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范文
時間:2024-03-25 17:58: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講解法
講解法是由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有系統地講述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以教師為主導,利用口頭語言作為傳遞知識的基本工具,學生是知識信息的接受者。
講解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學性。講解的內容要準確無誤,即講概念要清楚,把握好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闡述命題證明、推理要合乎邏輯,思路和方法要明確、清晰。
(2)系統性。講解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注意學生理解問題的認識規律,使講授內容系統化。
(3)啟發性。講授中要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思維活動。運用講解法不等于“滿堂灌”、注入式。教師的講解要善于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疑問,使學生與教師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4)藝術性。講解的語言要清晰、洗煉、準確、生動,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而不失嚴謹。講解語言音量適當,抑揚頓挫,富有情趣,快慢適當。
(5)情感性。講授課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無味之感,因此,情感因素的注入和喧染是提高講授效果的最佳方法。
講解法的優點:能夠保持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學時間和進度便于教師控制,并且所授內容能保持流暢與連貫;便于重點內容的分析、難點的突破,易于幫助學生抓住問題的關鍵,節約教學時間。
講解法的缺點:教學中學生參與少,容易造成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不利于能力的培養;不易照顧學生中思維反應快與慢的兩端,只能面向中等學生。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設計好的若干問題,用談話的方式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談話法的主要特點是師生之間不像講授法那樣,教師講,學生聽,信息單項交流,而是信息的雙向交流。在談話中,師生之間都可以獲得反饋信息,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可以及時地調整和改善教與學的活動。這種教學過程,既可以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在經常問答的過程中還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芰Α?/P>
談話法的基本要求:對學生而言,要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勇于發現,積極應答。對教師的要求有下面幾點。
(1)精心設計“問題系統”,對提問的對象及學生可能會怎樣回答等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在備課時應擬出提問的提綱、對談話所需的時間、給學生能順利地回答創造哪些條件等,都要做好準備。
(2)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度。對某些有困難的學生,要善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逐步引導。提出的問題要明確,應是學生所能理解的。
(3)要善于引導探討、啟發發現。對所提出的談話內容,要具有啟發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層層深入,逐步地獲得結論。
(4)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在談話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并給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使全體學生都處于積極思維的參與狀態。要照顧優生和差生,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
(5)及時小結。談話中要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及時小結,使學生明確是非,提高認識。
談話法的優點:突出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雙邊活動,有利于信息反饋;課堂氣氛活躍,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有利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談話法的缺點:教學組織比較困難,教學時間不易控制。
三、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將教材內容用實物或教具演示出來,或做示范性實驗來說明或印證所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演示法主要用于概念(或部分命題)教學。
演示法大體可分為四種:①圖片、圖畫、掛圖的演示;②教具、實物模型的演示;③幻燈、錄音、錄像、教學電影的演示;④實驗演示。運用演示法教學,對教師有如下具體的要求。
(1)演示要突出主題內容,盡量排除在演示過程中對學習內容產生干擾的無關因素。
(2)在演示時要與教師的講解和談話相結合,通過教師語言的啟發,使學生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要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概念。
(3)教具的演示要適時、適當和適度。演示的目的在于幫助理解概念、掌握知識,但最終要逐步離開教具,上升為理性認識。因此,教學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處,過多地依賴教具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演示法的優點: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演示法的缺點:實用范圍受教學內容、教學設施所限。
四、討論法
討論法是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集體中,相互交流個人的看法,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討論法的主要特點是:信息交流既不同于講解法的單向交流,也不同于談話法的雙向交流,而是討論集體成員之間的多向信息交流。學生的發言可以及時獲得反饋信息,調節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活躍。
討論法的基本要求:
(1)討論前師生都要做好充分準備。教師要向學生提出討論的課題,指出注意事項,布置一些閱讀的參考資料,每個學生都應按要求做好討論發言準備。
(2)討論題需簡要明確,有具體的目標,問題深淺適當。
(3)討論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4)每個問題討論結束時,教師要作小結。
討論法的教學程序:
(1)學生自學。教師指定自學內容,提出學習目標、并指出重、難點。
(2)自行講解。教師把要討論的內容,按概念、命題、例題、習題等分成若干單元,把學生分成小組或全班一起進行討論,討論時可選出主講人,以主講人講述為主,其余成員補充為輔。
(3)相互討論。在教師啟發下,對主講的結果正確與否?有無不同解法等進行討論。
(4)單元結論。在相互討論之后,教師歸納出正確結論,進行單元小結。
(5)全課總結。待所設計的每個單元都討論結束后,教師對全課內容進行總結,布置相應的練習、作業。
討論法的優點:討論活動是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中心,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討論前需要學生自學并準備發言提綱,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討論中的發言固然要圍繞討論的中心,但又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因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精神。
篇2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標準;講授法;討論法;談話法;發現法
教學方法是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運用教學手段,師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動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相互配合的活動,當然離不開方法上的配合。一方面,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便于學生接受,促進學生發展;另一方面學的方法要受教法的制約,要根據教的方法。教學方法則區別于教學原則、教學原則、教學手段、教學方式。
要教學,必須選擇好的教學標準。南宋的朱熹說過:“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教學實踐中人們創造了很多教學方法。隨著教學手段和教育理論的發展,新的教學方法也層出不窮。如何從眾多的教學方法中選擇一個最優的方法呢?一般來說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的和任務。
(2)教學內容的特點。
(3)學生學習的可能性。
(4)客觀條件的可能性。
(5)教師本身的條件。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特點、只能和起作用的條件,如同不存在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一樣,使用于任何情況下的萬能方法也是不存在的,教學實際中只依賴一兩種方法也是有缺陷的。教學方法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雙重特性。一方面,任何教學方法的選用都不是隨意的,要遵循教學規律,有其科學依據;另一方面,教學工作不能按照一個程序運轉,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創造、再加工。藝術性地運用于教學實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
