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觀規劃設計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道路景觀規劃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現代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問題以及措施提出
[中圖分類號]J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5-0193-02
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的主要原則就是實用性以及科學性,這樣才能夠使得該規劃對于城市的環境起到確實的改進作用。城市在前期的整體規劃過程中由于對于環境等因素的考慮有所欠缺,導致城市在現今的發展過程中出現各種導致發展受阻的問題。為改善這一情況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環境的承載量以及緩解生態的壓力,還能夠起到美化城市的效果,使得人的健康得到保障。
一、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發展概況
現代城市發展中所遵從的發展理念就是綠色環保可持續原則,而階段主要研究的就是城市綠化的建設,道路綠地景觀建設設計就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就是在道路兩旁或者道路中間等進行樹木、花草的種植,其采取的種植種類以及種植方式極為多樣,主要的原因就是發展城市道路的美觀性以及綠化,被種植的植物的特點就是易種植、易生長以及具有能夠處理噪音或者能夠吸取塵土以及吸取尾氣的作用,對于環境的凈化有實際的作用。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所起的作用極為顯著,對于城市的環境改進效果極為明顯,因此,其具有發展的實際價值以及其的發展前景較為明朗,其作用體現完全的前提就是城市道路綠地景觀建設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其的使用效果一般無法達到預估結果,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的問題以及設計過程的問題,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的主要措施就是針對這一方面進行具體方案的探究,找出改進的具體方法,進行實際的應用,進而使其得到實質性的改進。
二、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的注意事項
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出現設計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設計過程中脫離其本體實質,對其注意事項考慮較為缺乏,進而導致在其實際使用過程中對于環境的作用以及對于城市的改進發展方向的作用無法得到確實的體現。在對具體例子進行研究后,發現其的主要注意事項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設計的要完整考慮問題要全面、設計的方向要確定設計的目的要明確、設計的期限要科學以及與施工團隊之間的交流要充分。
(一)設計考慮完整性
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項之一就是設計的完整性,主要的內容就是在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過程中需要對該城市的經濟情況、污染狀況等進行分析,再對該城市的氣候變化情況、水文、人文等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實際的設計,這樣能夠確保設計過程中所考慮因素的完整性。對該注意事項進行重視的主要原因就是每個城市的規劃都存在差異性,如在進行不同城市的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不進行詳細的資料重新整合,就會使得在設計過程中出現與實際的情況不相符合的問題,其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工期的延誤,成本的增加等問題。
(二)設計方向明確性
明確性主要體現在對于該城市的改進主要地段、種植種類、設計整體等都了若指掌,對于該城市的具體環境問題以及其改進的主要設計對應方向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進而使得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主題突出,在建設完成后實際的作用效果突出,整體感以及美感增加。如若不遵循該注意事項會導致的主要后果就是各種元素的摻雜性過強,給人以凌亂的感覺,導致整體性感覺的降低,使得其的實際使用效果體現不明顯。
(三)設計期限科學性
在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較為主要的一點就是建設的時間問題,由于城市的整體運作以及生產速度較快,進行運輸的頻率較大,因此,對于道路的需求量較大,在進行道路綠地建設過程中會一定程度的影響交通狀況,進而相對的影響城市的發展速度。對于其建設的工期設計以及其建設的時間設計是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城市的具體運行情況進行相應的規定,對于每一塊的道路綠地建設都進行時間上的規劃。一旦規劃不得當就會導致對于交通的影響進一步擴大以及對于交通的影響時間進一步增加。
三、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存在雜亂性
雜亂性體現的方向較為多樣化,如美觀性的缺乏,設計層次感的缺乏,設計協調性的缺乏、設計主題的缺乏以及設計藝術性的缺乏,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的設計理念的錯誤,以及設計過程中對于其他城市的建設經驗借鑒過多,而由于城市之間的差異性大,進而使得該種借鑒的分離性增加,主要體現就是兩者之間的不協調性,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是像在一幅水墨畫上硬生生的添加一個油畫的人物。其在設計中無法體現該城市的特點,以及設計人員的藝術感。其設計與其周圍的房屋、道路存在脫軌現象,以及設計變化過大,主要原因就是所使用的元素過多,導致在同一片道路上出現吊籃式種植的花草、大花瓶種植的花草以及具體字樣形狀的花草,以及樹木的種類繽紛絢麗,實際使用效果也會由于種植的雜亂性而無法得到保證。
(二)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存在無規則性
無規則性的主要體現就是其的設計不進行設計整體性的探究,導致在設計過程中出現拼接式設計,主要就是多個設計者根據個人的喜好進行特定部分的設計,再將這些設計的結果進行整合,對于其中出現的不協調性進行系統的修改,進而進行實際的施工。無規則性設計會造成的主要后果就是設計整體性的缺乏,導致在設計過程中不進行輕重的路段的考慮,進而出現各種問題,導致對于該進行重大力度綠地建設的路段沒有進行合理的建設。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其的設計效果以及其的設計特色性無法體現,對于城市的進一步發展沒有過多的推進效果。
(三)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存在實際缺乏性
實際缺乏性的主要體現就是沒有確實的對城市進行各項信息的獲取分析、城市的規劃存在隨意性、城市的具體現狀沒有進行探究、種植的土壤性質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對該城市的污染現狀以及具體狀況沒有進行細致的了解,導致在實際的設計開展過程中由于準備工作的不得當,導致設計的不合理性以及不科學性在施工過程中體現出來,進而使得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其的作用效果不明顯。
四、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的具體研究
(一)對設計的植株進行研究
在現代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的主體就是綠地,綠地的形成需要的就是植株,因此,需要對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中的植株進行研究。植株的色彩、價格、種植條件、生長周期、具體作用等都是研究的要點,在該設計過程中所選取的植株主要就是樹、花以及草,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所需要進行的具體考慮措施就是先確定該城市所要改進控制的污染源,如噪音污染、空氣污染、灰塵等,在確定之后,選取具有該功能的植株以價格和效果良好的為主無論品種,在進行土壤的成分分析,在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在對余下的植株進行色彩的搭配,當然需要遵從的原則就是與該城市實際環境的協調性,最終確定植株的種類,植株的種類不是越多越好,其需要根據具體的種植范圍大小進行分析,種植范圍越大的種類越多,其主要原因就是保持該生態環境的穩定性。
(二)對設計的方法進行多樣化設計
在設計過程中運用到的設計方法需要進行合理的改進,主要改進方向就是多樣性,根據研究分析可得出適合于該設計的主要方法包括小組合作設計、個人對比設計以及設計配對等,小組合作設計就是小組之間進行共同的探究,將每一路段的綠地設計方案確定下來,在進行設計;個人對比設計就是每個設計者將自我的設計結果拿出來,進行評比,找出合適的方案進行改進施工;設計配對就是每一塊的設計都有4-6個設計者設計,在將這些設計結果進行配對,找出最優秀的設計成果。進而使得設計的質量以及設計的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對設計的準備工作進行完善化
主要進行的設計準備工作就是對于城市的現狀、道路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環境污染嚴重的路段進行地圖上的詳細的標志,對于設計的要求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對于該城市的經濟水平以及發展方向進行了解,對于該地區的氣候等自然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篇2
關鍵詞:土地整理;生態景觀;低碳;道路;農村
中圖分類號:F30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經過IPCC報告顯示,人類生產生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元兇。我國的碳排放量還缺乏切實的數據,但只要約束好土地的使用情況,就能夠減少居民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的人均碳排放量比城市居民的人均碳排放量要多。這是因為農村的發展沒有先進理論和技術的指導。如果繼續放任農村的碳排放量,那么就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成本損失。并且以后在農村做低碳減排工作,成效也不會很高。因此,我國必須要建設起低碳理念下的新農村。
