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教學實施方案范文
時間:2024-02-26 17:48: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語教學實施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分級教學,方案,效果
傳統教學模式追求的是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進度,統一的教學方法,統一的教學目的和一成不變的課堂形態(tài),這已經大大阻礙了我們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為我們面對的學生是不同的個體,英語水平有高有低,英語課堂教學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傳統模式,遵循“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的原則。分級教學應運而生。現將本人在實際分級教學中實施的方案方法和達到的教學效果做簡單的分析:
一、分級教學實施方案
1、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與分級教學相結合
多媒體教學有很大優(yōu)勢,聲音、動畫、影片、情景給我們提供一個新的教學階段,信息呈現量大,能提高教學效率,利于組織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兩班不同英語水平,適當調整授課內容和進度。在A班(較好)的教學中,我會穿插一些英語翻譯的內容,有時配上音樂讓學生朗讀課文,或讓B班(一般)的學生模仿自己的喜歡的語音語調來培養(yǎng)語感,這樣課堂信息量大,既能增強他們的英語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還能增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是黑板加課本單一課堂模式方式所達不到的教學效果。
2、因材施教,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
英語A班和B班的同學是在傳媒學院分級考試中成績較好的同學,本身的英語基礎并不是很弱,但是離大學英語課程較高要求和參加大學英語四級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因此這兩個班的教學內容要多于普通班、教學進度要稍快,課堂上補充的內容較多,教學目標要高于其他普通班的同學。經過調查詢問,我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存在詞匯量小、語法學習不系統以及聽力水平較低三個主要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他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加強這三個方面的訓練。例如我在課堂上會擴展單詞,除課本上要識記的詞匯外,要多與三級考試詞匯或四級考試詞匯聯系起來,但在擴展的難易度和單詞數量上兩班要稍有差別,對9班的同學在難度與數量上都是比較高的。聽力課我采取精聽和泛聽結合,泛聽要學生聽懂材料的大意即可,而精聽要求學生必須聽懂材料里的每一句話,重要詞句要邊聽邊寫,鍛煉他們寫的速度,另外課下也要求學生多做泛聽練習,例如聽歌或聽VOA/BBC等都可以,培養(yǎng)對英語的語感。語法部分我會采用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把語法講解跟三級考試結合起來,讓他們系統地、基礎地學習英語語法。
3、情感鼓勵和嚴格考核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很多教學實踐都能證明學生的情感因素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一個學生對英語投入的情感,決定了他是否能真正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我會找一些積極的主題讓他們用英語表達想法或讓他們多說說自己的在專業(yè)或英語或哪方面取得的成果,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得到老師的肯定。或在課堂上多采用鼓勵的語言,而不是批評或打壓的話語,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由于有的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比較差,因此必須堅持對學生學習的考核,例如檢查作業(yè)、聽寫單詞、聽力考查、或檢查筆記等等,一方面督促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如果出現學生學習成績下滑的現象,我會及時跟學生交流,了解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
二、分級教學效果評價
1、分級教學采取相似標準,教學效果明顯。分級后,各班學生基礎大致相同,學習目標和動力基本一致,便于老師把握整體水平,選擇教材,統一進度,教學方法也更有針對性,學生進步更快,語言技能增長很快,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也有更多的時間去掌握語言基本功。
2、分級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教學效果更加突出,讓學生每堂課都能有所收獲,學生的每一滴進步都會化作他們前進的動力。
3、學生成績穩(wěn)步上升,通過半年多的分級教學來看,學生成績顯著提高,期末考試成績比較理想。
4、教師自身得以成長。分級教學為教師創(chuàng)造了自身充分發(fā)揮的空間,例如在給A班講課時,教師使用全英語授課,備課的信息量也非常大,無形中自己的英語專業(yè)能力和教學能力也不斷上升。
雖然很多院校英語教學已經采用分級教學的方式,但在我院還屬于創(chuàng)新性的舉措,本人認為這是非常積極有益的嘗試,是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有利手段,而且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分級教學一定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成為提高獨立院校教學質量、培養(yǎng)英語綜合素質的有力途徑。
參考文獻
[1]胡麗娜.試論獨立學院公共英語分級教學的必要性[J].新西部,2009(8):45.
篇2
關鍵詞 西北大學 培養(yǎng)方案 中學教師教育
中圖分類號:G515 文獻標識碼:A
根據2012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告的排名,西北大學的中學教育在全美排名第七,美國西北大學在全美排名12位,它是一所私立的綜合型大學,位于伊利諾斯州,其教育學院在美國享有很高的名譽,本文主要研究西北大學的中學教師在本科階段是如何培養(yǎng)的,主要從入學條件、培養(yǎng)目標、畢業(yè)要求以及課程模塊這一系列著手進行論述,主要選取中等教學這一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進行闡述,通過分析中等教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的特點,借鑒其培養(yǎng)方案的合理內核,對進一步發(fā)展我國的中學教師的培養(yǎng),提高其整體素質具有明顯的時代意義。
1 西北大學在本科階段對中學教師的培養(yǎng)的總體要求
西北大學的本科生的教育學制為四年,前兩年為普遍的通識教育,最后兩年為專業(yè)課程教育,西北大學對想就讀中等教學專業(yè)的學生的各個方面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和要求,以下是各個方面的內容:
(1)入學條件 :西北大學是人人皆知的名牌大學,它創(chuàng)建于19世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招收嚴格,只錄取最優(yōu)秀的人才入內深造,美國的學生就讀西北大學要求是高中畢業(yè)生,擁有高中畢業(yè)證,同時參加相關的入學考試即可,而對于國外的高中生申請到西北大學去讀書則要求比較嚴格,首先要求學生各門科目都比較優(yōu)秀,同時高分考取托福和賽達,達到學校各個方面的入學要求方可入學。
(2)培養(yǎng)目標:該專業(yè)主要為中等教育學校培養(yǎng)教師,學生的就業(yè)方向也是面向各地的中學以及職業(yè)學校,該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不要另外考取教師資格證,畢業(yè)時一起同畢業(yè)證書一同發(fā)放。
(3)畢業(yè)要求 :該專業(yè)的學生須修滿45學分后方可畢業(yè),美國的大學比較喜歡通才教育。西北大學也不例外,所有學生都會要求完成各種各樣的學識。例如,自然科學、生物、數學、社會科學,如人文,歷史課等,甚至藝術或音樂欣賞。基礎教育的目的就是擴展學生的興趣面,從多方面全面培養(yǎng)一個人的素質。美國學校對基礎教育的要求會不太一致,但基本上1/3的學分要求會來自這個方向。而西北大學對基礎課的學分要求是14學分。其次就是完成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本科生在大一二時期基本都沒有專業(yè),在大三就可以選擇中等教學專業(yè)就讀,經過學校部門批準才是這個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就是完成論文以及相關的實習工作。
2 本科層次中等教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的課程體系結構與特點
該專業(yè)將人文科學和專業(yè)的教育課程結合在一起,學習內容也比較廣泛,涉及到了生物、化學、英語等等。作為中等教學專業(yè)的學生須修滿學分45分方可畢業(yè),必須完成通識教育、主題方向的課程以及實習工作方面的核心要求,下面詳細闡述:
(1)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通識教育的課程包括14個學分,學習多學科領域的科目,主要包括交際學、數學、科學、人類以及歷史。通識教育持續(xù)兩個學年,完成通識教育課程之后就可以選擇將來可能要教授的科目進行深入系統地學習。
