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課堂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3:03: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課堂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網絡課堂論文

篇1

1.學情的變化要求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必須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成長于社會轉型期,很多是獨生子女的90后大學生思維獨立、自我意識強,他們大都喜歡自主展示思想,不喜歡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他們渴望成熟獨立、崇尚自由,積極務實,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和觀念的傳遞,而希望能與老師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在交流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學校的好壞不在于它所使用的教材,也不在學生獲取了多少信息量,而在于能否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教師需要及時掌握各類信息,并進行甄別和深入思考,以應對學生不斷提高的求知欲望,并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范式,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而網絡教學平臺則成為教學范式改革的重要載體。

2.網絡時代的發展要求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必須由傳授知識向能力培養轉變。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以互聯網和手機上網為平臺的新媒體蓬勃發展,青年學生成為新媒體使用者中最活躍的群體。大學生上網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和學習方式。網絡時代的海量信息及新鮮的資訊使大學生眼界開闊,與此同時網上信息非常龐雜。作為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形成時期的年輕學生容易受各種思潮的影響,迫切需要引導。同時學生信息量的增大對傳統課堂教學,尤其是包括公共管理類課程在內的人文社科類課程教學構成重大壓力。新媒體時代,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以往需要記憶的大量知識,以及通過檢索書報刊才能獲取的信息,如今通過網絡唾手可得。此外,世界名校網絡公開課在國內走紅也對國內高等教育網絡化水平的提高構成巨大壓力和動力。教學環境的變化促使高校教學必須由單純傳授知識向如何學習,如何獲取有用信息、篩選信息、使用信息等方式轉變,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即由“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

3.網絡課堂建設是優化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學體系的需要。

目前,在專業教育方面,教材編寫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因此會出現課程之間存在著內容重疊或內容之間銜接較差的現象。通過網絡課堂建設,教師們可以掌握學生前置課程與后置課程開設和講授情況,從而避免出現同一知識、理論反復講授和有的內容哪位老師都不講的尷尬局面,從而形成完整、鮮活、新鮮的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4.網絡課堂建設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發展的需要。

隨著高校改革的推進,有的高校把學生入學后轉專業的比率提高到50%以上,還規定流轉后班級人數不低于20人。對連續3年無法組班的專業,學校將予以停辦或撤銷。學生當然會傾向于選擇較好就業、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因此公共管理類專業在未來也會受到較大沖擊。專業的生死存亡將直接關系到教師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須進行教學范式改革,深入參與、追蹤教學的整個過程,為專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為學生的未來和職業進行規劃。網絡課堂為課程教學范式改革提供了平臺。

二、網絡課堂在公共管理類課程改革中的難點

1.網絡教學平臺建設中師生主動性、自主性不足。

各高等學校通過購買軟件建立網絡教學平臺作為傳統教學的輔助教學方式。作為新的事物,在倡導應用方面乏力。根據筆者觀察和調研,公共管理類課程專業教師中年輕教師的積極性要高于老教師的積極性。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在于從國家到各省每年都設有網絡課堂大賽,獲獎在評職稱時教學方面可以加分。與此同時,學生在網絡課堂參與中呈現了被動的特征。

2.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隨著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的推進,高等學校教師在教學方面主要有課時、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約束,科研在績效考核中成為重要的指標,科研成果、課題、獲獎都有要求。因此,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會努力完成科研任務。學校一般沒有開設網絡教學平臺的硬性要求。尤其是公共管理類課程,國家的政策變化快,教學素材每天更新,因此網絡課堂的內容要不斷更新。打理網絡教學平臺不僅需要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對學生來說也會成為一種負擔。因此在沒有政策激勵的現實情況下,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缺少動力。

3.高校網絡設備及運行環境制約著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與應用。

高校教研室,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教研室辦公條件非常簡陋。很多學校的教研室只有一間房子。有的教研室甚至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而必須和行政人員,如輔導員等合用辦公室,因此實際上等于沒有辦公室。可能有一臺電腦,多數是老得掉牙,吱吱扭扭上網很慢,沒法用。學生角度也普遍存在缺乏網絡設備,花費時間、金錢等客觀因素。所有這些制約著教師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和學生參與。

4.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推進,傳統上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師各自為戰的局面不可持續,而必須增強凝聚力,并形成合力,以應對更強勢、更具有實用性的專業的沖擊。當前各類教學改革舉措,僅僅依靠一位老師自己的努力遠遠不夠,而是需要一個團隊的支持和配合。因此,無論是進行國家或省級本科質量工程的建設、教學范式的改革,還是網絡課堂、網絡公開課的建設,都需要群體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實現。但現實是教研室的作用發揮不足,缺少人力、物力、財力,不能在教學改革中發揮應有的統籌、資源整合、社會動員作用,因此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缺乏有效的載體支撐和制度推進。

三、推進網絡課堂教學平臺建設的對策

1.要樹立教學為本的管理理念。

教學出題,科研求解。在教師教學考核和科研考核方面,學校需要樹立教學為本的理念,平衡好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高等學校要樹立以教師為本的管理理念,應將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放在首位。要明確教師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清華大學流傳著一句話“:學生是老虎,教授是神仙,校長是條狗。”這句話明確定位了學生、教師、行政領導之間的關系。因此,在高等學校管理中應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參與程度,增加透明性,增強回應性。要通過制度建設切實去行政化,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以及課程教學范式改革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2.為專職教師配備助教,幫助打理網絡教學平臺。

建議學校或學院層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或資金支持,為教師配備優秀本科生或研究生擔任助教,協助教師做好課程輔導、網絡課堂建設、學生論文寫作督導等工作。課堂教學從來就是教與學兩個方面的內容。單純的授課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專職教師與學生聯系很少,往往上課來,下課走,和學生感情也比較疏離。鑒于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不僅承擔著傳授學生知識的任務,而且對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通過建立學生助教制度,可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及時了解學生所思所想,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引導學生情緒,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給學生以支持和幫助,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3.激發專業教研室的活力。

公共管理類專業教研室目前仍然在延續傳統教研室的功能,教研室承擔著制定教學計劃、教學任務、專業教育等基礎性的功能。但是隨著國外名校以及國內名校的大規模招生,很多地方性院校的發展將面臨巨大挑戰。慕課時代的到來,也使得傳統教學面臨嚴峻危機。在這種情形下,原來以教學正常運行為主要功能定位的教研室,從專業發展、實踐教學、學生職業規劃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等層面來看,已不能適應現代大學的辦學要求。公共管理類專業的發展也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公共管理類專業教研室需要充分發揮和整合教研室全體教師的作用,充分發揮網絡課堂這一教學平臺的作用,同時需要以網絡為載體加強對本專業的宣傳,增強影響力,以應對網絡時代、網絡公開課以及慕課時代的沖擊與挑戰。良好的辦公環境是教研室活動開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從學校和學院兩個層次,應加大對教研室的資金投入和設備更新。同時應該為教研室及教師提供單獨的辦公經費,為教師探索網絡課堂在教學、科研活動的運用提供較為寬松的環境。

4.整合現有的網絡教學資源,實現網絡課堂功能的拓展。

篇2

關鍵詞:開放學習內容激發思維新的交流方式求知領域

一、彌補文本不足,開放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再不是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的過程,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探究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知識也不再局限于課本內容,網絡正成為學生輸送知識的一個重要載體。現行人教實驗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實的生活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有些信息,學生就不能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獲取、吸收知識,而利用網絡教學就能彌補此中不足。

例如《黃山奇石》一課,主要介紹了我國舉世聞名的風景名勝區——黃山的情況。課文以文本的方式給我們展示了黃山的美妙風光,文字非常得優美動人。但是對于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黃山畢竟離他們的現實生活比較遠,而我們也不可能真正帶他們到實地去欣賞。學生沒有親臨現場去欣賞這些奇石,單從文字來理解就顯得比較空洞、抽象。那么,對于這些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的事物,我們如何讓學生理解呢?有什么辦法能讓學生領悟到祖國風光的奇特、美妙呢?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點。怎么辦呢?傳統課堂無法彌補這個缺陷,但是現在我們利用網絡就能夠做到。在組織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教師利用教學虛擬網,將課堂鏈接到互聯網上,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上課伊始,教師有意設問:“你對黃山知多少?”這樣一問,學生們便通過網絡平臺,輸入關鍵詞“黃山”,通過相關網站的搜索引擎很快便進入,登陸黃山網站,黃山的風景名勝、人情風俗、歷史掌故等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這些豐富的資料,更激發了學生們去探索課文內涵的欲望,為課堂教學的順利有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學生個體差異,開放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人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有了網絡環境的支持,我們就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自主探究式的學習中,我們嘗試了分層教學的施教模式:A組學生快速搜索,復制網上有典型意義的圖片和摘抄描寫優美的文字并編輯這些信息資料,完成一份黃山旅游的報告;B組學生搜索黃山“四絕”的另外三絕——奇松、云海、溫泉的相關句子,粘貼在word文檔中,并可以插入自己喜歡的圖畫,進行簡單的編輯和保存文件;C組學生只需要搜索出黃山的地理位置、網站欄目的介紹等簡單信息。

這樣的教學收到了“同步教、異步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在增加表象積累、開寬視野的同時,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

