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體增收計劃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8: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村集體增收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北京 100081
[摘要]在改革開放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不斷擴張,對土地的需求也隨之增加,集體土地用途的轉變是不可避免的。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變為“種田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分”的“三無人員”。通過征收和流轉,集體土地的價值不斷提升,產生增值收益,也就帶來了增值收益分配的問題?,F行的增值收益分配機制中,分配機制并不健全,失地農民處于弱勢地位,各分配主題之間矛盾愈發突出,阻礙著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影響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關鍵詞 ]城鎮化;集體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問題
前言
自改革開放至今,由于政府實施并完善各項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政策,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3.7%而1978年僅為17.92%,2002年以來以平均每年1.35%的速度飛速發展著。在我國,城鎮化帶來了土地產權及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并進一步突出了土地的經濟意義。但與西方發達國家城鎮化過程中市場主導的自發型制度變遷所區別的是,我國的城鎮化是由政府主導的、強制的制度變遷,直接導致了農民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因此,從保障失地農民權益的角度研究集體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問題也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杜家疃村概況及集體土地增值收益在各主體間的分配現狀
杜家疃村隸屬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香店街道辦事處,地處城鄉結合部,共有197戶、645口人,農用地塊125055平方米。其中涉事土地面積約134.37畝,耕地一百余畝。杜家疃村共有130多畝土地涉嫌非法出讓,涉事的土地中有正當手續的81.59畝,開發商向平度市政府繳納了土地使用權出讓金1.0315億元,每畝126.42萬元。按照規定補償給村民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每畝2.5萬、安置補償費每畝4.5萬元,共7萬元。出去去成本、稅費后凈收益的30%由村民集體共享,共1527.9萬,合每畝約18.73萬元。剩余的約每畝100萬的收益則歸政府所有。收益具體分配及比例如下表1.1所示:
2.杜家疃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問題
2.1集體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意見存在分歧。因涉事地塊屬經營性用地出讓,根據平度市的規定,除土地種植戶應獲得的青苗及地上附屬物補償外,村集體還將獲得兩塊補償,分別是土地安置補助費和土地出讓收益。杜家疃村某村干部稱:按照規定的標準,青苗費每畝2.5萬、安置補償費每畝4.5萬元已于2013年5月底前全部撥付村委賬戶,且青苗費已在2013年5月30日前足額完成兌付;第二塊錢已有分配方案,并發放了一部分。而第三塊款項——土地出讓收益,則是引發矛盾的焦點,杜家疃村地塊當時拍出了1個多億,刨去成本、稅費后,凈收益的30%由村民共享。這筆錢的數目為1527.9萬。雖然30%的分配比例是否恰當,或村民們是否同意接受這一比例都還存疑,但將部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給村民,符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關“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原則。但是,在如何支配、使用這筆收益的問題上,村民與村委會及當地基層政府之間,卻存在不同意見乃至尖銳沖突。多數村民主張“分光1527.9萬”,認為留在村集體“不保險”。而村委、街道的多數干部擔心“分錢暴富后,會讓農民好吃懶做,甚至道德淪喪”,認為這筆錢應該作為集體資產集中起來統一管理。
2.2征地過程中政府與百姓關系緊張,存在暴力逼遷。在平度市近年來強力推進的征地拆遷過程中,有大量被村民們稱為“痞子”的人群參與其中。“痞子”多是20歲左右的男性,留短發,使用木棒或砍刀,為了逼迫農民同意征地拆遷,暴力橫行,制造了大量的治安、刑事案件,許多村民被打或被砍,家中玻璃被砸,車被砸,被扔爆炸物。很多惡性事件發生之后,警方雖然出警,但鮮有“痞子”被抓捕或者懲罰。像這樣的暴力逼遷,在平度涉及征地拆遷的92個村莊里幾乎村村都有。有一些維權村民遭遇到的暴力打壓,是長年累月的。最終也就導致了本案中的慘劇。
2.3征地流程及手續存在問題
首先,村民對征地事宜是否知情存在疑點。《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中規定:“在征地依法報批前,要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征地補償不落實的,不得強行使用被征土地”1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中規定:“要將被征地農民知情、確認的有關材料作為征地報批的必備材料。”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農民知情、確認的有關材料,征地是無法審批的。只有這些材料齊全,國土部門才能完成報批審批手續。
3.杜家疃村集體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問題的原因分析
3.1關于征地流程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我國法律關于土地征收是有矛盾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只有“為了公共利益”,政府才可以征地。同時現行法律法規還規定,農地轉為市地必須通過政府征地來實現。然而就我國的實際情況來說,首先有政府征收集體土地,然后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在土地一級市場出讓國有城市建設用地使用權,最后由建設用地利用者對土地用途進行轉變,完成農地非農化過程,征地過程中的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征地行為并沒有嚴格的區分,而且《土地管理法》中關于征地補償的規定也并沒有嚴格區分公共利益性質的征地補償和非公共利益性質的征地補償。
3.2地方政府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土地財政。在強化了中央財政集權能力的同時,給地方政府在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帶來了巨大缺口,使地方財政,尤其是縣鄉財政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而近年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政績表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土地財政,政府打著公共利益的名號,運用其在土地征收方面的權力對土地進行非市場化操作,獲取土地增值收益,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3.3征地過程及增值收益分配方面信息不透明。平度市宣傳部官方微博“平度”稱土地征收“手續合法”,在征地過程中,街道和村委都按照程序,采取多種方式告知村民,但無法提供相關證據,同時部分群眾仍表示對自己承包的土地被征收并不知情,認為政府沒有履行通知與公告的義務。不當或不實的政府信息披露,是離間官民關系、加劇官民對立的重要原因。
4.結論
本文以平度市杜家疃村為例,探究了集體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主要歸納為以下五個原因:1.征地流程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地方政府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土地財政;征地過程及增值收益分配方面信息不透明;征地過程及增值收益分配方面缺乏監督;執法者的不作為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參考文獻
[1]張立彥.中國政府土地收益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03.
[ 2]張俊.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問題研究[ M ] .北京.地質出版社,2007.05.