(2)主題方向課程 (subject area course work),其實也就是所謂的專業(yè)課程,總共包括16個學分,在這一課程模塊中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以及將來很有可能教授的方向進行專業(yè)系統地學習,這門課程在第三個學年完成。這一課程結構比較靈活,具體的課程內容方向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培養(yǎng)學生具有文學藝術背景,要求學生進行文化素養(yǎng)的塑造;第二 ,設置了寫作交流和口述交流的課程,如:公眾演講或個人之間的交流;第三 ,是針對于非西北文化的人,主要是學習當地的特色文化,豐富民族文化。
(3)職業(yè)教育 (professional education),這門課程包括11個學分,這門課程在最后一個學年完成,這個階段要參加實習工作的同時還要學習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方面的課程,具體的課程內容包括:兒童和青少年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社區(qū)學校介紹、教育哲學問題、特殊兒童教育、方法和技術、實驗研討會和實習和研討會等。實習工作也是這個階段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以選擇市區(qū)或郊區(qū)的公立或私立的高中進行,要求在社區(qū)學校實習30個小時,常在第四學年的上學期完成,工作的內容主要是組織學生完成學期課程,同時要求在高中學校完成一定課時的實踐觀摩工作。
(4)論文撰寫,該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也需要撰寫畢業(yè)論文并且準備PPT進行答辯,而且大一至大三的學生,每年必須觀摩兩次以上的畢業(yè)生答辯會,不然不得畢業(yè),不少學生沒有學術興趣,但是完成本科生畢業(yè)論文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為本科生涯畫上句號的象征,美國設有學術監(jiān)督機構對論文進行監(jiān)督和檢測,以保證畢業(yè)論文質量,以提高日常課程建設水平。
(5)頒發(fā)教師資格證,這個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屬于師范類畢業(yè)生,自然具有教師資格,畢業(yè)時隨畢業(yè)證書一起領取資格證書。資格證書上注明本人能夠任教的學科,由于各州的要求不一樣,美國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證書在全國不通用。一般是五年更換一次,如果長時間未在學校任教,也得重新認定教師資格。
3 西北大學中學教師培養(yǎng)方案的評析
西北大學對中學教師的培養(yǎng)具有一些明顯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主張通識教育
與我國大學相比,這是美國大學本科階段的一大特色,通識教育擴展了學生們的視野,提高了學生們的認識,從而為將來做教師需擁有淵博的知識打下了堅固的基礎,通識教育當中的交際學更是一門新興學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與人的溝通能力,而在這5門課程上面更是設置合理,突出了培養(yǎng)的均衡性,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3.2比較重視實驗、 實踐的教學經驗的積累
課程設置的最后一個模塊開展各種各樣的實驗研討會以及后續(xù)的實習工作,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實戰(zhàn)經驗。學習和交流相結合,重視把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運用到平時的學習中去,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3.3重視學生的交流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在中等教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里就有這樣一項要求:“提高學生的口語交流技能”,在主題方向領域里課程就開設了“寫作交流和口述交流”的課程,在此期間多次舉行了演講比賽以及公眾演講,在做論文匯報時,都有口頭演講和答辯這一環(huán)節(jié),這些都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口才。
3.4課程考核的方式多元化,并且呈現連續(xù)性,確保各個階段有明確的考核目標
考核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各種考核方式都有明確的標準并加以細化,從而確保每一個學生成績的公平性,另外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是小組討論,采取分組辯論的方式,學生被分成小組,并且被安排進行15分鐘的表述,之后進行互相辯論并且回答觀眾的提問。其他的同學作為觀眾都拿到一張評價表,對兩個小組的準備情況以及在現場的表現評分,同時,小組中的每一個人都拿到小組討論評價表,對自己以及小組的其他成員的參與情況進行評價,這種方式充分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效果非常好。
3.5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必由之路
目前高師院校的實踐課程一般由教育見習和實習兩種形式構成。見習一般安排在第三、第四學年上下學期,時間一般在一到兩周左右,實習一般安排在第四學年的最后整個學期。見習一般都有帶隊教師,但師范生人數較多,一般都是一個班十幾個人擠在一起聽課,形式單一,師范生大多覺得無聊。實習的時間剛好面臨畢業(yè),不少高校強調抓畢業(yè)生就業(yè)率,而對畢業(yè)生的實習沒有很明確的要求,愿意實習的學生進行實習,不愿意的都在備考或找工作。學校沒有統一安排,沒有有序地進行管理,更沒有科學的考核方式,這樣往往讓實習制度流于形式,導致部分師范生在進入中學時不能夠很快勝任教師工作。因此,要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必須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育實踐課程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育見習、實習制度,進行量化管理。
總之,美國的教育領先我國,在教師培養(yǎng)這一塊更是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更應該汲取其精華,為振興我國教師教育之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發(fā)展中心編.發(fā)達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和趨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篇3
形考任務3(階段測驗3)
一、選擇題(每題2.5分,共20分)
題目1
1.【選擇題】在美國初等學校的閱讀教育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是“
”。
選擇一項:
B.
5W-H
題目2
2.【選擇題】英國初等學校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評定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關鍵階段末的統考,二是
。
選擇一項:
C.
校內教師的評價
題目3
3.【選擇題】日本初等學校國語中的寫作教學主要包括語匯教學、作文教學和
三方面。
選擇一項:
A.
書法指導
題目4
4.【選擇題】英國于1990年發(fā)表的《公民教育》文件中指出,公民教育的目標包括知識、技能、
和
四方面。
選擇一項:
A.
態(tài)度、價值觀
題目5
5.【選擇題】日本1998年頒布的《小學學習指導綱要》的第一章明確規(guī)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標,即“道德教育的目標是,根據《教育基本法》及《學校教育法》所規(guī)定的教育根本精神,為了培養(yǎng)將尊重人類的精神和
發(fā)揮于家庭、學校、其他社會的具體生活之中,具有豐富的情感,致力于創(chuàng)造個性豐富的文化和發(fā)展民主的社會及國家,進而為和平的國際社會作貢獻,開拓未來的有主體性的日本人,而培養(yǎng)作為其基礎的道德性”。
選擇一項:
B.
對生命的敬畏之念
題目6
6.【選擇題】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課程發(fā)展署成立了《
》教材組,負責修訂新的小學公民
教育教材。
選擇一項:
B.
好公民
題目7
7.【選擇題】韓國“第六次道德教育大綱”規(guī)定,《道德》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設置。各年級的道德課內容都由“個人生活”、“家庭近鄰學校生活”、“社會生活”、“
”四部分組成。
選擇一項:
A.
國家民主生活
題目8
8.【選擇題】法國學校的公民教育除了通過專設的公民科實施外,還融合了歷史、地理、
等社會科中進行。
選擇一項:
B.
經濟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50分)
題目9
1.【簡答題】英國初等教育學生的學業(yè)評定中的課程作業(yè)有哪些類型?
答:(1)實踐作業(yè)
(2)書面作業(yè)
(3)口頭、聽力作業(yè)
(4)表演作業(yè)
題目10
2.【簡答題】法國初等學校科學與技術課程的教師應遵守的科學教育的三條原則是什么?
答:
一是凡能在室外學習的東西,一律不再室內進行;
二是凡能通過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東西,絕不停留在書本知識上;
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動態(tài)事物,絕不研究停止不動的靜物。
強調教師應在大自然中進行科學教學活動。
題目11
3.【簡答題】在寫作教學上,聯邦德國初等學校的教師往往會通過哪四個途徑來指導學生編些故事?
