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行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質行業的發展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地質行業的發展趨勢

篇1

西部地區 銀行業 非正式制度 在現實生活中,非正式制度廣泛存在。經濟發展決定銀行業發展,銀行業發展促進經濟進步,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除了受到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制約,也受到了諸如價值觀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風俗習慣、意識形態等因素影響,這些影響也會通過非正式制度的形式影響到西部地區銀行業的發展。

一、西部地區非正式制度的約束特征與障礙分析西部地區不僅是一個集“少(少數民族聚居)”、“邊(邊緣或邊遠地帶)”、“窮(經濟落后)”、“富(資源豐富)”于一體的特殊地區,而且在社會思想、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約束方面也頗有特色??傮w說來,西部地區的非正式制度約束以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為核心,加之眾多的民族風俗習慣差異,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體系,該體系除了一般宗教、習俗所具有的歷史性、群眾性、地域性、穩定性、漸變性等特征外,與現代市場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相比,具有封閉性、多層次性和多元性、橫向交流的障礙性和整體落后性的特征。(一)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的非正式制度約束我國的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等12個省市自治區,面積廣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地域差異幅度巨大。西部地區地處廣大國土的內陸,除廣西外其他省市均與海無緣,長期處于封閉半封閉狀態,多高山峻嶺和戈壁沙漠,氣候惡劣,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維持生存和發展經濟的條件差、困難多。另外,西部地區還有相當一批無電、缺電的地方,不具備發展現代工業起碼的能源、動力條件。這些都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物理網點的設立。(二)以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約束西部地區居住著51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2/3。調查顯示,不論生活狀況的優劣、收入的多少,農牧民在方面的開支比例都較高,這種經濟現象,制約著西部地區銀行業的發展,是銀行業居民儲蓄增加的阻礙因素。又如純正的伊斯蘭金融排斥賭博、投機行為以及投資任何可以抑制不確定性的金融衍生類工具,認為人們應當熱愛勞動和保持誠實、勤懇、儉樸的作風,根據這一思想,貨幣不能自動直接地產生貨幣,只能通過勞動,將其投入創造財富的活動中獲取利潤才是合法的,這也就從原則上排斥了賭博、投機以及投資任何可以抑制不確定性的金融衍生類工具等活動。(三)以輕商重義為核心的投資理財觀念形成的非正式制度約束由于受到幾千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影響,西部民族地區普遍商品意識差,市場發育程度低,市場化改革進程明顯弱于東部。導致西部地區市場貨幣化程度較低,制約西部地區銀行業發展。人們不懂得在商品交易中獲取正常利潤,輕視資金的生產性再投入,重人情、輕合同,這使西部市場經濟發展的交易成本增加。在產品基本滿足自身消費需要后,就失去了經濟活動的內在動力,沒有努力發展經濟、改善自己生活狀況的沖動。

二、促進西部地區銀行業發展的對策(一)加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金融投資環境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交通和通信設施建設,為非正式制度的變遷提供硬件和軟件環境。少數民族地區交通閉塞、信息不靈,導致內、外部的信息和物資的交流有著極高的成本,處于封閉、半封閉狀態,人們只能選擇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規律和相應的習俗安排,從而形成??怂顾f的“習俗經濟”。而這又是導致人們的商品經濟意識較為薄弱,人們的競爭意識、價值觀念較為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交通通訊等基礎實施的改善,促進分工和商品生產向縱深發展,對改變西部仍然存在的愚昧落后狀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引進并發展伊斯蘭金融體系,適應西部地區金融發展現狀伊斯蘭金融市場參與模式之一是建立伊斯蘭銀行。作為伊斯蘭金融體系最發達的部分,伊斯蘭銀行業目前是通過“專門的”伊斯蘭銀行和“伊斯蘭窗口”兩個渠道運作的。為了適應發展,現在伊斯蘭金融專家改變經營理念,學者們在傳統的伊斯蘭金融工具的基礎上,通過吸收世俗金融思想設計開發出一系列更復雜的金融工具以強化其流動性。并且通過改變投資產品以符合教義的方式,吸引了大批的潛在投資者,增強了伊斯蘭金融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這種改變也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建立和發展伊斯蘭金融市場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提高西部地區科學文化素質,加快非正式制度創新社會意識形態的形成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知識不斷積累和積淀的過程,社會意識形態的變遷是人們的認識能力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增長的結果。因而,要實現少數民族非正式制度的創新,就必須有新的知識元素的注入,而知識的發展則依賴于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這樣新知識漸進更新舊觀念的過程中,非正式制度的創新效應也就在知識增進的過程中實現。銀行業不僅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基本的金融服務,也為該地區的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除以上從非正式制度角度的因素進行西部地區銀行業的發展格局創新外,還應當加大政府的投資和改革力度,改善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從而能夠更好的吸引資金的進入,從長期根本解決資金短缺和資金外流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道格拉斯C1諾斯著.陳郁,羅華平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2]羅納德.哈里.科斯著.盛洪,陳郁譯.論生產的制度結構

[M].上海:三聯書店, 1994.

[3]張敦富,覃成林.中國區域經濟差異與協調發展.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56-77.

[4]司正家.幾種非均衡發展理論的比較與啟示

[J].實事求是,2008.

[5]王守貞,鄒曉峰.馬來西亞伊斯蘭金融系統發展研究

篇2

關鍵詞:煤炭行業;地質勘查;現狀與發展

我國對于煤炭資源的勘查工作可以追溯到一百五十年以前,而前人留下的寶貴經驗和技術也促進了當前勘查、采集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提升。如結合各種煤田的地勢以及環境特征,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勘查,即像鉆探、檢測、遙感等等,而且煤田三維地震技術等技術甚至能提升勘查工作的準確率,從而對一些惡劣的地勢也能有效勘查,如沙漠、沼澤、山地、水面,同時應用的鉆探設施也呈現出多樣化,如繩索取芯、金剛石鉆進、空氣泡沫鉆進等。本文就煤炭地質勘查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方面,展開詳細的分析與探討。

1我國煤炭地質勘查歷史

我國在煤炭地質勘查方面已經具有一個世紀的歷史,而對于傳統勘查工作往往包含較多的復雜步驟,而且工作強度較大,工作效率不高,設備落后(僅僅只有錘子、羅盤、放大鏡),如地質填圖步驟主要是以紙張記錄相應的地質數據,這樣不但強度較高,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才普及計算機軟件繪成煤田地質圖的技術,到了80年代初,我國拓展出一個煤炭遙感科學機構,將遙感技術融入了煤炭地質勘查中,其運用僅僅是在大興安嶺西坡中段、太原西山煤田等有限區域進行,但是技術本身成功檢測出了非煤層巖層以及煤層處于不同場所(地面光、熱場)的波譜特點,而且能夠構建煤層熱紅外輻射變化分帶,這也是我國煤炭勘查發展的一大突破。到了90年代初期計算機配合野外數據收集已經十分成熟,也趨于更加快速的發展階段。

2煤炭地質勘查技術的現狀

2.1技術創新與改革

技術創新與改革主要體現在對于煤炭的地形特征的填圖遙感、物探、鉆探、測試等等技術方面,而且一般來說,這些技術本身是結合了真實的地質信息進行開展的,而且對煤層的規則都能開展詳細的研究和勘查,也是獨具中國特色的。如煤田三維地震技術,主要提升的方面包含勘查精確性,而且對5m以內的小型斷層收稿日期:2016-01-14作者簡介:盧德芳(1983-),男,河南林州人,2007年6月畢業于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6月獲得河南理工大學工程碩士學位,工程師,現在河南省三門峽義馬市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礦地測科工作。以及3m以內的小斷點都可以準確查找出,對于各類工作環境的適應性也比較強,如山區、沙漠、黃土地區、水中、沼澤等等區域,勘查不僅能體現斷層,同時還能描述陷落柱、煤層等復雜的結構以及厚度變動。

