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4-01-16 11:45: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篇1

一、初三數學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課改的深入,初三數學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多維目標、生活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預設與生成成為熱門話題,日益呈現新變化、新氣象。然而,反思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少教師僅僅模仿了新課改的“形”,上課熱鬧、生動,在力圖體現新課改的種種理念的外衣下呈現表面的“浮華”,沒有把握住新課改的“神”。主要表現如下:

(一)教學目標虛無、過程程序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中主導著教與學的方法與過程。教學目標虛化,直接影響著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導致在教學環節安排、教學時數分配和教學重難點把握上的失衡和尷尬,使得數學教學整體效率低下。然而由于認識上的片面和觀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課堂上,最應該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缺失或者變得含糊。一些課聽下來總覺得心虛,我們不能像傳統那樣只抓“雙基”,但也決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放棄“雙基”。

新課改要求教師角色轉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習的指導者、協助者和參與者。于是許多初三數學教學變“一言堂”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組織學生討論、鼓勵學生發言的“多言堂”,并非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交流,使得“形”聚“神”散,導致一堂課下來,學習目標混亂,學習內容分散,學生真正學到、掌握的東西少之又少,呈現華而不實的虛假繁榮,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可謂是“過猶不及”。

(二)教學中生活情景泛化

聯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是課改的亮點。適度的操作活動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設置適當的生活化情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通過引發學生認知的不平衡,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然而,當下卻存在為操作而操作,為生活化而生編硬造的現象。

(三)教師主導作用弱化

數學教學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教師既是教學活動的發起者、首動者,又是其中最積極的思考者與改進者。如果沒有教師事先的全面考慮與周密預設,就不會有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然而,現實中存在著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而不敢輕言教師“主導”的現象,教學很大程度上被學生的“自主”與的“生成”牽著走,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脫節現象頻頻發生,教師的主導地位被弱化,極大地影響了數學的效率。

二、初三數學教學策略的實施途徑

(一)轉變數學教學方式

當前初三數學的有效學習要側重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教師需要針對所教的內容,結合發展的需要,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思維。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創設數學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枯燥的知識時,感受到新奇和驚喜,教師把數學的抽象,通過一定的故事和實例來進行現實的說明,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第二,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關系,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是我們始終都必須認識到的,教師只是一種輔助角色,不應該出現角色的顛倒,教師通過合理的引導,才能夠使得學生占據主動,主動去學習,去問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轉變數學的教學方式。

(二)實現師生的自主合作學習

對于初三的數學教學而言,不僅要學習新的知識,還要對前期學習的知識進行總結和復習,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初三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開展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有效手段。在初三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加強學生動手操作是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具體形象性之間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法。

(三)學生反思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篇2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7-0092-02

隨著現階段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初中數學教育改革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筆者針對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對同行有所借鑒。

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的新課程改革給眾多數學教師帶來了困擾,一方面教學內容不斷增多,素質教育要求提高,另一方面教學課時不斷壓縮,基本內容的教學無法保證,因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放不開“填鴨式”的教學思想。由于初三數學主要是復習以前所學內容,因此有些老師受中考的制約,出現考什么,就復習什么;分值多的內容重點復習,與考試內容無關的就舍去,教學依然是教師主導。作為初三數學教師,初三數學以復習為主,要求我們能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在教學中開展一定的指導和引導,擺脫傳統教學中采用題海戰術使學生取得高分數;因缺乏針對性,課余補課,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個別中學放棄不升學學生的復習工作,導致學生失去學習機會等問題。初三數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同樣要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全面發展。新課標明確要求數學應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應學會利用數學應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老師在教學工作中也應該注意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主,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措施

1.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加強教學輔導。新課改大背景下,初三數學仍然以復習為主,教學逐漸演化為教師和學生“雙主體”模式,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建設,加強對學生的教學輔導,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求教師端正觀點,提高認識。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牢牢穩固,新課改要求教學樹立“雙主體”理念,因而,作為教師,首先要端正觀點,提高對教學的認識,改變傳統課堂的狀況,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其次,要做好教學輔導工作。課上輔導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情境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運用代數方法求圓的半徑時,可以通過情境進行輔導講授:1400多年前,我國隋朝建造的趙州石拱橋的橋拱是圓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對的弦的長)為37.4m,拱高(弧的中點到弦的距離,也叫弓形高)為7.23m,求橋拱的半徑(精確到0.0lm)。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不是純粹地做數學題,而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課堂作業的輔導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作業狀況,對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找出學生犯錯誤的原因,總結答題技巧和方法,輔導學生的學習鞏固。