三、網上互動,創建新的交流方式,促進多向協作交流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協作學習,即要求學生主動地尋求學習伙伴并共同探索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逐漸學會與他人進行公開、坦誠的溝通,學會面對個體的差異,學會把個人的目標升華為團隊的利益,最終促使學生的組織能力、交往溝通協作能力的養成。

教師指導學生在個人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協商、交流、討論即協作學習,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意義建構,并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就是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盡可能地開放給學生,還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計算機充分自讀、自悟,帶著自己的學習所得和疑難問題走向同伴,走近老師,相互合作,相互探討。通過網絡的交互、監看、廣播、發送、對講等多種功能,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習之間構成一個多維互動的交往空間,從而形成充滿活力、富有個性的課堂學習氛圍。

在《黃山奇石》一課的教學中,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教師在制作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課件時,除了為學生搜索好一些現成的課件資源,課上還讓學生通過因特網的搜索,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讓學生利用“網上鄰居”和“聊天室”進行交流探討,讓學生扮演小導游在網絡里暢游,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下利用網絡各抒己見,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這個環節的自主學習,有利于教學時空的開放,有利于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和思維火花的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十分高漲,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交流都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

四、網上沖浪,開放求知領域,促進學生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特有的優勢,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開展網上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生通過網上沖浪,可以輕松地閱讀和課文有關的讀物,這樣,不但使學生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閱讀效率也十分高。

篇3

摘要:案例教學的真諦與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地做到學理論、懂理論、用理論三者的有機結合,在此,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學的理念一脈相承的。在開放教育這種現代的教育形式下開展案例教學,可將傳統的案例教學法與遠程開放教育以及課堂案例教學與網絡案例教學結合進行。其中課堂案例教學主要包括閱讀分析案例、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總結評述等步驟;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模式可表述為案例、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索或網上協作、案例小結、評價等六個環節。

關鍵詞:案例教學;開放教育;網絡案例教學。

一、案例教學法、開放教育概述

(一)案例教學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teaching),即運用社會或身邊發生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說明道理,給學生的行為以啟發的教學模式,其操作流程為“以例激趣—以例說理—以例導行”。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導,當時是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透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頗具績效。案例教學法在我國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沒有國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夠。長期以來,我國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沿用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法可以分為課堂案例教學法和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法。

(二)開放教育概述

開放教育是相對于封閉教育而言的。普遍認為開放教育具有這樣幾個基本特征;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學校和教學為中心;采用各種教和學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種種對學習的限制和障礙。

開放教育的本質是人人亨有終身接受教育的權利,不僅意味著對教育對象的開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教育資源和教育過程的開放。開放教育可以在遠程教學、也可以在面授教學的條件下進行,但相對于面授教育,遠程教育更適宜于實現開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價值

(一)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開放教育教學的必要性

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學的理念一脈相承的,開放教育課程引入案例教學,能更好地實現“學導結合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學的真諦與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學理論、懂理論、用理論三者的有機結合。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簡單講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理論知識與案例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有目的地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自主性的發揮,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推導,運用基本概念和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案例教學是一種動態的、開放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來自于現實,學生通過對案例中所描述問題的分析,尋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這是一種模擬實踐,有助于學生為以后的工作積累經驗。開放教育的學生大多數是在職學生,他們來自社會各行各業,他們是帶著工作中的許多問題走進課堂。案例教學讓他們把課堂和實踐緊密結合了起來,案例教學既加深了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各種疑問和難點。

(二)網絡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基于網絡案例教學的優勢與傳統面授環境下的案例教學相比,其有以下幾點優勢:一是學生的參與程度高。開放教育大部分學生都是成年人,他們不可能抽出很多時間來上學授課,而基于網絡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由于沒有授課時間的限制,任何學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觀點發到討論區,所以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且可有效解決案例教學與講授教學時間的沖突。二是學習的靈活性強。網絡案例教學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并且討論的內容都會保留在網上,供學生反復觀摩,對案例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繼續深入討論。三是互動性好。在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案例教學時,教師不僅可以回答每位學生的問題,而且能得到學生對案例課效果的及時反饋,不斷改進教學,由此,學生的滿意度將大大提高。四是對教學資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網絡進行案例教學,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間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空限制,案例教學規模可擴大到約100名學生。

三、案例教學法在開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近年來,關于案例教學法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的文章層出不窮,可是各類文章都是單一針對課堂案例教學,或者是單一針對網絡案例教學進行的。但是,在開放教育這種教學模式上,我們應該將課堂案例教學和網絡案例教學結合進行,使工商管理學科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實施步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課堂案例教學的設計

課堂案例教學最常用的是討論法,也有只把案例作為理論的例證使用的。這里我們只對討論法的實施操作規程作一概括討論,以便自如地運用案例教學。具體實施案例教學,大致可按如下四個階段進行。

1.閱讀分析案例。案例教學首先是下發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據該案例教學指導書指導學習者對指定學習的案例材料進行閱讀,分析案例的具體內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學習者思考的問題。

2.小組討論。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討論的效益,小組的規模以8~10人為最佳,討論中要求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簡單地說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對問題的看法,供大家討論、切磋、補充,具體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問題及討論問題的順序逐一發表各自的高見,也可將幾個有關的問題合起來系統地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供大家討論,還可將自己分析案例過程中遇到的特殊難題提出來讓大家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在分析討論階段成員自行做一些簡單筆記是有益的,把討論中出現的不同見解、合理建議記錄下來,對于有紛爭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提交到下一階段進一步討論。

3.全班討論。全班討論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全班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討論,是小組討論的繼續。它一方面討論解決小組討論階段各小組遺留的有爭議的問題,另一方面討論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有意引導的討論問題。

為了使全班討論有效地開展,教師要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要認真學習研究案例后給出的教學指南,具體擬定出課堂教學計劃,在討論掌握上,教師要力保討論沿預期的軌道進行,把討論引導到問題的解決上去,并引導出與論題相關的理論知識,力爭班上每個學生都至少有一次發言的機會,切實做到有效參與。

4.總結評述。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是總結評述。在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應作全面總結。對討論中出現的好的分析思路與獨特見解加以肯定,同時指出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最后要求學生寫一個案例學習報告,對自己在案例閱讀、分析、討論中取得了哪些收獲、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尚待釋疑等作一總結,并通過反思進一步加深對案例的認識。

(二)網絡案例教學的設計實施

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的實現途徑,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模式可表述為“案例-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索或網上協作-案例小結-評價”六個環節。

1.案例。實施案例教學,需要運用大量的教學案例,選好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首要條件。在案例的選取與制作中,我們強調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實踐性;二是啟發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適中。

2.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案例之后,根據授課的進展程度,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收集各種與案例分析有關的資料素材,并在網上設立教師資料區、留言版、公共討論區、小組專用討論區、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區,以此設計學習情境。

3.在線討論。可以通過師生交流、小組交流和總結交流進行。

4.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是網絡案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是鍛煉和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它有助于理順學生的思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廖秋林。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及其啟示[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9)。

[2]徐碧美。如何開展案例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4(2)

[3]王世卿。案例教學初探[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

篇4

為實現文學精品課網站建設目標,網站的整體設計要凸顯其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點,為文學課程的教與學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文學精品課網站的設計主要包括“首頁”、“前臺顯示系統”和“后臺管理系統”三部分的內容。

(一)首頁設計

在整體上,網站的首頁設計要做到界面直觀,條理清楚,個性突出,導航設計清晰,操作簡易,圖像、文字、背景顏色、標題、注腳等風格統一,整體效果舒適順暢。具體來說,文學精品課網站首頁的主要色彩為綠色,綠白相間,網頁看起來雅致而有生氣,同時,通過調整其透明度,增加層次感。網站的整體布局呈“國”字形。首先,歡迎界面位于首頁上部,包括題目和導航欄,其英美文學代表人物莎士比亞和福克納的照片和課程題目與導航欄目主題一致,和諧美觀;導航按鈕“首頁、課程介紹、課程建設、學習指南、網絡課堂、實踐教學、師生互動、教學資源、教學研究、政策支持、下載專區”依次排列,導向清晰,節時省力。其次,網站的中間部分由“課程簡介”、“課程負責人簡介”、“學術動態”、“通知公告”和“教學•研討•交流”(教學、科研與參加學術交流的展示圖片)、“友情鏈接”六個欄目組成;各模塊的內容突出“新”字,語言簡潔易讀;移動式圖片通過點擊圖片本身可閱讀該圖片的具體信息。網站首頁的下方顯示“版權所有”、“技術支持”和“訪問統計”等信息。總之,首頁的設計要突出個性,保持形式與內容的一致與和諧。