2.2信息化與“3S”技術普及

信息化和“3S”技術是近代我國信息化產生的新技術,即通過收集野外的信息數據,以計算機將地質報告編寫完成,同時以電子報告形式進行反饋,這些流程都是信息技術的體現。而且GIS系統平臺逐步完善,也收集了包含國內各類的地質勘查流程數據,如水資源、煤層氣、煤礦環境評估等等,這些領域采用遙感技術煤田地質填圖,可以采用分辨率極高的圖形體出現填圖的精度,同時在此基礎上還能有效提升填圖工作的效率。另外,高光譜和遙感信息快速提取等技術手段也逐漸形成一定體系[1]。

3未來煤炭地質勘查技術的發展趨勢

3.1資源評估科學化

對于目前我國煤炭地質勘查的資源評估體系,還存在較大的不足,特別是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資源評估系統。而隨著未來媒體地質勘探技術的發展評估也會根據科學合理。如評估全面化發展不局限于單一對煤炭資源進行評估,同時,對資源新的運用方向也進行了相應的拓展。最后,還需要強化多元化的評估,如煤炭基地周邊的生態環境、水資源等評估,并且構建全面的煤炭信息管控平臺,從而達到動態管理的目標。

3.2提升潔凈煤技術

潔凈煤技術是源自于國內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時代的發展需求,也是國內煤炭地質勘查的主要技術之一,在國外也是十分常見的。而且技術本身對煤炭地質情況分析需求比其他技術都要高,即包含液化用煤、氣化用煤等一些技術,同時還注重技術本身融入液化用煤、氣化用煤的技術研究,完整展現煤這種資源的構成,從而有效了解其物理化學反應情況,以為資源開發利用奠定了科學基礎。

3.3促進現代化的開采

現代化的開采普及最先要基于煤炭與地質研究,然后基于以上科學依據,評價相應的開采條件,另外,煤炭開采還需要推行相應的三維地震勘察技術,同時研究技術的拓展;接著是對相關設備的更新,即如礦井物探測儀,同時構建全面的測試評估體系;再者,應當針對瓦斯等地質規則進行分析,對于一些安全隱患做好緊急預案與處理工作;最后,還需要拓展瓦斯勘查評估系統,保證資源的有效利用[2]。

3.4根據地域差異研究

根據地域差異研究可以要依靠地質研究理論,同時進行相應的開采工作改革。如在東部地區的地質勘查,需要研究理論中的煤層、地應力場、水文地質還有工程地質特點,對影響煤層地質環境的因素進行分析;而在西部地區,則需要以地球的系統作為主要研究目標,分析煤炭資源的分布情況,同步拓展水資源以及環境的綜合評估工作。

3.5強化技術改革普及

3.5.1地、物、化三場異常制約技術改革

推行相應的綜合技術,即如地、物、化三場異常制約法,地是地質結構簡稱;物是地球物理化;化則是代指化學場。而三場技術互相制約互相影響,也在我國傳統的煤炭地質勘查工作中體現巨大價值,但是技術本身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勘查深度不夠、勘查設備過于落后、勘查精準度不足等等。而且線圈缺乏定性,特別是到達一定的地下深度范圍時,就不能確定線圈的邊緣以及細密線圈的精度。而且勘探技術本身對于煤礦位置只能進行初步確定,而無法提供精確的區域信息,進而導致勘查難度也逐步提升[3]。

3.5.2X射線熒光技術普及

這類技術比較先進,因為一般情況下,煤礦資源都處于距離地表較深的位置,若運用X射線熒光就能對其參數影響,然后短期內可以獲取另外一類射線的反饋,這類射線類似于激光波。而相關人員接收到反饋射線后則可以準確判斷煤礦資源在地下的具體區域。若地下礦藏除了煤礦還包含其他資源,技術的效果則更加明顯。另外,該技術還能具體估算出煤礦資源的儲量,保證針對性開采,減少盲目開采的情況,這樣也能有效保護自然的生態環境,所以根據該技術的生態價值以及效率價值,則應當得到廣泛普及與運用。

4結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煤炭地質勘查技術也在不斷的改革和完善,特別是結合諸多信息化的內容,可以有效提升勘查的效率,同時準備了解地下煤層的信息,讓勘查工作更加科學化。

作者:盧德芳 單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劉國云.淺談我國煤炭地質勘查技術現狀與應用發展[J].科技風,2012,06:64.

篇3

關鍵詞: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發展趨勢;建議

1、煤田地質勘探重要性

煤田地質勘探包括煤田普查和勘探兩方面工作,主要研究煤層形成與分布的地質條件、賦存規律、煤層變化特征,為礦山設計建設和礦山生產提供所需的煤炭儲量和地質、技術、經濟資料。

在我國一次性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據了76%以上的比例,這就要求我國煤炭工業要穩定、安全、高效的發展,以保證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煤炭量。煤炭開采的前提是煤炭地質勘查,其目的是為煤炭開采提供良好的服務、有效的數據,以確保煤炭資源能夠被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使我國能源行業穩健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由此可見,煤田地質勘探工作十分重要,是煤炭工業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的前提和保障。

2、煤炭地質勘探的主要技術

我國煤炭地質勘探技術目前整體水平處于國際先進地位。主要表現為:

2.1 高分辨地震勘查技術:采用高分辨二維地震、三維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等方法,可以查明斷層落差,圈定煤層分叉合并區、巖漿巖對可采煤層的影響范圍及陷落柱分布情況,劃分奧陶系灰巖巖溶裂隙發育帶等。

2.2 重磁電及地質雷達勘查技術:采用瞬變電磁法勘探、高精度磁法勘探、高精度重力勘探、直流電法勘探(含高密度電法勘探)、地質雷達探測、頻率域電磁法勘探等方法進行勘探。廣泛應用于煤田地質勘探、石油地質勘探和地下水勘探等資源勘探領域。進行斷裂、褶曲、沉積盆地和陷落柱等地質構造的探測;圈定巖溶發育帶、地下河、含水裂隙帶等隱伏地質體或地質構造;礦山采空區和空洞等異常體的工程勘查。

2.3 測井勘查技術:采用電、聲、核系列物理參數測井,水文測井及煤層氣測井等技術。可精確為煤層定厚、定深;非煤系地層定厚、定深。常應用于煤巖層定性、定深、定厚;煤巖層力學性質分析,煤層炭灰水分析,煤層沙泥、水分析等。

2.4 遙感技術:應用航天遙感、航空遙感(微波、紅外、可見光)、地面遙感測試技術。進行煤炭資源評價、煤層自燃遙感探測以及城市地籍信息系統建立等。

3、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發展趨勢

用發展眼光看,近年來鉆探仍將成為獲取“第一性”地質資科的重要手段。物探儀器日新月異,性能改進與更新迅速,向高靈敏度、高分辨率、高精確度、遙控、計算機實時控制、處理、數據分析和三維圖形顯示方向發展;物探方法向多維、多參數測量、多方法組合發展;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將普及到地質勘探的各個專業、各個作業單元,乃至管理整個勘探系統。近年來。值得注意的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發展趨勢如下:

3.1 開發井下勘探技術,根據國內外資料,落差小于5m、長度小于150m的小斷層及小型褶曲,近期不可能用地面勘探方法查明。因此,國內外普遍認為,應在采區開采前,在井下開展采區勘探或工作面勘探,其方法包括礦井物探和沿煤層鉆進?;诿簩用芏缺壬舷聡鷰r小,煤層是一個明顯的低速槽,國外在70年代末首先采用槽波地震勘探技術在井下探測煤層構造。近年來,探地雷達技術發展迅速。最近南非開發出一種Rock雷達系統,能定量研究巖體,準確確定斷裂帶深度、巷道周圍裂隙帶特征。顯然,煤礦井下物探技術將大有作為,是一重要發展方向。