[3]高雅.我國農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5
篇2
為我鎮經濟發展社會政治穩定農民增收而努力奮斗
××鎮地處葉城縣西沿,全鎮以南北走向條形分布,南北走向18公里,東西走向平均1.8公里,橫跨315國遣與棋盤路,與依提木孔鄉、薩依瓦克鄉、依力克其鄉、夏合甫鄉、烏古熱克鄉5個鄉鎮毗鄰,是喀什到和田地區葉城地域第一站,有葉城窗口之稱。本鎮轄14個行政村、1個園藝場,計69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8萬畝,人口1.66萬人。其中維族人口16254人,漢族人口327人,其它少數民族19人,2002年人均純收入1210元。
在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進一步認真學習貫徹落實自治區、地區“加快南疆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本鎮實際,特制定我鎮經濟發展總體思路:即“堅持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兩條路,一個市場”的作用,突出特色,重點實施核桃基地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千方百計為農民增收作貢獻”。具體發展思路如下:
一、種植業方面
在原有傳統種植業的基礎上,增加科技含量,實施立體種植及多熟制,全面推廣良種及套種技術,確保農民多渠道增收。
1、糧食種植:采取多熟制,在適當減少現有面積的基礎上,小麥全部進行良種種植,并在管理上下功夫,力求年底小麥單產達436公斤;同時抓好麥田套種,套種玉米、大蒜、豌豆等經濟作物,夏季復播多穗玉米,玉米單產可達550公斤,全鎮小麥面積1.4萬畝,按此計劃,糧食種植每畝可得產值678元,總產值949.5萬元,除掉機耕費、種子費、農藥費、水費等費用,人均純收入達250元。4年后,隨著科技投入的增加,小麥單產可達550公斤,大蒜可達30公斤,玉米單產可達660公斤,每畝毛收入達831元除掉機耕費、種子費,、農藥費、水費,面積每年減少500畝,總產可達997萬元,人均純收入300元。人均增收50元。
2、棉花種植,實施減面不減收,全面推動良種種植.今年預計棉花單產100公斤,總產達2萬擔,除去種子費、水費等各項費用,加上小茴香收入,人均純收入400元,4年以后,我鎮將重點以中棉36號為主,加大棉花投入,單產可達150kg,面積減少到6500畝,總產達2萬擔,總收入達10m萬元,除掉各項費用,加上套種小茴香收入,人均純收入450元。
到2007年,種植業總產值可達2200萬元,人均純收入750元。
二,林果業方面
我鎮有葉城窗口之稱,同時占有2條道路優勢,極具發展園果業的優勢,今后我鎮將以經濟林為主,重點發展核桃基地建設。
1、核桃種植:全部按照矮化密植,以4乘6的標準,中間套種桃樹的方式實施。目前,我鎮已有核桃15820畝,計427140株,掛果核桃17400株,核桃總產達34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67元。今年,我鎮將在13村外的所有土地及林帶中種植核桃,核桃總面積達3.5萬畝,按4乘6為標準實施,每畝種植27棵,核桃,總量可達687280株,每畝間種27棵桃樹,總量可達2977株,按今年種植,2004年嫁接,2005年掛果,到2007年每棵核桃樹平均產果8kg,產果率按80%算,總產可達5400噸,總收入達3240萬元,按每株核桃每年水費、農藥費、肥料費、土地占用費等費用按25元計算,每年人均純收入可達896元;桃樹按每棵產果20kg,總產可達580萬元,每棵桃樹農藥費、水費、肥料費每年按10元計算,人均純收入可達170元;杏樹2007年達到13.36萬株,按每株每年水費、農藥費、肥料費、土地占用費等費用按10元計算,總產值180萬元,人均純收入154元。
2、葡萄種植:今年秋季計劃在我鎮2村到9村拜西拜格路旁渠道邊全部種植美國紅醍、青醍葡萄,間距1米,全長8公里。葡萄種植4年后為豐產期,可產20000kg,產值達20萬元。同時,在12村大力扶持種植大型葡萄園500畝,全面采取立體種植,葡萄架下種植中藥材、豌豆、黃豆、綠豆、草莓或花茹等,按保守估計每畝產值2000元以上,去除育苗、搭架、施肥、引種等費用每畝合計285元,總產值可達100萬元,發展葡萄人均純收入可增加60元。
3、紅棗種植:今年計劃在本鎮13村全面發展紅棗業,引進良種面積達700畝,按3乘4的比例種植,共計40000棵,4年后按70%掛果,每畝去除各種費用250元,總收入可達70萬元,每畝純收入750元,人均純收入可達32元。
三、養殖業方面
養殖業在我鎮目前不是優勢,我鎮現牲畜存欄1.7萬頭(只),人均占有1頭(只),但我鎮的市場具備畜牧產品轉變成商品最大優勢,尤其是發展家禽及牛羊育肥占盡了地利條件。我鎮將克服一切困難,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引導發展畜牧業。
1、家禽養殖:擬定2村、6村為家禽養殖專業村,主要以雞、鴨、鴿子等為主,今年按每戶500只,重點扶持100戶家禽養殖專業戶,年底出欄可達5萬只,產值達100萬元,每只費用12元,人均純收入20元。4年以后,扶持戶250戶,出欄20萬只,產值400萬元,人均純收入125元。
2、大小畜養殖:7村以品種牛、羊為主,今年已經為7村爭取畜牧貸款75萬元,主要是西蒙塔爾牛,重點培養專業戶30戶,每戶年存欄5頭,產值可達50萬元;8村作為品種羊養殖小區,重點扶持30戶,年出欄達1000只,產值可達200萬元;9村作為品種牛、品種羊養殖專業村,年底出欄羊500只,存欄品種牛150只,產值750萬元,4年后,7、8、9村養殖技術及養殖產業日漸成熟,存欄數可達6000頭(只),產值達1500萬元,按牛每頭1000元純利潤,羊每只80元的純利潤計算;人均純收入可達158元。
3、育肥業:以5村為中心輻射到3、4、5村,重點發展育肥羊,今年計劃50只以上的育肥戶達50家,100只以上的育肥戶30戶。4年后,50只以上的育肥戶達200戶,可創造產值30萬元,人均純收入16元。
四、發展二三產業,壯大集體收入
1、加強小城鎮建設,擴建市場.我鎮又名“賽仙”巴扎,為全疆第二大農村巴扎。為進一步提高農牧產品的商品率。規范市場,加大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我鎮在315國道旁已劃100畝地用于建立活畜交易市場、果品銷售批發市場、農貿交易市場。并將原市場已建成門面房60套,并已經開始出租。良好的商業環境必將推進我鎮的二三產業,此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最優惠的條件吸引有投資能力的人在我鎮建木材加工廠,廢塑料加工廠,干果加工廠,擴建磚廠等。在發展集體經濟的工作中,我鎮還進一步發展種蛋場。目前,雞場建設已接近尾聲,月底可望進雞,貯雞量可達10000只,按50%產蛋率每天產種蛋5000只,單從市場、木材加工廠、種蛋場一年可增加集體收入38萬元。
2、發展民族特色手工業.首先,利用我鎮7村搟氈業歷史較長的優勢,重點扶持搟氈業,以公司+農戶的形式與集體辦廠的形式開展。目前,7村有個體搟氈戶28戶,而懂搟氈技術的人員不少于100人,計劃本月在7村建廠,集體購置搟氈機器15臺,為懂技術的人提供就業機會,計劃年產氈子達20000條,創價值達20萬元,此項產業既壯大了自己,又為畜牧養殖戶提供了創收機會。
3、將目前6村、8村停滯的面粉廠改建成飼料飼草加工場.以適應畜牧業發展的需求,每年各村可增加集體收入1萬元。
4、在1村、2村、13村發展漁業。充分利用提孜那甫河邊下潮地挖魚池,每年各村可增加集體收入1萬元。
5、在2村、3村、4村、5村利用水利資源養鴨。每個村養鴨500只以上,從今年秋天開始實施,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5000元。
6、在8村、9村、10村、11村、12村辦村辦養殖廠。規模具有10頭以上的西蒙塔爾牛,年集體收入可達1.5萬元。
7、9村、13村開展集體養蜂。每村規模在200箱以上。年集體收入可達1萬元。
8、將3村至5村之間路兩旁的空地規劃種植玫瑰花、葡萄。集體收入可達5000元。
按以上計算,各村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3萬元以上。在我鎮全面消除空殼村。
五、設施農業方面
今年,我鎮農民已從設施農業方面嘗到了甜頭,農牧民種植反季節蔬菜、瓜果的積極性明顯高漲,今年計劃以兩條公路為依托,在312國道旁,2村、5村桃園兩邊連片建設大棚220畝。棋盤路兩旁8村、9村建設大棚310畝。充分利用廣告效應,大力發展茄子、辣子,主要以“結對子”的形式開展,由一戶漢族菜農帶10戶民族菜農,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南疆的辣子、茄子基地,按每畝2000元算,每畝投入400元計算,年產值可達126萬元,人均純收入62元。
另外,在兩個大棚基地,今年年底在辣子、茄子中間定植矮化密植的反季節油桃、幡桃,在2村、5村主要以油桃為主,面積220畝,4年后豐產,按每株5公斤算,產值可達49.5萬元,按每畝400元計算,人均純收入24.5元;在8村、9村以幡桃為主,面積340畝,3年后掛果,4年豐產后,每畝產值按45乘5乘8計算可達1800元,總產可達61.2萬元,按每畝300元投入,人均純收入37.3元。今年,我鎮將投入15個具有保溫設備的大棚進行溫室育苗,確保來年春天600畝大棚的苗圃供應。
六、大力推行勞務輸出
今年來,我鎮自行集體外出打工人員已超過40余戶,創造價值在30萬元以上,今年秋季,將集體派出到外地摘棉花人員1000人,按每人掙1000元的標準可創造價值100萬元,今后,我鎮將加大宣傳力度,支持外出務工,力求4年后勞務輸出創造價值達15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90元。
七、主要措施
確保農民增效、農民增收,就務必按照發展南疆農村經濟會議提出的“五高”要求,堅持不懈,狠抓落實。