2.創新教學方法,提倡合作學習。初三教師面臨著升學的壓力,數學作為主要科目之一,壓力更是非常大。傳統教學方法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板書講解課本內容占據了課堂教學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除了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之外,幾乎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激發。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創造合作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教學活動中。如探索二次函數圖像的平移時,學生先分別作出y=2X2,y=2(x-1)2,y=2(x+1)2的圖像,然后合作探究這三個函數圖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平移的規律。但是,不是所有的數學問題都適合組織合作學習,教師要進行精心的篩選。如“經過任意的一點可以作幾個圓?”“經過任意的兩點可以作幾個圓?”這幾個問題,學生能自己獨立完成,就不需要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找到規律。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不僅僅局限于統一答案和標準答案,通過討論和個人思考給出不同的解題方法,學生們通過不同思想的碰撞激發出創新的火花,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近年來,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發展,高科技技術逐漸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高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福音,教育事業也同樣受到影響,高科技教學手段的利用給教學帶來了諸多的便利。高科技教學手段能有效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能利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增強知識的印象;能利用海量資源制作的課件,節約教學時間。例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側面展開圖”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常遇的圓柱形物體,如:油桶、鉛筆、圓形柱子等,讓學生回答圓柱的基本特征。其次,學生討論將圓柱的性質、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及其面積計算,相應例題及解答方法等若干方面總結。最后,不同學習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小組間進行交流與分享。這樣一來,初中生的好奇心,利用多媒體教學,將課本上平淡無奇的幾何圖形展示為動態的、立體圖像,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將平面的內容立體化,同時,還能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充分展示圖形的畫法,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4.營造良好教學氛圍,開展個性化教育。我國一直強調“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但在現代教學實踐中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要求。初中數學教學也應該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和興趣,避免因為教學的進度而戳傷某些成績不太理想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之逐漸放棄數學這門學科。當然,若想真正做到課堂中沒有差生是不可能的,但是教師應該盡可能將班級不同學習成績的考生分類,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目標和刺激,讓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實現自己的目標,獲得成就感和應有的滿足感,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將枯燥的學習變成享受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

綜上所述,初中三年級數學教學要探索多種教學模式,避免陷入某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中,應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創新思維的能力。而這需要教師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娟.把握新課程理念 探索開放式教學――初中數學開放題教學初探[J].網絡科技時代,2007,(20).

[2]李麗紅.初中數學教學中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分析[J].現代閱讀,2012,(08).

[3]李鄧祿.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觀念的轉變[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10).

[4]曾立,楊賽媛.轉變觀念,培養自信和興趣,提高教學質量[J].懷化學院學報,2006,(02).

篇3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質量

在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將課堂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進行有效教學,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較高要求,提高教學質量。盡管我國初中數學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問題仍然存在。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數學老師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數學教學策略,為初中數學老師的數學教學提供借鑒。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到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及思想觀念的影響,初中數學老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初中數學教學及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總體來講,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老師教學素質有待提高,尤其對于初中數學老師來講,老師的綜合素質還不是很高,要想搞好數學教學,提高老師的數學教學能力是必需的。第二,數學教學模式單一。目前,初中數學教學還是采用傳統的“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數學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影響到學生個性的發揮。第三,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低。數學學習在初中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種種因素制約,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濃,影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是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謹性,使得數學成為學生學習困難的課程之一,多數初中的學生都不喜歡學習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人覺得教師應做到:

首先是熱愛學生。初中學生都是一群十三、四歲的青春少年,他們感情細膩而豐富,在教學中,教師要增加感情投入,為什么由數學教師當班主任的班級,該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濃一些,其中就突出了關愛學生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因素,所以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應熱愛自己的學生,用愛心去教化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這份關愛,把師生問的距離拉近,讓學生感到老師是自己的朋友、親人,自然而然他們也就會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若是教師對他們不理無問,甚至批評責罵,那么他們就會害怕教師,疏遠教師,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興趣,成績也會大幅度下降。

其次是創造情境。數學知識大多是抽象枯燥的,學生學習會感覺無味,教師可千方百計創造課堂的輕松愉悅環境,將書本知識轉變為有趣的、令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初三年級的二次函數的導入中,學生對二次函數比較難,所以在課前導入中我們可以通過籃球明星姚明投籃中籃球經過的路徑DD拋物線、我們在投鉛球時鉛球經過的路徑DD拋物線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激發學生它們所經過的路徑與我們所學的二次函數有著密切聯系。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他們在快樂中積極主動的學習。

2.身正為范,亦師亦友,拉近距離

古人曾經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生喜歡上什么課,很大原因是因為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初中學生從天真爛漫的童年逐漸成人,他們有了獨到的分析事物和判斷事物的觀點,自我意識都比較強烈,并因此形成自己的習慣但是這些觀點都不成熟,不能成為他們最終獲取信息的結果。一切都需要教師加以良性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數學教師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和品質,力求通過努力讓學生對學科感興趣,對教師產生景仰和尊重,從而達到“身教勝于言教”的榜樣力量。

3.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表現對已解決問題尋求新的解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探索未知領域,尋找客觀真理,成為發現者,要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這一探索過程,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如在球的體積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分為三組,要求第一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圓錐;第三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圓柱。每組出一人又組成許多小組,各小組分別將圓錐放入圓柱中,然后用半球裝滿土倒入圓柱中,學生們發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半球的體積等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差。球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集公理化思想、轉化思想、等積類比思想及割補轉換方法之大成,就是這些思想方法靈活運用的完美范例。教學中,再次通過展現體積問題解決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統的條理的體積公式的推導線索,把這些思想方法明確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才能從中領悟到當初數學家的創造思維進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