3.2 發展水平鉆進技術,20世紀80年代以來,技術先進的采煤國家愈來愈重視采用水平鉆進方法沿煤層鉆進,并采用與之相配合的隨鉆測斜技術。水平鉆進技術是由受控定向鉆進發展而來的。近年來,這種鉆進技術發展迅速,不僅能在井下沿煤層鉆進,還能在地面沿垂直一圓弧一水平線軌跡進入煤層鉆進。地面水平鉆進,在煤炭部門是80年代后期才從石油部門引進的。

3.3 加強綜合勘探,據有關材料說明,英國煤礦區盡管用三維地震勘探曾解釋出小至煤厚落差的斷層。但英國深部煤礦公司仍然重視鉆孔研究。近年來,他們在已經評價的賦存經濟可采儲量的井田,按400―500m網度布無心孔,用組合測井方法勘探。他們開發了一種巖層顯微掃描儀,通過人機聯作能解釋幾十厘米落差的斷層、裂隙、沉積和構造特征,以及應力方向。借助專用軟件,用組合測井可確定出巖石類型、巖石強度、孔隙度或滲透率、傾角、孔徑、分析水和烴等。

3.4 研究動態地質勘探技術,如前所述,危害礦井安全的動力地質現象由采掘活動誘發而形成。它們具有動態特性。因此,預測動力地質現象的形成及其強度。不能簡單地只憑反映原始地質條件的靜止數據,而應主要分析基于巖煤層應力或其物性隨時間變化的動態特征資料。高產高效采煤推進速度快,進行動態勘探,即在采掘期間連續多次勘探采區的應力或物性隨時間變化很有必要。

4、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發展幾點建議

4.1 根據我國的煤炭資源分布特點、勘探和開發現狀,要爭取國家優惠政策,加強地質勘查力度,多渠道融納資金,查明煤炭資源家底,為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4.2 要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煤田地質可持續發展。積極開展煤炭及相關領域地質理論和技術方法研究,加強煤田地質基礎研究,為煤炭資源調查、煤田地質勘查以及相關的煤層氣、水資源評價提供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撐。

4.3 加強煤田地質勘查設備更新改造和人才隊伍的建設。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地質勘查業。加強國際國內技術合作和交流,促進煤田地質科技工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4.4 加強煤炭資源的勘查開發規劃,對已探明的煤炭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及綜合利用。要規劃出對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的大礦區或重要基地,在條件成熟時將煤炭就地轉化,向外輸氣、輸電、輸油。對小煤礦進行聯合改造,擴大單并生產規模,改進采煤方法,提高回采率。同時要加強缺煤地區煤炭資源的開發,使農牧民改燒柴為燒煤,減少對植被的破壞,保護生態環境。

4.5 加強礦業權市場建設,吸納各種資金開發煤炭資源,對占而不開,占大開小的現象及時予以糾正。

4.6 加強環境保護,重視生態建設。本著誰開發,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因礦業開發引發的煤層自燃、環境污染、地面塌陷、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要加強調查評價和綜合治理。發展循環經濟,重視煤炭深加工、綜合利用及潔凈煤利用。

4.7 加強煤層氣勘探開發。煤層氣作為新型潔凈能源,它的開發與利用,不僅可降低煤礦安全事故,減少礦井瓦斯排放,降低大氣污染,減少溫室效應,也可增加潔凈能源總量。

5、結束語

從煤炭現代化生產要求角度看,我國煤田地質勘探技術與世界先進技術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必須把握時機,加快我國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的發展,才能滿足我國高產高效采煤的需求。基于煤炭在中國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國家對該領域的技術發展高度重視,加大力度鼓勵科技創新,相關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正積極研發相關技術、裝備,煤炭資源精細勘查的精度和水平及對煤礦安全高效生產保障的能力逐步提高,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

【l】王定武.煤田地質與勘探方法[MI沖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5.4.

【2】唐建益,方正.煤炭采區實用地震勘探技術[J]煤炭工業出版社.1998.

【3】孫平.煤田地質與勘探.煤炭工業出版社IJl.1996.1.

篇4

關鍵字:礦山建設;數字化;煤礦建設

Abstract: The coal mine construction " digital " mining industry is a new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so be min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ys, "" digital mine construction for coal mine mining enterprises produc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provides a reasonable, efficient, accurate solution. With the digitization construction seriously, digital application in mines has become a popular topic in the field of mining enterprises, this thesis “digital coal mine " mine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related problems.

Key words: mine construction; digital; coal mine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TD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數字花礦山是一個科學、系統的概念,也是一種動態持續的過程,是符合適應建設信息化社會要求的礦山信息化的完整解決方案,數字化礦山實施的成功,將對我國煤炭資源行業實現結構優化重組和應對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首先來看煤礦“數字化”礦山建設發展現狀:

一、煤礦“數字化”礦山建設發展現狀

1.1煤礦“數字化”礦山簡介

數字化礦山的定義是由數字地球的定義延伸而來,即在礦山范圍內以三維坐標信息及其相互關系為基礎而組成的信息框架,并在該框架內嵌入所獲得的信息的總和。煤礦所能獲取的信息可劃分為固有信息和動態信息2個層面,固有信息包括礦井原始數據(地質、測量、鉆孔)和煤層、圍巖、井巷等地質體空間信息;動態信息包括采掘、通風、運輸、供電、給排水等生產系統網絡及其裝備信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信息(設備狀態、環境、人員),專業分析輔助決策信息,生產經營管理信息。

數字化礦山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礦山科學技術發展戰略、共享礦山數據資源、礦山可持續發展戰略、礦山經濟發展、礦山安全和礦山科學技術創新的需要等,它把關于礦山系統的原始數據流轉換成可以理解的信息,轉換成具有礦山經濟價值的知識。

1.2研究煤礦“數字化”礦山建設的重要意義

數字化礦山是在測量、地質、采礦、選礦、安全等各個專業知識和技術資料比較完備的基礎上,結合相應軟件建立起來的三維模擬圖形,可以相當真實地立體展示地質形態和生產現場實際情況。礦業數字礦山模型是把地質勘探、資源估計儲量、測量數據收集等導入成三維視圖,同時融合了露天采礦和地下采礦設計等,它涵蓋了地面狀況、礦體賦存、斷層、水文地質等從地表到地下的、完整的、具體的地質數據;還能設計多種現場生產方案及采區閉坑復墾方案、模擬方案實施效果,模擬再現生產現場的調度指揮。

數字化礦山還可以作為檢驗監測手段,將礦山邊坡、排土場、尾礦庫、地下采場和采空區等已發生危險的部位所設置的監控設施統一進行在線監控,進行安全的監控預防;將其他合作單位提交的測量、勘探、設計等技術資料進行復核,找出其需要進一步完善的部分,提高項目成果的精確度,使設計能和礦山實際生產活動相結合,科學推動礦山長遠發展。

二、煤礦“數字化”礦山建設發展存在問題

國內礦山行業數字化建設發展現狀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浪潮般的推廣應用,為礦山企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壓力。一方面,隨著礦產資源消費的急劇增長和開采加工難度的日益增大,促使采礦逐漸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自動化技術、傳感器技術、數字視頻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的發展,煤礦信息化正向信息擴展、高度集成、綜合應用、自動控制、預測預報、智能決策的方向發展。煤礦企業對信息化建設越來越重視,且大部分建設了以光纜為基礎的高速企業網,開發了管理信息系統、采礦生產運輸自動化系統、生產調度監控系統與internet網對接并建立了網站系統。