答:在寫作教學上,聯邦德國初等學校的教師往往會通過四個途徑來指導學生們編寫故事,一是先說個笑話,讓學生把笑話編寫成故事;二是看圖編寫故事;三是提供幾個詞匯,讓學生利用這幾個
詞匯來編寫故事;四是閱讀報刊上的某一新聞或消息,讓學生圍繞此消息來編些故事。
題目12
4.【簡答題】簡述法國公民道德教育的特點。
答:
(1)注重社會性道教育。
(2)內容安排強調階段性和現實性。
(3)多渠道、多途徑實施公民教育。
題目13
5.【簡答題】簡述新加坡小學開設公民道德教育課程的宗旨。
答:新加坡小學開設公民道德教育課程的宗旨是培養(yǎng)具有以下素質的好公民:社會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維護組成社會的家庭;提倡種族和宗教間的寬宏大量和相互體諒;培養(yǎng)協商解決問題的美德。
三、論述題(30分)
題目14
1.談談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趨勢。
答: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趨勢:
(1)目標:培養(yǎng)富有民族精神的社會“好公民”。
(2)價值:倡導回歸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
篇4
關鍵詞:高中教學 美國課程 可行性 實施方案
近年來,隨著國內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越來越多的家長將眼光放向了國外,從前幾年的出國讀研究生和本科,到如今的出國讀高中,甚至小學,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可謂是越來越高。
然而,對于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單獨出國讀高中需要面臨多重壓力,在突然面對完全不同模式的外國教材和教法時,該如何適應?筆者認為,我們不妨在國內的教育環(huán)境中,引進美國的高中課程,讓學生在出國讀書之前,就已經對國外的課程和教學模式非常熟悉了。那么,當他們在面對美國的TOFEL,SAT,GRE等考試時,就會從容應對,駕輕就熟了。
那么,美國的高中課程有那些呢?筆者在下文中將對美國課程進行一個簡略的介紹。
美國高中的必修課一般設有英語、數學、科學、社會等。
同樣,選修課則更為多樣,現代社會實用知識和技能,幾乎無所不包:視覺藝術、行為藝術、職業(yè)課程、計算機/商科課程、體育、新聞/出版。
那么,在國內的高中教學中,引進美國的高中課程是否可行呢?
當然可行。雖然國內的教學模式和國外有所不同,但隨著近年來注重素質教育,以及推行新課標改革,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及至小學和初中,都已經接受了和前幾代人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教材和教學理念。
教材方面,目前國內多數學校用的都是全新改版后的人教版教材,和以往形式單一、偏理論輕實踐的老教材相比,現今的教材不僅內容新、形式多樣化,更加入了研究性學習、品德教育、創(chuàng)新性教育等內容。這些內容其實就是與先進的國際化教學接軌,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思想。
在教學方法方面,現各個中學,都在推行CLT和TBLT教學法,這一行為是完全與國際接軌的,所謂CLT就是交際法教學,而TBLT就是任務型教學,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拓展,受到了國內外教學專家的一致推崇。以此為教學形式,一改國內以往沉悶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活躍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教師設置教學任務,學生通過探討,或者獨立思維的方式逐個完成任務。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調動課堂氣氛,一舉多得。
教學理念方面,許多老師已經采取了inductive way,即歸納法教學。這一教學理念,要求老師不是直接的教給學生理論知識,而是采取引導的方式,先演示然后再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理論,一方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總結能力,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以此可見,學生們已經在升入國內高中之前就具備了學習國外課程的基本素質,因此在國內高中引進美國高中課程是完全可行的。
那么又該如何具體實施美國高中課程呢?有以下幾個步驟:
1.背景知識簡介課程
以外教為主導,國內助教為輔,并輔以圖片、視頻、電影、音樂等手段向學生介紹美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知識,政治、經濟、工業(yè)模式,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學欲望,另一方面對下一步的課程學習有著引導和推動作用。此類課程可放在開學之初第一周集中進行,在正式課程開始之后的每周也可穿插一個課時。
2.主修課程
(1)英語 對中國學生來說,英語寫作是薄弱環(huán)節(jié),這一課程如果完全是外教教學,可能會由于文化差異和外教不了解中國學生的寫作模式和思維反而影響教學效果。應先由老師根據美國教材進行適當改編,由外教審核改編材料。只有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能取得較好效果。
具體方案如下:
對于高一的中國學生,即使是程度較好,也不可能達到美國高中生現有的寫作水平,那么,老師應先呈現地道的美國范文,讓學生先仿寫,如縮寫或寫summarize的形式教會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然后再逐漸引導學生寫稍長一些的文章,并歸納總結出一些萬能句式和關聯詞,讓學生盡快地適應英文寫作模式。到學生已經擁有了基本的英文寫作能力時,方可由外教著手執(zhí)教。
(2)數學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較之國外學生,大多數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還是比較強的。這一學科,可采取外教寫教案,中國教師審核輔助,雙方穿插教學的模式。
3.選修課程
針對國內學生的實際情況,可開設視覺藝術 (繪畫、雕課、攝影等),行為藝術(合唱、舞蹈、電影等),計算機/商科課程(文字處理、編程、圖像設計、網頁設計等 ),體育(籃球、田徑、游泳等),特別是體育和藝術課程,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綜上所述,在國內英語教學中適當開設部分類似于美國的高中課程是完全可行的,具體的實施方案還可以根據實際教學要求進行合理調整與改進。
參考文獻:
Richards, J.C. & Rodgers, T.S. (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Cambridge: CUP.