4.以分層訓練的方式實現因材施教

傳統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放松差生、縛住優生的現象。差生在課堂上由于不懂而顯得無事可做,優生在課堂上僅用5至10分鐘就已經掌握了該學的知識,其他時間也是無所事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要實現因材施教,首先,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成一條原理,那就是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教學”,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狀況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有哪些知識與能力的方面的缺陷,有針對性地設計好相應的練習,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進度,以實現因材施教。其次,要實現因材施教,教師必須在練習的設計中準備好差生會做的題目。常聽到一些教師說:“某某學生真是無藥可救了”,但是,在實踐中,并沒有真正有一個每次考試都是0分的學生,也就是說:一個學生可不可教,主要看教師對他的要求如何。例如:如果有學生不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師就會先讓他解一元一次方程,甚至簡易方程。另外,在課堂上重視差生的輔導、偏愛差生,給他們樹立信心與希望,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還有,教師在練習設計中要注意分層訓練。比如:“導學達標”和“課外作業”一般為A、B、C三組題目,其中A組題為預備知識,B組題是專為實現技能訓練而設置的基礎知識、基本運算,C組題是各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對于中下層生,只要求完成A、B兩組題目,而優生則可完成A、B、C三組題目。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做的題目。也就收到了課堂教學和高效益。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篇4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復習課;教學優化

一、引言

初三數學復習課以結合學生認知水平特征,幫助學生鞏固掌握已經學到的知識,促進系統化知識的形成,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目前,初三數學復習課的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針對初三數學復習課的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數學復習課對引導學生梳理已學知識、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二、初三數學復習課中學習過程的優化策略

(一)課前預習,培養學生主動意識

預習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預習效果與教學效率直接相關。教師精心準備的“學案”中,預習部分主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制定,學生按照“學案”中需要預習的內容開展學習能夠引導學生提高主動學習意識。教師設計的“學案”質量決定著學生的預習質量,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個性特征和教學大綱編寫高質量的“學案”,既要照顧到不同層次水平的每一位學生,其內容又要有梯度地層層遞進。對于初三數學復習課的“學案”設計來說,教師要將預習活動安排在課堂初期,嚴格控制預習時間和預習難度,一般情況下以十分鐘左右為宜。如果復習課內容多、難度大,教師可以提前布置預習任務,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做好充分的預習,進而節約課堂時間。經過預習,大部分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點有了回顧,培養了主動探究學習的意識,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了個人自學能力。由此可見,通過數學復習課的預習,學生可以完善數學知識的構建,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數學知識。

(二)互動討論,培養學生質疑精神

課堂上的展示交流環節能夠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檢驗,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初三數學復習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將自己的預習結果進行展示。展示交流可以分組實施,利用成績較好的助學者幫助遇到問題的學生,再將無法解決的問題集中討論,由成績一般的學生參與組間交流討論,進而集中全體智慧共同解決。展示交流是優化初三數學復習課教學的重點環節,在學生之間分組討論、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過程中增強學習效果,該環節針對性強、活動內容多。教師在為學生創造良好溝通交流環境的同時,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展示交流,使每位學生愿意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預習結果,勇于面對教師和其他學生的“糾錯”,在師生、生生相互爭論中獲得自信。

(三)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初三數學復習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作為一個獨立團體。每組包括8名學生:較強、中上、普通、較差各2名。小組內部每名成員都承擔著分工角色,相互合作、溝通、幫助、促進,以實現小組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小組內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幫助和指導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中上和普通的學生想法也能啟發強者,達到思維互補的目的。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時,要充分考慮每個小組中不同認知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學生對小組合作產生興趣,在相互轉變角色中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鼓勵成績較差的學生發揮其在小組中的作用,使每名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又有了個性化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組間競爭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中體驗到樂趣,幫助學生身心成熟發展。初三數學復習課的小組合作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特征。

(四)課堂反饋,檢測教師教學效果

初三數學復習課中的課堂反饋是檢測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方法,更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一般情況下,檢測時間以5分鐘左右為宜,教師可以利用檢測結果修改和補充學案,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教師要不斷優化學習過程中的要素體系,采取獨立自學、分組合作、共同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這三種教學方式要能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數學復習課的延伸部分,教師可以采取考試的方式促進學生成績水平的提高。教師根據中考考試大綱和命題原則設計考試試卷,試卷內要體現課程標準中的知識內容,不隨意提高試題難度,不出偏題、怪題、難題,考試試卷難度控制在0.75以內。由此,教師需要不斷研究考試大綱、課程標準中的內容,結合每名學生的成績水平,在盡量減輕學生課業壓力的同時,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知識。

三、初三數學復習課優秀案例解析

初三數學復習課:圖形的相似

(一)教學內容

初三數學復習課“圖形的相似”是研究圖形形狀的教學內容,在對圖形全等知識內容深化的同時,使學生掌握利用圖形相似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教師安排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存在的各種相似圖形,總結歸納關于圖形相似的數學概念,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使學生體會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數學復習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數學判定方法,講述自己在預習中的解題過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時樹立自信心,加強主動克服困難的意識。尤其是在分組合作解決拓展問題中,敢于發表個人觀點,從與其他學生交流互動中有所收獲。

(二)教學目標

教師在復習課上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圖形使學生對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和判定方法進行回憶,再歸納出一些常見的相似圖形,引導學生自己體會相似圖形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的作用。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向其布置拓展題(任務4),使學生在解題中發現問題,在體驗與他人合作中解決問題。

四、結論

綜上所述,復習課作為初三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對教師實施的教學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學生在初三時面臨著中考壓力,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為學生能夠系統整合數學知識奠定基礎。數學復習課的教學目標要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拓展訓練中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解題能力,體現數學復習課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吳冬梅.初中數學單元復習課的知識梳理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2):15+190.

[2]袁泉清.基于案例分析的初中數學復習課問題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34):40.