三、煤礦“數字化”礦山建設目標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采礦業的不斷應用,采礦業正由經驗型、傳統型向科學型、定量分析與處理、自動化方向發展。我們礦山生產的實際情況,將下一步數字化礦山建設目標定位于:以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為手段,把礦山的所有空間和有用屬性數據實現數字化存儲、傳輸、表達和深加工,并應用于各個生產環節的管理和決策之中,以實現礦山生產的系統優化,達到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的。高效快速的推進礦山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綜合自動化在我礦的整體應用。

目前,我國數字礦山建設的具體目標是:

3.1應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智能技術和煤礦生產工藝技術,實現企業的經營、生產決策、安全生產管理和設備控制等信息的有機集成;

3.2通過應用軟件,實現經營管理科學化,生產計劃、生產安全調度、生產過程控制最優化;

3.3保證煤礦生產安全,提高產量和質量,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

3.4提高對客戶多種要求的響應能力。

可見,“數字化礦井”最終表現為礦井的高度信息化、自動化、高效率、高安全和高效益。

四、煤礦“數字化”礦山建設的發展趨勢

4.1發展趨勢之一—構建生態礦業工程

在建設數字礦山的同時,我們要試圖朝著構建生態礦業工程方向發展。所謂生態礦業工程就是當人類開發礦產資源引起自然生態平衡破壞時,建立人為的生態平衡,構建生態礦業工程對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4.2發展趨勢之二—實現生產過程管理和控制一體化

礦山生產過程管理和控制一體化具體是指應用可視化技術,實現生產過程、工藝、設備、儀器的自動監測與控制。

4.3發展趨勢之三—開發各種功能的礦山應用軟件

礦山信息的分析與應用、礦山生產的評估與監控、礦山工程的模擬與決策等,均以各類應用軟件和相關模型為工具。必須針對不同的應用和礦山工程需求,研究開發適合不同用戶、具有不同功能的礦山應用軟件,如采礦CAD、虛擬礦山、采礦仿真、工程計算、人工智能和科學可視化等軟件工具。

4.4發展趨勢之四—實現無人采礦和遙控采礦

隨著當前制造業成本上升而機器人產品價格不斷下降,世界上傾向于少用人工而多用機器人,未來人們追求更舒適的工作條件,惡劣、危險的勞動環境需要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利用電子與機械技術的結合把工業機器人用于生產,實現遙控機器人采礦,使機械化轉向自動化,可以大大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增加礦產資源效益。

4.5發展趨勢之五—虛擬條件下礦山模擬開采研究

以地質及礦床模型為基礎,結合其它關鍵信息構造虛擬礦山,進行數字模擬開采,完成礦山開采計劃編制、巷道標準斷面、硐室、開拓、采礦方法、穿爆、通風、管道、災變應變預案等設計工作。

4.6發展趨勢之六—人工智能技術研究

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人們已開始應用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來解決采礦工業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并逐步顯示出無法取代的優越性。運用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生產調度指揮、資源預測、安全警示、突發事件處理等決策支持功能,實現礦山的智能化。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字化礦山理念對于中國煤礦行業貫徹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煤礦“數字化”礦山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做到有計劃地、有步驟地穩步實施煤礦“數字化”礦山建設的長遠戰略,為中國的采礦事業發展添磚加瓦,實現中國的采礦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志雄,長期規劃、重點突破---礦山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關鍵,MM論壇,2003年7月.

[2] 畢思文,殷作如. 數字礦山的概念、框架、內涵及應用示范[J].科技導報,2004(6):39-41,63.

[3] 吳立新,殷作如.再論數字礦山:特征、框架與關鍵技術,煤炭學報,2003,28(1).

篇5

1.計算機GIS制圖代替計算機CAD制圖

計算機CAD工程制圖的應用逐漸顯現出一些缺陷,是地質勘探工程制圖的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直至GIS工程制圖軟件的出現以及不斷完善,補充了CAD制圖的一些關鍵性缺點,逐漸代替了CAD工程制圖,完成了地質勘探技術的第二次質的飛躍。在GIS制圖軟件的發展史上,由于GIS制圖的出現具有很大的制圖優點以及潛力,導致GIS制圖軟件的不斷發展及完善。根據數據統計,現在GIS軟件平臺將近500種。GIS制圖軟件也逐漸添加了虛擬可視化技術,現在大多數商業遙感圖像軟件中都添加了GIS制圖的功能,在GIS制圖系統的改革創新下,取得了驕人成績。在GIS制圖軟件的使用當中,我國在地質勘探制圖中使用最多的是中地信息工程公司開發的MAPGIS制圖軟件。MAPGIS是使用性比較強的制圖軟件使用平臺,在使用性能上,包括圖形繪制、圖像繪制、地質性、遙感圖像、測繪工程、人工智能自動化、計算機科學等,是一種先進的大型基礎地理信息管理系統軟件應用平臺,適用于大部分地質行業的工作,并且在語言變換上,可以實現全中文的操作系統,操作性能比較好,容易讓人接受,是我國地質勘探制圖中使用最廣泛的制圖軟件系統。

2.地質勘探工程對硬件的要求逐漸過渡到人才儲備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實現,人力資源的重要性逐漸體現出來,逐漸超過了以往的物質資源、金融資源的重要性,在公司企業資源的所占比例得到了加強,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資源;而人才對于企業發展的作用逐漸體現出來,企業已經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逐漸加大了對高科技人才的招聘力度。在我國的地質勘探領域中,硬件環境競爭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人才的競爭成為主要戰場。所以在此,不要一味地過于要求硬件設施,只要有充足的科學技術人才可用,就能夠在地質勘探領域中站穩腳跟。由此就可以看出,如何對這些先進的硬件設備進行靈活的應用,對待測地點進行專業的信息化處理才是現在的工作重心。工作者不要盲目地追求設備的先進性以及軟件的專用性,要加大科學技術人才的儲備,只有地質勘探使用的硬件環境與人才進行有機地配合,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戰斗力,制作出符合標準的工程圖,才能夠滿足當今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

二、地質勘探技術信息化制圖的發展趨勢

GIS工程制圖系統的利用,為地質勘探制圖帶來了又一個巨大的轉變,真正實現了自動化的高效率制圖。地質勘探領域的信息化制圖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利用計算機實現圖形數據轉換,和利用交換式的圖形技術將地質工程圖數據信息化,對數據進行相關的編輯修改,再利用準確度比較高的制圖設備,直接制出工程圖,或者直接制成膠片再進行制圖,在此可以隨機地使用數字圖。要實現地質圖形數字化,首先要建立相關的信息數據庫,將我國相關的地質信息進行歸類存儲,為數據的查詢和管理打好了堅實的基礎。信息化的制圖,可以利用網絡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同時在工程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補充數據。如果地質發生變化,也可以進行數據修改,保證數據的準確性,這樣在地質勘探制圖過程中,可以直接將數據調出,進行相關的數據處理,就可以直接利用制作地質工程圖,大大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結語

篇6

【關鍵詞】 煤礦機械 現狀 機電一體化 智能化

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資源仍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整個能源結構中約占60%,而且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煤炭資源將仍是我國能源消費的主要部分。2007年,我國煤炭產量為25.23億噸,盡管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然出現煤炭產量相對緊張的趨勢,呈供小于需的現象,從而制約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F以我國煤炭礦山機械設備為分析研究對象,分析煤礦機械設備使用、研發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煤礦機械設備使用、研發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指出煤礦機械設備的發展與展望。

1 我國煤礦機械的現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煤炭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且煤礦機械的制造、使用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煤炭資源的需求的增加,我國的煤礦機械逐漸暴露出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

1.1 設備體積過大、笨重

體積大、重量大是煤礦機械設備最大的特點。以單體液壓支柱為例,每根重量在60~80Kg,體質稍差的工人單獨根本無法處理;而液壓支架、采煤機等大型設備更是在數噸以上。設備過于笨重,不但導致運轉不靈活,而且使設備的搬遷受到限制,從而限制生產能力的發揮。此外,煤礦機械還存在著能耗大、使用壽命短、國產化低等諸多問題。

