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財務收支預算范文
時間:2024-03-07 17:48: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村級財務收支預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村務監督委員會形同虛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三十二條規定,應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或類似機構,負責村民民主理財、監督村務公開事項。成員由村民或其代表推選,被推選的人應具有財會或相關的管理知識。在審計工作中我們發現,此項法律規定雖然非常明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形同虛設”,如村務監督委員會并未由村民推薦產生,而是由村委四職干部或委員擔任,其印章卻由報賬員保管,監督委員亦未對財務收支情況進行逐筆審核及簽字。這里在形式上,一方面實質上不符合財務內部控制的獨立性要求,起不到切實的監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相關流程及權限不合理(如報賬員保管印章,監督人員不復核簽字等),都在形式上也使得監督工作完全沒有展開,村務監督失效,導致農村經濟組織財務工作混亂。
(二)財務管理不規范
由于缺少村務監督委員會民主監督,村級財務收支情況掌握在村支書等少數村干部之中,村的大額經費支出不經集體研究決定,費用審批手續不嚴謹,報銷憑證不夠規范,有的是白條列支,有的是村干部自己領條自己審批,有的是重復報賬套取資金。
(三)村務公開不規范
其一是村干部民主意識不強、服務意識不夠;其二還是由于其傳統的“官本位”思想作祟,未能認識到自身與村民的服務關系。這樣導致的后果是村級財務公開的內容、形式、時間都不規范或者不完整,公開的內容也片面、單一,不夠具體。從另一個角度講,大多數村民對自身的權利也沒有完全認識,對于村務公開的程度、形式不夠關心。這樣則導致了村務公開工作完全成了“形式”與“過場”,使村民只能霧里看花,對村級財務的知情權、監督權受到限制。
(四)工程建設監督管理不到位
由村級建設的村組道路工程、小型水利工程、辦公室裝修工程沒有實行公開招標程序或集體決策程序,工程未經公示,無工程預算、決算、驗收等資料;外購建筑材料無購銷合同和驗收資料;材料款和工程款都是以領條或收據方式報銷,工程建設監督管理隨意性大,基本上由村支書和村主任共同操作和掌控工程項目。
(五)超額開支征地拆遷工作經費
涉及征地拆遷的村委會收到上級拆遷辦撥付的拆遷工作經費,限額開支,主要用于征地的政策宣傳、思想動員等相應費用的開支以及村組等征地工作人員的誤工補貼及加班費,征地工作人員的就餐費用。由于村干部對拆遷工作經費開支無預算和計劃,開支內容的隨意性大,在沒有考勤記錄的情況下,村委會成員集體超額發放誤工費和加班費,村干部采用領條和個人餐票方式報銷大量餐費,導致拆遷工作經費大大超過限額開支標準,擠占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集體資金。
(六)違規發放坐班補助和誤工費
街道辦按照上級規定對村四職干部的工資由財政統一打卡,其他職位干部工資待遇按照上級規定執行。村干部工資以外的差旅費(交通費)、電話補助、節假日值班費、其他專項工作補貼等限額報銷(除征地工作外)。村干部不得再發坐班補助及專項誤工費。村委會因征地拆遷收到大額的拆遷補償款,村干部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額資金,就千方百計想辦法如何使用。由于拆遷補償款屬于全體村民共有資產,向村委會全體成員發放坐班補助和誤工費屬于亂支濫補行為,損害全體村民集體經濟利益。
二、村級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村級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缺失
由于缺乏必要的內控制度,導致村干部的審批權和控制?喙?大,未能從制度層面對村干部進行約束,存在自批、自領、自用、揮霍浪費、亂支濫補等情況。
(二)村干部的財經法規知識缺乏
村干部對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缺乏學習,上級部門也未進行經常性的業務培訓,致使村干部財經法規知識缺乏,遵守財經制度的意識淡薄,個人權力表現力強,對村級財務收支不按規章辦事,不聽財務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集體資金一人支配,造成管理不規范。
(三)對村級財務管理監督不力
一是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不力。村務監督委員會沒有代表全體村民對村級財務收支、民主理財、村務公開等進行監督和落實,監督流于形式,給少數不廉潔的村干部提供有乘之機。二是村民監督不力。分散的家庭經營使村民集體觀念、民主管理意識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計,不主動參與集體事業,對村干部的違法違紀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縱了村干部的違法亂紀。三是上級部門監督不到位。由于上級部門從事農村“三資”管理的人員越來越少,監管空白,疏于對村級財務收支進行檢查和監督,致使村干部心存僥幸,違法亂紀的膽子越來越大。
三、加強村級財務收支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民主監督管理
一是堅持依法辦事,完善村民監督。要從組織建設出發,由各基層人民政府負責,落實各村民監督小組的組建,明確其成員構成、職責與相關辦事流程,從形式上和實質上完善村級財務收支的合規性。二是強化外部監督。由于內部監督遠非一蹴而就,因此適時引入外部監督也非常重
要。這里重點考慮以政府審計的模式,通過定期審計、專項審計或經濟責任審計等形式對村級財務或重點收支事項進行審計或審查,并定期公布審計結果。結合審計結果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獎懲,對重大違紀違規的人和事依法移送紀委或司法機關依法查處,真正做到查處一個,威懾一方的作用。考慮到政府審計力量的不足,有必要時也可以通過外聘社會審計的模式開展專項審計工作。
(二)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
根據財政部、農業部《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和財政部《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并結合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做到規范管理,同時強化執行情況的監督。
(三)完善村務公開制度
一是要完善村務公開形式。要求各村委會將一定時期的村財務收支進行公布。在形式上要明確公布周期,公布載體(如上網、張榜等),公布的同時要注明舉報或反饋方式等。二是要明確公開內容。要求各村委會必須將所有收支、資產負債、工程建設、項目發包、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使用情況逐項進行公開。杜絕“選擇性公示”的做法,使村民的監督權和知情權落到實處,使村民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明白的答案,及時糾正不合理收支項目,消除村民對干部的疑慮,化解干群矛盾。
(四)加強工程建設管理
