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庭院景觀設計要素范文

時間:2024-02-06 17:34: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式庭院景觀設計要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式庭院景觀設計要素

篇1

關鍵詞:景觀設計;古詩詞;新中式;中國古典園林;庭院設計;澄江縣晨輝會所

中圖分類號:S731.2;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3168(2016)01-0130

Abstract: The “new Chinese style” is a style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the core issue of

which is how to skillfully combine the modern elem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poem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his article extract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applied into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classic poetry; new Chinese sty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urtyard design; Chenhui Club of Chengjiang County

隨著國人文化復興意識的崛起,中國景觀設計從“異域風”逐漸回歸中國本土,“新中式”景觀應運而生,目前正逐漸受到學術界的熱切關注。許多關于“新中式”景觀的研究都提到了“新中式”景觀不是單純的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但是并沒有深入分析如何提取傳統文化在中國古典園林的應用精髓,因此社會上出現了許多盲目堆砌傳統元素的“新中式”景觀設計方案。古詩詞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并且與中國古典園林息息相關。本研究從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相關性入手,提取其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應用精髓,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案例設計中,可為“新中式”景觀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1淺談新中式景觀設計

《園冶》里談到:“時宜得致,古式何裁”,意即如何裁取歷史傳統以興造現代園林,要適應時展的需要[1]。中國古典園林直接運用于“新中式”景觀設計是行不通的,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園林的服務人群有差異;2)現代人生活環境、方式、審美需求乃至精神需求都與古代人不同;3)古典園林景觀所體現出的私密性、封閉性及小尺度、小容量的空間格局,過于沉穩的氣質和緩慢節奏,缺乏運動項目的活動內容都難以滿足現代人對園林景觀的需求[2]。“設計”二字更是體現出不能照搬傳統元素,設計是有目的地創造出新的事物,滿足新的需求。因此“新中式”景觀就要求設計師對傳統元素進行推敲,進而重構傳承。“新中式”并不是排斥西方景觀設計,西方園林中的大眾開放性的內在理念、先進的造園手法都是值得學習借鑒的,可以說“新中式”景觀是融匯中西方造園精髓的設計。人們喜歡懷舊,也喜歡覓新,“新中式”景觀恰好滿足了人的這一基本心理需求。現代人對園林有新的要求,從而才有“生態”、“低碳”、“節水”、“體驗”、“垂直綠化”、“屋頂花園”、“海綿城市”等詞匯的出現,古人建園的形式已遠遠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綜上所述,“新中式”景觀應具備的特點:簡潔而又不失創新,古典而又不失時尚,全球而又不失民族,實用而又不失文化。

2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是充滿詩情畫意的,這就說明它與詩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在中國歷史上同步發展、互相影響、彼此滲透。例如山水詩的興盛就促進了中國古典園林進入轉折期―即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風景的開發;唐代園林藝術開始有意識地融糅詩情,尤其是私家園林;園林詩和園林詞是宋代詩詞中的一大類別。陳從周先生指出:“中國園林與中國文學盤根錯節,難分難離。我認為研究中國園林,應先從中國詩文入手,則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園論園,則所解不深[3]。”因此,本研究將以中國古典園林為重點,主要探討古詩詞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有了較全面、完整的理解,才能在創造“新中式”景觀的過程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古詩詞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主要有:

2.1以詩詞造園

以詩詞造園主要是根據詩詞的文字內容或所表達的意境創造園景。詩詞常常歌頌美景或隱喻詩人當時的內心情感,園主人向往卻不能見或常住,只能在自己園中模擬其景,借此造園。例如:拙政園腰門口一假山,為桃花源入口之模擬物,兩邊月門上題著“另有洞天”,借景達到“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的世外桃源的意境[4];北宋文人晁無咎致仕后在濟州營歸去來園,表達自己對陶淵明詩詞乃至為人的欣賞,也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內心情感,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引發了情感上的共鳴;圓明園中的“武陵春色”亦源于此。

2.2以詩詞點景

以詩詞點景主要是將詩詞當中的詞或句運用到園中的楹聯匾額上作為景題,借此表達景之意或園主人之情感,園林借助于景物題署的“詩化”來獲致像外之旨。例如;拙政園中的遠香堂、得真亭、留聽閣等;臨安著名的私園之一南園中的廳、堂、榭、亭、臺、門等“悉取先侍中魏忠獻王(韓琦)之詩句而名之。……”[5];計成主持設計和施工的影園中的“幽媚齋”結合周圍景致,取自李白《尋陽紫極宮感秋作》中的“浩然媚幽獨”;南京莫愁湖勝棋樓有副汪贏撰寫的集句聯:登斯樓也,其喜洋洋,把酒臨風忘寵辱;望美人兮,予懷茫茫,扶仙抱月侶漁樵。上聯化用范仲淹《岳陽樓記》文中“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之句,下聯則將蘇軾《前赤壁賦》中“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以及“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等句揉和而成[6]。

2.3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相似性

古詩詞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上述提到的兩方面。古代許多造園家都是詩人,如王維、白居易、柳宗元等,他們潛移默化地將詩的內容、寫詩的技巧等體現在造園中(表1)。

“新中式”景觀不能照搬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傳統元素有2個主要原因 :1)主要服務人群發生改變,從個人轉向了大眾,從而造園思想行不通;2)當下環境改變了觀者的心理,審美情趣不再局限于傳統景觀,古典園林傳達的意境難以被現代人感知。但是從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相似性來看,空間結構營造、內容展現、情感表達都是值得借鑒的。

3澄江縣晨輝會所新中式庭院設計

晨輝會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該庭院附屬于某修理廠,根據園主的要求欲將其打造成修理廠后花園以及一個適合親朋好友觀光、休閑、娛樂的“新中式”庭院 。類似于古典園林中的私家園林,現有建筑為現代中式風格。設計將結合現代社會生活和云南地方特色,布置本會所為傳統的可觀、可游、可居且帶有情感記憶的庭院景觀。

3.1古為今用―場所分析

3.1.1空間結構布局

元代范德璣的《詩格》中說:“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例如律詩,前兩句是開頭,接下來兩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來2句要轉折,最后2句作總結,一共8句4組,這4組分別是“起承轉合”。古代詩人亦將此法運用于造園中,通過空間結構的起承轉合達到情感的升華。晨輝會所新中式庭院整體根據詩詞中的“起承轉合”布置,庭院分為4個部分:入口景觀區、水景區、休閑區及體驗區(圖1)。

3.1.2內容的展現

古詩詞的內容展現往往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古典園林亦如此:貴族園林、士流園林、文人園林、市民園林、鄉土園林都與當時環境密切相關。因此,現代園林的營造也要符合當今社會的潮流。現代人追求參與性,追求在體驗中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因此該“新中式”庭院結合當下時代潮流營造了一個體驗的環境。庭院體驗區根據主人愛好及需求設有農作物與藥材種植區,將農作物和藥材作為新的景觀意象結合現代構成方式引入該庭院。庭院主人可以在此尋到收獲的喜悅,尋到遠離喧囂城市,回歸恬靜田園的感受,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放松。一個具有詩意的景觀,應該是體驗式的景觀。只有體驗式的景觀,才能使人們和大自然對話[7],才能達到情感上的滿足與共鳴。

古詩詞的內容展現經常使用一些技巧,例如節奏韻律、小中見大等。古典園林常用的營造法式、植物栽植方式即能形成韻律感和節奏感,“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即為小中見大。

晨輝會所新中式庭院設計中,入口到主體建筑的景觀道兩邊分別采用長方形靜態水景,結合植物盆栽、仿照隔扇門的景觀小品,形成帶有節奏韻律感的景觀序列;休閑區的石景營造體現出山體連綿不絕的觀感。

3.1.3情感的表達

唐代王昌齡曾提出“詩有三境”之說: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詩人通過各事物為載體抒感,古代造園家通過園林要素為載體表達內心向往。該“新中式”庭院景觀設計通過“三境”達到情感上的升華:1)物境―景觀結合本土的人文環境、文化特征及城市整體風貌進行設計,例如入口景觀區的盆栽采用當地銅鍋的形式,隔扇門結合澄江傳統刺繡形成具有當地文化特征的景觀小品等;2)情境―營造一個休閑娛樂的環境,通過景致使觀者心情愉悅;3)意境―境生于象外,庭院主人及親朋好友賞景、體驗,從中感受到遠離喧囂城市,回歸恬靜田園的美好生活。

3.2場景詮釋

3.2.1景點設計

無論是以詩詞造園還是以詩詞點景,都是結合周圍景致,當下所感而為之。因此,景觀感受的不同使得“新中式”景觀設計不能盲目照搬傳統元素。庭院休閑區主要體現“休閑”二字,木結構亭子的布置能很好地與周圍環境融合在一起,追求生態自然的效果。亭子頂局部采用玻璃材質,既可透過陽光,又可擋雨,還可以觀星星,傳統木質與現代玻璃并置在一起,反差和對比易產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觀細部。該區域“前觀―‘小荷才露尖尖角’;臥看―‘牽牛織女星’;仰望―‘舉杯邀明月’”,在此可享受一種休閑愉悅的生活方式,為古詩的現代演繹(圖2)。

3.2.2景點命名

現今景點常常使用一般化的題名,例如“美食廣場”、“湖心亭”等,文化性不足,無法引起觀者的

聯想。景點的命名要符合景觀所要表達的內容,“新中式”景點命名如果完全照搬古典園林中的名字,可能太晦澀,也可能與景點不符。景點的命名原則是要使游者觀其名便知其意,盡可能達到“問名心曉”的效果[8],從而激發人們的聯想而創造意境,以有限空間營無限意境。“新中式”景點命名可以用家喻戶曉的古詩,亦可以用新詩,也可以較自由隨意,能傳達思想即可。圖2當中的景觀休閑亭取名“臥看星亭”,直觀地表達了該處設計的用意,也能使游覽者從中體會到一種閑散愉悅的生活方式。

4小結

古詩詞與古典園林存在很多相似性,它對園林的影響一直存在,研究其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可以挖掘出適宜的傳統元素、技巧、文化思想等,使其恰當地運用到“新中式”景觀設計當中。并且該方式也可借鑒到其他與園林相關的學科,從而使“新中式”景觀研究更全面。“新中式”景觀是從中華文化的根上生長出來的,更加貼近人們對清雅含蓄的東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最符合國人的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最易引起國人情感上的共鳴[9],值得熱切關注與積極研究。景觀學科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涉及多學科知識,古詩詞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新中式”景觀的研究之路還很長遠,尚處于探索階段,如何對傳統景觀進行繼承和創新,還值得人們從多個角度深思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孟兆禎.風景園林夢中尋―傳統園林因融入中國夢而更加輝煌[J].中國園林,2014(5):5-14.

