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編制范文

時間:2023-03-20 00:27: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師編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師編制

篇1

1、網上或現場報名,審核材料。

2、筆試,以1比4的比例進行考試,每科錄取人數為考試人數的百分之二十五,考試人數一般為50至60人。

3、面試,考試地點一般位于繼教中心或某學校,隨機抽取題目,錄取人數為面試人數百分之五十。

4、學校試講,才藝展示,錄取人數為試講人數的百分之五十。

篇2

張響今年33歲了,已經當教師十幾年了,她愛人也在教育系統,現在是縣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三年前,她和愛人才決定在縣里買房定居。

記得剛從師范學校畢業那會,張響回到老家農村小學當代課老師,工資很低,每個月才100多塊錢,但是她很愛這些學生,常被孩子們的求知欲所感動,于是這一千就是5年。

到了2003年,鎮上的中心小學招考教師,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張響考上了,也就順利地來到了鎮中心小學。在這段時間,對于張響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考上了國家教師事業編制,這就意味著她有了一個鐵飯碗,以后退休了也有生活保障。那時候每個月的工資550元,在這個小鎮上也基本夠用。

張響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能夠到縣城去生活和工作。畢竟人要往高處走,最重要的考慮是讓自己的女兒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縣城的教學質量和其它生活配套設施肯定還是比鎮上要好。

愛人也很支持她的想法,于是他們一起努力,也通過熟人找了一些關系,張響調入縣實驗小學,愛人也去了縣教育局當了一名基層科研人員。

來到縣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住房,這可愁壞了張響。由于這幾年全國房地產的火爆,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城的房價也翻了一番,從2007年的900多元每平方米,到2008年漲到2000元每平方米。2007年年底,張響買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總價25萬元左右,首付10萬元,房貸每個月900元,還貸期20年。

找親戚朋友幫忙,總算把首付的錢給湊齊了。張響每個月基本工資950元,加上課時費、補助等每個月有2000元錢左右,愛人的收入和自己差不多。現在家里最大的支出就是房貸了,每個月她的基本工資正好夠房貸數。另外考慮到女兒以后上學的費用,她給女兒買了一個教育險,每個月200元錢,要交夠十年。這些都是硬性的支出,一個月下來可以節余2000元錢,當然,這還不包括生活費等其他費用。

“房奴”的日子雖然有些辛苦,但是總算是把房子弄下來了,也算是圓了當初一個夢想。

張響常說,幸虧那時候她和愛人都考上了國家教師編制,不然現在真不敢在縣城買房子。同在縣實驗小學的那些沒有編制的同事,一個月收人比自己少了將近一半。雖然女兒現在還小,但她現在就打算好了,以后讓女兒考個公務員或是去事業單位,這樣至少多了個保障。

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縣城常住人口10萬,平均月工資800元左右。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縣城,每天都在發生著一些沖擊張響的事情。

比如前幾天,縣里又一個四星級酒店開業了,吃頓飯花費上千元是很正常的事情,去這些地方消費的是哪些人?反正自己是從來沒有去過。縣里又建了一個高檔社區,房價都快逼上省城長沙,不知道有誰去住?這多少讓張響有點心里不平衡。

篇3

關鍵詞:初中 教師 幸福感 信度 效度

一直以來,人們比較關注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而對教師的生命質量有所忽視。本研究綜合幸福感的兩種研究取向,采用質性訪談法探討了初中教師幸福感的結構模式,并編制出適用于初中教師幸福感的量表。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鄭州市、漯河市共9所初中的教師300名,利用學校開例會時間進行團體施測,收回有效問卷284份。

1.2 研究步驟

(1)開放式問卷調查和質性訪談。選取了鄭州某中學60名教師進行了開放式問卷調查,根據分析結果編制預訪談提綱,進行2~3例預訪談后,修訂預訪談提綱,最終形成正式訪談提綱。(2)資料的分析與編碼。本研究轉錄文字近12萬字,訪談時間最短為25分鐘,最長為90分鐘,對質性訪談的結果進行編碼、歸納,最后確定核心類別為教學成就感、教學本身、學生管理、社會支持、教學改革、自我提升六大類。(3)項目的歸類與匯總。根據訪談結果確定的初中教師幸福感的維度,編制成43道題的問卷,采用四點等級量表。(4)預測。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鄭州市、漯河市兩所初中的教師106名,由研究者擔任主試,利用學校開例會時間進行團體施測,現場收回問卷,有效問卷97份。依據總分高低排序,以高低分數的27%作為高低分組的標準,刪除在高低分組上差異不顯示的題目2項,保留項目的鑒別度良好的題項。(5)驗證性因素分析。采取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對項目做進一步的分析,刪除11個項目,最終形成包括32個項目的問卷。正式施測發放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84份。(6)統計分析工具。使用spss 13.0和amos 4.0對數據進行項目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等處理方法。

2 結果

(1)信度檢驗采用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數(cronbach)檢驗各維度的信度指標,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達到0.658~0.876,基本符合心理測量學的標準。(2)效度檢驗運用驗證性因素分析對初中教師幸福感問卷進行了構想效度的分析,gfi在0.85以上,rmsea等于0.05, 2/df的比值小于5,各擬和指標均達到了較優的水平,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3 討論

3.1 教師幸福感結構的討論

本研究打破以往研究的模式,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經過開放式問卷調查、訪談及質性資料分析等步驟之后,確定初中教師幸福感的結構模型為六個維度。

(1)教學成就感。在對教師的訪談中,教師首先提到的是工作。很多教師感到幸福的事情主要是來自教學方面,如學生學習進步,或者通過教師的努力使某個學生發生重大的改變等。對教師來說,教學是基本的業務要求,教學成效的好壞直接體現了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師幸福感的主要源泉來自教學成就感。

(2)教學本身。一個人只有在工作中享受到樂趣,才能真正體驗到工作是一種追求,是一種事業。一個真正熱愛教師職業的人,對工作是熱情的,對學生是負責的,對教學本身是喜愛的,在工作時更多的體驗是幸福的。

(3)學生管理。初中生處于青春叛逆期,管理難是教師普遍反映的問題。家長將教育學生推向學校,一個教師管理多個學生精力有限,而且現在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這對學生的管理都有影響。無論你知識有多深奧,管理不好學生,就會影響教學效果,給學生的成長造成消極影響。

(4)社會支持。許多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間是相關的。教師的社會支持度高,家庭各睦、同事關系融洽、朋友關系良好,幸福感就高。反之,社會支持度低,人際關系差,不僅影響教學工作,而且影響教師的幸福感。

(5)教學改革 長期單調重復的工作容易使教師產生職業倦怠。而進行教學改革不僅可以刺激教師的“麻木和倦怠”,還可以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增強教師的幸福感。

(6)自我提升。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有一桶水,而水源則是來源于學習。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掌握最新動態,更新知識,

學生才樂意聽教師講課,教師才能在教學中不斷體驗到幸福和快樂。

3.2 問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編制的初中教師幸福感量表是通過借鑒相關量表項目、開放式問卷調查、質性訪談、專家審核等整理分析而成,能夠較好地反映初中教師幸福感的主要維度,能有效地對初中教師的幸福感進行測定。但是本研究也有不足之處,首先是缺少其它外部效標,無法計算本量表的效標效度;其次是取樣單一,適用于河南省,量表的可推廣性有待進一步考證。

參考文獻

[1]馮伯麟.教師工作滿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教育研究,1996(2):43-49.