嚴格實行工程招投標制度和集體決策制度,對擬參加村級建設項目的施工單位,從資質、業績、報價等方面進行量化評比,擇優確定中標施工單位,并將中標單位的情況進行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后,雙方簽訂規范的建筑業施工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并將合同交上級部門備案。對建筑工程一定要按國家規定的程序進行,先要設計、預算、招投標,訂合同、聘請工程監理,完工后,完善工程驗收手續,按合同分期支付工程款、暫扣質量保證金等。
(五)制定費用報銷標準
建立健全村內事務管理制度,制定村干部報酬、誤工補貼、拆遷工作費等各項費用標準,做到費用支出事無巨細,做到費用支出有據可查、有章可循,規范各項費用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能有效的杜絕費用支出的隨意性。
篇2
關鍵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F30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2-0035-2
農村集體資金和資產是廣大農民群眾長期以來共同創造的財富,農村集體資源是國家賦予廣大農民群眾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以下簡稱“三資”)的管理和監督,有利于鞏固壯大集體經濟,推動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近年來,按照上級要求,我市以《合同法》、《吉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通過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全面清理,糾正存在的問題,盤活現有存量,建立監管體系,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強了農村集體“三資”的規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舉措
1.1 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農村“三資”管理行為
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原有農村“三資”管理制度的許多方面已經不適應農村財務管理的實際。為此,我市針對變化了的新形勢,結合推進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進行了完善。具體做法:一是調查研究。以強化村級“三資”管理制度建設為核心,就如何尋找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有效手段、如何保證農村三資服務中心對村級“三資”的有效監管、建立農村“三資”保值增值機制等問題開展調查,研究落實切實可行的舉措。二是典型引路。按照農村集體財務規范化管理合格鎮村的認定標準,培植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建設比較規范的典型鎮村,并將其成功的經驗進行認真總結,形成典型材料,廣泛宣傳,以點帶面。三是統一制度。結合農村基層的實際,制定了財務開支審批制度、集體資金聯簽會審管理制度、“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民主決策四議兩公開制度、集體資產評估經營管理制度、農村三資服務實施辦法等制度。
1.2 創新工作機制,提高農村“三資”管理水平
早在2001年,我市就實行了村賬鄉(鎮)代管制度。實踐證明,村賬鄉(鎮)代管制度是管理農村“三資”行之有效的辦法。近幾年來,我市根據記賬的特點,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三資”行為,堅持村級集體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收益權“四權”不變。一是簽訂規范的協議。農經部門按照全市統一協議格式,與村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鄉(鎮)、村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落實村報賬員、鄉(鎮)記賬人員的職責。二是規范賬務處理程序。在賬務處理上做到先理財,后入賬。三是指導村級建好相關臺賬。為便于村級管理集體“三資”,村級建立健全了現金日記賬、集體資產及資源臺賬。四是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水平。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電算化核算工作,保證農村集體“三資”核算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3 創新審計方法,強化農村“三資”財務監督
我市長期以來一直注重農村集體財務審計工作,堅持每兩年輪審一次。為保證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我市要求各鄉(鎮)站要做到審前有審計通知、被審計單位有承諾書、審計過程中有審計工作底稿、審計結束后有審計報告、違規違紀問題及時移交紀委并有查處結果,努力提高審計的實效性。具體從三個層次進行:一是開展市對村的抽審,由市農村審計站對經濟總量大、村營收入多的部分村進行審計。二是開展鄉(鎮)農村審計站對村的直接審計,將債務重、來信來訪多、征地補償費多、村干部離任多的村,作為農村集體“三資”審計的重點。三是指導各鄉(鎮)農經中心搞好鄉(鎮)對村的“三資”管理情況審計,每年每鄉(鎮)審計的面不少于本鄉(鎮)總村數的30%,重點審計村集體資產收益情況、“一事一議”資金的收支情況、村集體統一經營項目資金的收支情況、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收支情況、征地補償費收支情況、上級專項補助資金收支情況。
2 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探索
2.1 強化制度落實,理順“三資”管理體制
當前關鍵是抓好制度的落實。一是嚴格執行財務收支預算方案。村級要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從管理資金、村統一經營項目等方面,制定落實當年的年度收支預算方案。預算編制以后,村級要按照年度財務收支預算組織收入、安排支出,確保年初的村級預算落到實處。二是鞏固和完善村級財務鄉(鎮)制度。對村交鄉(鎮)代管的集體資金實行“專款專用”。三是規范村級收款票據的管理。各村必須使用我省統一制定的收款收據進行收款。四是嚴格執行財務收支審核審批程序。財務事項發生時,必須取得或填制有效的原始憑證,由經手人和證明人簽字并注明用途,交民主理財小組審查,再經村主管財經領導審核簽字蓋章后,鄉(鎮)記賬員與村報賬員辦理憑證交接。五是切實加強村集體征地補償費的管理。要對征地補償費進行專賬核算,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平調挪用。六是全面公開村級集體“三資”管理情況。要做到定期公開與隨時公開相結合,對村級財務收支情況、資產經營收益情況等村級集體“三資”管理信息至少每季度公開一次,特別是“三重一大”事項要做到隨時公開。
2.2 在全面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夯實“三資”管理基礎
一是村級要健全村集體資產收益臺賬、征地補償費收支臺賬、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使用情況等臺賬,全面反映村級資金、資產和資源的種類、數量及經營使用情況。對“三資”變動情況要及時進行登記,保證賬實相符。二是規范合同管理。村集體資產、資源實行承包、租賃經營的,應當采取公開招標、競價的方式確定經營者,并依法簽訂承包、租賃書面合同,并報鄉(鎮)農經中心備案,嚴禁口頭協議。村級要按合同規定及時、足額收取集體資產、資源經營收益,不得隨意減、緩、免。對于經營合同數額較大的,農經中心等部門要事先介入,強化監管。三是加強收入管理。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加強收入管理,保證承包金、租金、資產變價款、征地補償資金、捐資款、上級補助款等村級資金收入按時足額進入村級賬戶。村級不得以任何個人或集體名義設置賬外賬、小金庫,搞體外循環。
