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輿情監測問題范文
時間:2024-03-07 17:47: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輿情監測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網絡輿情監測業的現狀
輿情監測是指整合互聯網信息采集技術及信息智能處理技術,通過對互聯網海量信息自動抓取、自動分類聚類、主題檢測、專題聚焦,滿足用戶的網絡輿情監測和新聞專題追蹤等信息需求,形成簡報、報告、圖表等分析結果,為客戶全面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做出正確輿論引導,提供分析依據。①針對網絡輿情監測,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重在強調網絡輿情監測軟件系統的作用,即網絡輿情監測是通過對網絡各類信息匯集、分類、整合、篩選等技術處理,再形成對網絡熱點、動態、網民意見等實時統計報表的軟件工具。另一種觀點認為網絡輿情監測是全部網絡輿情服務工作的最基礎部分,它是高度人機合一的工作。輿論監測機構以第三方的身份進行觀察,將事件各方視為平等媒介主體,通過搭建適當的溝通渠道消除誤解、解決問題,同時提供客觀、中立的意見,是客戶的智囊和顧問。筆者認為,這兩種觀點都只是部分反映了網絡輿情的現實,是不全面的。因此,本文所討論的是建立在二者基礎上的網絡輿情監測及其相關產業??偟膩碚f,國內的網絡輿情監測服務機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由軟件公司和傳統的市場調查公司聯合成立的輿情監測軟件企業,以方正電子、拓爾思、軍犬為代表,它們的技術實力較為雄厚,抓取網絡輿情數據能力較強。
第二類是依托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建立的輿情監測平臺,即輿情監測行業的媒體派,如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新華網“輿情在線”。這兩個輿情監測系統主要針對社情民意進行監測,對時事熱點和受眾心理變化的敏感度較高。
第三類由高?;驅W術機構創辦的輿情研究所。如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口碑)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等。這類機構具有濃厚的學術傳統,匯聚了新聞學、傳播學專業的各類精英,善于捕捉網絡輿情的變化,并將其歸納、梳理,總結規律并且上升到理論研究的高度。
第四類是由輿情監測軟件機構和高校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合作成立的輿情實驗室,如南京大學—谷尼網絡輿情監測與分析實驗室、清華—優訊輿情實驗室。這一類機構將高校多學科團隊的學術優勢與先進互聯網監控軟件的技術優勢、市場經驗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
這些網絡輿情的監測機構都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網絡輿情監測理論體系、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應用技術,既可以對傳統媒體的網絡版,又可以對各大網站的新聞、新聞跟帖、網絡論壇、微博、博客、網絡時評等進行24小時監測,并進行專業的統計和分析,最終形成監測分析研究報告。但是,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亦很明顯:
第一,服務的對象不同。輿情監控系統功能、工作流程大同小異,服務的對象不盡相同,有專攻一個領域的,有做全面監測的。如紅麥輿情監測系統重點在做金融行業,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新華輿情在線主要是專為中央有關部門服務的。第二,宣傳的重點不同。大多數機構強調自己的技術實力,只有部分輿情監測服務機構強調自己的智力和人才資源。如清華優訊,倡導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可以監測電視、報刊、網站、論壇、博客、微博的全媒體輿情監測服務商。”第三,對新產品開發的重視程度不同。以軟件系統著稱的技術派在其網站的主頁上只有案例庫匯集,缺少衍生品的開發,而依托主流媒體或者高校的輿情監測機構非常重視衍生品的開發。
我國輿情監測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輿情監測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輿情監測機構的專業人員嚴重缺乏。雖然有許多輿情監測機構在廣告中都提出依靠軟件系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但是仍然需要輿情分析師結合軟件數據,撰寫人工分析結論。目前,國內的輿情分析師大多數由傳統的新聞宣傳工作者轉型而來,但是離市場的需求還有相當大的人才缺口。據相關機構調查顯示,我國專業輿情人才缺口現已超過120萬。②
輿情服務機構的產業鏈不完善。國內的一些公司如大旗網、藍色光標等,它們提供的服務比較簡單,大都是企業發生危機后進行滅火工作。還有一些輿情監測公司更像是體檢中心,不具備預警和危機應對功能,客戶在得知自身問題后,也不能采取專業有效的措施去處理危機。從輿情監測的產業鏈上看,整個行業由輿情監測、分析、應對處理多個環節構成。從用戶需求的情況來看,用戶需要的是“高質量的監測平臺+專業的輿情服務”,而不僅僅是一個監測軟件。與此同時,傳統媒體作為輿情產業鏈上的一環,作用雖然非常重要,但從目前來看,它們往往處于產業鏈的下游,自主性嚴重不足。
重視對客戶的服務,忽視對民意的研究。目前一些網絡監測機構只強調對政府和企業的服務,對網上輿論則采取“堵”的解決策略。甚至還有一些專門的“刪帖公司”,甚至有一些輿情監測公司就在自己的網頁上明確寫著可以替客戶“刪除負面信息”,這種同時兼營網絡刪帖業務的輿情監測公司在行業內大概占到20%。③還有一些地方與部門不是著眼于研究民意、改進工作,而是想借助輿情監測和監測機構或主流媒體建立聯系,以便幫助他們監控和處理負面信息。
輿情監測行業規范尚未建立。由于目前有關管理部門尚未出臺嚴格的行業規范和標準,一些商業網站、廣告公司、營銷公司、公關公司等,也開始紛紛涉足網絡輿情監測業務,不規范的業務運作使得“網絡刪帖”、“網絡水軍”等大量出現,嚴重影響了輿論監測行業的健康發展。截至2012年1月,經過工信部軟件司認定登記頒證的“輿情”軟件共有約68款,市場上還大量存在未經認證的同類軟件。在輿情監測產業壯大的同時,呼吁推動輿情服務業透明化、規范化的呼聲也越來越多。
我國輿情監測機構的發展路徑
加強專業網絡輿情分析師的培養。輿情監測軟件和平臺提高了效率,但人工分析仍是重點。在輿情分析師這個新職業群體中,雖然不乏搜索引擎專家、網絡調查專家、統計高手、圖表專家等“高技術”人才,但是分析師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輿情分析師的五大基礎技能包括挖掘與收集網絡輿情信息、概括剖析網絡言論、抽樣統計網絡輿情數據、撰寫輿情分析報告、預測輿情走勢。一名合格的網絡輿情分析師,除了要有輿論學、傳播學、統計學、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以外,還應具備很強的新聞敏感性、輿情分析研判和危機管理能力,熟悉網絡輿情抽樣、統計、分析工具和模型,對社會心理與網絡語言文化有長期觀察研究。作為獨立的第三方,輿情分析師樹立穩定的價值觀至關重要。除此之外,還必須了解突發事件演變規律及輿情分析研判能力。
輿情監測機構與高等院?;蚩蒲兴蛐侣劽襟w結合,實現業務實踐與理論研究、硬技術與軟實力雙贏。大數據時代輿情監測機構要想謀求很好的發展,必須走強強聯合之路。具體來講,就是高等院?;蚩蒲兴蛐侣劽襟w相結合,實現業務實踐與理論研究、硬技術與軟實力雙贏,這在輿情監測業界已經有不少的成功案例。如2012年9月,紅麥聚信(北京)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與暨南大學成立“暨大—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以紅麥輿情監測系統技術平臺為基礎,收集和處理網絡、微博輿情信息數據,提供給實驗室作為輿情研究的數據;實驗室依據紅麥軟件提供的網絡、數據,制作輿情深度分析報告。
整合資源,開發新產品,構建完整的網絡輿情監測產業鏈。輿情監測機構要選擇戰略合作伙伴,有效地整合資源才能提供快準全的輿情、競爭情報等業務。如紅麥軟件與華聲財訊成功攜手,將技術、服務、業緣關系等優勢完美結合。2012年8月,兩家簽署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協議,攜手進軍在云計算、大數據背景下的業務情報市場。經過資源整合,促進彼此的發展??偟膩碚f,當前輿情業從監測、處理分析到應對的整個產業鏈條上都已經有了足夠多的競爭者。對于未來,誰能將整個鏈條打通并有效整合,誰將是未來的最大贏家。④
