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質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1 15:3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少年素質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的參考文獻是體現作者對前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和對學術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和品德,所以論文參考文獻的撰寫是非常有必要的,關注學術參考網,隨時查看更多優(yōu)秀的論文參考文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趙作斌.成功素質教育——大學教育理念與模式的新突破[J].中國高等教育,2006,(2).
[2]郭文安,王道俊.試論有關青少年學生素質的幾個問題[J].教育研究,1994,(4).
[3]崔相錄.素質教育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李玉華.大學生素質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葉瀾.中國教育學科年度發(fā)展報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國教育綠皮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陳佑清.教育活動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會文集[C].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佟慶偉.秋實.個體素質結構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4.
[3]柳斌.柳斌談素質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4]朱開軒.“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面向21世紀開創(chuàng)基礎教育新局面[J].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1997.
[5]龔珊珊.“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觀念之辨[J].基礎教育研究,2006,(1).
[6]劉海.軍校信息素質教育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
[7]于靜.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探討[J],情報探索,2008,(8)
[8]成亞夢.論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J],素質教育論壇,2008(1O)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張玉清.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22)
[2]王雷.淺析小學素質教育推行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0)
[3]潘旭,張勇.小學素質教育中的善教育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9)
[4]張方明,陳蕾.金融危機下加強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4):25-27.
[5]段麗華.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yè)素質教育的融合[J].安順學院學報,2014,(3):73-74.
[6]林麗萍.高等職業(yè)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yè)素質教育關系辯證[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67-68.
篇2
[內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中學文言文教學究竟要把握在什么樣的位向上?對這個問題,必須提出明確的界釋和可操作的要求。因為這是關涉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的必要前提。為此,我們先看看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有關界述。
1963年教學大綱規(guī)定:“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撥亂反正的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1986年教學大綱規(guī)定:“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1992年新制訂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規(guī)定:“讀文言課文,要了解內容,能順暢朗讀,背誦一些基本課文。”此外,1986年和1990年的大綱,都在“閱讀能力”部分列出各年級閱讀文言文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梯層分明的不同要求。不過,1990年前的四個教學大綱,都把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作為高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共同取向,只是1992年的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提法與前四個大綱略有不同,但基本要求和1990年前的大綱沒有差別。
那么語文界的先輩們?yōu)槲难晕慕虒W又提出過什么要求呢?這里,我們不妨聽聽呂叔湘先生的話:“教學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種提法:一、為了了解現代文章里出現的成語和典故;二、為了欣賞古典文學作品;三、為了接受文化遺產;四、為了寫好白話文。”(注:引自《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全國中語匯編,開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呂先生在評議一、四兩種的提法頗有不妥之處后,全然肯定“應該認真考慮的是二、三兩種提法。”至此,我們綜合教學大綱的界定和語文前輩的論述,同時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確切取向是:學習必備的文言文化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努力接受和繼承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初步學會賞析優(yōu)秀古典文學作品,積極吸收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養(yǎng),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這也是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總體目標要求。
如何實現為文言文教學設定的目標要求呢?這要靠教學全程的切實有效的操作來實現它。呂老先生說:“接受文化遺產非具有自由閱讀古書的能力不可,也就非有基本訓練不可。”(注:引自《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全國中語匯編,開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呂先生把是否具有“自由閱讀古書的能力”作為能否“接受文化遺產”的先決條件,而能否具有“自由閱讀古書的能力”則全靠“非有基本訓練不可。”這就是說,“基本訓練”是培養(yǎng)“自由閱讀古書的能力”的必由之徑,而“自由閱讀古書的能力”的形成,則是“基本訓練”的必然結果,它們二者之間是互為依存密不可分的。文言文教學正應從這里起步,在教學中,著力不懈地抓實抓好下面幾項基本訓練。
摳緊字詞認讀
這是文言文教學的基礎。文言文字詞的構成,除與現代文相同的常用字詞外,教學中最應重視的是:通假字、古今異讀字詞、古今相異字詞、古代專用字詞、冷僻字詞。這五類字詞,是學生自由閱讀文言文的攔路虎,教學中必須首先解決它們。當然,閱讀文言文,要用普通話讀準字音,這是無疑的。但是,一些特殊字詞的讀音,仍要按古字音認讀,如“可汗”(ke han)、單于(chan yu)等,都要指導學生準確認讀,切不可讀錯。其次,要精確認準字形。辨認字形,注意力要放在通假字、象形字、形聲字上,尤其要重視形聲字的認讀。指導學生通過辨析字形結構,準確把握字意。再次,要準確理解字詞義,這是摳緊字詞認讀的目的。呂叔湘先生指出:“難字固然要注意,常見的字更需要注意。常見的字大多數都不止一個意義,而這些字又常常有時代限制不但不能用現代的字義去理解古書,并且同是古義也不能用后起的字義去理解時代在前的文字,特別要留意的是與習見的意義相近而又不同的意義。”(注:引自《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全國中語匯編,開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呂先生的話為我們理解文言文指明兩個要點:一是要注重大量存在著的一字多義的理解,二是要特別留意古書字義的時代變化,切不可用今義解古義。這一點正是現今文言文教學必須加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學會句意轉換
這是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關鍵。理解句意靠理解詞義支撐,因此,教學中要把理解字詞義放在首位。理解字詞義,虛詞為輔,實詞為主,實詞中又以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為最。要指導學生運用歸類、比較、列表、調換等方法,理解字詞在特定語境中的準確意思,這是能否準確轉換句意的關要之處。要在反復訓練中讓學生會學“保”(保留人名、官名、地名)、“調”(調換句中的詞序和句子結構順序)、“補”(補出句中省略成分)、“去”(去掉不切合現代漢語表述習慣的語詞)等轉換句意的方法,使之成為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的技巧。要對文言文與現代漢語句表達習慣的異同進行比較,讓學生按語言表達規(guī)律實現古今順意的準確轉換。
篇3
關鍵詞 中國博物館 美國博物館 博物館教育 青少年 合作伙伴
Abstract As a so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 educ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museums. In 2007,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ICOM) adjusted the first function and task of museums to “education”. Since then, museums projec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round the theme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Meanwhile, the cooperation and contact between museums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s have get gradually deepened.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have been accumulate also during this exploration practice.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museum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lated.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k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s the most developed museum education and China which museum education level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two countries do have differences in museum-school cooperated education. By this analysis, we will find problems and get useful experience or inspiration in ourselves.