2.3 全面推行“村章鄉管”做法
對村民委員會公章、財務專用章的管理使用實行“一書、一柜、一簿、一檔”委托管理。即“一份協議書”,“三資”服務中心同村民委員會簽訂村級印鑒委托代管協議書;“一柜存放”:設立村級委托代管印鑒專柜;“一簿登記”:設立村級印鑒使用管理登記簿,對村級每次印鑒的使用進行登記審核,登記內容包括印鑒的使用日期、用途、事由、經手人、經辦人;“一檔立卷”:對村級印鑒使用過程中形成的記錄材料進行存檔立卷。同時為各村統一刻制村民委員會介紹信專用章,方便村民辦事的需要。
2.4 規范監管程序,落實“三資”管理責任
篇3
為進一步健全和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做到村級事務公開透明群眾滿意,創造性的開展好農村工作,根據我鄉實際情況,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村務公開
(一)充實公開內容。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會議和文件精神,對十八項內容全部上墻公開,做到不缺項漏項,公開內容及時、全面、真實。尤其以財務公開為重點,村級日常收支按季逐筆進行公開;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如農村低保、農村合作醫療、有償服務收費、村級債權債務等問題要如實按季公開,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籌資酬勞、干部補貼、集體積累及專項資金使用、集體資產資源的發包、宅基地審批、土地征用及補償情況要隨時公開,電價電費、計劃生育、救災救濟物發放、退耕還林還草糧款兌現、種糧直補、臨時性補貼等要按實際情況進行公開。在一季一公開的基礎上,半年進行一次大公開,年終對村級事務進行總公開,并召開村民大會公布全年村級事務及財務收支狀況,接受全民監督。
(二)嚴格公開程序。每季結束后,在下個季度第一個月份的十日前,村會計整理村務公開資料,填制公開底冊,由村書記和村主任把關,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報鄉農經站核實,鄉村務公開領導小組批準后公開。公開底冊一式兩份,一份村存檔,一份報鄉農經站備案,并以此匯總上報縣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實行縣、鄉、村三級管理。公開后,要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確保公開內容詳細具體,全面真實,群眾滿意。
(三)加強村務公開監督。各行政村繼續按照縣農工部統一要求的版面格式、公開時間、公開內容規范村務公開。繼續堅持實行一季一部署、一季一檢查、一季一總結、一季一通報制度和村務公開問題舉報、查處和整改建議書及警示制度。進一步加大對不公開、假公開、不按期公開的查處力度,著力解決公開標準不高、公開內容不全面的問題,不斷提高村務公開質量和群眾滿意度。
(四)豐富村務公開形式,拓寬公開渠道。各行政村要在公開欄公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廣播、發放明白紙,召開各種會議,開展質詢活動等形式,對公開內容加以宣傳,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對各村經濟進行半年和年終審計,將各村的收支狀況結合村年初制定的預算方案,一并報鄉黨委會審查批準后,召開村民大會,通過大會形式向村民公開村集體的收支事項。
二、加強對村集體三資的監管力度
根據市、縣的文件精神,今年在推行農村財務委托服務制的基礎上,全面推行農村集體“三資"委托服務。村集體在“三資”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收益權不變的前提下,由鄉對村“三資”實行統一管理。年初將對各村”三資“進行再次集中清理整頓,摸清各村資產、資金、資源方面的具體情況,務求實際。具體方法是,一是認真開展地表和地下資源的清查,在委托中心的監管下,通過群眾走訪、測量、查閱資料、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等形式,對村集體所有的地表自然資源(包括二輪承包耕地、機動地、林地、草地、荒山、荒坡、荒灘、沙場等)和地下資源進行核實,建起二輪土地承包臺帳和集體資源臺帳,并逐步實行電算化管理;二是在去年村級財富積累機制的基礎上,對集體資產進行再次清查,對照財務委托中心記錄的固定資產賬簿和資產臺帳逐項核實,對有賬無物的固定資產在查清原因的基礎上進行注銷;對有物無賬的固定資產進行估價登記入帳;對內部往來、應收應付款項、長短期借款等債權債務逐筆進行核實,建起集體資產臺帳;三是對庫存現金進行清查,重點清查白條頂現、包包帳、帳外帳。對村集體收入的資金全部納入鄉“三資”委托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建立資金帳戶。村級留必要的備用金,村設報賬員,負責村級收支單據的整理、收集和村民與村委會的往來資金結算等工作。村集體各項支出要實行聯簽會審制度,由經手人、村書記和村主任、民主理財小組審核蓋章后,報鄉農經站入帳。集體資產出讓、租賃、承包和資源開發利用、土地出租、集體投資工程建設項目等,必須依照民主決策“四議兩公開”工作方法和程序進行,并報鄉“三資”委托服務中心審核后,簽訂正式合同備案后方可實施。同時各村要建立起農村集體“三資”相關制度并制定落實措施,確保“三資”管理和監督落實到位。
篇4
一、鄉鎮財政現狀
一是債務負擔重。政府債務是鄉鎮普遍存在的問題,債務數額大,欠債時間長,成為長期困擾鄉鎮財政的一個重要問題。除了名目繁多的貸款、借款、欠款等直接的負債外,還有各種隱性負債和或有負債。沉重的債務包袱嚴重影響了鎮域經濟的發展。
二是公共事業發展難。鄉鎮財政收入自給率普遍偏低,財稅收入往往只有數字而無實實在在的財力,導致鄉鎮政府無力搞建設,更談不上謀發展。公共事業投入少,一些鄉村仍然存在行路難、吃水難、看病難、就醫難的情況。
三是稅收增長慢。鄉鎮稅收大多呈現稅種單一,稅源匱乏,稅額較低,對個別稅源和個別企業依賴過大,增值稅占一般預算收入比率偏低的狀態。
四是財務管理職能弱。首先是缺乏綜合預算管理意識,預算管理不規范,預算約束力弱化。政府收支沒有全部納入綜合財政預算管理,預算編制僅限于財政預算內資金,預算外資金游離于預算編制之外,“收支兩條線”管理流于形式。鄉鎮財政預算大都由財政總會計單獨編制,預算編制程序不到位,支出預算編制粗糙。其次是村級會計人員年齡偏大,業務素質不
強,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監督機制不完善。
二、解決鄉鎮財政現狀的思路
鄉鎮財政、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有鄉鎮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客觀因素。要做好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工作,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還需多管齊下,共同努力。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1.統一思想,完善制度,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