教學方法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和已有的知識重新組織教材內容,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系。學生通過聽講進行想象、思維和記憶,獲得知識。這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包括:講授、講解、講讀、講演四種方式。講述是教師向學生敘述介紹和描述。講解是教師對概念、原理、規律、公式進行的解釋、論證。講讀是把講解和閱讀材料的內容結合起來,可以是先講后讀,先讀后將或是邊講邊讀;講演是教師對專題性問題的深入分析和論證,課堂教學中較少采用。
2 討論法。討論法是教師指導學生為解決某個問題各抒己見,彼此切磋進行討論,從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討論法一般有分組討論。集會式討論,辯論式討論等多種內容形式。無論是社會學科、自然學科,還是生產實習,當教學內容具有爭論性或者是具有多種答案時均可用討論式教學。運用討論法的幾點基本要求如下:
(1)選題要有吸引力。
(2)討論前師生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3)討論中鼓勵引導學生發言。
(4)討論結束的時候要是要作總結發言。
3 談話法。談話法是教師把教學內容概括成一系列問題,有計劃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舊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談話能喚起學生注意,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克服注入式教學的弊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得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直接溝通師生雙方思想,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另外在集體教學時,能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運用談話法有以下幾點要求:
(1)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
(2)提出問題要有邏輯性,啟發性,目的性。
(3)組織好教學把握好教學進度。
(4)教學結束前,教師應當進行總結、概括,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確定問題結論。
4 發現法。發現法又稱探索法、研究法、問題教學法。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一種方法。要培養創新發展型的人才,不但要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發展學生對學習的探索性態度。發現法教學一般有以下步驟:
(1)創建問題情境。是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矛盾,提出要解決的問題。
(2)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提出問題,然后做出解答假設。
(3)從理論和實踐上檢驗自己的假設,不同觀點可以展開討論。
(4)的出結論。
篇3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學也要遵循教學原則。它既指導教師的教也指導學生的學,應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和始終。
教學的基本原則:1.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教學要以為指導,授予學生科學知識,并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和企業文化精神教育。此原則要求保證教學的科學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理論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此原則要求: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重視教學實踐、實際操作和社會實踐),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3.啟發性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原則要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的懸念、教師的做法);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揚教學民主。4.鞏固性原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地再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此原則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重視組織各種復習,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4.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差別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此原則要求: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發展;采取有效措施,使有能力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揮。5.直觀性原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此原則要求正確選擇直觀教具。6、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教學中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又稱系統性原則)。此原則要求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
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也要把握和運用以上六種教學原則。要活學活用,做好準備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想要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做到這些還是不夠的,因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還要掌握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抵上千兩黃金,方法正確了,那教與學的過程也就簡單化了。下面談談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
我國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1.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基本要求:(1)講述的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2)注意啟發;(3)講究語言藝術。2.談話法、也叫問答法,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問,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優點:可激發思維,調動積極性,培養獨立思考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基本要求:(1)要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2)要善問;(3)要善于啟發誘導;(4)要做好歸納總結。3.討論法,是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交流個人的看法,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可激發思維,調動積極性,培養獨立思考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基本要求:(1)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3)做好討論小結。4.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及課外書籍,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及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自學能力的教學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預習、復習、閱讀參考書、自學教材等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5.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各種直觀教具實物或進行示范性講解,使學生獲得關于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的方法。優點:可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有利于學生對感性認識加深印象、激發興趣。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準備;(2)要使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與過程;(3)講究演示的方法。6.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的目的,組織學生對實際事物進行實地觀察,從而在實際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7.實驗法,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獨立作業,觀察事物過程的發生和變化,探究事物的規律,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優點: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基本要求:(1)做好實驗前的準備;(2)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與方法;(3)注意實驗過程的指導;(4)做好實驗小結。8.練習法,可以拓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驗證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篇4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以達到教學目標,由一系列教學方式組成的策略。它具有操作性、雙邊性和整體性。