1.2 適應性差

在我國礦山中,部分礦井實現了機械化采煤,但部分礦井仍采用放炮落煤,這不僅不利于煤炭塊度的保持且容易導致瓦斯、頂板事故的發生,對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也造成嚴重危害。糾其原因是因為煤礦機械對地質條件的適應性很差,地質條件稍有變化,現有機械化設備就無法展開使用,從而造成煤礦機械化水平的落后,制約煤礦生產能力的提高。

1.3 智能化低

當今世界是一個智能化的世界,各個行業的現代化、智能化都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煤炭行業的現代化水平明顯滯后于時代的發展,特別是煤礦機械更是可憐,大部分機械設備仍是機械動力或機械控制,僅有少數小型設備實現了數字化和智能化,這必定成為制約我國煤礦生產能力提高的瓶頸。

1.4 生產能力受束縛

目前,我國煤炭產量已經達到了25.23億噸,但與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煤炭資源還有很大差距,而其中部分煤炭資源是礦井超產增加的產量;如按正常煤礦機械生產能力定產生產,則年煤炭產量將遠遠小于這一值。同時,在我國煤礦生產現場,單工作面產量500萬噸/年的礦井仍為數不多,這也多受煤礦機械設備生產能力的束縛所致。

2 煤礦機械目前發展面臨的問題分析

2.1 煤礦機械的自主研發能力仍然不夠強

我國是世界上生產煤炭資源的大國之一,但是我國也是煤炭資源消耗大國。因此煤礦機械的研發制造也應該隨之發展,為煤炭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提供強有力的后盾保障。但是我國煤礦機械制造規模雖然得以有效的擴大,但是競爭能力卻比較薄弱,仍舊有很多的核心技術依靠于國外的先進技術。我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仍舊很少,并且對引進的核心技術仍舊停留在基礎的模仿層面。沒有對引進的先進技術進行研究分析和研發應用,這就難以形成自主研發的良好氛圍。并且我國的制造工藝技術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講相對落后,具備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制造工藝技術能夠有效的得以提高就會大幅度提升煤礦機械的發展能力。

2.2 我國煤礦機械設施的主要性能指標仍舊比較落后

相較于發達國家對煤礦機械制造企業對基礎元件的理論研究,我國則只是追逐實際的應用技術對基礎的理論研究反而不重視,這就導致了在引進的核心技術應用上,我國煤礦機械也只是簡單的仿制外觀對其相應的理論基礎都視而不見,這就造成我國煤礦機械某些基礎原件可靠性不高,使我國的煤礦機械設備在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壽命上都存在極大的隱患并且難以滿足大型煤礦的生產效率的要求。

2.3 對煤炭機械企業的挑戰

進入21世紀,我國煤炭工業快速發展。煤炭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我國的煤炭產量已是世界第一位,是煤炭生產大國,現在我國煤炭工業已具備了設計、施工、裝備及管理千萬噸露天煤礦和大中型礦井的能力。現代化綜采設備、綜掘設備和大型高效露天剝、采、運、支成套設備在大中型煤礦大量使用。據悉我國煤炭行業將對工業結構進行調整,大力整合、改造現有煤礦、關閉小煤礦、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和現代化大型煤礦的建設,這為我國礦山機械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煤炭開采主要工序:井下綜采重點設備-井下綜掘設備-全自動刨媒設備-礦井提升設備-露天礦井開采成套設備-煤炭洗選加工設備,顯示出對礦山機械的需求量很大。另外,隨著煤炭工業大力發展和推廣潔凈煤技術,煤的焦化、液化、氣化等二次轉化設備也必將得到迅速發展,開發研制大型煉焦設備、大型煤液化容器,大型煤氣化爐勢在必行。為此,礦山機械企業要抓住目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深化改革之機,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加快礦山機械企業改組、聯合、兼并、破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組建以礦山機械制造企業為主體,有煤炭生產企業入股、科研院所參與的大型礦山工程裝備集團,形成具有制造和開發能力、工程成套能力、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實體。把企業建成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現代化礦山工程企業集團,努力向煤礦提供成套設備,減少用戶的風險,為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3 機械設備的發展趨勢

提高煤炭產量,是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盡快實現煤礦現代化,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煤礦機械設備現代化、智能化是煤礦工人的熱切需要。因此,煤礦機械設備如何發展,成為事關煤炭行業興衰成敗的重中之重。

3.1 使用靈活化

礦山機械設備的靈活化是指機械設備的適應性強,一臺機械設備可以適應多種復雜的地質條件和礦井生產條件。如能夠實現礦山機械設備的靈活化,則賦存條件較差的煤礦的生產能力也將被極大挖掘,從而提高整個煤炭行業的生產能力。

3.2 功能綜合化

這里的綜合化是指機械設備功能的綜合化,即實現一臺設備多項功能的綜合。如煤電鉆功能與鑿巖機械功能的綜合、單體液壓支柱與頂梁功能的綜合等。實現機械設備功能綜合化,有利于節約人力資源、有利于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煤礦機械設備生產能力的發揮。

3.3 設備的國產化

煤礦機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常用設備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但是一個高精度、大能力、高技術的設備仍不能實現國產化,從而制約煤礦機械的發展。因此實現礦山設備的全部國產化也將是我國煤礦行業的發展趨勢之一。

3.4 煤礦機械朝著煤礦機電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煤炭資源重要性的顯現,我國在提高煤炭產量的同時也要對煤礦機械設備進行相應的改善。就目前而言,傳統的煤礦機械已經難以滿足煤炭開采的需要,機電一體化在煤礦機械中的應用越來越顯現出了獨特的優勢,煤礦機械機電一體化的創新能夠大幅度的提升原有的煤礦機械操作水平,使煤炭資源的采掘、運輸都向機電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保證煤炭資源的開發能夠更加具有效率并且還能夠增強其安全保證。提高煤炭產量,是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盡快實現煤礦現代化,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煤礦機械設備現代化、智能化是煤礦工人的熱切需要。因此,煤礦機械設備如何發展,成為事關煤炭行業興衰成敗的重中之重。礦山機械設備的靈活化是指機械設備的適應性強,一臺機械設備可以適應多種復雜的地質條件和礦井生產條件。如能夠實現礦山機械設備的靈活化,則賦存條件較差的煤礦的生產能力也將被極大挖掘,從而提高整個煤炭行業的生產能力。

3.5 煤礦機械呈現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煤礦機械制造技術正在不斷的由傳統制造技術向先進制造技術發展,智能化的操作系統也是一門新興技術,其自身的優越性使其使用和發展領域在不斷的擴大,把智能化應用于煤礦機械也具有無窮的生產力,因此應該注重把這些新型科技有機的組合起來,保證煤礦機械的操作控制系統能夠更加精確和智能化,使煤礦機械設備能夠運行的更加協調,使其在煤炭資源的開采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提高煤炭資源產量的同時還能大大增強其安全可靠性。這里的綜合化是指機械設備功能的綜合化,即實現一臺設備多項功能的綜合。如煤電鉆功能與鑿巖機械功能的綜合、單體液壓支柱與頂梁功能的綜合等。實現機械設備功能綜合化,有利于節約人力資源、有利于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煤礦機械設備生產能力的發揮?,F階段,社會在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在迅速的實現現代化、智能化。煤炭機械也不例外,也應該緊跟時代潮流,盡快實現。

4 結語

隨著計算機和傳感器技術的推廣應用,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發展,煤礦機械將向著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高新技術是煤礦機械的發展趨勢,技術創新是煤礦機械的生命。面對煤礦現代化、科學化生產的需要,煤礦機械將實現電子化、自動化成為有頭腦(計算機控制),有知覺(傳感系統),有血液(液壓系統),有心臟(驅動裝置),有骨骼(傳動、支撐機構)的機電液一體化系統。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和國家對煤礦機械設備研發能力的投入的增大,煤礦機械設備的發展必將走上科學化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王增強.陜西煤炭機械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機遇及展望[J].煤炭經濟研究,2010(05).

