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環境建設規劃范文
時間:2024-03-26 16:46: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校園環境建設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Abstract: Campus virescence is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With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ause rapi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eed up the pace, campus area expand manifold due to restructuring and original campus virescence faced adjustment and reconstruction. Campus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lleges should value virescence educational function, outstand campus virescence planning design, fully embody the uniqu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science and temperament of colleges.
關鍵詞: 高校校園;園林綠化;環境育人;科學規劃
Key words: college campus;landscaping;environmental education;scientific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0-0166-01
0引言
當前高校園林綠化建設既是城市園林建設工程的組成部分,又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的物質載體。由于高校作為培養高級人才的特殊機構,優美的校園環境是集自然與人文、物資條件與文化氛圍于一體的學術生態空間,環境優美、文化積淀深厚的校園更有助于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和優良學術氛圍的形成。因此高校園林綠化建設應做到科學規劃,以充分體現出高校特有的文化科學氛圍、人文氣質和育人功能。
1高校校園綠化的功能
良好的校園環境是一部立體、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具有獨特的感染力、約束力,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創建優美的校園環境,充分發揮校園綠化功能對促進校園和諧文化建設具有積極的作用。
1.1 生態功能人類與花草、樹木一樣,原本就是大自然的產物,人類具有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本性。
1.2 景觀功能在高校園林綠化建設中,盆景雖是配角卻必不可少。如在高校大門、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各主要路口等公共場所,可以進行盆花、盆景和其他盆栽植物的擺放,并經常性更換品種,改變擺放形式或圖案,讓師生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處于變化中的令人心曠神怡的環境。
1.3 育人功能美好的校園環境,能使人們從中可以領略花草樹木的內涵,如松柏堅貞不屈傲霜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等等。
1.4 文化功能從觀賞植物著手,以疏落有致,搖曳多姿的植物造型和植物群落來浸潤師生身心,提升其修養,滿足師生學習、活動、交流與休閑的需要。綠化建設工程是表達人與自然親合性的最直接、最完美的一種物質手段和精神創作。
1.5 形象功能一般初到一所學校,對它的第一印象就是校園綠化和環境如何。從這個意義上講,校園環境和綠化風貌,也代表著一個學校的形象,它最直接地反映出了一個學校的歷史沿革、文化底蘊、建設管理水平和精神風貌。
1.6 實用功能漫步校園,精致的園林布局如小徑、坐凳、廊亭,形式多樣的綠地,這些都能吸引師生在其間游憩、學習、交流,它們所提供的輕松怡人的環境對師生的創造力具有一定激發作用。
2高校校園綠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科學認識,綠化整體協調性不夠由于校園園林綠化建設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加上師生對校園綠化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認識不夠,校園綠化建設的作用和價值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校園園林綠化建設工作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
2.2 特色景觀偏少,校園文化氛圍體現不夠有的高校在綠化景觀規劃設計上投資較少或不投資,只是簡單地在建筑周圍安置一些綠地或照搬照套公園綠化規劃模式,沒有體現自身的文化和美學內涵;有的高校則盲目追求理想化的高標準設計,忽略了校園原有的經濟、環境、文化等因素,沒有把園林建設的基本規律與學校特點相結合,沒有體現學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美學內涵。
2.3 植物配置不合理,綠化設計缺少專業性一些高校的園林綠化缺少專業的綠化設計,對植物生理習性、生態要求缺乏科學認識,物種選擇、配植缺少科學性,導致綠化植物種類單一,校園生態系統脆弱。例如校園內有的區域樹木過多,造成綠化有余而美化不足,缺乏合理布局和藝術效果。
2.4 管理較粗放,缺少專業隊伍有的高校對綠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少經濟、技術投資,沒有固定的專業隊伍養護和管理校園,有的綠化養護僅靠一些農民工進行一些簡單的拔草、修剪、除蟲工作,缺少植物生理的基本常識,在綠化管理的具體操作中缺乏技術性、針對性。
3融文化內涵的校園綠化科學規劃設計
3.1 優化理念規劃理念是貫穿于規劃整個編制、實施過程,對規劃起著統領性、方向性、根本性指導意義的規劃目的性思想。在高校校園綠化建設中,必須確立先進的規劃理念,充分考慮規劃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宏觀性。
3.2 合理規劃設計方案要經過實際論證及專家評議,對已建成且為永久性的教學區或科研辦公區,可統一規劃設計進行綠化;對臨時用地,可通過興建苗圃、種植花草等方式,既避免空閑地的浪費,又可為校園增色添彩,增創經濟效益,減少投資浪費。
3.3 突出特色我國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和人文特色。因此校園綠化要將各自的辦學理念、歷史文化及人文思想融入進來,要突出自己鮮明的辦學風格及校園文化品位,彰顯特性和創新;在綠化設計上要結合學校的歷史文化、學校的性質、學科特色、辦學特點及自然現狀等統籌考慮,使校園的植物造景和學校的發展及歷史淵源緊密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使校園的景觀打上該校的烙印,才能體現該校的特色。
3.4 因校制宜各個高校校園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形地貌,我們在進行綠化建設時,要因校制宜,不要簡單照搬別的學校或市政的做法。在設計時應充分利用校園內原有的植物、自然地形和地貌,形成自己特有的校園風貌。
3.5 以人為本在校園綠化設計中要體現以人為本、親切宜人,體現特色、寓意于教,突出重點、兼顧一般,以綠為主、注重造景,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設計原則,并注意運用校園分區綠化的設計思路。
參考文獻:
篇2
[論文關鍵詞]高職 校園環境 人才培養 關系研究
同志在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指出,“要注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積極營造鼓勵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這為新形勢下抓好高校環境建設,促進人才培養明確了方向。我國高職教育經過30年的發展在辦學規模上已成為半壁江山,面對日趨激烈的就業、生源等競爭,重視和加強高職院校校園環境建設,深化高職特色環境育人功能,努力創建一個與教學目標、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諧統一的育人環境,既是構建和諧校園、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和重點,又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需求。
一、高職校園環境建設基本內涵
