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核獎勵辦法范文
時間:2024-01-24 18:06: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務員考核獎勵辦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有效調動縣機關各部門(單位)向上向外爭取、引進資金的積極性,促進我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并貫徹上級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有關文件精神,經縣政府研究,現就調整完善引進資金考核獎勵辦法提出如下意見:
一、考核獎勵對象
考核獎勵對象為縣機關各部門(含垂直管理部門)、有關事業單位。
二、考核獎勵的引資范圍
(一)各單位向縣級以上項目主管部門爭取到的撥款或借款;
(二)向縣外橫向部門、單位或個人爭取到的借款或捐贈資金;
(三)政府投資項目政策性貸款。
上述引進資金中,不包括:供本單位使用的非項目資金(包括工作經費、裝備經費等);向上級財政部門的借款;借貸的期限在半年以下或利息高于基準利率的借款或貸款;掛鉤聯系部門的扶持資金。
三、引進資金認定辦法
(一)向上爭取到的項目資金以省下達文件及到位票據為認定依據。兩個以上部門聯合行文下達的政策性項目資金平分計入相關部門。
(二)向縣外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個人或外商爭取到的捐款,必須進入引資單位賬戶,以銀行進賬單為認定依據。
(三)政府投資項目政策性貸款,以貸款協議和銀行進帳單為認定依據。
(四)借貸性引進資金減半認定。
(五)縣委、縣政府已基本達成意向再由責任單位落實的引資,按30%給予認定。
四、引進資金考核任務
2008年各單位引進資金的考核任務,以2007年實績加上10%增幅后確定(具體任務見附件一)。2009年后各年度的任務數,按上一年任務數遞增10%確定。
五、考核獎勵辦法及有關要求
(一)對積極努力爭取資金并取得一定實績的單位,給予工作經費獎勵。獎勵所需經費由縣財政全額負擔。各單位所得獎勵經費只能用于爭取資金開支或彌補辦公經費、項目經費不足。
(二)縣政府建立由分管縣長任組長,縣府辦、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引進資金考核小組,具體負責引進資金的認定和考核。每年5月底前,縣引進資金考核小組要完成上年度引進資金情況考核,提出獎勵方案,報縣政府審定兌現。
(三)工作經費獎勵按各單位引資任務額度設定7檔基本標準,再結合各單位實際完成情況折算應得的獎勵經費(基本標準和折算辦法見附件二)。未下達給任務的部門、事業單位如有引進資金,按完成100%計獎??h財政局的引進資金工作經費獎勵由縣政府另行研究。
(四)已獎給工作經費的引進資金項目,引資單位不得向受益單位報銷任何引資費用。下屬事業單位引進的資金,不能計入主管部門引資額度。縣審計、財政、監察部門應加強監督檢查,對弄虛作假、亂發錢物、亂攤亂派等違規行為要給予嚴肅處理。
六、其它事項
篇2
一、主要工作要點
財政局辦公室工作,雖然取得明顯成績,但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工作紀律抓得不嚴,督促不夠,出現“中間”松散現象;二是工作期間出現利用微機玩游戲現象;三是自身建設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對待以上問題,我們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一)緊扣財政工作中心,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認真開展學習貫徹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精神、科學發展觀活動,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切實抓好財政改革和業務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培訓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高科學理財、依法理財水平。緊緊圍繞財政工作這一個中心,充分發揮辦公室的決策、參謀、助手作用。一是立足全局統籌謀劃,本著在參與決策上不越權,在提意見和建議上不自作主張,在管理事務上不缺位;二是圍繞領導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政務、事務、督促、管理、協調等方面,積極為領導決策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據和有針對性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三是緊貼領導工作思路,把握財政方針、政策,為局領導寫好講話、調研報告及發言等材料,確保局領導有更多的時間抓全局、抓全盤、抓重要性工作。
(二)抓好二個環節,促進工作運轉協調
加強“四項”制度的貫徹落實,轉變工作作風,適應財政新形勢發展需要。加大財政宣傳力度,提高文章信息報送采用率,并加大考核獎懲力度。 為促進財政各項工作運轉協調,著力抓好督查督辦、政令暢通這二個環節。一是在督辦、催辦上下功夫,圍繞財政中心工作,對上級交辦和局領導安排的工作,正確理解上級精神,深刻領會領導工作意圖,把握工作動態,增強工作預見性,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按照工作辦事原則,積極主動與各股室溝通、協調、聯系,加強督查、催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促進財政各項工作得到貫徹落實。二是確保政令暢通,以“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為樞紐,以承上啟下、內外聯系為紐帶,以信息傳遞、溝通交流為橋梁,及時批閱傳遞文件材料,及時組織學習上級財政的方針政策、會議精神和縣委、縣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及時向領導反饋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將領導的工作意見傳達到各股室,并加強跟蹤反饋,督促落實。
(三)樹立三大意識,服務好工作大局
加強與股室工作的協調溝通,確保“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加大督促、督辦、催辦力度,積極為領導出謀劃策,當好參謀助手,要做好辦公室工作,必須加強自身建設,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這三大意識,一是樹立大局意識,就是識大局、顧大局,增強大局觀念,[文秘范文],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kt250.com同下一盤棋,共謀財政篇,努力做到大事不糊涂,原則問題不含糊,具體問題不馬虎。二是牢記服務宗旨,增強服務意識,準確把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原則,以服務財政工作、領導、股室、職工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搞好政務、事務、后勤服務。三是增強責任意識,工作上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對上級的決策措施和局領導的安排,雷厲風行抓落實,落到實處見成效,決不推諉扯皮、辦事拖拖拉拉。
(四)突出四大重點,構建工作平臺
進一步完善辦公室工作思路,突出全局“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工作考核、黨風廉政”這四大重點。一是加強作風建設,以著力抓好學習教育、嚴格考核、規范管理、開拓創新、狠抓落實、調查研究、貫徹“[文秘范文],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四項”制度等為重要抓手,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突出體現在求真務實、科學理財、勤奮努力、工作見成效上;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制定行政問責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和服務承諾制四項制度,建立財政政務公開信息網制度,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考核制度和內部管理制度;三是加強工作考核,重點加強各股室工作目標、行政效能、黨風廉政、綜合治理、消防安全、招商引資考核,建立激勵獎懲、公開公平競爭機制,促進財政收支任務圓滿完成;四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教育,著力實施教育、制度、懲防、監督工作整體推進,堅持標本兼治,警鐘常鳴,常懷律已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堂堂正正為人,清清白白做事,提高財政干部廉潔從政、依法行政的能力。
(五)做好五項工作,創建和諧機關
篇3
第一條為貫徹區黨委、管委會“四城同創”工作部署,強化創建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切實加強督導檢查工作,落實創建工作責任,促進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勤政高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我區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雙擁模范城市等區黨委、管委會決定的城市創建工作及城市管理各類專項整治活動。本辦法所稱問責,是指被問責的區屬部門、駐區機構、管理處、社區、學校等機構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在創建工作中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和后果,依照本辦法對其進行責任追究。本辦法所問責的工作,是指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雙擁模范城市等區黨委、管委會決定的城市創建工作及城市管理各類專項整治活動所制訂的各項任務分解體系布置的工作任務。
第三條對影響創建工作行為的責任追究,應當堅持權責統一、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進行。
第二章問責的情形和方式
第四條各創建職能單位及其責任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問責:
(一)在創建工作中,對上級指令、政令執行不力,不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創建工作部署,未能完成分配下達的創建工作任務,導致測評丟分,影響全區創建工作的;
(二)在創建工作中,工作舉措不力,相關人員不認真履行職責,虛于應付,敷衍塞責,導致工作落后、被動,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牽頭單位不負責,配合單位不盡責,工作推諉、扯皮,配合不力等,給創建工作造成不良影響的;
(四)工作中弄虛作假,群眾意見大,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五)瞞報、謊報、遲報工作資料和工作情況,對全區創建工作造成不良影響的;
(六)不落實督辦工作事項的,或存在的問題經督辦仍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七)在創建工作的各類考核評比中成績排名落后,有關職能部門提出問責建議,需要問責的;
(八)在創建工作中,其他需要問責的行為。
因客觀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不能按要求履行職責的,向區“四城同創”活動總指揮部作出書面說明,經調查核實無誤后,可以不按上述情形問責。
第五條各級創建工作機構及其責任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應問責:
(一)組織工作混亂,直接影響和妨礙區創建工作開展的;
(二)弄虛作假,應付上級檢查,或指使、授意、縱容被檢查單位弄虛作假應付檢查的;
(三)無正當理由不執行上級機構要求糾正、整改的意見和建議;
(四)放棄、推諉、拖延、拒絕履行檢查職責,致使管轄范圍內發生影響我區文明形象的行為得不到發現和及時糾正的;
(五)對檢查中發現的不文明行為予以隱瞞、包庇袒護、縱容,不予制止和糾正的;
(六)違反廉潔自律規定,的;
(七)其他需問責的行為。
第六條在創建工作中采取下列問責方式:
(1)通報批評,并在媒體上公開說明;
(2)行政警告;
(3)行政記過;
(4)停職檢查;
(5)免職或建議免職。
問責方式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和規定程序辦理。
第七條在創建工作中,因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應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經專業督查組、有關職能部門移送,區“四城同創”督查組提出問責建議,交由有關部門按干部管理權限和程序進行處理。