[2]王洪明.市郊中小學教師幸福感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5):508-510.

篇4

關鍵詞:高校教師;勝任力;結構一、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勝任力為本。高等院校承載著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夢想,是培育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場所;高校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重責,是履行教學職責和科研任務的核心力量。自1973年McClelland提出勝任力以來,勝任力及其相關研究便得到了迅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圍繞勝任力的理論,并結合所在行業的情況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和實踐探索,相關成果也被廣泛應用于管理實踐領域。積極探討高校教師的勝任力特征,將勝任力的技術和成果與高校的人才資源開發和管理結合起來,并據此全面規劃、系統集成集資源規劃、選拔晉升、績效考核、薪酬管理、培訓開發于一體的高校人才資源開發與管理體系,這是當下事業單位科學管理的迫切要求,也是人事制度改革創新的適時之舉。

McClelland認為:“勝任力是能將某一工作(或組織、文化)中表現優異者與表現平平者區分開來的個人潛在的、深層次的最顯著特征,它可以是動機、特質、自我形象、態度或價值觀、某領域的知識、認知或行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測量或計數的,并且能顯著區分優秀績效和一般績效的個體特征。”[1]相關研究表明,勝任力是績效優秀的必要條件和決定因素。[2]據此邏輯,高校教師的勝任力也可以理解為導致高校教師卓越科研成果和顯著教學業績的內在特質和潛在因素。本研究正是針對勝任力的內在性和潛在性,采用勝任力研究領域通用且成熟的行為事件訪談法[3]來進行高校教師勝任力的探討。本研究擬在借鑒國外已有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討高校教師勝任力的素質結構,并進一步編制出符合國內實際、有效的高校教師勝任力問卷。

二、高校教師勝任力的初步建構

1.開放式問卷調查

對現任在編在崗的大學教師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開放式問卷在長江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三所學校的教學名師、教學督導專家、榮獲“師德標兵”或“師德先進個人”稱號和部分教齡在15年以上的專業任課教師中發放,要求至少羅列5項優秀高校教師的外在行為和內在心理特征。共收集有效開放式問卷67份。

2.行為事件訪談

對10位教學名師進行行為事件訪談,被訪談教師都是過去的省部級“高等學校教育名師獎”或校級“教學名師”榮譽稱號獲得者。訪談要求他們詳述在從教生涯中2-3段最滿意的教書育人經歷,以教學事件的緣由、經過、發展和結局為線索,側重挖掘事件中當事人的認識、情感、行為表現和可能的心路歷程。訪談時間控制在30―60分鐘內,以信息飽和為標準。

3.內容分析

邀請4位心理學博士一同對開放式問卷調查搜集的條目進行分類、合并和匯總,對行為事件訪談的文字材料進行編碼、條目生成和頻數統計,經過探討分析、討論總結,就高校教師勝任力的內涵和初步設想達成一致意見。

第一,對人品的要求,反映高校教師行為示范、垂范師德的內容。高頻率和典型性的條目與詞句包括:“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決定你會成為什么樣的老師”;“大學老師要力爭成為社會道德的標桿”;“大學老師不僅是經師,更是人師”;“好的師德才能撐起教育的藍天”;“做老師是要有犧牲和奉獻精神”;“我們是莘莘學子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對自己始終要高標準嚴要求”;“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自覺抵制社會不正之風”;等等。

第二,對學生的關愛,反映高校教師關愛學生、呵護其成長的內容。高頻率和典型性的條目與詞句包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就是一群為學生而生的人”;“愛與教是同根的”;“無條件滿足學生合理性的要求”;“為學生的成長進步而高興喝彩”;“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對學生的成長負全部責任”;“始終優先解決學生的困難疾苦”;等等。

第三,對教學的認真,反映高校教師從嚴治學、認真執教的內容。高頻率和典型性的條目與詞句包括:“首先要站穩講臺,更要想辦法站好講臺”;“教師的天職是上好每一堂課”;“不認真教學就是失職失德”;“上好一堂課需要動腦筋、想辦法”;“教學是學生成長進步的階梯,我們老師要認真仔細地搭好每一級臺階”等。

第四,對科研的追求,反映高校教師科學研究、創新知識的內容。高頻率和典型性的條目與詞句包括:“大學教師不能滿足于做教書匠”;“我們應該成為所在領域內前沿研究者”;“追求新知識、新方法、新應用”;“科研要誠信”;“一方面既要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另一方面也要有豐厚人文底蘊”;“學術人脈直接決定你在學界的地位”;“大學教師做科研,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學術聲譽”;等等。

?教師與學生?高校教師勝任力的結構探索與問卷編制4.維度的基本構想

基于上述發現,研究者嘗試建構高校教師勝任力的成分模型,包括對人品的要求、對學生的關愛、對教學的認真和對科研的追求四個維度,如圖1。

圖1高校教師勝任力的四維構想三、高校教師勝任力問卷的編制與檢驗

1.預測問卷的項目形成與修訂

篇5

根據《寧波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經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同意,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決定赴武漢大學參加2018“我選寧波我才甬現”寧波-武漢大學專場招聘會公開招聘事業編制專任教師20名,現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聘單位簡介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由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2005年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是國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浙江省五所重點建設高職院校之一,浙江省四年制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試點院校,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建設院校,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常務副會長和秘書處單位,商務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援外培訓基地,教育部高職高專現代教育技術師資培訓基地等。學校地處由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大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及北侖港區組成的寧波北侖新區,下設7個二級學院,形成與浙江省和寧波市主導和優勢產業高度匹配的智能裝備制造類、應用化工類、電子信息類、港口物流電商類等7個專業群、33個專業,打造了一批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機電(海天)學院是寧波市特色學院。現有全日制高職在校生9000多名,非全日制學生和各類培訓人員16000多人。