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國情不同,國外很少有研究農村土地整治的資料,因此,我國若對土地整理,并實施低碳建設,存在著一定的理論和技術困難。除此之外,我國各地區的農村土地整理對低碳生態景觀建設也不夠重視。國內的土地整理是調整土地之間的關系,并綜合的整治田林路村。而農村的道路建設研究是農村結構規劃、控制密度、功能混合的規律建議。通過對農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態景觀規劃設計,認為低碳建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并保證其地域的文化特色,注重政府和公眾共同參與決策和規劃設計。
1對當前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農村土地整理和道路景觀建設,是農村集體按照集約化土地的原則,對項目區內的水、田、林、路、村以及森林灘涂等農村自然景觀進行整理,合理的布置和規劃好布局。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在實施之前需做好規劃的準備。要顧及到整治后所涉及的各個方面。農村地域比較城鎮廣闊,但多數屬于生態土地和農作土地。不合理的整治,雖可能會增加農村可使用的土地,但也會損害農村內原有的生態景觀。農村土地的綜合整治,需遵循開發荒廢多余土地,保護生態土地為原則。整治后的新農村,既要合理美觀,也要增加農民的收益。
農村土地整治,可以將農村特定區域內的耕地數量減少,增加當地的城鎮建設用地。在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中,項目區之內的農民需要做好整理土地、搬遷安置、復墾以及維護生態環境、配備生活基礎設施等。農村內首要的整治工作就是整理農用地。對農村內的水、田、路、林進行綜合整治,促進自然生態和農村生產有機統一。這樣能夠促進農村的基礎建設,也能夠改善村民的生產條件,提高農田的糧食產量。整治之后,既能增加有效的耕地,也不會減少原有的農田總量,糧食產量不會有所降低。其次就是整治集體的建設用地和村莊。復墾集體建設用地和空閑的宅基地,可以促進村莊的統一整治,并促進整個村莊的整潔和美觀。再就是讓農村發展成為現代農業、城鄉一體化。土地的流轉可以實現規模化的農村經營模式。而農村多余的建設用地,可以給予城鎮使用,減少城鎮用地難的問題。土地極差增值的收益,可以促進新農村建設。
2農村土地整理道路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農村土地整理道路中,不重視生態效益。土地整理主要是水文、植被、土壤等因子變化引起了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變化。整理前后要保證生態系統的氣候調節、固碳制氧,維護物種多樣性。我國農村道路建設,多以水泥化建設為主,以現代化技術介入,并不注重道路的生態效益。農村的道路綠化,也很少重視生態環境的提高和生物的多樣性。綠化的適應能力差,農田施肥的投入高,容易傷害生態環境,并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道路景觀設計缺乏低碳理念。道路是村民的運輸和通行空間,也是農村文化傳播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道路生態景觀表現著農村獨有的鄉土氣息,反映出農村的文化景觀遺產。因此,道路設施規劃要有鄉村特色和藝術感染力。我國農村土地整理還沒有意識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除了在鄉村看到部分的太陽能熱水器和路燈之外,很少有低碳應用的景觀。
3農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態景觀規劃設計
3.1提升農村景觀的自身價值
在低碳理念下對農村土地道路進行整理,需要將土地模型轉變為景觀模型。景觀是將各種因素結合為一體的地域風貌,是自然和人為因素共同影響的產物。鄉村均具備景觀風貌和特征,而且是不斷影響和積累的。無論這樣的景觀是否會被觀眾所重視和注意,都為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歷史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對農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態景觀規劃設計時,要注重提升農村景觀本身的價值,將農村特有的地域景觀進行維護和延續。而這,也是土地整理和土地復興的關鍵內容。
3.2建設綠色基礎設施
生態景觀的規劃設計,有多種的手段。將其轉變為景觀結構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生物空間分布和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將農村道路的生態環境提高。而這不單單包括池塘生態系統,也包括樹林生態系統。研究半自然的景觀規模和類型,尋找外界敏感影響源。從而規劃出核心區、潛在廊道和緩沖區等。在每一個區域內合理的進行規劃,建設起綠色基礎設施。第二種方法是根據農村的生物地理理論、生物適宜性原則,根據每一個物種的基本狀況,也分成核心區、潛在廊道和緩沖區,保證物種的合理繁衍,形成生態化的綠色經濟。植被和物種,都會為低碳理念下的土地整理提供有力的幫助。
3.3開展土地多功能性設計
農村土地不僅可以產出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還可以進行水文調節、凈化廢棄物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形成地域文化景觀等功能。農村土地整理,要保證其服務生態景觀的能力,并且營造科學合理的空間格局。景觀生態學內的景觀結構理論,表述了農村土地道路中的田塊、田埂、防護林等景觀所擁有的重要作用。土地可以涵養生態,道路屬于線性因素,具有運輸和美學的視角。景觀框架的調整,離不開生態環節和景觀格局的作用。推動鄉村不斷提高自身的連續性和多元化。并合理的對道路生態景觀進行規劃,避免景觀的破碎化。土地,可以向多功能的方向發展,例如開展林業生態建設、或者營造多元化的群落結構,從而開展低碳。
3.4拓展項目實施機制
農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態景觀的規劃設計,涵蓋了許多不同的行政機構,并且營造了以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工作體系。在規劃設計時,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步驟、規范的體系,并推動公眾參與其中。在科技方面,強調可視化,調動公眾的參與積極性,并傾聽公眾的規劃設計思想。拓展項目的實施機制,營造農村土地整理的信息網絡。
結束語:
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對土地整理和道路生態景觀的規劃設計,不是對村莊的附屬規劃,也不是僅僅對農村外表進行綠化裝飾。它是融合多種學科的思想,綜合塑造農村的景觀。并且在其中考慮到了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層面。由于低碳理念的影響,農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態景觀的規劃設計,需要更注重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既要保證綠色經濟、也要促進新農村的生態景觀舒適和諧,富有現代化的氣息。
參考文獻:
[1]劉鳳樹.淺析農村土地整理中道路生態景觀建設[J].科技資訊.2012,(26).
篇3
關鍵詞:規劃設計;道路規劃;濱河景觀設計
1 項目背景
為了提升縣域的整體競爭力,以開放的思維和視角,蒼南縣規劃局對縣域城鎮進行統籌規劃。從堅持可持續性發展路徑,注重社會和諧發展及生態安全的角度上進行建設,謀求以人為本與生態優先的環境,實現“提高蒼南縣域整體綜合競爭力”的核心目標與最高戰略,并結合城市的一些基礎設施的協調配置,提升整體的環境優勢。而位于蒼南縣城新行政中心區域地塊的核心位置則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則成為重要的規劃區域。
為了實現中心區景觀環境與外部環境的協調,體現片區景觀的整體性和序列感,兼顧與靈溪舊城的互動,充分利用現狀水體資源建設城市景觀軸線,中心區橫陽支江兩岸的建設已提上重要議程。而位于中心區南側橫陽支江北岸的江濱路道路及景觀工程的設計將有助于形成多層次的、富有特色的天際輪廓線,并通過城市公共活動空間的著重塑造,烘托城市整體形象品質。
2 設計依據及現狀
1.蒼南縣縣域規劃要求
2.現場地形地貌資料、及蒼南的人文歷史資料
3.橫陽支江為蒼南縣主河道,發源于泰順縣九峰山山麓,至靈溪鎮分成主流橫陽支江,支流蕭江塘河和滬山內河,長約60.5公里。位于蒼南大道和站前大道之間段的橫陽支江恰處規劃新城區的中心位置,大概長約2.5公里左右,河水清澈;而這段區域的道路和濱河的規劃和設計以及環境景觀的設計處理將牽動整個城市的規劃建設,對提升城市建設的整體水平及品質的具有重大的影響。
3 項目規劃的目標
在新一輪的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城市大型公共綠地和開放空間的建設將是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的任務。該項目位于蒼南縣建成區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其規劃目標是打造出新舊城區隔水相望,垮江相連——城市中心的“藍脈綠肺”。開發沿江公園綠地,結合周邊山水景觀,營造一種“龍溪蜿蜒”的濱河新景觀,同時鑒于蒼南的氣候情況,防洪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景觀與道路必須結合,讓這幾乎貫穿城市中心的濱河綠地公園構成了蒼南縣城市內最具生態特色和景觀特色的區域。
4 濱河景觀設計理念與原則
4.1 設計理念
我們的設計結合古今中外一些或傳統或前衛的設計理念,進行我們的設計構想——讓交通“隱藏在綠色環境”中,讓“科技拓展我們的技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讓“藍天碧水和綠林鮮花延續著城市夢想”,從而讓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們自在地享受動感都市,城市風光和活力生活,讓生活因此變得更美好。
4.2 設計原則
(1)高起點、高科技、高標準的原則。
(2)防洪防澇與環境建設雙贏的原則。
(3)以人為本、低碳設計與操作相結合。
(4)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原則。
5 規劃與景觀設計構思
5.1 營造城市中心線性公園,休閑城市客廳
我們結合科技力量,將堤壩和道路進行結合連貫設計。我們根據總圖將江濱路與用地紅線在一些位置留出一些綠地,同時在有些位置將堤壩和綠地豎向進行處理,拉高綠地豎向,延伸和擴大堤壩跟綠地的銜接空間,以及將綠地架高4.5-5.5于江濱路之上,結合豎向處理,讓綠地自然低過渡,且跟周邊環境自然融合。
5.2 結合本地文化和現代文化構筑主題園
我們根據該地塊的道路劃分區塊將結合城市的發展進程和當地歷史文化資源以及現代綠色和低碳的生活理念,主要劃分三大主題園,譬如“現代動感都市園、歷史文化展示園、自然濕地生態園”。
6 具體道路和景觀景點的處理
我們的設計根據道路、橋梁與和橫陽支江的分段關系以及現狀條件因素將這塊空間主要分為四大塊景觀空間——分別為:“現代動感都市休閑園(站前大道到春暉路路段)、城市意象及歷史文化展示園(春暉路到體育場路)、生態休閑綠地園(體育場路到瀆浦路段)、自然濕地生態園(瀆浦路到蒼南大道段),并且每個空間根據場景賦予不同的文化和主題。景觀節點和景區的設置如下。