第八條在全國創建工作檢查和驗收過程中,因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的,應加重處理。
第三章實施問責的程序
第九條區“四城同創”各督查組和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創建工作各項指標的落實檢查,對責任單位在創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下發督辦單,責令其限期整改。對工作推諉、扯皮、整改不力的單位和個人,職能部門或督查組提出問責建議報送區“四城同創”督導問責領導小組,同時提供有關事實材料和情況說明,區“四城同創”督導問責領導小組依照程序進行問責調查。
第十條在創建工作中,上級領導要求查辦的、區部門轉辦的,群眾投訴舉報的、媒體曝光的、暗訪中發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區“四城同創”督查組組織調查,分清責任,視情節,實施問責。
第十一條問責線索初核后需立項問責的,由區“四城同創”督導問責領導小組辦公室作出立項建議并報送區紀委批準。
第十二條區“四城同創”督查組完成調查核查后,向區紀委提供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包括問責情形的具體事實、基本結論、是否問責和采用何種問責方式的具體建議,經批準后由區紀委在聽取被問責的單位和人員的陳述和申辯后作出問責決定,并報區黨委審定。
第十三條對事實清楚,不需要進行調查核查的或情況特殊的,可直接作出問責決定。
第十四條問責調查處理結束后,問責情況向有關單位或社會公布。
篇4
我市的做法和體會主要體現在“高、實、新”三個字:
一、從政治、戰略高度抓穩定
一是高度重視。市委書記每月主持召開一次治安、和維穩工作聯席會議,政法委書記堅持每半個月召集一次政法委班子碰頭會,市公安局局長堅持每周召開班子會議,研究和落實維穩工作措施。公安局長還要不定期向市委常委會匯報治安工作,同時每個季度分別向人大、政協通報一次情況,加強了對治安工作的領導和監督。二是大幅度投入經費。維穩工作和經濟工作一樣,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我們加大對綜治工作的投入。全市今年綜治經費投入比去年增加了4000多萬元,是過去五年全部投入的總和。三是重典治亂。嚴打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為了迅速打擊犯罪分子,先后開展了“鐵拳”、“斷腿”、“平安午夜”等一系列嚴打整治行動,有力地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特別是今年以來,涉槍案件和惡性案件大幅度下降。1—7月,全市立涉槍案件13宗,比去年同期下降72.3%。
二、夯實基礎強綜治
抓穩定關鍵是要強綜治,而要強綜治必須夯實基礎。一是抓好綜治中心建設?;饷?、維護社會穩定,重點在基礎,難點在基層。至7月底止,全市21個鎮(街道)的綜治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共投入資金334萬元。綜治中心投入使用后,及時地處理了一大批矛盾糾紛案件,使大量的矛盾糾紛將化解在基層,使(鎮)街由過去上訪的“中轉站”變成“終點站”。為加強對鎮(街)中心的監督,確保高效運作,市委政法委還開通對鎮(街)綜治中心的投訴電話,方便群眾監督。二是抓好專項整治。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發生在礦產資源開采和娛樂場所的治安案件,約占全市治安案件的30%左右。為了從源頭上消除隱患,去年以來,我市把整頓礦產資源市場作為專項整治的重中之重,從政法委、公安、檢察、法院、國土等有關部門抽調100多人,對非法開采礦產資源進行徹底整頓,依法取締了58個無證采礦點,大大減少了影響社會治安的不安定因素,同時將增加財政收入1億多元。另外,今年4月份以來,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對娛樂場所和網吧的整治。特別是5月份開展“平安午夜”專項行動,取得了較大的成果。5月份,全市“兩搶”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48%,其中廉城“兩搶”案件下降84%。三是抓好群眾性的法制教育。由政法委和宣傳部牽頭,先后組織拍攝制作了《鐵拳行動》、《青少年法制教育》等三個教育專題片,在市電視臺反復播放;市司法局與電視合開設法制講座;團市委則組織開展“綠色上網”教育活動,市教育局與司法局聯合推進“法律六進”等系列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四是抓好工作。1—8月份,我市群眾到本市上訪282批1324人次,批次、人次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71%和63.6%。群眾上湛江到省進京集體上訪也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特別是4月份以來,全市沒有出現群眾集體越級上訪。
三、出新招創平安
面臨新形勢下治安的新特點,我們必須有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手段和建立新的工作機制,才能取得實效,實現長治久安。我們主要采取了五方面“新招”。一是創建人大代表測評治安新機制。治安形勢的好與壞,應是人民群眾說了算。為加強對社會治安工作的監督,今年以來,我市先后兩次組織人大代表對社會治安進行測評,加強了人大代表對社會治安的監督。二是創建科學的考核新機制。出臺了《廉江市社會治安工作責任制》和《廉江市公安派出所治安工作考核方案》,對派出所所長、教導員考核不及格的一律免職。此外,凡是發生重大治安事件,都由紀委、政法委和檢察院組成聯合工作組及時
介入調查,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今年以來,撤職免職2人,處分3人。三是創建三級維穩新網絡。為了完善維穩防控網絡,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今年1月,我市成立總人數340人的“飛虎維穩總隊”,同時,在每個村(居)委配備1名治安員和4名兼職維穩員,形成市、鎮(街)、村三級維穩網絡。四是創建激勵新機制。我們設立了“平安獎”,對當月轄區內無刑事案件、無群體性械斗、無群眾集體上訪、無安全生產事故的村(居)委會,村(居)委書記、主任每人每月發給100元,其他村干部每人每月發給50元的平安獎。建立綜治中心實績考核獎勵制度,市財政每年拿出經費90萬元,由市委政法委每個季度組織對綜治中心進行考核,按得分高低分別進行獎罰。制訂《矛盾糾紛調解個案獎勵辦法》,每年評選100個優秀調解案例進行表彰,充分調動基層開展人民調解工作的積極性。五是創建和諧農村活動新機制。從今年起,我們在全市范圍開展“一好二先三有四和五無”創建活動,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今年1—7月,群眾性事件由去年同期8宗下降為3宗。
通過做好“高、實、新”三字文章,我市綜治維穩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年1—7月,全市立刑事案件697宗,比去年同期下降12.3%,立兩搶案件253宗,下降20.9%,其中城區立兩搶案件73宗,下降45.1%。今年8月11日,我們組織全市119名人大代表對>!
篇5
一、安全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生產基礎薄弱。一方面,由于我縣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增加了工作難度,給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由于財力所限,道路交通、工礦企業、消防等方面的安全基礎建設嚴重滯后。加之,一些生產經營單位一味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必要的安全生產設施設備陳舊老化或配備不到位,為有效杜絕生產安全事故增加了難度。
(二)監管機制不完善,監管措施到位不夠。主要表現在部分地方和單位抓安全生產的措施不夠具體,監管乏力;一些執法監管部門對違章生產、違規作業的行為查處不力,使安全生產的風險指數增加。
(三)跟蹤督辦不徹底,隱患整改落實乏力。個別部門、鄉鎮和單位責任意識差,對安全隱患治理,跟蹤督辦少,工作不夠到位,措施不夠落實,存在不會管和管不好的問題,導致出現管理上的空擋和盲區,導致監管上存在漏洞和死角,影響安全隱患的及時有效整改。
二、主要做法
(一)把準政策法規,創新執法機制。在認真學習、吃透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政策的基礎上,充分用活、用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同意委托鄉鎮人民政府安全生產辦公室行使部分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行政執法權的復函》、《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四川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等法規政策,組織安監、交通海事、農機等相關安全監管行政執法部門依法將非煤礦山、危化品、煙花爆竹、水上交通、農機等行業和領域部分安全生產執法權委托給鄉鎮人民政府行使;縣公安交警、消防,交通運管、路政等部門與鄉鎮人民政府簽訂監管協議,聘請鄉村道路交通運輸管理、消防安全協管員,協助公安交警、消防,交通運管、路政部門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相關執法工作。
(二)完善規章制度,明確執法權限??h政府、縣安委會辦公室先后制發了《南江縣人民政府關于全面開展安全生產監管委托執法工作的通知》、《南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南江縣安全生產隱患(事故)舉報獎勵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文件,完善了安全生產監管規章制度,為鄉鎮安全生產委托執法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健全監管機構,配強執法人員。全縣48個鄉鎮成立了鄉鎮安全生產委員會,設立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和安全生產監察執法中隊,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合署辦公。按照一萬人口以上鄉鎮3人、一萬人口以下鄉鎮2人的標準,在本鄉鎮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員中明確專門工作人員從事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工作,徹底解決了鄉鎮安全監管力量薄弱的難題。
(四)提高業務素質,組織培訓到位。由縣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和縣政府法制辦組織,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對全縣48個鄉鎮125名委托(協助)執法人員就煙花爆竹、危化品、工礦商貿企業、農業機械、水上安全委托執法,道路交通運輸、消防安全協管等方面,進行執法業務知識和法律法規培訓,提高了委托(協助)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所有執法人員經考試合格頒發委托執(協助)法證件后,準予其開展行政執法工作。
(五)配齊裝備設施,安全投入到位??h政府在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安排了60余萬元資金,為鄉鎮納入委托(協助)執法人員統一著裝,并為每個鄉鎮配備了必要的照像、攝像等執法設備和辦公設施,為順利開展委托執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篇6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證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為中心,著力完善食品藥品監管責任體系,著力整治和規范食品藥品市場秩序,著力提升食品藥品監管服務發展的能力,為建設“四個”作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目標
1、提高鎮(區)食品安全機構運行質態。促進鎮(區)食安辦、村工作站運行正常,食品藥品“兩員”(協管員、信息員)作用充分發揮。
2、深化全縣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牽頭組織食品安全聯合檢查行動2次以上。
3、強化食品風險監測,制定并實施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方案,嚴密監控食品安全。
4、強化組織協調,全年召開食安委例會10次以上,對所有鎮(區)開展調研指導。
5、進一步規范全縣農家宴管理。確保全縣民間廚師登記、培訓體檢率、農家宴信息上報率、農家宴備案率達90%以上。