[3]劉陽平.概念圖的初中數學探究式復習課中的應用[J].教育導刊,2014(4):79-81.

[4]何金龍.淺談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初中數學復習課[J].科技創新導報,2014(19):218.

篇5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解決課堂里面的所有問題,而具體的工作是怎么實行的呢?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九年級數學教學個人工作總結,請笑納!

九年級數學教學個人工作總結

這學期來,我努力改進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切實抓好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認真引導學生理解和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無論從學習態度還是學習方法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取得了應有的成績。

現將本學期的教學

一、備課

分備教材和備學生兩部分,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備教材就是根據所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情景,力爭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方法靈活,講練結合,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備學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依據學生的學習態度、水平設計合理恰當的教學氛圍,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擴展學生的認知領域,為學生提供思維訓練的平臺,創設熟悉易懂的學習情景,為學生的心理發展和知識積累提供可能。備課中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的實際內容出發,這樣二者兼顧才能提高備課的針對性、有效性。

二、上課

上課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也是教學工作的關鍵階段。上課要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授課,以啟發式為主,兼顧個別學生,從聽講、筆記、練習、反饋等環節入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還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光獲得應有的智慧,也應掌握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對概念課采用啟發引導式,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產生的背景,發生發展的過程,展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對鞏固課堅持“精講多練”,精選典型例題,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問題的特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力爭使講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會貫通,并讓學生在練習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作業

包括課本上的練習、習題、以及課外作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練習題要求全體學生盡量當堂完成,并及時進行講解;習題中的a組題挑選有針對性的題目作為書面作業,要求學生課后獨立完成,全批全改,深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新概念及新方法的掌握情況,b組題適當地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要求,并及時給與提示,以求進一步提高;課外作業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精選題目,不求數量而求質量,加強和深化學生對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及時予以糾正,以積累學生的解題經驗,提高認識。

四、輔導

主要是指導學生及時舊課,預習新課,特別是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或集中講解,或個別答疑,以求真正地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保證持續性,建立知識網絡的聯系,引導學生從系統的高度,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在課后輔導中更多地關注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了學習數學的信心,使他們得到了應有的進步。

總之,教學工作不僅僅要落實常規,還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與辦法,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課堂,關注每一個環節,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九年級數學教學個人工作總結

匆匆的一學期結束了,本學期,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學工作。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出總結,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鉆研業務。

這學期我擔任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認真學習新課標,鉆研教材,為了準確的傳授知識,我經常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和他們一起探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說實在的,四年級數學教學比上學期教學難度大多了,有些難題教師也需要認真想一想,讓學生會做那就更難。比如:用5個數組成三位數乘兩位數,什么時候積最大,什么情況下積最小。如何用長方形紙折出75 的角等。如果教師課前不很好的研究,教學中很難讓學生明白。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創設情境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只有將認識主體置于問題情境中,才能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通過精心設計,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促成學生對新知識意義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在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智力。

三、致力于數學教學的優化。

1.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沉悶的課堂氣氛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盡量給學生創設喜聞樂見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知識。

2.注重作業的開放性。開放性的問題能活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深刻性。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注重作業批改的及時性,經常當面批改,個別輔導。

3.注重學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學列式解答文題時,引導學生應用語文里縮句的方法進行審題,從而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題意,正確地列式解答。

4.注重與學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與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當學生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以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由于班額過大,學生間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學中,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盡可能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針對本班的知識基礎和學生情況,在平時教學中,我采取書上的題學生做完后教師檢查到位,我認為這樣能準確掌握學生學得怎么樣。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采用了爭做小小主考官的策略,讓能力強的學生先通過各項基本能力考核,當上主考官,再指導他們考核選拔第二批、第三批主考官,既為教師減負,又培養學生的能力,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分次達到學習要求,效果比較明顯。

九年級數學教學個人工作總結

本人本學期擔任初三(3)(4)兩班數學課教學。一學年的工作即將結束,為了總結經驗,尋找不足,現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業務學習: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堅持每周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構建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理論聯系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二、新課改: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學研究: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學期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一)發揮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1、備課深入細致。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并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初三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并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聽公開課多次,自己執教二節公開課,尤其本學期,自己執教的公開課,學校領導和教師們給我提出了不少寶貴的建議,使我明確了今后講課的方向和以后數學課該怎么教和怎么講。

4、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啟發不足。

3、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學習不深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乏理論指導.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不太清楚。上課和復習時該講的都講了,學生掌握的情況怎樣,教師心中無數。導致了教學中的盲目性。

5、教學反思不夠。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學習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

2、學習新課標,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多聽課,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教學理念。

篇6

關鍵詞:建模思想;滲透;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3-031-1

一、數學建模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機理

數學建模就是解決實際問題所需的數學工具,建立一個適當的數學結構并求解。這種最樸素、最自然的想法實際上就是數學建模的基本思想。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推斷能力及運算能力起著重要作用。

數學建模實際上是由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通過對外部信息(問題)的觀察判斷能力并吸納外部信息,這種外部信息不是簡單地輸入到學習者的頭腦中,而是要與原有的知識經驗相互交流吸取雙方有益的相關部分重新組合、編碼、構建對建模的理解和意義(數學模型),對數學模型的求解也是通過學習者根據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去求解(解模),建模過程則是要對剛剛建立的知識結構需要重新調整,從而使學習者對數學應用問題的解決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由此可見數學建模的過程不是簡單的外部知識和內部知識的疊加,而是一個反復交流相互作用而重新組合的過程,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經驗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二、數學建模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途徑與實例