一是要強化對鄉鎮干部特別是鄉鎮領導干部的財政、財務知識的宣傳,鄉鎮領導干部掌握一定的財政、財務知識,既有利于提高其治財理財能力,又有利于對財務人員依法管財的理解和支持。建議財政部門應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鄉鎮領導干部財政、財務知識的宣傳,人事組織部門應對財政、財務知識的掌握作為考核鄉鎮領導干部素質內容之一。
二是要完善財政、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制訂鄉鎮預算管理、資產管理、專項資金收支管理、工程項目管理、負債資金收支管理等專項管理制度,規范理財行為。
三是要加在對鄉鎮財務審計力度。對重點項目采取分節段退蹤審計,完善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實行鎮黨委書記、鎮長“同審分責”式經濟責任審計。
2.改革鎮級財政管理方式,推行“鎮財縣管”模式
實行“鎮財縣管”模式(即鎮財鎮用縣管)是推動建立縣鄉公共財政體制框架,規范鄉鎮收支行為,防范和化解鄉鎮債務風險,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穩定的需要。對實行“鎮財縣管”的鄉鎮,堅持“三不變”原則:預算管理權不變、財政資金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財務審批權不變。
以鄉鎮為獨立核算主體,實行“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財政管理方式。一是預算共編。即縣財政部門按政策提出鄉鎮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意見,鄉鎮政府根據縣級財政部門具體指導意見編制本級預算草案并按程序報批。二是賬戶統設。在縣財政局內設立鄉鎮財政管理分局,統一開設鄉鎮財政收支賬戶,分別核算各鄉鎮綜合預算收支;取消鄉鎮財政總會計,取消鄉鎮財政在各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所有賬戶。三是集中收付。即鄉鎮財政非稅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鄉鎮收取的所有非稅收入全部直接繳入縣財政專戶,由縣財政根據鄉鎮收入類別和科目,分別進行核算。支出由財政專戶撥入鄉鎮財政收支賬戶,鄉鎮財政管理分局以年度預算為依據,按照先重點后一般原則進行分配。四是采購統辦。即鄉鎮列入政府采購支出項目,由鄉鎮根據年度預算提出申請,經鄉鎮財政管理分局審核后,交縣政府采購中心集中辦理,采購資金由鄉鎮財政管理分局直接撥付。五是票據統管。即鄉鎮使用的財政票據,其管理權上收縣財政部門,實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嚴禁坐收坐支。
3.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實施“村財鎮管縣監督”管理形式
對村級財務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嚴格執行“收入全額上繳,開支計劃下撥”制度,各村每筆收入及時解繳財政所“村級代管資金”銀行存款賬戶,不準坐支;資金撥付堅持“量入為出、先批后用”的原則,根據村級編制的收支計劃,以用款報告或代管資金領款單等書面形式寫明領款用途和開支事項,在領款單上須由村書記、村主任、村會計共同簽名,經村民理財小組審核后,報鎮財政所、農經中心審查合格,經鎮長簽字批準后方可進行撥付。縣農工辦、財政局定期對村級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檢查,以避免農村財務管理混亂、集體資產流失,鎮、村干部的亂作為現象。
4.集聚財力,盤活資產,做大項目建設
篇5
本市村集體經濟組織或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開展財務規范化管理適用本暫行標準。
一、嚴格執行財務會計制度
(一)嚴格執行《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
(二)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規范的財務管理及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收支預決算制度、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制度、現金和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債權債務管理制度、票據管理制度、財務開支審批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會計人員管理制度等。
(三)加強集體資產管理。在集體資產臺賬制度的基礎上,嚴格執行資產清查制度,定期對各項資產、負債進行清查,年終進行全面清查。嚴格執行資產承包(租賃)管理、基建項目公開招投標等有關規定,有效保證資產運作的安全和高效,確保保值增值。
二、規范財務處理程序
建立健全規范的財務工作流程。財務事項發生時,經手人必須取得有效的原始憑證,注明用途并簽字(蓋章);經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審批同意并簽字(蓋章)和民主理財小組集體審核通過并組長簽字(蓋章)后,由會計人員審核記賬;按程序進行財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三、健全民主管理監督機制
(一)切實履行民主決策程序。凡村集體經濟組織重大財務活動和財務事項,以及涉及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切身利益的問題,如集體土地征收征用、承包、租賃,集體企業改制,土地補償費使用,集體資產處置,以及年度收支預決算,必須經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成員代表會議討論決定。
(二)實行收支預決算管理。按照量入而出、收支基本平衡原則,年初編制收支預算,經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成員代表會議通過后實施。嚴格按照預算執行,未列入預算的項目不得實施。年終編制決算,提交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成員代表會議審議,并接受上級農經部門審計。
(三)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作用。建立健全民主理財小組,制定民主理財辦法。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成員代表會議民主選舉產生,村干部及其直系親屬、財會人員不得兼任。民主理財小組享有對本集體財務活動民主監督權利,參與制訂本村財務計劃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參與重大財務事項決策,有權檢查審核財務賬目,有權否決不合理開支。民主理財活動每月至少一次,并向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成員代表會議報告民主理財情況。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應當接受有關法律法規和會計業務知識等培訓。
(四)規范財務公開。財務公開全面且真實,凡重大財務事項以及群眾普遍關心的財務活動,要逐項逐筆公開。設置便于群眾觀看、設施牢固、規范統一的固定公開欄,探索創新有效公開載體。公開時間應當及時,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做到隨時公開。對公開中群眾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解答和解決,并將結果向群眾公布。
四、嚴格財務審計監督