(二)前臺顯示系統設計

前臺顯示系統包括“申報網站”和“課程網站”兩個欄目。點擊導航按鈕,便顯示“拐角型”的子首頁。本部分側重論述“課程網站”的前臺顯示系統的結構設計。1.申報網站“申報網站”由“課程負責人情況”、“主講教師情況”、“教學隊伍情況”、“課程描述”、“自我評價”、“課程建設規劃”、“申報書”等欄目組成。主要通過文件鏈接的形式,為專家評審提供材料。2.課程網站“課程網站”包括“課程介紹”、“課程建設”、“學習指南”、“網絡課堂”、“實踐教學”、“交流互動”、“教學資源”、“教學研究”、“政策支持”和“下載專區”十個欄目。“課程介紹”欄目首頁的左側顯示“課程簡介”和“課程描述”兩個子欄目。“課程簡介”簡要介紹了《英美文學及選讀》課程在英語專業學習中的地位、教學目標、主要教學內容、教學要求等內容。“課程描述”比較詳細地描述了本課程的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安排、教材的選用與參考書目。“課程建設”欄目下設“教學團隊”、“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教學效果”四個子欄目。“教學團隊”欄目內含“師資隊伍”和“學術水平”兩個下一級欄目。“師資結構”由主講教師、師資結構、教師培養、梯隊建設構成,“學術水平”由教學評估、高職授課、科研統計、獲獎情況、榮譽稱號、年終考核、突出成績構成。“教學內容”欄目涵蓋《英美文學及選讀》課程標準、考試大綱、教學實施計劃、實踐教學實施方案、實踐教學內容一覽表、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和教改成果統計一覽表。“教學條件”欄目包括《英美文學及選讀》教學文件、教材建設規劃、使用教材一覽表、輔助教材一覽表、教學方法與手段、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方案、網絡教學資源一覽表、網絡教學資源使用情況介紹、教學音像資料一覽表、多媒體教學課件一覽表。“教學效果”欄目包含《英美文學及選讀》課程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講課質量”和“綜合評價”。“主要教學環節質量”內有輔導計劃、輔導記錄、批改作業、考試命題、閱卷規章制度、題庫建設(鏈接習題庫)、教考分離情況總結、試卷檔案、相關講座及其課件、任課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科技月活動獲獎話劇劇本、演講稿等。“講課質量”包括學生信息員反饋、各學期訪談、座談會情況、督導組聽課反饋意見、主講教師錄像(鏈接“教學資源”)。“綜合評價”內含同行評價(校外專家評價和校內專家及同行評價)、學評教情況(學生問卷調查、訪談、座談會、學生評教結果)、學生能力測試(試卷分析等)。“學習指南”下設培養目標、學習方法、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四個子欄目。四個導航按鈕會鏈接各自的內容,其中“學習方法”導航按鈕會鏈接若干關于學習策略的文章和講座。“網絡課堂”欄目的首頁設有“學習資料”、“學習公告”、“在線自測”、“學習工具”和“考研信息”五個導航按鈕。“學習資料”包括英美文學簡史、文學術語、文學常用詞匯和教學課件。在“學習公告”欄目中,教師會依照教學計劃各章節的知識要點、預習任務、課堂討論題目、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解析、論壇時間安排、學期論文題目、作業反饋信息、輔導安排、測試時間等信息。“在線自測”提供各章節的練習題、模擬試卷和參考答案。“學習工具”包括學習筆記、學習記錄、作業管理、詞典等常用工具。在“考研信息”主要一些大學的研究生招生信息、推薦書目以及一些公共課和專業課學習指導。“實踐教學”欄目下設六個導航按鈕,“教學目標”、“學期論文”、“話劇改編”、“表演錄像”、“學生創作”和“畢業論文”。各按鈕分別鏈接《英美文學及選讀》課程實踐教學目標、學生的優秀學期論文、改編的話劇劇本、表演錄像、圖片、學生的小說、散文、詩歌、話劇等自創作品、各屆畢業論文題目、優秀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的內容。“交流互動”欄目首頁包括“網絡答疑”和“討論交流”兩個按鈕。“網絡答疑”含有E-mail郵箱和留言板式,“討論交流”采用在線論壇方式。“教學資源”欄目的首頁設有“教學課件”、“習題庫”、“教學錄像”、“圖書館”和“電影院”五個導航按鈕,分別鏈接《英美文學及選讀》教學課件、習題庫、教學錄像以及英美小說、詩歌、戲劇和散文圖書館、英美文學名著電影院。“教學研究”欄目首頁的導航,“學術論文”、“課題研究”、“專著簡介”和“研究現狀”,分別鏈接教學與研究學術論文、課題研究申報書、結題書和課題研究報告、英美文學專著簡介、英美文學研究現狀、教研計劃和活動總結、教學團隊教研獲獎情況。“政策支持”欄目通過“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廳”、“邯鄲學院”,“外國語學院”導航按鈕鏈接各級別的關于精品課申報、建設、評審、驗收、政策、財政支持等方面的文件。“下載專區”欄目為師生提供可以下載的一些輔導材料、講座、課件、學期和畢業論文寫作格式、學習評價標準、教研成果、科研信息等文件。

(三)后臺管理系統設計

文學精品課網站后臺管理系統的設計合理與否關系到整個網站的正常運行。精品課網站后臺維護系統必須具備快速維護與更新文字、音頻、視頻、圖片等內容的功能。網站后臺管理系統的設計要依照前臺顯示系統的內容,其每一個項目則與前臺顯示系統中的每一個項目相互對應。后臺管理系統(見圖1)是管理員和任課教師對整個網站進行維護的平臺,它包括首頁管理、欄目管理、內容管理和用戶管理。文學精品課網站后臺管理系統的軟件技術平臺受執行效率較高的技術的支撐,同時支持SQLServer數據庫。是Microsoft推出的新一代ActiveServerPages,具有理想的存儲和讀取數據的速度和效率,保持較強的可操作性、穩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通過科學有效的系統設計,“網站后臺管理系統實現了智能化的分布式信息制作、、維護和管理平臺,從而使網站的信息管理效率提高,網站更新速度加快,數據質量提高。”[4]258

二、功能設計

文學精品課網站信息系統以SQLServer2000數據庫管理系統為后臺數據庫,采用ASP網站架構技術,實現文學精品課建設所需要的互動交流、在線閱讀、學習記錄、在線測試、音視播放、快速搜索、圖文移動、欄目鏈接、修改更新、資料下載十大功能。

(一)互動交流功能

“互動交流功能”通過E-mail、留言板、在線論壇等方式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校內與校外學習者的溝通與交流。留言板和郵件能夠滿足師生之間的答疑和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所有留言通過后臺老師的審核后讀者方可看到。在線論壇則以教師給出關于英美作家寫作特點、作品分析等相關的題目、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在線交流。

(二)在線閱讀功能

“在線閱讀功能”通過點擊導航按鈕實現直接閱讀所有教學資源,諸如教學文件、習題庫、英美文學作品、論文、學術動態、通知公告等文件,還可瀏覽教師和學生的在教學、科研、文學知識比賽、名著表演、詩歌散文朗誦等活動的圖片。

(三)學習記錄功能

“學習記錄功能”是在“網絡課堂”里設置的有益于學生自學的一個學習工具。學生既可以通過點擊“作業管理”按鈕,完成并提交作業,也可以點擊“詞典”按鈕,查閱、學習英美文學術語和文學教材里出現的生詞。此外,學生可通過記錄功能記錄學習筆記。

(四)在線測試功能

“在線測試功能”設置于“網絡課堂”欄目,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拼題來實現在線測試、試卷提交和成績查詢的功能。教師可以檢查學生對各個章節教學重點的掌握程度,學生亦可自測學習情況。

(五)音視播放功能

“音頻播放功能”能夠實現網站所有資源中的音頻和視頻在線播放,如“教學課件”里的名著電影片段視頻、詩歌朗誦錄音、“教學錄像”里的教師錄像以及“電影院”中的英美名著電影和“實踐教學”欄目里學生的話劇表演錄像等音視頻資源。

(六)快速搜索功能

各子欄目首頁左側均設有“導航欄目”、“站內搜索”和“熱門文章”三個快捷搜索導航按鈕。通過點擊導航按鈕,或者輸入文件的關鍵詞,或者通過移動的熱門文章題目,實現快速搜索到相關內容的功能。

(七)圖文移動功能

“圖文移動功能”包括“圖片移動”、“文件名稱移動”和“重要通知移動”的功能。“圖片移動”便于生動展示教學、科研、活動成果,并通過點擊圖片可閱讀該圖片翔實的文字說明;“文件名稱移動”用于“學術動態”、“通知公告”、“熱門文章”欄目中的內容。“重要通知移動”是在導航按鈕下方設置的滾動式簡短、醒目的紅色文字,用于重要的通知。各欄目中依次出現的圖片、文章題目和通知,便于師生查閱。

(八)欄目鏈接功能

鏈接功能包括“站內鏈接”和“站外鏈接”兩項功能。“站內鏈接”指前臺顯示系統的一級導航按鈕通過點擊各按鈕鏈接二級、依次三級按鈕的內容。“站外鏈接”指通過“友情鏈接”鏈接列表式或滾動式的各重點大學網站,如耶魯大學公開課網站以及北京、上海、廣東、天津、西安、南京、大連、洛陽、成都等地各大學的英語專業精品課網站,以擴展師生視野,提供更多學習、交流的平臺。

(九)修改更新功能

“修改更新功能”通過后臺管理系統支持多位教師在同一時間共同補充文學課程的網絡教學資源,支持任課教師按照教學需要增刪二級欄目的導航按鈕,上傳新的文字、圖片、課件、視頻等教學資料,確保網站教學資源的正常維護,保持網站資源的新穎和前沿。

(十)資料下載功能

文學網站資源豐富,在“下載專區”有很多諸如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習題、課件、音頻、錄像、論文格式與要求、科研成果等教學和科研資源可在線下載并顯示資料基本信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的效果。