(1)現代動感都市休閑園(站前大道到春暉路路段)。
休閑城市客廳:因為該段空間新區較為中心的位置,而且防洪堤原來已經經過處理,我們結合防洪堤壩與江濱路的落差關系,通過堤壩的平行延伸、地下空間的營建,創造別樣的豎向景觀及休閑功能區。動感城市光影區:我們結合堤壩、綠地、道路頂上架空頂板,并且根據豎向要求,設計動感水景,使玻璃底、花崗巖底、應和著藍天碧水形成城市動感空間。同時水岸我們設置木平臺、休閑坐凳廊架,水中結合雕塑和樹池,使這塊空間不僅有綠浪漣漪更有時尚動感因素。
(2)城市意象及歷史文化展示園(春暉路到體育場路)。
這里我們基本上通過將堤壩與綠地相互交融,這個區域,江濱路與堤壩之間主要是通過堆坡減緩的形式,將堤壩和江濱路自然地過渡,形成自然坡地景觀。同時在靠近體育場路位置,由于江濱路與還預留一定的綠地,我們延續著架空的方式,形成兩處陸頂空中景觀和觀景平臺。
(3)生態休閑綠地園(體育場路到瀆浦路段)。
靠近體育場路的位置,我們結合地形設置一個地下活動休閑屋,屋頂為結合綠地和廣場的手法,營造一個參于型休閑廣場,便以人們的休閑活動。在該段的中間段,我們結合原有的水系和堤壩的關系,營造一個大型的觀景踏步空間“階藍水綠“景區——主要是將堤壩向內延伸,然后順著堤壩營造層層踏步、草階、跌水形成一個開闊簡約的觀景空間。
(4)自然濕地生態園(瀆浦路到蒼南大道段)。
這段的堤壩主要是自然式的為主,未經人工化砌筑。我們考慮通過雙層堤壩的處理方式,使駁岸更為自然親切,讓真正的防護堤延續前面路段的高度向后退和隱藏,同時我們在局部引入江水,在堤壩和江濱路之間形成一片自然生態濕地形式的景觀活動區。同時,在此后延續段的堤壩,我們也建議形成這種自然風格為主的堤壩為主,保持水體的生態進化功能。
篇4
關鍵詞: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原則;內容;方法
我國鄉村景觀規劃設計起步較晚,關于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和體系還不完善,這就導致當前農村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生態問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鄉村面積較大,因此需要重視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工作,以現代農業資源為基礎,依托于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將鄉村景觀、經濟生產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并重視先進技術的引進,從而打造出美的鄉村,為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和高效農業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1 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1.1 尊重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原則。打造美麗的鄉村,不能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在具體規劃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科學技術,并將其與人類及自然環境有效結合,從而打造出一個具有人文景觀風貌的鄉村,為農民提供一個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1.2 尊重地域文化特色
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時,需要保留鄉村的原始風貌。鄉村的民風民俗作為什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規劃設計時要充分的保留這些歷史寶藏,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從而增加鄉村的文化內涵。
1.3 可持續性發展
在當前鄉村發展過程中,人們受制于社會條件限制,往往對自然環境資源利用較多,這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了較大的破壞。因此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有效的保護好鄉村自然資源,避免出現濫砍濫伐的現象,充分的實現對環境資源的有效利用。
2 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
2.1 村落景觀
村落作為一個綜合體,屬于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村落景觀要具備較高的欣賞價值,以此來吸引旅游者,使游人能夠享受景觀資源。而且通過將社會、生態、文化和村落形態等諸多元素進行有效組合,從而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為鄉村打造出適宜開發旅游的風景。按照物質形態來對村落景觀的要素形式進行劃分,可以分為點、線、面等三種形態。
2.1.1 點。無論是在村落布局還是景觀效果上,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點的存在會增強景觀的中心感,使景觀更具向心性和標志性。可以將村落景觀看成一系列點狀空間,將不同的節點進行組合,從而形成豐富的村落景觀。
2.1.2 線。點運動的軌跡即為線,同時線也是面運動的起點,線具備多種形態的造型元素,具有較強的表現性和概括性,因此在村落景觀規劃設計中,可能將線作為街景藝術的重要單元,利用線來決定村落景觀空間形態的輪廓線,并利用線來表現村落內部的結構和組成。鄉村景觀中的線性景觀,在連接各景觀要素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線性空間的曲直變化及動靜結合,從而打造豐富及優美的村落景觀。
2.1.3 面。面在景觀中分布范圍十分廣,而且具有非常好的連通性,在村落景觀中,面充分的集合了村落景觀諸要素的特征,不僅決定著景觀的性質,而且對景觀動態發展也起著主導性的作用。
2.2 農業觀光園
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中,農業觀光園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主要以休閑和觀光作為主題,以高科技現代農業生產為基礎,集多功能于一體,通過廣泛的資源和多樣的形式打造出來的鄉村農業觀光園能夠吸引大批游人,成為鄉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主要形式。在農業觀光園中,充分的將農業資源與旅游資源進行結合,將鄉村特有的文化、民俗風情和技藝進行傳承和延續,從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鄉村景觀。
2.3 旅游配套服務設施規劃
2.3.1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是指為游客在旅途中應對日常事件、突發事件,增加其逗留時間和消費的設施,此類服務設施具有布局分散、規模小的特點,同時又是游客旅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上,可以采取統一規劃布局的措施,根據鄉村的游客量、需求量,按照合理的服務半徑,設置游客咨詢中心、公廁、超市等,將各種服務設施遍及進行整個村域,構成完整的服務設施系統。
2.3.2 旅游標識系統。旅游標識系統主要是反映鄉村的景觀節點、服務點及道路交通等旅游信息,指導游客能夠快速、便捷的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因此,在鄉村入口、道路沿線、重要節點附近設置指示牌、標識牌,增加特色鮮明的景觀元素,加強標志性特色,便于游客及時獲得相關的導游信息。在標識景觀設計中,根據鄉村所處的區位、資源、環境,充分運用當地的材料,設計具有鄉土氣息的景觀設施。
3 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方法
3.1 尊重傳統村莊肌理,構建聚落溫馨格局
鄉村在長期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形成了更適應自然的環境,因此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傳統村莊的肌理,有效的保護鄉村原有的風貌,構造出溫馨的鄉村格局,為居民打造良好的生活氛圍,增進居民之間的情感交流,落造出溫馨的氛圍。同時,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時,要通過合理的設計和布局,有效的保護好自然環境和資源,進一步挖掘對鄉村規劃有利的景觀素材,從而打造出美觀的鄉村環境。
3.2 發揚鄉村的地域特色和魅力
鄉村歷史文化風貌及民俗文化等都是展示鄉村特色的傳統文化,也是當地百姓的精神財富。因此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突出地域民俗色彩,充分的運用鄉村特色來使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有效的相結合,展現出鄉村景觀的文化魅力,提升鄉土氣息,這不僅有利于推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而且對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3.3 構造尺度宜人的鄉村生活空間
鄉村的居住部落和街道形成了鄉村空間,這其中街道起著有效的連接作用,以此來形成具有特色的鄉村地理風貌。因此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時,要遵循心計適宜的原則,更好的顯示出道路布局的合理性,確保道路順通,從而為居民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而且在具體規劃設計時,當需要添加一些公共服務設計時,不能對村民正常的生活帶來影響,要通過科學的設計,采取合理的尺度,從而為村民打造一個舒適、宜居的鄉村環境。
4 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農村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因此需要對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給予充分的重視。在具體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依托于鄉村的地域特色及自然環境資源,為村民打造出美麗宜人的鄉村景觀。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不僅具備民俗色彩,同時還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而且通過景觀的規劃設計,要有效的提升當地的經濟效益,更好的帶動當地的旅游業發展,為鄉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歐陽勇鋒,黃漢莉.試論鄉村文化景觀的意義及其分類、評價與保護設計[J].中國園林,2012(12).