1、增加農業投入。務必按照“新產品、高投入、高回報”的要求,加大投入標準,尤其是在園果業、畜牧業方面力求高起點,棉花種植在以往基礎上每年在增加50元,核桃每年每棵投入要達到30元,力求種植業減面不減收,核桃提前掛果,農民提前收益。
2、增加科技含量。首先,落實技術服務責任制,要求基層技術服務部門的收費、技術人員獎金與各村的經濟效益掛鉤,提高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其次,著力培養三支隊伍,印:農村經紀人隊伍、科技明白人隊伍、農村技術員隊伍,要求每個村都有5—10名農村經紀人,每家有1個科技明白人,每個村民小組有10名農村技術員,確保今年的園果業建設和管理,畜牧業的發展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
3、充分發揮我鎮招商引資辦、科技信息服務部、瓜果銷售協會的作用。指派干部到外地推銷產品,對每名干部制定具體的銷售任務,結合農村經紀人隊伍,確保對農產品的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4、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在全鎮設5個畜牧業服務點,配套建設300噸以上的青貯窖5個。同時,將減少的種植業面積大多用于飼草種植,為畜牧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估計,今年國民生產總值可達3638.7萬元,人均純收入1500元。4年后,按本規劃,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8600萬元。其中,種植業可達2200萬元(包括設施農業545萬元);林果業4000萬元;畜牧業可達1875萬元;二三產業及集體收入可達375萬元;勞務輸出150萬元。2007年人均純收入達2800元,達到從2003年到2007年每年農民平均增收300元的奮斗目標。
篇3
為進一步加大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和《大隱鎮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規劃》精神,結合我鎮新的形勢,現就進一步加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出如下政策意見:
1、進一步開拓創新,拓寬思路,尋找新的增收途徑。
一是進一步開發利用村集體現有資源。村級組織對可供開發的集體資源進行認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對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拿出應對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盤活利用。大力發展農村私營個體企業,將小、微、虧集體企業及閑置土地以多種形式出售轉讓給個人經營,集體企業閑置廠房、生產設備等出售或租賃給私營個體企業,盤活存量資產。二是開發新項目,發展新的增長點。鎮政府幫助各村根據自身特點和新的發展形勢,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尋找能夠幫助農民增收的新項目,并將其納入項目儲備庫。選擇適當的時機,建設增收項目,在服務農民增收中促進村集體增收。
2、進一步加大資金幫扶力度。
在積極爭取市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專項發展資金的基礎上,鎮設立扶持村級集體經濟專項發展資金,從2007年起5年,鎮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扶持當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村級組織運轉,重點用于集體經濟薄弱村轉化扶持和村級集體經濟開發項目的補助獎勵。專項發展資金由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協調小組統籌安排,鎮農辦會同財政所負責資金的管理使用和監管。同時,鎮將建立政策資金整合協調機制,根據村域經濟對財政貢獻程度、公共服務配套水平和村級土地人口規模等因素,規范對村級的財政轉移支付,確保財政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資金扶持村級的建設發展,并建立轉移支付的自然增長機制。鎮屬各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合作銀行要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機制,擴大聯保范圍,完善擔保方式,在符合信貸條件的情況下,信貸資金安排要給予適當傾斜,利率給予適當優惠,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3、進一步加大政策優惠力度。
通過大力開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零星自然村遷并,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積,可獲得土地整理折抵指標。新增的有效耕地,歸村集體所有和經營;獲得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標,在鎮統籌集約安排下,允許村集體優先使用。進一步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留用地制度,根據上級規定,村級發展留用地補償原則上應以留地為主,貨幣補償為輔,由國土部門根據開發建設情況,分期分批落實用地指標;確因客觀原因無需落實或無地可落實的,按照分級負責原則,予以經濟補償;村級發展留用地的使用,要按照因地制宜、統一規劃、集約使用開發原則,由鎮集中安排,聯合開發。進一步加大稅收、費用優惠,對村集體物業租賃所繳的房產稅、營業稅、水利基金等稅費,以及村級公共事業建設工程所征的有關稅費,根據上級規定給予一定補助或獎勵,以支持村級的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對村級統一規劃建設的集中居住小區、民工公寓,相關的給排水、電力、廣播電視設施安裝和配置,根據上級規定給予一定的補助。
4、進一步加大結對幫扶力度,促進薄弱村的轉化。
進一步深化鎮機關干部聯村制度,采取領導干部蹲點聯村、鎮屬部門包村幫扶、機關干部駐村指導等方式,落實工作責任制,從班子建設、發展規劃、資金和項目等方面對相關村進行結對幫扶。對于相對薄弱的村,鎮屬部門適當加大扶持,并由業務優秀的機關骨干駐村指導。同時,要深入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鼓勵各類企業與村結對共建新農村,企業支持村級發展集休經濟、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可按規定享受有關優惠政策。
篇4
一、對象清
王集鎮“十三五”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共2901戶8802人,其中一般貧困戶1189戶4706人,低保貧困戶1199戶3564人,五保貧困戶513戶532人。已脫貧736戶3044人。未脫貧2165戶5785人,其中未脫貧一般貧困戶453戶1162人,其余為政府兜底的低保戶和五保戶。
王集鎮共有4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分別是古墩村、魏圩村、徐渡村、張壩村。目前古墩村和魏圩村已順利脫貧,徐渡村和張壩村尚未脫貧。古墩村,2016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8.85萬元,2017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8.65萬元。魏圩村,2017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8.7萬元。
二、思路清
1.在低收入戶脫貧方面。通過“一兜”、“兩加”、“三送”實現脫貧。“一兜”是指對沒有勞動能力的家庭,幫助他們申請低保戶和五保戶,通過政府兜底實現脫貧?!皟杉印笔侵笒煦^干部加和“股份+”。掛鉤干部+。王集鎮所有在編人員每人掛購幫扶1-3戶貧困戶,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安排脫貧計劃,使得貧困戶增收減支;“股份+”。申報整合全鎮幫扶資金350萬元在我鎮工業園區建設扶貧產業園,使得入股的貧困戶每年都可以得到10%的分紅。截止目前我鎮已分紅66.7萬元?!叭汀笔侵付ㄆ陂_展為貧困戶送崗位、送政策、送溫暖活動,幫助貧困戶通過就業和相關政策救助實現高水平脫貧。
2.在省定經濟薄弱村脫貧方面,通過發展產業項目、鼓勵土地流轉、盤活集體資產、加強”聯村共建”、積極爭取省委扶貧工作隊支持等方式,幫助經濟薄弱村脫貧增收。2018年,為支持徐渡村脫貧,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土地流轉,持續做大做強王集鎮特色油用牡丹項目,并帶動周邊貧困戶共同參與,在實現村居收入增收的同時,帶動農戶增收致富;2.聯系掛鉤單位縣殘聯,持續打造徐渡村殘疾人之家,新建聯村共建項目,促進村居增收;3.利用村級發展引導資金購買門面房出租,實現租金收入;4.積極聯系省委扶貧工作隊,通過他們帶來的幫扶項目促村增收,確保全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8萬元。