二、招聘原則和辦法

招聘工作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按照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采取公開報名、統一考試和擇優聘用的辦法進行,通過資格審查、試講、體檢和考核等程序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編制工作人員。

三、招聘對象基本條件

(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和法規;

(二)遵守紀律、品行端正,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

(三)具有招聘崗位所需的學歷、資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任職資格、職業(執業)資格及技能要求;

(四)具有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五)具備崗位所需的其他條件。

四、招聘崗位、人數、專業、學歷、資格條件及優惠政策

注:職稱、執(職)業資格取得和年齡、工作經歷的計算截止時間為公告之日。屬于2018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的憑學校推薦表和就業協議報名,但須于2018年9月30日前取得相應的學歷、學位;屬于國境外留學人員的可憑國境外學校學籍報名,但須于2018年9月30日前取得國家教育部認定的學歷(學位)證書,專業相近的以所學課程名稱為準。

五、招聘辦法和步驟

(一)報名與資格初審

1、報名辦法:本次招聘采用在現場設攤報名形式

報名時間:2018年3月17日上午

報名地點:武漢大學信息學部體育館。

報名辦法:應聘人員填好報名表(詳見附件2《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報名表》),到2018“我選寧波我才甬現”寧波-武漢大學專場招聘會“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設攤展位”,現場將報名表、本人簡歷遞交至招聘單位。

2、資格審核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人事處對應聘人員進行資格審核,不符合招聘條件的當場說明理由。

3、本次招聘崗位根據往年招聘情況,經主管部門市教育局同意并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核準,認定本次招聘崗位均為緊缺崗位,符合招聘條件的考生人數與招考崗位數比例達不到3:1時,按符合招聘條件考生人數進入考試程序。

4、學院人事處將在2018“我選寧波我才甬現”寧波-武漢大學專場招聘會現場組織通過資格審核的應聘人員進行考試,考試具體時間、地點由學院人事處電話通知。

(二)考試

本次公開招聘考試采取“試講”或“試講+專業水平測試”形式。其中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師、計算機與網絡專業教師、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師、物聯網專業教師、計算機網絡技術(中澳合作)專業教師、漆藝教師、動漫專業教師崗位為“試講+專業水平測試”,其他崗位為“試講”。請所有考生自帶筆記本電腦。

1、資格復審

試講前,在規定時間內攜帶報名表、本人簡歷、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屬于2018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的憑學校推薦表和就業協議、屬于國境外留學人員的可憑國境外學校學籍)、職稱證書、勞動合同(或養老保險交費憑據)、單位出具的工作經歷(或任職)證明、中國美術家協會的作品入選證明、近期免冠1寸照片1張及相關證件的原件和復印件到指定地點進行現場資格復審,有獲獎證書或比賽成績證明的也可提供相應材料。證件(證明)不全或所提供的證件(證明)與招聘資格條件不相符者,不得參加試講。未按時參加資格復審的,視作放棄試講資格。

2、試講和專業水平測試

試講主要測試報考者所報崗位的教學能力、專業知識水平、專業能力、研發能力、創新能力、成果轉化能力等。專業水平測試主要對應聘者專業或崗位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進行測試。各環節滿分為100分,不足60分者淘汰。

專業水平測試除漆藝專業教師崗位的考試地點在寧波外,其他崗位的考試地點都在武漢。在試講結束后,根據試講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1:3比例確定專業水平測試對象(不足比例的按實際人數進入專業水平測試。入圍人選由學校人事處通知專業水平測試時間、地點。

3、成績

需要專業水平測試的崗位,考試總成績為試講成績的50%和專業水平測試成績的50%之和,滿分100分。其他崗位試講成績即為考試總成績。

在考試合格人員中,按考試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1:1的比例確定體檢、考核對象;考試總成績相同的,需要專業水平測試的崗位,按試講成績排序,其他崗位增加考試課目。試講成績現場公布,專業水平測試成績待考試結束后三個工作日內在學校官網公布。

(三)體檢與考核

參加體檢人員在網上下載體檢表格后,按要求時間到指定地點參加體檢,體檢標準參照《浙江省教師資格認定體檢標準及操作規程》執行。

體檢結束后,招聘單位將對體檢合格者的思想政治表現、道德品質、業務能力、工作實績等情況進行詳細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淘汰。

因體檢或考核不合格出現招聘崗位空缺時,在所有試講成績合格人員中,按高分到低分依次遞補。

(四)公示與聘用

擬聘用人員名單由主管部門報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核準后,同時在寧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及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官網網上公示七個工作日。公示期滿后無異議,辦理人事關系轉移手續并簽訂聘用合同。在辦理人事關系轉移手續時仍將審核檔案資料,若發現招聘人員檔案資料有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將取消聘用資格。

(五)聯系地址和聯系方式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東校區聯盟大廈13層1313辦公室,寧波市北侖區新大路1069號,聯系人:胡老師,姜老師,聯系電話:0574-86891327,86891361,86891920(傳真),公開招聘監督電話:0574-86891931

點擊下載>>>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表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報名表

篇6

一、課堂教學必須從封閉走向開放

1.教學觀念的開放性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因而是開放的。課堂上可能發生的一切,并非都能在備課過程中預測的。教學過程的真實推進及最終結果,更大程度上是由具體的教學情境以及教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處理問題的方式決定的。由此意義上講,教學是具體的,不可重復的。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開放的、創造生成性過程。學生在不斷理解課程的過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會,不斷投人自己的生活積累和人生體驗,去感受和體悟概念、判斷、公式、語法修辭背后的豐富意義,去創造前人不曾創造的新意。這種生成、開放的教學觀要求教師淡化課程執行中的預定性和統一性,注重對話過程中的再生性和多元性,不以預設的方案束縛師生的大腦和手腳,不以有限的結論鎖定無限的對話進程。

2.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教學內容應是經驗信息和即時信息的統一體。作為經驗信息,它具有確定性、惟一性、靜止性的特征;作為即時信息,它具有變動性、多樣性、發展性等特性。傳統課程編制中的既定性、凝固性和閉鎖性,致使課堂教學比較注重經驗信息的傳遞,將毫無遺漏地把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視為教學的根本目的。而今的課程標準不再把教科書當做金科玉律,而是作為與學生進行交往、對話的部分材料,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新課程的塑造者,可以根據本地、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改變教科書的次序,可以充實教材,超越教材,舍棄某些教材內容。