篇5
“漢字工程”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教育部《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寫字教學指導提綱》為指導,以鄲城縣教體局《漢字工程實施方案》為目標,按照寧平一中片《漢字工程實施意見》為依據,加強寫字教學,根據教育、生理、心理學理論,考慮教學和實踐情況,從習慣養(yǎng)成,興趣培養(yǎng),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課內外結合的模式,貫徹“規(guī)規(guī)矩矩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宗旨,實現書法藝術教育良好的效益。
二、領導組織
學校成立“漢字工程”實施領導組,校長趙敏任組長,教務主任朱峰為副組長,語文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均參與到活動中。
三、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1、實施“漢字工程”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認真落實寫字教學有利于下列一些問題的解決:如因寫字姿勢有誤而導致身體發(fā)育不良,視力下降迅速;因執(zhí)筆方法不對而導致寫出的字一筆一畫呆板;因書寫行款欠佳而導致書寫效果不好;因鞏固識字的效果不好而導致錯別字較多;因規(guī)范意識淡薄而導致繁簡字體亂用;因書寫習慣不良而導致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字跡太潦草,卷面不整潔等等。
2、實施“漢字工程”有理論依據,是落實教育法規(guī)的體現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頒布使寫好、用好祖國的語言文字步入法制化的軌道;教育部[84]初教字014號文件《關于加強中小學校學生寫字訓練的通知》和國家教委辦公廳文件1990年12月29日《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寫字教育的通知》,教育部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寫字教育指導綱要》等都強調中小學的寫字教學。
四、目標措施和方法
(一)、確定課題內容
1、寫字教學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寫字教學,指導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在寫字教學中注重各年級目標體系的要求,遵循整體性,漸進性,興趣性,課內外結合的原則確定具體目標。
(1)、
訓練學生寫出筆畫正確,字體端正,結構勻稱,大小適中,整潔美觀,規(guī)范的正楷字。
(2)、
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
多渠道培養(yǎng)學生對書法的興趣,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4)、提高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發(fā)揮書法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
3、年級段目標
低年級:用鉛筆寫字,姿勢要正確,要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中年級:鋼筆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筆描紅,仿影,臨貼能正確的執(zhí)筆,運筆,寫得端正,紙面干凈,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高年級:鋼筆寫字有一定的速度,書寫漢字每分鐘不少于20個,字跡工整,行款整齊,用毛筆臨帖,要寫得勻稱,紙面干凈。
(二)落實實施措施
學校按本方案進行實施,強化寫字訓練,把實施情況納入考評細則,建立評價體系。寫字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決不是某個人某些人所能辦到的,每個老師都必須是先行者,寫字教育人人有責。
1、抓教師的“三筆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在教育教學中有著特殊的影響力,在書法教育中學生受老師影響很大,
教師的三筆字訓練納入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定時定量,每天完成20個毛筆字,200個鋼筆字,每周展示70個粉筆字,每周一展評。要求教案,板書,作業(yè)批改,書寫規(guī)范認真,不寫錯別字,繁體字,不用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
2、抓學生雙姿及良好的書寫習慣。不正確的雙姿和書寫習慣直接制約著孩子的發(fā)展和提高,按照生理學規(guī)律從一年級開設寫字課,堅持書法教育從娃娃抓起,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雙姿和書寫習慣。對于書寫工具的擺放位置作出統一要求,統一檢查,寫字做到五凈:紙筆凈,手凈,衣褲凈,桌面凈,地面凈。
3、
落實好“三個一”:每周每班一節(jié)寫字課;一節(jié)師生同練:每天30分鐘的書法練習;一次書法訓練:每周四下午,包括硬筆,軟筆。
4、
注重學生書法興趣的培養(yǎng)。(1)講明寫字的意義及古今書法家的故事;(2)獎勵先進帶動后進;(3)經常進行作業(yè)展評;(4)從“雙姿”,書寫正確,規(guī)范,整潔,美觀進行日常評價,列入學生素質整體評價;(5)組織校級寫字比賽,參加各級各類書法比賽,提高學生練字積極性(6)張貼優(yōu)秀作品和寫字成績喜報,在櫥窗,辦公室內走廊張貼優(yōu)秀學生作品,以激勵更多學生進步。
5、從學生作業(yè)人手,定期開展星級優(yōu)秀作業(yè)評比。各班在教室前設立作業(yè)星級評比光榮榜,學校納入班級量化評比,定期檢查、總結活動開展情況。
篇6
開放式教育之宏觀解讀
“小外”創(chuàng)辦的“開放式教育”,是指以全方位開放式教育理念為辦學基本指導思想,通過開放的空間、開放的環(huán)境、開放的課程、開放的活動、開放的資源等一系列開放式管理手段,按照《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多樣化、整體性、重內涵、重創(chuàng)建”的原則,結合外國語學校自身優(yōu)勢,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既有民族情懷又有世界胸懷的復合型、國際型預備人才,以滿足國際社會對未來人才需求的特色教育。
“三維目標”
教師: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開放的心態(tài),實現由傳統教育理念向現代教育理念的轉變。具備3種知識和4種能力———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與時俱進的新知識;精湛的教育教學能力,堅實的教育科研能力,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大膽創(chuàng)新的能力,并形成開放、獨特的教育個性和教學風格。
學生:熟練掌握語言技能,實現由語言學習向文化學習的升華和語言學習向語言能力的轉化;通過各類課程的學習,奠定寬廣的知識基礎,實現人文、科技、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廣泛深入的對外交流,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個性發(fā)展。
學校:實現特色化、品牌化發(fā)展,辦成全國知名的國際化(由中外師生組成,并從校園環(huán)境、課程、活動、管理等方面顯示出中西文化的融合)外國語學校。
開放角度
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是開放的:在校園中創(chuàng)設多元文化育人環(huán)境,既體現中國傳統的優(yōu)秀文化,又融入其他國家的異域文化,讓學生生活在校園中就像置身于多國環(huán)境之中,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在學校課程設置上是開放的:在落實國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開設多語種外語課程,實施小班授課,選用部分國外原版教材,采用交流式教學方法;同時引進國際課程,開設國際課程實驗班,給學生更多的學習選擇。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方面,既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也重視中西方對比文化課程的開設;既重視科技教育,也重視藝術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外語特長的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科技、藝術素養(yǎng)。
在對外交流上是開放的: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活動,通過建立姊妹校合作關系、項目交流等形式,組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走向世界各國,實地考察和感受多國文化;同時邀請國外的師生來到學校,加強多元文化的交流,增進國際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校園文化活動上是開放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多語種國旗下演講、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讀書節(jié)、體育節(jié)、外語角、外語口語大賽、校園辯論賽、模擬聯合國大會以及學校各類社團活動等,從多角度、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培養(yǎng)國際型未來人才做準備。
在教育教學上是開放的:提倡教師教學個性化、特色化,鼓勵教師教學百花齊放,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鼓勵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通過各種社團活動激發(fā)學生多方面的潛能。
在招生上是開放的:在現有的招收天津市學生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學校國際部規(guī)模,招收更多的外國留學生到學校就讀,辦好國際班。
在學生升學上是開放的:根據學生需求,通過多種途徑,讓高三畢業(yè)生部分保送到國內各重點高校,部分直接考入國外知名大學,部分通過參加國內高考升入大學,拓寬學生升學的途徑。
開放式教育之文化建設方案
校園文化建設
“小外”圍繞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在學校現有的硬件設施基礎上,本著科學布局、整體構建的原則,完善學校建筑、設施、環(huán)境、標志等文化,使之體現學校的核心價值理念和開放式教育文化特色,形成建筑風格獨特、設施齊全、環(huán)境優(yōu)雅、標志鮮明的中西文化融合的校園文化。
籌建“模擬聯合國大廈會議廳”。會議廳內完全按照聯合國大廈會議廳圓桌會議的模式,懸掛各國國旗,作為學生“模聯”(模擬聯合國大會)社團活動、學校“模聯”大會以及天津市中學生“模聯”大會會場。平時也可擺成分組模式,作為其他社團或會議的活動場地。
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外語網頁。學校網站開辟外語網頁,借助這個平臺,師生可以進行內部交流和對外宣傳,國外姊妹校、校友以及社會各界也可以隨時了解學校的發(fā)展和建設。
編寫《教師英語日常用語手冊》。發(fā)揮英語教師的作用,帶動全體教師學習英語日常用語,鼓勵教師不僅在課下說英語,而且在課上使用簡單的課堂用語,爭取做到雙語甚至多語教學。
建立校史館。在老教學樓三樓建立校史館,一方面記錄學校發(fā)展變遷的歷史,另一方面宣傳杰出校友的事跡,為校友留下青春的印記,同時對在校學生進行校史教育、愛校教育。
