時期業務的真實情況,也造成結余不實。

(3)收付實現制不能正確進行成本和費用核算,不能準確提供生均教育成本信息,也不能客觀地反映高校運行成本和運行績效。

2.會計科目設置問題?,F行高校會計科目的設置不盡合理,不利于高校的會計核算的規范及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導致高校會計不能如實反映高校的資產狀況。如:不設“累計折舊”科目。用“固定資產”科目始終反映固定資產的原值,使資產負債表中的“凈資產”信息嚴重失真;不設“在建工程“科目,大量的在建項目和部分因種種原因未辦理竣工決算手續的工程,不能列入學校的固定資產;“借入款項”科目核算高校各種借款,不分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不利于高校管理者了解學校負債結構,合理安排償債資金,也不利于金融機構評價高校的財務狀況。等等。

3.基本建設會計核算問題。長期以來,學?;窘ㄔO會計核算獨立于學校財務會計核算之外,學校報出的報表,不包含基本建設數據。這樣的報表,不能反映學校資產、負債和收支全貌。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校的基建投資迅猛增長。很多基建項目靠學校貸款自籌資金,貸款本金及利息由學校財務償還。由于基建會計獨立核算,由學校償還本息的貸款沒有體現在學校的財務報表上,同時貸款利息由學校支付,不列入基建財務費用,或即使部分列入也缺乏科學依據,造成學校負債狀況不實,基建項目成本核算不準確。

4.會計報表體系問題 高校目前的會計報表體系,從總體來說只是起了統計財務數據的作用。其不足主要表現在:

⑴會計報表反映內容及報表體系不完整,報表項目設置不夠科學,會計信息失真。

當前,高校的會計報表體系主要側重反映預算收支余情況,對于龐大的固定資產及其使用情況、舉借債務的使用及還本付息情況、專項資金使用的效果等缺乏相關的報告體系進行信息披露。從我省2005年度高校報送的財務決算報表來看,有8張主表、11張附表和2張補充報表。8張主表中有7張表反映收入和支出情況,重復的內容較多,反映的收支均為本年度實際收到和支出的款項。而高校每年的應收學費總額、學生欠費情況等,多年來會計報表上一直沒有反映,而這部分信息對分析高校財務狀況尤為重要。

⑵沒有建立財務報告公開披露制度。

由于歷史上我國高校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政府撥款,因此高校會計報表只向財政部門和上級單位報送,滿足政府的信息需求。當時的政策制定者沒能預見到受教育者因教育成本分擔壓力增大而成為高校重要的利害關系人,自然也沒能預見到各類高校間因出現激烈競爭的局面而內生教育成本控制的信息需求。隨著高校多渠道籌集辦學資金,越來越多國家以外的主體與高校發生財務關系,他們也需要了解高校的運營情況。如銀行需要通過財務報表來評價高校的償債能力;捐贈人需要了解其捐贈財物的用途和產生的效益;學生希望獲得學校培養每個學生的教育成本信息;政府需要評價高校管理者履行經管責任的成績,決定資源在各個高校之間的分配;廣大的社會公眾則要求監督公共資金的使用情況。由此可見,高校財務信息的需求者已趨于多元化,但是他們卻不能從公開的渠道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二、 高校會計制度修訂的建議和構想

根據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要求、高等教育發展態勢以及現行高校會計制度存在的上述缺陷,筆者認為現行高校會計制度的重新修訂和完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非營利組織會計為高校會計制度發展方向,以基金會計為高校會計模式。

非營利組織是與營利組織(企業)相對的一種組織,其主要特點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不計算損益;所有者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經濟利益。我國長期以來沒有非營利組織的概念,會計主體分為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對照非營利組織的特征,我國的國有高校屬于典型的非營利組織。因此,筆者認為應以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作為高校會計制度發展方向。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高校要“改革按學生人數撥款的辦法,逐步實行基金制”。現行高校會計制度也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從有關部門取得的有指定項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單獨核算的專項資金,應當按照要求定期報送資金的使用情況”,這種要求為我國高校推行基金會計模式奠定了制度基礎。此外,我國近年財政體制改革中實行的財政投資項目的績效評價和追蹤問效制度,也需要相應的會計核算標準和財務報告制度。借鑒西方基金會計核算模式,將高校會計系統轉變成以基金為基礎進行組織和運作,把按照法律法規或其它限定用途的資金設立各種不同的基金,對每一基金分別進行核算、計量和報告。這種基金核算模式不僅能使各類基金的支出內容有嚴格管理,有效計量,而且可全口徑反映當年的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從而保證各種不同來源的資金嚴格按照要求用于預算設定的用途,確保各項資金在總量上和收支配比上不突破預算的限制。因此,在高校會計制度改革中構建基金會計模式既是高校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