[2]張艷.“文化場景”特質與景觀風格形成[J].城鄉建設,2012(7):41-42.

[3]陳從周.中國詩文與中國園林藝術[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3): 41-42.

[4]廖汀滬,石小文.中國古典園林與詩的融合[J].三明職業大學學報,2000(2):63-66.

[5]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第3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305.

[6]章采烈.中國園林的標題風景―園林楹聯類析[J].中國園林,2002(2):67-70.

[7]杜媛媛.中國古典詩歌與園林共通性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27.

篇2

關鍵詞:古典園林;居住區景觀;生命力;顯性傳承;隱性傳承

1 中式居住區景觀――古典園林生命力的顯性傳承

1.1 提取古典園林元素符號與片段并重組創新運用

抽象的屏門,營造空間層次感的漏窗、冰裂紋式的風窗、分隔空間的柳條式戶,孔洞、格柵、縫隙等一系列古典園林設計手法與獨具特色的攢三聚五的置石、現代材質的廊以及代表傳統文人特色的植物――竹的運用,這些都是古典園林設計的基本元素,被直接或疊加重組運用在中式園林中,不僅豐富了現代景觀設計的語匯,更能使國人找到傳統的歸屬感。

1.2 新材質的融入

竹林中隱約看見白墻與鋼管形成的屋頂,簡約樸實而不失趣味的景觀小品是由防腐木材結合現代輕鋼材質、鋁制而成的。鋼化玻璃與鋼材的欄桿,不禁想起何陋軒的建構視覺,遠觀輕盈飄渺的水墨畫般的神韻,頗有人文意境。傳統元素的保留并以現代手法表達,在傳承了古典園林精髓的同時,也融入了現代元素的視覺感觀。材質表皮是現代的,但核心精神是古典的。

1.3 空間序列的營造

古典園林最擅長的是組織空間秩序,智慧的古人在營造空間時,考慮到人的心理體驗以及感官需求,運用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并且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又彰顯各自特點。

小中見大、虛實呼應,步移景異等傳統園林空間處理手法在現代景觀中發揮了延展空間感的作用。在竹境格調居住區中,突出表達院落景觀,庭院空間由廊道、木棧道、平臺、穿起不斷變化的,收放自如的禪意空間,營造趣味的社區共享空間,置身于此,感覺空間一氣呵成。無論是宮殿還是民居,都由大大小小的院落空間組成,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養成的,這才是中國居住文化的根。

2 古典園林生命力的隱性傳承――以深圳黃埔雅苑居住區景觀為例

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傳承,使我們不能絕對的看待全球化以及“歐陸風”,集體無意識的力量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對建構審美的取舍。當前,大部分居住區景觀結合了西方歐式的軸線秩序感與中國古典園林自然含蓄。黃埔雅苑的景觀設計較為成功,雖位于市中心,但置身于此,猶如世外桃源。獨立的庭院風格,無論鳥瞰還是在庭院中休憩都十分宜人。

社區雖為歐式風格,疊水溪流、休憩三亭等觀賞與體驗景點;“家”與“園”、“建筑”與“景觀”融合,窗前或陽臺,是觀賞園林景觀的最佳視線,景觀是居民們聽泉、觀林和休閑娛樂、鄰里交流的開放空間。社區內住宅一層均大部分為架空,整個園林視野通透、內外交融,體現建筑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以及較好的景觀連續性。雖然小品是歐式的元素,但還是會發現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影響著整個社區,如相地,造山等。小區與主干道相鄰,于是在社區邊緣營造微微起伏的山坡,是對古典園林造山手法的繼承。坡上為歐式涼亭,小橋流水,蜿蜒曲折的休閑步道,空間高低起伏,曲折的溪流。雖然元素是歐式的,但是布局建構運用了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亭臺水岸,形成對景,局部微地形借鑒了古典園林的模山范水。這樣的“歐陸風”并不是所謂的“中國性缺失”,在古典園林的隱性建構控制下,增添幾分秩序,整齊劃一的歐式風格,同樣營造了自然宜居的社區環境,并滲透著中國傳統的場所精神與審美價值觀,靜靜的綻放著古典園林的生命力。

3 結語

個人認為傳統包含幾千年積淀的本土風俗,文化價值觀,審美觀,是一種集體無意識。東方的古典園林傳統元素實際上從未離去,它以精神靈魂的方式一直依存在于“現代性”都市軀殼中。西方學界對于中國城市的批判熱點之一,就是所謂的“中國性缺失”但如果深度了解中國城市的發展,對于所謂中國性的理解其實基本上是一種對于傳統的圖像的懷舊臆想和主觀眷戀,是對傳統表象符號的識別,而不是對核心精神的辨識與保留,確切的說是一種認知停滯,以及對傳統本質認知的偏差,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也在進化以便適應現代人的發展需求,而并非是我們頭腦中一成不變的元素意向。

參考文獻

篇3

Abstract: The hot spring tourism resor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Today, people advocate health, aspire to the high-quality lives. A bubble bath with exquisite environment and can provide a private exclusive resort has become the pursuit of hot spring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quality landscape environment can enhance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hot spring resources, so a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t springs tourism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small courtyard landscape bubble pool of Qiling Hot Spring Hotel in Qujing as the exampl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of high quality garden bubble pool in detail.

關鍵詞:溫泉湯院;泡池景觀;景觀設計;麒麟溫泉

Key words: hot spring yard;pool landscape;landscape design;Qiling hot spring

中圖分類號:TU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3-0131-03

0 引言

近年來溫泉旅游度假成為一種時尚,溫泉旅游包括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文化體驗、養生保健、大型水上娛樂、地產度假等一系列綜合旅游價值。因此溫泉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規劃設計成為旅游產品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而高端私人溫泉養生更是溫泉旅游中的精品項目,而優質的景觀設計則是重要保障。但在眾多的溫泉景觀設計方法的理論研究中對高端私人溫泉景觀的研究很少,并未對其作出具體的詳細總結與說明,本文將根據具體案例深刻解析私人庭院景觀泡池設計的要點與方法。

1 相關概念解析

1.1 溫泉

溫泉分布于世界各地,人類對溫泉的利用早已歷史悠久,由于文化的差異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我國臺灣地區制定的《溫泉法》[1]中把溫泉一詞定義如下:

①溫泉:符合溫泉基準之溫水、冷水、氣體或地熱(蒸氣)。

②溫泉水權:指依水利法對于溫泉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權。

③溫泉礦業權:指依礦業法對于溫泉之氣體或地熱(蒸氣)取得探礦權或采礦權。

④溫泉露頭:指溫泉自然涌出之處。

⑤溫泉孔:指以開發方式取得溫泉之出處。

⑥溫泉區:指溫泉露頭、溫泉孔及計劃利用設施周邊,經勘定劃設并核定公告之范圍。

⑦溫泉取供事業:指以取得溫泉水權或礦業權,提供自己或他人使用之事業。

⑧溫泉使用事業:指自溫泉取供事業獲得溫泉,作為觀光休閑游憩、農業栽培、地熱利用生物科技或其它使用目的之事業。

在日本《溫泉法》中第一章第二條把“溫泉”定義為從地下溶出的溫水、礦泉水、水蒸氣及其他氣體(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天然氣除外)。

在《辭海》[2]中,溫泉被定義為“水溫超過20攝氏度的泉,也稱作蘭湯,暖池,熱湯、壬夫、湯池、湯井水、湯泉、溫谷、溫湯、磐石湯等”。

陳炎冰在《礦泉與療養》一書中,溫泉的定義則是“由于地殼深處的地下水受地熱作用影響而形成一股含有多種活性作用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礦化度,泉水溫度常高于30攝氏度以上的泉。”

周進步等在《現代中國旅游地理學》[3]一書把溫泉定義為“習慣上,把溫度高于人的皮膚溫度的泉水統稱為溫泉,低于這個標準的成為冷泉,高于人體體溫37攝氏度的又稱為熱泉、高泉或沸泉。”

1.2 溫泉湯院

溫泉湯院是以休閑度假,溫泉養生等溫泉資源開發為主體,結合具有私密性的院落景觀與酒店服務設施或私人別墅等;提供具有高品質的景觀環境與獨特的私密性溫泉泡浴體驗及養生需求。

2 景觀設計與溫泉湯院的關系

多年來在溫泉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擁有優質景觀資源的溫泉產品能夠吸引更多的體驗人群,不僅增加了旅游資源的經濟效益,也提升了溫泉資源的自身價值和周邊自然環境質量,同時傳承和保護了溫泉衍生文化價值與當地地域、人文、歷史等文化價值。從而更好地實現了天然溫泉資源與旅游開發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景觀設計在溫泉湯院的開發與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 湯院景觀設計的要素

湯院景觀設計要素主要包括:院落景觀,溫泉景觀,景觀建筑及主體建筑幾個部分。

3.1 院落景觀

院落景觀是以庭院景觀為主的景觀設計要素,結合地形與獨特的景觀風格構成私密的院落景觀。具有優質景觀要素的院落可供體驗者融入自然,放松心境,成為一個可以修心養性的戶外空間。同時優質院落景觀具有調節小氣候,平衡一定范圍內生態環境的作用。

3.2 溫泉景觀

溫泉景觀主要以溫泉水體景觀為景觀設計要素,在湯院景觀設計中,溫泉水體即是院落中的水體景觀,又是具有泡浴養生的溫泉泡池,因此在溫泉景觀的設計中既要結合地形對溫泉水體的形態進行設計、結合周邊植物及建筑景觀進行布局營造,又要充分考慮到泡池的人性化設計以充分發揮溫泉資源的養生作用。

3.3 景觀建筑及主體建筑

在溫泉建筑設計方面,建筑功能主要以提供休息娛樂為主,因此建筑為體量較小的矮層建筑為佳;材料一般選擇比較貼近自然的材料,例如木材,石材,茅草,土坯等為主,使建筑更好的與溫泉及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在湯院景觀設計中,景觀建筑一般以亭子、廊架等具有一定裝飾效果和遮蔽陽光、風雨作用的景觀建筑為主。而主體建筑則是指提供居住設施及酒店服務的建筑,一般以別墅及酒店獨立套房等具有私密性的精巧獨棟建筑為主要形式。