制度文化建設
修正、完善學校的組織結構和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人性化的、具有彈性的管理制度,形成新的制度文化。把學校的價值理念外化為師生的自覺行為,形成獨特、鮮明的學校核心價值觀。
2012年3月~2013年12月,“小外”將依據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對現有的學校崗位職責及學校各項管理制度進行疏理、修訂、完善,形成具有“小外”文化特色的《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校本管理制度匯編》。同時,學校還將修訂并完善教育教學評價及獎勵機制,設立“獎學獎教”基金;成立校友會,建立校友與母校之間及校友與校友之間的溝通交流機制,促進辦學對外開放,推動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
課程文化建設
依據課程建設的綜合性、均衡性、選擇性原則,在開好國家規(guī)定課程的同時,引進部分國際課程,并開發(fā)體現辦學特色的校本課程,構建具有“小外”特色的“三大板塊”、“兩種類型”的課程體系。三大板塊為:國家課程、國際課程、校本課程;兩種類型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這三大板塊與兩種類型的課程形成交叉網狀結構,課程結構具有高度的開放性、選擇性、現代性和探究性。
成立外語特色教學研究小組。積極研究構建外語教育課程體系、活動體系(即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英語沙龍”、口語大賽、興趣小組和“模聯”社團等活動為輔)和外語教學評估體系(即教學考核、英語考級等),提高教學質量。
小班化教學模式。外語課采取20~25人的小班化教學、每周8節(jié)外語課、每班每周不少于1節(jié)外籍教師課等措施,保證外語課堂教學質量;課前5分鐘值日生演講等交流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更多的語言實踐和交流的機會,更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愿望和要求。
多語種的外語課程。開設英、日、德、法、西五種外語,為學生提供多元“文化大餐”,為世界各國文化交流提供可能。
多種國內外教材。既采用國家統編教科書,又嚴格篩選、引進國外各語種原版教材,同時選用全國外國語學校實驗教材。從不同的視角優(yōu)化教材結構,豐富學習內容,讓學生學到更純正、更鮮活的外語及語言文化。
輔修外語課程。采取“一主一輔”的多語種未來人才培養(yǎng)模式。即每個學生主修第一外語,輔修第二外語,高中階段第二外語變?yōu)檫x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選學第二外語或第三外語。高中畢業(yè)時,學生主修外語達到大學二年級水平,輔修外語達到高中畢業(yè)水平。對第一外語為小語種的學生,從2012年9月開始,將強化英語能力培養(yǎng),實行“雙外語”教學,使學生未來發(fā)展更具競爭力。
多種選修課程。每周五下午作為全校選修課程時間,開設中外文學作品導讀、國際熱點研究、數學與當代生活、英美文學對比、中西飲食差異、德國教育研究、日本文化、法語電影賞析、兵器知識等各類選修課程,擴展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活動文化建設
開放各種教育信息和資源。在教育教學中融入國際交流、學生社團、社會實踐等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成長,開闊視野,激發(fā)潛能,發(fā)展個性,提高國際理解能力。
開展七彩校園文化活動。一是“模聯”社團活動。這是一項國際理解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極好體驗形式。學校計劃3年內把“模聯”活動建成學校的品牌,實現班班有“模聯”。每學期召開一次“模聯”大會,每年承辦一屆天津市中學生“模聯”大會。二是“外交家講壇”。學校定期聘請擔任駐外大使的校友回學校講學,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外語聽說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拓寬視野,了解時政,培養(yǎng)愛國精神和民族情懷。三是“外語地帶”。在教學樓設立外語文化長廊,定期組織學生自編、自畫外語墻報,展示作文、小詩等作品,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營造外語學習氛圍。利用校園電視臺,開通校園英語頻道,由學生自己編輯、采訪、主持,每周一期定時播出,讓整個校園充滿濃厚的國際化氛圍。定期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外語活動,每月舉辦一次“外語角”(歌曲演唱、速讀擂臺、詞語接龍、猜謎、游藝等)活動,每年舉辦一屆外語節(jié)(書法比賽、外語演講比賽、外語作文競賽等)活動。辦好“兩報”、“兩刊”。每年各編印兩期《天津外大附校報》和全外文的《亮點報》,每年各編發(fā)一期《天外》文學雜志和《陽光心旅》心理健康雜志。
篇7
[關鍵詞]導師制 本科生導師制(UTS) 教育管理模式
一、引言
本科生導師制(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簡稱UTS)起源于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由14世紀初創(chuàng)辦“新學院”的溫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創(chuàng),是指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前提下,由專業(yè)水平高、品德兼優(yōu)的老師擔任本科生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品德、生活以及心理進行個別指導的一種教學制度。牛津和劍橋大學以這種獨特的育人方式,培養(yǎng)了無數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對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很高的贊譽。
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也陸續(xù)采用本科生導師制,想以此來彌補傳統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但是由于相關經驗的不足,教育資源的相對匱乏等原因,其成效并不顯著。本文將針對我國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合理而有效的導師制實施模式。
二、我國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本科生導師制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國內尚無成熟而有效的實施模式,在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1.傳統的教學理念難以轉變
本科生導師制的宗旨是由導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中國傳統的教學理念是以課本為基礎的“灌輸式”教學,重“傳授”而輕“啟發(fā)”,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學生對如何“學會學習”比較盲然,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這種情況與本科生導師制的宗旨相背離。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理念對中國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一時難以轉變,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本科生導師制的順利實施。
2.導師資源的相對匱乏
根據國外本科生導師制的經驗,每名導師指導的學生一般不超過4人,以保證導學工作的針對性和高效性。然而從1999年擴招以來,各高校本科生人數迅速增加,使得高校師生比嚴重失衡。如表1所示,在擴招的前三年里,學生分別以45%、34.8%、18.3%的速度大幅增長,而在校專任教師人數增長幅僅為2.8%、10.4%、8.0%,師生比遠遠達不到1:4的要求。而且教師不僅要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從事科研和研究生的培養(yǎng)等工作,這使得本來就因為師生比例失衡造成的困境更加窘迫。導師資源的匱乏已嚴重阻礙了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實施。
3.導師對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明確
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采取導師與輔導員或班主任并存的管理模式,但高校對這三類管理人員的職能劃分往往不明確,導致導師對自己的職責認識不清,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產生導師與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相沖突的現象。一旦出現問題,各類管理人員互相推諉,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導師作用難以充分顯現。
4.缺乏完善的導師績效評價體系
現階段我國各高校對導師的評價、激勵措施都不完善,薪酬計量也存在問題。在一些學校,教師擔任導師所完成的工作并不被計入其工作量,也不付給或很少付給導師相應報酬,導師的權利和義務不對等,導師的業(yè)績得不到認可,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導師工作的積極性。
三、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模式研究
針對我國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三種基本方案,并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方案組合,從而形成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模式,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實施。
1.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基本方案
在充分考慮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基礎上,本文提出三種基本方案。
如表2所示,從方案Ⅰ到方案Ⅲ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員的構成。從方案Ⅰ到方案Ⅲ,對人員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輔導員由助理、兼職以上升級到專職輔導員,導師由助教以上升級到副教授以上,這個升級過程的快慢取決于高校的師資質量和數量。在方案Ⅱ和方案Ⅲ中,由于輔導員與導師承擔主要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量極少,因此不再設立。
(2)職能范圍。從方案Ⅰ到方案Ⅲ,輔導員和導師的職能有所增加,輔導員的職能集中在宏觀層面,導師的職能逐步的細化和專業(yè)化,主要在微觀層面;班主任的職能在方案Ⅱ和方案Ⅲ中分別有輔導員和導師承擔。
(3)管理對象范圍。從方案Ⅰ到方案Ⅲ,輔導員在宏觀層面的管理范圍逐步擴大,導師素質不斷提高的同時,其管理范圍不斷縮小,強化因材施教、小范圍專業(yè)化指導。
2.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三種模式