(二)修正會計核算基礎,逐步轉向權責發生制會計基礎。

鑒于收付實現制存在的弊端,借鑒非營利組織會計經驗,結合高校辦學財源多元化的現實,筆者建議高校會計制度應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并逐步向權責發生制基礎轉變。對某些特定業務采用偏向于權責發生制基礎,從過去以預算收入考核為主向以績效考核為主轉變,客觀反映資產、負債的年度變化,有利于高校對資產的持續經營,加強負債管理。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下,對資產進行資本化處理(如折舊、攤銷)后,凈資產可以客觀體現高校的財富,為分析當前的經營效果及持續能力提供綜合的信息,也為高校建立教育成本核算機制提供了會計基礎。同時也更接近于《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便于實現會計核算的統一和可比。可以說,經濟業務越復雜,采用權責發生制越必要。

篇9

關鍵詞:事業單位 會計制度 改革

隨著事業單位的企業化管理,各種管理制度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也得到相應的健全,從而保證了各項經濟活動的有效進行。但是,事業單位同企業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它們多以特定服務或者公益性目的而存在,其內外部運營有著很強的計劃性和政策性,其內控制度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現階段事業單位中的會計制度

目前事業單位運營所需資金大多都是由國家財政撥款,當資金從外部進入任何一個事業單位內部以后,就會被會計按照該機構的組織方式劃分成很多個資金鏈。其中,最大的兩條資金鏈就是內部資金和外部資金,其分別以兩種獨立的流動方式存在,彼此不受干擾,內部資金主要是履行事業職能的國家財政撥款、事業性收費的財政專戶返還收入;外部資金主要是經營性收費按規定納稅的經營收入,內、外資金分別進行獨立核算,實行不同的核算制度,內部資金按收付實現制,外部資金按權責發生制。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范性強,但經營不足。所謂經營,就是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主動豐富傳統的資金來源渠道,讓資金的來源更具靈活性,在資金使用上更具建設性意義的財務活動。事業單位傳統的會計制度恰恰缺乏這種經營,單一追求收支平衡,不講求資金的多元化調配,行政命令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事業單位經營性活動的開展,因為事業單位的資金都是需要經過審批才能夠使用的。事業單位的會計要做的就是在相對固定的資金鏈條進行記賬、算賬和報賬,周而復始,唯一變動的就是賬本上的數值。

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變革

(一)在會計要素方面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包括五個會計要素,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因此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可從這幾方面著手。

1、資產方面

資產是會計核算中的重點,任何一套會計制度對于資產的規定都是很詳細的?!睹耖g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對這方面的規定相對完善。首先,關于固定資產?!妒聵I單位會計準則(試行)》規定“固定資產的入賬時間為辦理竣工結算手續的時間”,《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規定“在建工程應當按照所建造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實際發生的全部必要支出確定其工程成本”,即固定資產的入賬時點為“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在現階段我國的建筑行業中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之一就是由于各種原因推遲辦理竣工結算手續(雖然工程實際上已經可以使用了),這時如果堅持以辦理竣工結算手續作為資產入賬時間就會使固定資產遲遲不能人賬,所以,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中建議其借鑒這條規定,使固定資產的入賬時間不受非正常因素的影響。其次,關于減值準備?!睹耖g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對短期投資、應收款項、存貨、長期投資等資產是否發生了減值進行檢查,如果這些資產發生了減值,應當計提減值準備,確認減值損失,并計人當期費用。對于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其他資產,如果發生了重大減值,也應當計提減值準備,確認減值損失,并計人當期費用”。

2、凈資產方面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事業單位凈資產包括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專用基金和結余?;?、項目收支相抵年末有結余進行分配后轉入事業基金等,即結余科目年末沒有余額。實際工作中,在年終決算報表和財務會計報表對項目結余填制不一致,年終決算報表要求填到項目結余,財務會計報表已對項目結余進行分配后轉入事業基金等。制度在凈資產方面的改革中應有明確規定,使年終決算報表和財務會計報表對項目結余規定一致。

3、收入和支出方面

將目前的收支項目進一步細化,這樣可以適應一部分事業單位走向市場的改革趨勢。如收入分為財政補助收入、捐贈收入、會費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將支出分為事業支出、業務活動成本、經營支出和其他支出。

(二)財務會計報表的規范化

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告是反映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和收支情況的書面文件,是財政部門和上級單位了解情況、掌握政策、指導單位預算執行工作的重要資料,也是編制下年度單位財務收支計劃的依據。我認為財務會計報告應在如下三個方面進行完善:改進會計科目的核算方法,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固定資產”項目下,增設“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凈值”項目,以反映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加強對會計報表附注的說明。在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情況下,對現階段難以用貨幣計量的信息及不穩定的特殊信息進行披露,以便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對單位進行更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強化財務報告審計,事業單位也可委托中介機構對年終財務報告進行審計,以現行財務制度和有關政策規定為依據,對重點指標進行政策性審核,對報告編制的正確性和真實性進行規范性審核,從而提高單位資金使用效率,堵塞日常工作中的漏洞、防止腐敗、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起到積極的作用