村集體經濟組織主動接受上級業務部門對財務收支情況以及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財政專項扶持資金、土地補償費使用和基建項目、對外投資等重大項目的審計監督。村干部任期屆滿和離任時,應主動申請和接受上級業務部門的審計監督。審計結果應及時公開。
篇6
關鍵詞:村財鎮管;報賬員;行政村建設
近年來,我國農村普遍實行“村財鎮管”制度,即全面清理各村財務,取消出納、會計崗位,各村只設一名報賬員,即“二消一增”。村級實行報賬制度,由會計中心為各村設立獨立帳套,在當地金融部門開設單獨銀行帳戶,為各村進行獨立核算,每月規定固定時間,集中統一報賬,由會計中心記賬。
1 村報賬員的工作職責與素質要求
1.1 村報賬員的工作職責
村報賬員的工作職責主要是熟悉財務管理的制度,在財務預算和決算的過程中積極參與;認真核對收付款憑證,保證憑證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及時、準確地進行現金日記賬的登記和管理;在月末或者季末公布財務收支情況,并向中心或鄉鎮(街道)農經站進行報賬;對日常的經費支出和專項支出進行準確無誤地管理;以村民政聯絡員、救災員、村文書、人口普查員、檔案管理員等身份開展行政村的其它工作。
1.2 報賬員的素質要求
報賬員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及技能,堅持報賬員工作的原則和底線,做到公正處理,絕不徇私;報賬員還應該具備充分的財經法律法規知識和會計知識,了解到自身報銷的權限范圍,這樣報賬員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理有據、公正公平。
2 “村財鎮管”取得的成效
2.1 村庫存現金的限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實行“用款申請審批制度”事前介入監督,控制庫存現金余額,開支票提前計劃,不允許亂支亂批,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要講清楚項目、用途、標準,杜絕了大批現金被挪用,貪污的現象,也減少了白條抵庫現象。
2.2 在報賬、結賬、記賬核算的時效性上得到了保證
在推行“村財鎮管”模式以前。各鄉鎮各村財會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責任心不強,有些財務人員業務發生好長一段時間也沒有及時結賬、記賬,甚至拖的時間長了竟成糊涂賬。實行“村財鎮管”管理模式后,每月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報賬、記賬,形成財務報表,做到“日清月結”。
2.3 通過“村財鎮管”規范了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將原村會計變更為報賬員,這就改變了過去村干部對農村會計的直接干預和控制,既增強了村級財務的透明度,又杜絕了干部亂支亂花現象,自從農村財務由中心代管后,進一步使會計核算規范化、合理化,杜絕了暗箱操作和違規操作,控制了亂報賬,亂開支行為,規范了票據,拒付了不合理開支。
2.4 降低了行政費用,減輕了農民負擔
實行“村財鎮管”后,村取消了會計和出納崗位,只設一名報賬員,村里的負擔減少了一半。有些鎮財比較充足的鄉鎮甚至取消了村級委托的收費,分文不取,切實減輕了村財負擔,并且會計核算更加專業化、規范化。
2.5 有效遏止了腐敗現象的發生,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原來村里花錢,全憑村支書主任一句話。村財鎮管后,村里的一切財務收支都置于會計中心的監督之下,實現了多方監督,公開透明,這就從源頭上鏟除了村干部違紀違法現象的發生,增強了群眾對干部的信任度。
3 行政村報賬員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行政村報賬員的不穩定性。農村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加之農村的單位領導在工作中對會計的重視性不夠,導致了行政村的報賬員不能確定由誰擔任,使得行政村的報賬員往往是由其他工作人員兼任的,其他工作人員往往不了解會計基礎知識,更不懂得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對會計法和經濟法等法律法規更是知之甚少,在報銷單據的填寫、報賬手續的完善上表現很差。即便某些報賬員懂財務知識,但是由于報賬員這個崗位經常換人,這讓接任的報賬員往往難以全面掌握單位的財務狀況,對單位的往來款項和專項經費的性質一知半解,這不僅造成本單位的工作效率低下,也使得本單位和其他單位在溝通的時候問題頻出。
3.2 行政村報賬員計算機知識欠缺。當今的會計核算工作已經實現了網絡化信息共享,在政府的指導之下,各個行政單位之間可以遠程的信息查詢,并及時了解各單位的收支情況和預算執行情況,由于農村的報賬員年齡偏大,缺乏計算機基礎知識,在遇到問題時只能電話向上級部門求助,這樣就導致本來應該進行財務分析和預算管理的核算中心工作人員要幫助行政村的報賬員進行憑證的錄入和管理,報表的編制和出具,核算中心工作人員的本職工作被耽擱,整個行政工作中的效率都被拖垮。
3.3 行政村報賬員法律意識淡薄。很多行政村的報賬人員對會計法了解不多,對國家的行政事業單位的核算制度也不能熟練掌握。對于那些被核算中心或鄉鎮(街道)農經站退回的報銷項目,不能及時地和領導取得溝通和交流,做出正確的業務處理方式。這對于整個核算系統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影響。
4 加強行政村報賬員工作的對策和方法
4.1 村報賬員應設立收支明細賬目,保證財政補貼資金及時發放。為了讓行政村的會計核算工作有扎實的基礎,村報賬員可以設置財務收支的明細賬目,用以記錄村上發生的收入和支出項目,并記錄收入的來源和支出的用途以及資金的使用情況等。村里的收入主要來自于政府的發放的專項經費和國家財政發放的惠農補貼以及企業和公司支付給行政村的征地費,村報賬員管理好這幾方面的收入成為其財務工作的重點,村報賬員在工作中要駐守其職業操守,國家發放的專業經費不得挪用,政府發放的惠農補貼要及時交到農民手中,企業和公司支付的征地費要合理公正,這些事情報賬員必須心中有數。
4.2 村報賬員應財務管理工作,為經濟發展出謀劃策。村里首先應該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村里領導班子在財務管理工作上的職責和權限,自覺接受民主理財小組、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的監督,讓村級自治組織做到花錢有數、花錢有度,每一筆款項都用的恰到好處,讓村里的財務工作有制度的保證,村報賬員應利用自身資源,仔細考察村里的經濟條件、自然優勢,結合市場信息,讓村里的農民能夠根據自身的優勢去增加收入。
4.3 報賬員注重提升自身財務能力。報賬員應該注重自身職業道德素養、法制觀念的提升和政治觀念的加強,他們不僅應該熟悉會計、財務管理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更應該有正確的集體主義觀念,在組織村里的經濟和會計工作時能夠做到以集體為原則,以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為目的。
總之,加強村報賬員的隊伍建設無論是對于國家的財政工作還是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都非常重要,這關系到農村基層基礎的鞏固和完善,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在黨的十精神的號召之下,我們應該鼓勵村報賬員為了新時期的經濟發展和農村建設去發光發熱。
參考文獻
[1]謝立娟.加強報賬員管理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J].衛生經濟研究,2009(04).