6、?;瘑挝槐O管檔案建檔率達90%以上,檢查覆蓋率90%以上,頻次2次/戶以上。
7、全面完成上級和縣規定的年度?;贩N抽樣任務。
8、開展藥品安全示范縣創建活動。藥械生產經營企業、藥包材生產企業、一級以上醫療機構(含一級)及醫療機構制劑室檢查覆蓋率100%,社區衛生服務站抽查覆蓋率10%以上。重點企業監督檢查4次以上,一般企業監督檢查1次以上。加強源頭監管,確保轄區內不發生重大藥品安全責任事故。
9、實現基本藥物全面監管?;舅幬锷a企業、配送企業和使用單位監督檢查覆蓋率100%,參加招投標的基本藥物全品種實施電子監管覆蓋率100%。建立轄區內基本藥物監管(包括基本藥物生產品種監管)電子檔案覆蓋率100%。
10、扎實開展藥品專項整治。認真開展藥品生產流通領域專項整治活動,開展原輔料及藥包材、冷藏藥品、疫苗、中藥飲片、特殊藥品及含特藥、醫療機構藥品質量監管等專項檢查。
11、加強藥械從業人員培訓。組織藥品零售企業從業人員、醫療機構藥品質量管理人員和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從業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
12、加強藥品不良反應(ADR)報告和監測工作,完成ADR監測報告400份,其中新的、嚴重的ADR報表占15%以上。完善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和部分醫療機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和監測網絡,完成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50份。
13、全年辦理案件40件以上,行政指導100起以上,各類案件處理率100%,立案案件結案率90%,罰沒款到帳37萬元。嚴格執行未形成案件定期匯報制度、一般案件定期報告制度、案件集體合議和重大案件會審制度。全年無錯案,無行政訴訟及行政復議撤銷、變更案件。案件全部實行說理式執法文書,嚴格執行自由裁量規定。
14、集中開展打擊制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專項行動4次以上,深入社區、農村開展打擊制售假劣藥品行為宣傳活動2次以上,專項行動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成效顯著。加大大要案查處力度,涉嫌犯罪案件及時移送,移送率100%。力爭獲得省局大要案稽查獎勵。重大案件在規定時間內上報縣法制部門及市局。
15、立案案件及行政強制措施全部上網,不得出現紅燈警示。
16、認真組織藥品監督性及評價性抽樣,按時完成抽樣計劃,加強抽樣針對性,提高抽驗效能,監督抽驗陽性率3%以上?;舅幬锍闃油瓿陕?00%,生產企業中標品種、定點配送企業、試點醫院抽樣率100%。不合格檢驗報告書核查100%,并按規定要求反饋抽驗機構。及時做好抽驗工作總結、分析匯總。
17、加強綜治、法治建設等工作。完成學法培訓任務,公務員年內學法不少于40學時,行政執法人員全年參加法律法規知識更新學習培訓不少于15天,各類普法教育完成率100%。創成縣綜治和平安建設、法治建設合格單位。推進權力內控建設,規范稽查執法、監督抽驗、認證管理、日常監管等執法行為。
18、加強黨風、政風、作風建設,社會評議滿意度較往年上升,各類考核檢查評比位次前移。
19、加強信息宣傳工作,全年編發《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簡報》12期以上,《日訊》專版專欄組稿10期以上。宣傳報道被《食品藥品監管》采用10篇(條)以上,被國家級報刊采用4篇(條)以上,市局網站和《中國•》網站采用信息80條以上,積極開展各類宣傳活動,組織食品藥品監管主題大型宣傳活動2次以上。
20、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三、主要措施
(一)切實履行食安辦職能,扎實推進食品安全綜合監管
1、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一是落實年度目標任務。協助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會議,縣政府與各鎮、有關部門簽訂責任書,制訂出臺考核獎勵辦法,年度工作要點。二是強化年度重點任務的組織推進。每月下發食安委重點工作安排,定期召開食安委例會,組織開展對各鎮(區)、部門工作調研指導,適時開展明查暗訪,強化督查督辦。三是抓好鎮(區)、部門工作考核獎勵。年底組織人員,對各鎮(區)、有關部門實施年度目標管理考核。
2、強化食品安全機構和隊伍建設。積極建議縣政府調整建立縣食品安全委員會,督促各鎮(區)強化食安辦和村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站建設,調整充實食安辦人員,健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議事規則和工作制度,確保工作運轉正常。積極整合基層監管資源,強化鎮(區)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農業推廣中心、質監站、工商分局等基層機構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職能,并與公安派出所建立協作配合機制,推動基層監管工作。加強對全縣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培訓,建立“兩員”考核激勵機制,落實考核獎懲。
3、有重點的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狠抓重點環節、重點區域、重點品種的食品安全綜合治理,依法查處各類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一是切實加強餐廚廢棄物管理,嚴厲打擊“地溝油”違法犯罪。組織開展餐廚廢棄物管理工作調研,著力引進和培植餐廚廢棄物回收企業,切實解決我縣餐廚廢棄物回收問題。進一步加大我縣三處“地溝油”粗煉加工點的監管力度,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加強油脂加工企業、作坊監管,強化油脂流通領域溯源管理,規范餐飲單位食用油采購索證行為。二是開展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市場專項整治。在鞏固豆芽和血豆腐監管成果的同時,開展米、面、油、乳品、酒類、蔬菜、肉及肉制品、水產品、兒童食品等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加強對牛肉、蘑菇、面條、蝦丸等食品的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添加行為。
4、強化食品風險監測。根據全縣食品安全市場現狀,制定全縣食品安全抽樣監測工作方案,落實專項檢驗檢測經費,依托國家有機食品檢驗中心及縣有關檢測機構的技術支撐,對全縣具有特色的地方產品、群眾反映強烈、問題較為突出的食品、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減肥、降糖類等保健食品等有針對性的開展抽樣監測,力爭及時發現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行為,提前防范食品安全風險。
5、繼續加強農家宴管理。嚴格按照縣農家宴管理辦法的規定,督促各鎮(區)進一步做好民間廚師登記、培訓、體檢工作,充分發揮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員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用,及時報送農家宴信息。加強農家宴現場監督指導備案工作,嚴防農家宴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6、加強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監管。根據縣明確的監管職責分工的要求,督促縣有關部門要依法合理設定行政許可或備案登記制度,強化日常監管,確保小作坊和食品攤販按照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規范生產經營行為。重點加強對豆制品、小油坊、糕點、米面來料加工等小作坊及街頭食品攤點(主要是學校周邊攤點)、小餐飲的日常監管,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開展“保化經營規范年”活動,全面規范?;袌鲋刃?/p>
1、開展調查摸底,建立健全監管檔案。對全縣保健食品化妝品經營使用單位進行調查摸底,分類梳理,切實摸清底數,掌握單位基礎信息和所經營使用品種基本情況,建立企業監管檔案。到年底,建檔率達90%以上。
2、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洜I行為。督促各經營單位建立并落實好索證索票、衛生管理、進貨查驗、貨品存儲、出入庫、不合格產品處理及培訓等各項管理制度。做好產品購銷臺賬的登記工作。
3、開展示范創建,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組織開展保健食品化妝品經營單位“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引導全縣保化單位積極爭創市、縣“保健食品化妝品示范單位”,以點帶面,提高全縣保健食品化妝品規范經營的水平。
4、加強抽樣檢測,提高監管科技含量。制定全縣保健食品、化妝品抽檢計劃。依靠省市藥檢所的技術支撐,開展對風險程度高、消費量大、易違法添加藥物等產品的監督抽檢,重點品種有針對性的開展抽樣檢測,并不定期向社會公布檢測情況。建立覆蓋全縣的保健食品化妝品安全監測網絡,督促企業落實專人開展不良反應監測工作。
5、強化備案登記,嚴把許可準入關。在新的保健食品監督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頒布實施前,對全縣保健食品經營單位許可準入實行備案登記管理,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保健食品經營單位經營狀況的合法性予以審查并進行備案登記,作為許可經營和工商部門核發《營業執照》的前置許可的憑證。
6、加大檢查力度,嚴打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與衛生、工商等部門的協作,聯手推進保健食品化妝品整治行動。重點檢查保健食品化妝品的標簽標識和說明書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銷售盜用、假冒批準文號的偽劣保健品,是否有普通化妝品冒充特殊化妝品,進口化妝品是否有中文標識和進口批件,是否銷售過期保健食品化妝品。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化學藥物成分及違法使用禁限用物質行為,重點整治保健食品冒充藥品問題。
7、開展廣告監測,嚴打虛假宣傳行為。加強與新聞宣傳、工商管理等部門的合作,對違法?;瘡V告的進行跟蹤監測。重點監測未經審批擅自、篡改審批內容及宣傳療效的保健食品廣告,使用醫療術語、虛假或夸大宣傳的化妝品廣告。
8、實行分類監管,推行?;\信體系建設。根據保化單位規模、經營方式、經營品種多少等,將我縣保化經營單位進行分類分級,根據等級確定檢查頻次,提高監管針對性。開展保健食品化妝品經營單位“誠信經營”承諾活動,落實企業第一責任人責任,并根據日常監管和?;瘑挝灰幠=洜I狀況,建立并完善好?;瘑挝槐O管信用檔案,開展誠信評比,積極推行?;\信體系建設。
(三)全面開展藥品安全示范縣創建活動,推進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建設
1、全面開展藥品安全示范縣創建活動。緊扣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建設的要求,按照藥品安全示范縣創建標準和實施方案的要求,落實創建責任,明確監管職責,完善考核機制,細化目標任務,督促和指導各鎮區和相關部門開展創建活動。突出工作重點,加強基本藥物、藥品電子監管和遠程監管,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強化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信用體系管理。加大創建工作宣傳力度,營造良好創建氛圍,力爭年內達到藥品安全示范縣驗收標準。
2、切實保障基本藥物質量安全。一是加強源頭監管。指導和督促基本藥物生產企業實施新版GMP,加強基本藥物電子監管,做好新中標基本藥物的原輔料、生產處方工藝核查工作,實行基本藥物中標品種動態監管。二是著力配送監管。加強基本藥物配送企業藥品電子監管和遠程監管實施工作的監管,重點加強藥品的采購、在庫養護、冷鏈管理等過程的監督檢查。三是加強使用監管。宣傳貫徹《醫療機構藥品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督促醫療機構按《辦法》要求,嚴格采購驗收管理,改善儲存保管條件,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規范藥品使用行為。加大基本藥物的質量抽檢力度,完善基本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和預警系統建設,保證公眾安全使用基本藥物。