研究客戶需求和網絡民意,促進兩個輿論場良性互動。研究客戶需求,就是針對不同需求的客戶,開發出幾套特定的監測系統,進行輿情預警、危機指導、危機公關與修復、媒體溝通、法律維權等全方位的服務。研究網絡民意,就是對網絡上反映的問題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及時處理,變堵為疏,而不是無視民意,任期發酵,讓其成為“爛尾”新聞。
“大眾麥克風時代”,民心可敬、民意可畏、民氣可用,輿情監測機構要本著中央“三貼近”的要求,善于從群眾利益角度,觸摸民意脈搏,從基本事實的認定到價值判斷,乃至話語方式,與網民坦誠交流;同時讓黨和政府的聲音進入網絡社區,推動互聯網上官民的順暢溝通和良性互動。
(作者單位:南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本文系河南省2013年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成果,項目編號:132400411125)
【注釋】
①高忠業:“青島入列首批國家輿情師培訓計劃”,《青島財經日報》,2013年5月8日
②李光:“百億市場前景催生網絡輿情監測業”,《鳳凰周刊》,2010年7月5日。
篇2
【 關鍵詞 】 環保;網絡輿情;監測預警;引導;互聯網技術;應用
1 引言
環保網絡輿情事件的發源地通常是一些地方性的網站和論壇,通常都是百姓生活中關心的問題,其中不乏一些處理失當,甚至引起很大社會負面影響的事件。這跟地方政府沒有科學地對待,利用政府網站等互聯網平臺及時相關信息,而是一味地站在管理者的層面上進行壓制或者封鎖信息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互聯網時代環保部門應充分重視輿情事件,總結和探索新形勢下更好的網絡輿情事件引導方法。
2 互聯網條件下環保輿情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保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重視,公眾通過互聯網參與環境管理的熱情日益提高。以連云港市為例,從2011年起至2013年8月份,環保輿情有四五百條之多,分別為化工企業排污、秸稈焚燒、城市內河污染、近岸海域的污染等。隨著城市的發展,有些大型污染企業從郊區位置發展到中心區域,這就涉及到企業搬遷的問題,2013年堿廠的牛奶湖事件在網絡上引起廣泛報道。
3 基于環保輿情特點的網絡輿情預警、引導措施的研究
環保輿情預警、引導措施的選擇必須遵循網絡傳播的特點和規律,讓網民對環保事件有正確判斷,減少非理性因素。
3.1 建立環保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為及時引導提供時間上的保證
監測預警機制的建立首先在時間上保證了不讓輿情危機現象的發生。及時、準確地監測到環保網絡輿情,并對網絡輿情的內容、走向等方面進行密切關注,將最新情況第一時間反映到責任部門,保證責任部門對環保輿情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及時做出分析和應急反應,做出正確處理、引導,避免事件向消極的方向發展。
預警機制應和環保部門的應急反應機制相聯,出現重大危情時,環保部門啟動危機應急機制,有效地進行輿情處理,正確引導輿論走向,促成輿論共識。
3.2 架起環保部門與公眾溝通橋梁,提高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環境質量的好壞關系到公眾的切身利益,架起兩者之間溝通橋梁,為民眾提供優質服務,加強宣傳工作,提升公眾心中的政府形象,才能形成民眾較為認可的公信力,真正解決環保網絡輿情問題。
以連云港市西鹽河治理為例,附近居民在一段時間內經常聞到異味,以為是化工區的氣味飄過來的,對此意見很大,在連云港市的“在海一方”等地方論壇上多有反應,環保部門監測到輿情后,積極應對,查出問題出在西鹽河水質上,在第一時間通過門戶網站上及時向公眾公布了此調查及處理信息,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認同。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度和性質直接影響著輿情是被平穩解決還是激化成網絡。
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是預防環保輿情發生的另一項重要措施。政府規范自身行為,以服務人民群眾為宗旨,才能獲得公民信任,提升績效公信力。如果政府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政府在進行輿情引導過程中獲得民眾的認可和支持。
4 互聯網技術在環保輿情預警、引導措施中的應用
4.1 建立環保輿情監測預警系統,結合環境應急管理系統,妥善處理網絡輿情和突發環境網絡事件
系統通過意見挖掘、爬蟲技術等互聯網技術對環保部門關注的輿情內容建立科學的分類體系并進行有效的自動分類,實現對互聯網上有關環保輿情的收集、整理工作,準確反映輿情熱點問題并對敏感問題,評估和分析當前的環保網絡輿情態勢,并給出預警信號,遇有重大危情時,自動聯接到環境應急系統,啟動環境應急預案,進行環境應急響應,為突發環境事件輿情引導提供技術支撐,如圖1所示。
4.2 環保門戶網站為信息平臺,正確引導輿情導向
政府網站具有覆蓋面廣、時效性強的特點,是獲取政府信息及服務的主要渠道,政府門戶網站(如圖2所示)的“政務信息公開”、“環境空氣質量日報”、“水質周報”、“國控重點源監督監測”等,在信息公開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其次網站有“在線辦事”、“公眾參與”等互動性很強的欄目,可以作為環保部門與公民互動、溝通的平臺,從而提高公眾對環境管理工作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因此門戶網站是保障公民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必不可少的環節。
4.3 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平臺的應用讓權力更加透明
通過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平臺,讓公眾在單位或在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申請,例如環保部門應用最多的行政審批權限——環評報告的審批,申請人就可以通過該平臺(如圖2所示)先進行網上申請,網上提交相關材料,并根據網上相關的提示要求,如確需到審批部門的,再到審批部門辦理,為申請人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且平臺每個辦件都有時間限制,紀委可以監督環保部門的辦件情況,加以監督。每個辦件在網上可以公開查詢,增加了透明度,讓企業、百姓滿意。
5 結束語
環保部門對網絡輿情越來越重視,應對網絡輿情的意識在逐漸增強,逐步加強網絡輿情的監控、引導工作?;ヂ摼W技術的發展不僅為輿論的傳播提供了條件,也為環保部門的輿論引導提供了手段,怎樣充分利用這一手段,加強輿情引導,提高環境管理能力,也是環保部門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 衛鴻婧.電子政務環境下網絡輿情應對策略.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9期.73-76.
[2] 譚永軍.互聯網背景下的輿論引導和監督的對策及路徑.梧州學院學報,2012,(6):40-44.
[3] 李懷強.當前政府網絡輿論危機現狀分析與引導對策.決策探索,2013,53-54.
[4] 劉煥成.政府網站化解網絡輿情事件的能力研究.知識學習與管理,2012(145),124-129.
[5] 王進等.基于政務需求的互聯網輿情監測分析研究.電子政務,2012(117),61-76.
作者簡介:
篇3
1數據預處理與關鍵詞提取
搜索引擎日志的首要步驟就對是數據進行預處理,并相應獲取點擊行為特征與關鍵詞的獲取,可每天監控各大搜索提交的查詢日志。只要與該輿情同時出現的關鍵詞均可多進入到關鍵詞庫中對其做下一步處理。在數據預處理中需要經歷數據清洗、數據抽取及其集成。其中數據清洗則是處理日志中的缺失數據及噪音數據,這主要是因為搜索引擎日志中有用戶的IP地地址、查詢時間、客戶端瀏覽器及其查詢詞等相關信息。同時若某一用戶點擊了某條檢索結果,則相應在日志中有該檢索結果的位置及URL地址。因此,僅僅需要在原有日志中將這些數據抽取出來即可。此外,由于不同的搜索引擎服務器所產生的日志格式有所不同,需要集成這些不同搜索引擎的日志,如:查詢結果URL的格式。當預處理后這些日志數據,可將其集成到結構化的數據庫中,并保存下來,為接下來的工作奠定基礎。如:“搜狗”搜索引擎的日志:時間字段名:2014-3-121:20:12;用戶ID的字段名為785720183726826;查詢詞字段名:昆明火車站暴亂;用戶點擊的順序號字段名:2;用戶點擊的URL在返回結果中的排名字段名:1.