3.教學過程的開放性

封閉式教學過程是預設性的,開放式教學過程是生成性的。教學必須有計劃,但不可能計劃地教學。教學方案應該為課堂上的創造性教學提供一個教學思路或大致的框架,而不應該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緊箍咒”。開放式教學不以完成預先設計的方案為主要任務,不以追求整個教學活動組織嚴密、環環相扣、層次分明、井然有序為目的,可以不完全遵循線性邏輯秩序,可以有一些“松散”、一些“隨意”、甚至一些“雜亂”。教師要以悅納的態度和廣闊的胸襟鼓勵學生向教科書、向知識權威挑戰,鼓勵學生嘗試“錯誤”、自由遐想,超越“預設的軌道”。在此情景中,師生智慧可以碰撞,情感得以宣泄,廣域的反思時空給學生以創造的契機。

二、由傳遞接受式為主向以引導探究為主要特征的多樣化教學模式轉變

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的優點:(1) 能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比較迅速有效地獲得較多的知識信息;(2) 能有效地發揮教師的口頭語言功能和感染力、表現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由于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教師提供信息的地位,教師講的多而學生活動少,不利于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因而多年來曾受到多方面的批評。

由于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其功能的發揮也需要一定的教學條件,這就決定了任何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模式。所以,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要能針對具體的教學要求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教師要熟悉和掌握多種教學模式,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隨著教學條件的變化靈活地調整教學模式。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學方式的轉變,特別強調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引導探究”的教學思想,以“引導探究”精神整合教學模式,選用教學模式。這種以引導探究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模式具有如下特點。

1.互動性。學習說到底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無論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發展,還是創新精神的形成,都離不開學生自主自愿的參與,離不開學生的大腦乃至整個身心的“到場”。學生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必須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這些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現行的“自學一指導式”、“引導一發現式”等教學模式之所以需要吸納新課程理念,就是因為尚未把學生真正置于自主探究的地位,比較強調教師的“指導”地位和“指導”作用,認為學生不知道探究什么問題,用什么方法探究,怎樣實施探究,探究中走了彎路影響了教學進度怎么辦。這實際上是“牽”著學生走路,顯然沒有擺脫教師權威、教師中心的思想。教師的“指導”是必要的,但“指導”得過于具體,就容易弱化“探究”,甚至影響“探究”的質量。

2.探究性。探究性是這類教學模式的精髓。它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為取向,以獨立提出問題(課堂教學中可以是教師設置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基本特征。作為教師,要有巧設問題、敏感地發現問題、營造探究氛圍的能力,要有開啟思路、指點迷津、化解困惑的學識以及欣賞標新立異、鼓勵“胡思亂想”的寬容大度。只有這樣,引導探究性教學才有可能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走在發展的前面,學生才有可能開展豐富多彩而又切合實際的探究學習,經歷曲折的探究過程,并由此獲得各方面的最佳發展。

3.過程性。傳遞接受式教學比較注重結論,而引導探究式教學雖然也要追求知識、技能發展的目標,但更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達成,強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學習和生活中喜歡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欲望

三、指導式教學模式的幾點建議

為了突破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綜合能力培養的單向灌輸式傳統教學模式,在專業課采取“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學習和自覺學習”的教學模式

在不違背教學原則和總體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充分聽取學生意見,調整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可適當靈活些,并愿意充分聽取學生意見,學生積極主動地了解市場需耱,并結合自身舉愛好提出課程設置建議,同時教務處和教研部門也組織教師進行相應地調查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專業課程以適當調整,這就克服了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相對滯后,新知識、新技術難以得到及時學習的據點。由于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得到尊重,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受教育者,從而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篇7

關鍵詞 體驗式教學;電視教材編制;情景;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09)06-0045-02

Analysis of Experience Teaching Approach’s Applying in Course of “Designing and Making of Television Teaching Material”//Feng Xiaoyan, Zhang Lili

Abstract Experience teaching approach is well seaso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signing and Making of Television Teaching Material”, It has particular advantages in stimulating the interests of learning. This thesis discussed the strategies of experience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Designing and Making of Television Teaching Material”, and analyzed the existent problems and approaches of improvement.

Key words experiential teaching;designing and making of television teaching material;scene;activity

Author’s address HIST, Xinxiang Henan 453003

1 體驗式教學的含義

體驗式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和規律,通過創設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感和機會,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的本質就是親歷、實踐,接受物理信息面對面的刺激,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反應,使學生達到從感性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認同和領悟知識。教學意義上的體驗“既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作為活動,即主體親歷某事并獲得認識和情感;作為活動的結果,即主體從結果中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

2 體驗式教學在“電視教材編制”課程中的應用實踐

“電視教材編制”是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必修主干課程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教育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的基本理論、創作過程與制作技術;掌握文字稿本與分鏡頭稿本的創作編寫,拍攝電視教材有關的電視手法和導演工作等,理論與實踐結合十分緊密。因此,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能很好地適應其特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可采用以下方法將體驗式教學方法引入教學中。

2.1 情景體驗法重視情境創設,借助情境的直觀性、形象性,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刺激,使之進入特定氛圍中,激起直覺情感體驗。此種方法在理論教學中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的興趣與參與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較好。例如,在講授教材第三章“電視教材的編制過程和人員”內容時,如果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容易使課堂枯燥無味。采用體驗式教學,創設特定情境,設計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進行教學時,考慮到大三學生目前的認知特點和知識基礎,筆者設計了“競聘攝制組”的體驗式教學課堂。具體方案如下:根據創作的需要,以“做文明大學生”校園公益廣告片的攝制為題,全班32個學生自由結合成3小組,成立攝制組競選該專題片的攝制權。評委由教師和另外兩組的學生組成,評價過程中既有教師的評價,也有小組間的評價,按照事先的評分樣表進行評分。每個小組按照電視教材制作部門的編導、制作、管理與技術3大類進行組內分工。競選時,每類人員都要有競選演講,向評委展示擔任角色的能力要求、職責與主要工作,并說出創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與自己角色相關的突發事件及解決方法。小組成員為了本小組獲得攝制權,對于此部分內容學習非常認真積極,在競選時不僅能夠明確說出所任角色的能力要求,而且適當地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并分析自身的能力特點和優勢。通過競選,學生不僅對教學內容有了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一個優秀攝制組對成員能力的較高要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很好地激發了后續學習的積極性。