3、著力提高藥械日常監管效能。一是以實施GMP為抓手,提升生產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做好藥品生產企業實施新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和三類無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實施《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工作,進一步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強化質量授權職權,杜絕藥械安全責任事故。二是以加強質量管理為基礎,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學習貫徹國家局新修定的GSP,繼續堅持做到“三個結合”。扎實開展藥品生產流通領域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積極推進《省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指導原則(試行)》的實施,推動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的電子監管系統建設,規范日常管理,提高質量管理能力。三是以貫徹《醫療機構藥品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為契機,提升醫療機構質量管理水平。嚴格按照《辦法》對一級以上醫療機構(含一級)開展監督檢查,規范醫療機構藥品采購、儲存、保管、調配和使用等行為,建立健全醫療機構電子監管檔案,完善基礎信息、日常監管、藥品質量安全信用等內容,保障公眾安全使用藥品。
(四)始終保持藥械打假治劣力度,大力規范藥品市場秩序
1、重拳出擊,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今年將加大稽查力度,力爭多辦大案、要案、精品案。加強重點環節、重點部位、重點品種檢查,實行“無盲區稽查、有重點稽查”,對藥品零售企業重點檢查知名品牌藥品、廣告品種、出租柜臺、藥師履職、處方藥銷售等,醫療機構重點檢查疫苗、檢驗試劑、設備等內容。著力開展打擊郵售假藥、整治虛假宣傳藥械、整治非藥品冒充藥品、加強醫療器械的稽查、加強中藥飲片抽樣檢測、加強保健食品和化妝品經營市場監督檢查等專項行動,強化生產企業源頭監管,積極開展藥械抽驗,規范藥品購銷行為,進一步規范藥械市場秩序,嚴厲查處性質惡劣、危害嚴重、社會影響大的重大違法案件。
2、加強稽查協作,形成整體聯動機制。嚴格落實兩高司法解釋,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充分發揮藥品監管、公安、法院、檢察院四方聯席會議制度和區域打假機制作用,統籌推進打擊制售假藥工作,杜絕以罰代刑和地方保護主義。一是多方協作,齊抓共管。繼續加強與金湖、鹽都等周邊六縣市區稽查協作區的合作,加強交流,互通信息,及時有效的打擊違法行為;二是加強與公安、衛生、工商、郵政、新聞媒體等部門的配合力度,打擊無證經營、掛靠經營、無證生產假劣藥械行為及虛假藥械廣告。三是加強與綜合監管科的協調配合,整合資源,將稽查與監管有機的結合,提高稽查監管的效能。
3、創新辦案方式,堅持規范公正執法。全面提升稽查行政執法水平。一是創新辦案理念,提升案源挖掘能力。要提升觀念,創新理念,不簡單為了辦案而辦案,要善于小中見大,善于捕捉信息,善于深度挖掘,提高監督檢查中快速發現案件線索的能力和對違法行為的敏感性,才能追根溯源,更大程度發揮稽查效能,鏟除違法行為的源頭。二是加大“開門辦案”力度。為規范執法行為、促進案件辦理質量的提高,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與互動,拓展監督渠道,進一步改善執法環境。針對不同案件分別邀請人大、政協、公檢法司、行風監督員、監管相對人等參加案件討論審理,進一步規范行政權力行使。三是堅持使用說理式執法文書。說理式執法,是提高辦案質量、強化隊伍素質的重要舉措,是消除對抗情緒、化解行政爭議的有效手段,是提升機關形象、建設法治藥監的現實需要。在辦案中強化說理論證,以理服人、以事實為依據,在執法文書中,說清違法事實、說清案件證據、說清違反法規。
(五)切實加強作風能力建設,夯實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基礎
1、切實加強班子和隊伍自身建設。圍繞“團結、開拓、廉潔、高效”的目標,以深入開展“三問三治”活動為載體,全面加強班子和隊伍建設,適應形勢和任務要求,重于學習、善于思考、勤于實踐、開闊思維、創新思路,不斷提高班子成員科學監管、依法行政、綜合協調、創新創優能力。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執行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良好風氣。注重講大局、講黨性、講支持,營造恪盡職守、團結和諧的良好氛圍。注重操守品行、培養健康情趣,努力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以實際行動帶領干部職工開拓工作新局面。在干部職工中開展學習政治理論,學習業務活動,開展公務員職業道德主題教育,進一步提升全員政治業務素質。
篇7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市委和政法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開展“強綜治、創平安、促發展”創建活動,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推進綜治維穩防控體系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廉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我市的做法和體會主要體現在“高、實、新”三個字:
一、從政治、戰略高度抓穩定
一是高度重視。市委書記每月主持召開一次治安、和維穩工作聯席會議,政法委書記堅持每半個月召集一次政法委班子碰頭會,市公安局局長堅持每周召開班子會議,研究和落實維穩工作措施。公安局長還要不定期向市委常委會匯報治安工作,同時每個季度分別向人大、政協通報一次情況,加強了對治安工作的領導和監督。二是大幅度投入經費。維穩工作和經濟工作一樣,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我們加大對綜治工作的投入。全市今年綜治經費投入比去年增加了4000多萬元,是過去五年全部投入的總和。三是重典治亂。嚴打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為了迅速打擊犯罪分子,先后開展了“鐵拳”、“斷腿”、“平安午夜”等一系列嚴打整治行動,有力地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特別是今年以來,涉槍案件和惡性案件大幅度下降。1—7月,全市立涉槍案件13宗,比去年同期下降72.3%。
二、夯實基礎強綜治
抓穩定關鍵是要強綜治,而要強綜治必須夯實基礎。一是抓好綜治中心建設。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重點在基礎,難點在基層。至7月底止,全市21個鎮(街道)的綜治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共投入資金334萬元。綜治中心投入使用后,及時地處理了一大批矛盾糾紛案件,使大量的矛盾糾紛將化解在基層,使(鎮)街由過去上訪的“中轉站”變成“終點站”。為加強對鎮(街)中心的監督,確保高效運作,市委政法委還開通對鎮(街)綜治中心的投訴電話,方便群眾監督。二是抓好專項整治。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發生在礦產資源開采和娛樂場所的治安案件,約占全市治安案件的30%左右。為了從源頭上消除隱患,去年以來,我市把整頓礦產資源市場作為專項整治的重中之重,從政法委、公安、檢察、法院、國土等有關部門抽調100多人,對非法開采礦產資源進行徹底整頓,依法取締了58個無證采礦點,大大減少了影響社會治安的不安定因素,同時將增加財政收入1億多元。另外,今年4月份以來,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對娛樂場所和網吧的整治。特別是5月份開展“平安午夜”專項行動,取得了較大的成果。5月份,全市“兩搶”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48%,其中廉城“兩搶”案件下降84%。三是抓好群眾性的法制教育。由政法委和宣傳部牽頭,先后組織拍攝制作了《鐵拳行動》、《青少年法制教育》等三個教育專題片,在市電視臺反復播放;市司法局與電視合開設法制講座;團市委則組織開展“綠色上網”教育活動,市教育局與司法局聯合推進“法律六進”等系列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四是抓好工作。1—8月份,我市群眾到本市上訪282批1324人次,批次、人次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71%和63.6%。群眾上*到省進京集體上訪也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特別是4月份以來,全市沒有出現群眾集體越級上訪。
三、出新招創平安
面臨新形勢下治安的新特點,我們必須有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手段和建立新的工作機制,才能取得實效,實現長治久安。我們主要采取了五方面“新招”。一是創建人大代表測評治安新機制。治安形勢的好與壞,應是人民群眾說了算。為加強對社會治安工作的監督,今年以來,我市先后兩次組織人大代表對社會治安進行測評,加強了人大代表對社會治安的監督。二是創建科學的考核新機制。出臺了《廉江市社會治安工作責任制》和《廉江市公安派出所治安工作考核方案》,對派出所所長、教導員考核不及格的一律免職。此外,凡是發生重大治安事件,都由紀委、政法委和檢察院組成聯合工作組及時介入調查,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今年以來,撤職免職2人,處分3人。三是創建三級維穩新網絡。為了完善維穩防控網絡,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今年1月,我市成立總人數340人的“飛虎維穩總隊”,同時,在每個村(居)委配備1名治安員和4名兼職維穩員,形成市、鎮(街)、村三級維穩網絡。四是創建激勵新機制。我們設立了“平安獎”,對當月轄區內無刑事案件、無群體性械斗、無群眾集體上訪、無安全生產事故的村(居)委會,村(居)委書記、主任每人每月發給100元,其他村干部每人每月發給50元的平安獎。建立綜治中心實績考核獎勵制度,市財政每年拿出經費90萬元,由市委政法委每個季度組織對綜治中心進行考核,按得分高低分別進行獎罰。制訂《矛盾糾紛調解個案獎勵辦法》,每年評選100個優秀調解案例進行表彰,充分調動基層開展人民調解工作的積極性。五是創建和諧農村活動新機制。從今年起,我們在全市范圍開展“一好二先三有四和五無”創建活動,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今年1—7月,群眾性事件由去年同期8宗下降為3宗。
通過做好“高、實、新”三字文章,我市綜治維穩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年1—7月,全市立刑事案件697宗,比去年同期下降12.3%,立兩搶案件253宗,下降20.9%,其中城區立兩搶案件73宗,下降45.1%。今年8月11日,我們組織全市119名人大代表對治安情況進行測評,認為根本好轉、明顯好轉和有所好轉三項所占比例為96.6%,比年初測評提高了6.9個百分點,特別是人大代表認為根本好轉、明顯好轉兩項所占的比例達51.2%,為實現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年底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篇8
一、健全組織領導體制,切實做到堅強有力
1、加強領導體系建設。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重中之重”要求,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加大力度,傾注精力。市成立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組長,負責對全市農村改革發展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統一指揮部署。領導小組下設一室七組,分別為綜合協調辦公室和現代農業、規劃建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精神文明、農村改革、固本強基七個工作組,辦公室主任和各工作組組長分別由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擔任,綜合協調辦公室負責日常的組織、協調、指導、檢查和督促工作,各工作組負責相關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實施推進。各農村市(縣)區黨委、政府要分別明確分管農村工作的領導同志,并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領導體制,確保各項工作上下聯動、同步開展。