2查詢詞統計
根據數據預處理后,可形成格式化的數據庫,以“時間”為維度對不同查詢詞的詞頻加以統計,通過對某一天的詞頻進行統計,可發現用戶當天對哪些內容最為關注。如:以“地點”作為維度來詞頻加以統計,統計IP地址為“河南”的用戶,每天查詢詞的詞頻,就能夠關注河南網民每天所關心的問題,可檢索出該地區關注熱點。也可將“地點、時間、查詢詞”作為詞頻來統計,如:對“2014年”的“北京”地區的網民對“兩會”的查詢詞的相關查詢,通過此種方式對某一時間、某一地區、某一事件的關注,了解該事件的發展動態。此外,應注意在統計查詢詞的過程中,如何在分布極為廣泛的用戶查詢詞庫中對詞頻查詢詞加以統計,通??赡苡龅揭韵聝煞N情況:其一,一些無法預測的社會熱點事,也就無法設定監測詞,需要對排序這一時間內所有查詢詞的詞頻,可利用冪律分布法則加以統計。其二,可事先設定監測詞。對某具體時間監測詞的詞頻加以統計,可得到詞頻根據時間的變化而得到的曲線圖。當然,在查詢的過程中可能遇到較多相似或者完全不同的查詢詞都對某一熱點話題的查詢[2]。如:2014年云南火車站暴亂的查詢,可能涉及到查詢詞有“暴力恐怖案件”、“云南火車站”、“3.1云南暴力恐怖事件”。若遇到此類問題,則可將這些相似或者完全不同的查詢詞歸結為一類,在統計的過程中只要出現上述某一查詢詞,就可歸為同一類。
3異常關鍵詞的監測
在搜索關鍵詞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某些關鍵詞與該網絡輿情無關,這時就需要通過搜索引擎用戶的群體行為來加以鑒別。當某一關鍵詞在某時段內出現異常關鍵詞,則可認為該關鍵詞可能與某網絡輿情相關,將該關鍵詞提取出來。換句話說,當該查詢詞成為某輿情熱點時,則查詢詞詞頻的時序模型就會成為一個異常點。對時序模型的監測方法有很多,其中IPS法是最常用的方法[3]。通過時序值的突變系數表明某時序點的變化長度,當突變系數遠小于或大于1時,那該時序點就可作為異常模式的組成部分;當突變系數無限接近于1時,該時序點就是正常模式的組成部分。通過采用IPS法可計算出每一個點的突變系數,并挑選出突變系數大于閾值的部分,分析突變原因,進而發現網絡輿情的異常,及時提出對策。
4網絡輿情的報告
根據網絡輿情監測的相關要求,生成網絡輿情的報告,如:月熱點、周熱點、日熱點話題等。也可根據對某一固定監測話題的熱度變化生成報告。如:在搜索不同地區時,發現上海、北京、廣州、江蘇等地區的搜索指數相對較高,可發現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其網民對這些地區的環境關注度較高,當政府監測這些網絡輿情時,則可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方略,提高政府處事能力。
5結束語
篇4
關鍵詞:網絡輿情;表現形式;應對方法
隨著因特網在全球范圍內的飛速發展,網絡媒體已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網絡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占比88.9%。網絡新聞用戶規模為5.55億。使用率為83.1%。
在新時期復雜的醫患關系環境下,醫院網絡輿情已經成為影響醫療機構形象和聲譽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應對復雜多變的網絡輿情,已經成為醫院管理者的一項重要課題。
1.醫院網絡輿情的定義
1.1網絡輿情的定義。網絡輿情是指通過網絡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有的有著較強影響力和傾向性的言論觀點。這些觀點主要在新聞評論、論壇、聊天室、微博、微信、QQ群、博客、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及對新聞的跟帖、轉帖實現并逐漸加強。隨著網絡的普及與應用,網絡中輿情的反應已經取代了傳統的輿情交互途徑,成為了社會大眾對現實社會的真實反應。
1.2 醫院網絡輿情的定義。醫院網絡輿情是指在網絡上形成、傳播,并已經或可能對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及社會形象產生影響的涉及醫療安全和醫患關系的輿情。
2.醫院網絡輿情的特點與規律
2.1輿情的突發性強。網絡輿論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由于借助網絡平臺傳播信息簡單且身份隱蔽,網民能夠快速、大膽的發表意見,一個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種情緒化的意見,就可以成為點燃一片輿論的導火索。
2.2 輿情的難控性。醫療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老百姓關心的熱點話題,一旦部分網民利用互聯網的匿名性、隱蔽性進行非理性輿情的“自由”傳播,甚至發酵、放大、變形,就會給醫院管理部門對輿情的控制和引導帶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而此時想用技術手段進行控制是不太現實的。
2.3內容的偏差性。由于處于虛擬空間中,群體狀態下的公眾是情緒化的,此時人人都是新聞者,加之部分網民的理解能力、人生觀價值觀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某些醫療問題會固執己見,加之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機亂發虛假信息,制造與事實不相符的輿論給醫院施加壓力,這些虛假信息經過網絡傳播放大后,其后果均可能與存在的事實有較大出入,導致醫患關系更加緊張。
2.4后果的破壞性。網絡輿情危機爆發后,社會輿論往往會出現一邊倒現象,若處置不當,可能會影響到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甚至引發,對當事醫院、當事醫務人員乃至整個醫療行業都有著強烈而深遠的破壞性。
3.有效加強應對醫院網絡輿情的對策措施
3.1成立應對網絡輿情工作領導小組。由醫院黨委領導負責醫院網絡輿情的監測防控工作,建立高效的輿情監測和預警機制,設立專門的應對網絡輿情工作辦公室,并確定專人負責輿情監測工作,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增強他們應對輿情的處理能力。
3.2建立網絡輿情報告制度。指派專人每日瀏覽國內知名的各大網站等,及時掌握涉及本院的輿情信息,同時與縣委宣傳部網絡辦做好溝通聯系,一旦發現醫院相關輿情,立刻上報黨委領導批示處理。
3.3建立網絡輿情反饋機制。監測到有關涉及醫院網絡輿情后,黨委領導根據信息內容及分類及時拿出相關處理意見并明確相關科室限期辦理。辦理科室核實輿情反映的問題,調查了解后作出解釋與處理意見,后由宣傳部門統一在網上對網民意見和疑問進行及時有效的回復和答疑。
3.4主動與發帖者溝通聯系。對某些網民反映醫院個別工作人員因服務不規范或者溝通不到位,給病人帶來不便或導致患者及家屬不滿意而投訴的案例,一般通知當事人并由院部牽頭與發帖者主動溝通,當事人對工作中的不足主動道歉,以獲取病人及家屬的諒解并爭取撤帖。
3.5加強與媒體的溝通交流。對涉及醫院醫療糾紛、管理不規范、救治不及時等一些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例,一般采取主動與相關新聞媒體記者聯系來院采訪報道,真實的信息,正確引導網絡輿情走向。另外及時與宣傳部網信辦領導溝通,與相關論壇、網站版主取得聯系,把相關案例的真實情況及調查結果向他們反饋,盡可能獲得他們的理解和幫助。
3.6建立醫院新聞發言人制度。遇有突發事件和網民反映的熱點、難點等輿情,由新聞發言人代表醫院統一對外信息,新聞發言人一般由醫院黨委副書記和分管醫療的副院長擔任,如遇緊急特殊事件發生,由醫院主要領導指定事件處理的主要負責人擔當。新聞發言人的信息應經院領導班子集體決議后敲定,按照確定的口徑統一對外,確保的信息全面客觀,措辭嚴謹,表達準確。
3.7強化醫院正面宣傳力度。在本地電視、新聞媒體、網站、醫院報紙、醫院宣傳欄等主動反映醫院服務群眾、提高技能、改進工作的決策、舉措、成效、亮點和各類先進典型等方面信息,不斷強化正面宣傳力度,積極傳播正能量,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
4.思考
雖然經過一系列的努力,我院在網絡輿情應對處理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醫院在管理和服務中亟待改進的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提高醫療質量,改進服務態度,這樣才能防患未然,從源頭上遏制輿情危機。
4.1改進服務不斷修復醫院形象。對于網絡上出現的一些批評和指責,醫院應認真調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從管理、制度、人員、服務等各方面進行危機后的形象修復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輿情給醫院各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每一個輿情事件的結束并不代表著醫院輿情工作的完結,而正是醫院形象修復工作的開始。
4.2善待媒體實現合作與雙贏。醫院要認識到與媒體打交道的重要性, 平時主動與媒體建立密切的溝通機制,接待媒體采訪要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原則,不刻意躲避媒體,要借助媒體的力量來應對和化解各種輿論危機,及時消除不良影響,善用媒體,努力實現合作與雙贏。
4.3處理好網上與網下的關系。網絡輿情一旦發生后,進行應急處置的同時,網下要及時與患者、當事人取得聯系,加強溝通,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一經查實嚴格按照醫院相關規定處罰,為醫院的發展爭取和諧的內外環境。
4.4做好專業人員培訓工作。加強單位網絡輿情工作隊伍專業化培訓工作,定期安排專業人員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掌握醫療信息傳播、輿情發生和熱點聚焦的規律,提高捕捉、分析、應對不良輿論信息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曹文獻.積極應對網絡輿情 有效促進和諧醫療[J]. 醫院管理雜志,2012,19(10):901-903.