篇7

對于地質實驗測試的原始記錄來說,其規范化程度逐漸提升,這和日益增長的科技水平關系密切。因此,做好原始記錄的管理工作不僅可以提升地質實驗檢測結果的科學性,還能夠為實現高效管理奠定基礎。本文中,筆者著重研究了地質實驗測試的影響以及標準化的管理策略,希望可以給地質實驗測試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

從地質實驗測試工作進行伊始,工作人員就將主要的工作內容定義為地質找礦?,F如今,隨著地質探測行業的高效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策略的要求,在地質找礦的基礎上著眼于地質環境的研究成為一種總體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地質實驗測試工作本身的服務性色彩也就比較濃厚。地質實驗測試工作需要進行處理的原始記錄比較復雜,數量較多,所以,要想實現原始記錄的規范化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提升原始記錄管理的效益就成為目前地質實驗測試工作的重點。

1地質實驗測試的主要作用

地質實驗工作之所以進行,主要是由于國家的需要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這項工作對于經濟的高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傳統的地質實驗測試工作相比,不僅服務功能得到了提升,其對技術性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另外,現如今的地質實驗無論是在結果分析,實驗理念等方面都有所轉變,極大地吸收了國外先進的研究成果。在地質研究的思想觀念以及所用機械設備的先進性都有所提升。不僅如此,地質實驗測試也逐漸從原始的單一角度朝著多角度全方位的方向發展,從微觀到宏觀,從點到面的發展趨勢,極大地順應了地質實驗測試工作的發展要求。實驗測試在整個地質勘查中的作用不可輕視,只有詳細地了解地質條件的特點以及總體發展趨勢,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地質勘查,反過來還可以促進地質勘探工作的高效進行。現如今的地質實驗測量工作本著資源和環境相結合的原則,在進行地質開發的過程中將生態環境保護因素融入到其中。而且,先進測試技術的應用對地質行業的科學發展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如今,我國所進行的地球科學研究數量在不斷增加,對于地質測試工作的精準度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目前的工作現狀進行研究,做好調整和突破成為現階段工作的重點。只有不斷提升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的規范化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地球科學研究的工作效率。

2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2.1保證原始記錄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地質實驗測試的原始記錄可以直接反應出工作人員的工作結果,也是很多地質科學研究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保證地質實驗檢測記錄的真實性和科學性至關重要。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注意和研究:第一,在進行記錄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保證各項數據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小到各類器材的型號,大到各項數據的編號和名稱等等。第二,在進行地質原始記錄工作中,需要嚴格地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和計量單位來進行實際地測量,進而保證原始記錄的合理合法性。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各項記錄在填寫的過程中必須統一用鋼筆填寫,不能錯填和漏填。第四,如果原始記錄有改動或者是根據工作需要進行改動,必須要蓋上操作人的印章,并且簽上姓名,姓名需要用漢字全稱。如果需要變動的位置較多,必須要經過上級的審批才能進行,同時還應該將原有記錄和現有記錄統一歸入檔案,以便后續查看。第五,在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的每一個頁面上都應該簽上工作人員的名字。進行校驗工作的技術人員必須要具備5年及以上的操作經驗,不然無法通過檢驗,效果作廢。第六,原始記錄中的所有數據都應該充分地體現在曲線圖上。工作人員也可以采用線性回歸的方式,但是需要明確地注明數量關系,而且通過實驗檢測的數據必須要在線性部分,否則記錄結果也無法直接通過審核。第七,在測試的過程中,所有的數據都應該以打印的形式存在,如果需要注明原始圖,還需要將復印的記錄進行存檔處理。第八,如果測試記錄工作中出現了一定的異常現象,需要在保證原始記錄準確性的前提下,將解決辦法附著在其中。

2.2定期對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進行考核評審的抽查工作

定期實施考核評審的抽查工作,不僅能夠保證原始記錄的真實性、準確性,減少無效記錄的出現,而且還能夠為后續的原始記錄銷毀工作提供依據,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檢查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是否齊全,是否充全按照相關規定保管妥當、標準化、規范化;二是原始記錄所規定填寫的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劃改問題,若有出現劃改,是否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改正;三是對于原始記錄可能出現的法定計量單位、計算公式、數據結果表示方法、液體濃度表示方法是否都完全按照相關規定已填寫規范、準確;四是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的校驗、審核以及簽發都是否瀚足各級要求;五是只要原始記錄出現以下任一情況,那不予通過:a.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出現十處不清足相關規定要求的;b.沒有運用國家所規定的法定計量單位的;c.原始記錄上沒有校驗工作者簽名的,亦或者是校驗者與測試者屬于同一人的。

2.3原始記錄電子化

將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電子化,不僅能夠實現“備份”,而且還能夠保存己銷毀的原始記錄,可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要確保電子化的原始記錄不被修改,就必須對記錄應用的每一過程進行簽名、信息認證、身份核對以及密碼防護等程序,確保電子化的原始記錄不會在輸入、應用的過程中出現意外,進而確保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的準確性、真實性、規范性,因此目前維護電子原始記錄的合法地位就顯得至關重耍。不過在完全運用電子化原始記錄之前,務必要研發出先進且嚴格的電子文件歸檔程序,而且還要全面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在適應電子化管理的同時規范自身行為,除此以外國家還應當頒發相關的法律制度,約束原始記錄管理者的行為,從而在根本上確保原始記錄的安全性、真實性,為地質實驗測試原始記錄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提供保證。

3結論

總而言之,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當地地質實驗測試工作滿足更多的服務項目于要求,不僅需要地質實驗檢測技術協助整個戰略性目標服務,還需要原始記錄可以實現規范化管理,在保證真實性的前提下進行保密。所以說,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在保證原始記錄規范性,還應該應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將原始記錄電子化,同時還應該對相關的記錄進行連續抽查,對不需要長期保存的記錄進行銷毀和刪除,進而方便原始記錄管理工作的進行,同時推動地質實驗測試工作時限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芬 單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礦產勘查開發總院測試中心

參考文獻

[1]王麗麗.礦山地理信息元數據標準的建立[J].金屬礦山,2013(9).

篇8

【關鍵詞】地質實驗;地質工作;實驗測試;關系探討

引言

目前的社會地質研究之中,是不斷應用創新技術的,這也需要借助在地質實驗測試的過程中,實現對于地質勘察工作的不斷推進,這也是地質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進步.地質測試工作的進行為其他相關評價工作承擔了基礎工作,也是在地質勘察以及科學研究地質方面技術理論支撐,在實際工作中地質四眼測試與地質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近幾年在地質科學研究中,是需要依靠于地質實現等相關勘察技術進步的。

地質實驗測試,就是在實驗室內對于在地質調查工作中,所取得的具有代表意義的樣品進行一系列化學或者物理性的測量操作,是一種依據實驗的科學測試過程。在地質工作的初級階段,實驗測試工作就是地質工作中主要的判斷依據,雖然目前的工作中,地質實驗所得出的結果是作為測試工作中數據產生的重要實驗依據,在科學研究以及在礦產勘測地質環境評價過程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數據基礎工作,作為勘測技術的發展基礎對于地質科學事業有著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地質科學方面所應用的研究與在實際勘察工作中的質量以及研究等級在很大一個方面由地質實驗的質量等級以及最后工作水平。