教學中常用的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講授法。這種方法可以使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和思想觀點。其基本要求是:講授的內容要達到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講授的方法要循序漸進,富于啟發;講授的語言要準確精煉、生動形象;與非語言行為密切配合,善用姿勢和板書輔助表達;要注意指導學生記好筆記。
二、談話法。也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教師要對談話的內容、提問的對象等做周密的安排,所提問題要緊扣教學大綱、求答范圍清晰,講求提問的方式與技巧,談話后要及時小結。
三、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識,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啟發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幫助學生學會閱讀;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閱讀,以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
四、演示法。教師展示各種直觀教具、實物,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取對事物和現象的感性認識。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演示教具,做好演示準備;盡可能讓全體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去感知;要配合講解,引導學生關注演示對象的本質特征;演示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觀察結果獲得結論。
五、實驗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操作,通過觀察、研究獲取直接知識、培養技巧的方法。教師要編好實驗計劃,做好準備工作;教師要對學生說明實驗的目的和步驟,教會學生正確地進行觀察、測試和做記錄;教師要注意巡回指導,確保實驗程序科學、操作規范;實驗結束后要進行必要的總結。
六、實習法。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教學要求,在校內外一定場所從事活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理論而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七、參觀法。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組織和帶領學生到校外一定的場所,對實際事物進行觀察研究,從而獲得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
參觀前,要確定好參觀的目的、時間、對象,重點和地點;參觀時,教師要提出具體要求,組織并指導學生參觀;參觀后要及時總結,引導學生把所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八、練習法。學生根據教師的布置和指導,通過課堂及課外作業,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借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九、討論法。教師指導學生以班級或小組形式圍繞某一問題各抒己見、相互啟發、進行爭論,以提高認識并解決問題的方法。
十、研究性學習法。研究性學習法是讓學生以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感興趣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生活中選擇研究專題,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教學方法是聯系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紐帶,是實現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用好教學方法的關鍵是根據需要合理選擇、優化組合,這正是設計教學方法的根本目的。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媒體選擇教學方法。
1、呈現方法。是指把一個信息源告訴、表演或者分配給學生。信息源多為教材、錄音帶、錄像帶、電影等。
2、演示法。它可使學生觀看真實的事例,可以利用視聽媒體如錄像或電影將其記錄下來再次播放,可以讓學生去模仿某種行為,如學習繪畫的執筆姿勢,接受某個榜樣人物的態度和價值觀。
3、討論法。在運用這種方法的過程中,某些媒體要比另外一些媒體更具有傳導性,如把圖片作為討論中所運用的技術要比使用影像更有效,更容易。
4、個別指導。經常是一對一的形式,主要用于教基礎知識,如閱讀和計算。電腦特別適用于擔任指導者的角色,因為它能夠快速地針對學習者輸入的不同信息發送出一系列答案。
5、合作學習法。強調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正在逐漸代替競爭學習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可以通過媒體呈現進行討論,也可以制作媒體進行合作學習。
篇5
創新不是一味地“標新立異”,而是發現,是超越,這種發現或超越在本質上應該具有一定的先進性,這才是創新的價值所在。對學生而言,“先進性”必須成為學習活動追求的目標,其具體表現可以是學習方法的科學高效,可以是對學習內容理解的獨到深刻,可以是解決問題方法的簡便新穎,可以是知識運用于實踐獲得的某種發現等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敢持己見,大膽地標新立異,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批判性,以此來支持他們獨特的人格,以此來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只有有了創新精神,“高智商”才能轉化為“高成就”,天才少年才能真正展示天才,不斷迸射出創新的火花。
1 大學思想政治創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1、以人為本的培養原則。在思想教育教學中創新教育就是要改變“以知識為本”的傳統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不是把人作為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遵循人性本身發展的內在規律,從認知心理、意志品格、思維特性、興趣情感、智能等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創新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2、民主和諧的師生原則。創新教育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民主思想,營造寬松、融和的教學氣氛,做到師生地位平等、人格平等。教師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容許學生有各種各樣的見解想法,哪怕不是正確的認識;要允許學生個性的發展,善于捕捉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的主動性和質疑精神。
3、主體性的教學原則。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我們必須改變當前教學中存在的教師越位、學生被動的狀況,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知性,在知識探索中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性思維。
4、實踐性的發展原則。給學生盡可能多的動口、動腦、動手機會和實踐機會,拓展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研究性的實踐任務,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質疑,在探索中創新。
2 大學思想政治創新教育的關鍵要點
1、教學觀念的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是集體灌輸式,而忽視學生內在需要的動機和自我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脫離書本,變灌輸者為組織者、領導者,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創造性地結合起來,在活動中表現出來。如小組討論法、辯論法、案例分析法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識。
2、教學內容的創新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要重點加強信念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啟迪學生牢固樹立立場、觀點,學校要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主與法制、倫理與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心,增強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
其次要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程和教學內容,有計劃地適當增加社會實踐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社會服務等形式新穎的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增加,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還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
再次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多以身邊的實例入手講解深奧復雜的理論知識。這樣不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論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使學生易于理解記憶,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增知識、長見聞,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3、教學態度的創新