現在依照上述方案論述我國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三種實施模式:Ⅰ+Ⅱ模式,Ⅱ+Ⅲ模式和Ⅰ+Ⅱ+Ⅲ模式,這三種模式實際上是三個基本方案(Ⅰ、Ⅱ、Ⅲ)的不同使用方式,下面以Ⅰ+Ⅱ模式為例詳細介紹兩種運行方式。
Ⅱ+Ⅲ模式,Ⅰ+Ⅱ+Ⅲ模式的運行方式與Ⅰ+Ⅱ模式相同,只是采用的方案不同,具體使用哪一種模式要根據各個高校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高校的師資力量雄厚,師生比不存在過度失衡,各項制度的建設能及時跟上,則可以選擇Ⅱ+Ⅲ模式作為導師制的發(fā)展模式,反之則要選擇Ⅰ+Ⅱ模式或者Ⅰ+Ⅱ+Ⅲ模式。
對于具體模式的運行方式的選擇同樣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兩種運行方式各有利弊,對于第一種運行方式而言,學生會明顯體會到隨著年級的變化,導師對自己各方面的關注程度在逐步提高,對專業(yè)上的輔導逐步深入,導師融入學生的生活的程度逐步加深;但同時也加重了學校和教師的壓力,由于頻繁的更替導師制方案,勢必要影響學校管理效率,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和各項評價工作開展的難度。對于第二種運行方式而言,確實提高了高校管理的效率,教師工作的職責在數年內都不會變化,各項評價工作也容易開展。但這種方式可能會降低導師制的效用,導師各項職能的實施容易出現提前或遲滯的現象,針對性降低。
任何一種模式都需要前提條件的保證和修正措施實施。實行這三種模式的一項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對職責的劃分要明晰,要保證各個層次上的人員都明確自身職責,避免出現扯皮現象;同時各高校要成立專門負責導師制實施的部門,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和修正工作,為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實施提供保障。
四、完善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模式對策建議
1.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轉變是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前提,提倡“因材施教”的理念就是要把我國高等教育的重心由“教”轉移到“導”上,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注重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安排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內容,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國家對高校、高校對教師的考察與評價都要向引導式教學傾斜,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2.堅持實施輔導員制度
輔導員在我國高校教育教學與管理過程中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校師生比的嚴重失衡,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的時間內仍然要堅持實施輔導員制度,同時要使之成為本科生導師制的重要輔助制度,在教育、管理的宏觀層次起著重要作用。
3.加快導師制績效評價體系的建設
導師制的績效評價體系的不完善阻礙了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實施,為了保證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質量,各高校一方面應對導師在一定教學期限內導師任務完成量和完成質量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應對學生成長進步狀況進行分析評價,從而側面反映導師制實施的質量與效率。
我國本科生導師制正處于探索階段,對于教育理念的轉變、師生比的合理化以及對導師的績效評價體系的完善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有可能解決。同時由于教育管理模式的轉變過程中會產生種種不協調因素,成效也會存在時滯性,短期內,本科生導師制的成效不會很明顯。但隨著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深入,不協調因素在實踐中會逐步減少,本科生導師制也將走向成熟,培養(yǎng)出適應時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顧明遠. 教育大詞典(第三冊)[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9.
[2] 高昀. 牛津大學的導師制對我國本科生教育的啟示[J]. 理工高教研究,2004,(8):59-60.
篇8
關鍵詞:學術英語課程;課程方案;學術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3-0119-02
綜合性大學的大學英語課程多實行分級教學。其中不少高起點學生已具備較好的英語綜合能力,有繼續(xù)深造或出國學習的愿望。這些學生不滿足于基礎英語的學習,他們更希望在大學英語學習階段獲得使他們勝任專業(yè)學習和工作的英語能力。但由于各種原因,專業(yè)英語在學生當中滿意率普遍較低[1],且對學習雙語課程的學生而言,專業(yè)英語實際上是重復課程。在雙語課程和全英課程成為趨勢的背景下,專業(yè)英語被逐漸邊緣化。但從基礎英語直接進入以專業(yè)知識為教學重點的雙語課程或全英課程,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他們希望能有一門過渡性的課程讓他們掌握進行雙語課程或全英課程學習所需要的技能。
一、學術英語課程需求分析
隨著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推廣和實施,大學生必須達到的“一般要求的”學習任務正在或在未來的幾年里有望在高中大部分完成或全部完成。而在大學階段,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可以為學生用英語進行專業(yè)學習做好語言、內容和學習技能上的準備,幫助他們順利過渡到雙語課程或全英課程的學習。進行學術英語教學考慮到了學生的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掌握相關語域的話語,熟悉專業(yè)英語文獻中的句式結構、篇章構成,了解英語文獻的修辭特征。
二、學術英語課程內容
學術英語和專業(yè)英語最大的區(qū)別是前者是以各學術交流所共核的英語能力為研究對象,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術交流能力,以滿足他們使用英語進行專業(yè)課程學習的要求;后者則是建基于某一學術領域,以該學科領域知識為主要學習內容的語言課程,如工程英語、法律英語等。具體說來,英語學術能力包括:
1.聽懂英語授課,聽懂英語新聞、英文學術講座和報告的能力。
2.搜索英文資料,查閱英文文獻,英文報刊雜志閱讀和學術語篇閱讀的能力。
3.在研討課中用英文描述前人理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與他人討論和交流學術問題的能力以及做英文各式文體的口頭陳述,包括學術口頭陳述的能力。
4.引用資料為自己觀點論述的能力。相比基礎英語的語言學習和技能訓練,EAP課程培訓體現更明確的目標和方向。課程安排在確保目標達到的同時,也考慮到技能難度的循序漸進。為此,我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分階段的教學目標和實施步驟。第一階段:培養(yǎng)聽記英文材料結構要點的能力(Note Taking),了解英語新聞結構、聽懂英語新聞的能力(News Listening),復述英文聽讀材料(Retelling)、進行小組討論和做英文口頭評價的能力(Oral Comments),閱讀英文報刊和閱讀一般性學術文體的能力,歸納性英文寫作的能力(Summary Writing)以及段落翻譯的能力(Translating);第二階段:培養(yǎng)聽懂英文學術講座的能力(Lecture Listening)、學術口語陳述能力(Oral Presentation)、閱讀有一定專業(yè)詞匯的學術語篇和查閱英語文獻的能力、撰寫一般性英語學術報告和英語論文摘要的能力(Abstract Writing)、口譯(Interpreting)和短文筆譯的能力等。
三、學術英語課程方案實施
為了盡快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為地區(qū)發(fā)展培養(yǎng)懂語言、懂專業(yè)的復合型人才,我們決定在2010級部分三級起點學生中開設學術英語課程。課程開始之初我們對試點學生進行了需求調查。基于需求分析,我們制定了教學大綱,就課程目標、課時安排、教材選用、教學法和課程評估方式進行了規(guī)劃。為了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我們提出了以下的實施方案:(1)強調培養(yǎng)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學術表達能力。開設講座聽力、會議英語、口頭陳述、論文寫作、文獻閱讀與檢索等課程,培養(yǎng)他們進行專業(yè)學習所必備的英語技能。(2)實施基于多媒體和網絡的任務型、項目型、協作型的教學模式。教師建立網絡電子學檔,論壇中回答學生的疑惑。通過網絡監(jiān)督、檢查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讓學生在學檔中完成作業(yè)自評和任務互評。(3)更新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體驗、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設置符合教學目標的研究合作型任務,協作完成研究報告或課堂陳述。(4)改進評估方式,提倡評估手段的多樣化。采用形成性評估體制,量化學生在課內及課外的學習任務。(5)教師引入包括口語互評和寫作互評的同伴互評(Peer Evaluation)學習機制,建立并完善包括Oral Presentation,Oral Comment,Summary Writing,Translation等一系列的互評制度和文件(Evaluation System & Evaluation Sheets)。鼓勵學生反思技能掌握狀況,鼓勵學生對技能實踐相互評價,并為他人提供經驗或意見。(6)鼓勵教師編寫、整合、更新教材。將語言教學、技能培訓與專業(yè)知識學習相銜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整合教材內容和目標培訓技能。依托本校已具規(guī)模的大學英語學科網站和課程教材開發(fā)團隊,搭建包括課前調研、課內實踐和課后發(fā)展的任務型、項目型的教材利用模式。(7)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水平。學術英語課堂應該本著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邊緣發(fā)展區(qū)域理論和社會建構教學理論,鼓勵學生將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對其他同學的評判和對教師所教內容的看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主動地置身于教學活動中,以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本實驗課程總結出各學科共核的學術交際中最常用的一系列基本技能,并為實現技能制定了分階段、分層次的發(fā)展規(guī)劃,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實現目標的教學模式,符合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訴求和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總的來說,把握住銜接課程、技能課程的方向,地方綜合性大學也能進行EAP教學。
參考文獻:
[1]羅毅,李紅英.論大學英語與專業(yè)英語教學的銜接[J].外語界,2008,(1).