篇5
關鍵詞:以人為本;人文關懷;設計原則
0 引言
隨著現代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城市中的住宅區的建設和規劃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住宅區的景觀規劃設計。對城市居民住宅區進行科學規劃設計,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是住宅區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
1 景觀規劃設計的定義
景觀規劃設計就是對人的設計,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與環境產生了矛盾,景觀規劃設計就是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的設計,通過景觀規劃設計從而使人居住的環境和整個生態環境協調一致。現在景觀規劃設計區別與以往的園林景觀設計,并不是單純的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享受而單獨成立的,還要結合當代人和環境的關系,不僅要考慮人的精神享受更加注重社會發展過程中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的關系。
2 現代城市建設中景觀規劃設計在住宅區的應用
住宅區就是居住區,是指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設有與其人口規模相應的、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相對獨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景觀規劃設計在住宅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景觀規劃設計在住宅區內通過改造地形、植物配備、道路規劃,設置小景和假山等途徑所營造出的能夠滿足居民對自然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綜合需求的景觀。
3 現代城市建設中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1)以人為本。住宅區的建設就是為人民提供住所,提供休閑、娛樂、交流等活動的空間環境和場所。我們在景觀規劃設計上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主題,了解小區的人民的構成,需求,按照人民對景觀規劃設計的合理要求再結合城市建設中整體因素,合理規劃設計我們的住宅區,真正做到景為人用,根據小區居民的不同年齡構成,規劃不同的公共空間,小區的道路規劃也要按照人民的運動軌跡,合理規劃,空間的布局更要是做到有開有合,適宜人民在住宅區不同集散和休閑,讓人民在規劃設計合理的住宅區里面享受與大自然的接觸的同時不影響人民的日常生活,景觀創造要豐富多彩能夠使人們提煉情操,放松心情,更多地接觸到綠色隨時隨地享受到新鮮空氣、陽光雨露。
(2)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就是要合理利用土地的條件,充分利用居住區原有的地形地貌、植物結構等,有效地減少小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不必要的資金投入,降低建設成本,再結合小區外部環境的地形地貌、植物結構、資源環境來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讓土地的利用率盡量最大化。
(3)植物配備的合理規劃。住宅區的植物配備要結合當地的土地的特點選配植物,以確保植物的成活率,達到最佳的綠化效果;不能夠盲目的引進外來物種,結果植物的屬性與規劃中的住宅區環境不適合,造成成活率不高,這樣不僅會影響到住宅區的整體綠化,而且擴大綠化成本。例如:以鄉土植物為主,適當選用馴化的外來及野生植物;喬灌木為主,草本花卉點綴,注重草坪地被、攀緣植物的應用;速生樹與慢生樹相結合,常綠樹與落葉樹相結合等。
(4)注重城市發展的人文關懷。我們所研究的城市建設中住宅區的居住環境,離不開住宅所在地區的文化脈絡。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是其在城市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創造城市的景觀形象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居住區的景觀規劃設計本身又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審美趨向,離開文化與美學去談景觀,也就降低了景觀的品位和格調。因此我們要注重住宅區的所在的地域文化應用,加入地方美學的審美要求,做到和諧統一,有機結合。在人們的居住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審美是建立在地方審美的基礎之上,是一種習慣和日常生活的積累和體驗,而大多數人的審美是建立在中國傳統的文化理解的基礎之上的。住宅區的文化核心就應該是傳統文化的應用,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的人文特色就是在剖析了傳統文化之后,又結合地方的審美情趣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去規劃設計。重視和加強引入居住景觀設計的人文原則,正是從精神層面去把握景觀規劃設計內涵;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把自然環境、建筑風格、社會風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審美情趣、民俗傳統、等要素,通過具象的方式表達出來,能夠給人以直觀的視覺感受。因此,在住宅區景觀設計時除了選景、造景、移景、借景之外,還應將人文景觀吸收進來,從空間形態、尺度、色彩、細部表達來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這種人文景觀是地道的本土文化、中國特色。
4 現代城市建設中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的意義
(1)整體生態系統的保護。住宅區的景觀規劃設計是整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現在國家提倡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共同提高,因此我們在規劃我們的住宅區景觀規劃的時候要把住宅區的景觀規劃設計納入到我們大的生態系統里面來,不僅遵守我們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更應該考慮到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在大的生態系統中所出的位置,找準位置,合理布局,為維護整體的生態系統做出貢獻。
(2)經濟效益。加快住宅區開發建設,注重住宅區的景觀規劃設計,不僅是解決人民住房問題的需要,改善人民的居住環境,也是開拓住宅市場、形成消費熱點、培植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的主要手段。景觀規劃設計比較好的住宅區有助于提高住宅區的市場競爭力,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提升開發利潤。現代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人民對我們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因此住宅區的景觀規劃設計不僅對人民居住環境的合理改善,更能夠促進我們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3)社會效益。住宅區當中合理的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既可以向住戶提供免費開放的公共活動場所,也可以滿足住戶個人對私密空間需求。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不僅可以通過美好的環境吸引住戶走向室外,回歸自然,也為住戶提供與自然的交往空間,還可以就近為住戶提供面積充足、設施齊備的軟質和硬質活動場地,使之加入公共活動的行列,提供住戶之間人與人的交往,增進住戶之間的感情。住戶之間的溝通,活動場所的自由性都使得住戶之間得到了精神享受,有一種家的歸屬感。為創建和諧的社區環境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通過住宅區合理的景觀規劃設計,讓人民在良好的居住環境中生活為整個城市創造和諧共處的環境做出貢獻。
(4)可持續發展戰略。國家在近些年不斷提出可繼續發展戰略,可繼續發展戰略不僅僅是我們的能源消耗的可持續,更是我們整個國家在發展當中可持續,我們住宅區的景觀規劃設計在注重植物配備上,合理的道路規劃上,公共空間的開發上等,需要我們在規劃我們的住宅區上要多考慮可持續的因素,用可持續的眼光設計規劃我們的住宅區,讓我們的住宅區在循環利用上達到高的利用率,用發展的眼光規劃設計我們的住宅區。
參考文獻:
[1]白德懋.居住區規劃與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3.
[2] 嚴展.對城市住宅區規劃設計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
[3] 楊小東.對居住區規劃設計要素的再認識[J].規劃師,2003.
篇6
1.景觀規劃設計課程現狀分析
(1)過于強調軟件操作
高職教育需培育高學術,高技能人才;高職教育固然要重視技能,但技能不單單是軟件的操作,因為軟件只是一種工具而已。設計能力、施工能力本身就是一種技能,是不同于單純理論的實際操作。就目前高職景觀規劃課程來看,大多偏重于CAD,PS,SU等軟件的實際操作,忽略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態意識及社會意識。學生們往往軟件操作能力很強,但是設計的實際項目缺乏分析,不夠合理。
(2)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不夠系統
景觀規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交叉性很強,涉及內容廣泛,需要植物學,生態學,社會學,城市規劃等相關學科輔助。首先,就課程體系而言,學生除了基本的景觀規劃設計課程及CAD,PS,SU等基礎軟件課程之外,還應了解RS,GIS等信息技術及參數化設計軟件課程,景觀技術課程,植物搭配課程,景觀生態課程等。其次,就課程內容而言,涵蓋范圍較小,內容不夠系統。目前的課程內容除了講解基本原理之外,主要包含公園規劃設計、居住區景觀規劃、道路廣場景觀規劃和園林植物4個知識模塊,這些內容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除此之外,還應包含哪些內容?這些都是值得探究和改進的。比如,將知識模塊設置為廣場規劃設計,帶狀空間場所規劃設計,濱水帶規劃設計,面狀景觀規劃設計,居住區景觀環境規劃設計等內容的話,學生掌握起來會更直接,更系統。