首先,教師一定要擺正心態。思想政治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思考問題、追求真實、探親真知、審視自我、關注人生、走向社會,因此,思想政治教師一定要明確政治教學所肩負的使命,樹立起強烈的責任心,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學會從不同方面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努力學會知識世界與社會世界的溝通和富于創造性的轉換,使自己真正主動、生動、健康的成長!
其次,教師要加強學習。教師應該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方法,通過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講課水平。樹立健全的政治觀念,并養成良好的政治行為習慣,關心社會熱點,了解社會現實,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我們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活學活用,豐富教學內容與方法,同時逐步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學生觀,使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新的教學觀念保持一致。
4、教學技術的創新
通過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利用計算機網絡、數字圖書館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和多媒體手段教學,積極利用現代信息和傳播技術,能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過提高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創設讓學生思維得
以迅速深入展開教學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升,所傳授的內容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也得以提高。
5、學習考核評價方法的創新
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學習的評價標準有其合理性。但是思想政治課教學考試存在一個顯著弊端就是課堂上講知識點,書本上劃知識點,頭腦中記知識點,試卷上考知識點,閱卷中評知識點,然后由此評定學生成績,這是一種片面的考試評分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課程的考核需要走出以往的誤區,要加大從知識、能力、覺悟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評價,不只是對知識點的死記硬背,更加重要的是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運用所學知識點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注意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
另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思考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課堂是一個教與學相互促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設疑、質疑、解疑的依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所提問題應能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聯系,與課本知識相關,讓學生討論,激勵學生質疑,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索學習,鼓勵學生發表經過獨立思考的、帶有個人認識和個人情感的理解、體會、意見、看法。通過獨立思考,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教師也要以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研究者的角色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去,引導學生大膽探索,暢所欲言。
總之,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已成為一個民族興衰存亡的關鍵。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全面展開,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擺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課教師面前的頭等大事。
篇6
【關鍵詞】 會計教學;教學方法;操作;技巧
教學方法不僅關系到教學效率,而且關系到教學方向和性質。其性質與特點,直接關系到所培養的會計專業人才的性質與特點。會計教學方法,作為會計教學過程整體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會計教學的基本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個觀念中的第一個“法”,指的是原理與法則、規律與技術;第二個“法”,指的是方法與技巧。教學方法既是科學,也是藝術。站在會計教師的角度來思考,會計教學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與實習法等四種。
(一)講授法
通俗地說,講授法就是教師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不僅被用于傳授新知識,還被用于鞏固舊知識。同時,教師運用其他方法時,也往往需要講授法的配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講授法可以說是貫穿于教學始終的唯一方法。
會計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向學生講述概念、闡釋原理、分析報表、演示分錄、介紹案例,均離不開講授法。講授內容不同,具體的講授方法也有所不同。這里就會計教學中六種不同的講授方法分別加以介紹:
1.平鋪直敘法。它是一種冷靜述說的方法。會計教學中,概念涵義的表述、會計發展歷史的回顧、會計法規的解說、經濟環境的引述、案例的引入,都需要采用平鋪直敘的方法加以講授。它的特點在于,講授的情緒冷靜客觀,講授的內容通俗易懂,講授的條理清晰可辨,講授的語言簡明平易。之所以會這樣,主要由于這些講授的內容對學生來說一聽便明白,并不難以理解。教師平鋪直敘時,簡明扼要以避免嗦,態度從容以避免急躁,語氣平和以避免生硬,語速平穩以避免夸張,語音宏量以避免模糊,便成為基本要求。
2.邏輯推論法。它是一種嚴密論證的方法。會計教學中,會計原理的闡釋,籌資與投資管理的闡述,往來款項之間關系的說明,收入、成本和利潤的測算,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比例的論述,都需要采用邏輯推論的方法加以講授。它的特點在于,講授的思路嚴密,講授的條理分明,環環相扣,邏輯分明。它的優勢在于,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索,幫助學生理解,并能引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3.直觀輔助法。它是一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課堂上,教師一邊講授一邊運用表情與手勢來描繪與模擬,或者一邊講授一邊在黑板上勾畫圖示,有時也一邊講授一邊出示教學掛圖讓學生看,這都是在采用直觀輔助法。它的特點在于,依靠直觀輔助的手段來補充口頭講授的不足,形象展示口頭講授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通過直觀展示而達到形象生動、引人入勝的境界。會計教學中,幾乎所有內容的教學都可以采用這種講授方法。
4.舉例說明法。它是一種演繹論證的方法。講授抽象的會計概念與原理時,先從一般的原理與方法講起,再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 ,是一種由深至淺的講授方法,也是一種由抽象到具體的講授方法。它的功能在于,通過舉例,靠生動形象的實例來佐證與闡釋一般的原理與規律,有助于學生迅速理解與掌握,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與模仿。會計教學中,經濟業務發生變化對會計恒等式的影響問題,合并報表的編制問題,審計準則與審計依據的關系問題等,學生都難以理解與運用,一旦舉出實例,加以說明,學生便可豁然開朗。所以,對會計教師而言,舉例說明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講授方式。
5.比喻說明法。它是一種形象生動的方法。再抽象的原理,通過恰當的比喻,都可以讓學生迅速獲得理解。大學課堂上,打比喻的講授方法具有廣泛使用空間。會計教學中,可打的比喻很多。一個小家庭,要維持日常生活,要搞家庭基本建設,要儲蓄,要投資,要兼職創收,要借貸,如何運作才更好,這便是財務管理;把每一筆收入與支出登記在冊,并定期分類匯總,計算出盈虧,這便是會計;每月回過頭來逐筆分析,看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哪些收入可調節,這便是審計。在教學時,便可用這些比喻來講清楚財務、會計與審計三者之間的關系。其實,只要比喻貼切,它的效果遠遠勝過千言萬語的講授。所以,比喻說明法也是一種事半功倍的講授方法。
6.幽默激趣法。它是一種富于魅力的方法。現代人都追求幽默風趣,大學生尤其喜歡幽默風趣的講授方法。幽默是智慧的體現,也是信心的體現。會計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運用幽默激趣的方法來講授,不僅能顯示自己開朗自信的個性,也能展示自己從容機智的智慧,還能讓學生在會心的笑聲中受到啟發,獲得理解。如果一堂課能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發出幾次笑聲,那么,這樣的課堂便充滿了生機,而這樣的教師也會受到學生廣泛歡迎。當然,幽默風趣是一種個人風格,也是一種講授技巧。會計教師不必刻意為之,但是也可適當地加以考慮與運用。其實,會計教學中一切內容都可以采用幽默激趣的方法來講授。需要指出的是,幽默激趣只能作為教學的一種點綴,而不能整堂課都采用。
講授法不是注入式的代名詞,但如果描述時生硬有余,生動不足;論證時邏輯力量不強,清晰度不高;分析時缺乏深度;綜合時缺乏概括力,結論和答案從天而降時,那么,講授時“填鴨”的味道就會很濃。所以,應特別注意在運用講授法時避免注入式。
(二)討論法