2.2 換位體驗法教學中對于那些適宜學生理解、感悟的內容,應當讓學生自己去琢磨、探索,形成自己的見解,再走上講臺將內容以教師的身份講出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這種方法既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又能通過換位體驗促進其思維的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講授“怎樣寫好分鏡頭稿本”這部分內容時,由于學生已經掌握文字稿本的寫作方法,并掌握了分鏡頭稿本的基本格式、鏡頭組接的要求及蒙太奇藝術手法等內容,對于分鏡頭稿本的創作有了充分的知識準備。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提前讓學生課下以“校園公益廣告――衛生篇”為主題撰寫分鏡頭稿本,并對分鏡頭稿本撰寫方法進行思考與總結。課堂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創作以教師的身份講述分鏡頭稿本寫作過程中應采取的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由于分鏡頭稿本主題明確,學生在進行講解時系統性和針對性較強,且能夠結合自己的寫作體會說出在分鏡頭稿本寫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學習效果十分理想。通過這種換位體驗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以教師的身份將內容講述出來,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學習效果,又能很好地鍛煉其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有利于其綜合能力的提高。

2.3 實踐體驗法本課程的實驗教學主要使學生能夠正確操作各種攝錄設備,掌握創作電視節目的各項技能,在掌握基本操作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綜合應用能力。進行教學時,盡可能多地增加真實情境中的實驗內容,這不僅是印證和鞏固所學知識的需要,更是加深學生體驗,提高創作能力的需要。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體驗,在體驗中學習與成長。

例如,進行演播室綜合拍攝內容的教學時,在講解了基本的拍攝要求,學生模擬訓練并掌握了多機拍攝時導播通話系統和特技臺的使用之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在模擬演播室環境下的拍攝要求和技巧。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體驗現場拍攝的氣氛,積極地為學生創造真實的環境,讓其參與其中。利用圣誕節及元旦期間學校舉行慶祝晚會及會議較多的好時機,與主辦單位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拍攝體驗與實踐的機會。為了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鍛煉,在拍攝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各崗位人員輪流換崗,任務明確,從系統的布線,到導播通話系統與特技臺的控制,到攝像機機位架設與拍攝技巧,再到拍攝團隊的協調工作,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和體驗各類崗位的操作實踐。在實際操作中結合學校活動類型的不同,讓學生嘗試晚會、演講比賽及正式會議等內容的拍攝。在這樣的體驗中,學生能很好地將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并根據現實拍攝的需要改變和設計不同的記錄風格,使學生的綜合拍攝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3 存在問題與改進策略

體驗式教學很好地適應了“電視教材編制”課程的特點,在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在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有待進一步改進。

3.1 體驗策略有待進一步拓展根據課程內容實施恰當的體驗策略是體驗式教學成功非常關鍵的因素。該課程中的部分內容非常適合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其中,教學效果良好。但是有時也會出現策略使用不當或者課程內容不適合的情況。因此,結合課程內容特點,采取有效策略將體驗式教學融入到課程教學,課上與課下結合,興趣激發與知識技能獲取結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方面有待進一步的改進。

篇8

【關鍵詞】:學案 目標 立足創意 巧妙布局

學案教學是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一種手段。是教案實施的開路前鋒,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鋪路石。“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三案”中,我認為首先要抓住的是學案。因此,學案的編制是“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實施中的關鍵。利用學案教學,能夠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課堂思考、討論和探索上去,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學習的主人,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師的授課更有針對性。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習效率,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

一、設定目標,立足實效

編寫高質量的學案是一節課成敗的基礎,它能體現教師的“支架”作用。學案要體現出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智力目標應寫在學案上,需要學生運用各種學習手段去完成。教師在編制學案時,必須把握好對教材的“翻譯”,把教材嚴謹的、邏輯性極強的、抽象的知識,翻譯成能讀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體的知識,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給出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教師要能夠深入淺出,設計學案要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梯次化,梯次漸進化。對初中學生來說,簡單表層的問題,不再能激起他們探究的欲望。語文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向深層次和本質上挖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設計出真正的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才算問的成功。學生的差異是很大的:不同群體之間有年級差異、班級差異、小組差異,還有城鄉差異;不同個體之間又有性別、年齡、興趣、愛好等多重差異。盡管我們不可能針對每個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但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設計出符合各層次學生能力范圍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做到全班同學共同發展,不會出現“好學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而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問題,也正好遵循了傳統的因材施教的教學觀點。從選材和構思上談談本文寫法上的特點。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蘊含著本課的教學點。學生一旦弄明白了這些問題,這課的學習目標就達到了。

二、掌控問題,立足創意

學案設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學案要以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起到“以問導讀、以問促思”的作用;突出知識的整理和歸納,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獨立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還應有適當應用與練習,起到檢測反饋和培養學生能力等作用。對于老師而言,學案則實現了從教師帶著書本走向學生,變為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書本,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的轉變。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讓學生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學案的每一個欄目都是師生學習過程中走向高興、主動、深刻的創造和創新天地。這樣設計欄目條理清晰,活動一波三折,聯想加類比的學案課堂會把學生的學習不斷引入勝景。因此在學案中可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增“加油站”“溫馨提示”“友情鏈接”等補充說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導等欄目,激發學生學習情趣。

三、巧妙布局,立足中心

篇9

    (Pu Changyi et al 卜長義 鞍山師范學院 114005 田淼 鞍山市二十七中學 114005)

    Turn Teaching for Examinations into Teaching to Improve Fitness

    * * *

    摘要 通過對鞍山市35所中學體育現狀的調查研究,發現因個別領導的認識不足而影響學校體育工作開 展。現行體育教學大綱,體育課程缺乏系統性。應按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及各年齡段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 安排教學內容,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將應試教育改變為素質教育,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關鍵詞 學校體育 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 教材改革

    Abstract Form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the status quo in thirty-five middle schods in Ansh an,we fornd that some leaders' poor understanding affected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tha t the present physical education syllabus and P.E. course are by no means systematia.Teaching co mtents should be arranged according to students'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itness at their diffe rent agers.Approriate measures mustbe taken to turn teaching education for examinations into tea ching toimprove fitness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time sports.

    Key words school P.E.,teaching and studying for examinations,education to improve fitness,re form in teaching materials.