三、結束語

篇5

關鍵詞:網絡課堂;研究性教學;教學模式;公共教育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610(2012)01-0081-07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研究性教學作為教師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正在成為高校課堂改革的熱點。然而,研究性教學到底如何實施,它所面臨的基本矛盾如何解決,卻一直是困擾當前教育實踐的重要問題。典型表現為,一方面,由于受常規課堂在學習時間和資源方面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上難以進行充分而深入的探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共同交流的平臺,學生在課后的探究難以得到教師必要的指導。同時,研究性學習以活動為中心的特點決定了它很難克服知識不系統的缺陷。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問題的存在構成了研究性教學面臨的現實困境。本文試圖結合筆者及所在學校的實踐探索,從網絡課堂的角度探尋一種可供借鑒的研究性教學模式。

一、網絡課堂:突破研究性教學現實困境的可能性選擇

通常而言,網絡課堂特指基于互聯網絡的遠程在線互動培訓課堂。然而,隨著當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設施的應用已經遠遠超出了遠程課堂的局限,成為了許多課堂交流的重要媒介。在此背景下,如果還將網絡課堂視為遠程教學的“專場”,似乎已不再合乎時宜。事實上,只要條件允許,在教學中又有必要,即使在學校之內,甚至在同一教室之中,網絡也可以成為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媒介。研究表明,網絡運用于課堂,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意義,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1]從研究性教學的角度來看,網絡不僅僅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的渠道,更是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共同探索與研究的平臺――既然是共同研究的平臺,自然也就與距離無關,而只與作為研究者的教師和學生的需要有關。從這個意義上講,網絡課堂主要指教師和學生以網絡平臺為互動媒介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它不限于遠程教學,也沒有完全固定的程式。作為教學的一種媒介,網絡可以應用于任何需要應用和有條件應用的課堂之中。由于各個學校的教育目標和客觀條件千差萬別,作為教學實踐形態的網絡課堂,就可呈現出千姿百態。

本文所指的網絡課堂,主要指華中師范大學在本科課堂中試行的、以網絡平臺為師生和生生互動媒介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其特點主要有:第一,從其目的來看,網絡課堂專門為研究性教學而設,旨在提高研究性教學的有效性;第二,從網絡的用途來看,它主要不是教師傳遞知識的渠道,而是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進行研究性互動的平臺;第三,從網絡課堂的參與主體來看,網絡課堂并不針對校外的學生,更不是用來進行遠程教學,而是為校內本科生的學習所創設的新型環境。第四,從網絡課堂的實施來看,它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網絡平臺日常互動;二是網絡平臺定期研討;三是師生當面交流學習。

將網絡課堂引入研究性教學,有利于克服當前基于傳統課堂的研究性教學所面臨的幾個現實困境。第一,它有利于克服當前研究性教學之研究難以深入的困境。在當前研究性教學中,教師雖然可以組織一些探究活動,但是,由于傳統課堂在探究的時間、空間和資源方面均存在較大局限,因而很難使探究得以充分展開。但在網絡課堂上,通過日常性互動,學生可以突破這些局限,既不必因擔心課堂上的時間不夠而草草結束探究的過程,也不必擔心資源缺乏而將探究局限于單一的口頭討論。第二,它有利于克服當前研究性教學中缺乏教師指導的困境。在基于傳統課堂的研究性教學中,為了克服課堂上時間不足的局限,學生探究的場域通常只能轉移到課堂之外,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這種研究中,教師往往難以提供及時的指導,從而可能使學生的研究成為盲目的探索。這就使學生陷入了Schank和Cleave所謂的“學習悖論”(Learning Paradox),即學生不學習就不知道如何學習,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學習,又怎么能夠學習呢?[2]同時,也有研究表明,“在典型的小學或中學課堂中,非指導的活動通常被證明是無法控制和低效的。在這些環境中,有指導的發現更可取。”[3]相比之下,網絡課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這種矛盾。借助網絡平臺互動,教師可以隨時跟蹤和指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從而使之成為有指導的發現學習。通過這種連續的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就能體現網絡教學成功的關鍵,即西沃特所說的“關注的連續性”,使老師能夠持續地為學生提供教學輔導、幫助、咨詢等。[4]第三,它有利于克服當前研究性教學中知識學習缺乏系統性的困境。在現有的研究性教學中,學習的探究往往以專題的形式進行,雖有利于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難以達到應有的發展水平。但是,在網絡課堂中,通過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和講授,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和獲得系統的知識。

由此可見,網絡課堂中網絡平臺日常互動、網絡平臺定期研討和師生當面交流學習等三個部分相互配合,為克服當前研究性教學所面臨的基本矛盾提供了可能性。同時,這種結合也符合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即強調混合學習,主張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使兩者優勢互補,以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5]當然,網絡畢竟只是一種手段,它可以提供這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卻不能保證其自動實現。因為“一個學生是否能從一個媒體中學得更多,似乎既有賴于使用什么媒體,更有賴于這個媒體是如何被使用的。”[6]要真正使其成為現實,尚需進一步探索它的具體實施模式。由于研究性教學本身也是一種研究和嘗試,它既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因此,本文僅以筆者本人的探索為例,試析這種模式的基本結構、實施方法和實踐保障。

二、基于網絡課堂的研究性教學的基本結構

(一)基本理念

雖然研究性教學是開放的、探索性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就可以隨意實施。本文所闡述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杜威對于探究的基本步驟的經典描述為基礎。其基本步驟可概括為:體驗情境;產生問題;提出假設;作出推論;試驗并驗證。[7]雖然杜威對于探究的基本步驟的描述沒有涉及到教師的指導作用,但正如陶行知所言,“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8],研究性教學只有符合研究性學習的步調,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功效。因此,以學的步驟為基礎來確定教的步驟,有其內在的合理性。

當然,單純地尋求這種“合拍”還不夠,畢竟教學有自身的特點。因此,在借鑒此五步探究法時,筆者試圖強調如下三點:第一,在探究的基本步驟上,雖然杜威只指出了五步,但實踐中的探究過程往往并不只有五步,而是可能包含更多不斷循環的步驟,而且這個過程也不是直線的,而是經常充滿了曲折。正因為此,牛津大學的愛德華教授曾將其描繪出一個螺旋前進的過程(如圖1所示)[9]。因此,在研究性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必須注意這些基本的步驟及其不斷變化和深化的特點。第二,這個探究五步只是就個體的探究而言的,不包含教師所要發揮的教導作用,也沒有指出其他同學所起的協助作用。而在本模式中,有指導的探究和合作式探究必須成為研究性教學的重要內容。第三,探究五步所針對主要是發現學習,但是,接受學習也有其重要價值,尤其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即在接受知識時,“將學習任務以非任意的、實質性的方式與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相聯系”[10])也是教學中的重要成分。

如果說以上過程反映的是網絡課堂縱向展開的路徑,那么,從其橫向的組成部分來看,它涵蓋和整合了學習的幾個基本維度。Marsick和Watkins認教師學習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工具性學習”(instrumental learning),它服務于學習者的工作任務,著眼于技能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二是“對話性學習”(dialogic learning),包括對于組織及個體與組織關系的理解。三是“自我反思性學習”(selfreflective learning),主要著重于個對于自我的理解和學習方式的調整等。[11]根據這種理念,網絡課堂主要由課外自主探究與反思、課堂內外交流討論、課堂當面互動與釋疑三個部分組成,用以涵蓋上述三種學習。同時,這些學習不僅是為了知識與技能的增長,更重要的是讓學習者學會處理人之為人的各種關系。正如佐藤學的“學習的三位一體論”所認為,“倘若把學習作為意義與人際的‘關系重建’(retexturing relations)加以認識,那么,學習的實踐就可以重新界定為:學習者與客體的關系,學習者與他(她)自身(自己)的關系、學習者與他人的關系。學習的活動是建構客觀世界意義的活動,是探索與塑造自我的活動,是編織自己同他人關系的活動。”[12]48網絡課堂中,通過自主探究與反思,學生學會處理自己與客體的關系以及自己與自我的關系;通過課堂內外交流討論和課堂當面互動與釋疑,學會處理他人的關系。這些方面的不間斷互動和循環就構成了學習者整體成長的過程。

總之,本教學模式旨在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性,因而強調三個基本理念:一是體現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性,尤其是研究過程中不斷螺旋深入的特性;二是重視有指導的發現學習;三是重視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而且,注重學習過程中各環節的相互配合,使之形成三位一體的學習過程。

(二)網絡平臺

網絡平臺是網絡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互動的媒介和共同研究的平臺。它是一個具有彈性的框架結構,即網絡平臺雖然已由相關的技術人員事先設定,但是這些框架里的內容本身是可以變化的。比如,在“討論區”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創設或者刪除討論區,并自行命名,以示區分。從該平臺的原型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討論區。供教師和學生討論,討論區中顯示了各個討論的主題和發起者的姓名,其他同學和老師可以不斷跟貼,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分區。