[2] 劉琰,張曉膺,周瑞玨.醫院網絡輿情的產生與應對[J].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3(24):89-91.
篇5
輿情與媒體間的關系,很像變幻無常的天氣與司職觀測分析的氣象臺間的關系,如何透過紛繁復雜的輿情,監測可能存在的隱患與問題,讓社會與公眾最大程度地趨利避害,是媒體的重要職責。
時至今天,媒體不可避免地要身處于輿情,尤其是網絡輿情的包圍之中。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在互聯網空間的映射,是社會輿情的直接反映。傳統的社會輿情存在于民間,存在于大眾日常生活和街頭巷尾的議論之中,前者難以捕捉,后者稍縱即逝,輿情的獲取只能通過不僅明察暗訪、民意調查等方式進行,獲取效率低下,而且付出的人力財力耗費巨大。
但媒體無法置身網絡輿情之外。首先,網絡輿情起始于社會變動。社會變遷是輿論演變的根本動力,輿論起始于社會變動,輿情亦然。不同階層、不同價值觀的人遇到社會變動、變化時,會根據自己的立場、喜好進行評判,形成眾聲喧嘩的情緒、意愿和意見。因此,網絡輿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社會的變化和時展的脈動。此外,網絡輿情具有一定的能動性,能夠起到推進社會變遷、變革的作用。因為建立在相對自由表達基礎上的公民言論以各種渠道相互作用與影響會“結晶”為社會共識,形成一股影響政府決策的力量。
正因為如此,網絡輿情自然就會成為媒體爭奪的寶貴新聞資源:媒體及時捕捉網絡輿情形成報道重點,不僅吸引了受眾的眼球,而且在引導輿論上彰顯自身的價值,塑造著自身的公眾形象。
當前,新媒體正日益成為眾多輿情熱點的首發媒體。據統計,在2010年的社會輿情熱點事件中,新媒體首次的為89起,占比為65%。
以報紙、電視、廣播為主的傳統媒體如何監測網絡輿情?如何正確把握、利用網絡輿情?
其中最難把握的是分析監測網絡輿情的基本立場與價值判斷。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網絡輿情監測要忠于事實,解讀主流民意,但又不能被網上的眾聲喧嘩和群情激昂所牽引而隨波逐流。網上不僅有大量似是而非、瞬息萬變的流言甚至謠言,而且經常上網的人――據傳播學專家研究――其“群體極化”傾向是網下的兩倍。網友以虛擬身份發言,BBS和微博、QQ群上意見的頻繁交流和瘋狂傳播,往往使理性客觀的觀點受到冷落,而極端化的情緒或觀點更容易得到追捧。
因此,傳統媒體對于網絡輿情的監測不能感情用事、主觀武斷,更不能為求新求快,放棄對新聞事實、網民意見真偽的考察與分析。要做到既熱心體會民生冷暖,也冷眼觀察輿情潮起潮落。要研究、驗證網絡披露的具體事件發生的真實可信程度;要注意把握在特定語境、環境下網民意見如何在某些“刻板印象”與思維定勢作用下,被畸形放大或扭曲;同時要客觀評估政府與媒體、網絡民意的互動效果,冷靜預判、設計推動輿情發酵或消解策略。
具體到如何處置網絡輿情,筆者認為,傳統媒體應做到精、準、深。精就是精選議題,傳統媒體要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上,從相對繁雜的網絡熱點中精心設置議題,以理性精神引導民眾建設性地發言,共同推動民主政治和社會發展。對非理性的行為,傳統媒體也需要及時設計議題予以否定和分析。準就是準確把握熱點話題?;ヂ摼W上不可能沒有熱點。傳統媒體必須把握媒介傳播的基本規律,讓既有可讀性又有前瞻性、思想性的話題成為熱點,學會高效、有條不紊地應對網絡突發熱點,準確把握話語尺度,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深就是深度挖掘,讓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焦點話題能給公眾以理性的思考,產生建設性的作用,促進社會進步與公平正義的實現,而不是為了一時的轟動效應而迎合受眾的口味與喜好。
總之,傳統媒體應勇于與新媒體展開競爭,積極主動介入和引領網絡輿情,并在監督公權力、反映民意、保障社會公正上有更大作為,而不應亦步亦趨、人云亦云。
篇6
通過統計微博熱門話題的閱讀量和相關微博數,發現網絡輿情熱點問題中存在怪波(RogueWave)現象,其特點為形成迅速、波幅巨大、持續時間短、對其他話題有排他性。利用KdV方程及其怪波解討論怪波的形成機制和演變趨勢,為網絡輿情監測、控制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
微博;網絡輿情;KdV方程;怪波
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在互聯網絡的直接反映,在社會監督、社會治理中能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網絡暴力可能會影響社會安定。因此,網絡輿情的監測與研究受到政府部門、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重視。目前網絡輿情領域的研究結果比較豐富,如非常規突發網絡事件的監測預警[1];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模型及仿真實證研究[2];預警指標體系構建[3];以Sznajd模型[4]為代表的粒子交互模型;熱點話題中的孤波現象[5]。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網絡輿情的熱點問題存在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某個特殊的話題迅速爆發,突然之間吸引幾乎所有網民的關注,如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優衣庫試衣間事件。從波的角度描述是:波高非常高,形成過程極其短暫,具有排他性。這明顯不同于文獻[5]中描述的孤立波現象,而類似于非線性波中的怪波(RogueWave)。這一新現象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本文將通過分析統計數據,尋找這一“怪波”現象并通過數學模型來研究其演變過程。
1網絡輿情中的怪波現象
2015年11月13日,法國首都巴黎發生系列嚴重恐怖襲擊,迅速在新浪微博()擴散,逐漸吸引幾乎所有網民的注意力,極短時間內網絡輿情熱門話題“巴黎恐怖襲擊”(Case1:Paris1113)形成并攀升至排行榜第一名。統計新浪微博()上該話題新增閱讀量和微博數之和,時間段設置為初期2小時,后期12小時。并選擇當天熱門話題排行榜第二名為參照話題(Case2:Reference)。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該波形成時間短、波幅巨大,明顯不同于參考文獻[5]中的孤立波現象,而類似海平面中的怪波(RogueWave)。怪波是短時間存在的局部區域的大振幅波動,又稱為畸形波、巨波、異常波等。歷史上怪波的記錄大部分都與航海災難有關。數學家Smith在1976年首次以NSL方程為模型來研究怪波,但是目前對怪波的產生機制、演變規律尚未完全明確,這吸引很多數學家、物理學家的關注,如郭柏靈院士團隊近年來致力于此問題的研究[6]。
2數學模型及分析
參考文獻[5]中曾引入Korteweg-deVries方程(KdV)用于描述網絡輿情中的孤波現象。除孤立子解外,KdV方程還具有波動解。可以看出,波突然出現,形成時間短,波幅巨大,因此,稱為怪波解。通過分析可得:(1)由解的表達式(2)可知,當t為某一特定時間(由于平行移動的意義,不一定是0時刻)之前,函數u為0,即開始階段該話題無人關注;當時間t+∞時,u趨近于零,即微博的熱點問題的關注程度逐步下降趨于零,這符合微博輿情演變規律;(2)從圖2可以看出波幅非常巨大,數萬倍于時間變量,這符合“巴黎恐怖襲擊”的實際態勢,醞釀期關注的人非常少,06:00—08:00時間段內近新增僅為0.2*106,而在高峰期每2個小時的時間段內這一數字達到106.6*106;(3)該波形成時間極短,且持續時間不長,在“巴黎恐怖襲擊”的形成、演變過程中能發現,數小時內新增量從0.2*106一路攀升至35.7*106、106.6*106,但是迅速衰減,第二天即使將統計時間間隔調整為12個小時,事件相關新增量依然無法與高峰期相比;(4)怪波具備較強的破壞力和排他性,意味著此時很難存在其他形式的波動,對應到網絡輿情中,意味著怪波事件將吸引幾乎所有網民的注意力,其他熱門話題很難形成和發展,這很好的解釋了在熱門話題“巴黎恐怖襲擊”高峰期時,其他熱門話題,如排名第二的“參照熱門話題”幾乎沒有關注度;(5)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一個網絡輿情的控制策略:培養一個熱門話題,使之成為怪波,這個怪波一旦形成,將吸引幾乎所有網民的注意力,從而使其他熱門話題衰減甚至消亡,達到改變網絡輿情的目標。
3結語
從數據統計表1和圖1中能清楚看到熱門話題“巴黎恐怖襲擊”的演變過程中出現了以波幅巨大、形成快速、持續時間短為顯著特征的怪波現象,KdV方程及其波動解很好地描述這一現象,通過具體分析發現模型選取是合適的,得到的結論將為網絡輿情監測、控制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和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彭劭莉,張樂.突發事件網絡輿情預警研究綜述[J].情報探索,2013(6):51-54.