[2]蔡基剛.大學教學:回顧、反思和研究[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3]章振邦.也談我國外語教改問題[J].外國語,2003,(4).
[4]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葉健敏.做好大學英語教學向雙語教學過渡的接口工作[J].外語屆,2005,(2).
[6]蔡基剛.中國臺灣地區(qū)大學ESP教學對大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6).
[7]蔡基剛,廖雷朝.學術英語還是專業(yè)英語——我國大學ESP教學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教學,2010,(11).
[9]史光孝,趙德杰.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教學走向:通識教育抑或學術英語教育[J].山東外語教學,2011,(2).
[11]王云霞.論高職ESP學科教學知識與ESP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2).
篇9
2010年,在上級領導的熱情關懷和指導下,在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各項工作、各項建設成效顯著。學校獲得了區(qū)委、區(qū)政府“和諧文明單位”、“模范單位”、市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工作“先進單位”、市委、市政府“教育工作先進集體”,陽泉市勞動競賽委員會二等功。山西經濟日報、科學導報都對學校的發(fā)展做出了專題報道。這是上級領導和社會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鼓勵。這也是每一位劉家垴學校師生員工的自豪。在此,對礦區(qū)領導給予學校工作的指導、幫助和大力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對全體教職員工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這一年的工作,我深深體會到:以人為本,科學創(chuàng)新是學校發(fā)展的重要源泉。基于這種認識,學校確定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合作創(chuàng)新、共建和諧”的工作方針;以文明禮儀、精細管理、專業(yè)成長為主要抓手,力求“把關心、體貼、理解、支持、協作、補臺放在首位,形成一個一個集體內部統一協作、部門之間主動協調、學校整體團結向上的戰(zhàn)斗集體;把計劃、協調、檢查、考核、評價、公布、總結工作作為管理的主要工作落到實處,形成管理新秩序;把學校工作獎勵辦法貫徹好,調動教職員工愛崗敬業(yè)、講究禮儀、遵紀守法、創(chuàng)新工作;把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進一步深化,全面建設和諧校園,圓滿地完成了2010年的工作目標。
㈠ 加強自身建設
1、嚴格按照領導干部的標準要求自己,堅持學習,以身作則,注意規(guī)范,無違紀現象發(fā)生。
2、堅持經費預算制度,對學校財務運行情況進行管理與調控。
3、堅持大額度資金校長審批制度。定期了解學校的資金使用狀況,了解學校重點資金是否使用到位,教職工福利是否發(fā)放到位等等,防止資金的無計劃使用。
4、堅持收費工作校長一只筆審批制度。學校正常的收費,以及校服、保險、等代收費用都要通過校長審批,讓后進行收取。學校反對教學輔助用書的征訂,嚴格按照上級部門的最低要求進行征訂教輔用書。
5、堅持做好教職員工和家長的思想工作。熱情接待老師、家長、學生、社會各界人士的來信與來訪。學校的工作千頭萬緒,但來訪的多是有關學生上學、學校收費、老師對待學生、學生安全事件的事情。作為校長總是認真聽取來訪人的意見,解釋學校的工作目的,解釋上級文件精神;對于學校和老師存在問題的,學校虛心接受批評,作出道歉,造成影響的進行處理,努力建設和諧校園。
㈡ 回顧重點工作
1、落實“十一五”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九大校園”實施方案,分階段落實“十一五”發(fā)展規(guī)劃。
2、修訂十四大類制度。形成十四個篇目的制度系列,依法治校,規(guī)范辦學行為。
3、分條塊制定檔案目錄系列。為學校今后日常工作的管理、檔案資料的整理、上級重點工作的檢查和驗收,從整體上做出了一個全面地、系統地、科學的規(guī)范。
4、實行電子校務,實現無紙化辦公。通知、安排、簡訊等,公布于學校教育網、校園黑板上、櫥窗張貼欄中,教職工可通過其路徑獲取了解學校一切信息,及時了解學校工作動態(tài),配合學校做好一切工作。
5、突出重點工作,推進標準化建設。XX年年開始著手進行標準化學校建設工作,制定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成立建設領導組,多次召開會議,進行了人員責任分工;核實學校現有硬件情況、軟件情況,對照標準,理清家底;兩次向礦區(qū)政府報告標準化建設存在問題情況;向礦區(qū)政府遞交所需經費請示報告,重點是電腦、音體美數學科學設備和儀器、圖書;北教學樓欄桿、配電室、樓頂防雨層等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進行了大修改造;學校整理專用教室,制度上墻進行學校檔案分類工作,制定劉家垴小學檔案目錄分類明晰;資料編目,迎接標準化驗收等等,圓滿完成了標準化建設工作。
6、出臺校本課程建設綱要。制定了開發(fā)與實施方案,形成了一個主題——“走進獅腦山”,兩大版塊——“自主教育、知識創(chuàng)新”,十大系列——“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fā)展、自主活動、藝術天地、科學探究、體育縱橫、文學大觀、紅色經典、社會共建”的校本課程體系。
7、堅持搞好課外活動。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制定課外活動安排,使課外活動時間、地點、人員固定,保證了活動的穩(wěn)定性,保證學生在校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特別是本學期的陽光體育戶外活動扎實有效,許多老師也參與其中。
8、構建起新的學生評價體系。學校以發(fā)展性評價為杠桿,制定了學生星級評價方案,并將評價結果與三好學生、優(yōu)秀少先隊員、優(yōu)秀隊干等評比直接掛鉤,形成學生成績、特長成績、操行評定成績相統一的評價體系,從品行、閱讀、科技、崗位、棋王、舞星、it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實現自我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全面發(fā)展。開展“雛鷹爭章”學生評價活動,頒發(fā)學習章、勞動章、紀律章等,促使學生自覺養(yǎng)成學習的良好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9、注重班主任工作。召開第一屆班主任工作論壇,討論“如何創(chuàng)建快樂中隊”、“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起哪些作用”等問題,舉行和諧生態(tài)園德育示范基地掛牌儀式。
10、堅持家校聯系,形成德育教育網絡。召開了三六年級學生家長會,放假前,班級召開學生家長會。指導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共同培養(yǎng)和教育好孩子。學年初,在一年級學生家長中舉辦了“第三十五屆家長學校”,我親自為家長做“做文明家長、育文明孩子”的講座,讓家長們通過傾聽、交流、溝通與答卷,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了解到了學校辦學理念、教育理念,為孩子的成長改變自己。10月31日的“家校委員會”。家長們對學校提出了不少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建議或意見,促進學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調整工作步伐,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以此推進學校素質教育向縱深全面發(fā)展。
11、狠抓安全不松懈。安全工作形成了以“校長負總責,副校長分管,總務部門主抓校舍安全,德育部門主抓安全教育和活動安全、課間安全,教學部門管理課堂安全”的管理體系。學校建立多項安全制度。制定了詳細的“應急疏散”活動方案,組織全校學生進行2次地震應急逃生演練。在廣大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未發(fā)生一起中的安全責任事故。
12、開展“心系災區(qū),情寄親人”捐款活動。全校師生員工捐款 23750.6元,學習用品8571件。500多名學生們自報奮勇積極參加學生志愿者隊伍與“5.12”地震受災嚴重的甘肅省文縣梨坪小學學生“手拉手、結對子”,他們通過書信形式,進行交流互助,共同勉勵,一起進步。學生志愿者不僅在書信中進行了慰問,而且還將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零花錢購買成學習用品,為災區(qū)的小朋友寄去,以表達自己的一片愛心。
13、學校加大了教師集體學習培訓的力度。學校領導、中層干部都參與到培訓當中來,講理論、講師德,講業(yè)務、講和諧,講法律,講美德。集中教育已經成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形式,每月至少三次集體培訓,雷打不動,為教師專業(yè)成長提供了集中學習平臺。