(2)作業區。供教師布置作業用。教師可以設置每次作業上交和截止的時間及所喜歡的提交方式。另外,作業可以批量下載。作業批改后,教師可以借助系統進行快速統計和分析。

(3)案例區。供教師和學生收集和張貼相關案例,并進行評析。

(4)管理區。主要是對學生的出勤等狀況進行管理。

(5)學習活動統計區。可以對學生參與平臺討論的人次等進行分類匯總。

(6)教學反饋區。主要在于幫助教師與學生就教學情況進行溝通,以及時調整教學。

(三)教學流程

該模式的基本流程如圖2所示。

如上圖所示,網絡課堂可分為三個部分:(1)網絡平臺日常互動。包括學生發現問題和問題兩個方面。首先,在發現問題方面,問題的來源是多樣的。比如,在公共教育學課堂中,發現問題的途徑可分為三類:一是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值得思考和討論的教育問題;二是從指定教材中發現難以理解的教育問題;三是從各種教育教學案例中發現值得分析的教育問題。其次,在問題方面,將所發現的問題在網絡平臺上公開,目的主要有二:一是讓他人對于所發現問題的價值進行評判、提煉和修正,以提高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二是使其他同學和老師都參與該問題的討論,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問題。(2)網絡平臺定期研討。此活動每周進行一次,時間為四十五分鐘。同學們把前一階段日常互動中所發現的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匯總,挑選出幾個最值得討論的問題,大家一起來研討。研討主要分為如下幾步:一是提出假設;二是作出推論;三是討論推論的合理性。定期研討中總有問題是當時不能完全解決的,同學們會再一次在日常互動中作進一步的假設和推論,直至問題解決為止。這一部分與圖1中的循環步驟基本吻合。(3)師生當面交流學習。交流主要側重于三“點”,即重點、難點和盲點。“重點”主要指教材中的核心內容和所學內容的整體結構。把握這些內容與結構,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形成整體的認知結構,從而為學生自主探索具體內容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有利于拋下一個起固定作用的“錨”,以使學生的新知識能有一個可固定的點,從而使整個學習成為一個“意義學習”的過程。“難點”主要指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很難把握的內容,它既可以是學生先前探索而未能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是他們未曾提出的疑難問題。“盲點”則是學生容易忽略知識或理解上的誤區。指明這些地方,并啟發學生思考,有利于學生改變原有的舊觀念,而這種內隱觀念的改變,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三、基于網絡課堂的研究性教學的實例分析

(一)教學過程中對于研究性教學所面臨困境的突破

根據研究性教學的上述模式,筆者在公共教育學課堂中教授“教學原則”一節時,采用的基本流程如圖3所示。

這個研究性教學流程反映了如前所述的三個基本理念:(1)體現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性,尤其是研究過程中不斷曲折前進的特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學原則一節總共有七個教學原則,其中六個原則都通過網絡平臺上的日常互動和定期研討得到了解決,這主要是學生自主研究的過程。其二,從發現問題到聚焦問題,再到提出假設、進行推論和得出結論的過程,不是直線前進的,而是呈現螺旋性上升式的前進。如,發現問題與和解決問題在這一探究的整個過程中,反復出現。(2)重視有指導的發現學習。指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在日常互動和集體研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指導,同學之間也可以進行同伴互導。其二,在師生當面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對重點、難點和“盲點”進行探究,避免了學生探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盲目性。(3)重視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表現為,一方面,在引導學生理解啟發性原則中的“主動性”時,讓他們回憶第二章所學的影響人的發展中的幾個重要因素,讓學生將啟發性原則中的主動性與影響人的發展中的關鍵因素――能動性聯系起來,從而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接受學習成為意義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在講授啟發性原則的實施方法時,主要根據學生自己所收集的案例(放在網絡平臺上),歸納出四類較典型的方法,從而使新的知識建立在學生先前探究所得的經驗之上。

一旦教學過程真正體現了上述三個基本理念,研究性教學通常所面臨的困境也就迎刃而解。主要體現為,第一,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自主探究,而不必受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限制。而且,通過網絡資源查詢和網絡平臺互動,學生可以獲取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和信息,從而克服常規課堂中研究性教學的困境。據課后了解,除了相互討論外,約四分之一的同學專門去圖書館查閱了《教育辭典》等相關資料,另約四分之一的同學查閱期刊論文,還有部分同學專門請教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第二,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可以隨時得到同伴的幫助和教師的指導。為了使研究過程日常化,筆者以身示范,天天堅持上平臺瀏覽一次,使與學生的日常交流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同時,全班同學均加入一個QQ群,拓寬信息交流的渠道。第三,在網絡課堂中,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可以彌補網絡交流和單純發現學習的不足。從以往在該課堂的實驗來看,單純的網絡交流,有時會因為打字速度等方面的影響而不太深入,交往雙方缺乏面對面的情感交流而難以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且,單純的發現學習,雖然有助于學生深入探討某些知識點,卻往往難以保證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面對面的交流,更有助于重點和難點的解決,也使一些受到忽視的“盲點”凸顯。

(二)網絡課堂中研究性教學的設計

教育學網絡課堂的設計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學生主體的特征與需求;二是教育學科本身的特點;三是網絡課堂的研究性特點。

從學生主體的特征與需求來看,本教育學課堂上的學生絕大部分為免費師范生。國家實施免費師范生政策的目的在于使這部分精英最終成長為能夠引領其他教師成長的專家型教師(即當前所謂的“教育家型教師”)。盡管專家型教師的境界遠非這些初入茅廬的學生短期內所能達到,但從教師培養的角度來看,只有在其起步之時,就以該目標去引領他們,他們才會最終順利地達到這一目標。因此,本課堂主要以斯騰伯格所提出的專家型教師的教學原型為基礎,并根據本國的文化習慣和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在開學之初呈現給學生,作為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從教育學科本身的特點來看,教育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僅要幫助學生獲取和積累知識,更要幫助他們形成敏銳的教育意識、良好的教育學思維品質和較強的探究教育問題的基本技能。很明顯,這些都只有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才可能得以實現。

從網絡課堂的特點來看,它本身因研究性教學而設立,因而配備了相應的有助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資源和設施。這就決定了本課堂所追求的目標和教學方式,應該不同于常規課堂。

根據上述理解,本課堂在開學之初即擬定了相應的目標和實施辦法。見表1。

經過實施過程中的不斷反饋和調整,此課堂模式得到了不斷改進,學生在該課堂中的相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尤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主動收集、分析和討論案例的熱情越來越高,大部分同學所收集的案例數量和參與討論的次數遠遠超過了教師的規定。同時,在課堂討論中,就事論事,就書本談書本的現象較少,引用自己或他人案例來闡述自己觀點的增多,表明學生教育學的思維和分析能力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長進。第二,學生參與網上討論的次數越來越多,尤其是對日常生活中與教育相關的問題的討論不斷增多。這表明他們對于教育的敏感性增強,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的意識得到了提高。第三,學生通過合作設計教案和相互展示,不僅增強了相應的實踐技能,而且較以前更加注重自己表達的邏輯性,表明他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以教師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要求和鍛煉自己。

四、基于網絡課堂的研究性教學的實施條件

基于網絡課堂的研究性教學作為改進現有教學的一種嘗試,需要學校和教師提供一些必要的條件來保障其有效實施。

從學校層面來看,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其一,保證探究時間。為了把學生探究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而又不過于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教師必須騰出教學時間給學生自由支配。比如,在公共教育學課堂中,學校在課堂設置時,專門劃出三分之一的課時作為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其二,允許單獨考試。與傳統教學不同,研究性教學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學會學習的能力(當然不排除知識積累)。培養目標和重點的變化,要求考核方式的變革,如果還繼續以傳統課堂的方式來考核這種新的課堂,就會束縛該課堂改革的進行。其三,放寬教師考核。由于網絡課堂是改革中的課堂。而改革通常存在一定的風險,要鼓勵教師的探索精神,就需要在教師考核上適當放寬,以給教師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的探索環境。其四,完善配套設施。學校要負責網絡課堂所必需的教育技術支持,包括平臺的建設與維護、學生的上網環境等。

就教師層面來看,主要包括:其一,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研究性教學旨在促進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而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前提是必須掌握相關的研究技能和知識。因此,在學期之初,教師必須專門安排時間,對一些基本的研究技能進行培訓,包括中英文期刊網的查詢、圖書館資料的選擇和運用、獲取資料的主要方式等。同時,在每次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就其中的一些研究方法進行必要的指導,真正使其學習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其二,引導探究也要自己研究。研究性學習是學生的研究,學生是研究的主體,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教師自身的研究也很重要。一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展示自己的研究過程,使其可以進行模仿學習。以往的相關討論中,“往往把焦點集中在作為教授者的技術、知識和素質上,然而……學習者所從事的‘模仿’,可以說是課堂中所準備的最大的教育內容。”[12]48教師通過自己的研究為學生提供模仿的榜樣,本身就是一種很用價值的教育;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深入研究,去事先發現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其三,強調能動也不放棄必要的被動。學習一定要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但是,“現實的學習活動,與其說是能動性,不如說是基于被動性的活動”,即“‘學習’是一種以被動式能動性為本質的活動。”[12]20在一定意義上講,學習并不一定總是主動的,研究性學習也是如此。雖然每個學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卻未必都樂于進行教育方面的探究。畢竟,學習雖然“果甜”,有時卻難免“根苦”。教師必須采用一定的措施,適當地推動學生的學習,使他們在奮斗后嘗到學習的甜頭,從而由被動而催生主動。

最后,需說明的是,網絡課堂的研究性教學只是一種探索中的模式,它既不成熟,也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研究性教學的整體提升,尚需多種方式的深入研究及各種方式之間的相互借鑒與補充。

參考文獻

[1]Kramarski, B. & Feldman, Y. Internet in the Classroom: 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Motivation and Megtacognitive Awareness [J]. Education Media International, 2000, 37(3):149-153.