2.發展方向
(1)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內容改革
目前的教學內容基本分為公園規劃設計、居住區景觀規劃、道路廣場景觀規劃和園林植物4個知識模塊。而目前景觀規劃設計崗位多分布在建筑設計公司,園林設計公司,以及小型的設計工作室,涉及到的實際項目主要是以以上4個模塊為主,分方案設計、擴大初步設計、植物景觀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具體崗位。因此新的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除了講解以上4個模塊的基本原理及相應案例外,還應掌握景觀項目方案設計、擴大初步設計、植物景觀設計等專業技能,能完成各階段全套圖紙設計與文本制作并熟悉相關設計規范。具體體現為①景觀設計原理部分,學生應掌握4大模塊的設計原理;對氣候影響,地形改造,土地利用,植物配置,水資源的了解與掌握。②設計前期工作階段,學生應了解任務書;會實地測量;能夠對實地資料與相關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并作出綜合分析與評價。③方案設計階段,學生應會分析并繪制總體平面圖及各類分析圖,透視效果圖等。④擴初設計階段,學生應會使用CAD表達相關圖紙:總平圖,道路設計、植物配置、景觀節點的平、立(剖)面圖等。
(2)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經過基礎理論,專業理論,頂崗實習,最后到職場的過程,每個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必須加強基礎理論課程教學。雖然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不同,高職教育更加重視實踐,但基礎課程是提高職業技能的奠基石,是學生的職業道德及行業規范的重要體現。其次,專業理論應實行項目化教學。教師必須是有實際項目操作的經驗和能力,帶領學生共同參與到實際項目中來,在做項目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意創新的能力,軟件操作能力。再次,頂崗實習環節是強化專業技能的重要手段。頂崗實習要鼓勵學生走出去,到國外,到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進行實習鍛煉,了解新銳的設計理念及先進的設計技術,開闊設計視野。
(3)積極推進師資建設
培養高技能學生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專業,推進師資建設包含兩方面含義:首先,在校教師需走出去,一是到企業中,接受鍛煉,了解最現實的行業需求;二是參加相關培訓,接觸新觀點,新理念。比如,自去年起,景觀行業興起了一股“海綿城市”的建設,“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被應用到很多景觀設計中。可是什么叫“海綿城市”?它是如何應用到景觀規劃設計中的?應該用到什么樣的環境中?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流程及技術是什么?對于教師來講,如果沒在企業中接觸實際項目或參加相關專題培訓,很難將“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帶給學生。其次,盡可能聘請企業員工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企業員工來自生產,實踐一線,熟悉各種類型的景觀規劃設計的設計規范及設計方法,他們會用實際工作的角度給學生講解現實而直觀的實際案例。
(4)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目前教學方式主要有講授法、案例討論法、參觀考察、點評作業等方法。這幾種教學方法在應用時要協調統一,靈活運用。比如,對于高職學生來講,可能對單一的講授法不敢興趣,因此可以將案例討論法作為知識傳達的重要方式,對某個案例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討論,會比講授法的效果更好。除此之外,應以教師工作室為教學平臺,形成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學生跟著老師做項目,討論方案,學習軟件的靈活運用等;與此同時,老師也可以將某些設計理念及原理告知學生,并讓其學會使用。
結語
篇7
對于園林景觀在規劃設計中的應用這一問題,可以通過一個具體的實例對其進行分析說明。我國西部某城市的道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采用了景區分界方法。即將整個規劃設計工程分為四大景區。每一景區的規劃設計情況如下:第一景區為路側綠地。之所以將其劃分為第一景區,主要是因為該條道路與機場和高速公路相銜接。因此,在具體的規劃設計時,首選方案為圖案式園林規劃設計法。圖案式園林規劃設計不僅具有整齊、嚴肅的觀賞效果,而且在植物方陣的排列上會呈現出一種特有的大方的感覺。除此之外,由于該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比較深厚,因此在園林規劃設計上一定要體現出城市風貌。具體的規劃設計方案為:將路側綠地的植物分成4個層次,分別為落葉喬木層、常綠喬木層、常綠灌木層以及色葉灌木層。在以上4個層次中,落葉喬木層和常綠喬木層以及常綠灌木層充當背景,色葉灌木層為主體。這樣的園林規劃設計方案不僅保證了所選植物的多樣性,而且做到了群落的穩定性。最主要的是,以上四種植物均具有良好的觀賞特性,而且在具體的布置過程中采用了列植的方法,充分渲染出整個道路莊重而不失靈動的氣氛。第二景區為另一路段的路側綠地。該路段的園林規劃設計不僅要考慮園林本身的觀賞性,而且要結合路段所處位置的特點做到統籌安排、整體規劃,需要照顧到路段附近居民休息、娛樂的需求。
二、第二景區園林規劃設計的方案為規則式植物配置
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路側游園的元素。該路段園林設計的植物配置層次分別是:高大喬木層、常綠喬木、常綠灌木以及色葉灌木層。第三景區為生態長廊路側綠地。該路段園林植物的配置主要為生態群落。要求園林規劃設計既體現出自然景觀自然性,又不失生態長廊的整潔感。需要注意的是,該路段的設計重點是交叉路口。因此,整體的園林規劃設計以植物造景為主,這樣不僅能夠展現出整個園林的特點,而且能夠營造出一個小型的生態群落。具體的設計方案為:道路最外層為新疆楊,并且貫穿整個第三景區。與此同時,在新疆楊前面,種植一些常綠植物、花灌木以及地被植物。通過以上幾種植物的精心搭配,從而營造出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第四景區為文化游園路側綠地。該路段的園林規劃設計一定要體現出城市文化。具體的設計方案為:將日晷、迎賓馬車以及迎賓方陣作為整個園林規劃設計的主線,以上元素都是該城市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縮影。整個第四景區的園林規劃主要為喬木,同時根據多樣化的園林規劃特點進行綜合的植物配置。這樣不僅做到了群落景觀的豐富,而且保留了整個群落的原始性。除此之外,正是由于石雕、日晷、驛站等裝飾品的設計,才使得整個園林規劃更加生動。
三、結語
篇8
關鍵詞:GIS ;城市景觀;規劃設計項目;應用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景觀規劃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生產、生活的需要,以自然景觀為主體結合人工造景手法而創造出空間景觀環境的過程。當代的規劃設計主要是人為中心,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在規劃時應根據不同的設計空間區域而采取有針對性的研究計劃。因此,對于空間數據的有效分析在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就顯得尤為必要了,而規劃設計師也通過各種相關的技術手法來完成該項操作。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種管理與分析空間數據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當前已發展成為一門綜合計算機科學、空間信息科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科學等領域的比較完善的學科。GIS的空間分析與三維可視化功能對研究區空間數據的分析與可視化表達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中有廣泛應用。
1 GIS概述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計算機支持下,對空間數據進行采集、存儲、檢索、運算、顯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統。GIS的核心功能在于它的分析與管理,GIS一般可以完成空間信息測量分析、統計分析、地形分析、網絡分析、疊置分析、緩沖分析和決策分析等,不同的軟件系統可能側重于不同的功能。
GIS管理的數據可以分成兩大類:(1)空間數據 用來定義形狀、位置和空間關系等地理特征。對這類數據的管理是GIS與其它數據庫系統的主要區別。(2)屬性數據 用來定義空間數據所代表的內容,如植被類型、高程、所有權和單位面積產量等。
2 GIS對城市景觀規劃起到指導與支持作用
2.1地圖處理
城市景觀規劃的日常業務幾乎離不開地圖應用,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傳統制圖發生了很大變化。例如:對別人的數字化地圖、屬性數據作進一步處理,產生出自己的專題地圖;屏幕顯示地圖的利用率遠高于紙介質地圖;組合、移動、縮放變得靈活,圖幅邊界不固定;地圖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等等。在美國,這是規劃專業工作者使用GIS最頻繁的工具。CAD雖然在制圖方面也有特色,若要和規劃管理相結合,CAD具有相對明顯的缺點,這一現象在美國很突出。
2.2相關規劃數據的管理。
一般來說,規劃管理的主要任務主要體現在項目審查、區域規劃、標準制定、安全監管、質量檢查等方面,雖然在具體操作層面上存在差異,但是本質內容相似,這主要體現在具體規劃數據的管理與應用上。而GIS強大的數據管理與分析作用在這一方面被普遍接受,其中的空間屬性數據的更是曰常管理必不可少的決定性因素。