1.概念滲透

(1)概念引入。

數學概念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階段乃至整個數學學習當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加之初中學生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真講解概念。在講解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時,應盡可能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例子來還原概念所產生的背景,通過對實際背景問題的抽象、概括、分析和求解過程的引入,讓學生體驗傳統數學中發現、分析、求解、證明的全過程,切實體會到實際問題與數學概念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初步接觸數學建模的一般方法,使學生感到這些概念不是人為規定的,而是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

(2)概念講解。

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內和外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并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理論,使學生易于接受,從而把抽象、繁瑣的理論直觀化、簡單化,重在從數學應用的角度處理數學、闡釋數學、呈現數學,結合引導、啟發、提問、討論、探究、案例等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使數學概念的教學來源于實際,應用于實際。

(3)概念應用。

通過實際意義的概念引入與講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數學概念的抽象與含義,又使學生具備了數學概念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基礎,通過概念引申應用,進一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適當選擇一些與各章節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或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建模示范,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更加深刻地思考問題,理解問題的本質,提高學生解決數學應用題能力。

2.模型滲透

數學建模方法存在的意義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初中數學教學中,方程組、不等式、函數、概率、幾何和三角等內容的模型化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模型化時有利于鞏固所學概念與數學方法,提升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編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案例教學。

在初三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時,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測量金字塔、測量河流的寬度等操作題時,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會感覺到頭疼,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此類問題關鍵取決于學生對相似三角形這一塊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對數學建模思想的了解程度。

3.建模思想過程滲透

數學建模通過使用數學符號、數學式及數學關系對現實原型作一種簡化而本質的刻畫,數學模型方法是把所解決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求解,使實際問題得以解決的一種數學方法。過程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分析問題。分析問題所涉及量的關系,弄清哪些是常量,哪些是變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2)假設化簡。根據問題的特征和目的,對問題進行化簡、并用精確的數學語言來描述。

(3)建模。在假設的基礎上,利用適當的數學工具、數學知識來刻畫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建立其相應的數學結構。

(4)求解。在所得到的數學模型上,進行邏輯推理或數學演算,求出所需的解答。

(5)解釋。聯系實際問題,對得到的解答進行深入討論,作出評價和解釋,返回到原來的實際問題中去,形成最后的判斷。

教師在數學建模過程中將應用問題向純數學問題轉化,是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抽象、簡化,確定參數和變量,并利用其內在規律建立起變量和參數之間關系的過程,也是對已有知識、方法進行重組、變換、類比、推廣及再創造的過程;這樣就可以使具體問題數量關系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數學素質和創新能力,增進對知識的理解和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數學建模過程中,數學建模思想與初中數學中字母代數的思想、轉化與化歸的思想等思想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將整個數學知識構成一個有機和諧統一的整體。

篇7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開辦聽障生高職教育已有十余年了,但被認為枯燥、抽象的數學學科的教學一直困擾著我們,之所以這樣,存在著以下幾種現象:

1

教學的內容適應性不強

教材編排中數學本身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但在教學中,多數教師就按照教材數學學科的系統性和邏輯性進行教授,教學內容適應性不強。一是忽略聽障高職生的學習基礎。雖然我院招收的聽障高職生都是高中畢業生,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高中畢業生”的知識水平實際只相當于正常人的高一水平,有的甚至只相當于正常人的初二、初三水平。教學中,只重教材內容邏輯性,輕學生學習基礎,對數學教學內容選擇未與聽障高職生的實際基礎相銜接,來根據專業的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增補。二是忽略聽障生的高職教育學習應用。重知識的傳授,輕知識的應用,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少,解決殘疾人所必需的生活生存知識少。三是忽視對聽障高職生進行人文教育,教學中,重數學知識元的教學,輕數學知識潛在的人文素養教育功能的發揮。

2

教學的方式針對性不夠

我院現行的聽障高職生數學教學模式為班級集中式授課,教學手段基本上是“黑板+粉筆”“例題+習題”,因教師手語不流利,教學方法存在老師滿黑板地抄、學生滿本子地記的“填鴨式”現象,教學方式針對性不強,沒有考慮到不同類型的聽障高職生自身的條件和今后實際應用中對數學的要求,不能因聽障高職生不同而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缺乏學生的參與討論、交流,使學生總是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接受狀態。這使本就抽象的數學內容變得更加難以理解、枯燥乏味,自然影響著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影響了聽障高職生數學教育的生命力。

3

對聽障高職生數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教育部明確提出高職文化基礎課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對高職數學教學的要求是適度、夠用,為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數學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對數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一,忽視數學在高職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中的作用,課時數一再壓縮,我院殘疾人高職教育有廣告設計與制作、汽車運用技術等四個專業,僅是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開了數學,但數學課時占總課時不到3%。總認為聽障學生能把專業知識學好,能有一技之長就可以了,數學課程是否開設對原本難學好數學的聽障高職生沒多大價值。

在殘疾人高職教育中,數學教育作為基礎理論教學體系中的一部分,在殘疾人高職教育技術應用的能力形成和發展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殘疾學生知識能力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目前這種殘疾人高職數學教育遠遠沒有達到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殘疾人高職教育中的數學教師,必須開闊思維,重新認真地探索殘疾人高職教育中數學的教學。