[2]McLoughlin, C.& Hollingworth, R.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Creating Effecive Online Supper for the 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C]//Barker, P. & Rebel, S. Sky (Eds.). Proceedings of the Wor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Denver: AACE, 2002: 1267-1272.

[3]伍爾福克. 教育心理學[M]. 第10版. 何先友,譯.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8: 302.

[4]Keegan, D. Found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M]. third Edition.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2003:151.

[5]南國農.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新使命[J],電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6]林君芬. 網絡課堂環境下的差異教學模式與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10(5):91-97.

[7]杜威,J. 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74.

[8]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5:133.

[9]Edwards, A. & Brunton, D. Support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s’ Learning[M]//Calderhead, J. & Gates, P. Conceptualiz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 Development. [s.l.] the Falmer Press, 1993: 154-167.

[10]Ausubel, D.P.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68: 24.

[11]Petallick,J.Teachers’Workplace Learning: towards Legitimation and Accreditation[J].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1999, 5(1):33-50.

[12]佐藤學.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M].鐘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基金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大學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項目編號:2008120。

篇6

關鍵詞:機械設計;信息技術;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8-0229-02

一、引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現代教學將從內容、方法、及組織形式等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以多媒體、網絡數據庫、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將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對課程改革和優化課堂教學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

《機械設計基礎》及其課程設計,包括機械原理與機械零部件設計兩部分內容,屬于高等學校工科非機類本科生必修的“機械設計系列課程”之一,是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程,在培養學生的機械設計綜合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傳統教學方法安排學時少,但是,需要傳授的信息量卻很大,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要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優化教學過程,不僅能有效地化枯燥為有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突出重點,化難為易;還能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研究現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社會各學科領域教學實踐活動呈現出了新的模式。信息技術為教學帶來的絕非是手段的變化,而是教學理念、授課模式、學習方法的變化。目前,國內外對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正從CAI多媒體課件逐漸過渡到網絡課程教學,已有大量高校進行了網絡課堂建設。《機械設計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國內學者進行了相關的探討,取得了很多的改革成果,但主要還停留在課程內容體系的編排與授課方式的調整上。教學內容方面,對課程內容體系的國際化方面的探討不夠深入,注重于基礎知識的講解,對學生的啟發性思維培養存在不足,對最新的機械設計知識的介紹也不夠完善,如連桿機構的分類、徑節制齒輪設計、凸輪機構設計方法等。教學資源方面,雖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如加入了教學視頻演示、多媒體課件等,但利用網絡數據庫對素材實時更新較慢,網絡課程的習題庫、模擬試題、與學生的互動討論等亟待建設完善。啟發式授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部分高校增加了教學討論環節的比重,但沒有實現網絡課堂與教學課堂的聯動。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大多采用經驗判斷法,沒有對煩瑣的數據進行驗算。因此,課題組先從教學內容入手,結合國外經典教材與國內傳統教材,開展編寫新的教學大綱、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建設網絡課程資源、以及課程設計軟件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三、具體改革內容、實施方案與特色

1.改革內容。①授課講義與教學內容體系改革。該課程現有的教材內容偏本土化,與國際相關教材內容出入較大。本項目將借鑒國外同類課程的內容體系,選擇性地介紹國外教材的最新成果,如連桿機構的八種分類、齒輪設計的徑節制、函數生成機構綜合等;然后,逐步實施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改革,分階段完成新講義編寫與習題庫的建設。②教學方法改革,引入啟發式、任務驅動式、分組合作式等教學法。本項目將從網絡和教學課堂兩方面進行新教學法改革。網絡課堂方面,在網絡課程討論區里面,根據各章節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及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教學課堂方面,對網絡課程的討論熱點問題以及事先布置的任務,開展課堂分組討論,互相檢驗自學成果。③授課模式改革。本項目將以多媒體為主要載體,結合情景教學法、知識遷移法、個性教學法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將通過自編軟件、同行資源共享、網絡資源,拓展集聲音、視頻、機械設計軟件于一體的教學資源形式,再根據各章節不同知識點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2.實施方案。為實現以上研究目標,我們初步擬定以下實施方案和實施方法。第I階段:通過高校調研和社會調查,調整與確定《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編寫《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大綱,深入學生收集反饋意見及分析討論,改革《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方案,編寫新講義的機械原理部分;

第II階段:通過多渠道收集并整理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元素,采用集聲、光、電于一體的多媒體技術實現理論教學過程,有效地調動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第III階段:整合網絡電子版習題資源與傳統紙質習題資源,建立網絡課堂的習題庫、討論區的問題庫、模擬考試用試卷庫,開辟教學互動討論區,及時有效地與學生就學習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溝通;

第IV階段:根據V帶傳動課程設計題目,利用VC++軟件,編制課程設計教師用檢驗軟件系統,實現帶傳動設計的參數化,檢驗課程設計中計算數據的可靠性。

3.特色與創新。本項目基于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網絡數據庫、軟件編程為載體,結合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機械設計基礎》及其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主要具有以下四個特色與創新之處。①教學內容體系的國際性。該課程現有的教材內容偏本土化,與國際相關教材內容出入較大。本項目將除了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之外,借鑒國外同類課程的內容體系,選擇性地介紹國外教材的最新成果,并逐步實施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改革。②教學資源形式的多樣性。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有的PPT有待完善,本項目將通過自制與同行資源共享,將課件中融入各種視頻、音頻文件,演示常用的機械設計軟件;同時,利用網絡期刊與公開課資源,進一步拓展資源形式。③教學研討互動的啟發性。啟發式、任務驅動式、分組合作式的教學方法是今后教學改革的一個發展方向,本項目將從網絡和教學課堂兩方面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網絡課堂方面,在網絡課程討論區里面,有針對性地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教學課堂方面,對網絡課程的討論熱點問題,開展課堂分組討論。④課程設計檢驗的信息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常以帶輪設計為題目,設計過程中數據煩瑣,指導教師無法一一驗證。本項目利用VC++,編寫《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檢驗軟件,對設計過程關鍵參數與計算結果進行實時檢驗。

四、結論與展望

本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對選修《機械設計基礎》相關課程學生的學習有重要助益,而且對該課程的任課教師的教學實施效果有較大促進。隨著教學形式與資源的多樣化,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得到提高;而教學內容的更新,將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課程設計軟件的開發,將提高任課教師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檢驗課程設計關鍵參數與計算結果的正確性方面。

參考文獻:

[1]吳茵,龍春光.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改革探索[J].長沙大學學報,2006,(2):98-99.

[2]毛聰,王向紅,尹來容.地方高校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236-237.

[3]郭克希.機械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C]//全國機械類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2010)ISBN 978-7-04-013979-2,2010/12.

篇7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摘要】網絡資源教育的重要性互聯網在中國的興起只是近十年的事情, 但它的發展速度之迅猛, 應用之廣泛, 影響之深遠, 是歷史上任何應用技術望塵莫及的。網絡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方式, 也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 今天的網絡已成為了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

【關鍵詞】網絡資源教育的重要性 互聯網在中國的興起 展速度之迅猛 應用之廣泛 影響之深遠

【本頁關鍵詞】寫 中國寫作網 中國論文寫作網 應用文寫作

【正文】

一、網絡資源教育的重要性互聯網在中國的興起只是近十年的事情, 但它的發展速度之迅猛, 應用之廣泛, 影響之深遠, 是歷史上任何應用技術望塵莫及的。網絡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方式, 也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 今天的網絡已成為了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就教育而言, 網絡與其他傳媒有許多相似之處, 都是傳與授的平臺。互聯網絡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廣泛使用正在給教育帶來重大變革。網絡是一種開放的, 欣欣向榮的媒體, 它給現代教育以新的觀念、新的樣式, 它所提供的便捷的學習機會、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優質、高效、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課程和多媒體教材, 提高了教育的適應性。另外,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 也是一個教育資源緊缺的國家, 而網絡教育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的教育方法和構架, 享用新的科技成就的便利。

二、網絡教育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育的模式不同于傳統的師生面對面的互動教育, 因此, 如何充分和有效地利用網絡教育資源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在網絡資源教育環境中尤其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也即是實現自主性學習。自主性學習, 簡單地說就是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 自己有主見地學習。它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重視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主動的反映。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 在規定的時間內, 做到對某一問題有自己的理解、分析和判斷, 獲得基本知識, 學得基本技能。這種學習方法, 從根本上克服了保姆式、灌輸式等傳統教育思想給學生學習帶來的種種弊端, 實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從“學會”到“會學”,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的根本轉變。下文針對于此, 談談網絡教育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其對策。三、自主學習中的問題和對策( 1) 問題: 過分依賴網絡技術, 網絡交流替代了師生的傳統交流方式。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可以有三種交互形式: 即師生與計算機交互, 學生與老師面對面交互, 學生與學生面對面交互。教師在實施時往往比較重視第一種交互而忽視了后兩種交互, 使師生、生生之間原本可直接進行的交互人為地變成間接進行了。對策: 教師要一分為二看待網絡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可輕易放棄師生間面對面直接交流的機會, 要根據設計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慎用和善用網絡交流。( 2) 問題: 學生對網上信息照單收進, 缺乏深度思維。由于計算機傳遞信息節奏快、容量大, 所以執教老師往往利用它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網絡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 第一步理解并分解課堂總任務, 第二步學生自由分組選擇分任務, 第三步上網搜索資料自主學習, 最后安排學生集體匯報討論共同完成總任務。學生的大量時間都花在看屏幕和操作鼠標上。多媒體畫面頻頻變換, 學生目不暇接, 但思維卻處于休眠狀態或僅僅是淺表性的, 這種教學不過是一種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學而已。對策: 教師在上課前, 應充分考慮教學目標, 恰當取舍材料, 并且使所保留的材料本身具有啟發性, 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另外還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利用網絡信息創設問題情景, 設計有層次有深度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 活躍學生思維, 調動學生自身潛能和學習積極性, 讓網絡最終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服務。