1、地質實驗測試是綜合的科學測試方法

因為在地質實驗中所使用的測試樣本,是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的,不僅需要綜合復雜的存在條件,并且具有物理與化學方面的情況未知性能,需要在測試項目中能夠對于測試項目樣本中的物理以及化學等方面情況,對于一些比較難以測試的樣品,就必須應用全面的實驗研究程序,并且有一個綜合的科學測試計劃。所以在地質實驗測試中,是需要綜合的應用多種測試原理,涉及的學科以及專業都是比較廣泛的,地質實驗測試是綜合的科學測試方法。

2、地質實驗測試是地質工作方面總結形成的科學成果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完成1:20萬區域化探掃面工作,研究形成了系統分析39個元素的方法,掃面計劃覆蓋面積670萬km2,其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取得了3000萬個高質量數據,令國外同行驚嘆不已。中國推動了全球地球化學填圖的進程。

進入21世紀,我國開展新一輪國土資源地質大調查。地質行業科研人員成功的分析了53種元素(組分),并完成了100萬km2國土面積的調查任務,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果。分析了76重元素,并編制了我國西南四省區地球化學圖集,科學地劃分了11個成礦區帶。

已發現地球化學異常5萬多處,經過檢查有2900多處地球化學異常見礦,找到金、銀、銅、鉛、鋅、錫、鎢、鉬等金屬礦產地700多處,其中,大、中型礦床70多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果。下面分別介紹巖礦分析(地質分析)在地質工作的應用。

3、在地質工作運用巖礦分析(地質分析)方法

3.1巖礦分析(地質分析)在一些區域地質調查中的運用情況

區域地質調查是基礎地質工作之一。區域地質調查的目的,是查清測區內的巖石、地層、構造及其他的地質體的特征、屬性、形成環境和發展歷史。區域地質調查的樣品有巖石、礦石、礦物、化石等。測定的項目有化學成分、礦物結構(包括汗水性和含水量)、元素及物質的賦存形態、變價元素的價態、特征元素的組合、特征及相關元素的時空分配等,以便確定標型礦物、標型元素組合與標準巖石、標準地層對比。

3.2巖礦分析(地質分析)在區域、地球化學調查中的運用情況

區域地球化學調查的目的,是發現和評價區域或局部的地球化學異常,為基礎地質研究提供地宮地球化學資料。這些異常往往由金屬或非金屬成礦區(帶)、礦田、大中小礦床,以及某些地層、構造或其他與火成巖等有關的區域性原因引起的。

3.3巖礦分析(地質分析)在礦產普查、勘探中的運用情況

礦產普查、勘探的目的,是分階段查清礦床的產狀、邊界、經濟品位、開采條件、加工利用的可能行、經濟的加工工藝等,從而確定礦床的儲量和經濟價值。礦產普查、勘探的樣品是巖石、礦石、礦物。主要分析的內容是樣品的物質成分和化學成分。研究內容有礦物及有益、有害物質(元素)的賦存狀態,以及在加工過程中的走向。用于經濟風險評估的巖礦分析,必須有足夠的準確度,特別是在邊際附近。

此外,巖礦分析(地質分析)在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實驗室控制自身測試質量的樣品分析中都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隨著科技進步與發展,地質實驗測試技術必然發展成為單獨的地質分析測試學科。

4、目前的地質工作對地質實驗測試提出新技術要求

在找礦區域上:原來是依靠國內“一種資源,一個市場”,現在是發揮優勢,參與全球競爭,“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在找礦方向上:原來是是以近地表礦為主,現在要更多地關注和尋找隱伏礦體,超大礦床;原先是以陸地找礦為主,現在要延伸到前海和大洋。

5、未來在地質分析技術發展的新趨勢

目前在地質分析技術中的重點研究方面是注重對于微區、原位、形態等方面的分析。在強化對于地質分析的基礎上創新了技術的本身應用方法,尤其是在現代的地質技術發展趨勢以及提升趨勢而言,是由現代的儀器分析決定的,并且隨著儀器的分析過程中,可以減少對于分析的檢測權限,并且能夠提高對于儀器選擇性能以及準確性能有所重視,在測試范圍內也有所擴大,增加了微分的能力區分。這預示著在地質科學中的工作深度以及發展趨勢必然出現變革。

結束語

隨著地質工作的不斷發展,在工作成果方面是與地質測驗技術緊密相關的,并且在實際工作在地質實驗測試技術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基礎能力作用,在方法上也有了不斷提升與變化,實驗所應用的技術上也有了不斷的變革和改變。在社會地質研究之中,創新技術上是不斷變化的,這既需要借助在地質實驗測試的過程中,也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對于地質勘察工作的不斷推進,這預示著地質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進步,對于地質勘察以及科學研究地質方面技術理論支撐,地質工作對于周圍環境以及資源都有著重要的評價作用,并且能夠推進地質實驗測試的發展,推動國內地質工作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地質實驗與地質工作之間的工作具有相互協調的長期發展意義的。

參考文獻

[1]唐有祺.當代化學前沿[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1997.

篇9

加強專項資金預算管理建設,降低成本支出,可以有效提高地質勘查行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增產節約,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與流失現象,為地質勘查院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并與預期生產目標保持一致。提高成本支出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可以實現地質勘查項目專項資金的高效利用與配置,進而保質保量地完成國家勘探任務。同時,合同預算價格的降低,需要在管理上尋求效益,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地質勘查行業自身發展潛力。由此可見,加強地質勘查項目專項資金管理對于地質勘查行業來說具有著實質性的作用和意義。

二、地質勘查項目專項資金預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缺少統一的預算編制標準。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來看,在預算標準中,預算參數、地區差異性、取費額度以及預算方法在采用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對于不同項目來說,存在不同的區域困難系數,不可確定性因素比較多,采用相同預算標準來做出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偏差導致無法正常完成項目。過后再重新進行預算調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被浪費,項目執行進度受到當務。同時,預算編制參數的選擇存在不科學的地方,定額選擇過于細化,一本預算標準沿用很多年,每年實際動態化更新尚未實現,野外施工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這樣不僅加劇了預算編制的工作量,而且使得預算結果的可信度難以保障。(二)項目資金管理比較混亂。1.對于地質勘查專項經費來說,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無償撥款,在管理方式中,主要采用項目實施單位自主負責制,缺少監督機制的構建[2],很難管理項目資金。首先,在地質勘查項目中,季節和施工條件嚴重影響著探礦工程施工的進行,存在著較多變動性因素。而且各個地質勘查單位在項目野外施工中,實行承包制,內部財務管理與野外施工管理工作沒有進行緊密結合,難以判斷出費用支出的合理性。此外,項目資金與實際工程質量較不契合,在資金管理監督中存在著一定的薄弱點和空白點,而且實際找礦效果也并不理想。2.一些部門為了能夠補貼人員經費、公用經費,混用專項資金和項目支出資金現象經常出現,這與專款專用目標相背離。3.地質勘查項目由于支出控制力度不足,野外項目施工本身艱苦性不確定性因素過多,再加上缺少充足的人員開支費用、公用費用,造成地質勘查項目人員經費超支。其他費用與預算存在偏差,無預算超預算時有發生。(三)監督檢查力度缺失?,F階段,從地質勘查行業內部控制監督與外部監督來分析,外部監督力度比較薄弱,內部監督形同虛設。外部監督中的政府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沒有發揮出自身的職能,受到了諸多方面的限制。而在內部監督中,部分地質勘查行業缺少內部監督機構的構建,其獨立性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使內部監督呈現出流水化趨勢。