篇7
二月1、抓好農村財務的建新帳工作;2、抓好村級財務報結帳工作3、搞好農村財務的民主理財工作,明確對張居、臺許、左堡、虹橋等4個村的重點審計;4、集中農經人員對全鎮19個村居現金庫存的盤查,重點對農民歷年稅費尾欠未進入內部往來帳的村實行全面核實;5、抓好村欠鎮稅費帳務的對接換據工作;6、制定xx年農經線年度崗位責任制,形成考核細則;7、制定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各項辦公經費的報支標準、報支手續、審核規定;8、搞好三村聯創材料整理和上報工作,同時加強對曹壩村爭創小康示范村的全面調查。
三月1、布置各村搞好xx年農民負擔方案的面積、人口、勞動力核實工作;2、搞好農村財務的電算錄入工作;3、抓好農村財務公開公示工作;4、組織對各村財務清理和公開公示工作的檢查驗收;5、搞好農民負擔方案的預算,做好層層審批工作;6、集中搞好方案的計算機歸戶操作;7、抓好農經外欠資金的清收分工,落
實各人的年度清收目標任務。8、籌集資金抓好單位職工第一季度的分配工作。
四月1、搞好村級財務一季度報結帳工作;2、抓好農民負擔歸戶方案的到戶蓋章確認工作;3、繼續搞好重點村的財務審計工作,形成審計專題報告,上報縣農工辦;4、組織各村專職人員進行負擔監督卡的集中填寫工作;5、搞好各村全年財務收支計劃編制工作;6、配合抓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資金的籌收及管理工作。
五月1、抓好農民負擔監督卡的到戶發放工作;2、搞好農民負擔方案的公開公示;3、進行農民負擔工作的專項檢查;4、搞好全鎮統籌規費的測算工作,擬定對村級夏季規費收取及上交的考核獎勵意見;5、加強對各村現金庫存的盤查。
六月1、集中全力抓好農村規費的清收,重點抓好鎮統籌款的收繳工作;2、明確專人搞好夏季清收工作進度的統計;3、抓好農經村帳鎮代管資金的收取工作。
七月1、搞好村級財務二季度報結記帳工作;2、全面核實村級農民歷年上交尾欠情況;3、抓好村級各類專業承包合同的收集整理工作,建全合同管理臺帳;4、根據各村上半年財務收支情況,形成與計劃收支對照表,并及時報各村負責人;5、配合農村條線搞好上半縣考核的各項準備工作;6、組織資金,搞好站內第二季度的分配工作。
八月1、搞好農村土地調查,建立農民承包面積檔案;2、配合財政部門搞好水稻直補資金面積的核實工作,并搞好到戶發放;3、抓好農村財務電腦記帳工作。
九月1、搞好秋季壓欠的各項資料準備工作;2、搞好村級財務二季度報結記帳工作;3、突擊10天組織站內人員進行外欠資金的清收工作。
十月1、認真組織資金,搞好站內第三季度的分配工作;2、組織站內人員繼續進行外欠資金的清收工作;3、抓好農村秋季壓欠工作。
十一月1、繼續抓好農村秋季壓欠工作;2、繼續組織站內人員繼續進行外欠資金的清收工作;3、搞好小康示范村創建調查工作;4、抓好農村財務電腦記帳工作;5、抓好農村財務公開公示工作;6、組織農經線進行村級債務、債權的調查核實工作。
十二月1、搞好年終財務報結記帳工作;2、搞好農村收益分配及財務資產年報工作;3、繼續抓好農村秋季壓欠工作;4、繼續組織站內人員繼續進行外欠資金的清收工作;5、配合農村線搞好縣全年條線考核的各項指標數據的搜集統計工作;6、抓好三村聯創工作的指標調查、資料整理、匯總及上報等工作;7、做好單位年終分配資金的籌借工作;8、搞好全年單位工作總結并擬定來年工作計劃。
綜合
篇8
【關鍵詞】村級;三資管理;村級財務管理;管理制度
當前,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工作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新形勢下,為了更加規范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提高三資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必須制定與村級三資管理工作相適應的各項管理制度,好的制度是三資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確定了各項制度,才能明確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工作職責和流程,也才能讓三資管理工作真正走上規范化發展的軌道。為此,要需要建立以下制度:
一是資金收入支出管理制度。資金收入支出管理是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一項最重要內容,資金收入支出管理是三資管理工作的基礎和要點,只有資金收入支出管理做到科學規范,其它管理工作才能有序開展。資金收入支出管理具體包括,(一)是現金管理制度,各村必須在依法依規的基礎上,制定本村現金管理制度,明確現金收支管理流程,明確管理人員職責和權限、現金的收支范圍、用途,業務處理程序、簽字簽章手續,現金預借手續、現金保存保管責任、現金盤盈盤虧損的處理、備用金限額等;(二)是銀行存款管理制度,須明確銀行存款的收支范圍、用途、收付處理程序,支票印章印鑒管理措施、與銀行定期對賬、出賬與會計定期對賬等規定。
二是票據管理制度。票據管理也是三資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只有確實做好票據管理工作,才能確保財務管理工作正常開展,一)是收據管理制度。村級必須使用財政部門核發的專用收據,為此,村級須制定一套完備的收據管理制度,包括收據領用登記、收入逐筆核對、收據核銷制度,確保收據管理無漏洞。(二)是支出票據的管理。支出票據必須做到要素齊全、計算準確、填寫規范、不能遺漏和涂改。村級支出須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據,向經營者購買商品和服務需取得正規發票,支付給農民個人的須要有規范的自制憑證入賬,自制單據的使用類型和使用范圍、填寫要求等規定。
三是支出的審批和審核制度。要建立開支票據逐級審批制度,要明確村級各成員的審批權限,嚴格按規定的權限審批,完善審批手續,并經專人審核把關后方可報賬。一般支出由村級責任人審批即可,大額及重大支出須經村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共同討論后審批。
四是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制度。須按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要求,明確專項資金專人管理、專項管理、專項使用、專項業務流程的要求,明確建立管理人員職責和業務流程、權限、責任追究的條件的制度規定。確保專項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專人負責、專人管理,并由專人負責的要求、防止資金被擠占、擁用、甚至侵占。
五是民主理財制度。財務收支、資產資源發包、租賃等財務活動必須堅持民主理財,必須建立村級民主理財制度。制度須明確民主理財的權限范圍、民主理財的流程、業務處理程序,結果公布等。村級一般要按照規定的權限范圍,由村委班子成員或村民代表共同討論研究決定村級財務管理,資產資源管理等重要財務活動,杜絕一言堂,少數個人說了算的做法。
六是財務公開制度。村級必須將民主財務管理活動的結果按財務活動發生的時間及時對財務活動結果進行公開公示,解答群眾質疑。為此財務公開制度要明確公開的時間、公開的范圍、公開的形式、重大活動專項公開、公開的反饋意見收集及處理方式,才能發揮財務公開促進財務管理的作用。