【文章來源】/article/66/3218.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篇8

關鍵詞:基因組學;教學改革;教學思考;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8-0223-02

一、優化教學內容,重點突出

基因組學是伴隨基因組計劃誕生、研究基因組的結構、序列組成以及功能的一門學科,課程一般設在遺傳學、分子生物學之后,而且部分內容出現了與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內容相互交叉,甚至重復的現象[1-3]。這樣在授課過程中就會出現學生厭學、課時緊的情況,為避免出現類似問題,在內容設計上筆者在總結多年授課經驗及學習、吸收國內外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避免重復、重點突出、內容精練、提高興趣、緊跟前沿。希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既讓學生掌握基因組學的基本知識體系,又不與前期所學的遺傳學、分子生物學重復,同時又緊跟學科發展前沿,讓學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動態,培養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例如在所選的楊金水先生主編的《基因組學》教材中第1章基因組,其部分內容與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相似,第2章遺傳圖繪制與遺傳學部分內容重合,而第7、8、9章的內容又會在分子生物學中有所闡述。為了突出重點,減少學時,在授課過程中我們略講、不講或為了課程知識體系的完整和系統性,安排學生課下自學的處理方式。而第3、4、5、10、13是基因組學課程的特色內容,又緊跟時展前言,是本門課的重點內容,我們做到了在授課過程中精講。通過內容選擇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本門課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目前課堂教學還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在基因組學的授課過程中還是要遵循以多媒體課件講授為主,并輔以板書講解,在講授過程中盡量多增加圖例、動畫等內容,使授課內容形象化,具有趣味性,以降低難度,增強可接受性。但針對不同章節的具體內容和特點,我們還是選用了特定的授課方法。比如第2章遺傳圖繪制,本章的部分內容在遺傳學課有所涉及,相對比較容易,但為了保持和體現基因組學的知識網絡體系的完整性,我們決定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生課下自學準備課件,課上抽取個別學生講解,讓學生在組織課件和講解的過程中掌握內容,鍛煉能力。再如第5章基因組序列注釋,本章內容涉及許多生物信息學網站、軟件的使用,如果只是理論講授,既會感到枯燥,又會感到深奧難于理解。鑒于此特點,我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課本內容通過在線操作和演練進行講解,將課堂“搬到”實驗室,充分利用實驗室的網絡資源和同學們自己手頭的電腦,將教師自己科研中獲得的基因序列當作素材,直接登錄NCBI數據庫進行在線分析,例如對基因的開放閱讀框進行查找、基因的同源比對,利用GeneScan軟件對基因進行搜尋,等等。這立刻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打破了課上只是揣摩教材文字意思的尷尬局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又將理論與科研實際聯系了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習熱情,甚至有可能由此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有的同學在成功進行了基因搜尋、開放閱讀框查找、蛋白質結構域分析和練習了Genescan等幾個軟件之后,興奮的說:“我以后要考生物信息學方向的研究生”。關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增加學習資源和緊跟發展前沿的必要性,中國學者柏文琴等和美國學者A.Malcolm Campbell在基因組學的教學論文中也都有所闡述。這正說明了不同學者對依據教學內容合理選用教學方法觀點的一致性[2,4]。

三、構建網絡課堂,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

大學課堂與中學課堂明顯的區別是大學課堂有講授內容多、信息量大、內容新穎、教材不唯一等特點。這就導致部分學生課上對個別內容理解不透、記憶不牢,而課下復習又無所依,課本上找不到相應內容,等等問題,使學生學習遇到了障礙[5]。為解決類似問題,我們及時構建網絡課堂,建立基因組學課程網站,將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課件及時上傳。在網站中設立課程資源區、師生互動區、生物領域新進展介紹等不同欄目,讓學生可隨時上網查詢課程相關資源,了解研究動態,將學生的學習空間延展到了課堂之外。這大大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重在平時掌握落實

合理、科學的考核方式是教學質量保障和教學過程順利進行的依據。目前閉卷考試還是我院課程考核的主要方式,該方式以學生最終記住了多少知識點為關鍵,常常造成有些同學考前臨時突擊、死記硬背知識點的情況,這樣不利于學生平時對所學內容的學習和掌握,不利于能力的培養,主要表現在考試時基礎知識題得分較高,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得分較低。鑒于此,我們考慮到基因組學是專業選修課,在符合學校考試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對考核方式進行了大膽改革,取消了以前期末的閉卷考試考核方式,改為注重平時學習,期末以大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查的考核方式。學生成績由平時考勤、課堂表現、平時小作業、大作業以及期末大論文等幾部分組成。把學生的學習中心轉移到平時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消化的軌道上來。學生沒有了期末的閉卷考試,學習壓力顯著降低,卻大大提高了學生平時對基因組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表現在學生聽課比較輕松、參與問題討論的積極性較高、自己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增強,出現了期末學生對知識和問題的掌握程度反而比往屆學生掌握程度較好的良好現象。

五、教學效果

從課上、課下學生的表現,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期末大論文寫作情況以及期末學生書面反饋結果來看,目前基因組學的教學改革是成功的。98%以上的學生對教學非常滿意,現摘錄學生反饋意見如下:學生1:“老師,我特喜歡你現在的講課風格,主題清晰、思路明確、重點突出。”學生2:“老師的授課方式很不錯,上課先講重點知識,同學們能記住重點,防止在后面疲勞的時候學不進去,我們學得多,也不累。”學生3:“這書太厚了,但老師講得很好,就應該平時多努力,不把寶壓在期末考試。”師:“同學們,你們的滿意是對老師是最大的鼓勵,但我同時清楚的知道,這些都是老師應該做到的。”

六、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基因組學的教學改革看來是成功的,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個別學生有點疲沓。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對教師、同學很熟悉,有點放松自己,表現為個別學生上課有遲到的現象。(2)知難而退。部分學生開始學習有些不認真,隨著內容的增多,部分內容不能很好的理解,出現了放棄聽課學習的情況。

七、采取的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采取措施如下:(1)好的措施要發揚,比如重點突出、精講等。(2)多鼓勵,給予學生希望,讓他們重拾信心。(3)采取談話或課下輔導的形式,幫助掉隊的同學。(4)從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學生學習也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學生目前主要還是一位消費者,父母辛苦耕耘供著他們在學校深造,同時學生的學習也在消費同學們的青春,我們有義務對父母負責,有義務對自己負責。同時,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我們今天有責任和義務努力學習,掌握專業知識,明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報效祖國,為祖國的明天負責。

總之,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是教學改革的原動力,而教學改革的實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二者的結合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劉志祥,徐剛標,曾超珍,王愛云,吳若炎.遺傳學與基因組學整合課程探討[J].遺傳,2011,33(7):801-806.

[2]柏文琴,郜剛.基因組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2,39(6):848-852.

[3]趙陽,江海洋.后基因組時代農林院校基因組學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5,(3):337-338.

篇9

摘要:本文探討了如何將傳統課程教學、網絡課堂教學、案例教學、個性化學習、實踐活動、社會需求、就業對接和人才培養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活動+網絡教學+分層次實踐教學”的多元化、立體化、數字化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電子商務;多元化;立體化;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課程目標定位明確,適應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電子商務概論”是電子商務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有不少經管類專業,包括市場營銷、企業管理、信息管理、金融、國際貿易、經濟、物流等專業和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也選修這門課。大多數學校開設這門課程時,基本上是都是選用經管專業的教材,按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教學考試方式、統一的實驗、實訓平臺等組織教學。這樣不能因材施教,不僅限制了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學習需要,也限制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面對社會的需求,電子商務課程對不同專業方向和不同辦學層次,應有不同的重點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

針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主要應側重在電子商務系統的開發方面,包括網頁設計、網站建設和電子商務技術方面。

針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教學內容應關注于企業信息化的整體和電子商務戰略方面。

針對對國際貿易方向學生,應該突出電子商務如何實現國際貿易的流程,包括EDI技術、單證的處理、網上交易與電子合同、網上備貨、報檢、催證、審證和改證,網上投保與報關、網上制單結算,網上國際貨物儲運和配送等。

2加強多樣化、立體化、數字化的教材建設

我國高等院校的電子商務教材大量的篇幅是在介紹網絡技術,網絡是電子商務課程的先修課,許多內容重疊,而且教材中開發方面更是缺少案例。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教學過程中問題的發現,以及國外先進教材和教學模式的引進,電子商務教材的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國內出版的教材大多都更注重從商務角度和商務模式的認識電子商務的概念、應用和建設。這種教材適合經管類學生的電子商務教材,但針對性不強。許多作者還把有關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電子商務新聞不加篩選、組織和消化就搬到教材中,導致內容空洞,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不同專業特點和不同層次的培養對象,從多本教材中精選適合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如國際貿易專業補充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電子數據交換及外貿單證處理、國際貿易網絡營銷、國際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國際貿易網站介紹等內容。