二、聽障高職生數學教學模式探索

(一)構建“補基礎+強應用+提素質”的數學教學內容體系

根據聽障高職生的特點和職業生涯需要,我們構建以實踐應用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補基礎+強應用+提素質”的數學教學內容體系。

“補基礎”是指高職數學教學內容選擇要與聽障生的實際基礎相銜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需要適當增補高中階段甚至初二、初三的數學內容。這樣,一方面能為聽障高職生彌補知識的斷層,順應知識基礎學習,有利于促進聽障高職生身心的發展;另一方面,能為聽障高職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術,掌握所需的“必需、夠用”的基礎知識提供保障。

“強應用”是指針對不同專業技術應用以及聽障高職生步入社會生活生存對數學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數學教學內容,如計算機技術應用數學、汽車工程數學等。增強數學的實際應用,減少枯燥的理論推導,強化概念的運用,弱化形式化的推理論證。這樣,一方面能為聽障高職生展現數學學習的應用價值,增強其學習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突出數學的應用性,拉近數學與專業的距離。

“提素質”是指把情感、態度、理想、價值、職業道德、生存技能等也作為聽障高職生數學課程的內容,加強人文教育,增強人文素養,提升綜合素質。眾所周知,數學教育不僅具有數學教育價值,還具有數學的德育價值、數學的精神力量價值、數學的美育價值。在數學教育中要充分挖掘和發揮數學教育的功能與作用,尤其對于聽障高職生,不僅是使他們掌握從事某一職業所必不可少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具有積極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完美的道德,使他們成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全面發展的人。在聽障高職生數學教育中,把情感、態度、理想、價值、職業道德、生存技能等也作為重要內容滲透到數學課堂中去。這些知識的引入,將對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學習工作能力、優秀的心理品質、積極向上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產生良好的影響。

(二)建立“多元”的教學模式

聽障高職生數學教學模式改“班級集中式授課”為“班級+分層”授課,改“教師講學生聽”知識傳授被動方式為“興趣+參與+成功”愉快教學,改“黑板+粉筆”單一手段為“黑板+粉筆+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多種手段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啟發式、討論式、自主探究式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

1介入分層次教學方法

近些年來我們所招收的聽障學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這樣勢必給數學這個對基礎要求較強的課程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我們在根據專業設置班級教學的同時,可介入分層次教學。按學生入學數學成績,將教學班分為A、B兩個層次,即需增補高中數學知識層次和初中數學知識層次,按層次安排數學教學內容,然后根據不同的數學基礎進行分層次教學。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需求群體對數學的要求,也可以保證教學的效果。

2

立足“興趣+參與+成功”愉快教學模式

學習數學,對于大部分聽障高職生來說是一件感到頭痛的事,一方面數學知識系統、邏輯性很強,難學習;另一方面聽障學生因語言功能受損影響到思維發展,學習難,與正常學生的距離增大,更加增加數學難學的感覺,不想學習數學的想法自然而生,甚至對學習數學產生厭惡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外部刺激,當它喚起主體的情感活動時,就更容易成為注意的中心,體驗的中心,就能在大腦皮質上形成優勢興奮中心,從而強化理解和記憶。相反,則不能喚起情感活動,主體必然對它漠不關心。”人的情感體驗往往是由具體的情境所決定的,愉快的心情對封閉的聽障高職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盡力創造良好的情境,使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學習。

(1)“興趣”與“愉快”。興趣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學生學習的潛在動力,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知識發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而不會感到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從多方面去引趣。①實例引趣。數學教師思維在具有嚴密邏輯性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內容和聽障生的實際水平采用生活中的實例激發聽障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如在講四種命題的關系時,列舉原命題“牛有兩只角”(真)逆命題“有兩只角的動物是牛”(假)。這些生動有趣的實例不但能給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喚起聽障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克服困難、奮發進取的信心。②以圖引趣。有特色的圖形能促進聽障高職生注意力的集中,并刺激思維活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講授直線的概念時,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出一條直線,并一直延伸至黑板邊緣。聽障生感到很驚訝,紛紛問老師畫這么長做什么。教師做出繼續向前伸的手勢,接著再比劃:“這直線筆直伸向遠方,穿過教室的墻,前面的高山,一直伸問天空、宇宙……”聽障生頓時恍然大悟,興趣盎然,深刻地理解了直線的概念。③設問引趣。思維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課堂提問是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于運用富有吸引力的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求證,順次聯結四邊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組織聽障生解決這個問題后,延伸、拓展提出以下問題:“

順次聯結正方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什么?

順次聯結矩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什么?

順次聯結梯形各邊的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什么?

順次聯結棱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什么?

順次聯結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各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什么?”