4 以曲靖麒麟溫泉精致酒店小庭院景觀泡池設計方案為例

4.1 項目概況

麒麟溫泉精致酒店小庭院景觀泡池項目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三寶鎮,景觀泡池庭院占地面積約235m2。項目地年平均氣溫14.5℃,夏季無酷暑,冬季無嚴寒,平均降雪日6天,氣候舒適宜人。項目定位以高端私人消費人群為主,因此在泡池庭院的景觀設計中著重了精細化與品質化,同時強調了個性化與人性化設計。

4.2 泡池庭院景觀設計

泡池庭院景觀設計以日式園林為設計思路進行布局,泡池位置設在場地中心,景觀在其周邊進行布置,從而使人在泡池中或休息平臺上從各個角度和方向均可以欣賞到不同的別致景色。由于場地大小的限制,場地周邊的擋墻會對人的視野進行遮擋,弱化了景觀效果,因此在擋墻處配以竹籬笆進行圍合,對擋墻進行一定的景觀處理,形成獨特的日式院落景觀效果,從而渲染了山水田園的詩意美。場地內在泡池周邊做了微地形處理,使場地更具層次感,在草地中嵌入自然石條搭配植物營造出自然且有禪意的庭院景觀,使泡池庭院成為放松、修心養性及冥想的自然空間。泡池木平臺周邊與草地之間鋪以白砂石,不僅渲染了日式景觀院落的禪意美,同時有隔水防潮的作用,使整個庭院景觀空間從高到低更具層次美。

4.2.1 植物景觀設計

蘇雪痕在《植物造景》一書中提到“植物景觀設計同樣遵循著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四大原則。”[4]因此在本項目中植物種類的選擇上主要結合庭院景觀的特殊性與溫泉環境的特殊性進行選擇。植物搭配注重了變化中遵循統一和諧的原則;植物株型與高矮的選擇注重與建筑體量的比例調和原則;植物配植時遵循了自然均衡原則和韻律原則,使整個植物景觀更自然,更具韻律與節奏感,強調出泡池庭院的層次與精致。(見圖1植物設計示意圖)

本項目中主干樹以常綠喬木為主,配以灌常綠灌木和變葉灌木為輔,搭配常綠草坪與地被植物使整個庭院植物景觀更錯落有致。再配以賞花植物和芳香植物使泡池庭院四季皆有不同景致可供欣賞,從而提升人們在庭院中的視覺與嗅覺享受,使人融入自然達到身心放松的泡浴療養效果。(植物種類參見表1)

4.2.2 溫泉泡池設計

溫泉泡池設計主要根據場地地形和泡浴人數來對其進行形狀與大小的設計。泡池的形狀一般為長方形、方形、圓形或自然形狀。在本項目中,泡池庭院定位為私密的家庭式休閑養生空間,因此在使用人群上以家庭為單位,一般為2-5人,以面積較小的泡池為主,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和使用率,同時能更有效地結合周邊景觀創造更為豐富精致的私密養生空間。

泡池邊材料采用香柏木制成,香柏木本身可入藥,其天然芳香具有安神定氣之功效,可使人在泡浴過程中緩解疲勞的神經,安撫波動的情緒。同時香柏木木質柔和舒適,具有優良的觸感,舒適度超過自然石材,更加體現出私人泡池的精致與人性化。同時香柏木具有很強的耐腐性、質地硬、密度高,色澤淡雅、木紋美觀,是非常好的溫泉材料之一。泡池池底及坐凳材料采用厚燒面黃銹石,黃銹石池底結合香柏木池邊形成統一的自然的暖色調,給人愉悅且溫馨的感覺,更能營造出具有自然氣息的泡浴氣氛。(見圖2材料及鋪裝示意圖)

泡池中坐凳與池水深度設計根據人體工程學來進行設計。在《溫泉泡池人性化設計初探》一文中提到,溫泉泡池內設置坐凳,坐凳高度在0.3m,坐凳的面寬在0.3m-0.45m左右,則水深設置在0.8m-0.9m之間,坐著休息的時候可以更好地交談,并調節自己的姿勢,或仰或躺,都會很舒適。[5]本項目中,泡池深度為0.85m,坐凳距池底高度為0.3m,坐凳面寬0.4m,水深為0.75m,人做在泡池中溫泉水高度在人胸口一下,不會造成胸悶等不適癥狀,使人更舒適地在池中享受泡浴休閑。

泡池出水口設計結合了景觀小品不僅增添了小品的趣味性同時賦予了功能性。泡池出水口設計采用了耐腐蝕耐高溫的石材結合假山石景設計而成。

4.2.3 景觀建筑設計

本項目中景觀建筑選擇小體量的景觀亭,具有遮陽遮雨的作用,使人們在不同的天氣條件下都可舒適的享受泡浴與休息。景觀亭選擇木質材料,搭配周邊的新中式主體建筑的建筑風格進行設計,使之能更好地融入周邊景觀氛圍,從而營造出自然鄉土而又精致典雅的庭院景觀。

4.2.4 鋪裝與小品設計

鋪裝設計采用石材、木材等,使鋪裝更自然的融入周邊景觀中。泡池庭院中的小品以石制景觀燈為主,假山石為點綴。石制景觀燈在夜晚時可做熏香燈使用,既能營造浪漫愜意的夜間泡浴氣氛又能起到去除蚊蟲的作用。

5 總結

本文通過對曲靖麒麟溫泉精致酒店小庭院景觀泡池設計方案為例,深度解析了泡池庭院在景觀設計中重點。為此類項目設計方案提供了理論依據,為提升溫泉資源經濟效益做出了案例支持。庭院景觀泡池的設計重點在于以下幾點:

①把握場地尺度與周邊自然景觀對庭院泡池進行總體規劃布局,融合場地內外景觀,從而為提升溫泉資源的經濟價值與周邊自然資源的價值打下基礎。

②從植物的選擇到搭配景觀小品的布置和與景觀建筑的融合,盡量做到既能創造出融入自然的院落休閑空間,又有精致景觀細節,從而突出地域特色與地域文化的獨特性。

③在泡池設計中,突出人性化設計與個性化設計,從材料的選擇到舒適性的細節把控,從而創造出高端精品的私人定制化體驗空間。

參考文獻:

[1]臺灣地區2003年7月2日頒布的法規文號為華總-義字第09200121190號,法規名稱為制定「溫泉法.

[2]夏征農,陳至立.辭海[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9-1.

[3]周進步,龐規荃,秦關民.現代中國旅游地理學[M].青島出版社,1998.

篇4

[關鍵詞]格調竹鏡小區;景觀設計;景觀維護

一、格調竹境小區景觀設計的現狀

格調竹境小區位于天津市河東區中山門地鐵站沿線附近,交通出行十分便利。好的景觀可以給人以清靜自然的感受,對于格調竹境來說,它的建筑設計與景觀設計與人文因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也體現了景觀、建筑、人文三者之間的一種統一和諧之美。格調竹境小區的景觀環境設計在全國來說都是首屈一指的。該項目建成時間為2009年7月,開盤時間為2011年5月,作為“新中式”風格高層住宅小區的典型設計案例,從建成到現在已有八年多的時間。該設計項目最大的特色就是延續了傳統古典園林的景觀設計手法,并將一些獨具歷史韻味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元素加以創新發展,使整個小區的環境景觀都充滿著中國山水韻味。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小區草坪養護管理跟不上、廊架設施和景觀小品已漸漸變舊亟待更新維護,這也是現在很多居住小區共有的問題。我們只注重了設計,但對于后期的維護完善沒有做好充分的保證。在2017年7月份筆者到格調竹境小區進行了參觀調研,首次來到這里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整個小區的綠化景觀設計頗具傳統中式文化藝術特色,里面的景墻、小品、地面鋪裝等都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里面,卻又加以簡約創新化,充滿著古典與現代結合的設計文化氣息。小區的景觀設計分為東西兩個區域,并由中央道路分隔開。西側區域是緊鄰虎丘路的幾棟18層住宅間的景觀設計,采用現代空間布局設計手法的小區會所景觀和“琴、棋、書、畫”四園。這一側的景觀更注重人際交往活動行為的功能性要求,景觀也更貼近人性化設計,以下參考了小區景觀方案的設計說明對格調竹境小區內的景觀進行介紹。“琴園”位置靠近北側地下車庫出入口,在景觀設計上注重空間圍合式設計手法。其中變電室位于琴園的中央位置,它的西側是很有創意的“七星流瀑”,以不規則的疊瀑形式與旁邊的景觀亭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這一設計同時還將地下車庫的人行出入口巧妙地遮擋,從不同的視角能看到不同的景觀節點。“棋園”采用以周圍豐富的綠化為主體的整體格局,巧妙運用尺度、群組和透視關系來營造靜謐、深邃的東方園景。仿照黑白色圍棋形制的棋盤廣場靠近中心區域,空間采用圍合式布局,私密性較強,并且非常安靜,非常適合小區業主們在此對弈。同時設計者加入了日式“枯山水”景觀設計元素,比如中央棋盤小廣場東側“一池三山”,象征“溪流河海”的白色細砂池配合微微升沉的景觀地形,更顯禪意之美。“書園”由大體量的變電箱、通風豎井和地下車庫人行出入口形成空間布局,與江南名園——留園的“冠云峰庭院”有著近乎一致的巧合。在這種巧合的循導之下,景觀設計師們嘗試著將古典園林的空間布局進行再現,用“解構主義”的建筑語言重塑歷史上的蘇州園林,用簡約大方的設計手法延續傳統園林的風格理念。主要景觀特色是將廊架和景墻的布局施以圍合式的效果,其中一面景墻還提供了專門可以閱讀的桌子,小區業主們可以自帶椅子在此閱覽書籍。“畫園”緊鄰小區會所,以古典與現代的撞擊與融合為立意,采用圍繞小區會所建筑而生的“畫展”設計理念,并依托場地現狀規劃的景觀空間,依次將全園描繪成特色鮮明的五幅“虛擬的空間畫作”,即“春之曉”主題花壇、“夏之清”荷花水池、“秋之瑟”溪流景觀、“冬之寂”石之庭院,以及“山色空濛”主題壁畫。為體現詩情畫意的效果,設計者們運用了很多不同顏色的喬灌木和地被植物,通過借景、漏景等傳統設計手法的運用,使畫園的景觀更像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另一部分是靠近東側26層住宅區域的景觀設計,這一區域多以模仿自然式景觀地形做設計。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瓦園”,它是小區景觀設計的點睛之筆之一,從西側入口進入前行一段距離即可看到。其周圍用景墻加以遮掩,運用中國傳統的“瓦”元素創造出現代居住小區的藝術作品,把滿溢古韻的藝術氣息從人們的回憶中帶到了今天居住者的身邊。