作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一種類型,高職院校與其他高校校園環境既有諸多共性,也具有特性。共性在于,校園環境是一個特殊的環境,既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校園文化積淀的物質反映,既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前提,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其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同時也是課堂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有效補充。校園環境主要包括學校的建筑風格、人文環境、自然風景特色、綠化美化程度、環境整潔水平以及設備現代化層次等,一般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校園的精神環境,也稱軟環境,如學校的管理規章諸要素、校風學風教風、社團、文體活動、人校人際關系等;二是校園的物質環境,也稱硬環境,如校園道路、綠化、建筑、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設施等,能夠滿足師生工作、學習、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設施和附著于校園的物質條件。一般來講,校園環境建設主要指物質環境的建設。同時,高職院校的校園環境建設應有別于其他高等院校,具有其鮮明的特色。高職校園環境建設應以職業特點為中心,以服務區域或社區經濟、文化的開放性教育教學為理念,注重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融合,并運用到校園環境的布置中去,使校園整體環境體現行業特色,教學設施突出企業環境、教學場所展現企業文化,從而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校園環境建設與人才培養的聯動關系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塑造人。學校的環境與人才的培養息息相關,校園環境的好壞、優劣決定著育人功能的發揮,對師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約束、引導、規范和塑造作用,影響著師生的思想品德、審美能力、環境意識、行為習慣、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的培育,優美、整潔、富有特色的校園環境既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全方位培養人才的重要載體與途徑,它以其特有的形象和魅力感染著校園里的每個師生。
高職院校普遍起步晚,存在著體制機制尚未形成、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活力不足、“雙師型”師資不足、社會與企業認知融合度低等諸多問題和困擾;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面臨加快發展的大好機遇和挑戰,一些學校也存在著不顧自己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違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規模擴張,重內部建設,而輕教學質量提高,輕管理的現象。作為辦學基礎的校園環境,在高職院校的建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科學合理規范校園,注重高職特色校園建設,發揮人文環境育人作用,注重環境建設與人才培養聯動,將使校園環境成為德育、技能培育的助力劑,促進環境建設中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三、高職校園環境建設與環境育人的實踐與探索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首批28所、廣西首家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在校園建設中,學校實踐“環境景區化、建筑特色化、風格人文化、功能多樣化、設備現代化”的“五化”校園建設理念,從加強校園環境規劃建設、文化建設、真實實訓環境建設、信息化建設、技防建設等方面入手,促進環境育人,推進和諧校園建設。
(一)校園環境建設明確開放型、新型的理念
由多所學校合并組建的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得到了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十一五”期間,南寧市委、市政府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以構建服務型、應用型職業教育體系為主線,確立了將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成為廣西乃至西南地區的區域性高等職業教育名校的建設目標,并在新建相思湖大學園區為學校規劃了1800多畝教學用地,在前期投入1.5億元新校區建設資金的基礎上,在政策扶持、人才培養等方面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力度。2011年,又把學校作為高職教育改革實驗區試點單位,初步形成政府主導、校企聯動、三方攜手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機制,為學校的深化改革,科學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辦學基礎。學校在自身建設發展中,能充分結合所處大學園區建設規劃、功能設計和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秉承“礪志、崇實、強技、尚新”的校訓,明確了“五化”校園建設思路,將環境育人與建設開放式、生態型和現代化高等學府的理念高度融合。
(二)校園整體規劃堅持育人為本
1.校園規劃重視育人環境。加強校園環境規劃是高校建設和發展的基礎。學校校園規劃采取國際邀標方式,積極引入國際競爭,目前的校園規劃設計以加拿大阿奇貝斯景觀設計有限公司的方案為主體,并集成了其他公司優選方案的先進理念,整體規劃設計既體現了生態化、園林化的特點,考慮了對地形的利用與結合,虛軸線的使用效果,又吸收了德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際知名職業教育學府人性化建筑風格。此外,校園規劃立足社區規劃建設實際,設計了集建筑布局、功能劃分、資源共享為一體的三個相對獨立的校園生態社區組團,積極營造多層次立體的、人性化的參與性共享校園環境,既滿足學校、社區發展的需要,又滿足了師生、社會機構和人員對學校資源的合理利用。
2.校園建筑體現育人特色。一是功能布局多樣性設計,注重育人效果。現代高職校園應是突出辦學特色、功能復合、開放型、服務性強的社區型大學園區。在校園景觀規劃設計中,學校以“實用”“夠用”“拓展”“優美”為原則,結合大學城社區和城郊結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設計了校前區和圖書館、學術中心、體育場(館)、商業街、科技產業區、餐飲實訓酒樓(賓館)、機電維修中心等各種對外開放交流的場地,在滿足學生素質拓展、基本的生產實訓條件的同時,為學校、社會雙向多元交流與合作、資源共享與服務、科研成果的轉化、資訊溝通,以及帶動和激勵所在地域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健康繁榮提供了良性空間和平臺,將使大學成為社區文明中心,使校園環境成為人才的孵化器和社區文化旅游重要資源。二是建筑空間人性化設計,注重以人為本。學校建筑空間設計加強了開放與封閉、人工與自然、靜態與動態的對比,加強了空間場所的功能復合性和模糊性,使空間充滿活躍的生氣和愉快的變化,使建筑更彰顯人性化特征。如學生宿舍樓群間、學生宿舍與學生食堂間、教學區與行政辦公區均采用了連廊設計,為校園交通、師生聯系、環境整合、拓展公共活動空間、有效抵御氣候變化、穩定學生心理等方面發揮了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多重功能。又如,宿舍及教學樓群全部采用架空設計。學生宿舍架空層分區域開辟了各種校園服務站,學生自主創業小站區域,學生休閑娛樂、社團活動區域、多功能學習區域等。教學樓群架空層著重于學生技能操練功能布局,以及學生日常學習交流、社團活動設施建設。三是校園環境無障礙設計,注重特殊技能型人才培養。學校重視無障礙建筑設計,在新校區規劃設計中無障礙環境設計一步到位,分步實施,在舊校區改造中,投入大量資金對原有教學場所、場館進行了坡道改造,衛生間、淋浴間的無障礙化,充分運用學校教學資源支持特殊教育,培養特殊技能型人才。2011年5月,廣西殘聯與學校聯手,在學校創立了廣西殘疾人高等職業教育學院,這是廣西首家面向殘疾人的專門學院,也是全國高職高專第一所全日制殘疾人大專學歷教育學院。
(三)校園人文環境建設烘托育人氛圍
1.注重歷史文化傳承與環境建設的結合。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學校重視校史成果的運用,充分結合高職特點,將校史陳列與校內實訓酒樓、賓館及學生服務中心的環境設計融合,以校史文化、歷史人物、杰出校友、辦學成果的宣傳教育為主線,建設了校史主題餐廳,學生服務中心校史展廳等,并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場所之一。