[2]蘭月新,曾潤喜.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規律與預警階段研究[J].情報雜志,2013,32(5):16-19.
篇7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094
網絡輿情主要是人們借助網絡這個虛擬平臺,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表達出來。網絡輿情在現在的高校大學生中的影響力更是不可低估,大學生作為網絡輿情的主要參與者,高校需要對網絡輿情管理工作加強重視,正確引導學生積極使用網絡,正面輿論。在網絡上,人們言論自由,言論平等,但是網絡的傳播速度過快,至今還未形成統一有效的管理體制,導致網絡上出現了許多消極的內容,對人們產生了負面影響,尤其是大學生,因此,高校應該注重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管理,為學生全身心健康成長發展提供幫助。
1高校網絡輿情概述及管理現狀
11高校網絡輿情概述
高校網絡輿情只是網絡輿情中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高校網絡中。參與者自然也是高校的大學生和教師,以及管理者,主要的形式則是校園網站、博客、QQ群、貼吧、微博等,大學生主要經過這些平臺進行討論,發表意見。當學校內部或者社會上發生一些事情時,學生會經過這些載體,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從而形成所謂的輿論。高校網絡輿情出現在學校,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大學生是輿情的主要參與者,他們本身就具有鮮明的個體心理和思維特征,再加上大學生涉世未深,在評論事情時,根據的是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不曾深思,大多帶有自我情緒,這就使得他們在輿論中扮演著不同于他人的角色,嚴重影響自己的心理狀態和全面素質的發展。
12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現狀
伴隨著時代的信息化,互聯網快速更新,很大程度上推進了互聯網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擴張。據調查研究發現,現在的大多數網絡使用者是大學生,這為高校帶來了便捷和新穎,卻也給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目前,已經有許多的學校在加強對學校的網絡輿情管理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管理機制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F在的大學生通過校園網絡,對社會上的事情進行自由言論,也有人帶著情緒進行大肆評論,不夠理性,這給社會的網絡發展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對高校輿情管理也帶來了許多的挑戰。
2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是一個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群體,他們的身心成長和素質培養都是高校的主要責任和目標。而網絡作為一個可以盡情表達自己觀點和價值觀的載體,自然受到大學生的喜愛,也正是由此產生了網絡輿情。高校對網絡輿情的管理雖已做出一些成績,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21管理主體不明確
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需要高校各部門共同合作完成,但是現在的高校的分工并不明確,時常會出現多個部門解決一個問題的現象,導致資源浪費,耽誤網絡輿情問題的及時處理。而且,目前許多高?;旧隙际墙ňW站者實施網絡輿情管理,并沒有建立專門的網絡輿情管理部門,管理的主體并不明確。就現在的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情況來看,大多高校依然處于起始階段,而網絡輿情也基本是由大學生自己或者建網站的人來實施管制的,更多依靠的是大學生自身的修養和綜合素質。但是如今的網絡輿情實在是好壞皆有,甚至可能負面信息更多,這必然會給學校網絡帶來許多的不良影響,這樣的局面則急需明確的管理主體來進行管制、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管理主體的不明確,將會導致高校網絡輿情失去控制,進一步阻礙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獲取有益的信息,從而對大學生的全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22管理人才不充足
網絡輿情的管理不只需要部門的建設,也需要優秀的人才來管理。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是管理人才,想要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就必須為管理部門配置專業的管理人才。但是據調查顯示,現在的許多高校在網絡輿情管理人才配置方面并不十分令人滿意,許多管理人才可能是具備某一方面的才能,但是缺乏多元化的能力和素質。而學校的管理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很有可能是忽略了網絡輿情管理部分,導致出現嚴重缺乏人才的現象,阻礙了正常的網絡輿情監管工作的進行,更多的是在問題發生之后,學校才做出相應的處理,這樣的處理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管理危機的存在。專業的優秀人才需要具有全面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能夠及時地處理網絡輿情問題,甚至能夠根據平時的數據分析,預測到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并提前做好準備,以防危害。
23管理模式不新穎
網絡的更新快速及時,隨之而變的是網絡輿情的管理機制,為應對不同的網絡輿情問題,高校應該適時更新管理方法?,F階段,許多高校進行網絡輿情管理一般采用的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以單獨面談的形式,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情感,從而推敲他們的輿論傾向。這樣的方式過于傳統,不夠新穎,無法適應現代快速進步的信息化社會的發展。網絡的獨特性在于其傳播信息的速度快,方式便捷,范圍廣,這就導致了原來的管理方式已無法滿足現在的網絡輿情管理需求的局面,然而目前還是有諸多的高校依舊采取這種方式進行管理,這給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的進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致使成效不夠明顯。
24管理機制不健全
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我國的網絡進步也十分迅速,但是現在我國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并不健全,尤其是高校。以前我國大多數的高校并沒有建立健全的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導致大學生不能正確地使用網絡獲取信息。目前,我國諸多高校依舊缺乏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控、分析和處理的專門的管理機制。大學生利用網絡了解社會上的最新消息,學習一些有益的知識,發表自己的言論,這樣的方式為大學生提供了便捷,也為高校增添了一種了解學生的途徑,打破了慣有的模式。但是與此同時,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不良的信息,而大學生未曾涉世,辨識能力相對較差,可能會涉足不良網站,接觸惡性信息,這將會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十分消極的影響。在應對這些問題的時候,高校依舊存在許多欠缺之處,網絡的維護不夠全面,未及時篩選優良的信息,這些都沒有很好地約束和監管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給學生和高校自身都來了惡劣的負面影響。
3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建設
高校的網絡輿情管理事關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涉及高校的校風建設及發展,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那么很有可能會誘發一系列的輿論危機或者惡性事件,從而嚴重影響學校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因此,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的完善,采取有效措施,是現在高校進行網絡輿情管理的主要任務。
31加強管理主體建設
管理主體是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建設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所以,加強管理主體建設,為大學生的全身心健康成長和高校的進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提。高校的管理主體包括學生處、網絡管理、安保部門三個部分,其各自具備著自身的相應的職責。想要加強網絡輿情管理主體的建設,需要這三個部門團結和諧,各自完成分內任務,共同實現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學生處在對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態進行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大學生對輿論的關注程度和具體的傾向性,從而有利于進行網絡輿情管理。網絡管理部門對于大學生很少有直接的接觸,可以嘗試著從學生處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準確地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平臺,對部分大學生使用惡性網站的行為進行網絡管理。安保部門在學生處和網絡管理部門工作的同時,加強對大學生使用網絡的安全管理,保證高校內部網絡安全有序進行,從而完善網絡輿情管理主體建設。