3.鎮三套班領導和扶貧、農經等部門,定期會辦和推進扶貧工作開展。即對扶貧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結對幫扶走訪和“陽光扶貧”工作開展、扶貧項目建設進度,定期和不定期開展推進和督查。
三、政策清
1.在精準到戶項目方面,2016年,我鎮實施了“股份+”、公益性崗位、電商扶貧和單戶發展四個項目,共計資金309.72萬元,惠及低收入戶1125戶4489人;2017年我鎮實施了“股份+”公益性崗位、和光伏項目,共計資金317.72萬元(結余53.51萬元),惠及低收入戶875戶3437人。2018年我鎮計劃利用省級到戶資金125.52萬元并統籌2017年度結余資金53.51萬元實施購買門面房項目,讓入股的農戶都能夠享受每年10%的分紅。
2.到村資金使用方面,2016年,縣撥付我鎮88萬元用于為古墩村在村中新建1317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現已按合同時間支付57萬元。2017年,我鎮為魏圩村實施購買門面房項目,目前還在實施中,預計6月底前實施完畢并形成效益。省委駐泗扶貧工作隊幫扶資金方面,2016年-2017年,省委駐泗扶貧工作隊在我鎮共投入資金122萬元,在古墩村建成了黨群綜合服務中心、茭白、珍珠藕、河道整治等幫扶項目,在魏圩村新建了光伏扶貧項目。
3.健康扶貧方面,我鎮低收入戶新農合參保率100%,低收入農戶住院醫藥費采取保底補償,總補償比例超過80%。并且低收入戶在縣內看病享受“四免”、“兩減”政策?!八拿狻奔疵馐沾参毁M,對貧困人口免收縣內救護車接送費,免掛號費、免診療費、免專家會診費?!皟蓽p”即即減醫藥費、儀器檢測費等10%優惠
4.教育扶貧方面,低收入戶子女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補助。標準為:幼兒園1000元/年,小學1500元/年,初中2000元/年,高中3000元/年。2017年,考入省內本科院校的,每生資助2000元;考入省內專科院校的,每生資助1000元;考入省外本科院校的,每生資助7000元,考入省外??圃盒5?,每生資助4000元。
5.金融扶貧方面,低收入戶最多可以做5萬扶貧小額貸款,無利息。我鎮2016-2017年共計發放小額扶貧貸款超1000萬元。
6.低保和五保由政府兜底保障,醫療救助低收入戶比一般農戶要多一些。低保戶標準為420元/人/月。五保戶標準為5500元/人/年。
7.臨時救助政策救助對象:
(1)急難型困難家庭。包括因突發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財產重大損失或主要經濟來源中斷,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困難的家庭。(2)支出型困難家庭。包括因家庭成員突發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醫療費用等支出過大,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3)因遭遇火災、交通事故、突發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困難,暫時無法得到家庭支持,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個人。
救助政策:對具有本地戶籍或持有居住證人員的臨時救助標準一般參照低保標準,采取一次性救助的方式,即臨時救助標準=(當地月低保標準420元÷30天)×臨時救助人口×臨時救助時限。臨時救助時限最長為180天。
8.大病補充保險政策
扶持對象: 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
相關政策:(1)一般貧困戶80元/人/年,該部分費用由政府承擔;(2)報銷種類以市 “藥品目錄”和“診療服務項目”庫為依據;(3)補償比例為合規醫療費用剩余自付部分的85%。
四、問題清
精準扶貧中發現的問題及具體對策
1.在村中建設的產業項目難以產生效益或效益低下。建議村級發展引導資金建設的產業項目由鎮政府統籌實施,實施項目的地理位置要好,便于項目的效益最大化。
2.村集體經濟發展產業類項目少,缺乏可持續性收入。建議扶持發展村級經營性資產。做大做強村級產業類項目,確保村集體經濟收入可持續增長。
3.扶貧力量較為分散。建議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出臺有效切實可行的激勵舉措和政策,激勵動員有能力、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參與扶貧工作,通過大戶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實現脫貧。
五、舉措清
1.扶貧資金使用方面,我鎮嚴格按照《泗陽縣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積極與縣扶貧辦溝通和配合,做好項目申報和資金使用。
2.項目推進方面,鎮黨政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到項目建設點上推進項目建設,并及時召開黨委會議和三套班會議研究項目存在問題并限期整改到位。鎮紀委和督查辦定期對扶貧工作的開展和項目進展進行督查和考核。
3.收益分紅發放情況,2016年我鎮給全鎮低收入戶分紅資金26.7萬元。2017年給全鎮低收入戶分紅40.06萬元。
4.脫貧對象的確定,通過入戶開展收入調查,并根據農戶意愿,由村民小組向村委會申報,村委會召開村民大會評議確定并在村公示、同時報鎮審核后再次公示。最后上報縣扶貧辦,開展縣級公示。
5.扶貧資金項目方面,精準到戶項目,我鎮根據縣扶貧辦提供菜單,通過幫扶人和村組干部與農戶商定后,確定發展項目。并開展長期公示。
篇5
1. 基本情況和村集體經濟現狀
東寧鎮共有17個行政村,農戶6125戶,農村人口20414人,耕地面積92835畝,2014年全鎮17個村村集體總收入為394.3萬元,總支出為287.7萬元,積累為5760.4萬元。村集體年收入10萬元以下為4個(分別是暖一、太平溝、夾信子、新屯子),10-20萬元的村有8個(分別是南溝、胡蘿卜崴、轉角樓、暖二、東綏、民主、萬鹿溝),20-30萬元的村0個,30-40萬元的村2個(分別是二街、菜一)),40-50萬元的村2個(分別是一街、北河沿)),50-60萬元的村1個(大城子)。收入的構成分別是經營性收入114.1萬元,占總收入的28.9%;發包及上繳收入為107.2萬元,占總收入的27.2%;財政補助收入137.8萬元,占總收入的34.9%,其它收入35.1萬元,占總收入的9%;全鎮17個村資產總額7879.1萬元,借款總額為1435.6萬元,有借款的村分別是夾信子村借款20萬元、南溝村借款43.4萬元;北河沿村借款50萬元、萬鹿溝借款1129.6萬元,轉角樓借款8.6萬元、暖泉一村借款163萬元、暖二村借款2.3萬元、新屯子借款18.7萬元共計8個村有外債,其中萬鹿溝借款額占總額的78.6%。
2.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取得的經驗做法
東寧鎮村集體經濟超過20萬元以上的村有5個,分別是二街、北河沿、大城子、一街、菜一。他們采取的主要作法:一是依托地處城關的優勢建大庫、門市和果菜批發大市場進行發包經營,搞房地產開發增加收入,每年收入穩定在30萬元以上。例如:一街村利用村委會大院建庫房對外出租獲得穩定收入。二是充分挖掘村里現在的土地、房產等資源,采取競拍的方式,實現土地收入最大化,如大城子村采取競拍的方式發包村里機動地,村集體年收入達到59萬元。村集體實力強,有能力興辦各項公益事業,給予村民交納水費、給老年發放補助,交納新農合,得到村民的信任和擁護。
3.存在的問題
我鎮村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大多數村集體收入少,甚至有的村除轉移支付外沒有一點收入來源。如暖一村、南溝村就靠國家的財政轉移支付維持村集體運轉。二是大多數村都有債務,使村集體各項事業無資金推進,主要原因是村集體在80年代興辦村辦企業是,盲目上馬,因經營管理不善形成債務,如暖一村就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興辦村辦企業,因經營不善形成負債,村集體的資產如村委會辦公室和機動地,均用來抵債,使村集體沒有了收入來源,也無力采取其它方式創收。
4.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
4.1人才管理創新
隨著基礎教育在農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為保證村干部候選人的素質,應該積極擴大高素質村干部候選人的有效供給。要通過引入市場觀念,拓寬選人用人渠道,為社會各個階層中有志到農村的優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建立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因此,地方政府應該有計劃地培養受過高等教育的后備力量。受農村復雜的地緣、血緣關系,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現行相關法律的限制,每年政府應該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拔一批當地高中畢業生,送他們到相關院校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畢業后回村參加管理建設,在治理村莊的過程中接受基層民主的鍛煉,以新的理念治理村莊、發展集體經濟。
4.2村“兩委”班子要團結一致,根據本村特點拿出符合村情的創收辦法,如在土地確權時,各村增加的土地,應該召開村民代表會,研究收回作為村機動地管理,收到一定的承包費增加村集體收入,如民主村。