篇10

論文摘要: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是為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效益,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各種社會保險基金及其運動進行反映和監督的一門專業會計。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是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本文主要探討社會保險基金會計的特點和會計核算體系等問題。

作為一項會計活動,社會保險基金會計的目的是通過發揮會計的反映、監督等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效益,滿足廣大勞動者社會保障的需要。社會保險基金會計的對象是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的社會保險基金及其運動情況。社會保險基金??顚S?,專戶管理,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自身活動的管理經費相分離,社會保險基金會計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自身的會計活動也要區別開來,以準確地反映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狀況并實施有效的監督。

一、社會保險基金會計的性質和意義

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是為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效益,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各種社會保險基金及其運動進行反映和監督的一門專業會計。作為一項會計活動,社會保險基金會計的目的是通過發揮會計的反映、監督等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效益,滿足廣大被保險人的需要。從對象上看,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是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的社會保險基金及其運動進行的專門反映和監督。這樣就把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的社會保險基金與其自身活動的管理經費區別開來,從而可以準確地反映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狀況并實施有效的監督。社會保險基金會計與社會保險會計是有區別的,社會保險會計是一個復合概念,是所有社會保險經濟業務會計活動的總稱。

社會保險基金會計與一般基金會計也有差別,對基金會計有兩種理解,一是特指西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在西方根據會計服務對象活動目的的不同,一般將會計分為兩大類,即:企業會計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由于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是按照基金理論,采用基金會計工具進行反映與控制的,因而西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也稱為基金會計。社會保險基金會計與基金會計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兩者都以基金理論為基礎,都以基金作為會計主體,兩者的服務領域都是非營利性的等;但西方基金會計中的基金是隸屬于政府或某一機構的,其運行和管理方式都不同于社會保險基金。因而,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在核算對象、核算原則等方面與西方基金會計有一定的差異。

二、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的特點

由于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是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與企業會計和預算會計相比較,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既有會計所具有的一些共性內容,但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具體表現在:

第一,以基金為會計核算主體。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以企業和單位為會計核算主體,而社會保險基金的會計核算主體是基金本身。所以,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醫療保險基金等會計核算的主體分別為各項基金。

第二,以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企業會計核算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但是經營活動,以內部成本核算的,應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而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社會保險基金會計之所以采用收付實現制,主要考慮社會保險基金納入國家社會保障預算,以實際收到或實際支付的款項為確認標準,能如實反映國家社會保障預算的收入、支出和結存情況,防止社會保障預算虛收、虛支現象的發生。它與我國預算會計的一般記賬基礎也是一致的。

第三,社會保險基金會計要素的特殊性。企業會計的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業主權益、收入和成本費用。預算會計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社會保險基金會計的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基金、收入和支出。社會保險基金的會計要素雖然有些要素名稱與企業會計、預算會計相同,但其內容構成上有很大不同。

第四,社會保險基金的資金賬戶設置有其特殊性。為保證社會保險基金安全與完整,有計劃地收繳與發放,防止挪用、侵蝕基金,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和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規定將社會保險基金視為財政資金納入預算進行管理。基金收入形成的資金按規定全部劃入財政專戶,基金支出所需資金由財政專戶劃撥到支出戶,由支出戶再向保險對象支付或直接通過財政專戶劃撥。由于會計核算上體現了對保險基金管理的這一特殊要求,因此有“財政專戶存款”賬戶。

第五,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核算有其特殊性。由于社會保險基金是保險對象的“養命線”、“保命錢”,政府對其最后余缺負有補充、填補作用,因此,對其實行預算管理,納人社會保障預算,按年度考核。在會計核算上基金的收入類科目和支出類科目核算和反映當年社會保險基金的收人和支出,年度結束后,所有收入類科目和支出類科目的余額均需全部轉入基金類科目,形成結余。

三、改進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制度的建議

通過采用科學的方法,全面、真實、及時地反映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情況,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以便于他們及時了解社會保險的運行狀況,評價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績效,作出正確的決策,確保社會保險制度的正常運轉。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體系是指為實現會計目標,依照社會保險基金會計的基本理論確定的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選擇程序和方法。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體系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確定核算的具體內容。要把各種社會保險基金業務信息變為會計信息,就要根據會計活動的特點,選擇確定可以納入核算體系的經濟業務,并對這些經濟業務進行必要的劃分歸類。這樣,不僅明確了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而且對這些業務的性質、特征有了進一步認識,它是設置會計賬戶、選擇會計方法的基礎。二是制定合理的記錄與報告的程序與方法。確定核算內容之后,就要解決如何對其進行記錄、報告的問題,即確定設置哪些賬戶、選用何種記賬方法、設計哪些會計報表、采用何種核算形式等,從而準確的對社會保險基金進行會計核算和報告。

參考文獻

[1]俞傳堯.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