14、發(fā)揮博客教師成長檔案功能。每一位教師都在網上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通過博客寫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生活感悟、教學設計等,為教師專業(yè)成長、互相學習提供了網絡信息平臺支持。學校推薦1名教師網站、4名教師博客和學校博客圈參加山西省專題學習網站評選。
15、輸送教師外出培訓。今年4月份,8名語文教師赴省城參加小學語文國際精品課的觀摩學習后,組織相關教師進行研討、學習;10月,青年教師何蕓霞參加了山西省廣播操培訓;11月,6名教師到太原參加了全國語文、數學、外語研討會;12月,4名教師前往北京參加了北師大組織的全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精品賞析互動研討會。通過外出學習和培訓,為教師專業(yè)成長提供了專題平臺。
16、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學校建有校園局域網,加入了國家教育資源“共享聯盟”,對外網站開辟了學校簡介、電子校務、科研在線、教師頻道、學生頻道、黨旗飄飄、德育之窗、校長信箱、特色教育、教師博客、未來論壇等欄目,為學校數字化、現代化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7、積極做好兩免一補工作。為41名貧困學生和殘疾學生、108名農民工提供幫助。
18、繼續(xù)改善學校面貌。政府投資16萬,對西樓進行了粉刷,對三個房頂進行了防水層更換,遷移了配電室,更換了北樓欄桿,為教育教學提供良好環(huán)境。開元公司投資3萬,購置開水鍋爐,解決師生員工的喝水問題。
19、逐年加大對老師的福利投入。三年共計支出慰問費、福利費14.6321萬元。
㈢ 主要問題剖析
篇10
【關鍵詞】國培計劃 教師培訓 培訓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199-01
根據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廳關于吉林省農村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的有關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廳委托,長春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承辦了“國培計劃(2011)――吉林省農村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長春師范學院農村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班的培訓任務。培訓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開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圓滿結束。
培訓通過采取置換脫產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內農村義務教育骨干教師的需求為主,組織開展專題講座、經驗介紹、教學指導、案例分析、交流研討等。針對小學英語新課程實施中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與探究,探索適應小學英語新課程師資培訓要求的各種理念和方式,培訓過程中注重專家與學員的互動與研討。培訓按照項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兩個月的集中培訓和一個月的“影子培訓”相結合的模式以體現互動、共享、多樣化特征。
在整個培訓項目實施過程中,承辦學校不斷總結反思,以探求使項目有效且得以順利進行的方案,但難免遇到困難和阻力。總的來說,此次培訓的特點有以下5個結合:
1.省內省外、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培訓團隊。本次培訓聘請了吉林省內省外、校內校外多位專家做專題報告。培訓期間,還帶領學員到省內重點小學進行參觀和課例觀摩。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課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的理論專題講座,又有教學經驗豐富的中學一線教師的經驗介紹與交流研討,既有國培專家指導下學員的理論研究環(huán)節(jié),又有“影子培訓”及學員之間進行經驗交流的實踐推廣環(huán)節(jié)。既有學員課上理論學習環(huán)節(jié),又有課下在專任教師指導下獨立練習及完成作業(yè)的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
3.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本次培訓在注重教學素質提高的同時,還設計了科研能力培訓內容。不僅請專家做了科研方面的專題講座,還請專家為大家的科研課題進行指導,使大家初步明確了如何開展教育科研工作。
4.課例觀摩和學員自我教學交流相結合。通過現場課例觀摩使大家身臨其境,領略高水平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風采,同時通過學員教學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及其他學員的特長。
5.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本次培訓除了有集中形式的專家講座之外,還有學員分組討論、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訓”,這對大家接受相對全面的培訓,達到全面提高素質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時,我們也反思了在培訓過程中發(fā)現的一些問題:
1.培訓之初應使學員明確具體的培訓方案與要求。本次培訓方案是嚴格按照省教育廳的相關文件精神,經過反復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內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并聘請了省內、國內一流、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和教授。但部分農村學員對于英語學科理論知識興趣不高,他們更加關注教學一線的實際問題。
2.負責培訓的學校應在培訓工作開始之前通過省教育廳與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聯系,以獲得參訓教師個人的具體情況。本次培訓開班之初,我們發(fā)現各學校選派學員的變動比較大,對于參與培訓的人員及數量與省級主管部門下達的骨干教師名單不符,這給培訓課程的設置和接待培訓工作帶來一定的不便。
3.頂崗實習的學生不能及時到位。由于各學校對頂崗置換實習生的質量要求過高以及對置換實習生的安全無法給出保障,使實習生不能及時下派,影響了農村小學的教學,極大地干擾了學員學習的熱情。
4.部分參培教師對基礎英語教育,尤其是吉林省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訓過程中,沒有完全做到對癥下藥,缺啥補啥,有些學員感到培訓中講授的理論知識難以解決現存的小學英語教學實際存在的問題。
5.外聘專家、外籍教師及培訓教師隊伍的層次和水平與參培學員的實際英語水平和教學能力差距太大,影響了培訓效果,后期經過調整有所好轉。
總結反思問題后,我們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思路:
1.預先對參加培訓的學員進行需求分析,根據不同地區(qū)和水平的學員的不同要求,有針對性地安排培訓課程,可適當減少一些理論講座,增加實踐性強的課程。
2.負責培訓的學校應通過省教育廳與地方教育局提前聯系,組織調研,預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較完善、可行的培訓實施方案。
3.在培訓之前提前做好頂崗置換實習生與培訓學員之間的對接工作。
4.組織英語教法教師到吉林省農村和長春市部分小學調研,深入課堂聽課,參加教研活動,進一步了解英語教學的現狀,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訓方案。
5.聘請的高級外語專家和學者不宜過多,應該多聘請一些一線教學名師和教學能手,并與校方領導取得聯系,走進他們的實際課堂聽課,親身感受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水平。
“國培計劃”是國家發(fā)展在職教師職后教育的一項重大舉措,吉林省的農村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培訓的目的是使參加培訓的教師能夠結合實際教學準確理解和把握新的課程標準及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理解小學新課程的目標和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與水平,解決英語教師由英語新課程理念向英語具體教學行為轉化的問題,為全面推進英語新課程在全省的深入實施培養(yǎng)一批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并能發(fā)揮示范和輻射作用的小學英語骨干教師,最終形成一批具備較高學科素養(yǎng)、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的、能夠在農村基層小學發(fā)揮骨干作用的英語學科帶頭人;一批用于小學英語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的教師資源;一批就地取材的小學英語教學案例、知識更新的課程與學習資料;一批適合農村教育發(fā)展需要的研究課或示范課;從而促進農村學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