4.3根據本村的產業特點增加收入。如黑木耳產業發展比較好的村,如新屯子村、夾信子村、太平溝村建立黑木耳生產專業合作社,統一采購菌需物資,統一銷售,留取部分費用做為村集體收入。
篇6
堅持質效并舉,加大產業調整力度,深挖農民增收潛力。一是重抓農業結構調整。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保證糧食產能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發展適銷對路的蔬菜園藝、經濟林果,打造一批優勢特色產業、特色鎮和專業村。2017年調減低產低效糧食40萬畝、油料10萬畝,新增立體復合經營50萬畝以上,新增蔬菜園藝等經濟作物70萬畝,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5萬畝。積極推進部省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畜牧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創建三項創建活動,創成1個示范縣、3個部級示范場和30個省級示范場,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二是重抓龍頭企業發展。繼續實施農業“接二連三”工程,開展百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行動,重點培植一批年銷售超10億元、20億元的規模龍頭企業。強化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鼓勵通過建設基地、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等途徑,與農戶之間建立相對穩定的產銷合同和服務契約關系,增強帶動農民增收實效。三是重抓生B循環農業。積極發展稻蝦、稻鱉、稻魚、稻鴨共作生產有機稻等“水稻+N”稻田綜合種養,加快發展水稻-西瓜、水稻-番茄等“水稻接N”等糧經高效輪作,因地制宜開展林農復合經營、水旱輪作、糧油(經)輪作和間套種。繼續實施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和瓜果蔬有機肥替代行動計劃,推廣綠色綜合植保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面積占比達78%。圍繞打造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著力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規模畜禽場糞污綜合治理、農產品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四是重抓質量品牌和農產品流通。狠抓標準化生產,大力推進東臺西瓜、射陽大米、大縱湖、九龍口大閘蟹、鹽阜草雞蛋等區域公共品牌建設,不斷提高知名品牌市場占有率,新增“三品”200個,占比提高到48%。建立“精準監管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的全方位農產品質量監管新機制,建設1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快速檢測室,蔬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省級例行監測合格率分別達到97.5%、99.5%以上和100%。積極推進農產品流通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聯產聯銷、產地直銷(窗口直銷)、網上營銷等現代農產品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加大名特優農產品宣傳推介和展示促銷力度,全年農產品進上??偭客仍鲩L5%以上。五是重抓創意休閑農業和開放型農業。啟動創意休閑農業“百點創建”行動,重抓特色創意、示范創建、功能配套和宣傳推介,力爭再創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星級示范企業(園區)5個,建設江蘇休閑觀光農業示范村10個,新認定市級以上休閑農業示范點20個,直接收入突破30億元。深入實施開放型農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實施一批“走出去”合作項目,新認定1~2個省級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全年農產品出口力爭達到兩億美元以上。
堅持民生為本,加大就業創業力度,放大農民增收優勢。一是促進農民就業。就鹽城市情況來看,工資性收入對農民增收舉足輕重,就業增收仍然是農民增收的“大頭”。從2016年前三季度看,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702元,拉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9個百分點。加大農民轉移就業促進力度,采取“政策引導、有序流動、加強管理、改善服務”的方針,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引導農民外出打工就業,使農村勞務輸出由松散型向組織型轉變,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由短期型向長期型轉變,由零星型向規模型轉變。二是培育職業農民。強化對新型職業農民對象的培育,制定適合農民特點的培訓方案,創新培育方式,切實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考核評估,建立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機制,開展認定管理。2017年全市計劃培訓農民4.5萬人,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0000人。三是鼓勵農民創業。認真落實好全民創業各項政策措施,幫助更多返鄉農民、大學生、退役士兵在農村創業致富,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強化現代農業示范區、農產品加工集中區、農產品批發市場、鄉村旅游密集區等平臺建設,落實市場準入、金融服務、財政扶持、用電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造濃創業氛圍。加快農民變“網民”,鼓勵農民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重點在“互聯網+”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服務業上做足文章,不斷提升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等電子商務水平。2017年培育1個交易額超億元以上的農業電商產業和10個交易額超1000萬元的電商農產品,全市農產品電商交易額突破100億元。推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新建“益農信息社”1000個,實現村村全覆蓋;打造服務城鄉、以農村為主的便民綜合服務點3000個,全市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65%。
堅持重點突破,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一是土地確權頒證賦能。按照三權分置的要求,進一步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爭取2017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確權登記頒證任務,積極推行土地權證質押貸款。進一步健全完善土地承包信息管理系統,引導農戶有序開展土地流轉,不斷提高土地規模經營和風險管控水平。二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將資產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為重點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積極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四荒”使用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等類農村產權進場交易,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由“人人共有”向“按份共有”轉變,強化集體與農民利益聯結,促進農村集體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股份市場化,建立“村強帶民富”機制。三是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當前農民惜地思想較重,經營主體的投資意愿不高,加之極端天氣影響,農業比較效益呈下滑趨勢。培育新型經濟主體是解決當前誰來種地、地怎么種好的較好路徑。通過培植一批有能力、有技術、有資金、有市場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合作組織和龍頭加工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四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扶持發展一批以提供農技、農機、植保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服務組織,以及實行統一品種技術、統一生產管理、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購銷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逐步形成以農技推廣中心公益為統領,以社會組織經營為保障的新型農業服務體系。進一步探索聯管聯營、全程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園區+農戶的合作機制。推廣和培植一批“土地管家、生產保姆”,讓外出農戶“離鄉不丟地、不種有收益”。