Keywords Chinese Museum; American museum; museum education; teenagers; cooperative partner
美作為博物館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博物館教育理念和悠久的博物館教育傳統(tǒng)。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美國的博物館教育早已突破了傳統(tǒng)因素的限制,在教育內容、形式、媒介上不斷推陳出新,幾乎全美90%的博物館都已建立起與學校的合作伙伴關系。
1 美國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的對接與融合
1.1 發(fā)展歷程
階段一:探索期――博物館教育處于學校教育的從屬地位。
20世紀30年代,現代教育理論的發(fā)展促使美國教師突破學習空間的桎梏,開始有老師嘗試到博物館開展教學,開啟了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探索嘗試,博物館也由此深受啟發(fā),教育使命感大大增強。
到了20世紀70年代,已經出現了博物館和學校交互式的學習模式。許多博物館教育人員走進學校,并且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開展以興趣小組為單位的博物館學習。
階段二:合作期――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處于平等地位。
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美國的博物館和學校正式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并制定出切實有效的合作方案。Hicks就曾指出彼時的“博物館和學校都在為彼此的合作進行努力,博物館和學校不再僅僅是資源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他們彼此分享交流設計尋找最佳的途徑來適用博物館作為課程資源。”①
20世紀90年代,博物館中的教學項目成為合作新模式,博物館根據學校課程設計展教活動以實現合作目標。②博物館學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博物館學校是指通過學區(qū)與博物館的伙伴關系,共同設計、實施,以落實博物館學習的學校。平時,學校帶著學生到博物館上課,同時也在博物館的協(xié)助之下,創(chuàng)造展品、展覽,甚至在校園內設計自己的博物館。”③
到了21世紀,博物館教育的重點則在于進一步探索如何滿足課程及學校教師教學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在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實踐的過程中,美國政府還適時頒布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和“有教無類法案”,以法律、制度引導和規(guī)范博物館教育的發(fā)展。④
1.2 美國博物館教育的特點
美國的博物館教育一直保持著世界領先水平。“通常,一座博物館會將四分之三的教育資源提供給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博物館每年接待學生參觀者5500萬人次;博物館根據國家與地方教育大綱,量身制作了各方面的教育活動;每年,博物館提供1800萬小時的課程。”⑤
美國博物館與學校教育對接的方式主要有:提供到館參觀教學、到校服務、教育資源出借、課程研發(fā)(包括博物館專屬課程、學校校本課程、第三方主導課程和博物館學校)、教師培訓與網絡服務。⑥總體而言,美國博物館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自然歷史到人文社科、從博物館到學校、從體驗項目到學術研究,從實地教育到網絡教育,涵蓋了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
第二,教育設施完備齊全。美國博物館的教育部門不僅為學生開放專業(yè)的實驗室、教室,還提供學生所需的各種配套材料。
第三,館校合作意愿強烈。在美國,博物館對學生的重視和學校對博物館的重視促使雙方積極主動地開展合作,并從資金、人員、組織、時間等各方面給予充分保證。
第四,注重教師教育。造成館校合作困難的相當一部分原因應該歸咎于教師缺乏來自博物館的專業(yè)性指導。因此,美國的一些博物館在教育活動開展前,經常會開展類似“教育者之夜”、教育者研討會等活動,為教師提供與專家學者見面的機會,或是為教師提供各種活動指南或教學資料,甚至以博物館的科研項目為契機為其提供職業(yè)發(fā)展項目。⑥
第五,擴大社會參與,形成教育合力。美國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的同時,還通過加大其他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教育氛圍。
2 我國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如前文所述,面對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我國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的歷程是由20世紀末國家教育部門倡導的素質教育改革開始的。“博物館博大精深,博物館教育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重視培養(yǎng)一批復合型的教育人才是現代博物館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⑦但是和美國的情況相類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博物館一直處于學校教育的從屬地位。不僅沒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法上也趨同于學校教育,沒能形成獨立價值和地位的博物館教育是無法真正發(fā)揮作用的。
直到近些年來,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不斷提高使博物館由學校的從屬與附庸發(fā)展成為真正獨立的社會教育部門。在教育部門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部署下,隨著社會大課堂、中小學校外實踐課程等一系列項目的實施,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學生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走進博物館,同時也促進了博物館教育資源的正規(guī)化、標準化、課程化建設。例如,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北京史家小學聯合開發(fā)的校本課程《漫步國博――史家課程》,就是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國博的展陳資源為依據,共同編寫適合小學各年齡階段和各個學科的博物館教材,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開展教學。⑧
3 我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問題與啟示
3.1 中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博物館教育以其獨有的優(yōu)勢和特色,為我國青少年學生的文化熏陶、愛國主義教育和魍趁賴陸逃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策制度不健全,對博物館教育認識不到位。以日本為例,立法部門在1949年《社會教育法》的基礎上,于1951年制定《博物館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博物館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由此,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也獲得了日本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⑨目前,我國針對博物館教育還停留在政策性文件層面,法律基礎尚需完善。在《博物館法》未出臺的情況下,國家文物局可以通過設立博物館教育委員會等機構,負責博物館與學校的聯系工作;幫助并指導博物館制定教育計劃、開展教育活動,給予博物館人力、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與此同時,政策制度的不到位,也使得一些學校領導和家長對博物館教育認識不足,形成了只重學校教育而輕博物館教育的錯誤觀念,沒能把參觀博物館當作學習看待,影響了博物館學習的質量。
第二,博物館的自身發(fā)展有待提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博物館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各個博物館的發(fā)展水平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很難從人員、資金、設施等方面保證所有博物館都能滿足不同學生的教育需求,博物館教育水平低使得教育質量更難以保證。為此,對于中小型博物館而言,應該圍繞“教育”的核心職能,根據博物館的實際情況,發(fā)揮自身資源特色,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逐步提高綜合實力。只有當博物館的展覽水平、服務能力、基礎設施等得到綜合發(fā)展時,博物館的教育水平和效果才能有所保障。
第三,與學校的伙伴關系有待加強。“成功的合作需要學校和博物館之間形成正式、長期的制度性關系并進行廣泛傳播”,⑩雖然博物館與學校已經建立了初步合作關系,但是,由于缺乏制度上的保證,使得二者間未能實現持續(xù)、有效的溝通和分享,一些新建立起來的合作關系和模式變成了曇花一現。除了制度上的缺失,學校教師與博物館教育人員之間缺少相互理解與交流、彼此目標存在較大分歧、缺少開誠布公的態(tài)度、缺乏資金支持等都會成為影響雙方關系的因素。因此,僅靠一方的努力,博物館和學校很難由短期的合作發(fā)展為長期的伙伴。因此“對于整個合作過程來說,需要彼此具有持續(xù)的意愿去發(fā)展、試驗(嘗試)和評價,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要舍棄制定好的全部計劃。”Z
第四,博物館之間合作研究網絡的建立。一方面,博物館各有所長,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夠幫助青少年發(fā)現更多使他們感興趣的問題,獲得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博物館發(fā)展水平不一,這就更需要通過博物館之間的相互學習來取長補短,通過分享教育經驗、教育案例和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來共同進步,共同服務于青少年成長。
第五,博物館教育與社區(qū)教育的加強。除了與學校的合作,博物館還應在其教育工作相對成熟時,積極參與社區(qū)文化建設,通過派遣教育專員、提供教育設施、開展教育活動等方式協(xié)助社區(qū)工作人員,為青少年打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3.2 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的經驗與啟示
首先,博物館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不能因為博物館教育的正規(guī)化、標準化和課程化,就被學校教育所同化。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博物館教育理論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另一方面,要結合博物館自身特點,從教育角度深入挖掘博物館的教育資源。
其次,博物館與學校的交流溝通是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關鍵。這既需要博物館從展陳到教育活動、服務設施、教學資料等方面積極配合學校教育,也需要學校積極主動地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因此,只有當相關政府部門、博物館與學校自身、教師與博物館教育人員三個維度形成合力,才能實現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對接。
注釋
① Hicks,E.(1989,September). Museums and schools as partn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78380)
② Sheppard,B. (Ed.). (1993). Building museum&school partnership.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③ 許麗紅,高源.美國博物館學校案例解析及運行特點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6).
④ 鄭奕.博物館教育活動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66.
⑤ 謝穎編譯.美國博物館聯盟探索教育新模式[J].中國文化報,2014-07-08.
⑥ 吳鏑.美國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對接融合[J].當代教育論壇,2011(5).
⑦ 朱嶠.如何提升中小學教師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的能力[J].中國博物館,2015(3):48.
⑧ 鄭奕.博物館教育活動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68-71.
⑨ 段少京.現代博物館教育工作探析[J].南方周末,2003(1):113.
⑩ 浙江省文物局:國家博物館與小學深度合作館校聯合開發(fā)校本課程[EB/OL].(2013-10-07).[2016-9-6].http:///news/2013-10-07/783184542.shtml
Z 孔立寧.日本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C].科學發(fā)展觀與博物館教育學術研究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218.
[ Hirzy,E. (Ed)(1996). True needs, true partners: Museum transforming schools. Washington,DC.
\ Ambach,G.Museums as places of learning.Museum News,1986.65(2):35-41.
⒖嘉南
[1] Hicks,E.(1989,September). Museums and schools as partn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78380)
[2] Sheppard,B.(Ed.).(1993).Building museum&school partnership.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3] 許麗紅,高源.美國博物館學校案例解析及運行特點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6).
[4] 鄭奕.博物館教育活動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5] 謝穎編譯.美國博物館聯盟探索教育新模式[J].中國文化報,2014-07-08.
[6] 吳鏑.美國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對接融合[J].當代教育論壇,2011(5).
[7] 朱嶠.如何提升中小學教師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的能力[J].中國博物館,2015(3):48.
[8] 段少京.現代博物館教育工作探析[J].南方周末,2003(1):113.
[9] 浙江省文物局.國家博物館與小學深度合作館校聯合開發(fā)校本課程[EB/OL].(2013-10-07).[2016-9-6].http:///news/2013-10-07/783184542.shtml
[10] 孔立寧.日本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C].科學發(fā)展觀與博物館教育學術研究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218.