這樣逐步精心設問,使學生思維逐漸活躍,心情愉悅地掌握了知識。

實踐證明,運用各種方法引導聽障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活躍、自然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可以全面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2)“參與”與“愉快”。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從各方面盡量鼓勵聽障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讓聽障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激發聽障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①運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聽障生的實際水平,以舊引新、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啟發設問。讓學生直接參與數學概念的呈現過程、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學生思考問題、探索結論的興趣和熱情。②讓學生走上講臺。有時讓學生走上講臺,扮演教師角色,講解一個教學片段,這樣既滿足學生喜歡參與及自我表現的心理需要,又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作用,同時極大地激起了其他學生的好勝心理。當學生的精神狀態達到高峰時,教師要給予適當點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在愉快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鞏固舊知識。

(3)“成功”與“愉快”。“成功”與“愉快”總是聯系在一起的,成功后的愉快可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向上的進取心態。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設法多創設學生競爭和成功的機會。如每學完一章后,可以設計幾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知難而上,按照問題的“坡度”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在幾番周折和反復討論中,使問題得到解決,從而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受到努力的價值。對聽障生要特別耐心啟發,因勢利導,對他們在學習中取得的一點成績,都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都能在自己已取得的成績的愉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實踐證明,學生成功的機會越多,興趣越濃,動力就越大,成績就越好。在教學中,多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遇,使學生把學習數學當成一件樂事,在成功的基礎上去爭取更大的成功。

3

采用“黑板+粉筆+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多元教學手段

根據聽障學生主要靠視覺獲知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采用“黑板+粉筆+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多元教學手段,有機地把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結合,以提高教學效果。

使用“黑板+粉筆”,隨著內容講解、交流的進程呈現知識,并能相對長時間保留在黑板上,易于學生反復認知,促進記憶。

使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改善數學教學的結構與組織形式,可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簡化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過程,促進理解。如圓的概念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演示“在同一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或當一條線段繞著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內旋轉一周時,它的另一個端點的軌跡”,讓學生清晰地觀察到點的運動狀態以及圓的形成過程,有助于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利用“網絡教學”,能為學生提供多方位、多層次的學習資源,有利于拓寬聽障生的視野,開拓他們的思維;能針對聽障生的差異,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教學,增強數學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而且網絡教學可隨時進行,利用網絡教學促進了教師的教與聽障生的學的自主化、互動化。

篇8

1科學備考,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狠抓基礎,系統復習

1.1緊扣《中考說明》,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

(1)注意《說明》中的知識考點;(2)注意今年分值的難易程度;(3)認真分析、總結過去幾年的中考題,找出一般的命題規律,分出重點、難點知識的考察;(4)把握中考數學命題難度。

1.2追本求源,全面控制,夯實基礎

在中考數學復習中,必須扎扎實實地夯實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基礎知識扎實了,學生在中考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游刃有余。因此復習的第一階段,必須強調學生系統控制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巧,過好課本關。

(1)對基礎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不僅要正確敘述,而且要靈活應用;(2)對課本后的練習題必須逐題過關;(3)每章后的綜合性復習題,要求學生必須獨立;(4)加強基本運算。

2循序漸進,專題復習,綜合運用

復習的第二階段,要特別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初中數學知識加以系統整理,根據基礎知識的相互銜接及相互轉化關系,梳理歸類,分塊整理,重新組織,變為系統的條理化的知識點。

緊扣教材,復習基礎知識,進行專題復習。專題復習就是從某一重要的數學知識、技能或數學方法加以展開,縱向深入,對知識的內在聯系及數學思想和方法進行較為深入的剖析,圍繞某些典型問題對學生進行集中訓練。在專題復習中,要求教師引導分析,解答范例之后及時引導學生對本專題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拓展,找出規律,概括數學方法,在專題復習中不斷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克服就題講題的弊病,加強學生解題思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備戰中考,綜合演練,模擬練考,查漏不缺,提高效能

復習的第三個階段就是模擬練考。模擬練考是中考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認真對待每一次全市模考和學校練考,了解中考信息,為了能增強練考的有效性,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出好或選好試卷,盡量接近或達到中考試卷的要求;

(2)認真講評試卷,摸清學生的底子,知道學生的強點和弱點;

篇9

對于剛從初三升入高一的學生來說,高中環境可以說是全新的,新教材、新知識體系、新同學、新教師、新集體……全新的環境顯然要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適應過程。高一階段是學習高中數學的轉折點,很多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數學難學,個別學生在初中的數學成績一般都比較好,而步入高中后,數學成績下降,要想得到高分,常常是望塵莫及。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高中數學的學習與初中數學的學習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鑒于此,如何搞好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幫助學生渡過學習數學“困難期”, 是高一數學老師的職責,也是對高一數學老師的考驗,下面談談我個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和看法。

(一)搞好入學教育,為搞好銜接打好基礎

高一是數學的起步教學階段,相對初中而言,高中數學一開始,概念抽象,定理嚴謹,邏輯性強,教材敘述比較嚴謹、規范,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明顯提高,知識難度加大,且習題類型多,解題技巧靈活多變,計算繁冗復雜,體現了“起點高、難度大、容量大”的特點。所以我們通過測試和了解入學成績,摸清學生學習基礎,另一方面,認真學習初高中教學大綱和教材,比較其異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數學知識體系,找出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以此規劃教學和落實教學要求。提高學生對初高中銜接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緊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緒,使學生初步了解高中數學學習的特點。為此,首先給學生講清高一數學在整個中學數學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結合實例,采取與初中對比方法,給學生講清高中數學內容體系的特點和課堂教學的特點。此外,結合實例,給學生分析初高中教學在學習方法上存在的本質區別,并向學生介紹一些優秀學法。