七是重大財務活動一事一議制度。要按照一事一議的要求,對村級重大投資建設、資產處置等要建立議事制度,議事制度要明確重大財務活動的參加人員、議事程序、對議事過程進行記錄及業務處理流程,對議事結果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等內容。
八是財務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村級要建立財務監督制度,對村級財務收支活動、資產資源的登記、處置等活動進行有效監督。制度應確保村級監督委員會充分發揮監督作用,明確監督人員職責權限,保證監督人員監督不受約束,對財務活動實行全過程參與監督,并對財務活動提出建議和意見。對不按法律法規、制度規定的要求進行財務活動,要按職責和權限,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九是檔案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應對村級發生的財務管理活動檔案,要明確專人管理,建立檔案業務處理流程、專人負責的崗位責任制,確保財務管理檔案不丟失,不遺漏。
十是財務預決算制度。村級要建設財務預決算制度。財務預決算制度必須明確年初年度財務預算工作目標和任務、工作內容和編制方式、業務處理流程。年末要進行制度財務決算工作,財務決算工作結果進行公示、調整和處理。
十是資產清查和盤存制度。制度要明確資產清查的人員、資產清查范圍、資產清查的時間、資產清查業務流程,資產清查結果登記及公示,資產清查的結果處理意見等,確保資產安全完整。
綜上所述、建立制度是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它是三資管理工作的基礎和依據。制度制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今后村級三資管理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為此,各村只有依據法律法規,在結合本村實際特點的基礎上,制定出規范并切實可行的明細制度,才能為今后的三資管理工作打好基礎、鋪好路,也才能保證管理工作規范有序進行,從而全面促進村級三資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沈應仙],新農村建設中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2).
[馮云忠]農村三資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3,(8).
篇9
1.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1農村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不高,財務工作不規范
由于中國農村會計工作起步較晚,財務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最終導致財務處理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村級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不高,在會計處理時不按有關會計制度進行核算。有的賬簿設置不全,不設總賬、明細賬,做成了糊涂賬、流水賬。二是原始憑證內容殘缺不全,簽字審批混亂,甚至自批自報。白條抵庫、白條入賬現象也比較嚴重。三是會計崗位設置混亂,往往是一個會計人員身兼數職,極易導致私存、私借和挪用公款等現象發生。四是財務人員素質不高,在處理會計業務時看村干部臉色和意愿行事,導致會計核算不規范,信息失真,產生所謂的“書記賬”、“主任賬”。而在這些村干部離任時,又不進行財務交接,經常出現“包包賬”、“斷頭賬”。
1.2財務管理混亂,制度執行不嚴
由于管理不嚴,存在大量賬外資產。集體經濟的資金使用透明度不高,個人無償占用集體資金的現象較為普遍,經費開支無專人審批。形成了誰拿錢誰用錢的混亂局面;甚至存在貪污受賄現象,集體資金幾乎成了基層干部私人消費基金;村級財務賬目設置不全,原始憑證不規范。從筆者調查所掌握的情況看,有75%以上的村沒有按制度要求來設置會計賬目。
1.3財務公開質量不高,公開不及時
只有部分村做到按規定時間公開財務。有些村的財務公開存在弄虛作假、避重就輕的情況,公開內容不全面或只公開結果不公開過程,內容不詳細,群眾無法了解真實情況,這樣群眾勢必懷疑公開內容的真實性。
1.4民主理財搞形式,財務公開走過場,監督乏力
在大多數村組,民主理財、村級財務公開就是一句空話,根本沒有落實到位。主要表現在:一是村民理財小組成員是由村主任提名、村委會批準產生,使民主理財失去了作用。二是部分理財小組的成員不懂財務知識,不熟悉財務工作,不按規定理財,對違規違紀的收支單據仍然簽字同意報銷,起不到監督作用。三是財務公開搞形式,走過場,搞半公開、假公開。
2.對策
2.1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制度保證
建章立制是村級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要解決村級財務混亂狀況,最迫切的任務是在一定區域內針對財務管理現狀,從財務收支結算管理、集體資產管理、民主理財與財務公開、會計核算管理、會計檔案管理、財會人員與崗位職責等方面制定一套統一的、切實可行的財務規章制度。從各村的實際出發,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村級財務管理、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制度,以及現金、銀行存款管理、債權債務管理、集體資產臺賬管理、票據管理、檔案管理、財務開支審批、財會人員崗位職責、報賬員崗位職責、會計人員管理,村組干部離任審計,“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多項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規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約束機制,促進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運作。同時,村級財務必須堅持收支2條線,實行先收后支,杜絕以收抵支、差額入賬、坐支現金等現象。
2.2建立穩定的、具備較高業務素質的、嚴格按財務制度辦事的農村財務會計隊伍
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財會人員專業素質,通過舉辦業務講座、法制講座、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等方式提高財會人員的道德素養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并定期組織開展農村會計知識競賽活動和農村會計實務培訓工作。穩定財會人員隊伍,保持農村會計工作的連續性, 實行農村會計選聘制。《農村財務會計選聘制》規定,今后村集體經濟組織新錄用的財會人員必須實行公開招聘,可促進農村財會人員走向知識化、專業化、年輕化。實行會計委派制。由鎮統一考核和管理。從體制上保障財會人員嚴格執法,維護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加強對農村會計的監督,建立農村會計崗位責任制。完善考核辦法,獎優罰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其工作水平。