篇4
摘要:科學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生物作為一門自然基礎學科,其教學中就應該注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通過闡述中學生科學素質及其教育目標,結合中學生物教學的實際,就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科學素質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學生物教學;素質教育;科學素質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應首先明確科學素質的內涵及其教育目標。科學素質主要指人們在認識自然和應用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內稟心理特征。科學素質的發(fā)展以科學知識、科學技能、科學方法的掌握和積累為基礎。一個人只有在對科學文化的學習和實踐活動過程中,通過具體的科學知識、科學技能、科學方法的內化和升華,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學能力和科學觀。此外,影響科學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還有興趣、情感、意志和作風等非智力因素。缺乏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會嚴重影響一個人所能達的科學知識與能力水平,影響到科學觀的高度。筆者認為,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意識傾向。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著推動的作用,在教學中首先必須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一是通過設置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刨根問底是青少年學習的特點之一。實踐表明,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困難越多,興趣也就越高。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設問,從一個疑點的解決到另一個疑點的出現,步步深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從而引發(fā)了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二是運用直觀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學是直觀性很強的一門學科。直觀教具有實物、標本、模型掛圖,直觀手段包括投影、錄像等。除了經常使用傳統(tǒng)的直觀教學媒體外,網絡教學可引導和組織學生上網查閱有關資料,或采用網絡信息技術,將大量的信息和資源放在相關的網頁中,可以提高學生的直接興趣。三是點撥前沿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產生于認識和需要。科技前沿知識由于具有新和奇的特點,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知識興趣。如克隆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對學生有一種神秘的吸引力。如果教師把社會責任適時地加進去,就能更好地提高他們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獻身精神
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道路可走的。教師要告訴學生生物學家們要經過長期地辛勤勞作,刻苦努力,方能達到目標。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為能得到真實有效的科學數據在巴西的巴伊亞進行為期5年的科學考察。我國的生物學家彭加木為了開發(fā)邊疆資源,幾次不畏險阻,到風沙無情、大地險惡的新疆羅布泊地區(qū)考察,第四次闖進羅布泊時不幸遇難,為科學而獻身。科學家就是要有這種追求真理,不怕犧牲的精神,只有思想上的大無畏,才能沖破思想束縛,取得異乎尋常的科研成果。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學習科學家這種不畏艱險的獻身精神。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方法
近幾十年來,許多科學教育家認為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目前中學生物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學科的探究能力主要體現在觀察、實驗、思維能力。生物科學方法是指揭開生物世界奧秘的各種途徑、手段。在生物科學方法中,最重要的有觀察法、實驗法、科學思維法等。結合生物教學,指導學生掌握生物科學方法,并靈活運用科學方法。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方法。觀察可分為質的觀察和量的觀察兩種類型,是科學認識過程中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是科學研究中獲得感性材料所必需的,是研究人員收集事實最常用的方法,生物學更注重觀察。在教學觀察中,可以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明確觀察目的。
(2)選擇適當的觀察對象。
(3)采用適當的觀察手段。
(4)觀察完畢后要進行比較、分析和歸納。
在生物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看到觀察的對象,還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如由局部到整體,由表及里,從上至下等都是生物學常用的科學觀察法,應盡量以探究性的啟發(fā)代替結論性的解釋,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進行學習,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方法。實驗是生物科學中的另一種基本研究方法,隨著現代自然科學的飛速發(fā)展,研究的內容越來越廣泛,實驗方法的種類也日益增多。涉及中學生物的實驗方法有探索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定性實驗、對照實驗、模擬實驗等。生物實驗的一般程序為: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驗目的不同,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安排實驗,設計實驗步驟,通過現象觀察并收集資料、數據再進行分析思考,概括或歸納出結論。再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法。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示、分析、綜合等,都是生物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這些思維方法在生物觀察實驗、理論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實事求是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應當把對學生實事求是品質的培養(yǎng)滲透到生物教學中。第一,要求學生真實地報告和記錄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和數據,在實驗設計時提醒學生選擇的實驗材料要容易獲得,思路要明確,要有對照實驗。實驗完成之后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寫出實驗報告。第二,通過介紹科學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學生,如把光合作用發(fā)現史、生長素發(fā)現史等有關科學家原始經典實驗過程及探究精神的內容貫穿教學中,讓學生感受科學家在科學研究過程中表現出的人格美。如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敢于懷疑、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謙遜的品格,合作的精神,大膽的想象,嚴謹的方法和奇妙的靈感等。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
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精神是科學素質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收集大量的生物科技資料并匯報交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科技創(chuàng)新興趣。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做好一個課題。強調團結合作的精神,讓學生自發(fā)分成若干個小組,合理分工,齊心協(xié)力,做好課題研究工作。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參考文獻:
篇5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自古以來,“健康第一”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健全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要強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兒童”。 健康既是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結果,也是幼兒身心充分發(fā)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兒的幸福之源,離開健康,幼兒就不可能近盡情游戲,也不能專心學習,甚至無法正常生活;幼兒時代的健康不僅能夠提供幼兒期的生命質量,而且為一生的健康贏得了時間。
一、創(chuàng)造一個能激發(fā)積極社會情感的充滿愛心和關切的環(huán)境
教師的愛心應當是理智的愛,能理解、接納第個幼兒的特點,在一個班上,由于先天素質和家庭環(huán)境的具體差異,每個幼兒都有著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熱情大方,善于言辭,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語,有的活潑敏捷,喜歡歌舞,教師應了解其產生的根源,一視同仁地對他們親切、關懷,并提出嚴格的要求。例如,要從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兒傳遞愛的信息,要給安全感受到威脅的幼兒以特殊的關懷,要以冷靜、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的挑釁和不服從行為等等。實踐證明,在師生之間,只有建立了和諧、親切、友好尊重、充滿社會情感的關系,才能使幼兒樂意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指導,敞開心扉地自然表達心理動態(tài)和全部智能,并且擴展為良好的同伴關系。
二、創(chuàng)造一個能調動和發(fā)揮幼兒潛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環(huán)境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育的第一條件就是要尊重主體,認識主體、熱愛主體。要在不背離點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兒的自由和個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說教師的言語和舉動要能恰當地顧及行為的環(huán)境條件和社會后果,教師的所有目的,不是簡單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們學會自我控制,明確自身的責任,愉快的給自已發(fā)出命令,自覺地給自己提出要求。能激發(fā)幼兒潛能的環(huán)境,一般具有這樣一些特點:1、教師經常使用協(xié)商、啟發(fā)、建議的口吻說話,教師的語言、表情、姿態(tài)、動作無不包含著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師能為每一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活動能力的機會和條件。3、尊重每一個幼兒的認知優(yōu)勢和創(chuàng)造力。4、能注意發(fā)揮期望效應的積極功能。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就是相信每個幼兒都有發(fā)展?jié)撃埽芨鶕魅说呐d趣、愛好和長處,從原有的起點出發(fā),鼓勵啟發(fā)幼兒,就越能得到最優(yōu)化的發(fā)展結果。
三、創(chuàng)造一個能發(fā)展幼兒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納的環(huán)境
自尊感是自我評價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體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情感和決心。由于幼兒身心發(fā)展存在著很大差異,所以對幼兒的評價應在遵守《綱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向比較。如果成人經常公開議論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動癥、沒出息,是“一分鐘也不能安靜”、“什么也學不會”的人,孩子就會失去自尊和自信,就會惶惑,不聽話和自暴自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多適用積極的評價,這是發(fā)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改善幼兒處境。3、支持幼兒。
四、創(chuàng)造一個能引起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的觀察和有趣的環(huán)境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人的行為常常由三種內驅力引起動機:一是好奇的內驅力――求知欲望;二是好勝的內驅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內驅力――交往欲望。教師在準備日常生活的物質環(huán)境時,要按照教育目的為幼兒提供有新穎性、啟發(fā)性和引導性的設備、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調整環(huán)境時,也要經常豐富,補充和更替交換設備、材料、玩具、物品以激發(fā)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進幼兒與物質環(huán)境之間有益的相應作用,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材料靈活地運用。
五、創(chuàng)造一個能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環(huán)境
1.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戲活動中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fā)揮發(fā)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yǎng)成、獨立性的培養(yǎng)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fā)展、合群情感的發(fā)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xié)調發(fā)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我們歸納為三個原則:游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我們依據三大原則靈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游戲、體育游戲等。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
2.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活動中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陽春面澆頭”外在式的;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我們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實現“跑班制”,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fā)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