32加強管理人才建設
加強管理人才建設是高校加強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建設的必然要求,網絡管理人才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是實現網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因此,高校應該注重加強對管理人才的培訓,可以嘗試在招收管理人才的時候,進行全面的綜合素質的考驗和專業能力的考核,具有針對性地聘用符合崗位的全面化的人才。在此基礎上,也要對在職人才和新進人才進行定期培訓,不僅是培訓專業能力,也要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以防在工作期間管理人才出現紕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與此同時,高校管理部門內部也可以實行考核,以這種方式,促進管理人才的自我培養和成長,從而能夠為高校的網絡輿情管理做出相應的貢獻,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平臺。
33注重管理模式創新
網絡的發展迅速,輿情的信息量也自然會隨之加大,因此,傳統的管理模式就會出現無法滿足現代網絡輿情管理的需求。目前大多數高校使用的針對學生進行具體了解的形式,過于浪費時間,而且可能會導致無法顧及每位學生,造成一定的疏漏。網絡輿情管理是一種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高校可以利用網絡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監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教師與學生在網絡上的積極交流,形成師生無障礙溝通的局面,這樣既能保護學生的隱私,引發學生交流的興趣,又能促進高校的校風建設,完善高校輿情管理機制。高校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及時更新管理模式,適應大學生的需求,更進一步地了解大學生的輿論傾向,從而完善高校輿情管理機制建設。
34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能夠有效規范大學生和高校正確使用網絡,而這一體制的健全需要監測、分析、處理這幾個專業的機制組合而成,需要他們互相合作,團結配合,形成一條穩固的規范鏈,監督大學生和高校使用網絡的行為。監測是保障高校能夠及時獲取輿情信息的前提,對進行后期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在進行監測時,一定要注意從不同的網絡方式和不同的群體中全面監測、搜集信息,著重注意大學生對學校和社會事件的關注程度,以及社會各界對學校的評價。在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之后,交予分析部門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從而判斷輿情的真實情況和發展趨勢等,并對信息做進一步的總結,然后以客觀的立場將信息數據保存。在此基礎上,處理部門對分析出來的問題,進行實時有效的解決,以此完善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的建設。
4結論
高校是使用網絡最頻繁的地方,也是人才薈萃的地方。在高校,網絡這個平臺已經成為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的主要平臺,也已經成為大學生了解社會的主要渠道,高校是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因此高校加強網絡輿情管理越來越重要。高校應該做到及時了解輿情信息,引起足夠的重視,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完善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從而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獲取信息的網絡平臺。并且,高校對網絡輿情的信息一定要時刻保持敏感,從自身做起,從大學生的立場出發,建設良好的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為高校的和諧發展和大學生的全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姜勝洪網絡輿情的內涵及主要特點[J].理論界,2010(3).
[2]吳紹忠,李淑華互聯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
[3]馬春來論高校網絡輿情的內容及管理[J].瓊州學院學報,2009(4).
篇8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氣象災害 信息收集與處理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7(a)-0004-02
我國是氣象災害多發國家,每年汛期又是氣象災害的多發期,遭遇的氣象災害主要有暴雨、冰雹、大風、高溫、臺風、雷電等。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大背景下,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更加頻繁,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不斷加重,因此,做好氣象災害風險預警與評估工作對于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目前,氣象部門氣象災害數據主要來自災情直報、災情普查、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民政部災情、公路交通專業氣象災害風險普查等。由于氣象觀測站點建設相對稀疏和人力資源的限制,無法全面、及時地上報災情信息,從而造成氣象災害L險預警與評估的實時性差、準確性低。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壯大,網絡已經成為各類資源數據的重要來源。但是,網絡數據的龐大也曾讓人們望而卻步。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提高,現如今利用網絡輿情監測、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可實現全天24 h不間斷監測網絡信息,并快速發現網絡中的氣象災情信息,大大提高災情獲取的時效性,拓展了災情收集渠道,及時獲取第一手資料??蛇M一步提高氣象災害風險預警與評估的實時性和準確性。
1 基于網絡輿情監測技術的氣象災害信息收集方法
1.1 網絡輿情監測系統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媒體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形式,已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網友言論活躍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重大事件,都能馬上形成網上輿論,通過這種網絡來表達觀點、傳播思想,進而產生巨大的輿論壓力,達到任何部門、機構都無法忽視的地步??梢哉f,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
“網絡輿情監測系統”是針對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民眾對社會管理者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于網絡上表達出來意愿集合而進行的計算機監測的系統統稱。
輿情監測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幾點:
(1)熱點識別能力??梢愿鶕侣劤鎏帣嗤?、評論數量、發言時間密集程度等參數,識別出給定時間段內的熱門話題。
(2)傾向性分析與統計。對信息的闡述的觀點、主旨進行傾向性分析。以提供參考分析依據。分析的依據可根據信息的轉載量、評論的回言信息時間密集度。來判別信息的發展傾向。
(3)主題跟蹤。主題跟蹤主要是指針對熱點話題進行信息跟蹤,并對其進行傾向性與趁勢分析。跟蹤的具體內容包括:信息來源、轉載量、轉載地址、地域分布、信息者等相關信息元素。其建立在傾向性與趁勢分析的基礎上。
(4)信息自動摘要功能。能夠根據文檔內容自動抽取文檔摘要信息,這些摘要能夠準確代表文章內容主題和中心思想。用戶無需查看全部文章內容,通過該智能摘要即可快速了解文章大意與核心內容,提高用戶信息利用效率。而且該智能摘要可以根據用戶需求調整不同長度,滿足不同的需求。主要包括文本信息摘要與網頁信息摘要兩個方面。
(5)趨勢分析。通過圖表展示監控詞匯和時間的分布關系以及趨勢分析,包括地域信息分布。以提供階段性的分析。如:信息傳播的區域分布,轉載量與轉載網站類型等。
(6)突發事件分析。突發事件不外乎有以下幾種:自然災害、社會災難、戰爭、動亂和偶發事件等?;ヂ摼W信息監控分析系統主要是針對互聯網信息進行突發事件監聽與分析。對熱點信息的傾向分析與趁勢分析,以監聽信息的突發性。
(7)報警系統。報警系統主要是針對輿情分析引擎系統的熱點信息與突發事件進行監聽分析,然后根據信息的語料庫與報警監控信息庫進行分析。以確保信息的輿論健康發展。
(8)統計報告。根據輿情分析引擎處理后的結果庫生成報告,用戶可通過瀏覽器瀏覽,提供信息檢索功能,根據指定條件對熱點話題、傾向性進行查詢,并瀏覽信息的具體內容,提供決策支持。
(9)預警。輿情預警是一種時效性要求很高、重要程度要求很高的精準網絡輿情監測功能。一個是滿足用戶對一些已經發生的重要網絡事件的實時監測,及時跟蹤事件的發展態勢;另一個是滿足用戶相關行為信息的監測和預警。預警方式分為三種:在線彈框預警、手機短信預警和郵箱預警。監測預警包括監測和預警兩個過程,當系統監測到輿情信息后將及時發出預警,讓相關人員第一時間掌握輿情狀況。
1.2 互聯網中氣象災害信息的提取
利用輿情監測技術,設置各類氣象災害關鍵詞,即可完成互聯網中災害信息的提取。該方法應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多載體全網監測??杀O測搜索引擎、新聞門戶、論壇、博客、留言板、微博、微信、QQ群、電子報、SNS載體、各單位主頁。提供通用采集配置,支持大部分新聞、論壇的采集,并可配置指定URL,指定微博、微信賬戶的監測。