討論法,又叫做談話法,是由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他們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推理而各抒己見,最終獲得知識的方法。它的特點在于,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加以口頭回答,同時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引發爭議,集思廣益,互相啟發,最后,得到收獲。這種方法,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引發學生思考問題與研究問題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口才與社交能力,均有益處。
討論法的組織者是老師,參與主體則是學生。但是,討論什么問題,由誰來發言,如何協調不同的見解,對學生的討論作何引導與評價,怎么總結與歸納,這一切,均需要教師來落實。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引導、穿插與評點不可缺少,學生的參與也不可缺少,因此,討論法又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合作的教學方法。
會計教學,面對的是大學生。大學生年齡在20歲左右,身心基本趨于成熟,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都比較發達,思考問題的廣度、深度與敏銳性也有了較好的表現,口頭表達的膽量與信心、條理性與清晰性也能令人滿意,求知欲與進取心也比較強烈。這一切,都為討論法的運用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是可行的,學生能積極參與,并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可見,會計教師采用討論法教學已經具備了現實條件。
會計教學中,許多內容都具有討論的價值,需要會計教師引起重視。比如,就財務運作來說,是會計利潤更重要,還是現金流量更重要?就企業融資方式來說,是發行股票好,還是發行債券好?就固定資產來說,是租賃好,還是購買好……,這些問題,在具體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可以拿出來讓學生討論。當然,能夠用來組織討論的問題,應該具有討論的價值,能夠便于學生打開思路。如果問題沒有討論價值,學生難以發表不同見解,討論的氣氛出不來,也就毫無意義了。所以,會計教師不能為了討論而組織討論,必須在需要討論的時候,或者在具有討論價值的問題上進行組織。
討論前,教師要把討論的問題告知學生,并要求他們查閱資料,進行思考,做好準備。討論過后,教師需要進行總結,要概述各種意見及其分歧,要對各種思路進行梳理,也需要對學生情緒進行調節 。總結時,教師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要介紹學術界同仁們的看法,以開啟學生的思路。
運用討論法教學,要做得十分圓通,對會計教師而言,關鍵在于做好提問的工作。這里所說的提問,既包括提出討論問題時所進行的提問,也包括引導學生思考時所進行的提問,還包括對學生的答問進行評點時所進行的提問。提問的功夫到了家,會計教師的討論教學法便能運用得相當有效。一般來說,提問的方法有直問法、曲問法、趣問法、反問法、追問法等五種。
采用討論法教學時,會計教師就如同電視談話節目的主持人一樣,始終組織并引導著這場討論,控制討論的節奏,駕馭討論的方向。這需要會計教師具有良好的組織才干,開朗活潑的教學風格,收放自如的教學經驗,與精彩穿插的教學口才。在討論的氛圍中,教師與學生都能獲得一種愉悅的享受。因此,討論法確實是一種頗有價值的教學方法。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的統一布置與指導下,學生通過做一系列的練習題或者做一系列的技能訓練,而最終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它是會計教師組織教學,落實對學生的訓練而采用的一種基本教學方法。采用練習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練習獲得對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鍛煉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的技能與技巧。
需要說明的是,采用練習法教學時,表面上看學生是練習的“主角”,教師是練習的“配角”,但是學生始終只是“演員”,而教師則既是“演員”,也是“導演”,是教師的設計與組織始終在調控著練習法的運用過程與運用效果。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演員”有杰出表演,就要想辦法讓學生進入角色,使他們感到這樣的練習不僅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是必要的和有趣的,使他們知道從哪些角度和如何去解答這些練習,并獲得成功的體驗與進步的喜悅。
(四)實習法
實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從事一定的實際工作或操作,從而形成一定的技能與技巧、獲得一定知識的方法。所謂實習法中的“實習”,應該是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在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實踐性學習。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盡管需要向大學生傳授相關知識,但最主要的也是最終的目標是讓大學生獲得相關技能,具備解決會計、財務與審計工作中具體問題的能力。要實現這個目的,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運用實習法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會計工作的各項技能,完成由知識到能力的跨越,便成為現實需要。
二、會計教學方法的誤區
教學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忌諱,即存在一個合理選擇的問題。在使用教學方法時,對會計教學而言,存在觀念上的誤區與操作上的誤區。
(一)觀念上的誤區
采用什么方法,不采用什么方法,是由教師的觀念決定的。講不講究方法,把教學方法放在什么地位,也是由教師的觀念決定的。偏愛哪種方法,舍棄哪種方法,照樣是由教師的觀念決定的。一般來說,會計教師在教學方法問題上,存在著兩大觀念上的誤區。
1.不講方法。由于會計教師大多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師范訓練,中老年教師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操作教學,青年教師則一方面模仿與借鑒中老年教師的方法與經驗,一方面慢慢摸索。可以說,會計教師大多都缺乏教學方法的指導。這樣便出現了幾類情況:有的教師學有專長,研究有心得,教學時能闡述獨到見解,引發學生的聽課興趣;有的教師基本功扎實,思路清晰,口才好,也能贏得學生的喜愛;有的教師經驗豐富,熟悉教材,講起來左右逢源,得心應手,照樣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有的教師盡管學術成果不少,但缺乏口才,因而不受學生歡迎;有的教師盡管口才好,但不扎實,上課變成了天南地北地侃大山,因而也得不到學生的認可;有的教師則尚無學術成果,又少教學經驗,而且口才也欠缺,因而最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這幾類教師對教學方法的作用看法也不一。有的教師認為,自己是憑經驗教學,從來不關心教學方法;有的教師認為,教學方法是小學教師的事情,大學教師不需要講究教學方法;有的教師認為,自己從來不考慮教學方法,只考慮自己怎么講,照樣受學生歡迎;有的教師則認為,教學方法說起來好,但不管用,自己也學不好。凡此種種,無不表現出對教學方法的蔑視。
2.誤解方法。教學方法需要采用,但必須說明,它并不是萬能的,不能成為靈丹妙藥,包醫百病。有的教師認為,既然教學方法需要講究,那么拿來使用便是了,如果管用,他便繼續采用,如果不管用,他便說教學方法沒有用,從此不再理會;有的教師認為,教學方法應該像器物一樣,拿來便可使用,如果不簡便易行,他也覺得沒有必要采用;有的教師認為,教學方法既然行之有效,而且大家都說教學方法好,那么,多多采用就是了,而不管教學內容的特點如何;有的教師認為,教學方法是裝點門面的裝飾品,只需要在上公開課的時候用一用便行了。所有這些看法,都是對教學方法的誤解。
其實,教學方法既是外在的手段,又是內在的功夫。說它是外在的手段,意思是說,教師人人都可采用;說它是內在的功夫,意思是說,教師采用時又會帶上個人的色彩,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做法。如此,教學方法便成了人人可用,但每個人的用法與效果均不相同的東西。由此可見,采用教學方法還需要教師加強教學的修煉,從教育的意識到教學的操作方面都需要有所修養。同時,教學方法又是與教學內容休戚相關的。有的教學方法,只適合于相應內容的教學;有的教學內容,也需要采用某種專門的教學方法。如果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那么,教學方法在操作時便會顯得生硬而無效。會計專業課程之中,概念的教學,原理的教學,實務的教學,均需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所以,會計教師在選用教學方法時,必須尊重教學內容的特點。
會計教學,面對的是大學生,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每種教學方法如何操作,都必須適應大學生的身心特征。事實上,會計的教學方法是否運用得當主要是從學生的收獲與反應方面體現出來。可以這樣說,能夠適應大學生需要的,能夠受到大學生歡迎的,能夠促進大學生學習成效的,這樣的教學方法便是行之有效的。
(二)操作上的誤區
會計教學的四大基本教學方法,由于操作、運用不當,引起不良效果。具體有以下幾種:
1.講授法的誤區。會計教學中,講授法使用的時間最多,空間也最廣。教師在考慮自己如何講授時,可能更為關注的是課堂的不冷場,絮絮叨叨之余便難免出現一些差錯,表現在:
(1)信口開河。教師一味地追求滔滔不絕,廣泛涉及,講課時慷慨激昂,大言不慚,似乎人間的事情自己全知道,但講的內容卻往往經不起考證,有的內容甚至與事實相去甚遠。這種不懂裝懂是典型的亂講,也是教師極不認真負責的表現,為教師講授的第一大忌諱。
(2)照本宣科。上課之前,教師應認真寫好教案,而且把教案寫得十分詳盡,工作做得極為扎實,也體現了認真負責的精神。但是,如果到了課堂上,講授的時候只是把教案內容背誦出來,或者照著念,就變成了照本宣科。教師是在講教案、講教材,而不是在引導學生學習。由于教師說出來的是書面語言,就難以與學生的心靈溝通,也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
(3)一講到底。教師的講授,盡管在課堂教學中要占據不少時間與空間,但并不是“一言堂”、“滿堂灌”,而是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運用。如果教師唱獨角戲,包打包唱,便變成了一講到底。它的壞處在于,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機會與權利,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容易使學生養成思維惰性,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學能力。