3.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yǎng)。我們利用幼兒研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擦皮鞋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
總之,幼兒園的環(huán)境是為幼兒園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的,應該使生活在這個環(huán)境中的每個幼兒感到安全,感到歡樂,感到被尊重,感到為集體所接納,感到自尊、自信,感到獲得成功,這就是幼兒所需要的心理環(huán)境也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心理環(huán)境的目標。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
幼兒教育作為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結合保育和教育的雙重特點,將幼兒教育融入到實際生活之中,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幼兒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今的幼兒教育里已經比較常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無疑有它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幼兒心理教育是幼兒園規(guī)范幼兒的相關行為、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時也是幼兒園培養(yǎng)兒童規(guī)則、制度觀念的萌芽方式。與此同時,幼兒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視幼兒心理健康引導、培養(yǎng)幼兒良好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過于程式化,忽視結合實際生活情境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幼兒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態(tài)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導致幼兒產生新的心理問題。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兒心理教育,達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 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教育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科學完善的教學制度。然而由于在實際幼兒教育中,多數幼兒園重視對幼兒知識、認知的教育,而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許多幼兒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們認為學生出現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較內向,行為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疏導。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被認知,心理健康不僅適用于中小學生、成人,同樣對于幼兒適用。幼兒由于個體差異,其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盡相同。因此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僅僅應當對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行為存在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應當對所有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須,只有通過合理引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才能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發(fā)展。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開發(fā)幼兒的潛力、促進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才能從根本上預防幼兒出現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1]。
1.2 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與生活實際不符
許多幼兒園開設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沒有真正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與實際生活脫鉤,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學效果不佳。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上,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數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課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則往往被忽略。
1.3 忽視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學
游戲活動是幼兒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則常常被幼兒教師認為與游戲活動不搭邊,因此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兒教育需要引導,需要循序漸進,以游戲活動為主的趣味性教學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這種好的教學方式往往難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現,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之一。
2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 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健康教育不應僅僅對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行為存在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應當對所有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須,只有通過合理引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才能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發(fā)展。在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能滿足幼兒心理健康發(fā)育的需要,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長效和高效的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造故事情景可以激發(fā)心理健康發(fā)展。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表演游戲,創(chuàng)造故事情景,使幼兒進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學生可以通過情境再現和故事表演,深刻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內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兒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2]。例如在教學《小馬過河》的故事使,引導幼兒扮演小馬、松鼠、螞蟻等,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導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更培養(yǎng)了幼兒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過趣味性教學推進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與成人不同,因此不應當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而應當用兒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設計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戲活動是幼兒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將心理健康教學融入到游戲中,幼兒不僅能夠在游戲中獲得歡樂,也能夠在游戲中獲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謂一舉兩得。通過游戲活動提升兒童心理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游戲策劃時注重游戲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設計游戲時必須考慮到孩子們的興趣所在,只有孩子們對游戲活動有足夠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活動。其次,在游戲活動中融入語言教學應當將游戲內容與孩子們的世界緊密聯系起來。例如在進行《四個好朋友》的故事教學時,讓幼兒分別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雞、小黃狗、小花貓分別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禮貌用語,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確則游戲出局,余下的繼續(xù)游戲。小朋友們在游戲中進行禮貌用語交流,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現實教育意義較強。通過游戲與故事的有機結合,不僅借鑒了游戲的趣味性,還通過故事對語言的鍛煉,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語言交流、溝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進了幼兒之間的溝通教育,對一些思想比較自閉的幼兒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3 結語
總之,要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兒心理素質、塑造良好的幼兒品格,除應當在幼兒日常教育中觀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趣味性教學推進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外,還必須加強幼兒教師的自身教學水平,用耐心和關心去影響孩子,通過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引導幼兒。其次應當關注幼兒的負面情緒反應,發(fā)現幼兒的不良情緒及時疏導。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
幼兒健康教育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兒的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待個人健康和公共衛(wèi)生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幼兒的各種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健康行為與習慣。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承擔著啟蒙教育的重任,雖然已有一定的專業(yè)理論基礎,但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師還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加強學習。在理論上要系統(tǒng)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點、原則、途徑和方法等,把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律,提高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增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覺性,從而提高所需知識和能力,要翻閱大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使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范化、科學化。
2、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實際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是雖然一個新課題,但這種現象卻由來已久,只是以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的高度發(fā)達,帶動了整個社會的不斷進步。但同時,很多不良現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面而來,在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時,它的負面影響已讓我們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們敲響了警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刻不容緩!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聯系起來,與自身的保教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探索、研究。如:語言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表述能力,讓幼兒能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樂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合群性;美術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將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來。這樣,將會給中小學教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心理健康教育與一日活動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動,應該融入幼兒一日活動之中:首先,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fā)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yǎng)成、獨立性的培養(yǎng)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這對自我意識的良好發(fā)展、合群情感的發(fā)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xié)調發(fā)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在實踐中,我們應該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這就要求我們要精心地選擇游戲,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時,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機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以幼兒為中心,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這就對我們廣大的幼兒教師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不僅具備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加強對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在教學中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打好基礎。