三、地質勘查項目專項資金預算管理的優化措施

(一)統一預算標準,規范預算編制。要對地質勘查項目預算標準加以統一制定,嚴格規范地質勘查項目預算編制,必要時要予以一定的強制性,進而保證預算編制較高的可操作性。在預算標準中,對于參數和定額的采用,要具備高度的適用性。對于不同地區和礦種來說,要不斷調整和改進相應的系數,與變化莫測的市場物價指數保持一致,按照年度來進行更新。地質勘查行業要加強相同標準編制項目預算的采用,保證預算較高的可信度。(二)加大過程監督力度,強化預算控制。1.地質勘查行業要積極構建項目專項資金的跟蹤管理機制,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實時追蹤與監督,項目主管部門要在各類地質勘查項目的資金使用中,發揮出自身的協調性作用。必要時可以實施監理機制。同時,項目日常質量監督、野外工作驗收要與資金使用情況相契合,其差距要控制在最低程度。項目野外驗收專家要在成果報告中保持著較高的參與度,做好資金決算的審計工作。2.地質勘查行業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強化預算控制,首先,要提高對部門預算編制的重視程度。對于部門預算而言,主要圍繞政府機構而展開的。要提前準備一段時間來進行預算編制,將預算進行細化,考慮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保證能夠滲透到具體項目和部門之中,以防出現“重決算、輕預算”現象的出現。其次,要加大預算執行力度。在預算批復下達后,帶有一定程度的法律效力。地質勘查行業要按照批復完成的預算來執行,要與預算執行所對應的需求保持一致。根據預算安排計劃進行全方位、多角度領域地編制,避免隨意、盲目預算支出現象。(三)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要想促進地質勘查項目內控目標的實現,保證內部控制水平的穩步提升,就必須要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地質勘查行業要了解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職工綜合素養,設計科學嚴謹的內部授權制度、財產保全制度以及內部審計制度,為地質勘查項目專項資金的使用予以強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取得良好的內部控制效果。(四)建立預算執行情況預警機制。通過地質調查項目支出的控制系統,要加強會計電算化核算軟件的應用,提高監督項目日常支出的有效性,實現對項目預算執行情況的預警目標。通過預算執行情況預警機制的構建,可以對項目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有效地監督,最大程度地發揮出財務管理工作的預警功能。(五)開展檢查監督工作。在地質勘查項目專項資金中,開展相應的監察監督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地質勘查行業要加強內部審計,設置內部審計部門,賦予內審部門高度的獨立性與權威性,確保部門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監督性職能。加強先進內部審計技術方法的應用,積極引進內部審計方法,保證較高的內部審計效率。此外,地質勘查院要善于發揮財政機構和中介機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為檢查監督工作的開展儲備力量,保證監督檢查工作結果的準確無誤。(六)強化項目預算審核。在預算編制完成以后,要進行預算編制的審核工作,保證預算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經過批復的預算是地質勘查項目經費執行的參考依據。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杜絕出現預算標準高套現象,確保項目預算支出結構和比例的合理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地質勘查項目專項資金預算管理建設勢在必行,可以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為地質勘查行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助益,推動地質勘查項目專項資金使用朝著規范化、系統的方向發展,順應新時期地質勘查行業的發展趨勢。因此,要高度重視專項資金預算管理這一問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項目投資的可行性與合理性。

參考文獻:

1]姚桂霞,陳楊.地質勘查項目經費審計難點與管理對策[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7,30(09):63-65.

[2]唐前章.淺析新形勢下地質礦產勘查項目財務管理問題新舉措[J].科技,2016,(07):26-27.

[3]欒鵬,劉曉燕.地勘基金項目資金全過程管理信息化研究[J].會計之友,2015,(17):43-46.

篇10

【關鍵詞】互聯網+;地|行業;發展模式

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作為時下最具能量的生產力,給國內各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2015年舉行的政府工作報告大會當中,總理首次提出了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試圖讓這種新興經濟形態在不同行業中得以生根發芽。通過利用互聯網信息傳遞、共享的平臺,實現對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以此來謀求傳統行業的創新、改革,適應新時代背景下行業的快速轉型、創新發展。地質行業作為國內傳統行業之一,其涉及地質勘察、巖土施工、地下清潔能源勘測、地質災害預警、地質旅游等眾多領域,與現代城市建設、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借助時代契機、把握國內政策導向,開展“互聯網+地質”發展策略,一方面將能夠無限放大地質信息的效果,便于地質行業先行性、基礎性、服務性、指導性特點的發揮,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促進地質行業的改革與創新。

一、地質工作與“互聯網+”的結合點

地質工作借助“互聯網+”特點,將迅速搭上信息互聯、渠道互通的平臺,快速實現高效信息收集、成果無界共享,從而極大的提升地質工作的時效性、綜合性。把握時代的風口,開創地質工作與“互聯網+”的結合存在不小的困難,其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第一,地質成果的大數據與云計算。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地質信息能夠為地方城市建設、區域經濟發展、社會居民生活提供重要信息保障,也應以此作為“互聯網+地質”的重要接口進行大數據平臺的建設。通過建立大數據信息資源庫,利用云計算功能,將能夠更為快速的搜索、定位、調閱、儲存地質成果,便于地質成果功能性作用極大發揮。

第二,地質開發的眾籌?;ヂ摼W眾籌已經涉及到了市場中的各個領域,無論是在新型科技商品、服務的研發與推銷領域,還是在傳統扶貧、捐贈、植樹等領域中,皆有涉及。地質開發同樣可借助互聯網眾籌平臺,謀求新型渠道地質建設融資方式,借此一方面來提升地質開發公司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可在減少財務風險基礎上實現大量流動資金的引進。

第三,地質服務的定制化。地質服務已經不再局限于道路、橋梁、房地產等大項目的建設,對于人們的出行與交通同樣擁有重要的作用。為此,一方面可以基于網絡新媒體方式,實現地質成果信息的極大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的咨詢公司,為其提供專業技術指導與檢測工作,從而既豐富了地質行業的收入類型,也增加了社會范圍內企業對地質服務的需求。

第四,地質服務的政策導向。抓住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重要思想,實現整個產業鏈的相互融合十分必要。地質服務作為眾多開放行業的輔助產業,也應當響應國家號召,不斷深化地質服務行業的改革,利用“十三五”規劃的發展態勢,建立市場品牌,強化自身功能,在政策導向的指引下不斷前行。

二、“互聯網+地質”模型的探討

地質行業成果所具有的信息性特點,決定了其必將與互聯網技術之間相互融合。借助互聯網技術發展打造的平臺,為地質行業插上雙翼,迅速實現傳統地質行業的騰飛,就勢必需要建立國家“互聯網+地質”的新型模式。

在上圖中,作者基于對地質工作與“互聯網+”結合點的研究,對“互聯網+地質”模式進行了組織結構圖建立。整個“互聯網+地質”模式將更加契合傳統地質行業的服務宗旨,以對顧客服務為方向,并將服務顧客的群體擴大到政府、企業、個人群體等。在對顧客服務過程中,一方面以公益性地質單位為主力軍,另一方面也應建立小微地質咨詢公司,以為顧客提供多元化、分層次的專業技術咨詢服務。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大數據處理分析、云計算中心功能,由兩類重要地質成果服務平臺,提供信息至審查中心、數據處理中心,并在國家地質數據中心與地質數據安全管理中心中進行匯集。通過對市場中顧客服務需求類別、內容的信息進行收集匯總,在此利用所搭建的平臺反饋于顧客,從而實現地質成果的雙向流通,為地質成果功能性作用、時效性特點、市場化發展趨勢提供基礎。

三、結論

當地質工作插上了“互聯網+”的雙翼,將能飛的更高更遠。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手段的發展,給傳統地質工作提供了改革與創新的基礎、平臺。通過采用“互聯網+地質”的新型模式,將可極大拓展地質工作成果的影響力,并為地質領域信息及時性、完整性、科學性的提升保駕護航。作者在本文利用自身對地質工作淺顯的了解,結合時代背景探討了“互聯網+地質”新型模式,期望在未來能夠進入地質行業深造,并將創新的思維帶入到學習與工作當中,為國家地質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蔣越,王翔.讓“互聯網+”在地質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J].中國礦業,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