2.3分析與決策
在西方分析與決策往往被看成是對重要問題的決定,是在整體規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例如,通過GIS對距離、環境、人口密度等相關數據進行有效分析,來決定學校、工廠、車站等基礎設施的選址問題;借助GIS對流速、河寬、流量等因素做簡單分析,來決定濱水景觀的選址問題。由此可見,借助GIS可以實現空間景觀要素的合理分析,為最終的決策起到最大的支持作用。當然,在問題比較復雜的情況下,借助計算機實現的分析技術不是單靠GIS ―種。如果能將這類應用靠相對集成的、穩定的計算機系統來協助完成,可以提高分析效率和決策的可靠性,西方稱為規劃支持系統(planning support system),學術界比較推崇,但是大量推廣還有局限。
2.4公眾的廣泛參與及信息的及時反饋。
通過互聯網的GIS,公眾可以查看各種規劃相關的成果,對規劃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可以將自己的意見及時有效的向有關設計部門反應,有助于設計成果的不斷完善。另外,在西方政治制度下,公眾參與城市景觀規劃非常便利,對規劃的影響力也大得多。很多西方學者看好GIS作為公眾參與規劃的重要工具,會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因此,GIS在發達國家的景觀規劃方面都取得了普遍的應用,例如,美國威斯康星州大學JanetSibemagel運用了 GIS方法進行了密歇根半島東端景觀變遷分析;Ferdinando Villa等研究了借助GIS決策支持系統進行公園綠地規劃的方法(Ferdinando 1996); Richard.G 等應用 GIS 進行景觀敏感度評估(Richard 1998);DavidV.pullar等借助ArcviewGIS和可視化軟件創建三維效果協助建筑環境評估。
3 GIS在規劃設計中的作用
從規劃行為的完整過程看,GIS技術在規劃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具體概括為3
類:描述(description)預測(prediction)與對策(prescription)分析。描述性分析是指從GIS空間與屬性數據庫中提取各類規劃所需的數據,并通過可視化手段展現結果以利于模式辨別,使規劃人員能夠全面地掌握所面臨的情況,發現潛在的問題及解決線索。
預測分析是指基于GIS數據庫中的各類數據并使用內建的或外部的各種分析功能對于規劃區域在不同條件下的發展趨勢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預測,從而為規劃人員提供決策支持。對策分析可歸納為從方案空間中發現若干可行方案并選取最佳方案以實現極大化公共效益和極小化社會成本。三維GIS具有連續的數據結構和與之相應的分析功能,可從空間的角度分析和顯示物體,從而幫助人們更加準確真實地認識感受客觀世界。是近年來興起的高科技前沿研究領域。
4 GIS 在城市景觀規劃設計項目中的應用現狀
況平早在1994年就首次使用GIS技術進行了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的適宜度評價,討論了景觀規劃中的適宜度評價方法,并以其在北海城市綠地景觀規劃的實踐中該方法應用的過程和結果作了分析。Jerry等以美國得克薩斯州為例,運用 RS和GIS 技術,針對城市綠地景觀,適用 Fragstats 軟件包進行景觀格局指數計算,并對景觀結構進行了分析。周挺剛,郭達志在 GIS 支持下對寧波市城市綠地景觀綴塊的等級與分布、空間結構的度量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對該市的城市綠地景觀按行政單元進行了綜合評價。研究結果為寧波市城市綠地景觀生態系統的規劃、設計提供了生態學依據。于顯威,劉玉霞等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支持下,建立城市植被信息庫,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城市植被景觀單元制圖、時間分布的動態監測和植被景觀特征分析與評價,從而為城市植被景觀的評價以及城市綠地景觀生態規劃和管理提供依據。杜軍,林孝松在Arcview GIS基礎平臺上主要介紹了在校園環境規劃中DEM的建立方法,及對其在校園規劃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并以某高校為例,通過建立其數字高程模型的地形圖數字化方法繪出校園地理專題圖,并進行三維立體直觀感受分析利用,對校園環境規劃的信息化進行了研究。Sigrid 選擇蝙蝠、蟾蜍、啄木鳥作為景觀空間格局生態功能的指示物種,分析植被斑塊的形狀、連接度等對動物行為的約束作用,該研究利用 GIS 景觀可視化技術,根據已有的動物行為規律研究,建立直觀的動物移動路徑模型,顯示了 GIS 可視化技術在研究景觀格局對動物行為方面的巨大潛力。陳潔,張杰等利用 GIS緩沖區分析功能,統計分析了青島市部分地區綠地及其緩沖區狀況,以此分析了綠地及其影響面積,推動了使城市綠化水平的衡量更加全面和合理。吳承照在城市郊區風景區規劃設計中,以安徽安慶市天仙河風景規劃設計為例,詳細介紹了 GIS 在風景區規劃決策中的重要作用。朱巖安,慧君以呼和浩特市為例,探討了 GIS 和 RS 技術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方面的應用方向和模式,以及其應用過程和流程。
5應用分析
5.1 一般性應用
在景觀規劃設計中,形象思維和空間造型是重要的環節,需要有多種技術方法來輔助實現。目前,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的應用與其在建筑設計、城市規劃中的應用基本相似,主要有6種:
(1)用計算機繪制平面圖、立面圖、剖
面圖、透視圖;
(2)用計算機控制的機床制作實體模型;
(3)靜態渲染圖;
(4)固定路徑的動畫;
(5)實時、交互式的景觀仿真;
(6)比較復雜的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
鈕心毅曾提出了GIS在城市設計中應用的框架,基本上也適用于景觀規劃設計。分析如下:
5.1.1 景觀規劃設計的現狀分析階段
GIS可以就收集到的有關地形、植被、水體、土壤、人口、社會、經濟、交通等方面的空間和屬性信息,建立以點、線、面對象構成的不同主題圖層。并且可以根據需要,合并、拆分圖層及控制圖層的顯示形式。所得到的分析結果可以通過GIS專題制圖的形式表達出來。
5.1.2 景觀規劃設計的方案階段
這一階段是提出不同對策,通過不斷的分析、比較,形成可行方案的階段,除了空間分析技術外,還可以利用GIS的三維可視化技術、不規則三角網(TIN)技術等,以解決長期以來GIS只能解決二維空間問題的局限性。
5.1.3 景觀規劃設計的咨詢和反饋階段
這一階段是上一階段形成的不同的規劃設計方案,通過專家咨詢、或者不同形式的公眾參與,反饋到景觀規劃設計方案中,以最終形成規劃設計成果。WebGIS技術和相應的可視化技術可以為景觀規劃設計的專家咨詢、公眾參與提供新的工具。
5.2 針對性應用
5.2.1 土地適宜性分析
土地適宜性分析是景觀規劃及場地設計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理論及方法,其核心是對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等要素進行定量的分析,從而在了解當地情況、現有政策、經濟現狀、環境科學及在適宜的開發實踐的基礎上,對土地適于不同開發利用的能力做出相關評價。
GIS以柵格與矢量兩種數據結構存貯數據,相應地,土地適宜性分析可以基于這兩種數據結構進行。柵格模式可以獲得連續數據,屬性精度較高,矢量模式可以實現多宜性評價,二者各有其適用范圍。
5.2.2 環境廊道劃分
環境廊道概念由美國景觀規劃大師Philip.H.Lewis提出。將水體、濕地、地形坡度、植被分布等“環境決定因素”分別繪制成圖,然后疊加起來,劃分出“環境廊道”,方法如下:
(1)建立水體層 使用緩沖區分析功能建立環境廊道,比如可以產生一個距某條河流100m的緩沖區,以控制建筑項目、保持水土、保護植被。
(2)建立濕地層 使現有的數字化的濕地系統圖與其他主題圖層相吻合,包括投影方式、坐標系統、單位、精確度等。
(3)建立陡坡層 建立該區域的地表模型,并將這一地表模型轉化成光柵文件,然后計算出坡度。利用坡度圖,可以建立新的柵格網絡來表示具有某一坡度范圍的區域。
(4)建立環境廊道 將3個主題圖層疊加到一起,重疊部分就構成了特征多樣并且鮮明的線形環境廊道。利用這個環境廊道圖,就可以規劃優先保護地區。
5.2.3 景觀視線、視域分析
視線、視域分析主要利用ArcGIS中的3D Analyst擴展模塊進行。視線分析是判斷三維表面上任意兩個點之間是否通視,可以指定觀察點和目標點的高程,也可以通過借用生成縱剖面的方法,繪一條直線,產生沿著該直線的縱剖面,再觀察起點和終點間的視線遮擋狀況。視域分析是用來確定從三維表面上的某一點向周圍觀察,可以看到的范圍,或者沿著某一路徑運動,可以看到的范圍。作視域分析除了要有一個代表三維表面的TIN或Grid外,還要有一個觀察點或觀察路徑圖層。觀察點是一般的點狀矢量圖層,觀察路徑是三維的Shape文件,分析結果是柵格圖層,每一柵格單元的取值表示該點被觀察到的次數。
5.2.4 城市綠地的服務半徑和居民可達性分析
利用GIS的Buffer功能,在分析對象周圍繪制等距線,在等距線所包絡的范圍之內,離開或到達分析對象的直線交通距離小于服務半徑,在等距線包絡區之外,則大于服務半徑。如果將這種基于矢量的分析方法改為基于柵格,則分析的結果是離開分析對象按一定距離遞增的、連續的柵格,每個柵格的取值是離開分析對象的距離。由于在城市里,交通一般是沿道路產生的,在方向、速度上均受道路的限制,為此,可利用基于GIS的網絡分析技術,產生受到道路走向、速度、交通管理限制的等時線。該方法是考慮步行速度的柵格距離的計算,居民沿道路步行的速度、穿越居住區、綠地、空地的步行速度等分別給予不同的權重,其作用、效果和等時服務范圍相似。
6結語
GIS技術經過40多年的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相當成熟的技術,作為一種通用性的技術,它只有與相關學科結合,應用于實際項目才能轉化為實用系統。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是一個關系到人類生存空間,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行業,理應得到最先進的理論與技術支持,對GIS的產生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景觀規劃師MacHarg的“千層餅”規劃方法的運用即是佐證。時隔半個世紀,我們有理由相信,GIS技術必將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發揮更為廣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晟.GIS在英國等歐洲國家及中國城市規劃管理中的應用[J].國外城市規
劃,2001[3].