二、小區景觀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和思考性建議

第一,從景觀角度來看格調竹境小區現狀,草坪植被退化、土壤是首要問題。植被草坪多數區域草坪退化,其土壤已經,嚴重影響了景觀的觀賞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景觀退化,而后期的管理維護又沒能跟上。因為居住小區人流量密集度較高,設計者在設計之初就做了很多防止踩踏草坪的標識系統,但沒有起到明顯的草坪不被踩踏的保護效果。針對這一問題,需要通過小區居民和物業管理兩類人群共同治理維護才能解決。通過物業宣傳使人們意識到保護小區綠地的重要性,而物業可以通過請一些專業綠化養護管理人員來松土、澆水、除蟲,重新覆蓋草籽,重點定期加以養護,使綠地重新得以復蘇,保持格調竹境小區良好的景觀生態環境。第二,目前小區景觀中的工字鋼廊架和防腐木平臺以及休閑座椅等設施有些陳舊褪色,有的已經破損而影響美觀性,這也是小區景觀需要維護完善的一大問題。設計之初雖然運用了很多新型材料,但是目前看來應用在廊架上的這種工字鋼結構隨著四季氣候的冷暖交替以及光照變化和雨水的侵蝕,很多廊架的外層漆皮局部已經脫落,導致內部鋼架生銹,很不美觀;而相對應的木質條狀防腐木地板表面油漆層也已褪去,木質結構在外層,局部邊角也有破損等問題。對于硬件設施的掉漆、破損需要小區物業請專業人員進行維護和修補,同時居委會可與小區業主多溝通交流,適當開展維護小區公共設施的義務維護活動。第三,理水是古典園林中常見的景觀設計手法,在格調竹境小區的多個景觀節點也有運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池和池塘內的苔蘚雜質會變得過多,影響水景觀賞效果。水池青苔形成的條件與天津的氣候環境和水質環境有很大關系,人工清理和微生物治理是最為有效的凈化水池方法之一。用化學清洗劑雖然效果好,但是考慮到環保性,應該在水池中養殖些食用苔蘚的魚蝦,并安排物業工作人員定期喂食,清理水池雜物,這樣就可以保證小區的水景更加清潔美觀。第四,該小區的占地面積較大,所運用的“新中式”風格景觀設計在建筑設施、景觀小品、植被綠化等方面造價昂貴,容易導致后期維護完善不足。格調竹鏡居住小區綠化率45%、容積率2.6,物業費一平方米1.8元/月(2017年),相對于同規模級別的小區費用較低,不能充分運用到小區的景觀綠地、景觀小品和公共設施的維護中。而和它占地面積相近的紅橋區金領國際居住小區每平米物業費在2.4元/月(2017年),能夠保證后期的景觀維護。從景觀空間布局看,小區最具特色的“琴、棋、書、畫”四園分散在西側每棟樓與每棟樓之間,南側的主要水景“平湖秋月”用現代施工手法模仿自然山水之景。縱觀全局來看,小區每個景觀節點都非常精致,但分布較為分散,旁人看來它更像公園中的觀賞景點,所以它的后期維護資金自然不會太低。而紅橋區金領國際小區將整體綠化集中在中央花園區域,便于綜合維護和管理,這樣應用到居住小區中的景觀空間布局設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三、對小區物業在景觀維護上的思考性建議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天津市很多中高端高層住宅小區的門禁安保措施管理得非常完善,格調竹境小區的安保措施也非常完善安全。但是我們發現對于景觀的維護則相對薄弱許多,這也是天津很多中高端居住小區的普遍現象。原因在于小區的物業人員主要側重于小區基本的水電、供暖、天然氣、光纖電纜和小區的安保,以及鄰里間的社會關系這些基礎性的管理維護。筆者認為這一問題需要從精神意識形態上來看。我們國內很多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人員對于小區全面維護的思想意識不夠到位,并且物業管理單位、居民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或其他部門之間的管理權限有交錯,容易形成管理重疊區。其中物業代表了小區業主的主體利益,具備綜合自治管理的能力;居民委員會以推動政府思想政策、落實民生問題的工作為主導;而業主委員會的建立是為了保障業主的權益。所以對于小區的景觀環境維護應該有一個以專門負責景觀維護管理的主導管理部門,多方面、多層次地合理安排實施維護措施。比如物業公司聘請一些專業人員,以3月一次的維護周期開展小區的植被、設施、水池的綜合維護。同時加強與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小區業主的溝通交流,通過探討達成一套可行性強的景觀維護完善方案,保證小區景觀在維護過程中不會給小區業主帶來出行或噪聲上的麻煩。

四、景觀設計師的思考

景觀設計師應該通過定期的設計反饋深入了解小區的景觀發展現狀,在以后的設計中避免出現景觀維護管理跟不上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格調竹境小區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是其在景觀細節處理上非常認真考究,小到每一塊磚石鋪裝,大到整個小區景觀的空間布局都充滿著“新中式”風格設計感。不僅將古典園林設計中的空間布局方式用現代的景觀設計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充分考慮到小區景觀設計中的人文關懷要素。很多設計不僅滿足了小區業主們交流、散步、游覽、休憩、看書、下棋等這些居住性要素,還通過設計將人們引入一個充滿自然山水之氣意境的景觀空間。目前格調竹境小區的景觀設計在很多居住區中依舊是出類拔萃的,后期居住小區的景觀綜合管理應該會更加全面合理。它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都是本著尊重中國傳統文化、遵從自然發展規律而展開的,符合當代人的文化價值觀念,所以我國居住區景觀的未來發展趨勢應該會朝著這個方向推進發展。奧雅董事長李寶章先生在新中式景觀設計理論文集中的一句話,筆者認為很有道理:向中國傳統園林學習,貴在學其神韻,而非簡單的形式抄襲。對祖先智慧的深刻理解首先建立在對自然的尊重之上。回歸景觀最樸實的本真模樣,在回歸中重新發現自我,從而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條與自然相融合,適合現代中國人生活需要和審美需求,富有民族特色的景觀設計之道。

五、結語

“新中式”景觀風格居住區多集中在高端別墅類項目,而格調竹境小區把這種景觀設計風格運用到了中高端的住宅小區中。筆者認為設計師們是想將這種景觀風格推廣到更多的大眾小區中,讓多數的中國人都可以享受到“中國式居住”。但由于格調竹境小區在景觀設計制作上過于煩瑣、后期維護跟不上,導致很多景觀節點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和維護,影響了美觀性和使用性。“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在高層住宅小區中應當本著設計便于后期維護的思路去認真思考,這樣在以后的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就能得到提升。總的來說,格調竹境小區獨樹一幟的景觀設計給我們帶來很好的啟發,對于我國居住小區今后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滑際珂.天津“格調竹境”.城市環境設計,2011.Z1

2.格調•竹境:首創新中式情感建筑.經營與管理,2008.8

3.周玉明,黃勤,姜彬.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4.奧雅設計集團.鑄造精品:奧雅新中式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5.趙凌云.居住小區園林綠化養護質量提升的探討.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2

6.李振波.如何發揮物業管理在建設和諧社區中的作用.城市建筑,2016.26

篇5

1 雨水花園概論

1.1 雨水花園的概念

雨水花園,字面意思即匯集雨水的花園。用來匯聚和吸收來自自然界的雨水的低凹地區被稱之為雨水花園。雨水花園是國內一項新型的生態綠色技術,將這項技術廣泛應用于庭院別墅的景觀設計中,不但有利于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還對海綿城市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2 雨水花園的功能

1.2.1 雨水的儲存和滲透。雨水花園中的植物根系大多對于雨水有著很好的吸收作用,當雨水匯聚,一部分雨水會被植物吸收,而另一部分雨水在經過土壤的滲透作用下,對地下水起到一定的涵養作用。這個過程對于提高土壤的滲透性至關重要。

1.2.2 對污染物的凈化作用。雨水花園對于污染物的凈化作用最主要體現在植物對于雨水的吸收與凈化。當含有懸浮固體顆粒和有機污染物的雨水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就會被凈化,植物在其根系生長的同時,水質中的污染物就會被根系吸收,以此達到水源凈化的作用。

1.2.3 維護生態的平衡。由于雨水花園中有大量的植物及濕地,可以有效改善空氣質量并調節空氣濕度和溫度,減小城市的熱島效應,改善人們生活環境。雨水花園有著自己的小生態環境,為一些鳥類以及昆蟲提供了較為充足的食物和棲息地。

1.3 雨水花園在庭院景觀中的應用前景

在城市高速發展的同時,透水性差的下墊鋪裝嚴重破壞了雨水下滲和循環利用。導致洪澇、污染加劇,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水資源欠缺等一系列嚴重的城市環境問題。雨水花園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些問題,為人們的生活環境作出貢獻。

2 武漢高爾夫小區庭院景觀中的雨水花園設計

武漢高爾夫小區別墅位于武漢東西湖區域,其周遭被優美的硬質景觀所環繞,應業主要求將雨水花園融入景觀設計中去,打造一個小型的綠色生態體。

2.1 武漢高爾夫小區庭院景觀中雨水花園的風格選擇武漢高爾夫小區別墅庭院雨水花園中景觀的設計風格是要與建筑和室內裝飾相統一的,在統一風格的基礎上,再加入雨水花園的技術功能要素進而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在該設計中,建筑及室內裝飾主要是采用的現代中式的風格,迎合了現代人的生活需求與審美需求。庭院的構圖與造型采用簡潔并且硬朗的直線,以此來表達追求簡單雅致的生活環境。在硬朗的直線下,滿懷柔情的潺潺流水慢慢穿過,隱隱可見,曲徑通幽,清新自然。