2.注重校園主題文化與環境設計的結合。學校在校園景觀設計上,無論整體規劃還是細部設計方面,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主題的打造,注重從使用者的實用性角度出發,即空間的營造、植物的配置、小品的尺度及布局、材料的選擇等,并以人的行為規律與審美標準為基點,特別從對弱勢群體學生的關懷出發。如以“森林學校”建設為主題,植物的成長崇尚自然生態美;校園整體綠化、美化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使不同區域各具特色;配合多條不同風格、亞熱帶作物的綠蔭文化長廊布局等,滿足了學生學習生活、溝通交流、改善心態、陶冶審美情趣的需求,成為校園功能建筑和功能空間的有效補充和精神載體。又如,以花為主題,設立了桃花林外語角、向日葵廣場;以學校形象識別LG宣傳為主題,結合校訓、愛國、愛校、誠信、榮辱觀教育,通過規劃設立于學校各區域的宣傳欄、櫥窗、板報、電子屏、小品,以及各類門牌、校牌的統一等,豐富校園人文環境,促進環境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3.注重高品質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優良的校園文體活動場所、設施建設,是構建美好校園環境文化,陶冶學生情操、規范學生行為、適應大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物質條件。學校在新校區三個組團建設規劃中,每個組團都規劃了完善的文體活動場所,每個場所建設以滿足學生素質拓展為主,以實現對外開放、資源共享、社會服務為輔,通過多元化的資金引入、多樣性的課程設計,建設了一批高品位、高品質的體育場所和體育運動設施。如一組團建設中,除常規場所、設施建設外,還通過政府扶持、社會融資、企業支持等多種渠道,建設了亞田聯標準運動場,功能先進的多功能體育館,以及拓展學生技能的攀巖墻、網球場、多功能健身房等,努力創建高品質育人環境。
(四)校園實訓基地建設堅持“四位一體”“雙主體”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企業先導”的“雙主體”育人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是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贏,體現工作的真實性和實用性,營造真實的職業環境,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實施獨立責任的“實訓中心”運營和市場化多元建設模式,建立與完善了一批集教學、科研、培訓、生產功能為一體的“四位一體”現代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室)。實訓基地建設從環境文化建設入手,以企業真實生產車間的人文環境構建為基準,以學校形象識別系統為基調,按現代企業標準對整體布局、制度建設、工序規整、著裝統一等嚴格要求,并通過引入課程、引入企業生產線、引入企業管理者參與日常實訓課程設計、實訓教學、實訓管理、產訓結合等,以真實的生產環境和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為師生職業道德培育、知識運用、技能培訓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氛圍,發揮了實訓基地育人的最大功用。
(五)數字校園建設突出空間育人環境構建
信息化數字校園包括教學管理和教學過程兩個層面,包含行政、教學、學生三大部分。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實施的數字校園資源計劃,包括NCRP系統、“筆記本大學”“校園一卡通”等建設。NCRP系統堅持“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理念,構建的是“時時、處處、人人”的人文信息環境。此環境中,所有數據是實時、公開的,工作流程標準化,并且始終處于控制狀態,教職工的績效也在比較數據中自動生成,而其中的“學生誠信銀行”,更是學校“教養工程”中“教”與“養”結合的重要方式。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學生的行為進行量化,激勵、規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學生大學三年綜合測評的重要指標,既創新育人模式,又提升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實現了“仿真校園”與“現實校園”校園的高度統一。學校還以“筆記本電腦”為載體,以有線和無線網絡為校園平臺,通過師生人手一臺電腦計劃的推進,使學生獲取更有效的學習方式,實現師生最簡便的溝通方式,同時也促進后勤服務、行政辦公效能最大化,實現對學生全方位的實時輔導與動態管理,為促進學生就業,促進家校、校企聯系共同育人搭建了優質空間平臺。
(六)平安校園環境建設促進安全文化育人
篇3
翁牛特旗學校后勤管理辦公室2019年工作按照市后勤辦和旗教育局的統一部署,以學校后勤服務為中心、以食堂管理、宿舍管理、基地建設、校園環境建設、保險服務、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為重點,以指導檢查和人員培訓為措施,不斷深化后勤管理改革,不斷提升后勤保障服務水平。
一、加強學校食堂管理,認真實施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嚴守資金安全、食品安全兩個底線,豐富學生主副食搭配,進一步完善帯量周食譜制度,合理調整供餐內容,督促學校改善供餐條件,定期開展營養改善計劃的監督與檢查。2019年7月份迎接了全市食堂財務管理、食品安全、采買購手續、檔案管理檢查。2017年8月教育局后勤辦出臺了《關于強化學生食堂財務管理規范大宗食品原料采購行為的指導意見》。2019年8月末舉辦了學校食堂會計培訓班。2019年9月份,迎接了科右前旗專家組代表自治區開展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督導檢查。2019年10月份教育局后勤辦和監察室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全旗各校食堂的財務管理、大宗食品采購行為及食品安全進行了全面檢查指導。
二、加強宿舍管理,打造宿舍文化,創建整潔舒適的住宿環境。結合均衡發展驗收的要求,要求各校規范宿舍管理,從安全、舒適、文化熏陶、家的氛圍等方面出發,用寢室文化建設帶動學生創造和諧的寢室氛圍,鍛煉并提升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展示風彩、彰顯個性,健康、文明、和諧的寢室,很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春季認真指導各學校開展“菜籃子工程”,推廣市后勤辦基地建設經驗,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設蔬菜大棚,豐富學生餐桌,為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保駕護航。
四、充分發揮校園環境育人功能。幫助學校做好校園環境建設規劃,建設生態校園、文化校園、書香校園、節約型校園,培養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校園的情感。三月份翁牛特旗人民政府在修紫城路征地過程中,在橋東村苗圃征得兩萬余株各種樹苗,在東門外和東甸子村征得一片李子林,通過紫城社區無償劃撥給教育綠化校園。教育局利用紫城路征地政府無償劃撥樹苗的機會,為各校提供樹苗10000余株,使各校的美化綠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部分學校改變了學校綠化不足、硬化有余的現狀,同時各校在準備迎接均衡發展驗收的過程中,加強了校園環境建設,使校園環境和文化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篇4
關鍵詞;邕江大學新校區;設計方面;分析和研究
一、區域位置
邕江大學新校區位于八尺江和邕江西側,毗鄰廣西體育中心,南面是玉洞大道,東面緊鄰邕寧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東側為龍崗大道,西、北面均為市政規劃道路。ongjaing東源縣路從校址北面經過,東面臨東源縣實驗初中。 (邕江大學總體圖)
三、分期建設規劃
邕江大學新校區的規劃內容分為一期建設和二期發展兩部分。一期建設的規劃內容主要是滿足目前學校的教研區的搬遷及相應的教職工人員的住宅和學生1萬人的要求。二期發展規劃按學生增加至1萬2千人的規模確定,在校園用地西北面預留一發展用地作二期建設。一期建設與二期發展兩部分有機的結合,使邕江大學新校區的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有了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前景。(下圖中紅色為一期建設范圍,藍色為二期建設范圍)。
四、設計指導思想
(一)現代化、人本化
21世紀新的教育特點和發展趨勢是塑造“以人為本”的多重交往空間。針對高校師生的使用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和組織各功能,做到實用性和靈活性相結合;以高起點的環境藝術及景觀設計營造個性化的校園環境氛圍,加強校園環境的整體性。
(邕江大學公共教學樓)
(二)園林化、生態化
以綠色校園為理念,充分考慮環保和節能,依托和保留現有的自然條件和環境條件,巧妙構思,精心設計,達到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交融。
(三)地域性、文化性
規劃中充分考慮五象新區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資源,特別是突出廣西地域風格和建筑文化氛圍,傳承地域文化,體現校園的人文情懷、育人功能。
(四)特殊性、藝術性
面對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條件和超大規模的高等院校,選擇較為合理的建筑群布局形式,是對特殊環境的有效回應,展現別具一格的校園風貌;用抽象的符號、文化概念,藝術手段展現大學校園健康的精神風貌和不俗的藝術品味。
(五)經濟性、高效性
功能區布置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滿足各功能區的使用要求和相互關系、塑造一個經濟可行、環境優美、高品味的現在大學校園。
五、地域文化傳承與現代校園風貌的思考
(一)人文校園風貌