篇10
一、當前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村主任離任審計中發現,當前我鄉村級財務管理突出以下問題。
1、財務制度不完善。有的村沒有制訂財務管理制度,有的村財務管理制度與現行實際情況不適應、不配套,出現脫節,有的村雖有財務管理制度,但缺乏資金收入、使用及效益措施,導致村級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健全、規范,接受群眾監督乏力。村干部往往都掌握有一定的經濟大權,既管錢又用錢,收不入賬,公款私存私用。有些村隨意借村集體收入,借錢后給一張白條,有的甚至連白條也不給,不斷出現違紀現象。
2、賬薄設置不規范。一些村會計各自為陣,會計科目隨意設置,記帳方法不統一,賬賬不符、賬款不符、賬實不符、有賬無證、有證無賬現象較為普遍,有些村資金來源、資金占用和專項支出等項目記錄不全。因沒有完整的財務記錄,既不能進行規范的賬務處理和全面反映本村的財務活動狀況,也不利于財務公開和財務監督。
3、會計手續不齊全。有的村財務原始憑證不規范,無經手人,無證明人,無事由,無審批人簽字。一些出納收付款后不及時記賬,僅憑腦子記憶,甚至憑印象自制憑證,盤點庫存時,現金不是多就是少。
4、憑證審核不嚴格。財務開支本應由分管領導一支筆審批,而有的村支書簽、主任也簽,簽批不問清紅皂白,來者不拒,明知超標準或開支范圍不合規,因怕得罪人,故意大開綠燈。
5、財務收支無預算。有相當部分村年初資金收支無計劃,往往是有錢亂花,無錢借花,拆東墻補西墻,寅吃卯糧,結果是年終決算一片紅。
6、會計檔案不健全。許多村根本沒有村級檔案室,會計檔案資料無法集中管理,會計資料只好長期放于會計或出納家中。一些會計人員不按規定裝訂發票,年終將帳本和單據用報紙一包,隨便亂丟。換屆后干部變動時不辦理移交手續,各管各的包包賬,造成賬簿和憑證丟失、鼠咬、蟲蝕和霉爛。
7、資金使用不合法。有的請客送禮,有的公款旅游,有的濫發實物、補貼、資金,甚至還存在著干部挪用、侵占公款的現象。特別是一些經濟狀況較差或較好的村,問題尤為突出,支出結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8、會計隊伍不穩定。有的財會人員工作一段時間后選為村干部,有的不愿掛個會計把自己捆在家里,而外出打工不愿從事會計工作。加之村會計一般隨主要干部變動而變動,一任書記,一任會計,變更頻繁。且相當一部分村財務會員文化水平低,知識面窄,業務素質差,缺乏科學的財務管理知識和綜合分析核算能力,因而在實際操作中漏洞百出,難以起到監督管理財務的作用。
二、村級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基本原因
通過調查分析,導致村級財務管理混亂的癥結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忽視財務管理。一些村負責人頭腦中沒有財務管理這根弦。一是工作忙無暇顧及;二是對財務管理認識不清;三是怕管緊了不好辦事。因而,對農村財務管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滋生和助長了某些違法亂紀行為。
2、制約措施乏力。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和監督小組形同虛設,組長多數有支部書記或者村委會主任兼任,群眾對此意見很大,挫傷了群眾民主理財的積極性,客觀上助長了部分人員違法亂紀的僥幸心理。
3、收支管理不嚴。一是缺乏內部監督,村級會計大多是村干部,無法獨立行使職權,不能發揮財會監督作用。二是缺乏外部監督。監督村級財務實際是個空白帶,這就給法制觀念淡薄者有可乘之機,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
4、財會人員素質較低。農村財力人員大都文化不高,未受過專業培訓,政策水平和業務知識差,連起碼的會計基礎知識、財經政策、法規都不懂,記賬時漏洞百出、笑話連編。
三、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規范我鄉村級財務管理。
1、加強領導,強化法制意識。領導重視是抓好村級財務工作的關鍵,各級領導要進一步提高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特別是鄉村主要領導應把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積極支持財務工作,為農村會計人員撐腰壯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要認真學習《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增強法制觀念。
2、明確歸屬,強化監管職能。《會計法》第五條明確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工作。鄉財政既有分配職能又有監督職能,由其監督管理村級財務工作是順理成章的。其理由是:一是鄉財政所作為鄉財政的綜合部門,大部分工作都要與村組打交道。因此,對其財務進行監督管理是切實可行的。二是村財務是農業財務的組成部分,納入鄉財政管理,有利于對會計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培訓、監督和考核。三是鄉財政所有相對充足的人力,并在經濟管理、財務處理等方面具備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監督管理村財務工作是完全可行的。
3、完善制度,強化約束機制。一是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應著重抓好從村級收入計劃到資金使用、資金監督等一體化的管理制度建設。包括資金財務管理制度,民主理財管理制度,定期向財政部門報表制度,收入、支出帳目公開制度,會計、出納崗位責任制度等。二是嚴格管理制度。要堅持錢帳分管,會計管帳,出納管錢的原則,嚴格審核原始憑證的手續是否齊全(事由、經手人、驗收人、審批人),內容是否真實合法,做到帳款相符,帳物相符,帳帳相符,日清月結。三是要堅持支出一支筆與村委會集體審批相結合的方法,徹底杜絕人人用錢、個個批錢的混亂現象。四是完善農村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和資金使用效益審批制度。財政所應依據有關政策、規定,分析測算村級當年預算收支情況,形成收支計劃報同級黨委、政府、人大審批下達,村級必須遵照執行,并定期向群眾公布,接受群眾監督。要加強農村財務監督,重點檢查是否有擅立收費項目,財政部門審批的資金是否專款專用;是否私設小錢柜;是否堅持一支筆審批原則。同時,要實行干部離任必審,財務人員交換必審,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必審,有重大問題的人或事必審的四審制度。每審必須一查到底,弄個水落石出。對審計查出的問題,要根據情節嚴重,依法對責任人進行處理,觸犯刑律的,應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