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讓幼兒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為對策。這種方式能幫助幼兒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做出合乎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反應,提高幼兒判別是非的能力、經受挫折的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2、家園同步教育。幼兒家庭與托幼機構密切配合,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實施同步的教育,但具體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兒園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是“分享與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過游戲進行,那么,在家里也應同時進行這一主題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與父母分享食物,與鄰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戲等。家園同步教育,往往比單方面實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過給幼兒一個典型的形象,讓他們模仿,從無意到有意,從自發(fā)到自覺地去學習典型的行為,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與典型一致的行為習慣。幼兒多直觀思維,模仿力強,這種教育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行為練習。讓幼兒對已學習過的行為及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加深幼兒對這些行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行為習慣。
5、講授教育。具體而形象地向幼兒講解有關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淺知識,提高幼兒對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心理健康的態(tài)度。但這樣做,要注意形式多樣、生動、內容貼切、適宜。
此外,嘗試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愛教育等均可有選擇性地加以采用。
三、構建幼兒心理健康保障系統(tǒng)
篇6
一、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一)中學歷史教師自身的水平亟待提高。加強歷史科研意識,培養(yǎng)歷史科研能力,對于大多數中學歷史教師來說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盡管如此,中學歷史教師應該知難而上,為提高中學歷史教學的質量而努力。
(二)中學歷史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歷史教學觀念。從本質上說,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統(tǒng)一發(fā)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是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研究性學習的推廣,教師的主導地位更應該體現在引導學生對已有的結論進行重新審視,創(chuàng)設全新情境,從而把握歷史真正的內涵,使之變得鮮活。
(三)中學歷史教師要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傳授。脫離了歷史基礎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精神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土之木。輕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專注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最終會使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的訓練流于形式。相反,只傳授歷史基礎知識而忽略創(chuàng)新能力的思維訓練也違背了實施素質教育的初衷。
二、在歷史教學中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塊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趣味的小天地,在這個天地里傾注著自己的熱情和精力。而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的是一個封閉的、禁錮的、狹窄的、高壓的學校牢籠。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自己的個性被抹平了,創(chuàng)造力就不易被激發(fā)出來。缺少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也就不可能有諸多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沒有人才,在經濟的大潮中,我們就不可能立于不敗之地。因此,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首先要有一種寬松、自主、自由、豐富多彩的教育氛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獨立思考、敢于冒險和主動精神,這是教學的永恒追求。創(chuàng)造性只能在這種氛圍中才能培養(yǎng)出來,近期歷史教材的改編和中考、會考的改革,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有利時機,盡管考試仍在進行,但難度大大降低,題型的變化也逐漸擺脫了過去的那種單純憑記憶的模式,因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在歷史教學中就一改過去的那種以講為主、以記為輔的教學方法,代之以討論為主、并輔之以辯論、歸納的教學方法,同時大膽刪去一部分內容,每課進行一、兩個重點標題的討論。要求學生自由發(fā)言,自由辯論,教師作適當引導,或幫助學生查找一部分資料。最初的幾節(jié)課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并幫助他們尋找疑點,并制定相應的鼓勵和輕微“懲罰”措施(如,唱歌、講故事、朗誦詩歌等)。同時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對較特別的問題進行探究,時間一長,學生就慢慢形成一種尋找疑點和進行答疑的基本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一種創(chuàng)新意識,也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奠定基礎。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標新立異
“疑乃學之始”。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始,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質”。只有善于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才能在此基本上思考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時,對于神機妙算、遇事先知的“智多星”諸葛亮,我認為教材只從正面談到他的智慧、才能,而歷史上的諸葛亮非“不食人間火”的超人,他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我這樣說了以后,同學們立即來了興趣,各抒己見,有學生發(fā)現了諸葛亮的不聰明之處:1.用人多疑,不會招賢;2.事無大小,親自過問;3.實無大事,缺少勇氣和判斷。學生通過積極思考,提出疑問,這一行為本身就蘊含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
為此,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是這樣,可不可以那樣。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大膽提出問題,不唯書,不唯上。“標新”和“立異”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它的關鍵在于“新”和“異”,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
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與別人不同的見解,敢于打破“常規(guī)”,敢于在“新”和“異”上做文章。當然,“新”和“異”并非隨心所欲,毫無根據。教師要引導學生尊重史實,進行科學的符合實際的評價、判斷,不能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嘩眾取寵。
“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學會到會學”的飛躍等創(chuàng)新教育的嘗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另外,必須注意的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同時,教師一定要強化自身的創(chuàng)造意識,發(fā)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以提高歷史教學效率為宗旨,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目的,不斷探索和改進,才能更完善。
四、創(chuàng)新作業(yè)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已經注意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但是,同樣作為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的作業(yè)練習,教師卻往往忽視了指導學生充分運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認識事物教育論文,也沒有鼓勵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最終每一段豐富多彩的歷史都成為單調的“原因、過程、意義”或者“背景、內容、作用”等的固定陳述。
篇7
相關熱搜:特殊教育制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學
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美一直是人們不懈的追求。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是新課程的任務之一。尤其是在特殊教育中實施、滲透、強化美的教育,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本文就在特殊教育中如何滲透美育教學展開論述,分別從校園、課堂、活動、生活四個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美的感知、樹立美的理想、形成美的品質、為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在人類社會中,美是無所不在的。所謂“色美以悅目,音美以悅耳,文美以動心”便是美感。對學生進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樣的誘導、啟迪,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培養(yǎng)他們美好的品質和崇高的情操是現代教育的首要目標。
郭沫若先生曾說過:“人類社會根本改造的步驟之一,應當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因此,在特殊教育教學中實施、滲透、強化審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如何在特殊教育中滲透美育做一簡單論述。
一、潤物細無聲,把美育滲透在校園文化建設之中
一花一木皆育人,一磚一瓦總抒情。把美育貫穿到校園文化中去,充分利用教學樓、教室、操場等處懸掛師生優(yōu)秀書畫作品,設宣傳櫥窗、校園黑板報,張貼名人名言,使學校的每一塊墻壁、綠地和每一片景色都能“說話”,讓每一個置身于校園的學生,時刻都能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創(chuàng)造一種“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促進殘疾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寓教于樂”,把美育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
培養(yǎng)殘疾學生欣賞美的能力,也要發(fā)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要結合學生特點以及課程設置,把美育工作滲透到各項各科的教學中去。
1.利用盲童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有意識選擇一些有代表的音樂供他們欣賞。在欣賞音樂之后,討論音樂表現的形象,理解音樂的內涵,引起感情共鳴,開展合理的想象,對音樂素材進行加工處理,最后表述自己的心理感受,這樣的練習,往往使盲生興趣盎然、表達暢通。
2.結合工藝美術課,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針對聾生特點,可以在學習繪畫基本技能的同時,輔以烙畫、瀝粉畫、蠟染、紙浮雕、剪紙、中國結編制等工藝課,使學習內容豐富多彩,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他們觀察生活,體會藝術,感悟人生,用積極樂觀的情感憧憬未來,用靈動的雙手表現愿望。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的能力,提高與完善學生素質的目的。
3.從培養(yǎng)舞蹈表演技能入手,引導聾生參與社會活動,從中享受與健全人同樣的愉快和幸福。這對特殊兒童獲得自信心,逐步挖掘從體能到智能的巨大潛力,常常具有驚人的效用。特殊兒童雖然身殘,但好勝心強,有對藝術的渴求,經教師引發(fā),會激發(fā)出更高的創(chuàng)美熱情。還能使特殊兒童體驗到通過辛勤的藝術勞動獲得一種美的,脫離低級趣味,提高審美情趣的同時,逐步疏導情感,協(xié)調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特殊美感效應。
三、寓教于游戲,把美育融入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效果的延伸和補充。要把美育融入整個教育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教音樂、美術課,還可以在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余文體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審美能力。
1.組織成立以盲聾啞學生為主體的“心之靈”藝術團,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比賽,讓學生把自己對美的理解表現出來,給學生提供表現美的舞臺。通過文藝演出、書畫展覽、小型體育比賽、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不僅展示了殘疾學生在藝術、體育、科技方面的精神面貌,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素質、增強了集體凝聚力,也營造了文明高雅、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2.以興趣小組活動為切入口,拓寬素質教育和美育創(chuàng)建的內涵。按照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興趣小組:書法興趣小組、美術興趣小組、英語興趣小組、舞蹈興趣小組等等。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校園、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培養(yǎng)藝術天賦。不僅使學生在美育方面發(fā)展得到了進一步的推進,而且還豐富了校園生活,陶冶了學生美好情操,拓寬了學生今后的成長成才之路。
四、美源于生活,在生活之中體驗美育
生活本身豐富多彩,內容很多,可是我們的學生常常熟視無睹,視而不見,我覺得主要是缺少動力——情感。要從多方面幫助學生進入欣賞的心理,根據美的對象的特點,創(chuàng)造適當的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接近美,感受美,欣賞美,從而深化美感,培養(yǎng)真情。