學校是教書育人,培訓人才的場所,集教學、文化、居住、休閑等眾多功能于一身。邕江大學作為重要教育基地,必需以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和創建健康育人的校園環境為出發點,此外作為文化傳承的場所,校園的風貌應該展現地域風采,傳承地域文化,融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為一體。故在方案設計中探索嘗試用現代的建筑手法表達壯族獨特的文化。
(邕江大學圖書館及前廣場)
(二)在校園環境中傳承壯族文化
校園的設計意向體現在對地域文化和人文關懷的充分發揮上,通過規劃空間布局和建筑立面造型,反映出學校的文化訴求,使其外在端莊典雅、內在文華含蘊、空間疏密有致、尺度適當宜人,使整個校園建筑既延續了地域建筑文脈,又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邕江大學新校區應該反映時代風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能夠表達當地的文化觀念和區域信息,強調物質精神、人文精神。
六、建筑設計構思及系統介紹
(一)建筑設計構思
建筑構思由三方面構成即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
1、民族性。無論到漢民族或是壯民族的傳統建筑中去尋找,都有著大量優美的建筑群落、建筑形式、建筑細節供我們借鑒。它們有著與生俱來的對社會和環境的文化功能和審美價值,我們將在這些具有深厚文脈的民族精華中去抽取營養,得到屬于我們自己場所的空間和形象。
2、地域性。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南寧本地居民,干欄建筑和騎樓建筑等都具有傳統的嶺南建筑風貌,平面適應氣候、布局順應地形、造型輕巧、色調淡雅。建筑的地域性是民族歷史、文化背景以及地域特征等在群體或者個體建筑空間方面的反映。嶺南文化產生于華夏文化和嶺南本土百越文化的碰撞,其內核中保留有從百越時期流傳下來的本土氣質和風格。這些風格主要遺留在嶺南建筑的裝飾和細節上,體現了嶺南建筑的地域文化。
3、時代性。建筑作為一個城市具象或者意向的表現本體,除了能滿足物質空間需求,還必須具有傳達當時社會狀態下的各種信息的功能。實際上建筑是城市的鏡子,是城市信息的媒體。因此建筑的時代性,是建筑意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大學校園各類空間環境要素,挖掘校園空間的性格,空間的意境和精神感受等深層屬性,注重校園空間的教育功能與文化性、營造空間的精神內涵,并體現校園空間的人性化關懷,建立起完整的校園空間序列和空間體系,最終構筑成具有鮮明特色和文化氛圍的校園空間。
(二)景觀綠化
以規劃、景觀、建筑三位一體的整體化校園設計手法,從城市到校園,從整體校園的生態環境到建筑族群、到建筑內部庭院,營造多層次的園林空間、立足于提高修養陶冶情操,起到“環境育人”的作用。強調生態和環境優先的理念,利用水系營造一個林綠水秀的生態化校園。透過靜謐的湖面遠眺,在綠水之濱,建筑在綠樹叢中忽隱忽現,錯落有致,給人們山水畫般的詩情畫意,反映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交融,體現“天人合一”的規劃思想。
校園規劃的步行林蔭道同時也是校園的景觀軸線,貫穿整個校園。將校園的水系及各個廣場連接起來。
校園南面山坡保留,修整為景觀的山坡,種植各種樹木花卉,山坡北側放置招待所,招待所可以借景山坡的優美景觀提升品質。
校園北面及最東面大面積綠地是校園的預留發展用地,用于學校今后的擴充。
(三)交通組織與功能分區
根據地形規劃將基地分為教學行政區、學生生活區、教師生活區三部分。教學行政區在街道相連的南、北、西三個面都設置了出入口。其中南面出入口是教學行政區主入口,9米的車行道路進入大學之后分流成東西兩段,沿中心廣場的幾棟主要建筑由南向北延伸直通校園北面出入口。
校園從南至北設置了一條寬闊曲折的林蔭步行道,從入口中心廣場開始至學生生活區的景觀湖結束,沿途形成了許多小廣場小花園,是學生步行的主要道路,為校園增色。為了使步行到達時間縮到最短,本案將大學的各教學部分安排在不超過700米的范圍內,各個教學點之間道路順暢,標示清晰,即便是首次到校的訪客也可高效的找到目的地。
教師生活區出入口設在沿街的南面,車行道環繞生活區一周,西面與教學行政區相連。學生生活區出入口設在沿街的北面,一條南北向車道直通到底,中間由一條東西車道將其與教學行政區道路相連,方便學生上學。
環繞校園的機動車道兼做消防車道。
七、結語
篇5
關鍵詞:校園規劃;學校建筑;建筑設計;校園規劃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期。與之相對應的是校園的規模越來越大,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由于大規模的大學新校區的建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對校園的規劃和學校建筑設計成為設計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二. 學校建筑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規劃設計強求象征意義。譬如校園的平面構圖要像龍、像火箭或別的什么什么,還要加上一些軸線組織如生態軸、人文軸、歷史軸,等等。有這些象征意義和軸線本來并沒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在規劃設計中脫離實際、刻意求之,而忽視甚至損害交通組織、建筑的合理規模及朝向等實質性的內容,這就本末倒置了。
2.設計理念大而空。時下的校園規劃流行談理念,諸如生態理念、環境理念、空間理念、文化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智能化理念、網絡化理念,等等。然而真正實現這些理念少之又少,提出的許多理念往往成為空口號,并沒有相應的技術措施去落實。即使落實,有的也僅是以一種膚淺的方式去落實。譬如在有的學校的校園建設規劃中,所謂生態理念,就是大片綠化;可持續發展理念,就是簡單的分期建設等。
3.規模偏大,尺度失真。一般新建校區的占地面積較大,于是在規劃設計中普遍追求大空間、大軸線、大廣場,如要設置幾公頃的水面,建設上千米長、百米寬的景觀大道,數萬平方米的廣場之類。但這樣的環境設計真的建起來后,就會發現失真了,往往與校園環境空間所需要的安寧、親切、宜人的氛圍相悖,學生和教師在其中活動,感覺并不舒服失去了人的尺度,校園就變成了一個非人性化的空間。對于一個人均耕地相對數很小的國度的校園來說,這種校園規劃一味追求形式方面的大規模的思想和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4.景觀設計脫離實際。目前國內校園環境設計流行有水面的設計,河、湖、池、塘遍布其中,仿佛“無水不成景”,也不管是否具有先天的條件。有的校園內外本來沒有河流、湖泊,規劃設計中卻硬要整出湖泊、河流;有的校園附近有河流,卻屬于季節性河流,不一定能成為景觀,有的就是排洪溝,在規劃設計中卻不管這些,非要把它弄成一道“漂亮的風景”不可,不惜花再大的代價。其實,除了水之外,山石、樹木、建筑乃至雕塑小品,也都可以創造出有特點的空間環境,關鍵還是要 “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林則林,強求不得。
5. 重形式,輕功能。校園的空間環境設計也存在重形式、輕功能的傾向。校園環境空間,往往除了景觀作用,還具有很實際的使用功能,如集會、休閑、晨讀、交流、 運動,等等,需要景觀設計師細致地考慮。現在的一些設計,對于教師和學生的活動需要考慮得不足,園林、廣場、水面、草坪空間都很大,卻“不近人情”,或者 因為缺少宜人的活動設施而“無人問津”,或者干脆謝絕進人。這些空間,或許中看,卻不中用,很難讓人產生場所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提高校園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對策
1. 加強校園規劃設計
(1)要確保學校遠離工業區,且要保障學校周遭的交通方便。
工業區的噪音與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遠離工業區的基本目的即是為了給學生們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此外,交通也是在進行學校布局規劃時的重點考慮因素。學生的全部生活內容主要是由學校與家庭兩個部分構成,一所偏僻的學校雖然能夠為學生營造好的學習環境,然而卻為學生的上學制造了障礙,且交通不便的區域勢必就會人煙稀少,也會影響學生的人身安全。
(2)要確保學校的布局規劃與區域人口的密度相結合。
當前大多數縣城工業區與居民區混雜,為學校合理的布局規劃造成了一定的難度。然而,相關部門可以居民生活區為中心,是學校盡量遠離工業區,接近居民區。人口密度大的居民區域,是設置學校的最佳區域。
(3)校園建筑設施要充分結合當地環境和特色。
校園建筑設施是體現一個學校硬件條件的關鍵,所以很多學校都在建筑風格和理念上下功夫,并沒有考慮到當地環境是否適合。所謂生態理念,就是要講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共同發展。一些盲目的跟風建筑只會對當地生態造成破壞。校園設計者在校園規劃時,要結合當地地形,當地氣候,當地環境來進行。在有山坡的地方,可以借鑒當地居民的房屋建筑風格,盡量做到建筑牢靠,在一些陰雨天氣比較頻繁的地區,就要考慮整個校園的排水系統。
2.校園規劃和建筑設計要場所化。