(4)借題發揮。教師的講授,需要旁征博引。所以講授會計知識時需要涉及到其他領域的內容。但是,這種延伸應該是放得開收得攏的,要收放自如。如果信馬由韁,任意發揮與延伸,就有可能偏題,越扯越遠,演變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這樣的借題發揮,也許故事成堆,也許引人入勝,也許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但卻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因而應該避免。
(5)云山霧海。教師的講授,需要簡明扼要。不說則已,一說便透,不點則罷,一點便通。如果說話含糊其辭,說一半留一半,不著邊際,不知所云,或者用一大堆的專業術語與新鮮名詞來講授,不能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賞,便變成了云山霧海。它的壞處在于,學生難得其解,給人的印象是,教師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精彩表演。教師的講授,離不開表情與手勢的配合,也離不開聲音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但是,如果過分注重這些因素,表情夸張,帶上演員的表演色彩,便變成了精彩表演。這樣講授,也許一開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也許能夠幫助教師增加一定的講授效果,但是用多了,用得久了,便變成了“反客為主”,使講授喪失了應有的力度,反而會令人嫌棄,甚至成為學生課余嘲笑的對象。教師盡管需要一定的表演才能 ,但并不是以演代講,將自己變成講臺上演出的演員。
2.討論法的誤區。討論法在會計教學中的使用機會較多。它的特點在于,讓學生參與其中,開啟腦筋,集思廣益,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不過,使用討論法,教師注意不當,也會闖入一些誤區。主要有:
(1)虛假繁榮。討論法的表現形式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展開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討論、有沒有討論的必要、學生是否能夠發表不同見解,至關重要。如果將討論當成形式,為了討論而討論,為了作秀而討論,所提出的問題,既無深度,也無力度,學生根本不必動腦便能回答,這便變成了虛假繁榮。這種情況,在公開課上常常可以見到,是討論法運用的大忌。
(2)自由放羊。教師組織討論,既要提出問題,又要組織協調,駕馭討論的方向與節奏,因此,討論中,教師的引導與組織必不可少。如果把問題提出以后,任由學生討論,甚至于辯論與爭吵,教師不作恰當引導,便變成了自由放羊。它的壞處在于,容易造成局面的失控,學生面紅耳赤,各不相讓,卻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也無助于思路的啟發。所以,討論中的協調與控制,是不可缺少的。
(3)只聽不說。教師組織討論,目的是讓學生開口說話。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做一個忠實的聽眾,而且要傾聽各種意見,不過在聽完之后,需要及時給予評價與判斷,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如果只聽學生說而自己不發表意見,便變成了只聽不說。它的壞處在于,不能讓學生受到鼓勵,難以讓學生得到真實答案,甚至于容易打消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3.練習法的誤區。課堂上的練習法,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動腦與動手,鞏固知識,習得技能。對會計教師而言,練習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不過,練習法的使用也有誤區。
(1)為練而練。每一次的練習,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會計教學中的練習目標更應明確,大學的教學計劃中也具體規定了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的練習種類與練習次數。如果為了完成練習次數,或者只是因為教科書里面有一些練習題而讓學生去練習,卻不明白為什么讓學生去練習,便變成了為練而練。這實際上是形式主義。事實上,大學教學中的練習畢竟是有限的,做一次就應該產生一次成效,所以,必須整體規劃,全盤考慮,確定具體的練習內容與次數,避免走過場。
(2)只練不評。學生練習的結果如何,需要教師評價。這種評價可以通過教師的解答來取代,也可以通過剖析典型來進行,并不一定要對學生的練習進行逐一評價,但是,沒有評價,學生心中便沒有底,失去把握,甚至迷失學習的方向。而評價,無論是正面的肯定,還是負面的糾錯,對學生而言,都是鞏固學習成果的有效手段,教師決不能吝惜自己的評價。
4.實習法的誤區。實習法,強調學生在實踐中唱主角,但教師的責任仍不能放松。采用實習法教學有如下誤區:
(1)甘當看客。實習法運用時,教師給學生設置了真實的會計場景,學生置身其中進行操作,但教師此時并非萬事大吉,可以袖手旁觀,甚至放任自流。實習過程中,教師應像師傅帶徒弟一樣,需要手把手地指點,或舉例示范,甚至需要與學生一起攜手解決問題,不能甘當看客。實習中差錯會層出不窮,教師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師而言,置身其中,與學生打成一片,相當重要。
(2)干預過多。實習之中,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不可缺少,但也并不是抱著學生走,甚至取而代之,過分干預。實習,畢竟是給學生親自動手的機會,教師需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只有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才實施指點。干預過多,實際上剝奪了學生自主實踐的權利,對學生能力的形成不利。
總之,教學方法是教學能力、教學成效的組成部分。教師的專業知識有如分母,教學方法有如分子,而教學效果就是這個分數的值。在專業知識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分子越大,這個分值就越高。大學教師,固然要做學者,但首先要當好一個教師,因為教學工作畢竟是大學教師的第一任務。為實現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講究并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段琳.會計教學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 劉建秋,段琳.會計誠信教育[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篇7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優化
一、教學目標的優化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教學設計必須以教學目標為指導,教學目標是學生預期的學習結果,教學是以教學目標為定向的活動,教學目標引導和制約著教學設計的方向。例如質量守恒定律教學目標是:①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②能正確書寫簡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進行簡單的計算;③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上述教學目標就是學生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有關內容之后預期的學習結果水平。其中目標①、②屬于“知識與技能”的領域而目標③屬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領域。
教學目標不僅以傳授知識為目標,還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滲透各種能力的培養,學習、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習慣、科學態度、思想品德等各種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教學中不考慮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的。
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意課程標準是其基本原則,但同時應結合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否則會適得其反。在教學過程中,可發給學生完成一些針對教學目標所設計的測試題,當堂完成,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并據此適時調整有關教學環節,從而促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并幫助學生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的優化
對于確定的教學內容,首先要分析屬于哪一種知識類型,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還是化學用語、化學計算、化學實驗。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教師應統覽全章內容,劃分單元之后,再回到每節課的內容上,運用“整體―部分―整體”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節課相互串聯,在教法及知識結構上不脫節。在挖掘教材優點的同時,也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翻閱資料,從中尋找最新的有關背景資料,選擇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題,好的演示方法及適宜的輔助練習等,以彌補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學“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學中,結合課文的特點,我通過查閱資料、文獻,得知“海嘯”和“颶風”等的形成也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關,因此,在上課引言時,我采用幻燈把“海嘯”和“颶風”引起的災難性的場景呈現在同學面前,讓學生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找出引起的原因,從而激發同學的求知的眾望,再根據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識,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化學實驗相結合,打破書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通過觀察、交流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該堂課的知識,教學效果良好。