為此,春天組織春游時,老師帶著盲生到黃河邊放風箏,當他們手拉長線,順著老師指引的方向在草地上盡情奔跑,體會到了“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樂趣;夏天組織學生登祁連山,當他們在老師的扶持下,氣喘吁吁地爬到山頂,領受那毫無遮掩的八面來風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情懷會油然而生;秋天,參觀菊展,盲童觸摸到在瑟瑟秋風中傲霜怒放的姿態(tài)時,明白了陶淵明獨愛菊的原因。
讓特殊孩子像健全孩子一樣,充分領略生活的樂趣,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的真情。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學生的美育工作任重道遠,為了殘疾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讓我們協(xié)起手來共創(chuàng)美的學校、美的教育。
篇8
1、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堅持做到“四個符合”,即符合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符合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符合教育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符合廣大教職工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需求。力爭在新的平臺上促進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內涵發(fā)展、特色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升教育的品質、品位,做實、做優(yōu)、做精、做強教育品牌。
2、充分發(fā)揮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堅持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教育實踐,不斷提高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能力,做科學發(fā)展觀的堅定實踐者。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前提和保障,在教育工作的一切方面、各個領域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教育發(fā)展與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相協(xié)調,實現校際間發(fā)展的和諧,關注每個學生的和諧發(fā)展,辦好人民滿意的優(yōu)質教育。3、根據*“四個率先”的發(fā)展目標以及*新一輪發(fā)展對教育的現實要求,堅持發(fā)展創(chuàng)新,著力打造以“精、特、優(yōu)”為標志的“經典*、精品教育”,深化“精品教育”內涵,拓展“精品教育”外延,提煉“教育精品”要素,制定“精品教育”綜合指標,增強教育發(fā)展的活力,提高教育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度,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二、加強統(tǒng)籌和指導,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
4、貫徹實施《*區(qū)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0*)》,加強幼兒園建設。做好市示范園復驗和區(qū)示范園、一級園評審工作,充分發(fā)揮示范性幼兒園的引領和輻射作用。以“在整合理念下的園本課程建設”課題為引領,研究適合幼兒發(fā)展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整體提高3-6歲幼兒園保教質量。探索0-3歲嬰幼兒早教服務模式,科學育兒指導率力爭達到95%。
5、學習貫徹新《義務教育法》,高水平普及義務教育。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保持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在全市的領先地位,實現高水平的均衡發(fā)展。小學繼續(xù)以“校際聯動,團隊合作”為抓手,逐步形成校際間協(xié)作互動與交流合作的機制。以教育內涵發(fā)展為重點,進一步鞏固初中建設成果。依法保障殘疾學齡兒童的受教育權利,穩(wěn)步推進初中隨班就讀工作,使隨班就讀逐步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落實進城務工就業(yè)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工作。
6、加大市、區(qū)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和示范輻射作用,規(guī)范和優(yōu)化“協(xié)作塊”、“協(xié)作鏈”運行機制。進一步開展“協(xié)作鏈”交流活動,積極探索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的全面合作以及“協(xié)作鏈”運行的長效機制,在“協(xié)作鏈”的內涵建設和特色建設上有所突破。
7、貫徹落實區(qū)職業(yè)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加快*市商貿旅游學校建設,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職業(yè)教育辦學方針,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以現代服務業(yè)為重點,深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專業(yè)結構的調整。啟動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特色實驗工程,加快實施彈性學習制度,實現完全學分制管理。職業(yè)學校要與企業(yè)、行業(yè)和社會力量充分協(xié)作,集聚社會資源,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靈活開放、自主發(fā)展、職前與職后聯動的,具有區(qū)域特色的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促進職業(yè)教育與發(fā)展服務經濟相結合。
8、按照區(qū)“十一五”成人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的要求,做大、做強成人教育。認真做好區(qū)業(yè)余大學(大同學院)迎接市教委對“*市獨立設置成人高校教育檢查”工作。進一步深化社區(qū)學院實體性運作機制,推進社區(qū)教育實驗區(qū)和社區(qū)教育實驗項目工作,實現成人教育、社區(qū)教育、職業(yè)培訓全覆蓋。加強對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的監(jiān)管和引導,做好第二批民辦非學歷教育院校分等定級評估。規(guī)范辦學行為,嚴格查處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學科補課班。繼續(xù)探索和籌劃建立區(qū)教育培訓基地,吸引更多更好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培養(yǎng)“培訓品牌”,提高教育對我區(qū)現代服務業(yè)發(fā)展的貢獻力。
9、服務學習型城區(qū)建設。繼續(xù)探索教育資源向社區(qū)開放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方法,進一步擴大教育資源的開放度。配合街道等相關部門,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支持、組織全區(qū)所有中小學將符合社區(qū)居民需求,符合安全要求的教育設施向社區(qū)居民開放,并會同有關單位做好相關的日常管理工作,實現區(qū)內教育資源向社區(qū)開放全覆蓋,更好地滿足廣大社區(qū)成員日益增長的教育文化需求。
三、堅持德育為先,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10、按照“德育為先,素質領先”的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貫穿于各級各類教育以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結合“二期課改”,充分發(fā)揮“兩綱”在實施過程中的特色經驗和優(yōu)秀案例的指導作用,全面推進“兩綱”進課堂。完善和優(yōu)化“兩綱”課外教育活動框架,將“兩綱”精髓滲透到課外實踐中。充分利用區(qū)德育名師工作室等資源要素,創(chuàng)新育德載體,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教材、引入課堂、引入學生頭腦。
11、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秩序,營造優(yōu)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建設有欣賞平臺、情感走廊、休閑天地、才藝展示等體現人文關懷和班級特色的“溫馨教室”。
12、以“加強德育過程管理,提升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為主線,“研”字當頭,服務基層。通過研究學校,構建學校綜合社會實踐體系,形成內容相對穩(wěn)定、教育功能獨特、教育效應良好的富有校本特色的教育資源。通過研究教師,以個案剖析的形式,探索提升教師育德意識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通過研究學生,關注學生道德情感形成的過程,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3、以迎接“20*年國際特奧運動會”的舉辦為契機,聚焦社會公共道德,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各類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為一體的主題教育,組織發(fā)動學生積極參加“我為你加油”主題教育活動。
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4、結合“二期課改”的全面推進,加快建立新的課程教材體系、考試評價制度,制定科學、客觀、操作性強、實效顯著的教學質量監(jiān)控和流程管理制度,20*年9月實施。樹立“教育質量是取信于民的基礎”的觀念,將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納入校長的實績考核。
15、做好市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試驗區(qū)工作。以《學生成長記錄冊》為基礎,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以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全面評價學生,全面反映中小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和水平,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診斷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加強對學校教師、學生進行記錄和評價工作的培訓和指導,加強評價實施過程中的誠信教育,堅持實事求是和誠信原則。
16、提高教育科研的質量、效率和影響力。重心下移,促進課題管理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引導教師關注課堂,關注課改,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加大科研普及指導力度,加強科研培訓,推廣優(yōu)秀科研成果,通過舉辦學術研討、交流展示、專題講座等活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組織基層學校參加*市第九屆教育科研成果評選。
17、提高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召開區(qū)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總結教育信息化推進的典型經驗,制定新一輪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把基礎教育和“二期課改”架構到信息技術教育的平臺上,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探索利用網絡平臺實行國際間的課程交流。
18、認真做好體育、科技、藝術等工作。協(xié)辦好20*年10月國際特奧運動會輪滑比賽。結合“*區(qū)學生體育大聯賽”,積極開展深受學生歡迎的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做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數據上報工作。加強體育設施和場地建設,培育扶持具有本區(qū)特色的體育項目進校園、進課堂。建設和完善“*區(qū)青少年科學研究院”,聘請專家指導項目研究,參與科技實踐,參加重大賽事,為青少年科技活動和科技人才提供科學研究和科學試驗的場所,建立“小研究員”隊伍和優(yōu)秀青少年科技人才檔案庫,構筑開放式跟蹤培養(yǎng)平臺。進一步完善體育、科技、藝術教育特色(項目)學校的長效管理機制,做好新一輪市、區(qū)體育、科技、藝術教育特色(項目)學校的申報、復評、命名、掛牌工作。
五、優(yōu)化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
19、始終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梯隊培養(yǎng)、合理搭配”的原則,構建以名教師為榜樣、中青年骨干教師(校長)為中堅、教師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根基的“金字塔”型的教師隊伍。按照“與時俱進、積極穩(wěn)妥”的原則,健全人才培養(yǎng)和福利待遇的經費保障機制,增強教師隊伍的吸引力,創(chuàng)設校長和教師成長、成才、成名的條件。做好第二批名校長各名教師人選的選拔工作。
20、加強對新一輪20個名師工作室的規(guī)范化管理,讓名師有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間。實施《*區(qū)學科帶頭人管理辦法》,建立區(qū)學科帶頭人、區(qū)級骨干教師管理機制,為優(yōu)秀教師發(fā)展搭建平臺,有計劃地培養(yǎng)中青年骨干教師。啟動高級教師職務等級管理,不斷增強高級教師的工作動力。
21、創(chuàng)新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培訓機制。細化培訓項目,強化校本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實務培訓,激發(fā)教師自主學習的內在需求,通過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關注學前教育和初中階段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職業(yè)教育要盡快建設一支以就業(yè)為導向、強化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22、加強教育協(xié)作與交流。繼續(xù)組織“**教育論壇”和“‘*杯’長江三角洲地區(qū)17城市教育發(fā)展研究論文評選活動”。探索校級領導和骨干教師境外中長期考察培訓機制。繼續(xù)做好以外語、雙語教師為主,其他學科優(yōu)秀教師為輔的境外業(yè)務培訓工作。
23、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理順校長職級工資制,使之更規(guī)范、科學。進一步規(guī)范結構工資分配方案,各基層單位教職工結構工資分配方案的調整預案必須事前報區(qū)教育局人事部門,經審核后進入學校民主程序,通過后報區(qū)教育局備案。
24、加強聘用合同的管理,嚴格把好教職員工流動關。對所有引進人員進行心理測試和基本素質測試。加強人事干部隊伍建設,匯編人事工作實務手冊,增強實務培訓,提高基層人事管理的水平和質量。
六、實施布局調整,繼續(xù)優(yōu)化教育發(fā)展環(huán)境
25、妥善實施教育資源調整的重點項目和應急項目。*區(qū)第一中心小學新建項目年內實質性啟動。大同中學學生公寓項目、實驗小學新建項目進入論證程序。穩(wěn)妥實施高標準開放式實訓培訓中心的建設項目。支持人民路隧道工程建設,制定并實施音樂幼兒園和*區(qū)第一中心小學過渡方案。
26、重點加強小學和幼兒園資源調整。采取整體思考、分步實施、梯度轉移的策略,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總量,實現教育結構整體優(yōu)化,使小學和幼兒園的數量、布局、規(guī)模趨于合理。
27、繼續(xù)推進“退商還教”。凈化、綠化、美化校園環(huán)境,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功能,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完成紫霞幼兒園、中華路第三小學和*市商貿旅游學校“退商還教”工作。