2.2 武漢高爾夫小區庭院景觀中雨水花園的植物選擇在該設計中,植物大都選擇本土的植物,少量的外來植物加以點綴。其原因在于本土植物對當地的土壤、水資源與空氣環境都具有更佳的適應能力,還可以體現當地的特色文化。該設計中,選擇了2 種本土植物,其一為竹子,竹子在中國人的心中代表著心胸與氣魄,正所謂“奇花照眼一時紅,修竹虛心萬年竹”[1]。竹子還具有組織空間、強調空間、協調空間、分隔空間、添景、柔化建筑線條、指引、框景和改造地形等功能。其二為香樟,香樟是我國江南四大名木之一,樹干通直,有很強的耐污染能力,對于氯氣和二氧化碳等有毒的氣體有較強的抗性,樟樹的枝葉都散發著獨特的香氣,具有防蚊蟲的效果。

2.3 武漢高爾夫小區庭院景觀中雨水花園的水景設計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在雨水花園中,對于水資源的管理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在別墅庭院的雨水花園中需要將其功能與審美相結合。在本次設計中,多處采用水池用以在豐雨季時蓄水,并將水池兩側地形往水池的方向進行一定角度的傾斜,有利于將雨水引導入蓄水池中。同時,在水池的北邊設置相關的排水管道,有利于當水位超出水池容量時,將多余的水引流。既具有美觀的視覺效果,又可以保持蓄水池的平衡,對雨水進行一個很好的管理。

篇6

關鍵字: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

1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居住區景觀規劃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自然活潑、富有創意,結合生態園林要求,以綠為主,以植物造景,達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效果,創造自然、清新、舒適、優美、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高品位、高格調的綠化環境。

1.1小游園的設計原則

小游園主要服務對象是老人和兒童,主要活動方式有觀賞、休息、游玩、體育活動和課外閱讀等。根據游人不同年齡、特點,劃分活動場地和確定活動內容,場地間要有分隔,布局既要緊湊,又要避免相互干擾。

1.2場地

一般設在入口附近,稍靠邊緣的獨立地段上。兒童游戲場不需要很大,但活動場地應鋪草皮或選用持水性較小的砂質土鋪地或海綿塑膠面磚鋪地。

1.3園路

園路的寬度和綠地的規模與所處的位置、功能有關。綠地面積在0. 5hm2 以上,主路寬3~4m ,可兼做成人活動場所;綠地面積在0. 5hm2 以下,主路寬約2m ,次路1. 2m 左右,通常最小寬度為1. 2m ,以兩人可對行為宜。路面用碎石、卵石、毛石等鋪砌園路。

1.4小廣場

按形式可分為規則式或不規則式。小廣場的標高一般與園路的標高相同。

(1)園林建筑與設施:由于小游園面積不大,所以園林建筑與設施應小巧玲瓏、各具特色,擺放在適當位置,一般有坐凳、坐椅、花壇、花架、園燈、宣傳欄等。

(2)組團綠地的設計原則

綠地組團是結合居民建筑組團的不同組合而形成的公共綠地,面積不大,靠近住宅,居民尤其老人和兒童使用方便。由于住宅組團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多種多樣,組團綠地的大小、位置和形狀也就千變萬化。要求服務半徑小,使用率高,不同的功能區域中間以綠化或小路隔離,互不干擾,各得其所,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全、方便、舒適的游憩環境和社會交往場所。

1.5住宅庭院的設計原則

(1)庭院處于住宅群環境中,因建筑物所造成的陰暗部分較多,所以選擇和配置耐蔭樹種十分重要。保持居住環境安靜,也是庭院綠化的一個主要任務,如以植籬分隔庭院,可降低噪聲。植籬以高2m 左右、寬1m 左右效果較好。1. 3. 2 庭院的空間尺度、樹種的大小、高低要與庭院的大小、建筑層次相稱,應以綠化設計的立意為前提。居室外種植喬木與住宅墻面的距離,一般應在5~8m ,避開鋪設地下管線的地方。通常以落葉樹為好,常綠樹要避免直對窗口。

(2)花木配置宜采用孤植、叢植方式,栽植于靠近窗口或居民經常出入之處,以便近賞,充分提高花木的觀賞效果。

(3)室內外和院內外的綠化相結合,要考慮將自然環境和住宅環境聯系起來,使兩者互相襯托,相得益彰。

(4)居住區道路綠化

道路兩旁種植行列式喬木遮蔭,根據道路的寬窄,可選擇種植中、小喬木,如香樟、廣玉蘭、女貞、銀杏等植物。

2 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中的綠化設計

2.1設計原則

居住小區的綠化設計應強調人性化意識,考慮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與觀賞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戶入口,都引入綠化,使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關鍵點都能夠接觸到綠化,綠化環境不再只是一塊綠地,而是一個連續的系統。

2.2植物配置

不同地帶一定面積的小區內木本植物種類應達到一定數量;在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類型的植物配置上應有一定的搭配組合,盡可能做到立體群落種植,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植物的生態效益;在植物配置上,應體現出季相的變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種類上應有一定的新優植物的應用。

為維護全球可持續發展,世界范圍內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城市環境重要組成部分的居住區綠地應成為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開放空間。居住區綠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應是在城市環境中,模擬自然而營造的合適本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結構配置合理,層次豐富,物種關系協調,景觀自然和諧的園林植物群落。少種植那些過于嬌貴的植物,通過植物自然的生長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也不會給后期的養護帶來負擔。居住區綠地應是為人服務的地方,應集中體現出城市綠地的價值,在植物種類上應達到一定的數量。通過調查發現不同地區的城市種類,因氣候土壤的條件差異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積10hm2左右的小區中的木本植物種類數應能達到當地常用木本植物種數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區環境綠化除了應有一定數量的植物種類的種植,還應有植物種類型和組成層次的多樣性做基礎,特別應在植物配置上運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來體現季相的變化。在住宅的各個角落,應多種植一些芳香類的植物,如白蘭、黃蘭、含笑、桂花、散尾棕、夜來香等,營造怡人的香味環境,舒緩人們的神經,調節人們的情緒。

3 住宅小區生態環境景觀系統

住宅小區的生態景觀美表現在它能結合所處的地理環境,創造一個能與整個城市景觀相協調,追求自然真趣,賦予居民一種清新宜人,地靈人杰的心理感受。營造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景觀感受,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進行住宅小區的景觀設計時要立足于合理地建立四大系統,即綠化生態系統、景觀形象系統和戶外休閑系統,交通組織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優美型環境系統。

3.1 綠化生態系統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速度的日益加劇與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居民對小區的環境質量日趨重視。在這種形勢下,景觀設計師更應充分認識到: 21 世紀的城市人居環境必須在城市發展和城市生態中求得平衡,是“質”與“量”的結合。作為住宅小區,綠化景觀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住宅區中,綠化猶如呼吸系統,能起到空氣凈化和屏蔽作用。已成為提高住宅小區環境質量,創造健康小區必不可少的有機要素。合理的住宅小區綠化設計,是將建筑、綠化與小區居民的活動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形成居民能溶入其間,有機運行的居住環境生態機制,實現“人與自然共存”。而目前很多的住宅小區卻存在著設計師在進行栽植配置時,一提筆便是色帶拼花,處處是剪切出的樹籬、灌木球,要不就是空蕩蕩的草坪與大片的鋪裝連在一起,這樣的設計不僅營造不出舒適的景觀效果,反而看上去零零散散,不中不洋,單調乏味。住宅小區中的植物配蠱應該提倡盡量保持原有樹種,合理地利用當地樹種,而不要一味地追求使用其他地域的樹種。長期以來。因為歐美的景觀環境設計非常注重植物空間的營造,使得我們國內的景觀設計師在外來設計的影響之下形成了只要使用了歐美設計師常用的熱帶或亞熱帶植物就是現代景觀綠化系統設計的觀念,卻不知任何設計都要尊重當地的自然條件,這也是為什么這幾年來,很多有良知的設計師提出反對“大樹進城”的原因。

3.2 戶外休閑系統

住宅小區的廣場或是其他硬質鋪裝地面所形成的小區居民的活動空間在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系統中稱之為戶外休閑系統更為合適。這一類場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滿足小區居民的社會交往、老人活動、兒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在以往的住宅小區的景觀中,戶外休閑系統這部分的設計往往追求一種視覺的焦點,以大型廣場為主,但是這樣的設計除了能在視覺上帶來一些氣派輝煌的感覺之外卻不能給小區居民帶來使用上的方便。

規劃設計應從功能出發,以人為本,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適的小空間。設計師在合理理解了地形后所進行的戶外空間的設計應該盡量將大型廣場化整為零,分置于綠色組團之中,在住宅區中盡可能地不搞市政設計中常出現的集中式大型廣場。

小區戶外休閑系統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場地自身形式的完整性,而是要和整體的設計相輔相成,多用一些不規則的小巧靈活的構圖方式。特別是廣場的外延可采用虛空間的構筑。以避其生硬,與周圍的建筑環境有機地結合。我們提出住宅小區戶外空間采用“隱形”廣場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居住區內的建筑能與環境融為一體。一般小區建筑的外形簡單,若戶外景觀也片面地強調本身的平面構圖,則極易與其周圍的建筑邊緣線產生沖突,使得景觀不能與建筑相呼應,且更易與建筑之間產生一系列的難于處理的邊角空間。其二“隱形”廣場的處理更易于將其他的環境因素(地形、水體、植物等)有機地組織在廣場空間,使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融為一體。

4結語

居住區景觀設計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宏觀上,居住區景觀設計要體現出我國歷史及現階段發展的趨勢。微觀上,景觀設計要結合地方特色與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節能、環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創造出既具有歷史文化又地方特色的優秀景觀。

參考文獻

[1]劉濱誼 《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5

篇7

關鍵詞:建筑設計;景觀;生態補償

0前言

城市建設極易對景觀格局造成破壞,一旦原有的林木、草地、水源等遭到工程損壞,再恢復的難度相當大。城市景觀生態補償就是為了恢復生態環境對城市的作用而進行的建筑設計工作,通過景觀生態補償設計,可最大限度恢復原有的生態系統,強化城市景觀的生態機能,大大改善整個城市的生態質量,從而為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居住環境創造有利條件。