(2)全天候不間斷監測??啥〞r監測,也可24 h全天候監測,不放過每一條網絡災情信息,第一時間發現網絡氣象災情。
(3)信息智能提取技術。智能提取網頁中有效的災情信息,如:發生時間、地點、影響等。并對具有關聯性的多個網頁內容進行自動合并、自動提取等。
(4)結構化采集技術。對非結構化的網頁數據采集時進行結構化的信息抽取和數據存儲,滿足多維度的信息挖掘和統計需要,形成結構化的災情信息記錄。
(5)關鍵詞管理功能。可設置與氣象災害相關的關鍵詞,如暴雨、大風、暴雪等,根據設定的關鍵詞進行監控。也可以實現自動提取關鍵詞功能,根據搜索到的有效信息,自動關聯其他關鍵詞,進一步豐富氣象災害關鍵詞。
(6)災情傳播途徑跟蹤。智能分析網絡輿情傳播途徑,并通過反向解析技術解析出URL所對應的網站名稱。使整個監管平臺能夠有效的實現“發現傳播源頭、追蹤傳播內容、監控傳播主體”,可通過該項功能查找氣象災害主要傳播媒體。
2 網絡氣象災害信息共享平臺
為了便于網絡氣象災害信息的應用,網絡氣象災害數據庫設計的合理性則十分重要。該文中的設計原則有以下幾種。
(1)基本字段設置。為了充分利用原有氣象災情數據庫(如災情直報數據庫),該文參照《全國氣象災情收集上報技術規范》設置數據庫字段,其數據庫字段屬性與其保持基本一致。
(2)災情信息分類。根據災害發生地點,本文將災情信息分為兩種:面狀災情和點狀災情。所謂面狀災情,指的是災害發生地點具體到某個市或者縣,范圍比較粗略;而點狀災情,指的是災害發生地點具體到某個村鎮或者某條街道,范圍比較精確。
(3)地理信息。根據災害發生地點,為每條災情信息添加相應的經緯度信息。
(4)氣象要素信息。根據不同的災害種類,為每條災情信息匹配其相對應的氣象要素。這樣便于后期氣象災情數據的高效利用。
將網絡中搜集的災情信息按照上述原則進行入庫,形成災情信息共享,供氣象災害風險預警與評估業務平臺實時訪問。
3 關鍵技術
3.1 氣象災情關鍵詞設置
利用網絡進行搜索,得到的結果準確與否,很大程度上與所設置的關鍵詞相關。設置的關鍵詞過多,得到的信息越準確,但是也有可能丟失過多有用信息;設置的關鍵詞過少,得到的冗余信息太多,又加大了篩選工作的難道。如何得到合適的關鍵詞,成為了該文中的關鍵技術。
該文主要是采用人機互動的方式完善關鍵詞管理功能,前期對人工搜索的災害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統計描述災情使用詞匯的頻率。將頻率較高的詞匯設置為初始關鍵詞;后期系統根據初始關鍵詞,查找到相關信息,自動統計高頻詞匯,進行添加,實現關鍵詞的逐步完善。
3.2 氣象要素匹配技術
根據發生時間為每條災情信息匹配其相關的氣象信息。通過自動調取氣象資料庫,包括A文件、Z文件、加密自動站資料、雷達資料和氣象衛星云圖等,通過插值、雷達反演等方法獲取災情發生地距離最近、時間最接近的氣象資料,采用自動和人工相結合的方法給每條災情記錄信息添加產生氣象災情的氣象要素實況的特征值。
3.3 氣象災情數據篩選
(1)通過氣象要素實況資料的匹配剔除錯誤、標記可疑災情信息記錄。將氣象要素的實況資料與逐條災情資料信息對比分析,對實況資料與災情影響明顯不符的應刪除,有疑問的,標記為可疑記錄。
(2)從民政、統計、水利、農業、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氣象災害大典、報紙和媒體等獲取災情及影響數據再次實現對氣象災情資料的篩選,確保災情資料的合法可靠。
4 結語
氣象災害災情的快速收集和共享對于開展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和服務工作至關重要?;诰W絡輿情監測技術的氣象災害信息收集方法可以有效解決現有災情收集方法上報不及時,覆蓋范圍密度低等缺點??蓪崿F災情的快速共享,有效提高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的時效性和評估的準確性,加強氣象預報服務和災害災情分析能力,對于各級部門開展災害災情應用亦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帥向華,胡素平,劉欽,等.地震災情網絡媒體獲取與處理模型[J].自然災害學報,2013,22(3):178-184.
[2] 中國氣象局關于印發《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務建設(2015―2016年)實施方案》的通知[氣發〔2015〕46號][Z].2015.
[3] 程鵬.氣象災情收集與影響評估工作中存在的若干問題[J].湖北氣象,2005(4):39-40.
[4] 王元卓,靳小,程學旗.網絡大數據:現狀與展望[J].計算機學報,2013,36(6):1125-1138.
[5] 王清川.近58年廊坊市氣象災情普查分析及問題與建議[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9,11(4):36-43.
[6] 杜鵑,汪明,史培軍.基于歷史事件的暴雨洪澇災害損失概率風險評估――以湖南省為例[J].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14,22(5):916-927.
[7] 蔡立輝,楊欣翥.大數據在社會輿情監測與決策制定中的應用研究[J].行政論壇,2015(2):1-10.
篇9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教授在點評山西疫苗事件時就指出“問題一個系統又一個系統的出,再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地去治理,顯然不是一個好辦法。所以,現在是各個領域都需要很好重視的時候了”。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互聯網上官民良性互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很多地方黨政機關逐步重視探索網絡問政,并積累了一些有益和值得推廣的經驗。為了更好地推廣這些經驗,讓更多的地方黨政機構用好網絡問政這一新的治國理政平臺,從今年開始,每期排行榜推出“網絡問政實踐”的典型經驗,供地方當政者參考。本次推出的常州環保局長“批評有獎”就是一個很好的尊重網絡民意的案例,有一定的推廣和借鑒價值,北京網絡媒體協會會長閔大洪點評時認為“對于網絡批評和網絡監督,領導干部應有的心態是歡迎和提倡,以廣闊的胸懷聽取民意,從善如流”。
二、名詞解釋: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人民日報社網絡中心輿情監測室)是國內最早從事互聯網輿情監測、研究的專業機構之一,在輿情監測和分析研究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在互聯網影響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術機構都越來越重視互聯網輿情的監測、研究和引導??倳?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報考察工作時指出“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互聯網業已成為了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新平臺之一,網絡輿論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三、典型案例的啟示
「四川巴中“”鄉政府
2012年3月,四川巴中市白廟鄉政府公示今年1月公務開支明細表,詳細記錄了每分錢公務花費,連“花1.5元購買信紙”,招待上級官員煙酒都悉數公布,被網友稱為“政府第一例”。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打造透明政府從此有法可依。在信息交流與傳播日益發達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國改革開放處于關鍵攻堅階段的今天,地方基層政權的建設顯得更加凸出。而政務信息公開和透明,正是地方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鄉政府給我們的啟示:
1. 信息公開有利于密切干部和群眾的關系,增加百姓對干部乃至政權的信任感。
2. 透明政府有利于預防干部假公濟私、的腐氣敗習出現。
3. 信息公開有利于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與進步。
篇10
關鍵詞 網絡輿情 應對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一、當前網絡輿情應對現狀
縱觀網絡輿情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它已經改變了我國傳統的社會輿論格局,促發了網民的權力意識覺醒,但網絡輿情的負面因素依舊存在,對社會發展造成威脅。政府做好網絡輿情應對工作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及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黨和政府對網絡輿情工作高度重視,但仍存在著應對不及時、應對不主動、監管無序化、問責不到位等問題,對社會穩定和政府公信力的維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二、政府應對網絡輿情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從思想認識來看,政府官員對網絡輿情認識欠全面。
一是對網絡輿情理解不深,重視不夠,正面回應不夠。有的片面認為網絡是年輕人的娛樂工具,有荒誕低俗甚至“很負面”的東西,所以在工作中仍按傳統工作方法和模式行事; 有的對網絡民意的關注往往停留在“高點擊率”、“高關注度”、“大量跟帖”、“群體性”之類的問題上,而除此之外大量的問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處理;有的是對網民反映的問題,特別是不正之風、腐敗現象等問題,不擇手段地進行“刪帖”,甚至一味排斥、打壓,不少網絡舉報人因此獲罪,使一些網民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了網上舉報的積極性。二是視網絡輿情為民意的全部,對網絡輿情過度依賴。盲目迷信網絡輿情功能的強大,要求對網絡輿論全面放開,不加干涉,聽任網民發表觀點,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網絡輿論失控,帶來一定程度的社會輿論混亂。
(二)從管理體制來看,“雙軌統一分級管理制”實行中存在不足。