28、加強校舍和教育設備等教育資源的管理。及時做好學校大修計劃的編制工作,按時、高質量完成學校的修繕工程。按照必須和節(jié)約的原則,合理更新和添置教學設備,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現有教學設施的效用。
29、建設“平安、衛(wèi)生、文明、和諧”校園。認真落實安全責任制,加強校園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演練,提高處置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積極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和教育,加強對擁有機動車等交通工具的在校師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嚴格控制社會車輛進入校園。以建設新一輪“健康校園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進行衛(wèi)生應急預案全面大檢查,健全學校食品衛(wèi)生安全、衛(wèi)生防疫安全工作的監(jiān)管網絡,不斷提升師生的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和健康安全技能掌握水平。
七、提升管理水準,維護教育公平公正公益
30、切實有效地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充分發(fā)揮教育事務受理與服務中心的職能,確立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逐步形成高效的服務型教育行政機制。建立規(guī)范公正行使職權的運行機制,改版“*教育信息公開”網絡主頁,主動推進政務信息的公開和宣傳,接受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和批評,繼續(xù)加強對教育熱點和難點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和諧教育。
31、加大對學校教學制度的制定、實施和管理方面的指導力度。理順學校用人機制,優(yōu)化教育用人環(huán)境,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三者之間的關系。加強對教育經費的審計與監(jiān)督,增強教育收費的規(guī)范化和透明度。
32、加強公文處理過程化管理,試行退文和通報制度。加強檔案工作常規(guī)化管理,依法做好年度檔案立卷執(zhí)法檢查。加強外事工作制度化管理,完善因公出國預報審批手續(xù)。加強信息工作質量化管理,提高信息報送的錄用率。
33、進一步鞏固教育行風建設成果。嚴格執(zhí)行“一費制”,規(guī)范各級各類學校收費行為,完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扶持體系。認真做好防治商業(yè)賄賂長效機制的工作。
34、推行“陽光招生”,依法治考、依法治招。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制定本轄區(qū)招生入學工作實施意見并組織實施。加強對各類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管理、指導、監(jiān)督和檢查,妥善解決招生入學工作中發(fā)生的問題,依法辦理與查處各類學校招生入學工作過程中的來信來訪和違紀違規(guī)事件。招生工作人員要加強自律,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
35、發(fā)揮教育督導監(jiān)督檢查職能。認真貫徹新頒布的《義務教育法》,充分發(fā)揮督導結果的作用。深化學校發(fā)展性督導評價機制,全面推行學校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督導模式,建立并實施以學校自評為主和以督導室為主的多元他評機制。探索校內評價監(jiān)督制度的建設。對學校實施“二期課改”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指導。貫徹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導室關于學校檢查評比歸口管理的精神,積極主動地協(xié)調教育各部門對學校的檢查評比工作,以減輕學校的負擔。
八、圍繞中心工作,抓好其他各項工作
36、加強語言文字工作規(guī)范化管理,推動應用和管理水平的持續(xù)提高。繼續(xù)做好、保密、雙擁、計劃生育、獻血、紅十字會及退管會等各項工作。
篇9
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辦學思想,繼續(xù)以《小學生德育綱要》為基礎,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針,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文明行為的養(yǎng)成為重點,全面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全面關心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深入學習德育課程標準,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校園文化及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文明意識、耐挫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塑造我校學生新世紀新少年的新形象。
二、德育工作重點:
(一)抓好隊伍建設,強化德育意識,要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學校德隊的隊伍建設,做到全員育人。
1、完善管理網絡。
德育管理是一個整體系統(tǒng),繼續(xù)建立完善校內"一點三線"的德育管理網絡格局,實行校長總負責,分管校長具體負責,法制副校長密切配合,學校教導處操作執(zhí)行,黨團組織、少先隊通力協(xié)作的德育管理機制。根據德育工作目標、內容、實施途徑,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2、優(yōu)化骨干隊伍。
點抓好班主任隊、少先隊輔導員隊伍建設,構建班主任、少先隊員導隊伍科學管理的機制,抓住"選配、培訓、激勵"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繼續(xù)組織定期學習、現場觀摩和考察研討、班主任三項基本功競賽。建立穩(wěn)定、提高班主任隊伍的激勵措施,在建立班主任、輔導員崗位職責規(guī)范、嚴格考核的同時,建立文明班級、優(yōu)秀班主任評比制度。加大獎勵力度,進一步提高班主任、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并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方面向優(yōu)秀班主任傾斜。
3、建立育人體系。
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力量,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教師的師德狀況如何,直接影響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和教育質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學校要利用政治學習時間進行法規(guī)、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專題學習和討論,開展"愛崗敬業(yè)""正師風、揚師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等主題的教育系列活動,要使全體教師主動適應德育教育的新形勢,真正成為德育管理者,實現德育"全員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深入研究,拓寬思路,加強德育的思想建設。本學期,重點引導教師關注學校、關注班級、關注同事、關注學生。在以下幾個層面上形成共識:
A集體和睦相處:每個人都是集體的一員,人人都受歡迎;
B人人有權參與:每個人都是學習、生活的主人,人人都應參與;
C共同互助合作:個人問題也是大家的問題,只有互相幫助共同合作才能解決問題;
D滿足不同需求:教育不是要篩選人、放棄人,而是培養(yǎng)人。
(二)加強基礎教育,培養(yǎng)文明學生
1、深化愛國教育。
繼續(xù)規(guī)范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內容以"五愛"為主線,做到學期有計劃,周周有主題。要充分發(fā)揮紅領巾廣播臺、黑板報、宣傳櫥窗等陣地的宣傳作用,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豐富的人文資源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要充分發(fā)揮少先隊組織作用,以重大節(jié)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紀念日為契機,通過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提高德育實效。
2、繼續(xù)常抓養(yǎng)成教育。
抓好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管理是加強校風建設的重要抓手,養(yǎng)成教育也是小學德育的重要內容。繼續(xù)推行行政、教師值日、紅領巾值日崗制度,深入實施體驗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繼續(xù)開展創(chuàng)“文明班級”活動,設立“文明班級”流動紅旗,對各班的衛(wèi)生、文明禮儀、紀律、兩操、路隊等情況進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每周匯總,考核優(yōu)勝班級獲流動紅旗。對這三項制度的實施情況加強指導、考核,確保常規(guī)工作持之以恒、抓細抓實。使學校形成班班爭先、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從站好隊、做好操、掃好地、講衛(wèi)生、有禮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十分好習慣”等基礎行為入手,養(yǎng)成以下好習慣: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文明禮貌,微笑待人;學會尊重,耐心聽他人說話;保護隱私,別人的東西不亂動;利人利己,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做;待人友善,觀看比賽文明喝彩;遵守規(guī)則,上下樓梯靠右行;勤奮自強,天天鍛煉身體;環(huán)保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接每一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提高學生的"五自"能力,確保學生行為規(guī)范合格率為100%,品德優(yōu)良率為99%以上。
3、強化"五自"教育。
“五自”(自主、自理、自護、自強、自律)是雛鷹行動的核心內容,已成為在青少年階段所必需具備的素質。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調動他們積極向上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競爭意識,要積極并有針對性地講解、示范、實踐操作,使“五自”活動更具操作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
4、滲透公民教育。
以育人為根本,繼續(xù)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教育和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誠實守信為重點,牢記公民道德基本道德20字(愛國守法,勤儉自強,明理誠信,團結友善,敬業(yè)奉獻)本學期開展"學習雷鋒精神,弘揚道德規(guī)范,塑造誠信形象"活動,促進學生基本道德觀念的形成和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
5、加強法制教育。
繼續(xù)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通過法制專題講座、知識競賽、師生演講、參觀展覽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重點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動,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意識。建立后進生幫教制,消滅在校生違法犯罪行為的出現。
6、開展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通過觀察、談話、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心理現狀,在認真上好健康教育課的同時,要加強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指導,及時矯正某些學生的畸形心理,增強他們的抗挫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濃厚校園文化氛圍,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1、校園班級環(huán)境美化。
進一步加強校園走廊文化、墻上文化,班級文化,做到環(huán)境要做到美化、教育化,繼續(xù)進行每期期未班級文化建設的教室文化評比活動。讓學生全員參與,主題要突出教育意義和人文關懷,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動手力。
2、升旗儀式序列化。
堅持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要求內容豐富,在保留傳統(tǒng)的愛國、勵志等內容的基礎上力求同社會生活、時事政治緊密聯系,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形成序列。
3、板報設計個性化。
繼續(xù)精心設計校、班兩級黑板報,體現科技、敬廉崇潔、平安校園、消防教育、文明禮儀等方面的特色的校園文化及各班的個性。
(四)調動各界參與,發(fā)揮整合優(yōu)勢,實現“三結合”。
1、提高家教水平。
繼續(xù)按要求辦好家長學校。做到目標明確,計劃落實,規(guī)范嚴格、內容針對性、實用性強,并且認真做好資料搜集、積累工作,進行走訪學生家庭活動。家訪要不拘形式,不固定時間,本著關心學生,溝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訪質量。本學期教師家訪要達到全班學生的30%,通過其他形式與家長交流要達到40%,并做到有對象、有目標、有效果、有反饋、有記錄。讓家訪真正成為建立起教師、學生、家庭互動的三者關系,成為進一步摸索出心理教育的突破口,成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做到每學期同每位學生家長均有一定程度的書面和短信息聯系,特別重視做好與后進生家長的經常性聯系;加強對教師家訪工作的組織管理,并把家訪工作納入對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2、加強對周邊環(huán)境的綜合治理,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育人環(huán)境。
充分發(fā)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會五大員(報告員、家教員、幫教員、宣傳員、校外輔導員)、學校家長委員會的作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校區(qū)共建活動。大力開展學雷鋒互助、環(huán)保等活動。形成齊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使在校生違法犯罪率繼續(xù)為零。
(五)重視學科滲透,加強德育科研。
1、挖掘滲透內容。
德育要寓各學科教學之中,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語文、社會等學科要充分發(fā)揮人文學科的優(yōu)勢,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和基本國情教育;數學、自然等學科,要通過中國和世界科技發(fā)明與發(fā)展的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教育,愛國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音、體、美等學科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質,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磨練意志品質,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和堅忍不拔的精神。
2、優(yōu)化學科教學。
課堂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種全員性策略,教師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諸方面滲透德育教育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各學科要繼續(xù)上好學科滲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課,要繼續(xù)認真上好思想品德、晨會、班隊活動課。