2、加強綜合部門建設。根據中央和省委要求,大力加強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建設,切實增強其在組織協調、指導服務、政策研究、督查考核等方面的職責。市編辦根據我市農村工作實際和城鄉統籌發展要求,結合地方機構改革工作,研究提出市、市(縣)區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機構強化意見,將其作為黨委工作部門,單獨列入機構序列,進一步擴充增強職能,調整增加編制。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全市各鎮(包括涉農街道)成立農村工作辦公室,負責區域內農村政策貫徹、經營管理、制度創新等具體工作,切實構建起全市農村工作綜合協調和統籌推進的完善網絡體系。
3、加強相關部門建設。農口部門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轉換職能,增強素質,加強自身建設,加快形成職能明確、職責一致、運轉協調的農業行政管理體制。市發改委、經貿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財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建設局、交通局、文廣新局、衛生局、體育局、環保局、規劃局、旅游局、金融辦等部門要從更好地支持“三農”發展、更好地服務“三農”工作出發,明確一名負責同志分管農村工作,成立或明確一個以上專門處室負責農村工作,并配齊配強熟悉農村工作業務的人員,進一步建立健全責任體系,確保工作有人做、見實效。
二、完善研究決策機制,確保部署科學嚴謹
4、進一步健全調研制度。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工作組和市各涉農部門,要經常深入農村,深入基層,了解真實情況,傾聽農民呼聲,確保工作開展最大程度地符合地區實際、符合農民愿望、符合發展要求。要圍繞事關全市統籌城鄉發展全局的戰略性、前瞻性問題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每年精選一批課題,通過自主研究、聯合研究、項目招標等多種方式,通過走訪調查、典型調查、實地考察等多種方法,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不斷提升農村改革發展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科學決策部署水平。
5、進一步健全會商制度。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工作組和市各涉農部門對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的問題,要切實想方設法及時研究解決。對不能獨自承擔、需要其他工作組或部門協助或聯合研究解決的,要及時通知其他工作組或部門,進行集體會商,共同分析原因,研究對策思路,推動問題解決。對不屬于自己職責范圍內的要及時告之相關負責的工作組和部門,推動問題獲得有效解決。
6、進一步健全決策制度。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工作組和市各涉農部門對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的自身無權決策的重大問題,要及時上報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實際,及時召開會議,進行研究決策,作出部署安排。領導小組同時建立定期決策部署制度,每半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研究決策工作推進中的重大事項,協調解決工作開展中的重大問題。
三、完善規劃調控機制,加大引領導向力度
7、高度重視農村規劃。堅持把科學規劃作為實現農村科學發展、城鄉一體發展的龍頭工程,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控制作用,推動鎮村行政區劃調整,加快“三個集中”步伐,加大新市鎮、新型社區和新農村聯動建設力度,進一步優化城鄉經濟、社會、空間、生態布局,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土地集約、人口集中水平,有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要素合理配置、農民生活質量提升和農村生態環境改善。
8、科學完善農村規劃。研究制定《*市農村規劃編制管理辦法》,切實明確各類標準和技術規范要求。著眼長遠,立足現實,堅持現實性、前瞻性、合理性有機統一,不斷深化完善農村產業發展、新市鎮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切實做好各項規劃之間的科學有效銜接。規劃編制過程中,要積極強化專家論證,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努力提升規劃的科學論證水平和公眾參與程度,確保規劃編制的科學合理。
9、精心實施農村規劃。按照區域城市化、城鄉一體化要求,以大建制鎮推動新市鎮整合,以大行政村推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形成以“新城、新市鎮、新型社區”為主的現代化城鎮體系,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加強規劃與區劃的對接工作,加大建制鎮、行政村撤并和撤鎮建街、撤村建居工作力度,促進鎮村布局體系規模調大、結構調優。按規劃有序推進所有保留村莊的整治改造,積極開展規劃政策創新試點,允許按規劃重建或新建住房或配套用房,打造宜居宜人村莊典范。
10、嚴格管理農村規劃。嚴格按照《城鄉規劃法》中確定的基本程序審批各類規劃。各級政府不得隨意變更規劃,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隨意干預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必須按照規劃進行開發建設,并作為公共決策、調控手段和實施項目的重要依據。切實強化規劃執行監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及時糾正、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推動農村規劃全面落實。全面推行“陽光規劃”,全過程實行公示制度,廣泛接受各方面監督,以強有力的監督推動規劃的實施到位。
四、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強化發展資金支撐
11、完善財政投入制度。市財政部門加緊研究制定“財政投農資金投入使用評價辦法”,科學界定財政投入范圍內容,建立健全相應指標體系,切實明確財政投入具體要求,為監督檢查各級政府投入政策貫徹落實情況提供參考依據。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對各地區和各相關部門、各級人大和政協定期對同級政府開展財政投農情況的督查和檢查活動,促進財政投入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確保財政投入全面及時足額到位。
12、完善金融投入制度。鼓勵支持外地銀行、外資銀行和地方銀行發起創辦村鎮銀行,加大對已設立村鎮銀行的政策支持,推動村鎮銀行強化為農服務、實現持續發展。加快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步伐,努力實現農村小額貸款全覆蓋。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多層次農村信貸擔保機制,各(市)區均要建立和完善農業再擔保機構。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試點范圍和覆蓋面,大力發展農村意外保險、財產保險、農機具保險、農民房屋保險等涉農險種。制定完善對合作組織、村級扶貧、農民創業等特定主體的信貸投放考核激勵辦法,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給予資金獎勵。
13、完善社會投入制度。全面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各項國家強農惠農補貼政策,千方百計減輕農民負擔,切實調動廣大農民投資投勞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繼續本著“政府引導、有效扶持、自助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大力推進“一企一村、多企一村、一企多村”結對機制建設,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投資“三農”、支持農村發展。充分發揮財政支農資金的引導功能,靈活運用貼息、擔保、優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外資資本、民間資本等各類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五、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大力增強智力支持
14、加大政研合作力度。著力開展市、市(縣)區兩級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政研合作,加快探索地方政府與合作院校聯手共建的有效機制。認真學習外地成功經驗,圍繞技術推廣、培訓教育、機制研究、掛職鍛煉等主題,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開展各類合作活動。堅持將政研合作融入新農村建設整體之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識、人力、科技優勢,著力破解科技含量不高、人才資源不足和建設機制不活等方面的瓶頸制約,加快推動傳統農業發展成高效農業、傳統村落改造成新型社區、傳統農民培育成現代農民。
15、加大成果轉化力度。結合實際積極創辦“產學研創新中心”、“高科技園區孵化器”、“技術合作推廣中心”等科技創新、科技創業、科技服務載體,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積極以項目建設為主要抓手,在產業發展、規劃建設、生態改善、公共服務、素質提升、綜合改革等方面,每年組織實施一批示范性強、帶動力大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推進科技成果和新農村發展建設緊密結合。積極按照服務綜合化、功能多樣化、推廣社會化的定位,加快探索建立農科教、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加大科技興農力度,提升農業科技含量,促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
16、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樹立“大教育、大培訓”理念,圍繞能力提升,分門類、分專業、分層次、分結構,分期分批抓好人才的培養,建立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相適應的動態管理機制。加大農村黨員干部的培訓力度,突出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和文化素養等培訓內容,使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職位的干部都能得到較為系統的培訓,打造一支學習型、創新型、實干型的黨政人才隊伍。大力實施新農村人才保障工程,推動市(縣)區、鎮、村實用人才和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培養一大批適應農村發展需要的農村基層組織管理人才、農村實用技能人才、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切實滿足農村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六、完善實施推進機制,推動工作深入開展
17、完善工作例會制度。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工作組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例會,并圍繞農村改革發展十大強農惠農工程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各項重點工作,每年選定一個以上主題召開專題推進會,交流各地區、各相關部門的工作推進情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集體研究推進工作,共同解決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大力推動農村改革發展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的落實。
18、完善統籌協調制度。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工作組、市農村改革發展十大強農惠農工程牽頭部門、市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各項重點工作牽頭部門,及時通過召開聯席會議、聯合組織推進、共同檢查考核等多種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統籌協調推進機制,強化成員單位之間的相互配合,做好上下左右的有機銜接,充分發揮互促互補效應,提高推進效率,擴大綜合效果。