我國現行的網絡管理體制是“雙軌統一分級管理制”,即黨委部門和政府部門同時參與,中央、省屬、外宣媒體都參與地方網絡市場的競爭,使得整個網絡媒體結構多元化,行政隸屬關系復雜化,在實際操作中會存在齊抓共管的現象,造成了網絡輿情信息重復搜集、分散管理、政出多門等問題。而且在機構設置方面,某些地方政府的機構設置不夠健全。首先,雖然某些地方政府部門都設有網絡輿情監測中心、站點,但很少設立應急機構,所以發生突發事件時常常由于準備不足而應對遲緩。其次,設立的機構間還未形成完整對接的嚴密規范的系統,內外協同聯動管理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另外,區縣以下的網絡輿情監管站點有虛設形象,從監測人員的配備到其文化素質及政治敏感度等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都還達不到現實要求。
(三)從機制運行來看,政府應對網絡輿情的工作機制不系統。
網絡輿情信息的龐大、變化的突發及影響力的強大加大了政府應對工作的難度,要保證政府工作目標和任務真正實現,必須建立一套協調、靈活、高效的工作機制。就目前我國政府應對網絡輿情的工作來看,雖然在實踐的基礎上已逐漸對工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整個工作機制還未達到系統化的要求,如存在工作流于形式,人為因素作用較大;缺乏主動引導,依舊采取封堵輿論的方法;缺乏應對預案,透明性不高、應對失當等問題,使黨和政府經常處于被動和被質疑的局面。
(四)從法律制度來看,網絡監管的法律體系有待完善。
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相比,我國對互聯網的立法還相對滯后。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管理辦法》等,它們的頒布對我國網絡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這些法規較零散,不夠系統,有些法律較為陳舊,已無法應對日趨復雜的網絡信息傳播。缺少外在的法律約束不僅降低了網民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同時身處網絡群體中,“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也助長了網絡暴行的蔓延。
三、實現網絡輿情科學應對的對策
(一)提升網絡輿情治理理念。
首先,增強政府官員的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是人們對于媒介信息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產生媒介信息的能力。網絡作為新興媒體,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顯現。政府官員需要學會運用官方網站、媒體網站、網民留言板、官方機構或官員個人微博等互聯網新媒體手段,進行信息和意見溝通。讓“上網看看”、“在線聊聊”、“網上蹲點”成為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職責要求,使網絡成為了解世界、掌握資訊,科學決策、推動工作,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重要平臺。
其次,強化政府官員的責任意識。一要強化占領輿論陣地的責任意識。各級政府官員要積極探索和研究網絡輿情發展規律,發揮政府門戶網站和主流媒體的政治優勢和思想優勢,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做正面宣傳,擴大主陣地的影響力。二要強化把握輿論導向的責任意識。政府要努力掌握網絡輿論話語權,用主流媒體的聲音占領網上新陣地,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多樣化的思想熱潮,鞏固和發展積極健康的主流意識形態。三要強化化解社會矛盾的責任意識。政府官員要利用好手中的權力,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解決好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問題。
(二)完善網絡輿情管理體制。
1、實現網絡輿情管理機構科學化。
網絡輿情已經成為常態,各級政府應該設立網絡輿情常設機構來保證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的常規性與延續性。從長遠發展和管理需要來看,需要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常設性網絡輿情管理機構,進行垂直管理。而針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危機應對,需設立網絡輿情應急機構。它是在其常設機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臨時機構,由宣傳部門、職能部門、公安部門、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辦公廳等成立領導小組。另外,為了更加有效地應對網絡突發事件和問題,還應組織成立“顧問團”。為避免出現應對失誤,可聘請權威專家學者、資深媒體人、公共危機處理專家等組成“顧問團”。
2、促成內外協同聯動管理。
跨時空性是網絡輿情與一般社會輿情的重要區別。網絡輿情可以瞬時由一點輻射到地域上處于極度分散的廣大受眾,從而引發輿論狂潮。因此,政府要有效應對網絡輿情,就要努力促成內外協同聯動管理。體制內網絡輿情管理機構應在網絡輿情信息搜集的基礎上,共同建立和完善多層次信息共享及部門間協同工作體系,以便統一調度應急所需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信息資源、權力資源和經費資源等,提高政府網絡輿情危機應對的響應速度和處置能力。政府需做好更多行業和網民自律的宣傳,通過政策和財政等方面的支持,為其提供保障,最終形成“網絡主導、官民聯動、上下互通、快捷通暢、條塊結合、密切協作”的立體式、全方位網絡輿情快速反應體系。
(三)健全網絡輿情工作機制。
1、建立完善的研判機制。
網絡輿情研判是做好網絡輿情應對工作的關鍵環節,需要確定一套科學的研判流程。這包括:初步篩選--深入分析--綜合判斷--報告寫作。初步篩選,即要將預設的目標輿情或熱點輿情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出來。主要通過建立歸類系統,進行量化分析和圖表呈現的方式來篩選。深入分析,即探究這些有價值的輿情的生成發展規律,找出其信息來源、傳播路徑、利益訴求和網民參與動因等,分析輿情走勢和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綜合判斷,即結合初步篩選與深入分析的結果劃分輿情危機等級,提出方案。報告寫作,即通過對網絡輿情定性與定量的判斷,最終要形成相應的網絡輿情報告,做出規律總結和研判結論。只有確立嚴謹的研判工作流程,才能為政府提供有價值的決策建議。
2、建立系統的預警機制。
首先,根據研判結果確定預警等級。將網絡輿情的預警等級劃分為:非常態的輕警告(IV級,藍色)、警示級的中度警情(III級,黃色)、危險級的重警情(II級,橙色)、極度危險級的特重警情(I級,紅色)。其次,建立預警組織體系。一是建立各相關職能部門的橫向與縱向體系。相關的中央到基層的各工作網點,要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使預警工作深入開展。二是建立政府到公眾的立體體系。政府是預警的主體,社會中介組織是溝通與反應民意的重要組織也可承擔預警的責任,專業機構提供技術或理論支持,而社會公眾是網絡輿情最初感知的社會主體。三是建立網上到網下的雙層體系。在預警工作中,既要密切關注網上輿情的發展變化,也要通過了解網下社會的動態,適時調整方案,提高預警能力。
3、建立完備的引導機制。
政府需實現引導途徑多元化。通過借助網絡發言人、網絡留言板、官方機構與官方微博、網絡評論員等進行輿情引導。具體注意事項:一是完善網絡發言人機制。借鑒傳統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組成一個完整的團隊和制度,堅持“說明大事,說細實事,說透難事,說清壞事”的引導原則。二是制度化回復與辦理網民留言。成立固定的工作機制,明確辦理機構和流程;組建網絡留言督辦處,真正做到“件件有回復,件件能落實”。三是加強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業務過硬的網評隊伍,是將網絡輿情引導好的重要組織措施。
4、建立高效的處置機制。
首先,實現案情處置程序化。通過科學的計劃制定,完善的部門協調,充分的人財物保障,可將網絡輿情案件的處理從非程序化的決策過程,變成程序化的決策過程。這有利于提高有關部門的響應時間。其次,加強對相關官員的問責力度。根據《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的要求,對在群體性、突發性事件中處置失當,導致事態惡化、造成惡劣影響的政府官員進行問責。最后,在網絡輿情危機處理后,要對危機情進行系統反饋和評估,從中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以不斷提升政府應對網絡輿情危機的能力。
(四)加快推進網絡監管法制化。
1、盡快制定一部系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監管法》。對網民正常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行明確界定,以規范其信息識別、、傳播等行為,切實保障其正當的權利;對網絡平臺、網站、網絡中介的職責進行合理的規范,加強對微博、社區網站等的有效管理;對政府監管的職責、監管的標準和方法作明確的界定,使政府互聯網監管規范化。
2、對我國現有法律體系進行及時的調整、完善和補充。凡現行法律體系中與互聯網相關且仍然適用的,應當保留;對已經不再適用的,應及時予以廢除、修改和完善;凡現行立法不能涵蓋的事項,要進行補充立法。從而形成一個由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行業自律規范共同構筑的我國信息網絡安全規范體系。
注釋:
鄒慶國.應對“網絡問政”黨政干部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7-148.
新華網.中國互聯網期待在法制監管“度”上展現智慧. http:///2010-12/16/c_12888614.htm.
鄒慶國.應對“網絡問政”黨政干部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6.
- 上一篇:工程變更管理方案
- 下一篇:通信工程安全生產責任書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網絡監督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