總之,在優化教學內容時,應本著主次詳略得當,精講多練的原則,分表哪些內容教師講,哪些內容學生講,哪些內容安排學生自學或討論,哪些由師生共同解決等。課堂教學中要圍繞教學內容,使各個教學環節能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合理安排,讓教師和學生各處其位,協調一致,配合有序,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
三、教學結構的優化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應充分考慮教與學的各種因素,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要求以及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等,設計好符合教學規律與教學原則的教案。
一節化學課一般包含有新課引入、講授新課、課堂例題、鞏固訓練和課堂小結等幾個部份。各個環節必須在時間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內容上精心設計,才能形成有層次的科學和諧的結構。如新課引入的方法是較為重要的一環,它是每堂課的“開場白”,運用得當,則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可為新課教學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主要可通過提問討論法、習題解答法、實驗法、猜想法、類比法等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其中,提問討論法在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教學中運用得比較多,習題解答法多用于學生已獲得了較多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定理等知識的基礎上,而新課將在已學過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實驗法主要用于邊講邊實驗的授課類型中,可由教師演示或由學生分組去做。除此還有很多的引入方法,在設計上應力求簡單明快,起到啟發思維的作用。如在講授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時,可讓學生回顧初二物理中所學的“分子、原子”的知識,從而在化學教學中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深層意義。
四、教學手段的優化
眾多的教學手段中,教學語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必須十分重視教學語言的訓練和運用,口頭語言應規范、生動,板書語言應工整美觀,體態語言應大方得體。除此之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除較為傳統的光學投影儀之外,多媒體技術在輔助教學上,可通過微機揉合圖、文、聲、像為一體,對各種教學信息進行加工,以交互式為手段,為學生創造逼真的情境。例如:在初中化學“奇妙的二氧化碳”一節的教學中,我們利用錄像觀察用“干冰”升華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盛有多個燃著的階梯蠟燭的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具體、生動,印象深刻,效果明顯。
五、教學方法的優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提問討論法、模擬發現法和邊講邊實驗法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教師通過語言、實驗、示范等手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系統地傳授化學知識。在教學中應堅決摒棄“填鴨式”,應使教師的“教”致力于“導”,服從于學生的學。教師應特別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如采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滲透情景教學思想,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協作研究,相互討論,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獨立的思維,領悟化學原理,并掌握化學學科的研究方法。例如初中化學“性質活潑的氧氣”一節中,有關氧氣的化學性質,可采用邊學邊實驗的方法,由學生分組實驗,氧氣可用雙氧水(二氧化錳作催化劑)來制得,這樣操作起來比較簡便,教師可先演示,也可邊討論邊演示,得出操作中的注意點,然后讓學生自己實驗,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效果顯著。
總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好這幾個方面的優化,則必定能保障課堂素質教育的實施,使學生真正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體會到化學學習中的真正樂趣。
參考文獻:
[1]于浩主編.中學化學創新教法――45分鐘優化設計.學苑出版社,1999
[2]萬嘉若等.現代教育技術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篇8
【關鍵詞】素質教育;課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3-0380-01
素質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教育,當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跨世紀人才的需要。中學物理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效率不高,學生易于產生畏難情緒,對物理失去興趣現象而物理本是一門生動有趣、與生活密切聯系與許多重大科技成果密切相關的基礎科學。只有在課堂優化上多下功夫,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了一些嘗試,以下就幾個方面談一談粗淺的看法。
1 前提:教學目標的優化
教學設計必須以教學目標為指導,具體操作中應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展示目標,緊扣目標,進行教學;圍繞目標,論斷反饋;進行矯正,落實目標。其中圍繞目標、診斷反饋以及進行矯正,落實目標是最關鍵的步驟,只有抓好這兩個教學環節,教學目標才能得以落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發給學生完成一些針對教學目標所設計的測試題,當堂完成,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并據此適時調整有關教學環節,從而促使絕大多數同學能達到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增強學好物理的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意教學大綱是其基本原則,但同時應結合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否則會適得其反。教學目標是一個多文化的概念,不僅以傳授知識為目標,還要依據大綱和教材,滲透以下內容:各種能力的培養,學習、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習慣、科學態度、思想品德等各種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2 基礎:教學內容的優化
對于確定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在明確教學目標、掌握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準確把握其深度、廣度和梯度,應當做到以教學大綱為綱,認真鉆研教材,掌握教學要求。首先應統覽全章內容,劃分單元之后,再回到每節課的內容上,運用整體――部份――整體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節課相互串聯,在教法及知識結構上不脫節。在挖掘教材優點的同時,也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翻閱資料,從中尋找最新的有關背景資料,選擇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題,好的演示方法及適宜的輔助練習等,以彌補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高中物理“平拋運動”的教學中,結合課文中的例題,我加以引伸,設計成飛機扔炸彈的系列問題,如飛機扔炸彈如何擊中地面上的建筑物,如何擊中海上逃竄的軍艦,扔下多枚炸彈后會出現什么樣的情形等,由于有電腦動畫的配合,顯得生動有趣,學生興趣濃厚,討論熱烈,既拓寬了他們的思路,也達到了本堂課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優化教學內容時,應本著主次詳略得當,精講多練的原則,分清哪些內容教師講,哪些內容學生講,哪些內容安排學生自學或討論,哪些由師生共同解決等。課堂教學中要圍繞教學內容,使各個教學環節能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合理安排,讓教師和學生各處其位,協調一致,配合有序,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
3 關鍵:教學結構的優化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應充分考慮教與學的各種因素,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要求以及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等,設計好符合教學規律與教學原則的教案。
一節物理課一般包含有新課引入,講授新課,課堂例題,鞏固訓練和課堂小結等幾個部份。各個環節必須在時間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內容上精心設計,才能形成有層次的科學和諧的結構。如新課引入的方法是較為重要的一環,它是每堂課的“開場白”,運用得當,則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可為新課教學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主要可通過提問討論法、習題解答法、實驗法、猜想法、類比法等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