1景觀生態補償的作用

1.1對生態環境進行改造和補救

城市景觀在受到城市建筑施工等破壞后,諸多原有的環境格局和生物均會不同程度遭到損傷,出現較大面積的污點,而景觀補償設計從生物學的方向進行切入,對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全面勘測和觀察,以獲取生態衰退程度、生物生存要素、建筑對生態環境的侵占等各方面數據,再結合這些數據重新進行生態系統的改造和補救。1)保證景觀生態的健康。在某河道的生態補充工程中,原有的河道被破壞后呈現筆直的狀態,這種奇怪的狀態改變了自然河道的水沙容量和運輸能力,對河床造成嚴重破壞,且河道內已沒有生物存活。采用河道修復補償工程的目標則是重建一條河道,恢復河道本身的生態系統,重新讓濕地植物生長出來,使植物的根系重新根植在河底泥沙中,培育原有的河道生物,重新修復河道的原生態等。2)保證景觀生態的結構。對生物的生存環境、氣候條件、原有的生態功能進行正確的生態修復,如人工濕地景觀補償設計中,需要恢復濕地的生態系統平衡,盡可能多栽培動植物資源,重現生物多樣性,包括濕地中的微生物、濕地底部的土地資源、濕地植物的栽種范圍和種群選擇等。

1.2增加城市景觀的完整度

1)以城市綠地為設計源頭建設生態廊道,將綠地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板塊,將動植物分別養護在這些板塊中,按照其生物分類、基因成分、所需環境的條件進行種群養護,同時對綠地格局進行整體規劃,對這些板塊之間的影響和可連通性進行研究。2)建立綠地與社區之間的連接,使建筑群圍繞綠地進行建設,減少景觀被建筑施工破碎化的損壞程度,或者通過集中式架空商業區、利用沿街設店等方式,將商業性建設移出景觀生態設計的范圍,將最基礎的空間留給自然景觀建設,確保城市綠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3排除人為因素

建筑景觀生態補償設計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平共處,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盡量考慮城市中人類之外的生物生存,避免人的居住和生活侵害了其他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例如,在機動車道維修時,應避開綠地、水源等區域,為動植物的生長留下空間,以增加動植物的生存環境。為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活區域和生存條件,使動植物在人類世界中也能找到適合其生存的環境,且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可繼續保持自身的生存規律。

2景觀補償設計的措施與應用

2.1生物多樣性補償

城市生物多樣性是保障居民穩定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需要,對維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建筑設計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補償有兩個方面:①通過合理的建筑設計為生物提供棲息地;②提高建筑環境整體的棲息地功能。建筑及其環境可為生物提供不受到人為干擾的空間,通過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為城市物種生存提供可靠的棲息地,以為不同城市的物種提供遷移與定居的空間。

2.2綠地系統補償

2.2.1水平方向綠地、廊道和棲息地這三個方面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其中廊道易產生斷裂帶,在進行城市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中,應將不同綠地通過廊道建設連接起來,使不同規模及形式的綠地聯系起來,以形成完整的綠地網絡,為城市野生動物的棲息提供了條件。城市建筑設計應從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的角度出發,在城市建設中應對當地的土壤和植物進行回收,待建筑建設完成后通過回遷手段恢復原生生態資源,以達到完善城市生態功能的目的。

2.2.2垂直方向1)垂直連續綠化。通過這種設計方法將綠地建設從地面延伸至建筑墻面上,以增加城市的水源涵養,降低城市的雨水徑流,可大大減輕城市市政基礎建設的承載壓力。另外,建筑綠化有效降低了建筑中的熱負荷,通過綠化面積的增加,促使居民樹立清晰的生態意識,從而促進城市綠化的可持續發展。2)空中庭院。空中庭院一般是指面積較大的露臺,這個平臺是建筑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相連接的主要部分,是居民休息或用餐的主要場所,庭院與內部空間用玻璃進行隔離,在增加室內空間透光度的同時,還能起到自然通風的作用。空中庭院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設置,對調節建筑微氣候、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作用。

2.3水的補償和利用

雨水是城市重要的淡水資源,在建筑設計中,一方面可利用建筑中的透水地面收集雨水,另一方面是利用透水地面向城市補充地下水。某展示中心實行了雨水收集與利用,在該建筑設計中,雨水收集完成后,經過毛管滲濾和人工濕地的處理,可作為景觀用水。綠地系統中植被的根系、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較強的保水性,通過綠化保水可有效改善植被的生長環境和條件,同時還能減少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的成本投資。另外,利用屋面和地面等綠化保水,再通過建筑北側的濕地等雨水收集系統將其滲透至地下,在中小雨的天氣狀況下,可有效減少城市雨水徑流,減輕城市排水管網的壓力;在大暴雨條件下,可有效降低城市出現內澇災害的可能性。

2.4人文文化補償

隨著歷史和時間的不斷交替,一些珍貴的人文歷史景觀已遭到嚴重破壞,這是生態環境補償中最需要進行補償的部分,這項工程對于延續人類文明史也是非常重要的,可通過重新搭建景觀小品、重新修繕原有建筑的遺址來恢復原始風貌;設置墻壁廊橋等景觀,將設施風格重新展現出來;積極引進環保材料,提高材料的功能性,再現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營造符合歷史文化背景的特色人文景觀。

3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景觀生態補償對維護城市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結合建筑學和藝術設計美學等多領域學科,在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上,對城市景觀格局與建設格局進行優化,這是實現環境綠色全面發展的重要補償策略,有利于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紅英,肖衡林,吳巍,等.公路景觀生態系統恢復的生態補償設計研究[J].中外公路,2013,33(2):56.

[2]鐘學斌,劉成武,陳銳凱.基于生態補償的低丘崗地改造與景觀生態設計[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151-156.

[3]鄭雅慧,劉嵐,許麗,等.濱河舊區景觀生態補償性設計研究[J].浙江農業學報,2011,23(5):107-111.

篇8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強盛,中國文化的復興也越來越受到世人矚目, 2005年萬科第五園以“骨子里的中國情結”為宣傳主題,采用新中式庭院空間設計,將傳統元素和現代進行結合,以營造適合中國人生活的居住環境為目標,抓住了無數買房者的心。隨著時代的發展,房產進入了瓶頸期,如何設計出與當地文化相結合的庭院空間環境,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升華,真正抓住人們骨子里的家鄉情結,是很多景觀設計師們需要不斷研究和解決的課題。筆者以康氏莊園庭院空間為研究對象,探索康氏莊園庭院空間布局的藝術特征和營造思想,在傳統庭院中尋求對蘊含于其中的令人駐足的深層次文化。

相關概念界定

1.庭院空間

關于庭院空間的解釋有很多不同的界定,如在建筑專著中,庭院被譽為“人為化的自然空間”,“是一種空間形態”。在建筑空間和自然空間之中,庭院空間又是建筑的中介性和過渡性空間。另外,“庭院空間”在《園林建筑設計中》一書中被定義為“一般是指由建筑物圍合而成并具有一定景象的空間,用以作為人們室內活動場地的擴大與補充,并有組織地完善與自然空間的過渡”。本文研究中,庭院空間指的是由建筑界面圍合或半圍合成的具有自然采光的開敞或封閉的空間。

2.園林造景

⑴造景要素

園林造景即通過人工手段,利用山石、水體、地形等各種自然環境條件和構成園林的各種要素創作出所需要的景觀。所謂園林造景要素包含地形(風水)、路網(布局)、植物(蘊意)、尺度(空間)、建筑裝飾(庭院依附于建筑)等方面。中國園林造景的指導思想,是因借自然、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⑵造景手法

為使園林空間的處理達到立體空間景觀、動態空間景觀序列以及最終成為美化和諧的園林整體環境的目的而采取的一些手法,稱為造景手法。中國園林造景的基本手法主要有:障景、漏景、襯景、借景、框景等,諸多造景方法被巧妙的融入園林空間中,使游人可以遠望近觀,選擇好合適的觀賞位置的同時獲得極大的審美享受。

康氏莊園概況

康百萬莊園作為河南傳統民居的代表,既保留了黃土高原民居與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同時又吸收了官府、園林和軍事堡壘建筑的特點。建筑形制屬于封閉性兩進式或三進式四合院,其庭院空間具有很強烈的北方特點。結合自身的地理條件、風土人情、文化淵源等因素,在自然環境的制約下形成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庭院空間形式。它深刻反映了中原地區人民倫理、審美、性格、價值觀、等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并表現出十分豐富的空間形態及成熟的空間營造方法。

1.獨具匠心的選址

康百萬莊園的選址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情懷,坐臥在鞏義市康店鎮邙山懷抱,整個莊園依靠邙山而建,奔涌流淌的洛河就位于它前方百米處,依山傍水。從康氏莊園全貌圖上看,莊園好似被托在一塊巨型的龜背上,而正好伸向河流,這種“金龜探水”的布局選址優勢十分凸顯。

2.建筑規劃

康百萬莊園利用天時地利的條件,靠山筑窯洞,臨街建樓房,臨河設碼頭,共形成了19個形式不同的建筑群。由于歷史演變,位于中心位置的主宅區是現今保存最完整的宅院。住宅區分南北兩個建筑群體,七個院落圍繞廣場呈放射狀自由布置,其中,北部院落坐北朝南,南部院落坐西朝東。令每個到此觀光的游客驚訝的是,進入主宅院的入口只有一個30米長的寨門洞,門樓可與古代的城門媲美,入口兩側均有主墻圍合,從住宅區廣場向遠處眺望,邙山綿延起伏,遠處洛水有聲。

3.空間序列

康百萬民居的空間劃分具有很強的序列性,而其庭院空間序列性是建立在建筑空間布局的完整性基礎上的。以北部的五個院落為例,由東向西依次排列為花樓重輝院、秀芝亭院、克慎厥猷院、知所止院和芝蘭茂院。從單體的私密空間到院前廣場的公共空間有一系列的過渡空間,層層滲透遞進,表現出一種空間上的退暈感。這樣完整豐富的空間層次使得在庭院空間過渡的感受方面自然親切,不會有突兀感,并且每個庭院空間環環相扣的同時,又互不打擾。