社會交往、信息交流、知識討論的空間環境在校園規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校園中創造這樣的信息環境:老師與學生可以不期而遇,坐下來討論學術問題,使創意在討論與交流中迸發,課內課外學生均有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相互交流學習。校園交往的空間往往是多層次的。先是室外多層次的公共的綠化平臺,再至室內外的小尺度過渡空間,最后到具有較強領域性的室內空間,形成了多層次互相滲透的交往空間。校園規劃設計中,首先應尊重自然環境,使校園建筑設施與自然生態環境相融合,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讓高校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時心情愉快。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通常把校園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設計:一是規劃校園中心區域設計,以水系原貌、自然山水景、人文景觀為主,以小廣場、活動中心、人行步道為輔,人們可以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二是群體組團設計,包括建筑群之間的空間、建筑物之間的庭院空間。在保留已有建筑數目、水文景觀的基礎上對空間進行再次改造;三是在建筑物內部設計,應該適當地增加人工綠化生態環境,如綠化廊道、屋頂綠化、墻面綠化、綠化平臺等。這樣將三大部分成為有機整體,使得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協調一致。
3. 注重功能分區的合理組合。校園的空間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劃分為教學科研區、行政區、運動區、休閑綠化區、學生生活區。要求功能分區明確,布局合理,動靜分明,運用建筑手法形成有機的聯系。在保證教學、科研工作用房合理面積的基礎上,注重建筑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貫通,適當突出共享空間。各個學科之間應相互開放,促進交流。校園規劃設計要側重建筑群組之間的聯系,通過廣場、庭院、門廳、步廊等將各個部分建成有機的整體。為師生留出充分的交流和活動場所。
4.注意安全防衛沒置。校園的環境安全是師生板其關心的問題。要創建一個安全的環境,不僅要有科學的校園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校園規劃的安全性設計,其中涉及到充分考慮師生的生理、心理安全需要和社會安全等因素。在校園的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師生的有效防范行為,通過控制校園各組團入口、明確劃分空間領域等措施,提高校園的安全防衛能力。
5.重視科學布局交通流線。校園交通布局應合理設置人行道、無障礙通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學生活動密集的區域,按“步行者優先空間”的理念進行規劃設計。要注意安排足夠的空間停放機動車輛和非機動車輛,以利于保障校園環境的整潔和安全。
6. 校園道路交通網絡的設計
道路是校園規劃中的重要組成要素,也是校園交通的基本載體。根據道路在校園規劃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交通功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校園主干道:即連接校門的道路。二是專用道路路線:主要供校園機動車、自行車行駛的道路,或步行林蔭道等。三是校園分支道路:主要是連接校園建筑或校園各功能區之間的道路。在進行這三方面的道路交通設計時,應遵循以下的原則:
(1)生態功能原則。綠色植物具有吸收污染物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減少校園環境污染,在校園道路的兩旁進行綠化設計,對道路的空間格局進行科學的安排,合理選擇植物種類,容易促進道路綠地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的提高。
(2)高通達性原則。校園道路的高通達性是道路建設的重要依據,道路交通的方便、暢通是確保方便師生出行、校園物質流通的前提條件。校園交通道路應當做到直接、簡潔。在正常人流情況下能夠做到通行暢通,而在緊急情況下又能做到人流疏散。
(3)就近出行原則。在設計交通道路時應考慮到交通運輸污染問題,注意減輕校園交通壓力。盡量鼓勵步行或騎自行車,倘若距離稍遠應提供諸如電電瓶車之類的校園交通設施。對于校園的主要車行道路應注意限制行駛的速度,禁止超速。對于生活區或教學區等道路應制定有關機動車駛入的相關措施。
四、結束語
學校建筑設計不僅僅是單純的規劃設計,也不是單純的建筑空間設計,而是規劃與空間設計相互結合,同時與外界空間形式、感情空間綜合起來形成的整體。在學校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將建筑物、景觀、人綜合起來,看做一個整體進行設計,使得學校成為多元化的綜合體,達到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功能空間。
參考文獻:
[1]付麗瑩.校園規劃與學校建筑設計的思考[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3,(8):460-460,461.
篇6
【關鍵詞】校園文化;導視系統;視覺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164-01
一、校園導視系統的價值和存在問題
導視系統是一個校園最常用的公共設施,優秀的導視系統的設計不僅起到指引、視覺辨認和宣傳等作用,更是校園文化、精神的一種載體。
一些知名院校的老校區的導視視覺系統單一陳舊,不能體現校區精神文化的新風貌。正在建設的新校區更多偏重于建筑以及環境規劃,往往是在整體校園建設完成之后才考慮設計導視系統,這樣不免會產生導視系統只能遷就整體建設規劃的設計滯后現象。而對于高等教育品牌化的西方,如牛津大學和海德堡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院校,卻早已把導視視覺設計的認知提升到戰略地位。
二、校區導視系統設計的特殊性
(一)文化性
校園文化與校區導視系統設計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它是師生及到訪者活動的主要場所,融合了物質要素與精神要素。通過有特色的校區導視系統設計可以強化學校歷史文化的表現和內涵,提升了價值觀念上的高度。
(二)美觀性
在看慣了水泥建筑、綠色植物后,富有藝術美感的導視系統設計可以緩解人們的視覺疲勞,加強師生及訪客的深刻印象。為人與自然的和諧提供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也為校園整體的規范性建設作出了貢獻。
(三)功能性
優秀的導視視覺設計,可以迅速、準確的幫助觀者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極大的便利校園生活,提高學習效率。
三、校區導視系統的發展趨勢
在現今信息爆炸的年代,導視視覺設計已經成為校園建設中,對校園環境數據進行整理和規劃,除掉建筑和綠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數字化的導視系統
隨著移動互聯網不斷的發展,拓寬了人們接收信息的媒介。導視系統也不再單一是提供路徑信息,而逐漸成為校園區域內的信息終端。導視系統的設計向數字化發展趨勢明顯。
(二)交互性的視覺設計
采取了自主學習系統的學校,可以在教學樓增設交互式導視裝置,學生通過該系統可以了解提供學習的教室信息,以增加各個教室的使用率,在圖書館區域,增設互動導視裝置,學生可以有效地了解圖書信息及自習室的使用情況,避免徒勞奔走,節約寶貴時間。
(三)多維度的導視視覺設計
在視覺上或者觸覺上,多維度的表現地點位置的視覺設計。如圣喬瓦尼大學圖書館的空間導視系統,以三維空間的形式通過上方的橫幅指示信息點,沿走廊分布,用以指明。禁止事項以攝影照片的形式呈現在地毯,取消了“禁止”一詞的使用禁止變成了一種小貼士,而不是必須遵守的強制規定。
四、校園導視系統的視覺設計表現
(一)設計風格
任何視覺設計都會受到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等的影響,這就要求設計者對其文化有較充分和深入的理解,才有可能到表現,從而經得起推敲。目前我國大多數校區的導視設計風格一味的重復,缺少獨特性。在進行校園導視系統設計之前,更需要對學校歷史和文化進行考察,把校徽、校園訓作為設計導視標識形象設計的出發點,在視覺設計階段形成一定的特有的文化風格。例如醫學類學校可以采用后現代主義簡潔風格的高效率導視視覺設計。
(二)設計語言
文字能夠最準確的傳遞信息,是導視系統中最常用的設計語言。不同的字體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不一樣的,相對于校園里較休閑放松的地方可能會偏重使用一些非主流字體,如果是比較正式的嚴肅的場所,則會偏重用黑體或宋體,或用隸書、篆體,體現了文化底蘊深厚。在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增加雙語標示迫在眉睫,而一些特殊的學校也要針對特殊對象進行相應的文字修改。
色彩比文字和圖形更具有識別性,在導視設計尤為重要。導視系統設計中對于色彩的選擇一方面可以偏向文化意識的滲透。一方面,從視覺心理的角度考慮,色彩的應用如何同系統中的其它要素相結合,做到簡潔、直觀、有效、富有美感。例如在教學樓或研究室多用藍色作為導視牌,給人冷靜、理智之感。
(三)材料選擇
導視系統是為傳達指定信息而進行設計的。因此,導視牌的選材就應首先考慮視覺表現的優越性。材料是設計藝術的物質基礎。材料不僅關系著設計的作品本身的結構和尺寸,也決定了它材質的美感以及裝飾的審美效果。不同的的材質會給人們不一樣的感受。現代導視系統的材料更加多元豐富。例如,在表現帶有傳統和古典氣息校園環境中,就可多用木、石等材質;若求新潮、前衛,則可采用新材料,如鋁塑板、PVC板、玻璃鋼、亞克力板、弗龍板、陽光板等。
參考文獻:
[1]陳承利.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實現張建國[J].當代青年研究, 2010(5).