篇9
關鍵詞:高新區景觀規劃設計 生態科技新城 自然生態 高科技 可持續發展
1992年,美國Indigo發展研究所Ernest Lowe教授最早提出了生態工業園區的概念:“生態工業園區是一個由制造業和服務業組成的企業生物群落,它通過對資源和環境要素的有效利用,來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雙重優化和協調發展 。”國家有關權威部門已經明確,生態工業園是繼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之后我國的第三代產業園區。生態工業園區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主流趨勢,是最具有環保意義和生態綠色概念的工業園區。因此,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生態理念應該占主導地位,以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生態新城。
長沙高新區歷經二十多年的建設,已經初具城市雛形,建設理念已經從最初的工業園區上升到生態科技新城的高度。如何打造繁榮有序的招商環境,如何塑造宜居休憩空間,如何使工業園與城市環境和諧相融,這些都是景觀規劃設計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生態要素。
1、自然生態原則:
自然生態原則是從景觀的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角度來說,在美學上,最高明的造景應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所以說,“自然”是景觀設計的最終目標。“生態”是指對待一塊待開發的土地,只有充分尊重土地的地形、地貌,“依山就勢”,合理規劃,使土地、動植物、微生物、陽光、雨露與人類的能量轉換保持平衡,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景觀。
2、生態景觀的規劃設計內容:
(1)生態防護體系規劃設計
隨著工業園區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口也越來越集中,健全園區的安全防災系統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結合保留山地,合理規劃園區內開敞式綠地,既提供了園區內休閑游憩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發生重大災情時(如火災、地震或爆炸)人們避險的地方,同時,園區內大量的綠地也對工業污染起到阻擋、凈化的生態防護作用。
(2)植物的多樣性
在植物配置上,應充分考慮生物的多樣性,以鄉土植物為主體,盡量模擬自然狀態下的植物群落適當增加并引進優良的植物新品種,將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合理配置,形成穩定的多層次、多結構的植物群落,保護園區生態系統和綠化景觀的穩定性。這點,對于道路景觀綠化帶及公園綠地植物的配置上尤為重要。
(3)園區道路的依山就勢
道路的規劃不只關系到交通,更關系到整個園區的面貌。“逢山開路”,規劃寬敞筆直的道路雖然能利于施工方便交,通順暢,但是破壞了整個區域內的生態平衡,動植物生存活動的廊道遭到破壞,原生態山地也消逝無形,園區的生態平衡被打破。因此,應該依山就勢地規劃道路線型,保留微地形地貌,使建筑、景觀與交通體系真正和諧地融為一體,建設一個生態的、人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二、科技要素
1、高新技術原則
長沙高新區是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是國家創新型園區,在景觀規劃當中,應該率先采用高科技設施,以達到創新、節能的目的,并使得整個園區充滿現代科技感,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具有強烈的場所感。
2、技術與藝術結合的景觀規劃設計內容:
技術是景觀的物質構成和精神構成得以實現的基礎,好的技術使得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要素在表現手法上更加寬廣與自由,材料的選擇上也更加靈活與豐富。工業園區好的景觀是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產的產物。為體現高新園區的“高科技”特色,應充分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更多地引入高科技造景手法及設施,以達到一個更符合時代要求、人性需要的,綠色節能的,優美、高效、舒適、健康、和諧的經濟技術園區,一個生活、生產和娛樂的地域綜合體 。
本文主要談談光伏產業設備和LED照明:
(1)太陽能技術的使用。長沙地處亞熱帶,春秋季短,夏冬季長,且夏季氣溫高,冬季嚴寒少,具有使用太陽能的便利自然條件。在園區建設中,可結合建筑的屋頂及外立面,引入光伏設備提供電能;在景觀照明中,可采用太陽能路燈,在公園綠地上使用太陽能草坪燈及其他太陽能噴泉等設施。
(2)LED照明的使用。城市夜景照明除了起到照明、安全防范作用外,更能體現一座城市的美感,提升城市品質。“綠色照明理念”是1991年由美國環保局提出,在全世界產生極大影響,其定義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有益于提高人們的學習、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以及保障身心健康的照明。
隨著長沙高新區內工業產業的蓬勃發展,基礎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區內人口規模也日趨擴大,一座新的城市正日漸形成,如何建設生態科技城市,這是每一個建設者正遇到的挑戰,也是每個景觀規劃設計者需要不斷探索的領域。
參考文獻:
篇10
Abstract: Ecological greenbelt is a healthy, ecological, more user-friendly environment an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not only people-oriented, and has clever conception, but also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priority, highlighting geographical features reflecting cultural landscape, stressing affinity, sharing and aesthetic of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From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design concept, the design process and visual processing of part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pla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landscape.
關鍵詞: 生態居住區;綠地景觀;規劃設計;親和性;人性化
Key words: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green landscape;planning and design;affinity;hommization
中圖分類號:TU2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1-0093-02
0引言
綠色生態居住區是以居住功能為主導、兼具部分生態旅游功能的高品質居住區,集居住休閑等功能于一體。居住區綠地是城市綠地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的核心所在,也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戶外空間,不僅為居民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還能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場地。對提高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增進居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1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原則和要求
1.1 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的原則
1.1.1 以人為本,休閑親人的原則居住區綠地景觀設計應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作為居住區的主體,人對居住區環境有著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在環境景觀設計中的具體體現為:首先要了解住戶的各種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第二,是在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對人的尊重和理解,強調對人的關懷;第三,是體現在活動場地的分布、交往空間的設置、戶外家具及景觀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們在交往、休閑、活動、賞景時更加舒適、便捷,使居住區環境更具親和力。
1.1.2 突出特色,體現文化景觀的原則居住環境是其所在城市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創造城市的景觀形象有重要作用。同時,居住環境本身又應反映城市空間的文化和地方性特征,文化是一個空間的精神內涵所在,內涵才是一個作品的靈魂,僅僅有形式和功能是不夠的,寓教于樂是人們歷來所追求的一個目標。另外,在居住區景觀規劃中重視當地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對于體現景觀的地方文化標志特征,增加區域內居民的文化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 因地制宜,注重美觀與實用的原則居住區的景觀環境,應同時具備觀賞性和實用性,使有限的綠地空間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首先,構成居住環境景觀的設施要滿足實用的功能,不同的活動要配置相應的環境設施,隨著我國人口向老齡化發展,居住環境設施要考慮安全和無障礙設計的問題等等。其次,通過對居住環境景觀整體和各要素的合理組構,使其具有完整、和諧、連續.多樣的特點,是美的基本特征,通過形式、色彩、質感等賦予環境以特定的屬性,來滿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一個美的景觀環境能潛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觀念,改善人的素質,提高人的修養,培養人的情操。居住環境景觀設施在滿足功能和美觀要求的同時,要因地制宜,尊重現狀,優化提升環境品位。通過對現有建筑、結構、場地、消防等條件的充分分析,對景觀環境作進一步的提煉,使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結合特殊的地理、植被、景觀現狀條件,創造與居住區建筑相結合的,親切宜人的景觀主題及其美好的空間體驗。