    * * *

    為了培養跨世紀的高智能、強體魄、強意志的人才,當今學校應重視對青少年的體育能力、技術、素質的 綜合性培養,使學校體育成為終身體育的關鍵一環。但從實施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的情況來看,鞍山市體 育教學明顯出現了應試教育現象,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練”,因而不能對教材進行系統、深入的 教學。另外,現有的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是不適合體育發展方向的,實驗證明,將初中教學大綱及教材,采取 重新劃分、組合,增加課時等措施,可較好體現教學方式的系統性、連貫性,為適應初中學生身體素質自然增 長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

    1 鞍山市體育教學概況

    通過訪問調查和問卷調查反映出我市體育教學的現狀基本沒有什么大的變革,每周兩次課每學期十六周課 ,多數學校能遵循大綱和教材上課,部分學校為了迎接初三中考加試體育,不能完成大綱內容。

    1.1 體育教學中的困難

    當前我市初中的體育教學困難重重,部分領導認識不足,不夠重視,不太支持體育教學工作。重點抓業余 訓練重獎教練,而體育教研、教學很少有人過問。近幾年由于我國把考加試體育并計入升學總成績,又出現了 只重視體育加試成績,只抓初三的體育訓練,突出抓應試項目從而打亂了正常教學常規和計劃。大部分學校把 骨干教師放在初三,重點抓中考體育加試項目,不能實現循環教學。個別教師產生消極情緒,不注重系統連貫 教學。以加試項目的成績、帶隊成績評定衡量體育教師的工作,這就使一部分教師不執行大綱、計劃,只抓素 質項目,忽略技能類項目,不能使體育課真正達到三基教育的目的。即使是按大綱計劃進行,每個教材規定的 三至五課時所完成的教學任務也不盡人意。

    1.2 現行體育教學大綱,體育課本在我市執行中存在問題

    根據現行大綱精神,每個學年的每個教材只能平均上三至五課時,并且有個別教材是三個學年都有,在執 行大綱中存在如下問題:每個教材不能系統連貫教學,不能形成必要的教材銜接和動作技能的遷移;課時少不 能完成應該掌握的技術標準;不符合教學的技能積累越深、消退越慢的原則,因此不能為終身體育打下應有的 堅實基礎。

    1.3 教材重新組合建設的理論依據和重新組合建設形式

    初中生處于生長發育的第二高峰期,是青少年青春期的開始和形成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神經過程不穩定 ,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雖然能夠較快地學會技術動作,但易受干擾,不穩定,應進行反復的訓練,形成鞏固 自動化。

    訓練成果的自然消退原理是積累的越深,消退的越慢,維持時間越長。用積極性的遷移使已形成的動作技 能為下一技能的形成打基礎,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能的遷移。如進行完前滾翻教學再進行魚躍前滾翻教學,既提 高學習效率,又符合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

    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高、體重迅速增長,超過大腦神經的調控能力,協調性出現下降的趨勢,因此應根據每 一年齡段某項素質發展最快、最適于某項教材的教學,來確定年齡段的教材(表1)。

    表1 各年齡段適應發展項目、特征表 年齡段 適應發展項目 特征 6~13 協調能力最有利的時期, 性特征尚未固定對學

    適應體操、技巧類 習技術有利 7~14 速度素質增長最快、 靈敏性好、反應較快

    適應短跑教學立定跳遠、 跳躍能力發展突出

    跳躍增長速度最快 15~16 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 運動成績提高,易

    質進入敏感期,迅速提高 鞏固以前掌握技術

    不易再學高難動作

    教材重新劃分組合的形式見表2。

    表2 教材重新組合、安排課時劃分情況 年級 學期 主教材 課時 輔教材 課時

    上 技巧組合 12 滑冰 4 一年 基本體操 2

    短跑 12 理論、機動 2

    下 單杠 12 武術 6

    排球 12 理論、機動 2

    上 雙杠 13 滑冰 4 二年 跳遠 13 理論、機動 2

    下 支撐跳躍 12 足球 6

    籃球 12 理論、機動 2

    上 跳高 13 滑冰 4

    長跑 13 理論、機動 2 三年 下 鉛球 12 體操(復習) 6

    舞蹈 8 球類競賽 3

    (男足球) 短跑 2

    理論、機動 1

    1.4 實驗情況

    根據以上闡述的理論依據和教材重新組合的計劃,我們從1991年8月開始對二十中的初一年級的六個 班中的三個班進行實驗,三個班為對照班。因為該校是平均自然分班,所以不存在起點上的差異。在教學中每 課時安排雙教材,每個教材上二十二課。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以大綱上要求的內容為基礎,首先解決大綱內容 。通過實驗,技巧類女生能夠完成遠撐前滾翻,魚躍前滾翻,肩肘倒立,單肩后滾翻,頭手倒立和側手翻。男 生在掌握女生教材的基礎上,一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前手翻。短跑教材學生能夠掌握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 跑,車輪跑及短跑的全程跑和跨欄跑的半程欄。通過一學期實驗,教學成果較好。在第二學期的教學中,用耐 力跑和短跑作準備活動,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并且單杠、排球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單杠能完成單、雙腳 蹬地翻身上,單掛膝擺動上,騎撐單掛膝后回環一周半成單掛膝懸,騎撐前回環,后擺轉體90度下,實現了 超綱教學。排球學生能夠掌握傳、墊、扣、發的基本技術和簡單的位置輪轉“中一二”進攻,“心跟進”與“ 邊跟進”防守,并且在年組比賽中實驗班取得前三名,同時抽查上學期的技巧動作組合,學生能順利完成。在 學校達標測驗中實驗班成績均突出,得到了校領導和區領導、教研員的肯定。在二年級的教學實驗中繼續用耐 力跑作準備活動,立定跳遠作素質練習,學生雙杠能夠完成支撐擺動轉體180度成分腿坐,雙杠前滾翻,前 后擺挺身下。跳遠能夠掌握蹲距式和挺身式跳遠技術,支撐跳躍能夠掌握分腿騰越,屈腿騰越,斜進助跑直角 騰越,跳箱前滾翻等技術動作。籃球掌握各種移動,運、傳、接球,投籃技術,攻、防集體配合,競賽等技術 。

    根據初三年齡段的特征,不宜學習新的高難動作。鑒于學生身體素質迅速提高,力量素質發展較快,因此 安排跳高、長跑、鉛球、舞蹈及復習項目。跳高學生基本能掌握跨越式和背越式跳高技術,能完成400米至 1500米的中長跑,有60%以上的學生能夠達到優秀,百分之百合格。鉛球能夠掌握原地、側向滑步、背 向滑步推鉛球技術,并且力量素質得到快速發展,男生的引體向上大幅度提高。初三的女生喜歡上舞蹈課并且 有一定的自我表現的能力,學生積極主動與教師配合,能夠完成教材上的韻律操組合及一部分自編韻律操組合 ,使一部分學生有能力完成簡單的自編集體舞,活躍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女生上舞蹈的同時,男生上足球, 提高足球的競技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找教師指導他們的比賽、訓練,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自覺性,解除 心理負擔及時復習前兩學年段的部分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連貫掌握大綱內容,并能完成一部分超綱內容,為 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完成初中段的任務。