19、完善促進創新制度。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工作組和市各涉農部門立足城鄉統籌、科學發展,圍繞規劃建設、就業保障、公共服務、兩個置換、組織合作、金融扶持等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切實加強研究,加強創新,及時制定出臺有助于破解難題的鼓勵性、優惠性、配套性政策措施,切實為工作開展創造有利條件。注重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和探索實踐,深入總結、積極推廣基層的成功做法、有益經驗,鼓勵和支持基層群眾采取更加靈活的工作措施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
20、完善結對共建制度。在強化政府自身作為的同時,積極堅持多方合力推進的原則,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共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工作。大力強化部門結對、村企結對、村村結對工作,推進市各相關部門、工商企業、經濟強村繼續發揚結對幫扶薄弱村的優良傳統,對經濟發展薄弱村加強結對幫扶,切實通過扶助困難戶、幫助建設基礎設施、幫助農民轉移就業等多種方式,幫助薄弱村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困難,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
七、完善督查考核機制,促進工作全面落實
21、突出督查考核重點。全市農村改革發展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工作建立嚴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市的督查考核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各部門、各地區的工作任務和目標要求根據市委、市政府年初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下達的目標任務書和制定的相關工作意見確定。督查考核要全面察看各市(縣)區、各部門落實和執行各級強農惠農政策、完成農民增收等重要綜合指標、完成農村改革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各項目標任務、落實支農項目及資金、推進“三農”工作體系建立等有關情況。
22、完善督查考核辦法。市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各工作組、市級有關職能部門的督查考核活動要圍繞提升推進成效,積極靈活采取多種形式。工作督查要實行綜合和專項、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農村科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其各工作組的專項督查活動每半年分別至少進行一次,督查中要深入開展“三查三看三比”活動。工作考核要堅持平時跟蹤問效、季度進度檢查、年末綜合評定相結合。切實通過有力的督查考核活動,促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工作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推進目標全面完成。
23、公開督查考核結果。全市農村改革發展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工作督查情況將定期通過全市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工作簡報公布。全市農村改革發展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年度考核結果通過地區(部門)自評、地區(部門)互評、群眾測評等方式綜合確定后,由領導小組排定名次,按時向社會進行公布,接受廣大群眾監督評議??己私Y果同時上報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作為部門評優獎勵的重要標準和領導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據。
八、完善獎勵問責機制,充分激發工作動力
24、健全相關制度。進一步建立完善農村工作干部選配制度,切實抓好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班子中熟悉農村工作干部的選拔配備,十分注重從農村基層選拔優秀干部充實各級黨政機關,建立熟悉農村工作的干部人才資源庫,為推動農村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政治和組織保證。加緊完善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公務員和選任鎮級領導干部的激勵制度,鼓勵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年輕同志到村幫助工作,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
篇9
一、狠抓招商引資,做好“招”的文章
我們始終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發展之基、增量之源,不斷轉變工作方式,創新工作理念,真正把招商引資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內在動力和優化產業結構、應對金融危機的生動實踐。
(一)創新方式招商。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招商引資競爭態勢,我們認真研究招商引資規律,進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考核評價機制,積極探索項目征地拆遷工作機制,提高項目落地率。不斷創新社會化、信息化招商辦法,采取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網絡招商、節會招商等方式,重點抓好內生型、節鏈式招商,著力推進項目與本地資源對接、與產業基礎鏈接,向專業園區聚集。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成了興發宜都工業園、林森礦業二期、50萬噸紙板等一批重點項目落戶宜都,東陽光熱電廠、1500噸紅霉素、胰島素項目相繼投產。今年,全市共確定招商引資項目160個,計劃投資67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8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工業項目96個,農業項目40個,社會發展項目10個,城建交通項目14個,工業項目比重占到60%。同時,我們積極爭取新增中央投資項目47個,總投資3。4億元,其中:中央預算投資1。26億元,已開工44個,竣工項目28個,累計完成投資2。56億元,占計劃任務的59。3%。
(二)搭建平臺招商。按照一區多園的思路,加大園區建設力度,著力提升園區聚集生產要素功能,努力把工業園區打造成為產業集聚發展的優勢平臺,成為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的“孵化器”。先后修編出臺《宜都工業園總體規劃》、《宜都市沿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初步形成了以陸城為中心、枝城和紅花套為兩翼的沿江經濟走廊,建成了東陽光生物醫藥園、枝城化工建材園、陸城紡織工業園、清江綠色產業園、陸城陶瓷工業園和中小企業創業園等多個專業園。今年財政投入3億元,實施園區道路硬化、污水處理、電網改造、供水供氣管網等配套建設項目53個,以更加完備的功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尤其是中小企業創業園,先后入駐企業100余家,預計全年實現產值190億元,同比增長4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同比增長50%,園區被列入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在全省綜合考評中連續3年位居前列,并躋身“全國百佳科學發展示范區”。
(三)營造環境招商。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中,我們大力推行全員服務、全程服務和全方位服務,著力營造“關心投資者、尊重企業家、鼓勵大創業”的濃厚氛圍。對新接觸的外來投資者,堅持少講過程、多講辦事結果,簡化審批程序,減少辦事環節,促其迅速開工、投產;對已落戶的企業,堅持“四不變”:政策承諾不變、支持力度不變、服務專班不變、發展環境不變,著力打造支持發展的環境,增強投資者的發展信心,支持企業不斷擴張壯大;對發展暫時受挫的企業,堅持“三不”:一不趕、二不涼、三不嫌,做到理解第一,寬容為上,真心幫助企業把脈問診、解決難題,促其擺脫困境,發展壯大。近年來,凡落戶宜都的項目、企業,無論是在簽約、建設和投產階段,我們都實行全過程“保姆式”服務,沒有出現“兩頭熱中間冷”的現象,僅東陽光每年追加投資額均在20億元以上。
二、狠抓結構調整,做好“優”的文章
調結構、促轉型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推進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以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投資結構調整為重點,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
(一)轉變產業結構。產業是縣域經濟的基礎。為適應全國和全球經濟深度調整的變化,我們通過政策引導,加大技術創新,大力推進生產要素向支柱產業、優勢企業和重點項目集中。全市科技累計投入10億元,孵化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58項,逐步將原有的傳統產業向新型產業轉變,生物醫藥、精細化工、新型建材、機械電子、食品加工等為重點的新型產業集群日益壯大。一是以高新技術為牽引,積極培育生物醫藥產業。生物制藥產業集群已形成年產值30億元的規模。二是以優質高效為目標,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產業。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已形成年產108萬噸酸、24萬噸合成氨、75萬噸復合肥的生產能力,產值已突破100億元,精細化工產業集群進入全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三是以技改擴能為重點,加快發展新型建材產業。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已形成水泥500萬噸、1000萬件高檔衛生潔具、1600萬平方米中高檔墻地磚的年生產能力,年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四是以升級配套為依托,不斷提升機械電子產業。機械電子產業集群已形成年產值10億元的規模。五是以精深加工為突破,著力發展食品加工產業。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已形成年產值10億元的規模。
(二)轉變產品結構。我們牢固樹立“品牌就是生產力”的觀念,大力實施名牌帶動和質量興市戰略,引導企業由做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變、由做產品向創品牌轉變,積極扶持、鼓勵企業爭創著名商標和精品名牌。制定出臺爭創名牌的獎勵辦法,對新獲得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宜昌市知名商標和國家、省名牌產品稱號的企業,最高給予20萬元的獎勵。目前,我們開發節能新 產品154項,成功培育了“楚星”牌磷銨、“華宜”牌套筒2個湖北省著名商標,“楚星”牌磷酸一銨1個國家名牌產品和“惠宜”牌系列衛生陶瓷等7個省級名牌。特別是土老憨公司持有的“土老憨”商標榮獲“最具市場競爭力農產品商標”獎,獲此殊榮的全國僅有60個。在工業產品上我們形成了亞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化成箔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大環內脂類抗生素發酵基地,世界最大的紫外線吸收劑生產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衛生陶瓷生產基地等5個之最。在農業產品上我們形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養殖鱘魚魚子醬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鱘魚生產繁育基地,全國最大的“宜紅功夫茶”生產基地,中部最大的波爾山羊繁育基地和全國柑桔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等五個之最,不斷叫響“宜都制造”。