篇7
一、目標任務和實施原則
(一)目標任務
通過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促進首都現代農業發展,繁榮鄉村旅游,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壯大農村科普服務隊伍,助力首都新農村建設。
在“十一五”期間,利用“以獎代補、獎補結合”的方式,每年評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的、輻射性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致富帶頭人、農業科技服務專家、專業技術指導員等先進集體和個人。
(二)實施原則
1.統一標準,公平競爭。凡符合推薦范圍和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均可申報,全市統一評審標準,公開評比、公平競爭。
2.差額評選,兩級審核。由各區(縣)科協負責按照評審標準和辦法,對五類項目進行初評,擇優報審;市級專家評審組進行終審,確定給予獎勵支持的名單。
3.以獎代補,獎補結合。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評選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開展科普惠農活動,進行經費補助和獎勵。獎補資金主要用于獎勵和補助先進集體和個人購置科普資料和設備,以及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開展培訓講座、展覽、引進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等農村科普活動的支出。
4、全國先進,擇優推薦。按照中國科協、財政部下達的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名額,從市級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中擇優推薦參加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評選。
二、推薦范圍和條件
(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推薦范圍:正式登記并通過年檢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推薦條件:
組織機構健全、產權明晰、遵紀守法、管理規范;會員農戶在100戶以上,擁有一項或多項適用技術,在科學普及、技術推廣、協會管理方面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會員年均純收入高于本區縣農民年均純收入20%以上;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成效顯著,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二)農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薦范圍:經市、區(縣)科協正式批準命名的農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薦條件:
有明確的科普工作規劃和年度任務目標;具有綜合標準的科普活動場所和科普設施;開展科普活動經?;?,每年受益群眾1000人次以上;推廣的實用技術基本形成產業化優勢,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方面,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三)農村科普致富帶頭人
推薦范圍:長期面向廣大農民開展科普工作,為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依靠科技為農民致富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村科普帶頭人和科普志愿者。
推薦條件:
在農村開展科普工作連續3年以上;在組織開展農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帶領農民致富增收,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方面,能夠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得到當地農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四)農業科技服務專家
推薦范圍:長期致力于服務“三農”,為農業生產發展、農民增收致富、農村面貌改變提供技術支撐,并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
推薦條件:
服務“三農”工作連續2年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相關科技項目促使農民增收致富,或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受到當地農民的廣泛贊譽。
(五)專業技術指導員
推薦范圍:長期在農村專業技術服務第一線,對農民日常的農業生產給予全面、及時、具體的指導的區縣、鄉鎮專業技術人員。
推薦條件:
在基層開展專業技術服務工作3年以上;與服務對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并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生產技能水平以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方面成績顯著。
三、實施程序
(一)每年7月初,市科協下發評審通知。
(二)區(縣)科協按照通知精神,通過本區(縣)的主要媒體廣泛宣傳,向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廣大農民公開評審信息,凡符合條件的組織和個人,均可申報。并根據推薦條件及地區特點,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區(縣)內所有的申報材料進行初審,最終確定向市科協和市財政局推薦的名單;并將推薦名單在區(縣)的媒體公示10天,廣泛征求意見;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由區(縣)科協和財政局在8月20前,將正式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市科協。
(三)市級專家評審組對所有上報項目進行終審。終審期間對上報項目進行隨機抽查,如發現有弄虛作假等情況,則取消該項目3年內參評資格,并減少所在區(縣)下一年度參評數額比例。評審結果在市級媒體公示10天,公示期滿無異議的,授予年度“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年度“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四)市科協將組織專家對“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年度“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個人”進行工作檢查。
(五)市財政資金對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給予表彰和補助,市財政局于次年年初將預算指標批復區縣財政局。
(六)市財政局、市科協在次年年底前對項目驗收,區縣科協、區縣財政局于次年10月31日前將驗收報告及資金使用情況上報市科協。
四、有關要求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
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是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區(縣)科協和財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統一思想,領導干部要親自掛帥,并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協同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保證計劃順利實施。
(二)廣泛宣傳,正確引導