(二)搞好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教學。

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的,高中的數學知識也涉及初中的內容。如函數性質的推證,求軌跡方程中代數式的運算、化簡、求值。立體幾何中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初中幾何中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的點的集合,為集合定義給出了幾何模型。可以說高中數學知識是初中數學知識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簡單的重復,因此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銜接,深入研究兩者彼此潛在的聯系和區別,做好新舊知識的串聯和溝通。為此在高一數學教學中必須采用“低起點,小步子”的指導思想,幫助學生溫習舊知識,恰當地進行鋪墊,以減緩坡度。分解教學過程,分散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過努力,能夠理解和掌握知識。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有資料顯示:高一年級數學成績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學習方法與新的教學內容不相適應。高一學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學習習慣不良的問題,學習往往仍是聽完課做完作業便了事,頭腦中沒有“學會了什么”的意識,沒有學習效率的觀念。良好學習習慣是學好高中數學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這幾個方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可以這樣進行: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制定計劃的習慣,合理安排時間,從盲目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可布置一些思考題和預習作業,保證聽課時有針對性。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聽課,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細看清老師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適當做好筆記;“口到”,即隨時回答老師的提問,以提高聽課效率。教師除了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策略外,還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聽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學生不要局限于聽懂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更應以聽審題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過程為主,要注意教師的語言的弦外之音,去感受體會教師對某個問題的理解,作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引導學生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下課后要反復閱讀書本,回顧堂上老師所講內容,查閱有關資料,或向教師同學請教,以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引導學生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要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忌有點小問題,或習題不會做,就不假思索地請教老師同學。引導學生養成系統復習小結的習慣,將所學新知識融入有關的體系和網絡中,以保持知識的完整性。

(四)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可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習動機,而興趣則是構建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濃厚的學習興趣無疑會使人的各種感受尤其是大腦處于最活潑的狀態,使感知更清晰、觀察更細致、思維更深刻、想象更豐富、記憶更牢固,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不少學生之所以視數學學習為苦役、為畏途,主要原因還在于缺乏對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要著力于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發揮合作學習精神,組建班級數學興趣小組

篇10

【摘要】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是教學改革的必然,須做到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思維結構和教材的邏輯結構。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教學;數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5-0224-01

所謂數學活動,是指把數學教學的積極性概念作為具有一定結構的思維活動的形式和發展來理解的。按這種解釋,數學活動教學所關心的不是活動的結果,而是活動的過程,讓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智力。

那么,要想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主要應考慮哪幾個問題呢?下面簡單談談筆者的一些想法。

1 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

知識和思維是互相聯系的,在進行某種思維活動的教學之前,首先要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

什么是知識結構?一般認為:在數學中,包括定義、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們之間存在的聯系以及人們從一定角度出發,用某種觀點去描述這種聯系和作用,總結規律,歸納為一個系統,這就是知識結構。在教學中只有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才能進一步了解思維水平,考慮教新知識基礎是否夠用,用什么樣的教法來完成數學活動的教學。

例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時,討論它的解,須用到配方法,或因式分解法等等,那么上課前教師要清楚這些方法學生是否掌握,掌握程度如何,這樣,活動教學才能順利進行。

2 考慮學生的思維結構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進行數學教學時自然應考慮學生現有的思維活動水平。心理學早已證明,思維能力及智力品質都隨著青少年年齡的遞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中介紹了兒童在學習幾何、代數時的五種不同水平,在這五個階段上,學生掌握知識,思考方式、方法,思維水平都有明顯差異。因此,要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必須了解學生的思維水平。下面談談與學生思維水平有關的兩個問題。

2.1 中學生思維能力之特點。 我們知道,中學生的運算思維能力處于邏輯抽象思維階段,盡管思維能力的幾個方面的發展有所先后,但總的趨勢是一致的。初一階段學生的運算能力處于形象抽象思維水平;初二與初三學生的運算能力是屬于經驗型的抽象邏輯思維;從概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命題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項指標來看,初二年級是邏輯抽象思維的新的起步,是中學階段運算思維的質變時期,是這個階段的關鍵時期。

2.2 學習數學的幾種思維形式。

(1)逆向思維。與由條件推知結論的思維過程相反,先給出某個結論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種條件。比如說,給一個濃度問題,我們列出一個方程來;反過來,給一個方程,就能編出一個濃度方面的題目。后者就屬于逆向型思維。

(2)造例型思維。某些條件或結論常常要用例子說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證明其不合理性。根據要求構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體,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思考過程。例如:試求其反函數等于自身的函數。

(3)歸納型思維。通過觀察,試驗,在若干個例子中提出一般規律。

(4)開放型思維。即只給出研究問題的對象或某些條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問題或結論,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比如讓學生觀察某一圖象,說出它的主要性質,并逐一加以說明。

了解了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數學思維的幾種主要形式,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的特點,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思維活動的教學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3 考慮教材的邏輯結構

我們現有的中學數學教材內容有的是按直線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

如果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教材的邏輯結構就應有相應的變化。比方說,指數、對數、開方三種不同形式都可表示為:a、b、N之間的關系a的b次冪等于N,是否可以把它們安排在一起學習。再比方說,關于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中學課本里有濃度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等積問題,在講解時,可用一個方程表示不同問題,使他們得到統一,只是問題形式不同而已,其方程形式沒有什么本質差異,可一次講完幾個問題。

數學活動教學,不僅考慮初等數學之特點、教材的邏輯結構,而且具體的某段知識也要仔細研究,不同性質的內容用不同方法去處理,這就是下面要談的積極的教學方法問題。

4 思考積極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