篇7
關鍵詞:功能區規劃;成長成才;江蘇大學;校園規劃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國家“共建、調整、合作、合并”方針的號召之下,全國各地高校的校園建設熱潮迭起,涌現出一大批大學城和大學科技園,校園規模不斷擴大。如南通大學、上海大學、揚州大學,其中也包括本文研究的的江蘇大學。一方面,擴展并校、舊校區再開發、聚集為大學城等方式實現了資源的集約化管理,提高了高校綜合實力,也為中國高校的發展建設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條件;而另一方面,這種趨勢也使得部分短時間建設的大學過分強調校園規模和辦學條件,在片面追求招生人數和就業率指標的趨從下,新老校區之間銜接、大學建設的內涵、校園使用和管理等問題未能充分與大學生成長、成才等問題相匹配。
實際情況說明,大學功能區的布局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本文將以江蘇大學為研究對象,通過與其同宗同源的南京大學等學校的對比,為江蘇大學功能區分布的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建議,以供江蘇大學及其他學校擇優采納。
一、江蘇大學發展歷史概述
江蘇大學的前身是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創建于1960年。1963年6月,吉林工業大學的排灌機械專業和排灌機械研究室從長春遷至鎮江,并入鎮江農業機械學院;1970年9月,南京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并入;1982年8月,經機械工業部批準,改名為江蘇工學院;1994年1月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1999年1月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2001年8月經教育部批準,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師范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成為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學校同宗同源,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劉坤一、張之洞、魏光燾等在南京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
二.江蘇大學整體功能區分布概述
江蘇大學是以老校區基礎建設規劃新校區,新校區整體規劃突出“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南面是以三江樓、三山樓為代表的教學區,包括各學院辦公樓、實驗樓還有學工辦公樓;而生活區則主要集中在北面。在規劃上體現了“整體分布、分期實施、有序生長”的思路,新校區形成了“軸線――組群――節點”的空間結構,為校園發展提供了明確的脈絡,教學區、生活區建筑沿著軸線集中緊湊布局。江蘇大學新校區保留了原有地址上兩條南北走向的山體,三條主干道基本依照山體走向而建。另外,新校區的景觀環境設計著重于對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新環境的創造,建筑的集中布局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自然要素,通過巧妙整合基地內的草地、山林、池塘水面,實現校園內部生態環境的最優化,形成了疏密有致、立體生動的校園空間特色。
圖一:南京大學校園分布圖 圖二:江蘇大學校園分布圖
圖三:南京大學校園風景 圖四:南京大學校門
圖五:江蘇大學教學樓(三江樓) 圖六:江蘇大學內部風景
三、江蘇大學功能區分布與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對比
1.教學區和宿舍區的分區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陵大學舊址所在地。1952年南京大學由四牌樓遷往鼓樓辦學,鼓樓校區也成為南京大學主校區,直至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啟用。
從地圖上看,鼓樓校區分為教學區和宿舍區兩部分,學生宿舍區和教學樓區之間有一條外面的馬路,將宿舍區和教學樓區分成了兩部分。宿舍樓區安排較緊湊,宿舍與宿舍之間由步行小道分開。宿舍旁邊設有餐廳和浴室,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學生的生活。
教學樓區主要建筑有小禮拜堂,由中國建筑師齊兆昌、美國芝加哥珀金斯建筑師事務所共同設計。禮拜堂,現稱大禮堂,由美國珀金斯建筑事務所設計。塔樓,名為北大樓,由美國建筑師司邁爾設計等,這些樓中西結合,既有西方韻味又不失東方本色。后增加化學樓、文科樓等現代樓層較高的建筑樓。古典的現代的不一而足、相映成趣。
由于江蘇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集中在同一區域內,集中人數過多。從兩所大學的地圖上不難看出,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相比,江蘇大學宿舍區分布較散較多,并且由于地勢原因,研究生宿舍樓建在坡上。由于學校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江蘇大學已經有理工科高校逐步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也在不斷地擴建之中,教學區主要以新建筑為主。主要建筑有:三江樓,三山樓,圖書館等。其中三江樓是我校標志性建筑,有19層之高。
2.校園道路
由于地處市區中心,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內的道路大多較狹窄,道路兩旁都種有梧桐樹,成為林蔭大道,漫步其中成為了一種享受,給學子帶來自然的氣息。
當然,校內也會有機動車通行,但是校內對機動車管制較嚴格,更多的是非機動車或者是步行。這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到了學生的安全。
由于地勢問題,江蘇大學內陡坡較多,再加上校內人數較多,江蘇大學內建有三條通過全校的主路,道路較為寬敞,可供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通行。由此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首先,校園內機動車行駛過多,在校園內經常會有機動車超速行駛的情況;其次,校內道路多為陡坡,再加上宿舍區與教學區之間有一定距離,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負擔;此外,機動車校內鳴笛的情況很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便。
3.校園環境風景區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一些建筑注重將環境與建筑融為一體。以北大樓為例,在樓的四周種有很多綠植,而大樓周身環繞著爬山虎,給整座大樓營造出一種自然的感覺,使其更具古典風味。
與鼓樓校區不同的是,江蘇大學更注重于風景的整體性,學校的梅林,櫻花園,山頂花園,后山等形成了特色的風景區,也吸引了游客的關注。而這些風景區,都是和教學區所分離的。
四、可行性建議
本文將以江蘇大學為研究對象,通過與其同宗同源的南京大學等學校的對比,為江蘇大學功能區分布的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建議,以供江蘇大學及其他學校擇優采納:
學校道理建設應以學生步行為參照,由于本校地勢特殊,陡坡較多,校內主路貫穿整個教學區,校內機動車較多,校內鳴笛現象也較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上課、休息等帶來不良影響。此外,很多機動車在校內并未限速,這對學生造成了安全隱患,校園出行很重要,但是安全更為重要,因此建議可以參照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做法,校園內應嚴格控制機動車的使用并制定出校內限速、禁止鳴笛等一系列規定并嚴格實行。
由于地理原因再加上校園內人數較多,學校構建應該更加緊湊,不要一味求大,過大的校園面積不僅不方便學生出行,而且會使學生產生懶惰心理。
教學樓樓層不應過高,就江蘇大學三江樓為例,三江樓高19樓半,很多學生上課需要到較高樓層,造成上課前樓梯堵塞,電梯負荷過大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隱患,一旦發生危險,非常不利于疏散人群。
4.自習室的分布不要過密,建議在宿舍區域內分布自習室,方便學生自習。
五、結語
美國總統托馬斯?杰斐遜說過:“大學不應該是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而應該是一個村落,那種試圖從一開始就建造一座能容下整個機構的大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文化是大學時代的綠洲,而校園環境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我們建設規劃學校功能區是應更多的從人性化的視角出發,不要過多求新求異,我們應該更多的從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出發。一個校園的成功,一方面需要校園功能區分布以人為本的統一規劃,另一方面也需要時間的積淀。如何將大學教育理念同校園功能區合理規劃設計結合,這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的。
參考文獻:
[1]壽勁秋.基于學生行為的大學校園集約化規劃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4):54-58;
[2]何鏡堂.當前高校規劃建設的幾個發展趨勢[J].新建筑,2002,4;
[3]Richard P.Dober.Campus Landscape[M].Copyright by John Wiley&Sons,Inc.U.S.A,2000;
篇8
一、上好校園綠化的德育課。
愛護公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挖掘校園綠化中的愛護公物的美德,是德育活動的良好載體。愛護公物,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是文明社會人人崇尚的社會公德,也是一個文明人不可或缺、珍貴無比的思想品德表現。一個懂得愛護公物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明智、充滿愛心的人。反之,一個不懂得愛護公物甚至破壞公物的人,則無疑是一個愚昧的人,一個境界低下、尚未被文明點化的人,因而是一個可悲可憐的人。愛護校園綠化是學生愛護公物的重要體現。如何對學生進行愛護綠化的公物教育? 學生置身于綠化環境中可以就如何善待一花一草,保護一樹一木,進行教育。如在校園小道旁插上“學校是我家,綠化靠大家”、“護一片綠草,獻一片愛心”的提示語,是一種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愛護公物教育。學生積極參與到愛護校園綠化,愛護公物之中,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若以愛護校園綠化為主題開好主題班會課,更是一種很好的愛護公物教育。
愛心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內容。“愛”是人類社會一個不可缺少而又舉足輕重的因素。愛心是人性中最基礎的東西,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孔子說:“仁者愛人”,費爾巴哈說:“愛是存在的標準――真理和現實的標準,客觀上如此,主觀上也是如此。沒有愛,也就沒有真理”。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把“具有同情心和對一切生命或事物的愛”作為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因此,教師在給予學生愛的同時,也要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愛心教育”,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使我們的下一代擁有一個更加光明、輝煌的未來!愛心教育可以為老弱病殘孕者讓座,也可以從綠化細微處做起。一顆小草,一片樹葉都有生命,學生在玩耍的時候,有時會踩踏草坪,折取樹葉,這時在草地上插上“小草微微笑,請您走便道”的牌子,在樹干掛上“枝繁葉茂,折之何忍”的牌子,會對學生進行愛護生命的教育;也可以讓學生認養一顆樹,認護一片草,為校園撐起一片綠蔭獻出一份愛心。
二、上好校園綠化的生物課。
校園是很好的植物園,校園綠化是生物課的好課堂。這要求在校園綠化規劃建設的時候,要依據校情、地情和氣候,適度配置植物的品種和數量,力求花草樹木的品種豐富,此外,還要給各種花草樹木建立檔案,掛牌“經營”(如注明品名、習性、藥用價值、工業價值等)。這樣學生走進校園,也就走近了植物園,走進了生物課堂。
三、上好校園綠化的美育課。
校園綠化是美育的一部分。校園綠化覆蓋全校,學生處處能感受到它的美,不妨借助校園中的一些景物,引導學生挖掘出學習它們的內在美。如學習白楊樹高大挺拔,昂揚向上的品質;學習松樹迎風傲雪,不畏嚴寒的本質;學習小草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的精神。
四、上好校園綠化的勞動課。
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勞動習慣差,勞動能力弱是當前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身處農村的學生會除草嗎?在工廠中長大的孩子會做工嗎?他們回家會做家務嗎?這些問題已成為國民的擔憂。當前,許多學校的綠化是承包給他人或是雇工完成的,很少讓學生參與澆水、施肥、修剪、松土等勞動,綠化工作能讓學生做的就讓學生來做,這既會為學校節約一筆綠化經費,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綠化技能,使學生體會到勞動者的艱辛,培養學生穩定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師生通過綠化勞動,可以受到愛國、愛校、愛集體的教育,可以得到體力和勞動鍛煉。是一舉多得啊。因此,在此呼吁:給學生一片綠地,還學生勞動的權利!