    1.5 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上級有關部門按大綱檢查四大計劃執行情況,評定考核學校體育教學情況,而改革組合后的教學進度與之 矛盾,考核項目不相符。

    不能把小學到高中段連貫起來,雖然初中段的簡單的重新組合取得一點成績,但如果有關部門能把教材系 統組合,制定計劃,相信會取得更大的效果。部分家長和個別領導、教師不支持,持懷疑態度,不能從應試教 育中解脫出來,怕影響中考體育加試的成績。

    2、結論

    1)在教材實驗改革過程中,學校從領導到教師,教委從體改處到教研中心,必須統一認識,逐步完善改 革目標,使教改得到各級的支持,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協調家長及班主任關系,明確教育改革目標,實現培養跨 世紀人才的愿望。

    2)徹底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實現素質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克服突出訓練、只抓升學考試項目、忽 略三基教育的弊端,真正實現向素質教育轉軌,使學生的基本技術、技能、素質得到系統、連貫的教育和培養 ,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篇10

關鍵詞:職業認同;中學;體育教師;結構;量表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12)03-0093-06

教師職業認同是教師個人對自己身為教師的概念,是教師感知工作情境,賦予意義并采取行動的核心。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角色認同向個體關照成為了國際教師教育領域的新動向,而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正是在聚焦教師主體,關注教師聲音的背景下出現。教師職業認同是教師職業發展的起點,是專業成長的動力之源。提高我國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水平不僅有利于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也有利于體育教師群體素質的提高和學校體育改革的推進。更為長遠的是,提高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水平有利于體育教師形成良好的群體文化,增強體育教師的責任感和歸屬感,提高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

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教師職業認同是一個多維的結構系統(Kremer&Hoflnan,1981;Brickson,2005;Verloop&Vermunt,2000;Beijaard,Verloop&Vermunt,2000;魏淑華,2008;秦奕,2008;嚴玉梅,2008),但對于教師職業認同具體包含哪些維度,學界的看法還很不統一。

近幾年來,教師職業認同問題得到了國內外一些學者的關注。但是比較令人遺憾的是,有關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很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對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調查研究還是體育教師職業認同與其它心理學指標的關系研究,并未對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的內部結構進行探討,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或者來自教育學界的職業認同量表,或者直接來自國外的相關文獻。

而相關研究表明,課堂環境、學校文化、領導積極或消極認識等在內的教學環境因素對于教師職業認同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不同科目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也不盡相同。教授邊緣學科的教師認同明顯不同于教授主要學科的教師。中學體育教師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比較特殊,探尋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結構,研制適用于中學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量表,對于推動該領域研究的深入,有著較高的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

1、研究方法

1.1 被試 研究先后調查4個樣本。樣本1為半結構式問卷調查樣本,由17名中學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研員組成。

樣本2為個案觀察的6名中學體育教師。

樣本3為預測的被試,來自河南省不同地區、參加新課程培訓的中學體育教師,共發放問卷118份,回收問卷116份,其中有效問卷105份,有效回收率為91%(表1)。

樣本4為正式施測的被試,來自河南、山西、福建、甘肅、廣東五省的590名中學體育教師,回收有效問卷537份(隨機分組后,269份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268名用于驗證性因素分析)(表2)。

1.2 研究工具

1.2.1 問卷項目的選擇 研究所用的問卷是自編的《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問卷》,問卷經過以下步驟編制而成:

1)主要查閱了國外學者Aurelio vma和EstherCalvete的《教師職業自我評價量表》和霍蘭德的《職業興趣傾向量表》中“職業認同”分量表,臺灣學者黃麗靜的《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認同問卷》、楊佩茹的《國中教師專業認同量表》,大陸學者魏淑華的《教師職業認同量表》、秦奕的《幼兒園教師職業認同量表》、陳祥麗的《護士職業認同量表》及其有關資料,初步確定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結構并編制具體測量項目。

2)對河南省17名中學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研員進行半結構式的問卷調查,對6名個案進行深度訪談,并對調查和訪談結果進行主題詞分析,收集描述教師有關職業認同的條目,并與以往研究所得中小學教師職業認同條目進行對照。采用以上方法,本研究形成了一個包括34個項目的初始調查問卷。

3)請10名中學體育教師對初始問卷進行評定,就問卷內容與教師情況的符合程度及問卷的可讀性進行修改。然后請5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領域專家和2名體育教研員對項目的適當性和問卷的科學性進行評定。

1.2.2 項目篩選 使用初始問卷對樣本3進行預測,采用相關分析法和決斷值作為判斷指標。結果顯示,A20、A26、A31、A32相關分析和決斷值均達到顯著水平,因此刪去這4個條目(表3)。

經將樣本3的數據進行初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我們采用以下標準來刪去不合適的項目:1)項目負荷值小于0.40;2)共同度小于0.20;3)每個項目在所有因子上的負荷值有兩個及以上高于0.40。我們對余下項目重新進行編排,形成由18個項目組成的正式問卷,問卷采用李克特式5點評分方法。

1.3 問卷發放與數據處理程序 測試采取研究者進入學校發放,教師個別完成問卷的方式進行。2009年9~11月。研究者在調查學校教師的協助下,在河南、山西、福建、甘肅、廣東等省市進行正式測量,要求被試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獨立完成問卷調查,研究者在場進行個別解答并親自回收問卷,共發放問卷590份,回收561份,得到有效問卷537份。

數據處理方法分兩個階段進行:一是使用問卷對樣本4中的一半被試(n=289)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構建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結構模型;二是對樣本4中的另一半被試(n=288)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經過樣本4兩部分數據的交叉驗證,從而確立合理的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結構。采用SPSS17.0和AMOS17.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和因素分析。

2、結果

2.1 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對進行因素分析的適當性進行考察。樣本4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289個數據的KMO值為0.829,同時Bartlett球形檢驗的γ2值為1546(自由度為171,P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對數據進行正交旋轉,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刪除因子載荷小于0.4的題項,共提取5個因子(表3),累計方差貢獻率為59.606%。項目的最高負荷為0.856,最低負荷為0.475。所有題項的共同度介于0.363~0.779之間。18個項目全部保留。

根據負荷值較高的項目所隱含的意義命名。據此原則,對抽取出的5個因子的描述和命名如下:

因素一共5個項目,該因子的特征值為4.967,經正交旋轉之后的方差貢獻率為27.592%,大部分項目是中學體育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和發展目標的認識,因此,命名為“價值認同”。