(三)轉變投資結構。投資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一方面,明確投資方向。我們充分發揮投向對結構調整的風向標作用,重點支持貸款投向生物醫藥、精細化工、新型建材、新型電子、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每年貸款余額占到貸款總額的70%以上,保證了東陽光、宜化楚星、華新水泥等重點企業的信貸需求。同時,我們采取停止貸款、凍結賬戶的方式,限制高耗能、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由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先后依法關閉小水泥廠9家、粘土磚廠17家,取締土紙廠71家,并對5家規模小、能耗高、污染嚴重的陶瓷企業進行整體搬遷,共淘汰落后陶瓷生產線12條。另一方面,轉變投資方式,由政府投資主導向市場融資主導轉變。我們改變以往財政周轉金、政府借款直接向企業投資的方式,不斷提高擔保公司的擔保融資能力,引導企業通過擔保公司擔保直接向金融機構貸款、向市場融資。去年以來,市財政向擔保公司注資5000萬元,增強了擔保公司為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倍增效應。今年以來,積極爭取深圳等外地金融機構各項貸款40億元,同時,我市金融機構向企業的各項貸款余額達到了53。73億元,比年初增加14。87億元,增長38%。
三、狠抓市場主體,做好“量”的文章
企業是產業發展的關鍵,企業實力決定產業實力。針對企業發展中的困難,我們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工程”,一手抓骨干企業,一手抓中小企業,形成了“航空母艦”率先領跑、“螞蟻軍團”競相跟進的格局。
(一)扶優扶強,壯大骨干企業。骨干企業是產業集群的核心和龍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我們堅持把做大做強骨干企業作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頭等大事來抓。按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就業帶動強的發展思路,加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行業領先的大企業、大集團。東陽光、華新水泥、宜化楚星等一批骨干企業不斷壯大,預計今年東陽光公司可實現產值55億元,入庫稅金2。9億元,實現外貿出口1億多美元,其中生物原料藥出口3600萬美元,增長108%,化成箔出口6500萬美元,增長20。3%。同時,我們不斷強化目標管理,落實工作措施,加強跟蹤督辦和檢查考核,完善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大“小進規力度”,確保全年新增規模企業計劃的落實。今年以來,全市新增規模企業39家,規模工業企業發展到177家,其中產值過億元企業30家、過10億元6家、過50億元2家。18家自營出口企業實現出口創匯1。3億美元,同比增長28%,居宜昌市縣市區第一位。
(二)內聚活力,培育中小企業。通過放活政策、激活要素、盤活資源,大力引導和鼓勵本地能人創家業、辦企業、干事業,催生了一批本地中小企業。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在土地使用、證照辦理、稅費收繳、資金扶持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重點支持鼓勵黨員干部帶頭創業、大中專畢業生和退轉軍人自主創業、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與創業。同時,我們認真落實上級有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性投入達到2。7億元。統籌安排1。5億元生產調度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對企業享受的招商引資、出口退稅等政策及時兌現。加強擔保平臺、融資平臺、信用協會建設,完善“兩臺一會”企業融資模式。今年以來,擔保公司已累計為中小企業和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擔保貸款3。52億元。全市新增民營企業400家,個體工商戶4000戶,個體工商戶增加數較去年增加1倍,全市個體工商戶總數達到13000多戶,民營企業達到1000家。
(三)串珠成鏈,發展配套企業。提高產業素質,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關鍵是要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圍繞骨干企業和支柱產業發展,我們著力發展配套型、產業鏈項目,不斷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市三星公司、仝鑫公司與一汽、二汽等汽車生產廠家長期開展配套合作,年銷售連桿20萬件,精密鍛件1。5萬噸,液壓油缸2。5萬套。同時,這些汽車零配件生產、加工企業還打開了廣西(玉柴)、浙江(泉州)、重慶(長安)、柳州(五鈴)等地市場。作為與宜都東陽光制藥、電子產品生產相配套的機械設備制造專供廠家,宜都長江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年可完成產值3億元、稅收500萬元。全市機械行業完成工業產值的85%以上是在與國內的大型廠家、大項目配套合作中完成的,產業關聯度達到85%以上,屬名副其實的配套型經濟。目前,全市共擁有各類零配件生產、加工企業2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億元,利稅900萬元,全市機械工業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分層次競爭的產業結構正在逐步形成。
四、狠抓體系建設,做好“?!钡奈恼?/p>
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須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作支撐,我們建立完善四大體系,著力改善民生,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奠定了基礎。
(一)建立完善高效優質的行政服務體系。始終堅持“執行力就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理念,連續5年在全市黨政機關和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效能建設,“管理就是服務、發展為先、民生為本”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建立機關效能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建立健全決策后評價、決策責任追究和行政問責等制度,制定出臺群眾廣泛參與的監督評價、部門工作績效目標管理、 公務員績效考核、特色工作考評等四個體系。優化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目前,全市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全面完成,共減少前置審批要件4個,減少審批環節245個,每個項目平均壓縮11天。同時,我們還建立市、鄉、村、組四級便民服務體系,即市級行政服務中心,10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123個村和21個社區便民服務室以及組級代辦點。今年以來,四級便民服務中心共接待群眾22。4萬人次,代辦各類事項20。1萬件,群眾滿意率達99%。
(二)建立完善公正嚴明的法制服務體系。將公、檢、法和職能部門的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規范各部門津、補貼發放,將行政性收費、罰沒收入統一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部門亂收費、亂檢查、亂攤派行為的發生。同時,加強制度建設,先后制定《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責任追究辦法》、《損害機關效能行為責任追究辦法》、《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等文件,從根本上健全完善了以提高執行力、制約和規范權力運行為重點的制度建設。
篇10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在全省率先進入全國百強,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發展目標,認真貫徹落實“一主三化”方針,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和統籌城鄉戰略,加快調結構,走新型產業之路;大力抓轉型,走轉變方式之路;努力保發展,走統籌兼顧之路,確保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目標,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增穩相伴、好快并進、城鄉協調、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預計全年可實現生產總值131。7億元,增長20%以上;規模工業總產值220億元,增長53%以上,增加值突破60億元,增長35。8%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增長57。1%以上;財政總收入11億元,增長23。5%以上,其中一般預算收入7億元,增長40。6%以上。我們的主要作法是:
一、狠抓招商引資,做好“招”的文章
我們始終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發展之基、增量之源,不斷轉變工作方式,創新工作理念,真正把招商引資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內在動力和優化產業結構、應對金融危機的生動實踐。
(一)創新方式招商。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招商引資競爭態勢,我們認真研究招商引資規律,進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考核評價機制,積極探索項目征地拆遷工作機制,提高項目落地率。不斷創新社會化、信息化招商辦法,采取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網絡招商、節會招商等方式,重點抓好內生型、節鏈式招商,著力推進項目與本地資源對接、與產業基礎鏈接,向專業園區聚集。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成了興發宜都工業園、林森礦業二期、50萬噸紙板等一批重點項目落戶宜都,東陽光熱電廠、1500噸紅霉素、胰島素項目相繼投產。今年,全市共確定招商引資項目160個,計劃投資67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8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工業項目96個,農業項目40個,社會發展項目10個,城建交通項目14個,工業項目比重占到60%。同時,我們積極爭取新增中央投資項目47個,總投資3。4億元,其中:中央預算投資1。26億元,已開工44個,竣工項目28個,累計完成投資2。56億元,占計劃任務的59。3%。
(二)搭建平臺招商。按照一區多園的思路,加大園區建設力度,著力提升園區聚集生產要素功能,努力把工業園區打造成為產業集聚發展的優勢平臺,成為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的“孵化器”。先后修編出臺《宜都工業園總體規劃》、《宜都市沿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初步形成了以陸城為中心、枝城和紅花套為兩翼的沿江經濟走廊,建成了東陽光生物醫藥園、枝城化工建材園、陸城紡織工業園、清江綠色產業園、陸城陶瓷工業園和中小企業創業園等多個專業園。今年財政投入3億元,實施園區道路硬化、污水處理、電網改造、供水供氣管網等配套建設項目53個,以更加完備的功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尤其是中小企業創業園,先后入駐企業100余家,預計全年實現產值190億元,同比增長4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同比增長50%,園區被列入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在全省綜合考評中連續3年位居前列,并躋身“全國百佳科學發展示范區”。