五、上好校園綠化的意義課。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治理山河、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一項重大戰略措施,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植樹造林,綠化校園,對于學校更具有特殊的意義:綠化是學校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內容,一個學校的綠化水平,可以反映出這個學校兩個文明建設的一個側面;一個良好的綠化環境可以供師生晨讀和休憩,并給他們以良好的心理影響和美的享受,有利于陶冶師生的高尚情操;綠化可以柔和光線,師生閱讀過久時,遠視綠色植物,可以消除眼肌疲勞,有助于防治近視眼。綠化對人體健康還有不少的裨益;綠化有利于學校的環境衛生。綠化好的學校,風來無灰沙,雨來無泥流。室外的清潔又給室內的清潔創造極有利的條件;綠化可以有效地改善小氣候。盛夏生蔭降濕,嚴冬擋風御寒,有的還能起到一定的防風、防火、防災的作用。
六、上好校園綠化的探究課。
篇9
一、引言
高校景區建設經歷了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從最開始部分具有獨特校園景觀的高校為實現高校的社會功能和宣傳目的向公眾開放,到越來越多的高校為美化校園,向師生提供宜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提升校園景觀質量,傳承校園文化,參與國家A級景區評審,從而進入國家A級景區行列。但高校校園景區建設中也存在著為建設而建設、為評A而建設,忽略校園文化傳承、影響校園育人功能、管理混亂等諸多問題。其根源就在于景區建設在規劃設計時忽略了校園景區建設的特殊性,違背了校園景區建設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二、高校校園景區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生搬硬套,“創造”核心吸引物
部分高校景區規劃設計沒有與自己的專業和校園文化有機結合,也沒有與地方文化和特色較好融合,而是為了達到景區創A需要,憑空“創造”核心吸引物,比如,建設一個并非當地特色的園林,或者建一個跟自己校園相去甚遠的微縮景觀等等。
2.總體定位不準,偏離教育核心功能
高校校園景區建?O不能為建設而建設、為創A而建設,必須在體現高校核心功能--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總體定位。校園景區應該建設成為集專業教學實踐、修學體驗、校園文化與地方文化體驗和景觀觀賞等功能于一體的、針對特定市場群體的宜學、宜游、宜居的旅游教育綜合體。
3.功能定位模糊,影響學校和景區管理的協調性
從校園景區規劃中的定位來講,其總體定位的前提是將校園建成一個以育人為主體的校園,而非以游客游覽為主的景區,因此在功能定位上,要圍繞育人和教學展開,同時兼顧旅游休憩的功能,而非相反。從目前不少校園景區規劃設計來看,這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這部分影響了學校管理和景區管理的協調性,有時,景區旅游直接影響到教學的開展和校園的安全穩定。
三、高校校園景區規劃設計的原則
強調校園文化傳承與發展,結合校園歷史與現狀,突出學校專業特色,立足校園整體氛圍打造,建設出既體現校園傳統優勢和專業特色,又具有時展精神的優美校園文化景觀,為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氛圍和優美的居住、生活環境,同時又能滿足旅游功能的校園景區是高校校園景區規劃設計的重要任務,也是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解決當前高校校園景區規劃設計中存在問題的關鍵。
1.校園文化傳承原則
校園景區規劃設計方案要對大學校園的氣候、環境、地理和自然條件,以及歷史、文化、藝術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在尊重與發掘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校園內外環境特色和校園文化內涵,從整體上確立校園景觀的特色,堅持景區規劃與傳統校園文化的融合,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理想的教育、治學環境。通過景觀節點、建筑造型、環境小品等承載要素的設計,傳承和強化校園文化氣息,同時突出時代特色,滿足校園歷史與未來的文化發展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代要求。
2.特色專業融合原則
高校校園景區規劃設計方案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優勢特色專業與景區建設的融合,甚至,很大程度上,學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些優勢特色專業,將他們作為核心吸引物進行打造和建設更能體現高校景區的獨特之處和魅力。純粹的景觀建設打造出的高校校園景區將失去校園景區固有的特質和應有的特色。
3.以人為本原則
校園的規劃與景觀的打造是把社會、文化、資源與生態環境結合為一個密不可分的、以人為中心的復合體。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本著為師生、游客服務的思想,利用空間結構、建筑藝術和生態景觀,打造特色鮮明、景色宜人、愉悅舒適的優美校園,為師生營造學習、交流、創新、娛樂、生活的靜謐美化的空間和良好的校園生活、學習氛圍,為游客提供觀光休憩、康體健身、修學旅游、教學實踐體驗的優美校園景區。
4.生態建設原則
在校園景觀的設計中貫穿生態性,充分利用植物的元素,通過植物語言,如立體綠化、植物小品等來營造校園氛圍、凸顯主題文化,建設生態校園,是規劃設計的又一重要原則。
從整體上來說,規劃設計中要合理布局優化生態環境,融合各個單元,達到校園生態環境整體優化、校園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創造一個高水平、高品質、多層次的自然生態與文化生態平衡的校園環境,體現“人――校園――環境”三者和諧共生。
5.功能分區原則
校園景區首先是校園,是教學場所。因此,在進行規劃設計時,首先要滿足師生的教學、工作、生活的物質功能和滿足增進師生交流、激發靈感、創造智慧、提高修養、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需要。如在校園內多設置桌、椅、凳等,為師生的學習、休息、交流提供方便。
其次校園景區也是景區,是滿足游客觀光休憩、康體健身、修學旅游、教學實踐體驗等功能的景區。在景區規劃設計中,也應該考慮游客的的需要。
因此,高校校園景區規劃設計中,應進行適當的功能分區,將教學功能放在首位,通過科學的游線設計以及用色彩或植物隔離等方式,將教學區域和旅游區域適度分開卻又有機結合,使教學與旅游活動都能順利進行,即互為補充,又互不影響。
6.安全原則
學校是人員密集之所,景區是人流匯聚之地,安全對高校校園景區來說至關重要,是規劃設計時必須高度重視和優先考慮的重要原則。
6.1安全制度健全
規劃設計中,必須按照公安、交通、勞動、質量監督、旅游等有關部門制定和頒布的安全法規和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保衛制度,并落到實處。
6.2救援機制健全
規劃設計必須將醫務室納入方案之中,并對專職醫務人員的配備做具體要求,同時要求健全緊急救援機制和完整的突發事件處理預案。
6.3人防與技防一體
規劃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消防、防盜、救護的需要,同時注意交通、機電、游覽、娛樂等設施設備的安全性。危險地段標志明顯,并且必須設計安裝齊備、有效的防護設施。與此同時,在管理制度設計上,在特殊地段要有專人看守,不得有安全死角。
篇10
關鍵詞:學校建筑;設計;設計策略
1.學校建筑設計的要求