因素二共3個項目,該因子的特征值為1.732,經正交旋轉后的方差貢獻率為9.570%,均是中學體育教師對自己職業的情感體驗,因此將該因子命名為“情感認同”。

因素三共4個項目,因子特征值為1.606,經正交旋轉后的方差貢獻率為8.920%,由于該因子所包含的4個項目全部是中學體育教師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和完成工作的信心,因此將該因子命名為“能力認同”。

因素四共3個項目,因子特征值為1.290,經正交旋轉后的方差貢獻率為7.165%,由于該因子所包含的3個項目中有2個是中學體育教師對自己工作持續性的行為傾向,項目A17在理論構想中屬“情感認同”維度,但是通過實證發現它更能體現出職業對體育教師持續的吸引,所以將包含這3個項目的因子命名為“持續認同”。

因素五共3個項目,該因子的特征值為1.163,經正交旋轉后的方差貢獻率為6.460%,均是中學體育教師對教研活動和業務學習的投入的傾向,因此將該因子命名為“投入認同”。

2.2 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驗證性因素分析 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結果,設置5個觀測變量,即教師職業認同的5個因子模型。據此構成樣本的協方差矩陣,作為檢驗模型的基礎。另外根據有關理論,本研究設置兩個參照的模型,其中3因子模型根據教師職業認同所包含的心理過程或心理成分來建構,包括職業認知、職業情感、和職業情感傾向3個維度;4因子模型將投入認同與持續認同合并,包括情感認同、價值認同、能力認同和投入認同4個維度。本研究利用樣本4隨機分組中的另外一組數據(n:288),運用An20s 17.0統計軟件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對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5因素模型進行檢驗(圖1),同時與其它結構模型進行比較。

通過比較不同模型的擬合情況顯示(表5),5因子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標最為理想。而相關研究表明,擬合度較好的模型應該具備:較低的γ2值、RMSEA值和RMR值,x2/df≤5(若1

研究表明,無論是客觀指標的優度水平,還是與其它參照模型的對比,都說明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結構模型的設置和構想是合理的,即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是由5個因子組成的。

2.3 問卷的信度檢驗 本量表信度考察主要采用內部一致性系數(α系數)。從表5可以看出,自編的《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量表》各因子的α系數在0.529~0.760之間,總量表的α系數為0.822。由此說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2.4 問卷的效度檢驗

2.4.1 內容效度 對量表內容效度的考察主要運用邏輯分析方法,判斷問卷的測試項目與原定的構想內容的吻合程度。在本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對教師職業認同理論結構的成分細化及其對應項目咨詢了3位教育心理學專業的博士,得到了一致認可。因此,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量表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2.4.2 結構效度 對量表進行結構效度檢驗的方法通常有兩種:一是因素相關分析,即計算量表各維度之間、維度與總體之間的相關程度;二是驗證性因素分析。

根據心理學家Tuker的理論,項目與測驗總分的相關在0.30~0.80之間,因子之間的相關在0.10~0.60之間,表明測驗的效度是令人滿意的。由表7可知,本量表各因子之間相關系數在0.229~0.480之間,呈中等程度的相關;而量表各因子與總分之間相關系數在0.633~0.781之間,也呈顯著相關,且高于各因子之間的相關。這說明一方面量表各因子之間有一定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各因子又能反映總量表所要測查的內容。因此本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2.4.3效標效度效標效度是以測驗分數與效標之間的相關系數來表示的。本研究以魏淑華的《教師職業認同量表》作為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效標,經檢驗,此效標關聯效度為0.681,達到了顯著相關的水平(P

3、討論

3.1 關于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結構 本研究首先在半結構式訪談、個案深度訪談和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了教師職業認同的5因子的理論結構,然后運用實證的方法對其進行檢驗和修正。通過對一半正式調查的數據(N=269)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了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包括價值認同、情感認同、能力認同、持續認同和投入認同的5因子的模型。

其中價值認同是中學體育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和發展目標的認識,包括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學生取得進步、使自己受到學生歡迎、使體育工作受到更多重視、希望與同事交流心得等方面;情感認同是中學體育教師對自己職業的情感體驗,包括作為體育教師是否快樂、是否有激情、是否有意義等方面;能力認同是中學體育教師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和完成工作的信心,包括對自己勝任體育教師工作、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狀況、是否稱職、能否有信心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等方面;持續認同是中學體育教師對自己工作持續性的行為傾向,包括是否想更換崗位、是否應該更換崗位、是否是因為喜歡體育才成為了體育教師等方面;投入認同是中學體育教師對教研活動和業務學習的投入的傾向,包括體育教師終身學習的觀念、對報酬的重視程度和對教研室活動和業務學習的熱情等方面。

運用另一半數據(N=268)對經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教師職業認同的五因子進行模型檢驗,其結.果顯示大多數擬合指標都達到了擬合優度的水平,說明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5因子模型是合理的。

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5個因子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如果根據教師職業認同所包含的心理過程或心理成分來分析,價值認同因子屬認知成分,情感認同屬情感成分,能力認同、持續認同和投入認同則代表了行為的傾向。從理論上來講,知是情和意的基礎,如果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有很高的認知,他就更容易產生快樂的、積極的情感;如果有了很高的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就可能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前景充滿信心,更希望留在現有的崗位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學與業務學習。

3.2 關于《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量表》 本量表的編制嚴格遵循了心理量表的編制程序,具體分成了3個步驟:1)遵循理論取向的心理測量編制方法,從對教師職業認同的概念界定出發,在理論上初步構建教師職業認同的結構;2)在該理論的基礎上,根據對理論結構中五個因子的內涵和外延的探索和界定,閱讀相關文獻,結合對個別教師的訪談,參考相關問卷,根據中學體育教師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等的實際,項目盡量反映成分的內涵,編制了教師職業認同的初始問卷;3)對初始問卷和正式問卷進行預測和正式測量,對問卷進行項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修改和篩選項目,確定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和成分,最終形成正式量表。

在量表研制過程中,調查的范圍較大,范圍涉及到東部、中部和西部的5個省。為了保證量表的科學性,我們用專家評估、鑒別力分析、相關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等多種方法對問卷的信效度進行了求證。

本問卷各因子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529~0.760之間,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22,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關于量表的效度問題,本研究主要從內容效度、結構效度和效標效度三個方面進行考察。由于嚴格遵循心理測量學的基本要求和規范,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量表的內容效度。對于量表的結構效度,各因子之間都有顯著的相關,而量表各因子與總分之間也都有顯著相關,并且高于因子之間的相關。這一方面說明量表各因子之間有一定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各因子又能反映總量表所要測查的內容。對量表所反映的因子結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x2/df=1.828,R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