(三)營造環境招商。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中,我們大力推行全員服務、全程服務和全方位服務,著力營造“關心投資者、尊重企業家、鼓勵大創業”的濃厚氛圍。對新接觸的外來投資者,堅持少講過程、多講辦事結果,簡化審批程序,減少辦事環節,促其迅速開工、投產;對已落戶的企業,堅持“四不變”:政策承諾不變、支持力度不變、服務專班不變、發展環境不變,著力打造支持發展的環境,增強投資者的發展信心,支持企業不斷擴張壯大;對發展暫時受挫的企業,堅持“三不”:一不趕、二不涼、三不嫌,做到理解第一,寬容為上,真心幫助企業把脈問診、解決難題,促其擺脫困境,發展壯大。近年來,凡落戶宜都的項目、企業,無論是在簽約、建設和投產階段,我們都實行全過程“保姆式”服務,沒有出現“兩頭熱中間冷”的現象,僅東陽光每年追加投資額均在20億元以上。
二、狠抓結構調整,做好“優”的文章
調結構、促轉型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推進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以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投資結構調整為重點,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
(一)轉變產業結構。產業是縣域經濟的基礎。為適應全國和全球經濟深度調整的變化,我們通過政策引導,加大技術創新,大力推進生產要素向支柱產業、優勢企業和重點項目集中。全市科技累計投入10億元,孵化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58項,逐步將原有的傳統產業向新型產業轉變,生物醫藥、精細化工、新型建材、機械電子、食品加工等為重點的新型產業集群日益壯大。一是以高新技術為牽引,積極培育生物醫藥產業。生物制藥產業集群已形成年產值30億元的規模。二是以優質高效為目標,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產業。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已形成年產108萬噸酸、24萬噸合成氨、75萬噸復合肥的生產能力,產值已突破100億元,精細化工產業集群進入全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三是以技改擴能為重點,加快發展新型建材產業。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已形成水泥500萬噸、1000萬件高檔衛生潔具、1600萬平方米中高檔墻地磚的年生產能力,年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四是以升級配套為依托,不斷提升機械電子產業。機械電子產業集群已形成年產值10億元的規模。五是以精深加工為突破,著力發展食品加工產業。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已形成年產值10億元的規模。
(二)轉變產品結構。我們牢固樹立“品牌就是生產力”的觀念,大力實施名牌帶動和質量興市戰略,引導企業由做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變、由做產品向創品牌轉變,積極扶持、鼓勵企業爭創著名商標和精品名牌。制定出臺爭創名牌的獎勵辦法,對新獲得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宜昌市知名商標和國家、省名牌產品稱號的企業,最高給予20萬元的獎勵。目前,我們開發節能新產品154項,成功培育了“楚星”牌磷銨、“華宜”牌套筒2個湖北省著名商標,“楚星”牌磷酸一銨1個國家名牌產品和“惠宜”牌系列衛生陶瓷等7個省級名牌。特別是土老憨公司持有的“土老憨”商標榮獲“最具市場競爭力農產品商標”獎,獲此殊榮的全國僅有60個。在工業產品上我們形成了亞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化成箔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大環內脂類抗生素發酵基地,世界最大的紫外線吸收劑生產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衛生陶瓷生產基地等5個之最。在農業產品上我們形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養殖鱘魚魚子醬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鱘魚生產繁育基地,全國最大的“宜紅功夫茶”生產基地,中部最大的波爾山羊繁育基地和全國柑桔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等五個之最,不斷叫響“宜都制造”。
(三)轉變投資結構。投資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一方面,明確投資方向。我們充分發揮投向對結構調整的風向標作用,重點支持貸款投向生物醫藥、精細化工、新型建材、新型電子、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每年貸款余額占到貸款總額的70%以上,保證了東陽光、宜化楚星、華新水泥等重點企業的信貸需求。同時,我們采取停止貸款、凍結賬戶的方式,限制高耗能、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由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先后依法關閉小水泥廠9家、粘土磚廠17家,取締土紙廠71家,并對5家規模小、能耗高、污染嚴重的陶瓷企業進行整體搬遷,共淘汰落后陶瓷生產線12條。另一方面,轉變投資方式,由政府投資主導向市場融資主導轉變。我們改變以往財政周轉金、政府借款直接向企業投資的方式,不斷提高擔保公司的擔保融資能力,引導企業通過擔保公司擔保直接向金融機構貸款、向市場融資。去年以來,市財政向擔保公司注資5000萬元,增強了擔保公司為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倍增效應。今年以來,積極爭取深圳等外地金融機構各項貸款40億元,同時,我市金融機構向企業的各項貸款余額達到了53。73億元,比年初增加14。87億元,增長38%。
三、狠抓市場主體,做好“量”的文章
企業是產業發展的關鍵,企業實力決定產業實力。針對企業發展中的困難,我們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工程”,一手抓骨干企業,一手抓中小企業,形成了“航空母艦”率先領跑、“螞蟻軍團”競相跟進的格局。
(一)扶優扶強,壯大骨干企業。骨干企業是產業集群的核心和龍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我們堅持把做大做強骨干企業作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頭等大事來抓。按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就業帶動強的發展思路,加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行業領先的大企業、大集團。東陽光、華新水泥、宜化楚星等一批骨干企業不斷壯大,預計今年東陽光公司可實現產值55億元,入庫稅金2。9億元,實現外貿出口1億多美元,其中生物原料藥出口3600萬美元,增長108%,化成箔出口6500萬美元,增長20。3%。同時,我們不斷強化目標管理,落實工作措施,加強跟蹤督辦和檢查考核,完善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大“小進規力度”,確保全年新增規模企業計劃的落實。今年以來,全市新增規模企業39家,規模工業企業發展到177家,其中產值過億元企業30家、過10億元6家、過50億元2家。18家自營出口企業實現出口創匯1。3億美元,同比增長28%,居宜昌市縣市區第一位。
(二)內聚活力,培育中小企業。通過放活政策、激活要素、盤活資源,大力引導和鼓勵本地能人創家業、辦企業、干事業,催生了一批本地中小企業。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在土地使用、證照辦理、稅費收繳、資金扶持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重點支持鼓勵黨員干部帶頭創業、大中專畢業生和退轉軍人自主創業、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與創業。同時,我們認真落實上級有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性投入達到2。7億元。統籌安排1。5億元生產調度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對企業享受的招商引資、出口退稅等政策及時兌現。加強擔保平臺、融資平臺、信用協會建設,完善“兩臺一會”企業融資模式。今年以來,擔保公司已累計為中小企業和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擔保貸款3。52億元。全市新增民營企業400家,個體工商戶4000戶,個體工商戶增加數較去年增加1倍,全市個體工商戶總數達到13000多戶,民營企業達到1000家。
(三)串珠成鏈,發展配套企業。提高產業素質,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關鍵是要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圍繞骨干企業和支柱產業發展,我們著力發展配套型、產業鏈項目,不斷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市三星公司、仝鑫公司與一汽、二汽等汽車生產廠家長期開展配套合作,年銷售連桿20萬件,精密鍛件1。5萬噸,液壓油缸2。5萬套。同時,這些汽車零配件生產、加工企業還打開了廣西(玉柴)、浙江(泉州)、重慶(長安)、柳州(五鈴)等地市場。作為與宜都東陽光制藥、電子產品生產相配套的機械設備制造專供廠家,宜都長江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年可完成產值3億元、稅收500萬元。全市機械行業完成工業產值的85%以上是在與國內的大型廠家、大項目配套合作中完成的,產業關聯度達到85%以上,屬名副其實的配套型經濟。目前,全市共擁有各類零配件生產、加工企業2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億元,利稅900萬元,全市機械工業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分層次競爭的產業結構正在逐步形成。
四、狠抓體系建設,做好“?!钡奈恼?/p>
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須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作支撐,我們建立完善四大體系,著力改善民生,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奠定了基礎。
(一)建立完善高效優質的行政服務體系。始終堅持“執行力就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理念,連續5年在全市黨政機關和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效能建設,“管理就是服務、發展為先、民生為本”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建立機關效能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建立健全決策后評價、決策責任追究和行政問責等制度,制定出臺群眾廣泛參與的監督評價、部門工作績效目標管理、公務員績效考核、特色工作考評等四個體系。優化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目前,全市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全面完成,共減少前置審批要件4個,減少審批環節245個,每個項目平均壓縮11天。同時,我們還建立市、鄉、村、組四級便民服務體系,即市級行政服務中心,10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123個村和21個社區便民服務室以及組級代辦點。今年以來,四級便民服務中心共接待群眾22。4萬人次,代辦各類事項20。1萬件,群眾滿意率達99%。
(二)建立完善公正嚴明的法制服務體系。將公、檢、法和職能部門的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規范各部門津、補貼發放,將行政性收費、罰沒收入統一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部門亂收費、亂檢查、亂攤派行為的發生。同時,加強制度建設,先后制定《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責任追究辦法》、《損害機關效能行為責任追究辦法》、《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等文件,從根本上健全完善了以提高執行力、制約和規范權力運行為重點的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