一般小學為六年學制,正常情況下分為12班、18班、24班等。中學分為18班、24班、30班等。學校的布點應根據各區、居民點及小區規劃人口數量,均勻合理布點。小學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米,中學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0米。選擇學校校址應考慮周圍環境安靜、衛生、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有良好的社會安全環境。中小學校建筑總平面布局:學校用地由校舍建筑用地、體育活動用地、實驗及綠化用地等三部分組成。各部分內容布置應滿足使用要求,功能分區明確,既要聯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擾和影響。校舍由教學用房、辦公用房及生活服務用房組成。教學用房由普通教室、專用教室、公用教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科技活動室及體育活動室幾部分組成。普通教室是教學用房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對教室的設計不僅要有足夠鐵面積,而且座位布置排列應合理。教室應有良好的采光和日照,但要避免陽光直射。教室應有良好的聲環境,避免外界噪聲的影響。教室還應有良好的室內溫度要求,夏天有良好的通風,冬季有采暖和換氣設施。中小學建筑的實驗室和各種專業教室設計應根據使用要求,充分滿足不同功能使用的各種需要來布置平面及各種設備。
2.學校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規劃設計強求象征意義
譬如校園的平面構圖要像龍、像火箭或別的什么什么,還要加上一些軸線組織如生態軸、人文軸、歷史軸,等等。有這些象征意義和軸線本來并沒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在規劃設計中脫離實際、刻意求之,而忽視甚至損害交通組織、建筑的合理規模及朝向等實質性的內容,這就本末倒置了。
2.2設計理念大而空
時下的校園規劃流行談理念,諸如生態理念、環境理念、空間理念、文化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智能化理念、網絡化理念,等等。然而真正實現這些理念少之又少,提出的許多理念往往成為空口號,并沒有相應的技術措施去落實。即使落實,有的也僅是以一種膚淺的方式去落實。譬如在有的學校的校園建設規劃中,所謂生態理念,就是大片綠化;可持續發展理念,就是簡單的分期建設等。
2.3規模偏大,尺度失真
一般新建校區的占地面積較大,于是在規劃設計中普遍追求大空間、大軸線、大廣場,如要設置幾公頃的水面,建設上千米長、百米寬的景觀大道,數萬平方米的廣場之類。但這樣的環境設計真的建起來后,就會發現失真了,往往與校園環境空間所需要的安寧、親切、宜人的氛圍相悖,學生和教師在其中活動,感覺并不舒服失去了人的尺度,校園就變成了一個非人性化的空間。對于一個人均耕地相對數很小的國度的校園來說,這種校園規劃一味追求形式方面的大規模的思想和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2.4景觀設計脫離實際
目前國內校園環境設計流行有水面的設計,河、湖、池、塘遍布其中,仿佛“無水不成景”,也不管是否具有先天的條件。有的校園內外本來沒有河流、湖泊,規劃設計中卻硬要整出湖泊、河流;有的校園附近有河流,卻屬于季節性河流,不一定能成為景觀,有的就是排洪溝,在規劃設計中卻不管這些,非要把它弄成一道“漂亮的風景”不可,不惜花再大的代價。其實,除了水之外,山石、樹木、建筑乃至雕塑小品,也都可以創造出有特點的空間環境,關鍵還是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林則林,強求不得。
2.5重形式,輕功能
校園的空間環境設計也存在重形式、輕功能的傾向。校園環境空間,往往除了景觀作用,還具有很實際的使用功能,如集會、休閑、晨讀、交流、運動,等等,需要景觀設計師細致地考慮。現在的一些設計,對于教師和學生的活動需要考慮得不足,園林、廣場、水面、草坪空間都很大,卻“不近人情”,或者因為缺少宜人的活動設施而“無人問津”,或者干脆謝絕進人。這些空間,或許中看,卻不中用,很難讓人產生場所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3.學校規劃的設計策略
3.1教師辦公、學習、研究空間的設計
教師辦公、學習、研究空間主要指教師辦公室、行政辦公室、會議室、教師閱覽室、教學交流活動室、教學成果展示室等。在過去的學校建筑設計中往往容易將教師辦公、學習、研究空間的設計忽略不計。教師只有掌握好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師必須擁有足夠的研究學習空間。在設計這些空間時,既要確保這些空間的獨立性,又要確保這些空間與學生活動空間的聯系性。同時還應將“人”這一重要因素充分考慮到。學校建筑空間是人的活動空間,不管是在空間形態,色彩,還是空間質量、尺度都應將使用者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為方式充分考慮在內,為使用者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樂園。
3.2各種教學活動空間的設計
教學活動空間主要包括普通教室、語音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及體育場所等,這些教學活動空間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吸取知識所不可缺少的特定空間。因此,在設計這類空間時需要根據各特定空間的功能需求及特性,在空間質感、尺度、形態上進行深入地分析。在空間質感上應將空間的通風、采光、日照等要求考慮進去,如語音教室的環境是否安靜,是否會受到外界的干擾。在空間尺度上應將將使用對象的生理特點考慮進去,以求空間的合理布置。
3.3學生自主學習空間的設計
自主學習空間是指學生自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一種外部環境,通過這種外部環境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表現出一種積極性、獨立性及自覺性。自主學習空間強調空間的多元性、開放性及可變異性。主要包括圖書閱覽室、科技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室、各種興趣活動室等。當學生所處的學習空間處于一種和諧、友好、寬松的氛圍時,學生的思維不易受到束縛,交流、探索、求知欲望強烈。因此,在設計這些空間時需注重空間的靈活多變性,空間形式應突破傳統的房盒子呆板造型,以開放性、多元性為基調,使學生在這一空間中能夠產生自由而不壓抑的心理感應。
3.4娛樂設施、活動空間的設計
校園中的娛樂設施,活動空間是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社交能力的重要場所,不僅能使學生積累足夠的生活經驗,社交知識,還能夠使學生緊張壓抑的心理情緒得到放松,有利于學生心靈、品格、情操的培養。因此在校園規劃中,娛樂活動的場地需要詳細規劃,除了必備的運動場地,如足球場,籃球場,游泳室等,還因規劃娛樂場地,如,演出廳、影視廳等等。可以利用建筑空間構件或空間布局形態的多樣性、圍合性、不確定性及空間的錯落變化所創造的帶有趣味性的外界空間,如利用挖空的片墻、構架等構件組成的戶外空間,讓學生在這些空間自由穿梭,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4.結語
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斷地向學校建筑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師要擔負起這份責任去努力探索和尋求,為校園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創新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校園建筑的功能首先應滿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與學及各種活動、交流、生活的物質需要;其次是建筑師賦予校園環境的人文性和藝術性,并使其具有高品位的文化氛圍,給師生以精神營養和潛移默化的熏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