康氏莊園庭院空間營造

1.空間構成

⑴空間類型

按照園林空間類型的構成,可將康氏莊園住宅區氛圍開敞空間、封閉空間、垂直空間。康氏莊園的開敞空間分布較為集中,主要位于寨上廣場,廣場內部只設有鋪裝和部分供人休息的桌椅,以及工人遠眺的寨墻和垛口。另外,廣場南部是莊園的花園,東面、南面也是開敞空間,可供欣賞寨下的景觀及遠處的船只、河流。而與開敞空間相反方向,依山而建,就是莊園的封閉空間,也就是各個宅院的庭院空間。由于這些宅院是相互聯系的,每個建筑群之間都留有空隙,因此建筑與建筑之間就形成了由建筑外立面形成的豎向空間,即巷道空間。這些巷道窄而高,比莊園庭院空間更狹長,多為一米寬,這些巷道不僅兼具了建筑屋檐排水的功能,還能滿足了自由通行,使莊園內的道路連接方式豐富多樣。

⑵空間尺度

康百萬莊園的建筑空間的尺度總的來說較小,大致都成長方形。如“花樓重輝”院是莊園中最大的院落,長54.76米,寬14.5米,長寬比約為4:1,是康家長輩居住的院落。康氏莊園建筑空間的高度多為兩層,以至于狹長、陰暗的庭院空間,尤其是夏季進入莊園,會覺得陰涼、清爽的感受。由于莊園內各個庭院都是相接的,由此形成了許多空間巷道,使其體會到“庭院深深”的感受。

2.景觀構成

⑴植物種植

康百萬莊園作為北方特色民居建筑,園林造景雖不及江南園林那般精巧玲瓏,山水環繞,但也具有與北方民居相協調的造園手法。由于康氏莊園各庭院空間大多為四合院形式,皆以長方形為主,在植物規劃方面多以孤植、對植為主要種植方式,如“花樓重輝”院入口處采用了兩棵桂樹對植的方式,而“克慎厥猷”院

中的葡萄、石榴和“秀芝亭”院的棗樹則采用孤植的方式,形成獨特的景觀。另外,在植物名稱的選擇上,也受古代受道、釋、儒思想的影響,使某種植物成為某種文化理念的象征物。善于寓意造景,選用植物常與比擬、寓意聯系在一起。例如青竹則象征高風亮節;柏樹象征大吉;玉蘭象征文采富貴,桂樹代表子孫繁衍成才;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棗樹戴表癡心忠誠;葡萄寓意子孫滿堂。

⑵疊石理水

所謂“無石不以成園”,康氏莊園住宅區中的兩處石景采用太湖石,分別位于“克慎厥猷”院和“芝蘭茂”院中,在“克慎厥猷”院中,石景與260多年的葡萄樹、石榴結合才一起,山石奇秀,十分幽雅,更突出了歲月相伴的痕跡。在“芝蘭茂”院中,石景則與青竹結合在一起,突出其清雅的文化氣息。太湖石也具備江南園林中洞洞相通,透而不漏,在康氏莊園中起到了點睛之筆。而其庭院中的大水缸,也是整個莊園中水體的體現,里面養有荷花和金魚,使庭院空間充滿靈性,也象征著前人對水的向往。

⑶建筑裝飾

庭院空間是室內空間的調諧和補充,是室內空間的延伸和擴展,是整個建筑空間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園林造景的角度看,庭院空間的營造離不開它的圍合體――建筑,而康氏莊園的裝飾藝術更是中原地區傳統民居裝飾藝術的代表,建筑物表面的裝飾技術工藝精湛,文化底蘊深厚。其建筑內部主要采用木雕的工藝,而建筑外表面的多采用磚雕和石雕。磚雕,俗稱“花磚”,具有古樸美觀、經濟實惠的特點,是民居裝飾的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康百萬莊園磚雕主要集中在影壁和大門側面的墻壁、門窗洞口及門楣、墀頭、檐口等部位上。園內兩座照壁上磚雕保存完好,一座是仙人祝壽圖,另一座是鳳凰望月圖。石雕裝飾主要集中于門枕石、柱礎、石牌坊等。莊園內門枕石形式多樣,造型獨特,有單體獅子、抱鼓石、精美組合圖形等等。另外也雕刻了龍、鳳、人物、花草等吉祥物,表達康家對生活的美好祝福和期盼。這些精美的建筑裝飾,為庭院空間的氛圍營造起到了關鍵作用,真正做到了對建筑室內空間的延伸。

3.意境表現

康氏莊園在營建賞心悅目的庭院空間的同時,也很重視利用景觀來激發人們情緒上的共鳴,引起人們對某種理念、意趣、品格的聯想,使園林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郁的詩畫情趣。意境的營造不能單純靠植物或山石,所謂庭院,皆與建筑有聯系。比如前院采用傳統園林造景藝術中的“障景”手法,通過曲廊、假山、月亮門及花墻等構筑物增加層次,用葡萄、石榴、竹子等寓意吉祥的植物作點綴,精致小巧,造型繁復。使院落之間的狹窄通道散發出幽深靜謐的味道,但同時又能達到步移景異,心情豁然開朗。同時,匾額和楹聯是表現庭院空間“詩情”的主要手段。如“克慎厥猷院”就是因清監察御史劉毓楠題匾額“克慎厥猷”而得名,是康百萬莊園中建造最精美的宅院之一,百年葡萄和石榴樹種植其中,門樓調式精工細雕,被入院時的月亮門框景其中,更是幽雅如畫,從而使庭院景觀達到情景交融的。

結論

住宅庭院與園林相結合歸根到底源于人們對美的追求,康氏莊園深含儒、佛文化精華,將其精髓融于庭院空間之中,對其中的一石一樹精心推敲,用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藝術原則達到寧靜自然,庭院深深,優雅靜謐的效果。同時作為風景園林設計從業者,更應該將其傳承下去,并不斷地發揚和創新,使我們的居住區環境更注重歷史、人文、生態,從根本上優化人們的交往空間。

篇9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居住方式也在呈現多樣化。別墅是現代人享受的另外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需要健康的,更貼近自然的,有更多的戶外活動場地和機會。這就要求新概念下的別墅,應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而適應現代人的種種需求,注重空間的流動、通透與開闊,開發新的功能空間。內庭院在別墅中正是設計師開展個性空間,創造新的空間感受形式的良好手段,在另一方面借助于內庭院還可改善傳統別墅中的一些缺點。

內庭院作為私家別墅的一個獨立的空間,使得別墅平面在空間上內外結合。人們更加的親近自然,擁有更多的戶外活動空間,從而使現代別墅更富有細膩的人性化,空間更具流動性,創造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帶給人們全新的感受。內庭院不僅僅作為景觀庭院而存在,其承載了更多的功能,作為一個醒目的亮點點亮著現代人的別墅生活。

營造一個美麗的私家庭院的第一步應決定庭院的風格,要根據環境條件,家庭人員組成及養護能力等情況制定計劃。

與建筑物一樣,庭院也有不同的風格,應該首先確立一種自己喜歡的樣式。庭院的樣式可簡單地分為規整式和自然式兩大類。然后,根據別墅建筑物是西式、中式或是日式大致定下庭院的類型。例如,有著代表性的日本雜木園式庭院與茶亭等,融自然風景于其中,它與西式建筑是不相稱的,而日式建筑也與規整式的西式庭院有格格不入之感。總之,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內庭院與建筑物之間的協調性。

其次,要考慮到排水、光照、通風、土質等情況。他們的好壞與否會影響到植物生長發育的好壞,特別是光照充足與否是決定可栽培哪些花卉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說,光照條件好、朝南的庭院最理想,所以必須首先弄清自家庭院的條件,一天中有幾個小時的日光照射?是半陰或是背陰?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宜這些環境的植物種類。

家庭結構也可反映出居住在這里的家庭的生活方式。只有上班族夫婦的兩口之家由于無暇養護花草,庭院中只能種花木或宿根花卉。有幼兒家庭的庭院內應有可以放玩具的草坪,種一些色彩艷麗的一兩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如果家中有喜歡搞養護管理的人,就可種些四季時令草花,營建一個完美的觀賞花園。總之,庭院樣式及所栽培植物種類應根據家庭人員組成與年齡結構而有所不同。

在私家庭院的塑造案例中,景觀設計師比爾的設計是讓我們欣賞的。他將過時的花園變成了令人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分析比爾的經典案例,我們可以做如下探討:

尋找庭院的優缺點

比爾在圣地亞哥購買了一座建造于上世紀20年代的宅子,帶有很大的私家庭院。房屋在庭院的一角,這讓庭院的結構十分完整。老房子是地中海風格,有著現代已經不再流行的裝飾。庭院四周是2.5米高的灰泥墻,被死氣沉沉的樹木和凌亂的草地環繞著,看起來很不舒服。

庭院延續室內風格元素

對內庭院和房屋建筑物現狀做了一番深入的了解之后,比爾開始尋找靈感,準備展開他的改造計劃。他腦海中閃現出簡單的法國農舍的模樣。思量再三,比爾決定保持建筑本身樸素的風格,將房屋使用的材料和色彩元素延續到庭院的設計中,這樣有利于將庭院和房屋自然地聯系起來,變成室內與室外結合的活動空間。”

視覺沖擊,選擇合適的材質和色彩

在改造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建筑和室外的景觀看起來融為一體。了解了比爾的設計案例我們就會明白,只要讓房屋建筑物與室外庭院分享相同的色彩、材料和風格就可以了。新粉刷的暖黃色院墻與房屋連接在一起,好像永遠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房屋的百葉窗和花園入口爬滿長春花,而遍及花園的砂礫和墨西哥沙巖路面則呼應了建筑的風格。開花時節,淡雅的藍紫色花朵與黃色建筑、圍墻形成色彩上的對比,特別是院子里的藍花楹樹,當它們開花的時候,顏色正好與黃色的建筑外觀形成視覺上的對比,令人賞心悅目。

戶外家具銜接室內設計

每個區域雖然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比爾把他們流暢地銜接起來,室內和室外,也被彼此融洽的組織到一起。比如,圓拱形的法式門將室內餐廳與戶外就餐區連接在一起。而在房子的另一面,搭配和諧的門和木籬笆把廚房和菜園聯系在一起。起居室的落地玻璃門將室外的景色融入到客廳之中,讓人在屋內也能享受到戶外的美景。為了進一步模糊室外和室內的邊界,比爾讓戶外家具風格與室內會客區保持相同。戶外的每個區域里都運用了室內設計的方法,讓室內和室外看起來更加和諧。

篇10

關鍵詞:天然水景;江南民居;湖湘文化;新中式住宅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07)09-0027-03