1.14 綠化為主,生態優先的原則植樹、種草是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手段,居住區綠化要重視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種組成的生態循環鏈效應, 用景觀生態學的理論來指導居住區的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堅持以植樹為主,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喬、灌、花、草、藤結合,注重植物種類的多樣性,提高居住區綠化的生態含量。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努力創造安全、舒適、健康的生態型景觀環境。生態型的居住環境能夠喚起居民美好的情趣和情感的寄托,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1.2 居住區景觀的規劃設計要求居住區環境景觀規劃設計的目的是營造自然與人類和諧共存的、供人們休閑活動的居住環境。規劃設計時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2.1 注重環境景觀的親和性環境景觀不僅為人所賞,還為人所用。創造自然、舒適、親近、宜人的景觀空間,是居住區景觀設計的趨勢。環境構成要素以實體來構成空間,空間才是環境的主角,設計時,環境各要素之間做到和諧統一,避免不同形式、風格、色彩的要素產生沖突和對立。使先后、主次、從屬分明,共同構筑協調、統一的環境景觀。
1.2.2 強調環境景觀的共享性強調環境景觀的共享性,是住房商品化特征的體現。在規劃時,首先應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創造人工景觀,讓所有的住戶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優美環境;其次要強化圍合功能、形態各異、環境要素豐富、院落空間安全安靜的特點,達到歸屬領域良好的效果,從而創造出溫暖、樸素、祥和的居家環境。
1.2.3 追求景觀的文化審美性崇尚歷史和文化是近年來居住景觀設計的一大特點,居住環境的文化性體現在地方性和時代性當中。規劃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傳統生活方式的特點,尋找與現代居住區空間環境的契合點,以不同的方式,從空間形態、尺度、界面的色彩、細部表達對傳統與現代的理解,延續文化脈絡。環境的文化性還體現在環境與人的行為互動過程中,美好的環境提升居民的自覺意識,促進環境品質的提升。
1.2.4 考慮景觀空間的多樣性在現代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地下、地面、空中三個空間層次的聯系日益緊密,城市景觀的縱深感日益加強。為塑造形式更加立體,內容更加飽滿的景觀空間,可以采取其多樣性的設計手法,突破傳統的材質搭配與空間互動,提煉古風,演繹今景,融入對生活哲理的領悟,使設計結合自然。如:常以季節變化作為激發點,引導人們回到生活的細節,體味四季交替的自然之美,體味晨露,朝夕,花開,葉落。這就是設計結合自然帶來的人與環境的巨大共鳴。同時,景觀空間的創造,還應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年齡層次及不同興趣愛好的群體的需要,滿足居民進行各項戶外活動的需要。景觀空間的設計,應該動、靜結合,開、閉相間。營造多層次的立體綠色景觀活動空間。利用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樹木花草、花壇坐凳、山石小品,使居住區戶外活動空間掩映在一片綠樹叢中,使戶外活動空間在形式、內容、性質、景觀等方面呈現出多樣性。
1.2.5 面向未來性面向未來,就是要面向需求特點的變化,面向需求的趨勢,要提高居住區環境景觀的質量和功能水平。另外,設計時還要增進居住環境的便利性,營造輕松的生活空間。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全球發展的基本戰略。
2居住區綠地景觀規劃設計
為了創造出具有高品質和豐富美學內涵的居住區景觀,在進行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時,要注意景觀美學風格和文化內涵的統一。在居住區規劃設計之初,要對居住區整體風格進行策劃與構思,對居住區的環境景觀作專題研究,提出景觀的概念規劃。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景觀設計師、建筑工程師、開發商要經常進行溝通和協調,使景觀設計的風格能融入居住區整體設計之中。因此景觀設計應是發展商、建筑商、景觀設計師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動的過程。
2.1 居住區綠地景觀規劃設計方法
2.1.1 確定設計立意,彰顯整體景觀特色中國傳統園林崇尚自然,“古人構園置景,以體揚立意為先”,名師巧匠們,對特定的人文自然環境,體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籌劃布局,剪裁景物,開拓意境,形成園林特有的風貌。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要巧妙立意。立意要從其歷史文脈、環境、氣候、自然條件的特征、特別是從入住居民的實際需要出發,整體上確立居住環境景觀特色,使居住區環境形成水、綠結合,人文與現代生活交融的充滿活力與生機的環境景觀,通過對居住生活功能、規律的分析,對地理、自然條件的推敲,進而提煉、升華創造出來的一種與居住活動緊密交融的環境景觀特征。
2.1.2 合理進行功能分區,科學布局住區景觀首先,根據現狀用地條件,結合居住區休閑空間設計中的整體連續性和景觀休閑空間的多樣性原則進行功能分區。再以確立的特色為構思的出發點,規劃出結構清晰、空間層次明確的總體布局。在居住區的景觀營造中,充分利用項目周邊的自然景觀優勢,結合人文景觀的設計,在小區的外向景觀和小區內環境營造上,充分表現出現代人追求現代、時尚的居住風格,不僅有中心景觀區域,也要有組團式景觀,追求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做到景觀的均享性,力爭戶戶見景。
2.1.3 合理組織景觀的構成要素,優化環境景觀構成要素一般可分為以下三大類:一是地形、水體等無生命的自然物象;二是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質景觀;三是樹木、花卉、鳥獸蟲魚等有生命的自然景物。這些要素在園林中起著十分重要的構景作用,設計時要把握好各景觀構成要素的特點,充分發揮各自在居住區生態環境中的作用,使它們有序列地為人所感知。居住環境由于居民背景的不同,各自對景觀構成要素的形式感覺也不同,因此應該創造出多種多樣的形式,但應當具有整體性。連續性,使不同居民都能找到適合其觀察環境方式的視覺景觀。
2.2 居住區綠地景觀規劃設計程序
2.2.1 項目情況調查與分析首先,要了解整個項目的概況,包括建設規模、投資規模、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特別要了解業主對這個項目的總體框架方向和基本實施內容。其次,要對基地進行現場踏勘,收集規劃設計前必須掌握的所有原始資料。
2.2.2 研究相關資料首先應整理、歸納基地現場收集資料,再認真閱讀業主提供的"設計任務書",了解業主對建設項目的各方面要求:總體定位性質、內容、投資規模、及設計周期等,并提出的項目總體定位的構想,然后,著手進行環境景觀的方案設計。
2.2.3 樹立親環境的設計宗旨規劃設計時,設計師要樹立親環境的設計宗旨,使整個規劃在功能上趨于合理,在構圖形式上符合園林景觀設計美觀、舒適的基本原則,因地制宜,結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規劃設計,最終形成"雖為人作,宛自天開"的景觀效果。
2.2.4 采取分空間進行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來進行,根據氣候特點的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不同、對戶外活動要求的不同,形成功能分布合理的居住區綠化組團系統。一個居住小區的景觀常分為入動區、中心活動區、親子活動區等,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景觀特點,如:水景景觀、綠地景觀、園建小品等,設計時要尋求一種合理的景觀動線將各園林景觀融匯成一個整體,分空間進行設計時,要做到局部特色與整體效果的統一。在強調綠地本身的功能分區時,還應注意綠地的使用功能可能在一定時間內產生變化,或者使用功能還具有可變性及復雜性的特點。設計師景觀規劃設計時,除了注重主要景觀園林意境的提煉外,還要注重因時、因地的人文環境創造,注重觀賞性與參與性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2.2.5 提出維護、管理、運營計劃制定維護管理生態綠地配置設施原則,針對維護各項目,擬訂維護人力及維護計劃。探索公眾參與綠化建設新路子,注重利用先進的科技知識進行管理,綠化管理中,注重植物的綠化配置與養護管理相結合,著力體現人性化的服務。
2.3 居住區綠地景觀分區設計處理
2.3.1 居住區入口綠化的設計處理居住區的入口是界定小區內外不同環境空間的標志,是視覺駐留點。因此,居住區入口的綠化設計要考慮不同層面的因素:一是體現居住區本身的特色以及所在區域的歷史、社會、文化特征;二是處理好與周圍建筑、道路的關系,尤其是小區內道路和城市道路的關系;三是便于居民的使用。
2.3.2 居住區中心廣場和公共綠地的設計處理中心廣場是提供表演及聚會的重要場地.一般連接社區中心、廣場設計以林木和鋪地來減弱城市道路所帶來的分離感,廣場有時會設置噴泉作為空間的焦點,自然的“綠”與“水”也是一種使人心情舒暢的重要因素,是景觀設計的重中之重。居住區內公共綠地常與服務設施相結合,成為居住區中最吸引人的亮點。根據居住區的用地情況,公共綠地的位置常出現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布置在居住區外側,使其成為外向型空間;二是布置在居住區中心,使其成為內向型空間
2.3.3 居住區道路綠化的設計處理居住區道路綠化是居住區綠化系統中的一部分,它起到連結、導向、分割、圍合等作用,是連接居住區各項綠地的紐帶,所以,居住區道路綠化是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根據道路的寬度和結構,人、車流量,道旁的地質和土壤情況來選擇合適的綠化樹種。二是植物配置要考慮到四季效果與生態效益。注意常綠與落葉、喬木與灌木、速生與慢生相結合,采用多層次的配置方式。三是居住區主要道路要考慮交通安全,在交叉路口和轉彎處要符合視距三角的要求。在該三角內只能用高度不超過0.7m高的灌木、花卉和草坪,不能選用高大的喬木。
2.3.4 庇護性景觀構筑物的設計庇護性景觀構筑物形成了居住區中重要的交往空間,是居民戶外活動的集散點,既有開放性,又有遮蔽性,主要包括亭、廊、棚架等建筑。庇護性經管構筑物應隨鄰近居民主要活動路線設置,使其易于通達,可配置適量的活動和休閑設施。
2.3.5 居住區內的小品景觀居住區內的園林小品主要有花臺、欄桿、座椅、圓桌、凳以及雕塑、宣傳欄、果皮箱、圓燈等。小品景觀作為居住區外部空間的一部分,它可以為居民創造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是形成居住區面貌和特點的重要因素。它的設置應根據居住建筑的形式、風格、居住環境的特色、居民的文化層次與愛好以及當地的民俗習慣等因素,選用合適的材料。
2.3.6 居住區水景的設計處理水景設計應結合場地氣候、地形及水源條件合理設置。常見的居住區的水景類型有:瀑布跌水、生態水池、噴泉和倒影池等。在形式上則根據不同的空間區域進行相應的布局。一般分為自然式與規則式兩種。自然式水景多與植被、山石、地形組成具有自然韻味的景觀。規則式的水景多與廣場、建筑物配合造景。噴泉多與廣場結合,或獨立成景,或與水池結合組景。
總之,居住區綠地景觀,應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為出發點,進行人性化的規劃設計。樹立生態優先、環境優先的理念,遵循植物多樣性原則,堅持生態建綠理念,根據人的生態行為規律和心理審美要求,運用傳統造園手法,注重雕塑、小品與綠地景觀和周圍環境協調相融,努力營造生態型、觀賞型、游憩型、又能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居住區綠地景觀。
參考文獻:
[1]唐廷強等編著.景觀規劃設計與實訓[M].東方出版中心,2008.6.
- 上一篇:班組文化建設方案
- 下一篇:知識產權信用管理辦法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道路通行能力分析