3、開展德育科研。
全體教師要樹立向科研質量要效益的現代意識,要認真學習教科研理論的書籍并運用于德育實踐研究。要認真作好學習筆記,要針對新形勢下的學生特點,進行分析研究,撰寫有一定質量的教育論文,積極向報刊雜志投稿。
三、主要活動建議:
以“關注生活、勇于實踐”為特色,本學期的德育重點是繼續(xù)引導學生開展“走進生活、走向實踐”為主題的道德實踐系列活動。
1、各月的教育重點是;二、三月份,開展“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活動;四月份,開展“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在行動”活動;五月份,開展“能手巧手就在我們之中”活動;六七月份,開展“我們也能創(chuàng)造美”活動。
2、結合相關節(jié)日,相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三月份學雷鋒日和“三八”婦女節(jié),開展凈化、美化社區(qū)活動和慰問媽媽的活動;四月份環(huán)保宣傳周和植樹節(jié),開展環(huán)保宣傳和植樹、養(yǎng)花種草活動;五月份的“五一”勞動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開展與勞模、優(yōu)秀青年代表手拉手活動;六月份開展藝術節(jié)活動。
3、結合學校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服務意識。一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少兒維權中心服務活動能有實效,心理信箱、心理啟動實施。二是建立“問題學生”檔案,加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個案研究。
篇10
在市教體委和市園區(qū)實驗工作指導小組的領導下,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園區(qū)實驗方案于2000年年初正式啟動。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區(qū)域性整體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已初見成效。在園區(qū)推進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努力營造一種氛圍、把握兩條主線、做到三個落實、加強四個滲透、達到五個結合、抓好六個環(huán)節(jié)。
一、營造一種氛圍
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形成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家長、社區(qū)的共同參與。所以,我們在推進實驗過程中,要求通過各種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全面啟動心理健康教育,全體教職員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全員參與和全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期的實踐證明,這種全員參與、全方位滲透、整體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對順利開展園區(qū)實驗工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二、把握兩條主線
園區(qū)實驗研究的主要任務是:1、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2、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地擺脫煩惱,調節(jié)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fā)展自我的能力。在推進園區(qū)實驗過程中,我們始終抓好面向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性、預防性心理輔導和面向個別學生的補救性心理輔導兩條主線,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fā)其潛能,增強適應能力,預防、矯治學生的問題行為,促進學生生活上自理、行為上自律、心態(tài)上自控、情感上自悅,最終促進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三、做到三個落實
1.組織落實
(1)園區(qū)成立上虞中學校長為組長、學區(qū)負責人和百官鎮(zhèn)教辦主任為副組長、務實驗學校校長為組員的領導小組,統(tǒng)一領導園區(qū)中小學的心理健康工作,負責園區(qū)實驗的組織協(xié)調和后勤保障工作。
(2)成立學區(qū)負責人為組長、務實驗學校分管領導為組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園區(qū)實驗工作小組,負責園區(qū)實驗方案的制訂、實施和考評,具體指導園區(qū)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園區(qū)日常管理工作。
(3)園區(qū)各中小學建立校長為組長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和分管領導為組長的學校實驗工作小組,建立校長領導的、以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和團隊干部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
2.計劃落實
2000年年初,按照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和市教體委的工作思路,我們制訂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園區(qū)工作計劃》。根據工作計劃,我們又制訂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園區(qū)實驗方案》。在實驗方案中,我們對園區(qū)實驗研究的基本原則、主要任務、教育途徑、基本內容、研究方法與步驟、保障機制和研究成果作了充分的說明和論證。園區(qū)各單位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深化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認真研究,并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穩(wěn)步組織實施,將其列入議事日程,結合學校的實際條件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制訂了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計劃。
3、措施落實
(1)在推進園區(qū)工作中注重典型示范、以點帶面、科研先導、經驗引路。我們首先確定8所中小學為園區(qū)實驗學校,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區(qū)域性整體推進策略研究》總課題為龍頭,要求8個實驗校都進行課題研究,把科研、教育教學實踐與行政推動結合起來,邊研究邊推進,邊推進邊研究,注意及時總結經驗,充分發(fā)揮示范實驗學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優(yōu)化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2)抓住關鍵,選準切入口,構建全方位的、立體的、開放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運作機制。我們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來抓。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開展心理輔導作為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我們先后舉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觀摩、活動課優(yōu)秀教案評選、優(yōu)秀論文評比和心理輔導現場會等活動。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fā)掘學校每項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識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huán)境育人”的全過程之中。
(3)學校之間加強合作交流、縱橫聯動、相互促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階段性、層次性和序列性。由于學生心理發(fā)展具有連續(xù)性,因此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各學段、各年級之間都特別注意銜接,小學、初中、高中加強縱向聯合,同時各學段的學校之間也注重橫向聯合,加強協(xié)作研究,經常進行經驗交流,并實行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園區(qū)堅持每月一次在各實驗學校輪流召開實驗工作小組例會制度,會上認真交流各校工作,及時總結。
四、加強四個滲透
1.滲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缺乏的情況下,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在很多時候、很多情況下都是由班主任老師承擔的。園區(qū)各中小學始終把班主任當成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一方面給班主任壓擔子,規(guī)定每周一天的晨會課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每月一節(jié)班隊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每學期初每位班主任制訂好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計劃;另一方面通過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會,組織評選“最佳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最佳心理健康教育個案報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案”等手段,引導班主任不斷提高心理輔導水平。
2.滲透到少先隊、共青團活動中
各實驗學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學生心理現狀的基礎上,初步構建以“班隊活動為載體,全面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運作過程中,學校先對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歸類、列出序號,對各班主任進行全面的培訓,對以班隊活動為載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進行開發(fā)性研究,全面推進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舉行紀念革命烈士的團隊活動中,學習革命先輩,增強奮發(fā)向上、立志成才意識;在開展“干部輪換”的團隊活動中,進行“對待落選的心理調適”、“干部輪換與人際關
系”的專題輔導,讓干部們積極參與,培養(yǎng)競爭意識,通過“自我發(fā)現”“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發(fā)展”,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3.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我們始終把課堂教學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圍繞以下六個方面促進學生的心理發(fā)展:(1)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心理發(fā)展。(2)以問題為中心,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3)以活動為中心,加強心理訓練,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4)以激勵為原則,對學生施以積極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為重點,使學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方法。(6)以自身為榜樣,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
4.滲透到家庭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務實驗學校定期舉辦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教育,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緊緊依靠園區(qū)內各居委會、村委會,在社區(qū)教育活動中廣泛滲透對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合力。通過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等途徑,向家長傳授與現代教育相適應的家教方法,使家長能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心理輔導,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五、達到五個結合
1、全面教育與個別輔導結合。
2、專兼職心理教師和全體教師結合。
3、校內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
4、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日常教育活動、團隊活動、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相結合。
5、常規(guī)工作與課題研究結合。
六、抓好六個環(huán)節(jié)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目前,園區(qū)各中小學都普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有的設在晨會課,有的設在班隊活動,也有的專門開設心理輔導課,但都是以活動的形式將所要傳授的心理知識寓于活動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
為全面推進園區(q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園區(qū)前后舉辦了三次由學校領導和骨干教師參加的全市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市教體委在暑期也組織了由全市中小學教師參加的輔導報告。除此之外,各校也紛紛邀請專家給師生作輔導報告,這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3.開展小型多樣的以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為主的系列活動
學校經常開展以學生為主體、小型多樣的以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為主的系列活動,有利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培養(yǎng)。各校開展的“悅納他人,悅納自我,自信地笑對每一天”和“與父母的心靈溝通”等系列活動,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4.開設“熱線”電話、“知心”信箱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現在,園區(qū)許多中小學開設了熱線電話和知心信箱。熱線電話的開通和心理信箱的設立進一步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感情交流。
5.建立心理輔導室,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
加強面向個別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主要側重于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擾。通過建立學校心理輔導室,務實驗學校進一步加強了輔導的針對性,對學生心理問題的了解更加深入。
6.利用板報、宣傳窗、廣播、電視、報刊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 上一篇:馬克思博士論文
- 下一篇:法律專業(yè)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