編寫電子商務教材,應該提倡“一綱多本”,“多綱多本”的原則,提倡教材編寫的多樣化,編寫適合不同專業學生的電子商務概論的教材,如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旅游電子商務、金融電子商務、網絡營銷與電子商務、電子商務與企業信息系統等教材。

教材內容要體現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考慮以案例為導向,強化案例導入式教學,通過實際訓練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以及教學媒體及內容的數字化,電子教科書、參考書、在線題庫、動畫演示、教學指導方案、電子課件等組成數字化、立體化教材,為課程教學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服務。

3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教學

根據“電子商務概論”的課程教學特點,應該積極建設和應用網絡資源為重點的數字化、信息化課程建設,尤其是網絡教學平臺建設。“電子商務概論”網絡教學平臺應該包括教學計劃、課程描述、教學大綱、授課教案、教學方法經驗、教學案例,網絡課件、實踐指導、教學素材資料、作業習題及其答案、考試題、學生作品、課程建設規劃等,還可以自定義欄目,從而實現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網上開展教學、答疑輔導、案例分析、網上作業的和批改、課后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等。

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要以靈活多樣的方式解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參加論壇討論、瀏覽網上商店、模擬商務活動中各個角色、到淘寶、易趣等商務網站上申請開店、建立個人網站、申請博客空間、參與網上交易或拍賣、開發商務網站等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獲取知識,激發他們學習電子商務的興趣,鼓勵他們通過網絡去尋找新的盈利模式,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能力。

案例分析應貫穿于課堂教學中,針對某一主題,讓學生到互聯網上或自己周圍找到相關的案例,在課堂上分組展開討論,對新找到的案例從不同角度來分析、評述。案例都是活生生的教材,有情節,有疑問,有,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把學生從被動的“聽”和“看”引導到積極的思維活動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在數字化、多樣化的環境中開展實踐教學

模擬游戲教學法是吸取國外一些管理學院的做法,把一些經濟商務理論設計成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游戲,比如麻省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設計的著名的“啤酒游戲”,此游戲用來模擬啤酒銷售的供應鏈,反應出供應鏈中的牛

鞭效應。目前,許多學校也普遍采用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方式,一般是采用一些電子商務模擬的教學軟件,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實體驗,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虛擬的商業活動中去,增加對商務活動的直接感受,使學生能熟悉B2B、B2C、C2C等交易,網絡支付、網絡營銷、物流配送、網上外貿單證處理、網上報關和網上納稅等過程。

5結束語

通過把電子商務課堂學習和網絡課堂教學、案例教學、個性化學習、實踐活動、電子商務職業資格考試和就業對接等過程結合起來,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改進實踐方法,提高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實踐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 程建芳,借鑒國外經驗-強化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J].中國高等教學研究,2007,(8): 54-55.

[2] 王瑞麗.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就業崗位及能力培養分析[J].電子商務,2008,(2): 66-67.

[3] 蔣偉.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電子商務,2008,(1): 56-57.

[4] 許莉.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計算機教育,2008,(2): 70-72.

篇10

1.軟件工程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中南民族大學軟件工程實驗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軟件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術的理解,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處理復雜軟件問題的能力。軟件工程實驗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項目式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在教學中將課程培養目標分解成若干具體可實施的教學任務,形成有時間、資源限定的、目標明確的項目,進而通過實施項目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課程目標[5]。在軟件工程實驗教學中,按照軟件開發過程分為實驗準備、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等幾個教學項目進行教學,每個教學項目的課堂教學時間為2學時。教師首先對實驗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學生完成實驗,最后對實驗進行評價。但項目式實驗教學在具體的課堂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1)項目式教學內容多,課堂時間不夠。由于課堂教學內容多、課程容量大,學生基礎不一樣,要在課堂內完成所有的教學內容時間緊張,常常不能在課堂上完成項目評價。

(2)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缺乏交流。項目式教學不再以教師為中心,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討論互動是項目式教學的一種重要環節。由于課堂時間少,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太多時間進行交流討論互動,教師也無法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3)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課前預習時間。項目式實驗教學要求許多教學內容在課外完成,由于缺少交流平臺,缺乏考核機制,學生不能充分利用實驗前的預習環節完成實驗準備,學習情況不能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也不能及時的指導學生。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改革傳統的項目式教學方法,將翻轉課堂引入軟件工程實驗教學。讓學生在課前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完成學習任務,將課堂時間用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內化。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路是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形成一種“學習知識在課外、內化知識在課堂”的新型教學結構。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而知識的內化則在課堂上經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協助而完成。課堂變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翻轉課堂具有以下基本特征[6]:

(1)翻轉課堂使得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講授者變成了學習的促進者和設計者。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而成為課堂的“導演”,統籌布局,讓學生成為焦點。

(2)翻轉課堂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借助于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和學習內容;可以增加學生的交流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

(3)翻轉課堂增加了教學活動的互動性。與傳統課堂是由教師統一講授教學內容不同,由于學生可以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學課件的形式完成知識傳授,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

3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模型設計

美國富蘭克林學院的RobertTalbert教授經過多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經驗積累,總結了翻轉課堂實施結構模型[10]。該模型簡要地描述了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根據項目式實驗教學的特點和教學過程及該翻轉課堂的基本教學結構,構建了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實驗教學模型。現代計算機2019.09上在該模型中,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是翻轉課堂學習模式的兩個關鍵的組成部分,它們共同影響著學生的個別化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之外能夠自主學習,在課堂內能夠協作學習[7]。

(1)課前活動

①教學準備。根據教學大綱適當地選定教學項目,編寫任務書,并根據教學項目收集教學資料。

②資源開發。幫助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教師需要向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教學視頻,學習資料及學習資源。

③自主學習。學生根據課程要求組成項目小組,項目小組對項目進行初步討論,進行任務分工。每個同學要明確自己的任務以及與組內其他同學的合作關系。學生根據項目研究的需要,自主學習掌握相應的理論、方法、技術和計算機軟件。

④協作學習。項目小組利用信息技術研討項目,。如果小組存在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尋求其他小組的幫助,也可以邀請教師參加小組討論,并在規定時間拿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和建議。

(2)課堂活動

①課堂講授。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和暴露的問題,依據學情和經驗優化課堂講解內容,對學生感到疑惑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進行針對性的討論答疑。

②課堂交流。在教師的主持下,各項目小組選出代表將本組項目的研究成果在課堂上進行交流。組內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相互啟發,相互學習。

③協作探究。各項目小組認真分析和討論教師和其他小組的同學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項目研究,并將最終成果提交給教師。

④教學評價。教師及各項目小組對實驗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課前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情況,課堂的交流討論、協作探究情況。

4.翻轉課堂在軟件工程實驗教學中的實施

4.1實驗教學組織

軟件工程實驗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一個軟件系統的開發。所開發的系統可由教師提供,也可由學生自己選擇,但要求符合教學目標。學生自愿組建團隊(通常有4-5人組成),組長負責組內分工協調與組內考核。按照開發過程將實驗分為實驗準備、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等六個教學項目進行教學,每個教學項目的課堂教學時間為2學時,要求學生按時完成教學項目,并最終完成軟件項目開發。

4.2個性化協作式學習環境的構建

在翻轉課堂中,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個性化協作式學習環境能夠幫助學生通過教學指導和技術工具進行自我組織的探究性學習,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學生之間能夠進行協作學習。軟件工程實驗的個性化協作式學習環境包括兩部分,一是利用學校提供的網絡課程平臺建立網絡課堂,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和日常課堂管理。二是建立QQ討論群,QQ群是在騰訊QQ基礎上推出的多人交流系統,是學生常用的聊天、交流工具。軟件工程交流群圍繞教學項目,討論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4.3實驗評價

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實驗教學采用“全程化”的實驗評價方法,即在整個實驗教學活動中按教學單元(項目)評定學生成績,將實驗評價擴展到整個實驗,實驗成績為各個教學項目成績加權之和。實驗考核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學生考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團隊對項目成果的自評;另一部分是考核每位同學對團隊成果的貢獻情況,考核包括每位同學對所分配任務的完成情況,通過QQ群或網絡課堂進行問題交流的次數、課堂教學參與討論的情況等。教師主要考核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小組考核成員對項目的貢獻情況。

5.結語

項目式教學方法是許多高校在軟件工程實驗教學中采用的方法,項目式教學方法通常需要更多的教學時間,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影響了教學方法的實施及教學效果。翻轉課堂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翻轉過來,讓學生在課前完成知識學習,在課堂上完成知識的吸收與掌握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項目式實驗教學,構建了基于網絡的實驗教學開放環境,設計了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實驗教學模型與教學評價方法。將該模型應用在中南民族大學軟件工程實驗教學中,能有效利用課堂時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在教學中也認識到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實驗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教學工作,需要增加教師和學生的精力與時間,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不懈。第二,課前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很重要,應要求學生高質量的完成學習任務,否則會增加課堂教學壓力,影響教學效果。第三,每個教學項目完成后,要及時進行教學評價,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2]宋朝霞,俞啟定.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1):9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