1 前言

長沙星語林?汀湘十里住宅小區位于長沙市上游8km處的湘江西岸,處在靳江河中下游東岸,北、西、南三面原為靳江河環繞,靳江河改道后,該用地東側為靳江河新大堤,南側為三環路,西側為含浦大道,北側為城市公共綠地,用地共54.93hm2,隔含浦大道有新建的湖南中醫藥大學新校區及一些新開發的住宅小區,本項目開發商決定分二期建設,要求在此地塊綜合開發具有旅游特色、以別墅為主的低密度高尚住宅小區。

2 項目思考

長沙星語林-汀湘十里住宅小區地塊擁有其天賦的自然水資源及丘陵地貌,我們如何整合其優勢,拓展思路,展現其與眾不同的特色?首先,設計在規劃及景觀布局上做了以下的構思,借助江南民居傳統的風格,用先進的材料和技術,打造出一個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新中式住宅小區:

1、用地內原靳江河道形成天然水景,水體面積巨大,能與現靳江河相通,水質能得到保證,沿河岸布置親水住宅,充分體現湖湘住宅文化的特點;

2、用地西南面為一坡地,且面向園內景觀,為形成有特色的山地住宅創造了條件;

3、西臨含浦大道,交通便捷,是商業開發的黃金之地。

4、用地東面為靳江河新大堤,是城市規劃沿江風光帶,用地北面臨城市規劃公共綠地,均為居住區可利用的外部景觀資源。

3 總平面布置

本地塊形態特別形似月牙狀,設計保留了改造前的原靳江河道,月牙形河道將整個地塊分成兩塊,河道內側為原河灘地較平坦,場地標高約35m,外側地勢變化較大,北低南高,場地標高34-64m,高差達30m,如何因地制宜進行各種功能布局是我們考慮的重點,依據設計構思,我們對總平面進行了精心安排:

交通組織:設計采用一條寬7m的“S”型主干道由南向北貫穿用地,并自然地與西側含浦大道相接,形成三個主要出入口,分別位于含浦大道北、中、南三處,能保證氣脈的整體性,又能使每一期開發時保證有兩個出入口。在南、北入口處設牌坊,強化人口的形象,入汀湘十里之始,湖湘情節昭然若示。其中北入口為進入小區、商業街的共同通道,故作適當擴大,有利于集散。并且結合景觀做出有效分隔,使各種人流各行其道,避免了擁擠與混雜。在含浦大道與象嘴路交接處為小區主要出入口,此處位置居中,交通方便,設置一個可供1500人活動與觀演的大型廣場,廣場背景為一戲臺,繞過戲臺可進入居住區內。在戲臺臨商業街一側設有一會所,同時作為售樓部。一條弧形車道繞過廣場及戲臺進入小區。

總平面布局:小區公共設施及商業部分集中布置在沿含浦大道一側,既能與周邊片區共享,又有水景可觀,便于形成有特色的傳統商業氛圍,由北向南依次設置商業街,售樓部、戲臺、聚會廣場等。在商業區東面隔老河道用水系劃分成6個小島,設獨立住宅和聯排住宅,形成相對獨立的組團,作為一期開發的住宅,各組團內道路蜿蜒,小橋流水,充滿江南水鄉氣息。水體及商業區以南坡地上為坡地住宅區,為二期開發的住宅,布置四種類型的住宅:獨立住宅和聯排住宅、多層住宅和高層住宅;坡地住宅層層疊疊面向小區中心,頗具山地住宅風貌:其中獨立住宅布置在臨水的區域,臨三環路為多層住宅和高層住宅,高層住宅下面架空作為開敞式綠化,并圍合出巨大的水面:其余為聯排住宅。在用地西南角,圍繞山地瀑布景觀布置三棟建筑面積為1700m2的頂級豪宅。天然水系蜿蜒小區間,獨特的設計理念充分詮釋了山水的靈性,錯落有致的親水平臺掩映在綠樹花影之中,盡情演繹水之魅力。

4 景觀設計

景觀細部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共同發展的決定要素。設計中我們盡量將景觀構成與交通流線相交融,與建筑形態相呼應,與景觀視線相重合,讓居住者徜徉于舒適宜人、充滿親和力的社區空間中,本工程巧妙利用靳江河天然河道改造工程,并傾力打造二三級水系和山泉水系,創建四面環水的湖島特色景觀;同時以傳承湖湘文化為原則,結合江南園林的造園手法進行景觀設計,以湖湘文化為基礎,規劃住宅風格、園林景觀及商業街等,全面展示湖湘文化的深刻內涵,而建筑的分布力求給每一戶在欣賞島外大景觀的同時擁有自己的私享景觀。

首先,我們考慮將原靳江河的水景引入小區內地勢較低處,使中心部位形成六個島狀組團和網狀水系,使組團臨水面最大化,實現景觀的“均好性”。

其二,小區內地勢較高處,由山頂沿地勢溝谷設一條聯系水體的休閑跌水景觀帶,將山地景觀與水景有機聯為一體。

其三,沿三環路的后退范圍設茂密叢林景觀,遮擋三環路的高架橋,阻擋交通噪音,提升住宅品質。

其四,沿靳江河堤設休閑長廊園林景觀帶,屏蔽大堤的視覺壓力。

根據本項目兼有的旅游特色,還專門設計了一條觀光流線,既能觀看小區優美景觀,又有一定參與性,同時不會對住戶造成干擾。在北人口廣場臨水處設游船碼頭,游客在此上船沿老河道南下,沿河可觀賞兩岸的商業街景觀和住區景觀,在南端碼頭上岸后順著大堤的休閑長廊北上到達城市公園。在長廊中部設一會所,既為小區配套,又作為旅游途中的休息場所,會所在二層有平臺與大堤相接,可引游人上堤觀江景,將靳江河的景觀納入小區內部。

5 建筑單體設計

新中式風格絕不是生活的復古,而是現代生活的懷舊情懷演繹,現代的工藝、現代的技術、現代的設備、現代的文明,都與那古典元素融合,和諧統一,相得益彰。中國民宅的淡雅素凈之美,與現代居住空間的簡潔明快之美,在這里完美地交融呈現。這就是對于“新中式”理念的詮釋:

獨立住宅:面積從400-470m2,房間從五房三廳四衛到七房三廳五衛,均帶車庫,分臨水景觀住宅、坡地住宅。所有戶型根據景觀和入口位置不同及朝向的要求進行專門設計。主要居室位于建筑南側,能兼顧景觀與朝向,臨入口道路的一側用院落圍合的方式形成較封閉的界面,營造傳統院落空間特色;臨水景觀住宅一側不做圍墻,用軟質綠化作宅間劃分,形成開敞通透的視覺效果,并設置臨水碼頭、平臺,營造水岸生活方式。坡地住宅雖不臨水,但有臨空一面,享有更好的遠視效果。建筑逐層后退,形成許多觀景平臺,也使體型輕盈靈動。利用場地高差設半地下室、地下室用作車庫和視聽室;一層設兩層通高客廳,餐廳、廚房、客房等公共性或輔空間。

二、三層主要設起居室和臥室;

聯排住宅:面積從250-290m2,房間從四房三廳三衛到五房三廳四衛,均帶車庫。建筑采用院落式,形成前院、內院、后院等三個院落,既保證每個房間的采光通風,又形成了傳統的宅院空間特色。由于聯排住宅不臨水,景觀優勢不明顯,故用這種內向性空間方式,強調其傳統的含蓄與內斂,與臨水的獨立住宅開放、通透形成對比。利用場地高差設半地下室、地下室用作車庫和視聽室;一層為客廳、餐廳、廚房等公共性空間。客廳帶陽光房,大面的開窗面向庭院。二、三層主要設起居室和臥室;

多層住宅:一梯兩戶,五層帶躍層,面積從130-160m2,兩房兩廳到四房兩廳,利用地形高差將住宅局部架空設汽車庫。建筑用退臺的方式化解多層建筑的體量感,而且使每戶從不同角度均帶有空中花園,提高多層住宅的品質,使其與其他住宅形式相匹配。

高層住宅:一梯三戶“Y”字形、一梯四戶“風車”型的塔式建筑,三十一層,在設計中,引入空中綠色概念,每戶設100m2左右的空中花園,隔層錯位設置,使空中花園有兩層的高度。在滿足各戶型景觀要求的同時,套內設計則保持塔式住宅優勢的充分發揮,南北通透、功能分區明確、套型使用效率高、日照采光優勢明顯,雖是高層住宅,卻有空中別墅的精髓。

商業街設計:在北入口和中部人口之間設步行商業街,并包括售樓部、戲臺。商業街由臨含浦大道的外街,內街及臨東側水系水街組成。街道尺度寬窄變化,尺度宜人,并結合院落,形成傳統特色的步行空間。街道兩端、中部橫向設通道連接外街和內街,既方便商業空間貫通,又有利于消防。在商業街南北中各有地下車庫的出入口,汽車都停于地下。由于含浦大道與水面有4m高差,故利用這4m高差并不臨水的空間做地下車庫。從含浦大道看商業街等為兩層建筑,從水面看商業街為三層建筑,空間利用非常巧妙。售樓部以大廳為中心,用院落組織各功能用房。大廳設兩層高氣派的空間,圍繞院落為商鋪、洽談室和臨水茶室。戲臺與售樓部聯為一體,共用圍合出臨含浦大道的集散廣場。

6 立面造型

造型設計以傳統風格為主,用傳統民居風格的坡屋頂、白墻、灰磚等元素創造層次豐富的視覺效果。坡屋頂上的屋脊、檐口處的瓦當、以及屋面的小青瓦等細節和色彩處理,包括比例和尺度的推敲都透露出傳統文化底蘊。同時,為了體現時代的特色,打破傳統風格過于沉悶的感覺,我們在設計中引入了玻璃盒子等現代元素,形成了充滿變化與節奏的天際線

商業街體現了更多的現代生活元素,建筑的手法更靈活,借用多種中國傳統符號,如馬頭墻,吊腳樓等,并將傳統符號進行變化,同時加入現代的材料,如鋼、玻璃、混凝土等,體現多元化的特征。

至于三棟高層住宅,采用的是現代的設計手法,以獨特的氣質高高聳立在東南角,目的是想打破一種“單調”,淡雅色調的外墻色彩,多角度的空中平臺線條,使立面更富于層次感,韻律感。簡約而不簡單,體現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欣賞品位,融和于綠樹秀水環抱中。

7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