受表彰的“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個人”是廣大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要把對優秀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農村科普帶頭人評比篩選過程與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激發廣大農民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注農村科普工作。
(三)客觀公正,加強監督
評比推薦是實施“計劃”的關鍵環節。各區(縣)要保證評比的公平、公正、公開,對推薦對象進行認真篩選,優中選優。要建立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機制,廣泛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
篇8
個人雙聯調研報告范文(一) 根據機關的工作安排,通過和村民、村干部的訪談,實地觀察等方法,對雙聯村高平鎮塬邊村的現狀有了初步的了解,地雙聯村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對今后的工作方向有些簡單的設想。
一、塬邊村概況
雙聯村地處高平鎮南面,東與東坡村相鄰,南與黑河毗鄰,西與高平城南村接壤,北與北莊村交界,交通不太方便。雙聯村占地面積420多畝,耕地面積為320多畝,共有人口數915人,村級各類組織較為健全,村部硬件設施一流,群眾文化娛樂方式較少,人均年收入為5000元左右,村級集體經濟則相對較弱,目前村民福利保障方面僅對村民農醫保,使村民享受到一定的集體經濟的福利優惠。
二、存在問題
(一)村容村貌距新農村要求甚遠,村道硬化、綠化、亮化工作尚待加強。村里目前有硬化路面400多米,今年計劃硬化工業園區道理1200多米,村民房屋座落散亂,缺少規劃。村里環境污染嚴重,無垃圾回收場地,無固定垃圾箱,無專職衛生清掃、搬運人員,環境狀況基本呈現臟、亂、差。
(二)群眾生活用水、吃水存在隱患。原有自來水管路由于建筑時間長將近二十年,質量及流量俱不能滿足村民要求,村民要求的呼聲羅高,急需供水管路的改造與升級。
(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較弱,目前村里固定的年收入較低,缺少支撐持續長期發展的經濟來源,目前村里發展蘋果和種植產業,面臨著技術及資金缺乏問題,急需上級部門的政策扶助。
(四)部分村民觀念落后、陳舊,缺乏大局意識,本位主義、宗族意識嚴重,干擾了村里的一些重點工作。
三、解決問題的措施、途徑
針對解決村容村貌中生活環境整治的相關問題,則應立足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尋找對策,立足于建設新農村的發展道路加強規劃,一方面作為上級政府機關要大力支持、扶助村級集體發展經濟,在招標引資、土地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在農村小區建設用地指標等方面給予支持。另一方面作為村級機構,應立足于自身條件謀發展,想方設法找門路,抓住發展機遇,使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只有使村里的集體經濟發展了,其他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村容村貌整治、新農村建設、村民的福利就有強大的后勤保障。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得到加強,村民的思想覺悟也就能得到提高,目前由于雙聯村的集體經濟較強,除了解決村民的農醫保外,沒有更多的經濟能力去解決一些村容村貌、環保等一些急需的項目。對低保、殘疾、困難人員也無法進行補助,這也會導致村民只顧眼前私利、缺乏大局意識,反過來干擾村里的工作,制約村里的發展。
四、雙聯今后發展前景
高平鎮開發進程不斷深入,雙聯村的發展前景是美好的。周邊村子養殖、蘋果產業也日趨成熟,在村兩班子成員的帶領和努力下,能夠抓住發展的機遇,使個體經濟和集體經濟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
個人雙聯調研報告范文(二) 縣委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工作動員會后,xx鎮高度重視,廣泛動員,迅速行動。xx村塬邊組張開銀是我聯系的貧困戶之一,通過深入全面的入戶走訪交流,和本人共同研究制定了發展計劃和目標,提出了脫貧致富的具體措施。
(一)、發展現狀及貧困原因分析
1、家庭基本情況及成員受教育程度:該戶6口人,戶主張開銀多年外出打工,從事以建筑、搬運為主的體力勞動。妻子梁會琴縣城務零工,兒子張翔、張明分別在xx二中和xx中小就讀,父親張長俊、母親劉秀珍已年邁。張x和妻子都是初中文化程度,家庭主要勞力為張x和妻子梁x。
2、產業發展現狀:家庭共有耕地 畝,主要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的糧食作物,糧食作物經濟貢獻率低,僅能滿足正常的生活需求和家庭零星開支,有果園7畝,其中豐產園x畝,但果品質量不高,商品率不高,其余xx畝幼園標準化管理措施落實的不到位。
3、家庭年總收入x萬元,夫妻外出務工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占總收入的x%,果園收入占x%,糧食收入占x%,只能維持基本生活,沒有積蓄。
家庭主要貧困原因有:一是缺少生產發展資金;二是產業發展缺少技術,精深務作不夠;三是夫妻長年外出打工,缺少勞力;四是自身素質不高,缺乏擴寬致富門路的意識和理念;五是子女上學負擔重。
(二)、幫扶思路和工作目標
認真分析該戶貧困現狀,既要明確當前幫扶解困的具體目標,落實措施,抓實見效,又要科學制定致富小康規劃,依靠產業,持續推進??傮w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為載體,緊扣脫貧致富、全面實現小康這一目標,結合戶情實際,緊緊依靠產業富民,幫助其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增強產業致富意識。不斷加強標準化果園管理技術培訓,管好現有7畝果園,全面落實各項標準化管理措施,力爭豐產園提質增效,幼園早果見效。幫助發展養殖業,建成林下養雞場1處,使其走上果沼畜循環一體發展的新路子。堅持不懈地抓、持之以恒地幫,不斷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實現收入穩步增長。
圍繞上述發展思路,按照一次規劃、分年實施的原則,統籌推進,協調發展。
到20xx年底,現有7畝果園各項標準化管理措施全面落實,豐產園果品質量全面提高,商品化率提高30%,幼園實現零星掛果;養殖業初具規模,家庭純收入較上年增長15%。到20xx年,7畝果園全部實現豐產,果品質量顯著提高,商品化率達到x%以上,實現養殖、蘋果產業互支互促、協調發展,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檔次明顯提升;家庭成員果園務作技術和養殖技術掌握全面深入,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到2020年,原有果園實現持續增收,新植果園 畝,全面落實標準化管理措施;養殖業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形成精深加工、儲藏、營銷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家庭人口素質逐步提高,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全面實現小康目標。
(三)、保障措施
在具體工作中,重點落實以下幾個關鍵措施:
一、注重素質提高,增強發展意識。幫助其進一步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擺脫僅靠簡單重復體力勞動務工來取得收入的單一發展思路,增強產業致富意識,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依靠果產業和養殖業增收致富上來。
二、注重發展產業,拓寬增收渠道。幫助其做好產業規劃,選準果產業和林下養雞兩個致富項目,形成果、沼、畜互支互促,循環一體的發展模式。一是要加強現有果園規范化管理,強化技術培訓,加大投資力度,及時落實各項標準化管理措施,促其豐產收益。二是要持續擴大果產業和養殖業規模,積極提供資金、信息和技術服務,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三是要引導組建專業合作社1個,延伸產業鏈條,使果產業和養殖業成為其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篇9
一、穩定增收對象,明確工作目標
(一)穩定增收對象。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去年政策已覆蓋的人群保持相對穩定,重點是具有一定增收資源、勞動力條件和被帶動能力的低收入純農戶。對已實現穩定增收的原低收入純農戶進行適當調整,對新進對象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嚴格按照調查、公示、審核、確認的程序進行,操作上做到科學合理、簡便易行、按戶建檔。按照全區統一設計規范的式樣,建立低收入純農戶增收臺賬和增收項目申報制度。分別建立健全區、街道、村(含涉農社區,下同)資料檔案,做到逐戶定幫扶項目、幫扶措施、幫扶形式。年終,對低收入純農戶增收措施、實施狀況及增收成效的確認工作需由低收入純農戶簽字認可。