4 根本:教學方法的優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提問討論法、模擬發現法和邊講邊實驗法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教師通過語言、實驗、示范等手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系統地傳授物理知識。在教學中應堅決摒棄“填鴨式”,應使教師的“教”致力于“導”,服從于學生的學。教師應特別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高中物理“平拋運動”一節中,可采用啟發式的講授法教學,通過教師的層層設疑,步步引導,逐步使學生掌握運用運動合成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拋運動,理解這一較為抽象的概念。
5 保障教學手段的優化
篇9
1.1啟發式教學方法的內涵
啟發式教學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從學生實際出發,指引他們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自覺掌握學科知識,學會綜合分析問題,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樹立求真意識,促使他們生動活潑、積極向上。教師系統地教授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學生能從其中掌握和理解多少,又有多少能為學生所用呢?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有效掌握和運用知識,發展智力與提高能力,要依靠自己主動地探究與反思,通過個人努力實現目標任務。
1.2貫徹啟發式教學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要求善于提問、激發疑問,引導學生思考層層深入;再者注重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啟發學生獲取知識;最后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2.啟發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2.1啟發誘導貫穿整個高中生物教學過程
高中生物內容更抽象,難于理解和把握。采用傳統講授方法很難將抽象內容具體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顯得枯燥乏味。學生對于自己難以把握的內容很容易喪失興趣,選擇逃避方式消極懈怠。如果整個教學過程貫穿啟發誘導,從導入課程到作業布置,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地引導、啟發、點撥學生,就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學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
2.2設置啟發式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指教師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創設出各種情境,讓學生質疑探究。啟發式教學的關鍵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導入新授課時,可以設置一個相關問題情境,從教師提出的問題中通過聯系、思考和想象,發現內在聯系,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辦法,同時還可以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具體表現為強烈的求知欲,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對生物學習的熱愛等。設置啟發式問題情境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使每位學生的優勢都能得到充分發揮。
2.3教學內容靈活化直觀化
高中生物內容的抽象性決定了它難以被理解,所以可運用啟發式教學原則將高中生物教學內容靈活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教學內容不應死板,墨守成規,通過運用多樣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靈活化,符合學生認識特點,引導學生踴躍思考。教學內容不應抽象偏離實際,通過多媒體演示、實物展示和模型再現等方式給學生以形象可感而具體的學科知識,有利于解決生物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觀察探究事物的能力。
2.4實施啟發式討論課堂教學
啟發式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而實施啟發式討論式課堂教學可以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高中生物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知識,更強調會思考運用知識,培養探究實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討論法是學生以教師提供的線索為依據,為解決某一問題而進行探究討論,以達到辨明其是非、尋求真理的目的的方法。通常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討論,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認識,組內成員可以相互指導、相互啟發。教師在討論中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想象力。
3.結語
篇10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專題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C-0084-0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為學生傳授心理知識、注重學生心理體驗、訓練學生行為的公共必修課程。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仍以講授教學法為主,未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許多教師在教學中脫離學生實際,照本宣科,導致教學對象的針對性不強,學生學習興趣減弱。因此,探索和建構有效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模式十分緊迫。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安排了心理咨詢教師,但在實際中學校工作的重點還是放在教學規模發展和學科專業建設上,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內容,注重過程、忽視結果的現象。具體表現為:一是內涵及外延理解不夠。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過于注重課本的理論傳授,未能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二是教學方法單調,教學理念落后。以傳統的“填鴨式”方法為主,很少運用啟發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三是師生交流少,未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高校擴招后,學生人數大增,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夠,導致上課人數過多,大班教學中師生溝通很少。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滿足社會、企業、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職學生必須全面提高道德修養、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將使學生激發個體潛能,優化心理品質,提升生命價值,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環境。目前高職學生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學業、人際交往、戀愛和求職等領域。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主要以理論傳授的形式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普及,重理論、輕實用。在實踐教學中,忽視了師生互動和交流,忽視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心理體驗和行為訓練,使學生處于一個接受式、被動的學習狀態,未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中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技能的掌握,積極建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題式教學模式。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題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專題式教學是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打破傳統的按章節依序授課體系,依據課程內在邏輯關系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提煉和充實,形成既連接又相對獨立的系列專題,并圍繞專題制訂教學方案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專題式教學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通過專題的設計,打破理論與實踐的界限,將它們有機地統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打破理論與實踐的隔閡,促進教學與實踐結合。二是專題式教學可以把最新學科領域的理論、技術和實踐融入到教學當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中,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三是專題式教學秉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新穎,以問題為導向,項目為載體,使學生以參與學習、發現學習、自主學習的方式去獲得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創造力。
- 上一篇:簡述工程竣工驗收條件
- 下一篇:民法典培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