(二)明確增收目標。20*年實現全區低收入純農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三)建立長效機制。要深入貫徹《市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市農經辦、市財政局〈20*年低收入純農戶增收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寧政辦發〔20*〕28號)等文件精神,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全面覆蓋的原則,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并舉,堅持造血開發和扶貧濟困并行,堅持“短平快”項目和長效增收措施并重,努力提升低收入純農戶的勞均效益和畝均效益,著力鞏固低收入純農戶增收成效。繼續落實分類施策、多免多補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今年起,強化項目建設,積極引導農民勤勞、自助、合作,充分挖掘低收入純農戶增收的內在動力。繼續開展“萬名黨員干部帶萬戶”等活動,提高幫扶水平。
二、突出項目建設,抓好整村推進
(一)積極建立增收項目區。按照有關要求,在低收入純農戶增收財政補助資金中,將資金的增量部分和原有新建設施農業扶持資金及以獎代補資金相對集中,主要投向低收入純農戶增收村級項目區建設。結合高效農業規?;吞厣鲗Мa業發展,以低收入純農戶相對集中的村(社區)為重點,全區計劃每年集中力量建設15個增收項目區。力爭通過3年努力,全區所有符合條件的村(社區)都建成低收入純農戶增收項目區,實現低收入純農戶整村脫貧。項目區建設實行申報制,以村(社區)為單位向區委農工辦和財政局提出項目申報(較大項目區可以聯村申報),由區審核,經市級批準后實施。低收入純農戶增收項目區審批立項主要條件是:1、低收入純農戶相對集中。村內低收入純農戶達到100戶以上,或者人數占總人口7%以上。2、預期效果明顯。項目村低收入純農戶人均增收超過1500元,其中實施的項目能帶動50%以上的低收入純農戶增收。3、各級配套資金落實到位。除市、區補助外,街道及村(社區)對項目區有一定的資金自籌能力。4、基礎條件較好。當地主導產業發展形成一定規模和特色,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工商企業、大戶等帶動主體有一定實力。5、基礎工作扎實。低收入純農戶增收組織領導工作較好,措施落實有效,增收臺帳健全,項目可操作性強,實施責任明確,財政資金管理規范。
(二)繼續實施一般增收項目。建立低收入純農戶增收項目庫,具備條件的項目可通過公示告知程序,由低收入純農戶自行選擇實施,實現“菜單式”項目增收。將項目庫建設的重點放在發展高效農業和轉移就業上,鼓勵低收入純農戶租用農業設施,擴大種養規模;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大戶帶動低收入純農戶增收;加大種禽、種畜、種苗補助,提高低收入純農戶發展生產的能力;加大培訓力度,促進勞動力轉移,實施政府購崗安置,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純農戶非農就業。
(三)廣開增收新渠道。鼓勵增收項目區以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形式加快推進土地流轉,確保低收入純農戶土地收益逐年有所增加。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優勢,將符合條件的低收入純農戶吸收為會員,帶動他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項目區內各級財政投入所形成的固定資產歸集體所有,產生的收益或股份分紅專項用于扶持低收入純農戶增收。
三、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區各有關部門和街道要從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促進低收入純農戶增收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區相關部門應切實履行部門職責,將促進低收入純農戶增收與推進部門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整合區級支農項目資金,積極做好政策引導、技術指導、業務督導等工作。區和街道要積極組織各級干部,把掛鉤幫扶落實到每個村、每個農戶,并納入考核范圍,確保增收措施落實到位。
篇10
鎮村是2017年全縣16個重點示范脫貧村之一,村內大部分地勢平坦開闊,小清流河貫穿全村,農田水利灌溉方便。距縣城66公里,距鎮政府6公里,與李家鎮嘉慶村、和平鄉龍王村、本鎮村、村相鄰。全村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有耕地1690畝(其中田1020畝、土670畝),全村共有11個社,居民386戶1437人,村黨支部現有黨員35名(女性黨員1名)。
二、目標完成情況
村是2016年的提前啟動貧困村, 2016年底,全村貧困人口中已有166人通過省級脫貧驗收實現減貧,剩余80人貧困人口將分批在6月底實現全部脫貧。全村貧困戶中低保兜底13人,殘疾人扶貧生活補助15人,納入醫療救助扶持30人;2016年完成貧困戶D級危房改造項目14戶、2017年完成C級危房改造10戶、D級危房改造6戶。通過農網改造、紅層找水工程,貧困人口生活用電、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貧困人口中無因貧輟學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
三、2017年工作打算
今年我鎮將按照貧困村摘帽、貧困戶脫貧的要求,把工作重點放在貧困戶脫貧成效鞏固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及貧困戶返貧預防機制建設上。重點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抓好、抓落實。
(一)以貧困戶脫貧成效鞏固提升為抓手,著力形成長效增收機制。
一是積極與縣就業局銜接,加大技能培訓,讓貧困戶掌握一門技能,并積極引導有條件的貧困戶外出務工以增加其家庭收入;二是充分發揮駐村農技員的作用,指導在家的貧困戶經營好基本的種植業及養殖業,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挖掘鎮域優勢,大力發展一些特色農業,如:稻田養魚、蔬菜大棚、南瓜種植等。
(二)以土地流轉為抓手,著力增加貧困戶經營性收入。
一是在政策范圍內支持好村現有的幾個專業合作社及種養殖大戶,通過引導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產業扶持資金及周轉金投資等形式參與專業合作社經營獲得分紅福利以實現增收。其中縣順金興糧油專業合作社租地468畝,受益貧困戶33戶132人;縣銀盤山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租地38畝,受益貧困戶4戶15人;縣良晨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租地45畝,受益貧困戶4戶14人;安肺縣薄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租地48畝,受益貧困戶5戶21人。二是鼓勵我鎮現有合作社及種養殖大戶在用工方面向貧困人口傾斜,通過就近務工增加貧困戶收入。
(三)以C、D級危房改造為抓手,著力貧困戶好房子建設。
今年村計劃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16戶,其中C級危房10戶,D級危房6戶?,F除田定國戶外,其余已全部動工。村美麗新村聚居點建設項目正在努力協調中。
(四)以用好、用活幾大基金為抓手,著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一是我鎮16年提前啟動的村,現已將連片產業發展示范基金14.1萬元,投入我鎮檸檬園,預計每年將至少產生7%的收益;二是向種植大戶出租村上提灌站,每年將產生不低于3000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三是結合我鎮建設糧油基地的鎮情,現正在引導村上積極與相關企業對接,打造好“一村一致富主導產業”建設。
(五)以新農村、黨群活動中心建設為抓手,著力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我鎮現在已將新農村建設規劃提交縣委農辦,正等批復實施;二是按照縣委組織部的黨群活動中心建設規劃,積極完善村的村級陣地建設。(六)以“四好”村建設為抓手,著力感恩奮進教育活動。要求村第一書記、農技員以農民夜校為載體,加強群眾思想教育并充分運用墻板報、標語、廣播、壩壩會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四好村”創建活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努力營造“四好村”創建活動濃厚氛圍。廣泛動員農村黨員干部帶頭爭創,帶動身邊群眾積極參與創建活動。
四、存在困難
(一)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項目資金存在較大缺口。因村于2016年提前啟動實施脫貧規劃,我鎮通過整合幾大項目,現通村公路3.2km、社道1.4km已全部完工,村辦公室、便民服務室、衛生室、文化室已完成房屋翻修和院壩硬化,寬帶網絡已接入村級陣地。但由于縣扶貧辦于年初時對當年的脫貧項目進行了重新調整使得我鎮村新橋改造、提灌站灌溉管道延伸等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的工程項目資金出現65萬元的資金缺口。
- 上一篇:體育教學工作總結與反思
- 下一篇:安全生產精細化管理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